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5: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金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现金管理论文

篇1

二、企业财务管理解决问题的策略

1.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要寻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其风险意识,提高风险控制及应对能力。一方面要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出发,从自身的管理态度及观点上进行科学的调整,认识并加强对风险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将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预算做为重要内容来落实到每个岗位上,从财务人员的每一项职责单位做起,全面的保持良好的风险管理态度。

2.注重财务内部控制

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全面的掌握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因此就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控制。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其管理及发展都应当以内部的财管内容为根本,来决定或控制其它方面的管理。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要求企业从财管管理的制度、财务计算方法、人员分配及岗位职责等多个角度,来实现对内部的管理控制。另外还应当加强企业在风险预算、评估等管理内容的重视力度,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办法为企业应对风险做出充分准备,以便更好的控制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3.增强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管理的每一个财务支出环节都是最为关键的管理内容,财务预算是有效发挥企业财务功能,利用资源最大化手段,发挥其最佳效用的关键。预算化管理符合现在的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是不是能够抓住机会把握信息是不是能够驾驭市场的关键。企业加强财务预算不仅要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与特点出发,更要结合国际上先进的预算管理制度或方法,将预算的流程、计算方法、预算方案等信息全面考虑在内,使企业的预算不仅停留在资金层面,更将企业的固定资源或投入产出等内容,做出统一运算,综合性评估企业的预算水平,并实施科学资金投入方案。

4.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科学管理和安排企业的应收账款及款项回收,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回款收回手段,按时完成应当到期收回的款项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合作企业或客户的信用状况分析和调查,对于一些有恶劣合作行为的客户应当改变合作策略,例如增加订金比例等方式,保证企业的利益尽量少的受到损失,或者对特别恶劣的客户直接选择停止合作。另外自身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客户回款情况统计,建立完善的拖款应对策略,从而最大化避免企业经济损失。

5.完善企业现金流管理

企业的现金管理首先要完全掌握企业的现金持有和流动现状,然后对于资金流动不足方面,要加强资金支持,使企业的正常运营行为不受影响,而对于企业的现金持有业务方面,要最大化发挥其流动价值,在保证了基本的企业运转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现金的流动水平,从而科学控制企业的现金管理,使其能够发挥其最高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成立一个财务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项目的所有业务部门,来加强各项业务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这就提高了财物部门的工作效率,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篇2

(二)基金征缴不力导致的新债务。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是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核心。但基金征缴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基金征缴中的“打折征收”,导致了“新隐性债务”。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对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采取“优惠征收”、“打折征收”的办法,加上我国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等方面存在的“政策漏洞”,形成新参保人员“缴费少、受益多”的财务失衡状态,“新隐性债务”正在大面积生成。

其二,社会保险费拖欠、拒缴严重,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率低,导致供款不足。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01年1月8日全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千万元以上的有20余家。国务院体改办宏观司2000年5月的相关数据显示,当时全国累计发生企业欠缴养老金已达376亿元。另外,参保不缴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有的省区高达20%,全国总计达800万人。

(三)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提高。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问题。但我国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并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即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最快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是在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条件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所以,我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其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平衡的冲击也最为严重。

(四)提前退休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剪刀差。由于提前退休现象对养老保险基金具有少缴多支双重侵蚀,所以成为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

(五)基金投资管理不善,无法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刚性调节增长的需求。目前,我国的养老基金几乎全部用于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受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及国债期限结构的影响,基金收益甚微,保值增值困难。个人户收益也不理想。以辽宁的试点为例,2002年底个人户基金全年收益率只有2%,2003年通过协议存款等方式,个人户基金年收益率提高到了2.45%,但都远低于7%的平均工资增长率水平。在滚存结余基金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的问题,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比较严重。

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一)变当前的“统账结合”制度为“统账分离”制度。统账结合模式下的混账管理导致了空账问题,空账的恶性循环是本质上的现收现付,既有可能导致即期养老金待遇的扩张性支付,也无法应对老龄化危机,同时还会阻碍劳动力正常流动。因此,必须实行“统账分离”制度,推行个人户“实账化”,并完善个人账户的有效管理,利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提高个人账户的经济效益,使个人账户资金能够名副其实,能够有效地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债务危机。统账分离后统筹基金的资金支付缺口通过盘活国有资产(包括居民的福利住房)等方式筹集资金解决。

(二)加强基金征缴工作。一方面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资金来源。扩大全社会参保范围有利于筹措资金,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稳定社会。因此,只要符合参保条件,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企业、集体企业、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自由职业者等都应作为扩面的范围和重点,做到应保尽保。在养老保险征缴方面,新经济组织的职工要和国企职工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要规范征缴基数,杜绝渗漏。目前,参保单位通过瞒报、漏报缴费工资基数逃费的情况比较严重,抽样测算过程中发现,1999年缴费工资比1998年降低了5.7%(下降545元),而统计局统计的平均工资增长了11.6%。根据全国参保单位缴费工资与平均工资的统计比较,前者比后者也低了10个百分点。如果将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严格核实,至少可以使基金增收10%。

