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7: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系统安全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系统安全论文

篇1

当继电保护系统在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的时候:第一,应该禁止工作人员打开互感器的二次侧开路,同时不能将回路中的永久接地点断开;第二,对于短路电流互感器而言,禁止用导线进行缠绕,这样才能保障短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第三,禁止在电流互感器与短路端子之间的回路进行工作,同时也禁止在电流互感器与短路端子之间的导线上进行工作。总之,当继电保护系统在带电的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的时候,应该以避免二次侧开路中产生高电压危险为主要原则,从而保障回路的正常工作。当继电保护系统在带电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工作的时候,应该以防止二次侧短路或接地事故的发生:第一,当工作人员取下或者是投入电压端子连接片与线头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小心操作,避免误碰相邻端子或接地部分,与此同时,当工作人员在拆开电压线头的时候,应该给拆开的电压线头做好标记,并用绝缘布将电压线头包好。第二,当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必须使用相应的绝缘工作,同时应该戴好绝缘手套。在必要的时候,必须在值班负责人或者调度员允许以后才能在工作之前将继电保护装置关闭。第三,当工作人员接临时负载的时候,必须在电路中安装专用的隔离开关与保险器,并要保证保险器的熔丝熔断电流与电压互感器保护熔丝相配合。

1.2继电保护设备停电检查的二次安全措施

第一,工作人员必须断开与被检修设备相连接的电流回路,同时也应断开与被检修设备相连接的电压回路;第二,工作人员必须将继电保护系统中被检修设备电流互感器到母线保护之间的电流回路切断;第三,工作人员必须将继电保护中被检修设备与运行断路器之间的跳闸回路切断,如变压器的后备保护跳母线联络断路器、分段断路器以及旁路断路器的跳闸回路等;第四,工作人员必须将继电保护中的被检修设备启动失灵保证跳闸回路切断,主要包括启动远跳对侧断路器的相关回路;第五,工作人员必须将继电保护中的被检修设备启动中央信号、故障录波回路切断。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的管理

2.1继电保护装置中的“投检修态”压板

通常情况下,“投检修态”压板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将继电保护装置中发送的报文中的“test”位置“1”,这样就能够向其他设备中传递本装置正处于检修中的信息,当其他装置接收到了这个信息之后,它还可以与“投检修态”压板进行信息交换,但是其他装置已经不能再进行互相操作。只有检修态设备之间才能够进行互相操作。“投检修态”压板在整个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二次安全措施中最基础的防线。现如今,在市场上某些继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在继电保护装置面板上没有对“投检修态”压板的状态标注明确的记号,只是将“投检修态”压板状态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开入位置变位中进行标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对该压板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把握。因此,当“投检修态”压板产生接触不良或是该压板在连接二次引线发生松动,从而导致“投检修态”压板的工作位置与实际工作情况不符,会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厂家可以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设计过程中,在继电保护面板上比较醒目的位置上对该压板的实际投入与否状态进行明确的标注。

2.2继电保护装置中的软压板投退

继电保护装置中的软压板投退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出口GOOSE、失灵启动GOOSE以及间隔软压板投退。通常情况下,软压板投退可以为继电保护装置中的检修设备与运行设备提供所需的逻辑断开点。目前,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厂家对生产环境的命名以及功能的定义上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比如:在220kV母线保护工作的过程中,PCS-915所采用的主要是间隔投退软压板,而BP-2C-D所采用的主要是GOOSE接收软压板。因此,电力系统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会以所需为基础选择不同类型的软压板,这样可以满足电力系统对软压板的功能需求,但是由于软压板缺乏统一的规范,这就加大了管理上的难度。当工作人员进行继电保护工作的时候,必须对市场上的软压板名称以及功能差异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这就对从事继电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这样才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措施做到准确无误。针对上述情况,在继电保护相关规范中,要统一规定继电保护装置的设备名称以及功能等,从而完成对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的规范化管理。

2.3继电保护装置中的拔除光纤

在进行停电检修过程中,可以运用常规微机保护方式,通过“跳闸脉冲”的方式对电力系统中的回路进行完整的检测。通常情况下,在电力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拔除光纤工作,就会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硬件间隔。因此,这就会造成继电保护装置运行中很有可能会出现风险,甚至引发比较严重的事故,这就要求工作人员除非在现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拔除光纤工作,否则便不能进行拔除光纤的方式进行检测。针对上述情况,需要电力系统重视变电站本身的调试工作,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跳闸逻辑的全面性检测。此外,电力系统还应该重视对相关的保护校验工作运用适当的检修方法进行定期检修。

篇2

一、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有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分析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探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力系统中的数据利用

