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治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8: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风险管治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风险管治论文

篇1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二、企业简介

浙江中大油脂有限公司创已建成日加工大豆1000吨的预处理车间、浸出车间和日处理200吨精炼车间,配有一次性可装大豆2万吨的立筒仓6只、3万吨平面仓库及7000吨储油罐8只,其中部分关键设备由瑞典进口。主要生产大豆油,原料主要为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大豆主要靠期货市场下单通过外贸公司进口。

三、企业面对的油料信贷发展形势

当前,我国的油脂油料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行油料信贷业务的发展正面临着严竣的形势。

我国油脂加工产能过剩,一些大型国内油脂企业和以跨国粮商为主体的外资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我国油脂市场将被一些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占领,竞争力较弱的中小规模油脂加工厂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部分地区油脂加工企业已经开始整合。

随着近年来我国油脂油料贸易的开放和油脂加工产业投资的对外开放,我国油脂油料市场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国内市场、期货现货市场的联动性增强,明显加大了国内油脂油料市场的不稳定性。

国家目前除对油菜籽实行了临时收储的调控政策外,其他油料品种都属于市场化调节,尤其是一些小品种油料的市场化程度更高,准政策性收购的特征正在淡化。

部分行片面认识油料收购贷款的准政策性,忽视了油料市场风险管理的管理,今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了油料企业经营亏损、库存积压、贷款风险管理显现的情况,甚至个别行为完成棉花收购贷款双结零任务而发放油料收购贷款“倒贷”。这种形势下,我行油料贷款的风险管理增大,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油料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油料收购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小品种油料收购的市场化程度高、准政策性特征已不十分明显,总行决定,油料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支持范围调整为油菜籽、棉籽两个大宗油料品种,其中棉籽准政策性贷款的范围仅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新疆分行开户企业从棉花加工企业购入的棉籽资金需求,不得发放收购贷款,应通过调销贷款解决。新疆分行要加强贷款风险管理防控,督促贷款企业对棉籽采购价格按照油脂行业“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原则进行合理定价,不得参照棉花价格定价。除此以外的油料品种不再纳入油料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支持范围,存量贷款逐步收回,符合贷款条件的,应通过商业性流动资金贷款予以支持。

五、提高油脂油料加工企业使用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的准入条件

严格油料准政策性贷款客户的准入进一步提高油脂油料加工企业使用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含大豆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下同)的准入条件:一是企业信用等级必须是经系统评级方法在A-(含)级以上;二是贷款方式原则上采取担保贷款,担保贷款的抵押资产优先选择土地、房产,适当控制机器设备抵押。对确需采用信用贷款方式的,自有资金比例提高到30%以上,对确需降低自有资金比例的粮油信贷战略性客户,须报总行核准;三是企业申请信用贷款的,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到省级分行。从严控制油脂油料购销贸易企业使用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对管理规范、诚实守信、经营效益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的购销类贸易企业,在落实切实有效的风险管理防控措施后,可以适当支持其使用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进行油脂、油料的购销。油脂油料购销贸易企业发放的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须报省级分行核准;超省级分行核准限额的,要报总行核准。各级行要按照总行粮油信贷战略性客户布局定点的要求,优化油脂油料贷款客户结构。对本行战略性客户经营能力远远大于当地油料购销量的,按照调整和优化客户结构的原则,适时退出到一般性客户。对上年油料收购贷款未能按期结零的企业,严禁发放新的贷款,确需发放贷款的,应由省级分行批准并报总行备案。

六、套期保值是油脂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一)油脂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使企业的经营不仅要关注国内市场,更需要密切注意国际市场的波动。随着中国加入 ,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国内粮食企业承受的市场风险管理也在加大,客观上需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利润,以规避现货市场上激烈的价格波动。中国加入后,中国油脂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与本土企业的竞争,而且是与国际市场跨国集团的竞争。所以中国油脂企业必须学会利用套期保值的方法,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油脂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注意事项

1、要选择可以实现套期保值目的的期货市场,即该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的功能,能有利于实货交割。

