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建筑工程资料员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8: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工程资料员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工程资料员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工作直接反映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住建部要求建立并管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档案,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资料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指出任何工程如果技术资料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则判定该工程不合格。建筑工程资料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足见其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工程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资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要对各级各类的资料进行分类,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保证资料的完整不散失,要将资料管理工作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当某个项目工程建设时间较长时,从项目开工到工程竣工这一阶段,工程形成的文件资料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经历的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加之施工组织是临时机构往往是工程任务一完成,临时机构解散,而资料也随之消失。为了保证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资料管理人员平时要加强业务学习,对工作中所要形成的哪些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资料收集要依据工程进展及时跟进、采取积极主动的收集方法。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日期和工程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保管,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的建档提供基础。做好资料的收集、归档、积累、贮存等工作都是为今后竣工验收提供便利。这些资料全面反映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它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工程竣工后的收尾工作以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认真做好资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

完整的技术资料有助于全面而又系统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不完整的技术资料则会片面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整体工程可能不会一起施工,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使局部无法及时施工,而有些单位为保持让工程快速施工,同时保持资料的整洁,就不及时编制资料,或将此部分资料抽出,这也会造成资料最后漏项,影响资料的完整性。

2、资料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在一般的建筑建设中,管理资料人员人数不够,因此很多时候是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或者资料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收过专业培训的少,使得资料归档的质量没有保障。当前,很多单位都没有重视资料管理工作,出现了工程建设只重建设、忽视档案的现象。一些参与单位只偏重建设的进度、质量和资金到位问题,而轻视了如何管理资料,往往等到工程临近竣工验收时,为了完整档案资料才投进所需的人力和物力,以方便竣工验收。这种方式不能保证工程档案的准确和真实性,对今后档案的利用非常不利。

3、资料保存手段不科学

资料保存问题主要是在工程建设资料收集结束后所表现处理的,没有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装订、保存导致管理混乱、资料丢失等现象发生。建筑工程资料具有较高的严谨性,一旦在保存出现页码排列错误、装订不合规范、文件混乱,资料保持出现疏忽或差错、复印件及原件混合保存,造成区分麻烦,甚至容易导致内容遗失等问题发生,严重影响工程正常开展,容易导致经济损失。

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应对措施 

1、规范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极不规范,下面就以竣工图为例。竣工图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的反映工程建成后实际形状和构造的一种定型图样,在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意义非凡。因此,工程施工单位应重视竣工图,设专人管理或由某一个工作人员兼管竣工图及其绘制,改变现在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对竣工图没有任何修改、说明,或者一些施工工程已经改变的单位也不会重新绘图等情况,仅在图纸上盖个“竣工图章”,就作为竣工图存档的现状。

2、避免出现资料重复或冲突的问题

在收集以及整理资料时一定要对所有相关资料进行查询以及参考新旧文件不能有相矛盾的地方。一定要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建筑工程资料的灵魂,不能因为要把利益最大化或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等级就制造虚假数据以及虚假资料,在上交的工程材料中所出现的数据必须都是真实的,必须采用原始的测量数据,而原始的数据必要要严谨准确,实事求是。如果资料作假,一旦工程在施工中出现问题,虚假的资料就会误导我们,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问题,使错误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造成错判误判。

3、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

要管理好工程资料必须把住人才引入关,招聘时引入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专业知识,并且专业技术、技能较高。再者,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建设单位的资料员参加档案业务培训,掌握档案整理立卷规范操作方法、建设程序和基建专业知识。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档案业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网络和计算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4、提高认识,加强前端控制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资料管理重要作用的认识,明确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工程资料内容,掌握工程资料分类标准。从建设前期就对施工资料整理,分类设置归类,保障将来收集施工资料的完整性,按照“三同步”的管理原则,保证施工资料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收集、同步整理,同步竣工”,提高各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效率和竣工资料整理的进度,避免因竣工资料整理不及时而影响工程竣工的现象。  

5、加强专业培训

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才能提高办事效率,单位对于工程资料管理人员要做好定期培训工作,整体上提升队伍的办事能力,确保技术资料在收集、处理、归档等过程都能得到保护,技术资料对于施工单位就是无形的财富。一方面,对各级领导干部实施培训教育,使其对技术资料给予高度重视,使他们在审批、检查技术资料时认真对待。另一方面,对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实施技术管理和技术资料管理培训,让工程人员掌握足够的技术资料管理能力,对手上的技术资料正确处理。为了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工程单位需倡导现场的实测实量,并把记录原始数据统计好,这样才能让技术资料"货真价实"。

6、严格把住竣工验收关

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竣工档案资料必须通过城建档案馆的预验收,因此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职能管理部门、监理工程师及工程项目资料员要严格把好审查验收关, 对编制的工程竣工图、文字资料、竣工报告要进行认真审查, 着重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和工程设计变更单及洽商记录的落实情况, 认真审查竣工图及文字资料是否完整、准确,签证是否完备,组卷排列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结束语

建筑工程资料必须全过程记录并且必须全面反映工程质量和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各阶段实施过程中,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文件的汇集。它的作用就是要能够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合法性、工程质量状态和施工质量状况,满足竣工验收对工程资料的要求。工程资料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资料反映了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体现各责任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各项政策的能力和力度。 

