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临床医生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7: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临床医生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临床医生论文

篇1

目前中国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应向社会养老转变,当前社会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满足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才能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2.民众对医疗保健要求提高的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加。民众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全科医学的发展,还承担起社区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保健康复等具体服务,可以促进社区整体的发展。

3.减轻民众“看病贵、看病难”压力的需要

在农村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途径,让80%的病人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能担当起医疗服务、康复任务的全科医生。鼓励大医院医生向基层医院流动,吸引病人在基层医院社区门诊就医,从而减轻“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压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1.研究制订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生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全科医学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调研,听取有关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专科学生中确定全科医生方向学生,组建试点班,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分段培养”的方法,创新“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提高素质”的“3+2”全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使之适应基层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双向转诊、预防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岗位需求,培养新一代具有全科医生素养的临床医学人才,为后二年进入培训基地奠定了基础,储备和输送了人才。

2.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立通识教育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大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全科医生方向课程模块,将全科医学概论、临床诊疗与护理基本技术、社区康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预防与保健5门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中,集医疗、康复和公共卫生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全科医学素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在基础医学教学中融入临床、全科医学的相关内容,早期接触临床,删减部分与基层医疗实际需要脱节或挂钩不紧密的课程、章节和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障全科医生课程的理论讲授。

3.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大实训平台,强化实践教学

校内以模拟场景、模拟病房、模拟病人为主,进行情景式教学。校外加强附属医院和6所临床教学见习基地建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做一体化。在毕业实习期间,安排一个半月到乡村卫生机构实习,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走村串户,开展卫生宣教、计划免疫、义诊咨询、健康查体、帮助建立健康档案等,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社区医疗和大卫生观念。

4.校院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制订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由校院共同聘任临床医学专业任课教师,对聘任的教师实行双向培训,每年选派青年教师到临床第一线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保证专业教师每四年有半年时间到医院挂职锻炼,弥补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学校定期不定期指派校内专家教授到各教学基地进行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提高医院教师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水平。

5.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讲清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趋势,临床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教育他们审视度势,主客观结合,主动适应人才需求变化,到基层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三年内医德、医风教育不断线,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的引领下,培养医学生“诚信、责任、坚守”的职业道德信念,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为临床医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奠定思想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全科医学课程成绩优良

由于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到课率高,课堂互动热烈,全科医学方向课程考试成绩优良,学生全部通过毕业考试。

2.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就业率高,用人单位满意

经过实践,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80.87%,其中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占76.4%,受到用人单位好评。2014年在、财政部开展的“西部志愿计划”实施中,我校临床毕业生占山东省支援人数的55%,我校是我省民办高校唯一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称号的高校。

3.促进了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

成立了由兄弟院校知名教授、校内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第二届临床专业指导委员会,有效地指导和督促专业建设的开展。先后建成了以“人体机能学”为代表的省级精品课程7门,以“诊断学”为代表的校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和参编省级以上教材33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专业“5+3”教学改革五年制教材《全科医学概论》定稿会在我院召开,课题组成员刘西常担任副主编,专业建设的发展也培育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篇2

本文作者:陈亚明工作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综合诊疗科培训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指完成了临床硕士课程学习的二年级研究生。他们已经完成了理论课程学习,有些已经在本科室接受了短期的临床培训。这些研究生来自口腔内科、合面外科、正畸、修复、预防等各个科室。年轻医生:为医院新招聘的刚研究生毕业来我院工作的年轻医生,来自医院各个临床科室,有些己经在相关科室进行了部分简单的临床操作训练。带教老师:由口腔内科、口腔合面外科和口腔修复专业资深临床教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组成的临床教学小组成员。

由2一3名带教老师组成教学组,对两类人员(研究生呢年轻医生进行带教培训)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年轻医生,由于他们绝大多数已经获得口腔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进科伊始,就开始加强理论培训和全科思维的理论培训以及规范基本操作培训,并安排他们接诊病人,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在继续进行临床相关知识的系列培训的同时,老师做好示教工作,对典型的病例的诊疗方案进行讲解讨论,并按照对低年资住院医师的要求安排门诊工作,在他们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及时给与解答和协助解决,并对他们的临床操作和诊疗计划进行评估。对于临床研究生,由2一3位带教老师组成带教团队,定期安排各种小讲座进行最初的训练,从最基本的临床知识传授入手,循序渐进,进行全科+专科思维和诊疗的规范化培训。

