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0: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学技巧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一位教育家在一书中这样写道:“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认为教师只有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内容感染和吸引学生,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记单词词汇是英语教学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学生感到最困难的恰恰就是单词词汇了。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记英语单词感兴趣。
记单词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几十个单词抛给学生,规定用多少时间给我记下来。学生一定会非常反感,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给学生酝造一个非常宽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记的话,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把记音标和单词的任务完成了。
1.1指物记单词这种记忆方法就是利用了就地取材的原则,一切皆为我所用,不必为教具发愁。方便实用,学生颇感兴趣,而且还能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我就顺手拿起学生的书包对学生说:“同学们知道吗?李明的这个书包里面的东西,看一看谁能把他们认出来”接着我就依次取出了文具盒、铅笔、钢笔、书、橡皮、直尺、卷笔刀、字典笔记本……我取一样学生就说出一个单词。
1.2比赛记单词有时我就以比赛的形式让他们来记单词。采取写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以及学号等的比赛形式让学生记住了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字。
1.3单词接龙在电视节目上我们经常看到成语接龙比赛,每一位参赛选手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想出更多的词语供选择,这时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同时也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所以,如果遇到单词多而且难的单元,我就采用单词接龙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有时候复习时也偶尔采用,效果特别好,而且学生很感兴趣。
二、培养习惯,强化能力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说得好:“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学好英语的五大技能。学生学英语习惯归纳起来就是听说读写译习惯的培养。
2.1听的习惯一位语言专家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可见“听”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学习英语使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也说明听力差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比如聋和哑往往就是相连的。光靠初三这两个月是不行的,所以我从初一的时候起每节课都要进行听力训练,听力训练的单词记得多,听力也就不怕了。另外就是听写课文,这也是一个很有效的练习听力的一个好方法。
2.2说和朗读的习惯我们最怕的就是“哑巴英语”,因为中国学生大部分性格内向、腼腆有一种不愿积极参与的心理障碍,而且害怕出错,这是学习语言最大的障碍,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只有认真训练学生的说和朗读的习惯。语言这东西,读比写还重要,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他虽然写不出几个字,但他能基本掌握语言的表达功能,比较自由的交流。这就是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拳师每天要练拳,歌手每天要练嗓子。我们学习英语也要坚持朗读英语,只要每天坚持朗读英语,只要每天坚持朗读三四十分钟,持之以恒,就能使舌头听从大脑的指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另外,大量的、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而广泛的朗读更能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这也是我上高中时的亲身经历。之所以我现在吃英语这门饭,就是因为我上高中时每天早上坚持读半个小时的英语,英语才成了我最强项。
2.3培养写作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学习必须以听和读为前提,但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仅靠听和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说和写来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
在我国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可谓人所共知的现象,比如许多毕业大学生毕业以后,都拿到了英语6级甚至是8级,但到了工作当中无法和外国人正常交流。而这些年来随着听,说不断受到重视,笔头工夫,尤其是写作成了学生的难题。所以从初一第一个学期起就特别重视写作能力的训练,每天都要学生写几句话,到初三写整篇的文章。原来学生写一次作文,老师都需要一词一句的改上几天,但最终效果不是太好,还是要让学生多写多练,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鼓励赏识的力量无穷尽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谁都爱听好话,表扬的话。有利与学生成长的好听的话,老师一点也不要吝啬。不经意的一句表扬和鼓励,一句真心的关怀,一个真诚的眼神,一句善意的面带微笑的责备,也许能给学生彻夜难眠的欣喜,也许能成为学生化悲痛为力量的催化剂,也许是学生一生的转折点。我们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英语每天早上都要默写。不管默写多还是少,满分都是100。为了严格要求学生,都是95分过关,也就是说错三个以下过关,否则就不过关。但是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比较薄弱,别说95分过关,就是65分他们几个也过不了关。:
小学阶段的音乐(乐曲)欣赏课,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比较难上的一种课型,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理解作品难,教师组织教学难。我也曾被这些难题所困扰,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种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注重挖掘构成音乐的主要元素——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等,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以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音乐的“骨架”——节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很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欣赏乐曲时可抓住其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来理解音乐形象。比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乐曲时,抓住“×××︱××××︱和××××××”这种类似马蹄声的节奏型,通过听听、拍拍、说说等形式启发学生想象骑兵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而中间段落出现的“ו×︱××××︱×—︱×—︱”较舒展的节奏出现后,引导他们与前面的节奏进行对比,节奏变化了,骑兵的活动又会怎样呢?再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想象骑兵在草地上休息或交谈的情景,学生基本把乐曲表现的内容讲出来后,又和学生一起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是由于节奏的疏密变化,才表现出了骑兵在草原上巡逻、与风雨搏斗等情景。再如欣赏曲《溜冰圆舞曲》、《跳绳》等乐曲也是抓住乐曲中节奏的变化,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较好地完成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抓住音乐的“灵魂”——旋律,理解音乐旋律是音乐的语言,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有了节奏的支撑,再加上起伏的旋律,才使其具备了感人的色彩。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比如四年级学生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独奏曲时,初听前我提醒学生:钢琴演奏的高低声部有什么特点?根据旋律特点,乐曲能分成几部分?之后引导学生想象第一、第三两个乐段的两条此起彼伏的旋律,就象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的吹着牧笛,一唱一和地行进在田间的小路上;中间段落的旋律出现了跳跃性的起伏变化,老师稍加引导,学生便很自然地想象到牧童在田间嬉笑、游戏的情景。再如《丰收欢乐而归》、《蜜蜂》等这类乐曲,其旋律特点都是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关键。
