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数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6:3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育论文数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育论文数学

篇1

2国内数学思维的研究

如果说国外的相应研究更加注意对于实际数学思维过程的深入考察,那么,国内关于数学思维的研究则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总体上,数学思维研究可归纳为3个方向:为思维而数学思维、为数学而数学思维和为教育而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研究的开端和第1个方向是“为思维而数学思维”,也即从一般思维出发研究数学思维.20世纪前,国内数学思维研究“所建构的‘数学思维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往往就是从一般的思维论研究中直接借用过来的”.甚至于近几年刚出版的某些“数学思维论”的著作,所建构的“数学思维论”的基本理论框架也是从一般的思维论研究中直接借用过来的.只是在数学思维的形式与方法上作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将数学建模等新的数学思维的形式与方法融入进来,从思维研究的最新成果“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等角度来审视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研究的第2个方向是“为数学而数学思维”,也即从数学特殊性出发,来研究特有的数学思维.王仲春认为:“数学思维是指人类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王梓坤院士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指出,当代数学思维是一种定量思维,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过程.这一方向的数学思维研究,不再单单是从一般思维出发研究数学思维,开始从数学特殊性出发来研究数学思维.当下,数学思维研究的第3个方向是“为教育而数学思维”,也即指向数学教育(甚至于数学教学)的数学思维研究,服务数学教育(教学).这一研究方向的代表学者,在国内可追溯到孔子.《论语•述而》中有:“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这里,孔子指出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前半句更是强调了“思”对于“学”的重要性,强调学习知识之后,需要再进行思维层面的理解和感悟.当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任樟辉在1997年的著作《数学思维论》中提出“从数学思维的角度看,学生是思维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思维的主导,而思维的材料就是教材或数学知识”;其在2001年的著作《数学思维理论》中又指出“数学思维是针对数学活动而言的,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等一系列工作,以获得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模式)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知过程”.另外,也在1997年,郭思乐和喻纬出版的《数学思维教育论》,更加直接地从数学思维教学目的论、数学家的数学思维论、数学思维教育过程论、数学思维观念论和数学思维教学论等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曹才翰等认为“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是主体以获取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为目的,运用有关思维方法达到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的信息加工过程”.随后,郑毓信在其著作《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中,也提出数学思维研究应“为数学教育服务”;单墫则更加具体地提出“考虑中学数学教材、大纲或是课程标准时,不能仅考虑实用性,不能简单地罗列数学知识,而更应当考虑需要培养哪些思维品质,如何去进行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挥数学是思维的科学的特点.”此后至今的10多年,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这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中具体涉及“培养哪些思维品质”和“如何去进行思维训练”.对于“培养哪些思维品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强调抽象思维、推理思维、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2003年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强调理性思维、抽象模式、结构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批判性的思维习惯、逻辑思维、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直观思维.对于“如何去进行思维训练”,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必要的板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2003年颁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算法的基本思想、数据收集与处理、严格的逻辑法则、框图、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现代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同时,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显然,“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研究是当下数学思维研究的主流方向,以下对此作进一步介绍.

3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研究现况

最早“为教育而数学思维”,在数学思维研究的前2个阶段也有出现,但都还只是“在相应的一般性理论框架中嵌入若干数学的例子”.这些数学教育案例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价值是不大的.近年来,“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

3.1从数学知识出发

周宇剑从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促进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强调“加强数学符号语言类比和符号提示功能教学,培养学生将数学叙述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并规范符号书写,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杨宝珊等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进行思维研究,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有关现象进行思维描述,查明人类思维在该领域中的具体表现,找出应有的思维资源(包括数学思维资源和一般思维资源),并给出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思维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前者是基于学生角度,后者则是基于教师角度,2个方面的研究给予了从对应数学知识出发进行数学思维研究非常好的示范和参考.

3.2从数学能力出发

蔡金法曾提出“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林崇德在其提出的数学能力结构观中也以数学概括为基础,但也指出“加强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上”,同时他的数学能力结构观除了以数学概括为基础外,还包括3种基本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5种思维品质.曹才翰等从数学能力角度探讨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其中曾进一步提出“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数学能力的核心”.同时,苏建伟对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思维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来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从中可以看出,数学思维在数学能力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数学思维的能力和品质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体现.

