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5: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综治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综治管理论文

篇1

2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措施

2.1加强有关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的道德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自觉的对自己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自我教育的同时,通过对国家形势与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等活动,可以在单位组织的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交流会上相互交流学习心得,通过这些方式,深入理解读者第一、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当好教学科研的后勤兵的战略思想,让这些优秀思想植根于每一个图书管理人员心中。做到这些,图书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是服务于大众读者。其次,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每个人都有主人翁意识。最后,图书馆需要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图书管理人员的各种思想变化,大力的开展各项政治方面的活动,让管理人员拥有正确的思想导向。

2.2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要大力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作为高校的领导,要通过有效策略,以组织培训的方式,让每个图书管理员都能有不断学习的机会,以此方式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只有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有效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优质的图书服务。在信息化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对图书管理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2.3注重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针对不同读者的各种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因而就需要管理员具有分析读者的心理特点、读者需要、活动过程等能力。读者在查找文献时的心理特点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希望工作人员帮助,带有目的性地请求工作人员帮助查找资料,有的读者喜欢亲自查资料,但遇到问题后又表露出无奈的情绪。遇到无奈的情况时,图书管理人员应主动提出询问,热情帮助读者解决困难。这种服务方式往往比第一种方式更加适合读者的心理。管理人员是信息资料和用户的桥梁,资料的价值因人而异,工作人员应主动与读者联系,了解他们对信息资料变化要求的规律,研究读者的变化对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篇2

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人们为了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或为获取某种工作成果而进行的系统、完整的工作历程。由于职业的属性不同,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方法以及使用工具,这是不同职业区分的主要依据。因此项目课程开发也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上岗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充分调查不同岗位将来要面临的工作任务、使用工具、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方法等,通过对某一专业或某一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工作领域或综合职业领域,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职业成长规律开发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建立相应的项目课程模块,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典型工作任务一一开发,转换成相应的各种职业能力的项目教学课程。

(二)基于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推进“双证书”制度,大家一致认为,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获取学历证书,更要获取就业岗位能力并拥有某一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标准体系,现有的工种标准和职业标准仅对应于某一职业特定技能标准,适应面相对较窄。因此可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将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即分为:职业特定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

(三)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

基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理念的项目课程开发,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立足于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在项目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标准,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及价值判断,使理论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教育活动与生产劳动活动相结合的思想,尤其是将分层化职业标准的理念融入项目课程开发以后,在项目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但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也重视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项目课程开发

核心能力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最普适性和迁移性的能力,其影响性可以辐射学生整个行为能力范围,包括三大层次能力,即行业通用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跨行职业能力。在项目课程模块中,核心能力并不是孤立的模块,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获取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有意识地融入了核心能力模块,比如在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的项目训练模块中不断融入核心能力训练模块,并充分利用各类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管理

(一)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理念的管理

1.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如在开发数据车床加工零件项目课程时,我们对江苏省及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及环保设备业、汽车制造业、轻工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情况进行有关调研,使教学课程与相关制造业加工设计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对接,所培养的学生经过学习后能直接服务于相关的重点企业和行业,更好地服务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

2.高度仿真企业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为使项目课程教学学习情境与企业生产岗位的真实情境相吻合,我们聘请相关企业专家进行研讨,组成教师与专家项目课程小组,结合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析数控车床加工技术所需的知识、能力、态度等职业素质要求,确立了典型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并以这些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完成作为项目教学载体,使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3.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时刻关注学生某类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选择零件的加工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模式,使学生能较好感受企业真实环境,了解企业工作氛围并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安全文明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选取配合件和组件等教学载体,关注学生核心(关键)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小组教学形式实施教学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案的管理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开发方法,主要是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任务为线索来组织和管理项目教学内容。

1.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教学载体来自于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道完整的生产工序,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来自于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我们根据零件真实加工要求进行对零件的加工生产教学项目化处理,使项目化学习过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每个学习情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递进,符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2.科学合理地设计各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都按照“项目引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制订生产工艺—进行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进行零件的检测和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过程质量评价和工作过程质量优化”六个步骤来进行,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通过真实零件的加工训练,逐步加大工作任务的难度和综合度,使学生逐步提高企业数控车削技术岗位所需的真实职业技术岗位能力。

3.注意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接受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的资源和条件,在VNUC数控仿真实训中心和数控基地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另一方面随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安排其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性的零件加工操作(工学交替的现场教学)。整门课程安排48学时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为期两周的企业生产性实习。

(三)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的项目课程实施运行条件的保障

1.师资的保障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项目课程实施运作的基本保障。因此,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教育职能部门要从国家制度及相关政策的角度进行引导,以保障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实现教师素质培养专业化,注重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的培养与提高。

