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5: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教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共2页:1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仍然是教学。教材、教具、教师和学生四要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其中教师是关键。有什么样的教师,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对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回顾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格而来,另有少数是由本科院校开设的,因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出现三种类型:一是由本科院校过来的高校理论型;二是由中专过来的中职教学型;三是近年毕业的院校后生型。高校教师注重学科的完整性、理论的系统性;中专教师基本属于中学教师一类,注重的仍然是学科,但又没有中学的升学压力,知识的严谨和工作的严格远不如中学,教学随意性大,自由度高;近年的毕业生专业根底并不扎实,教学经验缺乏,所承袭的多为大学老师的一套。三种教师的共同特点是学科的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对提高升学率和培养本科人才并不妨碍,但却不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而,更新教学观念,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更新课程观念,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并非几门专业课就可以解决,必须依赖于各门课程的合力培养。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明确所教专业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从而确定所任课程的地位和培养目标(即培养何种素质或技能),筛选教学内容。变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科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一门课程如果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就会无的放矢,劳而无功。找不准课程定位,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并不罕见。如“大学语文”教学,已经引起了教育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恐怕是大多数业内人士的答案。因而,导致目前的大学语文或成了文学欣赏课,或成了传统文化课。语文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无可非议。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并非高职“大学语文”的主要目标。高职“大学语文”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道理很简单,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的获取,没有较高的阅读水平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此,阅读是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也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一)大学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只是文秘类专业的职业技能,与其他专业职业技能无关”的错误认识,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大学语文的开设,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误导,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写作能力极差。笔者每年都要负责几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很难找到几篇称得上论文的文章,可毕业论文要与毕业证书挂钩,不得不强迫学生完成。学生的应对办法就是东剪西贴,甚至全文下载,连作者姓名都未改。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训练学生写作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的目的,相反给学生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后续发展。
其实,写作能力是任何职业的基本技能。实践证明写作能力与工作质量和后续发展成正比。在美国的教育中,从小就被告知:不管你干什么,写作是成功的基石。根据对120位美国大企业人事部负责人的调查,写作水平一直是高工资,高技术的标签,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那些写作不行的人不容易被录用,也很难获得提升。2/3的美国大企业的雇员,许多日常工作要通过写作来进行。80%以上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中的公司,在雇用员工时要考查写作。40%的公司要特别培训写作技能不足的员工。美国公司在这方面的投资,一年估计达31亿美元。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大学语文”责无旁贷,而且是该课程的主要目标。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必须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在高职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比重,一般都占12个学分,几乎占总学分的10%。教学的指挥棒就是“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因为它与毕业证挂钩。花了这么多精力,通过率并不理想,湖南2006年通过率只有42%,还有58%不能按期通过。即便通过A级又能说明什么?尽管成绩优秀,大多数学生口语交流都感困难,本专业常用的基本词汇又知之甚少。这与高职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大相径庭。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有二:一是教育行政部门改革过级形式,取消过级与毕业证书挂钩,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二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增加学生专业语汇为目标,服务于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更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师如同一部运输知识的翻斗车,不管学生是否愿意接受,也不管学生能否消化吸收,更不顾能否转化为能力,按部就班,掀起斗车箱,倾囊相授。学生如同知识的储藏室,老师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考试考什么,他就取什么。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其实“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实现知识建构”,而且,学习并不是简单地为了知道某种知识,它并不只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目的,还需要学习者对知识做出分析和检验,看它是否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一致,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