2、要选择有资金实力、正规经营的期货公司,一旦市场有突变,期货公司能为套期

篇3

一般来说,装备制造业企业材料成本占制造成本的50%以上。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是企业价格风险管理的重点。要加快资源性生产资料期货市场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推出的装备制造业产品相关的商品期货品种有:铜、铝、锌、天然橡胶、燃油、黄金、钢材、白银、焦炭。与国际期货市场相比,还缺少:原油、取暖用油、无铅普通汽油等相关商品期货。为了完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和价格发现功能,需要进一步丰富商品期货品种,择机适时、慎重渐进地推出石油、煤炭等各类资源性产品期货市场,提供原材料价格风险对冲工具。各级证券监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经常举办期货产品业务培训班,培养更多合格的期货人才,推动套期保值等业务的开展。

汇率升值风险管理

篇4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公司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外要与国内外各个资本、债券、货币市场连接,让有关人员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对内要与董事、总经理室成员、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财务、业务部门联接,在系统中及时录入各种业务发生情况。这些信息要足以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为管理者提供及时详实的分析数据,为监督者提供全面的全科目资料,为投资操作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真实记录交易情况,使准确信息在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充分交流。

4、建立公司评估考核和风险预警体系

在资金运用的全过程中,有几组指标评估办法是保险公司必须关注和建立的,比如风险评估和

监控,资金流动性考核评估、资产负债匹配评估、风险要素评估、资金运用效益评估等。此外,还要健全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总体及各个投资领域、品种和工具的风险预警,使投资活动都纳入风险管控制度框架内,使公司经营审慎和稳健。

四、加强保险资金运行的监管建议

1、为保险资金运用营造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修改《保险法》,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并留有一定空间。二是对业已批准办理的业务,抓紧补充制定各项规章,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等。三是对保险投资高管人员、具体操作人员规定资格条件;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交易对象限定基本信用等级标准;确定资产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职责和标准。四是在拓展投资模式,开放投资领域,增加投资品种和工具之前,要有较长时间的酝酿期,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反复讨论、论证,必要时还可听证,听取多方面意见,制定监管法规规章。

2、对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划定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并不意味着不限制范围,全方位地放开。应该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结合保险业经营风险的特殊性,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要求,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和范围。可考虑放宽以下限制:一是放宽现有投资品种的比例控制,可考虑进一步放宽购买企业债券的限制和提高投资股市的比例。二是可在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和实业投资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对水、电、交通、通讯、能源等的投资。三是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办理贷款业务。四是放开与金融机构相互持股的限制,进行股权投资。五是适度允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使保险公司通过套期保值有效规避风险等。放开保险投资渠道要循序渐进,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成熟一点放开一点,避免以往那种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状况出现。注意防范保险风险,坚决杜绝因投资不当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利益。除此之外,对流动性差、风险较高的非上市股票和非质押贷款应予禁止,同时还应禁止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投机性投资。

3、按投资比例监管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公众对保险的需求加大,我国保险业迅猛发展,保险险种和产品急剧增多。这些产品因其性质、特点、责任周期、成本效益不一样,具体体现在承担责任的时间有先有后,规模有大有小,效益有好有差。相应地,用各种产品所形成的保费收入进行投资,其投资渠道、方式、期限等也应有所区别。我国保险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营运欠规范,资本市场不成熟,资金运用渠道不畅。借鉴国外的监管经验与运营惯例,应选择谨慎经营和监管,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上进行具体的严格的比例限制。一方面,应对一些投资类别规定最高比例限制,如对企业债券现行规定不高于20%的投资;投资次级债不超过总资产的8%;直接投资流通股的资金不超过总资产(不含万能和投连产品)的5%等。将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开后,对项目投资、质押借款、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境外投资等同样也要进行比例监管。另一方面,对单项的投资也要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如投资一家银行发行的次级债比例不超过总资产的1%;投资一期次级债的比例不得超过该期发行量的20%;投资单一股流通股票按成本价格计算不超过保险资金可投资股票的资产的10%;购买同一公司的债券,投资单个项目的比例,以及对个人贷款等要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资金存放在单家银行的比例也要受比例限制,等等。总之通过投资比例限制,可以调整高风险和低风险投资结构,选择盈利性大、流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资方式进行组合,使投资组合更趋优化。当然,投资比例限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市场变化及需求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史锦华、贾香萍:保险资金入市的效应分析及其风险管理[J].保险世界,2006(1).

