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6:1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师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师毕业论文

篇1

(二)学校配套设施不足,多数学生只能从事理论研究学校教学配套设施还很薄弱,设备投入不足,实验室、机房配置还满足不了毕业设计要求。虽然目前本专业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但是实验室建设满足不了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无相应的实验设施和药品,限制了设计的施展范围,学生只能局限于理论研究,形成不了有科学意义和价值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无法验证很多理论。部分课题需要采用数值建模,而油藏数值模拟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学院里的机房无法满足这一功能,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建模只能通过教师给予计算结果,无法亲自建模。

二、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措施与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修正,加大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1.加强各种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毕业设计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很多基础应用型软件的使用能力有限。通常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只接受一门程序语言,如VB或C++课程的学习,而没有很多应用该软件的讲授课程。因此开设一门基础软件应用的课程非常有必要,着重介绍比如Office、WPS、Auto-CAD、Internet、公式编辑器、电脑软硬件系统等的使用。即便学习了编程语言,能把VB或C++语言应用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可见大多数学生没能真正掌握运用该软件,说明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针对学生的学习应用环节还需改进加强。2.加强授课过程中实践应用环节的培养。目前在开设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着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平时可以增强某些技术、工艺的讲解,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如加强学生查阅资料能力的培养,增强查询国外文献的习惯,扩展他们的专业词汇,尽可能与国内外的新技术接轨,了解更多新工艺新技术。也可让学生熟悉一些石油行业的计算软件,让学生可以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也可结合他们所学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制一些小的应用软件,解决一些工艺技术问题。目前本专业的课程设计环节比较敷衍,其科学性、实践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可设置那些更能体现应用能力的设计题目,这样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能得到最初的锻炼。加强专业英语课程的应用力度。这方面的锻炼不能只局限于翻译专周,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培养模式,从而让学生更熟悉翻译文献的技能、方法;还可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了解国内外更多、更前沿的科学技术,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能与国际接轨。3.加强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及应用。目前本专业的实验室还不具备科研的能力,平时毕业设计只有少数实验室可参与课题的研究,大大局限了课题的开展。故本专业需尽快完成开放实验室的建立,这样可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去熟悉实验过程,实现各种实验项目的研究与学习,使他们在开展毕业设计前就能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及方法。

篇2

1.短期内服装出口配额不会完全取消。在世界服装贸易中一直有一个《多种纤维协定(MFA)》。该协定使服装成为除农产品外在国际贸易中受限制最大的产品之一。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同时作为让发展中国家开放服务业市场的对等交换,各国达成了逐渐取消MFA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世贸组织正式运行后,乌拉圭回合的《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将彻底取代原先管辖该类贸易达数十年之久的《多种纤维协定》,服装配额将逐步取消。如果我国加入WTO,则将按照新协定的规定,享受好处与承担义务。

新的协定跨越10年时间,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即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31日,取消现有包括服装在内纺织品贸易配额的51%,剩余49%配额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另外,发达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每个阶段的入选服装类别。比如,以美国和欧洲第一期入选的服装为例,那些入选第一批开放的品种,要么本来就不在MFA限制之内,要么就是那些市场需求不足,利用配额不能形成有效限制的服装品种,那些紧俏的配额品种却没有进入第一期的开放名单。

如此看来,服装贸易在10年转型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的开放。如果发达国家到2005年才真正开放服装市场,那么,由于我国服装配额都是通过双边贸易谈判得到的,即使成为WTO成员国,短期内也不会大量增加服装出口。

2.服装出口配额取消不等于天上掉下了金元宝。虽然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但同中国其它产品的出口贸易一样,我国的服装出口贸易并未因此而受到太大的障碍。服装出口一直是我国的创汇大户,我国服装出口额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事实上,除欧美外,我国在所有国家都享有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服装出口的配额障碍主要来自美国、欧盟,对服装进口的国别配额一直是欧美,特别是美国要求我国开放服务业、金融业等市场时计价还价的主要砝码。即使在美国,我国也享有最惠国待遇,只是美国需要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进行年度审查。而且,欧美等国给予我国的服装进口配额基本上是我国服装大类产品中的出口强项,比如中低档服装。配额完全取消后,一些完全开放的高档服装,并不是我国的强项。

二、非关税壁垒:我国加入世贸后扩大服装出口的主要障碍

加入WTO后,主要考虑配额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是很不全面的。配额只是2000多种非关税壁垒中数量限制的一种。如果我国加入WTO,美欧就不得不按照WTO的非歧视性原则,取消所有服装进口配额。但是,美欧仍旧可以保留大量符合WTO规定的、限制我国服装进入欧美市场的其它非关税壁垒。

乌拉圭回合后,随着《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实施,迫于国内服装企业的压力,各国政府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本国服装产业实施保护。美国主要利用原产地规则,或实行歧视性服装贸易政策保护本国服装市场;欧盟则主要从技术指标上对进口加以限制,同时推行环保标准,包括生态标签、废物管理与利用等,保护本地区服装生产企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区域贸易集团趋势的加剧,也使得WTO体制下的服装自由贸易大打折扣。

1.非关税壁垒之一:关于服装的国际生态标准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直不断发展服装的健康、安全和环保规定,要求越来越高,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服装产品质量不仅要求外观、质地和功能,而且更多地要求安全、卫生、无害、无污染,并且限制生产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欧共体在1992年10月颁布实施的法律规定,产品从生产到生命周期终结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出口形成“绿色技术壁垒”。由于发展中国家环保落后,服装的环保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规定的标准,由此发达国家可减轻来自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服装进口带来的市场压力,达到保护国内服装市场的目的。关于生态服装的内容,国际生态学研究测试协会的纺织品和服装生态标准作了如下规定:

(1)服装原料的生产过程必须符合生态学标准。生产服装用纺织纤维的生态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植物纤维的栽培、施肥、植被保护、生长助剂的使用,以及提供动物纤维的动物饲养、保健、防病和生长剂的使用要尽量减少或消除纤维上的农药毒性残留,避免大剂量使用农药与化肥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破坏土地肥力。另一方面要求尽量使用生态良好的化学纤维。

(2)服装的生产、加工和包装必须符合生态学标准。一方面做到清洁生产,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保证最终产品PH值达到最佳值,不含解吸的染料及有害化学物质,不含杀菌剂,以避免服装使用过程中对消费者产生不良影响。

(3)服装使用后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依据尽量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恰当选择诸如回收作用、回收再循环使用、降解化学原料与焚烧等方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数服装一次性使用后即处理掉,因此服装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十分重要。

2.非关税壁垒之二: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保护国内服装市场非常有效的非关税壁垒之一。美国1996年7月宣布实施的以缝合地取代裁剪地作为服装原产地判定标准的《服装原产地规则》,主要是针对中国和亚洲服装出口加工国设置的,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该规则使得我国、泰国、印尼等劳动力低廉地区的服装出口配额大幅度缩减。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则是此规则的主要受惠者,现在墨西哥已经取代我国成为美国服装的第一大供应国,因为墨西哥出口美国的成衣中,极少使用北美以外的面料。

除了上述非关税壁垒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同样使我国对欧美传统服装市场的出口处于不利地位。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199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出现下降,而墨西哥、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岸出现超过或接近10%的增长。1999年欧元启动,欧盟取消对东欧六国的服装设限,我国对欧盟出口面临严峻的贸易转移考验。