3.3从学习方式出发

夏小刚、吕传汉等在跨文化视野下对中、美学生数学思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问题解决中,中、美2国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中国学生偏于使用抽象的策略和符号表征,而美国学生则往往比中国学生更频繁地使用视觉的策略和表征.王霞进行了以草稿为载体训练第2学段学生数学思维的研究,通过分析和访谈研究学生的草稿,发现了导致学生思维受阻的6个原因,从而根据第2学段学生的思维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第1学段学生以草稿为载体的数学思维训练的有效对策.中外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能给予思维研究很好的导向;而立足本土的数学思维实证研究,则能给予思维训练以很好的具体启发.同时,数学思维活动在学习方式角度的表征,还有数学认知、数学反思等.数学认知方面,李玉琪在其《元认知开发与数学问题解决》中详细论述了元认知知识的统摄作用之数学思维模式的规范作用.数学反思方面,惠敏悦对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反思性学习进行了研究,叙述了古今中外对于反思的各种认识和研究,并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对于反思的理解尝试了2种新的教学模式.郑毓信以国际上的相关研究为背景,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数学思维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初等数学中数学思维的3种基本形式: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数学化是指初等数学中“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数学化;“凝聚”是指初等数学中算术以及代数概念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化;互补与整合是指同一概念的不同解释、同一题目的不同解题方法、形式和直觉之间所存在的重要的互补和整合关系.

3.4关注数学思维的弱势群体

刘晓菁对高中女生数学思维品质进行了研究,通过自然观察和访谈调查,具体而客观地描述了高中女生数学思维品质方面的情况及特征,从而提出了如何改进女生的数学学科学习以及培养高中女生的数学学科思维的几点建议和措施.小学生、女生等数学思维训练的弱势群体,在近年来不断得到重视,相关研究也还在继续进行之中.

4进一步思考

可以预见,数学思维研究将引领数学教育,同时“为教育而数学思维”的研究方向将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力、加强教师的“数学思维”意识、实证研究有待得到重视、进一步关注数学思维的弱势群体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

4.1数学思维研究将引领数学教育

当下,应该本着“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学与教”来明确数学教育的核心、途径和主体.其中核心是数学思维,途径是数学思维活动,主体是学生.实现基于数学思维的数学教育三维目标,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学习思维的方法,提升数学学科学习力,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周春荔《数学思维概论》一书中也提到了“数学教学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入21世纪,数学思维研究将引领数学教育.

4.2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力

在实现基于数学思维活动的数学教学三维目标中,当下最为迫切的研究应当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力.这可以从学习和教学2个方面来论证:从学习方面来看,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体现在数学思维的能力和品质,因此数学学科学习力的要素需围绕数学思维来构建和组织,从而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型;从教学方面看,从数学知识的教学到数学素养的教学,数学思维的教学是必经、必由之路.

4.3加强教师的“数学思维”意识

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提高“数学的社会实现能力”,具体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学生做数学教学工作,普及数学思想、知识、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等.前一方面是数学教师普遍重视的,但后一方面由于现实的多方面问题却没有太多精力给予应有的重视.但从学生的成长上来说,数学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教师的专业化上来说,数学思维研究、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4国内数学思维的实证研究有待得到重视

国外数学思维的研究多为实证研究,但在国内却多为理论研究.然而数学思维是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它的这一本质决定着数学思维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另外,数学思维的实证研究也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向教学策略.数学思维实证研究具体可以从2个维度进行:学生角度和知识角度.学生角度,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具体探究学生数学思维的薄弱点和培养方式;知识角度,可以通过对具体数学知识下的数学思维进行教学实验式的研究.

篇2

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情境图片、应用题等资料,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我便根据其内容来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我告诉学生: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而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课程的不同时刻,渗透文化教育,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之奋斗的动力,进而实现双重教育的目的。再如:回收10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这就相当于少砍18棵大树。如果我们学生每人每个月回收2千克废纸,那么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如果按我们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一吨的废纸来计算,我们全校30个班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相当于砍多少棵大树?通过启发、感悟、计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不仅生动了课堂教学,还在理性的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浸染。

二、利用教材与生活实际更好结合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与我们的衣食住行联系非常紧密。它甚至在科学、建筑、医学等方面也广泛应用。在数学课上我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来说一说数学的作用,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比如通过一年级的元角分知识学习,学生明白了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数学的学习需要具有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要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巩固练习时,需要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小心验算。时间久了就能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严谨的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而这些和课堂上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及老师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教师的示范要多方面体现,一言一行,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会彰显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力量。所以,身为教师要时刻牢记这一点,通过严谨的教学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真正彰显榜样的力量。

