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重要性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8: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管理重要性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管理重要性论文

篇1

构建适合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特点的体制,必须从完善和发展传统成本管理组织入手,在分析考虑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统计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设计。因此,只有降低成本,加强成本管理才是中小企业生产盈利的基础,只有很好的控制才能增强企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而降低成本是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适应市场需求走向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

企业成本是拟定价格的重要依据。成本是确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同行业产品成本指同一经济行业的产品平均成本。价格和成本的差异,必须表现为企业的亏损或利润。控制成本是提高资金效益的重要手段,产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效益。因为企业投入等量资金,低成本的企业可以生产低价格的产品,有利于扩大销售收入,提高资金效益。降低成本是保障国家收入的重要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成本低,售价可以扩大销量,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2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体制的成本信息

成本信息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取得更好、更及时、更充分的成本信息,才能配合管理决策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加以利用。现行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体制,往往容易导致成本管理中的信息披露不及时和不充分。

2.1无法全面了解和分析中小企业的成本结构

中小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成本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成本管理信息,而获取更低的成本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小企业实施成本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成本管理组织体制在规范中小企业具体的工作程度、客户、员工、服务、固定资产等项目过程中,还应对控制成本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约束。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本结构的分析中,获得如下信息,如当顾客增加时,成本如何变化?变化的原因何在?新的作业工具如何影响成本结构?标准物资对成本有何影响?还有哪方面的项目成本发生变动,为什么?等等。传统的成本管理组织体制使成本结构分析不够全面和完善,往往只是将成本分为固定或变动、直接或间接、可控或不可控,这种规定有助于管理和控制中小企业成本,但无法以整体的观点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必须在成本管理组织体制中明确成本与数量的关系、长期与短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

2.2成本信息的披露不及时、不充分

目前,许多中小企业都没有成本报告的制度,仅有信息来源也是会计期间结束后的财务报告中的部分信息,且往往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价值。迟到的成本信息通常是无效率的,同时亦可能是资料收集不正确的信号。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成本管体制应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即中小企来经营决策所需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除定期做成财务报告外,还应按照工作程序、成本中心、客户类别等进行成本分析,以期对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资料。

成本信息的不充分也是构建管理体制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信息的不充分会导致中小企业的管理决策的经济,由此产生的不良决管的机会必然提高。一些中小企业根据财务报表的内容,搜寻成本信息,这种成本体制往往脱离实际。良好的成本信息是资源配置、订价等管理决策所不可缺少的。规范的成本信息主要有:①工作程序:将每项工作程序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估成本比较,进行差异分析。②产品或服务:取得各项产品或服务成本,作为定价或产品组合时的主要思考因素。③顾客:作为正确记账的依据,同时亦可作为良好关系建立的参考。④成本中心:收集每一成本中心的资源,便于完成责任报告,并据此作为绩效衡量、权责归属的依据。⑤设备或工具:与每一项设备有关的成本信息的获得,主要提供固定资产会计及修复或更换等决定之用。有些特别的产业可能需要依照顾客、地区、或其他特别分类而区分成本信息,以适应管理决策的需要。

3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制的设计思路

成本管理主要应满足三项目标:①将产品成本或期间成本分析至产品上,以编制财务报表;②提供有关程序控制的成本信息给管理者;③估计产品成本等相关信息给产品部门或管理者。传统的成本管理工作,遵循财务报表的规定,能顺利地进行成本分摊,完成上面目标的要求。然而,适应外部需要的有助于促进程序控制方面的成本信息却难以提供,从而使预估的产品成本不真实,成本信息出现扭曲。程序控制及产品成本计算制度在成本分摊上扮演了截然不同的角色。中小企业在成本管理体制的设计上,应明确成本管理流程,通过对成本管理核算、分析、以及目标的设计和界定,正确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组织管理体制。具体的设计思路是:①材料与工作程序的追踪。当收到材料时,应与采购单位发票确认相符,方可通知应付账款部门。当材料领用发生时,将成本记入这一工作程序,以及相关的会计科目。②人工与工作程序的追踪。工时及相关资料均需定时向工资管理部门报告,以便正确地支付工资。工时发生时,亦需记录特定的工作程序及相关会计科目。若无法归入特定的工作程序,不论材料或人工等,可现行汇集,销候再分摊到各个工作程序上。③工作程序追踪及成本评估。主要功能是累积计算与工作程序有关的预估成本、标准成本及实际成本,从最初的成本评估到实际呈报给财务会计系统的真实成本,逐一加以反映。④突出事前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即全面产施预算管理。这对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体制的建设意义重大。因为借助预算管理,当工作程序完成时,可以与实际成本比较,以期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控制。当预估成本与实成本不同时,可作差异分析,从中找出特殊的成本控制问题。⑤''''强化成本管理的及时性,不少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工作程序的成本状态,然而由于财务会计系列等到月未才能做出报告,所以无法从财务会计系统获得每日的成本信息。成本信息管理组织体制应在这方面予以补充,在成本核算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方案,以揭示当前企业的成本状态。