医院给综合治疗科的定位是:普通、全科、差异化服务,具体讲,就是根据年轻医生全科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以诊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老师适当示教一些疑难病例;对于就诊病人,不仅仅解决主诉问题,而是结合主诉,在和病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酌情进行相关的全面检查,如全景片或口腔cT等等,制定详细的全科诊疗计划,和病人沟通后逐步实施。通过这样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流程,希望能够做到“一椅到位,全面诊治,长期服务”。目前,综合科己经基本做到全科服务,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的不间断服务以及节假日的诊疗服务,社会声誉度不断提高。日间诊疗室14张牙科综合治疗台,刚成立时平均日门诊量仅达40余人,业务量每月约40万,目前己经达到平均日门诊量100多号,月业务量突破90万,医疗投诉率为零,我们采用不固定椅子上班的模式,有效提高了椅位和各种医疗资源的使用率,科室各类人员相互团结协作,气氛和谐,大家心情愉快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遇到问题协同作战去解决。为了解决人员数超过综合治疗台数导致综合治疗台不足的矛盾,我们采用不固定椅位上班的做法,即所有年轻医生带着工具箱上班,加上我们实现了中午连班、晚间门诊和节假日正常上班的排班模式,这样做,基本上实现了一人一椅操作,有效提高了椅位使用率。

对接受培训的研究生和年轻医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普遍感到在综合科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弥补了过去课程设置和专科培训的不足,全科诊疗思维和规范化操作技能显著增强,克服了过去修复科研究生在修复科培训没有病人的弊端,也大大方便了病人,全科诊疗,一个病人的所有牙病都由一位医生或同科室医生诊治,有助于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破解实习医生和年轻医生病人不足这一难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篇3

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底,是医疗实践的基础。这个道理是众所周知的,但常常不被重视和理解,时下人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高新技术、高精尖设备所吸引,常常单纯依赖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以至忽视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忽视应用“三基”进行临床正确的思维和分析,因而常导致诊疗的失误,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一、正确询问病史是确立初步诊断的基础

医师对疾病的认识,始于接触病人时对病人主诉的倾听和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有了初步印象然后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做出鉴别诊断和诊断。有时抓住一个关键病史,可能肯定一个诊断,也可能否定一个诊断。

例1某县医院一位干部,被诊断为泌尿系感染,据此长期给予口服抗菌素治疗,虽然历时数年仍未奏效,幸而没有发生二重感染。复查时我们让病人再送尿到医院检查,仍让平日为他检尿的化验员检查,并把所谓尿中有2~3个脓细胞找出来,当我们对此进行观察时,发现形态很像脓细胞,但体积不够太,当即以标准图谱进行核对,结果确定所谓的脓细胞实际是尿道小园上皮细胞。曾经多年做过化验并指导做临床化验的人都了解,脓细胞一旦出现,基本都是成团的,不会出现2~3个/Hp。当我们看到几十张化验单时,就已觉察诊断有误。随后问了病史,果然病人从无尿急、尿频、尿痛及发烧病史,而没有这样的病史,就不可能有泌尿系感染及尿化验的脓细胞出现情况。据此,我们否定了原先的诊断,停止了长期服用抗菌素,为病人避免了错误治疗的风险。

例2病人王某,诊断为食管憩室,住院待手术。细问病史,发现病人吞噬困难为发作性,曾一周滴水不进,发作与情绪有关。复习X线食管造影片,发现食管中段有一明显膨出,虽经X线诊断食管憩室,但这一诊断与病史不符,决定临床医师自己到放射科做食管钡餐透视,用稠厚的钡观察时,发现食管向三面膨出,不存在憩室样改变;再用稀钡观察,发现每次服稀钡时均不能将钡剂完全排入胃内,食管的下端始终都有一个液平面,比较符合贲门失弛缓症,随后立即请放射科一位老医生来会诊,同意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由于贲门张力大,致食管腔内张力过大导致食管中段膨出,原发病应是贲门失驰缓症。之后做了Heller手术,病人痊愈出院。本例是依靠细问病史,发现了诊断错误,纠正了诊断,避免了手术失误,教训不可谓不深。

例3上夜班时,白班交代有一名急性阑尾炎病人待手术。细问病史,发现病人讲述发病之初有过6小时不敢活动,并有腹部板状强直,6小时后缓解,疼痛局限于右下腹的病史,经仔细检查,发现右上腹亦有压痛,肺肝界消失。当即认为可能系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立位腹部平片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据此纠正了先前的诊断,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有一0.5cm穿孔,因有大网膜覆盖没有继续漏出内容物。

以上3例都是从病史细问中发现诊断有误,经进一步检查,纠正了错误诊断,采取了正确的决策,避免了病人受误诊误治的痛苦,详问病史是诊病治病的基础,这是值得临床工作者深刻认识的问题。

二、影像学检查必须和临床的基本资料相结合

近些年来,影像学检查发展迅速,应用越来越广,精确度越来越高,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受临床医生重视,但是有经验的医生都能认识到,影像学诊断不是100%的准确,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用影像学检查结果做诊断时,必须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全面的临床资料相结合。

