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硬件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6: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软硬件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软硬件论文

篇1

1.1驱动异常计算机硬件系统需要靠驱动程序的支持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当某些硬件工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首先考虑是否是驱动程序出现问题,常见的驱动问题包括声卡没有声音,显卡图像闪烁或者分辨率无法设为标准分辨率,网络连接问题和机箱USB接口无反应等,可以进入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查看是否有硬件带有黄色的感叹号,带有感叹号的硬件为没有经过驱动的硬件,可以使用该硬件附带的驱动光盘安装驱动程序。另外,硬件驱动需要选择适合的驱动版本,并不是说驱动版本越高越好,一般考虑使用经过微软认证之后的稳定版本驱动程1.2网络异常如果出现计算机突然无法上网的情况,首先使用系统ping命令检测是否能够连接到网络路由器或model,如果发现无法连接到上述设备,考虑网线连接问题或是计算机IP地址、网关、DNS出现故障,可以使用360安全卫士,QQ管家等软件的断网急救箱一类的小工具进行故障处理;如果ping命令出现部分响应,则考虑网线故障。

1.3系统变慢计算机系统变慢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垃圾过多、内存不足、cpu占用率高、磁盘碎片过多、病毒或木马感染、受到外部攻击等原因。可以考虑使用安全卫士等软件清理垃圾、关闭自启动软件和系统服务、避免同时运行多个大型软件、使用磁盘管理工具清理文件碎片,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和木马,安装防火墙避免外部攻击,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等。

1.4软件或文件无法打开由于使用不当、误删除程序文件或遭受病毒感染等问题,有可能出现软件或文件无法打开的情况,处理这种问题可以首先进行病毒查杀、重新安装无法打开的软件等方法。

1.5硬盘分区或文件系统故障硬盘分区或文件系统故障有可能引起开机无法进入系统或系统进入过程中蓝屏,可以考虑使用系统盘重做系统、修复系统或重新分区后安装系统。如果是硬盘引导文件(俗称0磁道)故障(可以识别硬盘、无法显示硬盘容量等信息),可以采用低级格式化或者使用修复0磁道软件工具,修复硬盘后重新分区安装系统。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可以分为损坏故障以及非损坏故障,顾名思义,损坏故障是指计算机当中某个或多个硬件出现损坏所引起的故障;非损坏故障一般为计算机硬件连接出现接触不良或电源功率不足、电压低导致异常等情况引起的故障。

2.1常见非损坏故障及解决方案对于非损坏故障,首先要查明故障硬件,对故障硬件重新插拔,对使用插卡式连接的硬件(如显卡、内存等),可以使用橡皮擦拭硬件连接接触片(俗称金手指),去除接触片氧化层,故障即可解决。如果因为电压不稳导致死机、重启等问题,可以考虑安装外置稳压设备。如果因为过热导致死机或重启,可以对CPU散热片进行除灰、加涂导热硅脂、对没有散热片的设备加装散热片,对有散热片仍过热的设备加装散热风扇。如果发现CMOS芯片自动复位、系统时间还原的故障,卡伊考虑更换CMOS电池。

2.2常见损坏故障及解决方案检测硬件损坏故障可以通过机箱喇叭报警音、硬件替换法及电阻法等。机箱喇叭报警一般有如下可能:2短:常规错误。解决方法:重设BIOS;1长1短:RAM或主板出错;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1长9短:主板Flash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不断地响(长声):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不停地响:电源、显示器未和显卡连接好;重复短响:电源有问题。对于硬件损坏,确认故障硬件后需及时更换。

篇2

2软件系统部分: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对计算机和其外部设备进行协调和处理及控制,并支持相关应用软件开发和正常运行的系统,其不需要用户进行相应操作及干预的集合,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控,调度和维护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独立的硬件进行管理,使得这些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各种应用软件的运行都需要一些共同的基本操作,例如都要从输入设备中取得相应数据,向计算机的输出设备送出数据,然后向外存写数据,从外存中读数据,对数据的常规管理,等等。这些基础工作也要由一系列指令来完成。人们把这些指令集中组织在一起,形成专门的软件,用来支持应用软件的运行,这种软件称为系统软件。(2)应用软件。是用户为了某一相应的目的而有专业计算机从业者专门编制的软件,较常见的如:a.用户信息管理软件,主要是用于输入、存储、修改、查询各种信息,如认识管理软件、银行管理软件等等。b.对办公文字处理软件,主要用于单位、公司等用户输入、储存、修改、编辑、打印文字材料等,例如office软件、wps等,如表1。

