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6: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工业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现代工业设计论文

篇1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乃至道德状况都到了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转型期。“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设计”等设计理念已给人类观念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信息化社会中的“非物质”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这就使得设计的本质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因此,相应的设计价值判断体系和道德评判体系也应该增加新的内容。

我们在评价一个产品的优劣时,除了优越的操作性能、优美的外观、良好的市场销售情况等传统的因素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不能只从技术角度、审美角度、经济角度及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来判定,还应该将目光转向更深层次上的探究,使设计能够营造出一个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的局面,研究在设计中能够使人类获得更多满足的“非物质”因素。对此笔者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工业设计的“环境”效益

工业设计的内涵跟以往相比有了更为广泛的延伸,已经由产品设计发展成为现代生活品质、生活环境的设计:更加注重产品与产品之间在功能和形式上的相互呼应,产品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产品和人、环境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造环境。因此,“环境”效益也已成了评价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尺。

1.产品设计要从“以人为本”向“以自然为本”过渡

对设计师来说,在做一个产品设计任务时,他所面对的不单单是眼前的具体的产品,还要综合分析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使用状态,也就是说,设计所要解决的不是单个产品的具体功能和形式,而是与产品相关的完整“系统”。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设计任务,才能将使用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加以重视,才能真正做到设计“以人为本”向“以自然为本”的过渡。这种系统的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产品使用的完整过程的分析思考,充分考虑到用户在使用产品前、使用中和使用后几种状态之间的不同体验;二是该产品与其他产品或环境之间的结合和交融。

2.产品的生态环境效益

以往工业设计的过度工业化及过度设计加速了对我们赖以生存家园的破坏,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现实的危机唤起了人们的社会责任心和伦理道德的回归,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思想应运而生。这些也就成为了今天我们评价、衡量一个设计的好坏、一个设计师道德素质、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假如某个产品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从单个产品角度来看,结构合理、造型美观、使用舒适,合乎消费者的选择要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却会对他人或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那我们也不能称其为好的设计。比如说,一些塑料制品虽然有着其他材料制品无法比拟的优点,但由于不可降解污染环境,在很多领域也是不值得广泛推广和提倡的。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强调,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环境服务。

二、功能载体形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冲击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也随着相应有了一些改变,“人机对话关系”成为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抽象关系转移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大量的从产品物质型向产品服务型转变的设计应运而生。即以不增加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被设计产品的反复使用和优化服务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加财富。在这类设计中,人们往往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如何实现“持续性”生产和“持续性”工作方面。例如:现在广泛使用的ADSL宽带服务系统就是如此。它通过无限次的使用计算机和整个网络设备让产品得到充分利用,在不增加新产品的同时增加了服务商的收入。所以从长远看,这种设计必将使物质资源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程度,客观上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通过上述的设计,你将无法准确判断这类产品本身到底含有多少艺术创作的成分。正因为如此,它也为我们工业设计产品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只要它能正常运转,一个如此不起眼的物质装置竟然可以持续完成如此多的工作。这也就是说,可以支持人们无限次使用的异常庞杂的服务系统还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物质结构上最大程度的“可靠”和“安全”。因此,对于种种破坏性因素的避免和有效控制,实现整个系统或服务的安全、可靠才是此类设计的主要衡量标准。

三、工业设计的情感价值

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最能打动我们、最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在功能的实现上却不一定是效率最好的。因为有时人们在选择物品的时候,甚至可以认同牺牲掉一些功能或使用上的便利,但却能换来更多精神、心理上满足的物品。这就告诉我们,在产品的价值分析中还有一些是无法准确衡量甚至是无法准确把握的因素,而这个因素往往决定了人们对产品的最终评价和选择,那就是在产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的感染力。所以,在当代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情趣的情况下,以往占主导地位、强调功能和实用主义的设计相对以前来讲要弱化得多。

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情感因素,就是为了要满足人们在深层次上的精神需求和渴望。产品一旦被注入了情感,它也就不再是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单纯物品了,而是同时具有了能够和人进行情感交流的精神特征。产品的情感价值在于它所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功能上的满足和操作上的便利,而是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即通过追求消费者个性的体验,达到实现消费者心理慰藉功能的目的。

四、工业设计的社会伦理价值

工业设计对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因此,对于它的评价,还包括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之外对使用者是否真正有益,以及该产品在工作过程中或使用后对人们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引导是否积极健康等。这些因素对消费者来说,考虑的相对要少一些,而对于设计者来说,却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对于产品来说,是它的社会价值、伦理价值的体现。

