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1: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采购风险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物资采购
2.1采购的涵义
采购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对所需的商品进行预测,从商品的质量、价格、渠道以及数量上进行进一步选择,采购的方式包括很多种,有批发、零售、网上电子采购,还可以是供需双方面对面的交易,主要是指需求方为获得物资、信息、技术等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在市场经济的交易工程中当物资、信息、技术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时意味着采购的交易过程完成了。
2.2采购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的管理中采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工程项目中设备采购的好与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优化工程项目中原材料的采购,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3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之举。所以,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管理,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的各大企业都在不断地扩张,而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人员缺乏以及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整个工程项目采购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粗放型、不完善型的状况。
3.1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在项目工程风险的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学者将从风险中得出的分析、对策、识别方法等运用到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但是,就目前看来,我国对采购风险管理的专门性研究还是比较少,况且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只停留在表层上,深层次的成果相对缺乏。有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采购风险体现在采购的各个环节中,各企业中的采购人员对采购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企业制定的采购决策不科学、容易受利益关系的限制等,这些都是造成工程项目设备采购风险的成因。工程采购的风险与其他类型商品采购的风险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工程采购的材料都是特质的,它会在一段时间内一砖一瓦地呈现在你面前。因此,工程采购除了具有一般风险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风险。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中的采购者在采购过程中效率低下,在采购工程中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很多采购者为了方便,省时间,在采购时没有做到货比三家,自然而然采购的效率就比较低。另外,在采购过程中还存在采购方与供应商间的沟通不完善、信息共享程度差等问题。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相互隐瞒各自的信息,多次的谈判是通过电话来实现的,所以相互间的信息共享度差。
3.2国外研究现状
在项目工程采购的风险研究现状中,国外的研究多趋向运用定量的方法对项目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其研究的范围较为广阔,对风险的分析、识别占有较大比重。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识别项目风险的管理机制,对一些大型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应对措施。一直以来国外的项目工程管理大都基于主观经验,缺乏实质性的探索,所以,建立对项目工程的风险探索、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项目实施之前就将项目的风险指数降至最低,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是在应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而不是从最初的防范风险做起,针对此风险各企业应该尽早地不断完善防范风险的对策。虽然,国外在项目工程采购风险的管理中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但是对于项目工程中的一些风险还是缺乏定性的、专业性的研究。
3.3发展的方向
工程项目设备的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是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目前的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朝着计算机化、专业化、全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性长、不确定因素多、投资消耗多、技术要求高的过程,且我国在风险应对水平上也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项目工程设备风险管理的水平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风险技术管理中的风险分析、风险预测等技术还要继续探索。随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领域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风险效益的综合化、风险预测的定性化以及风险管理模式的完善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工程项目越来越具有优越性,现在有些学者运用计算机技术针对项目工程中的采购风险提出了风险评估系统、风险预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在计算机上运用这些系统解决一些大型工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对于一些地区跨度大、专业分类比较杂的大型工程来说,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地提供有效信息。计算机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项目管理的科学性逐渐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可以说项目工程的管理也逐渐走向专业化,企业主将项目工程管理体系理论逐步运用到实践中。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在不断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集中体现在国际间项目工程的合作不断增多、国际间专业信息的共享以及国际间专业活动的增加。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技术与知识,另一方面,伴随的挑战也加强了,对我国项目工程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现在的项目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所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广,在很大程度上项目工程管理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总之,我国的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在不断朝着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一)科学合理的做好采购成本的预算
一般来说,园林工程所承担的项目都是比较大的项目,涉及到的钱财方面数量比较大,因此应该对采购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每一笔钱都花的清清楚楚,财务部门也好进行做账。采购部门应与施工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确定这次项目的目的以及预期效果,并根据园林工程中相关技术人员的合理分析,对需要购买的物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并确定一下大致的所需要的数量.对于购买物品的数量一定不能过多,否则在工程结束后剩余的大量物品将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当然也不能太少,否则会影响工期,造成损失,这就需要有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一个预估算。只有当项目所需要的物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大致的确定下来,采购部门才能进行采购,有利于降低原材料的浪费以及相应成本的减少。
(二)对于采购部门的人员管理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核
对于采购部门的人员安排上要进行一定的考核审查.因为,采购部门的任务不单单是进行项目所需物品的购买,它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的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济情况,影响园林工程的成本利润等.因此,园林工程中的采购部门里的人员一定不能是见钱眼开,只顾自己谋利益的人.这种人的存在,不仅仅会影响园林工程的经济收益,也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一旦他们为了谋私利,而在购买物品的过程中以次充好,那么带来的安全隐患是无法估计的。
二、园林工程采购成本的风险控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园林工程建设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园林工程建设承包商采取了很多的方法,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其中包括对园林工程项目所需物资的采购管理模式的改进。研究园林工程项目采购风险控制,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交付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园林工程的风险控制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或根据风险计划规避风险或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一)园林工程采购风险分类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可以知道,采购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内部风险以及外部风险这两大类。其中,内部风险主要包括这几大类:采购计划风险、采购质量风险、采购价格风险、采购人员风险、采购部门间的沟通风险以及采购合同风险。而外部风险则主要包括政治环境风险、法律风险、供应商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存在无疑为园林工程的采购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采购风险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园林工程采购风险规避
