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8: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口碑营销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消费决策注重口碑评价在美国,81%的网购消费者会利用网络参考其他用户的建议和反馈,60%的消费者经常在社会化媒体上与品牌企业开展互动。国外曾以亚马逊和巴诺两个电子商务网站为对象研究消费者在线书评的影响力,结果发现网站上书籍的评分均值越高、评论数量越多,则书籍销量也越大,[5]进一步证实网络口碑的态度和数量是影响书籍在线销售的主要因素。在国内,同样是来自艾瑞咨询调研的数据,80%以上的网民在购买商品前期会通过社会化媒体查阅信息,口碑评价成为他们进行消费决策的必要前提。
3.借助网络反馈消费体验社会化媒体消费者购买产品(服务)之后,并不意味着整个消费行为的终止,他们还会借助社会化网络分享消费体验和使用心得,比如对出版物内容、质量、价格的评价等,而且频率相当高。据统计,84%的网购消费者乐于并经常分享消费体验和使用心得,这些口碑信息往往又会成为其他消费者搜索并参考的重要依据。正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之中,社会化消费网络得以形成。正如日本电通广告公司所描述的那样,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已然向AISAS模式转型,即: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Search(搜索)—Action(行动)—Share(分享)。[7]
二、口碑信息的营销价值
出版品牌反映了出版企业对社会公众的现实影响力、在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以及获取行业资源的优势地位,是现代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8]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网络中活跃的口碑信息对于强化品牌传播效果、促进出版营销都具有不容小觑的价值。
1.口碑信息信度较高由于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沟通是以对话、互动的口碑形式进行的,因而它较之传统的广告营销(如出版企业网站的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移情性和可信度。对于出版企业而言,目前比较常见的社会化媒体口碑平台包括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应用平台,前者如豆瓣网的读书评论、当当网的书评社区等。当一条关于出版品牌(如书评)的口碑讯息以后,网络社区本身就成为了关系节点,因为在社区成员口碑的同时,社区本身就赋予了这则口碑一定的可靠性。正如吉利(Gilly)等人对信任的情感维度的研究结论所显示的那样:人们更有可能和那些与他们有共同背景、爱好和品位的人交往并信任他们。[9]而社会化媒体的社交性特征恰恰有助于人们在网络世界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后者如博客,相较于虚拟社区,博客的优势在于内容更完整、信息更丰富,且博主往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读者对博客信息的信任度也更高。而另一部分由读者撰写的博客则能够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评价,更契合潜在读者的心理诉求。
2.口碑传播受众精准作为分众媒体,BBS、Blog、IM、SNS、Video 等社交媒体的目标受众身份可识别性较高,且他们更倾向于主动检索所需信息,因此口碑传播将更为精准。与传统媒介受众相比,社交网站的用户在传播过程中的受传者地位已然改变,出版产品的信息和口碑内容均按用户的意愿进行排序,这一变化来源于数字技术的扩张和信息获取的便利: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传播的来源、处理、加工、反馈等过程的参与者。基于此,有关出版企业及其产品的口碑信息经由社交媒体定向传播,更容易到达目标客户。例如台湾文化界名人李敖新书《审判美国》在大陆出版时,曾经反复表示不会使用电脑的他曾于2011年5月17日晚间在新浪网首开名为“哈啰李敖”的实名微博,不到3天时间粉丝数就突破了22万,在网络空间刮起了一股“李氏旋风”,[10]产生了作者主动传播、读者搜索分享、形成口碑、消费购买、口碑再传播的涟漪效应。
3.口碑传播更加高效社会化媒体因其广泛的公开性与参与性,突破了传统口碑传播的关系界限和时空维度,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关于出版品牌的描述信息,口碑营销传播更加高效。区别于传统口碑只在熟人间传播的强连带关系模式,社会化媒体口碑既可以在熟人圈层进行强连带关系传播,也可以在弱连带关系间进行传播,所有网络用户都可能成为出版品牌口碑信息的潜在接受者与传播者。而且,口碑信息通过用户的浏览、转载、复制等行为,可以即时到达宽广的传播范围,使口碑接受者数量实现最大化。在此情况下,一方面,读者能够跳过品牌遴选或图书购买的琐碎环节,通过社交网络的口碑比对确信自己获得了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就出版企业而言,社会化媒体口碑传播对企业、产品的限制较少,尤其适用于处在孕育期、导入期或成长期等不同生命周期的出版品牌的塑造,以及那些小众出版物的推广传播。
4.口碑营销成本较低相较于媒体广告、新书、委托等营销方式所需的高昂费用,社会化媒体口碑传播成本较低,投入相对较小。由于社会化媒体口碑的形成与传播是使用者(如读者)基于使用感受及体验进行的传播,因而潜在消费者的跟随效应、渗透效应较为明显,正向积极的口碑甚至不需要出版企业支付费用便可以吸纳到新顾客,提升销售量的同时,还有助于出版品牌形象以及品牌忠诚度的形成。以新浪微博为例,用户中就不乏出版业或与出版有关的名士。当作家、评论家、出版人、出版社及其出版物的口碑信息一起成为出版品牌的构成要素,并与广泛的网络用户产生互动并致力于满足读者群体的需求时,出版品牌营销将实现低成本运营的泛传播效果。
三、营销策略创新的四个维度
社会化媒体消费群体的迅速崛起凸显了网络口碑的经营价值,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口碑营销的市场规模占到整个市场的29%,过去几年里口碑营销的复合增长率为47%,而未来几年不会低于35%。[11]对于出版品牌营销来说,社会化媒体口碑将不再只是传统广告的补充,正在成长为品牌营销传播的主要方式。基于前文分析,出版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社会化媒体口碑营销策略创新。
1.识别信息源,提升美誉度社会化媒体口碑可以分为自发生成和诱发生成两种类型。自发生成的口碑信息源自于消费者在购买与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情绪;诱发生成的口碑往往是经由某种外部刺激因素而引发的口碑创作与传播,如出版企业采取激励方式引导有满意度的读者发表的评论。针对网络社区中自发生成的口碑,建立一套搜索、分析、引导及控制为体系的口碑引导机制,将有助于培养或强化口碑原创群体(如读者)对出版产品或品牌的美誉度,并激发其口碑传播行为。事实上,精准的后台算法早已并非神秘或垄断的技术,出版企业在对产品或品牌关联词汇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与相应的社交网站接洽,使那些正面的口碑信息获得更加理想的关注度与美誉度,进而形成持续的口碑引导机制。诱发生成的口碑从产生伊始就处于营销主体的引导与控制之中,其生成与传播表现为识别、激励、引导所构成的体系:首先,识别顾客,激发口碑。出版企业应识别那些在网络社区中善于交流或具备专业评论能力的读者,可以通过赠送样书、邀请点评等方式来引发口碑创作。其次,给予奖励,激励传播。网络口碑的书写需要花费传播者的时间和精力,若出版商能够对论坛中的评论给予积分或实物奖励,则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第三,设计话题,引导口碑。优质的内容是口碑信息获得广泛传播的关键,由于消费者普遍对新奇、有趣、实用的网络口碑有较高的再传播意愿,出版企业可以设计开发诸如品牌故事、出版花絮、图书卖点等话题引发口碑的再传播。2.寻找兴趣点,提高参与度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网络用户交流共享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分散、垂直、专业的小群体社区网络对出版品牌的影响愈发重要,事实上,无论是大众图书还是学术著作,不同的出版产品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定位找到相关的论坛。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企业需要利用不同形态的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交流互动,激励他们在社区网络以及线下影响更多的潜在关注者。互动话题的设计对于口碑信息的生成和扩散尤为重要。区别于传统品牌传播中对企业理念、品牌故事、公益事业的老套讲述,社会化媒体上进行的出版品牌传播应更侧重于寻找消费兴趣点,推动出版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对话,引导网络用户自发对出版品牌进行传播。在此过程中,参与性高的话题内容往往比较容易调动人们踊跃讨论。比如出版商可以通过参与论坛交流了解读者的想法,利用趣味帖子、回应问答、回复邮件、参与论坛讨论等方式来引导谈论的内容,积极参与并推动网络口碑的传播。
2008年是中国年,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物价上涨、雪灾、地震、次贷危机等严峻的挑战,我国电子商务却始终艰难但踊跃的保持着向前的发展势头。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531.5 亿元,接近去年全年561 亿元的规模。论文格式。而2007年中国的B2B贸易总额达到24.5万亿元,较2006年增长17.8%,其中69.3%来自国际贸易。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2008-2012年,但由于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上升的态势,未来5年中国的B2B贸易总额仍然将保持12%以上的年增长率,2012年将突破52.4万亿元。