4发展手完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体制的思考

成本管理理组织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中小企业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因势利导予以推进。企业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效益。

4.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①成本分析应开展日常分析和预测分析;②不应局限于产品分析,还应有责任成本分析;③要对产品的设计成本、工艺成本、消费成本进行分析;④深入开展技术经济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所以对传统成本分析要进一步改革,继承传统优点、建立新的分析方法体系,并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4.2成本管理体制惯性的改革

许多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从心里上希望能维持现有的管理体制。因稳定的体制能给人们以安全感,如果打破旧的规章制度,改变传统惯性和行为规范,就会让人们感到不适应,不习惯,因此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阻碍新的规章制度的力量,且刚性很强,所以必须加快规范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组织体制,进一步提高成本管理体制全面发展。

4.3提高成本管理体制人员的素质和意识

企业领导应对成本管理体制有着必要的认识和重视,把成本管理理体制落到实处。在企业中必须要有胜任能力的成本管理人员,这是发挥成本管理体制的重要条件,从事成本管理人员要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还应树立良好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技术进步意识和效益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4完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组织体制

许多中小企业应以成本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对管理组织进行重新规划,从手段和方法上实现创新,企业领导必须痛下决心,把多余的部门和机构精简,这样不仅减少了工资支出,而且可以减少机构的常开支,提高成本的管理效率,对于成长过程中的中小企来,应当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规范的内部治理机构进行组织体制建设,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才承担企业主要管理岗位的职责。这样有利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创造群力的氛围,就是创造出更多的可行性方案和更有效的办法。

篇2

二、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就是对企业各项信息的统计、咨询、运营监督。企业的统计工作按照这三大职能具体要求对企业运营的各项数据进行真实全面的反馈,将企业经营过程的各种变化系统地加以放映,为企业管理中各岗位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如实的放映并同时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统计工作以上述三个职能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如实的数据反映,通过这些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来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出解决的对策,保证企业营运的正常进行。因此,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汽车运输公司加强了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聘任力度,逐步完善了企业统计管理的程序,在企业中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全满的管理程序,这一方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让企业逐步的走向了信息化、网络化的阶段,逐步建立了一套企业上下合一、纵横交错,专职负责,统一管理的系统化统计部门,从而来确保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汽车运输公司的统计能够准确及时地取得各项数据,提高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制度化,规范化的统计管理保障了统计工作的有效性

篇3

1.物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关系着政治问题

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会集一起,而且还有国外的学生。由于他们生活地区不同,生活习惯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还有学生们各自的生活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别。那么物业公司在实施管理时,注意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生活习惯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办法,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安全、方便、温馨的学习和居住环境。这样学生在生活上就消除了后顾之忧,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也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的稳定。

2.具体的工作水平决定物业公司的生存空间

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设置很多,各基层单位均成立自己的管理体制,进行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目前国内现有的物业公司又没有能力承担的了一个学校的物业管理,那么各院、系的物业只能承包给不同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这些公司在校内自然就以比拼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工作成果来争得生存、发展的空间。物业公司一定要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学校内的老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他们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目的是学习,他们正处在青年时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需求也广阔。教师对物业公司的要求相对简单一些,如:教室干净整齐,多媒体、音响和照明有保障,他们的办公区域卫生好,他们的工作时间不被别人干扰。物业管理工作是对学校内的基本设施:楼宇房屋,即: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和寝室进行必要的服务管理,这些都和学生和教职员的生活紧密相连。那一家公司管理的好与差,学生们通过实际生活内容和比较是最有发言权的群体。院系在聘请物业公司时要广泛的听取学生们的具体意见,作为对物业公司的论证和取舍现有物业公司的重要参考意见。

