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5: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优秀博士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3.日语学习者多样化背景下的日语教育
4.日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5.日语教育、学习、评估的参考标准《JF日语教育Standard 2010》与中国的日语教育
6.浅析影响日语听力理解的因素
7.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实施
8.对现行日语基础语法教学体系的反思及改革设想
9.教学理念的变迁对中国大学日语教育的影响
10.大学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定量研究
11.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日语会话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12.试论商务日语的能力界定
13.日语外来语与日语语言文化特点
14.动感教学 动态管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微
15.“中国式日语”的类型及成因探析
16.汉-日双语者在日语短语理解中对日语量词的通达
17.论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改革
18.商务日语学习中日企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19.中国商务日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
20.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日语结构歧义句的韵律特征
21.日本漫画在日语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22.商务日语写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3.近10年国内日语教学研究的现状考察
24.浅谈源于英语的日语外来语词汇的构成和意义转变
25.2012-2013年中国的日语语言学研究
26.近年日语外来词对中文的影响
27.关于日语复合动词习得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28.面向大学本科教育的日语教学语法建设——理念、内容、方法的更新与发展
29.跨文化交际与日语教育
30.2011年中国日语研究综述
31.关于高等学校外语教育理念的研究与探索——以《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为对象
32.日语方位词“上”的语法化考察
33.商务日语教育的指导理论、教材编写方针及内容
34.现代日语中的音译汉语借词
35.二外日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娱乐性研究——以“快乐日语教学”为主旨的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讨
36.回顾与前瞻 日语借词的研究
37.浅谈高校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38.高职院校日语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9.关于应用型日语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
40.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会话分析研究
41.中国近十年日语测试研究述评
42.雨的拟声拟态词与日语语感
43.关于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44.基础日语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日语教育实习为例
45.探讨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6.大学日语专业四级考试语法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
47.日语教材中的复合动词及其教学方略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调查与对比
48.从日语的句末表达看日本人交际时的心理特征
49.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
50.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分析
51.综合大学二外日语教育研究
52.浅谈现代日语中的外来语
53.论“日语综合课程”的教学与测试
54.关于企业所需日语专业人才能力的实证研究
55.关于汉语的韵母与日语汉字音读
56.浅谈日语的暧昧表达及其形成的原因
57.高校日语教学方法探究
58.日语授受表现中的恩惠意识与文化原则
59.基于话语礼貌理论的日语请求行为研究
60.关于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
61.关于大学日语专业教育学情调查报告――以日语“学习意识”为中心
62.日语暧昧语言文化特征研究
63.日语汉字的演变
64.日语能力考试改革后教学与学习方法探讨
65.日语学习者学习策略与口语能力关系的研究
66.日语中的拒绝表达形式研究
67.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68.日语网络课程的开发及其特点——以《日本语初级教程》为例
69.二外日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70.关于现代日语最新流行词的考察
71.浅析日语拟声拟态词词类的转移及其活用
72.2001~2010年间日语借词研究
73.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对策
74.汉日语中副词的意义分类与比较
75.试析日语的暧昧性及其表达方式
76.日语学习中母语的正迁移现象
77.日语专业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清华大学日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
78.影视教学法在初级阶段日语语体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79.三语习得理论对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教学影响的探析
80.模因论在模仿式日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81.对二外日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
82.当代商务日语教学创新的研究
83.企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
84.近代中国人的日语观——以黄遵宪为中心
85.从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谈高校的日语教学改革
86.日语汉字音读中的吴音与汉音
87.日语中家庭成员称呼的规则和应用
88.日汉间接指称类自称词的对比研究——以日语“人”和汉语“人”“人家”“别人”为例
89.关于开设旅游日语课程的思考
90.英日双语专业日语精读课课堂教学探索
91.从日语外来语泛滥谈外来语的功与过
92.视频语料库应用于日语同声传译教学的可行性研究——以西部高校日语翻译专业硕士教学为对象
93.试论动漫爱好与日语学习动力的转化措施——以“动漫日语”的创新实践为线索
94.日语会话中间接言语行为——运用利奇的礼貌原则的研究
95.论日语的系词
96.从就业视角看高校日语教学改革
97.从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中探求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的途径
98.关于国内日语教育研究现状之考察——以全国主要外语类期刊为例
99.论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
100.我国日语教育现状及前景分析
101.日语中的外来语及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分析
102.日语助词“は”和“が”的用法辨析——从中国人学习者的角度谈起
