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职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5: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师职称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医师职称论文

篇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项目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以及使用全过程都能都达到安全、经济以及合用的标准,使项目工程的场地、结构、规模以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等能够相互的适应,就需要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加强水文地质的勘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地下水对项目工程基础的影响,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保障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工程地质勘察概况

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技术,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时间也比较紧,任务量也比较重,相应的困难度也比较大。同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效的开展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对于工程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应该加强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力度,提出先进的科学理论和使用技术,使工程地质勘察能够取得更快的发展,保障项目工程能够安全施工。

二、水文地质的重要性

当前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当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也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地下水是岩土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同时作为建筑物的环境条件对于项目工程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很少会直接应用到水文地质参数,从而会被认为这项工作不重要。在勘察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对其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的评价,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为了提升项目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不仅应该查明和岩土工程有关的水质的问题,评价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且还应该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的措施,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的资料,以此来减少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危害。

三、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1、水文地质条件

首先应该查明项目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气象资料,比如:年降水量、蒸发量以及河流的历史最高水位和常水位、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关系等问题。其次要了解相应的含水层储水构造资料,比如: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和水量,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幅度以及流向,测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此外还应该了解到岩土体的构造对于地下水储水的影响以及地下渗流等。

2、水文地质评价的内容

首先需要根据测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实际工程的特点,评价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的基础以及岩土体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根据查明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实现项目的工程勘察。此外除了要明确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对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影响,还应该着重对工程建设活动中,人们日常活动对于地下水造成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情况的变化而引起的地质情况变化和对建筑物造成的影响。第三应该根据项目工程实际的特点,提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需要对工程地质进行着重评价的方面。

四、地下水引起的工程的危害

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地质灾害中因地下水的变化所引起的灾害占有很大的部分,同时其造成的灾害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该注重地下水的变化引发的危害,加强地下水所引起的工程危害的预防和防治。

1、地下水升降引起的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通常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此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岩土工程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对项目工程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首先是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危害。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的因素有很多,水文方面的主要原因有降水量增大以及气温的变化等,人为方面的原因有灌溉以及施工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其造成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盐碱化现象加剧、地下水对于地下项目工程腐蚀作用加强;河岸以及斜坡容易产生地质灾害,比如:滑移以及崩塌等现象,这会对项目工程造成破坏;容易受到水的作用,而导致岩土体出现软化以及强度下降现象,对工程项目产生影响。其次是地下水下降引起的危害,地下水下降通常情况下是由人为原因产生的,比如:开矿活动、对于河流进行治理和改道等,地下水位下降后,相应的岩土变硬,诱发地面发生裂缝和沉降等现象,这样就会对地质条件产生比较大的破坏,从而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质量。第三是地下水位反复波动造成的危害,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容易造成地上项目工程的基础产生变形,造成项目工程开裂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地下水位的反复波动,会对地层中的胶结物产生淘洗的作用,当土层中失去了相应的胶结物,土体的强度就会变低,给项目工程的处理带来施工困难。

2、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岩土危害

天然的地下水很少会产生动压力,但是人类日常的活动,比如:地下空间或者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就可能会使正常的地下水压力的平衡受到破坏,从而会使局部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当遇到粉土层的时候,会产生流砂以及管涌等问题,从而会引发基坑的变形和隆起,严重的会导致边坡失稳现象的发生,引发项目工程安全施工事故现象的发生。

3、地下水对基础的危害

在项目工程选择基础埋深的时候,则需要认真的考虑地下水的动态变化以及其埋藏的特点。在进行工程项目基础设计的时候,应该保障项目工程基础的地面埋置在地下水位之上,否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降水的措施,同时还应该对于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做必要的防腐蚀措施。当相应的基础伸入承压水层内的时候,在项目工程施工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降水措施,防止在基坑开挖的时候承压水喷出,危害到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沿着河岸建设项目工程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影响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之间的补给关系,以此来避免地表水对于项目工程基础的冲刷,危害到结构安全,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

总结

随着项目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的安全性。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工程的特点,对于项目工程的持力层进行关注,方便在设计的过程中满足项目工程的地质条件的需求。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于地下水作用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够使工程地质勘察真正的服务于工程建设,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杜万海,尹洪峰.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中华建设.2012,02(12):157-162

[2]田学君.浅析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07(04):34-42

[3]段凤华.水文地质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影响[J].华章.2013,15(03):241-247

篇2

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作为溶剂和香料。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也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验教材中目前仍然采用硫酸催化酯化法来合成。操作步骤复杂,教学实验用时长,此实验后的废液酸性太强,易引起腐蚀,并且硫酸易引起炭化。所以,反应瓶不易洗涤,基于以上缺点,文献上也有许多有关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改进的报道,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从绿色环保,简化实验步骤缩短教学实验时间,节约能源和实验试剂的角度出发,采取改装实验仪器和加入无机化合物做催化剂来合成乙酸乙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

1.实验原理

乙酸酯化法是传统的乙酸乙酯生产方法,在催化剂浓硫酸的存在下,由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得。

主反应:

反应除去生成水,可得到高收率。该法生产乙酸乙酯属于传统的方法。

2.实验仪器和药品

ZWA-J阿贝折光仪:上海光学仪器五厂

市售纯乙酸乙酯:折光率b.p.77.06℃、n为1.3727。n20D=1.3721

冰醋酸AR.浓硫酸AR.无水乙醇AR.氯化钠AR.无水硫酸钠AR.、硫酸氢钠AR.碳酸钠AR.氯化钙AR.均由上海化学试剂厂购得。

3.实验方法

(1)用硫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用硫酸做催化剂的装置见图1。在250mL干燥三口瓶里加入15mL95%C2H5OH,将蒸馏瓶置于冷水浴中,一边振摇一边分批加入15ml浓H2SO4混合均匀,加入几粒沸石。在三口烧瓶的侧口放一支2000C温度计,滴液漏斗中放入15mLC2H5OH和14.3mL冰HAc混合均匀后装入三口烧瓶中口。温度计水银球和滴液漏斗末端必须浸入液面下距瓶底0.5-1cm,另一侧口连接回流冷凝管、接液管和锥形瓶。由滴液漏斗中滴入瓶内约3-4mL后将蒸馏瓶隔石棉网小火空气浴加热,使瓶中温度控制在1100C-1250C,当蒸馏瓶口有液体蒸出时再从滴液漏斗中慢慢滴入其混合液,调节加料速度,使蒸出酯的速度大致相等,时间约需90min。反应温度维持在1100C-1250C之间。滴加完毕,继续加热数分钟,直到反应液的温度升到1300C时不再有液体馏出为止。得粗乙酸乙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振荡,直至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放置片刻。然后,转入分液漏斗中,放出水层,再经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各洗一次。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进行蒸馏,730C-780C收集后得精酯。

