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2: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有效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有效教学论文

篇1

一、导入新课、恰当灵活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灵活地选择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是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技能。它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阐述,而是在课堂上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在此阶段,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诱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我选择了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学生中有的说圆的面积大,有的说一样大,还有的说正方形的面积大,孩子们都异常激动,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起来。而后,我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各自的思路,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数学课堂中,用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授中激趣、引导思考

在数学课上,如果想让孩子们能跟随着你的思路走,那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亲切,具有感染力,还需要一些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孩子们傻眼了,他们认为不可思议。他们就很想探个究竟,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教师引导,一步步去发现规律,并设法去知道为什么,给自己解惑。

而在讲授新课时,我们也可以适时地去诱导学生,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思维受阻、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教3的倍数特征时,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都是看个位上的数,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看个位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中,当发现这种方法无效时,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我就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一个学生随意的报一个数,我很快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在学生报数时,我把是3的倍数的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分类板书,同时又有意识地把这些数按个位分成是3的倍数与不是3的倍数两类,然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然后我给出12与21这一组数,学生在相加后发现和是3的倍数。学生们很快在计算中,自己发现了隐藏其中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篇2

英语新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分了几个等级。五级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七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的搭配。九级要求: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纪末我国旧大纲的要求是1800~2300,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七、八级的词汇量。而2009年高考词汇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个左右;对于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词汇更加重视;考查了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语篇中的生词按考试大纲严格控制在3%以内。单项填空语言真实地道,语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语交际形式出现的语境化句子时代特征明显,既有很强的典型性,有灵活多样,所有这些题目中,词汇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出现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单项中有八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阅读中还出现了新生代的词汇如e-nose(电子鼻),也就是说,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词汇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前进。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激励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现象。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英语。我们县的招生政策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学生是进宁海中学,第二批学生进知恩中学,第三批学生进柔石中学,最后这一批在普高线上的学生才轮到我们学校招生。总体上学生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语。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正是那块绊脚石,妨碍他们进入知恩及柔石中学。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词汇。记好单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老师在报一单词,学生写出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单词。

这到底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读音规则。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在初中音标学习中,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进行高中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先进行音标教学,如48个音标如何发音,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规律,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的发音,以期待学生能悟到一些规则,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在记忆单词上得到些帮助。笔者认为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是一种最牢固准确的方法。

二、有效扩大学生词汇量

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学生拓展词汇量,但又不能太多。这时笔者往往以某一单元的单词为基础,利用英语常见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转换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

三、充分利用课文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词汇,在每一单元中会出现了大量常用的词汇,因为现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而我们的教材又是教育专家从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选择改编的,在这些文章中都体现了英语基本词汇的运用。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下这些常用词汇,并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词组,熟读课文。每一单元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两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

我们学习给学生订了比较适合学生特点的资料,如《黄金讲义》,《学英语》及让学生自行购买英语字典如《高考必备》、《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黄金讲义》第四单元中,对turn进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这本资料对于许多常用词的同根词进行拓展,如课文中用到了动词succeed,《黄金讲义》中就提到了success几个常用的同根词,名词success,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而这几个词的拼写及词性的误用又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需要教师时时提醒。

五、词汇表达上中英文化差异和惊人巧合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中英表达词汇的文化差异。如中文表达“吃了没有?”英语为“Howareyou?”这两者均为常见的打招呼时常见用语。“您干得真好!”“Youdidagoodjob.”“慢点走”“Takecare.”“我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I’mblackandblueallover.”这里的blue不能解释为常见的蓝色,而为紫色。

六、科学记忆

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要科学记忆,循序渐进,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注意遗忘曲线,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明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记忆后短期遗忘率相当高,而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教师应注意这种遗忘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地把新学的相关知识在脑海里建立牢固的联系,尽可能减少所有知识“回生”。超级秘书网

因此复习是最有效的防止遗忘的办法。可分为间时复习和过度学习。前者指讲学的知识每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而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学完了所有规定的材料后继续学习的情况。就单词学习而言,必须过度学习,为了达到长期的记忆保持。所以对于单词学习,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经常性读写背,达到熟能生巧。

