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2: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实验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质量指标的实施
二、结果
1.三类核心期刊中动物实验期刊数及其中动物实验论文数 由表1可见该三类期刊中动物实验研究论文较多。基础医学类占期刊总数85,医药类、综合类分别占85、72,平均80。该类期刊中动物实验论文数占论文总数:基础医学为50、医药28、综合类35,平均39。
2.论文中各种实验动物分布 从表2可知我国实验动物研究使用了大鼠、小鼠、兔、豚鼠等10余种,其中大鼠使用分布最高,小鼠次之,兔、豚鼠、犬使用也较常见。
3.论文书写中获得资助情况 各类研究占比例最高的是未注明资助的项目,为53.1,其次为国家级资助项目、省部级资助项目、军队、高等院校资助项目(见表3)。
4.论文中写明动物级别次数及比例、动物来源数及比例 1617篇论文中629次使用动物,多数能写明动物种类、体重、性别、数量,有366次写明了动物来源(约58),仅有38次(约6)写明了动物级别[2],其中普通动物(一级动物)7次,清洁级(二级动物)17次,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16次,无菌级(四级)0次。
三、讨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更是一种多功能的复合型信息传播工具,是直接地、系统地传播科技知识和创新成果的载体。实验动物是医学研究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几年来我国医学实验动物事业在法规的制定、科学管理、专业建设、科研水平、动物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仍存在着差距。基础医学、药学、综合医学是医学中使用实验动物较多的学科,通过20__年发行的在各专业享有较高声誉的核心期刊中相关信息的分析,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正确认识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从我们的分析中可见,基础医学、药学、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涉及实验动物的期刊数、论文数和比例都很高,平均为80、39。可见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的实验动物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个世纪,人与自然、人与健康的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要靠生命科学研究来解决。在世纪之交的当今世界,要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做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就要充分认识实验动物工作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动物工作,使实验动物科学水平更好地适应生命科学发展的需要。
2完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1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现在,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日益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了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为了适应不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计算机都安装了WindowsXP或Windows7操作系统,或通过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的需求;并对应课程情况安装了Office2013、PhotoshopCS5、SSPS、MATLAB、VisualBasic、AfterEffects等教学软件。
2.2完善网络化功能
实验教学中心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各实验室交换机柜连入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器中心机房,再由服务器中心机房交换、路由、防火墙等设备,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将计算机接入校园网或Internet,为网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3完善软件的使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多和总量的不断增大,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实验室的系统和软件安装是采用网络GHOST的方法进行,当一台或数台计算机的数据被破坏或无法启动时,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并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每台计算机也应该安装系统还原卡或还原软件,有条件的还可以安装网络版的病毒防火墙并保持自动更新,以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使用的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使用的FaronicsDeepFreezeServer版本还原软件,可以进行集中式解冻和冻结管理,方便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整;杀毒软件则采用360企业版的360杀毒软件,是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永久免费的杀毒解决方案,不限制终端数和功能,特别适合大批量部署实验室计算机。这样将还原和杀毒进行结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移动设备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4完善管理,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
2.4.1制度的完善
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制度才可以规范工作的行为。结合学院和该实验教学中心自身的特色,建立了如《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本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服务器中心机房管理员职责》、《启点•创新应用开发工作室成员守则》等,让使用实验室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能自觉地遵守这些制度,从而让实验室安全、高效地运行。
2.4.2人事的改革
多数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是聘用或劳务派遣形式,与学校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相差较大,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只有管理人员工作积极上进,权益得到保障时,实验室才能正常地运转。因此,学校在转编、培训、晋升、工资和福利等方面,应该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在该岗位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2.4.3完善职能服务