(2)用硫酸氢钠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对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改进

参考并查阅文献上的有关资料,我们认为用硫酸氢钠作催化剂比较适合学生在实验室中实验。

反应方程式:

用硫酸氢钠做催化剂的装置见图2。在图2中100ml圆底烧瓶中分别加入25ml乙酸、25ml乙醇,1.91g硫酸氢钠,加热回流60min,冷却后在水浴上加热蒸馏,直至无馏出物馏出为止,得粗乙酸乙酯。然后洗涤、干燥、蒸馏制得精乙酸乙酯。发现其最后产物的产率也可达80%以上,与H2SO4作催化剂一样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二、结果讨论

1.仪器改进

在图1实验中制取乙酸乙酯用浓H2SO4作催化剂,发现存在如下缺点:(1)加料速度要慢,否则易使体系的温度升高,使乙醇挥发,产率降低,使实验时间延长。(2)由于浓硫酸同时具有酯化、氧化、脱水等作用,酯化的同时易导致乙醚、乙烯、二氧化硫、乙醛等副产物产生;另外若局部过热,硫酸还可使有机溶剂局部碳化,不仅使产率降低,也给产品精制带来许多麻烦。(3)因浓硫酸有强腐蚀性,学生操作不慎易被烧伤,安全性较差。(4)装置使用的是三口烧瓶、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仪器较麻烦。(5)加料时间约90min。优点是:反应过程用温度计控温,边滴加,边反应、边蒸馏,平衡是动态的,有利于反应物有效接触,反应速率较快。但在实验中由于学生操作水平的原因,滴加较快时,反应体系温度降低,滴加的乙醇来不及参加反应就被蒸了出来,造成乙醇转化率降低,使产率偏低;滴加较慢时,反应温度升高,副反应增加,无色的反应液中由棕色变为黑色。温度的控制与滴加速度控制较难统一,造成反应的不稳定,而使反应物转化率低。

在图2改进后的实验是圆底烧瓶上直接连接冷凝管,装置简单,节省时间,水浴上回流0.5h即可改为蒸馏装置。安全性提高,较图1节约时间2小时。整个装置防止了硫酸的碳化,另外先回流后蒸馏有利于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后,随着粗产物乙酸乙酯的不断蒸出,其反应混合物中的乙醇和乙酸还要进行酯化反应,促使反应继续向平衡右移,使乙酸基本上完全转化,防止了反应物来不及反应而被蒸出。此法存在的缺点是:(1)反应瓶中无温度计,在加热过程中反应物温度的波动不能直观观察。(2)由于是一次性加入反应物,在加热状况下有较多的乙醇处于蒸汽状态下乙醇的转化率可能降低。

2.催化剂的改进

由于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反应的硫酸用量普遍偏多,达到乙醇用量的20-25%,在实验中大量出现乙醇被氧化、碳化的现象。文献上也有许多有关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改进的报道,但用无水四氯化锡、二水氯化亚锡、六水三氯化铁等做催化剂前期准备工作复杂、时间长、也不适于教学实验。综合与查阅文献上的有关资料后,我们认为在实验室中学生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催化剂改用硫酸氢钠能产生较好的催化效果。由于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硫酸氢根可以电离出来氢离子而使体系显酸性。在反应体系中,硫酸氢钠自身的结晶水能够在催化剂表面电离出氢离子来催化反应,反应生成的水又能使硫酸氢钠电离出更多的氢离子,从而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硫酸氢钠价廉易得、使用方便、后处理简单,易分离,减少了设备的腐蚀和环境污染。通过实验在乙酸乙酯的合成反应中,发现其最后产物的产率也可达80%以上,与H2SO4作催化剂一样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以下是两种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实验对比,列于表1。从表中可看出改进仪器和催化剂后乙酸乙酯合成时间缩短50min,产量虽然减小而产率的转化并没有减少。

3.产品的纯度

合成后的乙酸乙酯的折光率见表2。从中可看出,当改进催化剂后乙酸乙酯的折光率与市售纯乙酸乙酯的折光率基本相符。

三、结论

实验方法改进后,使学生在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时装置简单,实验时间缩短,防止了硫酸碳化现象,减少了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实验合成的效率。目前本实验已在我校环保、染整、高分子等专业的同学中进行乙酸乙酯合成改进后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科衍,吕俊民.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14-216.

[2]王清廉,沈凤嘉.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0-162.

[3]赵艳凝.用无水四氯化锡、二水氯化亚锡、六水三氯化铁等多种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25(3):76-77.

[4]陈丹云,王敬平,李杰.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J].化学试剂.

篇3

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作为溶剂和香料。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也是高校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在实验教材中目前仍然采用硫酸催化酯化法来合成。操作步骤复杂,教学实验用时长,此实验后的废液酸性太强,易引起腐蚀,并且硫酸易引起炭化。所以,反应瓶不易洗涤,基于以上缺点,文献上也有许多有关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改进的报道,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从绿色环保,简化实验步骤缩短教学实验时间,节约能源和实验试剂的角度出发,采取改装实验仪器和加入无机化合物做催化剂来合成乙酸乙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

1.实验原理

乙酸酯化法是传统的乙酸乙酯生产方法,在催化剂浓硫酸的存在下,由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而得。

主反应:

反应除去生成水,可得到高收率。该法生产乙酸乙酯属于传统的方法。

2.实验仪器和药品

ZWA-J阿贝折光仪:上海光学仪器五厂

市售纯乙酸乙酯:折光率b.p.77.06℃、n为1.3727。n20D=1.3721

冰醋酸AR.浓硫酸AR.无水乙醇AR.氯化钠AR.无水硫酸钠AR.、硫酸氢钠AR.碳酸钠AR.氯化钙AR.均由上海化学试剂厂购得。

3.实验方法

(1)用硫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用硫酸做催化剂的装置见图1。在250mL干燥三口瓶里加入15mL95%C2H5OH,将蒸馏瓶置于冷水浴中,一边振摇一边分批加入15ml浓H2SO4混合均匀,加入几粒沸石。在三口烧瓶的侧口放一支2000C温度计,滴液漏斗中放入15mLC2H5OH和14.3mL冰HAc混合均匀后装入三口烧瓶中口。温度计水银球和滴液漏斗末端必须浸入液面下距瓶底0.5-1cm,另一侧口连接回流冷凝管、接液管和锥形瓶。由滴液漏斗中滴入瓶内约3-4mL后将蒸馏瓶隔石棉网小火空气浴加热,使瓶中温度控制在1100C-1250C,当蒸馏瓶口有液体蒸出时再从滴液漏斗中慢慢滴入其混合液,调节加料速度,使蒸出酯的速度大致相等,时间约需90min。反应温度维持在1100C-1250C之间。滴加完毕,继续加热数分钟,直到反应液的温度升到1300C时不再有液体馏出为止。得粗乙酸乙酯。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振荡,直至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放置片刻。然后,转入分液漏斗中,放出水层,再经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钙溶液各洗一次。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进行蒸馏,730C-780C收集后得精酯。

