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1: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汉语语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汉语语法论文

篇1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4、①“沛公安在”;②“一言以蔽之”;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何陋之有”。以上所列四类句式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四种形式。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宾语前置,都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加以辨析。如“沛公安在”一句中“沛公”为名词,是句子的陈述对象。“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在”为介词,表示处所。该句本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在让学生认识这一语言现象时,我们可以举出一个相类的现代汉语常式句,如“你在哪里?”与“沛公安在”进行比较:“在哪里”与“安在”的意思一样,但前者是“介词+宾语(疑问代词)”,后者是“宾语(疑问代词)+介词”,显然后者把“宾语”前置了。同样“古之人不余欺也”一句中,构成该句的每个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意思一样,学生容易理解。但学生对“古代的人不我欺骗”这种说话的方式却大为疑惑,古人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呢?教者可举一相类句式进行句法分析,如“他不欺骗我”,“他”是主语,“欺骗”是谓语,“我”是宾语。两相比较,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不我欺骗”是把宾语“我”放在了谓语动词前面,是宾语前置。这是古人语言表达的习惯之一,是为了强调宾语。可见,利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认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从而正确理解句意,快速翻译句子,是一种既简便又实用的方法。二、把现代汉语的词法与句法知识相结合,快速解读句子,全面理解文意

以苏轼《石钟山记》一文第一段为例。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理解这段文字时,教者可让学生有意识地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并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加以分析。这段文字绝大部分实词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一致,只有“鼓”、“是”、“鸣”、“名”用法比较特殊。我们可以用词法知识进行分析。“鼓”现代是名词,而在“微风鼓浪”一句中,“鼓”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陈述“微风”,支配宾语“浪”,意为“鼓动”。“是”现代是判断词,而在“是说也,人常疑之”一句中,“是说”是偏正短语,是“之”指代的对象,作“疑”的宾语,“是说”应是名词性偏正短语,“是”是代词,限制“说”,意思是“这个”。“鸣”是动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一句中,“鸣”后省略代词“之”。补充完整后的句子应是“虽大风浪不能鸣之(钟磬)也”。按照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法提取该句主干为:浪鸣之。可以看出主语“浪”和宾语“之”之间产生了“主语使宾语怎样”的意味,据此可以判断“鸣”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可理解为“使……鸣”。“名”,现代是名词,在“而此独以钟名”一句中,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可以看出:“名”处在谓语位置,作谓语。但依据现代汉语的词类知识名词一般不作谓语,由此可推断“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意为“命名”。

篇2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伴随性动作表达方式 语法 辨析 硕士论文

一、对外汉语语法辨析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选择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性论文写作来作为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探讨这一类论文写作的核心指导思想、写作方式、论文思路、价值和意义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方向的教师有所启发,对学生有所指导。

在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各项研究中,语法辨析研究最具有典型意义,它涉及到二语习得的过程考察、偏误形成的原理分析以及汉语本体的规则细化。我们用下面这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1)*我们看着电影吃爆米花。

这是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碰到这种问题,最简单的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纠正偏误,判断其为表达结构使用不当,应当改为:

(2)我们一边吃爆米花一边看电影。

问题是,这个偏误有没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值不值得研究?是一个偶然的失误还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呢?我们发现造成偏误的主要成因有二:第一,目的语规则不明。汉语“VP1着VP2”可以表示两个动作相伴随发生,例如“听着音乐做作业”“哭着说”“躺着看书”。而汉语中还有其他方式来表示动作相伴随发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一边哭一边说”“做作业的时候听音乐”“看电影的时候吃爆米花”等等。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VP1着VP2V”和“一边VP1一边VP2V”以及“VP1时VP2V”“VP1的时候VP2V”这些表达格式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在什么条件下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必须各司其职?教材、词典中都没有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母语相关规则不明确。第二,教学误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的材料可以加以参考,因此可能进行随意的解释,形成典型的教学误导性偏误。在这个分析基础上,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调查,看看我们收集到的偏误材料是否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如果经过针对性调查测试,发现问题确实广泛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确实是难点,这就增强了研究这个问题的必要性,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研究题目。

目前很多现代汉语本体问题再次被提到研究视野中来,就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了上述类似的情况。由留学生习得汉语时产生的偏误提出的这些问题,说明目的语的规则还很不清楚。

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中,“V起来”和“开始V”之间的比较,“不能去”和“去不了”之间的辨析,“继续V”和“V下去”之间的辨析,“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之间的辨析,这些辨析所涉及的内容往往不是简单的两个词,而是语法结构完全不同的两个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出现频率极高,意义极其相似,很难习得和掌握,而相关的语法规则又不够细致,很容易引发泛化使用现象。

同时,语法辨析还包括那些句法功能强大的同义词辨析。如“朝”“往”“向”的辨析,“在”“于”的辨析,“还”“更”的辨析,“马上”“立即”“立刻”的辨析,“就”“才”的辨析,“里”“内”“中”的辨析,“全”“都”的辨析,“可以”“会”“能”的辨析,“短时体”副词“就,马上,立即,迅速,即”的辨析等等。

这类选题意义在于:一是直接面向对外汉语教学。从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回归到本体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将到教学实践中去验证。二是把该类格式看做一个特殊系统,这个系统内的成员均具有共性、相互重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替换,又各自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功能。三是尝试对该系统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加以阐释,运用多种方法来全面地展开对比分析,使得其最后结论能够真正具备应用价值,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二、语法辨析性硕士论文写作程序

(一)提出问题与综合分析

怎样发现并提出研究问题呢?我们从下面这个例子谈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时,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遇到这么一个句子:

(3)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老师一般会解释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

(4)他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把“一边VP1一边VP2”临时看作“VP1的时候VP2”。这个解释在中国人来看是再自然不过的,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此解释则隐含着一系列问题。