自主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Holec1981:3),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如何培养学习自主性的过程中,学者们(Wenden1998;White1995;Victori&Lock2hart1995)发现要培养自主性首先要求学习者对自主学习持有正确的观念。如果学习者对自主学习持有错误的观念,如果他们认为自己行为以外的因素对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那么他们很难对自己的学习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自主学习者。学习观念之所以对自主性培养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作为元认知知识的一部分,影响着学习过程中的计划、监控和评价(Flavell1987;Wenden1998)。例如:Zimmerman&Bandura(1994)在研究观念对写作的影响时,发现自我效能观念强的学生会为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积极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制定严格的自我评价标准,并最终取得满意的分数。观念的监控作用体现在它能提供内在反馈信息(例如:学习进展的好坏以及将会如何发展),并找出信息中所含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观念虽然重要,但学习者并不一定都持有正确的观念。研究结果(Mantle2Bromley1995;Wenden1991)表明,很多年轻的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都会带有阻碍他们进步和持久学习的错误观念。学习者的错误观念会成为其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通过学习者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的影响,已形成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有必要首先了解他们的学习观念,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从Horwitz(1987)提出学习观念的研究以来,很多学者也都为了不同的目的对学习者的学习观念进行了很多研究。例如:师生观念的对比研究(Kern1995),观念和语言水平的关系(Mantle2Bromley1995;Wen&Johnson1997),观念对学习的影响(McDonough1995;Victori&Lockhart1995),调查学习观念的方法(Kalaja1995;Sakui&Gaies1998),观念问卷的因子分析(Cotterall1995,1999;Sakui&Gaies1998)等。但是这些研究中针对自主学习的很少(Cotterall1995),而能把研究结果延伸到教学中的则更少。本文中的观念研究主要是围绕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方面展开的:师生责任,自本文出自提供,如果您需写作论文,可以咨询:QQ:357500023主学习能力和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必须首先具备两个基本因素:意愿和能力,即学生一方面要愿意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甚至承担起以前属于教师的责任,例如:决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评价学习过程等;另一方面又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展好自主学习(Littlewood1996,1999)。同时,对语言学习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成功的自主学习者必备的条件(Cotterall1999:508),是他们能够长期有效地坚持自主学习的重要精神支柱。这三方面都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它们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1)大学生对自主学习以上三个方面所持的观念具有什么特征;(2)针对这些特征,教师应如何协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观念,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方式,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Cotterall(1995,1999)和Sprattetal(2002)。问卷是中英文对照,分三部分,一共47项。第一部分13项全部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区分了“完全没有责任”,“少量责任”,“一些责任”,“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第二部分15项也全部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区分了“能力非常差”,“能力差”,“能力可以”,“能力好”和“能力很好”。第三部分前4项也采用了里克特5点量表(区分了“非常同意”,“同意”,“没有明确的看法”,“不同意”和“坚决不同意”);后面15项采用的是排序法,要求学生对各组选项的重要性进行由高到低的排位。调查是在华南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进行的,问卷随机分发给不同专业的四个班级的学生。答题前教师首先向学生声明回答问题和署名都是自愿的,如果问卷上有署名,教师会对他们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接着教师还向他们解释了答题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对题目有疑问,可以随时向教师求助,整个过程大约费时25分钟。一共发出140份问卷,最后收回90份无记名和15份记名的有效答卷,之后笔者对这15名学生都进行了个人访谈individualinterviews)。数据分析中的百分比同构型检验使用的是SPSS10.0版本。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师生责任这部分考查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它要求学生在回答每一个题项时都要区分自己的和教师的责任。为了方便分析,笔者在计算百分比时将“完全没有责任”和“少量责任”归为一档,将“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归为一档,同时还对自己责任和教师责任这两组的值进行百分比同构型检验从上表可以看出,3、7、9、11各选项中的两组百分比没有显著不同(p>.01),这表明被调查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没有倾向性。其余各项中的每两组百分比有显著不同(p<.01),表明多数学生认同这9项中自己的责任和教师的责任是明显不同的,其中多数学生认为是自己而不是教师应负主要责任的有6项,即第1、2项(课堂、课外学习的进步),第4项(辨识自己的弱点),第5项(使自己更努力学习),第6项(决定英语课程的目标)和第13项(决定课外学习内容)。从这6项的数据可知,大多数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这些方面已经具有主动、积极的意识。其余3项的主要责任被多数学生认为是教师的,包括在课堂上选用什么活动和材料学习英语以及课程评价。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虽然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进步、语言监控、课外学习等方面有了自主的观念,但是在课堂活动、课程学习材料、课程评价等方面,多数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服从的状态。而在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决定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课堂活动的时间分配以及评价自己的学习等方面,多数学生对师生各自的责任模棱两可。在访谈中,笔者发现这些研究对象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自主学习训练,他们习惯于课堂上依赖教师、课外独立学习,认同传统课堂里以教师讲解、学生聆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把教师作为一种权威,认为教师传授知识、控制课堂学习活动以及评价学生学习是天经地义的(Littlewood1999:85-86),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如果教师把课堂上的责任转交给学生,教师会被认为是本文出自提供,如果您需写作论文,可以咨询:QQ:357500023懒惰的或是不可思议的(Sprattetal.2002)。由于存在这种依赖型的思维,学生不会积极地承担自主学习中的各项责任。如果不改变这种思维,自主学习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2.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部分考查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识,共15项。在计算百分比时将“能力非常差”和“能力差”归为一档,将“能力好”和“能力很好”归为一档。方面都至少有40%的学生评价自己的能力为“可以”。相比较而言,学生在评价自己写作能力和寻找有效学习途径的能力时表现出的信心要弱一些,选择“差/非常差”的比例偏高,分别为40%和36.2%。写作能力是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而学习策略可以大面积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减轻学习负担,最终达到学习自主性的目的(程晓堂,郑敏2002)。学生在这两方面的不自信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3.语言学习的本质这部分综合了语言学习本质涉及的传统问题和具有自主学习特色的问题,一共19项。在计算前4项的百分比时将“非常同意”和“同意”归为一档,将“不同意”和“坚决不同意”归为一档。后面15项采用的是重要性排序法,1表示最重要,2表示次重要,3表示次次重要,并以此类推。根据学生对每一组的排序分别算出每一项选择的百分比.从表三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因人而异、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必然性以及学习的长期性都有一个正确、统一的认识。引起分歧的是语法这一项,有51.4%的学生认为在能用英语交流之前需要了解英语语法,这说明他们意识到语法对交际的重要性,事实上,语法能力就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Canale&Swain1980);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大着胆子多说”是关键,不重视语法规则,这会使得他们一味强调流利性而忽视了表达的准确性,最终也会制约他们的交际能力。