四、利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数学这一门学科本身有很强的严谨性,而这一理念应贯彻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对数学教学中的概念进行讲解时,要尽量运用专业的数学语言进行准确描述;对公式的具体作用,要进行确切的讲解;板书的书写要有一定的条理,一定要在小学生中做好严谨认真的带头作用。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亲身实践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答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记忆牢固深刻。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间接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涵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开拓的精神。

五、利用数学中的实践过程,来涵养师生共同

合作的价值和意识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人才竞争外,还有品质、精神竞争,人事模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更需要大家精诚合作,才能成功。所以合作意识和合作模式的训练,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强化学生的合作观念,通过团体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使他们认识到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如小组合作的方式,比较适用。

六、利用数学课后广阔空间,强化德育教育

篇3

二、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

(一)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完善小学语言教育,教师就需要提高其规范性。首先,教师在备课或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应力求语言的精练简短,时刻保持明确的语言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书本中的思想知识,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不断深入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提高小学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作业对错也好,都应通过语言表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原则,尽可能多地给予中下游学生一些鼓励,对优异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表扬,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们,课堂发言时要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再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指出他们回答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问题。(三)注重批评语言的幽默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事情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时刻集中注意力听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时,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归校后,学生会上课走神、课堂纪律混乱,这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委婉的批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的改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四)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简短的定义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不仅不会觉得难懂,还会觉得很有趣,从而会参与其中,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述逻辑性强且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或定义,以此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作为数学表达的四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兴趣,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带动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迟雅卓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

参考文献:

篇4

众所周知,新数运动是六十年起的一场席卷世界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其主要目标“就是要以现代数学思想对传统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造,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1]新数运动对传统数学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小学的数学已经全部作了重新考虑,‘结构’(主要是代数结构)成了中学课程的基础,许多国家里,几何作为独立的实体趋向于从课程中消失.虽然作为补偿,增加了图像和图像表示的应用.特别地,坐标几何倾向于下放小学.”[2]

因此,新数运动所倡导的现代化,实质上就是数学内容的现代化,其前提是“要像20世纪的数学家所理解的那样,去逐步向学生揭示数学结构,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领会、应用和爱好数学.”[2]但倡导者们的美好愿望因新数运动的受挫而破灭了.

二、从新数运动看数学教育的现代化

1.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数运动之所以受挫,就是因为过多地注重了数学内容的现代化,而忽视了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其他方面.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同时它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一更大的系统.因此,在研究该系统时,既要从系统总体出发,综合考虑诸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又要把它放到更大的系统中,研究它和外界环境的关系.

1.1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综合考虑

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简言之就是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其中,数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习方法的现代化、师资队伍的现代化、数学评价的现代化等要素均为该系统的子系统.诸子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新数运动的宗旨是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它顺应了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完全正确、合理的.但倡导者们没有认识到,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含着一系列要素的大的系统工程.数学教学内容(或学习内容)突出了现代化,而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素质却没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用传统的方法去实施新课程的教学,难免会出现“异化”、“落伍”的现象.同时教师面临的是“放弃他们熟悉的东西而去追求他们感到陌生的东西,”[2]这样,不仅存在心理上的障碍,而且有知识结构上的障碍.可见各子系统间若不相互配合,便会产生负作用.只有综合考察,使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才能形成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合力.

1.2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置于数学教育这个更大的系统中考虑

数学教育现代化又从属于数学教育这个大系统,因此研究数学教育现代化,还必须探讨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方法论等相关学科对它的影响,即考察它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新数运动虽然符合社会发展,又有现代数学提供理论基础,但它只注意充实现代化的内容,而没考虑学生的心理结构,违背了教育学、心理学规律,以至学生接受不了新的数学课程体系,这是新数运动受挫的最直接原因.也就是说,新数运动没有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或成果,忽视了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了失败.

可见数学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研究该系统的诸要素,而且要探讨系统所处的环境,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数学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当然也不例外.缺少典型的实验和评价过程也是新数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实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一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其二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现代化的内容要渐进是指,现代数学必须经过教材上的技术处理,将其思想方法由浅入深地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去,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出现,使学生逐步理解、接受现代数学思想.现代化的范围要渐进是指,进行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必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试点到推广的过程.首先在小地区、小范围内进行试点,如果收效良好,则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进而普及;如果出现问题,则及时修正、调整,再投入实验,在完善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范围普及.