例1患者,青年男性,突然发生大咯血,既往无此病史,也无任何检查资料,经48小时的治疗不能控制咯血,共咯血3000多ml,病人有呼吸困难、发烧、WBC升高、休克、紫绀,右肺完全实变,呼吸音消失,病人处于垂危状态,已不可能耐受做支气管镜检查;面对病人,医生清楚,外科干预是唯一能挽救病人生命的办法;但医生面临是切肺叶、还是切右全肺的选择。病人年轻,选择肺叶切除对病人最有利,但切右上叶、还是切右下叶?缺乏判断的依据。但从病史中了解到,病人在发病之初先感右下胸发热,然后大口咯血。入院时,内科医师发现当时只有右下肺可闻口罗音,右上肺呼吸音清晰;此外没有其他任何资料,就凭这个病史及入院时体征,做出急诊切除右下叶肺的决定。术中发现右肺完全被血所灌注,当即切除下叶肺,暂不缝支气管残端,反覆挤压上叶肺,挤出大量像面条一样的凝血条,彻底排尽后,缝合支气管残端,上叶肺完全扩张,术后病人不再咯血,顺利出院。

例2病人,X某,初诊为肺脓疡,要求会诊。详问病史,发现病人从来没有咳黄脓痰历史,近期内亦无发冷发烧病史,据此病史可否定肺脓疡的诊断。肺脓疡诊断的重要根据是X线的结果,阅片发现左肺有2个类似肺脓疡影,有液平,还有许多很不规则的条索样阴影,不是典型肺脓疡,但看不懂这个胸片。当再次对病人进行体检时,发现病人左上胸近锁骨下区有典型的肠鸣音,此时才恍然大悟,认为此片符合先天性膈症,腹腔内脏疝入胸腔,结肠有部分梗阻,所以有液平。

例3病人,X某,因火车出轨时胸腹受挤压伤后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病人没有肋骨骨折亦无气胸,但左胸有多个不规则阴影,心脏明显右移,阅片后当即诊断为外伤性左膈破裂,但主管医师不同意。理由是:(1)做过钡透,未发现钡路达左胸;(2)做过气腹,气体未到达胸腔。当即了解到患者做钡透是服了钡之后才到X线处检查,这样结果不能否定膈破裂。如膈破裂孔不大,正好被内脏堵住,气体可以不能达到胸腔。为慎重决策,决定共同观察,让病人在荧光屏跟前吞钡,结果证实胃已在胸腔,当即急诊做膈破裂修补。

以上3例证明,影像学大多数情况可以帮助确诊,但如果不与基本知识相结合,不与病史、体征综合考虑分析,就可能出现误导、误诊,甚至误治。因此我们主张临床医师必须综合全面资料(病史、体查及各种化验各种特殊检查),进行合理的临床思维,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以避免失误。

三、要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临床决策的基础,结合医务人员个人经验,常能指导我们做出正确决策,不然就可能发生错误。

以下2例肠梗阻病人均在条件很差的基层医院治疗。肠梗阻(1),青年,男性,肠扭转6小时住院,没有休克,立即手术,肠扭转复位,但术后休克,死亡。肠梗阻(2),老年,男性,肠梗阻3天,来院时已休克,弥漫性腹膜炎。急诊手术切除40%坏死小肠。术后回病房,病人仍处于休克状态,计算丧失休液超过15%体重,具体失液>1万ml。决定采用多途径快速补液纠酸。该院不能做血气,不能做离子测定,因此没有任何化验数据可计算。快速输液,补碱,严密观察心肺反应,结果在6小时内补液9600ml,其中5%NaH2CO3700ml,病人血压升到正常,神志恢复,到早上8时交班共13个小时输液11000ml,此后病人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此例对该院医务人员震动很大,他们从来就没有这样大胆输液与纠酸。因此,过去这样的病人多于术后死亡。两个病例,在同样条件下,轻的死亡,重的治愈,不同的是一个没有用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决策医疗实践,凭个人印象,另一病人虽危重,但运用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结合个人经验在严密观察中(守在病床边观察)大胆决策,随时调整,结果救治了病人。此后该院抢救类似重危病人多例。

以上两例肠梗阻的不同结果教育了我们外科医生,不但要准确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外科医生如果只能做好手术,而不能在围手术期处理,应用外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处理病人,那么就会失败。成功的一例是熟知休克、肠梗阻、水电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熟练掌握临床如何准确应用,并在严密观察病人的条件下,不断地调整处理,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病人转危为安,且不发生治疗的负作用,这就是三基三严的威力。

四、综合分析,正确的临床思维出新知

古语云:“格物致知”,意为探究事物导致掌握知识。又云“温故知新”,即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深入思考会有新的认识。一个好的临床医师,必须学会全面掌握资料,熟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视个人与集体经验,并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进行深入的综合思考,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做出较好较正确的临床决策。

