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建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8: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学校党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学校党建论文

篇1

个人诚信档案是每个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是否诚信的真实记录,是公民个人是否诚实守信的真实凭据。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是未来国家生存发展的主力军,理应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无论是在招生人学还是进校求学以及最后的求职、就业等各个阶段都存在着种种欺诈失信行为,令人不禁扼腕痛惜。这不仅站污了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也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对此,本文就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手段。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国信用记录虽然刚刚起步,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信用意识会逐步增强。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地维护自己良好的信用,意识到诚信是一一笔无形的资产,这笔资产无论对于将来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发展都至关重要。可以说,诚信档案是大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大学生步人社会的通行证,也是关系大学生未来前途的公证书,它警示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自己的诚信形象,切莫为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川建立诚信档案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的“终极产品”—毕业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讲信用、负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建立诚信档案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客观需要。目前社会上大量假文凭、假证书、虚假求职简历的出现,使得用人单位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调查真伪,担负起打假的重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量信息以动态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学生的在校行为作出信用评分,出具个人信用评估报告,使大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成绩单和各种资格证书外,信用档案的内容将作为用人单位的主要参考资料,让毕业生带着个人信用档案踏上求职之路。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了社会。对个人来说,有了一张良好的信用记录就等于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竟争市场上多了一份举足轻重的竟争优势;对用人单位而言,也就等于有了一份清晰可信的关于应聘者品质的鉴定。

第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为了使大学生能按时偿还贷款,各高校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但实际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做起来又缺乏依据,显得底气不足。要彻底解决这一间题,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失为上策。通过这一举措把学生的贷款情况与个人档案一并输人微机,将学生步人社会之前的第一张信誉卡公布于众,让他们接受社会的监督。这样不仅能使银行及时了解学生学籍变动情况和毕业后的去向,而且方便了银行与学生的准确、快速联系。同时,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将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信用,自觉维护自己的良好信用,以及时还贷为荣、恶意拖欠为耻,在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归还贷款。这样就能较好地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偿还,有利于助学贷款的继续开展。

第四,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人是组成社会的单个细胞,没有个人的诚信,也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诚信,个人信用度之和反映了全社会的信用度。对一个人而言,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不讲信用,无异于自杀,害人害社会,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而言,信用环境是衡量其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经济发展之本。综观历史,横看世界,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能够长久立足;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企业能够发展壮大;也没有一个不讲信用的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已越来越意识到信用问题的重要,对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只有少数地区建立了个人信用体系。而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推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也会对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助学贷款工作。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构想

个人档案是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制度。就目前而言,刚人校园的绝大多数学生,无论是在金融信贷、投资保险方面,还是在奖励、惩罚等方面几乎是空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为他们今后完善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奠定基础。为此,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要将人事档案作为个人诚信档案的载体。在我国,无论国家干部还是普通工人,都有一个与其一生相伴随的人事档案,大学生也是如此。在他进人大学校门以前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事档案,随着时光的流逝,档案的内容也在一点一点地充实。在人事档案的工资之后再加上一项个人信用的内容,这样既符合中国国情,实行起来也比较容易。因为几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形成了一种共识,只要涉及、了解并证实有关个人履历等方面的情况,都习惯查阅相关人的个人人事档案,因为它记录着个人在社会主体活动中的原始情况。档案的原始性和凭证性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在人事档案中增加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是对人事档案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人生刚刚掀开精彩的第一页,最绚丽的蓝图要靠自己去描绘,个人的信用也是如此。