篇5

影响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税收执法环境不均衡导致。由于国家地域广阔,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受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各地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程度和执法尺度不尽相同。

(2)税务机关受人力所限、精力有限,税务检查、稽查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使企业往往抱有侥幸心理。税务机关在其管理范围内,受所管纳税企业户数多的限制,没有过多的精力对每户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只能采用重点抽查的方式。因此,企业主观上就不自觉地放松了对税务风险的管控。当企业遇到纳税检查时,往往靠拉关系,有时的确解了一时之忧,但难解一世之虑。

如何建立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体系

税收是企业一项必不可少的费用,它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业内人士也常常将纳税风险比作是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但对于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鲜有企业有着足够的思路、方法,更缺乏系统的防范理念。

1.制定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企业应针对所有涉及税务风险的基础业务工作进行流程梳理,制定覆盖各个业务环节的全流程税务风险控制措施,完善税收风险的内控制度设计和建设,扫除企业财务管理等等制度中缺失的涉税管理制度这一盲区。在税收实践中,我们知道不少的税收文件中都规定税前扣除必须以企业相关制度为前提。如合理工资税前扣除的条件是企业要建立和健全薪酬制度、福利费发放要建立台账。也就是说企业有关制度的健全,必须要在有关管理制度中加入涉税条款元素,才能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涉税内部控制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能力。不仅仅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也要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筑起防火墙,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建设,规范账务处理,提高财务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会计作为企业日常税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就要求企业广大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国家、地方的相关税收法规变化,及时调整、制定符合税法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工资管理制度、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发票和收款收据管理制度、物资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

3.以领导重视为基础的企业全员税收风险控制意识

企业在战略性规划和重大经营事项决策时,精于税务的财务部门要深度介入,要进行充分的税务风险论证。税收风险控制工作效果,首先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其次是各级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会计人员和经济业务经办相关人员,要用好国家、地方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业务是企业多部门、多环节共同的大事,不单是财务的事。大家必须要协同工作,企业所有经营业务要事先规划,财务要认真研究经济业务涉及的税收风险。

4.实行税务工作管理专门化

在企业负责人和总会计师领导下,企业应设立专门岗位,挑选精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税务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知识的人员,专司企业涉税工作。企业甚至可以单设专门的税务工作职能部门,实现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专门化。

5.企业应积极主动保持与税务机关和中介机构的业务沟通,加强对员工税务知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的税务管理能力

篇6

第二,资金运营风险,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现代化商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快,资金使用与信用的关系越来越紧,如何有效的提升燃气公司资信评估,全面获取市场的信任,开发新的市场都是燃气公司未来发展需要面对的挑战。资金运营风险过程中,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应筹集长期资金的一些燃气公司却停留在短期资金的筹集过程中,筹集长期资金的公司很多面临破产,缺乏政策和市场的引导。因此在举债的过程中,燃气公司的经营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导致燃气公司存在一定债务,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要求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事业单位造成不利影响

二、燃气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特点

在燃气公司进行整顿与市场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其中最难以避免的问题,只要存在这一生产经营活动,风险就会随之而来,所以事业单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制定燃气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且做好严格地控制与执行程序,对燃气公司内部存在的财务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并且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有效控制。具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风险规避,其主要内容是改变或者规避一些可能存在风险的业务,不承担那些超出事业单位可以承受范围的风险,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第二,风险降低,风险降低是采取一切可行的方式改变燃气公司当前所处的环境内遇到的问题,让燃气公司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处理各种遇到的难题。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相应风险,可以避免损失,尽量将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控制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多元化经营,处理好燃气公司财务风险,通过多种解决措施,多方向、多渠道的解决财务问题,降低风险,降低损失。第三、风险分摊,风险分摊是燃气公司财务部门将单位整体资金进行不同投资的使用,在未来预期收益中可以获得不同渠道或不同比例的获益,尽可能的分散资金的投资方向,保证资金回笼的增益效果更大。一些燃气企业通过外包业务,投资项目,业务合作等方式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燃气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人性化创新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