103.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日语“体”习得的实证研究
104.浅析日语存在句现象
105.二外日语的教学探讨
106.2009、2010年日语语言研究综述
107.日语语料库建设的现状综述
108.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109.从汉语的新词语看日语的影响——说“人脉”
110.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我国日语教学的启示
111.国内日语教育研究的发展与不足——基于十九种外语类主要期刊十年(1999-2008)的统计分析
112.认知风格对日语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影响
113.论汉语网络流行语中的日语借词
114.日语专业低年级精读课教材分析
115.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日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兼论中央民族大学日语专业今后发展方向
116.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改革课程设置的思考
117.汉语中的日语借词
118.日语被动句学习难点解析
119.试析日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
120.现代日语中的汉语古音
121.日语重音规律初探
122.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123.浅析日语外来语的特点
124.使动态中译日的用例分析——“使·叫·让”与日语形容词
125.中国文献对古代日语的影响——《汉语抄》及其所收词汇研究
126.中国基础教育日语课程改革发展综述——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研制
127.《清议报》中的四字日语借词
128.日语汉语词汇读音中的促音变化研究
129.日本高校日语教育对湖南高校日语教育的启示——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130.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兼论宁波大学之做法
本报讯(记者谢湘)1月3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我国著名计算机科学专家李国杰院士,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百宁博士向10位博士颁发了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获奖的10位博士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季向阳、罗平,清华大学的徐昆、朱军,中山大学的谢逸、李绿周,南京大学的黎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王宏志,复旦大学的陈海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孙海龙。李斌、任开军、严俊、涂旭平、邹磊5名博士获提名奖。
为激励计算机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潜心钻研,着力解决计算机领域中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中国计算机学会自2006年开始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每年评选一次。该奖已在博士研究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吸引着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博士的积极申报。迄今已有30名博士获得论文奖,他们大多留校任教继续自己的研究和教学。今年获奖的10名博士,有8名已经从教。
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功能是辅助播音主持,并使播音主持播音有亲和力,贴近群众,播音自然真诚。优秀的播音主持在具备专业基础技能和主持经验的基础上,需要适当的增加知识面、提高审美品味、做到内外兼修,以加强副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自然大方,增加主持内容的贴切性,以自我的人格魅感染受众。
1 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概念
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主要指传播主体在电视屏幕前显示出来发型、化妆、服饰、体态、屏幕感觉、表情、眼神、动作等都是播音主持副语言的表现形式。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电视播音与观众通过电视屏幕面对面,播音主持在利用良好的语言能力向观众传达信息和感情的同时,其屏幕前的副语言也能带给观众信息。观众收看节目的时候,除了通过有声语言了解节目信息外,还可通过主持人的副语言直观的感觉和了解节目的内容及风格,评定节目的质量及好坏。因此,主持人的副语言表达,不仅是其个人魅力的体现,更体现出一个节目及栏目的中心思想,所以,提升播音主持的副语言能力很重要。
2 副语言的基本创作功能及作用
2.1 副语言的基本创造功能
副语言的基本创作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补充语言信息,通常而言,语言信息是播音主持播报信息的方式,但语言播报大多保持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体现情感态度的流露,而副语言等能对语言信息进行有效补充;二是体态语言信息的功能,眼神、表情、动作等副语言可以明确反映出播音主持的内心活动,这种表现形式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其表现形式也更加真实;三是强化语言信息,播音主持要通过语言播报来传递信息,而有效的眼神、表情、动作等能更加强化播音的内容。 2.2 副语言的基本创作作用
2.2.1 向受众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在主持电视节目时,副语言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向观众展现画面所不能体现出的内容。播音主持人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加知识积累、提高审美品位等,才能更好地找准节目定位。此外,在运用有声语言准确表达节目内容时,还应注重自身的服饰、体态、手势等副语言,使节目具备和谐的整体效果。
2.2.2 有效地增强传播效果:大众传媒的性质决定了主持人不仅是媒介信息的“者”也是媒介信息的“受传者”的双重性。因此,在传播信息时会潜移默化加入自己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主持人的副语言上。恰当的副语言表达在准确的表达传播意图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
3 副语言的表达规律
副语言是语言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播音主持人播音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加强副语言的创作功能和规律研究,对于提升电视播音主持的主持效果很重要。
先来说一下他谈话的特点,首先是很有条理性,很多经验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在实践中熟练的运用了;其次是生动性,由于都是从自己经验中总结出的理论,他举了好多自己的例子,可以带我从他的视角去看这个过程,使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关于阅读文献
通过看一些网上关于读文献的重要性和方法的文章我对这件事从态度上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从他口中说出来在让我在加深了以往认识的同时又多了些设身处地的感觉。
