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0: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美术课堂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美术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现行美术教材,并根据自己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找出教材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对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美术课由于以学生活动为主,且学生学习活动多种多样,跟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不认真组织教学,不管控好课堂,易造成课堂混乱局面,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美术教师在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形下,有时对学生大声批评、指责,甚至惩罚,但学生的逆反心理非常强,你越压制,反而闹得越欢。教师只有冷静下来,用耐心和平静对待,就能使学生慢慢安静下来。另外,教师要潜心研究美术教材内容,发掘教材中易产生学生浓厚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的对象产生一种情感。如教师可以对美术课文的题目进行引发悬念的修改,可以通过欣赏学生优秀习作,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课堂秩序就会井井有条,学习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三、重视对优秀美术作品的赏析赏评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1.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创造性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并根据内容涉及的法制进行教育。如上面也谈过在欣赏课中,要通过比较、讨论、对话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学习方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2.创设生活情境,迸发创新火花。
创设生活情境,给思维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使学生的创造潜能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并渗透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如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等方式来,来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精神的相关情境,以此来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要求学生要热爱生活,能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的欲望。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他们感到美术课趣味无穷,自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那么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觉遵法守法,努力学习,必然能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3.多角度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造。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灵活性,注意创作形式的多样性,不能总是采用老的教学模式而使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无兴趣,创造潜能的激发更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讲授教材中安排的内容外,也要课外进行地方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而随之出现的许多新颖的创作手段深受学生欢迎喜爱。当然在教学中要渗透法制教育:要求学生要尊敬老人,向有手工的能人学习。同学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相互观赏,互相评价。
二、实施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意义
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儿童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可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逐渐培养他们对自然、社会中的美好事物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使得他们在追寻美的活动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美的感染,陶冶情操,从而逐步提升了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
1.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美术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儿童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和挖掘出儿童的个性潜能,发现、保护、发展并强化他们的艺术个性。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生、记忆、欣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要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锻炼儿童的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意志、求知欲、自信、独立、自我意识等。传统学科教学主要注重儿童智力因素的培养,而美术课堂教学,主要依据的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来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可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能够培养其求知欲和对艺术的兴趣;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幅作品来培养其坚定的意志、耐心。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也有利于逐渐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来让儿童树立起良好的自信。
3.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儿童展现自我的能力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培养儿童一些美术技能,来让他们学会欣赏美、发掘美,并将其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内容与儿童的认知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各种鼓励方式,让学生们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作品过程中,学会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三、建构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
美术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一是形式层面,即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掌握各种美术技能和知识;二是内容层面,即通过学生们的自我创作来让他们准确地表现出自我情感以及对美的认知。建构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恰恰就是依据美术新课程的标准巧妙地连接了两者,唤醒了儿童的审美意识,来让儿童主动建构自我的创造能力。
