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德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9: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自主德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自主德育论文

篇1

乙方:既然都是生命,也都平等的生活在世界上,为什么你们肆无忌惮的挥霍,为什么要让我来为你们服务呢?难道是故意安排的?

甲方:我们作为地球上的首领,是因为我们有头脑,有能力。忙了一天也该论到你们为我们服务了。

乙方:你们只不过是忙,而你们所谓的“让我们服务”不正是献出我们自己的生命吗?你们有没有想过,在你们忙得时候,我们正在赶路,而你们在休息的时候,我们已经被杀了!

甲方:人各有责,我们有我们的职责,你们还有你们的义务。

乙方:是的,人各有责,而我们的出生难道就是更好的迎接死亡吗?人可以奋斗,难道猪就要永远服侍人类吗?

篇2

新闻评论也和新闻报道一样,选题尤为重要。选取什么样的题目,针对哪些问题与受众是决定新闻评论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以,新闻评论的选题要多针对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困惑和问题,抓住他们应知、欲知的各种问题进行评论。

1.选题广泛:实现社会公器功能

《南方都市报》评论集两版的版面优势,决定了其评论范围的广泛性。其评论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生活、福利保障、城乡差距等与当前社会形势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时评版的“规模效应”,又扩大了该报舆论监督的声势,提高了该报的影响力,为该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器功能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以《南方都市报》的社评版为例。《南方都市报》作为都市报,本来并没有社论,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办时评版。综观笔者随意抽取的2008年4月份《南方都市报》24篇社论,其内容分别涉及股市监管、食品安全、城市规划、工会维权、企业改革、高校评估、政府职能完善、北京奥运、台海关系、社会道德、法律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绝大部分是依托当前社会改革、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展开的分析讨论。评论报道涉及面广,上至国家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如《基层自治缺的不是热情而是权利》、《以汇率手段抑制通胀是矫枉之举》、《政府改善决策,历史才有生路》,下至群众日常生存疑难,如《公交线网优化,政策合理延续?》,同时也不缺乏充满温情与缅怀的颂扬,如《为城市献出生命,让城市铭记名字》等。

2.选题贴近:凸显人文关怀

在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报业环境中,凸显人文关怀的精神,既是都市报目前的一个竞争策略,又是将来的一大比拼点。以《南方都市报》的街谈为例。从内容上考察,《南方都市报》街谈主要评论的是日常状态下与百姓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话题。评论作者所想、所感的东西以贴近百姓为宗旨。在考虑新闻性的同时,更注重读者的关注度与实在性。从表达上看,《南方都市报》街谈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西方新闻界的“软评论”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特点是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从宗旨和终极目标上看,《南方都市报》街谈是以关切的目光注视民生疾苦,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立足于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如2008年1月22日的街谈《少喝一瓶茅台酒,创卫更有希望》中就写道:

“现在,8小时的劳动时间是有保障了,但是工资也紧跟着缩减了一半,由1500元减到750元,新增的环卫工人还要大幅度裁员。果真如此,我倒有些‘不要脸面’的想法:城市,脏就脏点吧,慢慢来,让人过得下去日子,千万不要伤人的心……前几天,省监察厅厅长在两会参加分组审议时,痛斥公款吃喝、公车滥用、公费出国的不良风气,表示要积极推行公务消费改革,降低行政成本……作为一个普通的纳税人,兄弟我心里痴想:你们少喝一瓶茅台,就差不多多个环卫工人在扫街,城市变干净的希望或许就大一点。”

评论风格的变化体现民主立场

1.评论语言的平民化

《南方都市报》街谈的评论一改以往新闻评论长、空、呆的写作套路,不论大事小事都采用了家常语气。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采用一种平民能够理解的通俗形式,站在平民的立场“代民者言”。在文风上,注意贴近群众的口味,评论篇幅大多以短小、通俗、生动见长,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越改越凉,越调越乱?》的开篇就写到:

“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有句名言: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老舍先生设计这句台词,原本是为了说明改良不能救中国,不料放到今天的语境中,竟让人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且按下不表,单说广州近期的公交线路大调整,初衷据说是为了解决广州公交的五大问题,但经此一调,不少市民的肝火反倒上来了,纷纷抱怨越调越不方便,越调越不省钱。”