(三)尽快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方便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跨省区转移机制。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统一管理,可以建立便于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机制,工人不论转移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凭卡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则将根本解决因工人流动性而造成的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接的问题。

篇3

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以收抵支,二是到期偿债。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长期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那么即使它是一个盈利非常好的企业也将面临破产的风险。因为盈利并不代表着有足够的现金可以用来支付。据记载,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的是盈利企业,终究其破产的原因是现金流出现了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收支不平衡,因此现金流量管理是决定企业存亡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投资额大,贷款一般占到项目投资额的50%左右,最高可达到65%,因此做好资金规划,保证到期偿还债务是每一个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1.2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需要。

由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背负着巨额的债务,每年的利息支出在公司总成本中的比重较大,如江苏连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每年的财务费用占到公司总成本的45~/;左右,因此合理规划现金收支,提高现金利用率,降低财务费用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1.3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对外投资与发展的需要。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是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的公司制企业,公路收费权是其获取经营收入的最主要的物资条件,一旦收费期限届满,它将失去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收费期限内,要合理调配资金流量,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增加获利能力,延长企业生命期,为企业持续经营、长期发展提供条件。

2.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2.1科学合理的编制资金计划,作好现金流量预测。

科学合理的编制资金计划,进行现金流量预测,是做好现金流量管理的首要条件。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现金流量较大,收入较为稳定,但也较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周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编制现金收入预算。在编制现金支出预算时,要根据工作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对每一笔资金都要进行实时控制,尽可能地实现现金的零库存,保证资金的低成本。

2.2做好现金的收入管理,确保各项收入的及时足额入账。

做好现金的收入管理,是保障高速公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采用省域联网收费模式,半自动收费系统,即人工判别车型、计算机管理、闭路电视监控、人工收费。收费站是最基层的收费管理机构。收费站收费车道内收费员负责收取车辆的通行费用,收费车道控制机根据车辆在路网上的行驶里程,计算出应收费额,并控制车道设备的动作,将数据上传收费站计算机;收费站计算机定时汇总各收费车道的数据信息,统计各路段的应得份额,收费计算机存储,打印报表,并将统计信息上传公司各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各监控中心将采集到的统计信息总后上传到公司总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公司总监控中心汇总后将统计信息上传到路网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由路网管理中心根据各公司上传的统计信息,汇总整理,打印出通行费收入拆分报表,作为各家公司收入的凭证及代收别家公司路段收入的汇出凭证。为此,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现金收入的管理主要包括收费员收取车辆通行费收入的管理、收款银行上门收取收入的管理以及路网内各公司拆分收入的管理。

由于高速公路监控设施对收费员的收费过程进行了全过程监控和录像,实时有监控室值机人员监督,再加上联网收费软件本身的设计以及票据的稽核作用,可以说内部控制措施很完善,因此对收费员收取车辆通行费收入的管理在这里不需要强调什么。这里所需要强调的是公司必须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因为无论是银行上门收款服务,还是路网内各公司之间拆分收入,这两项工作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与合作。银行及时的上门收款服务既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又可将资金及时地归集到公司所开设的收入结算专户上。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致使现金收款或入账不及时,给公司收入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现金入账不及时,导致公司拆给别家公司的收入拆不出去的现象偶有发生。还有,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囤积资金,对路公司要求拆分的收人进行延期划出,损害了各路公司的利益。因此,加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是做好现金收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论文关键词: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关键环节,进行简要的阐述和探讨。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是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的公司制企业,其主要业务为收取车辆通行费,并发展与之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可以说其收入基本上为现金交易,且流量较大,因此如何DIJg~,该类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本文所要探讨的目的所在。

1.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1.2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需要。

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以收抵支,二是到期偿债。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长期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那么即使它是一个盈利非常好的企业也将面临破产的风险。因为盈利并不代表着有足够的现金可以用来支付。据记载,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的是盈利企业,终究其破产的原因是现金流出现了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收支不平衡,因此现金流量管理是决定企业存亡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投资额大,贷款一般占到项目投资额的50%左右,最高可达到65%,因此做好资金规划,保证到期偿还债务是每一个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1.2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需要。

由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背负着巨额的债务,每年的利息支出在公司总成本中的比重较大,如江苏连徐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每年的财务费用占到公司总成本的45~/;左右,因此合理规划现金收支,提高现金利用率,降低财务费用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

1.3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对外投资与发展的需要。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是实行特许经营制度的公司制企业,公路收费权是其获取经营收入的最主要的物资条件,一旦收费期限届满,它将失去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因此在收费期限内,要合理调配资金流量,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增加获利能力,延长企业生命期,为企业持续经营、长期发展提供条件。

2.加强现金流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2.1科学合理的编制资金计划,作好现金流量预测。