从表四可以看出,有75.2%的学习者把自己找机会使用语言的重要性排在首位,有43.8%的学习者认为同学提供的机会次重要,有49.5%的学生把教师提供机会的重要性放在最后。从调查中可知,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机会太少,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走出课堂,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找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
从表五可以看出,有71.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外做的努力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有4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努力次重要,这表明很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还有33.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次重要,而绝大多数学生(87.6%)认为同学在课堂上做什么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四个因素中最不重要的,在调查中他们也证实了这种想法:当其他学生回答问题时,自己要么窃窃私语,要么看书,对回答问题的同学并不在意,有的还认为听别人回答问题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这些现象都值得教师反思。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只顾自己埋头苦干,研究表明(Littlewood1999:75),自主性是相互依存的产物,同学之间和谐的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都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
反馈是个人所能获取的使他能够将自己的成绩与标准相比较的一些信息。它可以是定性的信息,告知他的表现是正确还是不正确;也可以是定量的信息,告知他的努力效果与应达到的效果之间有多大的差距。经常、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约翰逊等2001:39)。从上表可知,有70.5%的学生认为自己给自己的信息反馈最为重要,有22.9%的学生认为教师给自己的信息反馈最重要,只有6.7%的学生认为同学给自己的信息反馈最重要。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及时的反馈很重要,但他们也认为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这样的反馈是有一定难度的,自己总是难以发现自己的错误和毛病,也不能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他们强烈渴望教师指正和评价自己的错误,但又不好意思每时每刻都跑去向教师请教;他们和同学之间很少交流,有的甚至觉得向同学请教自己会没面子。这些调查结果和表五中的调查结果都说明了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初步意识到在学习中应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之后,狭隘地理解了自主学习,没有意识到自己自主和同学(或合作者)自主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表七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52.4%)认为自己的努力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有27.6%的学生认为练习是最重要的因素,有15.2%的学生认为使用语言的机会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只有2.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是,只有1.9%的学生认为信息反馈是学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把信息反馈的重要性排在最后。Cotterall(1999:508)认为学习者对信息反馈的不重视反映出他们对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也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忽视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忽视这些行为,并逐渐养成学习内容结束学习过程就结束的习惯,不重视纠正自己的错误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学生已经认识到信息反馈对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只局限在自己给自己反馈的空间(如上述表六中的调查所示),不能获取足够的有意义的信息,因此也无法发挥信息反馈对学习的重要性。事实上,同学(或合作者)之间互相反馈是一种双赢的行为,来自同学的反馈既生动又富有人性,印象深刻;在对别人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实践中自己不断积累经验,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所以,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监控和评价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反馈信息。超级秘书网
四、讨论从以上结果和分析中可总结出本研究中的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
1)他们对师生责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受传统课堂上教师权威的影响;
2)他们在写作和学习方法这两方面的能力亟待提高;
3)他们对于语法学习、学习方法多样性、学习中的错误以及学习的长期性等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自己找机会使用英语和勤奋学习等方面具有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愿望。但他们对某些方面的轻视应引起教师的注意,例如同学之间的互助作用、信息反馈的重要性等。针对他们的这些特征,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时应采取的可能教学技巧有:
1.教师应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这种良好的环境应具备三个特征:教师的协助、良好的合作空间以及学习者实际承担责任的角色。如果没有教师有利的协助,学生很难正确地开展自主学习(Littlewood1999:73)。教师可以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属于教师的工作,例如制定教学目标、学习进度、选择课堂本文出自提供,如果您需写作论文,可以咨询:QQ:357500023学习活动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元的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游戏、模拟性课堂活动等。和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情感支持,而实际承担责任的角色能使学习者亲身经历如何做选择、做决策、做到对自己负责任。Ho&Crookall(1995)的模拟任务实验就是一个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环境的例子:教师在实验中是“协助者”、“建议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以小组为单元承担起完成各种任务的责任,包括目标设定、任务进展、语言学习等,通过亲身经历这些活动,学生真正地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
2.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主、更加愉快所采取的行为或活动”(Oxford1989)。为找到学习英语的好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针对性地引导他们了解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而现在很多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系列教材为策略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素材。以写作为例,《综合教程》的每个单元都会介绍写作策略,同时还提供一个checklist帮助学生检查和评价自己的作文,教师如能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进行操练,相信他们的写作技能会有一定的提高。学生在信息反馈方面认识和实践的不足也可以通过策略训练得到改善(纪康丽2002;张彦君2004)。教师应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提高对自我监控策略和自我评估策略的认识以及培养他们自觉使用这些元认知策略的习惯,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对他们能否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束语