参考文献

[1]厉丹丹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8期

篇2

3、“本人作用”栏按本人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或职务填写,如工种负责人、项目总监、资料员等。

4、项目完成情况指所填项目已建成(已完成)、投入使用、在建(进行中)还是未建等情况,正在进行的项目可以明确注明完成进度。

5、“奖励名称”填写获奖项目全称或标准简称,如“XX省科技进步奖”;“级别”应注明X级X等,如“省级二等”;“时间”指获奖时间而非工程进行的时间;“排名”指获奖证书(报奖说明)中的申报人名次;所列奖项均应有相应证明,否则不予承认。

6、“代表性论文”项目中,排名一栏,如属独着,填“独着”,如合着,注明本人排名。

7.“其它论文”指除前面所列三篇代表性论文之外的论文,根据表中分类,逐项列明篇数即可。

篇3

土建工程技术资料是建筑企业形成各种信息的历史记录,它详细地记录了施工的全部过程,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些重要资料的管理工作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技术资料的管理,不仅对项目建设有裨益,更加体现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

1.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施工单位出现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而做资料,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往往只抓工程实体质量,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施工资料管理规程和奖罚制度,缺乏监督机制。或者有制度但无执行力度,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成为墙上摆设。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专职资料员,或者管理人员理念陈管理人员理念陈旧,在管理思想、方式上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以政治学习多,管理制度相对学习少,致使少数管理员埋头工作,对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掌握不够,导致落实不到位。

1.2资料利用率过低

目前土建档案馆里的工程技术资料很多,但很少有人去查阅、利用。遇到需要查找工程技术资料时,不是去查档案,反而找原来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了解情况,回忆结构状况,再凭记忆推断结构受力情况,这实在是一种浪费资源、不尊重科学的行为。没有发挥施工资料的查询和依据作用。

1.3资料编制不够严谨

资料编制不够严谨体现在施工资料编制不规范,随意涂改,修改时没有进行划改或者划改人未签名;文字、图标、印章不清晰;当资料为复印件时,没有在复印件上加盖印章;部分资料结论不明确;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签字不严肃等。在对工程技术资料的核查中发现,有的技术资料签字不严肃,应当分别签字的,全由一个人签字;甚至有的施工单位还仿照笔迹代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签字,使工程技术资料失去了真实性。一旦工程出了问题要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时,就分不清责任,从而加大了处理事故的难度。施工单位在试验中取样频率不足、取样代表数量偏少、取样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干脆不试验,不取样,直接“做”出一组完美的数据,使得相关资料缺失了真实性。

2.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

2.1完善资料管理制度

建立施工资料管理制度,细化施工资料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资料管理员的工作职责。施工技术资料控制等级分三级:项目经理向公司分管生产的经理签定责任制;技术员向项目经理签定责任制;资料员向技术员签定责任制。各相关人员也须签定资料工作协调负责制。建设、施工及监理单位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到位,各工种工作人员相互积极配合,真正认识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就不难杜绝资料和进度不相适应,资料滞后于进度的问题,确保了技术资料的及时性与完整性。

2.2提高资料利用率

在做工程时,都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工程技术资料的作用,确定最佳方案,尽量节约建设投资。各工程建设参与方认真负责,加强监督,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施工资料的整编和归存重在同步:施工资料收集与施工过程同步,施工资料验收与工程项目完工验收同步,规范日常管理,保证双同步。

2.3健全资料管理岗位

成立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施工资料管理和监督机构,定期检查施工资料管理工作,每个分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大查,并及时归档。质监站对技术资料核查时要认真查看签名,发现有代签现象要及时提出批评,技术资料要返工重做;档案馆收集档案时发现有代签现象的,资料要退回重做;施工单位的资料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签字手续要到位;监理单位的人员要认真负责,该签字的签字,不可让别人代签,如发现施工单位确有不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要求的行为可以拒绝签字,并向施工单位及时提出,要求其返工重做,直至合格后再签字。

3.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土建工程技术资料全面反映了建筑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综合体现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及对新建工程的准备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因此,工技术资料的形成与管理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真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技术资料主要反映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技术材料的应用,同时还能从客观上反映出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它不仅施工单位的成果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工程竣工后对整个工程架构以及最终完成质量进行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就其重要性而言堪比工程主体。施工资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包含工程建设施工过程的基础资料、质量保证资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一手材料。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是建筑物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工程预结算的重要依据,是竣工验收的的必备条件和认定各方责任的依据。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最后一道程序,其形成的备案文件材料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日后管理工程的重要依据,而且工程备案和工程档案管理的性质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此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作与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委托各级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深化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工程结构论文管,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技术资料反映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因为一家好的施工企业其施工技术资料必定是及时的、真实的、准确的、完整的。建筑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是工程承保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记录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同样的重要性,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

4.结语

可以看得出了,从技术资料的重要性来说,它是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土建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在目前的情况看来,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不仅要靠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也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提高素质,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才能将技术资料完好地保存下来。总而言之,土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加快现代化建设发挥着很大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做好资料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4

建筑行业也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其中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奇缺。为提高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急需培养大量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及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为教育目标,其毕业生要求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职业技能鉴定则是能公正、客观反映学生职业技术能力水平的最佳方式。根据《职业教育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推行职业技能鉴定。

