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5: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统计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摘要: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检验教学能力、反思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利用大连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本科生有关数据(专业基础课成绩、平时成绩和回归分析期末成绩),建立多元線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回归分析期末成绩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对今后的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专业基础课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知道专业基础课成绩必定影响专业课成绩,而且平时成绩也会影响专业课成绩,这两类成绩与专业课成绩基本上是呈正相关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有多大?它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呢?就这些问题,本文主要选取了2016级统计专业50名学生的四门专业基础课成绩以及回归分析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回归分析期末成绩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拟合出关系式,从而为强化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依据。
一、数据选取
回归分析是统计专业必修课,也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它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经济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因此研究影响统计学专业回归分析成绩的相关性是十分重要的。
选取了统计专业50名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成绩(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和概率论)、回归分析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多元线性回归的基础理论知识[1-2],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直观、高效、科学地分析各种因素对回归分析期末成绩造成的影响。
二、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及数据分析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回归分析期末成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准确、科学合理的数据结果,全面分析评价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会有较大帮助。自变量x1表示数学分析成绩,x2表示高等代数成绩,x3表示解析几何成绩,x4表示概率论成绩,x5表示平时成绩;因变量y1表示回归分析期末成绩,根据经验可知因变量y1和自变量xi,i=1,2,3,4,5之间大致成线性关系,可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
线性回归模型通常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假设,
1.随机误差项具有零均值和等方差,即
(2)
这个假定通常称为高斯-马尔柯夫条件。
2.正态分布假定条件
由多元正态分布的性质和上述假定可知,随机变量y1服从n维正态分布。
从表1描述性统计表中可看到各变量的平均值1=79.68,2=74.66,3=77.22,4=78.10,5=81.04,1=75.48;xi的标准差分别为10.847,11.531,8.929,9.018,9.221,y1的标准差为8.141;有效样本量n=50。
回归分析期末成绩y1的多元回归模型1为:
y1=-5.254+0.221x1-0.4x2+0.154x3
+0.334x4+0.347x5
从表2中可以看到各变量的|t|值,在给定显著水平?琢=0.05的情况下,通过t分布表可以查出,自由度为44的临界值t?琢/2(44)=2.015,由于高等代数x2的|t|值为0.651小于t?琢/2(44),因此x2对y1的影响不显著,其他自变量对y1都是线性显著的。下面利用后退法[3]剔除自变量x2。
三、后退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及数据分析
从模型1中剔除了x2变量,多元回归模型2为:
y1=-5.459+0.204x1+0.149x3+0.377x4+0.293x5(5)
在表4中,F统计量为90.326,在给定显著水平?琢=0.05的情况下,查F分布表可得,自由度為p=4和n-p-1=45的临界值F0.05(4,45)=2.579,所以F>F0.05(4,45),在表5中,所有自变量的|t|值都大于t?琢/2(45)=2.014,因此,多元回归模型2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分析,即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影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数学分析成绩提高一分,则回归分析成绩可提高0.242分[4-5];同理,当解析几何成绩、概率论成绩和平时成绩每提高一分,则回归分析成绩分别提高0.149分、0.377分和0.293分。
通过对学生专业基础课成绩、平时成绩与回归分析期末成绩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把控回归分析教学课堂,提高教师意识,注重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当学生平时成绩不好时,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生平时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为了更好地掌握回归分析知识,应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对回归分析期末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能有效的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许多问题。
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大数据时代,这些变化对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而数据挖掘作为拓展和提升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思路的应用型课程,被广泛纳入统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基于数据挖掘课程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统计学本科专业开设数据挖掘课程进行教学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数据挖掘;大数据;教学
一、引言
通常人们总结大数据有“4V”的特點:Volume(体量大),Variety(多样性),Velocity(速度快)和Value(价值密度低)。从这样大量、多样化的数据中挖掘和发现内在的价值,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数据分析技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了解数据处理和分析最新技术与方法的迫切需要。对于常常和数据打交道的统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二、课程教学探讨
针对统计学本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数据挖掘”课程一般在他们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所开设,他们在前期已经学习完统计学、应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所以在“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取舍,同时把握好难度。不能把“数据挖掘”课程涵盖了的所有内容不加选择地要求学生全部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不太现实的,需要为统计学专业本科生“个性化定制”教学内容。
(1)“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应该偏重于应用,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树立数据挖掘的思维体系,掌握数据挖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在大数据时代,进一步学习各种数据处理和定量分析工具打下必要的基础。按照这个目标,教学内容应以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技术和方法的来龙去脉、功能及优缺点;以算法讲解为辅,由于有R语言、python等软件,学生了解典型的算法,能用软件把算法实现,对软件的计算结果熟练解读,对各种算法的改进和深入研究则不作要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课下探讨。
(2)对于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再详细讲解,而是侧重介绍它们在数据挖掘中的功能及综合应用。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注意和已学过知识的融汇贯通,既复习巩固了原来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无形中降低了新知识的难度。比如,在数据挖掘模型评估中,把混淆矩阵、ROC曲线、误差平方和等知识点就能和之前学过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
(3)结合现实数据,让学生由“被动接收”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型的学习。在讲解每种方法和技术之后,增加一个或几个案例,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国内外数据资源,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国家及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4)充分考虑前述提到的三点,课程内容计划安排见表1。
(5)课程的考核方式既要一定的理论性,又不能失掉实践应用性,所以需要结合平时课堂表现、平时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来综合评定成绩。采取期末闭卷理论考试占50%,平时实验项目完成占40%,课堂表现占10%,这样可以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表现。
三、教学效果评估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后,取得了如下的教学效果:
(1)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在提升,课下也会不停地去思考数据挖掘有关的方法和技巧,发现问题后会一起交流与讨论。