3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硬件是软件的载体,他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简单的说如果只有计算机硬件而无软件的话,其是无法运行的一个裸机,具体的说:(1)硬件(Hardware):简单的说计算机中用户可以直视看到的东西一般都是硬件。(2)软件(Software):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协助计算机硬件能运行的一些指令,已达到用户追求的结果。(3)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如需正常运行,需要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如果硬件是软件赖以工作的物质基础,那么软件是硬件工作的精神基础。计算机系统必须要配备完备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才能正常发挥相应的状体,且充分发挥其计算机硬件的各种功能。没有安装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是裸机,没有使用价值。硬件的功能无法实现得不到发挥。(4)其实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没有详细的区别划分或者说是严格的界线吧,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在许多情况下,计算机的一些功能既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软件来实现。因此,硬件与软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绝对严格的划分。有操作系统软件,但是没有计算机硬件就无法运行,操作就无从谈起。没有操作系统的支持,其他任何应用软件更是无法应用。(5)硬件和软件同步发展。计算机软件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频繁的更新换代而发展,而软件的不断开发、完善又促进硬件的快速更新,两者相成相辅的作用,使得他们共同快速的进步。

篇3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运行系统中有关程序和文档的总称,属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控制中心,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实际需求。计算机安全从软件方面来书,软件开发部门开发的软件既要满足用于的各种需求,也要有效降低开发成本,更要避免其他软件开发剽窃或者复制软件,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而用户也要求功能齐全、实用性好、保密性好、具有高性价比的软件,尤其是软件的安全性能,因此计算机软件安全指的是软件不易被剽窃和软件自身的安全性。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计算机用户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和信息保密意识,同时计算机网络系统还不够完善,有一定的安全漏洞,这是引起网络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比如,Windows系统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软件自身携带的插件等,这些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有些黑客会侵入计算机的安全系统,甚至导致数据丢失或者系统的瘫痪。此外,计算机病毒入侵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威胁。因为病毒具有很快的传播速度,只要病毒进入网络,既对计算机安全运行产生影响,也将计算机数据破坏,极大的损害了用户的利益。

二、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的对策

当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和计算机息息相关,为了维持计算机更长的寿命,并促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要了解计算机,并且具备普通的维修常识。可是,计算机的寿命是有限的,用户有必要对操作流程进行学习,然后正确使用计算机,如果计算机发生问题要及时维修,避免计算机硬件遭到更严重的损坏。用户熟练掌握计算机日常使用规范以及基本的维护知识可以促使用户及时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并且提早做好预防,促使计算机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二)计算机软件设施安全问题的对策

首先加密计算机软件,并且确保密码的安全性,因为计算机软件非常容易复制,因此计算机软件安全防护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密码保护。而一个密码只在一段时间内有效,因此用户要定期对密码进行更改,确保计算机软件安全。其次,为了从源头上确保计算机软件的安全,就要做好它的安全设计。软件设计人员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要全面细致考虑软件的安全问题,比如从软件用途方面来说,就要对用途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考虑,并且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在开发完软件之后要全方位检测软件,及时修补检测出来的漏洞,并且提高检测次数,最大程度的避免软件漏洞。而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问题,并应用合理措施实施修补,确保安全运行软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以及硬件传播,所以要定期升级计算机软件,应用最新的版本,确保计算机软件具有较少的漏洞。此外也要及时更新浏览器的版本,确保网页浏览的安全性。在浏览网页时尽量不要浏览不合常规的网站,不安装不合常规的软件,确保浏览的安全性。

篇4

2软件开发分层技术应用分析

2.1两层和三层结构技术两层结构的计算机软件是由数据库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共同组成,其中客户端主要是面向客户的服务界面,其功能为逻辑处理、显示服务器的指令以及供客户对服务器进行查询。这种逻辑结构被称为胖客户,一旦客户数量增加,客户端不能进行相应的扩展。同时,这种逻辑结构不能进行良好的交互,维护成本比较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型计算机系统需要更加复杂的软件结构,两层和三层结构的应用系统出现。两层和三层结构的软件,主要由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构成,提供人机交互、数据访问、数据存储和优化,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实现逻辑服务,大大降低了客户端的负担,被称为瘦客户端。通过三层的C/S结构可以实现程序的应用目的,并向数据层提出数据请求。相对于二层结构来说,三层结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负荷。同时,三层结构技术具有可重用性、强扩展性、安全性和易维护性。如果客户端用户数量不多,两层结构更具有优势,所以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应该依据实际的需要,采用适合的软件结构。