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让每一个在燃气公司的员工都意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培养员工认真思索和区分风险内容的能力。燃气公司要培训员工正确的工作思路,要在满足事业单位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改善燃气公司的投资决策方式和影响力。燃气公司内部员工要积极展开财务调查,任何人都可以联合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与支出进行核对,存在问题的财务指标或经费问题,可以向经理举报,经过核实,确实存在该行为的,给予严肃处理。要在环境和经济上提出风险赔偿的具体数目,请燃气公司的管理者自身意识到资金的筹借重要性,使用、分配活动的风险与保护。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部门的工作能力提升也是燃气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工作。要从人性化角度培养员工去思考如何规避风险,尽量发挥个人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审计能力。会计信息是燃气公司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的质量对经济决策的影响较大,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使决策者对以往燃气公司经营成果做出错误的评价,还会导致燃气公司未来的决策偏离经济规律,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防范燃气公司财务风险至关重要。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包括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水平,使会计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反映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及时。

(三)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人性化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燃气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完善人性化管理机制,主要是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机构与体系,在财务部门中,工作人员相互监督与管理,对财务数据进行公开审查,放宽人员监督权限。在市场发展的不断变化中,风险的种类和风险的类别受到了影响,产生了变化。完善人性化管理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要提高燃气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燃气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能力,对投资前的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第二、燃气公司中财务部门将财务和会计分设,职责分工也进行明确区分,设立两种制度管理两种工作岗位人群,单位分管,领导与管理者对职责和工作内容的管理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第三、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篇7

论文关键词:经济资本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经济资本的数量额度和管理机制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通过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地区、部门、客户和产品的真实风险水平,实现资本与风险的匹配,防止业务的盲目扩张,从而推动资源分配机制的不断完善。

一、经济资本的含义以及计量

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风险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的资本,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银行业务的风险损失分三类: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银行资产损失曲线见图1。

损失概率分布

预期损失(ExpectedI.oss,EL)是指银行从事某项业务所产生的平均损失,计算公式为:EL=AE×LGDXEDF其中:AE为风险敞口;LGD为违约时的真实损失率;EDF为预期违约率。一般以准备金计入银行经营成本或在产品价格中补偿,已不构成真正的风险。灾难性损失发生概率极低,但损失巨大。非预期损失额就等于经济资本。也可将非预期损失称为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的计量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也是经济资本配置、计算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aAROC)及经济增加值(EVA)的基础。依照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经济资本也可相应地分为覆盖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覆盖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与覆盖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其计算基本公式为: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一重叠计算的损失从数量上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管理者总是希望银行需要持有的经济资本越少越好,越少的经济资本表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06年底开始生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是新资本协议基本框架第二支柱内容的一部分。

(一)样本数据的采集

以某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地级市分行为例,该银行2002年7月至2007年1月发生的全部公司贷款数据,共有370笔贷款。其中2007年1月31日仍具有余额的贷款227笔,没有余额的贷款143笔(已到期并本息结清)。将具有余额的227笔贷款作为一个组合,计算其非预期损失,其中11笔贷款已到期但本息未全部偿还,作违约处理。我们需要估计在2007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并在这一时点计量该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

(二)违约概率的估计

该银行已建立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根据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与其年违约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分别确定2007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见表1)。

(三)违约损失率的估计

我们采用该行上一期,即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的违约损失率38.2461%作为该分行2002年7月至2007年1月发生的公司贷款的预期违约损失率的估计值。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频带划分并要求每个频带内的贷款笔数不少于10笔,将贷款组合划分为8个频带,计算结果如下(见表2):

(四)样本数据的分组以及频带的划分

一旦确定了频带,便可估计出各频带内的预期违约个数和预期损失,并计算出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将不同频带内的贷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整个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使用聚合信用风险模型结合表2的参数,计算得出整个贷款组合损失为1×L的概率P(1oss=n×L),n=0,1,2……从而得出损失分布图.如图2所示:

根据违约损失分布图计算出贷款组合的预期损失和在置信水平=99.9%下的非预期损失,结果如表3。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要求的置信水平99.9%,计量出该贷款组合应配置的经济资本为12510.7万元。另外,按照预期损失的计算公式:预期损失(EL)=风险敞口(EAD)×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计算出的预期损失为5269.012万元,与表3中的预期损失5339.300万元相差不大,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三、在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管理上,某些地方的银行就存在着重理论、轻操作,重宣传、轻落实,重推广、轻实践等问题。日常工作中,更多地关注表内贷款管理,对经济资本的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与财务和资产风险的管理衔接性不够;较注重风险资产经济资本的事后定量计量,而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的功能,没有形成对风险资产和资本回报的有效约束机制。