(2)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者数据分析的有关竞赛中,选用数据挖掘方法的人数也越来越多,部分同学的成果还能在期刊上正式发表,有的同学还能在竞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3)统计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中利用数据挖掘有关方法来完成的论文越来越多,论文的完成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4)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中从事数据挖掘工作的人数有所提高,说明满足企业需求技能的人数在增加。继续深造的毕业生选择数据挖掘研究方向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1、系统开发技术方案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采用的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进行开发的,该版本可以支持.NET Framework 2.0/3.0/3.5/4.0,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并且该版本的其他辅助设计功能也非常完善和稳定。Visual Studio.NET 2010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用于生成ASP.NET Web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2]。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服务是由SQL Server 2008 Express版本提供的,它是微软专门针对学生、初学者等入门级的版本,比较适合本课题的开发和应用环境。
系统采用B/S结构,三层架构开发。ASP.NET框架是.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用任何基于.NET的语言开发ASP.NET Web应用程序。本课题采用的是C#语言,因为C#是.NET平台上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语言,有利于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改进。ADO.NET访问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能力,ADO.NET为运行SQL查询、存储过程、操作XML数据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它能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2、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总体功能规划
根据学院的需求的分析,可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功能。
2.2 系统的业务流程
首先管理员登录系统,新的一轮选题前先执行“清空往年学生数据”操作和“清空往年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操作,接着准备新一年的论文选题工作,并导入教师和学生信息,包括每个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以及专业培养要求、培养目标等相关信息。教师和学生登录系统,可修改默认密码。 教师根据学院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命题,包括论文的题目、要求和内容等,本系统自动进行相似度检测,然后提交系统,若命题与其他老师的完全一致,则无法完成提交。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题,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志愿,最后提交选题结果。为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规定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不超过10人。管理员可以对个别特殊的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微调,然后最终选题结果。 选题结束后,教师可以查询和统计指导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选题的情况,最终选题结果可以导出到文件中,由系统管理员备案[3]。
2.3 管理员模块设计
讲师或硕士以上的教师有新建选题权限,赋予教研室主任进行专业性审核权限等;管理员可进行选题信息管理,如添加每年毕业论文选题等;管理员可对选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如规定教师命题的时间、学生选题的时间范围等,整个选题过程首先由管理员对各个导师提交的命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选题信息,然后实现师生双选,最后对于个别选题不成功的情况进行手工调整。除此之外,管理员还可以进行信息统计汇总等。通过以上的需求分析,管理员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各部门管理、教师信息管理、选题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
2.4 教师模块设计
教师模块主要实现新建选题和选择学生两个功能,新建选题功能主要是要求导师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出若干个题目,并且要给出题目的说明和要求;选择学生功能主要是授予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利。除此之外,导师还有修改命题、查询选题情况等功能。
(1)新建选题: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以后,导师首先要完成命题工作,要给出题目名称,避免选题的重复性,导师还要给出限选专业、难易度、工作量以及说明和要求等必要信息,然后提交系统等待审核,导师还可进行选题的查询,如查询我的选题或全部选题。
(2)选择学生:当题目经过审核通过以后将正式公布给学生,导师等待学生进行选题,选题结束后,导师可以查看题目被选情况并且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学生。师生双选阶段和高考录取非常相似。
2.5 学生模块设计
学生模块主要是实现查询信息和选择命题两个功能。在经过管理员进行题目审核这个环节以后,所有审核通过的论文题目将公布给学生。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选题管理的选题列表浏览到所有供选择的题目,并可继续查询到每个命题教师的有关信息,如教师的专业方向、教师的联系方式、可指导的人数以及每个选题限选的人数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专业特长进行选题,一个学生可选择一个志愿,之后进入导师选择学生阶段。另外,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被选的状态,也可以查询自己最终选题的情况。
2.6 数据库设计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包含相关实体(教师和学生)和毕业论文题目。
教师实体,包括教师用户名、密码、以及教师编号、姓名、职称、专业方向、籍贯、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所出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人数。
学生实体,包括学生用户名、密码、以及学号、姓名、专业、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和所选毕业论文题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208-01
一、系统需求分析
毕业设计可以说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后一个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意义应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不仅是对学生带来莫大的方便和有效的信息,更是减轻了老师和学校的工作负担,无论对谁百利而无一害,是很有意义的一项项目设计。
随着社会对大学教育的重视,大学的教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教学工作将会越来越重,需要处理和整理的教学信息也越来越多。然而每年都有繁忙的毕业季节,为了更好的方便,高效精确的处理这一重要过程,不得不说高校完全急需一套先进的络管理系统。极大的方便毕业生,也方便了指导老师,用户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完成一系列繁重的事务工作,也大大节约了纸张和时间,对学校建设工作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总体设计方案
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共有8个主要的模块,分别是课题申请模块、课题审批模块、选题模块、相关报表模块、网上答疑模块、论文上传和查看模块、网上评阅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总体结构图如下:
三、模块化设计
本系统主要有三大模块,分别是教师、学生、系统说明模块,其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模块中又各自有着许多子模块,这些子模块间既能相互传递信息的功能,又具有相互独立运作的功能。而系统说明模块是一个单一且功能独立的模块。老师模块主要功能有:注册、登录、申报和编辑课题、确认学生、下载论文、成绩评定和密码修改;学生模块主要功能有:注册、登录、课题的选择和查询、修改和论文的上传、查看成绩和密码修改。
(一)课题申报管理
对于管理员功能来说可以添加老师的信息,把信息存入teacher表中,而老师的登入验证信息的数据添加到teacherlogin表中。为了方便,把老师的教工号作为用户名登入该系统,而课题申报功能是只能由老师进行申报,管理员只能查看该网页,当然学生则无法浏览到。在课题申报功能中可以设有无效操作提示,一旦不符合规范的操作则提示有效信息和警告,这样设计便于用户友好操作,提供系统有效工作的效率。
(二)课题审批管理
由于课题审批是对整个学校的论文进行审批,那么管理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将该审批权限给某位特定的老师,但院系老师审批完成后,再收回权限,所以可以给权限设置一个有效时间。而在审批过程中可以添加备注和说明,方便上级管理和查阅。在课程审批管理模块下面还有教研室审批和院系审批,他们的审批模式基本一致,统由上级管理员给与权限。
(三)选题管理
顾名思义选题管理模块就是针对学生而进行的选题设置,登录的学生可以查看有关课题的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报名,进入系统进行选题。首先老师要提交课题,然后经过两个部门的审批通过后,学生就才可以进行相应的选题。当然,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那么选题就不尽相同。就只能选着与相应专业对口的题目。所以在选题页面前,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不同的选题信息。当学生选题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重复选题,每个专业的选题给一个标号,对标号进行判断,避免重复的可能性。选题管理中,老师拥有可以对选题管理进行部分权限,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如:删除学生报名信息,指导老师可以对已选了他的课题的学生进行删除,之后系统会对此学生进入系统时候发出通告,通知被删除,他的选题无效,请另外选题),另外当学生进入该系统的选题管理时可以查看到他的选题信息和备注信息,比如学生是从何时何地进行的毕业设计,等等一系列信息进行处理,有些重要的信息在课题任务报批书生成的过程中就会被用到。
(四)相关报表的生成管理