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的浪潮下电子商务依然得到快速的发展,电子商务使企业在世界各地广泛地开展业务,但是电子商务在为企业创造大量商机的同时,也改变了企业传统商务活动的方式,企业面临着新的生存环境,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企业管理受到很多新思想的挑战,管理机制必须更加完善,管理手段也必须更加先进。
1.创新是企业在网络下生存的根本
在网络市场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The Winner Take All”(赢者通吃)的理论是电子商务业界的法则,互联网永远是第一的市场。
在互联网下,通讯技术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范围更加广泛,网络技术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任何新的产品、信息、服务都将非常容易地传播给竞争者,一旦新事物出现后,很快就将成为过去,很快被竞争者模仿,电子商务使经营活动更直接、更频繁,优胜劣汰的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想象,企业的竞争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所以在互联网下任何一个企业只有时时刻刻不断地创新,才能树立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创新永远是根本,没有创新就会被淘汰。
Google、EBay、Amazon、Yahoo、Facebook、阿里巴巴都是互联网上的先驱,他们创新了互联网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使用习惯,同时也成为互联网上的赢家。google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从创立至今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比如GoogleAdwords、Google-Adsense、Google Earth、Google Blogger、Google Frooger、Google Reader、Google Suggest、Google Toolber、Google Sites等。
由此可见,创新是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立足的根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谁创新了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了消费者的需求,谁改变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谁快速地强占了市场,谁就是互联网中的赢家。
2.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将扁平化、网络化、信息化
电子商务借助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撑,网上交易取代了传统的信息传递和贸易方式。网上营销使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更为方便,企业更易于收集顾客的喜好,对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所以电子商务使得企业在面对顾客的需求时,必须保持敏锐、快速的反应,能迅速组织企业资源进行生产。
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由于中间管理层次较多,信息道路不畅,很难适应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快速相应要求,而电子商务系统借助于信息技术,通过实现信息共享、规则共享、方法共享和经验共享,以及操作自动化和控制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实现了信息流的自动畅通 ,并大大减少了组织层次,实现了信息的快速相应。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组织结构要有利于信息的高速传输与交流,要能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化,并能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实现企业组织的网络化。总之,企业组织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不可能再合理存在了,扁平化、网络化、网络化的快速相应的组织更有利于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
3.加强对物流服务的管理
电子商务使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相互协调整合,保证交易方便快捷的实现。物流作为商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原材料提供商与产品生产商之间,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实物配送服务,高效的物流体系是使电子商务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然而,与物流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其自身管理的滞后,以至于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缺乏相应程度的物流体系支持,电子商务的运作效率将大大降低。论文格式。物流管理已成为除支付认证、安全保密之外电子商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电子商务下,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流都是虚拟的,只有在顾客得到产品之后,与公司物流人员接触之后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所以物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司的声誉。企业物流的服务出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之外,还要大力提高物流服务人员的素质,保证产品在运输途中的质量,妥善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同时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与速度。
4.加强eCRM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客户关系管理的功能和价值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企业借助互联网各种先进的手段与工具,创造和充实动态的客户交呼唤环境,产生覆盖全面渠道的自动客户回应机制,整合全线的业务能力并实时协调运营,拓展和提高客户交户水平。eCRM既能够有内外地为客户提供自助服务系统,又可主动地处理客户的服务要求,不仅节省了人力,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满足了客户的实时性需要。
互联网的优势最显著的就是实现顾客的“个人化”和“交互性”,所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互联网沟通技术与方法,充分了解和获取顾客喜好和个性,满足顾客需求。
5.做好企业网络公关
在W eb2.0这样一个“体验经济”时代,口碑营销网络上显得更有用武之地。网络的普及以及Web2.0思想的应用,使消费者获得“口碑”的范围大大拓宽,从身边的小圈子扩展到无数网民。买东西之前,不但可以先上网查询用户对商品的评价,还可主动去一些论坛发帖,征集更多网友的意见,大众掌握话语权。正如美国著名学者拉扎斯菲尔德的“多极传播理论”:在网络经济的影响下,受众彼此间的影响往往大于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影响。“网络口碑营销”已成了最时髦的商业概念和机会。
然而网络口碑营销是把双刃剑,好的口碑宣传可以得到网名的认可,而任何负面消息也可以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顷刻变付诸东流。所以在口碑营销盛行的网络下,企业更需要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做好网络公关,同时也需要对网络环境给予关注,加以监控,创建一个好的网络平台,规范口碑营销的行为。
6.加强网络品牌建设
与传统市场类似,网上品牌对网上市场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论文格式。网民对网络的信任度较低,尤其在电子商务过程中,对网上商品的质量,网上支付交易的安全性都持怀疑态度,而网上品牌形象是唯一的保证,网上销售受品牌影响颇大。
还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网上品牌与传统品牌有着很大不同,传统品牌不一定是网上优势品牌,知名品牌与网站访问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网上优势品牌的创立需要重新进行规划与投资,所以公司要在网上取得成功,决不能指望依赖传统的品牌优势。
电子商务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改变了企业的传统营销方式,改变了企业传统销售渠道,以及企业传统管理理念,电子商务使企业面临着全球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挑战。电子商务给与了企业机遇与挑战,这就需要企业正确审视电子商务环境,快速调整企业管理重心,制定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郑淑蓉.试论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N].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2).