学习者由于受自身学习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都会对语言学习持有不同的观念(Horwitz1987)。本研究揭示了学习者观念的一些特征,对培养自主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但这一探索性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等。观念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后的研究可以做中长期的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学习观念对培养自主性的作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参考书目
[1]HolecH.Autonomy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一、营造和谐氛围,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获得创新成果。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 、平等、相互尊重、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实施主体性教育,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主体性教育是关键。“主体性教育”旨在弘杨人的主体性,让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参加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推动主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模式。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质疑、分享,平时要注重一题多变的有意识的训练。例如,当老师讲“燃烧与缓慢氧化”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燃烧现象有那些认识和了解吗?”同学们发言后,对“燃烧”现象了解了很多。对燃烧能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但同时也会造成灾害。
那么,同学们想探讨“燃烧”的实质吗?你们想解决燃烧造成的有关理由吗?接下来老师就让学生按着自己想要解决的理由,自我选择学习方式,30分钟后老师听同学汇报学习过程和结果。有的同学看书理解燃烧;有的回忆氧气性质学习时,说明燃烧的条件;有的通过讨论合作的形式,研究设计“燃烧的条件”实验方案;有的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了“自燃”是缓慢氧化产生热量聚集引发的燃烧;有的同学通过组内的讨论及老师的交流,了解了防止自燃的策略。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学习策略,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理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深思理由,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联想是思维的桥梁,历史上有不少创造和科学思维难题的解决都得益于联想。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长期研究摸索苯分子结构的过程中,根据人类当时已掌握的有机化学知识很难对苯分子的结构作出合理的假设。直到有一天夜晚上打瞌睡时,在梦中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然一条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当他从梦中惊醒时由刚才的梦境产生联想提出了苯环结构的假说,并通过了实验证明了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这一化学史上的趣闻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学会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想像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想、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启迪少压抑,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 ,在研究、探索中不断创新。
四、通过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化学是中学化学刚入门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向创新学习的转变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发现理由,意识到理由的存在呢?化学趣味实验可以以其独有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新知。如寻找简捷的实验室制O2策略。有的学生首先在KClO3加热分解的基础上选择Fe2O3、CuO等作催化剂制取O2,但此法与原法差别不大,谈不上简捷,也算不上创新。有的学生想到了用MnO2催化H2O2分解制O2,但反应剧烈,不易制约。
有的学生则想到氢气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若也可,岂不是简捷吗?于是同学们选择了反应物H2O2,并开始寻找合适催化剂的探索。学生试验了沙粒、铜片、铁片、锌片、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等,他们发现铅片、锰片、土豆片、猪肝片、银的粉末对H2O2的分解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通过有趣的探索性实验,学生知道了动物中有过氧化氢酶可能性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出了实验室制O2的简捷策略(即以Mn、Pt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氧气)。这类趣味实验可使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及原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其涉及的知识往往超越了学生现有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成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化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双基”的教学,我们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要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深思、解决现实生活及社会中存在的理由,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新 。
那么,应该如何上好第一节语文课?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本人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让他们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于是,在上这一节课时,本人一开始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今天先给你们讲一个笑话,听完后,看你们能受到什么启发?”于是,本人讲了个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笑话故事《大肥鸡》。故事是这样的:在广州有一间北方饭店,专门煮一些适合北方人口味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店里有一位女服务员,她是广州人,但她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有一天,有位北方老汉来到饭店里吃饭。他刚坐下,那位女服务员就对他说:“老大爷,你想去(吃)什么?”那位老汉因为听不明白她说的普通话,以为那位女服务员问他去什么地方?老汉心里想:有没有搞错,我是来这里吃饭的,为什么要问我去什么地方呢?后来,老汉明白了女服务员的普通话可能说得不标准,所以自己听错了。于是老汉就说:“有没有包子?”女服务员听了马上说:“报纸(包子),有!”她很快拿了一张报纸给老汉。老汉被弄得哭笑不得,心想:“这报纸,我怎样吃呢!”后来,老汉又问:“有大肥鸡吗?”女服务员热情地说:“搭飞机,还早呢,去(吃)过饭也不迟。”当这个笑话一说完,学生个个都捧腹大笑起来。于是,本人就趁热打铁地问他们听了这个笑话后有什么启发?有的学生立刻就说,普通话说得不好会闹出笑话;有的学生说,学好普通话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说,学好普通话对于我们能准确的表达语言有很大的帮助。本人顺水推舟地分析:普通话说得好与不好,不单是语言表达准确与否问题,而且关系到我们的写作水平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学好语文知识。如果我们作为跨世纪的年青一代连自己祖国的语言也学不好,说不好,甚至还闹出笑话,那么自己也会觉得脸上无光,面子不知道往哪儿搁。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于是,本人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一下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想法。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接着,本人又从语言的准确表达方面,谈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本人针对学生由于本身说白话或本地方言的原因,有些学生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也会闹出笑话,以致影响他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影响他们的写作水平。例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上写有这样一句话:“我在家里足足等了他五个字,他才来到。”话中的“足足”和“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让人费解。原来这个学生是用口语写作。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我在家里整整等了他二十五分钟,他才到来。”如果一位听不懂白话的人听了这句话,就好像丈二的金刚––––摸不着头脑。又如,“唔识(不知道)”、“点解(为什么)”、“应成(答应)”等诸如类此的白话都不适合写在作文上。因此,如果要准确地表达语言,学好普通话是很必要的。这时,学生的情绪进一步调动起来了。