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须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数学教育改革不同于一般的实验——具有可重复操作性,它的失败将意味着付出贻误一代人的惨重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要尽量避免失败,慎重从事.另一方面,突如其来出现的新事物,会给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头脑中已形成固定模式)以巨大冲击,人们于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且从知识水平上讲也难以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缺少渐变过程的数学教育改革不易成功.新数运动就是典型的实例.3.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各方人士的积极性

新数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是与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教育界的热情欢迎分不开的.但由数学家和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组成的领导者们并不太了解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了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外,其他人士如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学校管理工作者等均是运动的响应者.因此新数运动的课程体系重视了现代数学的因素,但脱离了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居高”而不够“临下”.

新的课程结构使“许多父母因再无力帮助子女而担忧”,“部分不知所措的父母把它看成是代沟的又一新象征”.[3]教育界虽然表现出“热情地接受新课程、新概念、新符号”,[3]但教师自身素质达不到新体系的要求,面对一系列的新术语,他们也是一片茫然.因而,新数运动必然遇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的阻力.

事实上,社会各方在数学教育改革中均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他们是改革试验的直接实施者,熟悉、了解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因此来自他们的意见、建议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教师是改革的发起人,或者在设置新目标、确定新目的或者在实践中起了作用,或者就只是……要在他(她)那儿进行改革,那么他(她)实际上就是这项创新的一个‘股东’:他(她)得到一种明显的激励,这将有助于克服事业开头所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决定是上头做出的——有时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那么情况就大为不同了.这时就必须使教师信服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2]可见,使广大教师成为现代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意义重大.同时,政府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家长的协助,对促进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进行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各方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把“由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数学家所组成的共同体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作用,和广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家长等在各个具体区域内的创造性工作”[1]协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加快现代化的进程.

4.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动态性

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观改革的历史,它具有时代性和相对性;二是就每一项具体的改革而言,它具有过程性.

4.1数学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性和相对性数学教育现代化是符合新的时代要求的数学教育,是时展的产物,因此它具有时代性.同时,随着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内涵也必定不断发展,因此就其内容而言又有相对性.从而数学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工程.六十年代正好是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主义思想时期,因此结构主义学派就为新数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就是以结构主义思想来重建数学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当然也在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数学教育要符合这一时代特征.因此近年来又出现了这样的说法“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以计算机为基础来‘重建’数学教育”.[1]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前进,数学教育现代化又必将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4.2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性新数运动的以现代数学思想改造传统数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深入人心的,正因为此,人们对新数运动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容忍不了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病,以致招来暴风骤雨般的尖刻的批评、指责,令支持者也无力摇旗呐喊.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出现、而发展的,数学教育的现代化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它以崭新的面貌问世时,难免会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它在过程中得以成长、壮大、完善.充分认识其过程性,就可“善待”改革: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很难一步到位,而需不断发展,对其弊端,不应刻薄攻击,而应客观评价,也就是给它一个“宽裕”的反思环境,使之在调整中发展,在改进中完善.从新数运动的现代化一下子“回到基幢,“回到祖父一辈的数学上去”,就是没有正视其过程性.

5.数学教育现代化具有可行性

新数运动所倡导的数学教育现代化,一直是世界各国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国在1958年~1960年间和1978年~1983年间,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的尝试,增加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微积分等近现代数学知识[5].但由于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改革没有实施下去或进行了调整,其情况与新数运动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能否在中小学充实先进的数学内容?

篇5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数学奠基的,无论在任何岗位上,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数学问题。而中职教育作为通向高等教育的踏板,同时也是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的重要源头,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十分重大。因此,教师在数学课程中努力在规定课时内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努力将接收到的数学知识学扎实,不仅仅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间接控制着社会的前进速度。

2.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的实质即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即通过传授人类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人文精神的过程。而数学作为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其科学素养。只知道学习科学的人仅仅是一具只会操作的机器,没有灵魂。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由内而外得到质的提升、灵魂的洗涤,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3.在数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遭遇瓶颈的当下,要解决数学无用论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就要顺应时展,改革旧教学制度,将人文教育融入传统的数学教学。数学要体现其本身具有的人文价值,就不能单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而是要发现其内在的各种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创造,体会内在的人文精神,并以之引导其自身气质、素养、人格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在进入社会后真正有益于行业乃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