篇3

图1潼关高程差变化过程

1.2三门峡水库修建后不同时期潼关高程的变化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潼关高程经历了急剧上升-下降-基本稳定-逐步抬升4个阶段[1~4],图1(a)和(b)为年内潼关高程差的变化过程,由图可见:(1)1960年9月~1969年汛末水库高水位运行,潼关高程迅速抬高了5.25m,1969年汛末~1973年汛末水库低水位运行,潼关高程下降了2.01m,1973年汛末~1985年汛末水库采取蓄清排浑运用,潼关高程基本处于相对稳定,1985年汛末至今,持续来水偏枯,潼关高程缓慢持续抬升,至2002年汛末,潼关高程上升到328.78m,说明水库运行水位和来水来沙对潼关高程有着重要的影响;(2)每年汛后与汛前潼关高程差有许多年份是负值,表明潼关高程的变化在年内基本上是汛期冲刷下降,一些汛期甚至可以冲刷下降1.8m,非汛期则淤积抬升。下年汛后与前一年汛后潼关高程差则有升有降,表明控制三门峡水库非汛期水位至关重要,它对潼关高程升降有重要影响;(3)2002年汛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非汛期最高水位控制在318.00m,从2002年10月24日~2003年6月30日,坝前平均水位315.59m,2003年汛期水库基本是敞泄和低水位运行,加之2003年秋汛渭河6次洪峰,潼关高程在2003年10月19日较汛前下降了0.88m,汛后又有所回升。

1.3潼关高程下降的作用潼关位于黄河与渭河交汇口以下约5000m处,是黄渭汇合后水流进入三门峡库区的天然卡口。潼关高程的变化直接影响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是渭河下游河道的侵蚀基准面。

三门峡水库运用以来,1960年6月~2000年10月库区共淤积泥沙67.3亿m3,其中潼关以上淤积37.9亿m3,潼关以下淤积29.4亿m3,到2002年汛后,潼关高程上升到了328.78m,比建库前抬升了5.38m。由于作为侵蚀基准面的潼关高程的抬高,导致渭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1960~2000年渭河下游河道总淤积量达13.3亿m3,图2为不同时段渭河下游不同河段的单位长度冲淤量,表明随着潼关高程的上升,渭河下游的淤积强度在不断向上发展,影响较为显著的范围已超过渭淤26断面(临潼),使河道淤积萎缩、过洪能力减小[5],渭河下游河道已成为“地上悬河”,临背差达2~4m,防洪形势十分严

图2渭河下游各河段单位长度冲淤量

峻。华县站河道断面过洪能力由建库前的4500~5000m3/s减少到1999年的约1500m3/s,2003年渭河洪水出现的洪峰流量不大,但水位高、持续时间长、演进速度慢,形成了大灾害的局面就是渭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必然结果。泥沙淤积还使流域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沿河居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给渭河下游地区关中平原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实测资料分析表明,渭河下游河道的累计淤积量及华县站水位都与潼关高程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如图3和图4所示,由图可见:潼关高程抬高,渭河下游的累计淤积量就增大、华县的水位就升高。因此,从减少渭河下游淤积、降低洪水位,减轻洪涝灾害,以及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出发,降低潼关高程是十分必要的。

图3渭河下游累计淤积量与潼关高程的关系

图4华县水位与潼关水位的关系

1.42003年渭河下游的洪水情况2003年8月24日开始的历时2个半月的渭河下游洪水,虽然洪峰不大,仅为几年一遇的洪水,但洪量大、洪水持续时间长,造成渭河干流大堤决口1处(尤孟堤),3条南山支流决口10处,其中方山河5处、罗纹河4处、石堤河1处。水灾损失是渭河流域有史以来最大的,洪水共造成渭河下游两岸咸阳、西安、渭南3市6个县46个乡镇被淹,受灾人口达49万,迁移人口29.22万,农作物受灾面积53.68万公顷,倒塌房屋5.76万间,22条公路中断,损毁公路512km,输电线路1388km,通讯线路951km,20个乡镇卫生院被淹,182所学校的4.9万名学生无法入学上课,直接经济损失约29亿元。

2003年6~10月份,咸阳站来水量为39.39亿m3,来沙量0.91亿t;临潼站来水量为70.93亿m3,来沙量为2.94亿t;华县站来水量为75.25亿m3,来沙量为2.98亿t。

2003年汛前潼关高程为328.78m,7月25日潼关高程曾达329.10m,8月下旬洪水前潼关高程为328.79m,渭河6号洪峰后,10月19日潼关高程为327.94m,较洪水前降低了0.85m。

2003年洪水后,渭河下游河道较汛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滩面普遍发生淤积,淤积厚度一般在0.4m左右,最大淤积厚度为杨家断面处(渭淤16(二))的1.5m;主槽发生冲刷,河槽一般较汛前展宽50~100m,局部河段展宽了100~200m,河道深泓点普遍较汛前下降0.5~1m,局部河段深达2m以上,图5为洪水前后华县站实测断面比较,说明洪水的刷槽淤滩特性。2003年渭河下游(渭淤37-渭拦4)共冲刷泥沙0.1693亿m3,断面变化表现为冲槽淤滩;沿程变化表现为两头冲、中间淤,如图6所示。

图52003年华县站实测大断面冲淤变化

图62003年渭河下游河道冲淤量沿程变化

2降低潼关高程的预期目标与措施

2.1预期目标如前所述,通过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水位是可以降低潼关高程的,为此,笔者采用泥沙数学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图7为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调整后3种方案(一种是全年敞泄运用,另两种分别是汛期敞泄、非汛期控制318m与315m运用)潼关高程变化过程的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结果,由图可见:在偏枯的1987~2001年共14年水沙系列条件下,14年末3种不同的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时,潼关高程可降低0.77~1.09m(与计算起始地形2001年汛后潼关高程328.23m比),而采用1978~1996年组合的偏丰的14年水沙系列,14年末3种不同的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时潼关高程可降低1.37~1.64m。因此,通过调整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在目前偏枯的水沙条件下近期使潼关高程下降1m是可能的。

