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7: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气象科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气象科学论文

篇1

首先要准备一些干冰和热水以及一个扎实的手套。我们实验的第一步是:在手套里放入事先准备的干冰,分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干冰如果太多或太少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放入干冰后,在手套里,倒入热水。然后,立即把手套捆紧。

此时,我们会发现,手套开始慢慢的膨胀,越长越大。我们再把手套慢慢地摇动,我们会看见,手套胀得像一个充满的气球,慢慢地,手套爆炸了!为什么在手套里放入干冰后再倒入干冰然后封闭手套,手套会慢慢膨胀最后爆炸呢?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吧!

我们参加婚庆典礼上是,会在里面有干冰的蛋糕上倒入热水(酒),此时,蛋糕会冒出浓浓的烟雾,这又是为什么呢?

篇2

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是企业与其利益关系人的链接点,它能够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并成为广大用户了解企业运营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料。财务报告目标作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系统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是在不确定会计环境下提出的一种主观愿望,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决定主观、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不同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主观目标的形成,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脱离它所依存的客观环境,否则就不现实。财务报告目标是连接内部会计系统和外部会计环境的桥梁,它的定位不仅受会计本质所决定,更受会计环境的直接影响,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管财务报告目标如何定位,财务报告目标至少要反映三方面内容,即三W标准:(1)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是谁(who);(2)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哪些会计信息(which);(3)财务报告信息对使用者有什么用途(what)。当前会计界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二者都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提出来的,财务报告只强调经济信息的披露。然而,在科学发展观下将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在“受托责任观”或“决策有用观”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一、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全部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人人平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协调好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是以生态和谐、代际公平为主要特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当代人发展经济要以不破坏环境为限度,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保持生态平衡:二是要处理好当代与后代的关系,资源在两代人之间如何分配,环境在两代人之间如何共享。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从科学发展观看社会目标,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看企业经营目标,就是要实现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社会公平为目的,以生态和谐为限度的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看企业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应当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会计信息,这是财务报告应当反映的全部内容,即“三w”标准中的“which”。按照科学发展观,并借助于“三w”标准来看“三w”中的“who”,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应当是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或受到企业影响的需要协调的社会各方关系人,即利益相关者;“三w”中的“what”,信息使用者获取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与企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有业务往来且利益相互影响的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要加强自有资金管理并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避免资金低效周转或无效运营;与企业无业务往来但其权利受到影响的信息使用者(如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税务机关、竞争对手等),要加强对企业广泛监督,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

科学发展观是在当前经济增长迅速、安全隐患严重、财富分配不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背景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影响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还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并对现有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产生冲击。

1.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受托责任观”(account-ability)产生及存在背景是资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是向资财所有者如实反映受托人对资财使用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从科学发展观看“受托责任观”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受托责任存在的前提基础是两权分离,产生比较明确的资财委托——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够直接地沟通和交流,信息使用者只是建立在资财委托和受托关系上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现有的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层,不涉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关系人。二是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受托责任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保证对委托人所托付资财安全完整的财务状况信息以及保证对委托人所托付资财运营增值的经营业绩信息,即只是反映委托人资财保值、增值的财务信息,而不注重现金流量、社会责任、环保收益等信息。三是财务报告编报的出发点违背市场理论。按照市场供求原理,信息的需求决定信息的供给,在“受托责任观”下,编制财务报告目的主要是从受托人的角度出发,即从信息供给方考虑,企业管理层为了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才向资财委托人主动解释、说明其业务活动和经营业绩,而委托人使用财务报告则是一种被动需求。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不够全面。在受托责任的指导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历史的、客观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科学发展观下“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决策有用观”(decision-usefulness)产生和存在背景是存在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财务报告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等)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从科学发展观看“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决策有用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而忽视社会责任和环保收益等非财务信息。二是决策概念外延过窄。决策仅仅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管理具体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等程序。一些外部信息使用者并没有履行决策职能,仅仅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政府部门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社区居民、新闻媒体等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违法、违规活动进行举报监督;注册会计师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签证或管理咨询;投资人利用会计信息加强自有资金管理,规避风险以获得安全、较好的报酬,等等。一些内部信息使用者也没有完全履行决策职能,也是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管理层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下年度预算以及对经营过程实行控制和检查;董事会利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考核管理层,等等。三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在“决策有用观”下,尽管编制财务报告目的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出发,但其前提必须存在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中介将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与公司联系起来,以便出资人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是否投资、信贷以及类似的决策。决策有用的前提过于严格,资本市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难免被忽视,如政府机关、社区居民等。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不全面。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现时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经济信息,注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篇3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是课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少了思考,也没有兴趣思考,更别说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了。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增强课程的说服力。该课程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社会,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二)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指出,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教育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适时地采用多种引导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思考、反省、评价掌握了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和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可以说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双向交流,既强调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又注重学生的“愤悱”理性自觉,“反求诸己”“内省”“反思”。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教学相长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双向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和学生一起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在相互配合中进行良性互动。同时,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思考,推动了双方的学术研究。德国教育学家洪堡也曾说过:“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进行学术探究,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很活跃的,一旦被激发出来,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当学生不断的提出一些新问题后,可以促进师生一起去研究,也可以带动教师做更广、更深的研究,从而形成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二、启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实施启发式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启发式教学不是说几个案例就可以了,启发式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探索。这里,介绍几种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形式,供大家相互学习。