第一,“一边VP1一边VP2”等于“VP1的时候VP2”吗?这个目的语知识点相当不可靠,因为没有人对此进行过论证,隐含诱导偏误产生的潜在危险。

第二,“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等义吗?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就得像马真(2004)对“还”和“更”进行辨析、刘月华(1980)对“V不得”和“不能V”进行辨析一样,只有通过辨析,才能发现二者之间的差异。

第三,“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可以自由替换吗?现有的词典、教材都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释,也没有现成的成果、结论供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和编写教材的时候来加以参考使用,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碰到这一类问题就只能是凭借自己的语感和经验来应对。

第四,“一边VP1一边VP2”与“VP1的时候VP2”的辨析到底属于一个什么问题呢?应归属到什么范畴?本体研究到现在为止没有给出可供对外汉语教学参考的满意答案。

就我们目前收集的部分相关偏误语料来看,作为目的语的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的规则阐释得不够清晰,各项格式的特征分析还不够深入细致,相关词典和教材在解释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时都不是很透彻,经不起推敲。因此,要解决与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相关的各类偏误,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要完善目的语知识,要系统、深入、细致、准确、完整地挖掘整理出一系列相关规律,用以杜绝目的语规则泛化引发的偏误,杜绝目的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语感的任意解释、教材编写理论依据不足等现象。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系统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在特定条件下互相替换之后仍然能够表达相似意义,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为相互印证和相互解释的手段;但是在许多条件下,各个格式之间又不能互相替换,更不能作为相互印证与解释的手段。

从句法层面上来看,格式不同,句法当然有差异,不同格式的替换实质上就是不同句法形态的转换,其规律有待挖掘,就像“把”字句和一般陈述句的转换规律一样,也是有很多限制性条件的。从语义层面来看,不同格式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可以表达相近意义,而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不能表达相近意义,发现这些限制条件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从语用上来看,即使是在一定限制性条件下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格式A或者格式B或者格式C,但是放到特定语境中去看,又会有一些超出句法语义层面的新的制约条件,这有待于深入研究与发掘。

在确立好问题之后,第二步就是做综述。笔者认为,前期文献综述是考核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标准。一般在撰写硕士论文中,很多学生都是简单地将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罗列,没有达到写综述的要求。真正要写好综述,就要把前期的相关成果进行一个系统的评论,哪些规律经过验证是可行的,哪些规律可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哪些规律论证不充分、覆盖率不强、例外太多,说明不了问题,都应详细说明。

综述的写法不是简单罗列,而是对相关观点进行梳理,看看关于某一个问题都有哪些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什么时候,由哪位学者提出,再看看后来的学者对该观点进行了怎么的修正和补充。

辨析型论文的综述写法要更加复杂一些,那就是往往进入辨析研究范围的几个单位(词、短语、结构)先要分别加以阐述,再将辨析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然后对这些结论进行考察分析,看看先行研究成果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研究虽然是从两三个近义语言单位入手,但是在撰写综述的时候,就不能局限在两三个语言单位的对比上。例如所举“一边V1一边V2”与“又V1又V2”的辨析研究问题,实际上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可以进一步挖掘到一个系列的问题,这个系列我们可以暂时命名为“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伴随”又常被解释为“同时”。所谓“伴随发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行为在同一时段相伴发生的情况,最为典型的格式就是“一边VP1一边VP2”,它还包括:“一边VP1一边VP2”“连VP1带VP2”“VP1的时候VP2”“即VP1又VP2”“VP1、VP2”“VP1着VP2”“一VP1就VP2”“VP1和VP2”等等。这些格式所表达的语义都是“伴随发生”的行为,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功能相似,类似于近义词,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近义结构。因此这些内容也应该在综述中加以说明,才能够真正凸显文章的理论价值。

(二)近义语法单位辨析的多角度思考

近义语法单位辨析的最好方法当然是转换分析法,例举转换矩阵图,如:

1.“一边VP1一边VP2”“VP1的时候VP2”

(5)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着圈内的趣闻。 他们喝咖啡的时候聊着圈内的趣闻。

(6)他现在一边打工一边读自考。≠ *他现在打工的时候读自考。

(7)这堆人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这堆人说说笑笑的时候拐进了一条小胡同。

2.“VP1的时候VP2” “一边VP1一边VP2”

(8)他喜欢吃饭的时候看电视。 他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9)小张看书的时候,认真地把重点打记下来。 小张一边看书,一边认真地把重点记下来。

(10)开车的时候聊天会影响注意力。 一边开车一边聊天会影响注意力。

(11)投篮的时候眼睛给防守队员打了一下。≠ *一边投篮眼睛一边给防守队员打了一下。

(12)急停的时候崴了脚踝。≠ *一边急停一边崴了脚踝。

(13)我吃饭的时候,爸爸正在看报纸。≠ *我一边吃饭,爸爸一边看报纸。

(14)他笑的时候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他一边笑一边露出一个浅浅的酒窝。

只要矩阵图一列,好多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去不了”与“不能去”的对比也是如此。

(15)我生病了去不了。≠我生病了不能去。

(16)他喝不了二两酒。≠他不能喝二两酒。

(17)放心,放冰箱里坏不了。≠ *放心,放冰箱里不能坏。

“开始V”和“V起来”也都可以通过转换分析的矩阵图来展示它们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分析就很容易发现其背后的规则。

(18)我们开始喝吧。 我们喝起来吧。

(19)明天上午8点开始上课。≠ *明天上午8点上起课来。

(20)我们是昨天下午开始比赛的。≠ *我们是昨天下午比起赛来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辨析语法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转换分析法。从动作行为延续的时间条件来设计转换矩阵,从句型条件来设计转换矩阵,从意义搭配角度来设计转换矩阵,甚至从语用环境角度来设计转换矩阵,就是说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设计转换矩阵。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察不同表达方式为什么有的能互相转换,为什么有的不能互相转换,寻找其中的限定性条件,进行归纳和整理。例如,在“伴随性表达格式”中,我们就可以从动作行为的时间长度、连续性特征、主次关系等方面找到一系列限制性条件。