高等院校的物业管理工作目标是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工作环境,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信誉,用优质的服务工作稳定、开拓和经营市场。这样才能赢得在学校广阔的生存空间。

物业公司要健全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队伍

高等院校实施物业管理工作的公司是由:服务、经营到管理三个工作方面组成了一个管理工程。他们的工作重点首先体现在为学生服务;其次体现在为教学科研服务;再其次体现在为教职员服务。这是物业公司在学校参与具体事务管理工作的要素和宗旨。

篇4

(一)把握特点,对症下药。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既有矛盾的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这就要求人们,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和矛盾。毋庸置疑,每一位后进生身上,都有所有后进生的共性,但导致每一位后进生落后的原因却大相径庭。只有找出每一位后进生后进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辩证施治。

本班学生吕某和张某文化课学习上都缺乏上进心。但经了解,吕某是由于父母过于溺爱致使孩子缺乏责任心而懒散,张某是因为报考艺术类院校,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对此我开具了不同处方:吕某,通过负“重”治“懒”:压担子,让他带钥匙负责每天开教室门,并担任体育委员。

承担了责任的他逐步告别了懒散,纪律观念增强了,学业成绩稳步提高;对张某则重点纠正其错误的认识:向他例举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因文化成绩低而落榜的事例,讲清搞艺术离不开综合文化素质等道理,使该生逐步转变了认识,提高了文化课学习的自觉性。正可谓: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二)理清头绪,善抓重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因地位和作用的不同,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学会抓关键和要害,忌眉毛胡子一起抓。

一自己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二是有钢不用在刀刃上,费冤枉力。班主任必须通盘考虑后进生的致后的各种因素,找出其致后的主要因由,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本班张某,父母离异,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家庭负担重,无暇照顾孩子生活,更不用提学习和情感。导致该生经常自艾自怨,迟到,学习忽冷忽热,还迷上了爱情小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面对该生,我进行了冷静分析,抓住该生缺乏家庭温暖一点,第一步实施“温暖工程”。我约见她父母,建议其父亲按时给孩子生活费,其母亲多抽时间陪孩子,告诫她,孩子健康成长比挣钱养家更重要。第二步实施“监督工程”。将她从后排调到前排,安排学习委员与其同桌,监督其课上和自习课学习,及时提醒。第三步实施“补课工程”。与任课教师协商后,安排她利用自习课补课。经过一个学期努力,该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习进入了正轨。

篇5

一、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信用制度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前提

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没有信用,企业不可能正常经营;没有信用,市场不可能健康运行;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信用,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顺利实施。

(二)信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市场经济越发达,企业活动范围越广泛,信用就越重要。从企业整体看,信用是企业形成凝聚力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没有了信用,企业无法发展壮大;从企业融资看,信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条件,如果企业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顺利融资;从市场交易看,企业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在市场树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改善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对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改善企业融资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做大做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对信用管理体系进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业外部信用体系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信用体系的管理。这里笔者仅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提出个人的一点想法。

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

随着以解决产权问题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的更为严峻和紧迫的问题是,基础管理落后,无法适应当前买方市场和信用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经济更是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当前我国市场信用体制相对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台上开展的商务活动难以兑现,线下付款势必存在着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发展。为了有效规避商务活动中的兑现风险.企业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这也是每个企业微观经营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问题分析

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在计划与行政管理之下进行的,企业之间(包括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个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企业无须过多关心信用和风险问题。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企业变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时沿袭传统管理体制的企业,其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欠缺开始暴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大致都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期资金高投入,销售额高增长,后期则低回报,甚至出现经营危机。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一个企业如果过份注重销售业绩的增长,虽然能快速扩大账面销售额,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应收账款上升,销售费用上升,负债增加,呆账坏账增加,利润随之下降。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润;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差,使企业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实亡。