(一)设疑启发

向学生提问,然后引发他们思考,是很多教师惯用的启发方式。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思考,最终找到问题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提问没有精心准备,随意性很大,深浅过渡,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运用此方法前,一定要认真准备,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大学生诚信的问题时,笔者问了这么几个问题,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吗?有多少人从来没有作弊过的?除了考试作弊,大学生在校园中还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善意的谎言你能接受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引出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话题。

(二)讨论启发

讨论是高校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在进行讨论前,教师要精心制定讨论的话题,题目给大家后,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以免学生的思路偏离了轨道。例如,笔者在讲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照搬书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讨论这么几个话题:你认为咱们医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医学生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医学生创业,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了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并明确了自己的生涯规划。在比如讲授公民道德时,组织学生讨论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现象及如何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怎样完善自己。

(三)案例启发

高校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比较强,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启发。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向学生呈现精选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理想信念的作用时,笔者引用了以下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案例,效果较好:清华大学高材生考过600分也不易,可一个每天三顿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的农民工,头回上场就爆出冷门———北京日报报道,清华园里人才济济,但学生食堂的师傅张立勇,也为许多人知道,就不能不说是件新鲜事了。他的艰辛,他的刻苦,他的顽强,让清华学子动容。水木清华BBS上,头一回为一个农民工的坚韧好学掀起波澜。张立勇,做农民工10年,如今即将拿到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在案例看完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张立勇为什么高中读完后不直接考大学?(2)他为何选择去清华打工?(3)食堂工作很幸苦,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并且挑战国内知名高校?学生对这样的事迹显得很有兴趣,他们都踊跃参与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还讲到听过他的演讲,被他的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打动。

(四)比较启发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知识学生难以区分,或者有些问题学生已经有一些思考了,但其思考的方向有问题,怎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例如理想和信念是两个概念,学生从直观上看感觉是一个意思,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事迹,让他们比较分析名人各自的理想是什么,他们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总结理想的实现靠信念,这样就能分清异同了。在比如,在讲爱国主义这章时,很多学生都没兴趣,认为理论知识曾经学过,有的学生表示发达国家都不上这样的课,我们上没必要,思想方面首先就有问题。我们可以搜集一些发达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料、发达国家公民爱国的一些事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比较中进行判断,进而激发他们思考如今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理国。

篇4

首先要准备一些干冰和热水以及一个扎实的手套。我们实验的第一步是:在手套里放入事先准备的干冰,分量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干冰如果太多或太少会影响实验的效果。放入干冰后,在手套里,倒入热水。然后,立即把手套捆紧。

此时,我们会发现,手套开始慢慢的膨胀,越长越大。我们再把手套慢慢地摇动,我们会看见,手套胀得像一个充满的气球,慢慢地,手套爆炸了!为什么在手套里放入干冰后再倒入干冰然后封闭手套,手套会慢慢膨胀最后爆炸呢?让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吧!

我们参加婚庆典礼上是,会在里面有干冰的蛋糕上倒入热水(酒),此时,蛋糕会冒出浓浓的烟雾,这又是为什么呢?

