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5: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色彩心理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国人如此喜欢在喜庆的时刻用红色来表达心情,不知是否也与她给人热烈感受有关。下面的这幅招贴作品是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宣传海报,它以红色作为基调色,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中国传统气息,而且能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红色与其他颜色搭配时也可以表现出很强的颜色性格。下面这幅招贴就是这样用红色的色块与其他颜色的搭配来营造出活泼的氛围,政府和其“年轻人”的主题,而画面中的留白,也正好利用了白色给人更多意想空间的特点。黄色虽然也是一个明亮活泼的颜色,我们常用黄色来描述太阳,但是这样一个轻盈的颜色与庄严而又稳重的黑色相遇,则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冲突。人们正是利用这样一种视觉冲突给人以警示的作用。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警示牌常以这两种颜色相配合。下面这幅海报也是利用了这样的视觉特点,以诠释武器对人类的危害。蓝色给人感觉自然清新,表现在画面里也容易使内容显得干净而且有秩序,当降低蓝色的纯度和明度时,更能使画面的整体看起来更加温柔。配合以招贴中“大自然与音乐”的主题,能让人们瞬间进入到画面中去,静下心来,去感受自然,去聆听自然的声音。紫色给人感觉典雅、稳重,我们看到紫色便感受到夜幕的降临,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沉静。而有蓝色调倾向的紫色,仿佛被笼罩了一层忧郁。当人们看到这样的色彩基调的招贴作品,已经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情感投射,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诠释的主题,地球的悲鸣声。上面这幅海报是著名的德国设计师兰堡的代表作之一,利用了简单的黑白色,制造出了黑暗与光明,我们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书本能给人们带来的力量。而简单的用色,强烈的对比,不仅能够让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信息中去,给人明确的主次之分,同时互补色的对比,也很好地表达出黑暗之中对光明的向往与希望。同样也是基调色以黑白为主的招贴作品,下面这幅则利用了大量的留白给人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以简单的画面直截了当地向人们揭示它要传递的主题———言论自由。没有任何其他的颜色,画面给人感觉严肃,发人深省。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 “人性化设计”一词就开始为人们所熟悉,并逐渐成为设计界引人注目的亮点, 从而形成一股设计的新潮流。这一潮流到现在已经成为了设计的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设计相对发达的今天,受众对某个产品的设计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其功能的层面上了,而是更多的要求其满足感官上的享受,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在这种情形下诞生的人性化设计不仅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人性化的产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人文本,为人而设计,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性化产品是人与物完美结合的设计。也就是说人性化设计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设计,不仅仅是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还反映了人文关怀,民族传统,宗教文化等层面。人性化设计表现为: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娱乐性, 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追求更适合人体结构的造型形式, 同时强化对残疾人用品的关怀。
在设视觉传达设计中,人性化设计也可谓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主要谈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的人性化设计,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的人性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理论家约翰内斯·伊顿说:“在眼睛和头脑里开始的光学、电磁学和化学作用,常常是同心理学领域的作用平行并进的。色彩经验的这种反响可传达到最深处的神经中枢,因而影响到精神和感情体验的主要领域。”由此可见,色彩的设计直接与受众的审美心理相联系,色彩作为事物的表象在人脑中由于人的心理作用和文化因素产生出某种深层次上的审美意义。基于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联想和象征的色彩设计,即为色彩的人性化设计。色彩设计的人性化是基于设计心理学理论,以品牌认知为目标,通过对消费者色彩心理及情感体验的研究来制定相关产品的色彩策略。要使色彩设计人性化,就要增加视觉传达作品在感官上的刺激。简单地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就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色彩的设计与搭配就是为了制造强大的视觉的冲击力,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销售产品,实现产品的经济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在购买商品时,视觉因素是最主要的,消费者往往会因为一个产品的色彩而产生购买欲望。
编排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就是指着进行视觉传达过程中,各个视觉要素的安排要符合人的视觉流程,从而引导受众更有效地去接受产品,以建立品牌认知。著名心理学家阿因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中上的三分之一处。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又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
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内涵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文化冲突。例如有些国家或民族有他们忌讳的颜色或动植物,所以在做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吉祥物的设计及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运用这些视觉要素,从而能使信息的传达更加畅通。此外,为了更好的对某个国家或某民族的人传达信息,可以针对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设计具有相应文化元素的设计,以提高视觉传达作品的亲和力,使宣传的主题更为受众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设计人性化即在保持设计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包括情感的、心理的、伦理道德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人性化。