2.2四层技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应用软件的计算环境也发生变化,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和逻辑变得更加复杂。在软件实际编程过程中,数据处理更加迅速、计算更加准确、逻辑更加复杂。三层结构软件技术在拓展性、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但不能实现三个技术的彼此独立,也不能满足Web技术的计算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在三层结构的数据层和逻辑层之间增加封装层,形成四层结构技术。四层结构技术由存储层、业务层、数据层和Web层构成,其中Web层是依据客户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如果用户需要少的结构,Web层就向数据处理层直接发送信息,以满足数据处理层的表达需求。如果用户需要较多的结构,Web层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分析,改进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以此满足大规模的数据需求,实现网络层业务的逻辑处理。在技术架构方面,虽然四层结构技术尚不成熟,但在未来将取代三层结构软件,成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架构的主流形式。

3中间件技术伴

随不同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系统中的中间件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间件技术在交通、金融和邮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MOM分层技术作为中间件技术的一种,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中间件的开发中。该技术不仅具有一般中间件技术的优点,还具有异步传送的优点。当对应用消息列队中的中间件进行编程的时候,MOM分层技术可以将信息同步传输,更加安全、可靠。中间件技术可以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通讯,简化软件的开发形式。用户只需将消息交给对的管理器,无需关心数据的丢失和数据的传输问题。因此,中间件技术可以克服软件间结构不同带来的问题,兼容各种发展的开发技术,满足用户需求。

篇5

2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

实际数据接口并不是体现单一的形式,其包含多样化模式,例如:函数、API,或者是格式数据包,在此基础上,针对数据接口的应用做如下分析:

2.1函数模式应用

数据接口的函数模式,属于特性程序,由开发商在软件出厂时,设定一套函数,预测、评估用户可能进行的行为操作,全部输入到数据接口内,促使函数接口的方式表现出多样化,封装后投入使用。此类函数基本由技术人员控制,仅限于软件开发商,其在出厂时已经完成函数的封闭工作,所以只有单方人员知晓,属于密闭的数据接口。此类模式,保持数据接口程序的完整性,如果用户使用函数模式,由开发商提供,无需进行二次书写[2]。函数模式的数据接口技术含量较高,保密性和稳定性明显,在现代软件开发中,属于常用数据接口。

2.2中间数据库模式应用

数据库模式,主要依赖于具有公共特性的数据库,本身则属于数据类型,需要借助授权途径。此模式局限性较高,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只能根据数据库规模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访问,针对性强,可操作性低。常见格式有:Access、Oracle,基本为访问频率比较高的数据库。其在开发时,较为简单,适用于小型软件。虽然在特定数据接口的处理上,效率明显,但是相对其他数据库,可能会出现配置问题,特别是复杂的类型,会增加数据接口的处理难度,限制数据接口的工作范围。

2.3文件交换模式应用

此模式应用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必须借助特性数据,才可支持数据接口应用。一般数据包括两类,第一是TXT文件,由windows自主配置,在现代计算机系统内比较常见,属于通用格式,例如:程序开发基本都会支持TXT,在文本内记录html代码、编程,可以迅速转化为可读模式,供软件读取,实现灵活转换。目前,大部分技术员习惯利用TXT编写代码,完成软件开发,应用便捷,不仅可以实现简单语言的书写,同时对特殊符号的识别能力明显,体现常规特性[3]。第二是INI文件,属于系统内配,系统内直接配置INI函数,适应于普遍软件,在INI约束下,软件自主记录自身信息,实现数据交互,INI文件具备自主特性,应用规模逐渐扩大。综上所述,数据接口应用为计算机软件发展提供可靠、稳定的空间,简化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开发效率,保障软件开发质量,推进软件迅速投入使用。

篇6

(1)从当前应用层面上讲,由于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特别是缺乏学科发展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没有可依据的全国统一的标准,大大降低其应具有的权威性。现已采集和积累的部门或地方工程造价信息,包括工程分类、材料分类、材料编码以及指标和价格的内容都是按照部门或地方习惯来划分,只适用于部门或地方,欠缺全国统一的标准依据。

