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2 17:49: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消费状况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前言
当前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这一特点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上也、有所体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成长环境,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消费动机是直接驱使消费者进行某种消费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反映了消费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满足某些需求进行消费行为的动力。【1】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追求等。但这种消费理念还不完全稳定体育论文,【2】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消费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及攀比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五所普通高等院校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因毕业实习不作为调查对象)740名大学生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源地划分,其中农村340名,占45.9%;城镇327名,占44.2%;大城市73名,占9.9%。
表1 被试样本生源地情况一览表
生源地
农村
城镇
大城市
人数
340
327
73
百分比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水平、意识、动机等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尽快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大学生作为未来消费行为的主流,其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因此,本文对河南省十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整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为开发河南省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平顶山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十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每个高校100份),回收问卷967份,其中有效问卷925份,有效率为92.5%。
1.2.2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数十篇以及有关体育消费的相关著作。
1.2.3访谈法:对河南省部分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大学生日常体育消费实际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常规的统计和分析。.
2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
2.1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费用也随之大幅度提高;同时,学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大学生对健康体质的追求,使每年大学生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都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仍有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淡薄,往往是被动地进行体育消费。从表1可见,低年级大部分学生体育消费最主要的动机是盲目的;把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不管在那个年级中都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四个年级在体育成就方面差别不大;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都越来越重视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及追求时尚的需求,这说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越来越明确。尽管接受体育消费的大学生群体日趋增加,但仍有许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不明确。这种情况势必导致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另外,大学生体育消费没有明确的目的,往往会使消费资金降值,造成原本就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短缺。
2.2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的调查分析
表2显示,当今大学生在体育服装上的支出是主要的,其次是在运动饮料上的消费。在调查中发现,更多的大学生对校园运动场馆的适当收费无法接受,宁愿不活动也不进收费的场馆。这样的体育消费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正好相反。另外,从表2还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说明现代女大学生健身意识在不断的加强,而来自大、中城市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比县城、农村较合理,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受原生活地消费习惯的影响,呈不均衡和偏态分布,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看艺术类较差;各专业的大学生在观赏性体育比赛及去健身俱乐部消费较少。
2.3对不同群体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分析
2.3.1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由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及生理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体育消费水平的不同,统计数据明显地反映出男生体育消费水平比女生要高,而且男生体育消费支出在日常消费中占的比例也要高于女生(见表3)。