杨洪承,安徽芜湖人,1954年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等。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专著《王统照评传》是国内学界第一部现代著名作家王统照的学术传记,被同行专家誉为开拓创新之作。2009年主编的《王统照全集》出版,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单位发起在北京举办了全集首发仪式和创作研讨会,产生了较大学术反响。杨洪承教授对鲁迅、郭沫若、茅盾、闻一多、沈从文、臧克家等十余位现代著名作家及作品均有专题研究。80年代中期,先后发表《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由历史主义走向历史哲学》、《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等系列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研究论文,这一组文学史学的论文大部分篇什都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993年出版了专著《文学史的沉思》被同行专家评论在将文学史视为一个多元决定的整体的动态系统,为文学史的描述和诠释的框架、文学史编写的个性化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或具有前沿学科的有效方法与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侧重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多视角多维度寻找文学社团生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社群内部人与事的复杂关系,突破了现有文学史教科书中对一些社团群体既成定论,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1998年出版专著《文学社群文化形态论》,建构了一种文学社团流派文化分析的研究范式,并以具体个案解剖实践其理论方法。该著是第一次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提出文学社群文学史概念,把现代中国社团流派研究从方法论、本体论与操作实践上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具有学术开创性和学术建构性。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整体文学史文化研究和典型社群个案解析上持续用力,先后发表了系列有影响的论文,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作家群体文化生态研究》,还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文学断代史、文学现象,及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如《近20年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评述与思考》、《论五四现代小说结构与传统的关系》等论文分别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或《新华文摘》摘编,在同行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影响。
杨洪承教授从上世纪90代中期开始指导研究生。毕业硕士生数十名,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三十多名,很多博士生毕业后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有多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
杨洪承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曾获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群、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研究生课程等。多次荣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先后获山东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社会科学哲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首届刘勰文艺评论奖等。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教授。作为一名科研尖兵,他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并引领此方向开展了近20 年的研究。已经指导毕业博士后、博士研究生,毕业硕士生近百人,其中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人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张化光作为国内外智能控制的领军人物之一,2010年入选“辽宁省院士人选培养工程”,目前是辽宁省控制学科为数不多的几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之一。
从1991年开始,张化光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特别是提出了基于模糊-神经辨识的广义预测自适应控制方法,并于1993年出版了国内外第一本结合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模糊自适应控制的学术专著《复杂系统的模糊辨识与模糊自适应控制》。经过近20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模糊-神经辨识、建模、动态特性分析、状态或网络传输时滞分析、模糊-神经优化、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等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许多后续研究。著名国外学者R. Belohlavek、E. N. Sanchez、S. Arik等都对张化光在多变量模糊-神经自适应控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给予好评。同时,张化光也被推举担任IEEE 计算智能学会的自适应优化技术局主席。他的学术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近20年来,他一直坚持扎扎实实地做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张化光不只在战略方面给学生指导,在细节方面也从不放过。每个学生发表的论文都要经过他的审查,从文字的推敲,表达式的演算到结构的安排组合,他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目前张化光已经指导博士后10名(6名已经出站),毕业博士生20人(其中留学生2人),毕业硕士生60多人,很多人都已成长为各单位的杰出人才。
张化光不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方法,在生活上也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2010年5月,他把当选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所获得的一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优秀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在众多科研成果中,张化光负责开发的流体输送管网的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方法、高精度泄漏检测定位技术和面向节能的复杂配电网监测控制与实时故障诊断系统已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公司的56个输油子站和11个省份的86家集控子站和电厂,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对企业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及相关技术的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提升了我国在故障诊断、容错和监测控制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
如同潺潺的流水,时间虽无声无形,却同样遵循自己的轨迹,以无可阻挡的趋势奔驰而去。再回首,距离刚刚进入西北民族大学信息院学习的自己已是三年的时光了。从刚入学时的欣喜与期盼到毕业前的不舍与感恩,我无比珍惜的日子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收获与成长。这篇小小的毕业论文,承载的不仅是三年的学习时光,更是各位老师、师兄师姐、同窗好友、师弟师妹的指导、帮助、关怀与奉献!