高职教育尤显突出,因为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主,教学质量由社会来检测,检测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适应岗位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学方式应当以互动为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过程应当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指导操作以外,还要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方面。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构建一个和谐轻松、平等友好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和仿真实训、实际操作等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方式。
三、更新考试观念,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到目前为止,考试仍然是各类学校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形式,从小学到大学几乎都是闭卷考试,学生把老师讲的、书本上写的原原本本地搬到考卷上。可把这些搬到工作上,难免不张冠李戴,画蛇添足。这就是升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别。职业教育应当考查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采用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演算题等题型的闭卷考试方法,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考试的目的。高职教育必须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笔试、口试、机试、现场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考试内容上不仅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而且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人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突出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提高。这是历史赋予高职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比如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早在春秋时期作为一个教育大家,孔子就对应用文教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点。直至秦汉时期,公文就开始运用于封建朝代的日常统治中去,大臣都必须学会使用,唐宋时期经济发达,政治也较开明,应用文的内容、形式、文字技巧等都较前有所发展。明沿袭宋,清沿袭明,只不过对于文体分类更加细致。应用文在中国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总体是一种相延续的前后承接关系,掌管文献命脉的阶层将应用类文章的写作教学提升到国家教育教学的一个板块中去。阎立钦作为中央教科所所长救曾经提出过,“国语是川流不息的民族生命的体现,应站在时展的高度来审视语文,尤其强调语文应重视实际运用,开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他提出的观点可以被认为应用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有一席之地,语文教学中实际运用比纯理论的文学知识更有意义。广东省高考2009年的语文教学试卷中有十三万考生得分为零,批改中发现很多考生直接将答案空着未填,该题题干为"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的情况调查,提供了两张不同的图表,让考生根据不同的两张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给出一段文字。文字里面有三个部分空缺内容,学生不可以用数字表达,但是意思必须连贯。出现如此糟糕的情况大大出乎所有教学者的意料。教师们纷纷提出:应用文教学必须得到充分重视,不能空有文学没有语言,提出应用文得文种在将来的实际生活中才是最多被使用的,这种特质是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应用文教学必须提到语文教学的常规中来,并大大丰富应用文教学的内容。鉴于此,许多语文教师都提出: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改变只要“文学”,不要“语言”的现象。提出应用文才是学生将来使用最多的文种,这种特质是文学作品不能比拟的,强调必须改革应用文教学的形式,丰富应用文教学的内容。时代在进步,随之而来人们的思想、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等等都在变更,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理念也在随之转变。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必须不断的用新的观念去启迪学生的思维,选择最适合时代和学生使用的文种进行教学。在日常教学中,也努力做到从教师要教到学生要学。
2、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应用文教学的研究:
国外应用文教学与国内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观念、方法及手段的不同。在教学中外国的教师会比较注重学生的主管感受,以学生的主管感受为主,启迪学生的主动性思维,让教学充满了乐趣。但总体来说,应用文教学在国外则倾向于通过实践性较强的情境模拟教学法来实现。较多国家对应用文教学都十分重视,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应用文教学做出最优质的改革,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做到会写会用。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和趣味练习,以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达国家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都会运用真实案例,去进行模拟学习和演练,借助真实环境,使学生直观接触应用文。例如,应用文写作比较枯燥,教学就可以从一些较有趣味的文种入手,象广告语的创作,充满个人色彩的学结,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海报类。又如一些现实感较强的文体,尽量采取真是环境演绎的方法来完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张,按照国家自身的需要改革应有文教学,尽量做到能够适合社会发张和国情需要,培养实际写作的能力。亚洲的韩国,对应用文写作有关的研究不太重视,相对的教学也没有那么重视所以关于应用文写作的论文和书几乎没有。而同样在亚洲的日本其现行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学生一定要能够写出最新、最准、最客观传达社会信息的的应用文。浅议职教应用文教学的岁月变迁及地位在日本语文考试中取消了相对传统的作文写作改为应用文写作或是应用短文写作。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两国的做法早晚会体现出不同。笔者认为提高应用文教学的能效,必须明确如下问题:应用文教学的意义;学生需要应用文教学的原因;社会对应用文教学的需要;应用文教学面临的现状。最终,改变应用文教学中的尴尬局面,让学生乐意学、感到有必要学,使应用文教学“活起来。
