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专业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1: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秘专业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秘专业毕业论文

篇1

笔者认为,作为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梳理、整合,将在校期间所学综合运用的一次实践性练兵,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且针对秘书这一对学生的写作素质和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更是其学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所在学校已有二十余年的开设秘书专业的历史,对毕业论文的环节要求严格,近几年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中越来越突出的感觉到秘书专业毕业论文的指导需改进,尤其在三个方面要严格把关。

篇2

关键词: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工科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更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检验。笔者通过抽样,对近年所指导、评阅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提出, 到论据的运用、文字的表述, 问题多多, 不一而足。在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2003——20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选题也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然后教研室根据学号随机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主要侧重在新闻、公关、秘书、语言、文学、广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届论文共396篇,其中新闻类选题25篇,占6.3%;文化类选题23篇,占5.8%;广告类选题12篇,占3%;秘书类选题70篇,占18%;语言类选题38篇,占9.5%;文学类选题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结合秘书专业实际的很少。有的选题大而空,比如《周国平散文研究》、《浅析海岩小说的创作》、《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关于中国民营企业道德伦理的探讨》、《当代秘书素质要论》、《秘书美学浅谈》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问题很难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论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选题虽有新意,比如《中国饮食类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秘书学研究现象新探》、《论秘书工作的管理效应》、《公共关系在企业秘书中的运用》等,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查找困难、缺乏实践感性认识、投入写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袭现象严重

从六届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因为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届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初稿抄袭已有的论文,而且屡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学生较少,大多学生将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剪切粘贴、注水,拼凑为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指导老师的严格把关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写,如《浅论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突破创新与规范化》、《论李白诗歌中的送别情感》、《论中美文化下的姚木兰与郝思嘉》、《对解梦文化的思考》、《浅谈文学美与服饰美》、《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等。

3.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是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文献综述、致谢等的撰写都要符合规范。比如《浅论古典诗词与阳羡茶文化》,这个标题有歧义,实际上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阳羡茶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标题可改为《从古典诗词透析阳羡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语法、拼写错误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笔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残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有的地方论述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层次紊乱;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注释不规范;小标题的序号标注欠规范、口语化严重;文献综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综合,缺少评述等等。

4.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答辩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届的答辩中,总有一些学生论文写得不错,但表达能力欠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成绩。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甚至因紧张而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对于文秘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选题方式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选题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将毕业论文写作等同于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这种选题方式经常会使指导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老师可能对武侠小说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学的老师可能在语言学论文的指导方面也有困难,研究广告的老师对公关、秘书等领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学生重视不够

从近几年来的写作实际来看,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成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他们不以为然,觉得写得好与不好都能毕业。有的学生甚至在写论文前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查阅过期刊;有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在交稿前几天才匆匆忙忙赶论文;有的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念念提要和目录,随便回答几句就行了。

3.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与写作论文冲突

因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在时间上发生冲突,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看作就业、考研、实习的绊脚石,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催交论文时,有的学生竟然拒绝:“老师,我在外地,两周后才会学校。到时再说吧。”更有甚者给老师发短信:“我最讨厌做的就是这件事。”

4.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扎实

毕业论文的写作在人称、标题、摘要、关键词、标点、文献综述、序号标注、注释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写作实践能力低。答辩过程中的结结巴巴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论文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5.缺乏严厉有效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对于不按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有严重抄袭现象的学生,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处罚教育,否则会导致不良风气的盛行。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对学生采取过分宽容的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1.改革选题方式,将写作时间安排在大三

选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题,教研室再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确定指导老师。要选择可行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题目,尤其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实践。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多数学校都把毕业论文选题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把中期检查放在大四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辩时间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毕业生实习或急于找工作的时间。面临当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正忙于复试,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毕业论文。为避免写作时间与就业、实习、考研相冲突,将论文写作在大三即第五学期布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计划书和论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论文的修改。这样错开时间就能避免写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毕竟大四第一个学期初的招聘会还比较少,毕业生还没有完全开始找工作,如果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的话,毕业论文应该能够发挥它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2.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文秘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平均只有32课时。建议在大二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与实习课,学时32,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在学生理解论文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切实提高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演讲、主持、辩论、模拟答辩、模拟法庭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面试、答辩中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

3.完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明白为人为文都要诚实,这是道德的底线。让学生知道论文的剽窃与考试作弊一样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与学士学位的授予挂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论文写作进度关、内容关、格式关,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完稿后可以借鉴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图书馆论文过滤系统,如抄袭超过40%,论文即为不合格。尤其对初评为校优秀的论文,也应进行过滤,抄袭不能超过10%。对答辩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求二次答辩,如仍不合格,推迟毕业。