为加强对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惠州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管理规定》(2017年修订)的要求,并结合学校新教务系统有关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要求,现就做好2021届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质量监控
1、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领导。各二级学院应成立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质量要求及检查安排等。定期召开毕业论文 (设计)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稳步提高。
2、明确工作职责,注重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建立二级学院、教研室、指导教师之间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组织体系与责任制度,加强指导和管理,把好每一环节的质量关。
二、明确具体要求,加强过程与质量管理
1、2021届学校继续使用中国知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简称:知网系统)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信息化管理,全过程在系统中操作,系统将保留过程记录,系统登陆网址hzu.co.cnki.net/。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对师生进行知网操作系统培训,以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2、各二级学院应开设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课程或举办相关的讲座,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方法培训;召开动员会,传达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通知精神,使师生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等。
3、严格选题原则和选题程序,把好选题关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社会文化、经济建设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业余科研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前期项目成果拟定毕业论文题目。理工科类结合工程、科研与生产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达到90%以上;文科类结合科研,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热点的课题应达到70%以上。课题更新率达到100%。
(2)应遵循选题原则,严格执行课题审批制度。组织课题审核组对师生申报选题进行审查,并对课题给出审核评议的结论(结论包括以下几方面:课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题的难度与工作量是否适中,完成课题所需条件是否具备以及对该课题的建议等方面)。课题一经审核批准,二级学院教务员应及时录入知网论文管理系统。
(3)学生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变更,必须在4月9日之前在“知网系统”填写《惠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变更申请表》,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4、选派好指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指导水平
(1)各二级学院要认真审查指导教师资格,配备一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教学经验较丰富、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原则上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8名学生,个别专业确因指导教师不足,原则上指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名。助教不得单独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但可以与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合作指导,担任适量的指导工作。可适当聘请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需填写校外指导教师登记表)参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2)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和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随时了解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注重过程控制,严格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按《惠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2017年修订,教务处网站可下载)对学生进行指导。
5、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和诚信教育
(1)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考勤管理,实行考勤制度,如因事、因病离校,应向指导老师和学院办公室请假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否则将按旷课处理。学生缺勤(包括病假、事假)累计超过毕业论文(设计)时间1/3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不予评定成绩,须重新补做。
(2)对在校外企业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除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外,还应配备校内指导教师(校内的指导教师与学生,各二级学院教务员在教务系统中注明),并经常与校外指导教师和学生联系,检查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条件(设备、药品和资料等)是否具备,跟踪毕业论文(设计)进展,及时反馈并解决校外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3)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杜绝论文抄袭、伪造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行为。
各二级学院要认真组织学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行为的通知》(教督厅函[2018]6号),并结合实际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作假行为方面的自查自纠工作,发现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中的漏洞须及时进行整改。为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诚信机制建设,培养学生学术研究中科学引用文献资料的良好习惯,杜绝抄袭、拷贝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学校将继续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对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部检测。
6、强化质量意识,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措施和检查办法等文件,不断完善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文件;成立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指导小组、质量监控小组等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应加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研究力度,探索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重视做好各环节的检查与整改工作,特别是中期检查工作。
7、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工作
(1)在答辩前两周要制定好答辩工作计划(要求包含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成员构成,答辩的时间、地点和答辩学生名单),在知网系统上录入并报教务处实验实践科。各学院不得擅自将答辩时间提前。
(2)各二级学院答辩委员会要严格执行答辩程序、评分标准及质量标准,规范审阅、评阅、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论文)评语要具有针对性,严禁多人评语雷同现象的发生。评分要严格标准,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并与评语相吻合。要严格控制优良率,原则上优秀的比例不超过10%,优良率不超过45%。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严把质量关。
(3)实行二次答辩制度。凡是第一次答辩中存在较多问题,答辩不能通过者,由答辩小组提出,二级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查决定,进行二次答辩。二次公开答辩由二级学院答辩委员会主持,各二级学院在组织二次公开答辩前要公开答辩会信息,将公开答辩会向全院开放。二次答辩时间一般在第一次答辩后两周内进行,评定成绩只能为中等(含)以下。
8、做好评优与总结工作
(1)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在2021年5月21日前结束;2021年5月17日前完成成绩登记以及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与推荐工作。各二级学院将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名单于2021年5月28日前送实验实践科,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比例控制在毕业生人数的1.5%以内,优秀指导教师推荐比例控制在当年指导教师人数的8%以内。
特别提示:凡被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应严格按修订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整理成篇幅约3000—4000字(最多不超过6个页面)可供发表的论文(设计),否则不将其列入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汇编计划。
(2)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总结与质量分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二级学院应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寻找对策,形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和质量分析报告,并于2020年6月4日前交教务处实验实践科。