电力系统的数据包括数字仿真数据及系统中各种装置所采集的实测数据,例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各种仿真软件仿真生成的数据。然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数据所获取的信息量仅仅是全体数据所包含信息量的极少一部分,隐藏在这些数据之后的极有价值的信息是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发展规律及内在的联系,对电网调度人员来说,这些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定量显示

随着电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系统将运行在其临界状态附近,此时安全裕度变小,调度人员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全局安全稳定性的本质,找出电力系统各种失稳模式、内在本质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我们还需要使用浅显易懂的信息来定量估计系统动态安全水平,估计各种参变量的稳定极限,同时使用更多的高维可视化技术,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演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和动态分析、模拟。为调度人员创造一个动态的、可视化的、交互的环境来处理、分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问题。

(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

由于电力系统的扰动类型极其复杂多样,无法完全预测,调度人员需要更多的专家、更有价值的信息来预测及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对安全稳定评估算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及智能性提出了挑战。

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的对策研究

为解决上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系统可能运行空间所蕴含的规律,并使用不断积累的实测数据直接对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人力已无法完成这种数据分析任务,为此,研究新的智能数据分析方法,更多地用计算机代替人去完成繁琐的计算及推导工作,对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有效利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数据

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它就像信息工厂的心脏,为数据集市提供输入数据,数据挖掘等探索。

数据仓库具有如下四个重要的特点:(1)面向主题:主题是在一个较高层次上将数据进行综合、归类并进行分析利用的抽象。面向主题的数据组织方式,就是在较高层次上对分析对象的数据的完整、一致的描述,能统一地刻画各个分析对象所涉及的各项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2)集成的:由于各种原因,数据仓库的每个主题所对应的数据源在原有的分散数据库中通常会有许多重复和不一致的地方,而且不同联机系统的数据都和不同的应用逻辑绑定,所以数据在进入数据仓库之前必须统一和综合,这一步是数据仓库建设中最关键、最复杂的一步。(3)不可更新的:与面向应用的事务数据库需要对数据作频繁的插入、更新操作不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所涉及的操作主要是查询和新数据的导入,一般不进行修改操作。(4)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仓库系统必须不断捕捉数据库中变化的数据,并在经过统一集成后装载到数据仓库中。同时,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也有存储期限,会随时间变化不断删去旧的数据,只是其数据时限远比操作型环境的要长,操作型系统的时间期限一般是6090天,而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时间期限通常是5-10年。

(二)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挖掘电力系统中潜在的有用信息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的功能和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它主要具备以下五大功能:(1)概念描述。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2)关联分析。数据关联是数据库中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可被发现的知识。若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取值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就称为关联。关联可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有时并不知道数据库中数据的关联函数,即使知道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关联分析生成的规则带有可信度。(3)聚类。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化分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子集,即聚类。聚类增强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概念描述和偏差分析的先决条件。聚类技术的要点是,在划分对象时不仅考虑对象之间的距离,还要求划分出的类具有某种内涵描述,从而避免了传统技术的某些片面性。(4)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地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5)偏差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意义重大。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等。

(三)运用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增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评价及控制

基于风险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首先对评估系统的暂态安全风险逐个元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给出相应的风险值。这种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分析稳定概率性,也可以定量地分析失稳事件的严重性,即事故对系统所造成的后果。它能有效地把稳定性和经济性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给出系统暂态稳定风险的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电线路的传输极限,这将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益。

篇3

[论文摘要]通过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存在的网络安全问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并介绍应用于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安全技术。

在全球信息化的推动下,计算机信息网络作用不断扩大的同时,信息网络的安全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旦遭受破坏,其影响或损失也十分巨大,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对社会可靠供电的保障,是一项涉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及安全装置、厂站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电力负荷控制、电力营销、信息网络系统等有关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的多领域、复杂的大型系统工程。应结合电力工业特点,深入分析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体系,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

研究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制定电力系统信息遭受内部外部攻击时的防范与系统恢复措施等信息安全战略是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指的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包括保密性、完雅性、可用性、真实性、可靠性、责任性等几个方面。

信息安全涉及的因素有,物理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

作为全方位的、整体的信息安全体系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反映了不同的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应该实行分层保护措施,有以下五个方面,

①物理层面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②网络层面安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传输安全,网络边界安全,③系统层面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④应用层面安全,办公系统安全,业务系统安全,服务系统安全,⑤管理层面安全,安全管理制度,部门与人员的组织规则。

二、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策略

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具有访问方式多样,用户群庞大、网络行为突发性较高等特点。信息安全问题需从网络规划设计阶段就仔细考虑,并在实际运行中严格管理。为了保障信息安全,采取的策略如下:

(一)设备安全策略

这是在企业网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将一些重要的设备,如各种服务器、主干交换机、路由器等尽量实行集中管理。各种通信线路尽量实行深埋、穿线或架空,并有明显标记,防止意外损坏。对于终端设备,如工作站、小型交挟机、集线器和其它转接设备要落实到人,进行严格管理。