2.评论思想的个性化

在《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中,精悍、朴实、轻灵的新闻评论如雨后春笋般活跃于版面,此中,涌现出不少品位较高、不同流俗的言论。《南方都市报》时评小组曾经的6位成员,“在到南方都市报之前,束学山、孟波、杨耕身已经是颇有名气的杂文作家和时评人,于平的‘业余’身份是网络”。在评论语言的运用上,他们或风趣幽默、清新明快;或朴实平易、娓娓动人;或尖锐泼辣、文采斐然,极富思辨性。如徐友渔专栏中的文章《权力说冒犯就冒犯了?》说法治:

“真正的法治,真正的依法行事绝不能是这样,如果执法机关的审查根据不能明白公示于人,那么它就可以以法律的名义做任何事情,用随意性代替法律。”

评论主体的开放性体现民主话语权

报道的力量在于摆出事实,而评论的力量在于摆出观点、讲道理。新闻评论的深度与广度源于新闻评论主体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主体不仅包括记者、编辑等专职评论员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兼职评论员,更包括广大社会普通民众等非专业、非定向评论员。

《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日专辟来论版,时评版由每天一个版增加到每天两个版:社评版和来论版。社评版的栏目包括:本报社评和观察家。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也有署名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来论版的栏目包括:马上评论、视点、观点交锋、南方论谭、第三只眼、议论风生、众说纷纭和时事漫画。该版所有言论皆为公众评论。这种评论主体的开放性体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民主的话语权。

1.营造积极、开放的言论氛围

《南方都市报》是全国首家用两个版面做时评的报纸,而且该版所有栏目“全部开放”,来稿的“文章但求言之有理,不求面面俱到”。这是媒体对民众民主意识和受众接近权(或表达权)的尊重,是报纸对人(读者)的真正影响。如《南方都市报》的读者来信版,它既不同于社论那样反映编辑部观点,也不同于署名评论员文章和专栏作家那样有系统性,它零散而不琐碎,不拘一格,与报刊的言论版构成一种微妙的舆论平衡,它可以更加自由地反映读者看法,体现平等的交流,是报刊与读者最直接的沟通。另外,重视来论,为群众提供话语(监督)平台,为广大群众直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关心的事件提出意见提供了平台。

2.评论观点的开放性维护了评论话语的丰富性

篇3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间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

语文知识竞赛是将语文基本知识和常识性内容组织知识竞答的比赛,是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学生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分组模式将语文知识竞赛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同时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检测。因此,应将定期组织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入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实践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将“穷兵黩武”“买椟还珠”“为虎作伥”“羽扇纶巾”等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整理出题,以个人参赛方式进行高中语文基本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知识水平;教师也可以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唐宋家都指谁”“《史记》是第一部什么类型的史书”“四书指什么”等常识性知识整理归纳,组织高中语文常识知识竞赛。

篇4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都如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情感性感染了广大读者。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蕴美向来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追求,这种内在美是通过怎样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的呢?语言的运用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朱先生的散文创作,我们不难发现,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突出表现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上。

一、精选口语入文,体现朴素美

关于散文的语言风格_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

《春》里,他不说春天来临,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而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似的。”

《绿》里,不说梅雨潭的绿美丽纯洁,令人心醉,而以与“绿”谈心的方式说“我舍不得你_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摸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送你一个名字,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先生为使口语入文,把北京话作为挑选和提炼口语的标准。在他的散文创作过程中,始终恪守这个标准,因而他的散文语言与今天的普通话几乎一样,活跃在中国人的交际生活中。

(一)善于使用富有个性化的北京话口语

《春》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草“偷偷地”“钻出来”,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在意的时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时从暗处钻出来,充满了孩童情趣。“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一连串动词无不童趣盎然。“两个”、“几脚”、“几趟”、“几回”这些不定量的数量词,表明孩子们在天然的运动场上随意玩耍,直到尽情尽兴为止。“轻悄悄”写出了春草的柔和,“软绵绵”写出了春草的柔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的舒服劲儿表现出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孩子们为春光增添无限生趣,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画面跃然纸上。

(二)善于使用北京话独具特色的简短句式、反问句式

《松堂游记》里。“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面八方来得好。”

论《吃饭》里,“可是法律管不着他们吗?官儿管不着他们吗?干吗要怕任呢?”、“谁怕谁?”,句式简短,充满感情,朴素自然。

风华从朴素中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巧用叠词、双声叠韵词语、儿化词、整散句,构成音韵美