2.3.2地域不同,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也不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经济发展状况对体育活动认识的制约,两者直接影响到各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而且不同地域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有明显的差异(见表4)。
2.3.3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体育专业的学生用于购买必备的运动服装及观赏体育比赛的支出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在其他的体育消费内容的支出甚至还低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由此可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要高于非体育专业,而非体育专业之间无明显差异(见表5)。
3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因此,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调整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使其合理利用有限的体育消费资金。
3.2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应重视低年级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170-05
根据《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报告,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 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在大学生强大的消费能力驱动下,各路商家长驱直入,大学城商圈涌现。与大学生强大购买力不相称的是,目前蚌埠大学城高校周边的商铺大多数还是处在分散运营、各自为阵的初始形态,对于商业的布局、人流的聚集以及规模商圈的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进行研究,研讨其商业类型、商业形态、发展优势劣势等,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蚌埠大学城商业经济的发展。
一、蚌埠大学城概况
(一)蚌埠大学城建设
蚌埠大学城位于蚌埠市东郊龙湖东岸即蚌埠市龙子湖区,全境位于龙子湖国家4A级风景区东岸,北依高速铁路蚌埠南站。大学城共占地10 000亩,共投资2 000亿,建筑面积670万平方米。目前大学城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有4所大学进驻,分别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电子信息学院、蚌埠医学院和蚌埠学院。自2002年建设至今,蚌埠大学城已初具规模,各类校舍、道路、供水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已投入资金6.1亿元。
(二)大学城商业发展
随着商家涌现,大学城逐渐形成了一个商业服务街区即现在的龙湖春天商业街。龙湖春天商业区位于蚌埠大学城核心位置――被4所高校围绕,占地782亩,建筑面积达62万平米。龙湖春天商业街是蚌埠大学城唯一的商业区,距离每1所城内高校的步行距离都在15分钟左右,购物便利。其市场以个体经营为主,以零售方式出售商品,经营时间相对集中。但由于现有市场的不成熟,商业等级较低,服务设备不完善,使得龙湖春天商业街的发展受到压抑,这也说明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还没被合理开发利用,蕴藏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现状
(一)蚌埠大学城商业类型
本文对蚌埠龙湖春天商业街商业类型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把商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娱乐业划分到服务业之中,得到统计结果(见下页图)
本文对龙湖春天商业街的商业类型进行了分析:(1)三大行业中,餐饮业占比遥遥领先,高达54%;(2)在服务业当中,美容、美发店占比都是最高的;(3)商业空间主要用于餐饮行业,商业服务主要满足于物质层次上,在精神服务上的投入较少,也即是精神层次上的消费较少,商业服务结构偏低,商业类型很少。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
各校内部的商业布局规模普遍较小,经营内容以小型超市、报亭、理发店、打印店、书店、照相馆、干洗店、水果店、快递收发处等服务为主,经营状况相对良好,消费群体相对稳定。校内商业布局主要利用学生宿舍、食堂、活动中心等建筑布局的架空层或内部部分地域,布置商业店铺和服务类摊点。这种布置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建筑布局利用率,其大部分布置在宿舍下面或内部,使得学生接受服务十分方便;其不足之处在于布局狭小,布置局促,经营环境氛围欠佳,难以形成较强的商业气息。
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主要为面式棋盘型组织形态和带状式商业组织形态两种。以龙湖春天商业街为例呈现出的这种“面”式商业空间布局不但服务于进入其区域的人员,还对区域外部一定范围的人群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可以满足相同空间区位中群体的不同消费需求,或满足不同空间区位中群体的相同消费需求。带状式的的校园商业空间是由多个商业单体组成,并主要沿街道方向顺序展开,且服务于进入其内部的人群,也对其展开方向临近区域的群体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三、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SWOT分析
SWOT是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这四个英文字母组成,意为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一)发展优势
1.潜在消费者不断增加。蚌埠大学城的师生数量逐年增长,远期来看,蚌埠机电技师学院、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等也将陆续驻进,完全建成后,大学城学生规模将超过10万人。潜在消费者的不断增加,消费群体的相对稳定,加之大学生的消费面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等,将在长期里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周边的商品房不断增加。随着蚌埠大学城历年来的建设,其周边土地也陆续吸引着房地产开发商。商品房的增多,无疑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常住居民,而常住居民的加入,不仅给大学城商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增加消费服务类型的需求也会增加。
3.旅游业的发展。大学城附近的龙子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其面积约为杭州西湖的3倍,据此,市政府可以参考西湖景区的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建立环湖商业圈。