(一)安全技术策略

为了达到保障信息安全的目的,要采取各种安全技术,其不可缺少的技术层措施如下: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用于将信任网络与非信任网络隔离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单一集中的安全检查点,强制实糟相应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防止对重要信息资源进行非法存取和访问。电力系统的生产、计量、营销、调度管理等系统之间,信息的共享、整合与调用,都需要在不同网段之间对这些访问行为进行过滤和控制,阻断攻击破坏行为,分权限合理享用信息资源。

2.病毒防护技术。为免受病毒造成的损失,要采用的多层防病毒体系。即在每台Pc机上安装防病毒软件客户端,在服务器上安装基于服务器的防病毒软件,在网关上安装基于网关的防病毒软件。必须在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采用全网全面的防病毒策略,在计算机病毒预防、检测和病毒库的升级分发等环节统一管理,建立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防止和控制病毒的侵害。

3.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技术)。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一个VLAN都包含1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而不是物理划分,所以同一个LAN内的各工作站无须放置在同一物理空间里,既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有助于控制流量、控制广播风暴、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4.数据与系统备份技术。电力企业的数据库必须定期进行备份,按其重要程度确定数据备份等级。配置数据备份策略,建立企业数据备份中心,采用先进灾难恢复技术,对关键业务的数据与应用系统进行备份,制定详尽的应用数据备份和数据库故障恢复预案,并进行定期预演。确保在数据损坏或系统崩溃的情况下能快速恢复数据与系统,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5.安全审计技术。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展与安全设施的完善,应该引入集中智能的安全审计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自动对网络设备日志、操作系统运行日志、数据库访问日志、业务应用系统运行日志、安全设施运行日志等进行统一安全审计,及时自动分析系统安全事件,实现系统安全运行管理。

6.建立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体系。CA是CertificateAuthority的缩写,即证书授权。在电子商务系统中,所有实体的证书都是由证书授权中心(CA中心)分发并签名的。一个完整、安全的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建立起一个完整、合理的CA体系。CA体系由证书审批部门和证书操作部门组成。电力市场交易系统就其实质来说,是一个典型的电子商务系统,它必须保证交易数据安全。在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中,作为市场成员交易各方的身份确认、物流控制、财务结算、实时数据交换系统中,均需要权威、安全的身份认证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电子商务逐步扩展到电力营销系统、电力物质采购系统、电力燃料供应系统等许多方面。因此,建立全国和网、省公司的cA机构,对企业员工上网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等安全认证,对系统中关键业务进行安全审计,并开展与银行之间、上下级CA机构之间、其他需要CA机构之间的交叉认证的技术研究及试点工作。

(三)组织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是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的统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据统计,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没有管理,就没有安全。再好的第三方安全技术和产品,如果没有科学的组织管理配合,都会形同虚设。

1.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通过普及安全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电力企业职员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使他们具备一些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发现解决某些常见安全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安全培训提高操作维护者的安全操作技能,然后再配合第三方安全技术和产品,将使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得到提升。

2.安全策略与制度。电力企业应该从企业发展角度对整体的信息安全工作提供方针性指导,制定一套指导性的、统一的安全策略和制度。没有标准,无法衡量信息的安全,没有法规,无从遵循信息安全的制度,没有策略,无法形成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策略和制度管理是法律管理的形式化、具体化,是法规与管理的接口和信息安全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篇4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深入到医院日常业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一旦崩溃,将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因此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设备安全

(一)硬件设置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1.网络布线

医院主干线以及各大楼之间采用多模光纤,并留有备份。光纤到机器端采用屏蔽双绞线,线路之间避免交叉缠绕,并与强电保持30CM以上距离,以减少相互干扰。新增网点,距离交换机尽可能短,以减少信号衰减。平时做好跳线备份,以备急用。

2.中心机房

综合考虑供电、场地、温湿度、防水、防鼠、电磁环境以及接地防雷。

3.服务器

对最上层的服务器和数据库来说如何保证所提供服务的可靠性和不间断性以及数据存储的安全是决定一个信息系统安全的关键。首先必须使用不间断电源(UPS),保证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防止停电造成的数据库损坏。对于中心服务器,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的是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柜的模式,当一个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在十几秒的时间内进行切换,启动数据库,一般能在2~3分钟内恢复业务处理。这样只做到了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能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如果阵列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要停止运行,一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备有应急服务器。应急服务器在日常工作时,通过数据库的备份服务实时地进行异地备份,保证数据与中心服务器的同步,当双机服务器或阵列出现故障时,系统能顺利转移到应急服务器上运行,所有用户的使用方法保持不变,患者数据信息连续,不仅方便了操作人员,而且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4.边界安全