科学合理的编制资金计划,进行现金流量预测,是做好现金流量管理的首要条件。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现金流量较大,收入较为稳定,但也较易受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周边经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编制现金收入预算。在编制现金支出预算时,要根据工作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对每一笔资金都要进行实时控制,尽可能地实现现金的零库存,保证资金的低成本。

2.2做好现金的收入管理,确保各项收入的及时足额入账。

做好现金的收入管理,是保障高速公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采用省域联网收费模式,半自动收费系统,即人工判别车型、计算机管理、闭路电视监控、人工收费。收费站是最基层的收费管理机构。收费站收费车道内收费员负责收取车辆的通行费用,收费车道控制机根据车辆在路网上的行驶里程,计算出应收费额,并控制车道设备的动作,将数据上传收费站计算机;收费站计算机定时汇总各收费车道的数据信息,统计各路段的应得份额,收费计算机存储,打印报表,并将统计信息上传公司各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各监控中心将采集到的统计信息总后上传到公司总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公司总监控中心汇总后将统计信息上传到路网管理中心计算机系统;由路网管理中心根据各公司上传的统计信息,汇总整理,打印出通行费收入拆分报表,作为各家公司收入的凭证及代收别家公司路段收入的汇出凭证。为此,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现金收入的管理主要包括收费员收取车辆通行费收入的管理、收款银行上门收取收入的管理以及路网内各公司拆分收入的管理。

由于高速公路监控设施对收费员的收费过程进行了全过程监控和录像,实时有监控室值机人员监督,再加上联网收费软件本身的设计以及票据的稽核作用,可以说内部控制措施很完善,因此对收费员收取车辆通行费收入的管理在这里不需要强调什么。这里所需要强调的是公司必须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因为无论是银行上门收款服务,还是路网内各公司之间拆分收入,这两项工作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与合作。银行及时的上门收款服务既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又可将资金及时地归集到公司所开设的收入结算专户上。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致使现金收款或入账不及时,给公司收入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现金入账不及时,导致公司拆给别家公司的收入拆不出去的现象偶有发生。还有,银行为了自身利益囤积资金,对路公司要求拆分的收人进行延期划出,损害了各路公司的利益。因此,加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是做好现金收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要做好现金收入的管理还需要各路公司之间达成共识,保证将所代收的车辆通行费收入,及时,足额地汇至各家公司,坚决杜绝无故占用别家公司资金的现象,确保各家公司收入的及时性与完整性。

再者,各路公司在收入管理上也要做到随时掌握资金动态,对银行收入账要及时进行登记、核对。对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调查与解决,是银行方面的原因应积极进行协调与协商,是路公司之间的原因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与催收,切实维护公司的经济利益,保证收入的及时足额到账。

3合理调配资金.减少资金占用。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由于收入的稳定性,以致于在现金管理上很难做到资金的最小化占用。要达到企业资金零库存管理的目标,一是要做到对收入有较为准确的预测;二是要加强企业各部门间信息的沟通;三是要时时掌握银行的资金政策。有了较为准确的现金收入数,根据部门间提供的信息,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对于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没有风险或风险很小的条件下,可委托银行进行短期的理财活动;对于企业长期不用的多余资金,首先要考虑的是增加对外投资项目,谋取最大的获利能力,为企业的持续有效发展提供条件。在没有足够好的投资项目的条件下,可考虑与有关的贷款银行进行协商,提前偿贷,降低财务成本;对于短缺资金现象,要区分是暂时不够还是长期不足,充分考虑银行当时的信贷政策与后期政策可能变动的影响,权衡利弊进行决策。

4.及时掌握金融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由于收费期限的限定,使得各路公司为了达到持续经营的目的,都会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地参与相关产业的再投资,这必将会带来现金流在一定时点上的不均衡。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将企业库存资金使用部门所需资金与银行可贷资金之间进行衔接,即采取何种融资方式既可使企业财务负担最轻,又可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使企业能够在最合适的时候取得所需要的资金。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充分掌握实时金融政策,了解未来金融趋势,根据企业资金需求,合理进行融资规划,并对融资规划进行适时调整,保证资金流的渠道畅通,JfI页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篇4

一、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以自有资金或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所筹资金并在金融市场对债权性工具或股权性工具进行投资的专业化机构,包括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信托基金、捐赠基金及进行投资交易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个人投资者比重趋于下降。从国际发展趋势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险资金运用的资产证券化不断加强,美国保险公司的证券化资产已超过80%。保险公司已成为发达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1.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

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保险资金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寿险公司经营业务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它们为证券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从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证券资产结构来看,保险公司是美国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公司债券持有人,是股票市场的重要持有人。

2.保险资金是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散户比例大的市场投机倾向较强,而各类机构投资者占主体的市场则是一个崇尚长期投资的市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养老基金、保险基金、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各类外部机构投资者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比重迅速增大,导致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保持距离”向“控制导向”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它们凭借控制权直接参与公司决策并监督、制约经理阶层的经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由于股权的分散化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被投资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机构投资者自身的收益。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于机构投资人行为变动所表现出来的显著变化。

