时间:2023-03-22 17:45:1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安全管理制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研究生安全管理研究意义
学校作为广大研究生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的阵地,对研究生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有关部门及老师等通过对研究生校园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将是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路径,同时有利于培养研究生优秀的自身素质。因此,科学地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广大研究生,对于促进广大研究生成人成才,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有重要价值,也能有力的保障社会和校园稳定。加强研究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不仅能提高整个国民安全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安全水平。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强化,促进和谐文明校园的构建。因此,笔者在此可以这么总结,加强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需要,是整个校园安全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三、研究生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是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与人的身体直接相关的方面都平安健康,不发生什么事故意外。研究生人身安全是指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这也是学校安全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生除面临着人身安全问题外,还会面临着财产安全问题。当下,在学校所发生的研究生盗窃案件频发,是财产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盗窃案件是指以研究生的财物为主要作案目标,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非法行窃。
(二)消防安全问题
在学校校园内,防火等消防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中之重,一旦出现或者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宿舍哄着公寓是广大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公共场所,研究生在这里度过大部分时间时间。只有做好研究生自救教育管理和宿舍火灾隐患预防,才能更好的维护校园安全,从最源头杜绝火灾发生、减少甚至避免人身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因此,强化校园宿舍防火安全管理对整个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三)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每年因食用不安全的食品而致使数亿人患病,造成许多人死亡,因此,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公众健康优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研究生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高校的威望和社会的稳定。这些年,学校食品安全警钟一次次敲响,振聋发聩,让人心寒。
(四)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网络建设力度的加大,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已经成为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互联网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安全问题。尤其对于需要学术创作的广大研究生来说,网络已经离不开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需要,网络安全事关整个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上网成瘾本身对研究生来说,就是妨碍或破坏研究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不安全因素,而且可能会导致学生误入犯罪的歧途。
(五)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高节奏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也日趋严重激烈。面对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大环境,许多研究生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情况,并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导致产生心理各种问题纠结。现在研究生正处于人数中的重要时期,面临许多选择和问题,难免会产生各种情绪化反应,导致心理障碍等问题。因此,关注广大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
四、研究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大家都知道安全管理很重要,但是目前学校有关领导不重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安全问题是一个隐性问题,一般不会发生。但是,我们却忘了,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其产生的后果将很严重,不堪设想。学校某些领导对校园安全问题不重视,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只知道事故发生后再去抓一抓,缺乏长效机制,许多学校对安全管理只停留在一些表面形式,高校在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方式简单,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设施都不完善,学校投入给安全方面的实在是较少,这将会影响到整个校园的安全稳定维护,不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二)学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严重忽略了对于安全管理教育,更是疏于管理工作。学校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严重忽略了对于广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导致研究社的思想产生偏差,不会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严重偏离了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导致严重安全问题发生。所有这一些问题,都会对了研究生安全意识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意识偏差的存在,从而可能会引发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三)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在研究生安全管理上,管理者与广大研究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研究生很少参与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研究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没有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的意见,严重忽略的广大研究生的看法,以偏概全,不能有效全面的制定出安全管理规章。因此,笔者在此认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校规章制度制定者都应该认真的听取广大研究生意见,以事实为根据并且以法律为依据,以身作则把校园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努力全面有效做好广大研究生的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四)学校安全基础设施的不健全
大学校园基础设施问题也是以校园安全一个很重要起决定性的方面,大学校园各种场所都潜在火灾隐患,其中研究生宿舍是高校重点防火安全部位。宿舍是广研究生休息、生活、学习的综合场所,学生主要活动范围和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当前学生人数增多而学校基础条件设施没有跟进增长。空间范围仍然有限,电脑、电视等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增多,容易引发火情的不利因素也随着增多。一些公共场所人员更多密度更大,还有其他一你发火灾的可能因素,都可能导致校园安全问题的引发。
(五)研究生自身对安全意识不足
在安全问题上,部分研究生错误认为自己不发生事及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研究生安全意识远没有上升到大安全观的层面。研究生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紧迫研究生感。加上他们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能力,这样的安全意识,使得部分做事急于求成、做事不思考不加选择,很容易引发自已不安全或他人不安全。研究生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安全意识差,容易掉以轻心成为被侵害对象。这也是目前研究生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研究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对策
