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6: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情感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情感管理论文

篇1

一、命题激趣,诱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创设情境,激感。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三、下水引路,沟通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作文的“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

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教师“下水”作文丰富的词汇、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作文。

篇2

一、要热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便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如从单、双杠、高低扛上摔下)。

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体质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训练场外,要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室和训练场馆,让整堂体育课、训练课沐浴在和煦春风之中。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得有味,欲罢不能;怎样才能营造这种良好气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人,人就都有七情六欲,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肯定不良。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

2.布置整洁、优美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整洁优美,能给人以美感,使人心情愉快,增强练习或训练的欲望。

3.做好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示范动作做得准确优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以优美生动的语言、动听的语调感染学生。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形成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讲解时,除了讲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的健身、健美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因难等)的作用以及审美价值。教师的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有时可穿插些幽默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注意节奏。教师的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使师生关系恶化。

篇3

中国电影文化的艺术情感形态相当显要地突出情感表现形态特点:即崇尚中庸为度,节制含蓄的情感抒情方式。

从一般意义上看,中国电影有偏向教化的倾向,但显然不就是死板的理性教诲,由于民族传统的延续,情感的抒发也有自己的方式,这就是中庸为度,节制含蓄的情感抒情方式。和西方崇尚直观表露感情,外露大胆的情爱渲染相比,更重蕴藉内敛的特点。比照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儒家倡导中庸,但不仅仅是中庸,而且应当加上有限制的突破。古人谓“不得中行则思狂狷”,首先是中行──即不偏不倚,在情感上就是含而不露。其次是允许不能中行则不妨狂狷──即突破成规,在情感上就是偏激。把情势烘托到不能不被迫起来反抗斗争,从而显示合理性。像《神女》中的阮嫂,无可奈何是她的基本形态,当最后一点血汗钱也被搜刮走时,她不能不狂了,爆发是动人的美丽的。当然,狂狷毕竟不多。真实表现上举的中国人这份情感的电影相当多。我们从近百年中国电影名片中可以看到无穷的例子。反过来,往往在试图突破这种感觉的影片中,遭到较多非难。从改革开放艰难出现的接吻镜头,到对涉及情感表现的必要人体表现,再到复杂的多角情感纠葛,中国电影逐步改变丰富着情感表现的内容和尺度,但由心理感觉和习惯传统构成的节制依然具有特别重要的审美基础。

可见,中国电影民族性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渗透于人物情感的存在方式。即不到万不得已不至于爆发,先是压抑,再是蓄势,然后可能冲破而出,人们习惯于承受那张弛之间的感受,为其间的感情而动容。整体呈现压抑人生的费穆代表作《小城之春》就是典型,那种情不得舒畅而出的气氛颇为动人,影片自始自终没有过于张扬的外露情感,就是在试探中动情却也缓缓泄下,终于是女主人公走上城头,舒散内心。我们也伴随之暗暗舒口气。吴永刚《神女》中的阮嫂也是让其受尽威逼,心灵摧残,忍无可忍方有最终的一次爆发。但随之而来的仍旧是关入狱中,新一轮的情感折磨让人平添惆怅。及至1990年代新生代的《巫山云雨》等电影也都是如此。

不言而喻,中国电影传统中的隐忍的人生情感占了主体,它培养了和适应着观众要求,又折射着文化的基本成色。出色把握民族情感认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典范,影片中的女性,外向张狂者如“抗战夫人”王丽珍令人厌之,“沦陷夫人”素芬令人怜之,“接收夫人”何文艳则给人复杂之感。特别是在王丽珍的糜乱的生活情感衬托下,素芬的忍耐、期待而忠贞如一的情感深深打动人心。《小城之春》中女性周玉纹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是和她充分体现了民族情感的含蓄隐忍特点,但内心又富含复杂情感,并时时欲奔突而出却一再收敛压抑。费穆的确准确掌握着中国女性情感的“度”。同样,《祝福》中祥林嫂的节制自责也颇为动人,加深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情感力量。