4.端正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端正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前学习的最后一关,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接受实际工作,面临具体写作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连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等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内容的创新了,这些情况都与其大学阶段缺乏科学系统和实际的写作训练、忽视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目前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结合各校专业实际,寻求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3

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工科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更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检验。笔者通过抽样,对近年所指导、评阅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调查研究发现, 从论题的选择、观点的提出, 到论据的运用、文字的表述, 问题多多, 不一而足。在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不断下降的今天,研究这个课题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南京林业大学2003——20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情况,针对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

与大多数高校相同,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专业的选题也是由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科目和研究方向,向学生提供选题的范围,然后教研室根据学号随机平均分配给指导教师。学生的选题主要侧重在新闻、公关、秘书、语言、文学、广告、文化等方面。2003——2008届论文共396篇,其中新闻类选题25篇,占6.3%;文化类选题23篇,占5.8%;广告类选题12篇,占3%;秘书类选题70篇,占18%;语言类选题38篇,占9.5%;文学类选题220篇,占56%;其他8篇,占1.4%。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结合秘书专业实际的很少。有的选题大而空,比如《周国平散文研究》、《浅析海岩小说的创作》、《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关于中国民营企业道德伦理的探讨》、《当代秘书素质要论》、《秘书美学浅谈》等,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问题很难在8000字左右的文章中论述全面而深刻。有的选题虽有新意,比如《中国饮食类广告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秘书学研究现象新探》、《论秘书工作的管理效应》、《公共关系在企业秘书中的运用》等,但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查找困难、缺乏实践感性认识、投入写作精力不足等原因,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2. 投入精力不足,抄袭现象严重

从六届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因为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性,加上精力投入不足,每一届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初稿抄袭已有的论文,而且屡禁不止。原文照抄的学生较少,大多学生将别人已发表的成果进行剪切粘贴、注水,拼凑为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这些论文在指导老师的严格把关下大部分都被退回重写,如《浅论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语言的突破创新与规范化》、《论李白诗歌中的送别情感》、《论中美文化下的姚木兰与郝思嘉》、《对解梦文化的思考》、《浅谈文学美与服饰美》、《试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等。

3.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

规范的论文格式也是合格的毕业论文的要求,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注释、文献综述、致谢等的撰写都要符合规范。比如《浅论古典诗词与阳羡茶文化》,这个标题有歧义,实际上作者主要论述的是阳羡茶文化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标题可改为《从古典诗词透析阳羡茶文化》;英文摘要中语法、拼写错误很多;中文摘要中“本文”、“笔者”、“我”比比皆是,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残缺不全;有的正文通篇都用第一人称“我认为”,有的地方论述缺乏逻辑性与严密性,层次紊乱;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注释不规范;小标题的序号标注欠规范、口语化严重;文献综述只是已有成果的综合,缺少评述等等。

4.口头表达能力欠缺

答辩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论文的熟悉程度,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届的答辩中,总有一些学生论文写得不错,但表达能力欠佳,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成绩。有的照本宣科;有的回答问题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不能做到言简意赅;有的甚至因紧张而憋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等等。这些对于文秘专业的同学来说,都是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选题方式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选题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他们将毕业论文写作等同于被动完成作业。另一方面,这种选题方式经常会使指导老师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研究外国文学的老师可能对武侠小说了解不是很深,研究文学的老师可能在语言学论文的指导方面也有困难,研究广告的老师对公关、秘书等领域也不一定有深入研究等等。

2.学生重视不够

从近几年来的写作实际来看,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不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当成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他们不以为然,觉得写得好与不好都能毕业。有的学生甚至在写论文前没有进过图书馆,没有查阅过期刊;有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有的学生在交稿前几天才匆匆忙忙赶论文;有的学生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念念提要和目录,随便回答几句就行了。

3.就业、考研、考公务员与写作论文冲突

因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在大四,与学生实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在时间上发生冲突,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将毕业论文看作就业、考研、实习的绊脚石,产生抵触的情绪。比如有的指导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催交论文时,有的学生竟然拒绝:“老师,我在外地,两周后才会学校。到时再说吧。”更有甚者给老师发短信:“我最讨厌做的就是这件事。”