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而在一定条件下则转换不能成立。例如“一边VP1一边VP2”和“VP1的时候VP2”之间就有下列情形:

(21)吃饭的时候聊天。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22)打球的时候崴了脚。

*一边打球一边崴了脚。

格式“一边VP1一边VP2”和“VP1着VP2”也是如此:

(23)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

听着音乐做作业。

(24)一边填土一边聊天。

*填着土聊天。

可以看出这些格式在表达意义上有时差不多,有时则差很远。实际上,现代汉语“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系统中的各个成员相互之间都可以构成类似关系,各个成员就像一个排列组合一样可以配对成为研究对象,共同隶属于一个系统之中,既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不少相异之处。各种“伴随发生”表达格式的特征和规律的发掘,可以帮助预测二语习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误,据此再进一步研究对策,指导教学以及教材的编写。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一般有:有针对性地建立小型的相关偏误语料库,进行一些问卷调查,注意收集测试、作业等。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把能够最后具备应用价值的规律一一列举,运用造句方式来检验这些规则实用程度。将各种格式互相进行对比辨析,挖掘细致的差异,凸显不同格式的特征,找出有应用价值的制约条件,尝试探讨不同格式背后隐藏的认知原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丰富的解释。因此,对比分析法、转换分析法、分布分析、统计调查等等方法都需要熟练使用,最后提炼出最有实用价值的观点。

三、总结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硕士生来撰写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辨析方面的论文,基本上可以遵循下列步骤来进行:

a.从偏误中去发现哪些现代汉语近义语法单位最容易混淆,最难学。

b.验证相关偏误是否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c.一旦确定偏误成因是现代汉语近义语法单位的使用规则不够清楚仔细而导致的,就可以进一步调动逻辑思维,来预测哪些现代汉语相关的语法规则可能会诱发偏误的产生。

d.通过收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看看是否找得到足以区辨近义语言单位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充分,就确立自己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e.在语法辨析过程中,要以转换分析方法为核心,从句法、语义、语用3个层面来设置转换矩阵,充分挖掘和厘清各项转换细则。要充分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和理论来进行辨析和分析,包括对比分析法、转换分析法、分布分析、统计调查等方法,包括传统描段、构式语法、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理论。

f.对区辨性条件加以提炼,凸显各自特征,用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目的语中近义语言单位都存在容易混淆的特征,语音、文字、词汇、短语、句子各个领域都有,都可以去研究探讨,撰写硕士论文。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语法方面的论文写作,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也有借鉴作用。

(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YBB169。)

参考文献:

[1]陆俭明.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本体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刘月华.可能补语的研究[J].中国语文,1980,(4).

篇3

用计算机来处理汉语信息,就是汉语信息处理,又称中文信息处理。中文信息处理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字处理”、“词处理”分别与汉字和词汇有关,在此主要谈谈“句处理”。

句处理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使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如现代汉语)的句子的意思,又怎样使计算机生成符合自然语言规则的句子。“句处理”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将是一种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诸方面的综合性知识。目前。大家都深感现有的关于汉语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中文句处理的需要。单就句法方面的情况说。在中文信息处理过程中将会不断遇到我们想象不到的问题,许多问题在人看来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但计算机就解决不了。也有一些问题,本身在学术界就有不同的观点,那么,就给中文信息处理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用计算机来处理中文信息,遇到了很多困难,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词性的判断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汉语的词性判断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不同的词,词性意义可能不同,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词性意义也可能不同,汉语中,大多数词有固定的词性,但有些词的用法比较特殊。例如:

1.他花了十块钱买了一盆花。

2.你用那个锁把门锁上。

3.他比雷锋还雷锋。

这三个句子中分别有两个“花”、“锁”、“雷锋”。但它们只是音同、形同,词性和意义都不同。句子1中的第一个“花”是动词,“花费”的意思,第二个“花”是名词,“植物”的意思。句子2中的第一个“锁”是名词,即“锁子”的意思,第二个“锁”是动词,是“锁住”的意思。句子3中第一个“雷锋”是名词,表示人名,第二个“雷锋”是形容词,表示“雷锋的精神、品质等”。具有一定语言知识的人大体上都能分清它们的区别。从传统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讲,句子1中的两个“花”是词形、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且两个“花”的意思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属于同音词。句子2中的两个“锁”,也是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但两个“锁”意思间有联系,所以属于兼类词。句子3中的两个“雷锋”词形、读音相同,词性和意思都不一样,意思也有联系,但第二个“雷锋”属于词类活用。ⅲ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便于人们的理解和掌握,但是,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这种分法太细,不便于计算机掌握。

目前,在中文信息处理中,是这样来定义兼类词的:亢世勇认为“兼类词有广义兼类词和狭义兼类词。广义兼类词就是中文信息处理中所说的现代汉语的同形词,对于计算机而言,只要词形相同,不管读音是否相同、意义是否相通,是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还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种用法,都是相同的,都要从多个当中选一个。狭义的兼类词就是指一般的现代汉语著作定义的,‘同形同音、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且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功能的词”’。陆俭明认为,兼类词是“指同字形、同音而意义不同或词性不同的词”。如果按这种定义理解,以上三个句子中的两个“花”、“锁”、“雷锋”都可以称之为兼类词。因为,中文信息处理的目的是让计算机能根据具体环境判断出词的词性,从而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就可以了。尽管如此,但是,汉语词类是多功能的,一类词不需要发生词形变化就可以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不同类的词可以充当相同的句子成分,这样就给兼类词区分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因而,兼类词的选择是计算机词性自动标注的一个“瓶颈”。尽管信息处理专家运用了规则排歧、统计概率排歧或者两者结合起来等多种方法进行排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方法、一种系统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二、短语、句子的结构分析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所以。语序和虚词成了汉语中表示语法的主要手段。有些短语、句子的结构不好理解,需要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分析。例如:

a组:a。陕西+甘肃+宁夏 (“陕西+甘肃+宁夏”三者为联合关系)

b.中国+(北京+陕西)(“中国”与“北京陕西”是偏正关系.“北京”与“陕西”是联合关系)

c.中国(陕西(西安))(“中国”与“陕西西安”是偏正关系,“陕西”与“西安”也是偏正关系)这一组中的abe三个短语对人来说,都很容易分清楚,但计算机目前还很难区分,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就得把三个处所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a类、b类、e类不同关系的条件与规则研究清楚,并将这些条件与规则加以形式化输入到计算机内。

b组:开始讨论(述宾关系)分析研究(联合关系)研究结束(主谓关系)