篇2

2.与学生相关的档案资源建。职业学校的办学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情况的记载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重要历史依据。学生名册:每年的录取新生名册和毕业生验印花名册是学生档案的重要内容,经常用于为往届生开具在校证明、学历证明等,而且其参考利用价值期限较长。学籍档案:职业学校的学籍档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特长爱好、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客观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面貌,对学生就业、开具出国等有关证明都发挥着凭证和依据作用。收集毕业生学籍表时,首先需确保学籍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各项签名是否完备、学生照片是否已粘贴、个人信息栏是否已填写等。若干年后,当年的学生前来母校查考其在校期间的历史记载,哪怕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仍然能够准确而真实地说明当时的情况。技能考核:职业学校的办学任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可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工种等级工证书。其间产生的各工种的资格考核审批材料属于归档范畴,这些资料真实反映了历届学生在各自专业上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不仅反映了学校的教学业绩,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记录。大赛获奖: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是他们的成长履痕之一。“普通学校看升学,职业学校看大赛”,近年来,国家、省市不断突出技能大赛的重要性,学生们通过刻苦训练,在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这不仅是学校的荣誉,更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里程碑。除技能大赛之外,文明风采、创新能力等项赛事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学生在德智体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档案工作者应切实做好这方面材料的收集与整理,这不仅关系学生个人的前途,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职业学校民生档案的利用体系建设

1.进一步做好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具体而言,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关系广大师生利益并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4]55。如在学校师资培训方面,以培训学科和培训级别为分类标准,筛选出相应的培训人员和内容,按年度将相关资料加以整合,形成历年师资培训工作信息库;又如在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方面,以参赛专业和大赛级别为分类标准,筛选出历年获奖学生的姓名和获奖名次,按年度将相关文件资料加以整合,形成历年学生参赛获奖情况信息库。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将原本分散的档案资源整合成脉络清晰的信息库,不但使学校的办学业绩一目了然,也方便了查询利用。

篇3

目前绝大多数卫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备都呈现出不完善的势态。档案管理的基础设备分为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在硬件设备上,目前卫校的配置数量呈现明显地不足,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又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硬件数量不足便导致无法更好地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软件设备上,不能很好地解决学者们的难题,让他们在查阅信息资源的时候,表现的非常地困难。由此可见,完善档案管理基础设备是多么地重要。

(二)没有系统化的档案管理机制

系统化的档案管理机制才能让档案管理长远地发展下去。目前,卫校档案管理很少拥有系统化的档案管理机制,无论是档案管理的内在模式,还是受众服务上,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不能井然有序地实行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展现出完美的受众服务,让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充分认清自己的工作职位,让档案资源共享的实现变得尤为困难。

(三)缺乏具有专业水准的档案管理

团队具有专业水准的档案管理团队是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的条件。就目前而言,卫校档案管理团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专业水准。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老年人,他们没有多少档案管理的专业背景,也没有充分学习与档案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便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在管理方面出众的能力。②另外,在人员配置也显得极为不合理,没有很好地利用好计算机人才,致使他们无法在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进而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得到完善。

二、加强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备

加强卫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完善硬、软件设备。在硬件设备方面,应该实现配置数量充足,可以让卫校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具有针对性地购买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在软件设备方面,可以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的软件设备,以此实现软件设备的完善性。

(二)增加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备时,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充足的资金投入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规范资金投入,让投入资金能够取到实际作用,就应该具有针对性对购买档案管理设备,购买时应该充分考量市场价格,作为具有实质性的价格数据,然后经过程序投入资金。另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应该与时俱进,以此避免造成卫校资金的不必要流失。

(三)建立系统化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

建立系统化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应该充分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具有实效性的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让纸质档案变为可以存储的数字资源,以此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其次,应该针对卫校的各个系别、各个年级,对档案馆实施设置终端,以此实现远程控制与管理,让各个系别、各个年级的信息数据能够快速、敏捷地纳入数据库。再则,需要充分做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防范工作,让数据库系统与局域网能够实现安全管理,科学规范操作,对于重要的数据信息资源设定限制权限,以此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与保密性;最后,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修理以及程序升级等,以此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培养具有专业水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团队

培养具有专业水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团队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各大卫校应该充分注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卫校日常管理工作融为一体,以此让档案管理人员深刻地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其次,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让他们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众的管理能力。③再则,引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进一步提升卫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最后,对档案管理人员实行奖惩制度,对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出众的人员进行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以此促进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对思想散漫,对工作不负责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惩罚,以此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自身的错误,进而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得更好,以此彻底强化卫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4

众所周知,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够为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档案管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为校园文化各项工作提供档案信息保障,将校园中的制度文化逐渐变为历史精神文化,并且能够以物质的形态保存下来,从而不断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学校管理者需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档案管理目标。

