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8:5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讨论式教学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安全科学既具有自然科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一名合格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化工安全、消防安全、防火防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安全、通风工程、道路安全、灾害学、监测监控技术等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具备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法规等人文科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第二,实践性。
安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运用所具备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去指导工程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因此,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从事安全技术科学研究、安全管理、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检测与监测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讨论教学法在安全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常用的安全工程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标准化实验法和讨论法等。案例教学法、多媒体体教学法和标准化实验法,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事故案例,印象深刻,但此三种方法仍旧是由老师单一地向学生讲述,教学过程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注意力很难长久维持,但讨论式教学法能避免这种缺点,并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深厚的兴趣。
2.1讨论教学法概述
讨论教学法是针对课堂中某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其主要形式有三种。
第一,泛谈式议题。
基于个人预习、初步质疑,由小组内部交流,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后,提出不易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归纳整理。
第二,探索式讨论。
这是集体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于“提出问题”,学生处于期待情景,老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学习需要集体凝聚力,在探讨式讨论中,个体在同伴的帮助下,促进其产生有感染力的行为和竞争性的努力。该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辩论式研讨。
教师在学生展开讨论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尖锐、激烈的意见,组织学生辩论,在辩论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该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更关注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得到发展。
2.2讨论式教学法适用范围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对于案例较多的学科更加适用。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是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案例较多,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积极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上对安全工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2.3讨论教学法的运用
第一,泛谈式议题。
安全工程专业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比如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对于安全与危险的关系、安全检查表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展开泛谈式讨论。通过讨论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根据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再通过讲授方式向同学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探索式讨论。
针对安全系统工程关于可靠性问题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的章节可以通过探索式讨论,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常见的可靠性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引出可靠性、安全性、风险性、可靠度等相关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探讨人的可靠性分析。对于故障模式,教师可以提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故障模式分类,引导学生探索故障模式、原因、机理及效应等。
第三,辩论式研讨。
此方法与上述两个方法相比,讨论内容比较深入。对安全系统工程中事故分析和事故件分析,可以用此方法。通过分组让学生激烈讨论事故树的定量分析的计算方法,是运用最大割集,还是运用最小割集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每个方法的优缺点,以及计算过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辩论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再举两个不同的例子,让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了解到什么情况下哪种方法更简便。
2.4讨论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通过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认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第二,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产生专业课学习的深厚兴趣,培养读“活书”的能力。
第三,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产生不同的学术观点,拓宽专业学习的知识面,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知识产生、发展,培训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引导学生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的字是学生的活字贴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共同感受,一个教师若能在第一堂课中板书写出漂亮的字体,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迅速地提高威信,从而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是因为教师写出美观、大方、清晰的字,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精力集中到讲课的内容上来,提高了课堂效果。同时,好的板书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会自觉不自觉的摹仿,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从老师的板书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总之,教师的字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还应练出一手漂亮的字,并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修养,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启蒙,使之终身受益。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书法审美情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高,求知欲望越强,学习就越主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情的爱和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书的兴趣深植于艺术的、审美的土壤之中。因此,引导和激发这种兴趣必须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出发,才能奏效。怎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审美情操呢?