(一)叠字叠词的巧妙运用,形成独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叠字叠词,在我国古典诗词歌赋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它造成一种走月流云的音韵美或反复回环的抒情气氛。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叠字叠词随处可见。

《威尼斯》里用了“微微”、“茫茫”、“走走”、“来来去去”、“老老实实”、“疏疏落落”等,使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荷塘月色》里,一开头就点明题意:“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日”原是时间名词,这里是表示时间的量词,重叠后有浓厚的形容词意味,更显得荷塘是作者非常熟识的,衬托出“心里颇不宁静”;“月亮渐渐地升高了”,“渐渐”,表明夜已深了,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所以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迷迷糊糊”写作者的感受;“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悄悄”表面上是修饰披大衫这个动作的,实际也是写“我”当时的心境。“悄悄”不能只是寂静无声,而多少还带有“忧心忡忡”那种思绪,语意双关,意味深长。

《绿》里,“仿佛一只苍蝇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等,句中“仿佛”是双声,“晶莹”、“温润”是叠韵,这些词的运用,也使作品构成一种音韵美。

(二)富于变化的长短句、整散句的交错运用、较有规律的停顿、抑扬有致的句调、层次,使文章摇曳多姿,鲜活生动。

朱自清写作散文,非常注意句式安排。‘是,字句,‘有’字句,‘在’字句的安排最难。于是想方法省略那三个讨厌的字,例如:‘楼上正中一间大会议厅’,‘楼上正中是——’,‘楼上有——’‘——在楼的正中’,但用第一句,盼望给读者整个印象,或者说更具体的印象。再有,不从景物自身而从游人说,例如“天尽头处偶尔看见一架半架风车”。正因朱自清如此精心安排句式,推敲文字,他的散文语言才呈现出一种“语言的音乐旋律”。《匆匆》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吧:哪又是谁呢?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哪里呢?”这篇散文巾,大部分句子只五六个字,常常形成排比问而不答,飘忽即过。词语的色调也极婉转,轻盈的燕子,婀娜的杨柳,娇艳的桃花。组成一幅多美的画图。“去——来”、“枯——青”、“谢——开”既有词义上的对比,又有音韵平仄上的变化,再加上以“了”“呢”等的语气词缀在句尾,从语言的音乐性上,赋予他的艺术语言以“既能悦目,又可赏心,兼耳底,心底音乐而有之”的美感特征。

《看花》里“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子上至多搁二十多盆花罢了。有时候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

作者围绕“花盆——架子——架子——院子——花盆”的顺序清楚地将一般家庭“爱花”的方式列举出来,层次清楚。又使文章回还往复,音韵之美,自然天成,美不胜收。

三、运用缤纷修辞,铺展装饰美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朱自清的散文里,不论是朴素美的“淡妆”,还是装饰性的‘浓抹’,都使语言生动形象至极,尤其是缤纷的修辞,仿佛优美的旋律萦于耳际,久久绕梁。

(一)善于运用多种常见修辞

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里。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对比、夸张、排比和反复等修辞手段,把语言装饰起来,以增强语言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则写出雾在深夜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摇曳之态。

《绿》里写梅雨亭“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写出亭子凌空欲飞的气贯长虹之美感。

《匆匆》里“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太阳有“脚”,能“挪移”。这是拟人;“于是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一组排比句,用具体的事件,细腻独到的笔触,形象地勾勒出时间的逃去如飞;这些修辞手段,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轻灵美。

(二)善于运用常人难以使用的修辞手段

通感常出现在朱自清的散文中。《荷塘月色》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前一句用渺茫的歌声描绘出“清香”飘渺,似有似无的荷之清香,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后一句则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使人如浴荷塘月色之中,进入诗境一般。

《绿》里,“这里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着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象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冷人想着所曾触到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作者综合运用博喻、通感、移用的修辞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从视觉、触觉等方面形象地表现出梅雨潭水绿的波状、情致、柔润、清亮,令人叹为观止!

