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技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6: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防御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防御技术论文

篇1

一、什么是黑客

“黑客”一词有很多定义,大部分定义都涉及高超的编程技术,强烈的解决问题和克服限制的欲望。一般认为,黑客起源于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中,他们精力充沛,热衷于解决难题。60、70年代,“黑客”一词极富褒义,用于指代那些独立思考、奉公守法的计算机迷,他们智力超群,对电脑全身心投入,从事黑客活动意味着对计算机的最大潜力进行智力上的自由探索,为电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后来,少数怀着不良的企图,利用非法手段获得的系统访问权去闯入远程机器系统、破坏重要数据,或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制造麻烦的具有恶意行为特征的人慢慢玷污了“黑客”的名声,“黑客”才逐渐演变成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

目前黑客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欧美等国有不少完全合法的黑客组织,他们在因特网上利用自己的网站介绍黑客攻击手段、免费提供各种黑客工具软件、出版网上黑客杂志,甚至经常召开黑客技术交流会。这使得普通人也很容易下载并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黑客手段或工具对网络进行某种程度的攻击,进一步恶化了网络安全环境。

二、黑客常用的攻击方法

我们来研究一下那些黑客是如何找到你计算机中的安全漏洞的,只有了解了他们的常用攻击手段,我们才能采取准确的对策应对这些黑客。

1.获取口令。获取口令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网络监听非法得到用户口令;二是在知道用户的账号后,利用一些专门软件强行破解用户口令;三是在获得一个服务器上的用户口令文件后,用暴力破解程序破解用户口令。

2.放置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可以直接侵入用户的电脑并进行破坏。它常被伪装成工具程序或者游戏等,一旦用户打开了这些程序,它们就会在计算机系统中隐藏一个可以在windows启动时悄悄执行的程序。当您连接到因特网上时,这个程序就会通知黑客,来报告您的IP地址以及预先设定的端口。黑客在收到这些信息后,再利用这个潜伏在其中的程序,就可以任意地修改您的计算机的参数设定、复制文件、窥视你整个硬盘中的内容等,从而达到控制你的计算机的目的。

3.WWW的欺骗技术。在网上用户可以利用各种浏览器访问WEB站点,如阅读新闻、咨询产品价格、订阅报纸、电子商务等等。然而如果黑客将用户要浏览的网页的URL改写为指向黑客自己的服务器,当用户浏览目标网页的时候,实际上是向黑客服务器发出请求,那么黑客就可以达到欺骗的目的了。

4.电子邮件攻击。电子邮件攻击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电子邮件轰炸,它是指用伪造的IP地址和电子邮件地址向同一信箱发送数以千计、万计甚至无穷多次的内容相同的垃圾邮件,致使受害人邮箱被“炸”。二是电子邮件欺骗,攻击者佯称自己为系统管理员,给用户发送邮件要求用户修改口令或在貌似正常的附件中加载病毒或其他木马程序。

5.通过一个节点来攻击其他节点。黑客在突破一台主机后,往往以此主机作为根据地,攻击其他主机。他们可以使用网络监听方法,尝试攻破同一网络内的其他主机;也可以通过IP欺骗和主机信任关系,攻击其他主机。

6.网络监听。网络监听是主机的一种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机可以接受到本网段在同一条物理通道上传输的所有信息,而不管这些信息的发送方和接受方是谁。此时,如果两台主机进行通信的信息没有加密,只要使用某些网络监听工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截取包括口令和帐号在内的信息资料。

7.寻找系统漏洞。许多系统都有这样那样的安全漏洞,其中某些是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本身具有的,在补丁未被开发出来之前一般很难防御黑客的破坏;还有一些漏洞是由于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引起的,这都会给黑客带来可乘之机,应及时加以修正。

8.利用帐号进行攻击。有的黑客会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缺省账户和密码进行攻击,例如许多UNIX主机都有FTP和Guest等缺省账户,有的甚至没有口令。黑客用Unix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如Finger和Ruser等收集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攻击能力。

9.偷取特权。利用各种特洛伊木马程序、后门程序和黑客自己编写的导致缓冲区溢出的程序进行攻击,前者可使黑客非法获得对用户机器的完全控制权,后者可使黑客获得超级用户的权限,从而拥有对整个网络的绝对控制权。

三、防范措施

1.经常做telnet、ftp等需要传送口令的重要机密信息应用的主机应该单独设立一个网段,以避免某一台个人机被攻破,造成整个网段通信全部暴露。

2.专用主机只开专用功能。网管网段路由器中的访问控制应该限制在最小限度,关闭所有不必要的端口。网络配置原则是“用户权限最小化”,关闭不必要或者不了解的网络服务,不用电子邮件寄送密码。

3.对用户开放的各个主机的日志文件全部定向到一个系统日志服务器上,集中管理。该服务器可以由一台拥有大容量存贮设备主机承当。定期检查系统日志文件,在备份设备上及时备份。制定完整的系统备份计划,并严格实施。

篇2

    一、“文房四宝”之笔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檀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从笔的用途来分,有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及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现在常见的品种有“石獾”、“狼毫”、“兰竹”、“叶筋”、“红毛”、“羽箭”等,其笔型大小不一。软毫笔,一般是用羊亳加工制成,特点是柔软、含水量大。大小型号,品种也很多,大型的如“提斗”、“抓笔”等,中小型的如“鹤劲”、“鹤脚”等等。兼毫笔'是用硬毫与软毫相间制成的,刚柔适中。我们现在常见的如“紫毫”、大中小“白云”

