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自动检测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0: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自动检测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自动检测论文

篇1

2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套健全、完善的应急制度建设,能够使水质自动监测站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管理状态,能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站管理的有序、连续和稳定,否则容易造成对监测站管理的忽视。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的建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2.1建立一套能引起领导足够重视的水质自动监测应急管理机制

在当前我国的体制中,领导重视是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个环节,领导的重视使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水质自动监测应急管理机制应建立由国家或省部级环境保护部门牵头,地级市环境保护部门分管,县级市环境监测站实行全面管理的机制。国家或省部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统一监管,对下一级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另外,水质自动监测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为后盾,将应急制度建设工作交给地级市环境保护部门,能够确保监测站应急工作拥有充裕的经济条件和较雄厚的技术实力。如果将应急管理权力交给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则难以确保资金和技术,从而也难以发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应急作用。

2.2建立管理人员介入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机制

与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投入使用情况相似,水质自动监测站也是在建成后才由相关单位指派管理人员驻站接管。由于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加上接管时间较短,对需要学习的监测相关知识掌握有限,管理人员较难在第一时间迅速对监测站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致使监测站应急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根据产品故障率曲线,监测站仪器设备在早期投入使用时的故障率要大于产品正常使用期和产品维修后发生的故障率,因此管理人员应及早介入水质自动监测站,确保监测站的应急功能得到及时发挥。

2.3编制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管理规范

最新出版的2002年《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并没有对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管理规范相关方面作出规定,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工作仍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国家相关环境主管部门应结合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具体情况,尽快编制相关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管理规范,以促进水质自动监测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3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受到气象状况、灯光照明、场所不同、监测人员业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水质自动应急监测呈现出流动性、不确定性、阶段性、偶发性、紧迫性和公共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应急监测不是表面功夫,应急制度更不是黑字文件。应急监测,实际上是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实际化演示过程,针对应急条件特殊和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仍需要回归到制度建设上来。纵观目前应急工作开展情况,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应急制度的文件架构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应急制度文件架构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应急监测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2)监测工作安排;

(3)应急监测清单;

(4)应急设备操作规程;

(5)应急监测结果记录表;

(6)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练。只有将上述要素逐一逐步落实到位,方能确保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功能的有效发挥。

3.2应急监测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应急监测系统基本情况介绍是水质监测站进行水质监测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包括应急监测系统建设的目标、各类设施基本简介和应急监测设备或能力的介绍等内容,以便于监测人员快速了解和认识应急监测系统。

3.3监测工作安排

监测工作安排包括应急值班表排列、应急值班车辆管理及行车路线指引。

3.3.1排列出应急值班表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值班进行分组安排,其目的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值班制度的规定和实施有利于保证随时随地都有人在岗值班,做好应急预备的日常工作,时刻处于应急预备状态,确保应急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及时地赶到事故现场。第二,轮班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确保应急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能够为应急事故处理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时间的持续能力,从而确保并提高应急人员持续作战的能力。第三,对于同时出现的应急事故能够做到互不干扰的正常处理和应对,分组后的工作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安排和划分好每个人员应负责的工作和任务,从而有利于人员各司其职,在处理应急事故的时候能够做到有序配合。

3.3.2车辆管理及行车路线指引应急监测车辆可以提供便携的移动实验平台,建立临时性小范围的电力、照明、用水、操作安全防护的条件。在平时应对司机进行专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个功能区块的操作规程,确保满足随时外出应急监测的工作需要。

3.4建立应急监测清单

负责水质自动监测的监测站和其他单位应建立应急监测清单。应急监测清单包括车载应急设备清单与应急监测项目一览表。车载应急设备清单包括应急仪器设备和物资存放地点、存放条件,仪器使用条件等情况,指引性清单能提高存、取物资的准确性,避免装车时出现遗漏现象,发生应急响应时便于携带外出;应急监测项目一览表应列示应急设备对应检测项目,能帮助应急人员快速选择使用。

3.5修订应急设备操作规程

进口应急设备的说明书多为英文版本,中文版本也是较为繁琐、累赘且与实际操作不符。因此需制订简化的操作规程,简化的操作规程便于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风险。另外还规定了应急仪器的保管人及维护要求,能保证设备得到妥善的日常维护。

3.6确保应急监测结果记录表的真实准确

应急监测结果记录表的记录应当确保与监测结果相一致,收集有关监测的各种重要因素,从而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这样有助于事后分析以及总结经验。

3.7进行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练

在平时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应急监测培训和设备操作培训,工作人员要定期学习应急文件,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从而提高其应急处理事故的能力和水平;此外还应当重视应急演练,模拟应急事故现场能够提高人员的现场作战能力,对于演练中的经验要注意分享,从而能够帮助应急人员改进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实际作战能力。