1.建构以训练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的有效模式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与实现儿童创造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们自我唤起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地发挥美术教育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们从不自觉创作转变为自觉创作、热爱创造的过程。首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们所要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大小画交替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画较大物体时用小张纸来画,而画较小物体时用大张纸来画,以帮助儿童提高其构图能力。比如,在静物的描绘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纸裁剪为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的大小,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构图方法来画同一事物,即先将画纸尺寸逐渐缩减,之后再将画纸尺寸逐渐放大,注意画面主题要一致,以培养儿童对画面的驾驭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其次,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采取让学生画想象画与现实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以现实画为基础向他们讲授绘画的基本技能,然后积极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地创造作品,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儿童打牢基础技能,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儿童体验美、认识美,还要结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表现能力等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控教材,并运用各学科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儿童进行想象训练,给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想象平台。再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绘画故事的教学模式,可选取一些诗歌、故事的情节或学生自己编写故事,然后让他们描绘连续的图画,以提升儿童思维的连贯有序,丰富儿童的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但采用绘画故事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要比描绘单幅绘画有难度的多,然而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诗歌、故事等内容兴趣较大,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而提升儿童的创造能力。
2.建构以激发儿童兴趣为主的有效模式
兴趣是开启美术教育的大门,因此,美术课堂教学应实施以激发兴趣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学前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安排和设置一些感兴趣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以游戏为题材进行绘画,以加强儿童的集体感和情感交流能力。比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画自己”的绘画课程,绘画完成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儿童的绘画水平和欣赏水平。比如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故事片、美术片,其屏幕上美好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感的形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再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条件将教学课堂搬出教室。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参观美术展览,以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感悟,引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冲动和激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自然带给我们的美,让他们对不同季节的树木、人物等进行描绘,使他们能熟悉美术的造型和色彩旋律。
3.建构以培养儿童造型感和色彩感为主的有效模式
美术教育对儿童造型和色彩的训练主要以形象感觉为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了直观图模式对儿童的造型感和色彩感进行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组静物,先让学生对这组静物进行观察,然后迅速打乱静物的摆放位置,之后让他们对这些静物进行重新摆放,这样便可以培养儿童对事物的造型感。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填色训练的模式,用以测试和训练儿童在色彩表现上的个性、情感,以强化儿童对色彩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力水平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比如,教师让学生对一幅冬日的图画进行填色,有的学生会用偏冷的色彩,而有的学生则会选用较暖的色彩,之后教师要予以适当的点评,以便让学生自己能够感知不同色彩下的冬日主题,并有针对性的讲解一些色彩知识。
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审美表现
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较为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用不同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美创造,而多媒体教学的神秘,设计的独特,加上激人之情,启人之智的视听效果,都较好地调节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的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轻松愉快地进行各种美术创造。我在美术课堂教学《飞天》一课的过程中,是这样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的:
1.观画面,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中我用直观的图画提供感性认识,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从而产生美感,产生愉悦,自觉地投入美育活动中。针对四年级学生对飞天没有太多了解的特点,我首先寻找到春节联欢晚会上《飞天》的舞蹈节目,播放时,没看过的学生被舞台上渲染的逼真的飞天效果惊叹,看过这个节目的学生立刻产生共鸣,饶有兴致地再看一次。接下去介绍敦煌莫高窟和飞天形象的来历,学生们就听得更加认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了。
2.赏美图,培养审美想象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眼前所看到图像或所听到的声音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他们还会大胆地发现、丰富所看到的对象。课中,我出示许多飞天形象的放大图,让学生欣赏观察,在学生的一片赞叹声中,我给飞天的腰际、手臂上添加了翻转飞舞的绸带,告诉学生:“是这些飘逸的绸带给飞天带去了更加逼真的飞翔效果,你觉得绸带还可以怎样飘飞?”这一句话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广阔天地,他们响亮地说出自己的各种设想,用各种线条表现绸带的飞舞方向,使我不得不惊叹学生有着多么丰富的想象力。这也更证实了审美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在主观感情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赋予审美对象以新的活力,新的生命。
3.述感受,全面发展个性
绘制好飞天形象后,我进行了作品的展示活动。让学生评一评谁画的飞天形象动态最生动?谁画的绸带飘飞得最优美?谁画的飞天场景最精彩?我引导学生寻找每幅作品中出色的地方,给不是很完美的地方提些合理化建议以便日后修复。每个学生都愿意听大家评议自己的画,都愿意学习他人绘制得好的地方,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对美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合理利用拓展——让学生关注生活
现代社会,信息发展快速,学生接触的视听媒介非常多,信息来源也特别快,这就要求我应该多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激活他们的审美兴趣,引导他们自觉接受审美教育等方面着手组织教学。
1.课前拓展,锻炼学生搜集信息能力
现代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仅仅靠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尝试在课前进行拓展学习,发动学生利用家里的网络资源寻找搜集与下节课内容有关的信息,这样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对课本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正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美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其对于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提高人才全面素质非常重要。那么,肩负着美育任务的小学美术课堂,又应如何改革创新,实现高效呢?