三、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入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影响,必须考虑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1.出口总量第一,但盈利微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服装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服装出口贸易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注: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口略有下降。)但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主要是出口加工型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只是外国服装经销商的加工车间,仅能从中赚取一些微薄的加工费。目前我国最好的服装出口企业利润不到2%,服装单件创汇不到4美元,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贸易方式多元化,低层次竞争为主。我国服装对外贸易,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和直接出口,同时进口棉花、羊毛原料,以及棉纱线、纯棉坯布等中间投入品,也进口一些成衣。1998年服装进料加工贸易大幅度下降,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与1997年持平,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略有提高,主要因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使服装出口竞争力下降,这说明了我国服装的出口仍旧停留在较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层面上,易于受政策因素影响。

周边一些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带来的价格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对我国服装出口形成双重压力。由于部分国家工资成本的变化,国际服装贸易的竞争格局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以对美国出口为例,1998年泰国、韩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口增长在10%以上,而按照新产地原则,我国下降了3.5%。另外,我国出口服装附加值较低,仅相当于法国、意大利的1/4,德国的1/2。

当代服装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已从劳动成本的比较,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精美设计、技术含量、优质名牌和文化价值在当今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而我国目前的服装设计水平较低,高级设计师人才更是奇缺。而且,我国约有70%的出口服装以定牌生产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短期内以自己的品牌出口尚有一定困难。名牌和具有名牌带动效应的出口龙头企业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更少。缺少国际知名品牌,是我国中高档服装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服装难以产生世界级名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文化环境的不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文化差异十分明显。比如西服,国外叫做“绅士套装”(gentlemensuit),西服则是西方出口到中国的洋名词。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广为发达国家消费者接受的服装名牌或品牌是多么的困难。

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风险大。我国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五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香港和日本就占了近50%的份额,五个大市场加起来就占我国服装出口的2/3[1-P29]。出口市场过度集中不利于服装出口的进一步增长,也会增加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增加服装出口的风险。服装出口企业为争夺货源与客户常常形成多头对外、高价争购、低价竞销,极不利于我国服装出口。

4.我国服装出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服装市场具有进入壁垒小、竞争性强、消费需求弹性大等特点。

我国服装出口的国际市场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我国的服装出口产品结构与东南亚国家类似,同时,发达国家出于某种目的,给予某些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待遇促进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服装出口。如美国和欧盟均宣布大幅度提高自印度进口服装的配额水平,占印度出口的2/3;多米尼加获得免费输欧的优待;加勒比海诸国更是占尽先机,对美国服装出口剧增。如前所述,墨西哥已经取代我国成为对美国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但是,丝绸服装是我国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欧美市场尚无可以匹敌的竞争对手。

5.内需衰退,出口供给乏力。由于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内服装需求不旺。据对全国15个大型交易市场的调查,1998年有一半左右的服装市场交易额与上年持平或下降,进场摊主较往年有所减少,农村集市贸易也出现需求不足现象。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1998年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支出470元,比1997年下降7.6%左右。农村居民扣除物价因素服装支出同比下降10%[2-P26]。根据国际贸易领域的需求偏好理论,一国在本国具有需求偏好的产品出口中具有比较优势,包括价格优势、技术开发优势等等。因此,我国服装增强出口竞争力,直接取决于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水平。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周期理论表明,一国出口的产品首先在国内开发、生产,当其进入成长期后逐渐打入国际市场。因此,如果国内市场不能够获得大力发展,发展国外市场就缺乏后劲与基础。

目前我国服装生产相对过剩,结构失衡,原料供不应求。由于我国棉花价格居高不下,超过国际市场价格,不得不大量进口原棉、棉丝和棉布。这表明,我国服装业的发展快于其上游部门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瓶颈”现象。这是因为我国纺织工业设备陈旧,技术更新缓慢,导致面料、辅料生产与服装生产脱节,缺少适合高档服装的面料,导致每年约有60%的高档面料不得不依靠进口,而这又不利于降低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加大了我国服装业角逐国际市场的难度。

四、发展我国服装行业的对策思路

1.机遇

(1)全球服装需求稳中有升。服装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稳定;中高档服装需求量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价格需求弹性较大,有较大发展空间。全球服装贸易自90年代以来年平均增长率为7%,以后几年更会出现小幅恢复性增长。

(2)我国服装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已经处于1990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全球棉花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国内外棉花价格水平的基本持平,有利于提高我国服装的出口竞争力。加入WTO后,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于服装生产企业进口低成本服装面料和低成本服装加工机械设备,从而降低服装生产成本。此外,我国近期实现的纺织突破口配套政策的完善,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等政策倾斜措施,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服装国际竞争力。

(3)不同服装企业机遇不同。第一,从事服装出口企业。主要以面向国际市场为主的服装生产企业,特别是面向欧美市场的中低档服装出口企业,比如生产针织内衣、夹克衫的服装企业,因为配额的取消,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因为欧盟、美国已经存在的包括原产地规则在内的其它非关税壁垒,仍旧有效地阻碍我国服装进入欧美市场,而且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在美国市场上有更大的出口优势,欧洲国家在欧盟也有更大比较优势,所以不宜过分乐观。从另一角度考虑,一些原先出口欧美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由于不再有获得配额的优势,将面临其它国内企业的竞争,极有可能出口下降。而一些主要面向欧美以外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可能通过增加对美国出口,提高获利空间。

第二,面向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服装加工企业,在国内市场将面临国外服装生产厂家的竞争。我国在出口服装的同时,也进口服装,比如大家看到的牛仔裤、高档西服等。1998年我国进口的110.12亿美元的纺织品中,面料占60亿美元,成衣进口约占50%。我国中低档成衣始终具有比较优势,可以说不用担心国外服装的竞争。

高档服装则是我国服装业的一个弱项,特别是我国许多面向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比如雅戈尔、杉杉股份,尚未全面完成产业的升级,在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外竞争不可避免。但是,加入WTO后,在国内市场上,国外高档服装对国内服装企业不会产生很大威胁。比如,一套意大利产西服售价4000多元人民币,远高于国产名牌杉杉西服售价。除非国外服装厂通过在我国设立合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否则,国外中高档服装难以借我国加入WTO之机进占我国服装市场,构成对我国中高档服装企业的竞争。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后,为国内市场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立足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发展。

第三,出口市场并非欧美的服装企业及其它服装企业。我国加入世贸后,以服装加工贸易为主,主要面向非欧美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受影响不大。比如美尔雅、多佳股份、苏常远东和茉织华等企业,出口市场主要在日本、香港,这些企业主要应该考虑增加对欧美市场出口。大量利用进口面料作为投入品的企业,由于中间投入品成本相对降低,这些企业将增强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加入世贸后我国服装行业的对策

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机遇和挑战,我国服装界必须积极思考对策,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政策支持和有序管理服装出口。国家应该规范服装出口企业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低层次削价竞争。同时,对重点服装出口企业减少规费,争取更多的出口配额。可以成立服装出口行业协会,开展市场调查研究,维护出口企业利益,加强对外联络和宣传,提高国际市场服装需求的信息服务,组织展览和展销等促销活动,维持出口秩序和对外诉讼等工作,向出口企业提供进口国对服装的一些技术标准和法律规定。服装行业协会要配合服装出口企业对我国服装出口薄弱环节的拉美、澳新、中东欧等地区的调研,积极开辟新兴的和潜在的国际市场,积极帮助服装企业出口的多元化战略。

(2)组建日本式的服装出口航母级巨头。日本式的大企业组织,比如松下电器,以生产最终产品的大型企业为龙头,作为整个企业集团的核心,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生产原材料的企业唯龙头企业马首是瞻,以最终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组织生产和科研开发。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服装出口的整体优势,必须积极寻找切入点,加速促成以具有名牌带动效应的重点企业为龙头,联合相关服装原料、服装面料、金融、广告、外贸等多领域企业,组建大型服装企业集团。