该实验教学中心的职能服务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对外服务。①教学任务。该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合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务科下发的教学任务安排,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设备。对在计算机上无法运行的软件,提前部署虚拟机环境。每次实验课前,保证开好门、用好设备、上好课。现在实验教学中心的5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4个外语语音室的周学时的总和大约为150,所以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②科研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老师和学校科技处的要求,提前与该实验教学中心协调,提供场地和适合的计算机软件环境,以满足科研的需要。③对外服务。为了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和学院增加创收,本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卫生技术专业资格考试等大型考试。随着学校的对外宣传,今后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培训、比赛和考试任务。
在教学方式上,突破“学校本位、课堂本位、教师本位”的模式。将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方式,在讲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总结式的上课形式,达到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在主动、双向、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临床检验基础实验课中,在血常规检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制作血涂片,并且分析结果,每组学生分别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按照复检规则进行复检,最终将结果报告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及分析结果的能力,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1.2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文学、声像、电子和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校园网和互联网等),开展网络课程教学。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实验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基因查找,及相关论文的搜索,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巨大的知识平台,完成对知识的获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与教学相关内容的前沿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拓宽知识面,历练实验操作技能,以科研带动实验技能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课题,定期举行科研知识讲座,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2.1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除了与理论课同步的实验课之外,增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技能训练与考核,如定期组织临床检验技能大赛,使学生掌握岗位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除了最后一年的临床实习外,在学习专业课时,还设置了周末去附属医院检验科实习的机会,以及增加了一门30学时的见习课,使学生具备常用仪器使用的技能和熟练使用临床检验仪器设备,达到能上岗实习的目的。
2.2加强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技术水平
培养“三高一强(学历高、职称高、综合素质高、实践教学能力强)”,一专多能的“创新性应用型”教师队伍。积极拓宽进修渠道,为青年教师创造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并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学习性听课不少于40学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设创新性实验,切实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促进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监督体系
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起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本着“既重视目标管理,又重视过程管理”的思路,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修订和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将教学检查与评估列为实践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完善建立切实有效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的参与力度。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制定考核标准,按标准做到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严格按照标准做到定期考核与实时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结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2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
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针对本校的管理需求,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技术,整合国内外成熟的虚拟实验研究成果,与机能学实验、形态学实验、人体解剖学实验、断层解剖学实验、局部解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病原生物学实验相结合,研究开发和部署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提供数字化网上实验教学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应用。在现有的校园网和省级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基础上,以各个学科的特点建设不同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全天候开放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搭建“真实与虚拟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创建了“理论授课-虚拟实验-实验室教学”融合的医学基础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为医学教育科研服务。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含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人体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分子生物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4个虚拟模块。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虚实统一、网络学习与课堂模拟相结合,使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于基础医学实验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实体操作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真正实现绿色、安全、经济的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平台的建设将为学校大大节约实验动物、实验用尸体标本、显微镜、切片购置和维护成本,解决珍稀标本如胚胎等和尸体标本的来源。同时使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增加观念创新、实验技术创新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和动手的能力。