各种措施对进一步降低潼关高程作用的研究表明[4],通过采用跨流域调水增加水量、水土保持或修建水利枢纽减少来沙、修建水利枢纽形成人造洪峰以及疏浚等措施都可在改变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降低潼关高程的基础上,分别进一步降低潼关高程0.05~0.48m。采用这些措施的组合后,潼关高程下降2m是可能的。当然,这些措施的实施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可以将潼关高程下降2m作为中长期目标。

2.2调整三门峡水库运用水位对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1,4,6],改变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可使潼关高程下降。对此许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调整三门峡水库运用水位的方案,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三门峡水库全年敞泄运用;二是三门峡水库汛期敞泄非汛期控制水位运用,其中包括非汛期控制水位310m、315m、316m、318m等,310m为1969年4省会议确定的;三是三门峡水库汛期平水发电、洪水敞泄,非汛期控制水位318m、320m、322m、324m等,此外还有上述3种方案之间的组合。如果仅从降低潼关高程的角度出发,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采用全年敞泄最为有利,但其对库区和枢纽造成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寻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点,既对降低潼关高程有明显作用,又对库区和枢纽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图7不同水沙系列时潼关高程的变化

采用泥沙数学模型对1974~1999年25年水沙系列条件下三门峡水库全年敞泄与汛期敞泄、非汛期不同控制运用的潼关高程差的计算结果表明[4]:不论是25年末潼关高程差,还是平均潼关高程差,当非汛期运用控制水位在315m以上时,随控制水位的上升,全年敞泄运用与非汛期控制水位运用之间潼关高程差愈来愈大,特别是控制水位在318m以上时,两者差值趋于更大;而非汛期控制运用水位在312m以下时,两种运用方式潼关高程差较小。

表1三门峡水库汛期敞泄、非汛期不同控制运用水位对降低潼关高程的影响

三门峡水库非汛期控制水位/m非汛期控制运用与全年敞泄运用潼关高程差

差值/m差值/m

3090.1850.0083

3120.210.017

3150.260.027

3180.340.030

3210.430

表1给出了由计算成果得到的三门峡水库汛期敞泄、非汛期控制运用时,不同控制运用水位段每米控制水位的差值对降低潼关高程的影响值,由表可见,当非汛期三门峡运用水位控制在312~315m范围时,运用水位每升高1m,潼关高程少降低0.017m;当非汛期三门峡运用水位控制在315~318m范围时,运用水位每升高1m,潼关高程少降低0.027m;当非汛期三门峡运用水位控制在318~321m范围时,运用水位每升高1m,潼关高程少降低0.030m。这也进一步说明,每米控制水位对降低潼关高程的影响在水位315m上下存在明显的差别,特别是在318m以上差别更大,而在312m以下差别很小。

由以上分析可见,非汛期三门峡运用水位控制在312~318m范围时,对潼关高程的影响相对较小,选择非汛期控制水位在318m为这一范围的上限,考虑到调整过程的渐进性,选择非汛期控制水位在315m左右时,三门峡水利枢纽还能继续发电,对库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三门峡水库采用汛期敞泄、非汛期控制水位315m运用是比较合理和现实的。

此外,据实测资料分析也可得到类似的结果。图8(a)为1960-2000年非汛期(11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三门峡水库坝前平均水位与同期潼关高程升降的关系,由图可见,在非汛期平均水位约315m时,有一明显的拐点,315m水位以上对潼关高程升降影响较大,315m水位以下时曲线较平坦、对潼关高程升降影响较小,这与清华大学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由图8(a)还可看出,当坝前水位低于310m时,两者几乎没有相关关系,因此,将1972年以后非汛期的低于310m的水位剔除(这些水位多出现于汛末蓄水的11月份和汛前降水的6月份),然后点绘非汛期坝前平均水位与同期潼关高程升降的关系如图8(b),可见在315m水位时仍存在一个拐点,且两者的相关程度由0.6984提高到0.7638。这些实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非汛期控制水位采用315m运用是比较合理的。

图8(a)非汛期坝前平均水位与同期潼关高程升降关系

图8(b)非汛期坝前平均水位与同期潼关高程升降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提到的非汛期水位可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上限水位,另一层是平均水位,如无特殊说明,本文所指非汛期水位为上限水位,平均水位一般较上限水位低。

2.3采取综合措施可进一步降低潼关高程调整三门峡水库运行水位是降低潼关高程的重要措施之一,效果十分明显,但降低的程度还与来水来沙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在目前的水沙条件下,来水来沙偏枯,对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是有限的,还需要配合其它措施,以期较大幅度地降低潼关高程。笔者曾对其它措施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进行了泥沙数学模型计算[4],这些措施包括:增加水量(跨流域调水)、减少来沙、人造洪峰、改变水沙系列、裁弯、缩窄河宽、疏浚和增加三门峡水库泄量等。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措施单独使用都较调整三门峡水库运用水位对降低潼关高程的效果小一些,但不同程度上都能对降低潼关高程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增加水量、疏浚和减少来沙等措施的效果更明显,因此,为了达到降低潼关高程的预期目标,特别是中长期目标,应采用包括调整三门峡水库运用水位在内的综合措施。