一、学校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一般会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就导致学校档案管理质量较差,不能够满足校园文化发展的需求。甚至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他们没有建立相应的档案室,没有将学校的文件和档案进行规范整理,还有一些学校虽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室,但是建设水平较低,管理环境较差,不能够达到对档案管理的要求,容易导致档案的丢失或损坏。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是造成这些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不是仅仅把资料整理好而已,更重要是认识到这些资料的价值所在。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校在进行档案管理时需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行支撑,规范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档案管理目标。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对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也没有对档案管理的环境做出要求,使得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只是为了制定而制定,没有切合实际情况。在制定管理制度中,缺乏档案管理流程、管理环境的规定,这样工作人员在执行时随心所欲,不能好好保护档案资料。

(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许多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他们大多数是兼职人员,而且负责的任务较繁杂,这样他们不能够将精力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从而会降低学校档案管理的质量,也就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除此之外,这些档案管理人员他们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培训,在归档时容易出现问题,最终会降低其为教师和学生的档案管理服务的水平。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里,就像是一个边缘化的工作,没人愿意去做,因为工作多而且看不出成效。学校对于档案管理也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没有加强领导和监督,也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低,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到位,档案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了档案资料的浪费。

二、提升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提升校园文化认知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强化,要通过档案资源对校园文化体系进行丰富,由该资源结构构建全方位服务结构,从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1.首先要转变思想,加强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转变思想,充分了解档案管理内容,将档案管理资源应用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过程中。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用档”的观念,而不是仅仅管理档案。提高人们对档案的认识,使学校里的档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理念,要从领导层形成正确的档案管理认识,充分挖掘档案管理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该资源出发构建对应文化建设体系。要强化自身档案交流,加大档案管理人力、物力的投入,对该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形成有序化管理,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层次。

2.提升自身认识,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文化作用,提升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档案管理的影响,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直接造成校园文化建设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深入挖掘档案管理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要对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进行全面拓展,形成积极、主动地做好档案管理建设工作,营造和谐校园服务体系,传播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

(二)完善机制,优化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决定着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水平。在对档案管理工作落实时学校要加大档案管理机制建设,要依照档案管理需求形成全方位督导评估体系,将制度内容与档案管理真正融合在一起,从本质上优化管理效益。

在对管理制度进行构建时学校先要把握好档案日常管理制度、档案监督制度、档案评价制度等内容,要依照档案管理工作要素及档案管理工作注意事项形成对应制度体系,将制度内容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从而保证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员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管理工作的全方位完善。尤其是在档案管理制度开发方面,学校要加大开发力度,要依照信息化校园需求对制度机制不断革新,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新的资源,从而真正提升管理制度协调效果。其次,要树立档案管理典型及榜样,通过档案管理优秀案例形成促进作用,对自身档案管理体系进行督促和激励,让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全面、高效地落实。

(三)提升素质,改善组织管理结构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是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基础。只有形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档案管理组织,档案管理氛围才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校园文化环境才能够得到根本上的转变。

学校要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依照学校档案管理需求对人员技术水平及能力素质进行提升,确保人员能够真正符合学校档案管理需求,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服务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技术培训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基础知识、文化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及文史知识等进行全面渗透,要在培训过程中提升人员上述知识认知,让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能够得到全方位改善。素质培训主要包括服务态度、管理态度、责任心等,要提升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档案管理氛围。与此同时,学校还要依照具体档案管理需求适当引入新型人才,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结构,提升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有针对性地为人员安排外出调研及学习,丰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内容。

(四)利用网络,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大部分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样的管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管理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学校在今后的档案管理中需要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完善学生和教师的档案信息,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档案支持,提升学校的人文水平,最终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学校还要积极完善档案数据库,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园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文化建设和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发展。通过这样的网络信息建设,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档案信息,让学生和教师了解自身的状况,调动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档案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档案管理人员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理念,学习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目标,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除此之外,学校也要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档案管理效率,保证档案管理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昕,李名家. 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视角[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3-136.