篇8

二、构建多层防控体系、实施财务风险全过程闭环管理主要做法

(一)做好事前控制

以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和建立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为基础,做好事前控制。1.编制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对风险实施计划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由财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公司系统全员参与。报告全面总结上一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研判当年风险管理总体形式,收集辨识风险信息,实施风险评估,对重大风险关键成因进行量化分析,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措施和重大风险应急预案。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和措施,分步实施,全程管控,责任到部门、到岗位,施行问责制,使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2.实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控制较重大财务风险制定《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管理办法》明确重大报告事项的内容、报告程序和责任,并在报告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单位进行约谈,传递了财务管理责任,形成了财务风险的齐抓共管的有利局面,有效地管控了较重大财务风险。

(二)强化事中控制

加强常态化在线稽核,扩大稽核覆盖面,建立日巡查月报告制度,施行问责制,将财务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实时防范日常理财活动存在的风险,强化事中控制。1.大力加强常态化在线稽核从在线稽核规则中选择实用性强且能及时发现会计核算差错或账务处理遗漏的稽核规则,在财务软件系统中配置作为定期稽核任务,每月结账前系统自动运行对所属单位当月数据进行在线稽核,所属单位对稽核发现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时将问题解决在当月,不留遗患。省公司对各单位定期稽核工作加强监督和考核,并吸取各方建议,使常态化在线稽核项目在日常实践中不断更新、补充和完善。扩大稽核覆盖面,使在线稽核单位由公司所属电业局扩大到所属各单位,在线稽核覆盖率达到100%,稽核任务完成率、发现问题整改率均为100%。2.建立落实日巡查月报告制度制定财务稽核日巡查月报告工作制度,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代管农电企业和公司拥有控制权的其他单位,将日常财务稽核制度化;稽核内容涵盖经济业务全部,列示风险巡查提纲,重要风险控制点158个;当日发生的经济业务,当日稽核,当日发现问题,当日整改;按月形成日常稽核报告,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在报告上签字,若以后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单位主管财务领导承担连带责任;稽核报告作为会计档案管理,归为会计报告类档案,按期转入档案馆,保存三年。

(三)重视事后控制

开展专项财务稽核,检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创建检查问题整改信息平台,举一反三,防微杜渐,完善管控要素,形成财务风险管控长效机制。1.组织开展专项财务稽核以强化财务管理和确保“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期间资产安全为目的,省公司开展了财务管理、资产移交等项目专项稽核。财务管理专项稽核内容为八类,涵盖了预算、电价、资金、会计基础工作等,财务部全员参加,保证了稽核质量和效果。聘请社会中介结构,开展资产移交稽核,对“五大体系”建设期间合并单位、撤销单位开展资产清查,盘点资产,建立移交清册,确保按时移交,确保资产安全完整。2.创建检查问题整改平台在财务管控系统中开发检查问题整改信息平台,全过程跟踪管理问题整改工作。全面收集2005年以来各种内外部检查问题,实施在线监控管理,及时跟踪和落实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不但实现了检查风险闭环管理,而且为丰富财务风险案例库、运用稽核成果和建立长效机制提供了可靠依据。检查问题整改跟踪信息平台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1)收集功能:随时将内外部各种检查、专项治理、月度风险巡查等发现问题以EXCEL表格方式直接导入数据库,进行归集分类和编码,动态维护问题数据库。(2)查询功能:省公司和各单位可以通过系统、离线或在线根据不同纬度(例如:检查部门、责任单位、问题<风险>类别、发生时间、整改计划、整改措施、整改状态等)查询问题状态;按月生成整改进度表。(3)管理功能:问题责任单位可以通过系统,输入风险应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间表;反馈整改完成情况及结果、上传整改证明文档,省公司稽核财税处及时在线审核各单位提交整改证明文档,在线确认整改完成状态,关闭整改彻底问题。(4)一键生成年度整改情况表:年终决算一键实时自动生成问题整改工作情况表,真正做到不重不漏、整改信息准确可靠,进一步提高年度决算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效果