(二)发展劣势
1.目前的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发展缓慢,发展不成熟,尚未形成规模的商业空间。龙湖春天商业街虽然是作为蚌埠大学城唯一的商业中心的地位存在,但其规模小、经营范围狭窄、布局相对杂乱、功能不够健全,还存在不少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隐患。
2.自发形成的商业布局有待规范治理和改进。由于缺乏合理的功能分区、管理较疏松等,导致流动性商业摊点较多,占道经营严重,经营相对混乱,街道卫生状况欠佳,特别是饮食摊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3.楼盘面积在扩大,给商业圈的合理布局增加了难度。房地产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型商业中心的形成,包括龙湖春天商业街那仅有的土壤也被用来建造住宅楼盘,规划的不合理使得土地在商业活动方面利用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使商业空间的布局较为分散。
(三)发展机会
1.消费群体规模的扩大。随着高校历年的招生人数扩增,蚌埠大学城的消费者数量稳中有升。日后其他院校进驻和非流动居民的增加也会给大学城商业带来更多的消费者。
2.主要消费对象的消费能力提升。《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显示,较以往相比,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在逐年提升。在消费能力逐渐增强的情形下,蚌埠大学城商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3.大学城外的商业配套吸引力较差。蚌埠市区现有的商业网点存在着远、贵、少的弊端,例如从大学城坐公交到商贸区大概要40分钟。市内百货大楼那一片局域设施相对旧、脏,不但商场内商品价格相对大部分大学生而言是昂贵的,而且其商品很多都是适合社会白领群体穿着,故不会使大量消费者流失至市区。
(四)发展威胁
1.消费圈内人流量较小,人气聚集度不够。蚌埠大学城位于郊区,人流量小,商业发展不够完善,消费规模偏小和商业区的分流影响了大学城商圈内人气的聚集。
2.消费格局不完善,消费档次偏低。蚌埠大学城内消费结构以餐饮行业为主,而服务业和零售业则很少,且大多数规模较小。
3.经营环境相对较差,管理难度比较大。龙湖春天商业街内店铺分布随意性强,各种类型的经营商家交错分布,没有形成合理的消费格局。
四、优化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蚌埠大学城商业发展的定位
1.以中偏低档商品和中偏高档服务为主的大型城郊购物中心为发展目标;消费目标主要是大学城的师生,其次是周边常住居民,最后是大学城外消费者;以综合性超市、专卖店、娱乐休闲、辅导机构和等级良好的餐饮为发展方向。
2.将龙湖春天商业街内的餐饮业、服务业和零售业有序地分开,有层次地布局,同行业的商铺设置在一起,并规范好对各所高校外部的摊贩的管理,总体上改善卫生街道状况。
3.打破原有的商业中心建筑结构,建造商业大楼,使不同的商品服务在不同的楼层进行,这样既可以减少商业空白点,还可以规避目前城内商业面积的限制,有效地利用商业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4.减少商品房地产在大学城内的投资建设,在周边的建设最好有一定的距离,保证日后大学城建设用地的扩展。
5.重视商品服务的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和零售业的比重,加快大学城商业发展升级的步伐。
6.加强饮食、道路卫生和安全的监督管理。高校门口前的小食街由于沿着马路摆设,过往车辆的烟尘尾气毫无遮拦地粉刷着道路两旁的饮食摊。不仅如此,每到学生下课后晚餐宵夜时间,人流增多,道路经常出现拥挤,车辆行驶不便,加之路灯的惨淡,行人的安全令人担忧。
7.商圈布局的构想。由于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尚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故可以对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布局的综合分析:首先,将龙湖春天商业街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商业用地面积;其次,在龙子湖公园东处侧建立延湖商业带;最后,在高铁站一带建立一处商业群,扩大大学城商业空间。
(二)蚌埠大学城商业类型优化
1.增设业种、提升商品服务水平。实地调查发现,蚌埠大学城商业服务种类不齐全,比如书店规模偏小,书籍种类不齐全和服饰销售少,衣服质量偏低以及娱乐场所少,娱乐环境差等。蚌埠大学城商业应该从提供吃、穿、用为主的消费服务扩大到住宿、健身、文化、医疗等方面,保证消费者追求消费个性化,满足对休闲娱乐、文化、健康等消费的需求。
2.改变消费格局。蚌埠大学城各高校学生的主要消费支出为饮食消费占60%以上,服饰以及日常用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 28%左右。所以蚌埠大学城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应以服务业和零售业为主,把发展重点放在文化、娱乐等商业服务方面,但也应该保持对餐饮业的规模,并在原有餐饮规模上适当升级,进行有机的更新换旧。
(三)蚌埠大学城商业形态优化
1.商业空间层级化。根据下页表可知,目前蚌埠大学城的层级有区域级和校园级两种。再根据蚌埠市与蚌埠大学城的情况,本文认为,优化蚌埠大学城商业空间层级结构,总体布局可以采取“轴线发展+组团放射”的结构,分为“城级―区域―校区”三级空间布局模式:大学城级――主要建筑群为大学校园、商业购物中心。根据层级特点,可以利用龙子湖风景区和高铁南站的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和环湖商业街以及在高铁站附近区位建立商业群落和房地产。蚌埠大学城目前还没有这一层级商业空间。区域级――与大学城级商业区比较,区域级商业区商业设施的经营和服务则显得内容较为单一,其主要满足区域内几所学校的师生日常所需。该层级的商业空间主要表现在被各所大学包围着的龙湖春天商业街,而这也是蚌埠大学城目前所有的一种商业形态。校区级――该层级的商业空间位于各个校区的教学区或者生活区内,也几乎是所有大学校园里都有的商业活动。这种的划分不但便于管理,还提高了大学城商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服务覆盖率,有利于大学城商业活动的管理和发展。
2.从纯物质消费空间到物质升级为文化消费复合空间。首先,大学城是文化教育的聚集地,其商业空间更应重视文化特色的塑造。蚌埠大学城商圈在满足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外,还应考虑到更高层次的交往需求,例如增设文娱类、体育类、培训类的商业场所。其次,大学城是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的、年轻化的、高素质的人口结构区域,为了改变蚌埠大学城行业构成以餐饮业绝对占优这种商业形态,建议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增设其他行业的服务,扩大服务业和零售业。完善大学城级商业中心功能,增设区域级商业空间设施和有组织有管理地设置临时性商业设施。
参考文献:
[1] 张战锋.广州大学城商业空间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许振波,刘菊.高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蚌埠大学城为例[J].经济学报,2011,(1):85-89.