3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优化实验模式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设计中积极探索各种类型实验的优势互补,将动画模拟、虚拟仿真、录像和实体实验优化组合。对于生理、病理及机能学等实验可使模拟医学实验教学系统和原有的多道生理信号处理系统实验软件配合,使高仿模拟实验、实验指导实现随意切换。每一个教学实验包括实验指导、模拟实验、动手实验3大部分。可完成多达几十个实验项目,介绍生理科学实验的仪器常识、常用仪器设备,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实验操作技术等知识,拥有多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操作视频。高仿实验有真实实验场景,实验仪器、装置、实验对象与真实实验现场情况一致,实验仪器界面和操作与真实的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相仿;实验步骤按实际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与实验对象的活动应用实景动画;实验数据进行生理指标的定量分析测量,并可导出。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对机能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真实实验中的动手能力,能节约部分实验动物,并且能解决以往在实体实验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动物的浪费现象。针对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课程将虚拟解剖系统与传统的尸体解剖实验相结合,可开设几十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查看彩色塑化切片图像,可根据教学需要锁定显示画面,3D解剖模型与2D切片截面图像完美结合,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感受,可完全满足临床医学、影像学、中医骨伤科学等特殊专业对解剖学课程的不同要求。使现代医学解剖教学摆脱了日常教学中对尸体解剖的完全依赖,满足教学需要,并可缓解教学尸体紧缺的难题。运用3D技术并有机合理地组合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把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摆脱以往的抽象枯燥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地掌握更多分子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知识,能够在虚拟仿真的过程中掌握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克隆核酸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序DNA、RNA提取,逆转录cDNA,以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等实验技术相关的实验项目,可减少分子生物和免疫学实验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学生的伤害;减少分子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过程中对耗材、试剂、抗体等昂贵实验材料的需求以减少实验经费,使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掌握基本技术、操作步骤以及特殊仪器设备使用后能顺利完成实体实验,同时,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虚拟仿真实验也可作为对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科研基本功的培训。
3.2流程化的实验管理
注重操作细节,规范实验管理,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完成实验教学的全流程业务功能。通过实验课程管理、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前预习、实验过程指导、实验结果批改、实验成绩分析等,实现对实验教学过程的全流程跟踪。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也进行流程管理。基于网络的流程化管理有效促进各种类型实验的统一安排、优化组合,提高实验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规范,为开放共享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奠定良好基础。
3.3智能化的教学服务
为了减轻实验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采用智能组卷技术对学生进行应知应会测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虚拟仿真实验的网上实时智能指导,根据实验过程中的问题,阶段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效指导。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自动化的辅助批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智能答疑系统答疑,学生可搜索常见问题,与教师实时互动或者向教师发送邮件。实验管理者和教师可以对实验过程的数据进行详实的统计与分析,通过大数据挖掘,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改进实验教学。
“阶段性”是指根据医学教育特点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把外科技能学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和外科综合技能3个依次递进、相互渗透的实验教学阶段。外科基本技能是第1阶段实验教学,包括无菌术(洗手、手术区域消毒、铺巾等)、外科基本操作(切开、分离、缝合、结扎、拆线等)、换药术、清创术、心肺复苏术等5个试验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手术基本技巧和外科初步临床能力。第2阶段实验教学内容是外科专科技能,要求学生熟悉普外科专科技能(离体肠吻合术、气管内插管、阑尾切除术、胃穿孔修补术、剖腹探查术等)、骨科专科技能(牵引术、手法复位术、固定术等)及了解其他外科专科技能(胸腔闭式引流术、外科显微技术等),此阶段教学以动物模拟手术为主,除了提高手术技巧和熟悉专科手术程序外,更强调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外科综合技能是第3阶段实验教学,主要在实验室开放期间的“第二课堂”时段进行,实验项目包括多发性骨折的固定与搬运,胸、腹腔开放性创伤的急救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现场急救处置和临床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做出临床决策的思维能力。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看,“阶段性”实验教学各阶段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比较好地整合了以前相对分散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外科技能从低到高、从简单到综合的递进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提高和临床思维的培养。