(一)风险管控能力有效提升,形成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2012年,财务风险管理以实用化为首要目标,更加贴近日常经营管理活动,风险管理体系日臻成熟,风险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组织基层单位开展财务风险梳理评估和月度风险巡查,提高了财务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和依法治企的自觉性,并通过执行日常风险巡查程序和落实检查整改措施等,从财务环节向业务部门传导,多管齐下加强全员风险意识教育,在公司系统内形成了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稽核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培养了高素质财务稽核队伍

通过扎实推进常态化在线稽核与月度风险巡查机制,在线稽核覆盖率达到100%,当年稽核任务完成率、发现问题整改率完成100%。以在线稽核和单位开展日巡查为主,以省公司安排专项稽核方式来督导各单位巡查质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稽核工作效率。各单位通过实战训练,提高了财务风险识别能力,熟练掌握了在线稽核功能应用,扎实开展了日常财务稽核,深刻领会了稽核工作规范要求,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稽核队伍。

(三)财务稽核成果强化运用,健全了长效的风险管控体系

公司以“重在整改规范、重在完善规章制度、重在构建长效管控体系”为目标强化稽核检查成果运用。定期对历年检查发现问题或风险进行比较、分类分层梳理、深度剖析成因、分析变化趋势,并针对重大和共性问题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形成专项报告向各级领导汇报,并逐步将财务稽核中提出的有效措施和管理建议转化为规章制度,健全了长效监管体系。

篇9

对一个企业来说,当其完成了初创时期后,阻碍其成长的最大障碍可能不是资金,而是有效的管理和正确的决策。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一套稳定而有效的管理方法体系,企业就好比一列失去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的高速列车一样,一旦发生意外的情况,因来不及反应和控制,出现相撞、出轨和被颠覆的可能性就会陡然加大。现代企业实行的全面的预算管理就是企业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一整套的“信号式“的管理方法体系。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也就是企业的全面财务计划,它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采取科学的定量分析、预计方法,以货币形式对企业财务目标进行各项具体安排和综合平衡,制定和协调各项主要计划指标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及其来源、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及其分配的详细计划。它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系统化、具体化,货币化,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策略中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手段或管理系统。

企业预算是指导企业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所以,从企业资金运动的角度或从资本运做的角度看问题,科学的企业管理,实质上就是科学的预算管理。按目标管理论来说,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着各项预算目标来进行的,企业若完成了各项预算指标,也就意味着达到了经营目标。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的独立性很强的内部计划管理.概括起来,其作用可包括四个方面,即:明确工作目标;协调部门关系;控制日常活动;考核部门业绩。

(二)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

既然企业预算是企业管理的详细计划,那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管理方法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认识到,预算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本身也是可能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的。现代企业之所以实行预算管理,只不过是实行预算管理相对过去的其他管理方法更科学一些、更有效一些而已。预算管理的负面作用即负效应也是存在的。因为,企业的财务预算一方面是建立在经营决策的基础上的产物,企业的经营决策是根据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来作出的。如果在未来预算期内,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各种变化甚至是较大的变化,那么,预算方案就会相对“出错”,预算的结果就会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企业内外条件的不确定性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超出预算范围的正效应或负效应。那么,给企业经营带来负效应的预算也就是实行预算管理的风险。所以,如果企业的内、外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企业的变化,预算管理就可能遭遇风险,这时,若保持预算的执行原封不变,企业就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由此我们可以给预算管理的风险做出定义:企业预算管理的风险是来自于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超出了预算假设给企业预算管理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也可以说,风险是由于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而对企业预期效益的不利影响。

由此看来,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它标志着企业的管理达到了成熟。同时,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身也存在着风险,企业也要对预算的风险加以防范。本文研究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预算管理中也存在有风险,预算风险的种类和发生原因以及预算风险的防控措施。