首先,我要向我的老师于洪志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她不仅有远见卓识的学术视野,而且能通过深入而浅薄的解释使我了解深刻语言学的魅力,这才刚刚步入认知语言学的神圣殿堂。她给了我无数次在高等学校学习的机会。当一位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向我解释他的知识并仔细回答我的问题时,我有一个梦想,我真的感觉不到真实。在生活中,老师的热情和善良让我多次感受到,每个人真的是多么的亲切!没有你的帮助和关怀,今天就没有学生了,我很荣幸成为你的学生,我会努力朝着你的目标前进!同时,我要感谢李永红教授的认真教学,感谢您的才华和学习。我钦佩你的简单和善良。如果没有你不厌其烦的知识传播,没有你良好的指导,没有你小小的提醒和鼓励,我今天就不会取得进展。
我要感谢我的弟弟胡阿旭博士,他一直指导英语系,没有任何语言和心理技能,从一点的知识,耐心和负责任地指导我的设计和实验从零开始,我非常感谢他的教学和帮助!我要感谢我的妹妹孙婷,刘思,陈桂平,我的弟弟陆士良,我的同学谢林清,刘文敏,张东旭,刘博,段艳华,我的校长马宁,梅拉小姐和所有的老师和学生的信息学院。谢谢你无私的帮助我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我的家人、朋友和所有在困难时期帮助我的人,我希望你们会幸福快乐!
毕业之际,无比感慨,难免会词不达意,但请相信我的感激之心是真挚而诚恳的,希望我的感恩之心伴随着我,还有那些快乐的回忆一起,迎接明天的到来。
致谢二:
在201X Golden Cinnamon香水的时候,我很幸运地回到了湖南师范大学岳麓山的母校,并在蒋建松博士的攻读下攻读博士学位。三年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当我完成博士论文时,我不禁感到我能成功完成这项工作的原因与许多人的关心,支持,指导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想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的是蒋坚松先生。蒋先生不仅是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导师,也是我攻读硕士学位的导师。我学术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浸润着他的心血。蒋先生德艺双馨,不仅在学识上为我树立了终生学习的榜样,而且也在为人处事上为我树立了楷模。求学期间,贤良的师母也不断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让我身处异乡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要借此表达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湖南外国语学院蒋洪新教授,郑艳红教授,黄振定教授,邓英玲教授,张旭教授,曹波教授,蔡平博士和关广光博士。师范大学因其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无私的爱总是激励着我,使我感到温暖。
再次,我要感谢湖南大学岳麓学院张松辉教授、河南社会科学院丁伟教授、解放军外语学院严晨松教授、中南大学辛红娟教授、湖南大学朱建平教授。湖南商学院潘健教授和诗人吴晓妮在我的医生的写作过程中学习,他们提供无私的帮助和宝贵的支持。我还要感谢唐明教授、张龙喜院士、罗多比教授、叶阳教授、张培耀教授、谭再喜教授、孙一峰教授、王洪志教授、沈丹教授、罗正光教授、王荣培教授、王洪银教授、P。林武孙教授等。我们精彩的学术讲座是我进步的阶梯。
此外,我还要感谢、王香玲、罗贤峰、陈慧等兄弟姐妹、唐静安、李明希、曾俊山、同学和其他同学和朋友,感谢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他们深厚的友谊是我永恒的慰藉。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亲戚,他们的坚定支持加强了我对学术信仰的追求,减轻了我生活中的压力和悲伤。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在我的论文写作中,她努力工作,除了紧张的工作,学习,还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抚养一对双胞胎孩子,非常努力。我要发自内心地感谢和祝福他们!