它给人以想像的余地和韵味,引发人的心灵感动、震撼和回味,从而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幽默有趣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使冷冰冰设计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设计的人性化内涵,即是在现实的物质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最优化设计的物质功能,使设计符合和充分适应人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方式的习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界面;适应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外在需求;同时关注人们的自然情怀和人文需求,在设计中表现人们的人文趋向,使人们的内在需求得到最大、最有效的尊重。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更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和平衡情感,既满足人们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作品更快更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设计在功能完备的前提下实现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在这样的要求下,设计师必须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 只有这样才能以蕴涵人道主义精神的设计去打动人真正做到周到、细腻,使更多的使用者感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色彩初步探究
环境心理学是在基于继承和吸收环境设计的基础上,将人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环境设计,使设计更舒适宜人。色彩存在于我们所处的物质环境的每一个角落,又是人的心理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它起着连接环境与心理的媒介作用。不同的环境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知,主要有:温度感觉、轻重感觉、距离感觉及面积效果、对比效果与协调效果等。
城市外部空间的色彩分析
城市外部空间的色彩构成可分为三类: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在我们所调研的公园、广场中,其空间组成元素有:水体、植物、铺地、建筑小品等。这些元素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向,自然色与人工色的交织构成了一个色彩空间。这些色彩的设计与搭配是否合理,取决于人们的心理感受。当然,公园及广场的性质及使用主体不同也会对色彩的整体布局产生影响。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外部空间色彩布局中的应用
(一)绿化
绿化随季节和生长的变化而不停地改变其色彩、质地、叶丛密度以及树冠形状等。这种变化赋予城市生命力,使城市空间更富有自然的意味。即使是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中,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色彩景象,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其色彩也会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来。和所有物质一样,绿化植物也有肌理的表情,具有粗犷、厚重、轻柔或细腻之分。由于夏季和冬季的色彩表现占据着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而秋天的色彩维持时间却很短,因此在对不同植物进行配色设计时,最好更多地考虑夏季和冬季的色彩:在植物色彩的处理上使用一系列色相变化的植物,考虑四季所呈现色彩的变化,使之在构图上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
在烈士公园,高大的乔木形成一条幽深的林荫道。四季常绿的树木使得即使是在略有寒意的秋季,也依然绿意葱茏。这条林荫道地势平坦,且周围缺乏灌木、花卉的点缀,单调的植物设置使得整体色彩单一,缺乏变化,容易引起人的视觉疲劳。然而,在湖南文化村落里,地势高低起伏,周围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颜色各异,随着地势高低错落。缤纷的颜色倒也不显得杂乱,反而更让人觉得温馨自然。因此,在植物搭配上,一些季节性的高低错落的灌木、花卉,将会使景观更加丰富而有层次。
(二)铺装
铺装是为了便于人的活动而铺设的地面,具有耐损防滑、防尘排水的性能,并以其导向性和装饰性的地面景观服务于整体环境。另外,不同的活动区域,使用者不同,对色彩的心理诉求也会有所差异。如儿童,好奇心强、色感较单纯,喜爱一些单纯、鲜艳而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因此儿童活动区宜使用明度高、纯度也高的红、黄、绿、蓝等色彩组合;青少年大多性情强烈,有着活跃的朝气,对色彩偏爱明快与活泼的组合,因此青少年活动区可考虑明度高、中等纯度的暖色的运用,并注意形成视线焦点;老年人喜静,好回忆往事,性情沉稳,视觉需求中以视觉经验为主,与流行色常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芙蓉广场,使用者为城市居民。主要休息区多采用鹅卵石铺地,同时在平面上呈现出曲线的构图,与广场的主要吸引点——拉小提琴的铜色女神飘逸的长发形成很好的呼应,统一而和谐。
(三)雕塑与小品
橘子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头像雕塑是该公园主题的点睛之笔,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人都怀着一颗崇敬、瞻仰的心情。站在淡黄色的巨型雕塑下,仰望之中,只觉得伟岸高大而没有压抑的感觉。一个成功的雕塑就是要有好的内涵,并给人美的享受,这个雕塑无疑做到了这一点。雕塑家准确的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使雕塑的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给人以强烈的雕塑艺术色彩美的感受。
东方红广场作为一个纪念性广场,它的历史韵味比较浓重。广场整体色彩以灰色绿色为主。同时,广场的北、西、南三面被周围道路栽种的高大乔木围合起来,形成较好的半封闭空间及视觉景观,处于中心地位的雕像显得高大伟岸,淡淡的灰色让人肃然起敬。同时,又不会产生疏离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特有的情感效果来,同样体现着广场的主题。
(四)水景与照明
水可动可静,可无声可喧闹,平静的水使环境产生宁静感,流动的水则充满生机。水的蓝色是一种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使人感到幽雅宁静。橘子洲的水景设计,充分利用了有利的地理气候条件,并与周围环境和人的行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了包括看水、戏水的安全近水场所和空间,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照明也是城市开场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在橘子洲头像营造的主空间中,采用橘红色的高压钠灯,给人以温暖的高亮度的感觉,符合整体环境的氛围。另外,其不足之处在于,光源的选择还应考虑季节的变换,冬天宜采用桔红色的光使整个环境充满温暖感,夏天宜采用高压水银荧光灯使整体环境充满清凉感。
结语
色彩是城市外部空间设计中需要关注的要素之一。在景观视觉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人们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探究色彩对人影响的同时,有必要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实践之中,然而这却是景观设计中常常被忽视的地方。通过运用环境心理学分析城市开敞空间中的色彩美的特性,同时对构成空间的各个要素进行色彩设计,必将使城市开敞空间的色彩更加合理宜人。