    等。笔分长、短、大、小,运用起来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画大幅的画用大笔,画小幅的画用小笔。这些都是一般的规律,但又不能拘泥,如有的画者爱用羊毫,有的爱用狼毫,也有的爱用大笔作小画,认为这样能收到意酣墨饱的效果。

    一、“文房四宝”之墨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

    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干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右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中国画的用墨也是很讲究的。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松墨的特点是色乌,无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存表现某些无光泽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也最好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

    我们现在有多种书画用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曹素功”等,可以代墨使用。一般来说,画工笔,最好用研磨的墨;写意画,因用墨量大,可用书画墨汁。

    说到中国画的用墨,还需说说中国画的用色。“文房四宝”中的墨,就应该包含有色的意思,因为色也是中国画的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色在绘画上我们又把它称为颜料,中国画的颜料与西洋画的颜料是不同的。西洋画的颜料都是化学品。

    中国画的颜料有两种性质,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中国画的颜料比西洋画的颜料种类简单,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同,它们使中国画的色彩具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今天,中国画家们为了更丰富地表现生活,也兼用了一些西洋画的水彩、水粉颜料,但这只可适当地搭配,一定要保持中国画的色彩特点;如果西洋画的颜料用过了头,就不像中国画了。

    三、“文房四宝”之纸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着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特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遇事打个结,事毕解去。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所谓“甲骨文”。在青铜产生以后,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即“金文”或“钟鼎文”。再后,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称“竹木简”,如较宽厚的竹木片则叫“牍”。同时,有的也写于丝织制品的缣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记事材料外,还发现了刻于石头上的文字,比如着名的“石鼓文”。

    一般人都知道,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古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中国古时候绘画多画干帛和绢上,其实帛也是一种绢类织物。画画用的绢是特制的,现在有一些工笔画家还喜欢用绢作画。大约到了宋元时代,人们才开始大量用纸作画。绢和纸各有特点,纸是植物制品,绢是丝织品,笔墨画在纸上,容易表现出笔墨和色彩的变化。画在绢上,其画的光洁度就更强一些。我们现在主要是用纸作画,一般是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现在常用的熟宣有“冰雪宣”、“蝉衣笺”、“云母宣”等。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常见的品种有“净皮”、“棉料”、“棉连”等。

    除宣纸外,有的画家还喜欢用皮纸作画,皮纸又称高丽纸,它的性能与宣纸相似,但价格却便宜得多。所以,初学画的人也常用这种纸。

    四、“文房四宝”之砚砚,是磨墨用的。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

    不过,作画用砚,也不一定那么讲究,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分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

    中记述了四十多种文房用品,通常较为常见的有: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篇3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现根据北方地区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践经验,将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生产条件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二、细化栽培

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长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洁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三、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

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发、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四、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3)对症下药。据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记载,我国有蔬菜病害1133种、蔬菜虫害334种,但各地主栽的蔬菜种类和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并不很多,防治前一定要确诊后对症下药。

(4)讲究施药技术。实施化学防治时必须把农药施用到目标物上才能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的发生、发展,才能保护蔬菜的正常生长,若施药“脱靶“就会降低防治效果和造成环境污染。

(5)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农药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剂型、使用次数、使用方式和依法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五、施肥措施

(1)重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充足的有机肥,能不断供给蔬菜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蔬菜品质的提高。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要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堆积发酵,使其充分腐熟方可施入菜田。发酵时将新鲜的粪污装入塑料袋中堆放或装入缸中,加入热水封口,在15℃以上的环境湿度下自然发酵。农作物秸秆加入速腐剂可直接还田,但将其粉碎后,堆腐发酵效果更好。堆腐的方法是每100kg粉碎的秸秆加入速腐剂1~2kg,堆垛后,表面用泥封严,一般20d左右成肥。

(2)重施基肥,少施追肥。实践证明,在相同基肥条件下,追肥用量越大,绿色蔬菜生产要施足基肥,控制追肥,一般施用纯氮225kg/hm2,2/3作基肥,1/3作追肥,深施。

(3)重视化肥的科学施用。一是禁止施用硝态氮肥。二是控制化肥用量,一般施氮量应控制在纯氮2250kg/hm2以内。三是要深施、早施。一般氨态氮肥施于6cm以下土层,尿素施于l0cm以下土层。早施有利于作物早发快长,延长肥效,减少硝酸盐积累。实践证明,尿素施用前经过一定处理,还可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肥效,减少污染。处理方法为:取1份尿素,8~10份干湿适中的田土,混拌均匀后堆放于干爽的室内,下铺上盖塑料薄膜,堆闷7~10d即可做穴施追肥。四是要与有机肥、微生物肥配合施用。

篇4

数学课课前预习特别重要,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发现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听课,老师可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使学生有所感悟,并且解决这些问题,听课效果比没有预习要好很多。预习也就是课前自学,学生如果能认真预习,听课就比较认真,学习效果就比较好;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就会主动地预习下一部分内容,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预习,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阅读数学课本,初步了解要学的新内容,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是一种自学的活动。预习的目的,一是了解新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二是根据自己以前掌握的知识,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一些较难的问题留待上课解决,检验自己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学会自学。