篇5

什么是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应当继承哪些美德?这是我们在讨论此问题时首先应当明确的。中国几千年的 道德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东西,就道德内容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善为本的人伦思想。与人为善是传统道德中很重要的内容,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做人之本。其中强 调,在与人交往时要温和、友爱、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外要“爱人”,如孔子提出 “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相爱”,要“爱人犹己”,都强调了要善待他人,对人有仁爱之心。另外,在处 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强调要讲谦让,替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就是教人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不想他人。在这种道德伦理思想支配下,形成 了我们中华民族良好的社会风尚,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讲谦让、懂礼貌等等。这种谦和、善良的人伦思想 ,正是我们今天待人处世、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应提倡的。

第二,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对己严、对人宽一直作为传统美德流传至今,它强调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事情没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诸己”,从自己这里找原因。所谓“躬自厚 而薄责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强调了在为人处世上要严于解剖自己,对待他人要宽 容,不苛求于人。传统道德观还强调,当自己强于人时要“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当自己不如人时,不要嫉 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今天,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提倡要敢于表现自 己参与竞争,这种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还需要不需要呢?我认为,不但需要,而且还有它特 殊的意义。我们讲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相互倾轧,在竞争中更需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心胸宽阔,能与 人合作。

第三,自尊自爱,讲情操、重气节的人格品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 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强调为人要正直,面对邪恶要刚直不阿,敢于主持正义,宁愿直死,不可曲 生。做人要有骨气,“在上不骄、在下不谄”、要洁身自好,“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另外强调做人要知荣辱,懂得自尊自爱“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这种自尊自爱、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质 ,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学生进行高尚道德情 操的教育,从小培养他们懂得自尊自爱是很重要的。

第四,以公为先的人生价值观。与西方人本主义道德观相比,中国传统道德观更注重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在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强调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以“为国为民献身为荣”,在 生死观上强调要能做到“舍生取义”生要生得正大、死要死得壮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表达了以公为先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在祖国危难关头,民族英雄们所 表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热 爱祖国、忠于祖国之情。尽管在封建社会中,这种以公为先的思想通常与忠君相联系,带有封建主义的色彩, 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不能相提并论,但其中的忘我精神、牺牲精神、高度的民族 责任感,还是我们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发扬光大。

此外,在传统道德中,还有一些。如:教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好学,自强自勉,以及劳动人民在长期艰 苦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中形成的吃苦耐劳、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性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何将这些传统美德吸收到思想品德课中,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异彩?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继承传 统美德与体现时代精神的关系。

我们经常强调在思想品德课中要继承传统美德,也要体现时代精神。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 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谈继承,应立足于当今时代,从当今时代的要求出发对传统道德进行筛选、创新、改造, 使之成为新时代道德文明的一部分;谈到时代精神也离不开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因为任何一种新的道德观都不 是凭空产生的,它不仅依赖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基础,也是对原有道德的扬弃,新的道德观念是在对旧道德的更 新改造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时代进步的角度对传统美德的再认识。

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每一道德观都以一定时代为基础,即使是带有人类道德共性的传统美德,人们对 它的认识层次也因时代的不同存在差异。

如,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艰苦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美德。这些美德在任何时代都 是应当提倡的,但今天讲与过去讲,哪怕是20年前都是不一样的。过去讲艰苦朴素、艰苦奋斗更注重于物质上 的节约,生活上的俭朴和在贫困艰苦条件下的吃苦耐劳精神。这是劳动人民对劳动成果和艰苦的劳动环境所持 的一种朴素的情感和态度。今天,生活条件改善了,特别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人们已经开始向小康水平迈 进,我们还抱着原来的观点教育学生显然不行,那么,我们还要不要讲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呢?当然要。艰苦 朴素、艰苦奋斗不仅是人对劳动成果、物质条件的态度,同时也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追求,在物质生活 逐渐丰富的今天,是以奢侈、浪费,以能吃能花为美,还是以节俭为荣;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还是艰苦奋 斗,反映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今天,我们进行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教育,应从现实社会出发, 着眼于培养学生以简朴为荣,肯于吃苦,勇于奋斗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貌,而不能停留在“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认识水平上。