(一)改善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要改革完善安全责任制度,有效维护保障安全责任书的签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做到每个安全责任人都能尽到自己职责。要明确研究生安全挂脖能力老师的各项职责和责任,让广大教职工都能明白自己的任务,有效落实自己的责任,层层把关保障校园安全。要根据安全职责岗位需要,把相关人员职责和安全教育与管理责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去。对研究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的工程,高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好这项工作,做到扎扎实实。作为小院的安全保卫部门和管理部门,应该抓实抓细,互相配合好,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二)加强研究生安全常规化教育
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常规化的积极推进,落实好研究生安全教育,改变以往到发生安全事故或者隐患时再去强调重视的作法,争取做到常规化、经常化。从整个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出发,强调大局,各方面兼顾,认真有效维护好校园安全建设发展。同时就要从一开学就开始,全方位、全时段的教育宣传广大研究生,从根本上全面宣传到位,让广大研究生形成一种思想意识,对于自己人参、财产等各方面都要有安全防范意识。要多引导、宣传、鼓励广大研究生要有自我防范意识,要有防微杜渐观念。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研究生教育,从思想上提高研究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价值判断的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才是搞好学生安全工作的根本。
(三)制定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应急预案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处理突发事件的事先方案(预案),是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基础。学校学校应该做好各种演练准备工作,从各方面思想上、认识上以及现场准备上,切实做好有效预防,而不仅仅是纸面上的形式。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对于事故的突发性缺乏应急性,心理等各方面都难以应对这种局面,手无足措,心慌意乱,因此,学校应该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让广大师生有所准备、有所预防,做到万无一失。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学校首先应建立危机心理预警机制,其目的是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危机的发生起预报作用;其次,要是只专门的协调处理机构,统一安排组织协调,有效地控制住场面,保障最基本的安全;再次,学校制定出一条安全信息预警机制,一旦出现意外险情,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互相通知或者得到警告,及时梳理,分散相安全地带,有利于整个事态的稳定。学校有必要从大局出发,组织制定出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的体系方案,一旦发生事故,快速启动有效地应急预案,把可能有的各种损失都要降到最低的限度。
加强水利工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规范的明确,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进步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些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到实践工作当中,这一现象的原生是因为许多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较为落后。水利工程企业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思想的更新,引导企业管理者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2明确水管单位的性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在于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性质给予准确定位。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以及水管单位的盈利状况,可以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以下3类。一是,公益型水管单位:这类水管单位主要承担防洪、防旱等任务,除了国家财政投入,没有别的收入来源;二是,准公益型水管单位:这类水管单位既要承担防洪、防旱等任务,又有供水、发电等经营,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还能通过经营获利;三是,经营型水管单位:这类水管单位主要承担供水、发电等任务。
3深化水利“管养分离”
首先,实现水管单位内部管理与养护职能分离,包括人员、经费、设备分离;其次,实现水管单位与养护部门的分离,但仍承担原单位的养护任务;再一次,实现管养彻底分离:水利工程管理管养彻底分离之后,要确定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水管单位和养护企业不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水管单位不再大包大揽,而应该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另一方面,养护企业采取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主动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水利工程建设要“重建重管”
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加强后期管理。一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人员、考核、验收等管理细则,使水利工程管理有法可依,凡事有章可循;二是,加大对管理环节的资金投入,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建议建立资金专户,专账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落实对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督,只有相关利益者参与监督,监管的效果才能最大化,本着“谁使用、谁监督”的原则,动员广大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监督;四是,建构“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包括项目法人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建设监督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各项制度覆盖从工程建设到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水利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5加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
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管理者要将安全管理作为最重要的一项管理任务,在出现问题后,及时追究责任人的管理责任。要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者进行安全教育,利用教育手册的分发,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只有这样,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才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下进行,水利工程的安全度也会大大提高。
1.1.1一线工人的安全操作。在煤矿企业井下挖掘作业前,应该根据前期科学的测定和相关经验方法,编制合理的挖掘作业流程,确定挖掘方式方法,并根据挖掘面积及挖掘手段,制定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正式挖掘前,应该就挖掘方法与一线工人、领班、技术骨干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下井挖掘的人都了解挖掘面积、挖掘流程。虽然挖掘流程是事先制定好的,但在实际的井下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井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和挖掘方法。在井下作业时,一旦发现有工人违规操作,要及时停止作业,做好整顿教育工作。
1.1.2做好测绘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前,应该做好科学的测绘测量工作,督促测绘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测量测绘方法,深入井下,仔细排查,科学测量,为挖掘工人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
1.1.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煤矿企业下井挖掘作业时,要严格落实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员应该明确挖掘流程、挖掘技术方法等,在一线工人挖掘作业时,如果安全员发现有工人存在违规操作或者不按照挖掘流程作业时,应予以制止。同时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挖掘作业时,安全员还应该协助一线工人,共同处理。
1.1.4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瓦斯检测员的工作非常重要。瓦斯检测员要做好作业面瓦斯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瓦斯超标或者存在其他危险气体,要及时通知工人撤离,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检测员还应该做好通风口的管理工作,定期定时为作业面通风。
1.2严格落实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