例1某基层医院一7个月小儿,麻醉意外,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复苏成功,4小时呼吸恢复,翌日神志恢复,第三天病儿再度昏迷。在这个不能做血气分析、离子测定的医院里,判断昏迷原因有一定困难。根据复苏以来水电平衡的记录根据和临床各种表现及查体,依据外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经验,结果排除脑水肿昏迷的可能性,并认为可能因脱水治疗导致低钠发生昏迷。由于医院条件所限,没有化验数据支持,上述结论仅是分析推断。于是只好进行谨慎的试验治疗,用高渗盐水极为缓慢速度静点,6小时后病儿清醒了,此后恢复顺利。

例2某心脏手术后病人,在ICU两天恢复,较顺利转回病房,回病房的第二天,病人发生低血压,病情危重,进行全院会诊,有的认为可能人工心脏瓣膜有问题,故低血压用任何升压药都没有效果,有人提出如果是人工瓣膜有障碍就需再度手术,但有人详问这几天病情发展,并检查了病人,不同意以上意见,认为病人昨日共有3900ml尿液,颈静脉不怒张,静脉压不高,听诊人工心瓣活动正常,而且术后病人一直血液动力学较平稳,不存在瓣膜失功能问题,应当在心脏以外找原因。此时有位专家未征求主管医生同意,就让护士取500ml盐水快速输入,病人血压立即上升,事实证明病人是脱水使血容量下降,血液浓缩粘滞度增加,产生低血压,当血容量不足较严重,血液浓缩的情况下任何升压药是不会有效升压的,此时争论已无意义。因此主观想像有害无益。详细的询问病情,亲自去检查病人就是掌握资料,运用外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上医生的丰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思维,做出正确决策解决了病人存在的问题。每位外科医生都经常接触低血压、低排,每位医生都要天天面对水电平衡,也经常学习休克理论和水电酸碱平衡理论,但是更重要的是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脚踏实地直接地(不是只听别人汇报)、全面地了解病史,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综合分析去伪存真,往往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篇4

(2)临床专业的导师大都是临床医生,由于医生的工作量大,大多数医生基本没有时间到实验室工作,对科研过程和实验室技术都不熟悉,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也是力不从心,研究生不能得到系统有效的训练。另外,有一部分导师自身能力有限,业务繁忙,对学科学术前沿缺乏了解,导致其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无法很好地指导研究生,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3)研究生创新能力差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生对导师的科研方向、方法依赖性较强,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会严重阻碍其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应该在临床及科研过程中提出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并将之转化为科研问题,进而进行科学设计,并辅以必要的科学实验研究。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挑战权威,才能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断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4)学校应该鼓励创新,制订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研究生乐于超越自我、开拓创新。科学创新是需要勇气的,任何创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学校应制订适当的奖励制度激励研究生。

2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具体措施

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新形势对医疗行业从业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必须全面发展,因此,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探索新的出路。

(1)无论是科研思维的建立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和锻炼的环境。在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环境的影响甚至大于导师的影响。因此,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丰富、分工明确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将基地构建成一个包含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基础医学研究生、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内的互助体系,使临床医学研究生与基础学科的导师及研究生有常态化的交流。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得这么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如果没有知识积累的高度,那么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也就无从谈起。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临床医学研究生得到具有丰富学识的基础学科导师的指导,使得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对学科学术的认识不断加深,为科研活动的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在遇到困难时也不会盲目。科研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熟练掌握才能事半功倍。实验技术人员可以帮助研究生寻找更科学合理的科研方法,创新科研思路。临床医学研究生与基础研究生的交流能促进双方共同进步。这样,无论是课题的设计、实验的具体实施,还是论文的撰写,临床医学研究生都会觉得得心应手。

篇5

大专生因其自身学历层次较低、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存在自卑、焦虑及自暴自弃等心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新一代青年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使其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教育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交心的过程,唯有发自内心的教育,才能深入人心。临床医学大专生在教学医院接受的教育分为理论授课、课间见习及临床实习,教师在给学生们授课之前、学生在临床科室见习及实习期间,教师不乏与学生进行深度接触的机会,授课及带教老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走进其内心世界,消除其自卑心理,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对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化解,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并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将对教师理论授课及临床带教的效果大有裨益。