(2)从开发技术层面上讲,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重复开发严重,层次低,水平不高。目前常用的造价管理软件,一般都只提供当地工程造价定额、指标、指数,还有政策法规、材料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而行业所需的集成性、综合性数据无法从许多分散的系统中提取,更谈不上信息共享,有的只限于网页上数据的使用,没有做到与智能化数据库建设的有机结合,网页的维护和更新慢,信息时效性不强,服务的空间非常有限。

(3)当前得到主流应用的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在规划管理上普遍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软件重复开发,造成软件产品多而杂,档次参差不齐;软件功能单一,或是服务于投资估算,或是应用于初步设计概算,开发与应用最多的是现行的预算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也只能用于计算工程量、预结算和快速投标报价使用,而不能很好地涵盖和服务于工程造价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决策之用,在整体集成化上还有待于深化;接口性能差,商品软件之间数据交换困难;智能化程序不多,还不能够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科学预测、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实现对造价的动态管理。

2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1现代软件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工程量计算软件应用

工程量计算软件,国内软件最常采用的是图形法。其优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不仅可以编制工程概预算,并且可以对概预算定额、单位估价表和材料价进行即时、动态的管理,提高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2)数据完整、齐全,为工程项目概预算创造了有利条件;(3)计算结果准确,概预算的质量得到提高;(4)简化了概预算的审核过程。概预算的审核可不审核计算过程与输出结果,只审核输入的原始数据。(5)使用简便,加快了概预算的编制速度,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程量计算软件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要求专业人员在识图的基础上,用该软件重新输入图纸中各种构件及其尺寸,然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工程量,得到工程量清单。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将工程图纸扫描形成光栅文件,由软件处理矢量化后,抽取特征,用模式识别的技术识别构件的类型及其几何参数,进而计算工程量。第三种则是在设计单位形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的CAD文件基础上,在CAD环境下做模式识别。但这种方法要求在图纸的特征表示和建模上做大量的研究工作,依靠汉字识别技术,对图纸的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抽取各种构件的特征参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最终代替人完成识图。第四种方法是在建筑设计所使用的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件参数的属性,定义各种构件对象,在进行结构和建筑设计时使用这些对象设计建筑物,而不是直接使用线条作图。

(2)造价计算软件应用

工程造价计算软件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套价软件,软件的功能主要用于套定额计算工程造价,是造价领域最早开发投入的应用软件之一,经过多年的改进已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早期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时,完全靠纸笔、定额册,编制一个工程的造价预算,仅从工程量清单入手套定额、工料分析、调材价,计算费用到出概预算书,要花费好长时间,计算过程繁琐枯燥,工作量大,概预算结果误差性大。到目前,造价软件已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工程量计算软件得到工程量清单,再使用工程造价计算软件,找出定额子目输入造价软件,选择已预设好的取费表模板,计算汇总,马上就生成用户需要的报表。计价、汇总、分析、显示,打印一气呵成,前后只需要很少时间,效率大大提高,使概预算人员能把精力投入到更关键地方去,提高概预算的质量。

2.2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展望

(1)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在Internet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和行为空间及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都不能脱离网络而发展,做好工程造价信息的网络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网络化。包括数据处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效果评估,数据包的传递,技术经济信息咨询等网络服务。同时,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开发技术的完善与推广,大大加快了工程造价管理应用软件网络化进程。网络经济条件下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将会在投资项目评价软件、设计概算软件、建筑辅助设计软件、施工图预算软件、建筑业的价格信息网和企业内部信息资料库之间建立无缝连接的通道,在项目评估、工程设计、造价管理等各部分工作间实现数据信息的低成本转移。

(2)信息处理集成化、智能化

工程造价工作应该将信息处理的范围扩展到相关系统,如企业定额编制系统、投标报价系统、施工管理系统、材机数据收集系统、工程造价数据收集系统、造价指标系统、工程设计的其他设计过程。例如,可以和CAD系统融为一体,凡是使用CAD系统绘图的工程,可以直接利用CAD软件计算出工程量,然后,借助局域网传输到工程造价应用软件上,再根据结构部位及尺寸等方面的要求,自动在价格信息资源库中提取数据进行计算。企业定额直接传给投标报价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又可进入造价信息收集系统,指标系统又可对整个报价工作进行检验和指导。这样不仅确保了设计数据一致性、准确性,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招标投标工作的自动化水平,从而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集成化与系统性。超级秘书网