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营销活动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将产品或服务信息传播给消费者是成功营销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低成本、高影响力的营销工具,口碑营销日益引起实践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口碑研究之所以引起营销部门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往往从口碑中接受的信息比从媒体中接受的信息更多。虽然在信息流中处于被动地位,消费者还是会主动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是因为口碑传播多发生于亲朋好友等强关系人群中而具备强大的影响力。Herr和Kardes(1991)的研究也表明,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口碑比其它商业资源对消费者的影响作用更大。一直以来,口碑被现代营销人视为当今世界最廉价的信息传播工具和高度可信的宣传媒介,被誉为“零号媒介”(徐伟青和黄孝俊,2004)。
对口碑现象的研究证实了口碑在消费者购买决策和选择行为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Katz和Lazarsfeld(1955)的研究发现口碑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家庭用品或食品的最重要因素,口碑对消费者转换品牌的影响力是报刊的7倍、人员推销的4倍、广播广告的2倍,在促使消费者态度由否定、中立到肯定的转变过程中,口碑传播所起的作用则是广告的9倍。Herr和Kardes(1991)认为,与苍白的印刷信息相比,消费者在做出产品判断时候更多地依靠鲜明的口碑传播信息,因为鲜明的信息在人的记忆中更容易提取,也就更容易对消费者的判断产生影响。此外,口碑信息还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消费者的品牌转换行为和消费者的抱怨行为产生影响。可以说,口碑是衡量产品成功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口碑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顾客终生价值。
本文在回顾和梳理口碑及口碑传播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对口碑的定义、类型、特点、驱动因素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特别地,从系统论和行为模拟的角度对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一个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进行模拟的理论框架。
消费者口碑传播概述
(一)口碑的类型
总的来说,口碑是指人与人之间关于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的评价,而口碑传播行为是一种信息传递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通过面对面或经由电话所产生的信息沟通行为。口碑是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评价方面的非商业性的、非正式的信息交换、沟通、交流、传递、分享和暗示行为。口碑通常包括对产品性能、服务质量、信用以及运作方式的意见。Mangold等(1999)在研究口碑传播的动机时将口碑内容分为四类:产品性能、企业对产品或购买问题的回应 、价格或价值和雇员行为。
在非正式的场合,消费者之间关于品牌、产品及服务的信息交流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对消费者来说,从企业形象、企业名称等外部形象话题,到企业位置、营业时间、货源、打折活动等企业运作话题,再到内部装修、产品摆放、整洁度等内部形象话题,从产品价格、产品质量、品牌等产品形象话题,最后到服务态度、退换货、赔偿、响应速度等服务话题,都有讨论和交流的价值。
在口碑传播的过程中,不是所有消费者都参与了相同的口碑扩散活动。有的消费者积极地扩散正面的口碑;有的则不会参与这个过程,即使他们有过满意或者不满意的经历;而另外一些消费者则因为对产品或者服务不满而产生负面印象,从而积极地扩散负面的口碑。
张晓飞和董大海(2011)将网络口碑传播者动机分为正面动机、负面动机与中性动机三类。郭国庆等(2007)将口碑信息划分为三种类型:正面口碑、负面口碑和中立口碑。他认为消费者在口碑沟通过程中,除了交流对于某些产品或服务的正面评价与负面评价意见之外,还会传递一些不带感彩的产品信息,其目的是为对方提供客观的信息,并将此类口碑信息称为“中立口碑”。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回顾可以发现,对正面口碑的研究占多数,对负面口碑的研究较少,对中立口碑的研究文献最少。负面口碑是指顾客彼此间诋毁某企业或产品的一种人际沟通。Money和Bruce(2004)认为负面口碑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导致消费者的品牌转换行为。Mahajan等(1984)认为负面口碑中的信息可能包括:一是与品牌相关的信息,比如麦当劳在汉堡中放入蠕虫以增加蛋白质含量的流言;二是与产品相关的信息,比如棉球能致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三是与企业相关的信息,比如Gamble是撒旦教徒经营的;四是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比如气雾罐中的碳氢化合物对健康和环境有危害。
正面和负面口碑都对消费者的行为和企业盈利能力有很大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正面口碑会通过降低风险而增加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购买意愿,有助于为企业和品牌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并能够降低公司的整体营销宣传费用。相反,负面口碑可能阻挡了有意购买特定产品或品牌的潜在顾客,从而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及财务状况。
(二)口碑传播的特点
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品牌转换行为中,口碑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与报刊杂志广告、人员推销和广播电视广告等大众传媒传播方式相比,口碑传播具有可信度高、成本低、累积作用大、互动性好、记忆性强、传播持续时间长、信息量大和传播频率高等优良特性。具体来说:
1.可信度高。首先,传播者与接收者有信任关系。口碑传播较多地发生在关系较为亲近的朋友或家人中,因为顾客在与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亲近的人交谈消费问题时,没有限制或拘束,相互信任的程度较高,能够很自然地接受周围人的意见。口碑是一个消费者主导的信息渠道,通常认为交流者是独立于市场的,因此它被认为是一个更可靠、更有信用和更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其次,口碑传播一般是基于消费经验的总结,对于有购买意愿的消费者来说,关于产品或服务的真实体会和使用经验有相当强的说服力。
2.成本低。对接受者来说,从传播者那里获得关于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时,可能只需要付出有限的时间成本,这个成本相对于亲自消费体验或者寻求专业评价的成本来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许多口碑也可能是在交谈过程中意外获得的,比如当人们越过晾衣绳或者后院的篱笆交谈时的信息。对口碑营销的传播者来说,相比其他广告媒介,口碑营销的成本低得多。
3.信息累积作用大。随着关于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口碑越来越多,消费者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并对同类的信息累加记忆。相对于广告这种营销方式的单一重复,一个口碑可能就是一个独特的消费经验,由不同经验构成的口碑累加起来所形成的累积作用,远远超过了其他营销方式的重复信息产生的累积效用。
4.互动性强。口碑活动与商业大众传媒的最大不同是,口碑交流者之间是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而大众媒体则依赖于不同形式的媒体来传播信息。口碑信息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双向沟通,交流者往往是非正式的沟通,因此口碑传播的互动性很高。这种互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沟通的发起者可以是口碑传播者,也可以是口碑接受者,也就是说口碑传播有主动告知和主动搜寻两种方向;另一方面,这种沟通没有次数的限制,口碑信息在双方更加深入的提问和回答中更加详细和完整。
5.记忆性强。由于口碑是在非正式场合中进行交流和传递的,其信息更具有活力,更加亲切,因而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愉快的购物经验,比满意的购物经验让人记忆更深刻和长久。
(三)口碑传播的驱动因素
口碑营销的目的是对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行为进行控制,鼓励正面口碑,降低负面口碑的作用。也就是说,即使顾客完成了购物和消费,口碑传播是否发生、如何发生都是不确定的。对于传播者来说,不一定愿意对购物或消费经验进行评价和传播;而对于接受者来说,口碑信息不一定对其有说服力,并加强或改变其看法。只有当传播者愿意发出信息,同时接受者愿意倾听的时候,口碑传播才得以发生。
对于接受者来说,影响其倾听动机的因素有:一是来源可信性;二是口碑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同质性以及人际关系;三是产品和购买情况特征,如高认知风险、新颖性和服务;四是情境因素,如很难或者不可能从商家得到产品信息的情况,或缺少时间的情况。以上驱动因素触发了接受者的倾听意愿,也就是说其接受口碑信息的概率随着以上影响因素的出现而增加。
对传播者来说,影响其传播动机的因素有:一是传播者的个性,如自信和社会性;二是传播者的态度,如帮助他人的愿望和对抱怨的态度;三是涉入产品和购买决策的程度;四是情境因素,如与他人的接近程度。以上因素触发了传播者的交谈意愿,也就是说其传播口碑信息的概率随着以上影响因素的出现而增加。
口碑传播行为模拟的理论框架
从口碑传播的研究方法来看,目前学者们应用较多的方法是实证和定性的方法,包括专家访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情景实验、小组会议和关键事件法等,以及以心理学、社会学、营销学等理论为背景的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另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其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口碑测量方法、口碑传播概率的计算方法、口碑传播模拟的方法、口碑推荐价值的计算方法和口碑传播人数的预测方法等。
由口碑信息、口碑传播者、接收者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可以称为口碑传播系统。通过对口碑传播机制的分析看出,无论是传播者还是接受者,都具有不同的行为动机、传播概率和接受概率,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口碑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负面口碑,人们更有传播的倾向和接收的愿望。
口碑传播系统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其中传播者、接受者以及口碑传播的复杂性,决定了口碑传播系统的复杂性。人们希望找到一种工具和方法来分析口碑传播的机制以及控制策略的效果。也就是类似于自然科学领域中实验室的作用,将个体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融入模型,并提供一种方法或技术来解释口碑效应是如何发生和变化的。但由于口碑传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实验的可控性很差,无法对其机制进行描述和实验操作,只能根据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假设和规则进行模拟,来研究系统内个体的动态行为和影响特征。
与数学模型分析法不同,系统模拟不一定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行为,而是通过一定的假设和规则来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人员行为和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在这里系统模拟(也称为系统仿真)是依据研究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量关系的仿真模型,并据此进行试验或定量分析,以获得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尤其当系统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时,模拟技术可能是分析人员行为的唯一有效方法。