取下来(述补关系) 看完再说(连谓关系) 叫他回来(兼语关系)

生产管理(定中关系) 讽刺说(状中关系) 介绍写(不构成合法的句法关系)

这组是现代汉语里“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的种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对人来说,通过讲解大致可以分辨,可是让计算机要分清楚,就非常难,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总结出“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构成各种不同句法关系的具体规则。换句话说,“动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在什么条件下一定构成合法的什么句法关系,能构成什么样不同的句法关系,我们至今还说不清楚。

c组:天气好——好天气(主谓——偏正)很好——好得很(偏正——述补)

来人了。——人来了。(述宾——主谓)

一张票三元钱。——三元钱一张票。(主谓——主谓)这一组都是由于语序的不同而形成的结构和意义都不同的短语和句子。这些结构对人而言,稍加学习就可以理解,但这些给计算机理解意思增加了难度。需要人们把这些语序的变化形成的不同的结构概括出规律来,再用形式化的方式描述出来。输入到计算机里。

三、歧义现象

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的歧义是进行汉语句法分析的一大障碍。“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计算机面对的歧义,不只是我们人所能感觉到的诸如下面这样一些句子的歧义现象:

(1)他正在输血。(他正给病人输血。/他病了,正输血。)

(2)看望的是病人。(你看望的那个人是病人。/看望你的那个人是病人。)

(3)我们急需进口产品。(我们急需进口的产品。/我们急需从国外进口产品。)

某些在人看来不存在歧义的句子计算机会认为有歧义.例如:

(4)a他被警察叫去罚了一百块钱。

b他被警察叫去写了一份检查。例(4)a句和b句,在人的眼里结构是不一样的。a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一直管到底。全句意思是“他被警察叫去,他被警察罚了一百块钱”:而b句“被警察”这个介词结构只 管到“叫去”,管不着“写了一份检查”。可是,计算机分辨不清楚。要让计算机分辨清楚,我们就得将“pp+vpi+vp2”(pp代表介词结构,vp1和vp2分别代表紧挨着的不同的动词性词语)这种结构中的pp对后面动词性词语管辖的范围及其条件与规则进行充分、准确的描写,并加以形式化,“交给”计算机。而这一类现象与规则我们过去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更不用说研究了。

其实以上所举的例子都存在歧义问题,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句处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排歧问题。

中文信息“句处理”的研究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最早进行“句处理”研究工作就是基于规则展开的,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基于规则的“句处理”研究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与难关,主要是语言学家所提供的语言规则远远不能满足信息处理的需要。目前,为了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句处理”难题,出现了一个竞相研究、竞相发展的局面。对于句处理,提出的各种策略和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这两种策略。基于规则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基于统计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语料库真实文本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各种策略和途径,目前,我们还很难说哪一种是唯一正确的。各种策略和途径,表面看不同,其实,最终都需要依赖可靠的汉语知识来驱动计算机正确处理自然语言(汉语)。因此,“无论是比较传统的基于规则的处理策略,还是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基于统计的方法,在对语言知识的需求这一点上实际上都是共同的。所不同者,走规则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诸专家的理性知识,由人来对语言知识进行抽象(比如以带有合一条件的规则形式给出)。而走统计路线的研究者一般求助于计算机对大规模的语料库的统计分析,由计算机来抽象出语言知识(比如以一定的数据结构记录的统计结果等)。两种路线孰优孰劣,不能笼统判断,只能跟具体的应用目标结合起来,由实践结果来评价。”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攻克难关,实现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处理与理解的目标,使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7,48。

篇4

2词汇教学

课文由段落构成,段落由单词构成,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词汇是教学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韩国语的词汇结构,是根据语素的结合形式,可以分为独立词、派生词、合成词和复合词。独立词是指由一个实语素构成的词。派生词是指实语素与词缀相连接构成的单词。合成词是指由两个以上的实语素构成的一个单词。复合词是指一个实语素与词缀相结合,或者是由两个以上的实语素相结合构成的单词。构词法是韩语单词讲解中重要的方法。词汇语法的讲解要紧密和能力考试结合。韩国语能力考试是针对学生听力、词汇、语法、阅读,写作能力的全面考察。实现听说读写译全面能力培养的基础的词汇语法教学,同时也应该侧重与韩国语能力考试的接轨。这就要求首先教师要对能力考试中的词汇语法范围,重点难点,常考词汇进行整体的把握,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及考试方面的语法同汇双重侧重。另外,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灵活性于一体,展开直观教学。如让学生观看大长今等韩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更易接受。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由识记向模仿、应用转化,提高韩国语的实用能力。

篇5

 

中级韩语学习者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一般已经掌握1500~2000个词汇,能够听、说、读、写基本的韩语,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对韩国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以零起点大学韩语专业学生年级来划分,中级韩语大致是指韩语专业学生大二一学年的学习内容。在各高校韩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中级韩语精读(以下简称中韩精读)一般被指定为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中韩学习者的水平和特点,笔者参考一些论文、专著,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中韩精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在任何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都在于学习者本身,韩语学习也不例外。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和引路人,对学生“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育论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学生韩语应用能力,这其中应该以听、说能力突破为教学重点。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采用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全部用韩语授课,到高韩时则全部用韩语授课,同时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尽量使用韩语。