1.2层次化
“层次化”是指在“阶段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建、更新试验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把试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3个层次类型。“基础性实验”以验证为主,教学中强调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无菌术为例,通过教师集中示教和学生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洗手到患者手术区域消毒、再到铺巾、最后到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教师在每个环节进行同步指导,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综合性实验”主要是第2阶段的动物实验,采取模拟手术的形式开展教学。具体实施是由4~5名学生组成手术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制订手术方案,然后分别承担主刀、一助、麻醉医师和器械护士等角色,共同完成一台模拟手术。“拓展性实验”相对于前2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更突出了设计性和创新性,重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已完成试验项目改造6个、新开试验项目3个,“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的比例超过70%,形成了教学内容由验证到提高、再到创新的3个层次项目群,为“阶段性”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较好地实现了外科临床技能教学的有序衔接、逐步提高。
2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3个阶段实验教学中均采取“小班制、小组式”教学,并积极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学生“学”的方面。依据“分工合作、自由组合”的原则,要求每个小班内每4~5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实验报告或学习手册的填写。此外,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及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小班制、小组式”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能够较好地营造出注重沟通、协作互助的学习导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在教师“教”的方面,坚持贯彻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模拟手术示教中,教师与1个学习小组共同组成手术团队,教师担任主刀或一助,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整台手术。在这过程中,教师同步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各自角色任务,对手术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或配合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出,其他学习小组现场讨论并纠正,由此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台上台下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做中教”的教学形式,融合了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对临床思维、协作意识的养成及职业素质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完善客观结构化
临床考试培训(OSCE)OSCE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是目前公认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之一。在总结本校前几年OSCE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标准》要求,通过加大考核平台投入与建设,增设站点、扩充考核内容,优化评分标准并增加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权重,加强考官和“标准化患者”培训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外科学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独立实验课程成绩,列入学生的学分,并成为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4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06年,通过整合本校和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筑面积5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专职教师10人。中心下设外科、内科、儿科等10余个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外科综合技能3个实验分室。在建设布局上,模仿医院和手术室配置,尽可能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一致。中心于2012年成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成为国家级首批“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是面向武陵山片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学科融合、多专业共享的集医学生实践教学、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教学平台,为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近几年中心在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力度。根据“课外开放、学生预约、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中心采取“第二课堂”、外科科技创新项目、网络教学、临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其中,“第二课堂”除承担第3阶段实验教学外,还定期举办外科学进展和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外科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自拟外科实验课题,开展动物创伤模型构建、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基本技能整合等实验,中心为自拟课题配备指导教师,并为实验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形式上的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1.1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
医学化学作为护理专业一门极为关键的基础性课程,但在学校一般都归属于公共课,并未将其重要性体现出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内容未得到改进,而且实验条件也非常简陋,导致这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实验上根本不能得到创新性改革,仅仅依靠填鸭式灌输,学生学习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实验效果。