例如,在面对当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时,设计师对老年人用品进行了周到的筹划和设计。各种安全用品、保健用品、生活用品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周到的设计尽管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大部分产品却忽略了中国固有文化的影响。在许多能够保证老年人独立、无障碍生活的产品身上所折射出的是人们生活方式上的变化:那就是尽管一些先进技术、先进产品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但另一个方面子女与老年父母的家庭结构界限却越来越清晰,表现出了亲情交流的严重欠缺。

所以,当我们面临着有多种可以实现的方式和思路设计产品时,设计者可以多加思考,在解决使用者的实际需要时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解决途径,设计出的产品所要传达出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和方式。这种生活状态或方式是否是健康的、积极的,是否符合时展的要求,也就成为了该产品社会伦理价值的判断标准。

五、产品功能的灵活性或多变性

对于当前很多领域的产品来说,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具体产品也就变成了实践这种生活方式的道具。由于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因此,当把人的行为作为主要考虑因素时,也就造成了当前设计跟以前相比,功能上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大大增加了操作、使用上的灵活性。这也是多功能产品、复合型产品大量出现的原因。:

当设计师已经无法准确预料出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或行为方式时,所能做的就是:

(一)提高产品结构或形式上的灵活性。比如现在许多组合式家具,在做到组合件的标准化和简洁化的同时,还满足了人们自由组合的多样化需求和灵活性。不同的人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标准件进行适合自己的组合,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组合。(二)增加产品功能或结构上的多样性,使设计能够满足多种需求。例如现在流行的集合了音频、视频、拍摄、通讯、信息记录等功能的手机,就是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产品。

六、结语

在新时期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在这个基点上来评价设计的好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生存现状、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以及我们的理想生存状态是什么。以我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作为标准来评价设计的优劣才具有实在的意义。所以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规划、设计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方向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当代工业设计标准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2

工业建筑在总体布局设计时应当以工业生产的工业流程为主,综合考虑实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各种工艺管线的布置,还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要根据工业建筑占地面积情况,从整体上考虑建筑单体与整体的关系,合理划分建筑周围的道路和绿化带,一方面要保证其为工业建筑整体服务,另一方面还要做到规划合理,不占用额外空间。对生活区、办公区与生产区的位置处理上,不但要考虑观感感受,还要考虑工业生产对生活和办公区域的空气、噪声等影响,可见,在对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整体布局上,不但要发挥出建筑的使用功能,还要促进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

1.2工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首先,对于工业建筑来说,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工业生产,因此应当以此为主要考虑因素,根据工艺的设计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但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不能墨守成规,应当因地制宜,以火电厂为例,其主厂房由汽轮机房、煤炭存储间、控制楼、锅炉房等组成,设计时要既要考虑工艺流程的顺序,还要考虑模块之间相互的影响,如避免明火区域与煤炭存储间过于挨近,防止造成火灾等。其次,对于内部空间各个房间和管线的布设要有合理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以经济性和有序性为主要原则,但如果增加费用不高,却能够达到更好的空间效果则应当另行考虑,例如电厂主厂房内部的主控室、休息室、卫生间、办公室等功能性房间的设计应当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为增加建筑物内部整体空间效果服务。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应当充分运用色彩,一方面使工业建筑内部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另一方面也起到对各类构筑物、设备区分的作用。例如对室内墙体、地面和顶棚涂刷暖色调的涂料,使室内空间更加赏心悦目,而对有危险性或潜在危险性的设备、管道等涂以带有警示性的冷色调颜色,要求这些颜色在地面、墙体等背景颜色的衬托下要更加显眼。最后,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工业建筑的采光通风,避免出现眩光、通风不畅等现象,为工业生产人员提供安全、舒适、人性化的工作空间。

2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应当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节能环保的需求,具体来说其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2.1工业建筑的大空间、大跨度和高层化趋势

工业建筑的占地面积一般很大,随着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以及工业生产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大型机械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对建筑面积的需求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因此必须不断开发工业建筑的空间利用,为使工业建筑内部的空间更大、布置更灵活,一是需要减少柱子、墙体的数量,因此,大跨度、大空间的工业建筑将会是现代工业建筑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二是可增加工业建筑的高度,充分开发土地可利用空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工业建筑高层化无法实现的因素主要是机械设备重量太大,一方面很难将其运输到较高楼层,另一方面对高层建筑的楼板承受负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楼板承受荷载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同时工业生产自动化流水线也向着重量轻、体积小的方向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可考虑将较低层数作为生产用房,而将较高层用作办公等,这些都给工业建筑向着高层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单元化设计