七、适当编制适合学生的词汇练习

由于学生总体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应编制适应我们学生的练习。如笔者在教学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了一段课文内容缩写。同时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学英语》上的课文填空练习,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汇短语填写,借此,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词汇短语在课文中的运用,并在学习完单词短语后,布置相关练习,即根据括号里的单词、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提示,用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联想法学习巩固新旧单词

如笔者在将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为例,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学生就能够马上联想到以下单词和短语:busy。而在这些单词短语中,像fame,performances为新单词,其它均为已学过的单词短语。所以这种brainstorm方式对于学习使用词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篇3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创设适合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将学习主体带进和谐、求知殿堂的兴奋剂。

例如:讲物体沉浮之前表演“沉浮玩偶”的小魔术:用一支10cm长的吸管对折,用发夹夹住,调整发夹位置,把它插入盛水的矿泉水瓶中并让一小段的吸管吸入水使之直立浮于水中,盖上瓶盖。用手压瓶子(学生没觉察到),沉浮玩偶听话地下沉,松手后又听话地浮起来,同学们看后惊叹不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又如在讲摩擦力时,表演了魔术“神奇的小球”:用一根无色透明的尼龙细线,穿过内孔是弯曲的塑料实心球,两手拉住细线两端,球可在细线上滑动,改变细线的绷紧程度,小球可停在空中任意位置,可听人指挥。学生观后百思不解,兴趣陡增。

再如在讲《惯性》时引入一个故事:话说有一油田突然失火,情况万分紧急!有人迅速报警。各路消防车陆续赶到,但由于火势太大,消防队员无法靠近,火势一时无法扑灭。正在这时,大家听到远处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只见一辆旧消防车疾驶而来,该车几乎没有减速就直奔火源中心冲去,车上队员急忙下车救火,火舌很快被扑灭。油田老板激动的握住该队队长的手说不出话来。记者急忙采访队长并兴奋地说:“油田老板已经许诺,哪支消防队首先灭火,将奖励一大批钱”。请问:“你们得到钱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队长愤愤地说:“我们首先要换掉车上那个失灵的刹车片!”同学们听后大笑不已。老师马上提问:“你们为什么笑?”并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惯性。”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接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

由此而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局部环节上,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使刺激有新颖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为课堂教学实施和探究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点,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强化有效的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究意识的形成与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利用学生的探究本能,通过合适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并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形式上的探究。认为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这样的环节教学就是进行科学探究。生搬硬套、约定俗成,缺乏探究的真正内涵。甚至探究课是由教师导演的探究表演课,课堂热闹的背后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是学生的思维受教师诱导的限制的探究。教师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导”得超前。即在学生还没有主动讨论探索知识之前,或者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提示。这样就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时间和机会。

再次就是“导”得过细,在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留给学生讨论探究的空间太小,缺少深度和思考的价值,导致学生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成为过眼云烟,探究失去了意义。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

1、应给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首先没有充足的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从时间方面来说,学生们需要有时间去实验自己的新想法,需要留出被错误耽误的时间,需要有时间作沉思默想,还得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让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感受和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有些探究,学生走了弯路,遭遇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课堂应充满着激情、快乐、信任、鼓励、轻松和谐,真正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提高驾驭教材中情感的能力,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中的情感气氛,要善于赋于某些表面上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支持也尤为重要。

2、精心设计使探究内容有层次感和深度。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层次参差不一,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梯度和和深度。例如,进行“二力平衡”的新课前,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叫惯性定律?(让学生回答)(2)物体受到外力时能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可很快做出肯定的回答)(3)物体在受到什么样的外力作用时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4)这时外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如此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疑问,导出学生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尽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思考提炼出物理学习方法,同时也体现出学生才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的理念。由于教师的参与指导,全体学生都全身心参与,积极运用各种感官,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做好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这三件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及时反馈课堂的探究效果,使探究的有效性最大化。课堂反馈能促进师生互动,使学生的质疑能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教师应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观察,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听他们谈些什么,并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及时提供有意义的反馈直接地指导学生。