一、借助“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此种教学模式建立在“同课”的基础之上,并通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来达成教学目的。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及想象力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在常规教学环节有意识地采取“同课异构”教学模式,进而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确保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呈现,使学生更为高效地领会和接受美术知识。同时,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亦能够达到小学美术课堂教改的目的,使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契机。
二、采取课上启发式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美术教师应意识到,美术课程是一门充满了艺术魅力的课程,如若教师采取平铺直叙的讲解方式,将会让学生感到美术课堂同其他课程的授课方式区别不大,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认识到艺术之美。小学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平铺直叙式的授课方式,在美术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即美术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和介绍相关美术知识,而是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发现美术知识,如此,学生不但能更为深刻地领悟所学的美术知识,亦能使学生自身的美术艺术素养获得宝贵的养成契机,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旨趣获得提升空间。小学美术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在想象力的驱使之下去自由地进行美术创作,从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所在。
三、结合游戏激活美术课堂,创新美术教育
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形式,参与性强,积极性高。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适当的游戏,能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为此,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入游戏环节,使其通过游戏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形成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如在《水墨游戏》课程教授中,小学生对于水墨画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避免枯燥乏味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融入游戏成分。如设计一个游戏场景,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随着线条翩翩起舞,自由地跳跃,进而趁热打铁,播放《赛马曲》,让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听着音乐画墨线,一边感受到骏马驰骋草原的景象,一边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在游戏中绘画,体验着不同墨色之间的转变,同时,一幅幅水墨画跃然纸上。在游戏氛围的衬托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无垠的时光中自由遨游。游戏创新了美术课堂,激活了美术课堂,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效率,也提升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美术学科的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多组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必会对美术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二、素描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素描课堂教学通过对物体的结构、形体、明暗、色彩感和空间感的研究,培养绘画者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把观察到的事物表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造型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专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形体间的构成与组合关系。教师要在传统写实训练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美学思想,并融入表现主义素描因素,这样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完美的表现能力。
三、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使学生爱上美术,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习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如采取示范画、绘画游戏、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多视角地展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具体形象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2)把美术课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艺术离不开现实生活,否则它就失去了其生存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积极探求生活中的美,通过观察达到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绘画习惯
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对于绘画者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足够注意,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急于动笔,要从整体着眼,从局部着手,要学会观察,对所画对象的整体结构,如比例、空间、形体、明暗等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后开始动笔,这样才能对物体进行整体把握,才能使作品产生整体美,不然会出现一味地死抠局部,造成局部相互间不能顺畅地衔接,使作品缺乏整体效果。
五、在素描教学中贯穿课堂示范
素描教学是一种技能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靠单纯的理论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进行课堂示范,在枯燥单调的素描教学中贯穿教师示范,会给教学过程增添色彩、注入活力,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不可替代的。课堂示范对美术教学来说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有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对绘画对象的全面把握能力,这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六、局部修改要恰如其分
素描的学习过程应循序渐进,学生只有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才能提高,但是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品时要做局部修改,但修改要恰到好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恰当和适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留有继续绘画的余地,不可改得太细太多,否则会打乱学生的思路,使绘画无法进行下去。
七、恰当的点评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当学生的“绘画作业”完成后,教师要对作业进行批改。绘画作品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教师的点评很重要,因为恰当的点评尤其是肯定和赞美的评价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作欲。同时,对作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缺点也要明确指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告知改进方法,避免在以后的作品中犯类似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学习心理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能够成为学习的直接动力。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学生心扉、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也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的前提。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美术室注意环境布置营造气氛,教学中除了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还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加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中,现代教育呼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比如,在七年级的《结构素描》一课中,运用FLASH动画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还可以在FLASH制作的运动画面中随心所欲地变化字体,使学生从中掌握美术字体的变化规律,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如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各种信息,并有机组合,声形并貌,这样,学生无论在课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演示的画面过小而对美术失去兴趣。随着“校校通”的开通使用,一个美术课件可以为多所学校下载,网上资源可以共享,使得美术课堂素材更加丰富,有限资源得到无限使用。可想而知,只要老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对美术课堂教学来说,无疑大有裨益。