单元化设计就是采用标准柱网的结构将工业建筑设计成标准单元,一方面有利于工业建筑的整体规划,增加工业建筑的通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厂房的扩建,是现代工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单元化设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总体规划,分期建造。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前期投资,便于工业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扩大生产规模,并且由于单元化设计的通用性,简化了后期的设计,在工业建筑扩建时对既有建筑的正常运行无影响。第二,用定型的单元组合成厂房。这种方式可根据设计要求直接组合,极大缩短了工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对于后期改造来说,只需要更换某单元即可,可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快速完成改扩建。

2.3节能型工业建筑

传统的工业建筑对能源的消耗较大,无形中增加了工业企业的运营成本,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应当在对工业建筑的设计上考虑节能效果,力求降低投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节能的目的:第一,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将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降至最低,减少供暖和制冷系统的运行消耗。实际设计中,可采用导热系数低、热阻值高的保温隔热材料,如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来替代传统的实心砖,采用聚苯板等保温材料,优先选用外墙外保温的形式,以免出现冷桥现象。围护结构的门窗是保温隔热的最薄弱环节,为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可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low-E玻璃等替代传统平板玻璃,提高门窗的隔热能力。第二,为减少空调和照明设备的使用量,可在设计时考虑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例如对于自然采光来说应将生产线尽量布置在靠窗位置,增加天窗,对于建筑通风来说可采用新风系统,利用室外自然风与室内空气的循环流动,增加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和含氧量,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有利。

篇3

伦理学作为以社会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考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急剧发展,科技和信息处于一个爆炸性的时代,伦理学就涉及到了生态、科技、经济、社会等等各个领域。设计伦理学就是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设计和道德观念为主体,通过设计这一过程,跨越物质和精神的社会关系,反应人与人、与物、与自然、与消费社会、与设计者自身等的关系。它涵盖了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科技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它涉及到了心理学、哲学、美学、经济学等学科。“五常”伦理作为传统道德标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行为准则,必然具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当我们摒除其中的封建糟粕内容后,它的内容还存在着超越时代,体现人们向往真善美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对我们今天研究工业设计伦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五常”伦理的形成过程及其现代意义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从孔子的“礼仁”发展而来。“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三点:克己、爱人、复礼。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说法。“礼”是达仁的方法和规范。孟子在孔子的思想上有了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四德”:仁义礼智。他在《告子章句上》写到:“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通过信善说,认为经过我们自身的修养,就能发掘出人内心深处善的一面。汉代的董仲舒在孟子“四德”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信”字。即讲诚信,以诚信待人,用诚信做事。至此“五常”将儒家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建立了一个包含人的基本道德,行为处事的规则,影响了中国人民几千的行为准则。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传统文化的“五常”伦理仍然具有广阔的使用范围和发展空间。“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的道德行为规范,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处的原则。对我们今天进行设计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五常”伦理对现代工业设计伦理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等学科的不断进步,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弊端:破坏生态的工业产品运作行为、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工业产品、破坏生态的产品制造、金钱至上的设计观念等等问问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设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加强其对产品开发生产产生后果的预测能力。“五常”伦理强调“知行合一”行动有心而生,“仁义礼智信”对设计师的职业道德指导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2.1 从“仁义”看工业设计中的科技伦理

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一个冷冰冰的机器时代,复杂的技术和繁琐的功能给人们带了诸多的困扰。机械的便利使人们变成“宅一族”远离自然,家用电器的辐射对人身体的危害,汽车飞机的噪音造成的城市视觉污染等这些都使人们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基础的是要尊重人,要遵从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之情,要有原则有是非,提高人们使用产品的幸福感。人性化的设计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舒畅,更要体现在使用方式上。

2.2 从“礼智”看工业设计中的生态伦理

“有计划的废止”、“一次性”产品、核武器的开发等一切看似有利于人们生活,提高生活节奏,提升生活质量的设计在其背后更多的演变为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下降。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从没停下对环境破坏的脚步。《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也”“礼智”是说一种有秩序、有形式、自觉地行为。“智”是指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的关系的认知。在工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尊重自然规律,还要做到降低对自然的破坏,节能减排。从两个方向思考设计:横向空间和纵向空间。横向空间是人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工业设计要从当代人们自身出发,真正做到绿色设计。纵向空间是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 节能设计要做到资源共享。

2.3 从“信”看工业设计中的经济伦理

市场的不规范竞争带来了假冒伪略产品。危害消费者的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左传》记载:“苟信不继,盟无益也。”产品的质量是企业文化、信誉的代表。产品质量的背后代表着设计师道德、企业的价值观等。市场的公平竞争是维系着设计师,企业、消费者的纽带。用诚信打造企业文化、产品品牌是现代市场企业竞争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准则。

2.4 “五常”伦理对设计师的职业道德的指导

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承载着重要的设计责任。一方面不断加强设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五常”伦理强调“知行合一”行动有心而生,“仁义礼智信”对设计师的职业道德指导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加强其对产品开发生产产生后果的预测能力。设计师从构思、草图、设计、选材、成品、销售、服务、回收一系列行为都要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科技、经济、环境等学科,所以必须遵从设计伦理规范。

3.结语

工业设计用其物质的方式承载着文化的内容,也承载了产品设计过程中伦理的规范。用传统的文化道德伦理指导现代的设计,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也使现代工业设计真正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自然地统一。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 《伦理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论语》. 齐鲁书社,2000.