二、应用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应用文本身的重要性密切相关。应用文教学自古以来就应该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独特性,决定它在教学中的与众不同。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学完善自己的个人能力,让学生和社会早日接轨提供支持技能,这也决定应用文写作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应用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实用性职业教育应用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够熟练的掌握和写作应用文,尽快融入社会并服务于社会。这个目标对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普通教育下的学生只需掌握基本类型的应用文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能够做到切实结合本专业,学习与其专业能够紧密结合的文种,并做到熟练运用。所以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和语言上,应用文教学反映的都是发生在社会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会产生影响,如何分门别类的针对不同专业教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常规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还相对简单,专业应用文的语言就比较冷门、难懂,导致应用文教学就不仅仅是常规应用文教学的完成,对专业课的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就必须完成审计报告、预算报告、结算报告等文种的写作。贸易类专业的学生则必须学习与贸易相关的外贸信或者是英文类的邀请函。专业类应用文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应用文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同时学到一些专业术语,对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职业教育中应用文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孔子编篡的《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以应用文为主的文章总集,它收录了虞、夏、商、周四个朝代多篇文献,该书也可说是应用文最早雏形的产生。按照应用文的特点,其实用性是与其他文学类作品不同的主要标志。应用文需要处理的事具体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的将应用文的概念、种类、格式都一一讲清,不仅教师难教,学生学习更难,忽略了应用文的实用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职业教育而言,应用文教学却长期无法受到重视。如此状态,对于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完整也是一种遗憾。应用文写作的产生实际上是为了弥补文学作品无法做到的一些方面,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琐事,维系人们之间的公务或私事的沟通。应用文单位或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经常使用到的解决问题或困难,处理公务或私事的文种。广义应用文除了包括了日常的应用文和专业类的应用文两个大的文种。比如商业贸易类应用文、行政公文类应用文等等。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文与普通语文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普通语文教学主要的三大类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从区别上看,首先格式上看,三大文种在写作中都没有具体的要求。格式相对比较灵活,只要达到所需的效果即可成文。而应用文在写作上格式上都比较固定,不同的文种格式也有不同。普通书信类都必须具有称谓、正文、署名、日期等。这些内容位置都是固定的,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第二,从内容看三大文种的内容多种多样,或为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也可以是一个过程、或者片段;或者说明一种事物,解释一种科学现象,说明一个科学理论;要么是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或针对某一事物、现象的见解。这三类文种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而应用文则不然,其是专门从解决问题出发的。第三从语言上看,语文教学是以记叙、议论与说明为主,其语言要么生动、灵活,充满感彩;要么科学、周密、严谨地表现出事实或理论;要么是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应用文的语言必须明确、质朴、简洁、庄重,并根据不同的文种经常使用一些专业词汇或特殊词汇。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紧密联系,所有的文种教学都隶属于语文教学范畴,是语文教学的分支。教学都必须通过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来完成。应用文教学也必须通过语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对应用文一步一步的了解。让应用文的特点、格式,都充分理解和掌握,最终对应用文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最终能够写作出合适的应用文。这种教学方法和其余三个文种的教学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1)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学习阶段,工作着力点是围绕学员“安下心”“转换角色”。一是安排好学员食宿,安居才能乐业;二是召开座谈会、交流会,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使学员尽快相互熟络,借以弥补情感的落差;三是推介陕西历史文化名胜,引导学员双休日登临游历,借以排遣闲暇时的寂寞;四是严格考勤,以纪律约束学员的行为,培养遵纪守纪的良好班风。
(2)专业理论学习阶段,工作着力点是成立班委会,集中精力抓学风,抓纪律。成立班委会。班委会拟由3人组成。班委成员的条件是曾任或现任学校领导职务,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所学所教与培训专业相符,专业能力较强;年龄稍长,性格沉稳,为人热情;具有一定地域代表性。班委会的产生,可通过全体学员选举或班主任任命的方法。要明确班委会职责与班委成员分工,使之在开学第二周便能在班主任指导下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抓学习。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基础上,一方面根据学员专业基础的不同,按水平高低搭配原则,或学员自主组合,形成比较固定的学习小组。另一方面,将基础差的学员组织起来,请任课教师按需求进行辅导,分类施教。以有所求、有所教、有所得吸引学员,渡过情绪波动关,稳定班级大局。抓纪律。严格考勤,实行签到制度,一天两次考勤,一周一汇总一公布。实行请销假制度,请假三天以上者,必须经单位同意,如学员回家或参加单位活动,返校须补交单位证明。要从严控制请假,请假必须有假条。要将纪律考勤情况与评优、结业鉴定挂钩,累计请假超过五天或无故旷课一个教学日者,不得评为优秀学员;累计请假超过10天或无故旷课两个教学日者,不予结业。纪律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不得因人而使其失去严肃性和公正性。此外,要积极协助项目负责人优化培训方案,召开好教学意见征求会,组织好对学员的学习测评。监督任课教师到岗情况,严格监控教学质量。
(3)校内实训阶段,工作着力点是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督促学员完成实训科目,协助解决实验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提前检查实验实训准备情况。协助指导老师分组,发挥技术骨干作用。注意观察学员现场表现,对零起步或动手能力差的学员,降低实验实训要求,安排专人予以指导。协助指导老师召开好实验实训总结会与作品讲评会,注意收集考评资料。
(4)企业实践阶段,主要工作是组织落实实践计划,协助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督促学员做好下阶段教学能力演练与实践准备。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实训方案的制订,协助做好实训岗位的安排和岗位的轮换,组织好技术报告会、座谈交流会。教育学员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体验体力劳动的艰辛。督促学员广泛收集企业信息,积累教学资料。协助做好企业对学员实践的鉴定工作。安全重于泰山。学员在学校实验实训或企业实践期间,班主任要大力协助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做好组织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要跟班管理,按照安全要求,叮嘱学员注意安全,反复巡视检查劳动保护措施,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防范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5)教学能力演练与实践阶段,工作重点是做好学员的思想稳定工作,协助项目负责人组织好学员说课、论文答辩、教学演练活动,办理学员结业手续。一是提前收集学员电子课件及论文;二是收集学员的企业实践报告、培训总结、实训作品;三是评选优秀学员,撰写学员培训鉴定;四是做好学员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优秀学员证书等的发放工作;五是做好学员离校的送站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方法