首先,定点要准,取法要高。书法有实用和艺术双重性质。写字是基础,书法是升华。书法不仅要求正确的书写,更重于书写技巧、章法、意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美育,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操,才能使这种兴趣经久不衰,甚至终生以之。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所以硬笔书法教学取法要高,在教学中将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美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融会贯通,就能更强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书法学习要引导得法。初始阶段,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书写水平与社会的需要、自我的精神需求发生强烈冲突时,才会对掌握知识寄以很大的希望。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书法不象学舞蹈、音乐、绘画那样生动、练久了会感到清苦乏味,会出现停滞,有的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点破迷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坡在《柳氏二外生求笔迹》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书法理论,如:《青少年书法》、《中国钢笔书法》等,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书艺延革、风格变化、书体特点等,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在加上对绘画、雕塑、工艺美术、音乐、文学等姐妹艺术的欣赏,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练习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古人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和轶闻趣事,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觉得学习硬笔书法很有意思。另外,对于课堂练习都应及时予以评点。评点时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关键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同时展示优秀作品,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专心读贴、临贴,这样的评价反馈,使得学生注意力充分集中,当堂动手改正、当堂树立形象、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书兴趣,有益于迅速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
再次,创造机会,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都希望有创造性的生活,而中学生这方面的表现欲则显得特别强烈。我们应给予热情的支持。如组织校园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市、省乃至全国举办的书画展,在去年九月县文联和墨怡社组织的“向阳杯”少儿书法现场比赛中我校一位同学荣获一等奖,其余几位同学获得了优秀奖,通过这次参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在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艺术力量来进行教学。3月中旬学校领导邀请了另一学校的张老师来我校进行书法讲座,预计一个小时的讲座,延时到一个半小时,尤其在师生互动时,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提问,那种对书法艺术求知的欲望深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讲座结束时大家还意犹未尽呢!通过此次讲座学生学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学书必先求法
第一,选贴。书坛对选什么贴入门众说纷纭,一般主张先临平稳的字体。如篆书、隶书、楷书,因它讲究笔法,点画清晰,横平竖直,易于掌握,行、草结体变化大,运笔复杂,初学者难于掌握。就个人的看法认为,对于中学生应考虑其实用性,最好先练楷书。目前钢笔书法字贴很多,因此,学生在选贴时可因人而宜,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规范、工整的贴作为练字的范本。
第二,以临为主,心手并用。临摹字贴是练好字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今任何一个书法家无不是临贴上用功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大师,都是初临一家,后临百家,将众家之长熔为一炉而自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因此,要练好字除勤学苦练之外,还要讲究临习的方法。即临贴四多:(1)多读;(2)多思,就是边读边琢磨每个字的用笔结构特点或作品的神韵;(3)多临,在细心观察和动脑思考之后,做到意在笔先,对笔画的长短、粗细、各部件的比例位置,作品的气势、神韵等都做到心中有数,才落笔临写;(4)多对照,每临完一个字或通篇作品时就和字贴对照反复比较,查出差距,然后再临写。黄庭坚的《论书》说:“佳贴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法,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可见临摹时一定要神采为上,以形传神。
高中阶段初步接触文学名篇,学生对一些作品尤其是距离现今较古远的作品,理解的难度较大,较难产生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能够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他们对作品内容的注意,积极思考问题,并能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遇到一些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站出来“救助”,给予适当的提示,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的,有些问题本来就是长期争论不休、争议性很强的。提问题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关注,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完了《氓》这一课时,我补充介绍了《静女》这首诗,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氓》中女主人公遭‘士’遗弃,其兄又‘咥其笑矣’,而《静女》中的‘静女’却又为‘士’所热恋,如何解释两位女性不同的境遇呢?”问题提出后,同学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相互展开热烈讨论。
三分钟后,生甲回答:“这是因为《静女》中的男子还处于恋爱的初期,所以热情高涨,一旦当他得到爱情后,就不会这么有热情了,或许也会和《氓》中那位‘士’一样对‘静女’变心。”
生甲刚回答完,生乙就站起来表示反对:“我不同意甲的观点,我认为出现这种境遇的不同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人与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氓》中的‘我’所嫁的‘士’是个负心汉,而《静女》中的‘静女’遇到的却是一个对爱情专一的男子,不是每个男子都很容易变心的……”
乙还未讲完,就有一女生丙予以还击:“但你要知道,《氓》中‘士’一开始也是很痴心的呀,其程度绝不亚于《静女》中的‘我’,但最后不还是变心了吗?谁能保证《静女》中的‘我’不会也走这条路呢?其实男子是最容易变心的……”这话遭到了几乎所有男生的一致反对,于是一场讨论快要变成了一次舌战。
火候已经成熟,看来我不得不出来“主持公道”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分析,应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确实,《静女》中的男子还处于热恋时期,自然热情万分,至于婚后他是否会变心,就很难说了,这要看他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两个男子的身份是有差别的,大家能否看出这种差别?”课堂里又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我进一步提示:“从《氓》中的‘士’‘抱布贸丝’,我们可以估计‘士’可能是什么人?(生答:商人)对,可能是商人。而从《静女》中的‘俟我于城隅’、‘自牧归荑’又可以猜出‘我’可能是什么人?(生答:农民)对,可能是农人。而商人和农人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不同,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也是有一定差别的。相对来说,农人比较朴素,思想比较纯洁,也许不会像商人那样容易变心,这从后来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能得到一些验证。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亦属一家之言。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课后还可以继续做口头或书面讨论。”我的话刚完,下课铃声响了,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源头,创作年代久远,不少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于是有些学生就将学习要求降低了,仅仅满足于弄懂字面意思,对作品内容不求甚解,更不注意作品之间的联系。部分同学甚至因为不懂而厌烦这些看似艰涩的文字,学习古文的兴趣也一落千丈。