四、慧聚等闲言语,洋溢绮丽美

朱自清亲情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以感情表达的真挚动人取胜,他的每篇亲情散文都是他表露自己感情的艺术品,也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琐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将抒情、叙事、描写、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绮丽动人。

《背影》叙写的是平常生活中一桩桩平凡无奇的事,但一旦将注入“真情”的一件件小事汇总起来,凝聚到“我”身心为之一震的年迈父亲的“背影”上,那种子对父的一往深情便找到了“喷火口”,从而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这种如话家常般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一段深厚的感念之情。作者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父子别离,而是父与子,子与父的灵魂交流、人格碰撞、伦理顺逆、代沟差异的重新审视与评估,多角度、多层面地洋溢出人性的绮丽光辉。

篇5

语文在小学阶段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语文的学习甚至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素质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在这个彰显个性、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获得语文知识学习、自主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氛围,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充分民主、平等、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从而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进行。

所以,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抛弃自己的“权威”,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让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进行提问。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较低,需要教师进行不同层次和方面的指导与问题解决。这要求教师必须耐心、一视同仁地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1.问题引导,创设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所以教师可以提出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语文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比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四个太阳》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我们知道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为什么这里要写四个太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文的好奇心和热情,使其在欲望和热情的带领下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因此,教师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如今,多媒体依托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呈现技术,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和图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庐山瀑布的奇伟和雄壮,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人会怎样用古诗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从而让学生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拥有学习的欲望,进而实现古诗的自主学习。

三、结合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的教学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更多的还要通过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获得。由于小学生的经验和阅历有限,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观察、实践、练习和讨论,同时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语文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举例而言,教师在讲解《火车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对火车的认识、自己坐火车的经历,并通过选派代表的方式讲出自己知道的关于火车的知识。之后,教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探究,使其感受到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在小学阶段,哪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再丰富详

实,教师也不能忽视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更加广泛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巩固。这绝非单纯地通过家庭作业或课后练习实现,而应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并使其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举例而言,表演课本剧是一个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针对《从现在开始》《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等表演性较强的课文布置课本剧表演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剧本改编,并且可以在不改变文章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增删和更改。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一起排练和表演。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表演,并评选出表演最佳、最具创新、最接近原文的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课文和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思维发散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使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创造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另外,教师应当注意的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做好教学的引导和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拥有探究和创新精神,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6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中数年的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关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本文将重点进行论述。

一、课内教材的自主探究教学引导

针对课内教材,教师首先要对课内的教材制定探究计划进行规划,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这个步骤可以分为四点,笔者以课文《阿长和山海经》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1.通过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新的课文,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发现不懂的问题并通过寻找资料进行解决。如果依旧无法解决,就拿到课堂进行询问。

2.教师在课堂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的方式完成任务。针对上述课文,这个任务可以包括“鲁迅为什么对阿长既喜爱又憎恨”“为什么一本制作粗糙的《山海经》会让鲁迅彻底转变对阿长的态度”等。

3.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进行互相交流和探讨,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将进行集中解答。

4.对于在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未能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建议学生在课后巩固,其中方法包括阅读相关课外读物,或者深入阅读课文,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课外作品的自主探究阅读建议

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情充沛、好奇心强,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对其进行阅读引导并非难事。

唯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初中生还拥有儿童阶段自制力较差的缺点,阅读文章或书籍的选择完全按照兴趣而定,倘若一味沉浸在武侠、言情、穿越类文学作品中,把课外阅读当作消遣的方式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加之很多教师和家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对于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就进行批评和指责,这样不仅难以让课外阅读发挥其必要的作用,还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教师对于这种问题,一定要在保护和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书籍,为其营造自主、宽松的阅读环境,这样才能在不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三、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文字和价值取向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能以课文的学习进度进行推荐,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笔者在教授《变色龙》课文之后,便向学生推荐《欧也妮葛朗台》等讽刺小说;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之后,也可以将《骆驼祥子》等作品介绍给学生。

另外,笔者还将诸如《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白鹿原》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及《读者》《青年文摘》等知名杂志推荐给学生,使其获取更多的社科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引导:

1.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或对自己有益的话语及时进行记录。长期坚持,不仅能够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对学生学会自主选取阅读材料和作品也提供了条件。

2.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在文学或其他相关领域名人的读书方法,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为自己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可以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方法、获得的思想与联想的思路变为具体的内容,为自己日后的积累和借鉴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读后感还可以将零散的思想付诸纸上,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也把知识和思想更好地融汇成自己的内容,为提高自主探究阅读带来促进作用。