(2)用硫酸氢钠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实验方法及装置

对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改进

参考并查阅文献上的有关资料,我们认为用硫酸氢钠作催化剂比较适合学生在实验室中实验。

反应方程式:

用硫酸氢钠做催化剂的装置见图2。在图2中100ml圆底烧瓶中分别加入25ml乙酸、25ml乙醇,1.91g硫酸氢钠,加热回流60min,冷却后在水浴上加热蒸馏,直至无馏出物馏出为止,得粗乙酸乙酯。然后洗涤、干燥、蒸馏制得精乙酸乙酯。发现其最后产物的产率也可达80%以上,与H2SO4作催化剂一样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二、结果讨论

1.仪器改进

在图1实验中制取乙酸乙酯用浓H2SO4作催化剂,发现存在如下缺点:(1)加料速度要慢,否则易使体系的温度升高,使乙醇挥发,产率降低,使实验时间延长。(2)由于浓硫酸同时具有酯化、氧化、脱水等作用,酯化的同时易导致乙醚、乙烯、二氧化硫、乙醛等副产物产生;另外若局部过热,硫酸还可使有机溶剂局部碳化,不仅使产率降低,也给产品精制带来许多麻烦。(3)因浓硫酸有强腐蚀性,学生操作不慎易被烧伤,安全性较差。(4)装置使用的是三口烧瓶、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仪器较麻烦。(5)加料时间约90min。优点是:反应过程用温度计控温,边滴加,边反应、边蒸馏,平衡是动态的,有利于反应物有效接触,反应速率较快。但在实验中由于学生操作水平的原因,滴加较快时,反应体系温度降低,滴加的乙醇来不及参加反应就被蒸了出来,造成乙醇转化率降低,使产率偏低;滴加较慢时,反应温度升高,副反应增加,无色的反应液中由棕色变为黑色。温度的控制与滴加速度控制较难统一,造成反应的不稳定,而使反应物转化率低。

在图2改进后的实验是圆底烧瓶上直接连接冷凝管,装置简单,节省时间,水浴上回流0.5h即可改为蒸馏装置。安全性提高,较图1节约时间2小时。整个装置防止了硫酸的碳化,另外先回流后蒸馏有利于反应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回流装置改为蒸馏装置后,随着粗产物乙酸乙酯的不断蒸出,其反应混合物中的乙醇和乙酸还要进行酯化反应,促使反应继续向平衡右移,使乙酸基本上完全转化,防止了反应物来不及反应而被蒸出。此法存在的缺点是:(1)反应瓶中无温度计,在加热过程中反应物温度的波动不能直观观察。(2)由于是一次性加入反应物,在加热状况下有较多的乙醇处于蒸汽状态下乙醇的转化率可能降低。

2.催化剂的改进

由于目前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反应的硫酸用量普遍偏多,达到乙醇用量的20-25%,在实验中大量出现乙醇被氧化、碳化的现象。文献上也有许多有关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改进的报道,但用无水四氯化锡、二水氯化亚锡、六水三氯化铁等做催化剂前期准备工作复杂、时间长、也不适于教学实验。综合与查阅文献上的有关资料后,我们认为在实验室中学生乙酸乙酯合成实验的催化剂改用硫酸氢钠能产生较好的催化效果。由于硫酸氢钠是强电解质,硫酸氢根可以电离出来氢离子而使体系显酸性。在反应体系中,硫酸氢钠自身的结晶水能够在催化剂表面电离出氢离子来催化反应,反应生成的水又能使硫酸氢钠电离出更多的氢离子,从而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硫酸氢钠价廉易得、使用方便、后处理简单,易分离,减少了设备的腐蚀和环境污染。通过实验在乙酸乙酯的合成反应中,发现其最后产物的产率也可达80%以上,与H2SO4作催化剂一样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以下是两种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实验对比,列于表1。从表中可看出改进仪器和催化剂后乙酸乙酯合成时间缩短50min,产量虽然减小而产率的转化并没有减少。

3.产品的纯度

合成后的乙酸乙酯的折光率见表2。从中可看出,当改进催化剂后乙酸乙酯的折光率与市售纯乙酸乙酯的折光率基本相符。

三、结论

实验方法改进后,使学生在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时装置简单,实验时间缩短,防止了硫酸碳化现象,减少了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实验合成的效率。目前本实验已在我校环保、染整、高分子等专业的同学中进行乙酸乙酯合成改进后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科衍,吕俊民.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14-216.

[2]王清廉,沈凤嘉.有机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0-162.

[3]赵艳凝.用无水四氯化锡、二水氯化亚锡、六水三氯化铁等多种固体超强酸作催化剂.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25(3):76-77.

[4]陈丹云,王敬平,李杰.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J].化学试剂.