1.2.1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行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井下作业面及井上等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检,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机电设备损毁。同时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对于有可能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淘汰。
1.2.2加强煤矿的运输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运输环节的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煤矿运输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定期检查煤矿传输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是否处在良性运转的状态下,防止掉轨、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斜井提升则要做到钢丝绳、矿车碰头、三环链、绞车、钩头等提升设备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及时检修,并将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设备登记在案,在后期的跟踪检查中,重点做好安全检修工作。
2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和签署安全责任书
2.1划分安全责任区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作业面,要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该区域内由指定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由煤矿企业的安全总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的统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更有利于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等的落实和推进。
2.2签署安全责任书
为了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区域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由区域安全负责人签署各自的安全责任书。在责任书上要明确区域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并明确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罚条例,通过安全责任书,能够提升区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做好灾害预警管理工作
3.1做好火灾防范措施
火灾对于煤矿井下作业面来说,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禁止明火进入作业面,严禁煤矿职工在作业面及出矿口等附近抽烟、在井下使用明火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要做好消防器具的设置和摆放,以便在发生火灾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扑救。
二、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与我国能够建立从上至下相对统一的一套监督管理体系有所不同,其各州政府主抓本州内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而联邦政府的专门职能部门主要是统摄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并负责州与州之间食品安全工作的协调配合。早在1902年,美国就颁布了《生物产品控制法》、《肉品检查法》以及《纯净食品药品法案》等法律法规并依据《纯净食品药品法案》建立了第一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称为农业部化学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可能带来的食药质量方面风险的日益清醒的认识,该局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越来越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1927年,该机构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职权不仅包括对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现场调查、实验室科学研究,还可以以查禁、禁令乃至的方式对问题食品进行禁绝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此后,其部分职权逐渐被美国农业部设立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动物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以及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和海关等分割,并与上述机构一起组成了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从分工上看,FDA负责联邦领域内生产的或者进口的除畜肉、禽类、瓶装水和酒精含量小于7%的葡萄酒饮料外各种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而肉类和禽类以及相关肉制品、含肉食物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FSIS承担,NMFS负责海产品的质量监控,而EPA主管饮用水的安全和农药,加之APHIS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美国卫生部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在食源性疾病方面等等机构在各方面加以配合,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特别指出的是,1998年克林顿签署了13100号总统令,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商业部、农业部、卫生部、环保局、管理预算办公室、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从其职权看,该委员会可向联邦政府的相关机构建议对食品安全的某些领域进行优先投资;制定食品安全的发展计划,并在计划发展执行中与相关州政府、消费者代表、制造业以及学界代表进行沟通和交流;该委员会还下辖一个食品安全联合研究学会,上述职权显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议事协调,而进入了统一规划、领导的初期阶段。由此,美国建立起了以食品种类为基本分类标准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不同种类的食品由不同部门进行监督管理这一历史形成的前提下,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目前尤得彰显,呈现“由分而合”的趋势,在监督管理手段上,以检验、审查为主,禁令、限制为辅,对于某些破坏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实施主体采取的方式将之推上法庭,具有鲜明的普通法系国家监督管理机构执法的特点。
三、比较与思考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5.02.22
中图分类号:F243;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5)02-0101-05
Abstract:Ensuring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rules following behaviors of employees is the key to playing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wo types of rules following behavior according to driving theory, which are intrinsical and extrinsical rules following behaviors. Choosing safety management rules in Large Stateowned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as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d con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of rules following behaviors, then surveyed front line workers, concluded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les following behaviors, wished to put forwar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ckup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driving force; intrinsical rules following behavior; extrinsical rules following behavior; mine safety management rules
引言
组织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在国外更多被称之为“组织规则”,是规范组织内各项活动的规则、章程和办法,也是要求所有组织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和制度的总称[1~3],表达了组织对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行为期望。