[3]《孟子》.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4] 许平 刘青青.《设计的伦理―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7.

篇4

正文 我们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我们又被时代赋予了怎样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不辱使命。怎样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这是所有未来工业设计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面对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设计事业,我们在学习世界设计的同时应当开辟出一片有着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将我们中华文化融入现代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现代工业设计理念 lwkoo.cn 毕业论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经时代的沧桑,在无数先辈努力下,经过数千年实践的锤炼,才有了今天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自古以来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和谐统一的风格。直至今日,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的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这一深厚底蕴深刻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先人千年来总结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规律与成果运用到今天的现代产品设计,将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的话题。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世界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

中国人口之众,中国文化早已向世界各地传播,影响深广,其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之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比重之最也就决定了将中华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价值前景是无限的,潜力是无穷的。

如《众神聚宴》,是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派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的乔凡尼·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年)所作,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写照。画中值得一提的是,诸神所用的器皿均是中国宋代烧制的青花瓷,可见当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名声远播以及那个时代的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崇拜和神往。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中充满生命活力之美。纹饰里面的动物纹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原始的图腾。如所反映的夔龙纹、夔凤纹等等,都是根据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吉祥神圣之物的龙、凤等演变而来的,风格怪异,并且具有明显的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标记。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铜器上才出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龙的萌芽。在青铜时代,龙的真正形象出现了。它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综合体,是一种经古代人民创造性想象而产生的怪异而神秘的动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有龙蛇互化之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等说法。而龙的形象在商周青铜器中并不少见,它把表现的每一个部分都抽象化了,并且还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强化。

凤最初的形象是玄鸟(玄鸟是中国上古东夷族的图腾),和龙一样,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也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神鸟。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锐的爪子是取自愈凶猛的鹰。《韩诗外传》里就有关于凤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它也是吸收和融合了别的氏族的文化。但是这里的凤纹变化极多,可与夔龙纹相媲美,也给人一种神秘感。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美术还是民间美术,无论是文人画还是宗教画,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现在工业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装饰语言。在我国历史上,农业社会留下过丰富的历史遗产,今天我们游览和保护的许多历史遗迹,在当年都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工具或建筑。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中华传统设计元素用在当代工业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我们工业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 lwkoo.cn 毕业论文

中华传统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他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典故、成语、传说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及组合。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工业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工业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工艺设计的必要性

信仰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根基信仰也将荡然无存。现代工业设计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抛弃,整天跟着西方的屁股跑,也是没有出路的。而且,随着国外的设计兴国的战略而来的不单单是市场上出售的设计产品还有他们民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正通过我们对他们产品的使用而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正在冲淡我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传承。这难道不足以让我们在先人的灵位前感到羞愧吗?

因此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文明融入现代设计,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工业设计文化以推动和延续中华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中华民族将失去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化,届时我们又将凭借什么立于世界之林?又有何面目自陈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善于抓住可以用于现代工业设计的精髓,融会贯通。而要想抓住传统元素的精髓,则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体会了。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以及应试教育的本质对于下一代关于传统设计元素的学习和引导很不利。

将中华传统设计元素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在产品表面绘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案就可以了事的,文化在产品中的融入应该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产品本身为载体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传达出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产品在经济价值、审美价值之上的第三种价值——精神价值的体现。

结论

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不单单是提升产品价值促进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剂,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必经之路。倘若,我们没能重视起我们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设计元素,在设计上始终处于对西方的模仿甚至照搬上,那么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将永远落后于世界,我们的文化也很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所消逝,到那时,我们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五千年的忧伤。