1.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

在每一教学任务的开始、过程中或结束后,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穿插讲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数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有关创始人的奋斗精神、创新品质。例如,在讲解微积分时,可以穿插讲述牛顿、泰勒等数学大家的人物传记以及其本身在微积分理论推导中所做的贡献,以其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2.以兴趣为数学学习的导师

学习的最好老师即是兴趣,因此,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人对数学有着莫名的抵触心理,或是由于数学学习难度大,或是由于本身对数学不感冒,这对于数学教学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该尽量让数学变简单,让学生易于接受。比如,利用形象的模型操作、数学实验或多媒体视频让数学中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更容易理解。或者在讲课过程中多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像概率论中的排列组合,可以以在盒子中取球的游戏进行讲解。

3.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激励和动力

现在多数学生并非不学,而大多是在学习过程中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而最终放弃。因此,在他们放弃前挣扎的那一段时间,若有新的激励、新的动力支持其继续奋斗,在数学求学路上继续前行,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这个新的动力可以是人物的成名史、奋斗史,可以是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与辛勤付出,也可以是身边同学的不懈努力与不断超越。总之,在放弃的前一秒,给予学生继续下去的动力,便能最终使其在数学上学有所成。

4.改良学习成绩的评价机制

公平公正的学习成绩评价不能单纯依靠分数,在中职学校进行学生综合测评时,要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人文素养水平考虑在内。只能考高分的学生只是学习的机器,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强的、能够学以致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空间,使其创新性、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掘其潜能并鼓励他们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做出成就。例如,可以开设一些校内数学创新比赛、奥数竞赛、数学建模比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并按成果对他们进行奖励。可以与其他学校建立数学交流机制,定期安排一些老师对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相应训练,学生也应轮流参与其中。在学生的成绩评价体制中,要求每个学生创新成绩比例、人文成绩比例、学科成绩比例均达标才能合格。

篇6

在这推崇效率的时代,小学数学教育要契合时代的要求,需要运用多样化与科学化的教学理念。许多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学生日后的成才,付出了很大时间与精力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想做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除了自身不断的努力外,还要长期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互相启发,教学设计的完善是没有终点的。1多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在的乡镇学生个性突出,自我意识较强,甚至有些孩子有点自私。教师需要花时间了解自己所教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往的教学经历积累的经验与成功并不适合当代的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用心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诉求。仅仅将课本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会做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1]。在教学中多运用课件将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易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用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练习中联系已学的知识,注意知识的迁移。在互相学习交流的基础上,结合经典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才会更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要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2高效利用多媒体等新颖的教学手段目前,我国各地区的乡镇学校均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硬件设施,机器样式和表现方式都很新颖,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水平。

我市小学现已配备“电子白板”,它是集电子黑板,投影仪,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积极利用多媒体手段是提升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有效手段,在具体的知识点讲解中一个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生动、连续、精炼的知识呈现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该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另外,像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对加深知识的印象,巩固记忆效果很好。数学是实际应用中产生的科学,完全可以把知识点实际问题化,加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难题的能力。这样的思维并不是真的去解决某些现实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有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体验。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是以缜密的思考为前提。3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后,数学的思维会有种逻辑的美感,此时加以引导,学生会有成就感,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目前在一些乡镇学校中“读书无用论”颇有市场,如果不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不容易吸引学生。在教学中难度适中的问题会吸引学生,学生会发觉认知矛盾,认知冲突得到解决,求知欲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提出新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动力。适当利用学生喜欢比赛与竞技的心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很多小的成功的累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领悟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的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利用自习时间举行班级的数学知识竞赛、数学历史讲座、数学典故与笑话、逻辑推理故事都可以尝试。活动中更容易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长此以往有利于兴趣的养成。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从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思维习惯[2]。在乡镇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掌握好习题与练习的尺度,适当的重复对学生的记忆与做题的准确度有明显的提高,这种方法的过度使用虽然能再小幅提高效果,但是对数学的兴趣有着潜在的伤害,解题机器是不会成为数学家的,一个国家没有一定数量对数学有兴趣和热爱的人,数学研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小学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在社会唯分数论的思潮影响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一直被弱化,如果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日后学生的潜力将难以得到发挥。假如数学老师忽略了这点,为了分数的极限,不断要求学生做枯燥的练习和作业,容易厌烦数学。学生体会数学之美与深感数学的抽象难懂的界限不是那么的清晰,不容易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天分的学生对数学习题的忍耐度是不同的,针对实际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做法。