参考文献:
他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他亦探索现当代艺术的各种状况。他挥毫泼墨,亦雕塑群伦。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艺术创作。他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传统国画、现代水墨、书法、雕塑、壁画、装置艺术、城市设计和公共艺术……数年来,他创作积累了大量的作品,先后完成了山东省蓬莱文化广场大型雕塑壁画群;浮雕壁画《千年一遇》;“大家”系列雕塑《张伯苓》、《扬石先》、《陈省身》、《钱伟长》、《周汝昌》、《沈湘》、《穆旦》等……主持“山东省潍坊市白浪河改造环境综合规划设计构想”项目,“山东省日照市太公岛环境综合设计”,“天津市静海广场景观雕塑”项目,“江苏省徐州市荷风岛雕塑群”项目等……策划并讲述电视艺术片《永远的巨匠――达芬奇》、《永远的巨匠――米开朗基罗》在天津电视台及各地卫视热播。
不惑之年的李军,从1987年执教东方艺术系到2001年参与创建艺术设计学科,2004年成立色彩与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涉足国际领先新学科――“色彩系统应用学”,他不断地整合完善、超越自我,并获得了相当的成绩。他所构建的学术平台包含色彩学、心理学、光学、材料学、经济学、哲学、历史、人文、艺术等多学科。他由一个艺术家跨入了学者的行列。
目前,他正在主持两项关于城市色彩规划的国家课题。主持编译“色彩应用系统”系列译丛,其中《色彩心理学》、《形象配色艺术》、《色彩形象坐标》已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其指导研究生完成的“色彩与城市规划”、“公共交通与色彩系统”、相关内容的论文引起学术界普遍关注……
自10年伊始,江苏省“单招”高考美术专业色彩科目的改革已届五个年头,实现了从传统写实色彩向创意色彩的转变,着意为学生进入高校后的设计专业的学习做好基础工作。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各个学校纷纷对色彩教学进行了各种尝试,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相继发表。如罗杏美《浅淡对口单招色彩教学改革》,马博《浅谈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美术应试辅导》,王玉银《从传统写实走向现代创意――中职色彩教学改革实践思考》,王志达《对口单招美术色彩教学》等。他们阐述了各自对于色彩考试改革的理解与思考,从教学思路的转变及作画技法手段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笔者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与总结,结合所知有限的理论,敷衍成文,就正于方家。
一、色彩概述
色彩是所有造型艺术不可或缺的基础及主要手段之一。无论绘画的发展如何,色彩作为首要造型要素都不会改变。色彩与生命等同,人类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
那么,色彩为何?一般来说,色彩是光通过物体对它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在不同的艺术类型中,对于色彩表现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传统色彩,它侧重于对色彩基本规律的研究,着重表现色彩的不可重复性,强调感性处理,乃凭个人对于自然之感受觅得理想画面,是画者主观对于自然客观地再现,是一种纯感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表达自然的真实性以及色彩关系的准确性。
相形之下,创意色彩则与之有明显不同,“它以培养美术设计师为目的,要解决的是设计思维的方法问题。创意色彩研究的是色彩配置规律,训练的是理性思维”。很显然,创意色彩不再是简单的外形描绘,在传统绘画中“造型”意识之外,更需要体现作者对于作品的“设计”意识。需要创作者从对自然色彩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中跳出来,朝着对“物像色极的解析与重组训练过渡”,那么,这一训练既包括对色彩意向表达的训练,更强调创作者主观色彩的表达与运用。
在这一过程中,色彩心理学的运用可以使得色彩意向表达更具目标性,从而使我们对于物像色极的解析与重组更具理性。
二、色彩与人的心理
根据现有的研究,对于迷离恍惚且变幻莫测的色彩,大致有三种人对它最关心。物理学家关心它的来路及结构,生理学家则关注它的现实以及它与人眼的反应,而心理学家则对它的去处以及它对人心理的影响感兴趣。除此而外,还有化学者在研究色料的制造,诗人、美术家欣赏色的美感,政治家用色来标榜他们的主义,市政交通当局在用色以表明危险与安全,等等。
色彩感觉如何产生?大体包括三个要素:其一,自然界色彩产生的必要条件――可见光;其二,能够吸收并反射光的客体;其三,人类对色彩的感应系统――视觉器官、传输神经和视觉中枢。其中,第一、第二要素是物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第三要素则是生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色彩心理又以色彩感觉的生理机制为基础,因此,弄清色彩的生理机制是把握色彩产生原理的关键,如此方能更加深入、科学地了解并掌握色彩之本质,从而为色彩的设计(创意色彩)奠定生理学基础。
色彩心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色彩感知觉、色彩联想、色彩象征、色彩情感以及色彩偏好等。研究表明: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是眼睛摄取光源色或物体色,作为激起神经细胞兴奋的信息,经神经系统输入大脑视神经中枢,经过它的处理后,与大脑储存的大量色彩信号比较,判定新吸收的色彩性质,同时产生色彩的想象、思维与情感等心理过程。
那么,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怎样的个别心理体验呢?在已有的研究中,常见的如:黄色代表高贵,在佛、道两教中地位最高,也是古代帝王的专用色;同时,黄色又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能够产生耀眼的光芒。蓝色则给人天空、大海的联想,从而使人心理上产生冷静、闲雅、深邃的情感反应,不同的场景下也会产生神秘、冷酷的感觉。绿色则是大自然中最具生机的色彩,给人以滋润、生命延续的活力,但它的另外一面也可能产生恐怖、邪恶等令人惊骇的感觉。这几种人们常见的颜色,随着环境的变化,便可能使人产生截然不同的反映。这正是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本能的认识以及对色彩生命内涵的认识,形成这一共性的规律。
三、创意色彩作品中心理因素的运用
西方印象派产生以来,尤其强调色彩与心理的结合。蒙克在创作《呐喊》这件作品时,自己曾描述和两个朋友散步,其时,太阳将要落山。看着突然变得血一样红的天空,一阵忧伤涌上心头。他只能呆呆地伫立在栏杆旁。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上方是血与火的空间。友人继续前进,而画家却独自站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占据人的整个意识,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从自然深处传来。作品中,夸张的色彩与有组织的曲线笔触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恐怖与战栗。而动荡与不安则充斥着整个画面。很显然,作品中的用色更多的是出于表达主观情感的需要,而非对现实场景的描摹。而从观者的角度来说,似火燃烧的血红色,象征死亡的黑色以及整个脱离现实甚远的色调,给人以置身于异度空间而惶恐不安的心理感受。
又如凡・高《麦田上的乌鸦》,通过运用黑色以及乌鸦的形象,画家表达了自己当时的绝望之情。通过上方大面积的黑色,与麦田低纯度黄的组合,结合扭曲的笔触,使得观者的情绪压抑到了极点。
创意色彩要求画者或设计师通过理性思维的解析,把想要表达的意向通过色彩的组合展现给观者,就像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一样。
这个过程中,色彩心理学的运用可以使得色彩意向表达更具目标性,从而使我们对于物像色极的解析与重组更具理性,以实现对作品预期效果的表现。在这样的作品中,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使人有不同的感受,会引起人们复杂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活动。