1.2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如果想要真正的从基础上改善学生化学实验部分的实验水平,首先就要更新教学模式,摒弃原来的传统模型,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而老师只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使得学生可以离开老师的带领自主进行实验,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技能,才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实验中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
1.3实验考核缺乏实效性
进行医学化学实验课考核的时候,单纯的考虑其最终实验结果是不够的,更应该注重其进行实验时思考问题、得出解决方案的水平,不过因为这一类的实验课程一般都是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而且在整个课程中占到的比例也不大,进行考核的时候,成绩的高低仅仅取决于实验报告的优劣,无法将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体现出来,更加无法将学生是否认真对待实验体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课程的时候会出现忽略实验、重视报告的现象,更有甚者干脆不做实验,然后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像这样的仅仅以实验报告的优劣来决定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只会使得学生对实验技能的重视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不会对医学化学实验造成任何好的影响。
2教学体会
2.1优化实验内容
现如今,在高等院校里面开展的医学化学实验课程,其实验内容非常陈旧,一般都是在做一些验证已有明确结果的实验,这就导致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兴趣平平,甚至产生抵制情绪,无法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所以,一定要尽快进行医学化学实验的课程改革,首先就是内容的创新,以护理专业的人才根本要求为基础,将其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将主要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学生实验积极性之上,努力提升其主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2明确实验目的,规范实验操作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一定要使得学生了解一次实验的根本目的、此次实验课程要达到怎样的水平、需要学到哪些知识,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医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去,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必须按照规范标准实验,使其体会到进行科学实验时严谨的重要性,这也能够决定一次科学实验是否成功。比如,进行苯甲酸含量检测的时候,第一部就是申明教学目的,让学生们知道为何要进行此次实验,不能够是为了完成试验任务而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操作步骤,一次实验不成功往往就是因为试验中步骤不规范产生误差,例如,配制缓冲液的时候,需要用到不同的吸量管来吸取不同的共轭酸碱溶液,假如其中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最终测得缓冲液浓度误差明显。
2.3改进考核制度,注重技能培养
在进行护理专业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里,需要不断地改善其成绩评定制度,将重点放在实验技能的提升之上,将课程中实验部分的比例加大,考核内容可以划分成实验操作部分以及最终考试部分,前一部分主要考核课程中的实验技能水平、对试验中出现的现象的理解、试验出现问题时的解决办法以及操作水平,而后一部分就重点考察其对整个课程涉及到的课程知识点以及实验具体操作步骤的了解、掌握水平。如此,将课程的考核分成这样的两个部分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实验兴趣,并且最后学生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课程知识。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条件。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它可以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活动、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不少老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时都谈到,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哪怕是难度再大,他们也都愿意去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善于思维,表现积极。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稳定、专一而持久的外语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做到:
1、明显动机
向学生强调英语的重要地位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
2、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设问、质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们新的探究活动。如教第三册ThomasEdison一课中,提问:1.WhywasTomsittingonsomeeggswhenhisfathersawhim?2:WhydidTomputallthelightbehindthemirroronthetable?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发散性提问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流畅性和变通性。
3、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
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安排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的教学内容。教材应安排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4、培养融洽师生关系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教学技巧和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但平时的训练和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
如初二教材第39课John''''sday中,John住在大楼的第十五层,但他每天下班回家时却只坐电梯到十二层,然后走上去最后三层。课文最后有一个问题:Whydoesn''''theusetheliftforthelastthreefloors?给学生们留下了发挥想象的空间。