[3] 郭飞宇,储胜来,蒋阿慧.论蚌埠大学城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思路[J].中国市场,2011,(10):92-93.
[4] 朱佳佳.闽侯大学城商业空间分布现状分析与对策[J].地理学报,2009,(4):72-74.
[5] 陈丽敏.新兴大学城商业空间规划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 张蕾.岳麓山大学城校园商业空间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 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8] 谢超.大学新校区商业服务空间体系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 范宇航,黄蕊.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商业空间布局调查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8):221-222.
[10] 赵阳.大学城空间布局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以呼兰大学城为例[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 于晨晨.广州大学城(建成区)商业空间模式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 任云英,牛月,梁卉.散落的拼图:城郊大学城商业空间调查与反思[C]//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
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2014.
[13] 郭立尧,徐晓静.关于松江大学城商业空间的研究[J].科技咨询,2012,(35):228-229.
[14] 罗念安.高校校园商业空间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Bengbu City Commercial Space Layout Optimization Research
ZHOU Yan-feng
2、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遵守规则是理性决策的必要条件;延迟选择(choice deferral)指个体在应该作出选择的时候却决定不作选择,包括推迟选择(如选择延迟选项)或拒绝在可选项中选择一个选项。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
高山、李红、陈安涛、白俊杰已经对老年人和大学生决策规则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该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的部分工作。他们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老年人比大学生的决策更规则。而延迟选择行为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作为一个比较新的、且未受到广泛关注的领域来说,该领域在很多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3、研究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你面对(a和b)两个选择的时候,你选择了a,而当你面对(a、b和c)三个选择的时候,你却放弃了a而选择了b。这时,你的选择就缺乏一致性,是不规则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做出选择时却犹豫不决,或者已经选择了,但又想改变。这些都会影响决策的合理性。本研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观察性别与理性决策的关系,以及决策规则的稳定性对延迟选择行为的影响。
4、研究假设:
男生比女生决策更规则更理性;决策规则的稳定性与延迟选择行为关系显著,且稳定的决策规则对延迟选择的行为有负影响。
5、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书籍、心理报刊、网络中已有的关于决策方面的文献资料来把握这方面研究的状况,并且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2)实验法:本研究将通过三个实验来检验研究假设。
实验一:通过男女对超市优惠卡的选择来检验他们的决策规则的稳定性;
实验二:把被试大学生分为两个实验组,两组到商场购物,而且在购物前已经深思熟虑后写出购物单。 甲组不限时购物,乙组限时购物。记录购物时间与所购产品,进行比较。
6、参考文献:
[1]胡卫鹏、区永东、时勘. 连续性公共物品困境中信息结构对决策行为的影响[j]. 心理科学.xx年03期。
[2]王沛、乔玉柱. 大学生日常消费决策中认知信息与情绪信息的交互作用[j].心理科学. xx年03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97-02
地方本科院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近年来多新办有经管类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这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并不尽如人意。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过于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当前,多数高校认为,毕业论文是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然而,这种过于强调学术性的评价标准与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定位与学生整体理论水平是不太符合的,这导致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貌似学术论文实则学术垃圾。但与此同时,由于强调学术性,因而与实际联系更为密切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以及带有策划性质的项目报告都被排斥于论文选题之外。这使得论文的选题存在着大而空等问题,同时也使得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少了一个重要途径,而那些所谓的学术性论文也实在难以体现出其实践性来。
(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第一,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释能力较弱。经管类论文通常需要有数据的分析支撑,才能有说服力。但学生不仅无法从合适的渠道获取数据,而且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也很欠缺。虽然在大三前后修学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定量分析工具,但真正能够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多数论文都是文字的堆砌和字数的拼凑。
第二,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毕业论文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尽管同学们已修学了本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但真正在毕业论文中加以运用的同学却并不多,多数是直接将教科书中的概念、原理、理论等内容直接堆砌在论文中,弄得论文好像是教案一样,并未能体现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来。
(三)指导教师队伍力量不足
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多为新建专业,其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而招生数却较多,致使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力量捉襟见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符合指导教师资格的教师。第二,指导教师质量存在问题。一部分教师本身并未受过硕士阶段的论文撰写训练,自己也未曾有过完整的论文撰写与发表经历,因而难以很好地承担指导工作;一部分教师与指导的学生专业关联度不大,难以很好地承担起指导责任。
(四)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有限
一方面,就业压力使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普遍提前,一般在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就几乎倾巢出动,没有寻找工作的也在备战各种考试、考证,而且是一个试接着一个试去考,至于毕业论文就完全成为副业了;另一方面,唯一有可能、有意愿去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考研学子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其考研工作一直要到五月份才能尘埃落定,而此时已快到论文答辩的时候了,最终只能应付了事。因此,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虽然很多学校将毕业论文工作开始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实际上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仍然十分有限。
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一)毕业论文分类写作
根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兼顾学术性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偏好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毕业论文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为学术研究型论文,其要求学生按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去从事论文的写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该类论文主要针对那些有兴趣将来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另一类为实践应用型,主要针对那些计划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的学生。