二、技能鉴定目的及鉴定科目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其办学特点应凸出职业技能培养。鲜明的就业导向性要求高职毕业生对某一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由于技能实训形式灵活,要求多样,指导教师应该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并要求有配套的实训基地及实训设备。所以各学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均感到困难很大,在编制教学计划及实施过程时,偏重于理论教学,有意无意减少实训学时甚至取消实训教学计划,导致学生职业技能降低,影响教学质量。

为更好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水平,国家现已推行统一标准的专业技能鉴定,通过鉴定客观地反映学生所具备的专业工作能力和水平,显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通过推广技能鉴定,实行双证(毕业证加专业技能证书)制教育,采用统一的考核方法、统一的技能水平衡量标准,能极大地促进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改进实践性教学效果,凸出高职教育特色(见图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众多,从业工种各不相同,涉及面广泛,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各异。但详细分析其行业特点,对一线的技术及管理工作进行分类,其岗位群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如现场施工员、班组长、工长、现场监理员、施工队长及项目经理;第二类是各层次的技术管理人员,如技术员、技术主管、现场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等;第三类是后勤技术支持人员,如资料员、档案员、实验员、预算员、材料员、安全员等。

由于建筑行业工作的复杂性,大多数岗位往往需要面对不同的工作对象,需要与众多部门或人员有工作联系,不同岗位之间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常有交叉和重叠,要求作业人员具有较强技术能力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为提高本专业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从职业技能的性质、与本专业的关系及技能的综合程度等方面进行细分,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技能细分为基础技能、专业操作技能及综合运用技能三大类。每一大类技能又可分解为数种技能或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可在学校的组织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一种或几种专业技能参加实训及鉴定。

三、技能实训的方法

根据各种技能的性质与要求的不同,联系相应的理论课程学习方式,可将技能实训的方法分为基础技能实训、各种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三类实训方法(见图2),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1.基础技能实训

课堂实验实训是基础技能及部分专业操作技能培养的主要手段,包括课程实验、专业认识实习、计算机考证实训、公共外语考证等形式。实验技能主要由实验课培养,通过增加实验课时,开放实验室,加强实验成绩考核,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习得,通过增加上机时间,使上机实作与理论教学时间相当,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认识实习一般可集中安排一周,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现场的参观,形成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初步轮廓的认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此外通过习题课、应用文写作实训、英语口语实训课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英语水平及其他基础技能水平。并在第一学年安排绘图、计算机操作等实训技能的考证。

2.单项专业技能实训

单项专业技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采取讲授与上机编程实训相结合的形式,以上机为主进行应用软件实训;材料工实验实训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集中实训,通过国家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技能鉴定证书;建筑测量技能的学习在《建筑测量》课程的学习后,先进行阶段性的测量实习,然后集中进行建筑测量实训及技能鉴定考证,通过技能鉴定考试取得国家技能鉴定证书;专业课课程设计(大型作业)是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对本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地基基础课程、结构类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构造类课程(房屋建筑学)、专业工程类(建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等)课程设计,涉及面广泛,知识量大,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技术资料,以手工计算为主,结合计算机绘图技术完成实训任务;施工生产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过程,一般可安排三至四周的时间。通过现场实习,融会贯通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及施工监理等相关课程的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管理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初步训练。在第二学年安排公共外语等级、测量工等考证。新晨

3.综合运用能力实训

篇5

关键词:顶岗实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学生走向社会和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是培养施工、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备过程,是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就业的根本之路。近年来,我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群,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顶岗实习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1 顶岗实习现状

1.1 教学计划设置

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或者是最后一学年的最后一学期,根据学制的不同,安排27~30周或12~15周时间。大大超过了半年的时间要求,不仅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从岗位实践中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将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和顶岗实习的质量。

1.2 学生实习岗位分布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毕业后的职业岗位基本一致,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和监理员等,再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备二级建造师助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和少数的房地产企业。而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及不同的施工场所。在长达半年以上的的时间里,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还会因工程的进展、岗位的适应性、毕业就业等原因发生变动。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学生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方面要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受到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约束。对比之下,又觉得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再加上大多数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时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进行,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部分学生过高估价自己,“眼高”现象较突出,一是由于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二是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清,认为自己在其中输入了一定的劳动,要求以相应的工资与自己的付出相配套,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而现实与其要求不符,则在行动上表现不积极,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2.2师资力量不足,管理难度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尤其是“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极为稀缺,仅有的几个实习指导教师除指导实习外,还要担任其他班级的授课任务,对实习指导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只能派出非专业人员协助,这些非专业人员对具体的技术环节不能做具体的专业指导,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起一般的组织作用。此外,学生实习岗位种类多、人员分散,指导教师到各个实习点指导学生不够深入,往往只能起到巡视、监督、信息反馈的作用。

2.3企业配合力度不够、顶岗实习的企业不够稳定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很多建筑企业发展良好、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出于安全生产、管理、生产效率以及新设备与工艺技术保密等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太欢迎接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顶岗工作。即使是允许某些特殊关系的院校学生实习,很多岗位是不敢让学生真正顶岗操作的。因此很多院校学生实习变成了到企业参观和调研活动,真正体验式顶岗实习的学生很少。