近年,组织中员工的消极行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如反生产行为、组织背离行为等,其研究背景无外乎是员工在工作场所发生的非组织期望行为(如偷盗、破坏、诈骗等行为)给组织带来的严重损失。无论哪种类型的消极行为,都包含员工对制度的非遵从特征,而保障员工对工作场所中制度的遵从是实现员工有效合作和促进组织职能有效发挥的关键[4]。同时,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激励等措施来识别和强化员工的积极行为,对比制度非遵从行为的消极特征,如何识别和强化具有积极特征的员工制度遵从行为就变得十分重要[4]。然而,现有关于员工制度遵从行为的主题研究并不多见,只有少量围绕制度遵从行为前因变量,比如过程公平[4]等或局限于某一主题,比如安全遵从行为等进行的研究[5~7],针对制度遵从行为内涵和结构的基础研究并非多数。因此,为后续基于制度遵从行为的系统性研究进行铺垫,更加明晰系统性研究中各变量间的互动过程,有必要深入研究制度遵从行为自身的内涵、结构、类型和测量。
此外,煤矿安全一直是我国安全管理的永恒话题,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矿企业遏制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而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对于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本文拟在制度遵从行为内涵和类型研究基础上,选取国有大型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其结构并设计测量问卷,进一步调研分析某个代表性煤矿现有作业人员制度遵从行为现状,为后续制度遵从行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制度遵从行为的内涵与结构类型研究
11制度遵从行为的内涵
国外研究中,“遵从”和“从众”在英文中都被表达为conformity。最早关于遵从或从众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社会心理学家Ashs(1951)提出的见解,他认为,遵从的产生是因为社团内其他成员对这个社团个体产生的群体影响[8]。随后的相关研究也一致认为遵从行为是由于个体面临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而进行的行为或态度变化。我国学者宋官东[9]认为,以往研究忽略了其内涵与实验结果的和谐统一,提出了遵从行为的新观点:“遵从是在客观或心理上模糊的情境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他人行为确定其行为准则,做出与他人一致的行为或行为反应倾向”。同时认为遵从行为是内发、主动且有目的的,而非被动盲从,与顺从、服从有着本质区别。随后,宋官东[10] 又从意志过程、情绪体验、行为归因三个方面对遵从、服从和顺从进行了内涵和特点上的分析,指出“遵从”是行为人在深刻认识所面临情境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行为,意志过程和情绪体现具有主动性、积极性;“服从”指行为人基于他人期望影响而不得不采取的行为,意志过程和情绪体验是被动、消极的;而“顺从”在行为归因上则与“服从”相似,其情绪体验是消极的,但意志过程在主动性和被动性上皆有体现。比如,矿工受安全文化浸染自发产生的安全行为等都是典型的遵从行为。
就制度遵从而言,由于组织管理制度体现的是组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的一种手段,多伴有外部奖惩因素。那么,员工面对组织各项制度时,如果组织制定制度科学有效,考虑到员工实际情况和需求,员工产生的可能是遵从行为;相反,如果制度制定得过于强制而忽略员工需求,员工表现的就是服从或顺从行为。可见,制度遵从行为在内涵上较前述研究具有宽泛界限,无论是遵从、服从还是顺从都应该属于制度遵从行为之中,那么本文认为,制度遵从行为就是行为人在面临制度产生的激励、约束或压力等情境下的认知行为,其意志过程和情绪体验可能是主动、积极,但也可能是被动、消极或者是二者兼有之。
12基于驱动方式的制度遵从行为
关于遵从行为的分类,Allen[11]基于群体层面将遵从分为公众服从和私下认可。其中,公众遵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顺从群体规则,不会随着自己想法的改变而改变;私下认可是指人们自愿接受群体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期望,并且改变自己的想法而和群体保持一致。此外,人们渴望被接受和被喜欢,因此会受到社会影响的制约。Deutsch和Gerard[12]在将社会影响分为法规型和信息型两个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服从和认同的区别,认为规范型社会影响是为了符合他人积极期望而产生的压力,当行为人面临这类影响时,通过服从行为和认同行为来实现。其中,认同是指为了和群体成员保持好关系而做出符合群体规范的决策[13],而服从则是为了从他人那里获得认可而被动接受规范影响。
对比Allen[11]和宋官东[10]提出的遵从、服从或顺从等行为内涵可以发现:公众服从或顺从的内涵较为一致,强调行为人为符合他人或群体的期望(这种期望并非符合自我意志)不得不采取的行为,是被动的;而私下认可则与遵从[10]的内涵虽有一致却也略有不同,内涵一致体现在二者都强调遵从行为是行为人意志主动的表现,内涵不一致体现在行为主动性的驱动源不同,前者关注的是规范本身与行为人意志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后者则强调情境中的规范自身大都与行为人意志较为相符。可见,无论是私下认可、遵从还是公众服从或顺从,都在个人意志的被动和主动方面有着一致区分,即他人或群体对行为人行为的驱动方式上存在内源性驱动和外源性驱动两类,前者驱动力来自于自我意志,后者驱动力大部分来自外部因素。
心理学中的内源性驱动和外源性驱动恰好说明了二者的区别[14]。内源性驱动由内部产生,是这些激励因子将个体与任务或者工作本身联系起来;外源性驱动是由其他人或机构进行分配的,在工作环境中包括工资、福利、晋升、避免惩罚和获得外在奖励等[14]。因此,本文参考内外源驱动力相关研究和宋官东[10]研究中分类依据,从行为人行为驱动方式的内源性、外源性两种类型出发,将制度遵从行为分为“内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和“外源性制度遵从行为”(见图1)。
(1)内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内源性遵从行为是真正意义的遵从行为,是行为人自愿且积极主动选择与他人或群体一致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此时他人或群体确定行为的行为准则与行为人自我行为准则相一致,行为人面临的不再是客观或心理上的模糊情境,而是清晰的情境。
(2)外源性遵从行为。该类行为则类似于服从或顺从,行为人之所以选择与他人或群体一致的行为并非主动自愿,而是为满足他人或群体的积极期望、为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等外部原因不得以而为之。
13制度遵从行为的时效性特征
制度遵从行为中的稳定性代表个体对遵从制度的持久性,个体行为的驱动力来源不同,行为的持久性也将不同[15,16],也就是说,制度遵从行为具有时效性特征。
就内源性制度遵从行为而言,其行为驱动力来自个人自主意志。比如,一个员工对工作努力付出不计回报,可能是因为他认同自己的工作,此类驱动力类似于自主型动机[17],该驱动力下的行为特征较为稳定[18],具有主动性、内源性、表里如一和行为保持的持久性等特征。
而外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则类似于控制性动机主导下的遵从行为[17],这些积极期望或外部因素可能有悖于行为人的实际需求,使得人们在行使服从或顺从行为时将面临一定程度的压力[12],可能引发行为人面对压力的消极应对策略,其遵从行为的驱动力多来自外部因素,具有被动性、表里不一和行为持久性不稳定等特征(如表面上遵从制度,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会产生非遵从行为),很容易出现违规行为。正如Amabile[19]所述,在工作情境下,控制型动机在相对机械的任务中具有短期优势,但这种短期优势在一周内就会消失[15]。
2国有大型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结构与测量研究
21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结构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作为组织制度的一种,是煤矿企业为实现安全管理目标而激励、引导和约束员工行为的一种手段,特别是煤矿企业一直都在大力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理所当然会配有严格、强制的安全管理制度。
依据上述分析,安全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境:一是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规则恰好与员工自我期望、价值观或态度等需求相吻合,员工采取表里如一的“内源性制度遵从行为”,此时员工制度遵从行为是内发性的,具有较为稳定的持久性和自觉性;二是制度规则与员工实际需求不符,此时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是规范型社会影响,将产生较大压力,员工不得不服从或顺从制度要求,属于“外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如果制度带给员工压力过大,则可能会出现消极应对策略,即员工为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造假,产生表面遵从。第二种情境中员工制度遵从行为持久性较差,产生安全风险较大。可见,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同样存在“内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和“外源性制度遵从行为”两类形态。
22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测量问卷编制
(1)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问卷编制参考基础。Tyler和Blader[4]认为,目前研究中经常采用的制度行为方式包括制度遵从和制度破坏行为,制度遵从是组织期望员工的行为方式,对制度的遵从就是对制度的顺从,因为它自身反映了要求员工行为与组织制度一致的强制性特征。具体到制度遵从行为方式,Tyler和Blader[4]区分了两类制度遵从行为,即组织制度顺从和组织制度自觉遵从,并指出由于受法律法规的顺从和自觉遵从等相关文献的启发才将制度遵从如此分类[20,21],这种区分在工作情境下非常重要[22]。因此,制度行为方式就分为三类,分别是组织制度顺从、组织制度自觉遵从和制度破坏,Tyler和Blader[4]对这三类行为分别设计了相应的问卷。
Tyler和Blader[4]认为,组织制度顺从是指员工在跨工作情境中遵从制度的程度;组织制度自觉遵从是指即使没有人监督他们或者没有其他人在场,员工仍然主动地遵从制度。也就是说,自觉遵从制度是指在涉及到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监督情境下员工自觉自愿地进行制度遵从。可见,组织制度顺从驱动力中外源性驱动占主要地位,而组织制度自觉遵从驱动力中内源性驱动占主要地位,这与本文提出的基于内外源驱动的制度遵从行为在分类根源上的确具有极大相似性。同时,由于本文仅关注制度遵从行为,对于制度破坏或制度不遵从行为不做考虑。因此拟采取Tyler和Blader[4]编制的组织制度顺从和组织制度自觉遵从测量题目作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内外源制度遵从行为问卷编制的参考基础。