篇4

随着中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施工成本控制,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更好地发展。施工企业控制施工成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充分调动人力资源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是低标价中标,高水平管理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成本控制更需要系统的工作,需要按生产要素分解、细化、量化,按组织部门建立成本责任制。

项目相关各科室应建立健全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明确管理业务的分工和责任关系,明确每个部门及每一位员工的责任,明确成本控制的对象范围。将成本管理的目标分解渗透到各项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经济工作中。

项目部应该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目标成本责任制度,实现项目成本的核算和考核。为了实现系统性成本管理,必须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层层分解以分级、分工、分人的成本为责任制度。项目经理应该对成本指标全面负责,班组和个人应该对项目部下达的所管辖范围内成本指标负责,做到层层保证,职责到人,并进行定期考核评定。

每个施工班组要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要细致分析,深入的确定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组成的必要性及其顺序的合理性,从中确定可加以改进操作或节约工时。施工作业人员在工作中的休息时间应尽量占用机器中断的时间来进行休息,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

总之,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参与的成本控制,强化责任成本管理是要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切实可行的成本绩效管理奖罚制度。责任成本管理应该以企业定额为主要依据,以增强本项目的经济效益。

2控制材料的合理使用

施工材料根据材料消耗于施工实体的关系可分为实体材料和非实体材料。

实体材料包括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对于主要材料,材料部门要根据以往的采购经验和已建立的合作伙伴的推荐,货比三家,确定供应商,锁定价格,确定采购的材料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明确采购材料的质量、数量、标准、送货的时间和地点等细节;对于辅助材料,坚持用多少购多少,不积压浪费。所有材料均建立材料台账。项目耗用的材料,应该根据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报损报耗单、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等计入项目成本。材料台账清晰明白,材料发放使用时按材料预约量发放,认真清点、限额发放,材料在施工现场堆放位置合理,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损耗,项目部制定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

非实体材料也应加强管理与控制。这些材料购置价格比较高,在工程施工当中不可缺少,且使用频率高。如果管理不善,容易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期。

总之,要合理使用材料,要大搞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和废料回收,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3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项目部应拟定机械工作正常条件,主要是拟定工作地点的合理组织和合理的工人编制。首先,工作地点的合理组织,就是对施工地点机械和材料的放置位置、工人从事操作的场所,做出科学合理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安排。它要求施工机械和操纵机器的工人在最小范围内移动,但又不阻碍机械运转和工人操作;应使机械的开关和操纵装置尽可能集中地装置在操纵工人的近旁,以节省工作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应最大限度发挥机械的效能。减少工人的手工操作。其次,拟定合理的工人编制,就是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能和设计能力,工人的专业分工和劳动工效,合理确定操纵机械的工人和直接参加机械化施工过程的编制人数。

项目部应正确选配和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建立机械设备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制度,机械操作人员定期上岗培训,加强机械设备各级保养,减少机械事故的发生,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机械设备尽可能地在正常负荷下工作,提高机械使用效率,降低机械费用的支出。

4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是许多专业的组合体,由于施工顺序、施工环境、施工速度及自然环境的不同,就要针对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工期等组织计划拟建工程的全部施工,编制出规划和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要求和合同规定,确定经济合理的施工规划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引领着整个施工。是工程进展的核心和灵魂。施工组织设计不仅全面安排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也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使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加速工程进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可靠保证。对拟建的项目在人力和物力、空间和时间、组织和技术上作出一个全面而合理的安排,把设计与施工、全局与局部以及施工中各级关系更好地协调起来,以保证如期按质地完成施工任务。使工程取得相对最优的经济效果。

5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通常可以概括为人、机械、材料、方法和环境5方面。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是一个全面、全过程的控制过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对人要综合考虑、全面控制;对材料要作好采购发送的一系列工作;对机械要采用合适的设备。

工程项且质量控制是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如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直方图法。同时,要使这些主动控制措施与监督、检查、反馈形成一个闭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生偏差及时纠偏等这些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之下。施工现场全员通力协作,为共同实现目标而努力。

6强化安全意识

项目部对安全常抓不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和中心环节,就是对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人员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项目负责人、班组长及每个岗位的作业人员身上。

项目经理应当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配备专职安全员,实现三级安全教育,项目的主要工种应有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施工中时时宣传安全工作,抓安全教育学习,增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建立安全防护措施,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专项安全检查,并作好安全检查记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5

1.2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1)医疗设备器材管理: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的概念与发展,医疗设备管理的特点与任务,设备管理机构的构成与职能,购置管理,技术保障管理、监管与报废等。(2)医院装备:医院应急救治设备、检验生化设备、创伤与诊断设备、消毒类设备、激光设备、镜类设备、呼叫与影视设备、核医学设备、制冷设备、机械与加工设备、建筑医用设备等。(3)基本电路制作:机械制图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路图设计等。(4)医学计量与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呼吸机检测设备、麻醉机检测设备、除颤仪检测设备、高频电刀检测设备、输液泵检测设备、血液透析仪检测设备、心电图机及监护仪检测设备、无创血压监护仪及电子血压检测仪等。(5)医疗仪器设备维修手段、方法与技能维修设备等。作为临床工程人员,医院不可能对每个临床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都涉及,但既然从事医院临床工程专业,就必须了解医院工程技术应用的领域内涵。这里我们强调医院装备而不是医学装备,因为医学装备是指那些直接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的设备,而对于环境控制、集成控制、质量控制、维修仪器及其他为医疗服务的机电工程设备未进行归类。因为这些设备是间接为临床服务的,它们的状态、性能都会影响诊断、治疗的效果,它们是属于工程技术的不同专业,我们把它归类到医院装备中。我们可以掌握专业知识的某些方面、某些内容,以适应这个专业在医院的应用,并尽可能地了解其相互联系,以更好地用专业知识来为临床服务。

篇6

1、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地质勘察的特点

城市的构成中,大部分的建筑物为浅基础类,仅仅有十几米的影响深度,基础的砌置深度一般都在五米以下,地基上的主要作用力为静载荷,有基于此,在勘察此类建筑物的地质的时候,主要有如下三个主要特点:①勘察过程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有:岩土的剖层面、物理与力学性质,具体的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埋藏深度、动态特性。②具体的勘察过程中,需要予以大量的分析和观测的方面主要有:土样、地下水,这些分析和观测是建立在大量的浅孔勘探的基础之上的。③通常的勘探方式可以描述为,坑孔勘探具体按照方格网布置和勘探线进行,勘探深度局限于整个活动层。

2、勘察建筑工程地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2.1较差的地质勘察市场环境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伴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地质勘察作为一个行业,遇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必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在这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背景下,迅速增加的地质勘察单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外加不健全的国家管理机制,这些使得市场的竞争显现的非常不良,对于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地质勘察单位作为工程建筑过程中的一方参与者,要能够从自身做起,严格自律,帮助政府和社会一起搭建一个合理、有序、公平的行业环境。

2.2没有充分的认识工程地质勘察的价值和重要性 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个主要的方面,一地质构成(应该是地质构造吧?),二土体力学指标;对于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来说,地质构成?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工程的造价来说,力学指标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因为地下本身所处的难以触摸和探知的环境因素,在部分地区使得钻探勘察成了场地建设的唯一性判断依据,对于勘察成果,也难以找到其他可以比拟的因素,所以勘察单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不但要专业,还要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操作也要尽可能的规范,勘察单位的工作结果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以及资本的节约意义都显得非常的重大。