篇2

作者:蒙萌 蒙大鹏 覃文更 单位: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监测方法

在保护区域及监测限定距离的内耕地较少。因此,两区域所监测到的野生动物损害作物的次数和受损面积少。西面因交通闭塞,村屯分散,群众在区域内种植作物多、面积大,这些耕地更近保护区域,受损程度严重(表略)。损害作物的动物、受害作物种类和季节变化规律主要损害作物的动物种类有黑熊、野猪、猕猴、松鼠、鸟类等。本次监测时段未发现有黑熊、野猪危害,但访问得知,黑熊、野猪是危害(玉米)程度最大的动物种类之一,曾有一夜之间,黑熊就损坏近0•2hm2玉米地的记录。主要受损害的作物种类有玉米(包谷)、黄豆、火麻、猫豆、辣椒等。1—4月为农作物耕种期,鸟兽损害,呈零星现象,如农民对种子拌施农药,或者制作草稻人驱逐,受损程度较少。7—8月是玉米(包谷)成熟期,受损严重,较为集中成片,许多地块的玉米杆被踩踏得七零八乱,损失过半,收成大幅减少。11—12月份为红薯、火麻成熟期,但由于红薯是地下果实,火麻群众种植分散,为零星受损,成片受损相对玉米少,监测发现仅有6处。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的成因分析木论自然保护区始成立于1991年,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后,采取封山政策,聘请当地村民进行巡护管理,过去自由进山采药、捕猎受控制,特别是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后,管护力度得到有效提高,巡护制度化,持续化,公安机关依法收缴猎枪,加大对偷猎案件的打击力度,减少了乱捕乱猎野生动物案件的发生。同时,木论自然保护区加强了法律法规和环境宣传教育,争取周边群众对保护区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讯速增长。由于环境质量的提高和野生动物数量的增长,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的次数和强度也不断增加,损失逐年加重,在有些区域群众种地已呈负收入现象,造成弃耕丢荒,社区群众收减少。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社区群众情绪的影响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是与民争食问题,影响了农民收成,有的地块甚至颗粒无收,导致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群众有怨言,产生不满,有的干脆丢弃耕地。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的趋势分析保护区成立前,村民就在保护区域内的弄场开垦种植,封山禁猎后,野生动物种群增多、数量增多,活动越发频繁,野生动物对农作物肆意践踏,与人争食的矛盾不断加剧。结果是侵扰范围、种类、面积呈逐年增长,侵害程度加重,农民逐渐丢弃不种,区域内被丢弃地越来越多,野生物逐步向外览食,损害范围呈现向外扩展趋势。

对策与建议

制定补偿政策,建立补偿基金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推动制定补偿政策,建全补偿政策依据,设立补偿基金,建立制度化的补偿机制,解决农民因保护野生动物,农作物受害的损失。同时,认真思考实际操作中,自然保护区、或者说野生动物造成损害比较严重的地方基本上是老少边穷地区,交通欠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很难安排资金或粮食进行补偿。所以,应着重考虑以国家财政安排补偿为主,执行地方配套的办法,彻底解决补偿难操作问题。加大保护区内扶贫开发项目支持力度,发展替代产业因保护要求,社区依赖资源受控制,应设置小额项目贷款,支持有利森林资源增长的替代项目,如合箱养蜂、中草药种植、野生动物驯养与繁殖、生态旅游、地方特色产品种植与开发等,转换种植作物品种,减少野生动物践踏对象,争取群众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稳妥推进生态移民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因保护野生动物与农作物被损害的矛盾木论自然保护区在2005年实施一期生态移民工程,搬迁核心区居民19户87人,实现当年外迁,当年脱贫,群众很支持。此后,保护区周边贫困村屯、农户要求外迁意愿强烈,生态移民有群众基础,但迁移资金没有着落,无法进行。所以,安排迁移资金,稳妥推进,对野生动物保护有重要作用。加强宣传,积极开展补偿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明白,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也要引导教育群众增强对危害农作物进行防护,减轻危害。同时,农作物受到损害,要主动察看灾情,做好损失评估,依法依规进行补偿,做到既要保护野生动物,也要维护村民利益,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维护社会稳定。合理猎捕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物种的密集程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或者在监管部门监督下,结合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需要,适当猎捕,控制繁殖过快的物种,减少损害。在环境日趋恶化,全社会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建设步伐得到了加快。但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别是保护区周边群众为保护野生动物已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有必要对群众损失加以思考,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监测,基本摸索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情况及基本规律,充分地认识到群众呼声,希望上级决策部门制定科学的补偿机制,减缓社区矛盾。这次监测时间仅1年,可能因为林木果实年份丰硕差异而对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二,几年来,弃地丢荒已相当严重,很多弄场已经全部变成荒地,影响了损失评估结果。此外,木论自然保护区与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相连,本来就是一个整体,贵州境内没能同时进行监测,显得有些缺陷。如果条件许可,与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联合,再进行一次监测,同时对野生动物践踏而弃地丢荒的情况进行调查,作为影响监测结果的因素加以分析,可能结果更准确、更全面、更客观。