(2)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问卷编制。Tyler和Blader[4]编制的组织制度顺从与组织制度自觉遵从问卷分别包括4个顺从条目和6个自觉遵从题目,均采取Likert6点量表来让调查对象判断每个题项发生的频率。本文在参考此量表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关专家讨论协商后,依据煤矿安全管理实际特征对参考量表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测试量表共包括8个题目,其中内源性和外源性制度遵从条目各4个,定名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遵从量表预试题目”。考虑到Tyler和Blader[4]所编制量表具有较高成熟度和合理性,本文仅对制度遵从条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图2)。对8个条目进行编号(内源性制度遵从:V1~V4;外源性制度遵从:V5~V8),采取Likert5点量表请被调查者按照条目对照自己发生的实际情况来测量每个项目,再补充研究名称、目的、注意事项等形成修订问卷。
(3)调研与验证性因子分析。被试来自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保德煤矿(山西)和上湾煤矿(内蒙古)、冀中能源有限公司邢东矿(河北)、河南煤化永煤集团陈四楼矿(河南)、徐州矿务集团张集矿(江苏)、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等六个煤矿的员工,通过网络和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共发出180份,回收149份,有效问卷137份,有效率9195%。采用SPSS200和LISREL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相关分析。
为简化分析,不再进行被选模型的分析。根据二维度基本模型的设定,利用LISREL80程序运行后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各项指标的值都可以接受。综合来看,基本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吻合较好,反映了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为一阶二因素。
因此,“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测量问卷”正式问卷即为“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遵从量表预试题目”量表。
3国有大型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现状调研
31调研对象选取及内容归纳
本文选取山西省某国有大型煤矿企业下属的某露天煤矿进行实地调研,由于煤矿一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直接影响煤矿安全和生产,因此选取煤矿作业人员作为调研对象。
国家安监局2004年印发了“关于印发《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通知”规定指出,煤矿企业必须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等15项系列制度来保证安全与生产。实地调研中,该煤矿除了这15项制度,还制定了《安全举报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共27项。通过对这27项制度的受制约人和内容进行分析,激励和约束一线作业人员的制度共19项,主要内容围绕安全意识、安全操作、安全监督、及时汇报、班组建设和环境卫生6个方面展开,而本次调研也将针对煤矿一线作业人员围绕这6个主题制度进行遵从行为的研究。
调研问卷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测量问卷”的基础上,采取Likert5点量表请被调查者按照条目对照自己实际情况,采取自评方式对上述6个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由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5)来测量每个项目。实地调研时间集中在2013年8月,采取问卷调研的方式,集中或单独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6份,有效问卷110份。
32调研现状分析
实地调研所得数据,煤矿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制度内源性制度遵从和外源性制度遵从的总均值分别为317和410,说明无论何种类型的驱动力,一线作业人员对制度遵从的程度较高。但外源性制度遵从普遍高于内源性制度遵从,且内源性制度遵从仅为317,意味着员工制度遵从行为持久性较差,很容易产生弄虚作假、欺下瞒上甚至违章等不良行为。也就是说,煤矿虽能在短期内获得较高制度遵从,但长期来看,如果监管不力,作业人员很容易违章,导致事故发生。
为具体分析,依据安全意识等6个方面的制度遵从行为计算其分类均值以及外源性驱动力与内源性驱动力对遵从行为的作用差值(见表2),并画出相应的展示图(图3、图4)。
表2和图4显示,所调研煤矿一线作业人员外源性制度遵从中,基于安全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外源性驱动力均值最高,基于班组建设的《煤矿班组建设管理制度》等均值次高,与及时汇报相关的《事故汇报制度》等制度遵从外源驱动均值最低,而与安全监督相关的《安全举报制度》等均值次低。可见,反映在安全奖惩力度和领导重视程度方面,与安全操作相关的制度奖惩力度和重视程度最大,而与及时汇报相关的制度奖惩力度和重视程度最小。且在整体内源性制度遵从均值中,最大值高达436,最小值为368,说明一线作业人员的制度遵从程度较高,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外源驱动的激励或约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内源性制度遵从行为表现中基于安全意识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等内源性驱动力均值最高,与及时汇报的相关制度均值次高,与安全监督相关制度的均值最低,与班组建设相关制度的均值次低。说明一线作业人员认同度最高的是与安全意识和及时汇报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而最不认同的是与安全监督和安全举报相关的制度。但6个方面制度遵从行为的内源性驱动力均值都没有超出4,最高值仅为376,最小值却为265,说明一线作业人员在制度遵从行为的自觉性和持久性方面表现并不理想。
关于外源性驱动力与内源性驱动力对制度遵从行为的作用差值(如表2),班组建设、安全操作和安全监督相关的制度遵从行为差值分别为154、135和111,差值相对较高,皆超出1个等级;而环境卫生、安全意识和及时汇报等三个方面的差值分别为099、047和013,差值相对较低,皆低于1个等级。无论班组建设还是安全操作的相关制度,外源性制度遵从得分均很高,二者相对应的差值也很高,说明煤矿一线作业人员在这两方面的制度遵从行为是鉴于外力约束才不得不遵从的,如果外部监管不力,作业人员很容易在这两个方面出现违章行为。与之对应的另外一个极端是及时汇报和安全监督相关的制度遵从,内外源制度遵从程度都不高,但及时汇报相关的制度遵从行为几乎没有差值。
而安全监督相关的制度遵从行为差值却高于及时汇报几乎1个等级,说明无论是煤矿还是作业人员,对及时汇报方面都没有给予较高的重视,而作业人员对安全监督相关制度的认同度更低,如果没有外力约束,作业人员更容易在安全监督方面产生违章行为。
4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组织管理制度遵从行为的内涵、驱动类型和时效特征。制度遵从行为在内涵上是组织中所有成员对规章制度的遵从、服从和顺从行为,而非狭义层面的仅仅只是对制度的顺从或服从。同时,从驱动视角分析了制度遵从行为的类型,提出“内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和“外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并理论推理出两类遵从行为的时效性特征不同,前者行为持续时间久,较为稳定,而后者行为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外部监管不力,则很容易出现违章行为。
(2)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的结构和测量。以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为例进行了相关研究,理论推理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依然存在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驱动,且在tyler和blader[4]的问卷基础上进行了修订,通过调研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确定了“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测量问卷”。同时,选取国有大型煤矿企业下属煤矿为调研对象,分析得出现有安全管理制度包含安全意识、安全操作、安全监督、及时汇报、班组建设和环境卫生等六个方面内容,并设计了基于这六个方面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遵从行为测量问卷”。
(3)所调研煤矿企业一线作业人员的外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均值均高于内源性制度遵从行为均值,显示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在外源驱动的激励或约束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来讲,煤矿和作业人员都重视和认同的是安全意识相关的制度,是作业人员最发自肺腑遵从的制度,不易出现违章行为;作业人员表面上遵从度较高但并不十分认同的是“班组建设”、“安全监督”、“安全操作”和“环境卫生”相关制度,由于内源性制度遵从较低,作业人员很容易在这四个方面发生违章行为;“及时汇报”相关制度是煤矿和作业人员相对较为不重视和认同的制度,虽然此方面作业人员的内外源驱动力较为一致,但无论是遵从的自觉度还是持久性在六个方面都较低。
(4)企业管理应关注员工制度遵从行为的时效性特征。企业规章制度中的惩罚措施虽然能够迅速归正员工行为,但其本质上是员工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所不得不做出的顺从行为,一旦惩罚措施的实行和监督力度下降,会导致员工不遵从行为的爆发,时效性较差。因此,对组织管理制度的设计要兼顾员工自身需求与组织要求,实现员工心理层面对制度的认可,提升内源驱动的制度遵从行为,实现“要我遵从”到“我要遵从”转变,服务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邢艳利.略谈规章制度建设[J].理论导刊,2005,9(2):23-24.