2具体措施

2.1宣传预习的重要性和好处,感受预习的魅力。

加强预习指导,明确预习目标和任务,发预习提纲的讲义,提供预习方法。统一时间讨论提问,上预习指导课。

2.2增强学生预习意识,促使学生预习。

减少作业,提供专门的预习时间,或是课堂时间的一部分。每天检查,强制作为作业的一部分。课上(前5分钟)提问、抽查或随堂测试。将测试结果算入平时成绩,或者加分。

2.3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组织预习兴趣小组,相互提问,小组竞赛,制造氛围。预习提问要有趣味性,不要老是罗列知识点。开展预习成果竞赛。课上进行小组抢答竞赛,激发预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3预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起引导作用,提供适当的练习。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

3.1.1学生在预习时,首先要复习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

可以阅读上节的课堂笔记帮助回忆,或者浏览学习小结增加印象。教师可利用这个时机进行复习,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3.1.2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学习的快乐。

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成功地解答一些问题,老师要表扬他们,同学们会投来关注的目光,他会因此感到高兴。他会更加认真地学习,以获得老师更多的夸奖。

3.1.3打开学生闭塞的思路、体验开窍的惊喜。

学生在预习过程在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靠自己努力仍无法解决,这时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只是指明解题方向,让学生自己去计算、分析推导,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努力寻找答案,最后发现答案如此简单,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忽然明白道理之后还需要总结,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在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2把握好度,帮助学生正确地预习。

篇5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在朝着现代化的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然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支持,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我国农业生产在整体上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可长期持续当前的农业发展模式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的进程必然会受到阻碍。

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

强化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快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农业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成农业生产的动力,提高农业的粮食的产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畜牧、水产等综合生产的实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提升农业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缺陷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工作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大面积技术推广的需求,同时,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高新科技的掌握程度也偏低,技术推广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上的缺乏,使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无法达到要求的标准,加上推广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实际推广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在思想意识上没有对技术推广工作给予相应的重视,使得推广工作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落实,许多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的农业技术不能第一时间推广到基层农民手中。

2.推广对象技术基础较低

基层农业技术主要是在农村进行推广,推广的对象也是以农民为主,目前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很低,大多数农民是在小学毕业之后就回家务农,文化水平和素质有限,对于高新技术和知识的掌握较慢。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对象对技术进行快速、熟练的掌握,但是由于农民普遍素质较低,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对高新技术进行理解和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上也不是很熟练,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由于这种不熟练而放弃使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为基层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路径选择

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主要采取的是组织传播的模式,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只能很被动的对技术信息进行接受,技术传播的效果较差。推广的技术信息中缺少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与农村的生产实践无法进行紧密的结合,有时会对农民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使农业生产蒙受损失,这种技术推广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必须采取新的方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针对农民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可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时选择体验传播的方式,使农民亲眼看到农业技术产生的效益,才能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单纯的技术信息宣传很难达到技术推广的理想效果,可以在农村选取科技示范户,在他们的土地中首先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其生产力,在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后,农民自然看到了农业技术带来的实惠,激发其对农业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

1.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的开发,提高农业技术的水平,逐渐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升我国农业技术生产的总体实力。

2.加强技术推广团队建设

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技术推广的团队建设,增加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加强技术推广人员对推广工作的重视,才能使其在推广工作中更加的认真负责,提高基层技术推广的效果。

3.技术推广理论要联系实际

在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要充分考虑推广地区的实际情况,所推广的技术是否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需要,以及农民的实际需求。要在进行技术推广之前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及时了解,才能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

篇6

1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

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各异,氮素是玉米一生吸收矿质最多的元素,其它依次为:钾、磷、钙、镁、硫。平均每生产100千克玉米籽粒需氮2-4千克,五氧化二磷0.7-1.5千克,氧化钾1.5-4.0千克。苗期由于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数量小,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肥量的20%;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玉米生长速度迅速加快,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吸收占全生育期的85%。开花授粉以后,吸收量下降,此阶段占总需肥量的13%。

要重视基肥。玉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中要重视磷钾肥。施用种肥可以壮苗;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够或者没用基肥的方法,施用种肥效果明显,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氮、磷、钾合理施肥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前提。

氮肥:玉米需氮量较多。幼苗期占2.1%,虽然需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氮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严重减产。

磷肥:玉米需磷比氮少得多,磷对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幼苗期占1.1%,缺磷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紫苗。前期缺磷后期难补,生长中期5-8片叶、需磷最多,占63.9%缺磷对子实的形成不利,后期需磷占35%,缺磷严重减产。

钾肥:玉米需钾时间早,吸收量也多,从苗期开始吸收钾肥,孕穗期吸收最多,开花期钾的积累达到高峰,后期减少,因此钾肥宜早施底肥。

玉米在碳酸盐黑钙土或碳酸盐草甸土上种植时,在土壤有效锌低于0.00005∽0.0001%时应施用硫酸锌。

玉米的施肥,应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来确定。

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

合理追肥促进后期生长:①、早施苗肥,尤其在北方春玉米区,气温低,雨水少,肥效较慢,应早施苗肥;夏玉米区尽量抢墒直播,一般情况不施基肥,所以要早施苗肥。②、适施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不论地块肥力如何,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利于增产。

2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蒸腾系数仅240-360,在生长季节有250mm降水的地方就能种植玉米,但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年降雨量是550-650mm,且雨量分布均匀。