2.基本管理职能的欠缺。在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这两个部门承担的。然而在落实应收账款的过程中却常常出现由于职责分工不清而导致两个部门相互推托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应收账款的处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职能存在欠缺,使这两个部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3.应收账款管理的滞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如何“追账”。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账机构,但收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忽视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收账”,结果使应收账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还花费了数倍于应收账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损失惨重。应收账款管理明显滞后,使企业一时无法收回账款,使得各方面的资金周转不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甚至面临倒闭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往往是重权力而不重职能,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又相互推卸责任。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在销售提成的激励下,业务人员拉到大量订单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专业技能的人员去收账,企业最终只能品尝大量呆账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决方案

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缺少对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信用管理职能划分不清,大多是支离破碎地分布在销售和财务部门,其结果往往是只重权力不重职能;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问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协调和沟通;缺少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和专业化分工

针对上述管理现状及未来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在总经理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设置信用监理),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导致的信用风险。

(2)将信用管理的各项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重新进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业务部门各自承担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例如,在传统上销售人员垄断客户信息的问题,必须通过各部门问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加以解决。

(3)一些企业已成立的追账机构(如清欠办)应划归信用部统一领导,更加专业化地开展工作。首先,在业务程序控制中强化信用风险控制环节,使各部门分工协作,尽量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其次,实现对客户信用管理的职能化、专业化,主要是对客户资信进行管理,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进行客户信息搜集、评估和监控;再次,在有客户来访时,信用管理部门负责将公司的信用情况向客户进行说明展示,以促进有效销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对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形成企业内部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共识。

2.改进销售/回款业务流程。现代企业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和流程设计。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业务流程再造和ERP解决方案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管理趋势。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最为重要而且复杂。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流程设计的方法,跨职能部门地实现销售业绩增长和降低收账风险这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笔者在这里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应用ERP专业管理软件来实施对企业内各流程的掌控。)

实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项目: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订单处理与内部授信业务流程;销售风险控制业务流程;款回收业务流程;债权处理业务流程。企业通过上述各项业务流程的建立和改进,将在销售/回款这一企业最重要的价值链中获得较大的增值,其中卖方(企业)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买方(客户)信用风险的降低是使各项业务流程得以改进的关键。比如某公司就是应用ERP管理软件对信用实行良性管理。他们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评估方式写入程序,使其产生一个新的专门用于信用评估的程序,该程序包括企业所需要的客户信用资信。

3.建立全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不能很好地实施信用管理,是因为缺少一套比较完整而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许多企业不断颁布各种应收账款的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究其原因在于相关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化的设计。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1)事前控制一一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来源。为了搞好企业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对客户信用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实施风险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进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需要在五个方面强化客户资信管理: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客户资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客户信用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以及客户群的经常性监督与检查。超级秘书网

(2)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而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业在给予客户的赊销额度上随意性很大,销售人员或者个别管理人员说了算,结果往往被客户牵着鼻子走。实践证明,企业必须建立与客户之间直接的信用关系,实施直接管理,改变单纯依赖于销售人员“间接管理”的状况。因此,必须实行严格的内部授信制度,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应包括三个方面:信用政策的制订及合理运用、信用限额审核制度以及销售风险控制制度。

篇6

0引言

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是施工企业迈向新世纪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到位的财务管理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1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需要施工企业对市场信息作灵敏反应,并依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的经济,经济资源在全社会得到优化的配置。通过对施工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实现最大收益。这样必须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计量、计算、分析和控制,财务管理职能正好符合这方面的要求,并调整和改进各种方法适应和满足这种要求。

1.2企业经营决策需要依靠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包括财务预测等一系列的环节和活动,而企业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现实中,强化财务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系统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财务管理系统是以决策为主的计划体系与组织为主的协调体系和以控制为主的管理体系之间的耦联,并要求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层次,具有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等功能。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

1.3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实现施工企业目标的需要施工企业发展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虽然形式上变成了公司制,有经理、董事会、监事会,表面上三权分立,但在实际中,产权依然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徒有其表。制度的缺陷,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