4.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针对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交流、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互相推荐。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对于延伸思想深度和广度,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也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还发现,这种交流活动对于激发不爱阅读的学生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而言依旧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加强实践和探索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自主探究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要教师付出努力,不断总结,提高相关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质。

篇7

1.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探求结论的最好动力。

有时教师向学生阐明了某些内容的重要性,但学生们却依然无动于衷,这时就要设法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思考,主动学习,找出答案就容易了。

2.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教师应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有信心,积极地参与学习。

研究证明,如果学生自认为不能胜任学习的话,即便他们实际上能够学好,他们也可能会失败甚至放弃掌握课业的努力。因此,如果学生认为自己必定失败的话,即便学习内容是有趣的,与其密切相关的,仍然无法保证他们自主地投入其中。这就说明,教师不仅要努力使学习任务富有趣味,还必须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2]同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需要的帮助,特别是对学困生提供额外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减轻压力。

3.要指导学生设定好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特别是个别的学习规划、目标的设定更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把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上,而非成绩的比较上,这更能促使学生努力。

在学习新知识时,指导学生制定预习计划和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再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反馈,掌握知识的获取情况。在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时,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归纳出各章知识网络,找出重点和有针对性的难点、薄弱环节,思考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自己出题,进行反馈。

4.要以建设性、富有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翔实的反馈,这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推动力。

及时的肯定、鼓励,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结果上出现偏差,教师也应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改正不足,而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指责、批评。

5.提问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使人快乐,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从提问这一教学环节看,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要有趣、有味。有趣,才能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乐于接受;有味,才能使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内容深湛,值得品味、值得探究。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中或学生生活中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讲月相时,除了月相形成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天文现象。如日食是如何产生的?日全食、日环食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并不是每月都能产生日食现象?“天狗吃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月食现象也并不是每月都有?大潮小潮又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浓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乐于思考,乐于探究,其行为是一种自主行为,没有了强迫性、侵略性。让学生能真正体味探究的乐趣,体味成功的喜悦,并以此来调节课堂节奏,就能使学生长久维持良好的探究思维状态。通过自主的思考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主动建构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地接受和背记地理知识结论。

二、合作学习及实施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业和社会化都大为有益。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同伴关系的质量,而这些又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感受到被尊重。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生直接学习到了学习态度、价值观、技能和各类信息,而这些一般都是不易从成年人那里获得的。[2]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可以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达到相互信任,勇于承担责任,并善于接纳他人的观点,学会换位思考,形成既充满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是一个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利用合作学习还可以解决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学生之间抄袭作业、考试相互帮助作弊等。当学生中出现抄袭、作弊等不良问题时,不要忙于作简单的处罚,而应就势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相互帮助,促使他们成为学习伙伴,通过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进行分组研讨、分组实验、外出考察、同伴辅导、组内相互辅导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完成相关的学习、研究任务。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必要的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展开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各小组间水平基本一致,但小组成员各有差异,起到互补的作用。[3]编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性别比例、家庭背景和居住区域等因素,使每一个小组内体现出合理差异,而在全班的各个小组中形成可以比较的小组联合体。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之间的合作,但也应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与家长、社会相关人员的合作。教师也可以做学生的同伴,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既可以使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增强教育的力量,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使师生能很好地互动。

三、探究学习及实施

篇8

初中语文自主性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及其特点编制的,其对社会环境等因素等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所制定的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手段,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时同步实现读写听说的进步,还能使身心发展的更加协调。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按部就班的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策略时也不能守旧,需要具有较强的弹性,同时,也需要给予充足的空间,以便于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水平。

一、如何实现课堂合作从而达到自主性教学的效果

1.1利用“生活”,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把教师的思想束缚在课本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失去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教师便会“江郎才尽”,语文也就越教越死。教师只有深入生活,开拓视野,才能在学习指导中内引外联,挥洒自如。正是从“生活”这个基点出发,语文自主性学习倡导教师“下水”,独立选择、承担自己的学习课题,全过程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这样,在学生眼中,教师就不再是一个学习的“局外人”。这是教师的“学习者”角色获得认同的基本前提。作为教师,也在切身的学习中加深了对自主性学习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1“洗脑式”激趣法

这里的洗脑并不是要强制学生接受一种观点,而是要告诉学生学习语文课的重要性,也就是强调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1.2.2举例激趣法