3关于潼关高程的稳定降低

潼关高程的升降随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和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在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一定时,有利的水沙条件可能使潼关高程有比较急剧的降低,但并不表明潼关高程就稳定降低了,只有在潼关高程降低到了某一高程后,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在其周围稳定地升降,才表明潼关高程是稳定地降低了。

采用泥沙数学模型在2001年汛后地形基础上,计算了1987~2001年偏枯水沙系列条件下4种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现状运用,全年敞泄,汛期敞泄和非汛期控制318m水位运用,汛期敞泄和非汛期控制315m水位运用)和以1974~1975年为基础概化的平水系列条件下4种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全年敞泄,汛期敞泄和非汛期控制318m水位运用,汛期敞泄和非汛期控制315m水位运用,汛期敞泄和非汛期控制312m水位运用)潼关高程的变化趋势,如图9所示。由图可见,潼关高程在前几年变化较大,在经过约4~8年之后,无论哪种水沙系列和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潼关高程都可降低到稳定状态,其中全年敞泄运用时约需4年,潼关高程可降低到稳定状态,非汛期控制318m运用时约需8年,非汛期控制315m约需5年。表明潼关高程降低到稳定状态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但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图9(a)概化平水系列全年敞泄时潼关高程的变化

图9(b)概化平水系列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时潼关高程的变化

4渭河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

潼关高程作为渭河下游河道的侵蚀基准面,直接影响着渭河下游的河道演变、河床冲淤和河道防洪,随着潼关高程的不断升高,渭河下游河道也由“地下河”变成了“地上悬河”,并且在日益加剧。目前渭河下游河床已平均高出堤外地面2~4m,最多的地方已高出地面4.5m,使得渭河下游的防洪形势愈来愈严峻。渭河下游堤防的现有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但目前一般只达到20年一遇标准,西安等重要城市附近堤防的防洪标准也不足50年一遇,渭河下游河道堤防有91.7%低于设计洪水标准,特别是十多条南山支流的堤防十分薄弱,一旦遇上大水,损失将是巨大的,2003年渭河下游的洪水就是典型的实例。因此,渭河下游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降低潼关高程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但潼关高程的稳定降低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即使潼关高程降下来了,其对渭河下游的影响范围也是逐步发展的,要有一个时间过程,且对华县以上的影响将是十分有限的,渭河下游的治理应该是采取综合措施,以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目前研究可采纳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4.1近期措施(1)降低潼关高程;(2)黄渭洛汇流区河道整治;(3)渭河下游河道整治;(4)渭河下游河道疏浚和淤临淤背;(5)渭河干流大堤加高加固,提高防洪标准,特别是南山支流堤距加宽和堤防的加高加固。

4.2中长期措施(1)水土保持减少入渭泥沙;(2)跨流域调水入渭,提高渭河下游河道的输沙水量和流量;(3)修建东庄水库调节渭河下游河道水沙过程;(4)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

5结语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对潼关高程的作用、潼关高程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降低潼关高程的目标与措施、潼关高程的稳定下降和渭河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措施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认识:

(1)潼关是三门峡库区的天然卡口,是渭河下游河道的侵蚀基准面,潼关高程的变化直接影响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从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淤积、减轻渭河下游洪涝灾害及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降低潼关高程是非常必要的;

(2)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时降低潼关高程的过程是不同的,但一般经4~8年后潼关高程可降低到稳定状态,其中,全年敞泄时约需4年,非汛期控制水位在318m时约需8年,非汛期控制水位在315m时约需5年;

(3)改变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近期降低潼关高程1m是可行的,采取综合措施后中长期降低2m是可能的;

(4)三门峡水库汛期敞泄和非汛期控制水位318m以上与全年敞泄相比,不利于降低潼关高程,非汛期控制水位在312m以下与全年敞泄相比对降低潼关高程的作用接近,非汛期控制在312~318m范围内对降低潼关高程和潼关至大坝段的生态环境相对有利,采用非汛期控制水位318m为上限,综合考虑目前非汛期控制水位315m较好;

(5)渭河下游河道的治理应该是采取综合措施,近期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潼关高程、渭河下游河道与汇流区整治和疏浚、渭河干流与南山支流提高堤防标准等,远期可采取的措施有水土保持减少入渭泥沙、调水入渭增大输沙水量和流量、修建东庄水库调节水沙过程、北洛河直接入黄等。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等.陕西省三门峡库区防洪暨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2]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等.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四十周年论文集[C].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3]胡春宏,陈建国,周文浩,李慧梅.三门峡水库现状及遏制泥沙淤积的对策[J].水利学报,2001,(增刊):98-102.

篇4

睢宁县地处徐淮地区北部,温光资源丰富,春季气温回升早而且迅速,适宜早春设施蔬菜栽培。近两年由于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县设施蔬菜发展较快,目前,全县已有6000~7000hm2,主要以春提早辣椒、西瓜、番茄、黄瓜等为主。但随着面积的扩大及重茬次数的增加,在生产过程中病害越来越多,特别是土传病害发生严重,如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只要发现就很难根治。每年3~4月份都有不少农户反映这个问题,这些病害都是由土壤带菌引起,要想根治必须从土壤处理上着手进行。