(3)产品专业化、接口标准化

目前国内做工程造价软件的公司很多,软件水平参差不齐,功能也不一致,国内目前的造价软件水平与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对于国内的软件开发商而言,每个公司应当优先发展自己的强势软件,在某一个具体的造价功能上的做大做强,而不是涉及造价工程的各个方面,这是不现实的,工程造价的涉及面十分广泛,面面俱到的软件往往无法将造价功能做的深入和专业化,而这样的软件也因为缺乏专业性不强而受到市场的淘汰;另一方面,不同的造价软件彼此之间的数据借口应当标准化,这样能够大大提升不同的工程造价软件的兼容性,因此每一个公司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同类型产品应当在数据接口方面采用标准化设置,使不同公司的同一类产品能够相互转化、使用,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整个国内造价软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提升国内造价软件的应用面和应用水平。

3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与软件技术的整合,主要是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两方面的目标:一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上的数据处理,节省人力,加快数据处理速度;二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数据和资源共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依靠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种现代信息技术,配合工程造价的改革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与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整合,为造价行业各方提供更大和支持。

参考文献

篇7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项目成本管理领域,早已实现工程成本及造价计算过程中定额子目的自动套用、费用的自动计算及人、材、机的自动分析和汇总,但工程量的计算还未能完全实现自动化,各类具有自动算量能够功能的软件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各种问题。

1. 当前项目造价(成本)领域软件应用的水平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当前项目造价(成本)领域软件应用发展的水平

当前,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的应用软件,主要在于实现自动讨价及工料分析。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对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几款软件都曾试用,总体来讲,上述软件具有准确率高、换算方便、速度快等优点,实现了报表输出的兼容性。也有部分软件对实现自动算量功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根据笔者的经验,这类软件均较好的解决了建模、自动算量、工程量的汇总及定额的套用等手工计算中费工费时的工作,有些更是具备了能直接调用电子图档的功能,省却了大量的建模时间,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2.工程量自动计算的意义

传统的手工计算工程量,其基本过程无非是翻阅图纸、熟悉资料、列计算式、计算分项工程量、汇总工程量、套用单价。很显然,这极为费力费时,需要细心和极大的耐心,稍有不慎则容易出错,效率低下。

而工程量的自动计算基本过程如下:建模、校核、自动计算、自动套用定额子目或生成工程量清单项目。

工程量的软件计算最大的优越之处在于实现了工程量的自动化、智能化:

1)实现了构件交接处的自动扣减;

2)实现了工程量的自动分类汇总及报表输出;

3)建模时标准层可直接复制,非标准层可稍加修改,成倍的提高了工效。

相较于手工计算,用软件计算的功效是手工计算的至少4~5倍。笔者本人曾作过专门比较,同一栋框架结构宿舍楼,手工计算工程量到汇总得出分部分项工程量约需2~3天,而用软件计算从建模到输出工程量总共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工程量的自动计算,不仅是项目建设初期及竣工阶段造价(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需要。项目管理中经常要做到对部分楼层、部分构件或部分材料的分项汇总,用手工计算容易出现统计错误,而软件则可以在几十秒钟之内实现上述功能。不仅如此,在招投标领域实现快速投标、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能起到减少重复计算、提高功效的作用。正由于此,笔者认为,应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大力推广工程量的自动计算。

1.3.当前算量类软件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部分具备算量功能的软件的使用,总体感觉目前的此类软件普遍存在如下缺点:

1)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不高,需大量的人工干预,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2)对于建筑造型独特、不规则的建筑物建模有困难,如对墙面的一些非常规装饰不能方便的建模甚至无法建模;

3)计算公式的输出不规范,不符合人们的手工计算习惯,难以阅读,不便于核对和查错;

4)尽管部分软件声称具备能直接调用设计院的电子图档的功能,但实际应用中其效果并不理想;

5) 部分人士感觉其计算过程 “暗箱”化,对软件的计算结果不完全放心。

现实的情况就是,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汇总工程量,然后手工录入套价软件。在其他的如工程技术设计领域早已解决的设计过程信息化,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还是未能实现。

转贴于

2. 当前项目造价(成本)领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当前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信息化水平低、造价(成本)管理中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由于传统上对项目造价(成本)管理的忽视和方法的失误,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轻视“预决算”人员的倾向,造成长期以来工程造价类专业人士整体素质不高。尽管近年来国家推行“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制度已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一现象,但现实中也的确存在部分民工或非“科班”出身的人士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预决算”,无疑他们的专业上的综合素养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部分甚至有排斥心理,导致造价类应用软件的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