三、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听课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听课时则常常散漫,教师如能用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频度和坡度

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迷迷糊糊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启发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满堂都是“对不对”“是不是”“懂不懂”等,学生几乎不假思索便能回答,既无法回味、联想、思考又缺少刺激而提不起兴趣,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在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毫无裨益。因此课堂提问要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尽可能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提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着”。问题是思维的“外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发展思维的最佳途径。例如把一冰块放在0℃的水中,外界的温度也为0℃,问:冰和水的质量哪个发生了变化?我设置以下的问题:(1)水和冰的温度各为多少?(2)水凝固和冰溶化的条件是什么?(3)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如此设计问题的前提,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坡度,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是没有帮助的。

2、课堂提问要增强时机意识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适当时机,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分清主次提出各种问题。设计提问的着眼点应该是: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题眼处、知识的规律处、知识点联系处、学生的不在意处等,主要是内容的关键处,即指教学的重点、难点,明晰考纲要求。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如欧姆定律一课,应紧扣重点、难点,就如何控制变量提问,提问要有的放矢。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探究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

篇4

2.深入探究,实现深层学习。先学并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预习,而是要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实现深度探究。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设计预习问题时具有前瞻性、探索性与开放性,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学会怎么用。如对于单词,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音形义结合起来,会读会写会用,能够自如地应用于交际之中。

3.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认知。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简单处之,而是要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探究与交流。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来解决一些问题,对于小组合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拿到全班来进行集中讨论。

二、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并不是说教师的教不重要。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所要解决的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也并不是教师直接告知,而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展开的师生互动探究。这需要教师做好调查与组织工作,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对教师的教有导引作用,那么要搞好教学,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深入了解,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包括学生的英语基础、生活阅历、认知规律、接受水平、兴趣爱好等以及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过程,要明了全体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即大多数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集中讲解,而对于个别学生所存在的个性问题,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是利用其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尽量不要占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共同时间,因为那样会降低时间的利用率,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多学少教

多学少教,我们首先要确定让学生多学什么,教师少教什么,否则教学就会陷入误区,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学,不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力、情感与思维。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新课改倡导要改变以往只重知识的教学倾向,要打破学科界限,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技能的提高、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的培养,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不直接灌输。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提供更多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来展开具有深度与广度的思维认知活动,让学生分享知识、方法、能力与思想等,让学生实现学习的自我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我们要让学生多运用语言,在交流中提高初中英语水平。初中英语对听说读写具有很高的要求,要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即使教师传授再多的经验与方法,学生不亲身运用同样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运用语言素材,让学生大量输出,这样才能在运用中提高学生对单词、语法、句型的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于交流实践中,促进语言素材的内化。

篇5

二、引导学生去欣赏音乐的形式美

音乐除了声音美之外,还有形式美。形式美主要是为人的感官服务的。因此,在初中音乐课的欣赏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效的教学,为丰富学生们的音乐资源,多呈现一些具体的音乐情境来,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去欣赏音乐的形式之美。例如,我在组织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这段音乐内容时,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相关的风景或者相关人物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这节知识的同时,更加轻松地去理解这首音乐作品所要传达出来的情感。其中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故事,通过我提供的一些相关的音乐及画面,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故事的大概梗概来。在这个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欣赏到了音乐的形式之美,而且还能够在无形中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体态律动与音乐的欣赏有效地相结合

在音乐中,体态律动是聆听者对听音乐作出的即时反应,体态律动不是强调音乐作品的材料和结构,而是要注重情感状态及其变化,通过具体的动作模仿再现音乐的状态。比如:旋律的高低,就可以通过身体的简单动作来表现,当听到低音时,就可以将双手放在下方,身体稍微下倾,当听到中音时,可以让学生们的双手自然地运动到胸前;同样的,如果听到高音的时候,身体就可以向上伸展,脚尖掂起,双臂向上展开。这种律动并不是程式化的,学生们通过音乐的响起尽可能地沉浸在对音乐的体验当中,让动作自然流出,进而更准确地去把握音乐情绪的自然发展。