致谢三:
经过四年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这篇博士论文的写作,其中包括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的辛勤工作和教学,当然还有我自己的不懈努力。
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杨金才教授。作为一个学者、一个教师和一个人,他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带领我们一步地走进学术殿堂,开阔我们的视野,规范我们的习惯,不断地教导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希望。我要感谢刘海平先生,他对我们严格要求,但始终关心我们的成长。我要感谢朱刚先生指导我们研究各种文学理论流派,用辩证思维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文本,使我们能够从这些理论和文本中读出新的思想。我要感谢王守仁先生,他使我们重温了英国文学的经典,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解释。我还要感谢外国研究所的所有教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严谨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他们的学术报告拓宽了我们的学术视野,他们的沉默关怀和帮助逐渐使我们有了学者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我还要感谢我亲爱的同学们,是他们与我共同学习,交流,与我分享学习的愉悦,分担困惑与烦忧。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可贵的同窗之情,为我完成博士学业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每当我遭遇困惑,抑郁徘徊之时,他们总能群策群力,提供建议,帮我想办法解决难题。他们是麻晓蓉、陈琳、但汉松、胡碧媛、孙希佳、王莉、胡静、罗媛、姜礼福、樊淑英、张宇、赵凌霞等。我还要感谢我的爱人周隽,我的父母及岳父母,是他们支持我走上这条学术之路,并给我不断鼓励,让我坚持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与别的同学不同,我从事的是外事行政工作,平时上班要花大量时间处理一些琐碎繁杂的事务,能争取业余有限的时间读书、学习、写作实属不易。由于平时工作、学习压力都很大,自己曾经一度徘徊,甚至犹豫是否还要坚持下去,是我的老师、同学及家人支持我坚持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虽然经历了波折与辛苦,但我从中获益良多,不仅经历了精神磨砺,更进行了思维的锻炼,让我能以更为客观、理性和辩证的角度思考和阅读。
转眼间,我想和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说再见。我希望在未来,我能继续和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交谈,一起进步,一起分享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致谢
四:
这个解释项目和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柴建英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术精神,优秀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选题、开篇报告的完成到大纲的修改、期末论文的完成,导师从头到尾都给予了认真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我谨向我的导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论文即将完成时,我的心情非常令人兴奋。从准备口译项目到成功完成论文,许多学生和朋友给了我无声的帮助,特别是戴军,无论框架的大纲或措辞如何。我耐心地就条款向我提出建议。请接受我的诚挚谢意!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为我们的辛勤工作培养了我。没有你的支持,我无法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习。谢谢!
附送:
范文基博士论文
范文基博士论文
论文致谢一:
由于Internet技术的发展,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Web文档和云存储技术。在线编辑文档技术可以让我轻松地在办公室,家中或商务旅行中编辑文件,而云存储技术可以让人们从移动硬盘和USB闪存驱动器中解脱出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生活很多。各方面都有变化。
论文从界定主题、收集信息、写作修改到定稿的全过程充满了疑问、压力和乐趣。首先,我们要感谢我们尊敬的导师李光教授。李老师正直的性格、博学的知识和严谨的学术精神使我受益匪浅。在李先生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有信心坚持这个几乎是新的研究领域。在李先生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在这里,我要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吴贤静。她的鼓励和支持使我能享受这段艰难的时光。
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我的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和缺点,博士论文的完成只是个起点,面对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的漫长旅程才刚刚开始。
论文致谢二:
记得201X年入学读博不久,导师便把我们几个弟子召集起来座谈如何学习和研究哲学,其实这也是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在这次座谈会上,导师的一番话使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学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风,实事求是。哲学研究不能是空洞的。在哲学领域,分析一个问题并推动理论前进,需要大量的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大量的努力,即使这只是向前迈出的一小步。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一生只回答了几个哲学问题。谈论空话很容易。不要混淆问题的症结,尽快形成一个制度。事实上,导师倡导的实事求是、严谨的学风,不仅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他半个多世纪来在哲学教学研究中的学术风格。当我读到导师的作品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他的哲学教科书和发表的论文都体现了这种风格。改革开放后,导师在大量学术研究中进一步提升了学术精神和学术风格。