2.4顶岗实习考核体制不健全

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开始阶段安排得井然有序,而在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内部交流、总结等环节,由于受时间和其他客观因素制约,往往比较草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和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上升到理性。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对学生顶岗实习很重要,但现行评价方法往往忽略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有效参与,使得评价内容缺失了重要环节,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2]。实训基地的评价往往是一纸公文或寥寥几句评语,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成果。

3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3.1加大顶岗实习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动员工作。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繁重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事先预测的人和事,会使学生产生许多想法,甚至产生很多不适。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敬业观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使他们能敬业爱岗、安心本职工作。对于单位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愿望和职业规划。此外,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对职业的认知、知识技能储备、身体状况、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比较大。我们尊重这些差异,对学生做好心理调适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适度分流[3]。

3.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长久的优质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顶岗实习需要的优质校外实习基地。要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本着“双赢”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在目前建筑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譬如学校可优先为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利用自己的师资、设备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同时专业教师深入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参与技术攻关,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这将促进企业更乐意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

3.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顶岗实习的技术支撑

一方面,从校内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具体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协调,管理部门要在实训人员组成和资金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保证一定数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进入实习一线,为实习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舍得花大力气从企业聘请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3.4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顶岗实习由于实习地点、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必须创新考核评价的办法,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评定(包括职业资格的认证、优秀顶岗实习生的奖励)等相结合的办法,分别确定定量和定性的权重。定性评定包括: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实习日志、周汇报、转岗小结、实结、论文答辩等“结果性”评定,评价的主体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定量考核包括:针对岗位能力目标、实习任务内容而进行的“过程性”考核。

参考文献:

[1]殷翔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篇6

1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为实现某种规格的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是对某类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综合概括。简单地说,它主要包括“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基本问题。①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③《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 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④对高职院校而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经过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实效。

2.1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

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面向建筑企业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施工员、监理员、工程管理员、造价员、资料员岗位为出发点,从职业岗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入手,开展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情景相一致的仿真环境、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全方位改革,形成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2.2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工学交替,校企第一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第1~2学期,学生首先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学习职业基本素质课程和部分职业能力课程,然后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入职锻炼,针对将来的职业岗位环境,体验职业工作,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的考核后获得“职场体验测评合格证”。在此培养阶段,学生在学校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一个辩证性循环。

(2)工学交替,校企第二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针对施工员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在3~4学期,开设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屋面防水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专业职业能力课程,组织学生在建筑施工实训中心反复进行专项技能训练,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一体化教学,用以过程为重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融通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评价;然后安排学生利用暑期到合作施工企业参加1个月的实境训练,在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通过企业考核后获得“工作经历证书”。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学习型生产实训室和校外合作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技能,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二个辩证性循环。

(3)工学交替,校企第三次循环,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施工成本控制、施工组织管理等岗位综合能力课程的学习,实行对综合技能的实效考核评价,要求学生必须在进企业顶岗前通过一项建筑行业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获得相应的土建施工员“职业资格证书”。

在第6学期,学生在校外企业选择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校外顶岗实习6个月,结合顶岗工作完成毕业论文,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并提升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重管理和考核,以企业现场管理为主,学校通过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进行监控;以企业的考核为主,考核合格后获得“顶岗实习鉴定证书”,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在此阶段,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实现“理论—实践”的第三个辩证性循环。

从第一个辩证性循环到第二个、第三个辩证性循环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循环。第一个循环是基础,第二个循环是发展,第三个循环是综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校企三循环,使学生完成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炼等阶段角色的转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

2.3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1)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课证融和、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职业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建筑施工过程,采取“校企三循环”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属性;“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性属性。

(2)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设计课程体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的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养人才,通过“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分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还融入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等基本素质教育的内容,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3)以“双证书”为载体,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标准中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建筑工程施工员”、“建筑工程资料员”、“建筑工程安检员”、“建筑工程质检员”、“建筑工程造价员”、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点,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获得 “岗位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

(4)以“工作经历证书”为着力点,改革实训考核方式。在“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锤练”三次循环的过程中,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共同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知识运用、岗位能力表现、工作态度和成果等做出评定,符合条件的由校企联合颁发“工作经历证书”,既是实训考核方式的重要改革,也是实践经历证明和就业参考,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资本。

(5)以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为途径,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紧密结合建筑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整合学校、企业、行业三方资源,合力打造具有“跟进发展、产教合用”的专业标准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使之能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同时又能服务于在职建筑工程从业人员,成为全面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

2.4 “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程建设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以施工过程为导向,对相关岗位或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学生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并着重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与现行课程标准相融合,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综合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两大类,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项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

(3)创新任务驱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与“工学交替、校企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在“仿真企业环境+真实企业环境”的条件下实施教学,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保证学生校内学习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到职业岗位技能的转化。

(4)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编写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工学结合”教材。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吸纳企业一线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人员参编,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直接融进教材。同时,在教材内容中有机导入国家施工技术标准、建筑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和岗位培训教材内容。