[2]兰虹.民营企业管理制度与制度文化建设[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DeHart-Davis L.Green Tape and Public Employee Rule Abidance:Why Organizational Rule Attributes Matter[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9,69(5):901-910.
[4]Tom R, Tyler Steven L, Blader.Can Businesses Effectively Regulate Employee Conduct? The Antecedents of Rule Following in Work Setting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2005,48(6):1143-1158.
[5]Lingard H. The Effect of First Aid Training on Australian Construction Workers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otivation and Risk Control Behavior [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02,33(2):209-230.
[6]Cavaz A N,Serpe A.Effects of Safety Climate on Safety Norm Violations: Explor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Attitudinal Ambivalence Towar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J].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2009,40(4):277-283.
[7]Gerard J F, Andrew S. Safety Climate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owards the Prediction of Unsafe Behavior [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10,42(5):1455-1459.
[8]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宋官东.对从众行为的新认识[J].心理科学,1997, 20(1):88-90.
[10]宋官东.遵从行为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4, 27(3):657-611.
[11]Allen V L. Situational Factors in Advanced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65.
[12]Deutsch M, Gerard H B. A Study of Normative and 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s Upon Individual Judgment [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5,51(3):629-636.
[13]Lascu D N, Zinkhan G. Consumer Conformity: Review and Application for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9(11):1-11.
[14]Luthans,F.组织行为学[M].人民邮件出版社,2005.
[15]Grolnick W S, Ryan R M. Autonomy in Childrens LearningAn Experimental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52(5):890-898.
[16]桂月娥,戈明亮. 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研究[E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releasepaper/content/200505-160,2005-05-30.
[17]Gagn, M,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Work Motivation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5,26(4):331-362.
[18]Van den Broeck A, Vansteenkiste M, De Witte H, et al.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Burnout, and Engagement: The Role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Satisfaction[J].Work Stress, 2008,22(3):277-294.
[19]Amabile T M.Motivation and Creativity:Effect of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on Creative Write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5,48(2):393-399.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336-01
1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不同于其它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作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量的危险作业极易引发事故,而且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性相对来说也是较大的,可能会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所以在施工安全管理上必须细致入微、常抓不懈,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从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现状来看,企业中普遍存在对项目建设施工的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工作比较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施工风险评价》流于形式等问题,从而导致在安全管理上所采取的措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未遂事故和小事故发生率较高。由于项目建设施工承包商自身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监管存在问题较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质较差,安全投入不足,尤其是在片面强调施工进度思想的指导下,导致施工建设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从这个层面来看,企业有必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安全管理建设。
2 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中人的要素的角度来看,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存在思想误区,直接原因是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
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情况比较复杂,各种危险作业较多,比如高处作业、交叉作业、用火用电作业、吊装作业、射线探伤作业等,施工作业的多样性、复杂性给施工安全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包括自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下雨、下雪,大风、高温等天气状况,潮湿等恶劣环境因素造成设备不能正常使用。
除此以外,导致项目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高处作业不系挂安全带,脚手架搭设不符合安全要求,电源接引不符合安全用电规范,所使用的施工机具设备破损严重或改动设备破坏其安全性能,现场安全监督不到位,安全监护人缺位等。举例来说,在脚手架未铺设脚手板的情况下即开始作业,或脚手板间距过大,都可能造成高处坠落而引发事故。
3 解决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策略
3.1 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
在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安全管理中要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不断建立、健全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体制,不断强化企业各级责任者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以工程项目管理部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确立工程项目管理部、施工监理、施工承包商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对施工中各类危险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地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2 不断加强安全培训力度
在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安全培训力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断强化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与安全素质方面的培训,从而确保施工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施工作业符合安全规范;二是不断提高施工承包商的安全技术装备及在安全技术方面的水平,不断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操作能力及安全技术水平进行培训。只有这样,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的水平也会随之不断得到提升。
3.3 完善石油化工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部各部门的安全职责,明确工程项目管理部与监理单位、各施工承包商的责任、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施工用火、进入有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射线探伤以及上述危险作业形成的交叉作业的管理程序和要求;细化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的管理,强化特种作业的管理,使工程项目建设在安全管理方面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才能使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得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 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0引言
电力安全运行水平的高低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同时也决定着供电的可靠性,基于此,必须加紧做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这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影响电力安全运行的因素有许多,因此开展电力安全运行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对影响电力安全运行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能够“对症下药”。