参考文献

1 杭间/何洁/靳埭强 主编 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篇5

1研究现状

在检索了中国期刊网、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之后,发现国内外论述现量说指导设计实践的论文很少,现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因明学、王夫之现量说美学内涵以及对艺术和设计启迪研究等方面。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对佛教逻辑之逻辑规则部分进行研究。过去因明学受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事情所限制,因此,就有待我们进一步批判和钻研了。叶朗先生《中国美学史大纲》认为“当前的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肖驰先生在《中国诗歌美学》中所言的审美观照是“感觉器官接触客观景物时的直接感兴”,还有陶水平先生《船山诗学“现量说”新探》中认为船山所论“现量”中实含有意识与前五识之关系的表达被忽视、回避了。“现量说”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感觉、感知,而是既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又深刻地把握了古典诗歌创作的特殊审美心理(即审美直觉)的内在规律;同时又摒弃了佛学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因素。因此,王夫之的“现量说”在继承、改造和超越了前人的“应感之会”(陆机)、“直寻”(钟嵘)、“妙语”(严羽)等理论,其思辨性和科学性都有所超越。以上研究对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知道意义,都提出了指导诗歌和艺术创作的基本特征,但较少涉及具体的设计实践创新的关注。虽然研究主体不同,任然值得我们借鉴。赖守亮在《王夫之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启迪》中提出“审美意象必须从直接审美感兴中产生,以及艺术构思中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统一”的观点,来论述王夫之“现量说”中的艺术价值,即艺术作品创造过程中的构思规律以及艺术构思发基本特征。在今天这个艺术与设计都具有多元性、融合性、交叉性特点的时代里,“现量说”对我们的艺术创造和设计的艺术成分有所指引,但是,设计是比艺术大一维度的社会实践,既要涵盖直觉、直接、直观、审美方法,又要全方位联想,多角度比较,反复推敲。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早有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大纲》研究了船山的这一重要理论,在船山诗论研究领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诗学和美学史研究领域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碍于研究方向不同,只是作为引申和介绍,而且目前我国对现量说的阐释和美学观点存在不同看法,后来赖守亮在《王夫子的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启迪》也有论述,引用现量说的美学观点谈论对艺术和设计的启迪,同样也是美学和艺术大的方面谈,所以留下了一些研究的空白,有待再作深入解析。本文试图主要阐述现量和比量两词含义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和“现量说”的美学和感知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启示。

2现量和比量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现量和比量最先是在古代印度提出,已往印度把获得知识的手段、知识的过程以及知识的本身,统称为量。现量和比量是获得知识来源的途径。现量亦称知觉,知觉这种获得知识方法,它是通过感觉去积累,去感悟。现量主要以纯粹的感觉去感知世界,就是不能用言语表达。倘若用言语表达事物,那么就不是现量了。现量只能体会不可言传。《逻辑一滴》第一章阐述说:“随着一个对象的远近,知觉因之而不同,这就是说,知觉一个对象的特殊性格,这种性格证明对象是绝对真实的。因为它指出对象具有某种实际功效,而这种性格也指出知觉是真实知识的源泉,因为它具备真实的与所接触的事物相适应的”。由此看来,过去印度都注重感官和它们的对象接触的关系上来解释现量。所以现量就是不可言说、不可类比的一种注重感官和接触对象的认识论,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就好比人们认识某一事物之初,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所以人们通于概念、判断、推理去总结,通过文字、音乐、绘画等手段去表达。那什么叫做比量呢?《正理门论》曰:“余所说因生”。就是说比量产生和发生是以现量作为基础。比量以事物共通之处为研究对象,以一定的理由或者事实为推理的依据,在记忆、想象等思维活动的指引下,从而获得对事物的间接认知。比量规模较广,假设仅仅靠现量认识事物而舍其他或只停留在纯感觉和知觉阶段,现量以纯感觉为主,规模局促,明显我们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化了。那么,人们知识的领域就非常狭隘了。以是必需从纯感觉或知觉提高到推理。总而言之,人类认识外界事物的最初是先通过感官而来,赤白、圆方、冷热、硬软等等的感觉。感觉在思维中重复很多遍之后,我们把感觉到的感知利用思维的能力,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发现周围世界的规律性。同样现代的艺术创作不能停留在自我感觉的表达,必须从个人的表达进而为一般的、广泛的和多元的表达。同理我们的工业设计不仅只停留在纯感觉或个人意识的表达,显然我们的设计是片面的,个人的。所以在注重个人感觉表达的同时重视社会、共性和通用的需求。