(5)打造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培养具有建筑工程执业资格的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境内外培训进修,提升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途径,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聘请建筑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兼课;打造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校企互通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6)建成与建筑施工工艺过程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工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按照“实训设备贴近企业设备、实训环境贴近工作环境、实训项目贴近工作任务、实训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和实训基地功能多样化”的原则,以学校为建设主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加大对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建、扩建实验室和实训室,购置新型和先进的设备仪器,不断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同时与广州番禺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广州番禺建安公司等10家建筑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7)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考核改革,重视过程监控,遵循“能力与知识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应会与应知并重”的考核原则,确定专业理论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的权重,并结合企业考核标准确定能力考核要素,做到专任教师考核、兼职教师考核、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与企业人才标准的“近距离”接轨。

篇7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深层次的专业洗牌和变革。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得到规范,对于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学生报考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热度逐年上升。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始偿试招收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至今,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我院已招收696人。为了更好地发展工程类专业,建设相应的专业群,2014年我们在去年招收三年制高职工程造价的基础上申报了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

1.1专业定位的基础

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为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专业的办学层次为高职。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进而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能持证上岗的“双证型”人才。

1.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旨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建设单位(项目投资业主方)、工程咨询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监理等企事业或中介机构,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监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建设项目评价等工作岗位。大多数毕业生一般从单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1.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具有建筑材料选择、检测的能力;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概预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的能力;具有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具有理解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实用英语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备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知识; 具备工程监理及法规等相关知识;具备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的知识;具备常用办公软件和相关专业软件的基础知识。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2.1课程设置的原则: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办学层次与建立专本衔接直通车为依据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2.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教学课程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 发证机构 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 相关课程

建筑工程绘图员 南通市劳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 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建筑制图

建筑结构与识图

建筑CAD

造价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财务结算与决算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 工程经济

工程造价控制

房屋建筑学

工程测量员 南通市劳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员 江苏省建设厅 了解建材、构造、结构、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土建质安员 江苏省建设厅 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资料员 江苏省建设厅 工程造价管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制图与识图

建筑施工组织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监理员 江苏省建设厅 熟悉主要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工程监理的操作方法、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初级工程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

工程项目监理概论

2.3职业岗位剖析与教学课程分析

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拟设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

2.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编制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建设工程合同的基本内容;进行合同分析,实施合同控制。 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工程建设法规、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预算 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 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准确应用各种计量计价文件;编制土建工程预算;进行土建工程的工料分析;参与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工程计量计价软件算量与套价。 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

工程施工管理 绘制、识读施工图

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技能

建筑工程测量 绘制、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竣工图;阅读和编制工程图技术说明;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存放及保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指标及检测;定位及抄平放线、垂直度控制;

建筑变形观测。 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CAD

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

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 熟悉主要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工程监理的操作方法、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初级工程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CAD、

工程项目监理概论

2.4加强校校合作,满足学生升学需求,构建专本衔接直通车

我校工程类专业与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加强校校合作,深入开展助学自考等多种专本衔接形式的合作模式,满足学生升学需求,将自考课程纳入我们的高职课堂体系,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在校期间完成相应的课程的同时可以参加这二所学校的统一课程学习与考试,考试后各门成绩合格后大专毕业一年后可以拿到相应的本科毕业文凭,核心课程与英语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本科阶段课程采用相近课程教学法纳入课程计划中,以确保直通车的顺利通畅。

3、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结构分析

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按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设置。

3.1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为公共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对于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二门课程我们在大专的课程体系中按照要求采用完全嵌入式,本科阶段承认学分,可以免试这二门课程。

3.2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工程经济、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CAD、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建设法规等。

3.3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开设了材料实训与市场调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技术与组织见习与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工程管理综合实训以及毕业环节实训等。

3.4同时设置了三门公共选修课(学生自由选择两门学校公共选修课)和三门专业必选修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建筑电工实用技术)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设建筑电工实用技术课程相当必要且具有时代需求性。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主要教学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了建筑电工与楼宇智能常用工具及材料、建筑电工知识、配电装置安装、楼宇智能等内容,作为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建筑电工实用技术(含楼宇智能化基础知识)课程注重突出应用型特色,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在简要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工程案例介绍其性能与具体应用。

4、课程体系教学措施的创新思路

针对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4.1以“现场教学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宜采用实训现场教学法。加强了实训室建设的建设工作,学校配有专门的材料实训室,建筑结构实训室、建筑测量仪器室。以“实用”“现场”“感知”促学。对于建筑测量课程,以校园实地测量实训为重点。对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我们按照现场1:1的比例建成不同形式的结构实训室,教师的任务从传统的以讲解知识为中心转为案例设计、策划和辅导学生认识结构,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对接距离。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动手砌砖、装饰贴砖、抹灰、砌开挖基坑,让他们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切实感受到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2以“项目教学法”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拓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采用项目导向型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综合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专项实训,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贯彻到实际工程的计算上来,同时进行工程量计价软件的操作应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亲验式教学法,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如临其境。如招投标的模拟、合同谈判的模拟,教师先提出一般性问题,再提出特殊情况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讨论结果,提交报告单,请具有典型性的小组代表作答,最后教师就小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

4.3对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我们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

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社会普遍反映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将识读建筑施工图这门课分解成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建筑CAD,着重训练学生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加强平面标注的知识,以使学生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建筑力学部分,大量减少公式推导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讲解,着重加强学生对结构强度、稳定性与破坏形式的认识。在建筑结构部分则着重加强学生对构造的认识和掌握,比如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的长度等,这样就形成了简练而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课程专门针对当今工程造价领域“量价分离”的要求设置,工程造价电算化软件使用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会操作一到两种造价软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篇8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118-03