2针对医学大专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及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临床医学大专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培养基调为面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卫生人才。在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学方法为:①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案;②从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入手,结合临床的典型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临床少见病、疑难病的学习内容,作为了解内容简单介绍,给学生点到为止,不必面面俱到;③在课间见习、实习的临床带教方面,同样以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教学查房的内容包括病种、侧重点一定要与针对本科生及住院医师的教学查房区别开来,而对于复杂病例或危重病例只需他们掌握转诊要点即可。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大专生由于理论知识薄弱、就业压力过大或对未来的就业单位不满意,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这就需要带教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一定要摒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比让学生们记住课堂的内容更为重要。据肖凤等的调查报告显示,喜欢被动式接受学习内容的学生只占15.1%。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课堂上充分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适当运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不同。PBL教学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运用在临床教学中则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从中国PBL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PBL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一种思维模式,而不是掌握确切的知识,其整个过程尚有待完善。针对医学大专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不够扎实、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的情况,适当应用PBL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通过临床实践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可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临床见习之前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去准备,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临床见习时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在临床见习中学生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而后带着问题再去学习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切实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二者真正地成为一体,不可分割,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5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以往评价临床医学大专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根据理论考试成绩,不利于真实评价每个学生的理论水平及临床能力。临床课程考试不应只是考核理论知识,更应在平时的临床实践中给学生们打分,考核内容应包括病历书写、患者接诊、实践操作能力、医德医风以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各个方面,将其计入平时成绩,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6加强带教师资的培训

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培训尤为重要。在给学生授课或教学查房之前,首先教师应明确教授的对象及医学生将来服务的对象。在进行理论讲座或教学查房时应将大专生、本科生及轮转的住院医师区别开来,针对不同教授对象的课件内容应有所区别,以提高授课及教学查房的效果。因此,加强教师的带教理念培训非常重要。临床科室的教师在带教过程中根据临床医学大专生的特点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可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及动力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改善。作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大专生教育不可或缺,只有重视临床医学大专生教育,才能为基层百姓培养更加合格过硬的医学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无论疾病大小集中大型医院就诊的现状,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6

初三学生观察孕妇三年?

评委不信

论文造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们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曾有学生在论文中写到,用某种仪器做了某个实验。那可是相当专业的实验啊?结果一问,学生连仪器长什么样子都不晓得。”“有学生就高速公路的环保问题发表看法。啥子高速公路的绿化要达到多少,噪音要控制在多少分贝———后来发现,这都是国家制订的标准,他是把国家对高速公路的修建要求搬上来了!”“还有学生把重庆那边的材料借过来,连重庆两个字都忘了改成‘成都’。”评委们说起了论文造假史。

为何刮起造假风?专家们认为,都是中考加分政策惹的祸。原来,在英特尔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的初中学生,中考时可以享受加15分的优惠。为了能拿奖,请人捉刀的现象也就自然无法避免了。

尽管市教育局现已宣布,取消该赛事一等奖中考加分,但本届参赛作品早在教育局宣布之前就已经提交。为了“防伪”,昨日,评委们还是打起精神,仔细甄别。

读完一位学生对温江发展优势的分析,评委摇头:“基本上是抄的政府文件。”

其中,最让评委生疑的当数《子痫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这篇论文了。其中一些内容让评委难以相信会是初中学生能做到的。比如,从2007年~2009年,对几十位孕妇进行临床观察。“初中生也可以进行临床观察?”看到这里,一名评委的语气变得有些冷,“一会儿要好好问一问,她到底在里面做了好多实际的工作?”

学生:

爸爸做实验和观察,自己做的记录

文章的作者小李(化名)走进了教室。她遇到了比其他参赛者都要多得多的问题。

有的问题小李都不知道该不该回答。比如,提取血清的离心仪器是什么颜色?“他们问的问题有点刁。”小姑娘显得有些委屈。评委们没有掩饰对她的怀疑。“他们问了我,实验是不是自己做的。我说实验是我看爸爸做的。他们就问这个实验论文,我自己写了好多。我说4/5都是我写的。”

小李告诉记者,实验确实不是自己做的,但数据是自己在父亲的指导下记录的。临床观察结果也是父亲告诉她的:“我又不是医生,没得资格观察病人。”

小李的父亲是一所大医院研究生殖系统的专家,他证实了女儿的说法。“她有兴趣,我就带着她做,教她看数据。”他告诉记者,论文的确是孩子自己写的,自己只是修改了一下,“毕竟有些医学专用术语,娃娃还不太清楚”。

父母“代劳”多少

论文才算是娃娃自己写的?