再如,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着像 中华民族这样浓厚 的爱国情感。然而,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和长期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爱国情感又具有狭隘性和封闭性,这在 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认识祖国方面曾经表现出的夜郎自大的倾向,单纯强调祖国 的繁荣富强,缺少忧患意识的培养;另外,过分强调爱国不离本土,简单地把是否留在国内作为衡量爱国与否 的标准等等,从而造成教育上的片面性。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在世界大背景 下让学生认识祖国,既要看到祖国建设的兴旺发达,又要看到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 心、自豪感和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感。

另外,如宽厚、谦让、谦虚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封建社会里,又与忍让、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孤高自傲等消极的人生态度相联系。

所以,在谈到继承传统美德时,应从时代进步的角度,对传统美德进行再认识,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 更好地体现时代的要求,反映新时代的风貌。

(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道德文化遗产,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对道德文化遗产进行更新改造,为现实服务 。

传统的道德文化遗产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们流传千百年,至今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 值。对这些传统道德文化遗产,应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进行更新、改造,赋与新的生命力,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合理的利用。

有些优秀的传统篇,如优秀的传统故事、格言警句,可以直接纳入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目前,我们教材 中已吸收了一些,如“狼来了”、“凿壁借光”、“十八缸水”等故事,以及古代的格言、谚语,但随意性较 大。我认为,对优秀的传统篇应有一总体考虑,对其中代表中国道德的精华、具有流传价值又符合小学生理解 能力的,应有意识、有重点地吸收到教材中,使这些传世佳作一代一代传下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品德 课教材风格。

有些传统道德,如孝敬父母,在封建社会中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是封建家庭伦理观的核心,体现着封建 的宗法依附关系。特别是“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说教,是我们今天应屏弃的,但其中赡养父 母、尊敬父母等观念还是要提倡的。对类似这样的传统道德,我们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照搬古人的说教, 而是在更新、改造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使其成为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道德。

另外,古代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我们也可以考虑借鉴。如《增广贤文》,将各时代和当时社会广为流 传的格言、谚语,用依韵归类的方法编排成文,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咏诵和记忆;再如《三字经》,将道德要 求和道德故事用三字排列方法,编成顺口溜。学生在读诵中记住了这些故事和要求,数年后,一想起“三字经 ”,就能回忆出故事的内容及所讲的道理。儿童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这时给他们一些至理名言, 让他们记忆、背诵,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当然,我们不能照搬古时的方法,它们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 我们还应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编出具有时代风格的新篇。

(三)在克服传统道德观中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不断确立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道德,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

当我们谈到继承时,也应看到传统道德中存在着的不可低估的消极因素。它不仅根深蒂固地积淀于人们的 思想意识中,而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

篇6

校园流行文化是指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得到同辈群体认可的,包括行为模式、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态等。主要包括流行产业、流行新品以及流行话语。它的特征主要有:

1.多元化。各种西方的思潮、话语、主义共同构成了多元的话语空间,使得校园流行文化多元化和多种标准,这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选择的迷茫。

2.世俗化。在高校校园流行文化中更多的是其娱乐性和对现实社会的调侃,网络运营商为了获得高点击率从而摄取商业利益,其传播的所谓流行文化往往是以迎合大众的感官愉悦程度为检验标准的,这样势必导致世俗、庸俗文化产品的产生与流行。

3.虚幻化。在目前快节奏、就业难、压力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往往会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大学生一旦对某种流行文化产生兴趣,常常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并且极易产生浮躁的心态。对流行文化的过分沉溺,容易导致大学生逃避现实生活,去追求一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精神需要。

4.娱乐化。流行文化的娱乐化特征极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对于一些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大学生不是用自己的理性去反思,而是当做一种娱乐和调侃来追捧。而这样的非理性的文化现象对一些优良传统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二、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积极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当前大学生比较关注的文化现象、社会事件等引入课堂、将部分优秀、先进的流行文化元素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知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密切大学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2]

2.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校园流行文化具有形式多样化、内容生活化、交流娱乐化、平等互动化等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鉴校园流行文化的这些特点,利用网络、短信等丰富课程教学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校园流行文化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教学氛围的建立