3“现量说”的美学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3.1直接感知在产品创作中的重要性

王夫之在《相宗络索》一书中,对“现量”阐释含义:“现量和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和有显现真实义。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不参虚妄”。这里所说的“现量”三层含义如下:一是所谓“现在”义,是从当前的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搁置过去的印象,强调直观和新鲜。任何一件工业设计项目的展开,都不是异想天开、凭空捏造的,而是需要密切关注设计对象和生活环境以及相关的各种因素为前提。就好比工业设计师在得到客户需求之后,设计师会收集一些偏向设计需求的意向图,来找接下来设计创作的感觉。具体而言,就是以形态、功能、色彩、表面处理和材料分类找意向图,从而树立起大致的方向,然后进行设计创作。对于设计师而言,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内心的表达,而这种表达则是一种富有直接感知和显现真实的设计活动。其二,所谓“现成”义,即“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即“现量”是瞬间的直觉而获得的知识,不需要推理和比较等逻辑思维活动的参与,对应设计构思的直觉和灵感。我们认为,设计构思中要强调设计思维的“瞬间直觉性”,意在强调“直觉”在设计作品中的重要性,作为设计师,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而设计思想离不开他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时给设计师设计思想的形成以深刻的影响,意在强调直接审美感知。其三,所谓“显现真实”义,是显现客观对象本质的真实知识,不是显示虚构的知识,也不是显示抽象的知识。强调的是发现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创作灵感的真实效用,即设计对象的真实性问题,其工业设计创新过程亦是如此。今天,设计都具有多元性、融合性和交叉性特点,“现量说”对创作和设计的艺术成分有所指引,但是,设计是高于艺术大一维度的社会实践,既要全方位联想、多角度比较,以及反复推敲,同时不可否认设计师在创作中直接感知和独特审美经验的价值。

3.2五官与意识共同作用

篇6

关键词:道家文化;工业设计;形态设计

0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产品形态设计日新月异,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运用已屡见不鲜。从获得过德国红点奖的“阴阳椅”(设计者Elements),至2008年中国奥运会“祥云”火炬,再到2010年联想集团出品的“折扇文化”天逸系列笔记本电脑。中国传统文化在产品形态中的体现,不再局限于产品表面的装饰与模仿,而是将产品作为一种载体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力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形态设计从简单的模仿、符号化一步步走向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提炼、归纳和重新诠释,产品形态从情感上征服了消费者。

1定义

产品形态一般指视觉形态,也包括触觉、听觉、感觉等。是一件产品外在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因素,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物质存在。产品的形态功能分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其外在的形和产品内在精神相吻合,产品的形态设计使生产者和使用者同时得到满意的形。[2]产品的形态在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之外,更加注重使用者精神层面的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形态设计将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在产品设计理念里,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性通过产品的形态传递给使用者,使之产生情绪共鸣。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其中就有以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为创意来源的产品形态设计。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虚静自然”、“无为而治”。修道的途径便是“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即我们现代人对老子的道家思想的理解――“崇尚自然”。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里的“修”指的是修养身之道,分别为:“养气”、“养神”、“养形”。其中“养神”是强调自己的心性修养,也是“养身”的重要内容,使形神和谐而达到延年益寿。[3]现代人通过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崇尚自然”来达“养神”,进而获得“养身”的目的。一件好的产品形态包含两个方面的精神功能:审美功能和象征功能。审美功能指产品的造型形象通过人的感官传递给人一种心理感受,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象征功能指产品形象所代表的时代特征和现实一定意义的作用。[4]现代工业所带来的生存现状日益突出,洪水、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植被、淡水等资源逐渐失去;城市布满汽车尾气,人体出现各种致命病毒;物种每分钟都在减少……面对这些现象,现代设计师不断的通过作品,传递给人一种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生活的心理感受。

2道家文化在产品形态中的演义

2.1虚静自然

通过产品形态的造型指向某一事物的寓意或者意境,再赋予该形态专属的系列色彩,并通过独特的肌理表达,整合出一种“虚静自然”的产品文化意境,传递传统文化的内涵。三生无形的原创产品即是如此。三生无形是一个新锐的工业设计品牌,其创始人冉祥飞的作品《壶 半轮》,表达了对自然的崇尚之情,作品十分清新自然。“半月罩孤峰,独酌酿乡愁”是设计者对壶的文字表述,更增添了明月寄相思,山水表情怀的思愁情感。壶身呈湖面形,深釉色若隐若现,深不可测,透露出碧水悠悠的水之景象。壶盖为小山,一大一小峰峦叠起,恰是东晋画家顾凯之笔下斑斑青苔空勾无皴的山水景象,稚嫩而朴拙。扁平的湖面配之平坦的山峦,一派烟雨潇潇江南山水风光。把手好似半轮明月爬上山头,诗句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把半轮壶演绎的山水画面令人充满遐想,富有诗意。这也是设计师和使用者通过这把壶追求的一种“虚静自然”的文化品位。