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

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

一般年:地面灌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方米/每公顷。

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玉米播种时滤水量在50~100立方米/每公顷。玉米灌溉一般为湿润年7~10叶期灌一次,一般年7~10叶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各灌溉一次。干旱年5~6叶期、拔节期、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灌浆期各一次。

3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丝黑穗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玉米一旦染病造成损失很大。

3.1发病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在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三年左右,玉米播种发芽时,冬孢子同时萌发侵入玉米。从种子萌发至5叶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蔓延在生长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花芽分化时菌丝向上蔓延至花蕾原始体,形成丝黑穗。

3.2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很大,因此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上的指名病害。

玉米粗缩病具体预防和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

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篇7

一.引言

水电安装时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水电安装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安装完成后使用功能无法发挥。水电安装涉及面较广,施工较为复杂,技术性较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减少或杜绝工程质量事故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水电安装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防雷、接地问题。

防雷及接地工作处理好坏,直接对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一旦处置不到位,在打雷下雨时,会对整个建筑造成威胁。就目前而已,较多工程在防雷接地处理上还存在较多问题。防雷接地施工时,焊接质量较差、高出屋面的金属物体或构筑物没有按照规定设置防雷装置等问题依然存在。

2.开关、插座安装问题。

开关和插座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在水电安装过程中,建筑物中的开关并不能够真正切断相线,开关和插座安装位置不够科学、存在位置偏差;插座接线问题突出,存在地线串接、接线位置错误等现象,导致使用极为不便,同时形成安全隐患。

3.照明器具安装问题。

同开关、插座一样,照明器具也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照明器具安装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灯具未设置挂线盒;照明灯具的螺口灯头接线错误;日光灯的双链长度不一样,导致安装后不平衡。

4.配电箱安装问题。

安装配电箱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包括:未做好相关回路编号;布线不整齐、未按顺序布线;配电箱内的地线和零线铰接在一起等。

5.地漏、清扫口和检查口安装问题。

地漏、清扫口和检查口安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漏未设置水封,在装饰工程中地漏安装无堤位;请借口和墙之间的净距离不符合规范;检查口质量较差或设置不够科学、不合理。

6.卫生器具安装问题。

卫生器具安装问题,主要为配件安装问题、配件质量问题、排水问题、排水口设置问题、便器出口预留位置不正确、卫生间漏水等问题。

7.管道安装问题。

管道安装问题是水电安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问题较多的部分。管道安装问题主要包括:管道接口未做好密封处理;管道自身质量存在问题;管道预埋水平未控制到位;选择阀门型号不合理,导致安装后启闭失灵。

三.防止水电安装技术问题的预防措施

1.现浇硷结构施工中体现质量控制。

在水电安装过程中,安装配管是要和土建施工工程中的钢筋绑扎同步进行。浇注硷硅前要对配管进行隐蔽检验。在建筑砌体施工过程中,水电安装要和预埋盒、预埋箱、暗配管的安装进行紧密配合。要将插座盒、开关盒的安装位置标高控制规定的范围内。对于使用的金属导管壁厚小于2mm或镀锌管,不得采取套管熔焊连接,要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钢管焊接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控制。

2.电气配线技术措施。

进行电气配线施工时,在对螺口灯头、插座及零线的相线连接时,一定要对上零下火、左零右火等施工要领具有足够的重视,严禁出现零线或相线接反的现象。对于线路的接口位置要尽量设置在相对隐蔽的位置,条件许可时,最好设置在线盒的内部。导线连接可以应用绝缘的压线帽,要处理好接头的缠绕工作。接线处理接头时,严禁采用一般胶带进行缠绕,避免出现虚接现象。采用绝缘线避免发生漏电,以确保人身安全。

安装灯盘、灯箱和灯具时,为避免漏电时发生伤亡事故,要确保配电箱外的金属架接地。配电箱要配有可靠的点击保护,在配电箱内的保护导体要具有的连接外部导体端子,选用配电箱内部使用的专用接地螺栓不得低于M8,要按照规定选择接地保护线的导线截面。在接线过程中,为确保螺栓螺母的牢靠和紧固,要适当加入平光垫和弹簧垫。

水电安装过程中选择开关和插座时,要对位置、距离、高度、间距及标高进行标准化测量。安装过程中,要将上下层同一轴线的坐标误差控制在50mm之内,而同一高度放置的插座盒开关其标高要保持统一,并将高度误差控制在15mm内。此外,为提高使用实用性,要尽量避免在门口安装插座盒开关。对于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开关方向和使用型号要保持统一,一般情况下,开关安装时以向下为开启方向进行安装,同时要避免多种型号出现。灯具、插座盒、开关接线时,要在箱盒内预留10cm至15cm的余量。插座盒开关内的零线、相线盒接地线禁止串联,接地线要单独敷设,不得采用塑料套管中的一根芯线缆作为接地线。为避免同零线和相线混淆,选择接地线时要尽量选择黄色和绿色线。

2.电气安装材料质量控制。

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材料的品牌范围,选择质量较好、性价比较高的产品,选择质量有保障、口碑较好的厂商作为材料供应商,杜绝不合格材料的购入。选出多个供应商中进行材料价格和质量的对比,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对材料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材料投入使用前要进行质量检查,避免不合格产品的混入。入场材料要具有产品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发现材料不合规范的,要杜绝使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抽查,并跟踪使用情况,防止伪劣产品掺入。