上述所提的问题让不少同学眼睛为之“一亮”,因为这个问题和作品联系紧密,同时又让同学们感到有话可说。于是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下子来了劲头。由于问题本身具有争议性,思考的角度较多,因此在讨论过程中难免发生争论,而争论愈激烈,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就愈浓。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加大难度,引发辩论,教师作重要补充
在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了初步接触、逐渐产生兴趣时,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从更深层次思考问题,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学生对有关历史背景缺少了解,思考问题很难做到全面、深刻,这就需要教者在关键时刻作重要的补充说明,扩大学生视野,使其茅塞顿开。
例如,在教完《离骚(节选)》这一课后,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战国那样的时代,面对楚国黑暗的政治,屈原是否非得要自杀呢?他可不可以到其他国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呢?”
我让大家各抒己见。
生甲首先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屈原根本没有必要自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生笑),战国时期有那么多诸侯国呢,随便去哪个国家都有可能受到重用。”
生乙立即反对:“我不同意甲的观点,战国时期诸侯国虽多,但自己的祖国只有一个,如果一遇到挫折,就跑到其他国家去,那不成了卖国贼了吗?”
一、我国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众所周知,会计系统作为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变化。第二,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并相互作用,会计系统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第三,会计系统本身是一个动态概念,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但其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会计系统的这些特点,使会计实践教学更为复杂。纵观我国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建立实习基地(高校会计专业与某一部门或行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实习时由学校派专业带队教师长驻实习基地实习),这种方式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当时的会计专业都在财经类院校开设,而财经类院校都有主管部门,有的财经院校隶属于财政部,有的隶属于人民银行,有的隶属于供销总社等,在主管部门的指令下,企业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实习,且当时并不存在“商业秘密”这一现象的干扰。
二是建立实验室,编制会计实践教材,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进行实习。从目前来看,这种方式存在两种倾向,其一是会计实践教材偏重于管理,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或管理学案例教学区别不大(有的会计实践教材模仿哈佛大学MBA案例教材,将其案例改变企业名称,其余全盘照抄);其二是照搬某一企业的会计资料,在实验室中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简单的账务处理过程。这两种实践教学方式存在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
1.实习基地难落实。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习环境大都是企业、公司或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公司等生产经营单位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实习服务或者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其原因:第一,学生实习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两至三个月),学生熟悉业务之时,也是实习即将结束之际,因此,多数单位会计人员都认为接受学生实习只会增添麻烦而不愿接受学生;第二,实习单位会计资料涉及到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不愿意让学生接触,或者一些单位自身会计工作就不够规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更不愿意将其“秘密”暴露给外人;第三,会计工作一环扣一环,哪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全局,实习单位对学生从事实际操作不放心;第四,在实习过程中,事事都要实习单位人员带领,占用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时间,一些企业经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效益不佳,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哪有精力指导学生实习;第五,随着电算化的逐步实施,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困难越来越大。因此,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越来越困难。
2.实习经费和师资的短缺。我国高校的教学经费一直比较紧张,特别是经济较落后地区的高校,花在学生实习上的经费有限,用于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就更少。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上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需求旺盛,待遇优厚,导致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流失严重,而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招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普遍采用的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师带队指导的集中实习模式变得越来越困难。
3.会计实习资料的不可操作性。在实习基地实习缺乏可操作性时,许多学校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选择一定的会计资料进行模拟实习。但在选择模拟实验资料时,有的过于强调其真实性,将某一企业某一时期的会计资料毫无遗漏地照搬照抄,缺乏代表性,同时也没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加工整理。由于企业主体的特殊性,大量的特殊业务夹杂其中,使学生无从下手;另外有些模拟资料与实际相差较远,有的是教师根据教材编造出一个虚假的企业和一些缺乏客观依据的业务,模拟实验成为会计作业的翻版,缺乏真实感。这些情况都影响了会计模拟实验的可操作性。
4.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使学生所学知识达不到全面实习的要求。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循环,即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最后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据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处理,缺少了“审核、监督”以及对所得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及管理等重要环节,使学生在观念上没有或淡化了“审核”这一重要的工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审核或分析能力上缺乏实践知识。