以2013年江苏省对口单招美术设计专业色彩试题为例,题目《清凉一夏》,要求以冰激凌、牛奶、水果等为素材,完成一幅创意色彩作品。传统直观表现的方法中,画者可以直接感受物像的真实写照,产生一种现实自然的亲和力。而创意色彩的表现则是一种充满艺术魅力的、较为内在的表现手法。通过色彩创意的隐喻和暗示功能,来调动观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利用色彩的文化内涵、意象、心理感受、价值取向等信息使观者展开联想、想象和推测,在一定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对主题“靠近”的主动和积极的心态。这种心理活动使画者通过准确的色彩定位与观者在思想和情感上进行交流与反应。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的功能也愈来愈丰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游戏来消磨时间、放松身心,而手机游戏因其便携、受众广以及互动性[1]的特点更加受大众的欢迎。在手机游戏行业也出现了不少的巨头,如腾讯游戏以及网易游戏,这些开发商也开始逐渐重视用户体验的改善,行业内也开始重视关于界面设计的研究。但是在手机游戏的界面设计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1)过分追求界面的华丽、繁复,有喧宾夺主的问题;(2)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的视觉交互方面未被重视;(3)手机游戏界面设计单一,缺乏创新性;(4)手机游戏引导方面做得不够;(5)机型适配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好;(6)PC端游戏移植至手机端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用户反馈的工作[2]。而格式塔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的视知觉系统的理论,其表示人的视觉系统能自动输入并构建结构,对形状、图形和物体等视觉元素进行整体组织。它的一些基础原理与法则在指导界面设计上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在杨梅、李航的论文中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得出扁平化设计风格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3];在韩静华、牛菁的论文中通过不同的界面设计案例,分别分析了在界面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的接近性、相似性和闭合性3个原理[4]等。而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格式塔心理学还处于空白阶段,所以本文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法则,阐述了其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1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1.1格式塔心理学的概念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即系统的完形、形状或结构[5]。也可称之为完形心理学,主要研究视觉及感觉领域[6],其强调知觉的整体性。人的视觉具有整体化、简化处理图形的倾向[7]。格式塔心理学派断言: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共同作用,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格式塔理论明确提出,通过眼脑的共同作用,知觉形象不断进行组织、简化和统一,直到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一个好的格式塔应具有整体和谐的组织关系,并且给人简单明了的视觉效果[8]。
1.2格式塔心理学基本法则
1.2.1相似性法则相似性的法则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感知一组元素时,他倾向于将具有一个或多个特征的那些组合作为相关的。而这些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
1.2.2接近性法则接近性法则是说人们更加倾向于将距离较近的元素归在一起。例如,在界面上有两个相似的图形,它们的距离比较近,而离它们较远处存在另外一个图形,那么前两者的相关性就比它们和第三个图形的相关性更强。所以对相似性和接近心的判断始终是相对的[9]。
1.2.3连续性法则连续性法则以格式塔派心理学家提出的另外一个原则为依据,即大脑不倾向于选择直线运动中出现的突然或不同寻常的变化。换言之,大脑寻求尽可能流畅完整的直线。这个直线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画面中的直线,也可以指几个物体(图形)排列成的直线。大脑能把属于一条连续直线的物体和不属于这条直线的物体分离开来。
1.2.4封闭式法则封闭式法则是说人们的视觉系统会倾向于自动将敞开的图形闭合起来,从而使人们将其感知为完整的物体而不是分散的碎片。如果有一断弧线,即使它不为完整的圆,而是其一部分,人们的大脑也会感知到整个圆。
2手机游戏界面设计关键元素
在设计手机游戏的界面之前,需要了解手机游戏界面中存在什么元素、这些元素都会运用在哪、怎样运用以及如何运用,为此本文结合自身经验、查阅相关资料后对其进行了分析、整理以及归纳,最终确定了手机游戏界面当中设计关键元素有如下几点:
2.1图标元素
图标通常代表的是有意义的图形符号,其具有高度总结、快速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等特性。在手机游戏的界面设计中,图标被广泛地运用,它可以单独存在显示信息,但是因为它对信息进行高度的浓缩,而对于用户来说却是负担,所以它经常与文字进行配合使用。
2.2文字元素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文字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它也不是通篇存在的,有时它会与图标搭配使用,使用户对图标的含义有更加清晰地认识;有时它会单独使用来显示信息。
2.3色彩元素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视觉占据主导地位,而色彩在视觉中非常重要。在同一个界面中,色彩通常会是统一和谐的,色彩的改变通常是运用在差异化的处理上,比如一个界面中需要强调某一元素,则经常会改变其颜色,当然,一个界面不能出现太多色彩,不然会造成用户的负担,所以在使用色彩时需要慎重考虑。
2.4按钮元素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按钮经常是图标与文字的结合。而同一个按钮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可以点击,而另一种是不可点击。不同的按钮之间的颜色、图标或文字大小会有差异,当然,同一类型的按钮的风格一般是一致的。
2.5背景元素
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的背景作为极为关键的设计要素,能够直接影响手机游戏界面的整体风格走向[10],为此,背景不能盲目地选择,它需要与该手机游戏风格相匹配,而且需要与其他的元素相互融合。
3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策略
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中,视觉在用户的体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不得不考虑的一大因素,根据视觉的特点进行界面的设计,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3.1对界面的元素进行筛选
在一个手机游戏界面中,会出现很多的功能或入口,特别是对于手机游戏的主界面,这个时候需要根据游戏的定位以及策划的内容将这些功能、入口进行重要性排序,对于需求程度较低的功能可以根据后期排版进行增加或减少。
3.2将元素进行分类