在地方高校中,经管类毕业论文的主体当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这主要因为:第一,实践应用型论文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由于实践应用性论文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其对学生的压力并不低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第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论文抄袭的情况,因为实践应用型论文要求学生从真实的参与工作着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就使其难以抄袭。第三,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学生去作更多的观察和思考。当前,大学生的实践资源并未被充分利用,对大学生来说,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是任务,在企事业里打工是为挣钱补贴生活,实习是为了工作。较少有学生在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能够多一点观察和思考,而实践应用型论文可迫使其为完成论文工作去观察和思考,并以论文形式表述自己的见例。
实践应用型论文可有实验报告(如,对不同促销手段的比较分析其对销售效果的影响等)、调研报告(如,调查分析某消费品在大学生市场中的消费状况等)、商业策划(如,针对某企业的战略发展策划、营销策划、组织结构变革与发展的策划等)和案例分析报告这几种形式[1]。
(二)项目组合作模式
现在毕业论文的撰写基本上都是一名学生一个题目,即使题目一样,两者的撰写也是毫不相干的。但当对毕业论文实行分类时,项目组合作模式在一些情况下就变得有必要了。例如,某些调研工作、实验工作或策划工作往往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如果由几个人组成项目组的形式去合作完成这项工作,其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以项目组形式开展毕业论文工作,还可以集多人智慧于一体,通过讨论会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成员的创新欲望,产生创新性的观点。项目组合作模式也能培养成员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最后,以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弥补指导教师数量的不足。
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展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是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是以常规毕业论文工作为基础的创新和发展[2]。它既要遵守学校毕业论文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同时又对选题、指导、答辩等许多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条件。因此,必须把握以项目组的内涵和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和教师、学生的能力水平,稳步推进,确保论文质量。项目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2~4人为一组。
(三)以研究项目为依托
1.以教师的研究课题为依托。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通过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团队精神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学习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锻炼。在参与这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两者的结合可以使大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2.以“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依托。“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可营造一个鼓励标新立异、百家争鸣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大学生乐于创新、敢于创新,是高校乃至社会都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组织、指导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如何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如何使学生毕业论文与“挑战杯”竞赛及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有机结合,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方面。
结束语
对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一定要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毕业论文应以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主,以学术研究型论文为辅,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训练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培养需求。此外,对于学术研究型论文,要求侧重于独立撰写;对于实践应用型论文,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项目组合作方式完成,也可独立完成;对依托教师课题、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挑战杯”项目完成的论文,要求侧重于学术研究型论文的撰写。
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2-0088-01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
经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呈多样化趋势,但仍以家庭为主,统计显示选择家庭为主要消费来源的学生占70%。统计同时也显示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性越来越强,调查中20%的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或兼职来获取生活费。
(二)大学生主要消费结构
1、基础消费
主要包括:(1)生活消费,这种消费在大学生所有消费中占的比例最高。调查中大学生月伙食费支出占月总消费支出近50%,月购买衣物费用支出占近10%。(2)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打印复印等费用。
2、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消费
主要包括:(1)交际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调查中月交际费50-100元占23%,100-200元占27%,200元以上占11%。(2)网络消费。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校园网资费较低,本科生和研究生上网的费用不是很高,月上网费用30元以下占62%,30元以上占28%。(3)通讯消费。随着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上网功能的出现,大学生的通讯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月消费30元以下占6%,30元-50元占55%,50元-100元占32%,100元以上占7%。(4)休闲娱乐消费。其中KTV是大学生最热衷的休闲娱乐活动,月花费在30元左右的占65%。
3、发展消费
(1)考证消费。随着就业竞争形势日趋激烈,各种考试证书成为找工作的“敲门砖”。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学期考证的费用在50-200元的高达48%的比例。(2)发论文消费。这是发展消费中兴起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调查的200名学生中,有29%的本科生和90%的研究生。在这90%研究生中,每学期费用800-1000元占32%;1000-1500元占6%;1500元以上占15%。(3)找工作消费。大学生为了找工作参加各地大型招聘会和各种考试所花费的报名费、交通住宿费等占据了大学生消费中很大的比例。
(三)大学生消费水平分析
大学生消费水平总体适中、合理,以中低消费为主。调查中42%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能省则省”,40%的同学是“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500元以下占24%, 500-800 元占47%。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大部分消费是现实、合理的。“就整体情况而言,你是如何看待周边同学当前的消费状况的?”,调查显示:没有人认为过高,20%的同学认为比较高,74%的同学认为比较符合实际,5%的同学认为比较节俭。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引导
(一) 大学生消费特点
(1) 大学生在消费商品时,吸引他们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质量(即性价比)。调查显示购买商品时首要考虑因素是价格、质量的同学占83%,注重外形美观的占12%,注重品牌的仅占5%。这是因为上文提到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即使是20%的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获取生活来源的同学,他们每月可以支配的钱是有限和固定的。时尚(即外形美观)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是位于为大学生消费的第二因素,这说明大学生消费还是理性的,盲目的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他们用在购买学习资料上花费的比例和用在上网的花费上的比例严重失衡。