三、相关材料报送时间
序号
材料名称
送交截止时间
备注
1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2021年1月11日前
全部报表和材料都请提交电子稿和加盖公章的纸质材料
2
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工作自查报告
2021年3月12日前
3
毕业论文(设计)中期工作自查报告
2021年3月26日前
4
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材料
2021年5月28日前
5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21年6月4日前
6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分析报告
7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质量评价结果统计表
注: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表格可在教务处网页下载。
教 务 处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是培养本科生问题意识、科研意识、应用意识以及激发思维、探求真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等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一次大检验。因此,全面做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做法之一就是,自主设计并开发了“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
一、系统主要功能
(一)用户管理
本套教学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如图1所示,其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师用户、学生用户三类,每一类用户有着不同的使用级别。其中,系统管理员可打开或关闭系统,添加或修改学生信息、论文题目及通知公告等;教师用户可查看学生信息、选题情况、写作进度,并进行网上指导等;学生用户可以查看通知公告、浏览本人信息,进行网上选题、网上提问与交流以及上传或下载论文等。
(二)系统开启与关闭
此功能只在学生进行网上选题时有效,其目的是限制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时间、防止学生反复多次换题,杜绝学生选题时拖延时间,从而提高选题效率。此功能的开启或关闭由系统管理员实现。
(三)添加或修改用户信息
本系统可由管理员批量添加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信息,从而有效节省学生和教师用户入库时间,同时,也可实现修改或删除功能。若选择删除,将会删除该用户的所有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只有提前入库的用户才有权登录,本系统不支持任意注册及登录,从而可避免出现许多重复信息,也可方便进行相关统计。
(四)添加或修改论文(设计)题目
在向师生征得足够数量的论文(设计)题目后,可利用本系统由管理员批量添加论文(设计)题目及相应指导教师等信息,同时提供修改或删除功能。若选择删除,也将会清除选择该题的学生用户的选题信息。同样需说明的是,每一年各专业的选题数量要大于该次选题的学生数,从而在系统内可限定学生“一人一题”。
(五)添加或修改通知公告等
本系统可由管理员添加或修改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各项通知、公告等,也可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相关文件、图表等,同时提供修改功能。
(六)查看论文(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信息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所属年级专业的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题目是否可选等信息。同时也可选择不同的查看方式,教师用户还可“一键式”快速查看自己所出论文(设计)题目的选择情况,以及选择本人论文题目的学生信息等。
(七)学生网上选题
如图2,这是本系统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也是我们开发本系统的初衷。在此,学生用户可方便快速地对系统中的论文(设计)题目进行网上选题,一方面可大大节省选题时间,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以前经常出现的重复选题现象。另外,系统也提供退选和重选等功能。
(八)信息查询与搜索
各类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查看通知、公告、学生信息、指导教师信息、联系方式、论文(设计)题目、题目选择情况、论文(设计)成绩(成绩由系统管理员输入)等。同时,提供快速搜索功能(如图3)。
(九)师生在线互动
这是本系统的又一项重要功能,也是主要特色之一。教师用户可点击学生姓名,发送留言,学生用户也可点击教师姓名旁的图标给指导教师留言,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和学生在线留言时,如不填写“发送给某人”,则视为公开留言,所有用户均可查看,否则,只有对方才能看见。其中未读留言作高亮显示。同时,还可在线记录指导教师平时的指导情况或指导信息。
(十)论文(设计)电子文档的上传与下载
本系统支持word和pdf两种格式电子文档的上传或下载。此功能可由以上三类用户自由实现,不受用户限制。毕业论文(设计)电子档原文上传,不仅方便指导教师修改,同时也方便最终定稿论文(设计)电子档的入库存档,为毕业论文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便利。
二、系统应用效果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界面美观、使用方便、运行速度快、占用空间小等开发目标。通过近年在信阳师范学院的正式使用,本系统已成为学校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别具特色的管理软件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管理水平
从征题、选题,到互动、答疑,直至论文入档、成绩管理等均可通过本系统轻松完成,基本达到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在线操作和管理的目标,从而大大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实现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高效化管理。
(二)提升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质量
在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有限时间的同时,由于实现了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实时、动态指导,以及存在问题的及时解决,因此,近年信阳师范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调动了师生双方工作或学习的积极性
在使用本系统之前,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管理是松散的、滞后的,因而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的写作或设计过程都带有一定的隐蔽性、随意性,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不高。而本管理系统的使用则实现了指导过程和写作或设计过程的实时显示和监控,从而大大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本系统旨在使毕业论文信息管理网络化,可以直接在网络对学生论文进行管理。首先,学生通过网络选择论文题目,待教师审核通过后,完成论文并提交;其次,教师(包括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通过网络对论文进行评分;最后,由系统计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供学生在网上查阅。
2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
该毕业论文评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分别是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学生对该系统的需求主要是查询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查询可选课题情况并进行选择、提交选题申请、查询已选课题、下载论文所需的相关文件、上传论文、查看毕业论文成绩、修改密码等功能。
教师的需求是查询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课题、课题审核、上传文件、下载文件、对学生的论文、答辩情况等进行评分,修改密码等功能。
管理员的功能包括对公告、文件、学生、教师、论文、分组、成绩、用户等8个模块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添加新教师、添加新生、添加公告、上传文件、进行学生和老师的分组、审核成绩、修改管理员密码等,并对模块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2.2性能需求
根据用户对本系统的要求,确定系统在界面、响应时间、可靠性、安全等方面有较高的性能要求。
2.2.1界面需求
(1)页面内容:主题突出,站点定义、术语和行文格式统一、规范、明确,栏目、菜单设置和布局合理,传递的信息准确、及时。内容丰富,文字准确,语句通顺;专用术语规范,行文格式统一规范。
(2)导航结构:页面具有明确的导航指示,且便于理解,方便用户使用。
(3)技术环境:页面大小适当,能用各种常用浏览器以不同分辨率浏览;无错误链接和空链接;采用CSS处理,控制字体大小和版面布局。
(4)艺术风格:界面、版面形象清新悦目、布局合理,字号大小适宜、字体选择合理,前后一致,美观大方;动与静搭配恰当,动静效果好;色彩和谐自然,与主题内容相协调。
2.2.2响应时间需求
无论是客户端和管理端,当用户登录,进行任何操作的时候,系统应该及时的进行反应,反应的时间在5秒以内。系统应能监测出各种非正常情况,如与设备的通信中断,无法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等,避免出现长时间等待甚至无响应。
2.2.3安全性需求
系统有严格的权限管理功能,各功能模块需有相应的权限方能进入。系统需能够防止各类误操作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破坏。防止用户非法获取网页以及内容。
2.2.4开放性需求
系统应具有十分的灵活性,以适应将来功能扩展的需求。
3系统设计
3.1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依据用户角色划分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管理员功能模块、教师功能模块和学生功能模块。其中管理员模块又包括公告管理、文件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论文管理、分组管理、成绩管理、用户管理以及退出系统等子模块。
3.2数据库设计
3.2.1 数据库结构设计
E-R图是一种用于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它直接使用信息世界中的术语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联系。E-R模型的基本元素包括:
实体:它是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
属性:指实体的某一特征。
联系:表示一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3.2.2 系统E-R图