3.照明器具安装。

在照明期间的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照明器具的螺口灯头相线应该接在中心触点的端子上,零线则接在螺纹的端子上,而灯头的绝缘外壳不能够有任何的破损或者是漏电现象。另外,当吊灯灯具的重量大于3kg的时候,就应该采用预埋吊钩或者是螺栓进行固定,而当软线吊灯灯具重量大于1kg的时候,则应该增设吊链。

4.管道安装。

管道的安装要注意的是管道毛坯安装之后,要用专用橡皮塞或麻绳大楔堵严管道开口,对坐便器、浴缸、地漏等预留排水口用同样方法堵塞,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建筑垃圾等等落入排水管之内。安装管道、卫生器具时,应先清理管内、预留排水口内垃圾杂物,保证畅通。管道按标准坡度施工,坡度应均匀,不准倒坡。做好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通球前必须由上至下先进行通水试验,达到不渗漏不堵塞合格后再做通球试验,通球试验所用皮(木)球的直径应为排水管道的3/4,通球试验时,皮球应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并注入一定水量于管内,使球顺利排出为合格。

5.卫生器具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进行卫生器具设备安装前,要将管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同时要将卫生器具的敞口封好。卫生洁具安装之前,要先对承口进行清理,避免管内存在杂物导致堵塞。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洁具给排水和管道连接处严密,不得漏水。施工中要控制卫生洁具安装的垂直度、水平度和标高,安装后做好成品保护。

6.水电安装技术创新

在给水设备安装方面:在安装之前,需要核对检查相关资料和合格证文件;结合相关的要求,对水泵房中的安装位置以及纵横排列形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布置机组时,需要保证是最短的管线和最少的弯头,保证可以非常方便的连接管路,并且走道和空间也是需要留设的。

在管道布置和安装方面:管道可以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形式,明装时,需要平行于墙、梁柱等辐射。在墙内敷设卫生设备支管;暗装时,需要对管道及附件的安装检修可能性进行考虑,尽量避免水平敷设管道,一般采用竖向敷设的办法。

四.结束语

水电安装过程中,存在较多技术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为确保水电安装后使用便利、功能完善、使用安全,在施工中就必须严格落实技术规范,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通过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安装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涛.试论水电安装工程技术问题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291-291

[2]高金文.论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技术问题与预防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3,(6):368-368.

篇8

(1)深入纺织企业调研。为适应纺织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对专业人才需求规格的不断变化,我们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省内纺织企业调研,合理设计专业调研方案,深入企业、人才市场及职业院校,综合人才需求、岗位分布、就业岗位所需专业能力和素质等,形成专业调研报告,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2)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院“一定三年、每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要求,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调研报告进行分析论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系统优化,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议审议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会审意见,依据会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纺织生产工艺设计、技术管理、质量检验、跟单与贸易等工作,精技术、通工艺、会检测、能管理、懂贸易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以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创新“三结合、三同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结合”指的是: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三同步”指的是:项目实训与产品生产同步;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同步;技能培养与素质提高同步。

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基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三结合、三同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根据企业需求、课程特点、设施条件,采用“能力递进、分段实施”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职业能力逐渐提升。第一阶段:基本素质培养。完成素质与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并开始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加强英语、计算机及纺织专业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学习基础。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培养。教学在教室和实训室交叉进行,并结合企业参观、专业单项技能训练、模拟实训等方式,完成纺织技术及管理专业核心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在生产中选取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校企共同管理和考核,完成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岗位核心能力的分析,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整合学习内容,形成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为课程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遵照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的要求,遵循我国人文素养教育规律,执行学院的“三维课程体系”规划。在专业上,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纺织生产工艺设计及实施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完善“基于培养纺织生产工艺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制订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信息反馈、行业专家及技术人员座谈等多种渠道,按照山东省大中型纺织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制订课程标准。

3.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序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项目,提炼工作任务,实施以生产工序为项目导向,以工艺设计为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授课,其中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性强、与生产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4.核心课程建设

以纺织生产工艺实践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纺织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纺织生产工序,对专业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将“纺织材料性能与检测”“现代纺纱技术及应用”“现代机织技术及应用”“织物结构设计与应用”四门专业主干课程建成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5.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学院数字化校园平台为支撑,校企共建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典型的企业案例、质量标准、工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资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网站、专业课程及技能测试题库、工学结合教材、电子教案与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内容。通过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方面满足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同类专业及企业提供共享服务。

6.顶岗实习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制定顶岗实习计划,确定实3习单位。学生与合作企业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学生与学院、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以保障实习单位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以企业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掌握纺织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完成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实现由学生到专业人才的角色转换。在生产中选取合适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技能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篇9

1.2地区影像监视器智能型火灾预警系统可以提供火警时警报区域现场影像状态,这可作为现场监控及状况确认的功能。

1.3智能型火灾整合装置主机SmartBox(以下简称S.B)S.B是系统的核心构件,属于系统整合主机,负责接收来自火警自动警报设备中火警受信总机或火警探测器的火警信息,以及影像监视器的视讯信号;对火警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对各项功能控制设备发送各种指令。S.B可借助互联网或电话传输线的方式,直接联机当地消防分队与设定人员移动电话,进行火警或紧急事故通报。S.B主要为大尺寸触控屏幕、工业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变压器及紧急电源、消防连动节点转换器、无线通讯发送与接收器等构件组成。