模拟是一种人为的试验手段,它与现实系统实验的差别在于,模拟实验不是依据实际环境,而是依据实际系统的映像模型以及相应的“人造”环境运行的。具体的逻辑和过程,如图2所示。因此,模拟可以比较真实地描述系统的运行、演变及其发展过程。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随机问题,模拟技术往往是获得决策信息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
在为数不多的对口碑传播进行系统模拟的研究中,蒋玉石(2007)将顾客口碑推荐价值融入顾客终生价值(CLV)模型,对影响顾客终生价值的评价指标赋予随机值,首先利用Mont Carlo模拟方法对随机变量各种可能组合进行运算,直到评价指标的分布规律趋于稳定;然后将运算后获得的口碑推荐比例加入进传统的顾客终生价值模型中,从而得到了不同口碑效应影响下的顾客终生价值。
钱斌(2008)利用基于多主体(agent)的建模方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由网络口碑再传播行为而形成的社会网络进行了模拟分析。蒋帅(2010)建立了在线口碑传播的多Agent模型,并使用NetLogo仿真平台模拟了不同情况下在线口碑传播网络的形成过程。钱斌和蒋帅的研究都是利用多主体的方法,模拟一个口碑信息从一个节点传播到相邻节点的过程,通过传播路径的不断增多和延伸,形成一个类似植物生长的口碑再传播网络。其中,节点改变一次状态后便永远停留在这个状态。
李林等(2009)利用复杂网络传播的有关理论,基于改进的传染病传播模型,结合服务质量口碑传播的特点提出了服务质量口碑传播演化模型,对电话通话记录网络进行了模拟研究。其中模拟过程基于两个假设:一是所有节点的传播概率都是相同的;二是口碑信息只有正面和负面两种类型,且对于每个节点来说,只要有另一种类型的口碑传播过来,该节点就改变状态成为相反类型的口碑点。
虽然已有文献对口碑传播的模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且利用的模拟软件(NetLogo)具有模块化和再次开发的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普遍性。一方面,多数研究都在病毒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适合于模拟口碑从无到有的传播发展,但很难对已有口碑系统的继续演化进行模拟。另一方面,研究假设的简单化也使得模型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过多,忽略了一部分口碑传播和消费者的基本特征,模拟结果的统计输出部分较简单,很难反映口碑演化的真实过程以及消费者在口碑传播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结论及展望
在现代营销活动中,口碑及口碑传播一直是实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消费者拥有了一个信息交换、沟通、传递和分享的广阔平台。自此,口碑营销受到了企业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低成本、高影响力的传播方式是企业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成功的口碑营销能够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感知,有效驱动正面的消费者行为,从而提高顾客的购买意愿和重购行为。本文从口碑的定义、口碑的类型、口碑传播的特点和驱动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口碑及口碑传播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梳理。特别地,还从行为模拟的角度对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文献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一个对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进行模拟的理论框架。笔者认为,从行为模拟的角度对消费者口碑传播的复杂行为、交互作用和影响规则进行描述和分析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Herr, P.M., Kardes, F.R., Kim, J. Effects of Word of mouth and Product-attribute Information on Persuasion: An Accessibility-Diagnosticit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91, 17 (4)
2.Katz, E., P.F.Lazarsfeld.Personal Influence: The Part Played by People in the Flow of Mass Communications.Glencoe, IL: Free Press, 1955
3.Mahajan,V., Muller, E., and Kerin, R.A. Introduction Strategy for New Produc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Word-of-Mouth. 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12)
4.Mangold, W.G., Miller,F., Brockway, G.R. Word-of-mouth communication in the service marketplace.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1999(13)
5.Money, R. Bruce. Word-of-mouth Promotion and Switching Behavior in Japa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to-business Service Client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 57(3)
6.郭国庆,杨学成,张杨.口碑传播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一个理论模型,管理评论,2007,19(3)
7.蒋帅.基于多Agent仿真的在线口碑传播网络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蒋玉石.零售行业中顾客口碑传播意愿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9.李林,军华,周章金.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服务质量口碑传播.系统工程,2009,27(6)
关键词 : 社交网络;社交网络营销;营销信息;影响因素
1、定义概述
1.1 SNS的定义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社会性网络服务是一个平台,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或社会关系的连接。例如利益共享、活动、背景或现实生活中的连一接。一个社会网络服务,包括表示每个用户(通常是一个配置文件)的社会联系和各种附加服务。大多数社会性网络服务是基于网络的在线社区服务,并提供用户在互联网互动的手段,如电子邮件和即时消息。
1.2 社交网络营销的定义
社交网络营销的核心是关系营销。通过社交网络这个服务平台来推广企业的产品和品牌以及其它的发展业务,社交的重点在于建立新关系,巩固老关系。其特点是:第一,直接面对消费群体,目标明确,可信度高,利于口碑宣传。第二,可以作为普遍宣传手段使用,也可以针对特定目标进行重点宣传。第三,直接掌握消费者的反馈信息,针对消费者需求及时对宣传战术和宣传方向进行调整。
2、发展现状概述
2.1 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及社交网络应用的发展,为消费者搜索与分享信息提供了重要手段。根据艾瑞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PC端社交服务月度覆盖人数为4.7亿人,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0.8%。在总体网民当中的渗透率为92.6%。社交网络平台人们注册身份的真实性,将线下的关系网复制到线上,利用这些关系网传播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对于任何想要吸引消费者的企业来说,了解社交网络变得极为重要。同时它也促进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然而现在对于在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善,有待人们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的社交网络正在涵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社交网络在世界各地均有知名的网站分布,如欧美的Facebook、Bebo、Xing、Myspace,亚洲的Mixi、开心网、人人网等等。2013年,全球社交网络的普及率为17.3%,2014年将达到20.4%,社交网络的登陆人数多达全球互联网用户的三分之二,超过了电子邮件,成为全球第四大受欢迎的互联网服务。
社交网络逐渐成为网上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平台。在各大社交网站中还产生了一种类似现实的媒体,简称为社交媒体(Social-media)。这种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无不对整个网络信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基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实时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交网站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
2.2 社交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社交网络以其普遍性、其用户的数量和信息的传播速度等特点成为互联网上发展迅速的一大网络平台。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社交网络营销。
社交网络营销的产生具有其必然性,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断传播,使得社交网络成为信息交流的聚集地。因为社交的重点在于建立关系,任何用户之间都可能存在一张或大或小的关系网。而整个社交网络的强大关系网便能支持营销者们业务的发展。
目前,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用户的聚集地,在整个社区中聚集着互联网上大部分的用户。通过分析发现,在社交网络中他们是直接面对消费人群,并且人群集中、宣传直接、可信度高,相对于现实来说更有利。在社交网络中,营销者完全可以组织特殊人去对其进行重点和特定目标进行关注。
3、社交网络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在研读社交网络及社交网络营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社交网络环境下营销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提出研究假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社交网络用户联系时间不确定性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障碍,这使得信息的传播出现断续性,容易导致营销信息被淹没,传播过程过早终止。
(2)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用户的个人喜好。虽然它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但受用户的选择而限制。
(3)社交网络营销信息的内容有没有趣,营销信息内容的专业性的强弱,都会影响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
(4)对于传播者而言,传播者口碑的好坏也会影响下一个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所以这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才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与扩散。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存在一些影响企业营销信息扩散的因素。所以要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营销,我们就需要解决社交网络用户传播信息的动机和影响社交网络用户对营销信息的传播意愿。
根据关系营销和在线消费者行为理论,本文以信任-承诺模型为核心,整合个人声望因素,建立面向社交平台用户的企业营销信息传播意愿模型,针对各大社交网站,研究用户传播企业营销信息的动机,并确定不同因素对信息传播的影响程度,为营销者深入了解消费者传播信息的内在动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4、营销信息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
4.1 感知有用性