篇6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通过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方便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而错题就是反映学生的学习思维所存在问题的一种方式.教师和学生通过加强化学错题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解决化学题目时思维中所存在的错误,使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2.增强理解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错题其实是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理解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错题管理,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充分意识到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反映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二、当下化学错题管理所存在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强调错题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学生进行相关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对于错题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使得化学错题管理相关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阻碍了错题管理进一步发挥作用.

1.缺乏充分认识

认识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前提.只有提高认识,才能使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对于化学管理来说,缺乏有效认识,会直接导致学生没有对错题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错过的题目一错再错,影响学习效果,也浪费了时间.

2.管理方法落后

通过化学教师督促,很多学生已经开始了错题管理工作,但是其管理方法却十分落后.学生虽然准备了专用错题本来记录错题,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总结工作,却没有很好地进行.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简单地将错题抄到错题本上,直接附上答案.这样学生只是完成抄写工作,没有整理归纳,错题管理工作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三、化学错题管理工作改进策略

化学错题管理工作最根本的目的是督促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错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采取相应调整策略.

1.以预防为主

错题管理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减少错题.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有时为了整理错题而整理错题,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教师应该将错题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在做题时,学生应该认真检查题目中的条件和细节,尽可能杜绝因马虎粗心所造成的错误,从而使错题可以真正反映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及时进行归纳

对于整理的化学错题,学生需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整理.做错的题目需要反复拿出来做,从而强化相应知识点.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主动督促和帮助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错题只有经过整理,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因此,教师的着力点不应该仅仅放在错题收集工作上,而是应该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归纳和总结上.对学生的错题本,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对于有困难学生,则应帮助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症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提升.

3.建立错题档案

对于教师来说,应及时对学生的错题情况建立相应档案,甚至是一些简单记录.只有这样,才能看出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复习和引导.

篇7

二、改进实验装置,使实验效果更好

例如,“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课本上由于用烧杯作盛水容器,加上要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水不能太少.因此,为了减少实验的时间,课本安排使用初温较高的水进行加热,实验过程中发现气泡变化的现象不是很明显,同时加热的时间仍然比较长.由于将烧杯换成了试管,即使使用冷水加热耗时也不会太长;同时,在实验前,我指导学生在水中放入一些粉笔灰作汽化核,发现水温升高到50℃~60℃左右时,就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由于试管较长,气泡上升时变小的现象十分明显;加热到沸腾时,沸腾现象也特别明显,不影响水的沸点,整个实验过程只需5min左右.

三、自创“土”实验,演示“洋”规律

例如,将书按在墙壁上,书不掉下来,但松手之后书会下落,这是为什么呢?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书不下落是因为受手对它的压力.笔者遇到这种情况,先不予否定,而是让学生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举起右手模拟墙壁,用左手将书压在“墙壁”上.而后请学生思考,利用本实验怎样验证书不下落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学生思考无果,教师可作友情提示: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墙壁(即右手)突然消失(拿掉右手),但左手对书的压力依然存在,会产生什么现象?并让学生亲自操作演示一下,学生不难发现书会继续向右运动,但依然会落下!由此可见,压力并不能阻碍书的下落,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通过反复演示刚才的实验并讨论交流,自然而然地认识到摩擦力才是阻碍书本下落的根本原因.