把校园流行文化引入政治理论课课堂,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与校园流行文化相结合也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强,把校园流行文化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活跃和丰富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校园环境,促进校园文明建设,形成和谐教学氛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消极影响

1.校园流行文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地位受到挑战

校园流行文化虽然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但是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的兴起促进了校园流行文化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网络游戏、青春偶像剧、网络影视、流行音乐、偶像崇拜等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而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普及率和关注度却不是很高,校园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3]

2.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正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秩序

目前,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逃课的原因有些同学是因为热衷于网上聊天或网络游戏等,手机文化、网络文化等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正常秩序。

3.校园流行文化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理论素养,运用理论武装他们,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目前,校园中流行的考证热文化,热衷于计算机、英语这些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导致某些大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加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没有什么功利性,很多学生认为学与不学这门课程都没有关系,这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四、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校园流行文化的特征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特别是积极影响,进一步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借助校园流行文化中的先进元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生活化、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互动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流行文化,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教学内容长期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而校园流行文化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难点,满足了大学生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借鉴流行文化的这一特征,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把学生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公平正义问题等社会热点引入课堂,增强教学内容的社会现实性和生活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样性和互动化

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借助网络、短信丰富教学手段,可以通过网上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为教育素材,如将反映强烈的社会事件引入课堂,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文化、短信文化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微博、微信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对话、交流、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扬弃与吸收,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使其自身文化素质和发展过程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动化过程。[4]

3.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课程教学和校园流行文化

篇7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的重心只是围绕考试大纲背记语法句式和各级单词,阅读课悄然演变成语法分析课或词汇讲解课,学生只扮演忠实的听众,并未真正参与到阅读交流活动中。此外,为迎合大班教学的快速运转,阅读能力的评价与测试也多以选择题为主(80%)。再者,长期以来,中学生英语阅读素材过于陈旧,缺少时效性,可接受的信息十分匮乏。一些专家指出,这种被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阅读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语篇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不利于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在初高中阶段实施一定量的课外累计阅读(初中10万~20万字,高中20万~36万字),阅读内容不应重复课本内容。这一新规不仅为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充分的阅读空间,还使精泛结合,学以致用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且首次为广大英语教师探索新的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模式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一、英文报刊阅读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智力活动,是一种读者在阅读中通过直觉、联想、想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入视觉的一连串文字信号转换成概念和思想的认知过程。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是最主要的能力,它是对有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是跨出句子平面,走向语篇的深层次理解(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以及评价性理解(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的看法)。

英文报刊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触角的最佳表现渠道,现代英语中新词语的出现与这些领域里产生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等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英文报刊信息量大,是英语教科书远远无法比拟的。报刊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时代;报刊语言清新、简练、妙趣横生、浅显易懂、纯正地道、富有感染力。这些生动鲜活的阅读素材能迅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能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跨东西方文化的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具有强大阅读能力的人。

二、分享式讨论模式

拓展更多的阅读途径,加大语言输入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实现从题感向语感的过渡,最终实现语言输出能力的快速提高是每位一线英语教师的首要目标。而分享式阅读讨论模式无疑是提高英语阅读实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际上,阅读讨论模式不是当代教育的创举,在我国母语阅读传统中早就有以书会友的习俗,曾有“读书亦无友,孤陋而寡闻”的说法,陶渊明在他的《移居》中也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分享式阅读讨论由阅读中小组成员创设问题或情境开始,引发学生讨论经验同新信息之间的矛盾冲突,激起质疑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中的倾听、质疑、析疑、辨疑等活动途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平等地参与阅读,并在对阅读素材的体验中有充分发言和表现的机会。

三、分享式阅读讨论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阅读讨论小组的编组方式

分享小组成员的人数以5~6人为宜,座位方式可以是T字形、扇形、环形等。分享讨论强调的是小组的集体行为,教师分组时应该考虑小组成员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分组的科学性既可以保障小组合作成员的优势互补,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各项比赛的公平性。

2.阅读讨论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

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位成员必须有一个特定身份及明确的工作职责,确保人人都有任务可做,人人都有体验的机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还可以采取分工轮换制,让学生有多重锻炼。