1重施草杂肥,提高土壤综合肥力

茄果类蔬菜一般都是连续坐果性强、采摘期长、产量高,当然对营养的吸收也就很高,要想满足这些蔬菜品种的生长需要,就必须加大施肥量才有可能形成高产,但过多地施用化肥不但会造成土壤板结、根系不发、营养不全等,而且植株生长不健壮,抗病性极差,所以要想蔬菜高产、抗病,搞好土壤培肥是关键。培肥土壤就是在田内多多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土杂肥)、烂草(稻壳)等。至少施土杂肥75~120m3/hm2、烂草45~75m3/hm2,提前1个月施下去后深翻40cm以备用。特别是粮田改菜田的农户,由于粮田土壤板结,容易造成根系难发,更要加大草杂肥的施用量。如我县梁集镇光华村农户刘金山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他每年4~5月份就开始将鲜鸡粪(牛粪)掺些碎草,然后盖上薄膜,堆在田头进行腐熟,一直到11月份才施入大田。他家辣椒从1997年种到现在都未换过茬,但是从来就没发生过根腐病等现象,而且产量都在75t/hm2以上。这是因为多施土杂肥不仅能为作物提供全面而又充足的养分,更重要的是它们能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这样才能促使根系发达,养好根,从而使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增强,形成高产。

2加热

加热的基本原理是使土壤的温度升高,从而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体、节肢动物和害虫,通常70℃处理30~60min即可有效杀灭大多数害虫,但对于特定的病毒病TMV没有效果。在欧洲20世纪前该方法即在温室中被利用。该方法的2个关键性问题是:①温度必须达到或超过土壤中害虫可以忍受的温度;②温度不能太高,高于70℃特别是温度达到100℃时,可能会伤害土壤中的大多数生物,并导致有益微生物(根瘤菌、菌根、拮抗菌)死亡。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加热的土壤可能比不加热的土壤更易感病。因此,土壤剖面温度的分配对于最小限度地扰乱土壤中微生物活动非常重要。

3大水浸泡

大水浸泡土壤被认为是种植前有效防治病害的处理方法。氧气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以及各种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土传病害的存在是不利的,如厌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经典的例子就是大面积地控制香蕉的枯萎病:香蕉种植园中土壤被浸泡3~4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水深至少30cm),可有效控制香蕉的枯萎病。

4深耕

深耕可减少植物根系与病原菌的联系,利用土埋和暴露病原菌在自然温度和干燥的条件下提高病原菌的死亡率。深翻有机质是无污染的耕作方式,可有效控制花生的白绢病。同时与浅耕相比,深耕降低了番茄枯萎病的发生率,提高了产量。

5光能利用

在种植前借光能加热土壤防治病害。方法是在土壤上加盖塑料薄膜,提高土壤的温度,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温室大棚即运用了该原理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6土壤卫生

土壤卫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各种方法阻止或减少病原菌侵入土壤。农作时注意农具的卫生,防止因农具造成病原菌的传播;很多地区为了更好地控制土壤的卫生,选择在温室种植可以方便地控制各种条件,从而减少来自土壤外界的污染,对于出现的病害植株及时地处理清除,可减少进一步侵染。

7施用土壤添加剂

篇5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计划设置为素质教育、技能训练、综合模拟及实训实习四个环节。一是依据人才培养标准进行文化理论课程学习;二是依据物流管理类别实施物流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掌握物流管理程序、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三是依据物流企业业务需要设置岗位综合模拟,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四是依据就业诉求,培养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

课程教学要以课程学习与企业岗位相衔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亟需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通过模拟网络系统平台将实训中心设置为物流管理市场化,使用数据信息办理物流公司业务和原始票据,构建虚拟网络背景下物流管理生产在线平台,通过在线平台驱动区域物流交易、包括单据的使用、软件操作、技能提高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物流企业实践中,培养师徒制,意向合约,签订服务年限,招之能用,用之能行,行之有效的机制,特别是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塑造。

(三)物流管理校企共建对接机制

学院在教学中与设置与企业岗位相对接,建立校企共建资源库,对学生实训学院应调整计划由第五个学期提前到第一学期结束,每一学期结合课程与课程相关的企业岗位设计,通过顶岗实习,将课程所学知识、与就业相衔接,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员工角色,保证毕业、就业无缝对接。通过校企共建机制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岗位相链接的操作系统。

2物流管理课程构建与教学的创新

(一)物流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设置

物流管理专业亟需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从业务操作员和业务主管来加强培养,部门经理需要拓展培养,对物流管理筹划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物流管理操作员的业务,包括对货物仓储的配送方式、货单的调度实施、国际货运单证处理、物流货物信息录入;业务主管侧使用网络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物流管理筹划等。毕业生初入职场面对的是操作员的基础工作,经过多年历练才进入业务主管、部门经理,负责仓储配送部、物流运输业务部、企业信息管理部工作。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与实施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涵盖物流管理业务中的任务及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施,从实践课程体系的组成来说,第一阶段培养学生岗位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物流业务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第三阶段企业顶岗实习,培养专业应用能力、职业道德。

3物流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建设的构建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相关文件,加快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

(一)完善物流管理实训中心建设,建立仿真型物流管理公司

针对现有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考量实训实习模式、基地建设软件、岗位环境、岗位职责等设计实训沙盘、提升企业文化等。改善校内实训条件,拓展校外实训建设。促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平台以信息化物流业务流程为支撑、学训一体化模式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相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相衔接,打造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规范化,实现融技能培训、服务社会等多功能的综合实训中心。