2.2由于算量类软件都需要建模——图形的输入,其操作较为繁琐。多数软件的建模依赖于设计绘图软件诸如PKPM、AutoCAD等图形平台软件的支持,而这一类软件对使用者的起点要求较高,限制了算量软件的广泛应用。

2.3有些声称能直接调用电子图档的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其效果不尽理想。由于绘图类软件种类繁多,标准不一,数据接口规范不尽统一,导致造价算量类软件在读入图纸时错误频出、修改量大,使得其宣称的功能大打折扣,影响了软件的推广。

2.4由于算量软件的使用受到诸多限制,加之一些业务部门平时工作任务繁重,认识有限,导致现实中对算量类软件的推广产生了极大的阻力,应用范围非常为有限。销售量的有限导致了其开发和推广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得此类软件的售价较高,又更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非良性循环。

3.对于推广算量类软件的几点思考

显然,当前我国项目造价(成本)领域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做好造价管理中算量软件的推广和应用水平,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的应加强引导和推广力度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界每一次大规模、深层次的变革均有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因此,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推广工程量的自动计算也有赖于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推动。各地的造价总站应在软件开发、软件推广、人员培训及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标准规范的制订和协调等方面为软件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提供比以前更大的支持力度。

3.2 加强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协作

众所周知,一个商业软件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所能实现的功能和兼容性、易用性、稳定性。如能实现算量软件和设计绘图软件之间数据的无缝链接,真正做到算量软件能直接调用电子图档,简化建模,无疑是功能和兼容性上的一大进步。但兼容性则不是某一家软件公司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国家或行业协会等出面,在设计制图规范、数据接口等方面召集建筑、结构、设备及软件开发等方面专业人士协调,实现数据库规范标准的统一,将能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界信息的标准化和集成化,减少社会公共成本和重复成本,能极大的促进算量软件的推广和使用。

3.3促进部分软件开发商之间的横向合作

某些自动算量软件在开过程中和绘图软件开发商合作,实现了数据传递的无缝连接,但同一套软件在读入由其他绘图软件绘制的施工图时却需大量的人工干预,费时费力。在政府和管理部门暂时还不能实现对软件开发的协调的情况下,促进绘图类软件开发商和算量软件开发的横向联合,实现数据接口统一规范,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应鼓励有实力的绘图软件开发商在自身的图形平台上开发算量功能模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4.1当前,我国的项目造价(成本)领域的软件应用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远不能和其他领域相提并论;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未能最终实现工程量的自动计算。

篇8

《计算机组装及维护》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组成、选购、组装和维护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的组件(CPU、内存、主板、硬盘等)外观、性能指标、;计算机组装;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故障分析及判断方法等,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课程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面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内容量大,可扩充性强;二是知识更新快。课程知识更新快,新产品不断出现,当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三是侧重实践。课程侧重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算机硬件组成,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系统安装与计算机故障分析判断。

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教材内容滞后。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硬件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然而相应教材因印刷、出版、征订等问题,使得学生使用的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不能与时俱进,挫伤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二是实践环节薄弱。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中职学生通过学习,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系统的安装和各种电脑故障的处理,所以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目的。三是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由于教材内容滞后、实践设备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学生在做实验时对理论知识又掌握不足,同时由于安排的实验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不能很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我们现实教育的一个弊端。四是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较强的课程,有些教师仅仅具备课程理论研究能力,较少从事日常的计算机组装、软硬件安装、故障诊断维护等实践活动,缺乏计算机日常维护经验;五是考核方式欠缺。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以基础理论为核心,不注重能力培养,不能很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践考试条件欠缺,导致学生不重视动手能力训练。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3.优化教学过程的思考和建议

3.1完善教学内容。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及时增补较新的软硬件知识,选用较新、实用的教材,使其紧跟计算机的发展;同时考虑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较强的课程,我们经过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加大了实验课课时,适当缩短了理论课时。

3.2采用多媒体设备。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为形象、有趣的动感内容,交互性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实现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3.3实物演示教学,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物教学法就是从学生对课堂上的实物的感觉印象开始教学,学生能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因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快,所以从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教师必须尽量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

3.4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其次是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在考核方式上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改动,我们采用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实践操作为主。