4.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不扎实

毕业论文的写作在人称、标题、摘要、关键词、标点、文献综述、序号标注、注释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缺少理论知识的指导和写作实践能力低。答辩过程中的结结巴巴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论文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不熟悉,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高。

5.缺乏严厉有效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对于不按时完成毕业论文或有严重抄袭现象的学生,学校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处罚教育,否则会导致不良风气的盛行。事实上,很多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的前途,对学生采取过分宽容的态度。

三、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1.改革选题方式,将写作时间安排在大三

选题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将兴趣与专业相结合,尽量与指导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题,教研室再根据学生选题方向确定指导老师。要选择可行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题目,尤其要结合文秘专业的实践。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负担,主要原因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安排不尽合理。多数学校都把毕业论文选题安排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期末,把中期检查放在大四第二个学期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把答辩时间安排在五月底或六月初,而这一段时间正是毕业生实习或急于找工作的时间。面临当前如此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就算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也正忙于复试, 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写毕业论文。为避免写作时间与就业、实习、考研相冲突,将论文写作在大三即第五学期布置,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计划书和论文初稿,大四主要完成论文的修改。这样错开时间就能避免写论文和找工作在时间上的直接冲突。毕竟大四第一个学期初的招聘会还比较少,毕业生还没有完全开始找工作,如果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的话,毕业论文应该能够发挥它在锻炼学生能力方面应有的作用。

  2.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课

文秘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主要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广告文案写作,平均只有32课时。建议在大二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与实习课,学时32,理论和实践各16学时,在学生理解论文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论文写作实践能力,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切实提高论文书面表达能力。在写作实践课上,可以通过演讲、主持、辩论、模拟答辩、模拟法庭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面试、答辩中能够从容面对,游刃有余。

3.完善论文质量监控机制

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他们明白为人为文都要诚实,这是道德的底线。让学生知道论文的剽窃与考试作弊一样会受到严重的处罚,并与学士学位的授予挂钩。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校教务部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论文写作进度关、内容关、格式关,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论文完稿后可以借鉴南京其他高校的做法,利用图书馆论文过滤系统,如抄袭超过40%,论文即为不合格。尤其对初评为校优秀的论文,也应进行过滤,抄袭不能超过10%。对答辩中表现极差的学生要求二次答辩,如仍不合格,推迟毕业。

4.端正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在毕业论文工作开展前,学校应采取多种形式,端正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使学生明确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毕业前学习的最后一关,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不少毕业生参加工作后接受实际工作,面临具体写作任务时,往往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学生以高分考取研究生,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时,连内容摘要、关键词、文献综述等都不会写,更谈不上内容的创新了,这些情况都与其大学阶段缺乏科学系统和实际的写作训练、忽视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要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身上,教师也能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相长。

写作能力的高低对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目前高校毕业论文整体水平下降的趋势下,结合各校专业实际,寻求解决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4

一、引言

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4000字。

二、编写要求

1.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天头)30mm;下边距(地脚)20mm;左边距25mm;右边距20mm;页眉15mm;页脚15mm。

2.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3.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5号宋体。

4.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1.5倍行距。

三、编写格式

1.封面页:封面页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学号(三号楷体):(×××××××××8位全称,三号黑体)

指导老师(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班级(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2.目次页

(1)摘要(摘要两字用五号宋体加粗,摘要内容用五号宋体):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中文摘要一般为100-250汉字左右。

(2)关键词(关键词三字用五号宋体加粗,内容用五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排在摘要的下方。

3.正文部分

正文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字。正文层次编号:一、(一)、1、(1),正文部分一级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三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

4.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参考文献”四个字在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用宋体四号字加粗。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用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附1:封面

(前空二行)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秘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二号黑体)

(后空三行)

题目(二号黑体)

(后空三行)

学生姓名(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学号(三号楷体)8位全称,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班级(三号楷体)三号黑体

附2:论文样式:

【摘要】正确、科学的时间管理是秘书人员的重要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秘书经常会犯一些时间管理上错误。因此,如何在琐碎的工作中讲究策略,进行科学的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是秘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秘书、时间管理、策略、方法

秘书是领导者、主事者身边的综合辅助者和公务服务者,是以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沟通信息、办文办事办会等为主要职能活动的领导者、决策者的参谋助手。依据管理学中的帕金逊定理及二十八十原理,秘书工作基本上是“琐碎的多事”,而非“重要的少数”。因此,如何在“琐碎的多事”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的时间管理,成为秘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谈谈秘书对时间的管理。