4模块设计与实现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是:分工精细、紧密合作,系统主要分为以下模块:公告管理、文件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论文管理、分组管理、成绩管理、用户管理、退出系统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下包括对公告信息、文件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论文信息、分组信息、成绩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的添加、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
以下仅以论文管理页面为例进行简单描述。
当用户名和密码都正确时,管理员进入界面默认是论文管理页面,如图2所示。管理员可以根据论文编号、题目和指导老师查询相关的论文信息,并适时对论文信息进行更新和删除操作。另外,页面左边导航栏论文管理下面还提供了一个“添加论文”链接,单击此链接,页面将跳转到添加论文信息页面,管理员可以在添加论文信息页面上添加新增的论文信息。
5系统测试
系统的各功能模块需要进行测试,对于模块化应用程序,软件开发的最后一部分就是不断的测试程序,该阶段主要对系统的正确性及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测试。主要进行:功能确认测试、运行测试、健壮性测试、安全性测试以及查错方面的测试等,系统测试由测试组成员(或质量保证人员)或测试组成员与用户共同测试,在整个系统开发完成,即将交付用户使用前进行。测试阶段的信息流如图3:
在这一阶段,为使系统最终能够顺利运行,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严格按照软件测试步骤从管理员模块测试开始到系统集成测试止,所有测试都追溯到学生、教师以及管理人员的要求,这种测试符合现代软件测试准则从“小规模”测试开始逐步进行“大规模”测试。并严格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测试程序,检查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能按照预定要求正确工作。
在测试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检验数据显示区域的GridView控件是否能够按要求格式正确显示输入数据。
(2)检验数据显示区域的GridView控件的相关列是否能够实现数据的删除及更新操作。
(3)检验能否对输入数据进行适时查询并作相应更新操作。
(4)检验功能模块中所涉及的所有功能的实现及健壮性。
在整个系统调试程序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某些内在的错误影响程序的运行,在采用上述调试方法对程序进行反复修改调试后,程序运行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基本上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程不功,龙跃进,卓林. 2.0动态网站开发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1).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023-04
Abstract: How to make a lot of manpower freed from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use of each document is the urg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carrying out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 thesi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 # and SQL Server Database, and exploiting a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B/S, It is a valid inquiry on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Key words: C#; B/S mode; thesis management; fil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1 概述
随着学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也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毕业论文的管理是高校文档管理十分重要的部分,也应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进行转变,本文将介绍基于C#和SQL Server 2008的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系统采用B/S的模式,大大提高学校管理效率,让繁琐的人工管理工作得到简化。
通过本系统可实现论文管理的网络化,方便教师和学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推动高校管理的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进程。
2 系统主要功能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如下:
系统登录:该模块负责将用户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来实现用户权限的管理,各类用户先登录后才能进行相应操作。
信息模块:主要包括信息浏览和及时信息。信息内容主要是:通知公告、规章制度、时间安排、论文规范等)。
选题模块:首先是教师“选题”,由院系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查看“选题”,选择“选题”;教师审批学生选题,如果不通过,系统自动删除学生选题记录,学生重新选题。另外,在教师审批前,学生可以改选,学生改选选题时将删除之前的选题。
开题及论文管理模块:选题通过后,学生提交自己的开题报告,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将自己的论文上传到系统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论文进行下载修改和上传。
在设计时,学生和教师可以多次上传和下载,利用学号的主键特性来命名论文文档,实现自动覆盖技术,大大方便了学生教师的操作和管理。
成绩模块: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与评价,学生查看成绩和评语。[1]
3 系统功能实现
3.1主要模块结构
3.1.1学生模块
学生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核心是进行选题和论文上传。
选题算法:首先判断所选课题是否已被选,如果被选则选择其他选题;再判断自己是否已经选题,如果已经选题,先删除再选;选题时向课题选择表中插入一天选择记录。
3.1.2教师模块
教师登录后,主要是选题、审批选题、下载学生论文和进行成绩评定。
3.1.3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主要是对各类用户进行管理、对教师课题进行审核、公共信息和进行统计分析。
3.2主要功能的实现与分析
3.2.1登录及加密
各类用户登录时都将密码进行32位的MD5加密,登录时,用Session变量记录登录者的相关信息。下面是管理员登录的代码:
string pwd = txpass.Text.Trim();
string mima = FormsAuthentication.HashPasswordForStoringInConfigFile(pwd, "MD5");
SqlCommand mycmd = new SqlCommand();
string admin_id =txno.Text.Trim();
mycmd.Connection = sqlcon; //sqlcon是数据库连接对象
mandText = "select * from admin where admin_id=@admin_id and admin_password='"+mima+"'";
mycmd.Parameters.Add("@admin_id", SqlDbType.Char, 4).Value = admin_id;
sqlcon.Open();
SqlDataReader dr= mycmd.ExecuteReader();
if (dr.Read()) //登录成功
首先选择要评定成绩的学生,获取学号,再进入成绩评定页面,录入成绩和评语。代码如下:
//获取要评定成绩的学生学号,并传递给成绩评定页面:
for (int i = 0; i
{
CheckBox cbox = (CheckBox)GridView1.Rows[i].FindControl("CheckBox1");
if (cbox.Checked == true)
{
Session["student_no"] = GridView1.DataKeys[i].Value;
Response.Redirect("sc_review.aspx");
}
}
//进入成绩评定页面写入成绩:
sqlc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SqlCommand sqlcom;
string sqlstr = "UPDATE paper_score SET score = '" + txt_score.Text + "',review='"+txt_review.Text+"' WHERE student_no = '" + lbl_sno.Text + "' and topic_id=(select topic_id from topic where topic_title='"+lbltitle.Text+"')";
sqlcom = new SqlCommand(sqlstr,sqlcon);
sqlcon.Open();
sqlcom.ExecuteNonQuery();
3.2.4安全控制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Web窗体框架的验证服务器控件,这些控件提供易用但功能强大的方法检查输入窗体的错误,并在必要时向用户显示消息,这样可以提高用户输入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避免因为输入错误数据而使系统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系统为用户设置登录密码,以限制用户查看、运行和操作页面的方式,不同的用户类型只能访问对应的模块页面,进行相应的操作。另外,系统还对用户的登录密码全部采用了32位的MD5加密技术进行加密。管理员或者超级管理员都看不到用户的真实密码,并且比起一般MD5加密算法更加安全可靠。
采用Session和Cokies等技术对非登录用户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所有操作页面都在加载页面时通过对Session变量的判断,屏蔽了直接输入地址访问系统的页面以及通过外部链接地址访问本系统的管理页面。尤其是未登录用户将只能浏览网站首页内容,而不能浏览其他内容或下载相关资料。[2]
4 结束语
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有着广阔的前景,必将对传统管理模式产生深远影响。技术无论是在操作的可行性和方便性方面,还是在性能上,都是一种实现Web数据库的很好方法。本文探讨了分析和设计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过程,并对系统的开发、功能设计和模块设计做出系统的分析,该管理系统已在学校使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本文仅在我们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怎样使用户间的交流更为方便、快捷,怎样在系统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未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深入。
参考文献:
[1] 周清松.B/S模式下各种数据资源共享与整合[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2):95-96.