在词汇讲解时,韩语单词并非个个必讲,但重点单词、词组或惯用语要讲深讲透并逐个举例说明;同时举一反三,将该词汇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加以归纳总结;重点讲解并归纳单词的构词方法和规律,比如“被动词”、“使动词”、“名词化语尾”、“接头词”、“接尾词”等的构词规律。

在语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语法进行分类汇总,讲清楚相似语法在意思和句法等方面的异同,比如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原因、理由时的异同,以及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假设时的异同等。在讲解完后要让学生背诵典型例句并利用所学语法造句,教师给以批改,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

活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韩国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定发表主题和发表小组,发表主题尽量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上课时由小组代表用韩语进行发表,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我系使用的中韩1精读教材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3》为例,教材共分“?? ??”、“?? ??”、“??? ????”、“???????”、“?? ???”、“??? ??”、“??? ? ??”、“?????”、“??? ??”、“????”等10课。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3人,由各小组轮流对每课相应的主题进行发表,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语言知识层面的讲解,还要对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解读教育论文,做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紧密结合。

注重模仿和背诵,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通过朗读、背诵来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培养韩语思维能力,减少中式韩语的使用,提高韩语水平。

重视复习,温故知新论文服务。韩语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掌握了多少,复习在韩语学习中十分重要。每次讲授新课前抽出几分钟时间对上次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检查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对新课中出现的已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再次讲解等方式不断复习,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每次课前由一名学生进行不限主题的3分钟韩语演讲,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外开展韩语第二课堂、校园韩语角、韩语演讲比赛、唱歌比赛、韩语戏剧表演等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网络课堂教学等方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师面授+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堂+辅导、答疑”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介绍、图象、视频等资料,在授课前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正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和视频等向学生演示各种实际场景,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生动的韩语应用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练习。

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对不同的学习者来讲,它也存在着侧重点和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课堂教学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各种专项随教软件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相应方面的水平,比如发音软件、听力与口语软件、词汇与句型软件、韩语打字软件、写作软件、韩国语能力考试辅导软件等。另外,通过中韩精读网络课程教育论文,学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恰当与否对于提高学生韩语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关系很大,应当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中韩精读课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由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三部分组成。平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阶段测验等;期中、期末评价以考试、考查为主,提交小论文为辅。平时评价成绩和期中评价成绩各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评价成绩占60%。由分值比率来看,平时和期中评价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率偏低,应当对分值比率进行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占40%,期中、期末成绩各占30%的比率较为合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带着公正、公开、积极的态度来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及时解决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关心、帮助学生,使学生在韩语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五、结语

中韩精读教学是中韩教学的重点。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中韩精读教学,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其他高校韩语专业或者英、日、俄等其他语种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其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绪俊.韩语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郑春梅,金英子.高职韩语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宋英华.韩国语会话教学研究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卢广伟,周文雯.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0,(05).

[5]汪洁.浅谈推进优质韩语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篇6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146-1.5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北派代表人吕叔湘的代表之作。全书仅六万六千字,但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龚千炎认为“《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即回顾了过去,又展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它的出版,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是新时期汉语语法研究的序幕。”朱林清认为《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国语法研究史上一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汉语理论著作。本文主要具体论述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的创见。

一、创见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吕叔湘先生主张“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正如本文的宗旨是摆问题。全书一共99小节,讨论了90多方面的问题,每一小节的问题包括“摆出问题,罗列意见,争论焦点,提出创见”。“问题摆出来了,有时候只提几种看法加以比较;有时候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只是聊备一说,以供参考,其中也很少能说是作者的‘创见’”。

纵观全书,作者的创见主要包括:1.短语词的提出。把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东西,如“来不及”、“看中了”叫短语词;把动形组合中间加进去表示可能性的“得”和“不”的,如“看得清”、“看不清”叫短语词;把一般称为简称的组合,如“语文”、“支书”也叫短语词;将凝固短语,如“城乡居民”“水陆交通”称为短语词。2.提出了语法分析的依据——“两个半东西”:形态和功能是两个,意义是半个,遇到三者不一致的时候,或结构可此可彼的时候,以形态为准。同时,又指出意义的重要地位,称意义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参考项。这种观点在吕叔湘先生的《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中也有体现,“如果一种分类方法的结果,有跟词义大有冲突的地方,准保不受欢迎。”3.静态单位和动态单位的提出。语素、词、短语(包括主谓短语)以及介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是静态单位,其中语素是基本单位;小句和句子是语言的动态单位,小句是基本单位。4.非谓形容词的提出。把既不具备名词的主要特征(做主语、宾语),又不具备谓词即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做谓语)的词,称为非谓形容词。如单语素的:男、女;双语素的:个别、共同;三语素的:多年生、无名记。5.将并列成分之间的关系分为加合(A和B)和交替(A或B)两类。加合关系里边又具体分为“加而不合”和“加并且合”两种。如:老张和老李是山东人。(加而不合=老张是山东人。老李是山东人。)老张和老李是同乡。(加并且合=老张和老李是同乡。*老张是同乡。*老李是同乡。)6.区分隐含和省略。省略是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如:“她买了两本画,我也买了一本。”一本省略的只能使画,不能是其他的。隐含是可添补的词语,但添补词语不止一种可能的。如:“你一言我一语。”可填补为“你来一言,我来一语”或“你说一言,我说一语”。

此外,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创见还有:指代词与指别词区分;类前缀和类后缀的提出;始发句和后续句提出;主张将宾语改称为补语;将动词前后的介名短语都看作介系补语;建议把“是”字句中的“是”字叫前谓语;几个单独说的时候不像动词,但在特殊格式里最恰当的解释是把它们当作助动词。如:“我也懒得去找她。”中的“懒得”;提出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穷的语句等等。