“初中生写这种科学论文,是肯定需要帮助和指导的。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如果每篇论文都是一个新发明,那就不得了了。关键是,论文的创意是不是本人的?本人对论文又有好大贡献?这才是我们在答辩中所关注的。”一位评委事后告诉记者。

篇7

2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现状和问题

2.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的直接反映,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物技术专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然而,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全照搬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将内科、外科、专科教学内容按照病因、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毫无取舍地灌输给学生,呈现教师教学无特色、无重点、无思路,学生学习无方向、无兴趣的状态。这与学科设置初衷和社会人才需求脱节,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2课程目标不明确,考核要求不严格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临床医学对该专业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一定临床思维,了解临床医学前沿和需要,并能在医学发展和临床需求中找到生物技术的落脚点、发力点,运用所掌握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最终为医学问题的解决开辟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对于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课程目标认识比较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考核过程较为敷衍,甚至没有考核,使临床医学课程开设存在“鸡肋化”的危险。

3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强调基本素质共性的基础上,应该有不同的培养类型和专业方向。医学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必须体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尊重学生多样性选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能完全符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不能完全考虑到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因此有必要对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3.1紧贴实际,重点突出

临床医学是医学生物技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整体介绍临床医学概况外,重点是要筛选出能够体现生物技术学科发展价值以及与生物技术知识有交集的内容,体现出医学生物技术特色和资源优势,如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技术在肿瘤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等;而疾病的临床表现、物理诊断及常规治疗方法等内容应该淡化。这样才会贴近生物技术专业实际,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避免浪费学生有限的精力。

3.2以临床问题为向导,以临床难点为突破

医学生物技术发展动力就是临床问题。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已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开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已有很多成熟的、新兴的生物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应将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突破的难点贯穿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把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

3.3着眼前沿,广泛涉猎

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医学的最前沿往往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因此要把临床医学中最新的焦点和热点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医学生物技术对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临床医学不断进展的案例也是很好的教学事例,让学生了解前辈们是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动医学科学向前发展的。但也要照顾到医学发展的冷门分支,给学生拾遗补缺的机会,在大家忽视的老问题上做出新文章。

4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模式

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应该有别于临床医学专业,要更加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将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4.1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选修和必修相结合

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将教学主战场放在课外,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加选修课数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索。生物技术专业将来不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对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有重点和有取舍的,这个选择权不应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应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文献查阅、学术会议、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对未来职业发展有帮助的医学知识。

4.2大师进讲堂,将导师范围扩展至临床学科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目前生物技术专业临床医学师资结构中,中级职称教师比例偏高,真正的大师偏少。应该把临床医学的“大腕”请进讲堂,因为生物技术专业的导师往往更重视具体的新技术、新方法,而对临床医学前沿需求知之甚少,缺少宏观思路和顶层设计。这些可由临床导师很好地补充,他们扎根临床数十年,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难点要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临床导师的科研课题及科技创新活动中,使其不仅对原有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更清晰的认识,还锻炼了临床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现代医学发展的脉搏,找到自己感兴趣、能钻研、有出路的研究方向,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4.3启发为主,传授为辅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将来主要从事科研工作,应该是临床医生的益友良师。其临床医学教学不应以传授方式为主,而应采取引导、启发的方式,加入讨论及案例教学,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用专业特长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的“四结合”:密切结合科研,密切结合临床,密切结合实践,密切结合新进展。

篇8

2013年4月17日,对某校临床医学八年制拟毕业的40名2005级学生进行考核。其中男24人,女16人。年龄24~28岁,平均(25.23±0.72)岁。

1.2方法

依据建立的由理论考试、床边考核、外科技能操作考核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8项三级指标构成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能力指标体系进行考核。笔试、床边考核和技能考核权重分别为0.34、0.36和0.3;其中笔试包括影像识别、心脏听诊、心电图识别和病例分析,床边考核包括病史采集、体检和外科情况、综合分析和病历书写,技能考核分为内科操作(胸穿或腹穿)、外科操作(切开缝合)和急救操作(插管或呼吸机)。

1.3考核流程

1.3.1技能操作考核(8:00—14:00)

分内、外、妇、儿、急救五站考核,所使用的考题是由该校教学医院临床医学教研室资深专家参照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并依据临床教学大纲编写组成的。按照统一的评分表打分。考核地点为该校附属医院病房大楼某技能训练室。每站安排2名考官(两所附属医院各随机抽取2名高年资、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临床医师),考官现场评分。学生抽签分组(8组,每组5人),每组进场后站站循环,每人考核时间8分钟、考核时间约40分钟,总计时间约6小时。实施考官交换的原则,以保证考试结果的真实性、可比性。考核项目均以考官平均分为最终考核成绩。考核采用了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模拟人、临床模具以及计算机等。每站满分为20分,12分为及格,17分以上为优秀(5站总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考试成绩由专人收集和录入。

1.3.2床边考核(14:00—15:30)