1.4广播喇叭这是指微型广播喇叭,配置于建筑物出入口(公寓、工厂、各户卧室等)、楼梯间等,内置预设录的语音,针对防护场所环境及收容状况,在不同火灾情境下的避难逃生指引,先行预录成标准语音,在系统中接收主机传来的连动信号进行不同等级、情况的避难语音引导。

1.5其它连动装置指照明控制器、门窗磁簧开关控制器等设备控制器,连接S.B成为系统回路,并接受来自S.B的指令进行设备的开启与关闭作业。S.B一般使用在私人场所,设置在室内出入口附近,作为消防抢救与警报及信息通报使用,如设于大楼或公共场所时,S.B将与火警受信总机设置在同一空间,并监视连动公共空间的相关设备,在私人领域时,则以副机进行连结,连接各私人领域的相关设备,主机与副机间采用有线连接,进行相关火警探测或连动设备的监视。

2智能型火灾预警系统的功能发挥

2.1火警探测一是应用于无设置火警自动警报设备的建筑物或场所。系统以警报器结合S.B,从而达成及早探测、误报过滤及寻址定位功能;系统安装警报器将定制化,针对建筑物环境建议安装点及种类;警报器具备蓄积功能可延迟发报过滤误报产生,待确认火警信息后才通知S.B,进行后续通报作业;警报器发出信号可设定房间位置。二是应用于依法需设火警自动警报设备场所。火警受信总机可与S.B信号连接,由火警系统提供火警侦测及定位功能,并随时间发展获取其它探测器动作位置,传递后续信息,以便从S.B屏幕上判读火点位置、火烟蔓延范围,并过滤误报问题;该建筑物如与火警受信总机信号连结困难时,可独立安装无线警报器,达成火警探测功能。

2.2信息通报一是连动警报功能。一般警报器感应火灾仅在起火房间警报,住户其它房间或楼房不易听到警报声,本系统可设定连动警报,起火房间警报启动,其它房间对楼层警报器也会警报,并可语音告知哪个房间火警;应用于已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则以微型喇叭或安装于室内的副机进行连动。二是手机通报功能。应用于不需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本系统以警报器结合S.B,当探测到火警时,立即以事先设定的文字简讯或搭配闭路电视影像,依设定的手机号码传送火灾信息;应用于已设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场所,本系统连接原火警自动警报系统,当探测器感应启动,S.B可自动传讯通报事先设定手机,如工厂经理、业主、医院主任、主管等,可回拨当时值班人员,管理人员,查明是否已前往查证是真火警还是假警报,如场所装有闭路电视系统,也可传送现场影像,看是否已有火烟,如为真火警则立即报119,如此可解决误报效应问题。三是119报案功能。当火警探测器或警报器探测火警启动,本系统S.B会以内建语音或简讯方式自动将起火地址、楼层及特定事项自动向辖区消防分队或消防局119报案。

2.3避难逃生系统S.B可结合设置于各类建筑物与场所出入口、通道楼梯间的微型广播喇叭,平时作为一般室内广播使用,火灾时S.B将依照建筑物环境,拟逃生计划及避难路径进行定制化语音设定,火灾发生时进行逃生避难广播导引,该S.B并自动依最先启动警报区域及后续警报启动顺序,区分危险等级,广播提供当时民众逃生避难导引,避免火警、民众因惊慌失措而做出错误的避难行为。

2.4紧急应变设有警卫的建筑物,大部分需设置火警自动警报设备场所,必须随时监控建筑物内所有发生的事故或状况,实际上保安由于流动性大,工作性质偏重经常偏向于防盗及区域安全,对发生频率不高的火灾应变,培训不足,警觉心容易松懈,一旦火警紧急事故发生,保安人员难以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影响救援。本系统在警卫室安装S.B,并与相关设备连动,在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S.B会事先设定不同情境,将应变步骤及原则以简要文字显示于主机屏幕上,提供保安紧急应变指引。

2.5提供救灾信息本系统在协助救灾的功能上,提供消防人员在出勤时,就能取得受灾户的地址及基本数据,在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由S.B上就能取得起火点位置、火灾范围及延烧顺序信息,提供消防人员火势判断作为战术战技抢救布署的重要参考,发挥有效的救援行动,并保障消防救灾人员的安全性。

篇10

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因此,研究教育有必要从复杂性的视角来审视。复杂科学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复杂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简称“老三论”)和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简称“新三论”),以及相变论、混沌论、超循环论等其它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是研究和揭示复杂系统的有关特性,如非线性、混沌、突现、自组织、非还原性等。[1]正是基于对教育系统复杂性的认识,人们提出将复杂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教育系统的研究中,从复杂性角度来理解教育系统及其复杂性,转变学习概念,重新设计与复杂性相适应的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从复杂系统中涌现出的新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最终达到增强教育系统效能的目的。