篇6

1.1制定具体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守则,选择专业化城建档案管理人才。

挑选优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才是确保城建档案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保证。首先,我们要根据城建档案部门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管理人员守则,做到管理的有理有据。再次,我们应加大人才的招募,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建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注意培养年轻员工。

1.2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建档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所以必须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的业务培训,以保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更好的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城建档案工作涉及重大,城建档案管理不当发生错误可能会决定城建工作的成败,所以在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培养员工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

1.3宣传贯彻法律法规,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在目前具有信息化和法制化的特点,为此我们在城建档案管理中也要宣传和贯彻法律法规,使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熟知城建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因此,对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1.4加强对基层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引导,使其明确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基层的城建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是保证最终管理效果的保证,如何激发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其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灌输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是全面提高城建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有明确的服务管理理念

在城建档案的实际工作中,要想做好任何工作,必须具备明确的服务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建档案管理业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服务管理理念的选择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确定主动服务的理念。

主动服务的对象是城建档案的利用人员,服务的内容很多元化,各类城建档案都包括其中。可以用查询、复制等方式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推广,使可利用城建档案者拥有高效、便捷的服务。主动服务是一个创新理念,是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的必经之路。当前城建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强化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要从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向城建档案信息系统管理过渡,改变以往仅限于提供城建档案原件的低层次的被动服务状态。

2.2确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城建档案工作由手工操作向现代化方式转变,由实体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对我国目前的城建档案工作现状来讲,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兴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重新定位,做好过渡时期城建档案信息利用工作。实践证明,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应用于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根本谈不上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手段来开发城建档案信息,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从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3.3确定提供优质的城建档案信息的理念。城建档案信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服务的基础,在新环境下工作人员应该抛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机制,积极的开发、大胆的应用新的档案管理方法,搜集有价值的信息,用优质的信息资源回馈社会、服务社会。

2.4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既要分析现有问题也要制定具体解决措施。

在现阶段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一些体制原因和管理手段的制约,导致城建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太低,新鲜血液基本很难输入。由于管理制度很难在根本上得到改善,在一些城建档案所,看管疏忽,甚至无人看管的情况非常严重,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投入。

2.5城建档案管理体制不成熟,城建档案管理制度需要统一和细化。

在目前城建档案管理中,受到城建档案管理体制的制约,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还不成熟,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做到统一和细化,由此导致了城建档案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效果不理想,有时甚至还出现冲突。为此,我们必须对现行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要建立完善统一和细化的城建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城建档案管理的有效进行,使城建档案管理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取得预期的效果。

篇7

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企业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的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等创新活动的能力。企业内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程度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所决定的,从而最终在企业产出及市场力量中体现出竞争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增值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成为企业价值链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企业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和增值。知识共享是价值链增值的重要手段,知识增值是企业价值链的增值。

知识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管理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西方企业管理界和经济理论界总结和实践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方法。它是指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整体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应用、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般认为,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彼得·F·德鲁克提出来的。他在1988年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指出,在经历了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命令-支配型组织之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将进入新的形态:由专家小组构成的知识型企业。它“应该被称为信息型组织。它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发生这样变化的根源是信息技术。《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被称为知识管理的“指南针式的开山之作”。

日本教授野中郁次郎深入研究了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经验,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换模式”,该模式已成为知识管理研究的经典基础理论。野中郁次郎特别强调隐性知识和知识环境对于企业知识创造和共享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一个“不确定”是惟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当原有的市场开始衰落、新技术突飞猛进、竞争对手成倍增长、产品淘汰速度飞快的时候,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他把这种企业称为“知识创新型企业”。在这种组织中知识创新的基本模式有四种:从隐性到显性,从显性到显性,从隐性到隐性,从显性到隐性。知识创新是一个通过隐喻、类比和模型,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所以,知识创新型企业的管理就是“从无序到概念”。

“知识管理之父”、瑞典企业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实践色彩,他更着重于阐述以知识为核心的无形资产对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作用。有人认为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知识管理”一词的人,首先发现和定义了“知识型组织”这一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态,并开创性地对它的组织特性、生命周期、治理结构和成功要素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斯威比提出以知识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框架,并将关于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理论,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在内的监测信息系统统一在知识战略框架之下,形成完整的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他始终把人这一知识的真正载体置于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的定义与分类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很多。巴斯: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奎达斯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维格: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文莉:知识管理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法拉普罗:“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马斯: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达文波特: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等等。

马家培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上面各种定义从不同侧面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表述。说到底,知识管理就是企业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资源的合理调配。亚太经合组织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又称人力知识)。其中前两类是可表述出来的知识,即显性知识,而后两类则难以用文字明确表述,亦即隐性知识。有人也称为“言传性知识”和“意会性知识”,或“明晰知识”与“隐含知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编码化、数据库化;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则主要是显性化。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显性知识都应该进行编码,也不是所有的隐性知识都应该显性化。一般来讲,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成功的关键。通过运用隐喻、概念、类比和模型,可以将存在于整个组织中的有价值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容易传播的显性知识。另一方面,显性知识必须转换为隐性知识,从而成为组织有价值的资产。