首先,在工程前期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严重影响着采购前期的成本压缩,也影响着园林工程的质量水平。因此企业应该成立质量中心,定期对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估和跟踪,将质量隐患消灭在供应商环节。其次,园林工程施工中应该加上工程监理,严抓工程质量,避免返工。最后,施工前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
(三)园林工程采购风险控制
首先,采购部门在购买物品时一定要先了解整个市场相关物品的基本价格,货比三家不吃亏,当然选择低价格物品的前提是质量必须得有保证。其次,园林工程项目采购物品的价格具有变化性,要充分预见这种价格上的变化,采购要有灵活性和变通性。最后,对于园林工程来说,由于其任务的特殊性,在满足基本工作条件的同时还要有一个美观舒适的外形,因此对于购买物品的整体的美观上要有一定的要求。要想很好的解决购买的物品所存在的价格以及美观等因素,采购部门可与供销商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合同,这样能够极大的降低这些因素所带来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经济环境、价格波动、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转、分包等市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和风险,表现在:1.价格的波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人工、钢筋、商品砼价格等出现较大波动,在普遍使用固定单价合同情况下,极易出现合同双方的扯皮和纠纷。2.施工单位经营出现状况,垫付资金出现问题,致使承诺的人工、主材难以到位,影响工程建设正常施工,延误工期。3.工程的转包和分包引进的供应商不服从现场管理,难以用行政手段对转、分包这类市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三)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条款、纠纷处置,履约管理等方面未能切实维护人民银行权益引发的问题和风险,表现在:1.合同签订过于草率,信任代替制度,缺少保护人民银行权益的必要条款,致使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被动。甚至面临合同欺诈风险,合同签订后,被转手倒卖,或者被骗取预付款,造成合同风险损失。2.缺乏合同纠纷处置措施,面临纠纷,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3.履约不到位,执行合同过于草率,现场管理缺失,出现工程变更随意,进场材料管理不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丧失采购的成果。
二、工程领域采购的风险防范和对策
防范工程领域的采购风险,实现采购预期目标,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基础工作:
(一)认真梳理工程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基建管理制度,选好社会中介机构,为基建工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几年,总行在总结多年基建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基建管理、监督、招投标、检查辅导等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基层央行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按照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结算、验收、决算这一程序,进一步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拟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基建管理制度,重点对基建工程采购的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一是加强社会招投标机构、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公司以及外聘专家的管理。在基建工程需要引进“外脑”的情况下,既要借助社会中介的力量帮助基建工程的顺利,又要完善管理制度,并通过招标文件条款、付款方式、奖惩机制等手段规范和约束社会中介的行为,预先防范社会中介的道德风险和职业风险。二是完善基建管理内控制度。梳理工程管理流程,明确基建办、项目管理、招标、监理等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防范基建工程的内控风险。三是慎重开展招投标、监理、项目管理等中介公司的采购工作,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择好的中介服务公司及外聘专家,通过严格的合同条款和完善的内控机制,加强对中介公司的管理,是基建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
(二)开展充分的市场调查,慎重选择入围施工单位和供应商,防范信用风险(道德风险),是保证基建工程采购成功的前提。作为工程采购的组织者,应在采购前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市场,考察潜在供应商,确保基建工程采购的效果。一是走访建设主管单位、规划设计单位、基建市场,听取其它建设单位的意见,主动邀请口碑较好的施工单位参与竞标。二是通过工商管理、商业银行、税务等单位了解施工单位的注册资本、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公司资质和资金实力等基本情况。三是重点加强对项目管理人的考察,项目管理人是选择施工单位的重要标准,通过走访了解项目管理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通过信用记录、纳税证明,个人收人证明等了解项目管理人的基本情况,防范项目管理人的风险。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是一种风险很高的投资活动,这些固有的风险往往会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失败的因素很多而在其中又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成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注重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并购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并购方不能按时以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取得预期所需要的并购资金及溢价价款的可能性。在企业的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目标企业估值风险、融资方式选择风险和支付方式选择风险。
1、目标企业价值风险
目标企业价值风险是并购方在确定被并购方的购买价格时超过被并购方的市场实际价值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造成目标企业价值风险主要是由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引起的风险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引起的风险。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是由并购方和被并购方通过研究分析被并购方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决定的。因为在一些企业并购中,企业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不够真实、充分,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确切地评估被并购方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就会被误导而盲目地在定价中做出高于被并购方的收购价格的决定。被并购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会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也影响到并购价值评估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并购方如果不控制目标企业价值风险,必然会产生过高的收购溢价,既会损害并购方股东的利益,也并购后生产经营活动造困难,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融资方式选择风险
融资是指筹集特定用途的资金,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融资是指筹集并购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的经济行为。企业并购中融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不同的融资的方式所影响着财务风险的大小也是不同的。在并购中,如果企业采取正确、恰当的融资方式,运用好企业的财务杠杆,就能使企业在最小的财务风险和成本下筹集到足够的企业并购资金,使并购顺利进行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否则,企业没有控制好融资的风险,在本来就不太成熟的市场下,就会可能造成企业形成了不合理的负债结构,冒着极大的风险,最终导致并购的失败。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融资方式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产,从而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2)相对其他方式而言,企业如果采用举债并购的方式,则会冒更大的财务风险。