二,预算管理中的风险表现形式、原因和风险控制措施

(一)预算在制定和执行中的道德风险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都是由人来做出的,具有明显的行为特征。即使是一个成功的预算,由不同的人和人群来执行,其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可忽视调动个人积极性和注意企业员工道德层面的影响。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学中的启示,企业和企业的每个员工以及企业里的各部门都可以假设为“理性的经济人”。理性经纪人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的最大化。当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预算目标相一致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努力,就会产生动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当个人的利益和企业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就可能会妨碍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甚至起消极的或激烈的反作用。道德问题关系到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例如,在编制预算时要采集信息作为参考依据,大多数信息的提供者也是要受到预算约束和考核的人员。如果这些人员为了降低业绩评价标准而有意提供虚假的参考数据,预算就可能制定在不可靠的基础上。现实中,某车间主任为了使预算目标容易达到,可能会故意低估劳动生产率或高估产品成本。所以,预算编制人员必须注意到企业员工道德素质层面对预算制定和执行中影响和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道德风险对预算制定上的干扰,以便做出准确的预算。同样,在预算执行中也是存在着员工的道德风险。例如,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能对车间或生产班组下达了成本降低的目标和经济责任制,车间管理人员为降低原材料成本以符合预算目标,可能会选择劣质原材科等做法。但这样做会直接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市场销路,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从而影响到企业销售预算目标的实现。所以,预算管理中的道德风险是存在的,有时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效益,使预算管理倒起了反作用。

主要控制措施:加强企业员工的企业道德宣教,提高职工的企业道德素质和凝聚力,把职工的企业道德约束列进职工和部门的考核范围和奖惩措施内,对已经发现的弄虚作假影响正确编制预算的行为要追究其责任,同时对缺乏道德信任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实行重点预防和加强监督,必要时,可开展现场专门调查和实验研究,测得准确的预算参考数据督促预算的严格执行。

(二)预算在制定过程中的技术风险

1、影响预算的因素分析得不够全面。预算的编制常由财务部门进行,其他业务部门的参与度较低,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由于编制预算所依据的相关信息不全面,不了解实际情况,再加上调查研究不够,就很可能致使预算目标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等相脱节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的准确率降低。

2、预算编制人员的素质程度有限。有些预算的编制者文化程度和业务素质较差,缺乏必要的经济技术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又没有经过预算上的培训,导致编制的预算不够科学合理。以至于和实际要求的精度相差甚远。

3、预算编制的方法选择不当。例如有的预算内容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有的内容适合滚动预算;有的指标可以采用直接计算,有的指标则需要抽样推断或相关分析得出。如果不讲求科学的预算方法,很可能使得预算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4、预算的指标体系设计有漏洞和不科学。如果预算管理存在有漏洞,漏掉企业经营中的某一个环节,轻者会影响到经营目标一部分的实现,重者也能导致企业的经营满盘皆输。由于漏洞的存在也影响了促进绩效考评等方面的作用的发挥。还有些分项预算之间相互矛盾、重叠等,都是预算指标体系设计上不尽科学合理的表现。

5、编制预算的时间太早或太晚。编制得过早,执行起来时过境迁,可能导致预算的准确度不高;编制得较晚,忙三伙四,不能在预算期到来前及时完成,或质量不高,或存在一些缺陷,将直接影响预算管理的及时性和预算控制作用的发挥。

主要控制措施:

第一、是明确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预算编制责任,使企业各个部门、单位的业务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第二、是将企业经营、生产、后勤、财务、非生产活动等各项影响经营目标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形成各种分项预算和综合平衡后的综合预算体系。

第三、应选择精通企业经济技术业务的专业人员和了解企业基层情况的员工参与预算。形成预算研究小组或预算编制委员会,确保编制的预算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四、平时要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与预算相关的各项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以使预算建立在对相关事项真像了解的基础上,做到有理有据。

第五、要及时编制预算。下年度的预算应在本年最后一个季度过半时进行,争取在11月底基本成型,并在年底修改完成。在修改预算时,要注意观察新情况和研究新问题,调整相应的部分内容,以确保预算的较强的前瞻性。

第六、编制预算要适当留有变通的余地。为防止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出现预算外的情况和风险,企业预算要保留适度的活口或制定出预算指标的允许区间,以保证预算具有适度的弹性和随机应变。例如,有的企业在产品产量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到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后,把产量定在预测销售量的80%-120%之间。

(二)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预算执行中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一切风险。风险的存在,是企业预算执行中的客观现实。预算的主要执行者应怀有危机感,树立危机意识,研究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加强各种风险的防范与应付措施。

概括起来,企业预算执行中可能遭遇的风险种类有:

1、系统性风险。包括宏观经济的风险,金融环境的风险。例如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我国许多外贸企业的出口受阻。国内的经济滑坡、倒退,使得企业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企业的产品销售量锐减。还有,2010年以来,国家为了调控物价和房价,实行了严厉的紧缩性金融政策,导致银行贷款难,造成了许多中小企业的断了资金链,只好停产或花高利贷向民间借贷等等。系统性风险具体还可以分为购买力风险、价格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等等。这些风险所影响的不是个别企业,而是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身受其害。