在过去的三年里,通过导师的言行和对导师论文的不懈研究,我深深体会到绅士所倡导的研究哲学不仅仅是哲学研究中必须学习的学术品质和学术。风格,也是科学的学习和探索哲学的方法。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明白,导师已经走上了正确的学术道路,他应该始终遵循这条正确的学术道路。
事实上,导师所倡导的学术精神和学术风格已经并将继续影响哲学的产生。
论文致谢三:
然后可以学习怀疑,然后可以解决辩论。我对开始接触科学知识社会学感兴趣。然而,它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库恩那种能够写出这类事物的有意识的人的怀疑,也试图对科学知识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的冲动。有了这样的感觉,我读了很多关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中英文学,我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我发现科学知识的社会学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但包含了很多钱,所以在博士论文的主题上,我决定用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作为我自己的话题。 。我试图将这个想法放在向导上。幸运的是,这是由导师鼓励的。支持。>>>更多博士毕业论文范文
完成论文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只有经历过论文的人才能理解。从炎热的夏天到寒冷的冬天,再到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经过近四季的轮回,我终于把文章推到了尽头。在感到更放松的同时,我意识到一些恐惧逐渐浮现在我心中。由于时间紧迫,而且由于我自己的沉闷,我觉得这篇论文远非完美,我总是想不时地思考和修改它。但是,学术成就不是白天和黑夜的优点的想法,不禁让人松了一口气。毕竟,经过这些日子的磨练和积累,我未来的学术道路不仅有一个相当好的开端,而且是一个相对良好的开端。明确的方向。我是否能够在未来进入下一个级别,我将永远愿意为此付出生命。
我的老师高文武对论文的总体思路给予了认真的指导,高老师从头到尾都非常关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没有胡先生的启迪和关心,我想我很难按时完成这篇论文。在此,我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十年前,当我在胡先生那里攻读硕士学位时,是胡先生把我带到了哲学殿堂,使我了解了哲学的本质和美。这对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谢谢你,王贵友教授、李光教授、童英教授、张张张然教授、程连先生、李洪芳教授、周朱红教授也值得感谢。感谢你的布道、教诲和困惑。谢谢你在论文开头的指导。谢谢,生活只是一个过程。在我的生活中,能得到你们老师的教导是很幸运的。我认为过去几年老师对我的教诲将使我终生受益。老师,三年的辛勤工作,虽然短暂,但留下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在风景如画的无道大学校园里,我的姐姐和老师关锦秀、李荣、郭敏、哥哥舒少泽、哥哥陈友堂和吴凯和我一起度过了紧张而快乐的学习生活。我们互相鼓励、交流和监督。短短三年,我们与同学们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值得我珍惜。隐藏你的心。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我祝愿我的妹妹、弟弟和学生们旅途愉快。我妻子孔德莲女士为我多年的学习付出了太多。我不知道如何报答她为我所做的一切。在我上学的这几年里,她不仅要工作,还要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儿子的责任。很难想象,但她没有抱怨,静静地承担着所有重要的任务。也谢谢你,亲爱的。
论文致谢
四:
站在毕业典礼的尾部,回头看,在博客阅读过程中经历了起伏,但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
谢谢郑晓东教授。在郑先生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博士项目。郑先生学识渊博,严谨勤奋。他对科学研究有独特的见解和见解。教育和教育人们。郑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在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他还关心学生的生活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感谢郑老师在我学习期间对我母亲的帮助、支持和鼓励。虽然博士事业即将结束,但师生之间的友谊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要感谢副教授余挺在这个问题上的帮助和指导。我要感谢周文文副教授和陈伟副教授在我的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宝贵建议。我要感谢博士指导小组成员何国庆教授和冯凤琴教授对我们项目的设计提出的建议。感谢王一飞、王晖、任雪岩、鲁黄、刘燕、王晖、吕来峰、拉米拉、胡浩、宋海照、倪庚、萨沙、沈锦儿、冯金松、齐雪明、陈乾如、高自春、于晨、白杨、唐琼、余柱平、曾丽珍、颜晓杰、赵灵生等人在我阅读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Sara:您很早就开始创业,在同学中享有“土豪”一样的头衔,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黄博士:1992年我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国有公司上班,单位类似“大锅饭”。1990年代初,社会上掀起了经商潮,我也开始边上班边业余创业。我先后做过建筑设计、工地管理、开装饰公司。在同学当中,我是第一个买BP机、手机和摩托车的人,也是第一个买房子的。
但是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2001年初,我和同学联手接了一个大的装饰工程,辛苦干了四五个月,最后因为对方赖账赔进去三四十万元。那段日子很狼狈,每天都有要账的材料商或工头找上门来。不得已,我搬回父母家。我开始反思过往,思考接下来的路怎样走。
Sara:创业经历低谷,您有了哪些改变?