[2] 周剑云.高校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2):7833-7834.
[3] 王新才,陈荷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标准规范建设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3(2):84-88.
[4] 郑丽娟.基于BS模式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11):107-113.
[5] 陈娟,李元,李万国.基于B/S模式的嵌入式系统测试方法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6(2):50-52.
[6] 张晨.基于BS模式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7):85-87.
[7] 胡双炎.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安全性研究[J].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9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在迅速扩大,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到2005年,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091所,高职院校在校生849万,占全国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54%。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总数已经超过了本科在校生,成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大群体,截止至2006年9月,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00万人,其中半数生源为高职毕业生。
天津是全国高职教育的发源地,是教育部认定的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自1999年至今,天津高职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市高等职业学院达到27所,高职高专在校生超过10万人。2005年全市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中,本科生达到3.4万人,高职毕业生更高达3.5万人。在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9个,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0个。天津职业大学为国家重点建设示范高职院校,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高级护理专业为国家级精品专业,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基地为国家级实践基地,还建立了由6所基地校组成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天津市高职毕业生毕业率显著提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61%,天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2004至2006年分别为86.77%、88.03%和86.59%,全市200万产业大军中的40%是来自职业学校的学生。
2.专业技能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因素
根据2004年对全国337所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10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结果,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制造类的平均就业率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其中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则分别保持100%、99%和97.7%的高就业率,“重技能,轻学历”成为高职就业的基本理念。
“双证书”教育是高职院校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策略,在天津市被调查的110个专业中,实施“双证书”制度的专业覆盖率为70%左右,就业率排名前10位的专业几乎全部实施了“双证书”制度。
3.就业渠道和方向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多元化的经济格局业已形成,新的经济格局对传统的就业去向和渠道提出新的要求。根据资料统计,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就业总规模的75%左右。由于择业意识、社会舆论、用工制度、待遇保障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到中小企业、基层单位、西部地区就业一直是个难题。随着我国经济布局的转移、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用工制度的日趋完善,毕业生的去向逐渐拓宽。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从2004年天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走向看,大多数毕业生走向了三资企业、中小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如天津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到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的仅为10.7%,而到三资、民营企业就业的却高达86.1%。天津职业大学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达50%,而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只有15%。天津滨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中,仅三资企业就达38个,而国有企业仅有20个。高职教育合理的市场定位,客观反映了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速了毕业生人力资本的社会回报,缓解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流向分布不均衡的矛盾。
高职高专毕业生走进用人单位的渠道也逐渐拓宽,除传统的人才市场外,通过日趋完善的订单培养、校园招聘、专业招聘、网络招聘等多种需直接见面的方式大大缓解了高职就业的压力。
4.高职人才需求持续升温
2005年天津职场高职毕业生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对一线的操作人员和懂操作的基层管理人员的需求很大。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态势和天津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天津市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可达1159878人,年均增长率为0.02%;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将达到321865人,年均增长率则高达9%。未来几年内天津市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大大高于一般工种,这为培养高职技工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天津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分析
1.高职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分析
自2003年迎来全国高校扩招后的首个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后,高校毕业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接近50%。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至280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6万人,本科毕业生124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140万人,与2003年相比,毕业生总数增加68万人,增长32%,其中,研究生增加4万人,增长33%;本科生增加32万人,增长35%;专科生增加32万人,增长30%。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攀新高达到338万。从2003年至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三年间增长了60%以上,其中,高职毕业生的增长速度为80%,增幅最为显著。
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重地,整体的教育水平也有了飞速的提升。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的高职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水平,还是在就业质量上都有着显著的提高。天津市高职教育及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高职毕业生总数,从2002年的0.95万人,增加为2006年的4.33万人,4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6.1%,而反映着教育质量的高职就业率也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2007年初步统计的数据,全市高校毕业生的总数为10.43万人,高职毕业生为4.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4%。
表1天津市教育及相关数据
时间20022003200420052006
GDP(亿元)2051.762578.033110.973697.624337.73
毕业生总数(万人)2.624.15.176.928.20
高职毕业人数(万人)0.951.962.483.344.33
高职就业率84.67%85.05%86.77%88.03%86.59%
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统计年鉴及天津北方教育网
2.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相关与回归分析
高职教育的任务应定位于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各类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的发展与各类经济指标有着重要的关系。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GDP(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ST(高校毕业生总数)、PGST(高职毕业生总数)、PER(高职就业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的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