在筛选后,手机游戏的界面中通常还是会出现很多功能或入口,在这么多的功能中,需要将其分为几类,有些功能具有相似性,可以很轻易地将其辨别,但是有些功能却没有很强的相关性,这个时候可以参考该游戏的定位以及策划的内容,分析其重要性,进行合理的分配。3.3对类似元素进行统一处理在对手机游戏界面的元素进行分类之后,需要将同一类的元素其进行色彩、颜色、大小以及字体的相同处理,并且排布的方式需要进行处理,较常见的排布方式有横向排布和纵向排布,当然,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原理,也可以进行有运动趋势的排布。
3.4将不同类别元素拉开距离
一般来说,分在一组的元素的距离较近,而不同的元素距离较远,这样视觉就能很好地自动将其进行分组。当然也可以将不同类别的元素的底部进行差异化处理,例如,底部的颜色、样式不同,这样也可以很好地将不同类别元素进行区分。
3.5对突出功能进行改变
在同一类的元素中,有时可能需要强调某一元素,这个时候可以改变其颜色或样式,通常颜色的改变有更大的吸引力,而颜色的突出也以红、黄等暖色为主,当然也要考虑背景颜色以及其他元素。
3.6巧用封闭式、连续性法则
在对细节的处理上,封闭式与连续性的原理可以很巧妙地帮助人们将一类元素进行组合,当然,在大的元素上也一样可以发挥其作用。
4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手机游戏界面设计案例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是如何被运用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之中的呢?本章通过分析4个优秀的手机游戏界面设计案例,来看看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法则是如何影响手机游戏界面设计的。
4.1基于接近性与封闭性的手机界面设计
去除《王者荣耀》主界面颜色以及对其中的按钮、图标以及文字进行简化后,如图1、图2所示,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接近性和相似性法则,可以将其简要的分为7个部分,分别为:顶部栏、好友栏、进行游戏栏、底部导航栏、右侧导航栏、公告栏以及聊天栏。在位置的编排上,重要的“进入游戏”相关按钮排布在了中间且较其他元素更大,最为醒目且方便点击;金币、钻石等信息放在了游戏栏顶端,处于视觉的起始位置,更加方便观看;然后将次要部分放置左右部分。对于同一部分,图标、按钮、颜色以及文字进行了相似的处理。让其内部更加统一,对于想要突出的地方,进行了颜色的差异化,例如,顶部栏想要突出“首充”,则对其加上了醒目的颜色。对于细节,例如,好友栏中,运用了格式塔中封闭式原理,使玩家在没有看到下面内容的情况下轻松地了解其可以向下拖动。
4.2基于接近性与连续性的手机界面设计
色彩语言无限的丰富了我们周围的世界,色彩通过视觉传达信息,传达包括文化、种族、地位、特征、意识、情感等各种有形与无形的信息。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我们的感情。当我们观看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并非必定理性地认识我们假定对其色彩产生感觉的东西,而是对它有一种直接的感情反应。人们所看到的色彩以一种特有的形式出现,在审美过程中,人的视觉对形式美有着基本的要求。呆板单调是不美的,变化、丰富是美的。论文参考。只有变化的形式才能使眼睛兴奋,只有丰富的形式才能使兴奋持久。为了使作品产生美感,让人悦目,抽象色彩在设计中经常被采用。抽象色彩能给观者极强的表现力与质朴感,简约单纯的形态,一下子变得丰富神奇,明朗的色彩关系使作品形成有秩序,有条理的和谐与统一,使色彩律动最大限度地激起人们的注意力。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等。在再现艺术中,色彩真实再现对象,创造幻觉空间的效果。设计色彩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不同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的空间存在,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设计家应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与深刻的洞察力,把握色彩的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色彩研究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要求精确和明晰的系统性。我们将考察色彩关系的这些基本特征,看看它们怎样帮助艺术作品的题材创造形式和意义。
色彩始于光,也源于光,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光线微弱的话,色彩也就微弱;光线明亮的地方,色彩就可能特别强烈。当光线微弱的时候,如黄昏和黎明,不容易辨别不同的色彩。在明亮的光线和阳光下,如在热带气候下,色彩看来就比原色更加强烈。光谱的颜色是纯的,它们代表了最强烈的可能性。光的科学规律的发现,导致了一系列色彩学说,色彩的来由,为何展现,似乎已无秘密可言。但是如何将其重新组合起来,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各项需要,色彩却焕发出永恒的青春。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各种非混合色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差异。
红色被看成一种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黄色是一种安静和愉快的色彩,蓝色被描写成一种抑郁的和悲哀的色彩。与混合色比较,这些色彩产生出能动作用,具有中等表现力的色彩,其特点是淡漠、空虚、平衡、严肃、安静等。纯粹的红色能够表现出某种崇高性、尊严性和严肃性。
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色彩。当我们用灰色、黑色、或紫色把它涂暗时,它就失去了这种特色。黄色可以比作一种较为浓密和厚实的白色。这种带黄色的亮光越是画的浓和暗,它就越发类似于黄橙色、橙色和红橙色。我们看到的红色,就是带黄色的停止点,红色中就有看不见得黄色。在黄色到红色的色带中央,我们看到橙色,它是作为光线和物质的最强最集中的互相渗透点而存在的。金黄色以亮光的力量显示出物质的最高纯度化,这种光是难以捉摸的辐射光,缺乏透明性,但因它全然在颤动而似乎没有重量。
从有形空间的观点来看,正如红色总是积极的一样,蓝色总是消极的。然而从无形的精神观点来看,蓝色似乎是积极的,红色则是消极的。蓝色总是冷色调,红色总是暖色调。蓝色是收缩的、内向的色彩。正如红色同血有关系,蓝上同精神有关系。论文参考。蓝色是一种有如冬天的大自然的力量,因为在冬天,全部萌芽与生长现象都隐藏到黑暗与寂静之中。蓝色总是带有阴影感,在鼎盛阶段倾向于黑暗。它是一种琢磨不到的东西,然而又作为透明的气氛出现。在地球的大气中,蓝色的出现有最明亮的天蓝色晴空,也有最深沉的蓝黑色夜空。蓝色以信仰的颤动把我们的精神召唤到无限的精神境界。蓝色对西方人意味着信仰,以前对中国人象征着不朽。
绿色是介于黄色和蓝色之间的中间色。绿色中包含的黄色多些或蓝色多些,它的表现特色就发生变化。绿色是植物王国的色彩,神秘的叶绿素包含着光合作用。当阳光照射到地球时,水和空气就放射出它们的分子,于是实体化了和知觉能力就长出绿色。绿色的表现意义是丰饶、充实、宁静与希望,以及知识与信仰的融合渗透。当明亮的绿色被灰色所暗化时,就容易产生悲伤衰退之感。如果绿色倾向于黄色,进入黄绿色范围,我们就会感到自然界朝气蓬勃的青春力量。在春天或初夏的早晨,如果没有黄绿色,没有对夏季果实的希望和欢乐,那是不可想象的。
黄色和红色的混合色是橙色,处于最大辉煌度的焦点。它在有形的领域内,具有太阳的发光度,发红的橙色能取得最大的温暖活跃的能量。喜庆的橙色容易成为骄傲的表面夸张。将其淡化时,很快就会失去特点;用黑色掺和时,它会衰退到模糊的、缄默的和干瘪的褐色。将这褐色化淡,我们就可得灰褐色调子,它在宁静的室内产生温暖慈祥的气氛。紫色是象征虔诚的色相,当深化暗化时,又是蒙昧迷信的象征。潜伏的大灾难就常从暗紫色中突然迸发出来。一旦紫色被淡化,当光明照亮了蒙昧的虔诚之色时,优美可爱的晕色就会使我们心醉。