对一个企业而言,其生产知识可分为关于生产技术的知识和关于协调生产的制度知识。有人将企业的知识构成大致分为四种存在形式:物化在机器设备上的知识;体现在书本、资料、说明书、报告中的编码后的知识;存在于职员头脑里的意会知识;固化在组织制度、管理形式、企业文化中的知识。所以从知识的构成来看,企业知识管理除了应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外,还应包括技术创新的管理、企业文化的管理、员工知识的管理、组织和制度的管理、企业固化知识的管理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是通过采用信息系统和股票期权等技术支持和激励机制,以及设计、构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形式,发掘固有知识、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从增值的角度看,知识可以分为增值知识(提供可以将企业与竞争者进行差异化区分的能力)、直接支持知识、间接支持知识。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然性

1、知识经济的来临,使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要领域。知识管理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自生能力的途径,是企业适应环境的选择。

2、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产品、技术、企业或某种事业,都有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周期。追求可持续成长,就是要超越特定产品、技术和事业领域的制约,使企业获得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间。企业的这种成长和突破过程,是同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创新密切相关的。在企业的每一次成长期,企业知识存量不断增加,但同时沿着这条路径的成长历史可能会限制企业的选择,需要在内部实现知识创新,或从外部学习到“额外”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基础,这样才能使企业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

3、从企业竞争来看,知识将是形成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尺度,即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都依赖于知识。

4、从企业运作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从简单走向复杂化,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和创新企业的知识,并将其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竞争,企业运作模式呈现知识化趋向。

5、从资源的角度讲,知识资源(无形资产、信息资源、智力资源等)在知识经济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管理可以使知识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交流和共享,从而实现知识链并进而使价值链增值。

6、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有效管理基于无形资产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内容和步骤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它是通过企业对本单位的知识的利用和创新来实现的。知识管理的任务是:建立知识储备,改进知识获取,改善知识环境,推动知识创新,管理知识资产。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共享知识的行为环境、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共享知识要形成全方位的知识网络环境和知识网络团队。企业的知识来自于企业组织与员工的实践与学习。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敢于向自己和传统的行为习惯挑战,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把企业管理模式由控制型、监督型、命令型转为支持型、激励型、指导型,营造共享学习的组织内部环境。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认为贡献知识与人共享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与企业内外人员形成知识网络团队。这里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关键是要创造一个不断创新、知识共享的环境,这是创新所需的最佳载体。这就要求企业内各成员必须相互信任。要想达到组织内的知识共享,企业员工必须积极协作。企业必须长期、公正地制定并执行有关激励措施,为员工间互相信任并协同工作创造条件。

篇8

玉符河发源于泰山北麓,上游有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条支流,在三川回合处建有卧虎山水库,汛期洪水通过卧虎山水库下泄,水库以下玉符河干流总长河道总长40.8km,流域面积827.3km2。流域内大部为山区,上游地势较高,京沪铁路桥以上为山丘区,以下为丘陵区。铁路桥以上,上游段坡降较陡,河口较宽100~2000m,铁路桥以下游段坡度变缓,河宽变窄,济长公路桥附近仅160m,丰齐~北店子长12.2km,坡降更为平缓,受黄河回水顶托,泥沙淤积,入黄口以上3.0km形成倒坡。牛角峪由于兴建了玉清湖水库的沉沙池,河道的堤距由700m缩短至150m,大大较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玉符河为季节性山洪河道,断面上大下小,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河岸冲刷严重,堤防残缺不全,年久失修,行洪能力低,易漫溢成灾另外,由于黄河河床较高,玉符河末端呈倒比降,一般洪水无法泄入黄河,下游地区易受淹成灾。入黄口无建筑物控制,黄河大水时易倒灌,危急市区安全,给未来西区带来了很大的洪水隐患。现状防洪能力仅5年一遇,远小于河道设计防洪标准。

二、设计理念与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以水工工学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在河道设计中注重体现河道实用性,淡化了河道的生态作用,在实践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次设计,在汲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体现河道的生态型、多样性,以达到综合治理,取得综合效益的目的。

(一)以防洪为前提,体现生态化治河理念

河道治理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水利与景观、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等方面协调统一。河道设计按照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思想,在保证防洪、蓄水、回灌补源的前提下,将河道建成环境宜人的亲水空间。通过河道的综合整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较高安全度的城市防洪体系,在减轻自然灾害的对城区造成的损失同时,既可对市区的地下水进行补充,又可为河道周围的居民创造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休闲空间。

(二)河道功能的多样化

综合考虑防洪、除涝、蓄水、旅游休闲、绿化美化、交通、人文景观等方案,以防洪工程为基础,其它工程统一考虑,使治理后的玉符河成为一条多功能、多景致的河道。

同济南市泉水相关,玉符河还具有为泉群回灌补源的特殊功能。玉符河河床表面以砂砾石为主,局部地段为石灰岩,渗漏严重,与市区地下水连通性较好,具有促使市区泉群喷的地形、地质条件,是泉水的重要补给地。通过河道整治,增加河道蓄水时间,既可以保证景观效益,又可以增加地下水的入渗,有利于泉水的补给。

(三)断面形式多样化

河道根据其不同综合功能、设计流量、工程地形、地质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断面形式,宽窄不一,深浅变化。在绿化河岸与设置人行道路时,通过合理布置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功能,注重生态性与亲水性,

(四)体现河道生态性

在河道断面形式、比降的选择上,充分体现河道的生态性。设计中充分利用浅滩、缓坡等自然条件,增加水面,为水生植物生存创造有利条件,河道绿化体现植物多样性,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三、河道整治设计