中国电影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和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也不能不影响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审美要求。这种崇尚节制含蓄的创作思路,特别表现在男女情感的交往中,不用说张狂的,就是现代人随意的接吻牵手也变成了温情脉脉的情感点,不到要害不会轻易表现。它也许暗合着传统的可以心猿意马但非礼勿视的礼教规范,但实际上制造着含蓄朦胧的审美效果。从《锦上添花》赵子岳追人到《甜蜜的事业》开始的慢镜头追逐,到周晓文《疯狂的代价》片头朦胧化的姐妹沐浴镜头仍旧引起议论纷纷,都在提示我们关于民族审美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本能维护,对于后来者的创作是需要认识其中三味的。

言外之意天人合一

在情感表现上另一个景观也应当重视,即中国电影的“言外之意”的表述方式。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镜语系统的特殊性是值得分析的。在相当写实的影片中,我们常常容易找到空灵的表现形式,比如对中国电影传统化表现印记很深的谢晋来说,《天云山传奇》的开始,用了歌声、书法酿就的画面和随之的不断推进的镜头,开始了一个深刻的历史反思的故事,在伴随歌声的无叙事意义的画幅中,颇含感染意义的东西就开始打动观众。注重气氛和先声夺人含义的企图就成为中国电影的明显特点。这种东西随着时代愈是往回推,愈能看到突出的例证。在《小城之春》中,残墙和废园为代表,包括药包、兰花、脚步、纱巾在内,连空气中都弥散着情感的意味,深深的感伤气息浸透到人物的骨子里去。在更早的《大路》中,人物死而复生的叠印画面是相当令人惊奇的,它所表达的不是事实的有无,而是超乎感情的精神存在。显然,中国电影最明显表现民族特性的莫过于我们常见的“妙处难与君说”的表意方式,讲求言外之意趣味。电影是实有的影像,写实的方法又明显为中国电影所常用,但偏偏在影片中,我们时常发现创作者常常情不自禁地用叙述之外的手段来表达主观情调,或是暗示叙事之外的情感内容。

篇4

一、借助媒体——激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如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大禹治水》,这个历史经典故事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禹那种为了治理洪水而舍小家保大家的崇高品质是有难度的。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录像,亲眼看一看滔滔的洪水淹没农田、冲倒房屋,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场面,学生那颗幼小善良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憾。这时,教师再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治水英雄禹,也就不由得肃然起敬。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凭借语言——融情。

篇5

授予读法。

第一步:指名朗读,引感。可请一学生读张指导员的第一句语言及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张指导员的品质,从而对张指导员产生敬仰、热爱之情。教师再将这句话用幻灯(或小黑板等)示出。第二步:借助范读,传递情感。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产生跃跃欲试的朗读冲动。第三步:鉴赏词句,品味情感。可抓住几个重点词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含之情。句中的“刚”可见时间之紧迫,“轰卤可见爆炸之猛烈,“在我们身边”可见距离之接近。危险如此临近,而张指导却高喊:“快卧倒”,更可见张指导员之忘我。让语调高低、语速快慢、语音轻重跟文章的情感变化合拍,可使学生对作品表情达意的技巧达到“语悟其神”的程度,引起内心的情感体验。第四步:反复朗读,酝酿情感。可让学生看符号,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同桌互相评读、指名读、分组竞赛读等,使学生的认识在不断的朗读中变化发展,他们的情感也随认识同步变化发展;并通过面部表情、神态、动作、语言等自然表现出来。第五步:配乐朗读,抒感。可放一曲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激越的乐曲能将学生带到炮火轰鸣的战场上,带到指导员的身边。使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让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将那种不可言传的情感“言”出来。

掌握读法和运用读法。

可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步骤学习有关描写张指导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先指名读句子,教师用幻灯(或小黑板)出示该句子;接着范读,让学生边看句子边听;再让学生自己寻找并理解中心词,在书上标出符号,指明标在幻灯(或小黑板)上并集体评议修正,接着让学生运用上述读法自学有关描写张指导员的语言及动作、神态的句子。这样,就把朗读指导和朗读方法变成了可操作的部件,使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自如操作,有如给课文谱曲、演唱似的。这就避免了教师乏味的提问及重复的强调,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课文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此时,再让学生回过头来朗读全文,必能产生感人效果,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篇6