数学的课堂的气氛不宜特别严肃,小学生毕竟是孩子,学习能力和思维还在发展中,对教学效果不能操之过急,有时课堂也应该具有游戏性,课堂最后的时间做数学游戏是可以考虑的,对知识点的巩固效果也不错。时常把课堂剩余时间变成数学游戏时间,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计算与理解的深度,扩展学生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有显著的效果。在基本定理的讲解与基本的题量都完成的比较好的前提下,课堂可以热闹一点,一小部分课时进行数学游戏,是把数学知识的应用熟练化,对提高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城市教育与乡镇教育有着很大差异性,体现在经济实力、教育硬件、教学水平等方面,面对乡镇小学数学教育相对落后的局面,广大数学教师需要不断的努力,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贡献一份坚实的力量。

作者:吕娜 单位:本溪市溪湖区石桥子镇中心校

篇7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变,各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以及受社会大趋势的影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合作才能完成。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尝试、不停的探究,如何实施合作教学,如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开动脑筋、发扬团队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数学概念的建立、公式的发现过程、定理的理解和接受过程,到问题不同解法的探索、问题推广应用的研究,乃至延伸到课后作业,我都在不断尝试合作学习,结果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常常为同学们因合作绽放的闪光点喝彩,也渐渐摸索出了一些在数学课堂进行合作教学的成功策略。

一、使学生感到困难的应用题教学应在合作学习中完成。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理念第一条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应该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课堂中来,让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比如超市的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原素材。

例如:在讲银行利率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堂应用课。一上课我便问“你们知道我的月工资是多少吗?”学生一听来了兴趣

“1500元”

我:“低了”

生:“2500元”

我:“高了”

-----------------

“我的月工资是2190元,但我们老师必须交税,是这样交的:2000元之内不交税,高于2000元而低于2500元的部分税率为5%,高于2500的部分税率为10%。”我讲完之后,由4个学生一组合作计算我需要交多少税,如果工资是3000元又如何交?学生在我的组织和引导下非常积极的讨论,互相出谋划策,不停的在纸上又是写又是勾的,当小组之间的答案不一样时,他们又互相争辩,吵得面红耳赤,最终统一了答案,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超过部分”的意思及税率5%和10%的分段计算法。

经过上面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小结,学生拥有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我接着趁热打铁呈现另一个问题:“我们不知道校长的工资,假设他的工资为X元,每月需向国家交Y元的税,你能写出Y和X的关系式吗?”学生立刻分组讨论,最后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所以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机会,他们才会体会到数学的快乐,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才能克服对数学应用题的恐惧心理。

二、在个人难以完成的实验教学时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内容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例如统计和概率这一章,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我的经验是用合作做游戏的方法学习概率。在概率一课的学习时,我带了一摞标有2、3、4的纸片,对学生说明游戏规则:先拿出三张标有2、3、4的纸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随机抽取一张作为十位上的数字(不放回),再抽取一张作为个位上的数字,你能组成那些两位数?其中恰好是“34”的概率是多少?

说完之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纸片发给每一组,同学们通过你抽、我拼、他说、她记的合作方式纷纷模仿着拼数字,,很快就有了结果。有的组说这样的数有5个,有的组说这样的数有6个,我就请这两组同学汇报一下拼出的两位数,李娇组42、23、34、24、32,杨振组有23、24、32、34、42、43,相比之下发现6个数字是正确的,故恰好是“34”的概率是1/6。接着我请杨振组介绍了他们的思考过程:“当十位数字是2时,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是3和4,得23、24;当十位数字是3时,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是2和4,得32、34;当十位数字是4时,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是2和3,得42、43,并用手中的纸片演示了一遍,我带头为他鼓掌。

“噢,原来如此,我也会。”有人这样低声说。

篇8

(1)数学教育最基本的价值是弘扬科学知识的价值,为实现数学教育的其他价值提供了基础条件。

(2)数学教育具有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方法的价值。数学应用主要涉及到的是工具和技术层面的实践应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方法。