当然,学会准确地表达语言,除了学好普通话之外,也离不开自己平时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例如,对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搭配使用,语法知识的掌握,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手法等等。所以要学好语文知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样分析之后,本人把学生从兴趣中引导到认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把学生引入了求知的大门,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因此,本人在上这节课时,虽然内容比较零散,但目的明确,通过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堂课,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心;一方面,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再者,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第一节语文课,都不会马上进入新知识的讲授,而是首先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融洽深沉的情感氛围,和学生迅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一开始先代表学校用真挚热情的语言对新生表示欢迎,然后再向学生们作自我介绍。接下来就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使他们产生共鸣并接受自己,最后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或鼓励他们就“语文”谈谈自己的体会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对每个发言学生进行精要点评。特别要注意的是,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都应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为他们以后的学胆说大胆练打下基础。对每位发言者,只要吐字清楚,声音响亮,表达有条理,就应给予表扬,毕竟这是他们第一课的第一次口头表达。也就说,在他们第一次发言时,要抓住学生心理,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不失时机地把师范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及培养目标提出来,并让他们比较初中语文教学和中专语文教学的不同特点,强调“听”、“说”、“读”、“写”并重,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的。再者,作为语文老师,要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你对语文的兴趣如何,所以教师首先一定要有教学的激情,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在教学中,用对学生的爱心,对知识的热爱,对教学的责任,以及富有感情的讲述,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主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努力去学好它。如果教师没有这种激情,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教学的理想境界的。所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
新教材文质兼美,形式多样,很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学习。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在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情感、技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来选择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课前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前几分钟,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小练习。它们如同丰富多样的“游戏点心”,让学生在品味甜美的同时,心理得到满足,情感得到升华。
1、“课前小宣言”课前几分钟,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在课上要怎样表现,或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你要向班里的哪位同学学习,他们很愿意表现自己的想法,说出心里的愿望。老师用称赞的目光、会心的微笑、激励的语言对他们所说的话给予肯定,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真诚的感受到老师的希望和鼓励,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学生心中荡漾着快乐的音符,这样师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2、“快乐传递恰恰恰”在学习新课前,总有一个检查复习的环节。我将与课文有关的字卡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在音乐声中传递卡片,音乐停止时,手拿卡片的同学就要站起来教大家读那个字。如果不会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帮助,这样学生在复习知识的同时不仅找到了互助互学的朋友,而且训练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做事的效率。不知不觉中,学生边玩边记忆了先前学过的字和词,心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加努力。
二、提问技巧要灵活多变
目前美术课程已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让高中学生加强审美观点,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社会不断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就现在提的素质教育而言,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对于什么素质却一直在争论,很明显不可能从过去的实践中找到答案,素质应该是一种过去没有的新的实践存在的产物,是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的时候到了,美术学科正是适应这一形势而产生的新事物。
高中美术教学内容要以欣赏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目标为主要目的,在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用心学习,用心观察,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
一、注重培养想象能力
高中的美术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教育,在授课过程中要将美术认为一种对新事物的认知活动。在重视实践的过程中,要着重训练高中学生对新事物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在现象世界中发现异同现象的能力,并依次对现象世界进行分类,从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时,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发展。在讲解形体结构、色彩和构图等理念知识时,我们不应该过度的去重视理念,而要采进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把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记忆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对那些稚拙、纯朴、生动的儿童画,不要认为技法表现不好而否定,让孩子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儿童画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表达了自己纯真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就是好作品,鼓励学生勇于想象,善于想象,让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寻找更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绘画变得更有趣,内容更丰富,作品更充满活力。
二、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什么画什么,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三、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年龄是一个善变的阶段要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四、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五、重视辅导环节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