一味的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还不足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实践证明,通过现实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明显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举一些学习成功的例子,比如在作文课的学习中,可以拿一些优秀学生的作文来进行展示,通过当场阅读展示的形式激发其他学生向这些优秀学生看齐的念头,从而做到主动学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人认为写作没有前途,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举一些成功作家的案例,比如一些畅销书作家。告诉他们如果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有前途的作家,学好初中语文是关键的一步。

1.2.3竞争激趣法

所谓竞争激趣法,指的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入竞争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比如上面提到的阅读优秀作文的方法就是一种竞争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的奖励,使学生们感受到被当做范文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并努力学习,争取下一次自己的文章也被当做范文阅读。还可以组成学习的兴趣小组,每个小组之间可以展开竞争,比如有些课文是需要学生们背诵的,那么这些小组成员就要一起努力学习,而对于一些字词等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这个集体中完成。最后小组之间要进行一次学习成果的比赛,通过这种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3指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会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鱼”。

1.3.1规划法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进行短期规划,使其知道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做什么、怎样做,如何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逐一去实现。

1.3.2质疑法

鼓励学生从无字句处读书,从课题、重点词句、课文的矛盾处、语言表达、布局谋篇、中心思想、标点符号等处质疑,教师带着疑问走向学生,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1.3.3查阅法

就是教给学生在发现疑问后,能根据工具书、资料、文献、网络等提供的信息解决疑难的方法。

1.3.4探究法

鼓励学生勇敢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新的思维、新的表达,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其具体做法有:下放争论焦点,提供探究机会;自主筛选目标,营造探究氛围;关注生活现象,拓展探究渠道等。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1重视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习的最佳时间,短短的四十分钟,如果学生不重视听课效率,并不能学到什么东西。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讲究合理的听课方法。其中的一点就是要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最直接的办法,对第二天要讲授的知识提前进行梳理,对于一些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等到课堂上重点听讲。课堂上要记好笔记,以待课下进行复习。作为老师也要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以最清晰的脉络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有些老师没有备课的习惯,或者备课不充分,这样到了课堂上,难免会造成讲课思路不清晰,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学效率肯定不高。

2.2重视课堂的互动性

比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般的形象描写都会选择面部表情,通过表情的变化来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但是为什么朱自清非要选择父亲的背影来进行描述呢?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以后,可以请同学们回答,也可以是自由的发言,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答案可以是多样的,最后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父亲的背影承载了太多的苦难和辛酸。通过描写父亲颓唐的背影,使作者联想到父亲操劳的一生,父亲的背影正是他人生的写照。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父亲的背影,比如翻过月台去买橘子时候的背影,临走时的背影等等,这些都是打动读者的地方。

三、总结

语文的学习遵循科学的规律,相信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习惯,一定可以学好初中语文。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51-01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前,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旧相当普遍。那么,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善于激发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高低与学习效果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负责任的职校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激发职校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的学生认为“语文每天都在学,天生就会,没什么好学的”,如果有这样的心理,则学习语文时就索然无味。还有的学生对文言文缺少兴趣,比如《过秦论》,还没开始学习,他看到篇幅长就感到头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例如,在开学第一堂课,本文作者用这样一首藏头诗介绍自己,“无(吴)技压身自难行,单枪匹马工贸寻。你我师生来结缘,好换来日骋职场。”这不仅展现了教师的语文素养,而且体现了语文本身的强大魅力,阐述了其丰富的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善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为了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回报教师的关心,学生会主动地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学记》中指出:“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往,真正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不仅要在授课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还要在课后多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三、课堂上善于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不意味着能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的不同搭建各种学习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声音、画面、实物等多种形式,创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阶梯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自主学习搭建一个情境平台。二是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当学生正确时,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必过分批评,即使批评也要委婉地进行指正。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无穷乐趣,从而愿学、乐学。三是采用学案制教学模式。在学案制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阅读、练习、交流讨论、展示汇报等任务。采用学案制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当然,编写学案是一件苦差事,是对教师个人能力和经验的挑战。