篇5

针对现代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数字化需求,学校应加快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改革。通过临时招聘、严格符合等方式使现有纸质文档学生学籍尽快实现数字化学籍档案。同时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对软硬件系统进行完善。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软件较多,不同学校、不同地域教委的规定也存在差异。其造成了数字化软件系统以及信息存在不同。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国教育机构还应加快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的评测。以统一的软件使数字化信息档案更加便于管理与利用,促进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注重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组织架构的改革,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针对现代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应加快管理组织架构的改革。针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特点实现管理架构的优化,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学校应对学生生源情况、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读学生档案管理数字化需求进行探讨。确定学籍档案工作内容及目标后,分析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组织架构需求以及人员配置需求。通过完善的基础分析与评测,确定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组织架构的建设以及人员的配备优化。

针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进行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有别于传统纸质文件档案管理,因此,其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内容也有着很大的区别。针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在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进程中还应加快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以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学籍管理特点进行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改变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法以及管理重点,以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另外,针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特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中还应注重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以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特点为重点,针对原有管理制度中的不适用内容进行改革。从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入手,实现科学的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

针对现代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强化人员素质

针对现代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额需求,学校领导应重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并加强教职工档案意识的强化。将学生学籍档案建设与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开展持续的管理。落实人员、经费及设备,优化人员架构。针对数字化学生学籍档案管理需求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根据学校所采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开展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同时,建立内部档案信息网络、强化数字化学籍档案的信息备份,以数字化学籍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强化学生毕业后的转档管理,保障学生学籍档案的安全

篇6

每所高校都拥有有着自身特色的文化精神,每所高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宝贵历史、鲜明的学科特色、独特的学者的品格气质以及创造特质,这些共同构成了并不断丰富着自身的校园文化。而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研究高校档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效用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档案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效用

高校档案是每个高校进行改革和发展历程的历史性表述和记录,作为高校的宝贵财富,展现着历代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集体智慧,是高校独特校园文化的积淀。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而高校自身的档案中蕴含着校史中灿烂的文明和闪光点。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档案对于高校的育人效用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一种无声的精神力量,能够起到课堂教育和其他常规教育不能发挥的作用,既能为高校的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又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对校园的物质文化进行塑造

我国的高等教育旨在为祖国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档案在其中就通过影响学生进行知识获取的方式和过程以及培养学生独特品格,发挥着对校园文化进行塑造的作用。它不仅对教职员工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对培养的人才结构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影响源自于高校档案的独特性质。高校档案拥有高度的真实性。它能够将高校本身自建校以来发生的可歌可泣的变革和创新故事记载下来,使其在以后的高校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发挥着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作用,就像一本无声却十分有力的教科书,描绘着高校本身开展教学和管理活动的艰辛历程。在高校档案中,学校本身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包括校风校纪等精神力量,有着自身强烈的风格特色,不仅能够对现有的教职工和学生产生一定的约束性作用,师生共同约定,共同遵守,还能够发挥教化育人的作用。实质上,这是一种能潜移默化教化育人的精神产物,是一种对于大学生素质文化建设的有力手段。利用高校档案,能够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于自身母校的理解,强化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对学校的一切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能够以校为荣,并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实际行动为自身高校增光添彩。

2.对大学校园的制度文化产生塑造效应

档案是一种教育文化,从档案的不同方面来看,它的性质、内容、结构和展现形式都是高校进行不同教育活动建设的有效媒介,能够通过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方式,显著提升教育质量,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文化,提供更牢固的支点。目前,高校文化教育和科研教学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学生考试作弊抄袭、伪造毕业推荐、助学金贷款拖欠等种种不守信行为连连发生,让学校、企业和银行等牵涉单位防不胜防。而如果高校能够逐渐建立起诚信档案管理模式,就能起到逐步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对各种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产生认同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熏陶,调和性格,磨砺意志,培养起健康的思想情感,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这都是高校档案设立对于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它通过在校园营造出一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氛围,并且逐步建立起一定的组织制度约束,逐渐规范师生的行为。

3.对校园的精神文化产生塑造作用

精神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是高校师生和教育管理者在工作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拥有共同价值观念和信仰追求的一种思想和心理环境,能够引导师生形成一股合力,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断迈进。在高校档案馆或者其他展览设施中进行校史中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档案的展览,能够使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实现心灵的滋养,陶冶情操,培育起健全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塑造校园整体的精神文明。