三、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训练促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的训练中,发展着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产生许多联想,促使他们全面考虑问题,并形成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如在听讲课文时能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在讨论时说出独特而新颖的见解,在阅读时能对材料进行对比和联想,在写作时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仅举几例进行说明:
1、通过难句、重点句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初三英语教材课文中有些难句、重点句学生不易理解或者理解了不能够正确使用。在教学中,可采取一句多译或同义句转换等方式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初中第三册Lesson33中,Shehasbeenbackforthreedays.提示学生:"还可以怎样说?"有的说:"Shehasbeenbacksincethreedaysago."有的说:"It''''sthreedayssinceshecameback."有的说:"Threedayshaspassedsinceshecameback."还有的说:"Shecamebackthreedaysago."在教Lesson59中,pay…for/spend…doing/cost的同义句:
(1)、Hepaid50yuanforthesweater.
(2)、Hespent50yuanbuyingthesweater.
(3)、Hespent50yuanonthesweater.
(4)、Thesweatercosthim50yuan.
2、讨论
讨论是日常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讨论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讨论的题目必须是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如:IswatchingTVtoomuchgoodorbadforyourhealth?如果讨论的主题超越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讨论时就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如果学生对讨论的主题不感兴趣,讨论也无法展开。又例如:第二册Lesson61教学四季特点时,提出:What''''syourfavoriteseason?Why?Thenaskthemtotalkabouteveryseason.正因为是学生都较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各有所好,课堂气氛热烈,从而可以在大量的口语练习中学到了描述一年四季的特点。
2)讨论的题目不能是用Yes或No直接加以回答的,否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了。
3)在讨论前,可就某个话题让学生列出与他们的经验或经历有关的主要事实。
4)教师可给一定时间做准备,以便学生进行思考或作笔记。
5)讨论最好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这样更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这里,在概念内涵上我们首先要把这里所说的“先锋意识”同西方的先锋派艺术及其理论区别开来。自本世纪初以来先锋派崇尚者及实践者们尽管所持具体观点各异,哲学流派背景错落纷杂,包括精神分析、存在主义、现象学甚至老庄哲学等都被其所采携,但在求奇索怪这一层面上却殊途同归。虽然不能否认在某些艺术领域内确有出色的专门家的存在,但一般来说,对一切传统模式的极端反叛构成了他们“独创性”的主要艺术趣味,从总体上看类似迪尚把小便池以《喷泉》命名后提交艺术博物馆要求展出的行为也就基本上反映了该艺术思潮的艺术追求。毫无疑问,这种具有强烈消解色彩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艺术实践和理论当然不会成为我们散发清新朝气的崭新艺术学的催化剂,不论从外表还是内里都无法看出两者有太多相接近的地方。我们所说的“先锋意识”,指的是主体在理论施事前在大脑中所孕育的一种运动的积极的充分的能动的观念,它包含丰富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内容,并深刻地在整个理论思维生长过程中发生着影响。显然,这更接近“先锋”一词的原始意义,而在电视剧艺术学理论建构前和建构中做为一种认知态度的存在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拥有这种“先锋意识”呢?在众多考察视角之中,我们可以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向度来审视:一是从电视剧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与文化环境变迁的运动关系来看;二是从电视剧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与当前大文化条件下其它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关系来看。
必须承认,虽然与整个宇宙时空相比人类的历史显得十分短促,但人类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确已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一过程不仅仍在蓬勃地继续着,而且在量的积累上也越来越是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来完成的。进入20世纪以来,原来需用千年百年才发生较大流变的诸多传统文化模式受到了革命性冲击,发韧于欧洲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生革命循环模式已经可以用几十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个更新周期了。在人类文化模式遽变的状态下,包括传统艺术及文艺理论在内的所有人文现象都毫无例外地重新受到了现实的拷问以求证其文化生存权力。幸运的是,以现代自然科学成果为物理基础的电视艺术(含电视剧艺术)在新的大众文化角逐中不仅没有落得下风,反而取得了不俗的话语权力。而在这种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电视剧艺术理论建构之所以要有一种先锋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并不由它自己所决定,在更深的层面上是生产力水平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对其表层文化形态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包括哲学、美学、文化学等等在内的全部人类精神产品以及复杂多变的人类文化现象无不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而存在的。恩格斯说:“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电视剧艺术实践及其理论是文化嬗变的产物,而文化嬗变又根本上是受生产力的推动才得以进行的。因此,在缤纷的艺术部落中由于先锋性生产力因素的介入而获得多种优势从而兼具传统文化、工业文化和科技文化属性的电视剧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具有一种内涵丰富的先锋意识就不仅是其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它所存在的环境对它的必然规定。