5.实习质量低下。大多数高校会计实验指导教师是由专业教师或实验员担任,其中有些教师从未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未亲身经历具体的业务环境,在模拟实验过程中也只能靠自己的课本知识和能力进行感知,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另外,学生实习时间多安排在大四上或大四下学期,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正处于为联系工作单位而奔波阶段,没有太多心思花在学习上;也有部分学生工作单位落实后,趁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好好享受一下如此“长假”,因而在实习时,只是应付而已,使会计实验课程达不到应有目的。
二、改进当前会计实验课程的对策在郭强华、邱芸对全国14所重点大学会计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方向的调查报告[1]中列出的“实务模拟-作案例-在老师指导下阅读书籍-作习题-写论文”选项中,有33.13%的人选择“实务模拟”和28.77%的人选择“作案例”,反映学生实用主义倾向明显。但基于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困难的现状,结合会计教育应培养既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又具有发展潜能的复合型会计学人才的目标,针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应在高校加强会计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在单位实习困难的情况下,重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及会计实验课程的开设,双管齐下。
具体地,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实施力度:第一,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高校在环境可能的情况下,与社会上的企业联营,建立一批协作单位特别是与企业单位协作,也可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让学生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去锻炼、实习,或学校开办企业。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模式,后勤集团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学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联系,吸收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日常管理,运用所讲所学知识对企业随时进行诊断和剖析。校办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不同,与高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管理,既为企业节省了人工费用,又使教师和学生有了锻炼的机会。第二,解决有经验的会计师资短缺问题。改善会计师资队伍的状况,不能片面强调觉悟和奉献,而应真正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这种机制应包括两方面:一是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高校。二是培养现有会计教师的业务能力,更新教师知识。而对从事实践教学的会计教师,除注重其理论水平以外,还应注重其实际业务的处理能力。除与专业任课教师一样要强调学术水平以外,还应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师评价体系,奖励从事实验课程设计、注重实践的教学发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创新的教师;在培养年轻教师攻读更高学位同时,鼓励从事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教师在企业界兼职,以便更好地从事会计实践教学。有的高等院校鼓励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要具备“双师”(讲师和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这样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释,并利用自己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存在各种会计理论中没有解释到的现象,设置在不同的会计环境提出不同的问题,以供学生进行判断和理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指导会计实践课程。如聘请退休会计人员,或临时邀请在职会计人员指导实习,以增加会计工作的现场真实感,增强学生的感染力,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效果。
第三,按规定程序搜集、整理会计实验所需材料,力求所选资料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首先,要解决目前会计实践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轻分析和不重视管理的现状,可以在准备的实习资料中,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违规提取现金及纳税申报表中故意隐瞒应税所得额等,也可故意设置一些凭证要素不齐全或手续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如在发票中大小写金额不同、报销凭证中无经手人或证明(验收)人签字等等。用这些外露或隐含的有问题的资料,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挖掘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及时处理。但针对这一问题应谨慎从事,以避免引起误解(有的学生对没有发现的问题会认为是正确的凭证)。这就需要实习指导教师除具备会计核算教学经验外,还应具有一定的会计分析、会计审核及会计管理能力。其次,建立一套系统的会计核算原始资料,其中包括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在会计专业本科生大二下学期完成基础会计学和中级会计学等相关课程后,进行会计核算的简单处理: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在大三完成审计学课程的学习后,再对已完成的核算体系进行审查,从中发现不合理、不合法或不真实的业务,并写出审计报告。超级秘书网
在大四上学期结束进入单位实习前,已完成整个会计学科体系课程的学习,可以要求学生对前面的会计资料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知识,对该企业的财务决策(筹资方式和投资方向)或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诊断,提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会计实验资料应是在实际工作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整理而确定的,要考虑会计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全面性、代表性和逻辑性,对企业销各个阶段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对一些特殊业务根据其发展的规律进行有客观依据的虚构。编制一套完整的涉及各方面经济业务的模拟实习资料,随着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制度根据国际会计惯例的不断变更,对实习资料要不断进行修改,使其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能否尽快适应市场的要求,是我们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要深入分析当今社会市场的需求,了解当代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即弄清供给与需求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市场营销团队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一、市场对营销人员的要求与当代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特点
外部市场环境竞争日趋激烈,致使企业对营销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营销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市场对营销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因为营销工作的许多方面,如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环境分析、产品试销、与客户进行洽谈、产品的促销等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能力。
2.营销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除了应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敬业的精神;二是合作的态度。在市场营销领域里有一句经典的行话,要做好营销工作必须先学会做人,再做营销。这里的做人就是要求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营销工作职业素养,它是干好营销工作的基础。