二、教师的情感艺术和幼儿班级管理

最早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分辨扮演了,“教”与“学”的角色,学习没有主要方向,只是把老师所知道的知识与情感教授给学生。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教师通常采用打手心和罚站来惩罚那些不专心的学生。古今中外,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非常认可教育进程会受到情感教育的影响,学生情感的好坏是接收知识快慢的主要原因。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中的,教师一般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造就了很多人才,但是这种教学也带出了很多不自信和不能走出失败阴影的学生。我国教师的教育方式应该得到新的改革,让教师的教育方式更加全面化和科学化。情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情感方面的认知,情感教育也是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的联合管理模式。对于年龄越大的孩子,情感教育的开展也越困难,所以说对3至6岁的儿童进行情感教育是比较容易的。幼儿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幼儿教师可以说是一个孩子的第一任教育人,在丰富的情感教学中,幼儿不仅能学会技能还可以接收到老师丰富的情感艺术。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全面发展。为了达成教育目的,教师必须重视幼儿的情感问题。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导时应该发挥教师的情感艺术、激励幼儿,使幼儿愿意跟随老师的步伐前进。同时家长与教师应该全力合作,促使幼儿形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篇7

首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或者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从现代教学观看,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小学阶段不仅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传授某一知识,培养某一能力时,应注意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因而,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整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应该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阵地,并且有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条件与可能。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人总是有感情的,教师对数学教学业务的精益求精、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望,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1987年北京市曾对9所中小学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其结果反映,学生对“最喜欢的老师”与“最感兴趣的学科”的一致性高达99%。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师对事业和儿童的热爱,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总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我们可以说:通过教学设计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成就动机,是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呢?

1.首要的是师生合作。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

2.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体态。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绪活动总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感染的。老师的面部表情、言语动作,甚至衣着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感染。

3.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奥妙,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应注意通过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应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激起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等等。这就是情感教育的情境。

篇8

我曾作过这样一个个案调查:给一位低年级学生先出了一道题:一个数是8,比另一个数大3,另一个数是几?该生回答:“8+3=11,另一个数是11。”接着,我又出了一道题:小红很喜欢养金鱼。在一只鱼缸里养了8条红金鱼,比黑色鱼多3条,这只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小朋友想了想,说:“8-3=5,这只鱼缸里有5条黑金鱼。”数量关系相同的两道题,同一个小朋友却作出两种不同的回答,为什么?很显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朋友之所以能对第二题作出正确的回答,是因为第二题的内容具体形象,他可以根据问题提供的情景,借助于形象(金鱼的表象)进行思维。这一个案告诉我,应用题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识规律,重视发挥形象思维在解题中的作用。我们知道,数量关系是应用题的核心。学生掌握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也就明确了题目的结构、把握了解题的思路。而隐含在应用题事理中的数量关系是抽象的,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即要让学生看到应用题生动的背景,从而能借助于生活经验或表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结构,把握解题思路。

例如,四省市编《数学》第四册第63页例6:“红光小学买白粉笔80盒,买红粉笔比白粉笔少35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对于这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进行了改变,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在复习了几道有关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教师从抽屉里拿出两盒粉笔,打开其中一盒的盒盖告诉学生:盒里有40支白粉笔。再指着另一盒粉笔说:这盒里放的是彩色粉笔,请你们帮助教师算一下,两个盒内共有多少支粉笔?这时有学生说:两个盒内共有80支粉笔。算式是40+40=80(支)。而更多的学生则不同意,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彩色粉笔也是40支呢?认为这题不能做,因为不知道彩色粉笔的支数。教师说:是呀,彩色粉笔的支数不知道,怎么能算出两盒粉笔共有的支数呢?现在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盒里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10支。谁能够算出两盒粉笔共有多少支?并请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积极思考,不一会儿纷纷举手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接着,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条件和问题口述成应用题,教师板书:讲台上有一盒白粉笔和一盒彩色粉笔,白粉笔有40支,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10支,两个盒内共有多少支粉笔?然后,由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完整地说出解题的思考过程。此时的学生通过生动情景的感知,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确了解题的思路,让他们独立尝试解答,说出思考过程已如水到渠成,轻而易举。接着我又将“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10支”改成“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多15支”,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从而让学生从整体的高度去明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把握解题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维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我认为这样组织应用题例题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即:行为把握(从动作中发展认知)图象把握(由直观、图象来发展认知)符号把握(由语言信息的接受来发展认知)。一道应用题往往包含着事件、事理、已知数量和问题等要素,这些要素互相间有一定的关系联系着。分析应用题既要找要素,又要揭示它们的关系,事理包含在事件中隐而未露却又影响着数量关系。因此,先出示文字语言叙述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去明确事理,揭示数量关系,这对学生(尤其是中差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情景感知——理解关系——出示例题——尝试解答——归纳思路”的应用题例题教学程序,有利于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解题的思路;有利于学生获得解题成功的愉快体验,增加学习应用题的信心。