黄博士:父亲是一名教授,他是1960年代初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上高二的时候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用最大的字体写下了:“超过父亲就是胜利”。
然而,我在高考中失利,上了一所普通高校。四年后考研,因好高婺远又与名校失之交臂。人生的两次关键考试均败下阵来,我对学习的前景发生了动摇,工作之后更是把“超过父亲就是胜利”放到了一边。
在搬回家住的这段日子,母亲和我深谈了一次。母亲劝我:“我和你爸都认为你是块学习的料,你不是一直想超过你爸吗,我和你爸也在等着这一天呢。”
这次谈话让我重拾儿时的理想,自己的“豪言壮志”已经一拖十几年了,如果再不行动,我此生都会愧对自己和愧对父母。我给自己鼓劲和打气,“刚刚三十岁,还是有机会的!”
留学,苦、难,但心静
Sara:而立之年再次重拾课本,为出国留学奋力一搏,这个过程有没有过困难?
黄博士:当一个男人明白一个道理并付之实践,那股闯劲是不可估量的。因为感觉在国内读硕士年纪偏大会不好意思,再加上想跳出昔日的圈子,于是我决定出国攻读硕士。当时大家大都去欧美,我想避免这方面的竞争,就选择新西兰留学。
为考试我做了一年多的准备,硬着头皮,拣起近十年未看的英语,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里苦读,终于考取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建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师从国际绿色建筑权威Brenda Vale和Robert Vale夫妇。
Sara:六年硕博生涯,难忘的事情有哪些?
黄博士:我读硕士期间最难忘的是打工经历。为了要挣出生活费,我打过许多工。国外人工较贵,我就去果园打工,摘过猕猴桃,摘过苹果,还割过草。割草我觉得特别累,毒太阳下,一直弓着背干活。
2005年,我获得“一等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同年获得了奥克兰大学三年的博士全奖。硕士阶段比较顺利,我就以为读博也不会太难,但是前半年的学习就改变了我对读博的理解。
我原以为把硕士的课题往下做深入些,或者宽一些就好了,结果完全不是。国外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创造性”,要与众不同。我那时每天一起床就是看书,就想着不一定看到哪一本书悟出一个大道理。
最后我还真是在看书的时候悟出一个道理,就是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自然科学的现象,我的博士论文“奥克兰地区交通规划的生态足迹”,用了社会科学中“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去分析交通。这种跨界就是创新。
在国外,博士是一种title,就像性别、爵位等一样,在有些国家如果你愿意,可以把博士头衔加在身份证上。父亲非常认可我读博士,他在电话说:“小宁,你超过我了。”那一刻我很激动。
Sara:留学的经历对您今天的影响和帮助有哪些?
黄博士:首先,博士学位顺利读完,给我的启发是:人的潜能是非常大的,你不去挑战就不会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多可以开发的潜力。第二个收获是,通过专业的学术锻炼,我现在的组织能力和逻辑性都比以前强了很多。
国外留学经历,使我浮躁的心理得到平静。新西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那么干净,让我觉得除了追求金钱,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去做。我做过一些义卖义工之类的活动,还热心组织一些学生团体、联谊会的活动,这些让我很充实。
Sara:留学中,您除了拿到学位还有什么大的成绩吗?
黄博士:我是做事情会尽最大努力的人,读博期间取得了一些成绩。2009年,我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授予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称号,这在奥克兰地区是第一次,还因此上了《神州学人》杂志;2011年,我的博士论文获得所在学院的“最佳博士论文”,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华人学生;2012年,我受邀参加了新西兰教育部主导拍摄的反映新西兰中国留学生的记录片《长白云之乡的中国蛟龙》,该片应会陆续在国内的电视台播出。
回国灭霾
Sara:2010年底,您本来可以留在新西兰工作并且移民,为什么毅然选择了回国创业?
黄博士:新西兰属于海岛文化,比较随意和轻松,而我属于事业型的。当年我来新西兰读书,是因为在国内创业时遭遇瓶颈和困难,但是多年过去,经历了各种蜕变之后,创业基因还在,我相信自己有了更大的能量,想再去追求一种创业的成就感。
我的导师Robert Vale教授是国际绿色建筑权威,现代绿色建筑理论的创建者。他非常支持我回国创业,他认为,现在中国可能在走一些以前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举个例子,北京的雾霾其实就是上个世纪伦敦雾霾的重现。我也希望通过回国创业,把所学、经历和资源整合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上。
Sara: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进展如何?