篇3

P键词: 自动检测设备;标准;阶段

Key words: ATE;standardization;stage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225-02

0 引言

自动检测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ATE),是指能自动完成检测或检测任务的设备,目前多为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硬件和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的系统。计算机通过软件来控制复杂的仪器设备,提供被测单元中的电路和部件所要求的激励,然后在不同的引脚、端口或连接点上测量被测单元的响应,从而确定该被测单元是否具有规范中规定的功能或性能。ATE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检测执行软件和仪器控制软件。

自动检测设备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自动检测设备――针对特定被测对象的专用型检测系统

第一代自动检测设备是针对具体检测任务而研制的专用型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量大的重复检测,或者用于高可靠性的复杂检测和人员难以进入的恶劣环境下的检测。它具有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等优点。但是其检测资源配置有很强的针对性,甚至是定制产品,内、外接口多采用非标准设计,因此系统适应性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具有通用性。并且软件采用使用专门的检测程序语言编写。

2 第二代自动检测设备――以台式程控仪器为主构建的自动检测设备

第二代自动检测设备是在具有标准接口总线(如GPIB、CAMAC、RS-232等)的台式程控仪器的基础上,以积木堆叠方式组建而成。组成系统的台式设备(计算机、程控仪器、程控开关等)都具有统一的标准接口,只需要采用相应的总线电缆连接各设备就可方便的组成系统。检测程序的编制也逐步向通用化检测语言靠拢(如BASIC、OPAL、ATLAS等)。但它具有以下不足:①连接台式设备的串行总线传输速率不高,很难组建高速、大数据吞吐量的系统;②每台仪器都有自己独立的机箱、电源、显示面板、操作面板等,资源配置重复,且难以实现便携化。

3 第三代自动检测设备――以模块化虚拟仪器为主组建的集成型自动检测设备

第三代自动检测设备是基于VXI、PXI等检测总线,主要由模块化的仪器/设备所组成的自动检测设备。总线传输速率高,仪器/设备模块化,各种资源统一配置,这些都使得自动检测设备实现了小体积、低成本、高性能、可移动(便携)、模块化、多用途和标准化。检测程序采用通用语言进行编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得以应用,实现了检测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和通用化。

4 新一代自动检测设备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主管自动检测设备采购、研究和开发的协调机构DOD计划至2030年,淘汰或更新现有的自动检测设备,研制新自动检测设备,采用新一代自动检测设备,即:NxTest。为此成立了由波音和朗讯公司等参加的综合产品项目组,负责新一代自动检测设备的具体实施。构建的新一代自动检测设备的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5 结论

纵观近几年来自动检测设备的发展,可知未来设备系统的发展,将对ATE提出了研制体积小、成本低、性能高、可移动、模块化、多用途和标准化、系列化的要求,这要求将高性能计算机技术、数据接口技术、仪器测量等多项技术有效地融为一体,研制生产出可在世界范围内开放的模块化仪器总线系统。同时,新检测标准的制定、新的检测开发环境、网络技术等多项新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使ATE的发展跨入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阶段。

未来我们应密切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①在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中贯彻综合诊断支持系统(IDSS)设计思想;②注重测试诊断系统的开放式系统结构设计;③严格制定新的技术标准及测试规范;④应用IETM技术提高自动测试设备的综合使用效能;⑤发展测试软件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篇4

一、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给定信号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为物理装置,而给定值和被控量均为一定形式的物理量。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构成。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设计则是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任务。

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控制方式

1.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2.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这种控制称为闭环控制,相应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在外部的作用下,系统的被控量发生变化后才做出相应调节和控制的,在受控对象具有较大时滞的情况下,其控制作用难以及时影响被控量,进而形成快速有效的反馈控制。

三、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述

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与经典控制理论相比较,它能解决更多更复杂的控制问题,但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而言,用经典控制理论来分析和设计,仍是最实用最方便的。

真正优良的设计必须允许模型的结构和参数不精确并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即具有鲁棒性。这是当前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另外,使理论实用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数学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总之,自动控制理论正随着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它反过来又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根据和推动力。它在工程实践中用得最多,也是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