最后,高中美术教师要加强学习,包括理念和实践实习的学习,要在设计教学模式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国际化发展,英语这门世界性通用语言的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国民英语素质的整体水平,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全国各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普遍开展英语课程教育。英语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相当重要。本论文将从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中分析和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以供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参考。
一、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可理解性
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就是老师的语言输出对于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当老师的语言输出不能为学生所理解时,在低年级的课堂容易引起纪律上的混乱,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当听不懂老师的指令时容易注意力分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面。在高年级的课堂也许不会出现纪律混乱的问题,但是当学生没法听懂老师的指令时,就没有办法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所以教师的语言输出一定是可理解的。当老师的口头语言出现学生不懂的单词或词组从而导致语言比较难理解时,这时老师应该灵活地配上相应的肢体语言。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形象、生动、新奇、有趣的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在此分析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的运用。在一节英语教学公开课中,一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嘉玛学校的一年级老师在教育学生要懂得疼爱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时说了这些话:Nowallofyouarefamiliarwithothers’family.Ithinkit’seasyforyoutoreadthefamilynexttime.Doyouloveyourfamily?Doyouloveyourmother?Doyouloveyourfather?这时学生一脸茫然,不知道老师表达的意思。看到学生没有反应,老师马上双手合并做了一个心型的手势,对着学生说:Iloveyou.Iloveallofyou.然后再提问:Doyouloveyourmother?这时学生齐声回答:yes.由此可以看出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可理解性。但是在使用肢体语言之前,教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可理解,因为有时候即使是肢体语言也很难发挥作用。继续以这个老师为例子。接着上面的对话,老师说:Ithinkso.Doyouloveyourfather?IlovemyfatherandIlovemymo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学生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师继续提问:Canyoucleanthewindowforyourmother?学生还是不是很肯定地回答:No.老师有点着急了,于是转移了话题:Why?Yourmothersareverybusywiththeirwork.Watchthis.学生的反应告诉了老师他们没有听懂她的话。老师一次问了三个问句:Doyouloveyourfather?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第一个句子刚刚学习了,也许学生还能理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Whatcanyoudo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fatherandyourmother?这两个句子学生还没有学习过,不理解这两个问句的意思。尽管这个时候老师也使用了肢体语言,边说边做动作,但是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这说明了老师的这些语言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没有办法理解吸收。这时老师应该把这些句子简化或者换个学生能够理解的句子来提问。老师可以这样来提问:____Whosweepthefloorinyourfamily?____Yes,yourmother(father)sweepsthefloorinyourfamily.____Canyousweepthefloo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____So,canyou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____Yes,youcansweepthefloorforyourmother(father).Youareagoodchild.使用这些简化的句子进行循序渐进的提问,再配上肢体语言,老师的语言理解性就大大提高了。
二、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多样性和参与性。小学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具备趣味性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主要原因是学习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和经历。他们刚开始学习英语是抱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来接触的。因此,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源于对英语的兴趣,这种兴趣是直接的也是不稳定的。所以英语教学活动是否有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延续和巩固。另外,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因此活动的设计要利用学生无意注意为主的特点,使活动具备多样性,尽量避免在同一个活动上花的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感到疲劳而注意力转移。另外,教学活动除了具备趣味性、多样性外,还要具备参与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当学生感到自己是参与者时会集中注意力而当觉得自己是旁观者时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老师的活动设计要尽可能地让全部学生都能够参与,让他们都有参与感。在此分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嘉玛学校的一位四年级老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在这节课上,教师的不同教学活动引起了学生的不同反应。为了巩固以下一些词组:gotothekitchen,openthefridge;gotothebathroom,takeashower;gotothebedroom,haveasleep;gotothestudy,readabook;gotothelivingroom,watchTV,老师安排了四个活动。首先让全体学生跟着录音做动作。学生很积极也很认真地边大声跟着录音读边做相应的动作,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很投入。然后教师采用了TPR教学法,也就是老师发出指令,全体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老师的指令下迅速做出反应。接下来是老师做动作,让学生猜老师所做动作的相应词组。这时学生也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声喊出自己的猜测。最后老师把活动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每次请出一组学生,每组学生中一个学生做动作另一个学生猜。举手要求参与的学生很多,不过老师只是请出了两组。在这个活动进行时,课堂安静了下来但是气氛没有了之前那么活跃。表演的学生很认真但是台下的学生很多没有看他们的表演,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是东张西望。前三个活动的设计之所以很成功是因为这些活动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三个活动同时具备了趣味性、多样性以及参与性。小学生一般都生性好动,喜欢通过活动学习胜于安安静静地听课。另外,他们好奇心强,喜欢猜测类型的活动,往往这类活动很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第四个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大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参与感不强。这个活动只有四个学生参与,其他学生都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参与当中的学生体会到了愉,但是没有能够参与的学生觉得于己无关没有趣味。如果老师多选几组学生参加或者修改活动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成为活动当中的一员,教学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SWOT分析方法又叫态势分析法,是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管理学教授提出的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strengths)代表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指机会,T(threats)表示威胁。其中S和W主要指影响被分析单位发展的内部因素,O、T主要是对被分析单位有影响的外部条件。下面将通过对研究生主体自身内部条件、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研究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了解研究生在进行自我教育方面有哪些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机会和阻碍。