(3)创建国际服装名牌。名牌对企业来说代表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我国服装要真正进占国际市场,就必须创造出自己的国际名牌。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批国内名牌,比如雅戈尔、杉杉等,但在国际市场声誉还有待提高。我国服装进入国际市场时,要做好商标在国内外的注册工作,依法保护商标不被抢注。

篇3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篇4

首先,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赵仲堂教授。当我面对科学的高峰有些彷徨时,是导师在鼓励我,“攻坚莫畏难,只怕肯登攀”;当我在科学的殿堂中步履蹒跚时,是导师在指点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我埋头于书本执迷不悟时,是导师在明示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是导师在引导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导师,学识渊博,对专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读书不辍,不断探求;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传道授业,呕心沥血。如果说我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怎样做好学问,那么首先应该说我从导师那里领略了真正的学术精神,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地感谢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宝法、王束玫、彭绩、方鹏骞、卢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陇德、姚志彬、江捍平、张丹、钟育新、陈广源、王立新、刘松暖、陈金喜、钟天伦等领导,在我工作和学习中,时常能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全体老师。当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时,是他们慷慨地为我敞开了大门,把我领进了一个深奥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谢亲爱的师兄弟们,感谢他们在科研工作中给予的大力帮助!

衷心地感谢深圳市卫生局、宝安区卫生局及各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同事和朋友们在我平时工作及完成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最后,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区编委等各级领导及区人事局、区计划局、区局等部门、各界对我区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衷心地感谢宝安区公共卫生系统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执行力作出的突出贡献!(孙玉卫博士)

(二)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三年来呕心沥血的培养。

三年来,在课题设计、现场、实验室工作、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导师给予了悉心和无私帮助。导师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谢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洁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宝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贾存显老师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指导和支持。

衷心感谢李士保老师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诸城市计划生育服务站丁树奇站长、赵民书记及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调查、患者追踪、样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谢我的同学刘洪庆、郑文贵、李林贵、周英智、杨艳芳、郑国华等在学习、生活、实验室工作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科学院施胜芳老师、刁玉涛同志在学习、研究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潍坊市妇幼院妇科周兰英医师在提供CytoThin宫颈取样专用毛刷、缓冲液、预实验所用样本等方面给予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潍坊医学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刘汝清老师、整形医院唐胜建主任在标本超低温存放、宫颈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的帮助。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妇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阳性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陈会波博士)

(三)

本课题是在我的导师李会庆研究员的精心和悉心关怀下完成的。导师严谨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敬业的精神、对科研工作敏锐的洞察能力是我毕生学习的楷模。在此,对导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精心指导与生活上的关怀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赵仲堂院长、王永杰副书记、姜希宏副书记、李士葆老师等在业务与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姜宝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贾存显老师、王洁贞教授等在我学习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山东省科学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师、黄海燕老师等在我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验室邢杰大夫和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标本采集中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感谢章丘计划生育服务站、诸城计划生育服务站、岱岳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无棣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领导与有关人员在现场与标本采集过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涛老师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师兄弟、师姐妹王志萍博士、郑国华博士、陈会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杨艳芳博士、房学强博士、郑薇硕士和黄克锋硕士在我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感谢在我学习、生活及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过我关心和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刘洪庆博士)

(四)

本课题是在导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谢导师对我的谆谆教导,以及对我在生活、工作、学习、研究等各方面的无私帮助。王老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认真勤奋、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风,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并时时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奋发向上。

特别感谢流行病与卫生研究所的王洁贞教授在本课题的统计学分析方面给予的指导。

本课题整个实验过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师、宋艳艳老师、姚苹老师、许洪芝老师、龚忠发老师的无私帮助,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薛永磊、王小凡、王战勇、任桂杰、陶泽新、宋绍霞、张文强、吴冰、刘晓丽等师兄、姐、弟、妹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他们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的困惑,帮我完成了实验以及论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共同进步。特别感谢我的师姐王战勇在我的实验过程中给我的无私帮助。

本课题还得到了卫生Du研究所的谢克勤教授、于丽华老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师、免疫学研究所的马春红教授、学院的王凤山教授、刘一红同学、李媛同学、腾莉同学、徐洋同学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感谢我的同学张翠丽、孙秀彬为我的课题提供的帮助。

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温红玲博士)

(五)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毕振强主任医师在我硕士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对我的悉心和帮助。他对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导导师王志强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他们不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两位导师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我会牢记终生,它将一直Ji励着我将来更好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王显军所长、王玫所长给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其它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课题在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师、姜宝法老师、贾崇奇老师、贾存显老师的热忱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李建同学、房学强同学、杨丽萍同学、刘兆兰同学给我的无私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

最真诚的感谢对我理解、支持、帮助的各位!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和关心,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马卫胜硕士)

(六)

看似漫长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了,心里实在舍不下山大这美丽的校园,更舍不得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

三年前,我怀着无尽的遐想,来到山大,来到卫生教研室,三年来,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老师们的关爱和教研室同事们的无私帮助

衷心感谢导师丁守銮副教授,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高度的敬业精神,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也让我感到惭愧。在我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虽远在国外,却无刻无刻不在鞭策着我的学习,给予我勇气和动力去继续完成我的论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衷心感谢导师王洁贞教授给予我学习生活中的教诲和在毕业论文上的极大帮助

衷心感谢本教研室全体老师和同学曾给予我热情的帮助

衷心感谢师兄孙秀彬三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衷心感谢山东学院田金方老师在时间序列知识方面给予我的

衷心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写论文处于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谢那些曾默默支持过我的朋友,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谢意

三年光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不得不将要和大家说离开,但是,一想起

曾在这里的点点滴滴,我都会像今天这样感动,这种感动,将会伴随我的一生。(王强硕士)

(七)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尊敬的导师王洁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果断干练的作风、诚挚谦虚的品格和宽厚善良的处世方式,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效仿。导师在我的学业上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我许多教诲和,将使我终生受益。多年来,导师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鼓励。薛教授勤奋的科研作风、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山东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强医师,以及莒南县和平邑县CDC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还得到了山东省CDC陈仁友、张晓菲、郭婕、范轶欧和袁群医师以及本教研室孙林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山东大学卫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本教研室老师和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每当我在学业上受到挫折时,总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

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我和照顾我的男友,在地图测量、论文资料整理和图像绘制过程中,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爱护我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诚挚的谢意!(张娜硕士)

(八)

本课题是在导师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关怀下顺利完成的,导师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均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表示深深地谢意。三年来,您使我懂得了学无止境,在学业上不断求索;学会了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您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和宽以待人的处世风范,我会牢记终生,并将永远受益。

本课题从设计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还受到卫生Du研究所谢克勤、赵秀兰教授、于丽华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劳动卫生和卫生学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国珍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无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特别感谢宋福永师兄、宋美芳同学、乔春霞同学,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配合,希望我们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合作,共同进步。

感谢师弟和师妹们的帮助和合作,希望我们的友谊永存。

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给予我支持和鼓励,使我克服困难,完成学业。

谢谢!(易超硕士)

(九)