内外网物理断开,这样彻底消灭外网黑客的入侵,内外网需要交换信息时采用U盘或移动硬盘作为中介,并做好防病毒工作。

(二)外界环境对网络设备安全的影响

1.温度会导致逻辑电路产生逻辑错误,技术参数偏离,还会导致系统内部电源烧毁或烧坏某些元器件,影响机器运转和导致一些热敏器件内部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

2.湿度过高,会使接插件和集成电路的引线等结合部氧化、生绣、霉烂,造成接触不良、开路或短路;湿度过低,会吸附灰尘,加剧噪声。

3.对于机器内部的电路板上的双列直插或组件的接线器,灰尘的阻塞会形成错误的运行结果。过多的尘埃可造成绝缘电阻减小、泄漏电流增加,机器出现错误动作,如果空气潮湿会引起元器件间放电、打火,从而损坏设备,严重的还会引起火灾。

4.静电是网络使用中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以上谈到的温度、湿度、尘埃等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静电。计算机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对静电非常敏感,它的破坏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5.靠近网络的计算机、大型医疗设备和网络设备自身等,都能产生电磁辐射,通过辐射、传导等方式对网络系统形成干扰。他们造成的问题是:设备的一些部件会失效,但那些部件的失效看起来又是由于其他部件引起的,像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而且很难诊断,需要专门的诊断软件和硬件来检测。

二、计算机软件的安全

(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

目前一般医院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操作系统多采用微软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这要求对计算机使用的帐号、用户权限、网络访问以及文件访问等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定期做好监视、审计和事件日志记录和分析,一方面减少各类违规访问,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日志记下来的警告和报错信息,很容易发现相关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下载和打好系统补丁,尽可能关闭不需要的端口,以弥补系统漏洞带来的各类隐患。对各类工作站和服务器的CMOS设置密码,取消不必要的光驱、软驱,屏蔽USB接口,以防止外来光盘、软盘和U盘的使用。对关键数据实行加密存储并分布于多台计算机。

(二)数据库的安全

数据库的选择和备份是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系统一旦投入运行,就要求24小时不间断,而一旦发生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在开发系统软件时,数据库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发生故障时应能自动将数据恢复到断点,确保数据库的完整。目前现有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数据库的选择上多采用SQLSERVER、ORACLE数据库。医院的数据库记录时刻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网管人员定时异地备份是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崩溃,势必存在部分数据的丢失。所以建立一套实时备份系统,这对医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医院采用磁盘阵列的方式进行对数据的实时备份,但是成本比较大,安全系数也不是很高。根据医院这个特殊的网络系统,可建议设计数据保护计划来实现文件系统和网络数据全脱机备份。例如,采用多个低价位的服务器分片负责,如门诊收费系统采用一台服务器,住院部系统采用另一台服务器,同时再增设总服务器,在总服务器中全套备份所有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软件,每日往总服务器中备份各个管理系统中产生的数据,与此同时也做好磁带、光盘的备份,若有一台分服务器出现异常,该系统就转总服务器进行。这种运行机制,在一些医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病毒防范与入侵检测

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分别安装相应版本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和杀毒引擎,在服务器上编写网络登陆脚本,实现客户端病毒库和杀毒软件引擎的自动派送安装。在服务器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机器上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内各类入侵、违规和破坏行为。

三、人为因素对网络设备安全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某医院三年内局部网络设备非正常断电所引起的故障中,有16起为施工断电引起网络设备意外断电,有130起为医务人员不小心碰断HUB电源导致计算机不能联网,而仅有5起为网络设备自身不正常掉电或自动重启,占因断电所引起的网络故障总数的3.2%,其余96.8%都是人为因素导致。这充分说明,人为因素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网络故障率。具体措施包:

1.对全院职工,特别是对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教育,让他们树立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了解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流程,对相关人员进行新业务模式和流程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要求准确、熟练。

2.尽量不要在临床科室使用带电源适配器的小型集线器(HUB)。这也是局部网络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有时维护人员要反复到现场数次解决此类问题。

3.施工前加强施工单位与网络维护人员的协调,断电前制定详细的切换方案和应急方案。

4.合理规划配线间和机柜位置,远离人群,避免噪音。

5.分置配线间内的强电电源和断电频繁的照明电,争取单独供电,和供电部门协调保证24小时不断电。

6.加强内部人员管理,要注意随时观察,尽量避免因此产生的网络故障。

四、小结

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的逐步发展,它渐渐成为一个医院关键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手段管理网络、诊断问题、防患于未然,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篇5

