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7: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税政策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关税政策论文

篇1

一、税收及其意义简介

税收征收是指国家税务机构依据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应纳税的纳税人进行税款征缴,并将税收收入统一国库的行为,这一行为的完成需要税务机构与纳税人两方的积极合作、密切配合来完成,我国税收的表现方式有查账征收、核定征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等。

税收征收是税务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成程度直接代表着税务管理的质量,顺利完成税收征收工作是一系列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我国地税税收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广大纳税人及税务工作者认真贯彻国家税收政策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税收收入正逐年上升,地税收入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也在不断增长,然而税收收入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税务管理水平的同步上升,纳税人纳税基础意识薄弱等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以及“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带来的新型现实问题都将影响着目前我国税务工作的实质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票管理

在历史、社会、法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制约下,我国公民的整体纳税意识有待提高,自觉纳税意识的培养更是偏离很大,部分消费者在付款后索要发票的观念不强,很多中小商家和企业在消费者索要发票时以收据代替发票,或者以打折的形式应付消费者,以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个别纳税者在工商税务登记办理上缺乏主动意识,游离于税法之外,少数纳税者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少计收入、多计成本、变造发票、使用虚假发票,税票、恶意拖欠税款等多种手段以达到少缴、不缴税款的目的,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二)税源种类

受“营改增”的税务政策影响,营业税作为地税的主体税种正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地税的主体税源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其余都是印花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一些小税种规模小、税源分散。地税税种有的是对特定的应税行为征税,有的涉及所得环节,有的涉及财产项目的,种类多而且流程复杂,税源的管理难度较大。在国家“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下,我国中央与地方出台了各项经济改革政策,不断变更的企业经济运营模式和改制、重组、转让等复杂多样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给地税实际税收工作带来监管难度。

(三)技术支撑

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充分运用网络科技的神奇魅力开展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税务信息资源,各个部门信息共享、实时监控、横向发展等综合治理税收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在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方面尚未实现既定的目标。

(四)人员构成

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妥善处理、积极应对。税收工作是一项需要全面理论知识的综合性实践工作,将财务、管理法律等学术领域应用于税收征管实际工作,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拓展税务工作者的综合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是关键。我国目前各级地税机构的工作者中,普遍存在掌握财税知识的人员较多,精通会计、经济法、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比较稀缺,这种人才结构的构建很难适应不断提高要求的现代税收征管工作步伐。

三、针对我国地税征收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大税收宣传

我国公民整体纳税意识薄弱,更需要我们加大税法宣传、拓宽宣传渠道,以多种形式来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在“营改增”这一重大税制改革时期,地税工作的各有关部门更应该加大对政策咨询服务和纳税辅导工作的开展力度,加强税法和有关业务的宣传,及时把税制变革的相关政策传达给基层纳税人,避免因知识缺乏信息不对称等构成税收违法、违章,同时也要使纳税人从思想观念上深刻认识到依法纳税与每个公民利益的关系,变被动纳税为积极主动申报纳税,配合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体系,加强发票管理,使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

(二)结合地方实际

地税各级机关在开展实际税收征收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办税业务量、办税条件、办税环境等实际情况,依据纳税人的合理的具体需求,选择适当方式加强国税、地税合作服务,为有效整合办税服务资源、提高办税服务效能、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应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需求,需要强大的财政资金作保障,而地方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最稳定、最可靠的来源。要结合实际深入分析,牢牢把握实施税收管理的工作重点,找准需密切关注的主体税种、行业和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完善现阶段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完善税源的调查制度,明确管理体制,强化税源管理。

(三)强化信息技术

税收管理需要依托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成立信息数据库,充分掌握纳税人申报、经营、税款缴纳进程等实际情况,对各类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对,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构建统一的数据分析信息平台,加强征收、管理、稽查三项主要税收工作内容的相互合作、促进和完善,构建合理的税收保证流程和基本内容的有效衔接。实现内外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达到税收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进而大力推进信息管税。

(四)完善内部管理

完善税务工作制度,加大执行力度,规范内部财务管理,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税务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组织开展培训项目,根据不同岗位进行税收法规、财务知识、计算机运用、公文写作等方面培训,鼓励地税工作者参加注册、职称及司法等各类相关考试,提高理论水平。定期实施岗位交流,通过不同的岗位实质接触,全面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和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地税征收过程中全员参与的作用,提升征管水平,从各方面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提高服务理念