三年紧张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在硕士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所有支持、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衷地感谢尊敬的导师蔺新英教授的谆谆教诲。三年来,蔺老师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锻炼,可以说我的每一步成长,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蔺老师的心血。蔺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深厚的学识功底,敏锐的洞察力,果断的工作作风,都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本论文是在蔺老师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实验的进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环节,蔺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谨向蔺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课题在实施中,得到了山东省立医院两腺科马宏岩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师和同学热情的帮助与支持,还要感谢病Du所的姚平老师和Du理所的于丽华老师以及实验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师,他们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关心、帮助我的人们!(赵妍硕士)

(十)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在将近三年的学习生涯里,曾经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同学和同事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谢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他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三年来,学习上谢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论文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谢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他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令我难以忘怀,受益非浅。

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赵秀兰、赵丽、张翠丽、于丽华、朱振平等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另外在实验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还得到王青山、张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贵珍和潘光兵等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所有这三年学习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我帮助的亲人和朋友们!(朱英建硕士)

(十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徐凌中教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了我从课题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到论文的撰写等全程的悉心和帮助,对导师付出的辛勤劳动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王兴洲老师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给与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对本文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荆丽梅、杨学来等同学在资料收集与分析讨论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无私帮助,给予了许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谢。

在现场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卫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卫生监督所、文登市卫生局、文登市卫生防疫站、乳山市卫生局、乳山市卫生防疫站、荣成市卫生局、荣成市卫生防疫站的有关领导在现场组织协调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威海市各市(区)参与本次的全体人员。

最后,特别感谢威海市卫生局对本项目提供的特别资助以及有关领导给予的高度关注。(高校教师侯淑军)

(十二)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终身献身科学和献身事业的动力。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导师不仅为我创造了优越的科研和学习环境,使我得以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自由翱翔,同时在思想上、人生态度和意志品质方面给予了谆谆教诲,这些教益必将激励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真诚感谢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师兄XX硕士,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知识。感谢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体的努力才使得项目进展顺利。

篇5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对于毕业设计,应列出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预期的实施方案。)

五、进度计划

(应根据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写明的建议进度计划安排,制定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

六、参考资料

(应列出开题阶段所用到的参考资料,并写明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一、开题报告撰写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cm,装订线在左侧,开题报告正文的行距为20磅。

二、开题报告封面上的一些栏目内容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三、对于开题报告封面上“协助指导/联系教师”一栏,若填写协助指导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协助指导教师”;若填写联系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导教师”对齐。

篇6

1973年巴以战争导致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石油价格猛涨,引发世界性石油危机,一度造成美国石油进口中断,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1974年11月,在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倡导下,国际能源机构(简称IEA)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储备行动。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简称EPCA),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

(一)企业商业储备超过政府战略储备

美国的石油储备分为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尽管,美国政府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居世界首位,但企业石油储备远远超过政府储备。目前,全国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50天进口量,政府储备为53天进口量,仅占1/3。

美国的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市场行为,既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储备石油的义务,政府也不干预企业的储备和投放活动,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实力自主决定石油储备量和投放时机。政府主要通过公布石油供求信息来引导企业,免除石油进口关税和进口许可费等政策也起到鼓励企业增加石油储备的作用。

(二)政府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供应中断

联邦政府的战略储备是非军事用项目,其目标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中断石油供应,平时不轻易动用。中断石油供应是指某些石油输出国的石油出口突然中止或急剧下降,导致国际石油供应量在短期内出现日平均供应量减少数百万桶的情况。国际能源组织把某个或某些成员国石油供应缺口达到7%以上,作为实行紧急石油分享计划的主要量化指标。

根据EPCA,联邦政府向市场投放战略储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全面动用。当石油进口中断和国内石油产品供应中断,以及遭遇破坏或者不可抗逆的原因造成的“严重能源供应中断”,导致相当范围和时间内石油产品供应大幅减少,价格严重上涨,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时,可以全面动用战略储备。二是有限动用。当出现大范围和较长时间的石油中断供应时,可以部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但动用总量不能超过3000万桶,动用时间不能超过60天,储备石油低于5亿桶时不能利用。三是测试性动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动用时发生故障,测试储备设施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测试动用总量不得超过500万桶。全面动用和有限动用都需要总统决定,测试性动用和分配授权能源部部长决策。

还有一种轮库(exchange)形式的动用。通常,轮库是解决因油品品质或短期内区域性能源短缺造成的石油供应企业交货问题,用联邦储备与企业储备进行临时交换。如,2000年美国西部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紧缺,克林顿总统批准用2300万桶储备石油与企业轮库,并要求企业在2001年3月以前归还。

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来25年间,美国政府仅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直接销售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了3300万桶储备原油。1985~1990年间,进行了两次试销售;1996~2000年间,进行了4次轮库。

(三)根据综合因素适时调整战略石油储备规模

决定战略石油储备量时主要考虑进口绝对量、经济对石油价格的敏感性和储备成本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石油中断的可能性。EPCA授权的最大联邦战略储备规模为10亿桶,计划储量是7亿桶原油和200万桶加热油。从1977年正式储油开始,1994年达到最高储存量5.92亿桶,1985年达到相当于114天进口量的最高储备天数。目前,联邦战略储备的实际储量是5.67亿桶,相当于53天进口量。

政府和国会根据国内需求和国际局势适时调整战略石油储备量。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放松了石油储备。“911事件”以后,石油储备受到重视,布什总统于同年11月宣布要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到2005年达到EPCA规定的计划储量。

(四)政府所有和决策,市场化运作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政府所有和决策,市场化运作。战略石油储备由联邦政府所有,从建设储库、采购石油到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均由联邦财政支付。联邦财政设有专门的石油储备基金预算和帐户,基金的数量由国会批准,只有总统才有权下令启动战略储备。战略储备的决策程序是由能源部、财政部和白宫预算办公室会商,向总统提出方案;总统同意后,再向国会提出建议,由国会批准,才能生效。增加石油储备的预算是由财政部门一次拨给战略储备办公室。销售石油回收资金的使用不必经国会批准,可以用来补充石油储备。如果扩大储备规模,追加资金需经过国会讨论批准。

由于战略储备量比较大,其采购和投放可能影响石油市场价格。为了避免对市场价格的冲击,战略石油的采购和投放基本上采取市场招标机制。储备石油一部分来自政府招标采购,还有一部分是以联邦石油资源的租金(royalty)征收来的。招标采购中,40%来自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签订的长期供应合同,其余是市场现货招标采购。通常选择价格低弥时采购,即要避免引起市场价格波动,又要防止造成石油储备资金损失。

战略石油储备的投放也采取招标机制,政府向石油公司招标,再由石油公司按市场价格销售,回收资金交财政部的石油储备基金专门帐户,用来补充石油储备。

战略石油储备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是,政府制定规划和政策,委托民间机构管理站点日常运行。联邦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设在能源部华盛顿总部,由一位能源部部长助理主管,负责储备政策和规划;设在新奥尔良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石油战略储备办公室与民间公司(DdynMcDermott)签订管理和运行合同,由其负责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安全保护。

(五)根据成本效益分析确定石油战略储备技术路线和储备量

政府在确定石油储备技术方案和储备量时,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石油储备的效益是中断石油供应可能带来的损失。据美国能源部的分析,石油价格增长1倍,GDP将下降2.5%左右;每桶石油价格上升10美元,将给美国经济造成1年500亿美元的损失,经济增长率将减少约0.5个百分点。石油储备的成本包括四个方面:储备设施的一次性投入,采购石油所需资金,运行维护费用等。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储备条件。墨西哥湾附近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境内集中分布着500多个盐穹,靠近石油化工产业带。联邦政府利用这些盐穹建成了四个大型储备基地,既临近码头,又距大型炼厂不远,还有发达的