感知有用性是指使用者感觉到使用一种特定的技术会增加工作绩效提高作业程度。1989年,技术接受模型是Davis1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时所提出的一个模型,提出技术接受模型最初的目的是对计算机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做一个解释说明。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①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usefulness),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的程度;②感知的易用性(perceivedeaseofuse),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Davis(1989)认为感知有用性会影响技术使用者想要采用某项技术的意愿。
4.2 社会影响
社交网络用户在对营销信息传播的时候,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他会很在意他的亲朋好友、同事、上级的看法和意见。如果对其重要或是有一定影响的人,会促使用户把营销信息传播下去,传播时,会对社交网络用户产生影响,若社会影响越大,用户传播意愿越强,越能促使营销信息传播行为。
4.3 感知易用性
感知易用性被定义为使用者利用新系统、新技术需要努力的程度或者期望使用该系统的容易程度。这个变量在本论文中主要是指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方便程度。使用社交网络很方便,以百度贴吧为例,使用百度贴吧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他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知名度与地位,通过关键字查找同道者,通过简短的文字就可以进行交流,而且在移动客户端都可以进行,所以用户的感知有用性越强,社交网络用户的传播意愿越强。
4.4 传播信息的交互性
所谓信息交互是指自然与社会各方面情报、资料、数据、技术知识的传递与交流活动。本论文将交互性定义通过互联网和网络技术,基于百贴吧使用者与参与者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的程度。在百度贴吧上进行各个主题的相互讨论,可以通过在线发言、评论还有回复等方便地表达意见并与他人交流。百度贴吧使用者可以在线与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互动沟通,使用者能够更加了解企业以及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和大众进行互动,借助社交网络这个平台,使消费者能够迅速锁定目标企业的商品信息,节省消费者的精力时间,降低获取信息的搜索成本,更能促进使用者积极传播营销信息的积极性,所以营销信息的交互性越强,社交网络传播信息的动机就越大。
4.5 满意度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顾客满意度反应的是顾客的一种心理状态。顾客的满意度,是指顾客对消费经历的满意程度。在本论文中满意度是指用户对他所使用的百度贴吧这个经历的满意程度。满意度的高低会影响使用者的传播意愿,从而影响对营销信息的传播行为。因此使用者对网站及传播的信息越满意,对信息的传播意愿就越强,对网站的归属感越强,传播频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传播行为。
5、意见与建议
5.1 营销信息设计内容方面
为了达到社交网络用户的期望的体验,即满足社交网络用户对营销信息传播意愿,企业营销信息在内容上应简洁易懂的同时要保证内容对用户来说是有用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实用性、可靠性、权威性;以便能够提升用户的归属感,所以企业在设计营销信息时,可以以别出心裁的形式来表现信息的内容,比如微电影、图片、名人语录、音乐等等来表现。使用户在使用信息的时候会产生视觉与心理的享受与冲击,增加用户的粘性,使用户产生传播信息的动机,另外就是利用现当代的主题与焦点和结合流行元素创造出来的营销信息的内容更加贴近用户的心理感受,使用户的社会认同度增加,从而增加转化率。
5.2 营销信息的投放平台方面
企业在投放营销信息的时候要重视对社交网络平台的选择。口碑良好和用户活跃度高的社交网络平台对于企业的营销信息传播颇为有利,更加能促进用户对信息的传播。
5.3 企业自身发展方面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要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口碑,在平时的宣传当中,使企业与用户的粘度加深,一方面,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让用户为企业传播营销信息,增加社会认同、自豪感与归属感。总的来说,我们的对象是用户与客户,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与精神需求是追求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蓓婧,侯伦. 消费者微博营销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TAM和IDT模型[J].
[2] 刘建新,陈雪阳. 口碑传播的形成机理与口碑营销[J].2007
[3] 郭小钗,陈蓓蕾. 在线口碑效应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2009
[4] 陈小云. 消费者参与社交网络营销因素的实证分析[J].工商管理.2012
[5] 赵明媚,郭宇. 品牌忠诚度对企业的影响摭论[J].2010
[6] 张莹瑞,佐斌.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6,14
网络营销的分类
1) 网络营销按前期推广可以分为:
搜索引擎营销(SEO)
email营销(许可邮件营销/邮件列表)
数据库营销
信息 - 针对B2B商务网站的产品信息)
网上商店 - B2B的阿里巴巴;B2C的淘宝、EBAY、腾讯拍拍
博客营销
论坛营销
软文营销短信营销
口碑营销
营销
网络广告
2) 网络营销按与顾客互动交流可以分为:
在线咨询 - 留言本、在线咨询表单、QQ、MSN等为代表的即时通讯、53KF、918在线客服为代表的
网上订单
购物车
email邮件及邮件列表
Help或FAQS(常见问题解答)
企业论坛(BBS)或顾客交流社区
3) 网络营销按后期品牌及顾客关系维护可以分为:
网络品牌
1 理论回顾
美国著名服务营销学家Berry通过对14个成熟且表现优异的服务企业进行研究,在与产品品牌建设过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强调客户服务体验在品牌创建中具有突出作用的服务品牌建设模型,如下图所示。
Berry指出,对于产品营销来说,该企业的品牌主张和外部沟通是品牌资产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当服务是主要的供给时,尽管企业的品牌主张与外部沟通对品牌知名度有影响,但顾客体验在品牌内涵与品牌资产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差别
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服务本身的特点。服务具有无形性,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将无形服务转换为具体的利益和完美体验,而服务品牌作为无形服务的有形标志之一,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有不可分性,于服务而言,生产和消费往往同时进行,提供者是服务的一部分,服务提供者与顾客的互动是服务营销的典型特征,在服务品牌的建立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变性,服务会因其接触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服务。服务质量、服务设施、服务价格、周边环境都成为服务品牌的相关要素,如何统一所有服务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是服务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服务还具有易逝性,服务不能存储因而在需求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这就要求服务企业进行合理的需求与收益管理,谋求需求与服务生产的匹配。
服务不同于产品的上述特征决定服务品牌建设在服务企业竞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有力的服务品牌能够增加顾客对服务的信任感,能够降低顾客进行服务消费的经济社会安全等感知风险,保证顾客与员工的持续一致的互动体验。
3 顾客体验对服务品牌建设的影响
品牌建设的直接目的是创建品牌资产,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服务过程中的顾客体验是决定品牌权益的关键因素。品牌资产主要由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内涵两部分构成,品牌认知度直观的反映顾客识别、记忆品牌的程度,而品牌内涵是对品牌的整体感知,由外部品牌传播和顾客体验共同决定,而外部品牌传播是指口碑等企业不可控的传播,因此,服务企业品牌建设与培育的重点是顾客体验。
顾客体验能够让顾客在服务消费的过程产生行为、思想和情感相关的积极品牌联想和品牌意义,加强顾客对品牌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顾客对品牌的评价,最终达到培育品牌忠诚的目的。星巴克咖啡是增强顾客体验从而构建品牌形象的典范,星巴克通过优质的服务、优雅舒适的消费环境赢得顾客。
4 基于顾客体验的服务品牌建设
4.1 战略性品牌分析
进行战略性品牌分析是品牌创建的基础,服务品牌建设首先要对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有着明确的认识,使品牌能够与顾客产生共鸣,与竞争者形成差异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通过对企业自身、顾客、竞争对手、利益相关者、宏观环境的分析,更好的识别顾客需求,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提供更具选择性、目的性、个性化的服务。麦当劳允许全球范围内的餐厅针对当地的环境和文化推出差别化的产品,其在英国推出了Bacon Roll早餐三明治,在法国推出了优质的M Burger,在中国推出用鸡蛋、西红柿和胡椒做成的火腿麦香酥。
4.2 差别化的顾客体验
在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对服务企业来说,能够带给顾客差别化的体验是在顾客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认知的基础。星巴克咖啡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其优雅的环境,优质的顾客服务使其成为人们在休闲时刻舒适体验的不二选择。星巴克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星巴克想要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递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性的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感染顾客,从而带给顾客一种别样的体验。
4.3 明确品牌主张与定位
服务品牌建设需要企业提出明确的品牌主张,与顾客、利益相关者产生情感上、利益上的共鸣,而品牌定位是使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优势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已经从最简单的物质需求发展到追求独特而难忘的消费体验,因此品牌价值也已经从功能价值上升为情感价值、体验价值。例如不同品牌定位的汽车对于消费者而言就代表不同的体验,奔驰的定位是尊贵、沃尔沃定位为安全、凯迪拉克高贵奢华、玛莎拉蒂豪华舒适而奥迪是科技的象征。
4.4 品牌内部化建设
由于服务具有不可分性,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服务提供者即员工在顾客消费过程中与顾客高度接触,故员工能否以品牌承诺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对于形成良好的顾客体验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品牌的内部化就显的尤为重要。企业通过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并且推行相应的激励政策,可以使其更好的了解和践行品牌承诺。在品牌内部化上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其为顾客提供高标准化的服务而著名,丽思卡尔顿酒店通过对员工提供完美的培训和遵循三步骤服务及12条服务准则来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整个公司范围内注重个恶人服务和职能服务。在其30年的历史中建立了“We are Ladies and Gentlemen serving Ladies and Gentlemen”这个我们熟知的丽思卡尔顿理念。
4.5 加强品牌传播
根据Berry的服务品牌创建理论,外部品牌传播可以深化顾客对服务品牌内涵的理解,从而构建品牌资产,因此加强服务品牌传播在服务品牌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服务品牌在传播上可以采用多种传播方法将其品牌价值主张与定位传递给目标受众,因为顾客体验在顾客之间是互动的,顾客对服务品牌的满意评价会传递给其他目标受众,从而形成对服务品牌的口碑营销。在营销传播上,星巴克星巴克的广告费预算为每年 3000万美元,仅占销售额的百分之一。星巴克一直坚持不以广告提升形象的策略,而是保持舒适的环境和一贯优质的服务,以消费者口头传播的方式来推动星巴克目标顾客群的扩大和增长。
参考文献:
[1] 范秀成 顾客体验驱动的服务品牌建设[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 2001(6):16-20.