(一)S(strengths)
研究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关于自身的认识,是作为主格我的自我对作为客格我的自我的存在活动及其过程的有意识的反应,也就是对个体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种认识。自我意识的高低是与个体的生理、心理成熟度密切相关的。个体的自我意识从产生到发展到相对稳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总体上看,研究生多是接受过本、专科阶段教育的成年人,与本科生相较,其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知识层面也更为广泛,同时多数研究生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或工作经历,这就使其生理、心理成熟程度都要高于本科生,其独立性也强与本科生。对自我的认识也比本科生全面与深刻。因而研究生自我意识也就高于本科生。自我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自我教育的可行性及效果。自我意识高的个体要求强调自我,怀有对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态度,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沉思和反省,继而做出一定的行为,以解决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较高的自我意识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大优势。
(二)W(weaknesses)
考研的盲目性削弱了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意识是指个体要有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的认识,与自我意识相比,自我教育意识更为重要。自我意识是关于“我”的认识,而自我教育意识则是对“我要怎样”的认识。但目前研究生对于我要怎样的意识并不十分明确,原因在于研究生在选择读研的动机不单纯。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2010年,全国本科生毕业人数达到630多万,而市场为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低于毕业生人数,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多数本科生选择了考研。另一方面,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研究生大多是抱着通过读研获取学位增加就业的砝码以利将来的就业这一想法报考研究生专业的。因为在现实中,研究生相对本科生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一张硕士毕业文凭。然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研究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从事该学科科研教学的能力。而盲目考研导致研究生的目的不在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上。研究生的学习在于自主性,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自我在科研、学术上有所投入。这也是出现研究生学术水平、论文质量不高、论文造假等现象的主观原因。主体没有明确的目的也就不会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也就大大降低了研究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O(opportunities)
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外在机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师制,二是实践机会较研究生多。导师制是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最大的不同,也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有利的外在因素。“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研究生导师多是在该专业领域有很深造诣的教授或学者,理论功底深厚,思想品德高尚,在专业知识领域给研究生以指导,在行为思想上给研究生做出表率。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亦指出: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为学为人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导师在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能激发研究生的自觉性,促进研究生的自我反思。导师是研究生阶段接触最多的,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不仅是师生关系,还可以是朋友、亲人的关系。导师与研究生这一关系的特殊性可以从多方面影响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一方面,研究生导师以个人魅力为研究生做出表率,使研究生以导师为学习对象以形成我要成为怎样的人的意识。另一方面,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提出要求,研究生为达到导师的要求而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这是通过外在强制力来达到激发研究生学习的自觉性。
能力总是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表现和发展,并直接影响着活动的顺利完成。助学助管助教是高校为提高研究生提供锻炼能力的主要平台。各种研究生会、社团亦是锻炼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机会。研究生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评价,然后进行自我调节,在不断的认识———实践交替过程中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另外,由于研究生课程较少,研究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接触社会。
(四)T(threats)
1.实践活动单一、缺乏针对性。目前高校对研究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助学助管助教,没有制定适合研究生专业性质和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的实践锻炼形式。这就导致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的不明确。
2.我国一直以来都缺乏自我教育的传统。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方式削弱了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现在的研究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一直是应试教育,导致了研究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完全依赖于外在的规范、要求、路径,一旦改变教育方式,很多研究生是不适应的。
3.群体间教育氛围影响研究生自我教育。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能够影响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自我教育不仅是自己对自己的教育,也是通过他人教育对主体的激励来刺激主体的自我学习的,这种他人教育不仅包括老师也包括研究生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影响。研究生的独立性较强,其学习与生活多少独立进行的,同时,由于课程相对较少,研究生之间的联系也减少,多是独立进行学习,这就会造成研究生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学习的机会减少,学术氛围也淡薄。
结论
一、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现状
为了深入具体地了解和掌握高一新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我校每年会对升入高中后不久的高一新生进行一次较正规的,由本校老师根据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教学目标的要求所设置的统一测试。考试结果显示:许多中考中表现出色的,成绩优秀的学生摸底考试不及格,甚至有些中考取得满分的学生的成绩也仅限于及格。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曾经成绩优异的高一新生经历一段高一学习生活后,成绩急速下滑,从曾经的“优秀学生”转为“后进生”,以致自暴自弃。针对上述现状,笔者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角度出发,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基础,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2.1高中教学节奏快、容量大,学生无所适从。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制约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高中英语课堂往往是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内容繁多,时间紧迫。结果,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气氛沉闷,使得习惯于初中活跃的课堂气氛,直观的教学模式,变化多样的操练形式的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从而出现了高中英语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的困窘局面。