GDP(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ST(高校毕业生总数)、PGST(高职毕业生总数)三者之间保持着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达到99%以上,达到高度正相关的水平,且其P检验值均小于0.01,拒绝其相关系数与0无差异的假设,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PER(高职就业率)与其余三者的相关系数R处于75%左右,属于基本相关的水平,且其P检验值均超过0.01的显著性水平,达到了0.1以上,因此无法确认其对应的相关系数是显著的,即PER(高职就业率)与其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两个,一是高职就业率自形成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其他三个指标的快速增长不相匹配;二是高职就业率在近年的确没有明显的提高,表明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与社会的现实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2CorrelationMatyix
GDPGSTPGSTPER
GDP1.00000.99800.99660.7670
GST0.9981.00000.99660.7830
PGST0.99660.99661.00000.7377
PER0.76700.78300.73771.0000
表3P-ValuesoftheCorrelations
GDPGSTPGSTPER
GDP00.00010.00020.1302
GST0.000100.00020.1173
PGST0.00020.000200.1547
PER0.13020.11730.15470
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形成了对应的人才需求,最小平方法拟合PGST与GDP的直线回归模型,及相关的图形如图1所示。
PGST=-1.9017+0.0014GDP
图1高职毕业生总数与天津国内生产总值拟合直线模型
拟合模型的MeanSquare(均方差)为0.0149,R-Square(可决系数)为0.9933,AdjR-Square(调整后可决系数)为0.9911,即PGST的变动有99.11%可由GDP解释,说明GDP对PGST的影响非常重要。模型显著性检验Prob=0.002,即模型整体是显著的。在模型的参数检验中,GDP(自变量)参数的检验值T=21.0780,Prob=0.0002,Intercept(截距)参数的检验值T=-8.6064,Prob=0.0033,即拒绝模型参数为0的原假设,说明模型整体及相应参数均是显著的。
3.性别与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
在高校毕业生中一直存在着男生比女生好找工作的现象,这种“性别歧视”在高职毕业生中也广为流传,为了验证这个规律,现随机抽取天津职业大学作为典型单位,对其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天津职业大学是天津职业院校中的龙头院校,是全国最早进行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其整体的毕业生水平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03年毕业生总数为1461人,2004年毕业生总数为1578人,2005年毕业生总数为2532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为3548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6%,最近5年的就业率分别为87.4%,98.04%,98.93%,97.98%,96%。天津市2006年本市生源的性别与就业状况如表4所示:
表4天津市2006年本市生源的性别与就业状况
男生女生合计
就业122315092732
未就业281846
合计125115272778
根据上述列联表数据,对性别与就业与否进行独立性检验,假定性别与就业相互独立,计算天津市2006年本市生源的性别与就业的期望值数据eij,如表5所示。
表5天津市2006年本市生源的性别与就业期望值
男生女生合计
就业1230.291501.712732
未就业20.7125.2946
合计125115272778
卡方统计量Χ2=ΣΣ[(fij-eij)2/eij]=4.745,当显著性水平α=0.01,自由度为1时,临界值Χ2a=6.635,Χ2<Χ2a,因此不能拒绝学生性别与就业与否是独立的原假设,即毕业生性别与就业与否相互影响是不显著的。
参考文献:
[1]张磊,李四化,郑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j].上海:复旦学报,2004:
[2]王桂松,陈敏,陈立萍.线性统计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4]黄唏建,熊丙奇,翁铁慧.步人大学——学习、生活、就业指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洪楠,侯军.SASforWindows统计分析系统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综合性学科,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毕业设计要求及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在借鉴其他高校教学方法基础上,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进行必要调整。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条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投入不足,主要是由于毕业设计时间过于集中,而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学校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其次,部分教师本身缺乏一定的工程经验,因此很难解决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这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最后,学校在教学设备及教学经费上的投入非常有限,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实验设备及经费的缺乏造成很多实验项目及调研考察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避实就虚,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2)毕业设计选题局限性很大。学校规定毕业设计选题由学生及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实际操作中一般各教师按照指导学生人数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再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选题方面的自由度很小。部分学校要求毕业设计题目的拟定以学生为主也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学生的专业水平有限,缺乏实际经验,很难拟定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另一方面,本专业作为工程学科,毕业设计中如果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学生显然不具备此条件。
(3)毕业生就业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学生的就业率作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考核目标,使得学校必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各种便利。而毕业设计时间上与学生找工作的时间基本上重合,这必然对毕业设计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4)学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力度不够。一般来说,学校对毕业设计都有较为严格的管理条例,但作为全校性的管理条例必然不可过于细致,同时学校在管理条例的执行上也不够严格规范。其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指导管理不够,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仅依靠责任心维持;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部分教师在业务水平方面的缺陷必然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对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标准有待完善。
(5)毕业设计工作量的标准不合理。目前我校对毕业设计工作量的要求主要以字数为准,其它要求过于松散。实际执行过程中以指导教师要求为准,这造成了毕业设计标准的不统一。部分教师要求较高,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大,而另外一些教师要求较低则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量很小。过高工作量使得学生毕业设计压力过大,而过低的工作量则不足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两者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几点建议
基于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本科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1)加强科研工作与毕业设计教学的结合。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中应尽量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科研项目,以横向科研项目为主,可由学生完成协助科研工作的某一部分,如交叉口的调查及交通控制的模拟。尽量将学生的工作纳入科研团队的工作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与科研的互相促进作用。
(2)建立更加完善的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就业去向。为了保证学生选题的自由度,应改变原有的一对一的选题模式及有多少学生选择多少题目,一个学生面对一名指导教师的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总数应不少于2倍的学生数,同时每名毕业设计学生可安排;两名指导教师(包括一名指导教师以及一名专业辅导教师),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选题的自由度,可很好地解决教师的专业方向的局限。
(3)提前开题,合理优化毕业设计时间。由于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冲突,为了保障毕业设计的进度与质量,可适当延长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的开题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初。学生在第七学期中教学任务不重,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文献收集及阅读,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与工作的双重压力。此外,毕业设计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毕业设计水平的整体提高。