二、提炼概括

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凭借生活经验、进行形象思维去解题。因为应用题反映的是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解应用题的过程是一个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生逐步舍弃应用题中的生产、生活情节,进行提炼概括,使之成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解答,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炼概括出应用题的题意是很重要的。美国数学家斯蒂思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路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解法。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提炼概括应用题题意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1、用简约精确的文字语言概括题意

例如,对于“金鱼缸里有8条红金鱼,红金鱼比黑金鱼多3条,黑金鱼有几条?”教学时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借助于形象(金鱼的表象)思维列出正确算式和算出正确答数,而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抽象概括为:求比8少3的数是多少?用简约精确的文字语言表述。这样训练有利于揭示问题本质,获得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用线段图来概括题意

例如,前面所举“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在让学生通过情景感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解题思路后,教师接着就出示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为美化校园,五年级学生种花80枝,比四年级多种18枝,这两个年级共种花多少枝?让学生用线段图来概括题意:

(附图{图})

线段图既抽象又直观。它既能提炼概括出应用题题意,又利于学生借助线段直观揭示数量关系。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师只帮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从而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去分析数量关系还不够,因为画线段图的过程是提炼概括题意的过程,这个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重要环节被教师所替代,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应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教师给以指导。这样有利于学生提炼概括题意能力的培养。教师帮助画出线段图,学生只会解一道题;而教会学生画线段图,则能解答许多道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得到培养。

3、用图形来概括题意

例如,小刚买了3支铅笔和2块橡皮,用去8角钱;小红买同样的2支铅笔和3块橡皮,用去7角钱。求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的价钱。教学时可让学生用“”表示一支铅笔的价钱,用“”表示一块橡皮的价钱,将题意表示为:

(附图{图})

这样既提炼概括出文字应用题的本质,又能让学生借助形象去思考解决问题。

4、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概括题意

例如,机械厂用4台机床4.5小时生产了720个零件。照这样的生产效率,用5台机床生产16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摘录条件和问题的方法概括题意:

4台——4.5小时——720个

5台——?小时——1600个

从而使题意被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利于学生分析揭示出数量关系。

篇9

 

关键词:情感管理;马斯洛需求理论;心理契约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情感管理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存在问题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2日

情感管理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关注员工的内心需要,激发员工的正向情感,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管理。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情感是最基本的动力系统,内趋力信号需要有一种激活、唤醒或放大的媒介,才能起到激发有机体行动的作用。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情感管理的实施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这些理论都证明情感管理满足人的内心需求,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忠诚度和创造性,实施情感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实际意义上的收入。

 

一、情感管理的理论基础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几种需要是由低到高是有顺序的。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到了一定阶段就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需要。现代企业中员工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物质需求,要求被尊重和认同成为他们开心工作的最基本要素。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应该更加注重员工的后三种需要,恰如其分地将情感融入对员工的日常管理中,可以大大缩小企业与员工的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企业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克服困难、获得发展中赢得动力。

 

2、行为管理理论。1924~1932年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梅奥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他总结出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更加渴望的是情感上被关心、关注和关怀。只有满足员工的这种情感需求,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生产率,为企业增值服务。

3、心理契约理论。心理契约最先由组织心理学家argyris于1960年在其《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意指雇员与雇主之间一种隐性且非正式的理解与默契的关系。早期心理契约研究的主流将心理契约看作雇主雇员对相互责任与义务的共同感知。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morrison和robinson将研究的重心转向了心理契约形成的个体层面,以许诺、信任和知觉为基础而形成的关于双方责任的各种信念,强调了员工对组织责任和自己责任的认知。