企业信息系统是整个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企业信息系统中存放着企业的核心数据,一旦信息系统的安全受到威胁和破坏,就会给信息系统的使用者 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1.2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虽然很多,但综合分析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因素。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尘埃、地震、火灾、水灾、风暴以及社会暴力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信息系统实体的 安全。2)硬件及物理因素。支撑信息系统的硬件部分是由电子元器件、磁介质等物理设备组成的。系统硬件及环境包括机房设施、计算机主体、存储系统、辅助设备、数据通讯设施以及信息存储介质的 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的安全。3)电磁波因素。信息和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传输,在工作过程中都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在一定范围内很容易检测并接收到,这就容易造成信息通过电磁辐射而泄 漏。另外,空间电磁波也可能对系统产生电磁干扰,影响系统正常运行。4)软件因素。软件是支持信息系统正确运行,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部分。软件的非法删改、复制与窃取或被攻击、破坏将使系统 的软件受到损坏,并可能造成泄密。5)数据因素。信息系统是以处理数据、输出有价值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数据信息在存储和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中之重。6)人为及管理因素。 工作人员的素质、责任心、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是否健全,都直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威胁。

2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重点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根据信息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点,应重点做好计算机硬件、信息系统软件、信息系统数据、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防护及计算机病毒预防等重点工作。

2.1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与防护

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与防护,是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保护系统硬件和附属设备及记录信息载体不致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危害而对信息系统进行的最基本的安全维护。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与 信息系统的组成和运行特点相适应的机房设施、计算机主体、存储系统、辅助设备、数据通讯设施以及安全的信息存储介质。计算机除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外,自身也产生携带大量信息的电磁辐射,所以 计算机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导致信息的泄露问题。抑制和防止电磁泄漏是物理安全策略的一个主要问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措施是对传导发射的防 护,主要采取对电源线和信号线加装性能良好的滤波器,减小传输阻抗和导线间的交叉耦合。第二类措施是对辐射的防护,这类防护措施又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采用各种电磁屏蔽措施,如对设备的金 属屏蔽和各种接插件的屏蔽,同时对机房的各类管道和金属门窗进行屏蔽和隔离;二是干扰的防护措施,即在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同时,利用干扰装置产生一种与计算机系统辐射相关的伪噪声向空间辐射 来掩盖计算机系统的工作[1]。

2.2信息系统软件的安全与防护

软件是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促进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保证信息系统软件的安全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使用正版软件,并对安装软件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软件的安全管理首先是要对软 件,尤其是自行开发的软件进行全面测试检查。第二要对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进行及时修改、维护,不断扩充、完善和丰富软件的各项功能。第三要严格软件的操作运行规程。对操作用户赋予 一定的权限,没有相应权限的用户不能使用权限以外的系统资源。第四要建立严格的软件管理制度,妥善管理软件资源。对信息系统中的所有软件资源要造册登记,归类妥善保管。第五要做好系统备份 。系统备份用于故障的后备支援,是软件使用过程中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措施。

2.3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与防护

由于数据是信息系统的中心,对于数据的安全管理就成为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核心。1)数据加密处理。加密是保障数据秘密性和真实性的重要方法,是数据安全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抵抗计算机病 毒感染破坏、保护数据库完整性的重要措施。数据加密策略是从数据本源进行安全防护,根据加密技术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模式、等级的数据安全防护效果。2)网络加密。网络加密是目前能为任何形式 的Internet通信提供安全保障的协议。网络加密允许提供逐个数据流或者逐个连接的安全,所以能实现非常细致的安全控制。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对不同的连接定义不同保护强度(级别)的网络加密通道 。3)数据安全管理。具体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防止数据信息的泄露;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和破坏;防止硬件出现故障,具备双机热备甚至多机热备功能,防止数据的人为破坏;防止电磁辐 射、意外事件等带来的威胁。4)数据备份。及时做好数据特别是重要数据的备份并做好备份后的定期检查和更新复制等工作,以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适用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数据备 份的频率、以及备份介质上数据的保存时间。日常备份操作可以在晚间系统负载较轻时定时、自动、快速进行,对系统日间使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2.4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与防护

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管理是通过对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及时发现不安全的运行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来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首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应以严密的系统组织控制为 前提。系统组织控制是为实现信息系统目标而进行的组织结构设计、权限安排和流程规范设计。因此,组织结构设计应结合企业流程特点、信息化程度、人员素质、风险类型与大小进行全盘考虑;围绕 系统最终目标,划分职能界限与任务权限,形成适应流程管理与控制的企业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并与员工信息的使用权限、决策权限相匹配。其次,要严格操作控制。严格操作控制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规 程来保证信息系统对信息处理的正确程度,从而减少差错。主要应做好:1、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进行理论和实作培训,以便及时正确掌握基础信息和含义,并能熟练运用;2、结合实际岗位工作特点,制 定不同的正确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3、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要不断的修订操作规程并及时进行培训指导。第三是不在系统内随便安装无关软件。安装与系统无关的软件,会占用大量的硬 盘空间,从而影响系统的执行效率。第四是定期检查硬盘。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系统的安全使用情况。因为通过检查可以确定硬盘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故障出现以及硬盘上的文件读写是 否正常;通过定期检查整理,能够及时清理系统运行中的垃圾文件,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5计算机病毒与防护