提前在各病区选取病人,病例涉及膀胱肿瘤、前列腺癌、肾肿瘤、肾上腺肿瘤、肾结石、左腹部占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胸腰段骨折、颈椎病、胃癌、门脉高压、胰尾占位、甲状腺占位、胃息肉、升结肠占位、幽门梗阻、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反流性食管炎、左半结肠癌切除术后、直肠癌等。40名学生分8组(每组5人),4组内科,4组外科,每组安排2位考官(两所附属医院各随机抽取2名,要求同上),考核地点为医院各病区,8组考核同时展开。每人考核15分钟。主要考核查体、病史采集、临床思维等内容,由各组考官当场评分。预计时间90分钟。考核项目均以考官平均分为最终考核成绩。

1.3.3病历书写(15:30—16:30)

考核地点在某附属医院某教室,完成床边考核后进行,学生书写大病历一份。预计时间60分钟。

1.3.4心电图、X光片考核(16:30—17:30)

考核地点某附属医院某多媒体教室,上机考核学生心电图判读、X光片诊断等临床能力。影像资料均提供简要病史及重要阳性体格检查结果。考题要求全面正规描述影像特点,并结合病史做出初步临床诊断。预计时间60分钟。

1.4统计学处理运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临床能力得分是否存在差别,并使用SNK(Student-Newman-Keuls)法进一步做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学生的总分及各项临床能力得分优秀率是否存在差别。

2结果

考核结果显示,学生技能考核最高分97分,最低分70.7分,平均分为86.18分,大于85分,达到优秀水平。笔试的最高分为91.5分,最低分为44.5分,两头分化比较严重,平均分为67.54分,有6名学生不及格。床边考核最高分为93.8分,最低分为74,4分,平均分为83.68分。笔试、床边考核和技能考核权重分别为0.34、0.36和0.3,汇总得到的总分最高分为92.7分,最低分为70.4分,平均分为78.77分。学生不同考试项目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SNK检验显示,床边考核和技能考核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临床能力总分,而笔试得分最低。学生不同考试项目得分的优秀率有统计学差异,技能考核的优秀率最高,而笔试的优秀率最低。

3讨论

3.1临床能力考核存在的问题

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轮转是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通过规范化的培训过程,使八年制医学生通过以临床实践为主的教学提高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而科学的评估十分重要。本研究的八年制学员第八学期末进入临床医学院,第一阶段为临床理论课学习及通科轮转,第二阶段从第十二学期7月份开始,为临床主干科室轮转。其培养原则为“扩宽基础、优化设计、全程关注、注重创新”。第二阶段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学员在临床主干科室共轮转84周。其中,该校外科学及战创伤外科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为军队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主干课程。以目前已进入临床第二阶段学习的2004、2005级八年制学员为例,2004级学员选择外科方向的为12人,占总人数(20)的60%,而2005级选择外科方向的学员更是高达70%(28/40),对这些学员而言,外科系统的轮转最长要达到36周,包括普外、骨科、影像科以及导师所在科室与自选科室。现有的考核标准仅仅是笼统的考核学员掌握各主干科室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由临床医学院组织各临床主干科室的出科考核。而外科临床实践由于其特殊性,在内科各项临床工作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外科手术相关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医患沟通中还应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的交待、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康复训练的指导等。然而,现有的第二阶段临床培养计划与要求中,对于学员应掌握哪些外科临床技能、应达到何种程度、如何培养、如何考核,都缺乏相应的标准与系统。考核评估指标是否科学实用、考核内容是否全面合理、考核过程是否公平、公正、公开,考核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有效,既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代表相应教学部门的管理水平。本次考核应用的指标体系按照考核形式建立的由理论考试(0.34)、床边考核(0.36)、外科技能操作考核(0.30)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和8项三级指标构成的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能力考核体系,涵盖内容广泛,标准明确,便于操作。

3.2学生临床能力总体情况

良好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涵盖临床实践、临床思维和职业素质的综合临床能力培养。本次考核中,影像识别、心脏听诊、心电图识别主要考察学生应用辅助检查及其解读结果的能力,病例分析主要考察学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提出治疗及处理意见的能力(手术方案的选择);影像学辅助检查的决策与辨识能力;人文素养主要考察沟通能力,包括术前谈话的技巧、术后的康复教育、特定设定情境下的交流技能等。考试成绩与其他考站的成绩分布及临床带教教员评价基本一致,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本次考试成绩平均分达到了78.77分,可以认为,学生普遍较好地掌握了按照八年制培养要求的基本临床能力。尤其是技能考核成绩比较突出,平均分达到了优秀水平,证实了学生执行医疗决策的能力较强,能够独立完成操作的能力、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独立开展I级手术的能力以及作为一助、二助可以完成的手术能力均较好。此外,床边考核的成绩也比较优秀(SNK检验与技能考核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学生的病史采集及书写、体格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做出医疗决策的能力以及包括医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在内的人文素养水平比较高,这与以往研究认为八年制学生爱伤观念等专业素养水平不高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多年来,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越来越受到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举办八年制的院校举行了多次医学教育峰会,对八年制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进行了多次探讨,相互分析、学习了一系列教改新举措,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临床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了临床技能实验室,增加了临床教学实践机会,多方位为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平台,旨在进一步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八年制的临床能力较高,实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也从侧面说明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临床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3.3学生的临床能力仍需强化