四、课后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语文这一学科比较特殊,它的外延非常广。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学生仅仅学习一些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后学习,注重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学习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比如,可让学生阅读和摘抄《语文报》上的美文,以及其他一些报刊、图书中的哲理散文和修身名句。经常进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做人。同时,还要重视写字。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的语文作业评改,通过评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五、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体现在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上。学生学会了什么、什么没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最有效,都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来进行评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不是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不是得当。当然,教师也需要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六、结束语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需要新理念。只要职校语文教师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以改革的视角去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10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直至心理特征,都有别于其他学生。如何利用好国家的有关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资助措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之材,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贫困资助中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的判定缺乏计量标准。贫困在本质上属于经济范畴问题。只有弄清单位时间内学生家庭的收入及平均生活费用,再比照学校所在地的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才能确认学生贫困与否和贫困的程度。但是,一些学校并未划定学生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其理由是:订起来太费劲,定了也没用。其实,“标准”的制定过程就是对学生经济状况作全面调查的过程;不愿下工夫调查,便只有采用“拍脑袋”“打估摸”的办法去断定,或用主观设计的比率加以限定。这样必然使助贫对象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

2.助贫程式上的无序操作问题。不少学校资助贫困生的工作长期沿用着“学生报――班主任定――学校批”的“三段式”,看起来简便易行,实际上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申请享受助学金的学生比较多而资金相对不足,加上评定“标准”的含糊和平均主义、人情风的影响,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为了缓解矛盾,便采用“先来后到、轮流享受”,“去高留低、平均享受”,“投票选举、‘公平’享受”,“领导‘微调’、特殊享受”等方式。此类做法,看似“公开、公正、公平”,实际上是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不平等,带来了不少问题与隐患。

3.助学金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有些人数逾万的高校,专门用于学生管理和助贫工作的计算机仅有数台,对学生资料做不到随机查询。银行与学校、学校各部门之间还不能通过联网对资金投放与回收实施有效地监控。助学金的发放与消费过程未采用或未完全采用隐蔽式。贫困生信息的收集、存储、统计与分析工作,主要靠人工操作,科技手段应用和自动化水平较低。在校外,由于社会组织和金融机构疏于或无法实施对家庭收人的统一管理,更谈不上与高校实现管理对接。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新的形势也不相适应。

4.扶贫教育相对滞后,贫困学生的思想状况较为复杂。据调查,有些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和消费水平低下而出现了耻于言谈、郁郁寡欢、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反映。个别人心理负担极重,性情日渐孤僻,交往需求少,社交能力低,显露出人格异常现象。有学生把学校资助看作“偿欠”、“捞好处”、“不拿白不拿”,甚至有个别人拉关系,骗取补助或者用助学金吃吃喝喝,铺张浪费。

二、贫困资助中的解决方案

1. 围绕“助人自助”这一中心,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助人自助”的真正含义是“助人以达到其本人自助”,即帮助来访者使其通过咨询达到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程度,即真正的“助人”是让其获得一种自我成长,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高校在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过程中,绝不能仅仅把资助工作定位在经济层面上,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项经济资助搭建的平台、提供的有利条件中,积极引导困难学生,使他们不仅摆脱经济困境,更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引导,使其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自己的经济状况、正确看待生活与学习这才是 “自助”。本人认为,只有将“助人”和“自助”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才是一个完善的体系,也是国家、所有教育者和家长所希望建立的,是能够使广大困难学生真正成长、真正受益终身的体系。

2. 完善贫困资助工作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提高资助效果

首先,建立公示制度。公示就是公而告之,对资助工作的开展起监督保证作用。具体负责资助工作的基层单位要在各系、各年级的大会、班会上广泛宣传学校有关的贫困生工作政策。

其次,确保掌握实情。建立困难学生档案。这是开展资助工作的依据。学生一入学,就应向学生宣讲国家和学校有关的资助政策。申请者必须详细填写个人有关资料,主要包括: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状况、困难原因、困难程度、学习成绩、获奖情况、受资助项目及金额以及与平时表现相关的一些简述。以上资料全部输入电脑,每学年还须根据变化有所更改,实行动态管理。这样可以为以后各种形式的资助提供有效信息,以便能及时找到符合条件的相关学生,经进一步核实,确定人选。这一项基础性的资料工作做好了,就为准确、高效地开展资助工作提供了保证。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资料库中信息的真实性需要核实,学生是否真有困难也需要核查。学生信息员队伍是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一般同学组成,其成员分布在各个班。信息员就生活在学生当中,对自己班上每个同学的生活状况,可以说是清清楚楚,由他们来配合辅导员开展贫困生状况的摸查工作是比较理想的。当然,担任信息员的这些同学都必须非常诚实、公正,富于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