3.营销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从事实际的营销工作,要求能将所学的市场营销原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能进行市场营销相关工作,如市场调查的计划、组织、实施、分析市场调查结果,最后形成完整的市场调查报告。
4.营销人员应具备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十倍速改变的社会,目前的社会不崇尚英雄,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因为只有合作起来,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个人的能力面对如此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实在是有限的很,而营销工作更是如此。所以,营销从业人员必须学会如何跟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经调查发现,当代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当代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或是兄弟姐妹少,从小在父辈们百般呵护中长大,受到的挫折少,自主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欠缺,没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责任感弱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差。这些特点与社会市场需求差异大,就需要我们在营销教学中刻意地缩小社会需求与供给的差异,以满足市场对我们毕业生的需求。
二、传统市场营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市场营销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件构成的系统,教师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宰的地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特点是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市场营销的思想及重要知识点和实践方法传递给学生或者说是灌输给学生。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摧残。采取以教师为主体拼命灌输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兴趣就荡然无存。
2.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营销人员不仅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加看重的是其实际的操作能力,而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的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结果是大学毕业生极可能自己都推销不出去。
3.学生既无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也不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与市场需求有相当的差距,导致学生上岗容易,下岗也迅速的后果。
三、团队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1.团队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何谓团队体验式学习呢?团队体验式学习就是指在营造一个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逼真的环境中,通过身临其境般的亲身经历运用自己的经验、理论知识来达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目的,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整个体验学习的过程不是单个个体进行,而由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团队共同努力合作完成的2.团队体验式学习的特征。团队体验式学习,学生成了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并且以团队为单位展开,无论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的引导,绩效考核体系的设置,学生是主体,且学生间相互合作学习贯穿始终。这种主动地参与式团队学习模式具有特征为:(1)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80后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信,讨厌说教,但乐于动手,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较传统的说教方式学习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兴趣。(2)有利于培养80后大学生的责任感。团队体验式学习,考核体系完备,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3)可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体验式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成员之间真诚、平等的沟通,有助于学习成员沟通能力增强。(4)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学习与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团队成员必须相互依赖、互敬互重、相互帮助,共度难关,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团队的合作精神通过团队体验式营销学习过程得以养成。(5)学以致用,有利于使学生获得一定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市场营销团队体验式学习的精髓是“LearningByDoing”,就是要进行各种形式的营销实践“体验”,为学生及时提供了一个运用知识的空间,使学生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现实环境和思想交流之中,营销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等到显著锻炼与提高。
四、团队体验式教学的实现
团队体验式教学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要导学,不要讲课。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市场营销团队体验式教学需要由四个教学环节构成的完整教学链条来实现。
1.团队体验式教学的设计。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是保证市场营销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2.团队体验式教学的组织。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市场营销教研室教学任务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是促使学生形成有效学习团队,各团队成员分工与带队老师接洽等工作,在这个阶段具体确定。
3.团队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具体来讲,教师首先要向学习团队明确学习任务或项目,并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团队如何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价与改进方案指导。整个过程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合适的问题、情景、活动等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学习潜能,要求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感悟营销之道。充分体现教师扮演教练角色,学生是真正的运动员,学习成果的取得只能靠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团队共同体验学习营销的过程,让80后的大学生真实体验创新、感悟营销,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团队体验式教学效果给予评估。这个阶段,每个教师需要对自己指导团队体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结合预期目标体系进行对比,成果评价是优、良、中、差,要得出结论,分析原因。学生学习团队也要给自己团队打分,给出得分的理由,对于做得差的方面需要认真剖析原因。最后师生一起面对面地畅所欲言地沟通,共同评价学习成果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5.团队体验式教学改进。在团队体验式教学成果评价与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团队需要共同一起总结团队体验式市场营销教学中成功与失败之处,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策略,为更好地开展下一次的市场营销教学工作提供实质性帮助。