黄博士:我们成立了一个公司,公司的宗旨是“低碳改善生活”。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城市的低碳规划;温室气体盘查;低碳生态规划、小区、新城的规划;绿色建筑的设计和评估;节能产品的开发和引进;低碳行为方式的教育和宣传;正在准备做“碳交易”。
公司虽然成立不久,但在国内的业务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前年,北京市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编写工作进行全球招标,公司作为一个刚成立的民营企业,获得了第二名,和中国建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大腕共同参与了标准的编写。
Sara:现在北京雾霾气势汹汹,我们要怎样降服它?每个公民对此可以做些什么?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于丹读《论语》红了整个儒文化圈。我禁不住也来读读。随手翻开《论语》,读的就是这段。孔夫子说:那些空手与虎搏斗,赤足想过河的所谓不怕死的人我是都不与他们合作的。合作的人一定是逢事考虑风险,谋划好了再去实现目标的人。
第一次读着这话,感到这是一个管理学原则。做什么事,不能蛮干,不仅自己不能蛮干,而且也不能与蛮干的人合作。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考虑好风险,策划好技术路线再去实现目标。蛮干一次可以成功,蛮干二次,成功概率变小,蛮干三次如果成功,只有世界再轮回一次。因为信息时代,信息传递快,不顾信息的蛮干是会被信息占有者包围的。孔夫子的话,真是精辟,精辟得对每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都是灯塔。“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不是临事而逃,办事需要考虑风险,面对不是逃跑而是“谋而成”。这是孔子过了“五十而不惑”的认识吧,积累了他五十多年的经验。
第二次读着这话,感到这是一个爱情原则。对于爱你爱到“暴虎冯河”只会冲动的人,大抵也是“不与”得好。第一,不顾一切的爱,可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一切就可能来伤害你。第二,一个“暴虎冯河”般爱的人,可能对前一个是这样,前两个是这样,对第三个也是这样。女人比男人缺乏理性,企盼强有力的保护。这时往往一次暴力般的加入,她就得到的对方强大的错误信息,她就舍不得这个男人,直到有一天他“暴虎冯河”般抛弃她。所以,女性,那些见你有些畏畏缩缩的追求者,谦谦君子式与你交谈的人,是因为惧怕失去你,不是懦夫。谨小慎微,才是他真正爱你的信号。这时候就需要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各种信息,好谋而成也。
第三次读着这话,感到这是一个事业原则。对于事业的追求是要讲条件的。刘翔在奥运会上退赛了,当时许多人不理解。可是,如果他坚持跑下去,可能他的脚就废了,他将永远退出田径场。同样,如果一个学生,写博士论文或者硕士论文,文章完成了,还不成熟,要坚持答辩,好像导师是与自己过不去,自己先定个功利目标,暴虎冯河般地闹着答辩,完全不理解导师的苦心。导师累了,帮助解说解说,论文也许能够通过,可是学生自己就失去了全盘把握研究的机会,也失去了对科学精益求精的能力锻炼,这个学生就很难成为优秀学者。导师会在内心深处为学生遗憾的,为自己变得世俗而羞愧的。我读研究生时,导师严钦尚先生对我说写论文要有杜甫精神,“新诗作罢长自吟,语不惊人死不休。”对此,我一生受益不浅。杜甫不去追求下笔千言,敢于“长自吟”,就像现在写学位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不急于求成,不轻率答辩,这不是耻辱,而是成为大师的基础,是心理稳定的光荣。从这个角度看,我要说:“刘翔,英雄啊!”
第四次读着这话,累了。
电工研究所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技术,电力设备新技术,电力系统新技术,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现代应用超导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微纳加工技术和前沿探索等九大研究领域。已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高技术计划、863高技术计划、国家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及各部委的重大、重点及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获得了数百项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共撰写了专著数十部,数千篇。
作为1981年首批被国家批准为学位授予单位,电工研究所现具有在“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内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二级学科设有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生物电工、微纳电工技术、能源与电工新材料等八个学科专业点,并经人事部批准设立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电工研究所一贯重视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我所有数名毕业生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并有多名研究生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近三十年来,我所共招收培养近千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一直为100%,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
电工研究所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秀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所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专业藏书、期刊、内部资料等。研究生居住在生活条件优越的中科院青年公寓内。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电工研究所对在学研究生设立有普通奖助金、等级奖学金和三助奖酬金。优秀博士生每月可获得3000元资助。
热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踊跃报考!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六号
邮政编码:100190
网址:iee.ac.cn
联系人:樊心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