四、开展农村初中物理课外活动,制作课本“WWW”中仪器,学以致用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套苏科版教材,在课后练习“WWW”中增加了很多源于生活又与初中物理知识紧密相联的小制作,如万花筒、潜望镜、魔术箱、潜艇模型等.而制作材料完全来源于我们的周围,甚至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变“废”为“宝”.事实表明,让学生动起来绝对会取得令人惊叹的效果.首先,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兴趣会水涨船高;其次,这些小制作必须符合物理原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应用与实践,并反复检验制作的合理性、实用性;再次,因为成功后的小制作能反映出相关物理现象,既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这个过程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篇8

二、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阅读教学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读前活动(pre-reading),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教师要清楚每个环节的目的,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优化阅读教学结构,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文本,从而达到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一)读前活动(pre-reading)

即新课的导入环节,此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意愿,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为此我们要避免单刀直入的教学,而是要为学生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如利用图片、电子白板等的直观导入,围绕学生所熟悉或感兴趣内容的谈话导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活导入。

(二)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教学的主体部分。第一次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获取详细的篇章信息,了解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第二次阅读,教师要提出细节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认真的阅读与思考,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此部分应以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启发性提问与诱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信息。

(三)读后活动(post-reading)

此阶段侧重于语言形式的掌握、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意图层次的理解,对于学生的阅读来说是一次飞跃与提升。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图表等形式来展现文章结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脉络。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来设计丰富的活动,如复述课文、角色扮演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运用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延伸初中英语阅读空间

课堂阅读时间与素材有限,这并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我们要在立足课内,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将阅读的空间延伸到课外,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增大学生的阅读输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闻,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用性输出,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口语水平。

(一)精心选材

课外阅读材料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初中生阅读。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与初中英语基础、认知水平来选择内容丰富、思想健康、难易相当的阅读材料,如《中学生辅导报》《二十一世纪报》和《英语漫画》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初中英语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样学生才能读得轻松、读得愉悦、读有所获,才能在不断的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强学生有效阅读的信心。

(二)分层阅读

教学要向全体,就是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将学生视为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群体,这样才能促进实现学生个体富有个性化的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不同学习需求来布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阅读目标,如差生侧重于词汇量小、难度低的简单文章;优生侧重于词汇量大、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中等生介于两者之间。这样的分层阅读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让学生基于自身基础能够顺利完成。

篇9

2物理课堂中实验的有效教学及优化的尝试

2.1把握“开放”与“收敛”的“度”,设计适切的探究点

课堂实验探究学习是指在有限的课时数和学习活动空间内,以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为目标的实验活动.所以在涉及到实验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我们精选某一适切部分作为探究点,予以“开放”;其余的部分对比探究点相对淡化,这个淡化是指强化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成份,采用讲授或问答等方式予以“收敛”.从中学生的学习整体过程来观察,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仍然能得到很好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至于实验设计中某个探究点的设计,我们可通过课程标准、教材、现有经验和网络资讯等寻找和筛选出适合眼前学情、符合目前学校教学资源条件的可供选择的方案.

2.2创设能适度调控探究活动方向与水平的情景

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兴趣、引出问题、驱动思维,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还具有诱导和调控探究活动方向与水平的功能.接下来仍以《流体的压强和流速》这节课引入时所创设的两个情景为例证:

情景1“硬币跳高”实验

教学回放:在距桌子边缘10厘米左右的位置放置一枚一元硬币,在硬币前方15厘米左右的位置摆放一个盘子(平常厨房盛菜用的),盘子里面倒适量水.要求同学不借助于任何器材,也不允许用手帮忙,能让硬币跳到盘子里.师:有什么好方法呢?(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兴趣很高)一位男生主动来到桌前,嘴对着硬币的底部猛吹一口气,硬币跳得不高也不远,没能落入盘中.多数同学埋怨他的力气不够大,请出全班公认的“大力士”男生上台展示,结果还是失败.师:有没有其它方法?有,请你来展示.又一位男生嘴对着硬币上方(沿水平方向)猛吹一口气,硬币一下子“腾空而起”,直落盘中.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师:有同学也想上来尝试一下吗?(只有部分同学实验成功,其余同学带着失望和疑惑)师:设问:(1)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2)怎样才能使硬币能跳得更高?