五、团队体验式教学可能存在的一些障碍
团队体验式营销教学是市场营销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新事物就需要有恰当的土壤,没有合适的环境其成功实施就会遇到障碍,总体来讲主要有这样一些阻碍。一是学生配合的意愿是否强烈,这关乎成败;二是教师是否有愿望以及能否打破传统的市场营销教育模式也是一大障碍;三是确定合适的体验营销项目也是一大难题,案例教学、创办营销策划公司、举办创业大赛、专题研究、项目实践等,需要结合教学时间的长短、学生的能力与兴趣、学校的拥有的资源与条件、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方方面面综合考虑才能确定。
基于市场需求的团队体验式营销教学的成功实施,将达到丰富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能真实感悟营销,体验营销,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营销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工作责任感得以形成,为更好地融入营销实战打下坚实基础,应当成为今后市场营销教学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问题讨论法”简单地说,是“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毫无疑问,这对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这一教学模式,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实施“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提出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就是通过观察分析身边生活中事物与现象,从而提出疑问。例如,在刚接触立体几何时,很多同学没有空间概念,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能正确认识空间图形,作图没有立体感。可以让学生实际观察:在太阳的照射下一个长方形状的窗框投射到地板上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两根平行的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仍然平行,且电线杆中点的射影仍然是影子的中点。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
二、激发学生情趣,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是“问题讨论法”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例如,在讲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时,给出一个画面:在一座铁路桥上火车轰隆着向前行驶,桥下轮船在河面上来回穿梭。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火车行驶的方向与轮船行驶方向能否形成一个夹角?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不能,因为火车和轮船不在同一个面上。”有的说:“可以,因为通过平移可以把轮船和火车放在同一个面上,在同一个面上相交直线就能形成夹角。”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轻松地提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不仅训练了学生说话能力,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也就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受“注入式”教学法的影响,形成了思维惰性,不愿意独立思考;就教师而言,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愿意扔掉“注入式”教学方法这根拐杖,结果学生也独立不了。而“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勇于打破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从运用教材、资料,到提出问题、开展讨论、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例如,在学习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时,都要求学生通过演示观察、讨论、独立寻找答案。在讨论中出现争议时,老师正确引导,指点迷津,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精心设计和把握讨论的问题
实施“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上,这就需要注意:(1)设计问题要科学。提出问题最忌含糊其辞,不着边际,无法作答。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知识准确理解,科学地设计每一个问题。(2)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有一定的梯度。(3)注意问题的开放性。每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对不同结论各执一词时,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分析学生各方观点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立体几何中学面角的时候,对于二面角的定义:有一条直线引出的两个半平面所形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根据定义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演示二面角?经过讨论,一组同学拿出课本,以装订的一边为棱任意翻开2个页面,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二面角。另一组同学,走到教室的门口,推动门板,而门板和相邻的墙面也形成了不同的二面角。通过讨论和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通过具体模型的展示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4)解决问题要彻底。运用“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教师要及时补充,学生理解不深刻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知识点把握不准确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便于准确把握知识体系。师生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对讲课内容全部承包,学生基本不参与。如果教师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长期滞留于这种单一的作法就会导致一种固定化、程式化、不科学的“传递一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讨论式教学法正好弥补了讲授法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果。率。
与高校的其他课程比较起来,古典文学课更适宜于用讨论法授课。在艺术鉴赏中,由于古典文学作品的含义常常并不显露,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诗无达诂”在后世又被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即西方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由于文学这种特殊性,所以,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强调学生达成一致的理解,而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让文学课的课堂成为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空间,一个师生可以互动、信息可以交流的气氛活跃的天地。而采用讨论式教学,最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二、古典文学教学中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
1、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选取有争议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求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并且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广度要适中,并留有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2、实施讨论