管道设施可以快捷地把储油传输到用户手中。盐穹储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低的石油储藏技术,在美国修建盐穹储库的成本大约是每桶容积1.5美元;每桶储备石油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是25美分。如果采用地上储罐设施,每桶容量的设施投入需要15~18美元,至少是盐穹的10倍。美国政府用于战略石油储备投资共约200亿美元,其中40亿用来修建储油设施,160亿用来采购石油。每年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费用约为1.6~1.7亿美元。

二、美国石油储备体系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模式,IEA成员国因地制宜建立其石油储备体系,各有千秋。为了广泛借鉴国际经验,重点介绍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模式,与美国模式进行比较。

(一)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多样化的民间储备运作机制

IEA成员国的石油储备体系都是由政府和民间储备组成的,政府战略储备只是石油储备的一部分。政府战略储备管理体制大同小异,企业储备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差别较大。

美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政府和民间储备体系相对独立,企业储备完全市场化运作。

日本、德国和法国的石油储备体系不同于美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法定企业储备是法律规定的企业储备任务,政府对法定储备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德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三个层次:政府战略储备、政府参与的企业储备联盟,以及企业储备。法律规定了政府和储备联盟的储备义务。政府战略储备由联邦财政支付,承担17天储量。储备联盟是德国石油储备的主体,由大型炼油企业、石油进口、销售公司和使用石油发电厂组成,承担90天的储备义务。储备联盟根据联邦政府的指令投放石油,储备费用来自银行贷款和消费者交纳的储备税。另外,德国的法律还规定石油炼厂要保持15天的储备,石油进口公司和使用石油的发电厂保持30天的储备量,政府不干预企业储备的投放,费用也由企业自己承担。

日本的石油储备分三个层次:国家石油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有关法律就规定了企业的石油储备义务。1974年日本加入IEA,建立了政府石油储备。政府建立石油专门帐户,通过征收石油税筹集储备资金。根据日本石油储备法,一定规模以上的炼厂、销售商和进口商都要按规定比例承担石油储备任务,企业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时要经过通产省批准。政府为法定企业储备提供低息贷款、加速折旧等政策。法律规定以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

法国是最早建立企业石油储备制度的国家,以法定企业储备为主。早在1925年,法国的石油法就规定,在发放进口原油、石油副产品的经营许可证时,要求经营者有前12个月经营量的储备能力。1993年实施的新石油法规定,每个石油经营者都要承担应急石油储备义务,并维持上一年原油和油品消费量26%的储量,相当于95天的储备量。法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简称CPSSP)代表政府负责制定储备政策和战略储备地区分布计划,向石油公司征收建立和维护石油储备的费用等,并一部分企业的石油储备任务。1998年CPSSP管理和支配950万吨战略石油储备,占全国储备义务的58%。CPSSP并不具体运行和管理石油储备站点,而是委托石油公司和安全储备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运作管理。

综上所述,各国分配法定企业储备义务的主要方式,一是按经营石油企业的规模分配储备义务,如,日本。二是根据销售额或消费额按比例分摊储备义务,如,德国和法国。法定企业储备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有三种。日本模式:政府规划指导下,规模以上企业分散储备。德国模式:企业组成联盟,统一规划和布点,集中筹集资金和运行管理。法国模式:政府授权专门机构部分法定企业储备。

(二)石油储备规模与一次能源结构和石油进口依存度有关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和规定,成员国应该保持相当于90天进口石油量的储备(包括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储备)。但是,实际上各国的石油储备总量都超过了90天。各国的石油储备模式与一次能源结构、石油资源分布和进口依存度有密切关系。总的来看,一次能源中石油比例越高、石油进口依存度越大,石油储备的规模就越大。

首先,石油储备规模直接与进口依存度挂钩。美国的石油消费量约占世界供应量的1/3,进口依存度为60%左右,其石油储备规模与石油进口量挂钩。日、德、法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在98%以上,石油储备规模与消费量挂钩,见下表。

美日德法石油储备

注:①德国石油储备联盟为储备主体,拥有90天的储备。

②法国战略石油储备专业委员会和支配的数量

篇7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1.出口商品结构转变。随着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①工业制成品出口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从1977年的46.4%迅速上升到1989年的71.3%,到80年代末期基本完成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90年代以来,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稳步攀升,到1997年已达86.9%。②出口产品高附加值化和多样化取得重大进展。9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向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明显上升。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所占比重从1977年的4.9%升至1997年的23.9%;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超过30%,取代纺织和轻工产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③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出口主导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31.1%上升到1993年的56.8%;仅农产品、矿产品这类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就从1978年的53.2%降至1993年的9.2%。与此同时,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从1978年的15.2%逐步升至1993年的28.8%。

2.进口商品结构变化。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一直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初级产品为辅,但其间也有一些起伏波动。从“六五”、“七五”、“八五”时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从24.1%降到17.4%和16.0%,工业制成品进口所占比重则从75.9%升至82.6%和84%。初级产品中,国内短缺的矿物燃料、动植物油进口所占比重从“六五”时期的0.5%和0.4%,分别上升到“七五”时期1.9%、1.1%和“八五”时期的4.2%和1.2%;而食品饮料、非食用原料进口比重则明显下降。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进口比重有明显上升,而化学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进口比重则趋于下降。1993年以来,进口结构出现一些新变化,初级产品进口特别是国内短缺原材料和农产品进口增长相对较快,比重明显上升;工业制成品进口比重有所下降,包括普通设备和先进适用技术设备进口增长显著放慢,先进适用技术设备进口比重下降非常值得关注。

3.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反映我国产业升级重大进展。纵观近20年的实践,我国发展和重建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了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对现有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我国轻纺消费品工业;二是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实现我国出口导向工业化,重建面向国际市场的轻纺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总体上看,这两条路子都是成功的,通过努力,我国原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迅速转化为出口优势,促进了我国出口的迅猛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高度化,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又大大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总体进程,表明我国出口竞争力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原有工业结构调整也经历了巨大的阵痛,但这是我国工业走向现代化必须付出的代价。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按照国际标准和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重塑具有静态和动态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并将我国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实现出口产业的不断升级,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国策指导下,正视我国国有大工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意识的不足,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把更多的国有工业企业推上国际竞争第一线,在技术、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上全面创新,使大工业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出口优势,在我国出口结构升级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使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水平分工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逐步拆除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经济与原有大工业的隔层,使其更好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长补短,消除现存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形成整体合力,有力加快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为我国最终奠定比较成熟的开放型经济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二)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分析从工业制成品出口在出口总额的比重及工业制成品出口内部构成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比较优势逐步显现。

1.贸易竞争指数。据计算,1992年我国有三类工业品具有比较优势,它们是:04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其代用品;08类: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旅行用品、手提包等;11类:纺织原材料及纺织制品;1995年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类产品,即09类产品:木及木制品、木炭、编结材料制品、柳编品等。根据1998年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我国初级产品竞争指数总体为负数、除食品及活动物外,其他也均为负值;工业制成品总体上为正数,其中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为-0.32,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为0.02,机械及运输设备为-0.06,杂项制品为0.8。按若干典型商品划分,纺织品为0.04,服装为0.96,机电产品为0.02。这说明我国初级产品比较优势明显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则有较大增强;作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械及运输设备虽仍为负值,但已降到很低水平,机电产品的情况也基本相似,表明这类商品的竞争优势已有显著加强。纺织品竞争优势指数下降较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在亚洲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前提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相当程度上遭到损害。