[2] 罗惠 服务品牌提升策略研究[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 2008(5)
[3] 罗选荣.韩顺平 LUO Xuan-rong.HAN Shun-ping 基于顾客体验的服务品牌接触点管理[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
一、中国网络游戏竞争现状
近十几年,网络游戏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中国大陆取得蓬勃发展。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市场规模已达313.7亿。高额利润驱使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加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国内研发人才的积累,行业已经从早期的技术门槛阶段,逐渐转变为以营销为主导。以腾讯、盛大、网易、征途、完美为首的一线网游企业,不断通过营销模式的创新来培养市场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二、近年国内主流网络游戏典型营销模式
1.广告推进模式
与传统营销推广类似,广告是网络营销最常用的营销模式之一。通过在游戏专业媒体、门户网站、视频等网络应用产品投放广告,将游戏推送到目标玩家面前。有别于传统的电视、杂志、户外等广告渠道,网络广告能更精准的送达目标受众,并且可通过网站访问数据对广告进行监测,计算各渠道的有效转化率,为厂商的广告投放策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由于竞争日趋激烈,近年每款大型网游新品的广告投放预算都在千万以上。
2.渠道拉动模式
对网络游戏而言,典型的渠道是网吧、网络运营商和高校。由于这些渠道的用户已经具备上网条件,向他们推荐产品的成功率最高。在网吧渠道,通常依靠游戏推广员逐个挖掘新用户来实现增长,虽然这种形式效率较低,但进入用户粘度较高。在网络运营商渠道,通常采用分成模式进行商务合作,即厂商将在运营商渠道获得的收入与其进行分成。对于高校渠道,通常以活动形式进入校园,将产品以最快的速度介绍给高校学生,通过社区性的互动设计,吸引他们尝试。
3.平台营销模式
对于大型网络公司,每年都有若干款新产品推出,为了提高营销推广效率,让每次推广拉进来的新用户能够成为公司的忠诚用户,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构筑自己的平台。典型的案例是腾讯,以QQ聊天工具为核心,开发出会员、Q-zone、新闻门户、QQ游戏等一系列的互联网应用,将用户牢牢拴在自己的地盘上。平台营销具有典型的马太效应,成功的平台甚至演化成一个新的媒体。
4.口碑营销模式
在广告泛滥的今天,很多受众已经对广告具有免疫能力,朋友推荐是他们尝试新产品唯一可信任的渠道,网游产品也是如此。比起广告等硬性宣传,口碑营销这种软性宣传具有成本低、传播快、目标准、成功率高的特点。但有的时候,口碑营销也是一把双刃剑,其难点在于舆论管理,一旦差的口碑形成,将迅速蔓延,公司必须紧密地进行舆论监控,随时做好应对负面舆论的准备。
5.事件营销模式
事件营销,是指策划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或事件,以此吸引社会、媒体和用户的关注,从而提升品牌形象,并将其转化为销售利润的营销模式。对网络游戏而言,典型的事件营销有代言人炒作、赞助活动、公益活动、企业高管发言等。其难点在于内容策划上必须具有一定高度,才能提升社会影响力;同时又必须在活动形式上将注意力转化为行动,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润。
6.病毒营销模式
病毒营销是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而诞生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在网络游戏行业应用尤其普遍。典型的病毒营销需要具备传播源、传播介质与传播对象三个要素。作为传染源的“病毒”本身,可以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者一些精心设计的趣味事件,其表现形式通常为视频或者图片。典型的病毒营销,如2007年网易大话西游3和快乐男生变装秀。
7.社区营销模式
社区营销的重点在于“互惠”,即以利益驱动用户自发传播,借助一传十,十传百的力量,让营销活动迅速蔓延开来。典型的案例如魔兽世界的玩家,只要发动身边两个朋友一起来玩游戏,就可以获得一个珍稀坐骑。社区营销模式看似免费,但由于涉及“利益分享”,一旦活动的参与人数较多,厂商让渡利润将显著增加,因此通常以虚拟奖励来刺激玩家。
三、激烈竞争催生整合营销模式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最大化提高推广效果,每个网游厂商都需要以尽量多的营销手段获取玩家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整合营销诞生了。
整合营销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将广告、销售、促销、公关、事件、赞助、平台等企业内外资源进行系统化结合,产生协同效应。由于涉及多部门协作,仅有策略和创意远远不够,任何一个环节的品质都会影响整体效益,整合营销对执行力和细节具有更高的要求。而这将是未来一两年内中国网游市场的主流营销模式。
四、结语
纵观近年中国网游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技术门槛阶段、产品导向阶段、广告拉动阶段、区域推进阶段、整合营销阶段。行业成熟的标志是,营销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营销模式如何发展进化,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13版·中国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 微电影的本质特征及其盈利的可行性分析
微电影在我国的具体出现时段可以追溯到2006年,雅虎电影广告《来世前生》(张纪中),《阿虎》(陈凯歌),即可将之视为微电影的雏形。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及发展,微电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在2010年由中国电影集团投资拍摄制作的《老男孩》,凭借其故事性及情感渲染力,一经在优酷土豆等自媒体平台中上线,即收获不俗的点击率,社会影响较为深远。对《老男孩》这部微电影进行探究,其在具备微电影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凭借微投资及品牌广告的植入,实现了微电影的大幅度盈利,并使业界开始认识到微电影的独特商业属性及价值,对后续的微电影制作给出了示范和模板。
2 自媒体时代微电影传统盈利的方式及要点探究
2.1 深挖广告盈利模式,推行微电影广告定制
在微电影的具体形态上,由于其具备了较高的性价比,使得微电影成为众多品牌及商家青睐的品牌营销手段之一,相应地,广告盈利成为微电影获取盈利收益的最为主要的形式。在传统的广告盈利模式下,容易使微电影的内容与广告营销在匹配度上表现不佳,进而使微电影在人们的认知上等同于品牌广告及宣传,最终不利于微电影盈利模式的持久化。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要看到,微电影盈利方式的主要模式及盈利来源仍然是广告植入带来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微电影本身具备了电影的一些基本特征及表达诉求,在广告的植入上不能过于生硬牵强,以免对微电影的艺术性带来损害。在此背景下,微电影广告定制可以在发挥微电影营销优点的同时,又给予观众较强的微电影艺术审美感受,使广告盈利这一模式在形式的包裹下,实现双方经济收益的和谐并存[2]。
在微电影广告定制上,应注重广告植入的艺术性及恰当性,使微电影在达到广告宣传及推介的过程中,将微电影所应涉及的电影艺术要素及内涵和盘托出。具体地说,微电影广告定制应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1)微电影拍摄制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品牌商及广告商,这也是微电影得以启动及拍摄的基础
资金。
2)微电影在品牌资金的辅助下,应围绕品牌投资方,进行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及编撰,在此过程中,要在突出电影的故事性的基础上,将品牌的卖点融入到微电影剧本及情节中。
3)在微电影的演员选择上,应重点突出品牌赞助商产品的气质及营销方向,选取与之相契合的微电影演员,借助微电影拍摄镜头,将品牌赞助商的产品特点加以呈现。
4)在微电影的表达上,既要通过故事讲述及场景转换,将广告品牌的文化内涵进行揭示,又要注重在情节流转中,让观众情绪及感知沉浸其中,引导观众产生购买欲望,最大化地发挥微电影故事、资金、营销、购买欲引领等方面的作用。
2.2 借助自媒体,注重话题营销及口碑营销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在微电影的盈利上,远程教育论文应注重通过话题营销及口碑营销,使微电影的艺术性及商业性得以进一步展示及融合,从而在受众群体的主动扩散式营销中,为微电影盈利模式的拓展做好铺垫。具体到微电影的拍摄及传播上,制作者通过采用DV,摄影机等器材,在画面、镜头、画质、宣传等各个流程的辅助下,为微电影受众提供电影的观感,而凭借其短小精悍的艺术特点,在其中融入一些较为新颖及独特的话题,可以激发受众的重复观看欲望,在此过程中,借助于话题营销及口碑营销,微电影可以实现二次营销,在日益攀升的点击率下,微电影可以寻求与广告赞助商的多次利益分成,实现微电影的深度盈利。
在微电影话题营销上,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凯迪拉克的宣传短片,该短片主要是借助于微电影这一形式进行传播,为便于微电影话题营销,微电影拍摄人员及制作人员将该微电影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将之分为预告片、微电影正片及微电影花絮三个部分,在每个部分的推出时间上留存一定的空间,在自媒体的辅助下,如网络、微博、微信等,实现了预告片《一触即发》点击量过亿,微博及微信转发量仅10万次的传播效果。接着推出的微电影正片《66号公路》,由于之前的话题营销,在传播的速度及分享的次数上实现了几何式增长,而通过凯迪拉克官博及社会名人微博的深入介入及推广,最终使凯迪拉克微电影实现了点击量过2亿,自媒体转发量超过26万的营销成绩。