(二)拓展美术教学材料,丰富美术教学课程的内容。
当今的美术在现代艺术材料和艺术技术、交流传播媒体、视觉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授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比如,在七年级的《标志设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即时贴进行剪贴的方法制作和创意小队活动的标志,从而塑造可爱、活泼、健康的小队形象,这样既省时、省力、又符合初中生好动的心理特点。美术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拓宽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如鸡蛋壳工艺画的制作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版画的制作体现了这种绘画流程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再如,在八年级《纸的造型艺术》一课中,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纸的剪、折、裁、叠、卷等方法,还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制作特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怎样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以致用,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创造的心理和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会产生更多的师生互动,学生愿意更多地表达自己。如何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充分运用教师语言的艺术。
课堂并非是老师的一言堂,因此老师的话不一定多,但要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老师就象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言词中透露着思辩与智慧,话语中体现着幽默风趣、语调中包含着抑扬顿挫。老师在主导教学时应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得以轻松地展现自我,那么,学生就会把对老师本人的喜欢迁移为对美术学科的热爱。以六年级的《发射构成纹样》一课为例,我先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比如旋涡、波纹、射击的靶心等例子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引起暂时神经联系的兴奋,以唤起学生对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的联想;再促使学生比较这些现象的共同点: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和由四周向中心集中;接着我以这些现象的共性向学生提问,从圆形引申到正方形、三角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等。最后我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展示一些发射构成纹样的作品,同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发射构成纹样有了更深的了解,从完整意义上看,这是从认识到理解再到发展创造力的过程。在此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堂气氛宽松,学生思想活跃,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发挥,学生学会了发现与思考、同时也学会了探索与创造,从学生的作品中表现的正是不同层次的创作。
(二)尝试失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美术学科更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必然会有成功与失败,尝试失败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给学生过多指导和框框加以限制,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当学生在实践中出现错误时,或出现抵触情绪、不想画时,老师不应该责怪、批评学生,而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心中想要表现的作品,使学生在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的尝试更新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剪纸和纸贴画混淆在一起,因此,学生的作业中有剪纸,也有纸贴画,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通过展示一些个性鲜明的图例,帮助学生了解和区分纸的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不能完全否认学生的作业,要帮助受挫的学生树立自信。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区分门类和传授绘画技法上,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
第三、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基础训练与基本要求
西洋素描比我国传统技巧更加完备和先进,是具有科学性的,它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但是我们学习他们的素描教学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的素描教学法,我们都要遵循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素描的基础,主要是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和生动地表现对象的能力。素描与色彩要求结合得完美,首先要抓住素描造型。譬如中国的人物画,是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加强白描的基本功训练,准确掌握人体比例、透视及运动规律,这就要认真分析和认识对象,打好素描基础。
在素描教学中,必须注意简练、准确、生动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应从循序渐进入手,先画石膏和静物,但死的模型也不必画得太多。人体造型的难度是大的,随着人体的运动,当中细微变化更难掌握,因此我们要求对人体结构要有所研究,重视解剖基础训练。
素描的练习,起初可用硬笔(铅笔、碳铅或钢笔等)勾画,时间不用长,画面不用大,用小幅纸张素描,扼要地把对象的大关系概括出来即可,成为初步形体动态的印象。头脑中有了这个印象之后,即可进行第二次素描,更能准确地调整好对象的位置、比例、明暗、轻重、动态、传神等等造型因素,有程序地由浅入深地加以表现。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第三次素描训练时,要求同学们在课外时间进行,背离对象用心默记着去画。记忆素描结束后,还要去对着物体和画面仔细检查一番,把默记错误的地方和不准确的地方纠正过来。如果觉得不满意或有多余的时间,最好再默记一幅,或变换角度再画几张。这样的素描教学法,一定会使学生学得活、记得深、收效大。
三、提高素质与鉴赏能力
学生在素描教学中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作业就能层层深入地进行。达到这个阶段,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整体关系,不忘取舍,削弱次要部分,强化主要部分,在深入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以适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需要在素描教学中经常开展名作欣赏、习作评比活动,与学生自己的作业相互对照,找出较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找到不足的原因。最后,教师可集中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解决,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要作出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剖析,牢记作画要领。素描习作可以灵活多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快速捕捉有生命形象的造型能力,能将写生、记忆、默写、夸张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美术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愉快教学法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不但没有让学生学到知识,反而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厌恶感。作为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要努力探索教学的新路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1.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态指的是教学中老师的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实践证明,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容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进行交流;严厉的教态只会疏远自己的学生。