(3)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若为并购付出的成本过高,或以承债方式并购,虽然直接付出的流动资产不多,但由于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就会使并购后的企业总资产负债率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大大减少企业流动资产,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及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3、支付方式选择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可选择以现金方式、换股或混合的方式、实物的方式。现金支付方式对于并购一方来说,并不是那样好,因为采用全部以现金的方式去支付并购价格,会使并购企业因为要在短时间内支付大笔的现金,不利于企业的经营运作,也可能会因为不能在以后一定时间内支付完大量的资金而使企业的并购失败。现金支付给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带来很大的现金压力,它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映能力和适应能力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现金支付也会制约到并购的规模大小。甚至,因为使被并购一方不能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收益,而致其不能充分地享受到税收优惠。
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那么企业该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范?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1、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充分认识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要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要有充分的了解,减少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一些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没有谨慎地调查分析目标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过分地依赖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充分地、及时地获知目标企业比较广泛的信息,也可能因为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企业并购成功率较低。并购一方的财务信息主要是由被并购一方的会计报表来反映,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又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经营状况。
企业进行交易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发展的本钱——资产,而有时候有关资产的划分是不太清晰的,如果并购一方没有认真关注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就会使交易有资产信息不对称。因此,要仔细观察会计报表中存在的漏洞,查实资产的数量和核实其真实存在性与有效性。例如,要核实清楚有关应收帐款的可回收性、回款项所需要的期限、未偿还和已偿还所占的比例、备抵的坏帐等情况;还有要查实存货的跌价、成本差异的分析、其现在的市场价格;再就是长期股权投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无形资产及商誉等的估价是否合理、其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企业的负债也可能会隐含着一些风险,特别在股权并购过程中,原本应该由被并购一方负担的长期、短期债务都会变成并购一方的债务。对一些或有债务等没有确认或没有揭示其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着差错的风险,应该要谨慎对待。还要查明被并购方在原本的经营管理制度下,给员工所承诺的福利和退休金、所销售出去的产品等的售后服务及保证等是否已经足额披露还有其他有关借款利息、罚金、所欠税费是否已经在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等真实、确切地反映出来。
2、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在交易过程中,要有信誉好,评估能力强的人员还有尽责的调查人员去评估和查实企业的真实价值。特别是遇上了金融危机时期,一些并购企业在本来就经营不善,财务状况不好更加雪上加霜。因此,被并购一方就会想方设法去隐瞒或者不主动披露其不良信息。为此,我们就需要人员在并购过程中尽忠职守,搜集有关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状况、经营成果还有在并购中双方应该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等,调查和证实被并购方的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防范由此引起的财务风险。
(2)并购过程中,企业应该熟知并购估价相关的知识,利用先进的,适合实际并购情况的技术去正确和合理地评估被并购方的真实价值,要理性地对待并购,不能被人的主观性主宰,要根据一定的并购理论,市场规律去对待。
(3)加强评估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其行业自律的监管职责。多设立一些组织机构,不但可以对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工作加以监督管理,也可以帮助企业在交易中得到更多中立、确切的意见和理解到一些较真实的有关被并购一方的财务信息,以使并购顺利进行。
3、选择融资渠道,利用财务杠杆
选择科学、合理的融资方式探索开辟更丰富的融资渠道,使企业在并购中尽量利用好财务杠杆。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该尽量地开阔其融资渠道,既要有利于企业能够按时筹集到巨额的现金流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要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使企业在能够尽量保证不会发生融资失败或负债过度的情况下,保持企业合理的财务杠杆模式。企业要想安全、相对短时间内使并购顺利进行,首先就要在尽可能低的资本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并购融资需要的大量的资金,可以考虑用企业的留存收益,这样就会减少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运作的可能性,降低了企业在融资中的财务风险。再有的就是,企业可以在确保财务风险相当低的情况下,采用负债融资和混合融资的方式去使企业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效用。这样就可以让企业获得节税收益、减少企业的资本成本,还可能让企业在这过程中享受到意外的收益。因为被并购一方的并购价格一般都低于其真实价值,通过负债融资和混合融资的方式,并购一方就可以得到被并购一方的增加了的资产价值。耳熟能详的湘火炬并购失败,正是因为企业不合理的融资方式。湘火炬在并购过程中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主要就是依靠着债务融资。企业利用短期的债务融资方式去经营长期性的事项,高额的负债压力让企业难以承受以致蒙受及大的财务风险,财务杠杆严重失去其有利性。因此,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应该选择科学、正确的融资方式,能够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以增加利润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在面对金融风暴的袭击下,企业更应对并购资金需要量进行分析,对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进行比较。对融资结构的规划使资本成本最小,使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合理搭配。想办法建立合理、稳健的融资模式,有强硬的资金结构防止不良的市场态势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考虑支付方式的多样化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选择支付方式时应当遵循的原则是:资本结构最优化原则、支付成本最小化原则、股权稀释最小化原则。现金支付是由并购一方向被并购一方支付一定数量的现金来获得被并购一方的所有权,被并购一方的股东收到了足额的对其所有股权的现金支付,也就失去了其在企业的大小事务中的选举权或所有权。现金支付方式可以使企业很快就可以得到比较确定的收益,受市场、被并购一方的经营业绩、并购价格等的因素的影响不大,能够使企业并购快速顺利进行,相对应的手续程序也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企业并购的风险。而且,现金支付对并购一方的影响只是一次性的,它既不会产生股权未来收益的稀释,也不会导致其控制权的转移与分散。因此,现金支付方式在企业法并购中是最先被采用的方式,也因为它的简便和快速有效性所以它被使用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特别是当并购一方没有充足的资金去支付交易过程中的并购价款,还有就是如果为了并购快速进行而用了企业绝大部分的现金去支付收购价款而导致了企业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不能正常地运行所以就不能运用现金支付方式,可以运用股票支付方式来缓解融资压力,也能分散未来资产重组与经营风险。股票支付方式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付现压力,也可以合理避税。可以尽量减少像现金支付方式所带来的比较集中的财务风险,而且采用股票支付方式不会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就不像现金支付方式那样要交纳资本所得税。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不能只用现金支付或者只用股票支付,并购双方可能就都要退一步,采取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方式的相结合。在交易过程中,并购一方就不用担负巨额现金流的压力或者不用为了确定换股比例而发生一些激烈的讨价还价和主并企业的股权被过量稀释、股票价格过分走低的趋势。采用现金、股票组合的支付方式可以使单一的组合方式的缺点和优点达到平行点。一方面可以帮助被并购一方部分套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被并购一方在新组合的企业中保留一定的利益。但是,这种组合方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相对理想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三中支付方式外,企业还可以采取用并购一方的实物换购被并购一方的企业股权或资产的置换型支付方式,再有就是,企业可以采用按照所购的被并购企业未来财务表现支付企业购并价款的支付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在现实交易活动中就比较少用到,只有在符合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才被运用。因此,并购企业应该从资金支付方式、时间和数量上做合理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好财务风险。还有,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产、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尽可能使支付方式被较准确地运用并且使其多样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等.高级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3.