3 自媒体时代微电影多元化盈利路径
3.1 微电影版权费用及微电影自媒体影院院线
盈利
自媒体时代下,微电影现仍以广告收入为主,在传播平台上倾向于免费及公共媒介,而随着微电影拍摄及制作水平的提升,微电影本身具备了较为浓厚的电影审美及营销价值,这就给微电影的版权费用收取及影院院线盈利提供了契机。例如,在《灵魂中转站》(宁财神)这一微电影营销上,借助于版权费用收取,该微电影即从视频网站中获取了近100万元,从而在成本回收的基础上,实现了盈利。而在微电影影院院线的盈利上,腾讯视频、乐视视频、PPTV等几家视频网站致力于创建的微电影“网络院线”,借鉴采纳了传统影院院线的分账模式,可以对微电影进行整合营销及传播,增加其盈利的深度及广度。
3.2 通过微电影电视频道及其他营销渠道增加盈利值
在有线电视传播中,单一化的广告植入已经造成了电视媒体的审美疲劳,而“专业频道”,如美国的“科学探索”“国家地理”等,给予微电影营销一些有益启示[3]。微电影也可以通过设置微电影电视频道及网络频道的方式,通过特定输出微电影产品,拓展微电影的盈利来源。此外,微电影网络付费点播、移动终端设备线上线下运营、交通工具及楼宇电视的传播、微电影节(展)专项展映等,也可以给微电影的盈利提供更为多样的选择,使微电影的盈利值在更加多元的渠道下整合汇聚。
4 结束语
毋庸置疑,微电影在后续发展上有着广阔的空间,其盈利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在微电影盈利方式的拓展上,传统的广告赞助及植入的方式仍不可或缺,更为多元的版权营销、话题营销、影院营销及电视流媒体营销所占据的份额也会逐步提升,可以说,微电影随着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在商业化的进程中愈走愈远。
参考文献
一、汽车服务营销的概念
服务营销是指依靠服务质量来获得顾客良好的评价,通过良好的口碑吸引、维护并增进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目的。 即企业通过其服务营销人员与消费者互动,提升服务价值,提高顾客对服务的认知和满意度,建立起稳定客户关系的一系列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丰富产品自身的内涵和外延,增加其附加值,提升产品层次,提高品牌忠诚度。
汽车服务营销是指以顾客满意度为标准,服务营销的理论为指导,提升汽车的竞争力的独特营销模式,满足消费者在汽车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系统全面的服务。目的是为了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满意的同时,使得各个销售环节都能得到增值。
二、我国汽车经销商服务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广大汽车消费者也日趋成熟。在购买汽车时,消费者不在仅仅追求对产品本身的满意,同时更为注重购车体验和售后服务。这就要求汽车厂家除了要提供卓越的产品外,还要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汽车经销商具备出色的服务营销能力。现实情况表明,我国的汽车经销商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将新车销售作为经营活动的重点,视售后服务为新车销售的辅助环节,汽车经销商们并没有就售后服务如何满足顾客需求做深入思考和系统实践。
1、服务营销理念滞后于发展。汽车服务营销的理念远超出传统有形商品营销范畴,主要体现将为客户提供终身服务作为营销基础,旨在建立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长久依赖的双赢关系。经销商销售不仅是品牌汽车,同时也应是提供该汽车品牌下的全面服务。总体而言,过去几年我国汽车销售形式很好,部分品牌的汽车供不应求,消费者以能够尽快买到车为最优先目标,忽视了产品的售后服务。在这种背景下,经销商将大部分资源和精力都投入在汽车销售业务上,对售后服务的营销管理投入不足。由于我国汽车经销商存在很多与上述问题类似的为攫取利润不惜牺牲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结果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这样服务营销理念严重制约了汽车经销商的健康发展。
2、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大多数汽车经销商都会把获取最大利润作为当前的首要目标,这种短视理念必然会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例如,在汽车市场销售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汽车经销商常常提高销售价格或收取高额定金延期交车,导致消费者购车满意度大幅降低。还有就是维修方案及价格不透明问题十分突出。消费者对车辆维修情况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维修所需真正的成本费用。久而久之,由于维修方案及价格不透明,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经销商也就失去了信任,汽车服务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关键词:石化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建设水平发展飞速,特别是加入WTO后,许多企业为了不断发展,引进了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与此同时,人们注意到营销对整个企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对市场营销开始重视起来。在商业竞争当中,良好的营销不仅可以让厂商和消费者的距离更加贴近,并且还能使得销售的数量大大提高,在市场份额持有率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而石油化工企业,在我国属于非常重要的支柱型经济产业,为了让我国的石化产业得到飞速迅猛发展,在国际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我们首先要在确保产品高质量的同时,与自身各种优势相互结合,通过加大营销的力度,在全世界面前有一个展示。针对具体的营销分析和策略,我会在以下段落中,逐一分析和探讨。
一、石化企业营销所存在若干问题
(一)石化企业中具备专业营销资质的人员占有比例少
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其实占有核心因素的就是人才竞争。在我国传统石化企业中,非常重视产品的质量和研发,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新产品的研究以及开发过程,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这样就忽视了专业营销人员的培养和开发,而且,由于缺少科学与合理的管理用人机制,对现有的营销人员并没有非常的重视,就出现了目前的营销人员整体结构,专业素质较低的状况,显然,这样并不能和市场的走向相配合发展,单单依靠以往的营销经验已经无法开拓出新的销售渠道和途径了。这造成的情况就是,营销水平相当落后,营销工作的速度无法跟上产品研发的速度,这样对石化企业来说,造成了一种失衡现象。
(二)石化产品的营销渠道受局限
在过去的石化企业产品营销当中,按照计划执行,是销售的主要渠道。一般是提前做好整体的销售计划,然后依照计划来进行具体的活动。但同时,以往的这种销售的渠道,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由于实际销售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随时发生的问题,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无法建立有效、及时的对接和沟通工作,对于部分客户体验过程中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也无法第一时间解决。由于前期的营销准备工作,资金已经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因此在后期发展上,一些小型的企业无法承受后期的资金投入,这样也就造成了传统营销模式的单一性。
(三)不具备关于石化产品方面的全面营销知识
经笔者调查分析发现,在目前的石油化工企业当中,很多企业在营销方面,并没有形成非常完善具体的营销策略,在保障机制的建立方面,也尚且非常薄弱。在宣传策划方面,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并没有具体的宣传实施手段。同时,在石化企业当中,有部分营销人员,本身就不具备营销专业资质,对一些较为先进的营销手段和方法,并没有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还有个别企业领导,本身就缺乏营销方面的知识,对现代化的营销手段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实施,一切都是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来进行。
二、关于石化企业的营销策略的探讨分析
(一)把关联性营销策略融入到石化营销当中