2.3建筑工程基础设计与地质勘察中存在的系列弊端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所有工作中,基础设计有着其独特的要求和特性。在地质条件不同的情况下,作为设计人员,就需要非常地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基本信息,按照实际的工程建设要求,确立最终的科学合理的方案。尽管如此,在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地质勘察重要性认知的缺乏,地质勘察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不匹配,地质勘察开展的深度不能达到要求,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分析与处理等等。

2.4对地质勘察报告,基础设计人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设计人员的思路在当前的环境下,受制于现有建筑工程技术模式与基础设计理念,对于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人员也仅仅是将其视作简单的参考资料,具体的参阅使用的时候所关心的数据也只是自己需要的各项地质数据,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建议和重要的专业技术参数被忽视,设计人员的思路也引发了勘察人员在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精力及工作重点集中在理论性和专业性方面,少关注可行性和具体的实用性,这样整个勘察报告阅读起来就更加的困难重重。总结起来,在当前中国的建筑工程基础设计工作中,基础设计并没有充分有效的结合地质勘察工作,地质勘察工作本身也没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流为一种形式,使得人、财、物等资源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浪费和损失。

3、不健全的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制度

2009年,颁行了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但是相对于时代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来讲,勘测技术的应用和勘测程序的设计真的已经明显的落伍了,即使这个新的规范,也是非常不合乎时代的发展要求的。除此之外,另一部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来说并不完全适合,但是让人觉得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是建设部的工程勘察监督机构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质量检查的依据则是这部规范,这样的不切合实际的操作方案使得勘测单位的工作非常难以开展,为了解决审查和检查,他们不得不准备两套地质报告。除此之外,当前的规程规范本身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对规程规范进行修订,需要的周期也太长,这些不同的缺陷性就使得部分单位对勘测设计报告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非地质师撰写地质章节,整个报告的编制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专业的地质负责人,完成的报告中存在诸多的错误等等,这就必然加深了工程地质勘察的不规范性和低质量性,也助长了技术责任心缺乏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现象。

4、缺乏监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篇7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20-02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公共新闻以弥补当时新闻与公众之间的鸿沟为目标,努力培育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笔者认为公共新闻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运用,但也存在分歧。

一、作为实践和理念的公共新闻运动

据Pew公共新闻研究中心一项调查研究称,仅Pew中心记录在档的就有651例公共新闻实践活动[1]。如今,它已不仅是一种非常规的新闻实践创新,且成为一种新闻理念。格拉维奇和布拉姆认为,民主社会需要媒介从事“有意义的议程设置,确认当前的关键问题,包括议题的成因及解决的方案。”[2]

(一)作为实践的公共新闻运动

较早的公共新闻实践是1988年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市《纪事问讯报》(Ledge-Enquirer)发起的“哥伦布2000:发展议程”的系列报道活动。时任报纸主编Jack Swift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措施:组织市政会议讨论的问题;报社支持成立名为“协力跨越千禧年”的民间组织,跟踪、关注和处理讨论的议题。议题走出报纸、走进社区和居民是公共新闻实践的特征之一。影响更为深远的公共新闻创新活动包括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鹰报》(Wichita Eagle)在1990年发起的“您的一票管用”活动和1992年的“人民计划”活动;《威斯康星州报》、威斯康星公共电视台、威斯康星公共广播电台合作在麦迪逊开展的从1991年持续到1994年的概称“我们的人民”活动;《夏洛特观察者报》自1992年开展的有关选举和犯罪的报道等。这些创新性活动为探索开展公共新闻实践提供了范例和方向。

(二)作为新闻理念的公共新闻学

公共新闻倡导者们认为传统政治选举报道过于注重“赛马式”报道,破坏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媒介自身也陷入了危机,这直接推动了公共新闻运动兴起。公共新闻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关于新闻在民主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的辩论,并以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的社会责任论、20世纪90年代协商民主理论,以及社群主义、公共领域等理论为重要支撑。

较早提出公共新闻理论的杰伊·罗森教授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的需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3]”这一表述充满了媒介社会责任、公众参与、公共生活等关键词,似乎是对《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界》中新闻媒介责任的强调版,但更强调新闻记者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告知”,积极寻求公共事务的解决之道。

二、议程设置理论的新闻学传统视角

自1972年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正式提出议程设置假说至今,议程设置理论代表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一大转向,“这是一次提出假说并搜集数据、研究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经典问题的努力”[4],随着战后传播学领域的逐步发展,涉足新闻实践的记者也加入了大众传播研究的训练和学习,由于自身媒介职业经历,他们更容易认为新闻媒介的角色主要是“告知”,这从一个侧面有助于将媒介效果研究的注意力转向长期、间接的认知效果。

1972年,麦库姆斯与肖“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在1977年的“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Issues”研究报告中,主题文章题目改为“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Press”。1994年麦库姆斯在综述中定题目为“News Influences on Our Picture of the World”(Media effect: 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Bryant & Zillmann ,Lawrence Erlbaum,1994)。从Mass Media到Press,再到News,佐证了研究逐渐细化至“新闻”。“特别转回到新闻实践,无论作为新闻从业者还是研究者,我们都需要始终监测新闻媒介在履行其社会职能时的表现。通过媒介议程这样一个比喻,反映在日常新闻实践中的媒介议程在多大程度上呼应了多样的社会价值及其效用。媒介议程中的空间和时间,以及公众对媒介议程的关注,这些都是稀缺资源。毋庸置疑的是,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最根本也极重要的伦理问题是他们处置这些资源的技艺水准如何。设置议程是一种令人敬畏的责任。[5]”新闻容量的有限性要求新闻记者专业地设置媒介议程。

2003年麦库姆斯与Merritt合著的《The two W’s of journalism: the why and what of public affairs reporting》对受众理论、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都有新的阐述,以“公共新闻”实践为基础,进一步拓展新闻传播理论研究。“90年代关于公共新闻的研究都仅仅局限于描述性的研究,通常是关于个别公共新闻项目实施的个案研究。现在,即使是这样的研究也很少见了。但是关于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这一基本问题仍然需要解答。[6]”