建筑施工与管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庞杂、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涉及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地基基础等学科知识;实践性强,该课程涉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应用性强,该课程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工程项目,根据我院统计的数据表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约70%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与工程施工相关的企业,建筑施工与管理课程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就业。此外,施工技术发展迅猛,教学中必须及时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更新教材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选教学内容,运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优化建筑施工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建筑施工与管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两大部分,施工技术包括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脚手架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包括流水施工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该课程共64学时,2周课程设计。

由于课程知识点多、内容庞杂,授课学时紧,在精选教学内容时应注意:

1.紧密结合当前工程实际,删减、淘汰落后工艺,增加建设部推广应用技术、建筑业十大新技术等内容。例如:增加建筑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高强钢筋与新型钢筋连接节材技术、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技术、新型模板与脚手架施工技术等。另一方面,及时淘汰落后施工工艺及设备,如脚手架工程中的扣件式钢管井架、扣件式钢管悬挑卸料平台、大模板悬挂脚手架等内容。

2.结合相关课程,进一步整合建筑施工与管理教学内容。教材中关于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以及水泥、砂、砌筑砂浆等建筑材料内容由于已经在工程材料课程中涉及,因此将这部分内容放在课下自学,不再占用课堂讲授时间。

此外,对于与该课程联系密切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等课程,要求学生课下予以系统复习、深化,做到课程间的融会贯通,将此环节纳入第二课堂。

3.教学中密切结合施工规范,关注新颁布标准。施工规范和规程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最常用的工具书。建筑施工课程中涉及的常用施工规范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在学习各工种工程施工工艺时引入规范的质量控制要求,结合规范的主要条文,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主要结合以下方法:

1.采用构建式的教学方法。构建式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此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探索、发现法去学习,引导学生“迁移”式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体系的整合,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错误。

2.引入探究式教学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列出一些研究课题及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感兴趣的课题并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体现,论文及答辩成绩作为本门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引入典型案例,进行案例剖析。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减小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差距,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引入施工组织设计案例,从工程策划、工程质量、过程控制等方面对施工组织的每个过程及环节进行实例解读,使学生完整地、规范地、系统地理解施工组织的细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按照学生边学边练,边理论边实践的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达到应用型人才的标准。

4.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直观性认识。由于组织现场教学受学生人数、工程进度形象、教学进度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当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当地还没有普及或受季节性限制无法进行现场教学时,多媒体教学就是保证实践教学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例如:通过多媒体学习中直大型企业带有专利技术的新型模板支设工艺,使学生印象深刻,感性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建立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由于该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单靠课上时间的教学无法满足日后就业的需要,因此,利用第二课堂作为强有力的支持。所谓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升华。第二课堂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相关知识予以提炼,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施工知识予以提升。二是结合就业岗位需要,强化施工及相关知识的应用性。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单元教学法为主线,结合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施工技术资料整理、常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平法图集等内容分单元进行学习。第二课堂主要内容如下:

单元一:工程材料检测。掌握常见建筑材料如水泥、砂、砂浆、混凝土、砖、砌块、钢材、焊接接头、机械连接接头等材料的检验项目、取样要求、合格判定标准。

单元二:施工测量。掌握多层建筑物施工过程定位放线、各层高程控制、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需配合的测量放线工作。

单元三:平法识读。以《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为重点,掌握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单元四: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掌握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以及收集与整理要点。

单元五:相关规范、标准学习。在第一课堂教学中,已经学习了常见施工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规范的主要内容。在第二课堂中,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系统地学习。两阶段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课堂侧重各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在第二课堂阶段,注重对规范的总体把握与应用。如:在第二课堂阶段,需系统掌握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系列标准的组成,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内容与作用,该标准对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验收批的划分、验收合格规定、验收的程序及组织等给出了详细的规定,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除此之外,尚需积极、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新颁布标准,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以弥补教材滞后性的缺陷。

四、加强生产实习的组织管理,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效果

生产实习组织方式可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的办法。

1.规范分散实习的批准程序。首先发给学生实纲和生产实习审批表, 生产实习审批表主要包括学生申请实习内容、实习单位同意接受证明、指导教师审批意见、学院审批意见等内容。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实习单位同意接受签署意见后交指导教师审批,指导教师审批同意后,根据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下发实习任务书及指导书。由于学生实习的工程建设规模、进度形象、施工工艺、组织管理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但同类型工程又有其相似之处,因此,在学生实习之初,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工程的结构类型、进度形象、施工方法等给出按工程类型分类编制的指导书,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再根据具体实习内容予以补充、完善,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

通过分散实习方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集中安排实习工地难的矛盾。

2.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必须指出的是,分散实习并非放任自流,整个实习过程仍是在指导教师控制下进行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工地的巡视检查与指导,分期递交实习日记,检查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在组织实习答辩和认真审阅学生实习报告的基础上给予评定成绩。

在实习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积极安排学生施工顶岗实习工作。根据实习工地的具体情况,指导教师积极协调学生顶岗跟班实习, 上下班时间严格按照工地现场作息时间要求进行, 亲自参与施工测量、放线和各工种施工操作, 收集、整理施工资料, 承担施工日志和隐蔽工程的记录, 核对施工预算和监督各项工程是否与图纸相符, 以及部分工种工程的验收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实习效果。