传统营销的方式较为单一,现在出现一种新的更加先进的营销策略,是关联性营销策。通过和传统营销的相互比较,我发现,关联营销对营销活动,以及相应的各个环节的互动更加重视。不再像之前的销售活动,仅仅存在于售前与售中。其实,在营销的各个阶段,石化企业都应加强重视和消费者之间的了解和沟通。通过沟通,消费者能够对企业产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此同时,石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及时沟通,能随时掌握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且能得到消费者提出的各种建议。这样就能够让石化产品变得更加完美,与消费者的需求点平衡,市场的整体方向和发展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从而带动下一步的新产品的研发和销售。这样也直接提高了消费者满意程度,从而带动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及时,紧密贴合,所以拉近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企业打造了非常优秀的口碑和品牌。在当今经济市场活动之中,消费者客户与企业间的关系,是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的。所以,各个石化企业与客户应当建立平等,及时的关系,能第一时间对客户的建议给予积极反馈和合理化的采纳,这样不仅能巩固老客户的信任度和市场,并且能老带新,从而开拓出更多的优质客户资源,形成从点到面的客户辐射,让石化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
(二)注重企业考化和品牌的打造,形成品牌营销策略
石化企业在市场营销当中,关注与企业品牌和文化底蕴的打造,也是尤为重要的。产品的文化营销,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生产以及具体的使用当中,所有这些,需要具备统一的核心和价值观念。这样就可以使本企业的产品在与同行业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占有更多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品牌文化建立过程中,除了要随时对本身产品的宣传营销活动,也可多打造有利于企业形象口碑建立的活动以及销售策略,对内打造积极的员工凝聚力,加强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对外要时刻展示企业的核心凝聚以及口碑。良好的品牌文化营销,不仅仅能够让石化企业在市场中形成好的口碑,巩固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也可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长远角度来看,能够占有更多的营销市场。
(三)注重新媒体网络营销策略
当今社会,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各种新媒体应运而生。网络营销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与传统媒体的营销方法相比而言,网络营销占据很多优势,首先,从营销成本来讲,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其次,网络营销对具体的空间和时间并无特定要求,哪里有网络,就可以渗透到哪里。再则,网络营销的客户群分布较广,可以遍布全球,各种购物终端的便利,可以让客户对产品实现随时了解,随时购买,并能随时通过网络反馈使用体验。网络营销的运用,能够使客户对石化产品的体验满意度得到提升,而客户的及时反馈体验信息,也加强了石化企业和客户间的互动黏度,企业能够根据客户的及时反馈,对产品的市场投放情况有整体了解,并能随时发现客户的需求点和意见,及时的对下一步新产品的研发进行合理调整,也能从购买意愿中捕捉到客户更多潜在需求,对下一步的产品营销活动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随时调整产品的营销策略,
(四)高品质的服务在石化产品营销当中必不可少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各种产品的需求度,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还对自我满足感有了更高的要求,石化企业产品营销的过程当中,产品本身的营销占据一方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客户的心理把控,随时洞察到客户的心理需求,给客户更多心理满意度层面的关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在产品的营销宣传期,以及营销当中,能给客户提供周到全面具体的服务,在售后的延续当中,也要给予重视和关照。给予客户持续的满意度提升,这样可以强化客户对石化企业产品品牌的信任,一直长期的服务,能对现有客户起到巩固的作用,后期的各种完善服务当中,也可让客户体验到高度关怀感。有利于消费者对品牌的持续信任度,从而对接下来新产品的研发和营销,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才能对石化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五)石化产品当中融入知识
营销在现有的市场发展当中,石化企业对自身的营销相关活动,需要整体而长远的规划,对营销队伍的建设,不能局限于营销策略和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营销团队的专业素质。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懂专业,让营销团队的专业素养紧跟企业发展的脚步,要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计划。在营销相关人员的引进和培训中,要对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断进行提高,优先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的营销人员,对在职营销队伍,要实施定期培训考核制度,让专业知识渗透于整个企业当中,管理层和一线工作人员都要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整个营销团队,需形成专业素质和营销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对外能够打造石化企业良好的宣传品牌和口碑,对内也能进一步提升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带来长远而持续的发展。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仅仅依托单方面高质量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了。石化企业在生产和研发产品时,在打造质量过硬的企业产品同时,还需要与现今的营销理念和策略相结合,这样让产品本身和营销策略相辅相成,在打造自身企业品牌的同时,也能让具有独特品牌的产品,在市场同行业竞争中,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对于石化企业来说,在持续的营销过程当中,需要实时注重市场的变动以及消费者的回馈和反应,能够通过各种媒介,对自我品牌做展示,并且注重和消费者之间的各种互动,随时调整和完善产品质量,随时能调整营销策略,拓展出更多稳定的营销渠道。打造更高素质的营销团队。本文对当前存在于石化企业产品营销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具有参考性的建议,期待能为新时代当中石化企业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亮.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2).
[2]董平.浅析我国化工产品营销渠道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08).
[3]姜文彬.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9).
[4]王彩霞.化工产品营销中的品牌忠诚培育[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5]张裕添.石油石化产品市场营销理念初探[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03).
[6].刘子安,中国市场营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p105-p125.
[7]陈薇,李品.跨国采购h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分析和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0.(03).
[8]理达.感受欧美加油站的特色服务[J].连锁与特许,2004.(1I).
[9]周德军.中石油山西销售分公司开展非油品业务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石油大学,2009.
[10]中国石油大然气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山东:加油站操作员[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396-399.
[11]悉早加油站媒体户外传播新蓝海[J].市场观察,2011(OS).
[12]朱江.多学科协同化方法在油田开发方案中的应用.中国海上油气.2003,15(6):49-51.
[13]SimonDay.Magnus油田的再开发和管理.国外石油地质.2001(3):33-50.
[14]刘鹏程.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特种油气藏.2003,i0(4):90-93.
[15]M.T.Hoang.油藏管理技术展望.采油工艺情报.2002,3(19):7-34.
[16]凌萌.高培中心培训市场开发四步曲[fJl.管理观察,2010(12).
[17]张卫东.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
[18]吴宪和.营销形象策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李水平.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