3.5突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一是侧重实践教学。《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把以理论教学为主改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软硬件的安装要在相应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二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电脑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三是强化实践,制定相应实践项目。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核心内容主要分解成认识硬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判断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开发出与它相适应的实践项目。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故障及维护,成为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但该课程的教学需要改善,突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华伟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广西教育[J] ;2010年第8期,18—20。

[2]阎 川 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教学探讨,职业教育研究[J];2008年第3期,67—69。

篇9

一、采购。采购计算机软硬件500元以下的,需填报申请报告,经分管校长批准购买。专项采购及金额较大的维修,应经校长办公会研究,按市财政局认可的方式定点采购。

二、配备。学校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为相关管理人员配备专用的计算机。教师备课用计算机统一安排在电子备课室,并确保每个教研组至少一台计算机,教师不得随意使用其他教研组的计算机。教务处、会计室、工会、图书室为专用计算机,保存学校学籍、财务、信息等重要资料,任何无关的人不得随意使用和移动。

三、使用。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如查看、收发文件,学校各种管理,制作、下载和上传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试卷、撰写论文),教育网络培训与学习,业务考核与考试等,与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在网上发文章、博客、帖子、评论以及购物、聊天等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网站规定,不得诽谤他人、影响学校声誉、有违社会公德和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言论,禁止利用计算机炒股或浏览、下载、打印、传播黄、赌等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含电子邮件)。老师需要打印的有关教学资料可到校长室、教导处或文印室打印。

四、管理。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各处室用机由处室负责人负责,教研组用机由教研组长负责,网络教室用机由信息技术老师负责。计算机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概不外借,确系工作需要的,须学校主管领导批准。未经学校同意,不准私自拆装计算机。

五、维护。学校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并做好计算机采购、使用、数量等基础台帐和保养、维修等情况的技术档案;定期对计算机软硬件保养与维护,做好病毒检测和机器的杀毒工作;办公室计算机需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设备损坏;离开办公室要正常关闭计算机, 断开电源,关锁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计算机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外带光驱、光盘、移动存储设备工作时,必须先执行杀毒程序;不得在办公室、电子备课室和网络教室内的计算机上私自安装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相关软件,如发现,计算机管理人员有权不通知执行清除;完整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报废需经专职人员鉴定、确认后,逐级审批后方可报废。

六、责任。实行计算机管理责任追究制,计算机由管理者(教研组长或各处室负责人)承包。因人为因素使用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需照价赔偿;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学校调查原因,管理者和使用者要承担相应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扣除考核分、赔偿等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1)在工作时间利用计算机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聊天、游戏等)的;

(2)专用计算机因人为因素丢失学校重要资料的;

(3)利用计算机网络诽谤他人、影响学校声誉、有违社会公德和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言论的;

(4)利用计算机炒股或浏览、下载、打印、传播黄、赌等的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含电子邮件)的;

(5)私自外借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的;

(6)未经学校同意私自拆装计算机的;

篇10

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我们已经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计算机在提升业务处理效率、信息交流和共享资讯等方面提供的极大便利,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衡量新型人才的标准之一。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各高校在设计培养计划时都开始注重计算机的使用教学,在各类专业课程中都贯穿着计算机的使用教学。所以,公共计算资源建设资金在现代高校的教学设施投入中逐渐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越来越多的各类型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等开始投入使用。

但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为了跟上教学任务要求,公共机房内各类型软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同时,各个高校扩招使得学生数量逐年提高,教学任务愈发繁重,导致公共机房的负荷超出预期。虽然各类机房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日常管理中,但是软硬件设施重复建设、管理工作复杂等问题依然频繁出现。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公共计算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把云计算运用到高校公共计算资源的整合管理中,通过云计算的特性以实现把公共机房日常管理工作化繁为简,减少建设资金投入,提高教学服务工作质量。

1 现代高校公共计算资源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在公共计算机机房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以下几个共同的问题。

1)公共机房规模越来越大,软硬件资源配置参差不齐。随着在各类专业课程中计算机教学的比例逐步提高,为了应对这一要求,各高校每年或定期都会购买一批新的软硬件资源,公共机房规模也在随着一次次更新而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逐步的更新方式导致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参差不齐,甚至同一机房或实验室内会出现四五批不同时间段更新的软硬件资源,使得管理人员难以实现有效的统一管理。