 

心理契约作为企业和员工个人之间一系列相互直觉但非明确表达的心理期望,是内隐和主观的,是企业和员工个人行为选择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心理契约本质上就是一种情感契约,是形成组织凝聚力和团队氛围的一种无形手段。合理解决员工情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员工与企业的心里契约,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发和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4、快乐理论。快乐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让被管理者感受到快乐的管理方式。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对于企业来说,真正的危机就在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简单的,而人是复杂的。事实上,情感上的满足是任何时期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动机。为了适应新时期员工情感与管理转型的需要,发展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快乐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

 

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快乐管理与情感管理都是希望让员工获得满足感,从而更高效地为企业服务。满足员工内在的情感需求是获得员工高度忠诚的前提。

更早的理论还有麦格雷戈的y理论等,以上各种理论都说明情感是人的内在需求,当一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员工更加渴望在情感上得到关注及尊重。情感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内在动力,通过情感的纽带,给员工带来情感上的快乐和满足,可以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的价值观结合起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使员工的努力方向和企业的发展方向高度统一。

 

二、情感管理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1、情感管理现存问题。自20世纪八十年代情感管理被正式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意识到了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的新要求下,企业为顺应时代需要,不断变革,员工压力增大,工作效率降低,优秀员工跳槽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切已经不是高薪能解决的问题,员工渴望更多的尊重和关心,因而企业领导越来越重视情感管理,以情留人,用情换取员工的高绩效日渐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王牌。在我国数以万计的企业中,情感管理方式还处在摸索和被接受时期,也存在很多质疑和问题。首先,情感管理带来的效益不够明晰,我们都知道厂房、设备、资金等这些可见的物质投入可以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收入。而且这些因素只要运用得好,就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获得高产出、高效益。这些收入也是可以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的,是企业实实在在获得的资本效益,达到经营企业的实际目的。而实施情感管理是否也能为企业带来这样的实际收益就成为了现代企业领导实施情感管理最为关心的问题;其次,情感管理的成本投入难以计算。做成本预算是任何一个企业做一项投资前必须做的工作。一般的成本预算是清晰可见的,每项工作或每种材料需要多少的投入都是可具体量化的。企业领导可根据成本预算来决定是否做出相应的投资。但是情感管理不同,实施情感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到底需要多少成本是很难计算评估的。情感管理需要的是情感的投入,具有不可见性,这也是企业领导最发愁的一方面。怎样进行情感的投入,怎样才能真正让员工“动情”,是否用情真的可以换取员工的高绩效、高产出,这些都成为了困扰领导的问题;再次,情感管理的见效期难确定,企业领导最关心的就是资金投入后回收期是多久,从某一程度上说,资金的回收率越快越好。同样,企业领导也关心情感管理的见效期,可是情感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员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认可和接受领导的“情”,到底需要多久员工才会“领情”,这个问题也是实施情感管理的领导者迫切想知道的另一方面;最后,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难把握,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步上发展的正轨,不断成熟壮大,就必须要有明晰的制度,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制度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不可侵犯性,它保证了企业运营的规范有序。制度管理具有权威性,一经通过和颁布就对企业内部员工具有硬性约束力,而且轻易不会更动,而情感管理属于软性管理,管理者通过对下属员工情感变化的细微体察,对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差异化的发展需求给予人性化的呵护和关心,营造一个齐心协力、共创佳绩的和谐工作环境。两者风格貌似水火难容,这也是困扰企业的另一大难题。