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是提高市场效率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的源动力。保险资金运用强调收益稳定和安全性,必然对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避险工具的需求表现强烈。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追求收益稳定的机构对避险工具的大量需求是稳定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推动金融创新的原动力。金融创新和衍生交易的活跃,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金融资产的定价效率。

二、保险资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现状

1.保险公司是债券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有五类: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信托公司和财务公

目前,保险公司持有的债券资产总额约为1500亿元,约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5%。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上,保险公司通过回购业务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融出资金量占回购交易量的30%-40%,是交易所短期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保险公司作为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通过跨市套利,对于活跃债市交易、缩小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利差和提高债市的定价效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险公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成为股票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通过对2002年封闭式基金统计发现,保险公司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额已经达到基金份额的21.98%,占整个十大持有人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总份额的73.40%。其中中国人寿、太平洋、人保、平安保险持有基金的份额均在30亿元以上。截止2002年11月,保险公司的基金投资规模(包括开放式基金)已达312亿元,相当于间接持有约2.5%的股票市场流通市值。

3.保险公司对证券市场的参与程度将不断加深

面对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及加人世贸组织带来的市场开放与竞争形势,我国保险业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5年内,我国保险业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幅度将高于金融行业平均速度,2005年全国保费收入将会突破5000亿元。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将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大量的资金来源,加上保险资金运用的证券化趋势,保险业对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会不断加大,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所占的份额会不断提升。

从保险产品的发展趋势看,投资型产品发展迅猛,使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发展投资型保险产品是保险业发展的方向和大趋势。投资型产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投资功能,因此,保险产品的升级换代使保险经营对保险投资的依赖性更大了。从长期的投资回报来看,债券和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较高,因而保险资金以证券市场为取向也是保险产品转型的必然选择。

我国保险业的巨大资金规模和高成长性以及对资金运用的迫切要求,说明保险公司有实力也有意愿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资本市场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三、强化资金运用管理,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1.改革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模式

国外对保险资金的管理有三种模式:一是投资管理公司模式。国际上的大型寿险公司大多采取设立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实行保险资金的专业化运作;——是投资部运作模式。保险公司在内部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按事业部制进行运作;三是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公司以信托或委托的方式将资金交由专门的投资机构来管理。

综观以上三种模式,投资部运作模式因不能适应管理专业化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逐渐被大多数保险公司所放弃。部分保险公司,主要是一些资金量较小的财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小型寿险公司倾向委托投资运作模式,以此减少资产管理中的各项成本支出,同时充分利用专业机构的专业化优势和成熟的经验。多数大型保险集团或寿险公司大多采用投资管理公司运作模式,将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与保险业务严格分开。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管理第三方的资产,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随着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程度的提高,选择第三种模式已成为重要趋势。因为设立单独的资产管理公司,一是有利于吸收和培养优秀人才;二是有利于明确保险公司与投资管理机构的责任和权利,加强对投资管理的考核,促进专业化运作;三是有助于保险公司扩大资产管理范围,为第三方管理资产。我国保险公司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就是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

2.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篇5

二、金融投资操作风险分类

第一,人为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很多时候都是人为因素所致,金融投资市场其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投资操作过程中作为投资主体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减小操作风险。金融操作风险是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当中的,投资者可能因某个阶段操作有误或考虑不全而随时导致风险的产生。金融投资的操作是需要依靠人类这个主体来完成的,这一主体是具有其自身主观思维的,作为金融投资操作者由于个人素养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错误,从而导致了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类风险的存在虽然比较普遍,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只有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才能更好进行金融投资操作的风险管理!第二,内部操作风险。金融投资市场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各金融投资机构相互关联,其内部管理的不合理I生很可能导致操作风险性的形成。一旦金融投资机构业务操作速率过低,这肯定会导致金融投资的内部操作风险陛增大,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金融投资机构的硬件设施如果不能满足投资业技术要求,或是应用软件等基础设施太过陈旧,这都不利于金融信息的准确快速获取,对于金融投资者来说及时准确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都会增大技术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内部操作风险是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金融投资市场复杂性以及其内部管理的不合理性都可能产生内部操作风险,从而致使金融投资操作风险的产生,为了维护金融投资市场的稳定秩序,就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减小内部操作风险!第三,市场风险。在金融市场中,价格转变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所以投资者遇到市场风险其实是一种很常见的风险。金融投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投资重组的情况,导致投资者的资金变现困难,使投资者所持有的流动资金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支付。这种隋况下很容易造成金融产品价格波动,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诱发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无疑加大投资者进行投资操作的风险,要想更好的管理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就必须更好的进行市场风险的控制。第四,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样,也是金融市场中很常见的一种风险,主要是交易对方未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导致的一种违约行为,所承担的风险。信用风险也可能因为债券持有发行人没有按照规定支付到期款而引发的金融投资资产损失的风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金融投资产品的不断丰富,加大了信用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从而诱发金融投资风险,只有减小信用风险的产生,才能更好的进行投资操作风险的管理。