一、秘书常见的错误时间管理(宋体三号加粗)

时间管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管理,是指在同样的时间消耗情况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工作。也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与使用时间,真正控制时间。时间管理,一方面是领导必须重视和把握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秘书的重要职责。

通常情况下,秘书错误的时间管理,表现为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所交给的额外工作;喜欢拖延,特别是困难一点的工作;与主管默契不够;欠缺计划,方法不对;资料准备不齐全;被迫不易改善的意外事件太多;做事半途而废;时间开放,任何时候都接待来人,而且任意随来人漫谈等。主观原因是秘书自身缺乏时间价值观念。习惯浪费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手机、Email、掌上电脑等网络通讯出现,海、陆、空立体式通讯的诞生,秘书应及时处理好汹涌而来的未来时刻表上的挑战,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金钱。谁抢先,谁就有主动权。客观原因有如组织原因、环境原因、上级领导原因。组织原因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分工不明确,上下沟通不灵敏,内外信息传递不准确,以致于工作拖拉。上级领导原因包括,领导者是时间意识不强,任意无计划,滥开会议,讲排场、做表面功夫等。环境因素包括,突发性事件多,应变能力差,没有集中一段时间干重要事情。以致于一事无成,一败涂地。

(一)秘书时间管理的误区(宋体四号加粗)

秘书对时间的科学管理不仅影响到秘书的工作效率,同时还会影响整个机关、单位人员的时间和效率。改变秘书时间管理现状的落后现象,是秘书的迫切任务。(以下内容略)

参考文献:

[1]石咏琦.《谈天才秘书》.北岳文艺出版社[M].2003年版.第16页

[2]朱元军.高校秘书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新探[J].黑龙江史志.2011.(22)

篇5

高职教育具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已经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成为学生毕业的重要指标,但是商务英语、文秘、电子商务等文科以及商科类专业还一直采用着传统的专业论文写作的形式。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使得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毕业论文写作模式的弊端

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表明, 传统的写作模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以及归纳等创新思维能力,难以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等预期效果。

首先,学生重工作而轻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一般都安排在顶岗实习的学期,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期间找工作比写论文更重要。为了能顺利毕业,在关键时候,一些学生从网上截取几篇与自己专业相契合的论文,然后七拼八凑,略作加工,形成自己的论文,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其次,学生在论文的选题方面缺乏自主创新,选题范围狭窄,思路不宽泛。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也容易引导学生依照教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题撰写论文,而忽略了高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即使做到了论文内容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仍没能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

再次,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科研论文撰写知识了解甚少, 同时自身的语言基础、逻辑思维、布局构篇的能力欠佳,因此论文质量较差。这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英语论文的写作指导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为了让毕业论文写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能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笔者所在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指导进行了多元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多元化的毕业写作和设计模式创新

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因之一是认为论文写作仅仅是学校的毕业要求,与找工作和提高职业技能没有关系。如何使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成为创新与实践的“瓶颈”。经过研究和讨论,从2010 届开始,我院将过去单一的专业论文写作的模式改为了专业论文写作、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商务项目设计和商务翻译及评述多种形式,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总结本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情况,发现选择市场调查报告和商务项目设计的学生较少, 主要是因为在校期间对这两种形式的写作接触少,缺乏训练。特别是商务项目设计, 虽然与工作实践联系密切,但是要求综合能力强,难度大,不是特别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而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和商务翻译及评述的写作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专业或职业工作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广泛选择紧密结合岗位并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展开设计写作。比如,在某涉外公司从事秘书工作实习的学生可以就秘书的特点、要求、所需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现阶段仍欠缺的知识或技能等方面撰写个人论文。再如,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学生可以就校内所学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距撰写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为了防止学生将研究报告写成工作总结,我们要求学生在初稿前提交一个写作实施方案(表格形式), 要求务必指出相关的职业岗位或工作职能名称、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着重于某一个方面)以及为解决问题拟定的思路和方案。写作实施方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按步骤完成写作任务。同时在指导过程中, 指导教师提供方案样本、论文格式样本等,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该项写作的目的、形式、特点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方案查找资料和相关理论、总结或借鉴经验,通过对相关要点的扩展、例证及归纳,就能写出一份不少于4000 字的研究报告。由于研究内容是针对自己的实习岗位,不会空洞和脱离实际。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实践, 找到自己原先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研究报告,继续为今后的业务工作提供借鉴,一举两得,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届毕业生写出了诸如《艺术陶瓷的发展及其对外贸易前景》、《纺织业外贸跟单员的作用》、《长沙市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方向》、《关于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处理投诉》、《国际商务谈判中英语语言的运用》等与自身实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优秀论文, 虽然可能在研究的系统性、结构的严谨性等方面有不足,但我们认为,这些选题和写作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34-02