2.2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大家都在谈“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就少了。许多企业重视施工任务的承揽、重视抓工程任务的完成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3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不清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施工企业未能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这样会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同时也会使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失去应有的监督,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4进账收入依据不充分施工企业对在建工程进度结算往往仅以工程进度统计报表为依据,由于其他基础资料的缺乏,特别是建设单位认可资料的缺少,使施工企业的月度结算、年度结算不确定因数大增,从而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认定,从根本上受到质疑。

2.5财务风险意识不强施工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和行业性质的特殊性,以及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财务状况存在不确定性。施工企业由于工程工期长,成本管理、控制链长,从而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在实际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些风险,缺乏一定的认识和应有的防范意识。

2.6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飞跃发展,但纵观施工企业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财务管理的企业屈指可数,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的水平较低,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财务核算”而不是在从事“财务管理”,使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部门的预测,决策作用发挥有限,财务信息的不及时,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3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3.1建立起合理的体系要树立完善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观念。要将组织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本上具有可控性的单位确定为责任成本单位,同时也要按照企业规模、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分级管理,使成本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得到有机的结合,形成以责、权、利为中心的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

3.2进行绩效评价为使成本责任明确,财务部门应把各单位的成本费用分为可控制费用和不可控制费用两部分。对可控制费用核实指标,承包到各部门,纳入经济责任考核。责任明确,奖罚兑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人人讲成本、管理全员化的成本控制体系。财务人员要定期写出成本分析报告,用绩效评价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水平,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不仅能使成本费用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也能增强各部门、各单位的竞争意识,共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目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计提办法、大修管理、购建及使用管理等。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事,就不会混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从而保证企业当期损益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3.4建立责任会计控制中心责任会计控制是以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指标、实施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建立责任会计控制中心,实行责任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耗费和贯彻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而且还有利于将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同各责任层的经营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子公司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5加强施工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施工企业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制定了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制度后,重要的是要有一批“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的财务人员保证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保证及时、完整、准确的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

3.6完善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制度,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即要严把合同签订关,严格按合同法办事;同时要认真履行合同条款,确保合同赋予的权利。企业的财会部门应建立详细的债权债务备查簿,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对于长期拖欠的债权,要注意保持债权的法律时效。

3.7努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施工企业,如何降低成本费用是企业盈利的关键点。主要包括:①人工费的控制,要严格控制人工费,就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的减少或缩短某些工程日用工数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②材料费的控制。对材料用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建立和健全各项材料物资的消耗定额,健全原始记录,严格计量、验收、领料退料制度,保证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采购供应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途中损耗和途中费用;③机械费的控制。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尽量减少施工中消耗的机械台班量,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

4结束语

总之,施工企业为进一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代管理意义。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定实施财务战略,更好地为企业竞争发展创造条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迈向新世纪的必由之路。

篇7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基本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只有注重人文关怀,做好核心人才的培养,使企业内部所有员工能够齐心合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气氛,才能使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长足发展。

1.企业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1.1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文关怀是企要创建良好、和谐的氛围的基本要求。当今经济迅猛发展,企业经营范畴在不断增大,规模扩大,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内部管理要求要随之提升。另外,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员工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增大,面临着众多关系需要处理,如:工作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这就使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因此人文关怀作为员工与企业的媒介就需要对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帮他们处理各种关系,使企业和员工实现和谐发展。

1.2人文关怀是企业员工不断成长的内在需求,也是员工的“守护神”。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人是最有价值的财富,而人文关怀是它的守卫者。企业竞争在于一些关键技术和能力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提高需要优秀、优质的人来完成。同时,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既有身体健康方面的关心,也有心理健康的关注,同时也要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困难,实现其自身的突破与发展。

1.3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实现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环境风云变幻,企业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设计的领域、范畴、深度都不断加强。从生产到经营,再到服务管理,无一错过。只有加强企业人文关怀,才能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优质和谐管理。同时,良好的人文关怀,使员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工作观,与企业文化相契合。

1.4企业人文关怀代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文化建设必然折射出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成绩。企业管理融入人文关怀,为员工着想,尊重员工,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精髓。企业和员工休戚相关,情感交融,荣辱与共,最终共同发展。

2.我国企业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人文关怀停留在表面,在企业管理各环节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企业人文关怀不是开会偶尔提一提,需要落到实处;另外人文关怀要具体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与企业现实情况相结合,真正融入企业生产和经营等环节中去。