四、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是学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1. 自动检测的任务:自动检测的任务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被测参数直接测量并显示出来,以告诉人们或其他系统有关被测对象的变化情况,即通常而言的自动检测或自动测试;二是用作自动控制系统的前端系统,以便根据参数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实施自动控制。2. 自动检测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3.测量系统:确定了被测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后,就要设计或选用装置组成测量系统。目前的测量系统从信息的传输形式看,主要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1.术的基本概念。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 广义的讲,检测技术是自动化技术四个支柱之一,从信息科学角度考察,检测技术任务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种种表现形式的信号,以及确定二者间的定性、定量关系;从反映某一信息的多种信号表现中挑选出在所处条件下最为合适的表现形式,以及寻求最佳采集、变换、处理、传输、存贮、显示等方法和相应的设备。信息采集是指,自然界诸多被检查与测量量中提取有用信息。 信息变换是将所提取出的有用信息进行电量形式幅值、功率等的转换。信息处理的任务,视输出环节的需要,可将变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数字运算、模拟量-数字量变换等吃力。 信息传输的任务是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经济的、准确无误的把信息进行远、近距离的传递。虽然检测技术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但是从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来看,不外乎是传感器技术、误差理论、测试计量技术、抗干扰技术以及电量间互相转换的技术等。提高自动检测系统的检测分辨率、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本门技术的研究课题和方向。自动检测技术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最重要的热门技术之一,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促进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多系统的总称.在上述系统中,都包含有被测量,敏感元件和电子测量电路,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输出单元。如果输出单元是显示器或记录器,则该系统叫做自动测量系统;如果输出单元是计数器或累加器,则该系统叫做自动计量系统,如果输出单元是报警器,则该系统是自动保护系统或自动诊断系统;如果输出单元是处理电路,则该系统是部分数据分析系统、自动管理系统或自动控制系统。2.感器与传感器的分类 。2.1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2.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功用是一感二传,即感受被测信息,并传送出去。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最简单的传感器由一个敏感元件组成,它感受被测量时直接输出电量,如热电偶。有些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没有转换电路,如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其中质量块是敏感元件,压电片是转换元件。有些传感器转换元件不只一个,要经过若干次转换。

三、传感器的分类

目前传感器主要有四种分类方法:根据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方法;根据传感器能量转换情况分类法;根据传感器转换原

篇5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现代纺织技术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智能化生产为主要特征,进入90年代以来,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控制系统在国内外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综合运用了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微处理器置入现场自控设备,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机器设备或生产治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定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治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和确保安全等目的。论文参考网。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在纺织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纺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日益改变着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面貌。

一、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纺织生产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是当今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发展的结合点,也是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交汇点,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控制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延伸到现场的必然结果。纺织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几年纺织工厂的追求和建设重点,而数字化的纺织生产体系正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它将全面提升纺织工厂的管理水平,对工厂的技术、质量、经济和服务推动的进步都将产生直接的明显的推进作用。

数字化的纺织机械采用现代先进的控制技术:以CPU为核心的控制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驱动技术,以现场总线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及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和高速传输,实现分布式、现场化和抗干扰性能的提高,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完成纺织机械与现代先进控制技术的结合,为纺织企业的信息化从设备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场总线控制层是各种生产信息的来源。各种棉纺、织造、印染机械的控制器只要具有现场总线通讯接口,通过适当的编程,就可以将机械的运行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系统。现场总线监控层完成车间级设备检测和控制。应用组态软件编程和现场总线网络,整合车间内各个单台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以清晰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全车间设备的生产状态、产量、效率的监视,同时还可以对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统一设置,故障报警、参数记录、显示历史趋势和实时曲线,生成和打印各种生产报表。管理层是工厂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多种总线、工业网络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送到各个管理部门,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数据报表。现场总线信息层将控制过程、信息管理、通信网络融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有关人员登陆到Web服务器,就可根据各自的权限监控到生产现场的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自动化产品大量应用

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主要自动化产品的应用面已经覆盖到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纺纱设备、织造设备、非织造布设备、染整设备、化纤设备等绝大多数设备领域,用于构成纺织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近年来纺织机械每年新机配套用的三大自动化产品需求量均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变频器的主机配套用量约为15万台以上,如果再加上纺织企业的老机改造和公用工程的需求,整个纺织机械行业变频器的年需求量约为20万台以上;PLC的主机配套用量约在7万套以上,整个纺织机械行业的年需求量在10万套以上;人机界面是PLC的“姊妹产品”,一般情况下,采用PLC的设备必用人机界面,因此其年需求量接近于PLC,目前纺织机械正在逐步以触摸屏人机界面替代文本式人机界面。

三、单轴驱动、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纺织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单轴驱动和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纺机的整个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结构简化、工艺调整方便,可以充分满足工艺对设备的要求,同时适应高品质、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机械如粗纱机,国内各纺织机械厂均推出四轴单独驱动的新型粗纱机,已成为粗纱机竞争的技术标志;又如国内各纺织机械厂推出了七轴单独驱动的浆纱机,该机实现了对纱线伸长率、卷绕张力等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为后道工序提高无梭织机织造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过程控制技术应用逐步深入

4.1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清梳联设备,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国产清梳联设备配用的高产梳棉机采用混合环控制,对喂入棉层的厚度进行检测,控制短片段不匀;采用喇叭口压力检测或采用凹凸罗拉、阶梯罗拉检测输出棉条的粗细,控制长片段不匀。论文参考网。两处检测到的信号,送入控制器经计算机运算,控制给棉罗拉的速度,达到自调匀整的目的。清梳联单机和全流程采用的光电检测、压力传感、位移传感、信号转换、伺服系统控制、计算机处理、变频凋速、自调匀整、计算机综合监控等技术提高了全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全流程连续、同步、平稳运行,使输出棉条长片段、超长片段、甚至短片段的均匀度都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4.2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并条工序,稳定了棉条支数