情景2“神奇乒乓球”实验

教学回放:(漏斗口向上放置)乒乓球放进漏斗后,处于静止状态.将漏斗转至口向下,重新将乒乓球放进漏斗中,手指一松开,乒乓球落了下来.师:这是为什么呢?生:乒乓球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继续演示)将漏斗细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中用手指顶住.师:把手指移开,不借助于任何器材(包括水、胶带纸等),你能让乒乓球浮在漏斗中吗?(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生:对着漏斗的细口向上吸气.师:当我们用力向下吹气时乒乓球将向何处运动?(学生们讨论格外激烈,绝大多数猜想到:乒乓球必定会下落.老师这时“按兵不动”,只是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探究.结果是惊奇地发现实验现象竟然与猜想相反!很多学生实验成功,欣喜若狂!同时他们产生疑问:为什么乒乓球不下落?)问题:为什么向下吹气却能够使得乒乓球浮在漏斗中呢?很显然,上述创设的两个情景都可作为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这一节课的引入,都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而情景1中吹硬币的难度较大,等到上台展示的学生基本上能将硬币吹到盘中,本节课近一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学生要进行另外的分组实验以及对相关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由于硬币体积小,分析起来相对比较棘手,最终这节课只能虎头蛇尾,匆匆收场.学生对于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也只是模棱两可、糊里糊涂.而在情景2实验中,不仅学生通过吹气来完成实验活动相对容易很多,而且从分析实验现象的角度考虑,乒乓球相对体积大、直观性强,分析起来既明了又直白.这样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留有了充足的时间,本节课预设的学习目标最终得以圆满达成.综合比较可以发现:“神奇乒乓球”实验相比起初的“硬币跳高”实验,不仅能很好地调控整节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与进度,而且在实验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开放性上一点不逊色,确实值得反思和总结.

3体验和感想

综上所述,加强和深化物理课堂中实验的有效教学及优化策略的研究,笔者认为能够很大程度上:

(1)有效化解和避免课程设置中学科有限课时数与实验教学活动中开放性产生的矛盾间的冲突;

(2)克服实施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和交流合作这种学习方式与完成一定学习任务之间带来的矛盾,避免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学结果.相对于教学投入,教学生成的“质”和“量”都能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篇10

(一)提出开放性问题

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而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拘泥于固定的答案,这样更能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真正将学习与自身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课堂上有更多的标新立异,形成更多的独特见解,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主提问正是学生创新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让学生运用所学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挑战教师与教材,能够自主地提出更多富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表现。

二、正视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并非工厂里整齐划一的机械与零件,他们由于其自身水平、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等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这样并不利于全体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相反,还会抹杀学生的个性,而使学生失去发展的重要契机。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要兼顾学生间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尊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采用不同的方法,制订不同的目标,以帮助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全面与发展,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一)解下枷锁

我们要全面解放学生,少规定,多自由,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敢于发表,让学生能够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尊重他人时,我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与空间,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来发表个人见解。这样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大多学生也都可以就自己的理解来举例说明什么是尊重。

(二)因势利导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要抓住在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契机,有机渗透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展现个性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展现他们的个性。如小组辩论赛展示学生的口才,情景剧表演展现学生的表演天赋等等,让学生在更多的活动中来展现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发展。

三、联系学生生活,开展探究性学习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植根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其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学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新课改后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要突破教材的权威地位,要以教材为中心,向丰富的现实生活空间延伸,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视野向教材引向宽广的现实空间。这样既可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增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实性与亲切性,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充分地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指导生活行为,深切地感受思想品德课的实用性,在运用中加深对学科的认识,更加关心生活,乐观生活。

(一)选取发生在身边的实例

学生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时,尤其是近年来通讯技术的发达,缩短了地区距离,学生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都会接触到许多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这些都或多或少地与教学有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更加关心生活,关注教学,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二)引入时事热点问题

时事热点问题是历年中考的重要考查点,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就要及时引入一些时事热点问题或是全社会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学生针锋相对,展开激烈的讨论来交流见解,交汇思想,碰撞思维,让学生将之与所学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