一、 研究现状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汉语言文学现象和文学发展规律的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地位突出,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启蒙民众思想、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建国后,随教育部审定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颁布,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模式。”[1] 近年来,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出台,各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视,促使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并更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需要。近期,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走向:

1.个案化和本土化的研究走向日益明显,即对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往往会以某一具体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注重从宏观理论阐释向微观个案转移,并且针对高校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有侧重地论述。廖斌在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指导――以武夷学院为中心的思考》中提出:“像武夷学院这样升格不多久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站位要实现‘差异化’发展。”[2]这种立足本校的个案研究,在其他研究者中同样存在,比如姚锦莲的《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 ――以广西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为例》、 马兵《台湾与大陆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 ――以台湾大学与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刘静《宁夏高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等 。

2.重视汉语言文学教育与同类平行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结合其他教育的特点反观汉语言文学教育,发挥不同类别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牵引效应。孟广伟在《关于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联性思考》 中认为:“汉语言文学属于语文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在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均忽视了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注,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并非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无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交流与互通。”[3]同类文章还有乐中保《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重构》、冉毅《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孟伟军《关于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联性思考》等。

3.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课程建设符合市场需要。邵之茜《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这是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重要内容。”[4]意识到同类问题,以“应用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心的文章还有向彪《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若干思考》、孙永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这所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同样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建国就设立的传统专业,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对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来说,2013年9月才迎来这个专业的第一届本科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迎来两个年级的在校生,对这个新建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在摸索中前进。面对这一新建专业,本学院的任课教师既没有直接的、一手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不能对其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经验照搬照抄,所以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教学计划的制定上还存在各种问题;同时囿于专业人数少、年级少、学科底子薄等现状,学院又无法将纵深层面的教学改革全面铺展并进行下去。所以,对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对本专业已有年级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反思,更好地推进本专业后续年级专业教育的开展,而且还可以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同类性质的、新建本科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从学院实际出发,明确课程结构调整目标

2014年6月,国务院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现代职业教育进行了全局规划和政策部署。《决定》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到2020年,形成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5]。为了实现《决定》提出的教育目标,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势在必行。这种课程衔接需要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互相衔接,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科课程的合理设置,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始终。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同时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2013年新建的专业,和这所新建本科院校都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因此,汉语言专业的课程建设完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 基于各种现实问题的挑战,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势必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有侧重的调整,而这一调整要紧密围绕以下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

1.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使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将来就业方向对接,培养学生能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找准自我定位,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2.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发挥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都具有实际指导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本专业的后续建设,也能提升本学院的整体教研水平。

3.要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特色、相对完善成熟、实效性强的课程体系,及时总结将已有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教学道路,为本专业的后续教育提供可参照的范本,从而提升本专业的优势品格。

三、以目标要求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本专业要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各类学校、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学分析鉴别能力和语言表达写作的基本能力。围绕这一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构成,以实现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从三个维度入手:

1.建构符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向和内容,合理分配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保证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过程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目前,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核心课程有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写作等。除了理论知识课程之外,还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新闻采编写作等实践性课程。学生有22周的实践教学周,对应有22学分,其中毕业实习占有10学分,毕业论文占有6学分。学生的实践活动有22个教学周,相当于一个学期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除去理论教授和书面写作的时间外,学生还有远远大于10周的实习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学院能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诸如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馆、文化园等实习单位,相关教师能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这将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手认知和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带动。

2.要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特色,注意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的构成比重,权衡并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的学时和学分比例。

本专业的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设置需包括两种课程结构体系,一种是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另一种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任选课程,所以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汉语言文学和高级秘书两个方向,分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两种类型。既然专业选修课在开设时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对自主的、有侧重和针对性的选修课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沿着“办公文秘”和“汉语言文学”两个学科类别,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向分别开设以上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具有“模块式”教学分流的特点,既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需求,同时尊重了学生各自兴趣偏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多种“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为本专业学生就业选择提供多种理论储备,拓宽了学生就业视野和就职岗位的选择空间。