[2]包明华.购并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64—474.
[3]胥朝阳.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32-70.
[4]黄嵩等.兼并与收购[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39.
[5]李传军.企业并购风险分析及其防范[J].科技情报与经济,2006(10).
[6]谭庆美等.企业并购风险识别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03).
二、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主要是通过兼并和收购两种手段来完成,一般情况下,并购方是以获取被并购方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为目的,企业法人代表在自愿、有偿的情况下进行的资本运营、运作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企业并购中对企业价值估价方面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中由于对并购目标企业信息的了解掌握不够全面、产权价值的评估不到位、对并购时机把握的不够准确、或者对目标企业的估价方法的选择不得当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企业并购的失败。由此所造成的财务风险首先表现为对企业估价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并购成本的变动。企业财政信息的真实情况使得并购的融资及价值取向发生着重大变化。其次,是否存在着债务法律纠纷等都与财务风险紧密相连。
(二)企业并购中对融资方面的风险
在确定并购目标企业以后,企业则需要去筹集并购资金,这一阶段企业有可能面对财务风险中的融资风险。一般情况下,并购发起方企业的资金量相对来说要充裕一些,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也会灵活些。但是,融资无小事,并购是长期存在的,融资也是长期存在的。既然是融资就会有风险,总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其中,并购资金融资的来源主要靠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两种方面来获得。内部融资是靠大量运用内部资金作为流通手段的融资方式,此融资方式的弊端在于它应对市场的变化能力较弱,容易造成财务紧张。外部融资也被称为债务融资,偿还压力及利息压力对企业的资金运作结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如果财务风险过大也不能贸然的进行并购。
(三)企业并购中对支付方面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企业支付方式的选择有可能出现支付风险。这一阶段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现金流动、股票支付等使用风险方面。现金支付对企业流通资金运作存在影响,使得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减弱,债务增加。一旦出现财务问题,企业将很难应对。股票支付则使股权分散,不能得到集中利用,股权的流失必然导致控股权的流失,并购的意义将也会变得面目全非。有的企业也会采用现金和股票混合支付的方式来完成支付行为,但是,这种支付方式的操作性差,不便于灵活的掌控,复杂性也较强,如果操作不当将会造成企业财务系统的混乱不堪。
(四)企业并购中对流通性和偿债方面的风险
并购成功后,由于资金流动的聚集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整合优化进程还不明显、债务的增加、短期融资缺乏、税收支付等因素导致财务压力增加。这一阶段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资金短缺、流动性差、债务量大等财务问题。企业规模的扩大及在与被并购企业的磨合过程中企业的投入,被并购企业观念的转变与融合的过程也都与财务问题紧密联系,这就加大了财务风险中的流通性风险和偿债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并购中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对策
(一)科学合理的确定并购价值,全面考察目标企业
在选定并购目标企业以后,并购企业务必派专人、团队或者是委托专业并购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核实,以便做出正确详细的并购估价。比如,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经营状态、生产环境发展能力、生产产品面向市场的收益情况、财务收支运行系统状况、债务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逐一调查核实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及评价。做出各分项的估价价值,最终的总和即成为并购的价值核算。以此来做好对目标企业并购价值的确定,减小并购企业的并购风险。在此之前,并购企业也应该做好对自身并购能力的科学评估、优化并购系统、准备多套并购应急方案。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估价风险,也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应对风险能力。
(二)科学合理的规划融资选择,降低融资成本
并购活动进行的阶段是对并购企业财务状态要求最高的环节,这个阶段融资成为解决财务问题存在的最有效手段。对这一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融资选择,可降低融资成本,防范控制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应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选择正确合理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内外部形势做出正确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良好的融资环境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融资选择。
2.合理规划并购融资的规模。对融资渠道、融资来源以及融资数量等做出正确分析研究后,确定企业应该进行多大规模的融资。
3.完善企业融资结构。了解掌握市场信息,及时的根据市场需求做好融资结构调整。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资金支付方式
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财务支付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资金支付方式,支持并购企业资金支付方式的多元化管理及创新。在企业的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债券支付或者是多方支付的混合型支付方式上权衡利弊,取其最利于企业发展的支付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四)降低在企业并购中的流通性和偿债方面的风险
资金的流动性降低、急需偿还债务、缺乏有效融资等是企业并购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这些不良后果使企业在市场发生变化应对能力降低,自身调节能力削弱。并购企业可与并购目标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从财务资源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机构管理等方面对双方资产财务进行整合,对资产、债务、税收等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以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失。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在一定的时期内保证企业的资金流入,减少企业资金流出。给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负债留够充足的空间,以缓解企业资金的流通性和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压力。
(五)增强企业的并购风险意识
企业并购完成后,企业的规模增大,对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压力同时增加。因此,增强企业管理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并购企业而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相对大一些,这就要求进行企业并购的决策者要有足够的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尤其是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上能够很好的利用并购后的协同发展优势和整合后的资源,实现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效应。同时,寻找到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以及新利润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整合力度不够的风险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风险是指当企业并购完成后,由于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作用到一定程度时,由某一事件的发生作为导火索而导致的财务风险。当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并购时,由于企业性质差异,合并后的企业财务体系、投资策略等出现整合失败的风险较高。[3]此外,国有企业并购还存在与一般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如支付风险、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等风险。从公司理财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给财务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而国有企业因其所有权的特殊性和政府的政策性,使并购的财务风险更难精确圈定,因此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包涵更宽泛的内容。由于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中的主导性,政策导向大于企业价值增值导向,国有企业施行超越其能力范围的并购行为,会增大并购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或有债务风险、整合风险等财务风险,采取何种措施防范或规避这些财务风险,如何建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二、如何完善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一)完善国有企业的并购风险评价机制国有企业并购风险评价机制是指在并购过程中风险评价主体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指标和限制,评价并购活动面临风险的高低程度。例如,国有企业并购前应关注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在国有企业并购中,应评价资金筹集与支付方式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并购企业出现财务损失的风险;在国有企业并购后期应注意财务整合风险,通过评价并购企业的财务组织制度、财务制度实施效果可以达到评估并购风险的目的。国有企业并购在实际操作中会面临诸多财务问题,如何建立全面有效、多层次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还要总体把握系统性、动态性、整体性、简约性四个原则,[4]同时注意因地制宜,量身定做,以动态的、全方位的广阔视角制定指标,最大限度规避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二)建立国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就是设计、制定一套合理的、适合于企业具体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制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如下影响因素:一是定价指标应适应我国具体情况;二是设定资本成本限制,将并购融资的资本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三是并购方式应尽量减少现金支付,尽量以债权、股权以及其他混合支付方式,可为企业节约的支付现金的机会成本;四是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制定财务整合评价指标,用于评测财务核算、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融合情况。