2.2学生不会记笔记,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知识点。
升入高中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堂笔记的记录和整理。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力图将老师讲的一字不落地都记下来,要不就等老师明确告诉才知道哪些需做记录,自己难以判断主次和重难点,造成了顾此失彼,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得不偿失;另有部分学生则认为老师讲的全在教材中,没必要做笔记,结果复习时没有参照;还有部分学生笔记做了课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梳理整合。以上这些显现出学生不懂得把握老师讲课的精髓,不会抓学习规律、知识体系,只是一味盲目的学习。
2.3延用机械的词汇记忆法,对相当数额的新词望而生畏。
长期以来,词汇一直是困扰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题。学生经常抱怨单词记不住、记不准、记不牢,从而产生恐惧感、厌倦感,以至于看到单词就头痛,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不用说高中课标所要求的3500~4000个词汇。
2.4语法知识不系统,难以在短时间内建构语法知识框架。
除受词汇困扰之外,高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语法知识的淡薄,具体表现在对英语语法术语知之甚少,词性辨析困难,不懂得句子中的成分划分,难以把握不同词性与不同的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2.5阅读量有限,阅读技能和策略匮乏,缺乏阅读能力。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太少,过不了语言关;另一方面阅读方法不科学,习惯于指读、笔读、回读、出生朗读等阅读方法,或是过分重视每个生词的词义,忽略文章的篇章处理,即所谓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加之阅读技能和策略欠佳,阅读速度太慢,难以根据语境中的提示和构词法猜词意,无法准确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不能根据上下文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文章段落的寓意,难以达到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
2.6开放式的作业无从下手。
高一新生中绝大部分仍停留在初中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总习惯性地将作业默认为是“写单词”、“记单词”——只做有书面要求的任务,而忽略听、说、读、背等无形任务的训练。而这些作为英语学科中“软指标”的作业恰恰是学好英语的关键环节之一。
2.7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重视课堂45分钟教师引导下的学习,不知道预习—听课—巩固是一个整体的学习过程,过分依赖老师,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知道上课如何记笔记,如何自主高效完成本学科中的大量的“软指标”的作业,没有语言积累的习惯等。
三、教学顺利衔接的解决对策
新课标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在义务教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地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要达到这个总目标,就必须首先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现就上述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3.1促进初高中教学学段的交流与沟通。
新课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初、高中英语教材编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这为高一年级的教学衔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作为高中教师,关键是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句型和语法,这样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级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贯通知识经络,矫正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要做到上述几点,高中教师就要有“向下”的意识,多听初中教师的课,多与初中教师沟通交流,了解自己教育对象已有的知识储备。
3.2注重初高中生心理的转变,做好英语教学形式的衔接。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有独立与创新的愿望,对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趋上升。因此,高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端正,既不能让学生有升入高中了就可以放松一下的想法,又不能让学生有进入高中英语特难的畏惧心理,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和思想顾虑,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3.3学习加强学生的语音训练,帮助学生高效记忆单词。
对于单词,其实天底下没有背不好单词的人,只有不愿背单词的人及不善于有效背单词的人。因此,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保证自己激昂的学习斗志和积极心态;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读音规则,引导其把握单词的字母组合,通过音标逐步拼写单词;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构词法中的词汇合成、转化、派生及词根等规则记忆单词;最后,教师还可尝试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背诵单词,使学生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懂得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学习行之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首先,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词汇方面、篇章理解方面预习,并且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便加以解决;其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教学大纲指出:在听、说、读、写综合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是高考的重头戏。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跳读、略读等阅读技能,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意,使学生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另外,应使学生养成做好笔记的习惯。还要指导学生对平时阅读中遇到的重点词汇、句型做好摘记。
3.5把握全局,加强学法引导,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而调查中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依次是:文化背景介绍、小组讨论和游戏表演;而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依次是:语法讲解、课文结构分析和作业讲评,这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可以加强和鼓励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高一阶段的英语教学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是重要环节,解决得好,学生便可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相信初高中教师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后,一定能把英语的衔接做好,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情感与价值观的统一,突出学生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伟敏.中学阅读教学本质及教学过程探讨.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
[2]董翠翠.《高中英语教材》(修订版)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
[3]史海霞.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考试高考英语,200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