(3)没有合理的理财观念,储蓄意识淡薄。调查中18%的同学的消费方式是“毫不在乎,想花就花”。在“当你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你基本会有怎样的安排”的问题上,选择“没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占40%;5%的同学选择“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你所热衷的方面,你会不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大肆花钱”,36%的同学选择“会”。在“你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如何”,14%大学生认为较差,无计划;78%的大学生认为很一般;仅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就是学生,他们都是依赖学生生存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商家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的。
我通过对粤东地区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市场存在明显的消费特点。比如,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且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趋于理性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表现为: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并有较强的从众心理。
针对大学生市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作为企业来说,如果想抢占大学生市场,获得巨大的回报,就必须在认真分析和了解大学生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确定与目标市场相适应的营销组合,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的组合。以下我就自己的观点提几点营销建议:
一、产品组合策略
企业应开发适合大学生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力求进行产品创新,以激发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比如,目前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手机企业可以提供多种风格、多种款式和色彩的系列手机装饰产品,供不同偏好的同学选择,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再如,电脑、mp3、数码相机等商品在大学生中拥有率也在不断提高,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适合大学生市场的产品。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大学生休闲产品的开发,调查显示,40%的学生休息时间是在睡觉和上网,一些具有商业价值而又有益于大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项目却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比如说课外培训教育及旅游项目等。企业在产品提供上要有针对性,使产品组合丰富多彩并能及时更新以适应大学生多样且多变的消费性格。
另外,在服务性行业,如自助洗衣店、熨烫、缝补衣物的服务店,以经营各类考试用书、学习用书为主的书店等等,都是大学生急需的。特色的小餐馆、美发店也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企业在产品开发的思路中,除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包装,品牌以及所有附加利益和服务等整体价值。大学生消费注重产品的实用方便,对服务要求不高,但被人尊重的心理比较强烈,有较强的品牌感。企业要让大学生感受到作为顾客的优越感,建立一个反应迅速的顾客意见反馈系统,及时妥善地处理大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产品定价策略
由于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经济上尚未独立,市场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使得针对大学生而开发设计的产品的定价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但大学生消费市场的特点是规模巨大,因此,企业在产品定价时应注重产品的市场规模,而不是产品的单价。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产品定价应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扩大市场份额和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保持产品质量稳定、优良。
三、渠道创新战略
调查发现超市是大学生最常光顾的购物场所,因为超市的商品品种全、价格低、购物环境轻松。校园内的便利店通常集中在食堂、宿舍楼附近,非常方便大学生应急型购买。日常用品的销售渠道应当以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渠道。另外,网上销售、直销及团购等方式,也是非常适合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销售方式。网络上最适合的产品是流行性高和新潮的产品,如书籍报刊、软件、数码产品等。采用这些销售方式时,还可以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比如与高校的学生会、社团等组织进行合作,甚至可以提供一定的就业、实践机会给大学生,树立企业的形象,加强关系营销及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
四、针对性的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应注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建议企业重点不放在传统的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而转向针对性强的互联网广告、校园卖场的pop广告等。而激发热情的互动性活动策划将是大学生市场促销的非常有效的形式。各种形式的竞赛、文体活动、讲座、晚会和各类社团活动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是企业增强大学生的关注,加深对品牌的印象的时机。加强与高校有关部门和各种学生组织的联络,将当前最新的商品信息和消费动态,及时在学生中进行宣传,也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品牌的建设。
作为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吸引学生认购企业的产品,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消费引导,因为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基本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是大学生中也存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现象。有些消费项目与缺乏理财能力和追求物质享受等因素有关。这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但却不容忽视。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对生活的感受等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对于关注大学生市场的企业而言,应当主动承担传播健康消费观念的责任,而非抓住大学生心理的弱点,借机谋取暴利。企业也应当看到,大学生的消费潜力在学生生涯中并未完全体现,但却是品牌忠诚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企业不能只考虑短期利益,而是以创造顾客满意与长期社会福利为企业目标。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同时,需要配合学校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和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共同推进健康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建设。这对于培育大学生市场,扩大社会消费以及促进社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市场开拓,提高企业的利润和销售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充分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更有益于指导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理念和理财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诚信缺失。一是大学生考试作弊成风,平时从不看书复习,一到考试就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作弊,有的学生甚至雇用“”。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二是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剽窃现象日益增多。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并不是从收集材料开始的,而是将报刊、杂志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拼凑,任意编造数据,有的学生甚至整篇挪用他人的论文,更有甚者通过网络求购。