1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
3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因此,如果仅用融资风险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并购的价值动机。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还应该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企业并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整合风险、偿债风险等。无论是哪种风险都会通过并购成本影响到并购的财务风险。之所以会有风险,传统理论认为是由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际上风险不仅来自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也与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认为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并购中因素的不确定性和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所以,影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
1不确定
性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同时,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法律、财务、专有技术、环境等。这些领域都可能形成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原因。
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由收益决定的诱惑效应和由成本决定的约束效应机制而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具有价值增值的特点,这就给决策人员带来了价值诱惑力,强化了控制负偏离追求正偏离的目标和动机;另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又客观存在着导致成本膨胀的可能性,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可能带来的损失,这又给决策人员带来一定的约束力。这种价值诱惑力和成本约束力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诱惑效应-约束效应机制。当诱惑效应大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正偏离,取得并购成功;当诱惑效应小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负偏离,造成财务风险。
2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也普遍存在。例如,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致使整合失败。而当收购方采取要约收购时,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则会有意隐瞒事实,让收购方无法了解企业潜亏、巨额或有负债、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使收购方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上看有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行为,事后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从不对称发生的内容上看有行动不对称和知识不对称,行动不对称导致隐藏行动,知识不对称导致隐藏知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事前知识的不对称性,即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知识或真实情况永远少于被收购方对自身企业的知识或真实情况的了解。收购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况下采取冒然行动,往往会过高估计合并后的协调效应或规模效益,而对目标公司隐含的亏损所知甚少,一旦收购实施后各种问题马上暴露出来,造成价值损失。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一种决策影响,是通过并购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摘要]企业并购是高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分析了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并对财务风险的几种类型进行了分析,使企业在并购中加以注意,提高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率。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形成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不可避免的影响到我国企业。但由于我国企业并购的历史尚短,在我国企业并购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对并购风险认识不足。本文拟就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给企业以提示。
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不能达到预先设定目标的可能性以及因此对企业的正当经营、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程度。我国企业目前并购交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有:合同与诉讼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劳动力风险和市场资源风险等。我们这里主要讨论财务风险。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风险结果看,这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惟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1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
2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
3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
因此,如果仅用融资风险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并购的价值动机。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还应该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引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企业并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如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整合风险、偿债风险等。无论是哪种风险都会通过并购成本影响到并购的财务风险。之所以会有风险,传统理论认为是由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际上风险不仅来自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也与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认为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并购中因素的不确定性和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性造成的。所以,影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
1不确定
性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并购方的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被收购方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同时,企业并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法律、财务、专有技术、环境等。这些领域都可能形成导致并购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原因。
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由收益决定的诱惑效应和由成本决定的约束效应机制而导致企业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具有价值增值的特点,这就给决策人员带来了价值诱惑力,强化了控制负偏离追求正偏离的目标和动机;另一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又客观存在着导致成本膨胀的可能性,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排除可能带来的损失,这又给决策人员带来一定的约束力。这种价值诱惑力和成本约束力的双重作用形成了诱惑效应-约束效应机制。当诱惑效应大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正偏离,取得并购成功;当诱惑效应小于约束效应时,并购的预期与结果发生负偏离,造成财务风险。