(1)讨论指导者(Discussion Director):负责根据报刊素材准备讨论议题、讨论形式,并且监控讨论过程,引导讨论的顺利进行。

(2)文采摘录者(Literary Luminary):负责从素材中摘取具有文学特色的片段或者美词美句为组员大声朗读,引导组员共同赏析。

(3)连接者(Connector):负责把素材内容与外界相关事物链接起来,如:链接现实生活经验,其他相关文本、作品等。

(4)词汇扩展者(Vocabulary Enricher):负责从报刊素料中寻找重要的词汇,帮助同组成员扩大词汇量。

(5)艺术探险者(Artistic Adventurer):负责用其他艺术形式展示报刊素材主题,包括:视频、音乐、图片等。

(6)总结概括者(Summarizer):负责概括阅读素材的主题以及讨论后所得到的结果。

有关阅读讨论小组中的角色分配,国内也有学者王笃勤提到过,包括:组长,监控员,问题专家,代言人,激励者和记时员,而角色设立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监测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操控者,而是一位组织者、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及反思者。

例如:在一堂阅读《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第556期的Front page文章Ideal lovers on screen 中,小组的讨论指导者提出问题:Why do so many people enjoy this story,especially the female fans?文采摘录者在文章中选取了《何以笙箫默》的经典台词,让组员翻译并且诵读赏析;艺术探险者用PPT展示了电影中的精彩桥段并配上主题曲。在这样的分享讨论中,师生间、生生间多维互动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分享讨论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挖掘了学生的阅读潜能。

3.阅读讨论方式

小组成员将课前分配好、填写好的任务表带到班级参加讨论。分享组的组员轮流讨论英文报刊素材中的相关问题,各抒己见,每人发言时间3~5分钟。讨论中,要求每个成员要认真聆听,要互勉、互助,组员间要有足够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

4.阅读讨论小组的评价

评价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评价讨论中的表现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多样性、多元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可以为个人自我评价、小组同伴互评、教师总评等。但是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应该更多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特别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是否勇于质疑,是否大胆发言,是否乐于参与等等。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体验、经验,而分享式阅读讨论模式无疑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分享讨论,在互动交流中,获得足够的思维启迪而萌发求新、求异的动力,从而促成知识与能力,智慧与品质的同步协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英语教师坚持不懈地在阅读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的优质组织,高效实施,将报刊阅读讨论模式落到实处,就能使阅读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彻底“动”起来。

参考文献:

篇8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试测评呆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积极性难以调动。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1.教学内容方面。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老师教学大部分是从书本到书本,缺乏鲜活的实际案例,特别是严重脱离社会与学生实际,必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书本只能是老师教学的“纲与目”,实际教学中要紧扣学生职场就业要求、社会实际需要、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等来灵活安排。

2.教学方法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采用的是“课堂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一方面缺乏双向沟通与交流,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只能听什么,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无法得到培养,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习消极被动是不争的事实。必须改变这种纯粹的“讲授教学法”,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例如,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的灌输为灵活的对话式、启发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虽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却配之以专题讲座,学生讨论、演讲,师生辩论、评析等多种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多提供学生锻炼与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项目)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取幻灯片、录像片、网上教学、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广度和深度也是非常必要的。“粉笔+黑板+嘴巴”为主要教学手段已完全不适应“知识社会”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要求。

3.考试测评方面。思想政治课长期沿用的是教师出一张试卷让学生考试,结合平时到堂上课的考勤情况给予学生一个分数。这种考试评定简单方便,学生也容易过关。但毫无疑问,一方面没有真正达到考试测评的目的。思想政治课关键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要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这个目的。学生一张试卷的分数,能真正反映与测定其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水平吗?另一方面也没有达到改善与促进教学的目标。测试考评环节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不但要反映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促进“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出试卷学生作答,方便省事,但对教学不能起到多少促进作用。应该采取符合思想政治课学科特殊性与实现教学目的要求的“考试测评”方法。例如:学生参加志愿者行动的情况,学生组织参加学院(系)政治活动的表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的情况,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等,都应纳入思想政治课的学生“考评与测试体系”。当然,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可以采取结合“到堂学习考勤”情况,上课讨论、演讲与辩论情况,写文章和完成作业(活动)情况等全面的学习过程记载进行考核。多样化的“全过程综合考评体系”是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要求的,也是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

二、思想政治课学科建设,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

思想政治课是由一级学科中包含的几门具体学科构成,与其他学科建设要求一样,它包括了“学科保障、师资队伍、学科研究”等学科建设方面。

篇9

“你买的明明是红色的!”母子二人争执起来。

小男孩去找哥哥做裁判,哥哥也说袜子是深蓝色的。于是母亲气冲冲地去问邻居,结果邻居们异口同声说袜子是红色的。这件事引起了小男孩的深思,最后他得出结论:自己和哥哥的眼睛肯定有毛病――对颜色辨别不出。小男孩进一步想,还有没有其他人的眼睛也有同样的毛病呢?