(3)数学教育具有进行思维训练的价值。数学是将抽象思维建立成相应的数学模型的学科,数学思维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的集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思维上要求更深刻、更高级,所以说数学教育是思维训练的最佳手段,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思维训练的平台,它有助于人们形成理性思维,促进了人们智力的发展,数学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数学教育还具有培养数学精神、体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在进行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文化、精神贯穿始终,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经过数学教育的系统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更为科学、正确的思想方法、态度认识,这些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数学教育这几个方面的价值不仅关系密切,而且相对的、有层次性的。数学教育的价值会因内容、阶段的不同所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说小学、初中、高中、高职等各层面的数学教育的侧重点会有所差异。高职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必须考虑高职教育的特性问题。高职数学教育在价值取向和价值层面上有自己的倾向和特征,高职数学教育的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高职教育因学生基础、课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在其知识层面、能力层面、思维层面、文化层面等方面所能授予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使得数学教育的很多价值观念无法有效的传达给学生,所以说数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此外,高职数学教育为了满足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教育所侧重的价值是具有倾向性的,使数学教育的价值无法均衡展现。高职数学教育不单纯是进行知识教育,在进行数学教育过程中要与应用工具和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这是高职数学教育价值的重要特征体现。

2分析高职数学教育的功能

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是指实现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二者联系紧密,价值是功能实现的基础,而功能是价值实际的具体体现。高职数学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基础是由其价值和功能决定的。培养具有数学能力、数学知识和数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是数学教育的功能所在,其实质是将数学教育的价值落实于实处。数学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基础性教育的功能: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升学甚至于就业打下良好的根基,从而使学生可以可持续发展,所以说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为了更好的体现数学教育这一功能,在中小学将数学指定为文化基础课,在高校阶段的学识过程中将数学指定为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2)数学教育具有实用性的功能。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数学所构造的模型是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通过应用数学这门科学语言可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说数学教育具有实用性的功能。

(3)数学教育的另一功能是可以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数学教育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类的思维品质,使其养成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符合逻辑的思维方法、培育健全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美学价值等。总之,通过数学教育的系统培养能够训练人的思维,进而提高人的数学素质。

(4)数学教育具有选拔。通过数学考试的形式来检验测试者的数学水平和潜在能力、智力水平,数学考试常常被用于升学选拔GRE考试等各类选拔性测试中。通过奥林匹克的数学竞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说数学教育在人才选拔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教育的价值在不同阶段有所差异,进而导致数学教育所体现的功能也是阶段性的,其功能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数学教育的不同阶段的学生年龄、教学内容、特征甚至于外部社会需求等方面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导致数学教育的功能表现也不尽相同。高职数学教育的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高职数学教育不属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它是一种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是基础性教育的功能。

(2)高职数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具有实用性。高职数学教育侧重于将数学当做一种工具,强调其工具性,过度于强调与这一特性进而淡化了数学的完整性和理论性。高职数学教育将学生运用数学这一工具的能力培养工作给与了足够重视。

(3)高职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围绕于数学基本内容展开,从而使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高校数学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深化提高。这种局限使得高校数学教育的思维训练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4)高职数学教育具有选拔数学人才的功能。数学考试常常被用于升学选拔GRE考试等各类选拔性测试中。通过奥林匹克的数学竞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优秀人才,所以说数学教育在人才选拔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总之高职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为更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数学人才。

篇9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六、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

篇10

    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表现形式就是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既有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设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目标、重点、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切忌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

    优化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应克服以下几个传统的教学“误区”:

    1.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复和一题多用.

    2.重结果,轻过程数学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诚然,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上述做法可能对暂时的考试成绩有用,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却留下了后遗症.有不少学生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最值时,都熟知结果:当x=-b/(2a)时,y有最值(4ac-b2)/(4a).但却不会配方法,到高中继续学习三角函数最值时发生了困难.这都是因为只重结果,不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带来的结果.

    3.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

    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弊病就是进行题海战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了机械的分类式思维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其结果导致了考试死记类型、硬套解题方法,对变换形式的问题便束手无策.在素质教育下,应教会学生知识系统的总结.实践证明,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总是能系统地说出学过的知识系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问题.

    4.重知识的传授,轻教学的灵活多变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注意教学教法的改革.他们错误地认为教法的革新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将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讲述得情趣盎然、浅显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凡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努力钻研,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取得好成绩的方法,都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三、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上,不少学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诸如学得不好不感兴趣,遇到难题,不能迎难而上,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中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1.运用情感手段强化自我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一般地讲,恰当地表扬鼓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公务员之家

    2.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顺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潮流,人教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材在内容选娶编写体例上较原有教材都有较大变化: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增加可读性,在加强双基的同时,也注意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上述潜在功能,指导学生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