三、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第一,加强金融投资的操作风险管理要提高职员的素质。金融机构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扩大“高、精、尖”人才的吸收途径。金融风险产生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人为原因,因此要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对于已就职的员工,要定期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可以树立员工的金融风险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可以使员工严于律己,减少员工在工作中的失误,从而推动金融投资操作风险的管理。员工之间要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协助能力,促进员工互相交换知识见解,尽量减少操作风险的出现。通过培训还可以倡导员工爱岗敬业。金融机构也要培养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加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宣传,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慢慢渗透到员工当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完善内部管理。在金融投资过程中,要想减小操作风险,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投资机构需要将各部门相关职责具体化,以此来提高金融投资机构操作速率,并根据各金融机构的特点制定出详细的监管条例和相应的惩罚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减小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制度,来促进风险管理工作的良性健康稳定发展。金融机构还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不仅要做好规避风险的事前工作,当风险出现时,也要及时有应急预案。通过完善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加强了金融操作的管理,减少了操作风险出现的机率。第三,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操作风险存在于金融投资的整个过程,标准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可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应涉及到投资机构的每一个部门,深入到每一项投资决策,投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周密的投资计划,做到投资决策的标准化、规范化,尽量减小投资风险。要严格要求金融投资人员的操作手法,降低内部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操作风险为金融投资带来的危害。第四,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做好风险评估。为了有效应对市场风险,减小投资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工作人员可根据金融机构的特点为风险管理建立一个范畴以及目标,并且可制定一些短期的具体目标,以确保风险管理的工作可以稳定的发展。如建立一个详细损失事件报告制度,针对风险采取连续的检测并定期进行报告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操作风险管理的需求,持续的检测为分析操作风险积累可参考数据,分析单独的损失事件和风险的过程以及资源的分配,以此来确定特定损失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从而得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同时,在投资操作过程中参投人员可针对风险进行评估,了解损失事件产生的概率,找出潜在操作风险,明确重要风险。

篇6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并不规范,原因在于没有具体的法规作为依据。在社会保险费征收上,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职工是按照不同的标准缴纳的,这必然导致社保经办机构在实际收费过程中,无法对参保单位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管理。这不仅加重了稽核单位的工作量,而且加重了社会不公平,造成人们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不理解。社会保险费拖欠现象也较严重。一些参加了社会保险的企业由于经营困难,不能及时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另外,各险种各自征费,各自稽查,造成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和人力、财力浪费的现象也很严重。

2.社会保险基金增值保值不理想

社会保险基金被很多人称为“养老钱”甚至是“救命钱”,所以,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受到千万人的密切关注。也正因为如此,社保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式是银行,其次是国债。众所周知,这是目前社会上两种风险最低、回报率最低的理财产品。与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因此,根本无法达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此外,由于社保基金的征收标准不一,各险种独立收费,导致社保基金总额分散,无法达到集中营运获利的目标。

3.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基本监管要求,但缺少对操作环节中产生利益冲突时的有关禁止性规定。使得社会保险基金在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监督检查方面都由社保部门自己进行,根本起不到有效的监管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全国统一。但因为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实现全国覆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养老基金积累较低,社会保障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限,导致社会整体统筹层次不一,基金共济能力有限。

二、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的建议

1.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明确监管机制

社会保险是一项利民政策,理应惠及更多人。所以,相关部门要创造条件让更多人受益于社会保险。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缴费率,全面带动养老保险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社保保险覆盖范围扩大了,立法监管水平也要相应提高。让基金管理在公开透明的机制下良性运作,各监管主体和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发挥出基金管理的最大效用。

2.加强社会保险宣传,提高全民参保意识

随着社保基金的制度不断完善,政府相关部门要多途径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人们初期对参保意义产生不信任的倾向。可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树立典型、带动一片的方式,真正提高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社会保险意识。另外,可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用良好信誉和形象说明社保对自身及家庭所起的作用,加深群众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全面了解。相关部门要与时俱进加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号召企业和职工主动参加社会保险,构建新时代的全民社保体系。

3.提高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联动机制

当今社会是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的收集与输出对于社保基金的管理与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加强社保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可以建设覆盖省、市(区)、县在内的全区域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网络,形成统一的管理系统,提高社会基金的整体应用。另一方面,完善的社保基金网络化管理体系,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实现资源整合,大大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确保社保信息及时、准确、快捷的相互传递。如此的联动机制,可以快速聚拢资金,扩大投资回报率。