男孩长大以后,经过调查和研究,写出了《论色盲》的科学论文,根据视差原理,第一个提出了色盲问题。这个因眼疾而成名的人,就是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科都曾作出不少贡献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色盲症为“道尔顿症”。

道尔顿能将不幸变成幸运的最根本原因是,他虽然在生理上患了眼疾,但他却为自己的心灵安装了一双慧眼。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在美国西北部蒙大拿州比鲁特山的达比镇,人们好多年都习惯于以司空见惯的眼神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获得这个名称,是因为山上一条狭窄的部分暴露出微微发光的晶体。它看上去有点像岩盐,但又不是。多少年来,很少有人带着好奇心弯下身子去捡一块这种矿物质,认真地观察一下。

篇10

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的专门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对人类致癌(一级),这是空气污染首次被列入与吸烟、汽车尾气、石棉同级别的一类致癌因素。同时,该报告还指出,空气污染不仅会诱发肺癌,还会引发膀胱癌。

污染的大气与烟草处同一致癌等级

这份报告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组织专家小组,综合研究了国内外最新的1000余篇科学论文后,得出的结论,即认定在户外呼吸脏空气可诱发癌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致癌评估报告被视作“致癌物百科全书”,是致癌性物质的权威科学参考资料。该机构对物质致癌性的评估分为4大类,由轻到重依次为第四类“不大可能对人类致癌”、第三类“无法界定是否对人类致癌”、第二类“可能或很可能对人类致癌”以及第一类的“对人类有明确致癌”。也就是说,大气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险程度已经与烟草、紫外线和石棉等已知致癌物处于同一等级。

该报告显示,最近几年,全球部分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大幅增加,尤其是那些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的人口大国,例如中国。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数据称,在2010年,全球因空气污染引发肺癌的死亡人数达到22.3万。

报告明确指出,接触颗粒物和大气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风险越大,还会增加呼吸系统和心脏病、膀胱癌等一系列疾病的风险。尽管大气污染物成分以及人们与污染的接触程度因地点不同而差异明显,但这一结论仍适用于全球所有地区。

此前,该机构已经评估了许多存在于在室外大气污染中的化学品和具体的混合物,包括柴油发动机的排气、溶剂、金属和粉尘等。但是,这是第一次专家们把室外大气污染列为第一类致癌物。

“我们呼吸的空气已经被一些致癌物质所污染。”这一报告的专题部门负责人克里斯托弗·怀尔德博士表示,此次将空气污染归为人类致癌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份报告向全世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由于空气污染影响范围甚广,采取行动降低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癌症并非单一因素造成

其实,在此之前,空气污染已被证实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但正式公布其会导致癌症尚属首次。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在本刊参与主办的“科学传播沙龙——空气和健康”主题活动中明确表示,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严重。

“空气污染的加重增加了心肺疾病患病率及发病率,污染程度与肺癌发生率密切相关。”在谈到PM2.5对人体的危害时,钟南山更是强调其对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影响非常严重。

“PM值在5以上的话,就可以到达气管、支气管,到1-3微米时,就会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他都会有影响。不单纯是对呼吸系统。”

此次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可以说验证了钟院士的观点。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癌症的发病原理是十分复杂的,并非某单一因素导致。

总体来说,癌症主要是外因(环境)与内因(遗传基因)作用形成的。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等人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中国居民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可

避免。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的癌症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原因所致,但这个“环境”是十分复杂的。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告诉记者,比如肺癌就是一种“气”出来的病,不仅包括大气,还包括烟草烟雾、由于房屋装修或装修材料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厨房油烟等,还有就是癌症性格生“闷气”。