物理学中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提出了解决复杂自然系统的理论、方法,为统一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建立系统科学准备了材料。物理学以前讨论的系统是可逆的、退化的,牛顿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判定了系统的演化方向和特点。这类自然系统的演化方向与生物界、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发展、进化等演变现象相矛盾,人们无法用统一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I.Prigogine提出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状态时,由于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可以形成某种有序结构。在自然界的物理、化学系统中可以发现存在着与生物学一样的进化现象,并可以利用耗散结构来统一讨论。H.Haken提出协同学,认为复杂系统的相变是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协调作用的结果。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教授在80年代提出了系统科学体系的框架,分析了在不同层次上的学科内容,提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使系统科学走上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讨论问题,这就可以站得更高,对问题分析得更深入。对这些复杂系统的分析不仅是对系统理论的应用,同时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新的方法,所得到的新的结论也会丰富系统理论本身的内容,使系统理论真正成为解决复杂系统演化的理论。[2]

二、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育技术,以实现最优化

系统科学理论“老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

论、协同论)为许多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方法具有以下特征:整体性、综合性、有效性、定量化和最优化。其中最优化体现了系统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时所要达到的目标,它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确定出优化目标,运用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级分成不同等级和层次,在动态中协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佳目标,以达到总体最优。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系统方法为核心展开全部教育实践的,即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教育最优化是指一定的条件下,在同样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最优化标准有两个: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用最少时间得到最大效果是教育技术所追求的目标。

如前所述,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任何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都能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时系统可从原有的熵增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空和功能方面的远离平衡的有序状态,即形成一种组织化和有序化的耗散结构。孤立的系统只能出现负熵,最终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3]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必须以和谐的方式从教育系统的外部引入负熵,营造开放的教育环境,促进系统内部长期积累的熵增的逐渐减少,通过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教育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进行。教育技术可以实现以上转变。教育技术具有开放性和旺盛的科学活力,它与全新的认知理念同步发展,并及时把相关科学和高新技术引入到教育系统中,促进人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教育领域成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人才的基地。

开放是系统减少熵增和内耗的调节剂,开放使系统不断更新,也使系统获得良性循环的保证。系统要达到开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开放和交流,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开放和互动。开放的本质是系统吐故纳新,教育技术的灵魂是整合,它意味着教育对各个学科的开放,接纳和综合。[3]

教育技术具有开放的显著特征:(1)开放的教育观念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培养每个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了教育技术的开放性,教育技术实现了教育理念的全面开放。(2)开放的教育对象从教育走出校园,面对社会每个公民,面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可以按学习者的需求,构建教育环境。(3)开放的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从学习方式的单一化向多样化开放,如集体学习,个别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传统的认知方式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而电子学习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模式,激发了认知潜能。(4)开放的学习能力从重知识的获取能力到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人的信息素养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强调个人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的能力。(5)开放的信息资源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视频会议系统和信息高速公路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通过文本、视频、音频、动画、数据等传播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三、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系统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构成,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系统

的优化设计。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应摆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教学设计不仅构成教学开发与应用的前提,更直接影响到开发与应用的质量。人们获取学习信息或学习资源的手段、环境及学习目的都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学设计处于变化之中。传统的系统理论研究教学设计具有一些局限性,如教学设计的线性、确定性、封闭性和负反馈性等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实际有一定的距离。[4]20世纪90年代以来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

(一)阐释学与教学设计

阐释学(Hermeneutics)是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从广义来说,它是对于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阐释包括两个基本的意思:一是使隐藏的意义显现出来,二是使不清楚的意义变得清楚。“阐释学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通过阐释学原理的应用,在解释者对世界所熟知的意义和世界拥有的某种未知的意义之间架起一道理解的桥梁,缩短二者之间隔阂的距离。”[4]在阐释学发展过程中,有关学家研究总结出以下法则和原理:正确理解文本意义的法则。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创造性的心里过程。(1)历史性原则——结合作者所处的具体条件理解文本的意义。(2)整体性原则——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3)代入性原则——进入作者创造时的情景,重新体会其原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所学内容获得正确的理解,或者帮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阐发个性化的意义。根据学习者的理解过程来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理解,教学便有“建构”的意义。阐释学为教学设计思维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视角,对教学设计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没有学习者的理解活动,理解不可能产生。学习的产生在于学习者能参与到理解的活动之中。阐释学认为,当理解者与文本以共同的观点融合在一起时,理解便产生了。(2)背诵不等于理解。以促进理解为目标的教学,应当关注文本创作者和解释者所处的不同文化或社会情境。文本的理解不是通过文本的背诵而获得,而是通过解释者的阐释。(3)教学不要奢望某种统一的意义理解或学习结果预定。理解并不是一种僵硬的过程,它涉及所处时代的社会和历史的影响。要从一个群体中期待一种可信的、客观的学习结果预定,是不可能的。(4)学习是一种个别化的社会性的活动。每个对话/交流都是不同的,忽视这一现象将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错误地判断学习者理解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运用阐释学原理为教学设计寻求一种解决方案,意味着我们在为学习者深化某一问题的理解寻求方法。教学设计的思维和操作可以沿着以下原则展开:(1)利用理解的空白,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表现他们个人化意义的理解。这种处理理解“空白”的活动,是基于阐释学的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者在对待理解“空白”的问题上,要求表现个人化的解释/意义生成。教学设计就是要为学习者对文本形成个人化的意义创造/组合大量的机会。例如,为学习者提供开放性问题的课堂讨论练习,就有利于学习者展现个人化的反应和发展学习者的个人化意义。(2)多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主题内容时,都会带着自身的偏见和切身的利益。这就意味着在学习课程内容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引发讨论的问题,来发展学习者的主观性意义。(3)为了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应当在“文本创作时代”与“理解者所处时代”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之桥。在任何一种学习活动之中,学习者都会把其自身的时代和文化代入其中,对意义的解释产生影响。