1电力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属于资金、资源以及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电力企业人身安全管理是专门为了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而设立的,经过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目前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由此可见,对于电力企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员工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的发展基础。
2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电力企业人身安全管理是构成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零事故”成为电力企业发展追逐的最终目标,电力企业仍然收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人生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环节。
2.1安全管理覆盖面不够
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而是尤其行业上的特殊性,这是因为电网管理设计到了工、农、商等行业,包括有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环节,这样复杂的系统和巨大的电网都给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基层的电力网络由于面积大和网点不集中,再加上设备陈旧老化的问题,都会出现安全管理的覆盖率无法达到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2.2员工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通过对一些较为常见的电力安全事故系统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大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员工的工作疏忽,电力企业的日常工作重复性高,运行、定检、维护等工作每天如此,比较枯燥,这就成为了员工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因此,电力企业需要不断加大力度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教育,但是由于某些员工抱有侥幸心理,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够深刻,经常会造成一些因常识性错误引发的安全事故。
2.3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领导者重生产轻安全,紧抓经济效益、放松了安全教育,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些企业即使使用规章制度,也不够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起到指导员工安全生产和约束员工不犯错误的作用。二是一些电力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态度流于表面,在某些基层单位甚至只是在开会的时候提一提,缺乏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重视,更是缺乏监督检查力度,这样不作为的态度使得企业责任机制不够完善,也给日常的生产造成了隐患。
3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根据我国电力企业生产的特点,对目前电力企业人身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3.1完善电力安全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有效实施人身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抓好人身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确立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在组织架构中位置的重要性,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要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上下协力,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二、将安全意识真正贯彻到各班组各员工,让他们在工作时提高安全意识,在班组会议的时候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出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以及有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三、制定出《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管理考评制度》、《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杜绝事故隐患方案》、《两票管理制度》等有关的规章制度,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处理。严禁麻痹大意和习惯性违章,遇到此类员工要对其批评教育,严重者可以开除处理。对于一些高危作业的部门,需要加强该部门对于危险的预警能力,及时整理和分析危险点的管控措施,以便建立起相关的隐患数据库,并建立起实时更新和跟踪制度。
3.2构建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
在安全管理教育方面,要严抓麻痹大意和习惯性违章这类违规行为,安全管理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真抓实干,不流于表面。这样的管理才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实现安全管理教育工作。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从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上共同实施安全教育。除了要求员工从思想意识上接受和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更要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从专业的角度来提升一线生产员工的操作水平。二、针对电力事故认真分析,将危险点和危险源严密分析以后再进行控制,准确切入问题点,严格杜绝违规违纪情况,总结事故发生的经验教训,杜绝相同事件的重复发生。第三、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尤其是一线生产员工,更要培养起他们的安全意识,因为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上去,企业的安全系数就会提升很多。通过培训,对安全意识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安全设施按照标准摆放,施工现场布置有序,材料定位,作业规范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3.3加强制度落实和责任定位
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流程的执行要严格按照“事前教育、事中预防、事后抢修”的流程进行,将制度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将安全措施实施到位,从而能够将安全管理流程全面和全方位、全过程地监督执行。首先,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将日常的生产和管理中涉及到的每个岗位部门、每个员工都要安排到位,制定第一责任人制度,以便做到安全管理责任精准定位,并根据日常考核制度以及奖金福利等来与安全责任挂钩,使一线员工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其次,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日常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对班组进行安全知识考试,不通过的员工需要脱岗学习合格以后再上岗工作,对安全管理制度的严格控制,是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4结语
电力企业是国家支柱型企业,它承载着保卫国家电网安全和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重任,并随着国家所提出的建造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国内电网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输电等级也在不断提高,交直流混联运行的特性也更为复杂。因此,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将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要想把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依旧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奋进!
【参考文献】
[1]张友山.狠抓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J].当代矿工,2013,7.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所以,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是搞好安全监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这是因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那么,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安全监察,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作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相对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在职工的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并进行验收,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随着金融信息化的加速,金融信息系统的规模逐步扩大,金融信息资产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如何对大量的信息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不同程度的信息资产都能得到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将是金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面临的大挑战同时,金融信息化的加速,必然会使金融信息系统与国内外公共互联网进互联,那么,来自公共互联网的各类攻击将对金融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带来巨大的威胁和侵害: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及表现形式
计算机网络具有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泛性、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等特征,这使得网络容易受到来自黑客、恶意软件、病毒等的攻击