二、积极赞赏,满足欲望
课堂上注意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中学生的求知欲是相当强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些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往往要在日常生活或具体交际情景中才能获得。如在课前热身时,教师除了照课本内容进行机械操练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和教室的具体情况,创设一些情景,进行意义操练或交际操练。例如,教师在巩固性操练时可手握一件小物品,把手放在身后,向学生问:What’sinmyhand?Guess.这时学生兴趣来了,他们不但集中思想猜测,而且很自然地说:There’sa...init.或Isthata...?教师就回答No,itisn’t.或Yes,itis.That’sa...等。最后一个学生猜到了,那个学生很满意,其他学生也很高兴。学生对句型运用较熟练,概念也深刻。此外,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演唱英语歌曲,阅读简单的英语课外读物,听懂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英语短文等等。
三、注意开端,关注个体
一堂课、一个环节开始得好,把学生吸引住,继续下去才会顺利。所以开始的技艺很重要。正式开始讲课之前,制造一个悬念,可一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提问时要注意眼看全班学生,提问时不要盯住将要叫或可能叫的学生,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体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匀地从一边扫描到另一边。就是个别学生回答时也要在看着他的同时注意全班。一堂课犹如一出戏,结束时应是,但实际做起来不容易。可试用:设置新的悬念、表扬和批评、下课前留几分钟唱一遍学过的英语歌,也会让学生情绪高涨。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应用
有理论,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企业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总结。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教育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方法、内容、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目前许多企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学习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比如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2.良好的专业技能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这对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能教理论,更要掌握技术;不仅是“教育家”,更应该是“技术专家”;不仅需要一般化的技能,而且还要有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已经越来越受到高职生的欢迎。所以,我们高职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外,还要学会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和实践技能,不仅要有专业操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更应该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形成“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的三型统一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高职生。这是现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显明的趋势。
3.健康的心理因素
教师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有助于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使人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充满了热情,还会有助于克服职业倦怠和个人疾病的康复。高职教师面对繁重工作压力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困难时若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容易产生激动、不稳定的情绪,或者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长期以往就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因此,高职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因素是现代高职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
4.诚信的道德因素
一个人的道德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也是一个人文化和精神的内在品质。一个人的道德表现在能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能按照社会规范标准来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良好道德与习惯给他人带来快乐或幸福。教师的道德是教师职业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品格的展现,更是教师自身影响力的巨大能源。诚信是教师道德的基石,也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化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和诚信。诚实可信的人才会受到人的尊重。尤其作为一个高等教育者,高职教师首先应该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才会真正作一个为人师表者,才会得到学生们的热爱,才能胜任教师的职业。
5.健全的审美因素
审美因素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随着自身的知识、思想、心理、道德的教育与积累、升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对美的感受、鉴赏、创造能力和对美的追求。它包括了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审美经验、审美爱好、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人格等。它是教师心理情感的需要,更是自我修养空间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提升。高职教师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对事业的热爱与专业发展的价值提升的体现,更是高职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高级阶段。
1.建构起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体系