2

、问题的原因分析。首先,情感管理提升企业隐性的核心价值,情感作为一种隐形力量,具有非强制性,但却有着强有力的感化、沟通和激励作用。情感的投入与其他的物质投入不同,它的投入增加的是企业的隐形价值,包括企业的创新力、团队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员工的高效率和高绩效以及高度认同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企业无法具体衡量却又是最核心的价值。尊重和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让员工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工作,能调动员工空前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新力,调和企业内部员工关系,这些都是企业的隐形而又最最核心的价值,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其次,实施情感管理需要双重成本,一些人认为情感管理需要投入的只是对员工的一些问候和关心,但是情感管理并不只是这样单纯的无物质投入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有先后次序的,排列为: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用关爱的语言安抚人是免费的感情投资,但如果缺乏满足生活需要、安全需要的物质保障,许诺最终就变成空话,感情投资就变成感情欺骗。如果物质保证是员工迫切需要的,企业要多给予员工物质帮助并在精神上给予慰问和关怀。对于员工的物质需求,这一成本是可量化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员工最大帮助。但是,对于员工的情感需求,企业付出的情感成本是无形的、无法考量的,因而使情感管理的投入成本难以计算。企业领导用情要恰到好处,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才是王道,切不可用空话架空了情感管理,注重物质成本与情感成本的双重投入;再次,情感管理收益期的不可预计性,在效果上,情感管理表现出不可预计性,这是情感管理的一大特殊性,它没有立即生效的原则,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实施情感管理时,员工对事物有一个理解的过程,然后再反映在自己的行为上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同时,每个员工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这也是造成情感管理收益期不可估计的原因之一。认清了这些现实原因,我们在实施情感管理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时就不能急于求成。当然,我们必须尽量缩短转化周期,使工作和效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统一起来;最后,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存在表面对立关系,情感管理一切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充满人情味,胜在“柔”,而制度管理相当于企业的“内部宪法”,具有法不容情的味道,一经制定,不能随意更改,员工要严格遵守。有人因此认为两种管理方式是水火不相容,难以兼得的。但事实上,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关系应该是互补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恰如企业管理的“两翼”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制度管理的无情旨在使人不敢违规,情感管理的有情旨在使人不愿违规,寓无情的制度于有情的管理中,往往能使员工从潜意识中自觉接受管理者的要求,并心甘情愿渗透到日常行动中,甚至甘愿为企业而牺牲个人利益。

 

三、实施情感管理的方法

1、满足员工的双重需求。物质需求是每个员工的基本需求,企业要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在薪酬方面,企业要力求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公司的福利水平,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当员工的物质需求满足后,情感需求上升为员工第一需求。

 

满足员工的情感需求并不是日常口头上的问候,而是对员工真诚的关怀。员工被尊重的需求、对成就的需求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都是情感管理关注的方面。例如,如果员工渴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现有的技术,企业就应组织培训需求调查,给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如果员工更加注重的是实现自我的价值,不防根据员工的能力,给员工一些挑战性任务或是给员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出国深造等。

 

2、设定情感管理的考察期限。情感管理不像制度管理那样可以直接体现出其自身的效果。良好的制度可以降低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并且使企业有序运行。情感管理从员工的需求出发,本身具有不可见性,但是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情感管理所带来的效益。首先,企业领导在开始实施情感管理前先对公司原有的凝聚力、员工关系、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做一个总结,并且统计相关人员的流动率、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来了解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认同感;其次,给情感管理的实施过程制定一个考察期限,期限至少在6个月以上。给员工一个理解和接受的时间,时间太短容易让员工理解为企业只是在做表面功夫,不是真心关心员工。所以,这个考察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才能发挥出情感管理的能量;最后,在考察期限后对企业的凝聚力、内部员工关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再做一次总结,再次统计人员的流动率、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通过前后两次数据比较,可以看到情感管理是否是适合企业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

 

3、员工参与管理适当授权。让员工参与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员工对企业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让员工参与管理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员工真正理解管理的意图和目的,提高他们对企业管理的认同感和一体感。员工参与管理既是对员工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成就需求,也是让员工以身作则遵守制度的契机,是让情感管理和制度管理和谐并存于企业的剂。同时,管理者还要学会适当授权,美国生产力研究中心研究发现:90%多的员工认为,越是认为其从事的工作重要,就越能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因此,有效的授权往往能够实现员工与企业双赢。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情感管理的概念,也就是运用管理者的情感元素对职工进行真诚的关怀、关心,从而有效的增强管理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思想上的交流,这样的方式,既满足了职工内心的需要,又促成了和谐的氛围,真正达到了人性化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施工人员需要常年的流动,施工人员的工作非常艰苦,他们没有假期,他们住陋屋,战严寒,斗酷暑,他们时常承受风吹日晒,更有为了赶工期连续几十个小时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单调无味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下,情感管理作为人本管理的一种模式,无疑是能够满足施工人员的心理需求,因为情感管理从根本上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1情感管理的三个原则