2.2管理者没有真正重视人文关系。很多管理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忽略人文关怀,对员工不重视,导致企业人文关怀缺失,给企业和个人都造成极恶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管理者本身个人素质不高,不了解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能充分认识到企业人文关怀的价值所在;另外,管理者做事经常朝令夕改,不能身体力行严格要求自己,使企业职工不知何去何从。采取这种简单的工作方式显必然有悖于人文关怀,伤害了职工的思想和感情。

2.3企业人文关怀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环境,同时与国外企业的状况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人文关怀具体内容则要有所区别,不能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地使用其他企业的人文关怀理念,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之感。

3.加强企业人文关怀的对策,尤其是针对销售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1加强企业人文关怀的对策

3.1.1企业人文关怀要在政策上、思想上、制度上给予保障。在政策上,国家制定与企业人文关怀相关的政策法规,使企业在开展人文关怀工作时有法可依;在思想方面,不断吸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成具有多学科支撑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创新体系;在制度上,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环境是员工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的相应制度,使企业的各项措施规范化、系统化。

3.1.2人文关怀要体现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特点。紧随时代步伐,确保时效性;以企业为基准,实现针对性。

3.1.3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企业人文关怀。

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具体项目的实施,从制度规章的建立到实际工作的安排,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领导的在实际行动上体现人文关怀。从小事做起,如打个电话,寄张贺卡,关心员工家中的情况,组织联谊会,组织参加职工联谊会等,这些都是最直接的人文关怀;加强员工的培新机制,提高员工参与竞争的能力,这是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服务上体现人文关怀。企业要为职工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不仅仅是针对职工本人的,更要扩大其服务范围,将职工家庭纳入其中;在激励机制中体现人文关怀。健全企业内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多渠道的职工晋升机制,给予精神、物质奖励或提职晋级,拓展职工的发展空间;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激励手段,要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与发展激励相结合,准确把握职工的激励需求。

3.2加强对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人文关怀,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要更高地实现对其人文关怀,就要求企业针对各自特点,对其采取不同的额激励措施。

3.2.1销售人员的激励措施

物质激励是最基本的激励方式。如制定合理的工资、薪金、福利制度;目标激励。使员工根据企业和自身发展制定振奋人心的目标,激励其工作的热情;荣誉激励即授予优秀员工各种荣誉称号,使其得到充分的尊重;晋升激励。是个人感到自己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工作地位得以提高;培训激励。为他们提供出国深造、高校培训的机会,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授权机制。对下属充分信任,适当放权,使销售人员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3.2.2对技术人员的激励措施

薪金制度。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与其相符的职务工资制、年资工资制、职能工资制和年薪制;职位晋升。使技术人员可支配的权利增大,地位得以提升,得到更大的尊重;持股和红利。培养起忠诚度和归属感;集体激励。调动整个技术小组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鼓励实现企业共同目标;价值和情感激励。企业通过文化的象征和暗示作用,引导人们的行着有利于企业发展。向技术人员揭示企业美好的价值和丰富的意义,其工作潜力得以最大发挥。

3.2.3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

对管理人员的经营地位式给予激励。任何人在从事一项事业,而他就是经营该事业的人,他务必会全力以赴和鞠躬尽瘁;以救灾式的方式激励。在面临灾难时,任何人的工作绩效一定会得到最高标准的提升,他此时必定够将其潜能发挥出来;心理沟通式的激励。其意义乃指最重要沟通成分,就是老板与部属间关系的改善。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客观要件 行为 主观罪过

 

    一、行为理论的一般学说

    1.因果行为论。19世纪以来德国刑法学界受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与机械论的影响,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观察人的行为,因此又称为自然主义行为论。因果行为论者坚持把意志和行为剥离开来,认为意志是解决责任的问题,其内容并不是属于行为范畴;在结果无价值的基调上将结果也视为行为的组成部分,它将思想、单纯的反射举动区分开来,实现了行为理论的机能。

    2.目的行为论在日的行为论者眼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对客观行为的可控性是核心。目的行为论虽然解决了不作为的问题,即不作为都是行为人对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有明确认识的;只要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就能达到自己的日的。但是它同样存在着瑕疵,它无法回答在过失犯罪中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因为刑罚不是对人的正常行为进行评价,而是对行为之前的并造成的某种法益的损害放任或者促进的心态进行谴责。