篇2

(一)、体制运行还不够健全,有效控制也没有很好地进行管理。财政税收工作同时受到业务和行政的制约,在财政税收管理进行过程中,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弊端。部分管理工作者会目无法纪,为了自己的私利违背原则,做出影响财政税收管理顺利进行的事情。有些地方,税收人员不断削减,管理机构也在日益减少,使得管理力量单薄,而且缺少了组织的稳定性,工作人员缺少工作的激情,无法带动先进的管理。

(二)、财政税收的管理的监督监管不到位。税收管理体之中缺乏有效可行的监督机制,这会造成一种无责任和危机意识的状态,导致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

(三)、民主管理的形式在体制上只是空有口号并没有完全落实。部分地区不能落实民主管理制度,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政务公开,即便有形式上的民主小组形式,但是并无实际意义。选举几乎都是大领导内定,不能通过民主决定,造成管理人员不够专业,无法以身正则,起不到任何监督监管作用。没有很好地要求,财政税收工作就不能很有序的运行。

(四)、在目前的税收系统中资金效益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优化。即便在制度上将收入和支出分成两个部分,但是实际还是混为一谈,一起运行。而且在专项资金调用时需要层层过关,分批拨付,这就直接影响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效益,从整体来看,各部门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没有完全有序化,分工不够明确,致使我国财政税收管理资金效益得不到提高,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阻碍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二、改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

(一)、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必须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整改体制。就目前状况来说,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依然不够健全完善,并且在这个体制的建设中始终循环着集权分权,而且影响深远。在财政税收的管理上,目前我们的状态是很疏忽的,工作人员对于管理的认知观念也是比较淡薄。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加强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整改,并将此工作作为现行财政工作的最主要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制度规范,加强法律权威;同时财政税收管理秩序也要稳步的落实,做好财务管理机制的完善,对于债务管理要加之强化,避免出现不正常的债务现象,使得财政税收管理关系处于健康、和谐的关系之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其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执行者是工作人员,因此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加强绩效评估,深化体制整改的强度只管重要。税收管理工作要想取得很大的成效就需要由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人是管理运作的主要传达方,因此为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必须要形成成文的规章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定期的培训以强化行动观念。并且对于财政税收的专业知识以及培训材料,要加强规范创新,优化知识结构,使得管理服务与理论指导相统一,提升整体的协调能力和办事效力,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要做到有效的精兵简政,尽量减少繁冗机构,降低自身成本支出。绩效评估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着良好的作用,因此在税收管理工作也实行绩效评估,会大大提升工作人员形象,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收支是财政税收的体现,收入和支出要有明确界定以避免出现混乱管理的现象。管理中会有很多的经济措施,对于收支的管理要利用好可行措施,建立一整套可行方案和体系。在人员管理上要认真做好收支项目的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遵循一定的原则明确收支范围的定义,科学确定税负比例,并且合理配置各种税收服务领域,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衡化的发展;还要明确财政税收管理职责权限,进行相关的职责划分,逐步把财政税收管理归入预算管理范围之内,同时调整在税源转移以及跨区域分配过程中出现的不公现象,降低市场或者国家政策等因素对于财政税收收入的影响。财政税收工作要想稳步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健康机制,因此我们要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税收机制的运作。

(四)、资金作为财政税收的体现,必须要提高使用效益。我国的财政税收一般都是用在公共事业上,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提财政税收资金的有效使用,使其发挥有利的效益。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要整合财政税收资源,公开化、透明化财政税收,加大对潜力事业的扶持,并为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为了资源的共享做好一个共享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管理部门要适当的照顾基层发展,现在基层发展需求的扶持比较渴望,税收资金在这一方面会有很高的效益体现。最重要整个资金的使用过程要有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的管理,以最大化资金的使用效益。

篇3

位于环渤海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的海河口及其岸带地区有海陆面积230km2,天津新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中国海洋石油渤海公司、塘沽盐场、渔码头,规划中的临港工业区港口和石油、化工、渔业基础产业等坐落于此,是天津市对外开放和沿海发展的前沿阵地,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海洋、矿产、旅游、滩涂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工业基础坚实,科技力量雄厚。

海河口及其岸带的开发利用,有效地促进了天津市、塘沽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水利部门的防洪工程建设、海河口的整治和管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开发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管理和统一规划

长期以来,河口地区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各部门、各行业按照自己的需要占用岸线,围垦滩涂,使河口及其岸线开发利用处于无序状态,造成多头管理,任意挤占行洪河道和岸线的混乱局面。

各部门、各行业在河口治理开发中要求各不相同,涉水工程规划和实施项目急剧增加,建设不同步,没有统一的法规规章,部门、行业间管理目标不一,管理要求不同,致使管理行为不规范。