篇6

只有制订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如控制计算机使用人员,制订严格的纪律;加强网络内部权限制约,规范使用环境管理;制订有效的技术规范,系统中的软件必须经过安全测试后才能使用;定期测试、维护和升级系统,打漏洞补丁,严格检查系统环境、工作条件等;严格执行保密制度,按照级别分工,明确设备、网络的使用和访问权限,杜绝泄密类事件发生。

2.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意识

在登录和退出系统时,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必须确定系统运转环境是否安全。如果在退出系统时,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必须先退出登录系统,再退出终端,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此外,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应该把重要信息存放在安全级别较高的储存中,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3.提升系统安全

虽然在系统中安装杀毒软件和设置防火墙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系统的安全,但是这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一些攻击防火墙操作系统和管理界面的漏洞可以突破防火墙。只有堵住这些漏洞,才能更好地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4.做好数据管理

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篡改或破坏,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但是,这也不能避免数据因病毒感染,或者由于系统、软件等原因丢失或破坏,所以采取多重保护措施是很有必要的。数据备份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策略,能有效防止数据丢失和受到破坏。

5.做好网络管理

安装网络入侵监测系统,可以防止网络攻击或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网络系统瘫痪,或者当受到破坏时,该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识别,做出主动反应,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配合使用网络入侵监测系统与防火墙,以发挥网络入侵监测系统的最大效力。定期检测网络系统,不给非法入侵者机会,也是重要的安全策略之一,所以人们应该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历史记录、临时文件等。

篇7

1.1IP技术及其应用

目前,IP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接入唯一的IP地址,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以在单独的信道中完成各种数据的传输、整理等。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中,IP技术可以给整个运行提供自动化系统支持功能,是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目前,IP技术中可以容纳的两层通信协议,在自动化状态下还可以使用实时协议和QoS,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并且成本不高,通过数据包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使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得到很好满足。

1.2密钥技术及其应用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密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传输过程存在的安全问题,使整个网络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合理的使用密钥来对系统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密,可以让信息保持混乱状态,使得没有被授权的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相关信息,对于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具有不可窃听性、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等多种特点,使得密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作过程发挥重要保护作用,还可以有效减少病毒攻击,从而真正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1.3防火墙技术及其应用

目前,使用较多的防火墙技术是ASA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以是各种应用层的数据得到深层过滤,并对要穿过防火墙的用户进行实时认证,从而在通过防火墙认证后,用户才可以正常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种网络资源。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利用防火墙ASA技术来完成VPN链接,采用设置高级访问的方式,可以是各种网络病毒得到有效隔绝,并有效防止黑客攻击、信息被盗情况,从而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健康的运行环境。

1.4VPN技术及其应用

目前,VPN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通信安全进行有效保护,从而避免各种不安全网络信息带来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VPN技术可以使被盗信息保持不完整状态,从而降低被盗信息的准确性,在与密钥技术相结合的情况,可以有效避免密钥密码被盗窃,从而有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篇8

1.2社会效益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管理压力。城镇供水管理总站管理的氟砷改水工程共有2个水源井和2个蓄水池,4个压力管路关键节点,29个收费终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日供水1000t,供水人口3万余人的氟砷改水工程,正常运行需要10余人管理。安装自动化监控系统后,调度中心站可远程启停水泵并对蓄水池水位、出水流量、水源井的运行状况及压力、电流、电压、运行状态等实时监测和监控,不仅可以提高供水生产效率,避免高位池水满溢和单井地下水过度采集情况的发生而造成水资源无形损失,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仅需3~4人),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另外,供水站虽然24h值守,但供水站有水源井、蓄水池等设施,占地较大,不可能全程值守。安装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后,在调度中心站可以通过监控终端清晰地看到供水站的各个画面,有效避免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饮用水。二是保障了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后续维修费用缺乏,致使许多工程举步维艰,有的甚至丧失了供水能力。该系统能较好地保证合理利用水源,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供水要求和水源的合理利用;当设备发生运行故障或系统检测到异常数据时,可以进行实时报警,并及时存储故障信息,发出声光提示,提示操作人员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加以排除,既保证了设备安全,同时也减少了盲目巡检所造成的安全问题,使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先交费后吃水,解决了农村供水收费难的问题,为农村供水工程的良性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存在问题及对策

2.1用水观念人们长期形成的用水不受节制观念,水是商品意识的不强,先付费后吃水难以接受。市水务部门要通过耐心讲解、印发传单、电视媒体、讲课等方式,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恶化现状;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城乡居民能积极配合水务部门推广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