二、创见的理论溯源

‘创见’之所以能提出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第一、重视实际用例。“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在于对实际用例反复的调查,事实摆的不够,道理也就难于说清楚。”重视实际用例的务实之风是吕叔湘先生的一贯治学之道,例如:吕叔湘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你们说散钱和钱串子哪个重要呢?当然成串的钱最有用,可是如二者不可得兼,那么散钱虽然不便携带,捡起一个钱来,还有一个钱的用处,光有绳子,没有钱,可毫无用处。”吕先生在这里把“散钱”比作语言事实,把“钱串子”比作理论,以此说明事实和理论的关系,并强调了调查语言事实的重要性。重视语言事实和实例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有多处体现。如:在解释“离合词”的时候,举了“看书”、“打仗”“睡觉”等例子。这些词都是单一的意义,不能分开来解释。但是它们又都可以扩展,“看了半天书”、“看新书”、“书看完了”;“打了三年仗”、“打胜仗”、“睡了一儿觉”、“睡午觉”“觉睡够了”。正是通过这些例子的分析,从而论证了这些例子“从词汇角度看是词,从语法角度看是短语”。胡绳院长在“庆祝吕叔湘先生九十年华诞学术讨论会上称赞‘吕老在语言学研究中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特别是他经常写一些普及性的文章,深入浅出,这是大学者不容易做到的’”。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兼收并蓄,作者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以传统为主,但又不墨守成规,不断的吸收其他学派的观点和方法。正如吕叔湘先生自己在引言中说的“下面谈问题基本上还是在传统语法的间架之内谈,别的学派有可取之处也不排斥”。⑸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具体表现为1.在分析歧义的时候通过层次分析来说明,如“假如在这个时候不适当地灌水施肥,就会造成徒长。”和“假如在这个时候不适当地灌水施肥,就会使棉铃因缺乏营养而脱落。”中的“不适当地灌水施肥”因层次不同,而意义不同,产生歧义,在分析这种问题时用层次分析法。2.吕叔湘先生认为“主语”和“宾语”不是互相对待的两种成分,这是受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认为主语是相对于谓语而言的,宾语是相对于动词而言的,不在一个平面上,也不在一个轴上,不能相提并论。3.在研究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子格式的多样化时,吸收转换生成语法,从零到整,从分析到综合。如复杂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些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是由两个单句“闰土心里有些事。”“我的朋友不知道某些事。”通过添枝加叶、局部发达、前后衔接综合成的。

三、创见的目的与价值

创见的目的在于使读者进行观察和思考,是教学上的需要。张斌、胡裕树两位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汉语语法的传统?只需要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人们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的语法研究总是同语文教学有密切联系着的。”在本书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不增加读者的负担,本文所用的术语,绝大多数都是现在通行的或者曾经有人用过的。2.考虑到有些读者见了代号就不爱看,就没有用代号。在《语法研究要避免的两种倾向》上吕先生说的更明白,“使用符号是为了看起来醒目,说起来简便,但是如果符号太多太长,变成长长的一串反而不醒目,不简便了。”3.语法分析的最终目的:用有限的格式去说明繁简多方,变化无尽的语句,这是为了教学的方便,也应该是对于学习的人的更为有用的工作。4.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如:在说语法中有渐变现象,中间状态,但这不等于说一切都是浑然一体,前后左右全然分不清楚时,将其比喻为中高纬度地方不像赤道地方昼和夜的交替在顷刻之间,而是黎明和黄昏都比较长,但是不能就此说那里没有昼和夜的区别。又如:在说语素的大小问题和异同问题时,将前一个说成是一根绳子切不切成两段的问题,后一个是一根绳子掰不掰成两股的问题。

综上所诉,《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创见的提出是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即使在汉语语法研究已相当深入、理论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龚千炎.中国语言学史[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2]朱林清.汉语语法研究史[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篇7

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校内涵式发展进程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行为品质教育、生存意识教育、务实价值教育与包容智慧教育。湖湘文化作为一种理性的优秀的地域文化,蕴含当前思政教育亟须的思想精华,因此积极实施湖湘文化教育并以其为切入点,能有效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下面结合高校基层工作实际情况简单谈几点看法。

一、取湖湘文化之“敢”深入实施行为品质教育

“敢”字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也是当前高校学生需要具备的品质。要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有效地融入“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行为品质教育。

“敢为人先”,不仅仅体现的是爱国主义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还展现的是积极向上、敢于追求、乐于表现个性特征的促进因子。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个体的自我展示欲望显得十分重要,而今许多大学生恰恰缺少这种品质与胆识。很多学生不敢于表现自己,真正能够在公共场合中积极出头的可谓“凤毛麟角”。一个不会展现自己的个体,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生存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思政教育者有必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入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题材与活动载体。

“敢于担当”,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高校的思政辅导员不需要跟学生大谈特谈担当的道理,而是可以通过故事说理、现场模拟与户外拓展实践进行强化。责任担当意识需要教者润物无声的渗透。

“敢于奋斗”,就是要增强学生奋斗的信心与勇气。现在的90后学生有他们的特点,个性张扬,有许多闪光点,有目标、有想法、有规划,也知道要奋斗拼搏,可更多的情况下是不敢拼搏,惧怕在奋斗中受伤,当然这种情况的造成与很多家庭教育的不足是有关联的,部分家长“难辞其咎”。作为老师确实需要培养他们敢于奋斗的勇气。

以上三个“敢”,或许只是思政教育系统工作的一部分,高校学生还需要更多方面的“敢”字精神。“敢”,是一种动力源泉,是学生成人成才路上的助推剂,学生不可缺少,人生不可缺失。

二、取湖湘文化之“忧”健全完善生存意识教育

“忧”亦是湖湘文化之精髓。不管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还是“生于忧患”,抑或是“心忧天下”,关于“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说忧患,或谈责任等等。在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研究湖湘的“忧”文化,以“忧”促教,以“忧”促学,健全完善高校学生的生存意识教育。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思考。

其一,教者当“忧”。陶行知先生曾将教育比作农业,我认为当今教育是现代化的自然农业。教育有规律,但无程式。因而教者当忧自己的育人理念、知识基础、施教方法,不断思考研究,读自己、读学生、读社会,方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其二,学生当“忧”。现在很多家庭基本上只有一个孩子,有的甚至是几个家族只有一个孩子,学生在物质生活等层面上已经十分富足,可以说一路成长都是无忧无虑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十分缺乏忧患意识。古人早已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亘古不变的道理向我们诠释,适当让学生学会担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