国外产的RSB-D30型并条机及HSR-1000机,除配有开环或闭环自调匀整装置以外,还配有质量监控系统,发生质量超限故障立即停车报警,自调匀整装置很灵敏,传感器对棉条发生的探测信号可保持每1.5~4mm匀整一次,这相对于高速并条机,单位时间里控制频率很高,匀整频率达毫秒级,因此棉条均匀质量高,可将土25%的棉条均整到土1%以内。这种并条机生产的棉条不必再由试验室控制支数偏差,因此在组成新的转杯纺工艺过程中可不再考虑棉条重量偏差的离线检测试验。

4.3自动化技术应用粗纱机,改善粗纱条干水平

新型的粗纱机均由计算机控制多台变频器,交流伺服驱动器,再分别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同步传动系统,从而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取消了锥轮变速装置、三自动成形机构、计长装置等。利用计算机储存多品种的最佳工艺,更换品种十分方便;采用传感技术,检测纱线张力,通过计算机实现张力控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粗纱的卷绕成形功能和实现经轴、织轴的理想卷绕,使机构简化,操作方便,性能改善,质量提高,提升了设备的档次和水平。

4.4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环锭纺纱系统,使之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使环锭纺纱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些机型将检测结果通过变频调速直接改变工艺参数,简化了机械结构,有的机型通过检测、显示还能直接匀整输出纱条的质量。操作自动化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自动清洁、自动调速、定位停车、自动落卷、自动落纱、自动换筒、自动接头、自动排除落棉等等,凡是需要人工操作的部位和动作,都尽可能地实现机器自动操作。不仅减少了操作治理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为重要的是,由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消除了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而保证了产品质量。论文参考网。在大幅度提高单机生产水平和操作自动化的基础上,环锭纺纱正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4.5新型气流纺纱机已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微机控制的纺纱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显示各种生产参数并自动打印。可以自动检测和记录纱线条干,并能超限自停,能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纺纱长度。还设有接头质量自动检测装置,号称无疵点接头。此外,如纺杯自动清洁、自动落筒、防叠装置、上腊装置、机台自动启动装置等都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方便操作治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4.6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无梭织机,实现织造生产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品种适应性不断创造新水平,使织机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如开关车的程序控制,定期自动加油,利用微机自动收集、显示织机的各种生产参数和运行情况,包括速度、产量、效率、停台及原因分析、织轴经纱存量、在机织物卷装等等,因而提高了治理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组成了经纱张力的自动控制,基本上消除了纬向疵点;电子选色,微机自动变换织纹组织,集中改变织物图形,通过单机和中心控制台的双向通讯还能实现群控;有些机型还能自动排除纬向疵点。

篇6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的生物分子计算机,可以自动检测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分子。这一成就标志着生物分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预计在未来把探测能力和生物医疗知识结合起来,用以诊断疾病、控制药物释放,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研究在近期《纳米快报》上。生物分子计算机是一种生物分子组装成纳米计算机的设备,,将其植入人体能自动扫描身体信号、检测生理指标、诊断疾病并控制药物释放等。但研究人员指出,要实现这个愿景,必须克服许多障碍。

      研究小组此前曾演示过一种二态系统(two-state system)生物分子计算机,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一种限制酶制成,能根据mRNA(信使RNA)的表达水平和变异来探测疾病指标,但每一步计算只能检测一种疾病指标。在新研究中,他们扩大了计算机的能力,根据的miRNA(小分子RNA),蛋白质,小分子如ATP,而其他指标来检测多种疾病。这种方法比以前更简单,而且只需检测更少的成分,便能更敏锐地发现疾病指标。研究人员解释说,,探测几种疾病信号的组合,比单纯探测一种信号更有用,能更精确地诊断疾病,比较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别。比如甲状腺癌有甲状腺球蛋白和降血钙激素这两种指标,就比仅用一种指标作出的诊断要准确得多。 “根据我们的设想,纳米计算机可以徜徉在人体,及早期检测疾病。他们可以检测疾病的指标,疾病的诊断,并能激活药物分子实施治疗。也可以将它们送入血管、植入某个器官或组织细胞内部,用作预防护理。”论文作者之一宾雅明•吉尔说。然而,生物分子计算机在生物活体技术、程序控制药物释放方面还有许多挑战,他表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活体环境中,如血管或细胞质里操作这些设备。目前我们正在开发更简单的、不需要限制酶或者能依靠细胞自身运作的机器。”