三、公共新闻运动:议程设置理论的改革性践行

(一)传播效果:公共新闻运动更注重态度和行动层面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核心本质是媒介议程显著性向公众议程显著性的转移。公共新闻运动从理念和实践上努力目标之一就是报道哪些议题及如何报道以引起公众关注。在Pew公共新闻中心里有相当的调查是研究公共新闻运动的效果。一项针对“我们的人民”具体实践的调查称,这项活动首先使公众对1994年选举更感兴趣,也变得更有见识;鼓励了民众的投票行为;为民众提供了从泛滥的竞选信息中有效评估候选人的工具;这一活动使民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新闻机构的工作中了[7]。大多公共新闻实践不仅持续时间长、报道力度大,而且媒介投入规模超过一般的新闻报道活动,客观上就引起公众关注。从目标到效果,公共新闻运动坚信能够产生直接的关注效果,更注重的是态度和行为层面的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从认知效果层面验证了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显著性。公共新闻运动作为弥补新闻媒介与公众间隔阂、以媒介为核心的内部改革,就这个层面而言,公共新闻是以议程转移的显著性效果为前提的实践。

(二)“谁来设置媒介议程”:公共新闻致力推动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

记者应致力于促进协商公众的形成,但“谁最有权决定公民应该探讨什么问题”?,答案在实践中有所体现:公共新闻运动提倡由公众参与设定新闻媒体议程。典型的公共新闻报道首先进行民意调查,记者对社区居民采访、报纸问卷回收等方式获得“公众议程”。始于1994年,由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的《人》、WCTV6、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A&M大学联合发起的“人民议程”(The People’s agenda)活动,最大特点是民意调查贯穿始终。并非在获得议程后就停止民意调查,而是在论坛、市政会议中持续关注民众的观点和意见。公共新闻践行者们已经“运用了各种各样非正式手段让公民参与新闻议程的制定过程,例如通过进行深入采访、焦点小组讨论、在提出既定选举活动和专门报道计划前进行圆桌会议、定期召开会议和公民展开讨论,以了解他们对日常新闻报道所涉及议题的期望。[8]”

“谁来设置媒介议程”问题开启了议程设置的一个领域,麦库姆斯的“剥洋葱”比喻:从外到内的各个表层分别是“新闻来源”、“其他新闻媒介”、“新闻规范与传统”,最核心是“媒介议程”。精英、权威、专家、公共信息官员等代表重要信息来源的人员向新闻媒介提供大量有组织的信息。精英新闻媒介对其他新闻媒介的议程也存在影响。由此,批评者认为“公民参与设定新闻议程设定”否认了新闻制定自己议程的权利,破坏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这种批评忽视了公共新闻兴起背景之一正是新闻过于关注来自精英和专家的报道。公民参与议程设置并非掌控议程设置,而是对新闻业提出更高要求,“记者应该进一步明确新闻议程的最终确立是基于何种特定的价值观。[8]”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新闻媒介不是有意识地特地设置一个议题,议程设置只是新闻报道的间接效果,是副产品。[9]”麦奎尔指出,议程设置有时候必须视为媒介的一种有意识的和系统的指引注意力的方向。公共新闻是以主观意向和导向需求,有意识地运用设置议程,致力于推进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程的互动。

(三)达成共识:契合和分歧

媒介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监测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议程设置理论表明,整体而言,人们之间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会随着媒介接触行为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关注的是意见一致,社会的个人是怎样走到一起去规定公众利益。[9]”从这个意义上说,议程设置在建立共识层面与公共新闻相契合。

但是分歧在李普曼和杜威的辩论时就已出现。议程设置是基于消灭选择性以达成一致,公共新闻呈现不同选择和观点,在理解和对话协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罗森认为媒介议程应该是“作为富有活力的政治进程的一部分提供讨论和辩论的一种义务”。公共新闻理念强调媒介拥有设置议程的职责,如何行使好这一职责,就是公共新闻运动的创新所在。

参考文献:

[1] Lewis A.Friedland,Sandy Nichols,Measuring Civic Journalism’s Progress:A Report Across a Decade of Activity[EB/OL]..

[2]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主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 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4(1).

[4] (美)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德弗勒著.柳海龙等译.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美)麦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著.郭镇之,邓理峰译.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2007(3).

[6] 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上)——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5(1).

篇8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1.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概念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即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企业应以施工项目成本为重心进行成本控制。

2.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施工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加强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施工项目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有利于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在项目经理项目承包责任制中,规定项目经理必须承包施工质量、安全生产、施工工期、文明施工和项目成本五大约束性目标。其中成本目标是经济承包目标的重点和综合体现,因此,项目经理要较好地实现经营承包责任制,就必须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管好项目,控制投入,降低消耗,将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相关目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控制。

(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增加企业利润、扩大社会积累最主要的途径。在施工项目价格一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盈利也相应地越高。施工企业以施工为主营业务,因此其施工利润是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盈利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故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即为施工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二、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经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行业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利润比较高,所以施工企业只是需要完成指令性任务,很少考虑和核算项目投资的解节超问题,对工程项目成本也不需要太多的重视。所以在完成工程项目的时候,只管干,不管算。但是随着近几年本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多,行业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多建筑企业感觉到了危机,所以开始注重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加强,然而,一种观念的转变要很长时间,以至于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控制工作中仍然存在思想上的不重视现象,造成企业利润点下降的结果。

2.组织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从项目的组织管理上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门。目前,我国施工企业通行的管理做法是把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委托给财务部门。事实上,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它以货币形式表现,但不是纯财务问题,它涉及到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涉及技术,施工组织,核算,管理等项目每种活动的各个方面,因而,仅仅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成本控制;其次在成本控制上,缺少系统管理和对项目施工各个阶段成本支出的系统控制。

3.施工方案上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目前,在我国的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少工程项目都不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即使比较也只是在技术上进行比较或者是根据经验在局部方案上进行比较,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施工企业的人员知识结构和考虑问题的习惯有关系,因此,要有效的,系统的控制项目成本首先要从项目施工准备阶段做起,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4.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手段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本控制的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出的制度是严格的,但是,实施的效果都不理想,其原因之一是缺少一套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和先进的手段。没有先进的成本控制手段,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数据信息就难以及时地进行收集,传递,处理和储存,从而就不能及时掌握项目成本的变化情况,成本控制也就失去了依据,更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降低成本,保证企业的利润的最大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的改进措施

1.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保证体系

(1)目标方针体系

在企业经营整体目标指导下,通过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确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再进一步分解到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各环节,形成明确的成本目标,层层落实,保证成本管理控制的具体实施。构成了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中的“计划”环节。

(2)成本控制体系

围绕着工程项目,企业从纵向上各层次、横向上各部门以及全体人员根据分解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即相对于施工过程对招投标过程中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的事前控制,对施工阶段成本计划实施的事中控制和交工验收成本结算评价的事后控制。