横向地看,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对“先锋意识”的要求在与其它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相较中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把握。我们知道,人类庞大的艺术殿堂中珍藏着无数瑰宝,有的历史极为悠远,从原始社会绵延至今,如歌咏、舞蹈;有的在早期艺术形态发育并不充分,后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进一步从社会实践中分离出来,如书法、篆刻;有的本来根本就不存在,而是伴随着人类新的物质产品和技术手段的产生而产生的,如电影、电视。无疑,在这个艺术大家族里,电视艺术是诞生较晚但却发展最快的一个。它所具有的文化先锋色彩不仅在与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戏剧、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相比时可以直接地感觉得到,而且从技术支持层面上看同与其相差不大的电影艺术、电脑艺术以及其它融入更多新科技因素的艺术相比,从目前看它仍然拥有领先一步的受众认同感。这一地位的取得不是偶然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电视本体对作为当代社会群体主体的“人”的更胜一筹的适应能力决定的。作为电视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剧艺术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其艺术实践同姊妹艺术电影或者其它艺术形态相比在先锋性内容上也要更特殊一些。以综合艺术面貌出现的电视剧从接受视角看比传统的电影方式有着获取更便利、选择方式更灵活和审美持续时间更长等一系列新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一种几乎集中了所有传统艺术样式于一身的现代艺术体裁。电视剧的创造过程得到了戏剧、音乐、美术、摄影等艺术因素的积极介入,而每一艺术样式自身亦处于时刻运动状态之中。这样,不断变化着的其它艺术动态便会在电视剧的生产中体现出来,电视剧艺术本体亦酝酿了更多的先锋意识生长点,而这同时也就必然提高了电视剧艺术学构造理论神经的反应能力。
二
那么,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把握:
一、整体把握的自觉性。
这里所说的整体把握包括两部分:一是把电视剧艺术学与其生长的文化环境做为一个紧密整体来把握;一是把电视剧艺术学内部众多组成因素做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电视剧艺术学所生长的文化环境是一个随时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复杂组织体,电视剧艺术学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任何其它成分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电视剧本体的衍变脉络发生影响。同时,电视剧本体也处于一种由许多艺术因素和非艺术因素所共同组成的极具综合性的交融状态,其组成因素的任何变动亦会为电视剧艺术学理论提供新的切入点。电视剧的外部因素构成了电视剧文化的大环境,其内部各要素则构成了电视剧文化的小环境,不论对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必须用整体的眼光对待之。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整体眼光必须是在充分自觉的基础上所施为的。可以说,能否自觉地运用不同方法对电视剧实践做整体的分析和梳理是电视剧艺术理论最终能否全面而扎实地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联系实践的敏锐性。
电视剧是一项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事业,简单停留在纯文本层面上是不能够对其有太多助益的。而理论的特点是
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易于走近它的书面性内容循环,正如电视文艺理论家曾庆瑞先生指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包括艺术科学,在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的时候,容易封闭自足,容易满足于自我欣赏,而脱离实践,不少的学科都有这样的教训。”在艺术实践中,电视剧与其它艺术相比起来的综合特征十分明显,它的实践内容也更为丰富,这就必然要求电视剧的艺术理论要更紧密地联系实践。我们不仅在考察电视剧的艺术本质、艺术哲学、艺术史等宏观内容时随时要以实践做为立论行文的根本,而且在探求诸如电视剧艺术创作、艺术接受、艺术管理等应用行为突出的电视剧本体形态时更要强化一种敏锐的实践观念。对电视剧理论工作者来说只有具备了有着灵敏的实践感应度的理论触角,才能真正为电视剧艺术学大厦的崛起做出大的贡献。
三、文化适应的主动性。
在科学技术和物质创造都取得巨大进步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被改变。如前文所述,在新的人类文化条件下所有人文现象都要受到现实的重新拷问以求证其话语权力,历史将迫使种种艺术形态为其存在的理由注入新的规定性,如果艺术不能合理地调整自身对一定时代和社会的适应状态,那它就会随时处于可能被淘汰的危机之中,这就是说,艺术本体应该有主动更新价值取向的能力,不应成为一成不变的教条。在艺术文化和信息文化的历史新背景下保持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稳定和提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用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思维去适应文化的流变过程。在文化适应上的消极被动心态是殊为有害的,不少所谓“不景气”的艺术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由于环境的变迁等外力因素使其容光不再,实际上从深层看相当大程度上是该艺术模式对环境的主动适应性较差造成的。电视剧艺术从目前看无疑是在文艺实践中较为出色的弄潮者,但不可忘掉的是,电视剧理论时刻要怀有一种文化竞争者的危机感,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网络剧时代以一个建设者而不是一个迷惘者的角色出现。
四、贴近大众的积极性。
与文化适应相伴,电视剧艺术学还要特别注意明确其同广大受众之间正确的关系。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属性是我们在讨论电视剧艺术学种种属性时须臾不能被忘记的。可以说,如果不是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生力军而昭显于当世,电视剧是不可能有着如现在一般旺盛的生命力的。在理论施事中切勿把这项鲜活的理论形态搞成一种只为“精英”们所瞻阅的书斋文本,在这方面理论界的教训是不少的,特别是在许多人文科学理论的阐释方面,有相当多的理论被搞成了逻辑水平不高但又艰涩费解不知所云的半成品。电视剧与广大受众贴近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作品的接受价值的高低,而电视剧理论对大众文化切入程度的深浅又直接影响到了电视剧艺术实践正确的方向感的树立。电视剧艺术理论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氛围之中去,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受众对电视剧艺术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水平,而且又可以捕捉社会心理对艺术生产的新的审美需求,从而得到丰富的文化给养。
而且辅导员队伍的年龄层次都较年轻,与学生交流没有代沟,能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群体,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和指导,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然而,目前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辅导员人数远达不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1:200配备的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琐碎、繁重,除了完成所在二级院系交给的工作任务外,还要完成学校、校党委、学工处、教务处、财务处等各部门分派的与学生相关的一切事务。对于应对日常事务已经相当繁重的专职辅导员,还要评职称、写论文,进行学生思政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因此,细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的精力和时间少之又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部分的专职辅导员所学的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或教育管理专业,与医学专业完全不同,这些辅导员在学生学业指导以及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提供学科专业上的帮助和意见,此外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2.兼职班主任岗位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专职辅导员的部分工作压力,兼职班主任通常管理1个班级。