2.河口淤积严重,不能满足泄洪排涝的要求

海河口自1958年建闸以来,由于受海河流域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上游来水逐年减少,致使河口长期被潮汐水流所控制。据1958~1995年实测地形资料,37年间闸上2km至闸下11km主河道累计淤积量为2317万m3,河床普遍抬高4~6m,造成海河闸下严重淤积,使海河干流泄流能力大幅度下降,对海河下游地区及天津市防洪安全构成威胁。

3.河口水质及底质污染,水环境恶化

位于近闸段的大沽排污河汇集了天津市城市与农村的工业废水和混合废水,日排污量超过80万t,河口水质低于海水水质标准Ⅲ类;闸下5km以内的河口底质有轻度、中度重金属污染,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河口滩涂开发、水产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普遍关注。

4.海挡堤标准低,损坏严重,防潮能力低

河口现状海挡堤顶高程参差不齐,防潮标准不足20年一遇,堤身单薄,残破险工段多,年久失修,未设专门机构管理,无固定运行维护资金。防潮闸等控制性水利工程设施老化,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海河防潮闸自1958年建成至今运用已40多年,闸体沉降1.4m以上,影响泄流和挡潮功能的发挥。

5.排泥占地矛盾突出

通过科学研究表明,现阶段解决海河口泄流不畅的有效办法是机械疏浚。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资金,每年对海河口进行疏浚治理。至2002年,海河口累计清淤1678万m3,建设排泥场面积486万m2。清淤工程对提高海河口泄流能力,保证天津市安全度汛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清淤量的累加,排泥场占地矛盾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清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每年天津市、塘沽区政府都要为排泥场的使用做大量的协调工作。管理体制、清淤投资、排泥场占地已成为今后维持河口正常清淤的制约因素。

二、加强海河口水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及原则

1.必要性

海河流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流域防洪建设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海河口地处天津市经济发展热点地区,涉及到多家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在深化改革、开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河口的水行政和开发管理,有利于促进河口地区的防洪防潮,有利于改进生态环境,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滩涂水土资源,有利于河口整治规划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规范河口治理、维护河口的水事秩序,有利于促进河口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河口水行政管理和开发利用原则

(1)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有利泄洪、便利航运、保护水产、发展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2)防洪治导线和规划方案要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河口条件和特点,合理布置、统筹兼顾、综合利用,为促进河口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3)正确处理好河口滩涂及其岸线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防洪、生态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水利、海洋、滩涂、岸线资源。

(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利用与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计划地对河口及其岸线利用现状进行调整,加强保护和管理。

(5)正确处理统筹规划与合理开发、专项开发与综合开发、开发利用与建设管理的关系,规范河口治理开发秩序。

三、加强河口水行政和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高效权威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由于海河口及其岸线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等权属不明,存在多家分散管理现象,因此,建立高效权威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十分迫切的。为促进河口地区的防洪防潮、改进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滩涂水利资源、规范河口治理开发秩序、保障河口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河口综合治理开发中的统一管理职能和作用,建立统一、稳定、健全的管理运行机制,以保障海河口综合治理开发的顺利实施。

成立于1980年的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下游管理局,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海河干流、永定新河、独流减河及西河闸、海河防潮闸、独流减河进洪闸、独流减河防潮闸、屈家店枢纽等水利工程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但事实上依据1998年天津市颁发的《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3条河的管理由天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目前海河下游管理局只负责管理5座水闸枢纽和海河、独流减河两河口。多年来,海河下游管理局依据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授权,对在海河口及其岸线进行开发利用且依法申报建设项目同意书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管理与审查,并在规范管理程序、强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涉水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业主的支持与理解。但是,对建设项目的服务、验收、防洪后评价、档案管理等工作还亟待加强。

2.立足长远、科学规划,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国内外众多成功的河口治理和开发经验表明,河口综合治理开发必须有一个科学统一的规划。水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靠河口水沙基础资料的长期积累、科学试验水平的提高,针对拦门沙游荡上移、海相来沙较多致使淤积加重、风暴潮强劲及地面严重沉降等恶劣环境,在治理方案、堤线规划、吹海造地、实施措施等方面制订出一个兼顾社会各行各业经济发展,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地区的不同要求,兼顾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全面的科学规划,并不断加以完善。

3.完善水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水平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海河流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中指出:继续河口整治,维持泄流能力是防洪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加强对河口的管理,对河口继续进行维护性清淤,规划确定的清淤排泥场用地和管理用地任何单位不得挤占。同时,要研究如何运用市场经济杠杆,兼顾各方利益,使河口综合治理开发和防洪工程形成的排泥场土地资源发挥经济价值,为天津市经济发展服务。