(4)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表,具体工作应落实到每周。学生在每个阶段必须完成既定的工作,及时汇报毕业设计的进度,保证按时按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一、传统会计主体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会计主体的新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络、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革命,使得知识、信息的扩散和应用大为加快,交易、决策瞬间完成,电脑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所谓的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兴起,促进了虚拟企业的迅速发展。虚拟企业是一种依托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管理的跨越物理空间的虚拟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经济活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将多个个体联系起来,建立起短期或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最快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或服务;一旦业务或交易完成后,又可在瞬间解除这种联系。虚拟企业的出现,突破了传统会计主体本身概念,不局限于实的物理空间,还存在于虚的网络空间;并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使会计主体分合迅速,极具灵活性。从而使得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越来越难以界定,传统会计主体更加难以把握。因此,需要突破传统的会计主体的思路,对会计主体本身重新进行认识。从传统会计主体内部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兼并浪潮纷纷兴起,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日趋广泛,跨国界、跨行业经营的公司日渐增多,企业经营的空间不断地扩展和延伸,由此产生的合并会计报表业务,将各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与母公司的财务报表相合并,实质上是对不同的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归集与合并,体现母公司这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对传统的会计主体带来了冲击。因此,应建立衍生新式的会计主体或另辟蹊径设定会计主体。从会计主体外部看,主要包括会计信息需求和会计信息反映两个方面。会计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具开放性,各企业、公司、同行的信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能够互相兼容,实现资源共享。但传统会计主体并没有从信息需求的角度作任何解释和定义,只是从会计核算角度限定了特定的空间范围,难以内涵会计主体所涉及的更深远的意义,如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会计信息反映强调单个、有形、稳定的经济实体。传统会计主体是进行持续经济活动、能用价值计量的特定单位,大到一个公司、企业,小到车间、班组甚至个人。但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传统会计主体并未包括大到多国联合体,小到国家甚至地区。从而对地区、国家、多国联合体、全世界经济的会计核算就不存在,显然这与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信息全球化不相适应。由此也产生微观会计属于会计学科范畴,而宏观会计因为缺乏会计主体不能归属会计学科,只能归属于社会经济统计学科范畴。笔者认为,这种由于传统会计主体问题,致使微观会计学和宏观会计学属于不同学科范畴是不科学的,需要进行改革。
(二)传统会计主体概念分析一是传统会计主体的涵义存在缺陷。首先,会计主体定位不唯一。传统会计主体定位于服务对象,而服务对象具有广泛性,可以是自身也可以是相关者,这就造成会计主体定位不唯一。由此产生该定义混淆了会计工作的实施单位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实际工作中还会使会计实施单位面临两难选择,如企业同银行的业务往来中,企业和银行的会计记录就完全不同,并且立足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就会有不同的会计政策可供选择,从而面临选择难题,此也为会计主体定位不唯一所致。其次,会计主体范围应扩大。会计主体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限定在具有完整组织结构和人员的单位或组织。该定义较易理解,但无形中将部分经济核算单位排除在外。在经济活动中,个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如在资金市场,个人投资者进行会计核算、决策分析,从事着会计主体的工作。在网络经济时代,不同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目的,打破企业间的间隔,以网络为纽带,组成联合体(网络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该联合体也要进行会计核算,由此可见会计主体范围应当扩大。二是传统会计主体存在歧义。按照哲学或科学的观点,主体应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起主导作用。而传统会计主体含义中的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这一事物的非主要部分,起着辅助作用;主要部分应该是会计人员,起着主体作用。由此,传统会计主体中的主体含义与通常所说的主体含义不一致,即产生歧义。
(三)传统会计主体难以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传统会计主体与会计实践特别是网络会计实践的冲突引发了对会计主体的研究。主要一是修改传统会计主体定义。该观点建议将会计主体定义为“会计工作的实体或个体”。会计主体分为实体和个体:实体型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如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非法人,如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以及合伙企业,还可以是几个企业组成的联营公司或企业集团。个体型会计主体就是个人,拥有经济资源,为了特定的目的,以个人为单位从事经济活动,并独立地承担经济责任。这一修改后的定义,实质上仍然没有解决传统会计主体的缺陷与歧义的问题。二是拓展传统会计主体内涵。对传统会计主体存在的局限性,拓展其内涵:由过去单个的、有形的、持久的主体扩展到包含多个的、无形的、短时的主体,甚至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结合体,无论有多少个部门或独立的企业组织,都可以视为会计主体;并承认相对稳定的、实的联盟体与松散的虚的联盟体即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并存的局面。但是虚拟主体变化无常,难以界定。由此可以看出,不论是修改传统会计主体定义还是拓展其内涵,都是对传统会计主体的改良,这种改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二、新会计主体与客体的构建
(一)新会计主体因为在会计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会计人员,所以会计主体应是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服务的人员或组织。如注册会计师是会计主体的典型实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会计行业注册会计师业务,使得会计服务市场逐步形成,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注册会计师是这一作用的主体,在会计工作和服务中起着主导作用。财政部是我国会计主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全体会计工作人员或组织构成我国会计主体。而传统会计主体不是会计人员,而是会计工作和服务的单位或组织,这样会计人员的主体作用被忽略,会计人员工作和服务的单位就可控制(因为单位是会计主体,在整个会计工作中起主体作用)会计信息的质量,弄虚作假,,这样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控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由此可见,会计主体不应该是会计信息的产生或发生者,而应该是会计信息的加工或处理者,即会计人员要树立其是会计主体的新理念,从理论上使得会计信息质量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会计人员应该独立于会计工作和服务的单位,否则将无法充分发挥其会计主体作用。如果会计人员或组织不是独立于会计工作和服务的单位,则会计主体是指在企事业单位组织中从事会itT作的人员或组织,并具有其特定的环境、目标、制度、活动、机制和治理结构。如企业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下,从事盈利活动的经济组织;企业为了有效地从事经济活动,制定了目标系统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的机制和治理结构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企业的会计人员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具有特定的目标和权责利等规章制度。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会计人员必须按照为其设定的目标服务,履行相应职能,使其行动符合企业的制度和规则安排。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规范进行核算,实行监督,以便实现会计目标,从他律和自律上得到保证,使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规范适当。但企业是在一定的内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下运行的,会计人员身处其中必然受其影响,发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由于存在着自然人固有的价值取向,会计人员也会表现为“经济人”偏好经济利益,“社会人”偏好人际关系。作为自然人和组织人的矛盾性,可能导致会计人员“应当如何”与“实际如何”二者不对称。因此,就有必要对二者的一致性程度进行检验,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会计人员行为的规范性和恰当性进行鉴定和评价。为了保证会计信息与会计准则制度的一致性,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必须是规范和恰当的,这就是对“会计人员”的假设。亦即会计人员必须以会计准则和制度为标准,规范、恰当地进行会计核算。关于会计人员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实际上已经体现在我国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中。这里强调的是作为会计法规制度中的规范和作为会计管理活动中的行为符合规范,在理论上并不是一致的,实践上还有待通过检验加以证明。因此,应经常对会计信息加以检验,以进行会计人员行为规范程度的评价。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应将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与恰当纳入会计主体假设之中,使之成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