      硕士论文、职称论文、毕业论文、、、,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

篇7

方法上可以按照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先自查一遍,知道哪些地方是抄的或者报告中的标红位置。自查方法有很多,比较严格的学校通常会建议你用知网查,毕竟是官方系统。知网如果和你学校有合作的话,那么学校一般会有途径推荐。这个自行选择吧,查知网的就比较贵,博士论文一次将近400元。市面上也有paperpass那些,便宜很多,但是为了保险嘛,只能多花钱了。一般建议先查一次,改完再查一次。

(二)具体改。知网博士论文给你标出来的红字你就把它全改了,首先要知道要领,不是随便改点近义词就行了,而是整个句子打碎,句式啊,用词啊,都换掉。知网还是很智能的,你改一点点没用。所以我最建议的,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红字全删了,重写。听到这里先别跪,不是要你重新原创,而是复述,复述OK?换一种表达方式。删干净了,才保险。语文好的人是不在话下的。如果你论文字数本就很多了,那些不影响逻辑的描述,你甚至可以直接删掉。毕竟你答辩都过了不是?具体技巧见下:

1、如果原句文学性比较强的,就用白话叙述。e.g.“一日之计在于晨” 改成 “一天最好的时候是早上”。都不要说“早晨”,完全避开每一个字,才最保险。

2、段落里同类型句子,例如描述xx有多种性质的,多种性质顺序调换无伤大雅的,那就在改完的基础上把顺序也改了。

篇8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以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如文本处理,图像处理、音频视频信息处理等[1]。视频信息通过具有大量的数据,无法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处理,迫切需要使用计算对其进行自动地分析处理。智能视频监控就是对计算机视频数据进行处理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通常来说,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用于各种安全保护、交通调度、信息追踪等方面,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为人么日常的社会生活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环境,例如:交通视频监控、高速路自动收费、远程教育以及一些特殊的安全保障[2]。

视频图像中数据量过大,计算机无法对视频中所有信息进行处理,只能够对某些运动的物体感兴趣,例如运功的汽车,步行的人群等。而对于静止物体关注程度较低,因为它们通常不包含有用的信息。

1 光流法原理

光流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物体在其观测平面上像素运动瞬时的速度场,是运动场景中的可见点的三维速度矢量在平面上的投影。因此,物体大量的运动信息可以通过光流形式展现,物体不同时刻的运行情况被表达出来。

光流法是一种二维估算方法,其主要是基于下述两个基本假设下提出的:(1)图像上不同像素点之间存在联系并不相互独立,且邻近像素的灰度有关联关系,此外光流在整体图像中是平滑变化的。(2)图像中像素点在任意时刻的亮度值在很小的时间间隔内恒定不变。

假定时间 ,图像中的一个像素点 的灰度值为 ,在时间间隔 后,该点移动至位置 ,灰度值变为 。根据上述假设,像素点在时间间隔 内,灰度值恒定:

此外,像素点在图像中是平滑办法的,则上式可用Taylor Expansion展开:

2 删减背景法原理

删减背景法是指通过比较当前帧和图像背景的差异,对结果进行处理得到运动目标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目标背景建模和更新是能否识别运动目标的关键。通常情况,摄像机并不会移动,其拍摄背景固定不变,因此该方法能够完整提取目标的运动区域。但是当场景中存在变化的背景情况时,将不能得到精确的运动目标检测。

背景构建更新方法,首先假设 是视频图像中 时刻的图像信息, 时刻图像背景定义为 , 时刻差分图像为:

将 进行阈值处理,可以提取运动目标的二值图像 ,公式如下:

删减背景法在背景已知且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够精确的检测运动目标运动轨迹。该方法成功的核心是是否能够合理的提取背景,如果背景图像无法反应实际的背景变化情况,则该方法的检测结果较差。几种常见的背景建立方法:(1)均值过滤法。该方法重点考虑背景的轻微变动,缓存时刻 前后 帧视频图像像素位置,计算像素均值作为背景图像中像素位置。但是该方法对内存要求较大,只能使用规模运动目标的识别。(2)基于码本法。码本法是指通过对视频图像序列进行观察,利用聚类的方法构建背景模型。通常码本并不一定满足某些数学分别。在检测目标时,需要将帧中每个像素点和背景中对应码本比较,满足一下两规则即可:像素颜色与码字的失真程度小于某阈值;像素亮度在该码字亮度区域内。(3)隐马尔科夫方法。其是为了处理场景光照的异常行为。例如:电灯开关、雷电、晴阴交替出现等等。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这些现象看做离散的集合状态,使用三状态隐马尔科夫模型对像素建模,三状态分别对应阴影、背景和前景。

3 帧差法原理

帧差法是指通过计算运动物体近邻帧之间的差异,通常背景图像近邻帧之间固定不存在差异,近邻帧之间对应点的差越大,则物体运动区域越大。当差值为0时,则说明是背景部分无差异。简单的帧值法公式为:

其中, 为时刻 像素点 的灰度值, 为 时刻的像素点 的灰度值。

场景中无运动物体时,背景稳定无变化, ;当场景中有物体运动是 。通常情况,设定阈值 ,如果 则图像中像素点在运动区域内,否则在运动区域外。获取的运动目标二值图像为 ,公式如下所示:

帧差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且使用能力强。但它要求较高的差分帧选择:其一运动目标的运动速度如果较快,则较长的时间间隔进行差分计算,但若过长则二者不存在重叠会被看作两个不同的物体;其二,如果运动体速度较慢,则较短时间间隔使得运动物体重合,无法检测运动区域。因此帧差法通常只使用于运动目标检测的预处理工作。

4 结语

本文重点讨论了运动目标检测的相关技术研究。运动目标检测是图像分割技术的一种,能够从视频图像序列中删除背景知识,提取运动物体目标。一次介绍了光流法、删减背景法以及帧差法三种背景构建提取运动目标的方法。讨论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运动目标检测提供了基础。

篇9

对于原油来说在开采,脱水,计量,集输以及销售的过程中,原油产量以及原油的含水率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在油田生产中,检验原油含水率一直采用传统定时取样进行蒸馏化验的人工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不能够对测量原油含水率及时的反应出来。因此对于怎样能够提高检测原油含水率的效率,是但一直困扰油田工作检测人员的问题。此外在原油计量工作中应用翻斗流量计是较为常见的,其精度为3级而且能够对油水混合物的重量进行测量。面对这种现状,本组主要针对一个联合站中沉降罐,运用液位变压器和差压变压器进行检测,并通过计算机实时进行处理。通过深入探讨检测沉降罐中原油含水率以及原油计量得到良好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实现了沉降罐中原油含水率精确检测以及原油精确计量。

一、原油含水率的检测方法

对于原油含水率进行测量的方法包括,离线测量以及在线测量。

1.离线测量

进行离线测量主要是通过离线分析法进行的,主要分离出原油中的水分,再通过体积比形式表示出来。还能够再利用油水密度值,得出重量含水率。此种方法能够针对油水分离手段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方法主要包括:蒸馏法,离心法,点脱法以及卡尔-费休法。其中卡尔-费休法主要是在滴定卡尔-费休溶液时,使得水与卡尔费休溶液反应,从而对水分进行测定。通过原油含水分析能够可分析含水率为0.02%~0.2%原油,具有操作简单,误差小,原油乳化程度较小干扰测量结果,精度较高,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特点。但是其不具有实时性,不能够及时对变化的数值进行反映,成为离线方法最大的缺陷。同时离线方法测量的缺点还包括:(1)测量结果会受到取样方式的影响。(2)处理的不够彻底的。(3)操作较为繁琐,效率较低,其中原油的乳化还会对分离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4)含水率不断改变的过程中,很难只能够依据取样的方式进行检验

2.在线测量

对原油含水率进行在线测量主要,控制原油中水分脱出,在运用一套微机化系统进行分析测量。在传感器的作用下实时采收样本。在线分析测量还包括直接或间接测量。在直接测量中,依据水和油的种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应用相应的测量原理进行测量。现主要有电容法,短波法,密度法以及中子水分测试法等。运用在线测量的方法测量原油含水率的主要缺点是很难保障进行长期稳定测量。同时其缺点还包括:(1)采油期间,油水的比例在不断变化,整个流程中的一次表不能够及时标定。(2)仪器会使得测量结果中参数修正不修。(3)由于原油成分较多,会在一次表上附着,易发生死油的情况。(4)由于微机处理系统中仪表精度教高,常常会在现场应用油田检测的仪表,很难达到这种精度。(5)位置较为固定,难以对其他层面含水率进行测定。

二、测量原理

沉降罐自动检测系统的具体情况如图所示,检测作业的实现是通过油管在垂直运动中,传感器进行移动检测。传感器中发射体和接收体都能够在原油为介质基础上,原油含水率不断变化时,会吸收到能量不同的短波。在一个具体的采样中,传感器会自动返回上升,到达油水乳化带的同时就会以95%的含水率作为界限,分辨出油水界面的具置。同时传感器可等间隔的对是油罐中油层含水率等参数进行检测。

针对储罐油量动态计量方法的研究中,在联合站脱水工艺过程中,沉降罐油量呈现动态变化。主要是由于(1)沉降罐中油水界面变化不一。(2)原油的含水率使得油层高度不一。(3)油层温度不断改变,使得原油密度随着变化。其中输入液量含水率是能够影响油水界面的主导原因,同时温度和密度也有重要关系。温度上升则密度下降,温度下降则密度增加。

三、系统设计和误差分析

沉降罐中油水密度的自动检测和原油动态计量装置如下:

在图中选择使用电动的差压变送器,沉筒式液位电动变送器以及电动温度变送器。这些变送器将压力,高度和电动温度都转化为4~20mA的信号,并实时反映到计算机中,得出油水密度,含水量以及原油的重量。原油重量时要按照联合站脱水防水形式进行处理。含水量在正常标准时,将原油输送到用户处。通过以上两种状况可知,这种系统能够实时了解对油量计量作业。通常状况下,沉降罐内的含水原油的液位应尽量保持在10m左右。并选择量程为10m的的沉筒式液位变送器。

四、结语

对于装置中部件均为防爆型安全有效的。在敞口容器内游离的气体较少,并具有一定的含水率测定在0~100%,其误差为±0.5%。这种装置经过多年应用,在下层联合站中测定沉降罐油水的参数以及原油的计量。这种装置应用差压和液位变送器对油水混合物密度进行测定。其中包括油田集输过程中对混合液密度的测定,含水量以及含油量的测定,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篇10

 

一、引言

三极管分选器是晶体管自动检测分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了长期以来手工分选晶体管的难题,具有分类迅速、准确的优点。提高了晶体管分类的质量和效率,适用于大、中规模晶体管生产厂家晶体管的自动分选。

Pro/E和3Dmax是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设计软件,相比较Pro/E的精准建模,装配和分析检验的功能被广泛认可,但是其在渲染和动画表达方面稍有欠缺;而3Dmax的渲染和动画制作的功能很强大,但是建模方法、能力和准确设计定位的比较差,所以为了寻求一种好的解决方案,为了利用两者进行优势互补,即使用Pro/E进行精准的建模,然后导入3Dmax进行渲染及后续的工作动画制作。

下面来介绍一下三极管分选器工作的动画制作过程。

二、实例操作

1. 三维实体建模

首先使用AutoCAD软件进行二维工程图绘制,然后使用Pro/E进行三维实体建模生成零件,然后使用其装配功能进行装配如图1。论文参考网。

2. 由Pro/E导出过程

在进行导入的过程中,可以以单个零件的形式进行导出,也可以由装配体的形式导出。导出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IGES(*.igs)、STEP(*.set)和Wavefront(*.obj)等等。相比之下,IGES(*.igs)和STEP(*.set)两种导出方式不同程度出现破面,从而造成了在3Dmax环境里显示的实体面组不完整,所以这里我们采用Wavefront(*.obj)的导出方式,这样可以良好的保证了导出的实体在3Dmax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首先对装配好的实体进行保存:文件-保存副本,如图2

图1 分选器工作主体装配图图2 Pro/E环境下保存类型菜单

其次在保存类型中选择Wavefront(*.obj)的导出方式,然后确定,在绘图区右上角会弹出“输出Wavefront”的对话框如图3,然后在绘图区中单击一个平面,激活要输出的所有项目,弦可以设为默认值或为1.然后确定保存即可。论文参考网。

3.由3Dmax导入过程

进入3Dmax环境后点击菜单栏上的文件-导入-选择导入的文件- WavefrontObject(*.OBJ)-然后打开-完成,如图4。

图3 “输出Wavefront”的对话框图4 3DMAX环境下导入类型菜单

4.使用3Dmax进行动画制作

1)光源的设置;这里使用点光源即汇聚光,方法是单击光源图标如图5,选择“目标聚光灯”,在适当的位置添加点光源若干。

2)摄像机的设置;在本次动画设定方面,我们将动态摄像机与设置关键帧两项功能配合使用。首先是单击摄像机图标,如图6进入设置环境,然后选好摄像机的初始位置如图7。然后设定关键帧。对于关键帧的设置要注意两点:一、关键帧的总帧数不易设置过长,应与机构的起始运动的时间是基本相等的。论文参考网。二、为了使动画表达清晰准确,在细微的位置应使帧数做到最少化,且在复合运动过程中要求有关联或连接的位置应尽量把关键帧细化,所以这要求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把一个或几个关键帧的时间段计算准确,以便顺利连接,使生成的动画具有连贯性。

图5 目标聚光灯图标图6 摄像机图标图7 摄像机加载初始位置

三、结论

1. 通过保存文件时使用Wavefront(*.obj)格式的存储方式,可以顺利的实现将PRO/E的图形导入3Dmax中,且破面几率达到最小。

2. 使用3Dmax的强大渲染效果可以使模型经过渲染后的真实感大大增强。

3. 使用Pro/E和3Dmax相结合可以使原本在Pro/E比较复杂的机构运动简单化,使动画制作变得容易,且运动过程表达清晰。

4. Pro/E的精准建模,装配功能与3Dmax的渲染和动画制作表达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得整个机器的机构模拟的效果近乎完美,如图8图8 仿真动画影响输出

参考文献

[1]郑兵, 祝强 , 徐展 基于Pro/E和3DMAX的精确动画制作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21(5):116~117

[2] 林清安 《Pro/ENGINEER野火3.0中文版动态机构设计与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1

[3] 陈敏3DSMAX在机械制造工艺三维动画仿真中的应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4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