3.在教法上,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模式,采用启发式代替注入式,由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最终实现从教师点拨到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学习并研究的教学目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新建的本科专业,总共有4个学年,即8个学期,157个学习周。在这四学年中,本专业学生的活动类型分为五类:入学教育和军训、课堂教学、复习考试、专业实践教学、毕业教育。在这些活动类型中,课堂教学占了120个教学周,即120/157的比重,这就是说学生有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通过课堂教学中形式,这就是势必要求教师不仅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根据实际教学条件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制作好PPT的同时,熟练使用视频、音频、图像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等类型的教室资源;另一方面,因为本专业人数较少,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发挥教师引导、点评和点拨的带动作用,将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引入式,切实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动性。同时,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良效能,通过广播、网络、电视、录像等方式传播知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现代技术资源将所学知识通过多种媒介形式物化成具体作品,比如新闻稿、广播剧、文化宣传片、模拟授课视频等,从而实现学生文字写作、语言表达和事务处理等实际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专业,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的正常需求,并在现代教育技术日益发达的新语境下焕发光彩,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不仅是专业学科内部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题中之义。正所谓,新建本科的定位大多设计在‘地方性’(区域性)、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在‘应用型’。”[6]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对其他地方性、政治性、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参照价值,其研究成果也将实现平行研究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谭德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

[2][6]廖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与指导――以武夷学院为中心的思考[J].现代语文.2013(01)

[3] 孟广伟.关于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联性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33)

篇7

二、从学院实际出发,明确课程结构调整目标

为了实现《决定》提出的教育目标,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势在必行。这种课程衔接需要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互相衔接,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学科课程的合理设置,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始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同时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而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2013年新建的专业,和这所新建本科院校都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因此,汉语言专业的课程建设完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基于各种现实问题的挑战,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势必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有侧重的调整,而这一调整要紧密围绕以下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1.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使学生的知识素养与将来就业方向对接,培养学生能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找准自我定位,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2.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发挥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都具有实际指导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本专业的后续建设,也能提升本学院的整体教研水平。3.要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特色、相对完善成熟、实效性强的课程体系,及时总结将已有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教学道路,为本专业的后续教育提供可参照的范本,从而提升本专业的优势品格。

三、以目标要求为导向,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本专业要培养能在党政机关、各类学校、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职专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学分析鉴别能力和语言表达写作的基本能力。围绕这一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构成,以实现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需要从三个维度入手:1.建构符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课程体系,明确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向和内容,合理分配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保证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过程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目前,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国语言文学,核心课程有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写作等。除了理论知识课程之外,还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新闻采编写作等实践性课程。学生有22周的实践教学周,对应有22学分,其中毕业实习占有10学分,毕业论文占有6学分。学生的实践活动有22个教学周,相当于一个学期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除去理论教授和书面写作的时间外,学生还有远远大于10周的实习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学院能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诸如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馆、文化园等实习单位,相关教师能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这将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一手认知和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带动。2.要根据学院专业设置特色,注意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性质的构成比重,权衡并配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的学时和学分比例。本专业的课程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设置需包括两种课程结构体系,一种是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另一种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任选课程,所以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汉语言文学和高级秘书两个方向,分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两种类型。既然专业选修课在开设时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学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相对自主的、有侧重和针对性的选修课程。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以沿着“办公文秘”和“汉语言文学”两个学科类别,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向分别开设以上两个方向的相关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具有“模块式”教学分流的特点,既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知识需求,同时尊重了学生各自兴趣偏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多种“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这将为本专业学生就业选择提供多种理论储备,拓宽了学生就业视野和就职岗位的选择空间。3.在教法上,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单一授课模式,采用启发式代替注入式,由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最终实现从教师点拨到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学习并研究的教学目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新建的本科专业,总共有4个学年,即8个学期,157个学习周。在这四学年中,本专业学生的活动类型分为五类:入学教育和军训、课堂教学、复习考试、专业实践教学、毕业教育。在这些活动类型中,课堂教学占了120个教学周,即120/157的比重,这就是说学生有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通过课堂教学中形式,这就是势必要求教师不仅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成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同时根据实际教学条件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制作好PPT的同时,熟练使用视频、音频、图像等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等类型的教室资源;另一方面,因为本专业人数较少,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发挥教师引导、点评和点拨的带动作用,将传统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成引入式,切实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动性。同时,注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良效能,通过广播、网络、电视、录像等方式传播知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现代技术资源将所学知识通过多种媒介形式物化成具体作品,比如新闻稿、广播剧、文化宣传片、模拟授课视频等,从而实现学生文字写作、语言表达和事务处理等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