中职数学知识体系同样包含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根据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两大板块的教学中应着力建构起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体系来,而不应纠结于题海战术。在抛弃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讲解时,还应着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从而为今后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学建立起前置性能力训练。如针对财务管理类专业而言,需要提升学生的“数感”,并能对企业财务信息做出规律性预测,因此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着手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数列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预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想方法。
2.建立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关联
增强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关联,也是建立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模式的重点。由于受到专业背景的限制,数学教师往往对专业课程方向的行业背景缺少了解。因此,这也在一定层面制约了关联性的实现。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则可以通过形成数学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之间的互动平台来解决。或者说,要打破中职学校在教学中的职能型结构的限制。
3.完善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机制
由于各所中职学校都形成了自身的职业教育目标,所以本文将不详细讨论评价指标的内容,而是就评价主体的构成进行阐述。改变诸多学校忽略学生体验的不足,应增强学生对数学教学实践的评价,而评价的重点在于考查数学知识与专业范畴的联系程度。
二、定位驱动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1.考察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结构
本文始终强调应在校本要求下来构建起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模式,而具体体现校本要求的,需要从本校的专业和学科结构出发来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重构。为了使考察工作更有收敛性和实效性,数学教研组应根据专业群为单位,以领头专业为代表来进行专业元素的提炼。然后在集体备课下来完成数学知识的首次重构。
2.界定出数学所必需的知识点
对数学知识内容的重构不能脱离数学知识传授的内在规律性和逻辑性,因此需要保持教材的整体体例不变为原则。根据数学教学的第一个层次可知,需要界定出学生所必需的知识点。以数列环节的知识点为例:
(1)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
(2)理解数列的通项(一般项)和通项公式。这两点应构成该知识版块教学的指向,并能建构起学生对该知识点在算法上的一般应用能力。
3.教师合作下设计教学内容
若要推动数学教师能主动与专业课程知识相联系,这不仅依赖于教师自身的自学意识,还需要搭设教师之间的合作平台。这里的合作包括数学教师之间,以及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前者主要反映在集体备课范畴,后者则主要存在于深度的学科联系之间。对于后者而言教务部门应牵头形成数学教研组与其他专业课教研组的定期教研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编撰数学校本教材。
每堂语文课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每日一说”,每天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全部实习轮流制,发言的内容可以是发言人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讲一个故事,总之只要是脱稿发言即可,发言的时间为3~5分钟,一位学生发完言后,再请其他学生来点评,点评可以是学生听完发言后的感想,也可以是对发言人的评价。开展“每日一说”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想法的平台,还可以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听力,并且起到丰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2.参加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是一种较常见的活动形式,演讲比赛要求演讲者在脱稿的情况下,以口语为主加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在观众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说。演讲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胆识。在众多不熟识的面孔前,大部分学生都会紧张、怯场,不敢大声说话,而经常性地参加演讲比赛能够帮助学生逐步习惯这种大场面,克服内心的紧张和胆怯。这样对于职校学生未来就业面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一般的就业面试中,一些毕业生由于很少在陌生人和众人面前开口讲话,在回答面试官提问的时候,容易紧张,讲话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含糊不清,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平时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受益无穷。
3.开展语文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益活动。在职校语文课堂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文学知识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为了在知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文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4.开展辩论赛
辩论赛是一种能够考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比赛。在平时的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辩论赛,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辩论赛,语文教师在选择话题的时候,应该多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例如“读职业学校是否有用”“职校开设语文课程是否有必要”“毕业是否意味着失业”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都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5.编写小话剧并出演
枯燥无味的写作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水平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可以换一种写作方式,例如,让学生编写小话剧,大都数学生肯定都喜欢看电视剧、电影、动漫等,而我们知道,电视剧和电影都是演员依照剧本演出来的,那么如果让喜爱电视剧、电影的学生自己当编剧又会写出怎样的剧本呢?当然,为了降低难度,学生可以试着编写一些小型的话剧,对于写得比较好的剧本还可以让学生排练演出,让学生在演出中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编写小话剧,有利于提高写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水平,出演小话剧,有利于学生体味自己的创作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6.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一些专业性语文课程
为了提高职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设一些专业性语文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例如,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口语训练班,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和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