(3)信息流通体系

是对成本形成过程中,有关成本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的系统。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环节,对成本形成过程中实际成本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用数据及时、准确地反映成本管理控制中的情况,就是成本管理保证体系的“检查”环节。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保证体系的实施

(1)目标方针体系的实施

工程项目成本目标化以后,由于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层次或部门都不可能单独完成对成本的管理控制,只有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围绕工程项目成本的优化进行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发挥各自在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中的不同职责,才能在整体上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成本的优化目标。这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整体原则和能级原则。因此,成本目标必须从纵向上对公司、项目承包班子、施工处、作业班组、个人进行分级分解;从横向上对劳资、计划、生产、财务、材料、质量、安全、政工、后勤等进行分工分解。同时分解还要结合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人工、材料机械费、管理费的节约;质量、安全的管理等降低成本途径进行,使每一层次、每一部门以及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成本,形成一个矩阵式的成本管理保证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教育与激励、指导与服务的成本管理控制功能,使各级、各部门为工程项目的服务落实到实处,切实有效地控制施工成本,不断优化目标成本。

(2)成本控制体系的实施

成本管理保证体系中对成本目标的控制,最终都要落实到施工现场上来。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计划成本目标,按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分级网络计划,以网络计划为基础编制相应的劳动力、材料、机械需求计划、施工组织准备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网络计划意识。在优化的网络计划控制下,实现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等资源成本目标的优化,以及质量成本、技术成本、安全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优化:

材料成本的控制主要从订货、采购、运输、人库、保管、加工、利用、回收和维护等环节人手,根据施工组织计划下达的工程量和定额领料数量等一系列控制参数,保证适时、适地、按质、按量、成套齐备地供应,以节省材料的采购保管费,减少损耗,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成本支出。

人工成本的控制关键在于提高工效,节约劳动消耗量,这就需要根据施工进度组织劳动力,保持生产的均衡度,减少劳动力不足或窝工现象,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开支。同时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人工费审核制度,合理编制定员,进行劳动组织,加强职工的技术水平,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减少民工的使用,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根据机械设备的最佳经济寿命,使用机械时,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决定购买还是租赁,充分利用自己的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搞好维护,合理选配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技术性能,以控制机械成本的支出。

(3)信息流通体系的实施

要做到成本信息反馈的高效和灵敏,必须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划分成本的开支范围,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健全各项消耗定额指标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做好各级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成本管理机构和有效的项目管理台帐,应用管理的“新老七种方法”进行原始数据、资料统计、整理和分析、及时准确地为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

工程项目成本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反复过程,由于建筑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里,企业要生存发展,获得一定的利润,成本决策必须要反复比较多个根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作预测而得到的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成本目标,并经过分解,落实到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生产各环节,做出成本计划。在施工中对成本目标实施控制,还需要通过信息系统随时掌握执行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各项生产费用的形成、变动和影响因素,核算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及原因,及时准确地反馈到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纠正己经发生的偏差,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在竣工阶段,根据整个工程的变化情况调整有关目标,得出实际成本和工程实际造价以利于最终结算,总结经验,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指导下一次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不同群体,团体、或为个人,看做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观念的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术和相关的工具,手工做出来的物品与文化场地。每个团体因为自身所在的地方,与历史的条件、自然的关系的变更使不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更新,并让那些人实现了自我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始终依靠人存在,以形象、技艺和声音为表现手段,还以嘴巴、耳朵、身体为载体能够代代相传,在“活”的传统文化中,其又是极脆弱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很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亟需解决。

一、材料工艺创新

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下去,只靠口头上的宣扬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例如民间工艺美术皮影戏,我们可以发现,如今喜欢皮影戏的人不少,但观看的人却很少,特别是年轻人。因为他们只能听懂音乐,却看不懂内容。如果想将这项文化遗产发展下去,应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皮影的造型角色,表演方式也应该产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需要。例如与数字技术合作,选择性的保留一些皮影艺术的特征,比如影人身上原有的镂空花纹,可以在数字动画中转化为纹饰。在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的情况下,可以将原来的牛皮和驴皮材料模拟成布料、布纹的质感。但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丰富画面语言,可以对皮影的显著特性予以保留,而对其他的配件或布景进行改进,使皮影戏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再如一些传统的柳编工艺品,在国内的市场销售一直不是很景气,中国人把它看成传统的手工制品,代表着落后,同时代脱节。如何让国内追求现代化时尚消费思想的人们能够接收我们民族自身的非遗产品,这就迫切需要生产厂家进行创新和改变,不断丰富柳编的材料,科学地融入其他不同质感的材料,使传统的柳编工艺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一些柳编装饰品和摆件,像台灯和花瓶等制品可以和金属铜结合,产生肌理的对比,一个富有金属光泽、光滑圆润,一个具有自然柳条纹理,产品的装饰味和现代感倍增。此外还可以尝试同陶瓷、石头、铁器等材料结合,打破柳编材质一贯单一的现状,使国内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接受,从而扩大国内市场。

在沿袭几百年的柳编技艺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了很多种编织法,例如立编、拧编、排编等十几种编法,打造出口创汇的名片和主导产业。老外觉得它绿色环保、纯手工编织,天然材料,所以和喜欢。而柳编产品在国内市场销量却不那么好,因为国内的年轻人认为柳编不就是手工编织的菜篮、果篮吗?都是过时的物件,缺少现代感。因此厂家可以从柳编制作工艺上进行创新,引入艺术设计中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的方法来设计与制作,采用立体构成的方法设计出各种器型,然后用铁丝、木框、柳条等搭好骨架,再把柳条、竹片、木片、树皮等材料按照平面构成的方法拼贴上去,这样不仅效率高,也可以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又不失手工绿色环保的特点,同时也丰富了柳编的生产工艺,增强了产品的设计味道,传统中不失现代感,可以作为新中式家具配饰用品的首选,国内销售市场将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二、传播媒介创新