篇7

(一)规定现金的使用范围。

1、职工工资,津贴,这里所说的职工工资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工资性津贴。

2、个人劳务报酬,指由于个人向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提供劳务而由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等向个人支付的劳务报酬,包括新闻出版单位支付给作者的稿费,各种学校,培训机构支付给外聘教师的讲课费,以及设计费,装潢费,安装费,制图费,化验费,测试费,咨询费,医疗费,技术服务费,介绍服务理由,经纪服务费,代办服务费,各种演出与表演费,以及其他劳务费用。

3、根据国家制度条例的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如退休金,抚恤金,学生助学金,职工困难生活补助。

5、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如金银,工艺品,废旧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超过结算起点的应实行银行转账结算,结算起点的调整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报国务院备案。

8、中同人民银行确定需要现金支付的其他支出。如同采购地点不确定,交换不便,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够方便,必须使用现金的支出。对于这类支出,现金支取单位应向开户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后予以支付现金。

除上述5、6两项外,其他各项在支付给个人的款项中,支付现金每人不得超过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根据提款人的要求,在指定的银行转存为储蓄存款或以支票,银行本票予以支付。企业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规定的范围可以使用现金外,应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

(二)规定企、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

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都要核定限额。

1、库存现金限额概念,是指国家规定由开户银行给各单位核定一个保留现金的最高额度。核定单位库存限额的原则是,既要保证日常零星现金支付的合理需要,又要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开户单位由于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增加或减少库存现金限额,应按必要手续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

2、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管理。为了保证现金的安全,规范现金管理,同时又能保证开户单位的现金正常使用,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库存现金限额由开户银行和开户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商定,凡在银行开户的单位,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核定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数额作为该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开户单位,其库存现金限额的核定天数可以适当放宽在5天以上,但最多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量。

库存现金限额每年核定一次,经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开户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其核定具体程序为:

(1)开户单位与开户银行协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每日零星支出额×核定天数

每日零星支出额=月(或季)平均现金支出额(不包括定期性的大额现金支出和不定期的大额现金支出)/月(或季)平均天数

(2)出开户单位填制“库存现金限额申请批准书”。

(3)开户单位将申请批准书报送单位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再报开户银行审查批准,开户单位凭开户银行批准的限额数作为库存现金限额。

3、各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不准“坐支”现金。所谓“坐支”现金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自接用于现金支出。各单位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如当日确有困难,由开户单位确定送存时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坐支现金,应该在现金日记账上如实反映坐支情况,并同时报告开户银行,便于银行对坐支金额进行监督和管理。

4、企业送存现金和提取现金,必须注明送存现金的来源和支取的用途,且不得私设“小金库”。

5、现金管理“八不准”。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现金管理应遵循“八不准”即:

(1)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

(2)不准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

(3)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4)不准利用银行账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

(5)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

篇8

二、现金流量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金流量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为企业筹资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现金流量预算是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务预算的重要部分,它与其他预算紧密联系,是企业控制货币资金的收支,组织财务活动,平衡调度资金的直接依据。借助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对企业现金流量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进行合理预测,据此,可事先为筹资、投资决策的作出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例如,为解决我国电网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突破一万亿,在当前长期借款利率不断攀升的状况下,科学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对电网企业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数量规模显得格外重要。

(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面临的诸多财务风险,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企业现金流量在循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的,而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大都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予以化解。因此,通过对企业在经营或投资过程中现金流量周转情况的分析,可以对企业债务风险、营运资金周转风险以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进而组织实施全面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以维系企业持有合理的现金流量,保持或提高企业以收抵支、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对减少企业破产风险,使企业长期稳定生存下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更高的目标视觉点来看,全面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有利于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促进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降低财务风险,构筑企业财务安全。

(三)评估有助于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资产重组、并购业务逐渐增多。此时,能否有效地开展企业价值评估成为问题的关键。企业价值评估不同于企业清算,其更侧重于反映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下产生的未来经济流入所体现的价值。现金净流量和会计利润均能体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实践中往往是以企业历史利润或是现金净流量为基础,考虑其未来增长情况预测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

但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在于企业的持续经营。现金流量更能体现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企业生存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亏损、不能以收抵支;二是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可见,企业的兴衰,直接原因不在于利润,而是现金流量。如果企业仅关注利润指标,单纯强调利润的重要性,而忽视现金流,容易导致企业风险的产生。有些企业从利润表上看是盈利的,却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工资等。这样,企业现金的流入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支出,意味着企业现金短缺,现金流受阻、循环不畅、周转困难,发生偿债危机。如果负债解决现金问题,就会增大企业的资金成本,偿债压力也随之加大,再筹资难度会加大,现金流循环面临危机,财务风险加大,企业持续经营就会受到威胁。