好的教态,使得师生共同创造一种愉快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让学生积极参加到美术活动中。2.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辅导对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环节有着重要作用。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全身心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对作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放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解;每个学生对美学的理解具有差异性,适当地进行层次化教学;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提出奇特的见解,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要让学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甚至可以用娱乐性的活动,或者放音乐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情趣,学生更容易融到美术作品美的意境中,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想象的教学效果。
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品的创作,不是照搬照抄,要有所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提高。1.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家长、社会甚至于教育工作者认为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过度的强调升学率,而往往忽视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这对实际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对于这些传统教育观念以及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隐性弊端,教师要正确认识、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正确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基础。2.艺术来源于生活,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根据教育需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接触大自然,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动手、动脑,只有这样才能积累素材与经验,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想象空间并为创新奠定基础。
关键词 美术课堂;人文参透;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119-01
一、美术课中人文性的内涵与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它是一种人格塑造,是一种生命关怀。
二、美术课中人文性的渗透
作为美术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美术学科的人文性,感受到艺术之美。如何通过课堂传递美术学科的人文性呢?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人文意识的培养。新课标对美术课人文性质的定义,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而美术教师的现状是: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忽略人文知识与素质的培养,学术气息远远大于人文气息。以至于课堂中一味追求分数、成绩,学生对美术课有概念化的意识:谁画的好,美术成绩就好。其实,美术课中人文性的培养是情商的培养,是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比如,苏少版美术第8册的《石头中的生命》知识点散、多、深,一节课根本不可能一一讲透,而且这些石头离我们的时代太久远,它们既不新颖又不可爱,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就要用人文性的语言介绍这些镇墓神兽产生的时代背景,当时的艺术水平,常见纹饰的由来与特色,以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贯穿于课堂中,这节课就会变得生动,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这样的美术课学生还会有枯燥感吗?教师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亡羊补牢;分析自己的弱势,总结经验与教训,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加大人文知识的阅读,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铸就自己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性,艺术的人文性。
2.解读儿童内心,注重多元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儿童作品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要熟悉儿童的视觉符号语言,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认可尤其表现在对他们的作品评价上,每一次作业,可能就是他们情感的表达。笔者班级里有个男生对美术提不起兴趣,画的东西乱七八糟,每次别的学生看到他的作品都嗤之以鼻,所以他越发讨厌画画。假如笔者对他的作品持“太丑了,我不喜欢”的鄙视态度,可能他永远也不会爱上美术课。于是,笔者引导性地说:“今天你画得非常认真,你愿意和老师分享这次作业的想法吗?”、“看,这个画得真有创意,不过外形好像还能画得再准确点”等鼓励性的语言,给予认可,这其实是种很有用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人文关怀。果然,过了一学期后,他的作业有了明显进步,还成了小组长,在课堂上经常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看到了他的自信与成长。
3.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挖掘人文内涵。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美术鉴赏里有部分与中国画有关,中国画更侧重于内容与情感。苏少版美术第10册有一课讲《诗配画》。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国画艺术是抒情的诗学,艺术的美学,写意的画学。学生在感受中国画特点的同时,就是一种艺术的熏陶,是人文素养的提高。而现代西方绘画作品则更侧重于形式与情感的表达。康定斯基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欣赏他的作品时大多数学生看不懂,画面中点、线、面、色等元素散乱地结合在一起,让人看了一头雾水。这个原本学经济与法律的高材生,为什么在30岁突然爱上了绘画艺术?他的作品色彩鲜艳浓烈,脱离客观物象,运用简单的造型元素。他认为具象地描摹物体的特征容易忽略作者的内心世界,他把物象简化成符号,抽象地表达艺术作品,更纯粹地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4.技能与创新结合,进行综合探索,内化人文涵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很重要,并不代表可以脱离技能的训练。大凡好的作品都与创作者良好的技能紧密相连。美术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拓展想象的空间,体验探究的愉悦和成功感,进而内化人文涵养。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可表现为:①美术与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包括描绘乐感,设计制作乐器,并用这些乐器演奏等;②美术与戏曲:舞蹈:设计、制作并表演皮影戏、影子戏等;③美术与自然:创作居住地区昆虫、植物、风景的图鉴,创作反映居住地区风貌的美术作品等;④美术与文学:创作童话故事的插图、连环画等;⑤美术与信息技术:运用摄影、摄像、影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创作活动,或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美术作品,进行交流等;⑥美术与地理:绘制地图,设计、制作游乐园模型等;⑦美术与物理:设计与制作会发光、会转动的环境艺术模型等;⑧美术与历史:调查当地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艺术,用报告、画、雕塑或建筑模型表达调查结果等。
在《我设计的车》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做一回小小汽车设计师。而上节课《车》中,学生已经了解了车的种类、结构、优点及不足,并且也尝试过描绘车子,所以这节课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创造,利用简化、添加、拟人、夸张等手法,结合未来车子多功能的特点来设计显得容易了。设计的车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也许未来成功的车辆设计师就诞生在这里。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主动去探索,去研究,而人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
当然,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信任、欣赏地看待他们;需要艺术地鉴赏美术作品,挖掘其人文内涵;需要通过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去内化他们的素养。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入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体验生活,去创造,去改变,才能让人文教育像阳光一样温暖每个人的内心,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