4.对校园的行为文化产生塑造功能

高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需要扩展自身的社会阅历,适应社会环境的不断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很多不可避免的心理问题。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迷惘期,走出不成熟不理性的盲目时期,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规范校园的行为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避免再次出现骇人听闻的“马加爵杀人案”事件。

5.对校园的审美文化进行塑造的功能

在高校档案中,不乏众多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化档案,比如手稿、雕刻和书画等,都能为学生提供开展审美活动的重要机会。在进行高校档案展示的时候,可以突破校史馆的限制,对高校档案中收集和整理的文化艺术价值较高的档案,比如纪念文集和画册等进行再加工,并且结合传统教育,在传统常规教育中通过幻灯片、设计校徽、谱写校歌等形式,将高校的人文档案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无形中感染教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争取实现学生能在良好的文化活动营造的浓厚艺术文化氛围中洗涤心灵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声像档案比起纸质档案的意识渗透和文化渲染效果更加立体,能更加欢愉、生动的描画出更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的各个感官充分被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珍贵的档案能够成为激发学生艺术改编和再创造的源泉,支持更多更丰富形式的校园审美文化的开展。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推进校园文化的深层繁荣,使其更好发挥育人的功能。

篇7

功利化这一理论应用到当今高校中,大学生通常会忽略合理追求中的合理,一味追求个人利益, 在不断追求功利中找寻自身价值。如此一来功利化问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逐渐突出,高校学生追求功利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一)对待专业功利化。高考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多少的标尺,那么高考之后对于学生选择专业又是以什么作为衡量的标准呢?在报考高校的学生中70%以上的学生会关心他所报考的专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及未来市场的需求量。就业前景直接决定学生对该专业的热爱程度和报考程度,也就是说只有不到30%的学生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从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政策后,法学成为高考学生所报专业的热门选项,即使法学的录取分数线一再升高,可是依然没有降低学生选择的热情,许多学生依然是挤破门槛也要报考法学专业,难道这真的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痴狂的喜欢法学吗?显然不是,或许很多人在报考之前根本就不清楚法学到底学习什么,只是为了毕业后能有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专业的价值以日后能为自己谋得多少福利为审核依据。

(二)对待分数功利化。即使是高校学生也难以摆脱分数带来的情绪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不再是纯粹的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而是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和绩点,在来年奖学金的申请中有更加优越的条件。分数往往是得到奖学金的最好筹码,所以每逢期末考试时,通常会看到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会通宵达旦的挑灯夜读,而且还会提前向高一级的同学打听老师考试的重点,以及大致常考的知识点,这难道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吗?比起知识而言,学生更注重的是成绩上的数字,考试会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学,以分数物化学生是如今高校出现的普遍问题,学生在一味追求分数中迷失自我,很难反思自己到底真正想要的是分数还是知识。

(三)对待老师功利化。据某高校老师反映,学生对待老师过于功利化,?W生平时不努力学习,在快要临近开题的时候就会找负责给他们开题的老师修改论文,开题过后便杳无音讯。而且更有学生在开题受到质疑时会道出是某某老师让他这样改的,事情成功,是他自己的功劳,事情失败,就成了别人指使,不肯承担责任,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就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就老师而言,对学生也仅限于上课时间的义务,老师帮忙并不是老师本就该这么做,而是出于对学生的理解,老师这样做了没有得到学生的感恩,反而遭到了埋怨,学生这样的行为就是功利主义中典型的过分追求自我幸福的体现。

(四)对待职位和入党功利化。班委是班级中一群领导班级、组织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的人,每年也会有一次班委的竞选活动。而竞选出的班委也可以在年末时加发展分,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选上班委后并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就某一高校的某班长,在专业老师要求学委给班级分小组,以便于小组学习,学委先让大家自由组合后发现出现了能力强的同学和能力强的同学组合在了一起,为了公平起见,学委就自行拆散了一些实力较强的组再重新组合,这引来了班长的不满,强行保留他那一小组的成员。在全班同学都做出让步的情况下,班长的行为显得突出,他并没有意识到作为班长的服务意识,一定程度上只是想通过担任班长拿到发展分。同样,对于政治问题的入党情况上,学生把入党当成了未来个人政治发展的手段,在问卷调查中,36.8%的学生是为了就业和未来发展,不是为了信仰而入党,只是为了入党而入党。