配合辅导员做好所管班级的学生工作,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家庭困难学生和后进生。兼职班主任可以是学生的课任老师,也可以是在学校里从事其他行政工作的人员。由于兼职班主任有自己的专职工作,班主任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处理学生的事务,因此对学生工作的完成效率和用心程度参差不齐。用心的老师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也有老师只把当班主任作为职称评定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应付了事。
3.当今社会经济多元化,网络无处不在,在这种不同于以往的、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有着这个时代的特点。
他们思维活跃,眼界开阔,创新意识强,敢于挑战新鲜事物;但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优越,从小到大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没有受到大的挫折,缺乏独立性,抗压受挫能力差。一些学生离开父母在大学里过集体生活,面对一些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上的小问题,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少部分学生甚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等。其次,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做事不细心。而对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医务工作,需要的正是用责任心和细心完成每一次的检验工作,确保检验报告准确无误。第三,喜欢以个人为中心,功力心强,做事情只考虑个人得失,不顾他人的利益,缺乏奉献精神,凡事付出要求有相应的回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容易使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挥霍父母辛苦挣来供他们读书的钱。第四,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对于在校大学生,网络也给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现在的学生对网络过于依赖性强,遇到问题不爱思考,习惯在网上“百度”。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单一的由辅导员或班主任管理的工作模式都存在缺陷,还有待完善。因此尝试建立一种以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协作的学生管理模式,从各种不同的角色入手,三者既独立分工又相互合作,把教学和育人相结合。
二、9A导师制的建立及具体实施
与以往的科研导师制不同的一种新的导师制———9A导师制。它是通过围绕导师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文献信息检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就业力等9个方面的针对性培养,最终使学生达到“3个自信”,即理论自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自信(较高的综合素质)、就业自信(就业力强)。选聘的9A导师来自医学检验学院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或附属医院检验科从事临床检验的老师及在检验学院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部分导师是该行业的专家,这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不仅能从导师那里学到检验的临床操作技能,而且能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9A导师制实行四年一贯、利用课余时间、师带徒式导师制。根据学生潜力和个性,有针对性选择“9A”中的2项及以上给予强化培养。导师与学生的比例在1:2—8左右,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同时,对所带学生获得优秀的导师给予奖励,这样也能一定程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保证9A导师制的顺利开展。9A导师制与传统导师制的优势在于,导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的过程中与学生有更多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更容易了解所带学生的学习、性格、爱好等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学习。
三、9A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协作管理模式的优势
1.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在短期内解决了学生管理人员短缺的问题。
近5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我校检验学院的学生人数从原来的一个年级2个班扩大到最多一个年级7个班。虽然学校在不断地增加专职辅导员编制岗位,但要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要求,总有一定的滞后性。9A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协作的管理模式,使加入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数增加了两倍。在保障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减轻了辅导员工作量大的压力。这样,辅导员就不仅仅只停留在完成各种日常管理工作上,能有充足的时间,更系统、更科学的来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水平。所以,三者协作的管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工作质量。
2.分工明确,提高学生指导的针对性。
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不断完善,9A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通力协作,在我校检验学院的学生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后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分工更为科学和明确,辅导员负责整个年级的学生管理,主要从宏观了解全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风气,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管理。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从班级学风建设、及学生个体入手,一方面协助辅导员从面上管理班级,另一方面又能细致入微为个别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9A导师则以导师组为单位,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开展知识小讲座,参与导师的科研研究,提前接触临床检验操作等。9A导师制在学生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就业指导和推荐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