2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也普遍存在。例如,当目标企业是缺乏信息披露机制的非上市公司时,并购方往往对其负债多少、财务报表是否真实、资产抵押担保等情况估计不足,无法准确地判断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从而导致价值风险。即使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也会因对其资产可利用价值、富余人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并购后的整合难度大,致使整合失败。而当收购方采取要约收购时,目标企业的高管人员为了达到私人目的则会有意隐瞒事实,让收购方无法了解企业潜亏、巨额或有负债、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等,使收购方的决策人基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致使并购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并购失败。
信息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二是不对称信息的内容。从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上看有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事前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行为,事后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从不对称发生的内容上看有行动不对称和知识不对称,行动不对称导致隐藏行动,知识不对称导致隐藏知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事前知识的不对称性,即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知识或真实情况永远少于被收购方对自身企业的知识或真实情况的了解。收购方在不完全掌握信息的情况下采取冒然行动,往往会过高估计合并后的协调效应或规模效益,而对目标公司隐含的亏损所知甚少,一旦收购实施后各种问题马上暴露出来,造成价值损失。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是一种决策影响,是通过并购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类型
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融资决策和支付决策,而融资决策和支付决策建立在定价决策基础上并影响着税收决策。因此,我们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1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首先要确定目标企业的并购价格,主要依据便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报表等。但目标企业可能故意隐瞒损失信息,夸大收益信息,对很多影响价格的信息不作充分、准确的披露,这会直接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从而使并购后的企业面临着潜在的风险。
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并购时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对标的物进行评估。但是评估实践中存在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问题,以及外部因素的干扰问题。
2融资风险融资风险
主要是指与并购资金保证和资本结构有关的资金来源风险,具体包括资金是否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保证需要、融资方式是否适合并购动机、债务负担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等。融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风险。它来源于两个方面: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虽然债务融资相对于完全股权交易更能提高EPS(每股收益)的增长,但债务融资由于债务放大了收益的波动,它比完全股权交易风险更大。这是因为,如果收购方在收购中所付代价过高,举债过于沉重,就会导致其收购成功后付不出本息而破产倒闭。这由坎波公司收购失败的案例就可以看出。
3支付风险支付风险
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联系。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再者,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二是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如香港玉郎国际漫画制作出版公司并购案,其领导层通过多次售股、配股集资,进行证券投资和兼并收购,这一方面稀释原有股权,另一方面也为其资本运营带来风险,最终导致玉郎国际被收购。
三是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垃圾债券泛滥一时,其间114%的并购属于杠杆收购行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陷入了衰退,银行呆账堆积,各类金融机构大举紧缩信贷,金融监督当局也严辞苛责杠杆交易,并责令银行将杠杆交易类的贷款分拣出来,以供监督。各方面的压力和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垃圾债券无处推销,垃圾债券市场几近崩溃,杠杆交易也频频告吹。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总之,企业并购所具有的风险相当复杂和广泛,各种风险最终都会影响到财务方面,无论是作为并购活动中的中介机构,还是作为企业本身,以及参与并购活动的政府各主管部门,都应谨慎对待,多谋善选,尽量避免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从而最终实现并购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李晓帆。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的风险与对策,2004—07.
[2]王敏。企业并购风险及其避让.
作为企业间的一项产权交易的并购行为在资本市场上日益增多。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企业并购金额约4000亿美元,而到21世纪初,就上升到3.5万亿美元左右,企业并购迅速发展。国内企业间的并购发展也比较快,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方式日益增多,其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分析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研究相应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对于国有企业并购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并购的含义和动因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其他公司m。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企业并购一般以获取被并购企业一定数量的产权和主要控制权为目的。
企业并购的动因:一是谋求未来发展机会。如果一个企业打算扩大其在特定行业的生产经营时,常采用的方法是并购行业中的其他企业。这样,可以直接获得正在经营的优势,避免投资建厂延误的时间,而且并购后企业采用统一价格政策,可以使他们得到的收益高于竞争时的收益。在生产领域,由于规模的扩大,可产生规模经济性,利用新技术,减少供给短缺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未使用生产能力。在市场及分配领域,进人新市场,扩展现存分布网,增强产品市场控制力。
二是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现在的管理者以非标准方式经营,当其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收购后,可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或者当管理者自身利益与现有股东的利益更好地协调时,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企业的发展注重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经济和管理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的,在管理规模经济上,由于管理费用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分摊,使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大为减少。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三是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人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在换股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的目的,并购方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之后再转换成股票。债券的利息可先从收人中扣除,然后再计算所得税。
四是迅速筹集资金的需要。并购拥有大量资金盈余但股票市价偏低的企业,可以同时获得其资金以弥补自身资金不足。因为筹集资金是发展迅速的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并购一家资金盈余的企业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资产的重置成本通常高于其市价,在并购中企业热衷于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是重置资产。有效市场条件下,反映企业经济价值的是以企业盈利能力为基础的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卖出价值往往出价较低,兼并后企业管理效率提高,职能部门改组降低有关费用,这些都是并购筹资的有利条件。而且,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增强,使筹资渠道扩展到国际金融市场,许多业绩良好的企业出于壮大规模的考虑往往会采取并购的方法。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它存在于企业并购的整个流程中。
(一)计划决策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计划决策阶段,企业对并购环境进行考察,对本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金、管理等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存在系统风险和价值评估风险。
1.系统风险。是指影响企业并购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外部因素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等。
2.价值评估风险。价值评估风险包括对自身和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时,必须判断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实施并购,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过高地估计了企业的实力或没有充分地发掘企业的潜力;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如果因信息真实或者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腐败行为,则都会导致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二)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并购实施阶段,企业要决定并购的融资策略和支付方式,从而产生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