其三,家长当“忧”。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是开展学校教育的剂,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积极补充。在思政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家长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因此,作为家长也应该常怀“忧”之念想。

三、取湖湘文化之“实”积极加强务实价值教育

“实”有“实事求是、踏实、诚实、厚重”之意,是湖湘文化精髓的又一体现。笔者以为加强高校学生的务实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为人处世当“实”。由于受到个别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当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实之风,小到为了应付评比检查材料弄虚作假,大到评奖评优、贷款偿还作假。当然,现行的教育不是缺少这样的工作而是工作的方式方法陈旧,效果欠佳。要通过改进教育工作方式、丰富活动载体等多维方式培养学生诚实、务实、踏实之风,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内涵发展。

四、取湖湘文化之“兼”深化拓展包容智慧教育

“兼”有“兼容、包容”之意。高校学生需要具备包容情怀、国际视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有包容之心的人才有宽阔的视野。容得苦,容得挫折,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心理素质。容得下自己很容易,容得下他人需要豁达,包容是智慧,也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武器。在广大学生中传承“兼”文化意义深远。

高校的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灵魂教育。思政工作内涵式发展更是一项长期的常新的系统工程,工作重要,责任重大。尤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现状情况复杂、形态多维、问题多样,因此要跟上时代脉搏,掌握学生动态,有效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政工作,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研究、善于假借外力,才能有效地推动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8

1我国文字规范的形成及现状

汉字产生之前“上古结绳而治”,自然是没有规范的。后世从图画和契刻受到启示,文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约定俗成”便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也就是早期不成文的规范。

汉字规范是客观存在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规范。旧中国长期以繁体字为正体,那么,以繁体字为代表的正体字也就成了当时的规范字。虽然当时以繁体字作为规范,但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手头字、俗字已经开始流行。这便是对汉字的丰富和发展。

两表的调整表明我国语言文字规范的一个立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一个不断进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毗而就,也没有终止的时候,需要从语言文字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出发,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使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使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过程成为积极引导规范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研究了目前作为字形规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认为此表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在把我们的意见提出来。

1.1笔形的变化规律不够统一

①末笔是横的部件作左偏旁的横变成提,“车”和“牛”作左偏旁时改变笔顺把横变成了提,按照这种变化规律,“革”字作左偏旁时也应改变笔顺把横变成提。另外“黑”字作左偏旁时末笔不是横,四点上面部件的横不应该就提。

②末笔是竖的部件用作左偏旁时,竖变成撇,如:翔、邦、等,按照这种变化规律,韩、郸、韧等字也可以变,特别是“”变“艳”字,左边部件与“邦”相同,理应变撇。

③“月”字用作下部件时撇变成竖,如:肖、胃、能、俞等,但在筋、崩、葫、萌、旅等字中却没变。

④“木”字做底时,如果上部是撇捺对称且覆盖“木”字的部件,要把捺变成点,如:条、茶等。如果上部不与撇捺对称的部件为邻,则不必改变捺的笔形,如:桌、梁、棠等。可是“杂、亲、杀”三个字本属后种情况,却按前者的规律把捺变成了点。考查这三个字的来历,原来它们在繁体字时代只是该字的左边部件,简化时把右边简掉,却没有把作为整字时“木”字该有的捺恢复过来。与此相反本应根据避重捺的原则把其中的“米”字的捺变成点,然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乘”字却设计为两个捺。

1.2笔顺的规则也不够统一

汉字的笔顺基本上是按人体臂、腕、指的运动生理特点和视觉审美要求约定俗成的,这叫作自然笔顺;规范笔顺是在自然笔顺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制订出来的。规范的笔顺主要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外到内和先外后内再封口等几条,除此之处,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但一般都应该符合人的臂、腕、指的运动生理特性。

汉字的历史太久远,形成的因素太复杂,要想通过几条规律把它们统一起来,简直是办不到的。不过,作为汉字的规范标准,是文字继续丰富和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有规律、越容易掌握,推广起来就越有效率。我们应该从“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原则出发,尽可能地使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的现状得到改善,使汉字构形及组合时的变化规律趋于统一,为语文教学、社会应用和对外汉语教学开创新局面。

2文字规范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汉字喜逢盛世,必须抓住机遇,尽快适应世界汉语热的需要、中国加人WTO后因交际的需要、科技发展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速度。

2.1调动国家与民间两个个积极性,加大汉字研究的力度

国家“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民间的积极性调动得不够充分。汉字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如果只有国家主管部门的研究而没有民间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只盯着民间用字出现混乱现象的消极因素,而忽视人民群众使用和创造文字的积极因素。语言文字的政策应该适当放宽,鼓励民间建立语言文字研究机构,并积极征求汉字使用者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意见,吸收民间汉字研究的成果,使语言文字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起来。

篇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2-0059-02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其所创经方将理、法、方、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学术体系。《伤寒论》创立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其中温法即温扶阳气之法,是《伤寒论》整个治疗法则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重视人体阳气的重要思想。

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现代经方大家吴佩衡(笔者外祖父),毕生研究《伤寒论》,十分尊崇《伤寒论》“温阳扶气”的治疗大法,对阳虚阴寒证的治疗经验丰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吴氏学术流派。他临床上擅用仲景诸方,对四逆辈诸方应用娴熟,对附子的应用独具特色,炉火纯青。他认为附子强心而暖肾水,回阳生津而固肾气。

笔者受其学术思想熏陶、影响,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一些阳虚阴寒患者运用温扶阳气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1、心痹(风湿性心脏病)