2.进出口价格比。根据前述项目测算,1995年几类主要产品的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比较情况是:出口价格接近或高于进口价格的有化学品类、制革及木草制品类、纺织品类、服装、贱金属等;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的有建筑材料、机械电子产品类等。这说明从1995年情况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等的质量竞争力较高,而建材和机电类产品则明显处于劣势。

3.工业制成品内部结构变化。据计算,1980——1995年工业制成品内部构成也不断优化。技术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械电子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从9%上升到25%,1998年又升至30.8%。机电产品内部的出口结构也不断改善,技术相对密集的机电产品及成套设备占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比重1995年已达87.5%,而劳动相对密集的金属制品在机电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下降为12.5%。这反映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趋势。

4.改革开放以来大类商品贸易竞争指数变化。据计算,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表1)开始持续下降,到1995年变为负值,近年来负值进一步加大,表明其现在总体上已不具备比较优势。我国机械设备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从总体上看一直呈现提高之势。第一阶段为80年代前期,该指数在1983年达到-0.355的最高水平,但此后几年又有所下降;从1986年以后我国机械设备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呈现持续改善,1995年提高到-0.252,1998年升为-0.06。这表明我国机械设备产品出口正逐步具备比较优势。其他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从1985年以来一直稳步上升达0.27,1998年进一步升至0.3,已经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有专家据此认为,这种贸易结构的重大变化可能预示着我国已从发展中国家经济阶段转变到新兴工业化初级阶段。

表11980—1998年中国三大类出口商品贸易竞争指数

竞争指数TC1TC2TC3

年份

19800.134-0.7170.014

19810.12-0.6870.137

19820.137-0.4350.132

19830.247-0.355-0.009

19840.329-0.381-0.08

19850.447-0.909-0.238

19860.332-0.878-0.049

19870.314-0.7870.06

19880.177-0.7160.031

19890.124-0.6490.07

19900.234-0.4210.207

19910.197-0.4650.186

19920.125-0.4060.206

19930.08-0.4930.144

19940.09-0.4030.25

1995-0.021-0.2520.271

1996-0.07-0.210.23

1997-0.09-0.090.31

1998-0.05-0.060.30

注:TC1、TC2、TC3分别表示初级产品、机械设备、其他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

资料来源:《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金碚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6月;1996—1998年数据海关统计计算。

(三)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新变化利用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数(表2)来分析主要出口商品类别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比较优势格局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出口商品未来动态优势的走向及存在的问题。该指数是将各类商品出口增长率与出口总额增长率进行比较,以确定一定时期内何种商品具有更强或更弱的出口竞争力。其表达式为:

i商品的出口优势变差指数

g=(Gi-Go)×100

式中:Gi为i商品出口增长率;Go为出口总额增长率。根据g的数值,可以区分为4类:

第1类:g>10,为强竞争优势;

第2类:0≤g≤10,为弱竞争优势;

第3类:-10≤g≤0,为弱竞争劣势;

第4类:g<-10,为强竞争劣势。

从1998年的情况看,列入弱竞争劣势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我国传统上曾有一定优势的纺织品、服装和鞋类、钟表、陶瓷等轻纺类产品,而列入强竞争劣势的产品主要是钢材、水泥等基础工业产品和竞争力较差的汽车、机床等机械工业产品。列入竞争优势(包括弱竞争优势和强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少数新兴轻工类产品如家具、灯具等。与1997年出口优势变差指数相对比,1998年出口中从强竞争优势和弱竞争优势变为弱竞争劣势的商品有:服装、陶瓷、纸制品;降为强竞争劣势的商品有汽油和汽车。而从强竞争劣势和弱竞争劣势变为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主要有电话交换机、有线通信设备等高科技产品和电视机、录音机、电风扇等家电类商品和灯具、自行车、轮胎、集装箱等部分轻工类产品。

上述情况表明,面临一系列外部竞争压力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后形成的特殊国际竞争格局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进入一个较为剧烈的变化期,对我国产业升级和外贸长远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象征意义。它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是我国向新兴工业化中期阶段迈进的标志,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我国外贸未来发展的方向。

成因及潜存因素

(一)亚洲金融危机:出口比较优势变化的表层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有关国家、地区货币大幅贬值,并引发全球性货币贬值,随着去年以来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已对我商品出口形成全面的竞争压力。

1.东亚货币贬值与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情况。据统计,东亚货币兑美元汇率最低时贬值幅度达20%~85%不等。从去年以来,东亚货币有所回稳,但到4月份跌幅仍为15%~72%不等。根据中银集团一份研究报告测算的数据,由于本币贬值及激烈竞争,东亚有关地区以美元计出口价格较危机前大幅下跌,从15%到30%不等。这一数据表明,这些地区出口相对价格竞争力也相应上升15%~30%不等。根据中银集团的研究,以内地出口香港产品和经港转口产品价格指数计算,两者在1999年1月的指数分别较亚洲金融危机前下降9.6%和6.4%,也就是我国出口价格较亚洲金融危机前下降约6%~10%,说明由于国内各种因素使我国出口竞争力提高6%~10%。据测算,我国1997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为98.6%,1998年为92.6%,由此可知1996~1998年,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总体下降9%左右,一般贸易价格下降12.3%,与香港统计的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情况相近。

表21997-1998年主要工业制成品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类

年份19981997

类别

第一类家具类、灯具、轮胎、集日用瓷、美术陶瓷、

g>10装箱、显像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器、家具、

强竞争优势电线电缆、蓄电池、起重铝材、汽油、塑料、

机械、电话交换机、计算染料、船、蓄电池、

机、有线通信设备、空调计算机、照相机、空

器、吸尘器、音箱。调器、吸尘器、录像

机、音箱、电动工具

第二类帽类、计算器、玩具、铝

0≤g≤10材、塑料、染料、农药、服装、玩具、纸制品

弱竞争优势医疗器械、船、发电机、、汽车、电线电缆、

照相机、自行车、电风起重机械、发电机、

扇、录音机、电视机、各种锉和刀

录像机、电动工具、

锉和刀

第三类纺织品、服装、日用瓷、纺织品、鞋、灯具、

-10≤g≤0美术陶瓷、地毯、鞋、铜材、医疗器械、

弱竞争劣势纸制品、钟、表、铜材、金属切削机床、自

抗菌素药、各种钳行车

第四类绸缎、地毯、帽类、

g<-10绸缎、钢材、水泥、汽钟、表、钢材、水

强竞争劣势油、化肥、汽车、金属泥、化肥、农药、

切削机床轮胎、抗菌素药、

集装箱、显像管、

电话交换机、有线通

信设备、电风扇、录

音机、电视机、各种

资料来源:根据海关统计计算。

2.相对其他国家的出口竞争力状况。从东亚地区货币贬值与竞争力提高的系数关系看,除印尼因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出口竞争力提高幅度不到货币贬值幅度的一半以外,其他都超过50%,新加坡、台湾甚至超过100%,平均为80%。而实际上欧盟、日本、拉美、大洋洲、中东欧等地区的货币相对于美元也普遍贬值10%~40%,除拉美一些国家存在一定程度通货膨胀外,其他国家物价增幅总体上低于东亚,欧盟和日本物价涨幅更低甚至是负增长,因此其货币贬值对出口竞争力的刺激效应应当高于东亚。即使按最保守的方法,即东亚的简均系数估算,其出口竞争力提高幅度也均在8%~30%之间,出口竞争力平均比我国高10%以上。

去年年初以来,国家采取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出口商品退税率提高5个百分点和物价下降等项因素,大约弥补了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差距7%~8%,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出口商品在价格竞争力的不利处境;同时,尚存的价格竞争力差距则需通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附加值来弥合。