2.2致柔养气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专气”就是专精守气,也就是养气。“致柔”就是达到柔顺、柔和地步。“养气”就要达到柔顺、柔和的境界,像婴儿一样纯洁虚静无欲,这就是“专气致柔”的境界。产品设计中能够将产品的形态表达出像婴儿般纯洁虚静无欲感的极少,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作品。《山峦 盘》就是以这样的艺术面貌展现。设计者说:“点滴凝浮生,大气成山南”。虽然人的力量就像大海中微小的灰尘,漂泊不定,柔弱无力,但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芸芸众生也可能汇聚成一股强的力量,将沙凝固成巍巍南山。以小见大,以微毫见壮大,体现着以柔克刚的道家文化内在魅力。山峦盘底洁白无暇,似白雪如汉玉,胜过冰清玉洁,恰如婴儿初生般天真无邪。一侧绵绵山峦迭起,令这洁白无瑕的平面弹奏起天外雪山之圣歌,更象征着一股内在的致柔力量孕育而生。浅浅的盘沿,将天与地没有界限的融合在一起,汇聚齐天地万物的阴气和阳气,使之和谐、平衡。唐李涉有诗芸:“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闲”。若诗人生活在现在,得此一盘,不需要去一个优雅脱俗的地方,便可以让身心得到修养。借物寄情,修养生性,山峦盘以其致柔的形态语义给予我们心灵上的启迪。

2.3超然养神

“养神”就是强调自己的心性修养,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载”,抱持意,“营魄”即魂魄。“载营魄抱一”即形神合一的意思。所以,“养身”的重要内容在于“养神”,使神形和谐而达延年益寿。另外,老子颐养心性还包括外身、无私、无欲,就能达到“超然”的境界,提倡“为人”、“与人”,自己才能达到虚静致极,为而不争的天之道,从而延年益寿。“暗香浮动春依旧,吟赏烟霞照晶峰”是设计者对作品《晶峰 香》的诠译。作品造型将香薰呈线形重复排列,中间穿插入一座三峦小山,峰峦错落有致,高低不齐,山的形态构成优雅缓慢的曲线和罩在外面笔直虚幻的直线,在光影的照射下扑朔迷离。加之点燃的香薰,烟雾缭绕,造成一种无欲无为、外身、无私的理想境界。曾经台湾作家李乐薇这样形容山峰:“山如眉黛,小屋恰是眉梢痣一点……”山有如此妩媚的形态,而《晶峰 香》的山有却这样虚无缥缈,光阴间化作虚无,真是对比鲜明!现实的山转化作意念的山峰,万物化作无形,而此时设计者的心却是有千千万万的形。

3结语

三生无形的设计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唯美的视觉之门,打开了我们对道家文化的心灵之门。坚实的山、致柔的山、虚渺的山在设计师的手法下展现山的“虚静自然”的形态面貌。现代产品形态设计从道家文化中找到了契合的点。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无形,万物有形,心无形。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传统文化沉淀深厚而渊源,成为了中国本土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从传统文化中继承和发掘设计素材,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产品形态设计,成为了现代工业产品形态设计走上国际化舞台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左铁峰,高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观产品设计的价值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0(12).

篇7

关键词:工业设计艺术与科学设计风格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转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当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工业设计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了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犹如工业社会的粘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学、市场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彼此联系、相互交融,结成有机的统一体,实现了客观地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与主观、能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艺术的再度联手。

一、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真正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挥作用是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以工业化大批量生产为条件发展起来的。当时大量工业产品粗制滥造,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设计作为改变当时状况的必然手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工业设计是指对以工业手段生产的产品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使之与使用的人之间取得最佳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Gestaltungat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大的贡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毕业论文

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了领先的地位。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日本的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日本的设计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转二、现代工业设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设计杯子,不是单纯地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但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设计中,从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素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对严肃的现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极少主义(Minimalism)从近乎混沌的众多流派中脱颖而出,它较之现代主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感性精神追求,它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了,物欲被淡化了。极少主义追求清心寡欲以换取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这种思想与靠消费支撑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是格格不入的。极少主义以极少的直线语言来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它与“兼收并蓄”的后现代主义仍是水火不相容。工业设计产生以来不变的话题“简洁美”又有了一个新的诠释。

三、中国的工业设计

中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设计人员从业者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设计机构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设计对象也比较广泛如政府机构、信息产业、家具制造业、家电业、医疗业、交通工具等。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工业设计既不是设计师满足自己表现欲望的东西,更不是简单的设计包装,而是能够提升品牌,促进销售,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潮流和设计风格上,中国的工业设计也逐渐与世界接轨,以人为本的设计,绿色设计已经逐渐提上日程。此外结合中国地域特色及民族传统元素的本土化设计也逐步开展起来。但是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形势下工业设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推动设计产业化,重视工业设计指导下的技术与管理的重构,才能增强中国工业设计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设计形式,设计风格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没有哪一种流派能够一统天下,也没有什么权威去剥夺某些流派存在的权力。理性与感性是天平的两端,它们谁也不能压倒谁而趋向于某种平衡。最近出现在汽车设计上的“新锋锐”风格就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与刚挺有力度的“硬线条”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感性认识、理性推理的协调,成为造型设计形式的新引导趋势。总之,当今时代多元化的形式之间只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工业设计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要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0 引言