本次考核中,笔试的命题基本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内容比例合理、信度较高。从结果来看,学生的笔试成绩不理想,最高分为91.5分,最低分为44.5分,两头分化比较严重;而且有6名学生不及格,不及格率为15%;平均分仅刚过及格线,为67.54分。这可能有两个原因:除考试整体难度偏大外,还说明学生临床理论知识掌握的还不好,解读辅助检查结果的能力还不强,今后要在这些方面加强教学。一方面应适当调整题目难度,建立规范化试题库,保证试卷的质量和考核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注重八年制学生临床能力培养时,不能忽略夯实其临床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增强其解读辅助检查结果的能力。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临床能力培养对于临床医师成长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临床能力的培养,锻炼自觉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篇9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 丹 杨柳清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篇10

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实践课只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模拟训练,其动手实践的对象为标本、模型人及病案。实习生进入医院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视、触、叩、听等操作检查,其操作的技巧、手法的轻重等,都需要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临床上就会表现出动作僵硬,动手能力差。

1.2组织纪律松懈

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期间,缺少了学校老师学生的管理,加之有些同学自我控制能力差,则出现纪律松懈、懒散,学习不求上进。

2影响临床实习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使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欠佳。调查发现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岗前培训不足

医学生实习前学校一般都组织实习动员和培训,教学医院也有岗前实习培训,但培训内容大多为医院规章制度、主要注意事项等。缺乏患者首诊的接诊、沟通交流、诊治宜忌等系统性培训,更缺少转入不同科室前该科室独特诊疗常规及注意事项培训。使实习生进入每个不同科室都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难以很快进入角色。

2.2高校扩招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地逐年增加,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更是不断扩大,进入临床实习医学生不断增多,而相对稳定的实习医院承担的临床实习任务越来越重,医院教学资源则难以满足不断增多的实习生学习需求,临床老师带教也难以对成群结队实习生逐一指导。这样,通过临床实习也难以培养出技术精湛的临床医学人才。

2.3医患关系影响

由于不断增多地医疗纠纷报道,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带教老师不敢轻易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调查显示,1/3的实习生没有进行过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1/2的学生只是偶尔操作。随着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患者维权意识日益提高,有些患者拒绝实习生对其检查,甚至个别患者对医生带着成群的实习生查房也产生反感,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显得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2.4升学、就业压力

调查显示,医学生中25%的本科生放弃实习,全力准备考研;30%的专科生积极准备升本考试。他们平时加紧学习英语及医学理论知识,参加考研或升本辅导班。75%的实习生在春节前后就忙于查阅招聘信息、准备和投递个人简历、参加就业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因实习期间没找到拟聘单位而焦虑。如此种种,学生根本无法专心临床实习。

3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

为了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顺利通过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保证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下面就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加以探讨。

3.1加强岗前培训

医学院校在学生到医院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和培训,实习动员师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实习兴趣,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及程序;培训为实训教师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指导,带教老师重点就临床实习中的病史了解、病历书写、沟通技巧、学习方法及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实训教师重点对临床实习中的常用诊疗技能进行规范化指导、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到医院的临床动手能力。带教医院培训应分阶段进行,进入实习前医院医教科对实习生进行医院管理、整个实习流程、转岗程序、规章制度等大体培训,让学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和流程,避免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而茫然无措。转岗实习前相应科室应对实习生进行本科室的特色诊疗、注意事项进行培训,避免因特别沟通或特殊诊疗欠佳而影响医患关系,影响学生实习。

3.2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建立实习双重分级管理制,一是“学校-教务处实习科和系部辅导员-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教务处实习科定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医院医教科选择患者进行现场诊疗、病历书写等考核或竞赛,组织学生开展病例讨论;系部辅导员密切联系实,对学生的出勤、心理、生活等进行管理和帮助。二是“医院-医教科-带教医生和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医教科结合带教医生对实习中的病历书写、动手操作进行指导,组织医生、学生共同开展病案讨论;结合实和带教医生对学生的出勤等劳动纪律加以管理。由此可见,实在实习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医院与实习生之间的桥梁。应选用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担任实,既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可以加强实习管理。

3.3严格毕业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返校进行毕业考核,毕业考核应着重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也是对临床实习效果的检验。我校毕业考核是模拟临床执业医师考核的程序进行,即“笔试测试(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机试(心肺听诊、心电图、X线、B超、CT等)三站进行。考试不通过不予毕业。实践证明,严格毕业考核,是促使学生重视临床实习、加强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