色彩设计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给我们的环境带来生机和活力,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有情趣。论文参考。在平面设计中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借助它可以在一个二维的平面空间创造出惊人的视觉真实和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商品包装设计元素中,色彩冲击力最强,因为它首先引起消费者的关注而赋予商品包装特定的内涵和外表。因此,设计师应根据由自然色彩所获得的深刻感受,按照对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将设计思想熔铸在作品中,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与技巧,使色彩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最佳发挥,达到理想的境界,从而更好地表现设计作品的主题思想。设计色彩也是广告设计成功的重要因素,广告画面上人们首先看到的也还是色彩,然后才是图形和文字。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觉》中谈到:“说到表情的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广告受众在观看广告的时候,广告中鲜明的色调很容易给人们一种冷暖的感觉,这种冷暖色调会直接把受众的感觉带入一种意境,使人们对广告产品产生好感。另外,设计色彩还运用于书籍装帧、插画、标志等方面,影响设计与消费者的沟通。在工业设计中,任何产品设计都离不开设计色彩,其运用的好坏将左右产品的品位和销售及人们的消费欲望。现代产品使用一定的色彩来装饰外观,往往有增强产品形象的感染力,加强识别记忆,影响消费心理和传达一定意义的作用,给不同职业、地区、年龄的人设计产品时,在色调上要考虑他们的接受心理和审美趣味。在服装设计中,设计色彩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创造服装整体艺术气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因素。色彩的搭配,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影响人们的情感因素。不同的色彩主题搭配不同的造型及面料也常使人们对其产生复杂的感情,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支配人们的心理活动。我们的环境空间也离不开设计色彩的规划,合理规划设计色彩会给我们的环境空间创造和谐的视觉氛围。在设计空间时应充分考虑功能要求,目的在于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在空间色彩设计上,应认真分析每一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每个人的使用目的,如儿童居室与老人居室的区别,办公空间与餐饮空间的区别,医疗空间与商业空间的区别,由于使用对象不同或使用功能不同而有明显区别,空间色彩的设计就必须有所区别,归纳一下就是色彩要素的选定。其他方面,无论影视艺术还是戏剧艺术也都与设计色彩相关联,直接影响观众的心理,观众的视觉要求也将影响设计色彩的发展。
在生活中人们追求完美的色彩感受和色彩效果,在设计中我们要把握色彩的功能特性与人的心理因素适当的结合,用创造性的色彩语言来表达设计的意图,通过对生活和自然色彩科学的研究,把它应用到设计之中,使我们的设计在市场中能够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从市场中总结设计色彩的经验,再返回到我们的设计中。相信未来的设计色彩会更加丰富多彩,不论从表现形式还是表现效果,都应与市场相结合,引导人们的消费,同样,人们的心理需求也会改变设计色彩。
参考文献:
[1] 赵平勇.设计色彩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曹耀明.设计美学概论[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82
1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词汇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有学者曾提出,“词汇学习在教学中应居于中心地位”,也有学者反对该观点,认为词汇必须教,但绝不能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甚至全部内容。不管是否应将词汇置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位置,词汇教学都是掌握汉语的重要基础。
然而,当前词汇教学却并没有引起对外汉语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广泛重视。据统计(张旺熹,2002),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核心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至1999年20年间,汉语语法研究类的文章共355篇,而汉语词汇研究类论文共104篇;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类全部279篇论文中,专门论及词汇教学的论文14篇,仅占5%。至今,这种研究失衡的现象尚未发生重大转变。
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
汉语的词汇教学属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起步阶段,词汇学习也是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将经历的持续过程。词汇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汉语词汇量大、难于理解记忆。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有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丙级词2202个,丁级词3569个,累计8822个词。然而大纲所规定的词汇量却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交际需要。据调查(王又民,2002),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在课本中接触到的词汇量远不及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小学六年级学生在课本中接触的词汇量。要想满足日常交际的需要,留学生必须尽可能学习记忆更多的词汇。而记忆庞大的汉语词汇体系,对于学习者来讲是不小的挑战。在8000多词中有不少词有多个义项,多义词在词目中占比例近1/3,更增加了学习记忆的难度。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如何迅速有效地提高词语的理解率、记忆率以及扩大词汇量成了重要的课题。
3 认知心理学角度有效促进词汇学习的策略
词汇学习需要高效、有序的理解与记忆,杂乱无章地逐词学习是无效且费时的。以下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分别从促进词语理解以及加深词语记忆两方面来具体阐述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3.1 利用正确情境,教习词汇
情境(Context)是人在认知识别过程中环绕在刺激模式周围的各种刺激物。在语词的识别中,情境即上下文。正确的情境对于词语的学习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情境为词语的释义提供了很好的背景依托。许多词如果单靠注释来理解依旧是不明确的。吕叔湘先生曾针对这一问题说道:“这有一半的确是由于注解的人注的不到家。……可是,有许多词的意义,要完全靠注解来说明,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所以不得不用例句来阐发……。”这里所说的“例句”便为词语提供了情境,从而帮助理解其准确的含义,避免因多个义项或词义相近而产生混淆。帕尔梅(Palmer,1975)从一个实验中得出结论:当人们对正在感知的对象产生歧义时,知觉系统倾向于选择与情境一致的知觉,从而摆脱由歧义带来的困难。他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词汇的教学中,正确的上下文确实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词义。例如,对于在英文中都可以被释为“often”的两个常见副词――“常常”和“往往”,给学习者的理解带来较大困难。但若把两者放入具体的句子,反复比较,意思就会明了许多。例句:
①他常常在花园里散步。
②今后你一定要常常来看我!