五、设置个性化教育环节,给予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的空间,与就业接轨

个性化教育环节我校安排在第七学期,共六周时间,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此阶段,对于有意向在施工方向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学生,采取师生互商的方式确定培养方案。选题不限,但结合施工方向,均离不开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此阶段接触工程实际,结合某一选题向纵、横方向进一步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六、加强实践能力的层次性培养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遵循层次性培养的原则,所谓层次性原则,是指从较低层次目标要求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的要求。将面向施工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通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个性化教育等环节的实施,实现实践能力由点面体的全方位提升。具体思路如下:

1.第一层次:夯实基础,重视施工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加深理解,学细学透。例如:在学习钢筋连接内容中,钢筋的连接有绑扎连接、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绑扎连接主要掌握梁、柱、墙等构件同一截面钢筋的搭接百分率、搭接长度等要求;焊接连接需熟悉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弧焊、电阻电焊等焊接工艺、适用范围、接头质量检查要求等;机械连接需掌握螺纹套筒连接、挤压套筒连接的施工工艺、接头质量要求等。并结合多媒体教学、现场参观、规范条文要求掌握。

2.第二层次:通过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注重相关知识体系的总体掌握。例如:在课程设计环节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中,需要结合流水施工知识、施工技术知识、工期确定、劳动力等各种资源需求情况系统考虑。在生产实习环节,结合实习内容,对各分部分项工程如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屋面工程、防水工程等进行整合。课程设计是一种综合训练和实践应用形式,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等起到重要作用。

3.第三层次:个性化教育阶段,实践能力立体化整体提升。在此阶段,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就业方向与指导教师互商选题,如选题可侧重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在项目部顶岗见习(技术员、资料员、项目经理助理等岗位)、某一专题研究、设计(如大模板设计施工、脚手架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编制等)、某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如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编制)等。

篇9

   我,1999年12月认定为助理工程师,先后工作于河北省第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唐山现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XX年9月在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技术质量科任科长。在此期间,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努力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倾注了满腔热情。任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以后,先后在丰南市国税局群体住宅小区工程和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中担任技术负责人,这两个工程竣工以后均被评为唐山市优质工程,而且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在评为市优工程的基础上又被评为XX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在施工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作为公司的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在公司经理和公司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对技术管理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经过数年的努力,公司已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国际承认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三大认证: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认证、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是河北省第一家获得三个认证证书的建筑施工企业。五年来,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总之,五年来自己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        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1999年12月,我在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大开间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覆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1mm;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 mm,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彻底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内外墙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屋面防水层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齐,防滑条顺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荣获XX年度最佳优质工程(金牌奖)及XX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二、        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到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干得更是出色。调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之后,恰逢公司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同志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铺于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总结我公司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经验,我形成了《浅析建筑质量管理体系》一文,并获得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技术论文一等奖。

   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作中如鱼得水,从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到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和管理,各项工作样样精通。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送到市里交流的技术性文件多次受到唐山市建设局、唐山市质量监督检测站有关领导的表扬,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随着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领导决定启动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上述两个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该同志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体系文件编写、初始状态评价、重大危险和环境因素辨识、管理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当中,为企业顺利通过注册认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参与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个人也学到了国际通用的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三个体系的内审员也时刻为三个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做出艰苦的努力。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        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该同志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应用Word完成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笨重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共享Internet连接上网,利用Netmeeting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的应用更是前景广阔。这一切都为最终企业内部的文件实现无

纸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总结建筑业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经验,我写成了《建筑企业办公局域网-搭建实例》一文;为了适应企业科技技术文献检索的需要又写成了《用Web浏览器查询工程信息资源》一文,这两篇论文上报到河北省建设厅参加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论文评审,均荣获二等奖。

   四、        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十余次,获得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土建三级预算师、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OSH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获得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贰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近五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篇10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也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但是,在各类高等院校迅速发展的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办学面临着激烈竞争。坦率地说,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不论是资历还是软硬件条件,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三个面向”(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理念指出了高职办学的方向,以工作目标为驱动,实践岗位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则是实现“三个面向”的办学理念的一种方式与途径。

一、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一)对高职院校缺乏正确的认识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不是一个层面,高职教育并不就是专科教育的代名词,他与普通高等教育只是教育方向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基础理论与研究的教育,而高职教育则侧重于应用技能的培养。高职教育是为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而设置的,因而较普通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调查显示,关于学生报考高职的原因,有66%的学生是因为“自己高考成绩不理想,退而求其次”而选择高职。只有10%的学生认为“高职教育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高职教育与普通专科教育的区别的认识上,有11.5%的学生认为“高职教育比普通专科教育层次低”,28.4%的学生担心由于社会不太了解高职教育,就业时会受到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歧视。

(二)理论学习缺少原动力

高职院校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通过3+2考试招收的三校生(中专、职业高中和技校生)[3]。这些学生成绩相对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再加上一直以来中小学以知识学习为主、以卷面分数为依据的评价标准,使得他们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从而养成不愿做事、不敢尝试的心理,学习上也失去了原动力。具体表现在:

1.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何而学,不知道学有何用。这是目前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心理状态。他们来高职院校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混个文凭,为个面子,以后到社会上也好说是大学毕业。

2.学习热情不高。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从学生在一年中到图书馆、阅览室的次数来看,有57%的是偶尔到图书馆借阅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其中分别有45%和42%的学生在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和经济法律等内容,且从不或偶尔写过相关内容的文章,52.8%的学生经常收看电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从这些数据的比照来看,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从统计数据看,有83%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对自己学习成绩有较高的期望。但由于学习方法单一,缺乏自信心,意志力薄弱,很少能坚持不懈的进行主动学习。

3.对专业缺乏认识。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发现,只有15.2%学生是喜欢该专业而报考的,59.2%的学生对专业只了解一点,12.1%的学生回答不了解专业,28.7%的学生对专业比较了解。当问及该专业毕业后能从事何重工作或具体能做什么工作时,80%以上的学生只能回答行业方向或个别工种,对所学专业所能从事的工作或岗位一知半解,对专业缺乏一定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分析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沿袭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强调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作研究分析,忽视其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一味的进行灌输式教学,压制了他们喜欢活动,乐于交往,乐于操作,重视情谊等优点的发挥。直接导致了学生厌学、逃学等情况的发生。

经调查,虽然学生普遍对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师授课方式、方法感到满意,但在对学校课程设置的评价中,只有62%的学生对目前的理论课程设置感到满意,认为“课程反映了本专业发展趋势”,27.5%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中高职特色体现得不鲜明”和“教材的选择欠妥”;在对实践环节的评价上也表示出不同的需求,认为“实践课时太少”和“重复性实验较多。对实践能力提高意义不大”。持这样观点的比例分别是28%和16%,说明学生对实践课程设置满意度较低。

三、岗位化教学分析

岗位化教学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目标,立足于企业的需要、岗位的需要和就业的需要,将教学的核心对准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一线职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实行岗位化教学是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是立足于企业的需要,立足于就业的需要,立足于岗位的需要,立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准确地定位职业教育目标,突出职业能力训练这一特色,将教师、学生共同推向市场,一方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与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社会认可度)。  以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例,在岗位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四步:

(一)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调查。深入企业一线对就业能力和岗位能力进行具体的调查。建筑工程类企事业单位,从业务流程上分有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公司、质检部门等。高职学生所面向的主要是施工、监理企业,其岗位类别也很多,施工现场管理岗位主要包括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机械员、监理员、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不同,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可按这些岗位进行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包括技术能力、现场岗位管理能力以及相关岗位之间的协调能力进行分析与提炼,得出各岗位间的通用能力与各岗位的专有能力。

(二)对就业和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解。针对各个岗位所需的通用能力和专有能力,建立相应的能力模块,或一项能力一个模块,或一项能力多个模块支撑,以土建施工员为例,根据其岗位职责: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开展施工管理工作;负责施工现场的总体布署、总平面布置;协调劳务层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执行总的施工方案;监督劳务层按规范施工,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全面合理,有效实施方案,保持施工现场安全有效;提出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督促施工材料、设备按时进场,并处于合格状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建筑|结构|道桥|电气|暖通|园林|房地产|室内设计|注册考试|免费论文|免费资料|免费软件|免费标准|免费规范|免费图纸|免费施工组织|软件应用|技术交流|设计交流|施工交流参加工程竣工交验,负责工程完好保护;建筑|结构|道桥|电气|暖通|园林|房地产|室内设计|注册考试|免费论文|免费资料|免费软件|免费标准|免费规范|免费图纸|免费施工组织|软件应用|技术交流|设计交流|施工交流按时准确记录施工日志;合理调配生产要素,严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组织工程验收,参加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并参加图纸会审和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可归纳为三个能力模块:一是组织协调能力模块;二是建设行业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知识模块;三是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能力模块。

(三)将实际能力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单元能力实施于教学之中。在课程设置上,瞄准学生就业岗位,进行合理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授课内容贴近岗位。目前高职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在仅仅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后设置的,在现实岗位上基本体现不出其应用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抽象教学,学生学习也没有目的性,不知道在工作中用于何处或有什么用。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更直观、更能在岗位或工作中体现出来的单元能力进行教学,以上述施工员组织协调能力模块为例,其单元能力可分为职业道德、施工现场各工种(班组)人工搭配、施工现场布置(材料、机械、道路等)、上下沟通与执行等,一部分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形成单元能力实施于教学之中,另一部分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训练。

(四)确立适应能力训练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法。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法是岗位化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一个良好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法,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光靠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能长期保证岗位化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确立适应能力训练的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法,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使职业教育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岗位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目前,建筑工程类学生在实习、实践等实训环节方面很难得到较好的实行,学生真正得到实践的机会很少。

经对义乌市二十多家企业调查,建筑工程企业不太欢迎实习学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这是所有企业所最关心的问题,一旦学生在实习工地上出现安全问题,对它的企业声誉、资质晋升、工程承包等诸多方面引起麻烦;二是企业本身经济状况不太好,不愿意花精力在这些与本企业短期内没有太多好处的事情上;三是学生实习基本是短期性质,一方面增加了工地现场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学生自己也觉得实习无所事事,应付应付,取得学分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