媒体传播的方式能记载各个阶段各种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后来的研究人员带去便捷,让他们能有更详细真实的研究资料,同时也能够对群众进行科普教育,让人们能够了解认识本民族文化。当今科技发展的很快,人们认识事物的途径越来越多。例如文字、声音、影像、网络等等,这些途径可以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类别划分存入档案,设立整体系统的资源数据库。例如,近年来各级文化部门按照文化部统一要求,将普查收集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字、图片、影像等素材录入电脑,建立健全的自治区、地(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媒体传播还包括期刊、电影、网络等传媒,这些目前已经离不开人们的生活,是宣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手段。例如:(1)影视传播,电影是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民众通常是在一些电影中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可以利用电影、电视、纪实片、专题记录等多种途径。(2)表演传播,这些年来,春晚,元宵喜乐会、话剧巡演、甚至是综艺节目等文艺娱乐节目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3)动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动漫已是新媒体产品中的一个发光点,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无疑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动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以前就有合作,中国很多的早期动画大部分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为主线,例如早些年中国的一部获奖动画作品《桃花源记》,它就是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皮影、剪纸、水墨等等。国内的动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互相参考学习,相互融合。动漫的出现、推广,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去了方式上的创新。(4)游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合作从游戏出现的时候就开始了,文学作品中那些富有想象力与生命力的形象、情节、观念等,早已形成一系列的文学“原型”,在游戏的设计制作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很多原型被带入各类游戏中。通过游戏的画面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多了一种传播方式。(5)网络传播,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可以利用网络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了解自己想了解的各种事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网络的传播能够得到很好的普及作用。由此,网络传播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篇10

目前, 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 本科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日益完善。高职层面的工程教育规模较大, 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还没有加入针对“工程技术专家”认证的《悉尼协议》。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等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 需要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的国际流动能力。《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职院校参与此项认证已成为必然趋势。成果导向教育是《悉尼协议》认证的关键核心理念, 它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研究发现, 目前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学风, 而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必须从理念与制度上着手解决。所以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健全学风建设制度, 构建新的学风建设模式极具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风是学生“知、情、意、行”等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是一种学习的习惯与状态。优良的学风有助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 学风建设工作是学校的基本任务。随着“中国制造2025”口号的提出, 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及人民的重视, 培养出高水平的高职人才成为复兴我国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而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是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整体上看,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风情况并不理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源基础较差

在高校扩招及部分院校实施单独招生之后, 高职院校的整体生源层次不高,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学习能力差会使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 面对较难课程 (如高数、英语、力学等) 时学生望而却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让部分学生把不认真学习当成很平常、没什么大不了且一向如此的事情;而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 则让某些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影视小说及恋爱中不能自拔, 这些问题都在无形中破坏了学风。

1.2 学风建设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高职学生自律性不强, 仅靠学校及教师的感召与学生的自觉, 难以达到优良学风的建设效果。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教育理念和学风建设的整体思路、模式、途径和措施等, 必须依靠相关学风制度来约束。只有通过制度建设, 才能更好地解决学风建设问题, 让学生明白高职院校并不是随便就能达到学业目标的, 可以“宽进”, 但必须“严出”。

1.3 学生缺乏专业及职业的自信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对学习缺乏自信, 由此而产生自暴自弃心理, 使学生畏惧甚至是厌烦学习。与本科院校相比, 专业水平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也让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及发展潜力, 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迷茫等情绪。

2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简称OBE, 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1], 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正努力申请通过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体系之一的《悉尼协议》认证, 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具有现实意义。

经调研发现,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业水平上差异较大, 其中学业优异的学生多出自校级、二级分院班级内的学生干部;而在普通学生中普通存在“混证”, 学业出彩渴望不足的现象。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让每个学生都成功出彩, 扩大成功机会, 激起学生成功渴望。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强调能力本位, 紧紧围绕学生能力的提升设定教学目标与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能力提升的喜悦, 都享有学业出彩的机会。学风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宏观学习风气的提升上面, 通过以成果导向理念进行的学风建设, 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习风气, 让学风建设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通过能力的逐步提升, 可树立起学生的专业自信及职业自信。另外, 成果导向注重评价机制的建立, 其特有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助于对学风建设制度层面的补充与完善。

3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成果导向教育范例的内涵在于期待所有学生成为真正且成功的学习者, 把培育优良学风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 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为切入点, 以规范管理和严格控制为着力点, 从制度导向、行为约束、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关键环节入手, 齐抓共管、标本兼治, 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3.1 健全学风建设规章制度

学院以“让学生爱上学习, 提升学生核心能力”为学风建设总体目标, 以学风建设为龙头, 以增强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育人意识为基础, 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为核心, 以大学生涯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抓手, 以班级建设和公寓管理为重点,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着力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由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业过程表现, 所以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严格把控学生的课堂表现。为此特设立《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课堂管理规定》, 对学生在上课时睡觉、玩手机、吃零食等各项违反课堂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求有详细的考评标准, 故制订《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业表现评定办法》, 评定学生总体学业表现, 并建立学业预警机制, 通过对学生考勤、成绩、学籍异动、纪律处分和毕业审核全程监控, 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竞赛获奖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分, 全面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评价结果将与学生评奖评优及推荐实习就业单位挂钩。通过学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让学习在学生的心中占领制高点。

3.2 构建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格局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即从教师“怎么教”变成了学生“怎么学”, 所以需要加大力度改变学生的“学法”。同时学院领导、任课教师及辅导员也需要改变传统工作思路, 加强责任意识, 在坚持以原有的学生“四率”管理为主要抓手的同时, 加强联合深入课堂、寝室开展学风检查的力度, 重点检查迟到、早退、晚归和旷课等情况。成立学风督导组, 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领导为学院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辅导员为直接责任人, 负责学生日常学风建设, 保证学风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实训教学团队主抓学生技能大赛工作, 在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基础上, 优选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建立起“校、省、国”三级专业技能大赛筹备体系, 以此增加学生的专业竞争意识, 促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同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与工艺, 开拓职业视野。

4 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学风建设措施, 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学生上课的到课率、自习出勤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主要表现在:1) 考试违纪率逐年下降。2015年学生考试违纪率低于0.05%, 违纪人数同比2013年减少50%。2) 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近两年学生专升本报名人数逐年增加, 专升本的升学率同比2015年增加26%;英语二级半、四级与计算机等级通过率同比2013年提高20.60%。3) 实行学业预警, 有效地降低了补考率和延修率。2015年同比2013年, 在校生预警比例减少1.80%, 毕业年级补考人数减少0.13%, 降级学生人数减少0.31%。4) 学生创意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优良的学风激发出了学生身上无穷的创造潜能, 并在各级大赛中大放异彩。如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李一鸣凭借智能家居项目获得全省首届“互联网+”创业大赛一等奖。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发起了一系列课外创意制作活动, 其中“变形金刚焊接机器人”等代表作品均在省级大赛中获一等奖。

5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