(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
1.信息泄露:指信息被透漏给非授权的实体。它破坏了系统的保密性。能够导致信息泄露的威胁有网络监听、业务流分析、电磁、射频截获、人员的有意或无意、媒体清理、漏洞利用、授权侵弛、物理侵入、病毒、术马、后门、流氓软件、网络钓鱼等:
2.完整性破坏。可以通过漏洞利用、物理侵犯、授权侵犯、病毒、木马、漏洞等方式文现。
3.拒绝服务攻击:对信息或资源可以合法地访问,却被非法地拒绝或者推迟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操作:
4.网络滥用:合法刚户滥用网络,引入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外联、非法内联、移动风险、设备滥用、业务滥用。
(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
1.窃听。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的手段获得重要的信息,从而导致网络信息的泄密。
2.重传。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3.篡改。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信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的破坏作用最大。
4.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5.行为否认。通信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6.电子欺骗。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
7.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
8.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二、金融计算机犯罪的特征和手段
由于计算机网络络安全威胁的存存,不法分子通过其进行金融犯罪。金融计算机犯罪,已经引起我国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新《刑法》中已将金融计算机犯罪列为重点,第285,286,287条有明文规定。
(一)银行系统计算机犯罪的特征:
1.涉案人多为内部人员。由于金融业务都是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所以了解金融业务流程、熟悉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对金融内部控制链上存在的漏洞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上的缺陷比较清楚的内部职员,往往比其他人员更容易了解软件的“硬伤”,更容易掌握犯罪的“窍门”以达到犯罪的目的。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金融系统发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九成以上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的。
2.手段隐蔽,痕迹不明显:计算机犯罪智能化程度高,大多数犯罪分子熟悉计算机技术,可运用正常的操作规程,利用合法的账户进入金融计算机网络,篡改计算机源程序或数据。这种犯罪短时期内不易被发觉。同时,犯罪分子作案迅速,所留痕迹甚少,隐蔽时间较长,一时不易暴露。
3.犯罪情节严重:犯罪分子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系统后,盗窃多少资金完全由犯罪分子任意输人,动辄十几万、上百万元,行为肆无忌惮,数目触目惊心,导致了金融资金的巨大损失。
4.社会危害严重。由于金融的特殊地位和其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所起的审要作用,一旦发生计算机犯罪,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引起储户的不满,再加上舆论导向的渲染,有可能造成堪设想的后果。
(二)银行系统计箅机犯罪的手段
1.终端机记账员作案。记账员利用其直接在终端操作计算机,熟悉记账过程及账务处理过程的作方便,进行犯罪。
2.终端复核员(包括出纳员)作案。终端复核员利用与记账员一同办理终端业务的机会,进行犯罪。
3.系统管理员(包括主任、主机管理员)作案。系统管理员借助管理系统的特殊权限,利用系统正常命令、程序反向错误操作作案;自编程序进行作案;修改账务及数据资料作案;利用系统终端私自记账、复核作案;为犯罪分子提供方便。
4.软件人员作案:软件人员利用T作之便伪造干旱序及熟悉操作程序,进行作案
5.硬件人员作案硬件人员利用T作之便,进行犯罪作案。
6.行内其他人员作案。分理处、储蓄所的其他人员利用接近计算机业务柜的机会,伺机作案:
7.行外人员作案:利用银行管理中的某些漏洞作案;与行内人员相互勾结作案:
三、金融计算机信息泄密途径
金融行业是具备特有的高保密性的行业,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窃密手段更加隐蔽,泄密的隐患增多,泄密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加大,保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而言,金融汁箅机信息泄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电磁波辐射泄密
计算机设备工作时辐射出的电磁波,可以借助仪器设备在一定范围内收到,尤其是利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稳定、清晰地看到计算机正在处理的信息。因此,不法分子只要具有相应的接收设备,就可以将电磁波接收,从中窃取秘密信息。
(二)计算机剩磁效应泄密
计算机的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存储介质中的信息被删除后有时仍会留下可读信息的痕迹,存有秘密信息的磁盘被重新使用时,很可能被犯罪分子非法利用磁盘剩磁效应提取原记录的信息。比如,计算机出故障时,存有秘密信息的硬盘不经处理或无人监督就带修殚,就会造成泄密。此外,在有些信息系统中,删除文件仅仅只删掉文件名,原文还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存储介质中,一旦被利用,就会造成泄密。
(三)计算机联网泄密
计算机网络化使我们可以充分地享受网上的信息资源,然而联网后,计算机泄密的渠道和范围大大增加,主机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线路联络,使其存在许多泄密漏洞。窃密者只要在网络中任意一条分支信道上或某一个节点、终端进行截取,就可以获得整个网络输送的信息。如果在计算机操作中,入网口令不注意保密和及时更换,入网权限不严密,超级用户无人舱管,信息传输不进行加密处理,局域网和互联网没有做到完全的物理隔离,等等,都有可能使计算机遭到黑客、病毒等的攻击,导致严重的泄密事件发生。
四、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成因
(一)防范意识和能力差
不少计算机主管领导和系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犯罪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低,堵截能力差,同时,计算机安全组织不健全,安全教育不到位,没有彤成强有力的安全抵御防线。这些是导致计算机犯罪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落实
主管部门对计算机安全检查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安全漏洞;不少单位在系统开发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三)现代管理手段滞后
金融电子化项目从立项、开发,到验收、运行等各环节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安全防范体系,从而使犯罪分子有机会利用计算机进行作案。
(四)密级不分,人人都是“千手观音”
通过案发后,案件侦破时,案发单位员工都是怀疑对象这点,更反映出金融系统计算机管理的薄弱环节。只要是工作人员,都能轻车熟路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而且使用的密码和程序简单易猜,造成人人都能使用,致使现问题后不能锁定固定知情人。
五、金融计算机犯罪的防范措施
(一)制度保障
一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所采用的技术条件,参照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其他单位的版本,制定出切实可行又比较全面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操作安全管理制度、场地与实施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软件安全管理制度、密钥安全管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制度等。
制度的建立切忌流于形式,重要的是落实和监督。尤其是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更要注意,如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及时审查系统日志和记录;重要岗位人员调离时,应进行注销,并更换业务系统的口令和密钥,移交全部技术资料,但不少人往往忽视执行这一措施的及时性;又如防病毒制度规定,要使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正版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而不少人仍使用盗版杀毒软件,使计算机查杀病毒时又染上了其他病毒。
(二)技术保障
1.减少辐射:为了防止电磁波辐射泄密,在选购计算机产品时,要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根据辐射量的大小和客观环境,对计算机机房或主机内部件加以屏蔽,在专用的计算机上安装微机视频保护机等设施,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对计算机的辐射信号进行十扰,增加接收还原解读的难度,保护计算机辐射的秘密信息。
2.物理隔离: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围际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与外部网相连的计算机不得存储、处理和传递内部信息,在互联网上提取的信息也必须经杀毒处理后再接入局域网内供内部使用。
3.加强存储介质管理。对信息进行清除处理时所采用的信息清除技术、设备和措施,应符合国家相关保密规定。使用U盘时应注意修改计算机系统中的注册表,将系统各个磁盘的自动运行功能禁止;使用U盘进行数据文件存储和拷贝时,打开计算机系统巾防病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避免病毒文件入侵感染,同时打开“文件夹”选项中“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选项,并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以便U盘被感染后能及时发现病毒;外来U盘接人计算机系统时,切勿双击打开,一定要先经过杀毒处理,或是采用具有U盘病毒免疫功能的杀毒软件查杀后,再接入计算机系统,同时关闭“自动播放”功能。
4.数据加密。在软件方面,应加大在开发过程中加密软件的开发投入,对重点的应用软件,加密设计要达到网络级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的全与保密。对信息要做到加密保存,对存储有信息的计算机要设置开机密码、屏保密码等。
5.设置权限。将内部计算机维护权限与操作权限、数据权限分开,对不同的操作人员设置等级不同的权限,根据实际权限来分配查阅、修改文件内容等业务范围。
(三)管理保障
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一是要加强对“物”的管理。对录有秘密文件的硬盘、软盘,要明确标示密级标志和编号,执行统一的登记和销毁制度;对较多的场所如打字室、机要室要设立相应的保密控制区,明确专人负责维护与保障;严格执行“上网信息不、信息不上网”的规定,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的审查与审核。二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要抓好人员的选配和日常的考察,做到不合格的人员坚决不用;对有问题的人员要及时处理,严明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