③每到暑假,小明往往去河边游泳。
④游客到了杭州,往往要领略一番西湖的风采。
通过多个例句的比较,学习者便会从中体会到两者的不同。“常常”着重表示动作的重复频率高,但并不一定具有规律性,而“往往”则说明在某种情况下某件事情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2 运用“深层分析法”有效记忆
语言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交际。在正确理解词语的前提下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方法加深记忆,对于提升语言水平是有益的。克雷克和洛克哈特(Craik&Lockhart,1972)提出了记忆的单一储存模式的加工水平模型(Level of processing model),认为人的所有记忆内容都在单一的记忆系统中被处理。材料在该系统中储存时间的长短,由这个单一系统所进行的加工或操作的数量所决定:加工操作的程度越轻,就形成越弱的代码(Code)形式;反之,加工越多,代码的形式就越强。一个词,如果对其加工水平较浅,则可能导致与瞬时记忆相联系的代码形式,加以更深层次的处理后,则有可能变为更强的语意码。由此可知,记忆代码的强度与对该词的加工分析水平成正比,即:分析程度越深,记忆效果越好。
海特和詹金斯(Hyde& Jenkins,1969)用实验检验了这种设想,并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就会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因此,如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引导学习者进行对所学词语的深层次分析,便能延长词语在人的记忆系统中储存时间。例如,记忆以下十个表现人的心情的词语或成语:
快乐、幸福、忧伤、焦虑、痛心疾首、激动、乐滋滋、烦恼、兴高采烈、矛盾。若分配学生分组按照不同的任务去记忆,如:属于“积极”还是“消极”,是否含有部首“忄”,每个词中所包含的汉字数是多少等等。使学生有意地学习这些词,并在相同的时间之后要求被试者回忆这些单词。根据海德和詹金斯的实验结论,回忆结果最好的是按照“积极”或“消极”的感受来评定每个词语的分组,理由是分析加工水平上的差异:判断是否含有部首“忄”或者含有几个汉字仅停留在词的外形结构上,属浅层加工;而判断一个词属于积极色彩还是消极色彩,不仅要思考词的含义,还须进行更深层次的语义色彩的加工,由此形成较前两者更强的语意码,产生更好的记忆效果。
虽然加工水平模型提出后受到各种质疑,有学者认为这种从浅到深逐步加工的假设并不完全成立。但是,许多实验表明,用“深层分析法”记忆信息,确实能有效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提高记忆效率。
参考文献:
[1]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一、90后大学生的情绪状态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首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负等。其次是冲动性,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的体验特别强烈、富有激情。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教育教学论文,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的容易感情用事。再次是矛盾性,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的含蓄、内隐。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情绪激动,有时平静如水,有时积极情绪高昂,有时消极情绪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最后是易于心境化,即尽管情绪状态有所缓和,但拉长了这种情绪状态,其余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由于大学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困扰,进而影响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期刊网。
二、情绪的理论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早在19世纪冯特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快乐的和不快乐的,激奋向上的和受到压抑的,高度紧张的和完全松弛的。人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通常表现出一定的态度,人们总是抱着一定的需要去认识事物。当事物符合自己的需要时,就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当事物不符合自己的需要时,就表现出否定的态度。对事物持有肯定态度,就会产生满意、快乐、喜悦、崇敬等情绪体验;反之对事物持有否定态度,就产生憎恨、压抑、忧愁、恐惧等情绪体验。表情是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在情绪研究的历史中,有许多理论流派教育教学论文,他们对情绪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很多解释观点,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兰格理论是早期的情绪理论,一般人们首先是受到某种刺激,才能产生情绪,并由此引起某些身体变化和机体反应。但他们认为,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其原因纯粹是身体的,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例如,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流量的改变,才是情绪产生的真正的和最初的原因。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感官时,引起个体生理上的某种变化和反应,并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就产生了情绪。如果把情绪的过程分为三种形式,用A表示感知,用B表示情绪,用C表示表情,日常思维是把情绪图式按ABC,也就是感知—情绪—表情排列的话,那么詹姆士认为实际的情况更可能是按ACB公式,即感知—表情—情绪。通常人们说,因悲痛而哭泣,因愤怒而打人,因恐惧而发抖,但如果确切的说的话是因哭泣而感到悲痛,因打人而感到愤怒,因颤抖而感到恐惧。
三、情绪行为教育
任何一种情绪都是反应机制,是机体对环境某种刺激回答的机制教育教学论文,教育工作者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情绪引导作为进行某种反应的一种非常宝贵的手段。如果你要让学生产生你所需要的行为形式,就应当注意让这些反应在学生身上留下情绪的印记。情绪反应对我们行为的所有形式,对教育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不管我们是否想让学生具有最好的记忆力,或者想让思维卓有成效的工作,就我们都要关心这些活动是否受到情绪的激励。经验和研究表明,对有情绪色彩的事实总比没有情绪色彩的事实记得更牢固、更持久。所以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你在教育工作中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对学生有情绪的感染。
四、教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反对型:否定学生,制止学生有消极情绪,谴责,训导,以批判的态度看待学生的情绪期刊网。
2.忽视型:对学生的情绪不予理睬,对学生的情绪不能及时察觉,或者是有意的摆脱学生的看法和感受,将学生的想法看成是微不足道的,不去解决问题。
3.放任型:接受学生所有的情绪表现,向消极情绪的学生盲目慰藉,不提供引导,不给与引导,完全放任发展,认为这种状态与自己没关系,不处理。
4.辅导型:倾听心声,重视一些负面情绪,并加以正面引导,利用生活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耐心的辅导,不嘲笑学生的消极行为,教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情绪行为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接受你的观点,就应当注意你的方式在学生身上留下的情绪印记,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1.教师要培养工作的激情和感召力,在2003年度美国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调查中显示教育教学论文,教师发自内心地喜爱教学管理工作,对工作的社会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或体验,能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召他们的心灵。
2.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助于教师更加清楚的表达观念,以及毫不含糊地应答学生的各种疑问。