2)公共机房建设资金紧张。高校每年投入到教学设施建设的经费是有限的,而公共机房的建设资金只能占其中的一部分,建设资金紧张则导致某些软硬件资源不能及时更新的情况。以一个配备100套计算机的公共机房为例,不计算购买交换机等网络基础设备的情况下,购买100套计算机就需要大概45万的资金投入。新建设的公共机房一般能在良好的使用状态工作三至四年,随着使用时间延长,硬件的故障率也逐步增加,硬件的维修和更换费用也逐步增加,而建设新的公共机房则投入更大。同时,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还要购买一些软件的授权,因为设备基数大,这类型的资金投入也十分巨大。

3)公共机房管理人员日常维护困难、管理工作繁重。由于教学任务需要,公共机房的工作强度日益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寿命是很大的考验,公共机房管理人员需要经常维修以及更换硬件。同时,根据课程的设计,管理人员还需要经常安装和更新教学软件。这些软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更新频繁,导致管理人员日常维护困难、管理工作繁重。

4)公共机房设备安全防护困难。高校公共机房设备数量众多而且用户基本上都是学生,学生用户的计算机安全防护意识参差不齐,导致公共机房成为安全风险隐患集中的地方,软硬件资源十分容易受到攻击破坏,甚至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现有的网络环境安全。

2 云计算的概念及特点

2.1 云计算的概念

简单地说云计算就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这三种计算方式的融合发展。换句话说,云计算就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之后所得到的产物,它通过以提供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相关功能,用户可以在对IT技术、网络相关知识等不了解以及完全不熟悉设备操作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所需要的各种IT服务来实现自己的需求。其中包含硬件、开发平台以及I/O服务等大量能够根据不同的负载动态地重新配置,从而达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的可用虚拟资源。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云计算是虚拟化、效用计算、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实质上,云计算技术就是软件即服务、网格计算、虚拟化三个概念的结合体。云计算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网络将一个巨大的、完整的计算机处理程序拆分成为很多个子程序,然后把子程序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合而成的云计算系统,经过云计算系统的计算分析后,最终将处理结果传输给用户,其中的处理过程完全对用户透明。

2.2 云计算的特点

2.2.1 规模大

云就是一个大规模的服务器群,包括了许多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软件服务器等,服务器群中的计算机可以通过相应技术保证网络数据库信息的及时更新,使用户能够得到更快更准确的服务[1]。服务器群庞大的基数使得云能够为用户提供海量的存储能力和普通个人计算机无法实现的高校计算能力。

2.2.2 虚拟化

云计算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资源动态管理与部署,为多用户提供隔离的计算环境[2]。用户所使用的操作平台、存储功能和计算功能等都是由云服务器群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的,用户的操作和指令经过云计算系统的计算分析后,最终将处理结果传输给用户,其中的处理过程完全对用户透明,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使用普通本地计算机一样。

2.2.3 扩展性好

云计算通过管理技术把整个服务器群的软硬件资源整合为一个庞大的资源池,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情况来按需分配资源。云计算系统可以实时将新的软硬件资源整合到资源池中,即使用户规模增长,也可以保证服务质量。

2.2.4 安全性高

云计算系统的计算和存储方式均采用分布式,当某节点的运行发生故障时,会自动跳转至其他节点,当某个存储单元无法正常运行时,可以自动跳转至其它单元进行备份,因此具有很好的可靠性[3]。同时,云计算系统具有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和数据管理、备份功能,能很好地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2.2.5 成本低

云计算系统通过一次性投入建设服务器群,使用一定数量的服务器来实现更加高效的软硬件资源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重复建设和维护费用投入,实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3 云计算应用在管理高校公共计算资源的影响

3.1 节约资金投入,减轻维护管理工作难度

高校公共机房建立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而且设备升级淘汰速度很快,经常需要进行二次投资,后期的维护工作也需要不少的费用。而建立云计算系统则基本上不需要再进行二次投资,维护工作的投入和传统公共机房相比也大大减少。管理人员不再需要同时管理四五百台计算机,而只需要管理少数的服务器即可,这样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和维护投入,而且集中管理和以前相比更加方便有效。

3.2 保证数据信息安全

云计算把所有数据信息使用分布式存储方式保存在服务器群中,本地客户端不保存任何数据信息,即使本地客户端受到病毒感染或恶意攻击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或损坏。云服务器群配备有强大的病毒防控能力和备份恢复能力,保证存储在云中的数据安全稳定。

3.3 促进教学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