    3丰社会行为论。社会行为论主张凡是足以引起有害于社会并有社会意义的就是刑法上的行为范畴。在因果行为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评价的因素,即是行为不具有社会重要性,不为社会规范所调整的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批判这种学说的观点把矛头集中在它的社会性因素上:一是社会重要性太抽象,是纯主观性的价值评价,不能把握;二是社会性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评价,与同是价值评价的法律规范有重复之嫌。

    4.人格行为论。人格行为论是由日木学者团德重光提出的,该理论是以人格责任论为基础,认为行为是行为主体的实现化,人格与其木身的生物性,心理性以及周围环境造成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由于人格行为论是着眼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环境和人格环境的相互制约,因此从故意到过失行为,作为到不作为,只要能表现出人格态度的行为就可以被视为是刑法中“能表现人格”的行为。人格行为论也说是事实和价值共同评判的统一体,转变了过去单一的以行为为核心,发展成了将行为与行为人相融合的犯罪木质二元论的基木立论点。然而人格行为论同样存在着外延过宽的缺陷,可能将刑法中没有进行评价的行为也纳人刑法之中。

   二、审视我国关于行为之定义

    关于行为的定义,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认为是人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种认为“危害行为”在刑法上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犯罪客观要件内容的行为;二是具备法定犯罪构成的犯罪行为。后一种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就是犯罪行为。第只种观点认为危害行为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在上述只种观点中要么是刁啼巨将人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排斥在外;要么同样无法回答过失犯罪的木质。

    既然通说的行为理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瑕疵,行为,作为我们打开犯罪本质之门继而研究刑事责任的钥匙洲吏得我们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来对传统学说进行反思,重新选择前进的方向。因此林教授在《刑法散得集》中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行为的本质是一定的主体控制或者应该控制客观条件作用于一定的人或物存在状态的过程。笔者予以赞同。这一全新的行为定义将行为看成是行为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系列过程,不仅解决了不作为,过失犯罪的理论争议,更是化解了共同犯罪中的“部分行为承担全部责任”的理论尴尬,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承认行为是行为人客观上作用于犯罪对象的条件重包括了利用他人行为,那么这里的“他人的行为”包含了他们正常之为或不知情之为、过失之为、故意之为和正当防卫,难免扩大了间接正犯的范围,从而使得共同犯罪理论的存在价值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

篇9

一、行为理论的一般学说

1.因果行为论。19世纪以来德国刑法学界受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与机械论的影响,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范畴内观察人的行为,因此又称为自然主义行为论。因果行为论者坚持把意志和行为剥离开来,认为意志是解决责任的问题,其内容并不是属于行为范畴;在结果无价值的基调上将结果也视为行为的组成部分,它将思想、单纯的反射举动区分开来,实现了行为理论的机能。

2.目的行为论在日的行为论者眼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对客观行为的可控性是核心。目的行为论虽然解决了不作为的问题,即不作为都是行为人对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有明确认识的;只要采取不作为的方式就能达到自己的日的。但是它同样存在着瑕疵,它无法回答在过失犯罪中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因为刑罚不是对人的正常行为进行评价,而是对行为之前的并造成的某种法益的损害放任或者促进的心态进行谴责。

3丰社会行为论。社会行为论主张凡是足以引起有害于社会并有社会意义的就是刑法上的行为范畴。在因果行为论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评价的因素,即是行为不具有社会重要性,不为社会规范所调整的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批判这种学说的观点把矛头集中在它的社会性因素上:一是社会重要性太抽象,是纯主观性的价值评价,不能把握;二是社会性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评价,与同是价值评价的法律规范有重复之嫌。

4.人格行为论。人格行为论是由日木学者团德重光提出的,该理论是以人格责任论为基础,认为行为是行为主体的实现化,人格与其木身的生物性,心理性以及周围环境造成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由于人格行为论是着眼于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环境和人格环境的相互制约,因此从故意到过失行为,作为到不作为,只要能表现出人格态度的行为就可以被视为是刑法中“能表现人格”的行为。人格行为论也说是事实和价值共同评判的统一体,转变了过去单一的以行为为核心,发展成了将行为与行为人相融合的犯罪木质二元论的基木立论点。然而人格行为论同样存在着外延过宽的缺陷,可能将刑法中没有进行评价的行为也纳人刑法之中。