3.教师本身热情、灵活、积极向上、精力充沛,有效而富于激情的传递,生动的目光,演示性的手势,描述性的词,易接受学生的想法和疑问等,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
4.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在理想教师理论中提出认为教师要具有关心、理解、接受、尊重、友谊和信任的六种基本素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的,要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学生个性的觉醒。教师要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分析问题,建立教师的信念,教师的信念决定了个体内部注意力的分配,例如教师认为没有必要注意学生的感受,他就不可能培养自己的理解和同感能力。
[参考文献]
[1]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K?T?斯托曼. 情绪心理学[M].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目前,国内外关于舱室设计色彩配置的研究很匮乏。船舶舱室设计中的色彩配置对船员心理与情绪产生很大的的影响。因为合理的色彩对神经系统会产生良好的刺激,可有益与船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就如色彩在室内空间里对人的心理影响一样,舒适的良好的色彩配置在船舶舱室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海上瞬息万变,船员可能会遇到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风暴,据有关资料报道,鲜艳的黄色易引起晕船,而绿色则给人以喜悦和宁静的感受。所以说舱室设计中良好的色彩搭配对于舒缓船员的心理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作用。船舶舱室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室内设计和艺术设计。船舶舱室设计是在船体结构、机电布局所赋予的特定空间环境中,以充分满足船员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为目标。由于航海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船员生活在由大海这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和船舱这个特殊的人造环境所组成的特殊环境之中。船舶色彩设计是一项跨专业,涉及面广,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综合设计。天天面对大海的日子,使得船员的心理素质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造就了船员具有独特的心理特性,因此色彩环境对船员来说尤为重要。色彩在船舶舱室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不同的色彩环境对船员的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从而给船员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 色彩的心理学知识
英国有一条消息说,伦敦泰晤士河上有一座布莱克弗顿尔桥,原为黑色,每年都有一些人把自杀的地点选在此桥上。发现这种情况后,有人给管理桥梁的市政部门提出建议,让把桥梁改涂成天蓝色,结果自杀的人便明显减少了。从这一事实得到启发,人们把桥梁改涂成粉红色,结果很长时间以来,再也没有发现到此自杀的人。后来,从事生物学研究的专家分析了这一情况后解释说,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黑色显得阴沉,会加重人的痛苦和消极情绪,红色会使人愉快开朗,充满希望,燃起人求生的欲望。受不同国度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色彩度情感力量也来自于我们人类本身。当人受到某种色彩的感染后,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心理反应,表现出某种情绪来。我们将色彩的这种心理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舱室色彩的配置上可以缓解船员长时间航海的压力并提高其工作能力。
二 色彩配置在船舶舱室设计中创新研究
(1)居住舱室
居住舱室对于船员来说是重要的休息场所,所以居住舱室的色彩是调节船员心理的主要方面。居住舱室的色彩能够调节船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好的色彩的搭配营造舒适、安心、轻松、宜人的生活环境,减少长时间航海的压抑感。居住舱室的色彩配置要让船员有家的舒适感与满足感。居住舱室的墙面应以明度比较低的浅色为主,如浅蓝、浅绿、或浅青色。因为船舶的客观原因居住舱室的空间也不可能很大,所以不能运用太深的颜色,颜色太深会使得空间的感觉很小,很压抑。因此,颜色配置应主要以产生视觉扩大感、使居住成员感觉平静舒适为主。地面运用一些较深的颜色制成的塑料地板或油地毡。比如赭石色、木纹色等。天花板正好相反考虑到拓展空间的作用,天花板要运用一些浅色,白色、浅蓝、浅灰、浅黄,这样在人的色彩视觉心理上这个空间是不压抑的、是开阔的。如图一与图二是比较简单的船员休息间的局部色彩配置,从色彩配置上来说图二的色彩更加的清爽、再配一个淡雅的窗帘,整个空间就很舒适了。图一的颜色稍微深沉一些,所以在窗帘的选择上要选择比较稳重的窗帘,这样和整个空间就比较协调。这两幅图是在新装修中的船舶,还未启航,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可以更直观的了解色彩配置在船舶舱室设计中重要性。图三与图四是游艇舱室设计中对色彩配置以及灯光的运用情况,在游艇的家具、地毯和其他装饰物上,利用色彩的轻盈柔和感可以营造温馨、轻柔的氛围。图三和图四运用了大面积的白色作为基调,地板也运用的乳白色,通过与墙壁色彩的对比,在这样的基调下显得整个空间很干净也很温馨。在软装饰上的色彩搭配得合理的话也能使整个空间显得协调、有序。根据季节的变化,改变窗帘、床上用品等的色彩,可以使得船员的居住空间显得温馨、舒适。
(2)工作舱室
工作舱室通常指驾驶室和机舱室,是保证船舶正常、安全航行的至关重要的场所。因为长时间的驾驶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感,所以在驾驶舱室的色彩配置上要以人体工程学理论为基础,设计出符合驾驶员心理与生理机能的色彩,降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驾驶舱的顶棚一般采用与壁面想协调的色彩,比如:白色、米色、浅灰色。采用大面积的乳白色调,视觉感受十分舒适。列如一些游艇在驾驶舱采用白色的驾驶座椅,因为白色的驾驶座椅在碧蓝的海洋更加醒目。地面的颜色可以稍微深一些,但是不能够使用反光的色彩,反光的色彩会刺激船员的眼睛,引起眼睛的疲劳。机舱室放置有笨重的机械设备,温度较高、噪音大、采光差,故要增加舱室的视亮度感,为了降低温度感,要运用一些让人感觉冷的冷色调,而机舱室的顶棚运用白色比较适合,在这样的色彩搭配下使人心情安定、平和,提高工作效率。
(3)公共舱室
公共舱室里的色彩要按照实际的区域功能进行配置。餐厅的色彩会影响人的食欲,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饭店包间的色调分别按绿色、白色、黄色布置一下,然后请人入室就餐。在绿色包间里,人们吃的很慢,谈话索然无味;在白色包间里,人们谈话彬彬有礼,但觉得无聊,有人竟打起哈欠来;在黄色包间中,大家吃的很香,谈得也很投机,最后还相约下次再来相聚。这就证明:色彩与人的食欲密切相关,暖色可刺激胃口,增强食欲,冷色则恰恰相反。所以餐厅需要暖色调刺激人的食欲。在餐厅的灯光的色彩的使用上也要有所注意,因为调配食物必须合理使用光源,建议使用白光灯,这种颜色的灯光能照亮食物,引起食欲。厨房、配餐室与洗衣室等处,采用青色系较多,给人感觉比较干净。阅览室是船员们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的空间,需要冷静理性的色调,就像图书馆一样,一般不适宜选用过于鲜艳的颜色,以冷色调的设计为主,给船员们创造温和、安宁、舒适的学习气氛。俱乐部、娱乐室可以采用一些明快活泼的色调,比如红色系的、黄色系的这种明度偏低的暖色,并配以引人注目的灯光,以此来增加欢乐、愉快、兴奋的气氛。
三 结语
本文从船舶舱室的自身特点出发,利用色彩的心理学效应,通过对各类舱室的特点及色彩配置的创新研究,根据舱室空间的实际特点,运用传统的美学原理和色彩配置规律,对各类工作生活舱室的色彩配置提出了建议,随着舱室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船舶舱室的色彩配置将更加的人性化和合理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船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创造出美观大方、舒适宜人的舱室空间。
参考文献:
[1] 孙庭秀 舱室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
[2] 谢永和 船舶结构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 张连生 陆霄虹 设计色彩[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