长期以来,在我国利润一直作为衡量企业创造价值能力的企业唯一的核心指标,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投资者重视和其他报表使用者的关注。利润确实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所有会计信息中利润一直处于核心位置。但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由于赊销等原因,有利润不一定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在权责发生制下,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被确认,同时,销售收入被确认,而应收账款的回收面临风险,难免会发生坏账损失,使赊销款项不能转化为现金,结果造成企业资产虚增,账面利润夸大。虚增的盈利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入,相反,加大了现金流出量。现金流量作为收付实现制核算的结果,不受财务会计政策调整的影响,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如实反映。因此,以当前历史现金流量为基础,结合未来现金流入的预测情况,利用现金流量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可以更有效地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而有效避免由于对企业价值判断不准而带来的决策风险。

三、我国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实务界的广泛借鉴,许多跨国公司在管理实践中探索强化现金流管理问题,但大多是以现金流分析为主,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金流管理和控制体系。我国关注现金流状况也始于近几年,初步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反映在经营的现金流量方面,所以,关于现金流管理实践还是比较匮乏。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现金流管理的认识不足,有的企业只是按照规定完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甚至并没有认识到为什么编制现金流量表。因此,往往忽视了其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利用该表的信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第二,我国现金流管理的研究仅停留在公司运营层面,并没有被提高到战略高度。现金流管理的内容只是泛泛的涉及现金预算、日常流量控制等战术性管理,没有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三,现金流量管理的手段也只是侧重于事后分析,而缺乏事中的控制,特别是事前的预测和安排。

第四,大部分企业考核与绩效评价体系仍是“利润导向型”,对于业绩质量问题重视远远不够,现金流的导向作用还很弱,所以,企业实践中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存在着严重滞后性和被动性特征。一些企业只有在发不出工资、没钱购买原材料和交税的时候才关注现金流管理。

要系统提升企业的运营质量,提高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还需要理论界和企业界的不懈努力。要从观念上确实重视现金流管理,充分认识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措施,构建现金流管理控制体系。

四、加强我国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认真对待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现金流量表是现金流量管理的基础。实践中有些企业按照有关要求虽然编制现金流量表,但并没有把现金流量表作为理财的有效工具来认真对待。企业经营始于现金,终于现金,企业投资、筹资、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最终都以现金流量反映出来。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来龙去脉,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获现能力、偿债能力、投资能力、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企业的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有助于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因此,在实务工作中,企业加强现金流量管理首先应当认真对待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每月应及时准确编制现金流量表,把现金流量表作为日常管理、调度和有效使用现金的工具。

(二)重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离开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也就失去了管理的依据和管理重心。所有的企业都应该对未来的现金状况进行预测,具体编制时应根据生产、销售、投资、资产经营等部门的业务收支预算进行编制,不仅编制现金流量年度预算,更应重视现金流量月度预算的编制,以便及时做出筹资方案、资金调度和使用方案。

(三)提高现金流的周转速度

现金流量的循环要占用一定的时间,而周转的时间长短会直接影响现金的运营效率和投资回收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如果对现金流循环进行合理规划,缩短现金流循环周期,提高现金流的周转速度,就可以相应减少企业营运资金的占用量,避免现金的不必要浪费,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开展赊销业务尽管能增加企业的收入,但同时也增加持有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管理费用、收账费用、坏账损失等,企业应对开展赊销业务所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有关费用、成本、损失进行比较,权衡利弊得失,正确地确定赊销期限,正确地选择赊销客户。对已发生的赊销业务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回收资金货款,把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方法

正确掌握现金流量风险的预警方法,对于及时发现风险苗头、实现风险事前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不同成因的现金流量风险,企业应采取不同的预警方法。对于营运资金风险,应通过现金循环周期比率、销售额增长速度比率等指标进行预警,现金循环周期的延长以及销售额的增长都会引发企业的营运资金风险。对于信用风险,应通过有关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指标账龄分析等进行预警,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款项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并引发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于流动性风险,应通过有关企业流动性强弱的比率进行预警,无论是速动比率还是流动比率的降低都意味着流动性的降低,都预示着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增加。对于投资风险和连带风险,应通过对投资项目或相关方的收益、资金等情况的监控实现风险的预警。

(五)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控制系统

企业现金付款与现金回收是现金划转活动的两个方面。在现金划转过程中,企业应谋求更快速地回收现金,更精确地安排现金付款的时间。为此,企业应建立高效的现金划转控制系统。

1.研究设计自身的现金收入系统,选择更为快捷的银行结算方式,使企业更快捷地回笼客户现金。

2.认真分析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特点,科学合理安排现金支付,力求使现金支出曲线与现金流入曲线平行。这样,可有效降低企业现金的安全备付额度,既能保证现金支付,又能提高企业现金的使用效益。

3.为保证企业现金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研究企业现金收支控制制度,制定现金收支控制的组织结构和程序,以明确个人和部门在现金收支控制中的权限和责任,一方面,对企业现金流动性进行控制,即控制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和额度,以维护企业现金循环流动;另一方面,对企业现金的安全性进行控制,保证现金的安全及完整。