2.2资金问题汾阳市城镇供水管理总站安装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共投资35万元,其中国补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集中供水工程的水价较低,收入较少,安装自动化系统难度较大。目前,智能IC卡水表市场价在400元左右,对普通家庭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农民群众的抵触情绪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安装。市水务部门要在实验区成功实践指引下,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自动化控制系统、水表的采购费用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单位、群众负担一部分,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确保智能系统得到广泛推广。

2.3系统维护管理汾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级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很好地对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使用操作不当导致水表出现故障,又不能及时修理,致使不能正常供水,这些都影响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一情况,市水务部门要积极引导工程管理部门与系统厂家签订售后服务合同,并让厂家就系统功能及操作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篇9

1.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是指计算机自身与其相关、配套的设备的安全,这是实体安全。硬件设备是信息载体,它的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条件。若想保证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保证机房安全是关键。依照国家规定和标准建设机房,通常建设在建筑的避光处,有时候可以利用窗帘避免阳光照射,同时,机房中还应配备防火、救火设备。设置满足路由器等设备总功率的电源设备,且能够提供UPS不间断的稳定电压电源。配备空调,以此来保证机房的温湿度。机房重地禁止不相关人员的进入,对于服务器和交换器等重要设备,应该定期进行双机备份。

1.2软件安全软件安全是信息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必要条件。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支撑软件之一,应该保证程序或者其它系统在计算中的正常运行。操作系统主要管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这两个方面。一旦操作系统开发设计时存在缺陷,自身不安全,也会给整个网络带来安全隐患。操作系统管理系统内存CPU和外部设备,各个管理对象和模块或者程序密切相关,任何一个模块或者程序出现问题都会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损失。

1.3网络传输安全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目前,主要有局域网和广域网这两种网络形式,且计算机网络构成形式多样,因此,网络覆盖跨度存在差异,这种覆盖跨度差异在传送方面遗留了安全链接隐患。

1.4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的保护内容包括:保护信息有效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避免删除、修改、泄露和盗窃信息。计算机信息涉及国计民生、科学技术、经济财政和军事外交等重要领域,如果没有科学、系统的保障系统,将会危及国家、社会的发展。

二、计算机系统问题组成

2.1无法保证系统硬件的安全来自系统硬件的电磁干扰。例如:电源变化、漏电、静电等会对系统安全中造成一定的威胁,另外,设备老化等各种不安全因素也可能危及计算机硬件系统,使其处于不安全状态。这类威胁影响计算机本身和周围环境,进而阻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2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数据易被主观破坏和利用不合理管理人员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引起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故障,主观随意修改、删除、复制和调整计算机数据,导致软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设计、程序编制和使用的错误。目前,网络黑客攻击是计算机系统最大的威胁,容易引起系统瘫痪。

2.3计算机自身硬件故障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内容是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各个设备的故障都会直接影响数据的安全性,一旦发生计算机硬件故障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2.4计算机系统较为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计算机研发系统初期,系统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缺陷,开发人员的疏忽可能会引发各种漏洞,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操作不合理会极大降低系统的安全性,系统操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会使提前制定的保护措施失去预期效果。

2.5计算机病毒的威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加。计算机病毒会对系统软件或者数据造成损坏,有些还会损坏计算机硬件,进而威胁计算机系统安全。

三、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3.1计算机中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内容计算机存储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相应的保密性,尤其应该加强对一些重大信息的保密,但是由于计算机系统自身脆弱性,导致计算机容易被破坏或者不正当利用。

3.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规模也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于计算机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是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必然需求,计算机也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3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涵盖面比较广,涉及到很多学科知识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问题,同时,计算机技术、方法和防护、控制措施应该随着计算机系统应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及时更新、改进。另外,随着计算机学科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对应的计算机系统安全也会不断升级更新。

四、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相关因素

计算机安全是保证计算机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损坏,保证信息安全可靠,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4.1自然因素

很难预料和预防的火灾、水灾、雷击、地震等的作用引起计算机设备的损坏,计算机运行环境无法满足安全运行环境标准,例如线路设置不合理、供电系统不稳定、连接不严等引起计算机设备故障、数据信息损坏或者被破坏。

4.2人为因素

人既是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使用和维护者,又是损坏和破坏者。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系统,人与计算机关系微妙且密切。

4.2.1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无意中泄露了口令或者密码,导致犯罪分子或者敌对势力非法进入计算机系统,对系统安全构成威胁。

4.2.2窃取、破坏计算机设备,窃取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信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没有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导致计算机系统因长期运行出现故障、信息丢失或者损坏。

4.2.3计算机网络黑客利用各种手段,例如:监听密保钥匙的分配过程、网络侦听获得网络用户密码或者口令,非法攻击密保钥匙管理服务器,通过隐蔽渠道进行非法活动,突破防火墙,利用系统漏洞非法登录网络系统,修改、破坏重要数据信息,造成严重的损失。