(1)学生预习,解决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绝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师可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从图书馆与网上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分析整理资料以扩展知识,并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2)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这一环节教师应对以下问题有所考虑:什么是讨论的最佳顺序?每个问题的结论是什么?如何让讨论有起有伏?如何给讨论一个精彩的结尾?哪些人应当在这次课上发言?是个人随机发言,还是事先指定个别学生重点准备以抛砖引玉,或是事先分小组准备,各组推举代表发言?在讨论中如果冷场,用什么样的小问题或方法启发学生?讨论的时间如何控制?等等。
(3)学生分组讨论。这是讨论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比较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一种方式。事先把学生分为若干讨论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为了同学之间可以充分交流讨论,可打破传统的授课的座位排列,设计适应各种讨论课的座位排列。如马蹄式、对阵式、会议式、半圆式等,以适合各类讨论。在教师统一指挥下,各讨论组有序地讨论教师出示的问题。教师应深入各讨论组,听取学生发言,做到反馈流畅,指导及时。
(4)全班交流。当各小组讨论完毕后,每组的组长就要在课堂上报告讨论的结果。这时,组和组之间就会产生碰撞的火花,互相辩驳。当然,同一小组内的成员之间也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换角色,成为调解员、主持人、聆听者、问题解决者等等,就是避免成为演说者。讨论并不是一个让教师显示自己的学识和技能的舞台。学生才是讨论的主角。教师一定要抑制自己想说话的欲望。要鼓励学生勇于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即使学生的分析存在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表态,而应当尊重他们的发言权,充分肯定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发言的合理成分,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纠正错误观点,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良好心态下进行讨论。
三、古典文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讨论式教学法提高了古典文学教学的效果。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启而不发,讨论进行不下去。或者讨论时间过长,耽误教学进度。讨论的意见分歧很多,很难总结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讨论教学的进行。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讨论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要使讨论有序地进行下去,教师设计的“问题”就要能够引起学生主动讨论的兴趣,能够激发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讨论教学中问题的选择关系到讨论能否能顺利进行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143-02
1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都相当盛行,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该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1)临床课间实习阶段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的第一步,对以后的护理职业生涯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传统临床课间实习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教学模式,基本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采取“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护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临床护理知识,由于对临床实际情况不了解,护理专业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造成对这些临床知识感到很抽象、理解上很困难,因而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
(2)问题讨论式教学是以成熟的PBL教学模式为基础,将护理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不仅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针对学生即将面临的考研及考执业护士证的相关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很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了临床技能,在临床课间实习中复习护理基础理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2资料和方法
我们随机选取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学生均由同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问题讨论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分别通过书面理论测试和临床技能考核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具体实施如下:以5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第一,选择病例。教师根据骨科护理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选择病例,对要重点掌握的疾病,提出相关的问题。所提问题将基础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技能相结合,便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以利于学生很好的理论联系实践。第二,学生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查阅资料,通过教科书、信息化、查看病历、看病人、求教专家等途径,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做到能自主的学习。第三,见习时由学生进行护理评估、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针对该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判断,最后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最后结合病例进行问题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带教教师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3观察指标
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理论成绩、临床技能考核的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4结论
问题讨论式教学从临床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来看,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收到明显的效果,提高了护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了教学质量,对于在临床一线工作护理人员,成为带教老师后要不断地加强护理理论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完成带教任务。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问题讨论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每次课后,一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另一方面接受学生的建议和反馈意见。最后,在每一阶段见习教学结束后,我们再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5个批次共105名见习学员的调查表明,97%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持认可和欢迎的态度,9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今后的临床实习。因此,研究和探索临床见习的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对临床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该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的见习教学模式,值得临床带教老师借鉴。