1.融资风险。融资方式有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虽然内部融资无须偿还,无筹资成本,但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因为大量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会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适应能力。外部融资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性证券融资三种。权益融资可以迅速筹到大量资金,但企业的股权结构改变可能出现并购企业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债务融资具有资金成本低,能带来节税利益和财务杠杆利益,但过高的负债会使资本结构恶化,导致较高的偿债风险。混合性证券融资是指兼具债务和权益融资双重特征的长期融资方式,通常包括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企业不能自主调整资本结构,转换权的行使会带来股权的分散,放弃行使权则又使企业面临再融资的风险。发行可转换优先股,企业可以使用较低的股息率,但会使公司面临减少取得资金和增加财务负担的风险。2.支付风险。并购主要有四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其风险主要表现在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税务风险,股权支付的股权稀释风险,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现金支付过多从而使得整合运营期间的资金压力过大。
(三)并购运营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
1.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并购活动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2.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企业财务组织管理制度及财务运营过程和财务行为及财务管理人员财务失误和财务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有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
三、防范企业并购产生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聘请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以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为了降低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购企业应聘请中介机构,包括经纪人、CPA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对信息加以证实并扩大调查取证的范围。正确地对资产进行评估,为并购双方提供一个协商作价的基础。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合理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作出合理预测,降低财务风险。
(二)统筹安排资金以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应确定并筹集并购所需要的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量大小与并购方采用的支付方式相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设计,合理安排现金、债务、股权各方式的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通常情况下,应考虑买方支付现金能力的限度,力争达到一个较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收购后的巨大还贷压力。
(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外在表现,而流动性的强弱源于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安排,所以必须通过资产负债相匹配,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财务风险。其中较为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流动资产组合,在流动资产中,合理搭配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等,使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支付能力的同时也降低财务风险。
(四)通过法律保护降低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需求,以企业并购为手段的资源优化配置行为在我国发展迅速。这一方面,使主并购企业的资本效率、资源控制力及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另~方面,由于涉及大量的资本筹措和投放,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甚至引发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破产。根据国泰安并购重组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企业并购交易记录为278起,到2007年则上升为4169起。虽然,众多企业管理者热衷于并购活动。但是,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并购活动并没有达到预期价值创造目标,多数企业并购后陷于各种困境,其中以财务困境居多。因此,对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内涵
国内外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内涵存在多种界定。杜攀(2000)提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并购对资金需求而造成的筹资和资本结构风险。jeffrey c.hook(2oooj进一步指出,并购财务风险不仅包括企业偿债能力的下降,还包含对其经营融资能力的制约,风险程度的衡量要考虑为并购融资的负债数额和将要由购买方承担的目标企业的债务数额等因素。赵宪武(2002)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并购融资以及资本结构改变所弓}起的财务危机。其表现形式为企业偿债能力下降和股东收益的波动性增加。屠巧平(2002)指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举债筹资方式引发的。王庆彤、关红字(2007)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指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举债获得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致使企业自身出现的支付困难和资本结构失衡。可见,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核心在于偿债风险和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而风险的来源归因于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
二、企业并购风险来源的剖析
根据财务决策的类型可将并购财务风险分为三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这三种风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并购财务风险的程度。
(一)并购定价风险的来源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定价包含两个基本步骤:一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为了提供相对客观的价值判断,通常情况下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二是在评估价值基础上的价格谈判。正常情况下,价格谈判的主要依据为评估价值,其空间是以评估价值为下限的区域。因此,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定价风险的核心和关键。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包括目标企业财务信息风险和评估技术方法风险。财务信息风险在于目标企业可能利用会计政策及会计方法上的差异,粉饰财务报表,进行财务欺诈。以达到高估企业价值的目的。评估技术和方法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现金流折现、市盈率、账面价值、及清算价值等多种可选方法,中介机构可能在个人利益驱动下选择不恰当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路径导致评估结果失真;二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会直接影响价值评估过程中关键技术参数的选取(如贝塔系数和风险贴现率等),进而使评估价值与企业真实价值产生偏离。一旦两者偏离过大,其后的谈判将建立在不公平的价格基础上,为并购融资、并购后的运营整合及并购后财富效应的实现埋下隐患。价格谈判风险主要来源于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受谈判技巧、并购双方经济实力、买卖动机强度及外部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处于信息优势的被收购方会尽量使评估价值高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而处于信息劣势的收购方会根据被收购方发出的报价信号不断调整自己的还价策略,从而使谈判价格尽量与真实价格逼近。
(二)并购融资风险的来源
并购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并购资金需求的保证和并购融资引起的资本结构变化。企业并购通常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所需资金不仅包括并购定价决定的购买价格,还包括资本成本、税收成本、宣传费用、中介费用和后期运营整合成本等。通常情况下,企业很难完全依靠白有资金来完成并购交易,而需要借助外部融资渠道对并购交易进行资金支持。
实践中,收购方外部融资风险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现有的融资环境和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提供及时的、足额的并购资金保证,这与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金融工具的种类及其流动性相关。资本市场越完善,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越多,融资渠道越通畅,企业并购资金保证就越充分和灵活;二是收购方债权融资方式引发的债务风险,表现为以债务杠杆为尺度的资金来源数量结构和期现结构之间的匹配关系,这是融资风险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并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三是收购方的融资成本,包括市场机制约束下的显性成本(如利息成本)和破产成本、节税价值等隐性成本。
(三)并购支付风险的来源