篇4

1、案卷收集不齐全,归档不及时

水政执法案卷不但有一般文书档案的性能,同时具有法律文书的法律凭证性能,所以其齐全完整尤为重要。在目前的管理过程中,水政执法档案存在管理分散、缺失不全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我市水政执法队伍的横向指导、纵向监管的职责不清,市水政监察综合执法支队与其它水利业务部门、科室管理、执法有交叉。各水利业务部门有的自行处理、自行立卷归档;有的直接融合到了业务工作中,没有形成专门的水政执法档案。二是秦皇岛市市级水政执法队伍与各区、县的水政执法队伍的纵向监管职责不明确,造成区、县执法队伍各自处罚、各自管理立卷。同时处罚完毕后不能及时主动向市水政执法支队档案室移交,造成水政执法案卷在各业务科室和区、县均有散落,对集中保管、提供利用造成困难。

2、卷内文件排列不规范,材料有缺失

秦皇岛市的水政执法案卷目前案卷状况是有单独排列的、有按文书档案属性排列的、也有单独排列与文书档案属性相结合排列的;同时存在结论、决定、结案处理性文件与依据材料不分先后,随意穿插排列的;有的案卷还存在材料不齐、证据材料缺失等问题,这些造成收集上来的案卷有很多各不相同,为今后的查找利用造成隐患。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水政执法档案保管分散、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没有针对水政执法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在实际工作中,水政执法档案证据资料缺失造成的危害已逐渐显现。去年的一起水政处罚案件中,由于当事人对海港区水政监察支队的水土保持处罚款项不服,向法院提讼。在应诉过程中,水政执法部门在水政执法案卷中查找不到该地方被建成建筑物前植被状况原貌照片,只有文字记录,很难有说服力,(因为处罚力度是根据原地点原水土损失程度决定的)。由于卷内缺少损害前水政执法人员现场取证照片,使水政部门的应诉工作产生了极大难度。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执法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只注重水政执法行为的程序和结果,而没有档案积累意识。

3、卷内文件填写问题突出

在对收集上来的水政执法案卷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执法文书字迹潦草,用圆珠笔书写;有的有随意涂改的现象;有的案卷送达回证中没有当事人的签字;个别案卷承办人及领导审批签字是机打的;询问笔录中没有注明“记录属实”字样;有的询问笔录只有一名执法人员签字;有的案卷的行政处罚告知书中被告人签字时间早于发案时间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水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硬,档案知识缺乏造成的。因为水政执法案卷的法律文书凭证的特性,很多材料不能随便补充、修改,这样对案卷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二、加强水政执法档案管理的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促进水政执法档案统一、系统管理

在目前存在的水政执法档案管理问题中,重要的源头因素就是由于水政执法机构的管理机制不顺畅,造成移交、归档混乱。由于市、区、县水政执法机构之间管理权限交叉重叠,纵向职权划分不清,造成水政执法档案处于多头管理状态。同时很多保管单位不能对相关的执法档案内容进行及时补充,使水政执法档案依据性缺乏。所以建立顺畅、清晰、明确的水行政执法管理体制,不仅是水政执法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水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2、建立水政执法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水政执法档案规范化管理

制定水政执法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水政执法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规范管理者行为的主要手段。在我市现有水政档案存在的问题中,我们看到卷内文件目录与卷内文书名称不一致、文书装订不整齐,排列不规范、无目录等问题屡屡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水政档案管理制度”来制约立卷归档工作,而是由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和执法人员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一般文书档案的知识来管理而造成的。要想使水政执法档案更好地服务于水政执法工作,必须健全机制,全市水务系统实施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样本,按照统一的“水政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搜集、整理、归档、立卷,遵循一致的案卷样式、装订格式、排列顺序。

3、全面提高水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档案意识

加强水政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不但是水政执法工作的需要,也是水政执法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水行政执法人员不熟悉水行政处罚的业务知识,是造成水行政处罚案卷上述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因。如案卷中有被处罚文书与缴款文书主体不一致现象;检查笔录、询问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不同的法律文书中对违法事实的基本要素记述不一致;询问笔录中缺少“以上情况属实”“和我说的一样”的意思表示;授权委托书制度不规范;时间倒置,处罚决定书日期和水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或决定日期不一致等。同时,个别执法人员档案意识缺乏,只重实体,认为只要把违法事实查清了,追究了当事人的违法责任就行了,不注重问题材料的形成和积累。水政执法档案记录了水政执法人员依法管水的具体过程,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因此,执法人员必须增强档案管理意识,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业务知识,自觉遵守,身体力行。

4、加强水政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业务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