2、行业风险、产业风险和产品风险。当某一行业、产业或产品已经到了夕阳阶段或出现大的不利事件影响时,就会演变成企业的市场风险,出现产品滞销现象。例如,1997年前后,我国的山西省出现了造假酒致人死亡的事件,导致山西酒全面滞销,甚至连名酒“杏花春”酒的销量也大受影响。又如,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更新产品就很快被市场所淘汰,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3.企业内部风险。如经营决策不当和内部管理不善,导致企业亏损;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出现,致使企业市场占有率滑坡;对应收账款或资金管理不到位,出现资金短缺,生产中断等。这些内部风险的产生有许多也同时是受企业外部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如果企业内部管理不到位,控制力很差,风险就更大。

风险控制主要措施:

篇10

事业单位自身属于国家机构的分支,单位的管理人员较为注重自身的政绩和仕途的发展,对于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的内部控制往往较为忽视。某些单位的管理人员认为,事业单位的内控控制有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即可,与其自身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其自身并没有认识到在内部控制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某些单位的领导甚至认为,事业单位更多的着眼于管理社会公共事业,其自身具有非盈利性,没有必要注重日常成本的核算工作,也无需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的管理人员虽然认可内部控制的作用,但是在内控方法的实施层面,更多是将其等同于预算控制,认为编制了预算就是建立了内部控制,这种内部控制即使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执行,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监督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管理层在监督中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也就得不到保证。

(二)风险评估机制缺失,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

很多事业单位认为自身是为国家和人民的服务部门,营利并不是其主要目标,因而相关的经营风险也就无从谈起。殊不知,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往往更为复杂,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非常常见的。由于没有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制定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也就无从谈起。在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层面,首先是腐败的风险,虽然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因而其中不免存在着漏洞,事业单位的某些人员便借此钻制度的空子,由此滋生的腐败案件多如牛毛;其次是运营风险,事业单位往往是国家拨款的运营模式,采用预算的形式进行拨付,但是如何使得拨付的资金能够得到高效运用和节省国家拨付的经费,很多单位并没有予以考虑;最后是操作风险,由于当前阶段事业单位集聚了较多的垄断性资源,能否对其进行有效配置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但是当前权力寻租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招投标等方式滋生的问题也屡见不鲜。事业单位更多的是将履行公用事业的职能放在重要位置,没有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的有关风险,更没有建立与风险对应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对风险的控制,在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与报告等环节没有作为,加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主要可以从内外两方面予以划分,在内部监督层面,并没有明确的机构来履行这项职能,在事业单位内部,自己对自己进行的监督模式仍然在延续,直接影响到了监督的效果,由于对内部监督的认识并不是十分到位,因而,很少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其独立性是值得怀疑的,从当前内审机构的设置来看,往往处于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财务部门的领导之下来运营,审计人员没有独立的空间来履行职责,此外,不能够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来执行审计业务,审计结果说服力会大打折扣。在外部的监督层面,与事业单位有关的监督机制往往流于形式,这也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部分事业单位的保密性质使得其外部监督的结果不能充分地向社会予以公布,没有了社会的监督,监督所能够发挥的效用也较小。

二、提升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水平对策分析

(一)管理人员增强对风险的敏感性

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事业单位的运营而言也是如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应该从思想上对风险予以重视,只有在思想上充分预见到风险的爆发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才能够有动力来制定风险预警、风险防范、风险评估与风险分析的相关政策制度,才能够在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层面进行投入,使其达到具备履行内部控制的专业水准。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从风险角度出发来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有效地对风险予以防范,促进事业单位运营效率的提升,减少风险集中爆发的可能性。

(二)加强审计与监督工作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各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内部审计以及自我评估制度,大力落实内部考核监督责任制的建立。首先,应该明确监督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纳入岗位职责考核范围,督促单位和个人自觉执行。其次,在外部监督层面,审计部和财务部应该拓宽其监督范围,加大监督的力度,并将相关的监督与考核结果在特定渠道上进行公示,增强信息透明度。最后,考核机制应该大力健全,考核指标应该进行优化,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行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模式,并对引发风险的违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