(二)我国出口比较优势变化内在原因

1.机电产品贸易竞争优势的增强。由于我国机电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机电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出现转折性变化。1980年和1986年该指数分别为-0.60~0.77,说明那时机电产品出口从整体上还非常不具备比较优势,但1991年以来该指数不断趋于改善,1997年指数为0,1998年指数为0.02,说明机电产品已经开始成为我国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出口大类产品。

2.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变化。90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出高成长的特点,按去年调整后的口径1991-1998年年均增长32.1%,比总体出口增长高一倍;按调整前的口径(1998年出口112亿美元),年均增长21.4%。去年前3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7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

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指数变化趋势看,近年来也有明显改善。该指数1991年为-0.53,1993年为-0.55,表明此时还是强竞争劣势部门,但以后逐年改善,1998年为-0.18,已接近成为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另外,从该类商品出口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仍能保证高速增长和其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表3)上升看,其出口已具备一定竞争力,将逐步成为我国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门类之一。

表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进出口总值变化(%)

年份1991199219931994

类别

出口占商品出4.04.75.15.2

口总额的比重

出口占工业制5.25.96.26.3

成品出口比重

进口占商品进14.813.315.317.8

口总额比重

进口占工业制17.415.917.720.8

成品进口比重

年份1995199619971998

类别

出口占商品出6.85.15.311.0

口总额的比重

出口占工业制7.95.96.112.4

成品出口比重

进口占商品进16.513.613.920.8

口总额比重

进口占工业制20.316.617.424.9

成品进口比重

资料来源:科技部

3.对外开放是我国新兴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增强的重要动力。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8年和1990年的7.3%和12.6%,稳步提高到1998年的36.2%,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在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更快,1998年已达60.3%。与国际市场接轨程度较高的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另一动力,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86年和1990年的18.2%、40.9%提高到1998年的56.9%,而加工贸易中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提高更快,其技术档次和附加值明显高于一般贸易出口,目前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已超过40%。

另外,通过技术引进和多种形式的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很多国有企业提高了技术水平,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促进了国有企业新兴产业出口的扩大。从去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统计看,采取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48.3亿美元,占87%,三资企业出口129.3亿美元,占75.9%,也说明对外开放在促进出口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4.制度与政策因素的影响。从更广范围考察,一种经济体制或具体管理制度将对一国的贸易环境优劣和交易成本大小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通过改革开放从总体上为增强出口竞争力创造了日益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贸易、投资环境、也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三乱”问题更是直接增加了交易成本;近期某些政策的调整在磨合期也客观上给出口企业带来不便,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尚待进一步提高。东亚及有关地区货币大幅贬值对我国出口形成冲击,也凸现我国有关政策还缺乏应有的出弹性。这方面因素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我国某些传统产业的贸易竞争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尽管我国劳动力成本比绝大多数东亚国家、地区低甚至很多,但不少轻纺出口产品在与相关国家竞争中已处下风。

出口竞争力的突出问题

(一)国内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决定的静态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只有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而竞争优势是国际竞争中更具能动性的因素。

不少国内企业和产业尚欠缺足够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主要甚至完全依赖价格手段,非价格竞争能力极为薄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更低。要重塑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除要大力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之外,还必须相应推进各类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营销创新,逐步走上品牌化和差异化经营轨道。非价格竞争包括商品质量、档次、品种、花色、款式、服务、信誉、市场适应性和销售网络等方面,而这些最终都体现在产品的品牌上,创出一大批名牌企业和名牌出口商品是增强我国竞争优势重要举措;增强非价格竞争力也要求各类出口企业逐步走上以质取胜的轨道。

(二)加快出口产业升级仍面临艰巨任务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知识经济初现端倪,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科技与产业飞速发展,据OECD统计,其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50%,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已接近30%;出口商品结构逐步转到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方向,OECD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目前已接近40%;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发展迅速,到2002年OECD国家此类服务出口将占其服务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根据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指南》的资料,1996年一些新兴市场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相当高水平,新加坡为71%,马来西亚为67%,爱尔兰为62%,韩国为39%,墨西哥为32%,以色列为30%,而我国台湾省目前已接近50%。世界科技革命及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使我国面对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科技与产业巨大优势的竞争压力,是影响出口的一个深层次原因,表明我国长期出口竞争力将面临外部严峻的挑战。

篇8

二是发展性研究,这些题材虽有前人或他人曾涉足研究过和探讨过,但作者在此基础上对此又有新的启迪,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也就是选题有其新异之处,这类科研和撰稿的效益虽有局限,但困难较小。

好,就是指比同类的学术文章具有较高的质量,调查分析和经验介绍均有较好水平,对别人在基础医学论文或应用医学上皆有可资借鉴之处,因此,实用性强,研究方法有供别人吸取推广的价值。

选题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作者自己的特长,要与自己所攻读和从事的专业对口,深知自己的业务能力,对基础理论扎实者,可侧重于理论性探讨,对操作技术熟练者,可选择临床分析或流行病学调查。

例如在基础研究方面,选题新、方法先进,有新发现,新观点;在临床研究方面,病例更多,观察更深,诊断治疗方法有创新,效果更好,提新见解等等。创,多指前人没做过或没发表过的,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凡达到国际水平、国内首创,即符合创造性。新,指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已有的,要仿中有创,推陈出新,即从新的角度阐明新的问题(如老药新用、古方今用)

引言(前言) ,引言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篇9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外生殖器、、外位的表皮菜花样增生。其发病率高,治疗方法较多,复发率亦较高,通常采用局部治疗即去除外生疣体为主并佐以干扰素注射治疗。我科自1999年初起用异维A酸胶丸口服治疗39例尖锐湿疣病人,观察其疗效和近期复发率。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所有病人均在门诊确诊为尖锐湿疣,病程为2wk~6mo,分为2组;其中39例病人作为异维A酸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6a±s4a(20~72a),另一组鬼臼毒素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5a±4a(21~57a)。2组病人来我科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

治疗方法异维A酸组:口服异维A酸胶丸[商品名泰尔丝,上海延安制药厂生产,每丸10mg,批准文号:(93)卫药准字X-174号],按体重>50kg者服3丸.d-1;体重≤50kg者口服2丸.d-1。均连续口服且每周1次随访,直到疣体完全消失止,改为1丸.d-1维持1mo后停药并连续随访3mo。若连续6wk疣体无明显减少、减小甚至加重则立即停药。鬼臼毒素组:使用0.5%鬼臼毒素酊[商品名疣脱欣,辽宁华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96)卫药准字X-184(1)号]外用治疗至疣体完全消失止,并随访3mo,若连续6wk疣体无明显减少、减小甚至加重,或者其他迫使不能继续用药如较严重感染则立即停药。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用药后疣体完全消退。显效:用药起始疣体有明显减少、减小,但是继续使用6wk以上再无法消退。无效:从用药起连续6wk疣体无明显减少、减小甚至在继续使用中反而增多、增大。复发:痊愈一段时间后,在原皮疹处再次出现新疣体。

结果

1疗效异维A酸组:39例病人痊愈33例(85%),显效4例(10%),无效2例(5%)。在治疗过程中,所有病人均表现为皮损体积范围上的缩小,疣体伏平。鬼臼毒素组:40例中痊愈30例(75%),显效4例(10%),无效6例(15%)。2组痊愈率分别为85%和75%,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2复发率采用口服异维A酸治疗的病人其近期复发率非常明显低于外用鬼臼毒素,见表1。