(六)做好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与考核

1.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来判断现金流量的合理性。评价一个公司的现金流量是否健康,首先应了解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会经历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只要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的数据与公司实际的生命周期进行比较,就可以清楚发现公司现金流量存在的问题了。当然,对公司前后几个会计年度的现金流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2.重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掌握企业生存周期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是企业自我积累的源泉。只有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才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就像我们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公司的财务状况最终肯定出现恶化。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整个现金流量表分析的重点。一旦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出现异常,其账面利润再高,财务状况也将面临很大风险。

3.重视收益质量分析。收益质量分析主要是分析会计收益和净现金流量的比例关系。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评价收益质量的财务比率主要有:营运指数、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营业现金稳定性。

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将这些比率作为部门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指标,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确实重视现金流量,从而通过现金流量的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喜.现金流量管理:动态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段九利,郭志刚.现金流量管理:现金流量管理规范操作[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教程与案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5.349-353.

篇9

1.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金融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检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监控力度,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内部审计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运作水平、抗风险能力。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管理与协同的作用。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可以实现实时识别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监管目标,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重点体现在其可以上至企业的机构设置,下至企业的人员配备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的分析工作,是从客观的角度,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与管理。以金融企业经营的实际利益为基本点,对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与辨别,合理的确定风险防范的有效建议与措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而科学的评估风险,促进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2.内部审计工作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顾问与咨询作用。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于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个部门。这一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正常的环境下进行的必备条件。独立于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保持相对客观的立场,认真的分析存在风险的假设条件,并按照正常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科学的作出审计风险的评估,并可以直接上报到董事会。因此,内部审计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的规避各个部门之间的行为,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发挥顾问与咨询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的观念不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过去控制导向的位置,无法及时的完成向现代审计工作的转变,致使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动的承受审计风险。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评估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事项的发展目标完成,风险评估速录不清晰,无法将全面的审计报告与制定的审计计划与风险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次,部分企业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与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因此,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无法进行一定的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失去了一定的存在的意义。

2.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质量控制措施。

2.1转变工作观念,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不断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是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经关卡,风险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经营目标。因此,以风险为出发点与核心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金融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企业的管理中,应在实践工作中,转变工作观念,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促进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化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要把参与风险管理计入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清晰的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将风险评估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达到科学发展的目标。

2.2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发展中,无法避免的一项工作,因为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细节中。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在一次工作中将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应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将风险审计的观念以及方法,切实的贯彻实施到具体的工作中,科学的评价企业审计范围内存在的风险。为企业管理者进行重大的投资、债务重组以及重点项目的评估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此外,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出必要的风险评价,明确管理者前后任的经济责任以及企业应采取的必要措施。为金融企业的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0

一、积极筹集资金,满足保险经营资金的需求

保险企业要维持正常经营运作就必须通过财务手段来筹集资金,以满足经营中的赔偿、给付和支付经营费用的需要。最近几年,国家对利率的连续调整,给保险企业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表现在保额下降,赔付率上升,费率提高,部分公司出现经营亏损。同时,国家政策对保险资金的投资限制,使保险、资金运用率较低。因此,保险企业如何在诸多不利环境下取得更多的资金来维持经营需要,又该如何加强筹资管理,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保险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权益资本,主要表现在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总准备金,未分配利益等方面;二是债务资本,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加强筹资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扩大保险业务,大力发展长效险业务,稳妥吸收保险储金,增加保费收入,充实保险经营资金;二是严格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提足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的提存是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也是为了稳定公司的业务经营,但在客观上责任准备金形成了保险经营的可运用资金,而且是保险企业最大的一项资金来源,合理运用这部分资金是整个企业业务成效的关键;三是合理安排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保险企业的负债多少要与自有资本和偿债能力相适应。既要防止负债过多,导致财务风险加大,又要有效利用负债经营,提高自有资本的收益水平。

二、加强货币管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资金

加强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资金中获取最多的利益收入。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同时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鉴于上述规定,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尤为重要。

保险企业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首先要加强现金管理,要求严格执行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之规定,严格遵守库存现金限额制度,严格现金开支范围,实行钱账分管,并配备专职出纳人员,负责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及管理工作,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现金;出纳与会计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建立健全现金账目和收付手续,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确保现金安全;严格审批手续,杜绝私自挪用公款等不法行为,严禁白条抵库,公款私存,对违纪者予以严肃处理。其次要努力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有计划的合理安排现金,力求做到收支平稳;做到既保证企业日常所需现金,降低风险,又不使企业产生过多的闲置现金,以增加企业效益,对银行存款的管理,要求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投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选择购买国债、金融债券等回报率高的投资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加强应收保费的管理,加速资金周转

应收保费是企业财产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在承保后应向投保人收取的保费。由于应收保费是公司资金被其投保人占用,而公司还要承担保险责任,所以对公司的经营极为不利。保险企业必须严格控制应收保费的发生。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签发财险保单时,对那些保险金额较大,且保户一次费有困难的,可采用在保期内分期交费的办法,但须签订分期或延期交款协议,尽量避免形成呆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