张某,女46岁,于1977年3月17日初诊。主诉:下肢关节疼痛10余年,近来疼痛加重,卧床不起2年。现病史:患风心病并发心衰14年,于1975年6月在市某医院行“左径二尖瓣扩张术”,瓣口从1cm扩至3cm,瓣型为膈膜增厚型。既往患者大约每半年风湿活动1次,下肢关节痛甚,卧床半月至1月即缓解起床,自术后2年以来,每1~2月风湿即活动1次,故一直卧床近2年。初诊见患者极度恶风畏寒,稍一受惊即感冒或引起风湿活动。现卧床,膝关节酸痛,髋关节剧痛,面瘦无华,两颧暗红,唇紫、目光无神,语音低微,四肢凉,出汗。起坐时即心悸、气喘、头昏、寒颤。脉微细而结,舌淡暗,苔白腻。实验室检查:抗“O”625单位,血沉30mm/h,白细胞2.4×109/L。辨证属心阳虚衰,寒湿内盛之心痹,以甘草附子汤加独活、茯苓、苡仁扶阳祛寒,化湿行痹。二诊:上方服6剂后,下肢疼痛稍减,但仍气喘心悸,肢重而凉,神倦。脉仍微细而结,舌淡晦苔白。此为心肾阳虚,寒湿浸。治以温扶心肾,祛寒除湿。以真武汤加味:附片60g(先煎2h),茯苓、白术、桂枝、苍术各15g,杭芍、独活、寄生各12g,细辛6g,生姜3片。连进6剂后各症渐减,守法续诊半年余,患者下肢疼痛减轻,心悸气喘等症大减,已可起床活动,缓步外出行走,并可到公园游玩。随访4年,患者风湿发作缓解,能自主行动,生活自理。

按:此患者下肢关节痛痹日久,病邪入里而病及于心,1~2月风湿即活动1次,病情极严重。二诊以真武汤加味温扶心肾,祛寒除湿连服取效。连续服药半年后,患者风湿发作时间延长至1年1次,且症状较轻。证明仲景温扶阳气法对本病亦有效。

2、痹证(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

王某,女,76岁,于2006年2月20日初诊。主诉:患“冠心病”及“风湿性关节炎"30余年。今年春节随家人到海南旅游,气候炎热,烈日当空,连续2日在海边赤脚游玩。回昆明后当晚沐浴受凉,次日感冒伴冠心病发作,且双腿肿痛。刻诊:卧床,胸闷心前区刺痛,头痛咳嗽,踝部至大腿浮肿,阵阵作痛。盖厚被仍感恶寒,体温38.5℃,脉浮紧,重取无力,舌晦暗苔白腻。辨证表寒内湿,寒湿搏结。以杏苏饮加苏条参、桂枝。服后夜间出汗较多,虽头已不痛,咳嗽减轻,但彻夜下肢疼痛。次日二诊:身困重,双腿已肿至腹股沟下,剧痛难忍,且胸闷心慌,仍恶寒,体温39.2℃,脉沉濡,舌质青,苔白腻。细思,昨日急于解表,未扶固心阳。当扶阳宣痹,散寒除湿,改用白术附子汤加味。附片60g(先煎2h),白术,桂枝,茯苓,防已各15g,苡仁30g,生姜10g,甘草6g。l剂后,胸闷,心慌缓解,双腿肿消一半,痛减,解稀便2次,小便量多,体温37.3℃。2剂后,腿痛大减,肿已消大半,体温36.8℃。继以上方加减,调理半月后,诸症愈,已可到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

按:该患者不但年事已高,患冠心病30余年,且此次风湿性关节炎极严重。初诊未扶已虚之心阳,故未效而反增病势,当属误治!后细审病机,诊为心阳内虚,寒湿为痹,以扶阳宣痹主之,方取得满意疗效。此即《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意。

3、阳脱症(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

戚某,女,46岁,于1999年10月16日初诊。主诉:于1994年诊为“冠心病”,1996年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提示后侧壁广泛心肌梗塞)。出院后邀笔者诊治。患者因工作劳累,心绞痛发作频繁。症见患者极痛苦,手捂胸部,胸闷作痛、痛如刀绞。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十分恐惧,似濒临死亡。面色苍白,目光无神,肢冷出汗,唇面发麻。问诊中患者意识模糊,突然仆倒,对答无力,脉微欲绝。急煎回阳固脱,强心益气之四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附片60g(先煎2h),干姜12g,桂枝、茯苓各15g,瓜蒌、石菖蒲、川芎各12g,薤白10g,甘草6g,药煎好后,频频喂服。约20min后,手足转温,眼睛微睁。连服二、三盏,约30min后,各症缓解,腹饥思食,吃半碗粥后安睡。后以温阳扶正,温通血脉之剂,连服1周,诸症平,精神好转,遂上班工作。

按:患者当时阳气欲脱,已现衰脱之象。唯以回阳固脱,强心益气可救;且宜尽快服药,方可挽回生机。若迟疑延时,恐危殆难挽。

4、亡阳症(大汗腺癌术后心力衰竭)

篇10

2风险投资项目的功效监控指标体系

建立有效的,并按阶段或期权后期评价风险投资项目的功效及风险指标体系,是防范交易中心引入风险投资项目引起风险的重要措施,针对风险投资的特殊性,最主要评价功效的指标为:期权价值波动率,未来现金流隐含风险率、投资成功回报率和被风险投资交易中心产值提升率。其最优和最劣水平值。

3实证分析

本文选择某交易中心的两项风险投资项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功效评价,由会计事务所审计提供的具体指标评价值见表2。以上I1和I2是逆指标,故用逆指标的功效正数模型式(6),而I3和I4为正指标,故用正指标功效正数模型式(5)来求di和diwi,而总功效函数D当采用变异函数法确定权重时,应用式(7)求D值,计算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总功效值DBDA,B项目的功效排序第1,其投资回报率及产值提升率的功效值d3B,dAB均在0.09以上,比项目A高,但现金流风险率项目B高,d2B=0.9102。因此,在期权的看涨期、扩张期、成熟期都要减少现金流入的损失,要增加融资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