并购支付存在现金支付、股票支付、杠杆支付和金融衍生工具支付等常用方式。从收购方的角度看,以上支付方式各有利弊:现金支付能快速取得目标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但会增加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和债务负担,容易引起资金流动性困难及破产风险;股票支付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并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税收价值.但会导致股权稀释从而降低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力度;杠杆支付能以较少的资本取得较大资产的控制权,但却将并购后的目标企业置于高杠杆、高负债的风险境地,增加了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难度;金融衍生工具支付从时间上将资金压力向后延迟。并给并购双方保留了一定的选择余地,但未定权益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购方资金管理的难度。因此,每种支付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收购方支付方式的选择实质上是一个规避风险的过程,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和外部资本市场环境等因素加以判断。
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支付方式。如承担债务式支付、无偿划转式支付、分期付款式支付和债转股式支付等。这些支付方式具有较为浓厚的转轨经济特色,其特点为实际支付成本量化难度大、成本多元化、成本延迟和成本膨胀等。具体表现在:改制重组及运营整合需注入大量资金、运营成本及管理费用过高、目标企业员工的安置成本、资产剥离费用、或有负债及文化融合成本等。由于这些支付方式的成本难以量化,容易增加成本控制的难度,加大并购后运营整合的风险。
三、企业并购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减少政府干预
政府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并购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又是许多并购案例的具体操作者。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的并购行为;另一方面又以直接干预的方式要求效益好的企业对效益差的企业实施兼并,以减轻部分国有企业和社会的负担。这种双重角色定位使得一些政府官员能够利用手中的权利进行“寻租”,从而使企业的并购决策偏离市场轨迹,产生“寻租成本”。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政企职责分开,减少政府对企业并购活动的干预。同时健全和完善与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并购企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规范界定;并购过程中关联交易的管控;内资并购和外资并购的衔接以及反垄断法、跨国并购的审查等,用法律法规的硬约束代替政府行政审批的软约束。从而削弱并购“寻租成本”产生的基础,使并购交易成为市场和企业的自觉行为。
(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中介机构
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企业并购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直接影响着目标企业的合理定价、并购资金的融通以及并购支付的合理安排。通常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资本市场进行完善:一是组建功能完善的、专业化的和规范化的中介组织,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二是建立完善的市场交易体系,包括功能健全市场交易场所、明确的交易主体和规范的交易行为;三是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市场价格机制、信息传导机制、风险规避机制和交易保障机制等。
中介机构是企业并购交易的中问联络人。一方面,在不同阶段推动和促进企业的并购活动;另~方面,对并购交易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起到监督作用。目前我国中介机构的整体业务能力尚弱,有些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和信誉受到质疑,部分评估和审计只是一种形式。中介机构的不规范必将导致并购交易的不公正,从而增加并购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中介机构的资格,并对其资信进行评价;建立中介机构资信信息服务平台,公开中介机构业务资信能力评价,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信息披露和管理。制约中介机构的作假行为,预防造假给并购交易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建立风险监控机制,提高决策质量
因此, 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非常重要。所以,中小企业应引进先 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采用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多数中 小企业经营者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的成本控制建设。而在企业管理中,成 本控制是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 上探索中小企 业成本控制的建设方案, 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目标; 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探索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方案对 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从成本控制的意义入手, 描述了当前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中存在的 问题及表现, 并简要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针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做的更好, 促进中小企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 展。
2、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成本控制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后来,美国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 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分析的一般 方法。
美国管理会计学者杰克桑克和戈文德瑞亚等人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信息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成本控制定义为"在战略管理 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
1995年, 欧洲的克兰菲尔德工商管理学院提出了一种控制模式,该模式认为 成本控制工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行业态势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评估组织面 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1998年,英国教授罗宾.库珀提出了以作业成本制 度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模式, 这种模式的实质是在传统的成本管理体系中全面引入 作业成本法。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 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 手段。
对于经营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更是企业获得利润乃至关乎 生存的关键因素。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 生的各种耗费中的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 收入—支出”, 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 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 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 要取得经营利润, 降低成本更为合理。因此,着重研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方法的研究,才能使企 业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3、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绝不只是简单的削减成本,而是个系统工程。单纯地削减 采购成本同样会给公司带来很多的风险,如质量风险、及时供货风险、技术风险 等。
因此, 采购成本管理必须综合考虑公司的战略及长期可持续核心竞争力的发 展。
本文将着重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相关理论综述 (一)国外对采购成本的研究分析 (二)国内对采购成本的研究分析 二、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企业采购成本发展历程 (二)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购批量小,缺乏规模优势 (二)采购制度不规范 (三)采购方式落后 (四)市场起伏剧烈,价格波动大 (五)采购经验不足 (六)企业的采购规划设定的不科学,没有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加强我国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实行规模化采购从而降低单次采购成本 (二)合理运用电子商务,降低采购成本 (三)谨慎采购,减少资金占用 (四)构建严格规范的采购制度 (五)开展第三方采购 (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进行采购成本控制五、结束语
4、主要参考文献
(1)吴悠.零售企业如何控制采购成本.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9.3
(2) (英)泰勒(David Taylor).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精益方法.2019.3
(3)张静;魏国辰;刘沈艳.中小企业采购成本控制问题研究.2019.04.10
(4)芮建斌.IT 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2019.02.01
5、完成措施及进度安排
2019 年 11 月 15 日—2019 年 12 月 08 日收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9 年 12 月 09 日—2019 年 04 月 27 日撰写论文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