二、审视我国关于行为之定义

关于行为的定义,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三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认为是人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种认为“危害行为”在刑法上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犯罪客观要件内容的行为;二是具备法定犯罪构成的犯罪行为。后一种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就是犯罪行为。第只种观点认为危害行为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的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在上述只种观点中要么是刁啼巨将人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排斥在外;要么同样无法回答过失犯罪的木质。

篇10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普及,许多企业都相继设立了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帮助企业预测前景、规划未来、科学决策、控制和评价各责任单位经济活动等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1]。医院虽属事业单位,但近些年来各地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中,都纷纷实行了一定程度的企业化管理,在此环境和模式下,笔者认为,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设立管理会计,对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一)设立管理会计有利于医院强化管理拓展经营

医院是一个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机构,其主要宗旨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但也有一个如何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需要加快发展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同样有增强生存与竞争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都是共同期望的目标,在管理方式和模式、手段是基本相通的,至少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发展、进步应首先从强化自身内部的各项管理入手,医院发展到一定规模,财务管理方面仅仅是加强会计核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管理会计可能及时给医院领导提供各种会计信息,促进医院的各项重大决策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设立管理会计有助于化解会计核算制度的冲突

作为事业单位,医院主要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尤其是在事业经费核算上只能采用这一制度;但医院作为经营单位,又涉及一个效益问题,在成本管理上需适用企业财会制度;而在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就只能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多种会计制度的实施,必然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一是不能全面反映医院经济活动的整体情况,不利于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记录、计算和分析;二是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后,多个核算系统在零余额账户同一科目中支出经费,势必造成核算困难,有些核算甚至无法进行;三是不利于对投资的预测与管理,绝大多数医院都存在和银行贷款的问题,事业会计报表不体现贷款情况更难提供真实而准确的投资需求信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在于合并会计制度,但在没有进行会计制度合并时,设立管理会计可以化解一些冲突,弥补制度上的不足。:

(三)设立管理会计有利于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改革步伐加快

现行医院财务管理在会计主体、核算期限、计量单位等方面都有明确的限定,这对于规范化管理很有必要,但也存在不适应时展和市场变化等问题,而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可以是整个医院,但更多的是各责任单位,时间跨度可以灵活选择,从年、季、月发展到周、日,甚至随时提供;计量单位并非局限在货币,还包括标准实物单位、质量综合计量单位、创新程度、医源份额占有率等等。因此设立管理会计可以促进会计信息朝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引导财务管理在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可行性

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的经济管理活动。其总目标是提供相应管理信息,协助管理当局做出有关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决策。从医院的实际业务来看,设立管理会计是可行的,目前至少可在以下两方面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和作用:

(一)预测与决策

预测与决策主要是为单位管理者预测前景、经营决策和规划未来等经济活动服务。任何一所医院的人、财、物等各项资源都期望得到最经济、最合理、最有效的配制和应用,设立管理会计正好可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例,如医院设备仪器的配备问题,教学实验与临床经营所需的设备仪器的最佳投资比例是多少,在共用设备仪器上如何调度和调整,如何选择学术成果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优化方案等都要通过管理会计的相关方法分析得出,因此设立管理会计完全具备相关业务基础。

(二)规划和控制

规划与控制主要是为医院管理者反映和分析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经济活动而服务。主要目的是有效控制医院的教学、科研和日常经营活动,明确各职能科室的责任,并对各科室的业绩进行正确评价、考核及奖惩,及时正确地调整和完善科室和医院的未来发展规划。例如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投入是总体规划,分期实施,还是根据不同时间和各自工作目标灵活调整等,管理会计可以通过业绩评价、基本建设过程和财务收益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给经营决策者提供极具科学而有力的依据。又如医院教学人员与临床工作人员的配比、医护人员合理的配比如何调整,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的设置均可通过评价进行分析,进行合理的有效控制。因此,设立管理会计既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完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