表12组复发率比较[例(%)]

组别例复发复发率

鬼臼毒素3016(53)

异维A酸336(18C)

2组复发率比较经χ2检验:cP<0.01。3不良反应异维A酸组所有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口唇干燥,但均能忍受。鬼臼毒素组:均出现疣体及周围红肿糜烂,给予抗感染治疗一般能继续用药。

讨论异维A酸,属于维甲酸类药物,它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免疫调节机制并辅助抗体等产生[1,2]。尖锐湿疣发病机制是HPV感染人体后在表皮大量复制增殖播撒,同时侵入细胞核引起迅速有丝分裂增殖形成特征性的样赘生物[3]。维甲酸类药物可以调节被HPV感染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其过度增殖[4,5]。HPV与维甲酸类药物对上皮细胞过度增殖或抑制过度增殖均与两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调控有关[6],而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后使表皮增生、有丝分裂加快[7]。因此维甲酸类药物正是可能有以上机制的共同作用达到对于尖锐湿疣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表明,口服异维A酸治疗尖锐湿疣有一定疗效,并能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较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礼宾,徐浩生.异维A酸治疗玫瑰糠疹32例[J].临床荟萃,1999,14:843.

[2]施伟民,朴英兰,陈德利,陈捷.异维A酸治疗痤疮及对女性血清性激素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81-83.

[3]吴志华,陈秋霞.尖锐湿疣[A].见:吴志华,主编.现代性病学.第1版[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160-161.

[4]NarayananBA,HolladayEB,NixonDW,MautoCT.Theeffectofall-transand9-cisretinoicacidonthesteadystatelevelofHPV16E6/E7mRNAandcellcycleincervicalcarcinomacells[J].LifeSci,1998,63:565-573.

篇10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加一国或一地区的收入水平,从1993年至·2004年,我国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从46.83亿美元增加到257.39亿美元,增长了449.6%;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加到4710.71亿元,增长了445.2%。平均增长速度除2003年以外均在10%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10.01%增加到2004年的15.6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3.27%增加到2004年的5%,近年来,在全国旅游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旅游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与东部地区的横向比较来看,无论是在旅游总收入方面,还是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与其所具备的资源、市场及政策比较优势完全不相匹配。

一、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效率最低、成本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也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一国或地区应该积极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西部地区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它无论是从资源方面、市场方面,还是从政策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都拥有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

(一)资源比较优势

自然旅游资源方面,西部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纵跨多个纬度带,各类地形兼备,江河湖泊众多,气候环境多样,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目前仅国家权威机构评定的各类旅游资源西部地区就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生态旅游资源占的比重更高。目前西部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3个,占全国的36%,和东部基本相当;有国家自然保护区936个,占全国的43%,大大高于东部(如表1所示)。并且西部100多种旅游资源属于世界级的垄断旅游资源,堪称“旅游资源宝库”。如果加上大量的尚未被开发的旅游资源,西部旅游资源的丰度更高。

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及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西部地区的宗教胜地、神秘文化、雕绘艺术和传统工艺,展现了东方古国的文明风采,它们都具有古老、珍稀的特点和博大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和人类文明的无价之宝。中国旅游资源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50个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地都在西部地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也都在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形成西部地区的文化优势及持久的吸引力。

(二)市场比较优势

入境市场方面,西部入境旅游市场虽然已经有一定发展,入境旅游增长速度很快,但目前规模依然很小,这一方面反映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与其拥有的资源优势极不相称,另一方面也说明西部旅游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西部旅游魅力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不断提升,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空间会迅速扩大。

国内市场方面,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国内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并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对有关社会保障、公共事业投入力度的加大,使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不断提高,更预示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随着国内旅游者人数的增加,国内旅游者有向西部转移的趋势。主要因为:一方面,“探新求异”成为一个主导趋势,旅游者逐渐厌倦了东部已经开发得很成熟的旅游地,喜欢去新的旅游目的地;另一方面,东部很多旅游目的地已经人满为患,旅游质量逐渐下降,开始进入“停滞阶段”。于是一些旅游者开始逐步分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价值高,开发晚,受人类干扰少,正好迎合了国内旅游者的需求,西部旅游(包括青藏高原旅游、宁甘陕旅游、新疆旅游)也将成为新的热点。

(三)政策比较优势

1999年6月,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1999年7月,国家旅游局组织西部旅游考察研究,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优先在西部地区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在国债、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旅游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开发西部旅游;加强对西部旅游的宣传推介,支持帮助西部地区开发客源市场;加大对西部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旅游教育培训、旅游规划、行业规范的指导、支持力度等。有利的政策成为西部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极大推动力。

正是因为西部有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并且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再加上政府的支持,所以,相对于东部,西部具有更大的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思想。而这一优势对西部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及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与东部地区相比又如何呢?

二、东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效应比较

(一)东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比较。

根据表2中2004年各地区的旅游收入情况,东部地区国际旅游176.31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83.5%,西部国际旅游收入20.78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9.8%,东部是西部的8.5倍;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8446.0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5.4%,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2028.4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5.7%,东部是西部的4.2倍;东部地区旅游总收入9905.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67.6%,西部地区旅游总收入2200.5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5.0%,东部是西部的4.5倍。很明显,无论是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还是旅游总收入,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都远远低于东部地区,所以西部地区旅游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而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东部地区平均为10.39%,西部地区平均为7.98%。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西部地区不仅在旅游收入水平上同东部地区差距很大,而且其占GDP的比重与东部地区的也有一定的差距。

(二)东西部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系数

随着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收入不断增加,并且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相对于东部,旅游业对西部经济的贡献究竟有多大?我们需要计算并比较旅游业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系数。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试度公式:

设Ⅱ为旅游总收入,TPI为旅游总收入的增加值,G1为经济增长率,Ett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Ltt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

本文采用李周主持的由福特基金会支持的公共政策研究资助竞争项目:“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中所估算的旅游业的增加值率为“50%”来计算。则:

TPI=TI×50%

则有:

Gt=ΔGDPt/GDPt-1

Ltt=ΔTPIt/ΔGDPt-1

Ett=ΔTPIt/ΔGDPt

我们可以根据1999—2004年东西部GDP及旅游总收入(如表3所示)按照公式计算出2000—2004年旅游业对东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系数(如表4所示)。

从表4和图1与图2中,可以看出,在2000—2004年间,西部地区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除2003年以外,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拉动系数虽然不断上升,但上升的速度很缓慢。同东部相比,除2001年西部稍高外,其他年份西部均低于东部。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西部地区旅游业的贡献率除2003年外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7.62下降到2004年的5.86;从同期东西部地区的比较看,除2003年以外,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方面,2002年和2004年均低于东部,并且低于东部的幅度越来越大,2002年低于东部1.36个百分点,2004年增加为1.75个百分点;由此我们得出,从总体趋势上看,西部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在不断下降;同东部地区比较,西部地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东部地区。

三、结论

通过对东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收入效应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西部旅游业发展本身来看,旅游总收入虽然有所增长,旅游拉动系数也缓慢上升,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几年却在逐渐下降。这说明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其他的产业,旅游业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

第二,同东部比较,在旅游总收入上,西部同东部相比差距在继续扩大;2004年东部旅游总收入是西部的4.5倍,其中国内旅游收入是西部的4.2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更是西部的8.5倍。在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2002年以后西部旅游业的贡献率开始低于东部且低于东部的幅度有不断拉大的趋势。这说明,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相对于东部越来越落后。

从以上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西部所拥有的比较优势显然是极不匹配的,这是和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思想是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