(二)助学诚信缺失。一是拖延偿还贷款,国家推出助学贷款制度,是为了减轻在校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压力,使广大贫困生能够顺利毕业。大学毕业生的还款主要是建立在诚信道德的基础之上,国家助学贷款采用无经济担保的方式,主要考虑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生的素质又相对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却一直拖欠贷款不还,这给整个大学生群体形象和银行信贷工作蒙上了阴影。二是学费缴纳滞后,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比较严重。许多不贫困的大学生将父母给的学费用来享乐和任意挥霍。有些学生为了谈恋爱挥金如土、超前消费,把学费用于买高档化妆品,买名牌、和出入高消费场所,而这些家长却全然不知。
(三)就业诚信缺失。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出现虚构求职简历、择业中使用不正当手段、不履行就业合同、频繁违约等现象。为了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部分学生伪造各种荣誉证书,凭空杜撰社会实习工作经历,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谋求工作岗位。某些大学生应聘合格之后,不能很好的履行当初的合同约定,出现诸多违约现象,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就业单位也会对所要应聘的毕业生的身体情况有所要求,但是现在的学生不重视锻炼身体,造成体质较弱。为了去迎合用人单位的应聘要求,刻意隐瞒自己自身的健康状况。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与社会因素、学校和家庭因素,还有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
(一)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诚信缺失导致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尽完善,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等现象,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不正之风也在不断蔓延。政治领域出现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腐化堕落等现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深受其害,缺失诚信的行为屡屡出现。
(二)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存在问题。高校忽视诚信教育,过分注重智力教育。部分高校比较注重教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德育不够重视,没有真正发挥教师要“教书育人”的职能,同时高校管理制度也存在弊端和漏洞,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关心孩子的诚信教育与道德教育问题,对孩子的撒谎欺骗行为没有及时的教育改正,有些家长更是把自己错误的思想教给子女,从而误导了孩子。如此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怎么可能形成诚信的品质。
(三)大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大学生的个人自律意识较差,一部分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力比较薄弱,缺乏对诚信危害的认识。面对激烈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容易无所适从、言行不一,与诚信原则背道而驰。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物质至上主义,没有认识到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些大学生由于初入社会,对社会上由于不诚信产生的种种后果感触不深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分析,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当下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认真省视自己的行为是否诚信,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孩子美德形成的重要前提。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诚信素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父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的行为,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感染力。不要只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只重视学习,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大学生诚信教育更多的是需要自我修身,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高校学生应该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社会美德,更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需要,任何时候都应当将诚信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在要求,自觉的去学习和思考诚信的价值,去体验诚信对一个人的重大意义,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修养境界。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鼓励,逐步地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从自己做起,只有先改变自己,整个社会才可能做到诚实守信。
(三)完善学校诚信教育与管理机制。高校要加强宣传诚信教育,建立一个有良好诚信氛围的校园大环境,形成求实、创新的校园诚信文化,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诚信教育不能只靠思想政治课上的口头说教,而应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高校还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把诚信教育做到实处。既要强调与诚信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要注重各项制度的合理性。真正做到督促诚信缺失的大学生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起到警告惩戒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诚信素质的人。因此,学校、家庭、个人需要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使大学生体会到讲诚信是正确的,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使其诚信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探究的概览
1.1大学生月平均体育消费额度调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会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整体上得不到满足。其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装鞋帽之类的低级消费上。当被问到条件允许时是否会增加体育消费投入时,80.8%的同学表示会增加。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十分强烈。其中,有66%的同学对其当前的体育消费状况并不满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学生对体育健身等方面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1.1.2在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家庭的消费开支基本用于吃穿等物质生活上,这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
1.1.3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将发生改变,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1.2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明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具有科学体育素养的人。
1.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调查分析
结合其他有关调查可以看出,场地缺乏、体育器材简陋和大学生缺少余暇时间,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活动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约35%)由于家庭经济制约了其体育消费。值得注意的是39.4%的同学把缺乏课外体育指导视为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又一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应该关注的问题。调查数据和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可见全国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普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经济基础对体育消费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2学习压力对体育消费的影响。随着学校扩招后,大量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造成了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
1.3.3体育场地设施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
1.3.4消费品价格与质量对体育消费影响。由于大学生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要素。