(五)对待善行功利化。高校除了教学和科研之外就是向社会提供社会服务,学校会号召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活动,也会给学生加上相应的志愿时长,而且规定要达到一定的志愿时长才能毕业。这就导致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只是为了拿到时长,而不真正的付诸服务行动。学校服务社会的初衷未达到,学生也未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学生对于服务社会的意识浅淡,对待志愿活动提供的锻炼机会也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硬性规定的指标。有目的的完成志愿活动,隐形中也给社会带来了道德负担。

二、功利化学风在高校形成的原因

功利化思维在大学生中蔓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多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都发生了曲折。高校功利化学风形成的多方推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层面影响。从1990年开始,高校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赶上高等教育的列车,也就意味着大量学生涌入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别,学生自身素质也参差不齐。国家发展要求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这一变化势必会让高校的工作变得艰难。为了更好落实国家政策,学校采用奖罚体制管理学生,在这种奖罚制度的指引下,学生逐渐变得越来越功利。此外,我国目前仍然未从应试教育成功转向素质教育,高考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的标准。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高中老师以每年考上多少学生,有没有状元为学年审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导致老师把奖励与分数直接挂钩,长期以来促使功利化思维植根于学生心中。

(二)社会层面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价值观的“晴雨表”,总是表现为与当时社会价值观相吻合,社会躁动不安的氛围是学生相应价值观形成的有利推手。从1994年起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开始,我国的各方面都逐渐步入市场化的大门,知识和信息技术起决定性作用。知识和信息技术主要通过人才操控,在此情形下人才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学历以及大学期间的在校成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学校中成绩越优异的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所能享受到的社会服务和选择也就越多,学生相互争夺表现,逐渐变得功利。

(三)学校层面影响。处于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国情下,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最刻苦铭心的记忆就是读书、作业、考试、分数。学校一成不变的用成绩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每年会从班级里评选市级“三好学生”,还有其他优秀奖励等等,但是不管是什么奖励的评选,都是以学习成绩好坏作为唯一参考标准。即使学生通过了高考进入大学,但学生早已被功利化思维腐蚀,高校从高考中选拔的也正是成绩好的优等生。高校为了自身的影响力也会通过奖学金等鼓励学年度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学校只关心成绩,教学生如何拿高分,却不教学生如何思考。此外,老师处于体制内,又迫于学校对教学质量提高要求的压力,想方设法鼓励优生奋进,给优生更多优先选择的权利,小到班级的坐位都会按照成绩安排,这无疑是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分数而不是知识的竞争中去。

(四)家庭层面影响。上一代的一言一行会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中国的家长有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子女就应该读书才会有出息,只有通过读书才会光耀门楣。这本是好事,但在他们心中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读书的多少与成绩的多少是对等的。而且更有家长会乐此不疲地拿自己孩子的分数与别人家孩子的分数做比较,得出的结论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更好,家长为了平息自身的心理落差,会一直给自己的孩子灌输成绩至上的理念,从小到大,他们的孩子一直深处这种父母教导式的功利化环境中。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改进对策

在功利化学风影响下,学生不为自己能够学到知识而高兴,都陷入了一场疯狂的成绩比赛中,学生即使得到了第一名,多的不是知识,而是压力。高校作为向社会不断输出新鲜血液的基地,良好的价值观导向对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先生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高校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不能只求分数,要以提升自身气质为目标。此外,高校应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改进对策:

篇8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美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4(13):216.

[2]韩晓军.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科技视界,2015(11):114.

[3]张慧婷.浅谈当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4(18):40.

[4]张丽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青年时代,2015(3):80.

[5]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6

[6]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9

[7]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何芳.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

[2]郝晓芳.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浅谈.科学之友.2010.4.

[3]张春艳.基于Qt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研究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2008.5.

[4]霍亚飞.QtCreator快速入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5.