4.2.4计算机系统中没有制定或者设计病毒防范程序,导致计算机病毒入侵,破坏数据文件,有些严重导致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瘫痪。

4.3安全管理制度因素

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但现阶段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不完善、内控能力不足和落实不到位。

4.3.1计算机安全管理规范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安全管理规范已经不能完全适用,需要不断的完善、改进。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问题的涌现,而相应的安全管理规范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

4.3.2落实不到位

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深度不够,给相应的管理、检查、监督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另外,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制度科学性不足,不够严格,例如:对计算机技术人员资格审查不严、缺少相应的思想教育;过于注重使用,忽略管理,缺少相应的监控;没有指派专人保管计算机设备;没有详细的计算机维护记录。

五、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5.1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计算机系统安全运的前提条件,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流程,杜绝凭借个人才能和影响力来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制定长远的、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计划,计算机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电子系统,各个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能够科学的规划计算机系统的采购、管理、维护等,以较少的努力换取较高的经济收益;树立计算机系统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5.2加大网络安全建设

对网络整体进行系统建设,从最低层到最高层,从硬件到软件。

5.2.1采取加密和加权措施

加密是指采用数字方法重新组合数据,使得除合法介绍介绍者外,任何人都很难恢复原始数据,常用的数字加密技术有:对成性、不对称性和不可逆加密技术。加权措施是指对计算机进行权利管理和存储控制,依照规范的认证,赋予用户相应的操作权限,保证用户行使有效范围内的权利,不得越权操作。

5.2.2不断更新系统

Windows系统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由于Windows系统规模较大,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容易忽视的漏洞。如果不法分子发现这些漏洞,就会研制针对该漏洞的病毒或者攻击手段。因此,需要在客户机上安装最新的补丁程序,禁止已知系统漏洞,且实践效果较好。

5.2.3建立防火墙

建立网络防火墙,抑制外部用户利用非法手段由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路,访问内部资源,是一种保护内部资源操作环境的网络互联网设备。防火墙无法防范通过自身以外的途径的攻击,也不能完全阻止已经感染病毒的软件或者文件的传输。

5.2.4充分利用防病毒技术

有效的防病毒技术能够增加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例如多层防病毒技术较为常见,防病毒不是某个人的责任,是所有用户的共同责任。

篇10

2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安全管理创新策略

2.1完善油田物资供应系统

油田实现大规模物流的前提是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创建,现如今,对其完成符合现代化企业条例的创新迫在眉睫。因为企业在这方面的改革创新过程十分复杂,所以在改革的初级阶段必须进行规划统一,并分步执行。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将物流的各个功能进行整合,这是完善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初级阶段;第二,加大力度提升物流的功效,这是完善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发展阶段;第三,以服务规则为根本,满足第三方的所有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完备的、系统的社会化服务制度,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油田综合效益的目的。

2.2扩大油田物流格局

如今油田物资供应管理的实际开展中,还存在采购渠道不稳定、储存物资管理不统一等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妥善解决,才不会影响扩大油田物流格局的总体前进。因此,在完善了油田物资供应系统的前提下,创造一个完善的油田物资供应信息获取平台,是油田企业进一步的目标。在研究分析了二、三级单位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后,对油田物资供应网络实施统一规划,进一步实现一、二级物资供应网络的紧密结合。在规划的过程中,完善的油田物资供应系统将以完善配送服务机制以及构建配送价格制度为根本,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油田物资供应信息获取平台,在结合了实际的供应物资数据后,对其进行整合。在详细的操作程序上,加大力度改造和更换物资供应设备,对物流的各个功能(检验、信息服务、加工等)进行完善和优化,增添必要工序以及设备,其中包括分拣、包装等,真正满足油田大物流格局的各个要求。以此途径对物流格局进行扩大和优化,使得油田物资供应系统进一步实现集中管理、协同运作等先进运行模式。

2.3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重视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在培训中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安全意识。干部职工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安全培训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安全培训的工作是建立油田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能够增强职工们的安全意识,保证石油企业能够安全地进行生产。安全培训的具体工作应该重点面向全体的基层职工,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意识的建立、安全知识的掌握以及正在操作现场安全技巧的掌握。主要进行基层培训,要把重点放在生产一线,没有经过培训或者在培训考核中不合格的职工不能进入生产。明确安全培训的基本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并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最终提高所有职工的安全意识。

2.4注重研究安全事故案例

安全是第一生产力,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油田企业的命运。现阶段大部分油田企业都会出现安全事故案例的研究学习与具体开展分离的现象,所以对油田企业员工进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对安全事故的分析不仅可以杜绝相同原因引发的安全事故,还可以使各级员工在思想上时刻注意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