1.4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途径。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包括以下几种途径类型的消费:①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及器材等的费用;②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③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的费用;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大部分为福利性和低水平消费,这与大学生群体尚无稳定的收入,经济实力相对较差有关。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体育消费也正在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尤其是在奥运会全民健身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更多的学生现在开始愿意购买门票观看比赛,学习新兴的体育项目。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80.8%的学生愿意增加其在其在体育方面的消费。很大一部分学生愿意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通过交流还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愿意通过参加培训班或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并达到健美形体的目的。
2结论
2.1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消费时间消费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2 天津体育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消费方式也正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2.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选课制度等教育因素还存在不满。
3建议:
3.1增开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
3.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条件。
3.3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3.4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3.5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6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优化体育选课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2]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研究[J].体育科研2001.4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100名。男生45名、女生55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4份,回收率94%。其中女生问卷回收54份,回收率98.2%,男生问卷回收40份,回收率88.9%,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2.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参阅国内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分析、大学生消费意识和心理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月平均体育消费额度调查分析
在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会的影响下,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整体上得不到满足。其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运动服装鞋帽之类的低级消费上。当被问到条件允许时是否会增加体育消费投入时,80.8%的同学表示会增加。可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已十分强烈。其中,有66%的同学对其当前的体育消费状况并不满意。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大学生对体育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体育消费态度。健身健美、消遣娱乐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同时上课需要也占据一定份额,反映出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一大特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也是其体育消费的一大动力。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直接影响其体育意识的形成。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较成熟的思想、意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终身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何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等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意识,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从而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即使毕业以后,也能自觉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工作与职业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独立从事科学的身体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使体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具有科学体育素养的人。
(三)大学生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不仅是金钱的消费,还包括时间的消费。时间消费是其他各种消费的表现和基础。从调查可以看出,70%以上的大学生每周平均体育锻炼时间不足4小时。女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普遍少于男生。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压力大、课后作业多、升本及找工作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又一重要原因。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极为不利。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是个人学业生涯中最后阶段的教育,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它对高校生将来能否成为符合国家建设要求、能否被社会所接受、能否成为竞争日趋激烈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就教育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影响,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应当是终身体育观的促成,因此,大学阶段必要的体育活动时间是必须保持的,这是实现我国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体育教学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出大学生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不满,和对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视。可见,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取得的效果还不明显。同时也说明体育社团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与此同时,体育选课和课外体育指导方面还存在不能满足同学体育需求的地方。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通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动作美、心灵美和行为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丰富精神、强健身体、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时间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动机大致相同。
2.大学生体育消费虽以实物型为主,但消费方式也正趋于多样化、多层次。
3.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育选课制度等教育因素还存在不满。
(一)建议:
1.增开体育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运动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学会自我卫生保健。提高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能力,是提高其体育能力的首要条件。
2.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运动。这是培养体育能力的重要心理条件。
3.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增加体育场馆器材的投入,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