[5]郑何.Qt4开发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6]李琪,李聚宝,刘相坤.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7]施红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大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12.9.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国,等.对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3).

[2]陈翔.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

[3]杨志强.采矿业建立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设想[J].有色冶炼,1999(s1).

[4]金长星.高校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架及建设思路[J].石油教育,2007(3).

[5]章学军.高校内盗案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6]夏泽清,等.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维护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J].高校后勤研究,2004(3).

篇9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手段信息化,教育信息获取多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高校党建工作也应顺应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与网络优势,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提升党建工作吸引力的同时切实提高高校h建工作的育人效果。辽宁何氏医学院作为民办高校近年来在党建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模式,搭建新载体,尝试新方法。

一、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网络管理创新机制

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开展高校青年工作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为高校党建工作储备优秀人才的手段。一方面,辽宁何氏医学院努力建成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的党建工作网站;设立符合广大师生兴趣爱好、成长成才等特点的栏目,及时党建信息,充实和更新内容,增强网站对师生党员的吸引力;开设党建博客,以即时通信工具为手段,建立师生党员掌上交流互动平台,利用网络建立论坛、微博、QQ群等交流圈,成立网络流动党支部,将无法回校参加党课教育的同学联结起来,通过每月网络学习分享会等形式,真正实现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全覆盖,激励高校师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一方面,辽宁何氏医学院在网上党校中成立团支部,在流动党支部中延伸出网络团支部,在QQ群、论坛、微博、微信群等载体途径,通过网上网下互动,建立规模合适的网络团组织,储备优秀的党的后备力量。

二、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共同提高党建工作的育人实效

通过网上网下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两者要素的统筹兼顾,共同致力于党建的育人工作。辽宁何氏医学院在利用微博、微信、QQ等多种平台创新党建工作,在充分发挥网上教育优势的同时,还要依托传统党建。以网下教育为基础,创新实践活动和方式,如开展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等丰富多彩且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将对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要求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组织实施。辽宁何氏医学院申请“辽宁何氏党史天地”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了解和学习党史知识和时政动态的新方式。通过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实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进行党史理论知识、时政动态的传播,定期推送时政动态;二是党建活动的报道与互动(投票、征集意见、知识竞赛、调查问卷等);三是老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的平台(开设了“在线学”“网上党校”等专题栏目,对党史知识进行巩固与深入理解)。通过此平台为学生打造随时随地学习的新方式,为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互动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教师、领导的认可和好评。

三、引入蓝墨云班课,党建工作从此不同

传统的党建工作,教师的角色是说服、教育,学生的角色是服从、静听和接受。在互联网时代和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将逐步被淘汰。如何使我们的党建工作更轻松、更自由、更有趣,辽宁何氏医学院引入了蓝墨云班课,开启了全新的移动教育体验。蓝墨云班课主打互动功能,为教师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模式,党建工作从此不同。

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师可在第一时间向学生分享党建资源,为他们提供移动设备上的党史知识、时政动态、网上党校等视频资料服务,同时上传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还可进行党员的管理、考试、考核。可以说,云班课真正意义上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全新模式,使教师与学生沟通更顺畅,使党建工作变得轻松、有趣、简单和高效。

参考文献:

篇10

[11]王艳秋.我国学校隐性德育课程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4):33-35.

[12]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314.

[13]沈嘉.论隐性教育[J].教育探索,2002(1):54-56.

[14]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15]曹有光.对高校隐性德育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29):32.

[16]毛天虹.论校园文化与隐性教育[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1.

[17]薛莉.学校隐性德育及其特点探微[J].中国德育,2006(10):15-17.

[18]詹玉华.高校隐性德育环境三维空间的若干思考的探索[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7-90.

[19]金兰.优化德育隐性课程 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64.

[20]叶通贤,周鸿.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34-36.

[21]李月玺.学校隐性德育实施的理论基础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116-119.

[22]苏霍姆林斯基,B.A.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1984:208.

[23]白显良.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准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14.

[24]王亭.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学位论文,2008:21.

[25]曾德生.复杂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J].求实,2010(2):51.

[26]张艳红.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45-48.

[27]印卫东.我国高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2(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