(一)设计标准

玉符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北店子入黄口)2170m3/s。

(二)河道平面布置

玉符河河道走向基本与原河道一致,河道纵断面比降按地形条件确定,设计河底线与地面线基本平行。河道上口宽以外两岸平行与河道轴线均布置河道绿化带。

(三)河道断面设计

玉符河属季节性河道,汛期和非汛期流量差别较大,对河道断面需求也差别较大。因此,河道断面尽量采用复式断面,子槽与滩地相结合,子槽按卧虎山建库以来最大泄量240m3/s设计,全断面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设置不同高程的亲水平台,充分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增加人同自然沟通的空间。河道断面形式多样化,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情况,宽浅变化,深浅不一,尽量体现河道自然的属性。同时,在原河道中较宽的地方,在满足防洪的要求下,其余地段设置湿地,既可在汛期起到滞洪的作用,又可以在平时增加绿化及水体面积。

(四)护岸设计

根据现代治河理念,河道护砌以生态护砌为主,恢复河道的自然属性,体现生物多样性。子槽采用预制砼网格、土工格栅、草皮结构,二滩为低矮灌木结合卵石游步路,大堤护坡采用草皮护坡。通过合理布置,使河道具有防洪、休闲和亲水功能。

(五)拦蓄建筑物设计

在满足河道防洪的能力下,在河道内建设橡胶坝、跌水等拦蓄工程,使洪水延缓下泄,增加河水入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也可增加水景,抬高水位,拓宽水面,增加蓄水量,以满足城市生态需要,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城市水景观,满足亲水性需要求。水源以卧虎山水库泄水为主,引黄、引江补源水为辅。河道共设9道橡胶坝、2座跌水。

(六)河道绿化及景观设计

篇9

现在很多策划者在进行工程策划的时候没有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市场调查,忽视了对项目质量的控制。一般情况下,策划者仅仅注重项目策划中的进度和费用的花费,对项目的质量则关系甚少。下面笔者会根据调查结果列出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承包之间的关系。

1.2不注重培养互利的供方关系

据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表明,当今的环保工程总承包项目在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原因追根到底就是由于开发商过分的压低承包项的中标价格,这会导致中标的项目经理在实施工程的时候,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被迫选择一些施工差的队伍。这些施工差的队伍在施工当中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存在施工秩序差以及施工人员素质低等问题。

1.3缺乏质量奖罚措施

我国很多开发商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仅制定了一些关于安全和责任分配的制度。并没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奖罚措施。这一点会使施工单位为了过分的追求数量,而将最重要的项目质量忽略。综上可以使我们知道,无论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不可以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全工程的质量。

2如何能够提高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2.1提高质量意识

为了保障项目质量,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的抓好质量这一关,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工程的承包不仅仅需要质量方面有着可靠的保证,还需要注重环保方面的工程施工情况。在这个二十一世纪当中,环保这一工作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一旦将群众和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就会在整体上对工程的质量有着新的认识。也就是员工的自身素质对于工程质量来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进行项目实施之前,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员工去进行素质培训,这样大家会在培训当中学到一些能够提升自身素质的东西,也就是能够有助于增强工程质量的因素。

2.2建立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也就是在进行工程的施工的当中,要明确每一名领导者和员工的责任。由于项目经理在工作当中既需要承当领导者的角色,还需要承担组织者的身份,所有项目经理在工作当中所要担任的任务更艰巨。持此之外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更需要进行明确,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去协助各个部门完成分内的工作。此外工程交付使用后,一定要进行回访工作,回访工作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能够通过听取用户的意见来改掉自身的通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2.3确定项目质量目标

在提高项目质量水平的众多方案当中,对整体项目以及各单项工程的目标做具体措施的分析,通过对质量控制的设计,将参加此项目的有关人员进行组织。现在的很多承包者都会根据民众的意见采取一些环保式的承包方案,无论是在材料的采购还是装饰方面,都利用到了环保的理念。灌输每一名员工环保的工作理念。使员工在工作当中能够时刻的向着已定的目标出发。

2.4重视质量信息

为了能够加强工程的质量以及对工程在施工当中的不足有着及时的更正,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质量信息的收集和质量信息的重视。应该设定固定的部门去收集和掌握各种质量信息,并且认真的做好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2.5加大对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视程度

据调查显示,一个公司当中专业人员的水平就代表着公司的整体水平,所以专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一支出色的队伍,才能够为未来的工程质量作保障。为了能够是未来的工程质量有更好的保障,在这里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培训部门,对公司当中有能力的人员进行定向的培训,这样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员工的自身实际水平和工作经验。还能够帮助公司提升信誉度和知名度,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篇10

故此,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升级和粮食安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及其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我们需要全方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

一、推进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尊重和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一方面,要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其具有更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只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以及农民土地承包权利的充分、独立和有效,才能有利于在给予农民土地安全感的前提下,激励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土地和农业生产进行更大、更长远的投入与经营;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税收、融资、创业等方面的优惠支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的政策环境。(说理式展开,操作式展开)

二、促进技术创新,提高工业及农业生产方面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以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稳产。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高产稳产中的作用,尤其要避免有些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发农业生产技术,将其作为受保护的专利,并以此作为控制粮食、要挟和掠夺他国农民的手段工具;另一方面,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使其走出低端化,能够推出高端产品,改变过去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避免国内企业集中于世界产业链条结构的中低端。(点评:纠正转换,抽取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