(二)模糊逻辑与教学设计

模糊逻辑(Fuzzylogic)是美国工程师LotfiZadeh(1965)提出的一个概念。模糊逻辑对传统逻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逻辑假设是:人的思想是精神的,人们在思维中所用的概念、命题的意义都是精神的,人们在思维中所用的概念、命题的意义都是精确的。它以命题的二值性为基础,以排中律为基本原则之一。因此,传统的逻辑所遵循的是二值性原则和排中原则。一个命题或者是真的,或者世界假的,并且一个及其否定必有一真。而模糊逻辑却与概念、命题意义的不精确性相一致,它推理的结论并不严格依据前提。模糊逻辑的出现,为解决复杂性、交叉性的问题开拓了道路。

模糊逻辑对教学设计的启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模糊逻辑理论对教学设计中的需求分析和评价具有启示意义。这些分析在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中居核心地位。从模糊逻辑理论的角度来看,在理念与行为只常常存在一种或然的、非线性的关系。因此,运用模糊逻辑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更能有效地解释行为。(2)模糊逻辑理论对认识/处理学习者的感知问题更为有效。学习者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及自信心,与学习者获得好成绩同样重要。(3)运用模糊逻辑超越决定论的思维和设计方法,在评价“现实生活”的问题方面显得更为有效。[4]世界并非是黑白两极的,而是绚丽多彩的。

(三)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

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数学与物理学的混沌理论,与相对论、量子理论并誉为20世纪的三大科学革命理论。混沌理论的产生始于量子物理学不满牛顿机械决定论对物理现象的解释。牛顿物理学认为宇宙中的每种实践都是有序的、规则的并可以预测的。量子物理学认为宇宙并非是一个巨大的、事先决定的存在,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是不可决定的,也是不可预测的。这种非决定论为解释世界的混沌现象提供了认识/研究途径。所谓“混沌”,是指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与无序性、复杂性、不平衡性、多样性、非线性及不稳定性的存在。理解混沌,应当注意两点:第一,混沌系统中隐藏无序;第二,混沌是存在于无序中的有序模式。理解混沌理论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概念:

1.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Sensitivedependenceoninitialconditions):一个系统中的混沌是指系统内初始条件的小变化会引发后续的大变化。这也常被称为“蝴蝶效应(ButterflyEffect)”。混沌系统对其初始条件的异常敏感性说明,最初状态的轻微变化导致不成比例的巨大后果。当一个系统的初始条件不清楚或不确定时,我们是不可能预测到会发生什么结果的。

2.分形(Fractals):分形理论创始人是美籍法国数学家B.Mandebrot.fractal,本意是不规则的、破碎的、分数的。用此来描述自然界中传统几何学所不能描述的一大类复杂无规则的几何对象。例如,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起伏不平的山脉、令人眼花缭乱的满天繁星等。它们的特点是极不规则或极不平滑。直观而粗略地说,这些对象都是分形。分形,意指系统在不同标度下具有自相似性质。由于系统特征具有跨尺度的重复性,所以可产生出具有两个普通特征:第一,它们自始至终都是不规则的;第二,在不同的尺度上不规则程度却是一个常量。

3.奇异吸引子(StrangeAttractors):吸引子是系统被吸引并最终固定于某一状态的性态。而奇异吸引子则通过诱发系统的活力,使其变为非预设模式,从而创造了不可预测性。

混沌理论对分析学习系统提供了另一种科学视角,对我们在分析教学系统中常用的决定论科学方法提出了质疑。(1)如生物学系统一样,教学系统也是充满了混沌。传统的教学设计原则和假设在两个方面与混沌理论相抵触:一是教学系统的决定主义假设;二是学习者和学习过程是可预测的。(2)混沌理论挑战传统教学设计中的线性教学程序——设计者或教学者认为只要按照预定的教学程序,对学习者施加干预/影响,就可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但事实上,预成的线性教学设计很容易被教学中的混沌实践所颠覆,导致教学过程难以预测,难以单靠线性的操作程序来控制教学过程,并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混沌理论认为教学设计必须认真考虑学习过程。学习的信息处理模式通常在本质上把学习描述为一种线性过程(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工作记忆——绩效)。但是,学习的发生过程是学习者个体差异以一种混沌的形式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4)走向重视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处理教学系统设计/实施混沌理论的最有效方法是:帮助学习者学会反思其学习活动,发展其元认知意识,提高其元认知/反思水平。发展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是一种帮助它们处理复杂现实世界问题的方法/途径。元认知是指关于我们如何人感知、记忆、思考和行动的知识。掌握这些过程并在学习中及时应用,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效。(5)情感与混沌。在学习中处理混沌现象最有力的促进因素要靠人类的情感。已有的情商研究表明,经常性的情感挫折或情绪波动会影响个体的智力水平,损害/削弱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自我意识是情商的关键性能力。了解和控制个人的自我意识,对于成功做出决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就目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情形来看,以上这些研究还未完全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但是,积极地吸纳各种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适应时展和健全自身发展,却是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31029/303496.shtml

[2]姜璐.系统科学之窗./chistory/xtno3.htm

[3]朱式庆.以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教育技术学的开放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