1.1特殊原则情感管理需要因人而异,不同的类型要有不同的模式,也可以说是需要对症下药的原则。管理者需要根据员工不同的性格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程度等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方式方法,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员工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发挥奉献出自己的能力。

1.2真诚原则管理者必须秉承诚心诚意的原则,真正做到说真话、说真情、帮真忙,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的尊重员工的自身人格,关心员工的疾苦问题。从根本上与施工人员做朋友,以真心换取真心。

1.3重情感管理原则管理者必须重视情感管理原则,在施工企业,还有很多的制度管理,这些制度管理是一种刚性的管理,而情感管理则刚好相反,属于柔性的管理。在情感管理的基础实施制度管理,也就是在柔性的管理基础上事实刚性的管理,可以使得施工人员自觉的接受管理者的要求,并将要求渗透到日常行动中。

2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实施好情感管理

2.1复合组织从企业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垂直的管理部门与水平不同职能的部门,结合可以组成复合的项目组织,而这种在企业集权的控制下,是具有相对独立的项目权限的,有利于项目的内部信息沟通,能够及时的掌握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突况,并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为项目的实施构建了良好的人才梯队,且从总体上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得项目组人员具有自我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为项目的运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2.2合理配置在项目管理中,情感管理的理论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真正的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要能够充分的信任施工员工,并且主动施加压力。举个例子,有一个很成功的项目经理,他每一年都是担当重点项目的项目经理,这样看来,这位成功的项目经理应该是很忙、很累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他充分的信任他的下属,也就是项目的组成人员,他总是将已经接手的重点项目的总目标进行划分、分析,再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员工中去,既完成了项目的任务,又锻炼了团队员工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得到了宝贵的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让工作人员去做他们擅长做的、喜欢做的事情。如果一个员工的长处得不到良好的发挥,他就会显得非常平凡甚至是非常平庸,于之相反的是,如果他的优势与工作吻合,也就是他的特长得到了认可、发挥,他就会显得很优秀,其实这就是情感管理所独特的作用。管理者要充分的了解员工,这样才能让他们能够去做自己最擅长、最拿手的工作,当然,这也是当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挑战。管理者既要有工程专业的相关技术知识,又要管理好人员的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掘人才,创造人才;激发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以及责任感。施工人员的工资被拖欠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非常恼火的现象。管理者应该从这个切入口入手,并紧紧的抓住这个焦点,主动关心工作人员工资的兑现情况,使得工作人员知道管理者还是很关心他们的,这样一来,才会使得员工放下心来工作,也更能使得管理者真正的和工作人员做起朋友。通过这种将现实的工作纳入自我实现的情感管理轨道,使工作人员干起活来干劲十足,从而加强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主人翁的意识也树立起来了,自觉的把自我与项目与企业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相反而论,如果管理者只知道指挥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发号师令,而不关心他们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就会使得管理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化,仅仅只维系在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而不是亲密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关系,就很难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谈不上什么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2.3沟通原则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这样才能知道工作人员的内心需要的是什么,对什么不满意等等难以明了的问题。通过强化的情感管理来提高项目的凝聚力以及吸引力。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他刚到项目部报道,并且认为这是毕业的第一个训练,于是他决定给自己半年的磨砺时期,3个多月过去了,没有任何人去与他交流什么,没有人关心他在想什么,也没有想知道他的真实需要,他感觉到可能被公司冷落了,公司也不需要他。于是最终担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选择离开了公司。这就是缺乏沟通的原因,对企业来说,这不仅仅是人才的流失,更是自身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问题。

3总结

良好的管理就在于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可以消除工作人员的消极情绪,还可以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以及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秦岚.谈企业的情感管理[J].冶金企业文化.2005.

[2]佘平.企业情感管理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07.

[3]王晓源.企业员工的情感管理[J].现代焊接.2007.

[4]何建华.服务企业情感管理的人力资源策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

[5]陈剑,汤胤.浅谈企业情感管理的实施[J].江苏商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