支修益认为,世卫组织将大气污染列入一类致癌物,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对于政府、医疗研究机构、临床从业人员以及民众都能带来触动。但我们也应当科学看待这一结论,报告中所说的致癌原因并不是绝对地说某一种因素一定能够致癌,而只是一种间接的诱发因素。“比如,PM2.5的颗粒非常小,当它搭载着含有致癌化学成分的附着物进入人体,沉积在肺部的深处,或者随血液等在其他器官上产生影响,再综合其他因素,就可能引发这些器官发生癌变。”

大气污染致癌也要“量化分级”

在提到某一疾病时,我们往往会说某一类人是患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但其实高危人群这个概念并不可怕,因为它并不意味着绝对化,但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我们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吸烟指数’,如果每天吸烟20支超过20年,患肺癌指数达到400,即每天吸烟的支数20乘以吸烟年限20的所得数,我们就定义这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最终是否会患癌,还跟遗传、基因等其他因素有关,但这一可量化指数的提出,会让一些抽烟的人意识到这种危害程度。”

支修益认为,同样,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我们可能也需要这样一个分级量化的指数,去界定这个高危人群,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个是PM2.5的浓度或者说是空气质量指数,也就是污染的程度。第二就是人接触这种空气污染的时间有多长,比如在北京,每年在中重度污染,也就是PM2.5大于100的环境下待多少天。第三是大气污染的地区,“颗粒物能否致癌与颗粒物上搭载的附着物有关。如果是工地扬尘污染,这个颗粒一般是PM10,这里面一般不会有致癌物质,而是一些不干净的颗粒物吸到肺里。但如果在汽车尾气、工业废气集中,或者石化、石油、煤矿等地区,本身颗粒物上就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致癌物质,吸到肺内,进入身体,患病的几率就要高一些。”支修益说。

也许由于大气污染成分的复杂性,世卫组织的报告中并没有界定这一点。事实上,目前我国也还没有开展相关空气污染与癌症关联性的研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确定的评估指标,此外,还缺乏对固定观察人员的跟踪监测,甚至对其进行医学机理研究,以确定大气污染与癌症的关联程度。

在北京地区,也没有大规模空气污染致癌方面的研究,只是做过雾霾天气对于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影响的统计。但由于近年来污染变得严重了,包括医学界在内的各界对于这种致癌因素的关注度也就提高了。而对于北京这种大城市,这种环境因素对于癌症的发生有着更多的影响。

健康是治污的最大动力

在报告时,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研究院达纳·卢米斯博士通过媒体向大众呼吁:“空气污染是真正具有典型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空气属于每一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私人空气,我们共同为它负责。因此,采取集体公共卫生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相比其他污染和致癌因素,空气污染显得更具有不可回避性。“你可以不抽烟,不吃受污染食物,不喝被污染的水,但是却无法不吸被污染的空气。无论是相关机构还是个人,世卫组织的这份报告给每一个人都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感觉到压力。”支修益说。而在国外,比如雾都伦敦的空气治理,其成功的最大动力,也在于全民性的健康需要。

尽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负责致癌评估工作的负责人强调,就个人而言,大气污染构成的致癌风险较“低”。但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大气中,生命健康面临的危险系数就会在无形中增加。

9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要求2017年全国PM10浓度普降10%,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左右,要求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北京市委常委会本月16日也讨论通过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预案规定根据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对应的预警级别,北京市将分级采取健康防护、建议性污染减排和强制性污染减排等相应的重污染应急措施。当启动预警一级时,将实施“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停车、停课和冲洗道路”等“六停一冲”措施。

除了相关机构在空气治理议题中加码,对于每个人来说,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有更多的空间。少开一天车,多采用绿色方式出行;少燃放烟花爆竹,做到垃圾分类;少开空调,养成节约节能的习惯。同呼吸,共责任,治理污染,还我们所在的城市一片洁净的蓝天,在于每个人的配合,在于每个人的点滴行动。

如何在重污染天气保护自己?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公众,在雾霾严重的极端天气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均衡饮食、饮食要清淡、多喝水,注意增减衣物、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减少外出,缩短室外活动时间,年老体弱者和孩子、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居民更应注意保护自己,外出时注意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要尽量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