作为物资生产第一步的设计,从古代的兵器、乐器、食具到现代的家具、电器、文具、火车、飞机、太空船等等,无不在满足实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追求其外形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人类今天灿烂的物质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空间的扩大及审美领域的延伸,给传统的设计理念注入新的内涵。以现代大工业化为生产方式的“现代设计艺术”———工业设计,在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变奏和融合中,怎样体现自身的时代性质与特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将艺术于科学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石,对当今艺术设计定位及未来设计领域的拓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关于工业设计

1. 1 设计定义

工业设计( IndustrialDesign)是近百年来在国际上广泛兴起的一门学科,工业设计这一名词最早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不同的国家对此称呼不一,英国称之为设计(Design) 。19 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成为现代设计诞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农业文明时期的设计是以手工业设计为主的个性化设计,称之为“手工艺”、“工艺美术”,设计、生产和消费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工业革命之后,设计不仅获得了技术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适合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蒸汽机、火车等一系列工业机械化成果的引入,使社会由封闭的小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系列化、批量化、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业生产特征由此显现,设计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相联。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物品需求量的日益增大,促使工业设计迅速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到“包豪斯”时期,工业设计已发展成具有完整的科学体系、教育体系的学科,并明确地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1 ] 。

围绕工业设计的概念及定义,国际上各专业机构和学者一直争论不休。1959 年6 月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性工业设计机构———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 ICSID) 。1980年联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一次联会,对工业设计概念作了修改,定义如下“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指的是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工业化产品设计,以及为这些产品而进行的辅设计———视觉传达广告、包装、装饰等设计。国际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设计的含义及范围也在不断的补充和延伸,事实证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带动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改善国民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 2 艺术与设计

人类最初的设计只是一种对物象的摆弄和布局,其目的是满足人们本能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随着社会文明进步,生产资料的增多,设计成为对事物和物象有条理、有计划的安排和设想,达到人们对事物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要求。条理、计划是人类对事物审美的一次飞跃,也是艺术形式美的最基本法则,设计从其开始就与美的活动紧密相联,每一次艺术的变革都会对当代设计产生影响。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19世纪初艺术运动思想为基础的,充分体现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将设计称之一门艺术,设计的过程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而设计是用艺术的眼光去设计,因此“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的词语广泛出现在现代生活之中,艺术推动设计、设计演绎艺术[ 2 ] 。

设计的形态能给予人的五感极大的影响,但其中视觉和触觉影响最大,这是直观感受的反映,这个感受的结果应该是美好的、促进身心健康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结构与外形、美观与实用的统一。现代科学介入物质,转为某种技术和材质形态、一定的材质与技术的同构,为设计艺术意境创造提供了有利的物化条件。无论从设计或艺术发展的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

1. 3 科学与设计

了解到设计与艺术难以割舍互相渗透,再注意推动设计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即设计与科学之间深刻的关系。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技术世界,机器时代的到来促使设计最终与制造业分离,成为真正独立的专业, 19世纪印刷术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印刷业、设计业、尤其是平面设计、字体设计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1839 年达盖尔发明了摄影,使视觉表现迅速扩大和普及,此外新的能源和动力不断被开发和利用,带来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照明、通信、交通等工具的不断革新换代,都与时代科技发展相伴相随。事实总是这样,科学技术每一进步就创造出与其相应的日常生活的各种工艺设备,接着凭借这些工具和机械设备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方式。设计从初始的简单粗糙发展至今天的实用精美,从蒸汽机火车到当今悬磁高速列车、从人工发报机和电话到现代互联网,每一个时代的设计作品,不仅是那个时代设计师的才智体现,同时是那个时代科技文化创新的标志。 lwkoo.cn 毕业论文

在今天,现代设计具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味美等。特别是由于当代多媒体及数码技术迅猛介入现实生活,极大地拓展了未来设计空间,丰富了设计师的艺术灵感与设计元素,深化了设计环境的意蕴显示及空间的表现,为设计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

2 艺术与科学融合是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

由于设计与艺术、设计与科学相辅相存的关系,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并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无尽的福音,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审美标准、人体工程学程度的体现均在于艺术化的水平。

2. 1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意义

古希腊人把能够凭专门知识学会的技能都叫“艺术”,音乐、雕刻、绘画、诗歌是艺术,手工业、农业、医药、骑射、烹调也叫艺术。这种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统一的“艺术”观念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不但是艺术具匠,也是科学家、工程设计师,他们创造了卓越的艺术作品,同时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中国古代“六艺”之内涵,还是古希腊的“艺术”概念,都深刻体现出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曾经非常密切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正如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在山顶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