参考文献:
启发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解营销策略时,我会先让学生们说说他们喜欢的品牌,然后,再让他们去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品牌,对这个品牌了解多少,是否知道这个品牌是如何推广的。最后,自然而然的引出要讲解的营销策略相关知识。
讲解完以后,再让学生们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为自己喜欢的品牌设计一套营销策略。这样一来,学生们一入题就会处于一个高度兴奋的状态,并会不断地进行分析和思考,直到最终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思维,也锻炼了其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将学生们带到与之相关的场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在现实场所中更深刻、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产品组合时,我会将学生们带到校园内的一家超市中,结合该超市的实际情况,现场为他们讲解什么是产品组合,该超市的产品组合情况、宽度、深度和关联性等,让学生们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使他们在现实场所中轻松、愉快、直观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战教学法
中国有句俗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创新和改革市场营销教学方式,其终极目标无非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应用性的市场营销人才。所以,采用实战教学法,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战,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历史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历史的需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探寻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初步的运用。本文问通过简单阐述问题教学法,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并着重谈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问题教学法以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大致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它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从此,问题教学法被广泛地传播开来。问题教学法主要就是以问题为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中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对于问题的良好掌握,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自问题教学法产生以来,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获得了较为广发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促进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的发挥。
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出现的问题,首先表现为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错置。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通常都是老师作为问题的中心,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问题的地位。历史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提出一些问题,并向学生讲授一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引导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行走,而不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获得自己探究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问题教学法不仅问问题的中心是教师,回答问题的主体也是老师而非学生,老师始终处于课堂的主人位置,自问自答,那些问题只是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浅显的印象。这样的问题教学法不但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老师的情绪。
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对问题教学法进行一定的改革,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自己只是做一个领路人,推动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作用的发挥。
二、推动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法实施的对策
历史课程是一个上下纵横联系密切的科目,通过问题情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把握程度。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推动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接下来本文就简单谈论一下,如何推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问题。
1、从历史教师出发设置良好的问题情景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自己对于问题教学理念的了解及重视,真正地把握问题教学的内涵,使问题教学模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再者,历史教师必须在自身达到对于历史知识的完全熟练的掌握,紧贴课本创设问题情景,并对这种问题情景做一些课外知识的延伸。比如在讲述时,老师可以紧贴课本准备一些中国人遭受凌虐以及中国人取得胜利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去提问中国之所以被欺压,而后来取得胜利的两种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将中国封建统治的缺陷以及中国战争战略战策的制定等知识串联起来,还可以加入一些野史传说等,使学生徜徉在悠长的历史文化长廊里。
2、要充分发挥学生问题教学的主动性
学生作为历史教学的接受主体,积极地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学生要主动做好历史课的预习工作,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发现历史问题的衔接,以及其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的原因及特殊情况造成的结果。还应该多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关键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在预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这一部分时,可以联系前面的新民主主革命的知识,结合自己对那个时期的了解,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及探索,探究建设中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对那一个时期的历史问题做到了然于心。
三、结语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对于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是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的,必须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的发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获益。
参考文献:
[1]胡孜.基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高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构建[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