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3: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境规划设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环境规划设计论文

篇1

(一)生态系统完善

1、加强生态优势

从整体上把握校园现状的生态优势,进行适当改造和引导后,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景观优美的新的生态构架,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减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导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树,尽可能保留并养护好,避免施工时的伤害。绿化的比例须达到规范要求,方能强化原有校园生态所具有之优势。

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山水态势外,随着对生态研究的扩展,天空这一元素亦被引入,“缺乏天空的生态系统是不完善的。”人们视平线前上方45度的视野内若无法看到天空,是不符合自然的生态设计。因此设计师需精心考虑教学楼及宿舍楼前方的景观生态环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主要教学楼与宿舍区都重视室内采光与楼间距的控制,尽可能保证在主要教学楼的正南方有大面积的宽广地带,保证充足的日照及开阔的天空视野。

2、创造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

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必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

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气清新,使学生不易因缺氧而贪睡和疲惫,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校园四周应尽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围合,以植物墙遮挡校园外喧哗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内外空间的划分,适当在校园入口处点缀爬藤月季、蔷薇等开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强化校园重点部位。坐在校园内部小游园座椅上晨读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所看到的是广阔天空自然为最佳选择。复习疲惫时凝望天空少顷是眼科专家一致推荐的舒目良方,广阔的天空对疏解疲劳的确有神奇的妙用。小游园如坐落于高地或视野广阔之处为最佳,设计者在规划时需详细考察地形。若地形受限,小游园前方有遮挡建筑,仅能“以遮回遮”,整齐的绿篱可收束散乱的心续,但绿篱至少距离座椅三米以上,以免产生压抑。学生在自修疲惫时以凝望绿篱调节身心。绿篱若过于密实,仍会产生压抑感,在修剪上齐中有透,虚实呼应最为上乘。

(二)功能组织合理

校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行政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态林区、湖泊水体区、科研生产区、后勤区等。

其构成形式可分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露天剧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等,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学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游戏、种植、饲养、劳动。线、点、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景观的设计完全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整对同学之内心世界产生引导。在教学楼旁的景观设计必定是全校园最有序的设计,整齐修剪的林荫道,带有竖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易使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受到场所精神的约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三)景观特色明显

校园应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优势,并巧妙运用校园外的景观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独特,同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优先人文、张扬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精神。

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园风采,是学生散步读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场所。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其中的“水木清华”和“荷塘月色”等景点,由于利用地形优势,植物配置得当,加上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荷塘月色”名篇,成为吸引万千学子、具有无穷魅力之校园景观。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历史,新建校园有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精神。可通过景观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标志物等来表现校园人文。校园小品宜简炼含蓄,留给学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间。

校园环境规划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二)延续性原则

1、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景观环境规划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应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必须强化校园总规的原则和特色。

2、与校园建筑应有机结合,融成一体,追求建筑“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意境。

(1)内外空间交流,绿地可局部伸入室内,延伸至室内空间。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开敞的“灰空间”,如门厅、门廊、廊架、亭阁、平台等。

(3)在硬质景观(广场、硬地、铺装等)中采用与建筑物相同或类似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延伸处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应尽量让其自然融入校园环境中,使绿色楔入校园环境,自然景观延伸到人工景观中。

4、与校园的历史文脉相延续,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则

校园的特点是学生相对单纯一一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组成的元素较为完整——象个小城市,五脏俱全。

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都必须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夜间照明及生活的系统。

1、空间分割合理

中心区轮廊明显,方位标志突出,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

户外学习空间幽雅、安静,用植物围合成半封闭空间,有可停可歇的坐凳、亭廊、花架等设施,夜晚照明好。

2、尺度舒适、安全、方便管理

教学楼教室边南北向的植物应以低矮为主,形成宽敞明亮的采光环境。所有室外家具和设施必须符合大、中、小学生尺度和行为模式。

主、次干道分明,休闲步道1.5-2.0M左右即可。水边宜建生态性驳岸,可设缓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处的平台、桥梁一定要设防护栏杆(高1.10M)。如人造水池,水深宜少于0.6M为宜,水中步石为安全起见,在中、小学不宜设置。喷泉水景不宜多设,过于喧哗,且难以养护管理,运行成本也高。

3、可识别性强

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换(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来访者众多,建立识别特征(易于辨认、找路)、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景观特征(主楼、雕塑、主广场等)、标识系统(指示路牌、建筑物标牌、公厕等公共设施标牌)也是必需的。

(四)人文性原则

校园景观环境应能体现各种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强化激励学生、教师职工的内在精神特质,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

1、环境风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

2、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环境的创造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将这些历史反映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现代精神的融入

在设计中加入能反映现代学校教学宗旨、鼓励学生向科学高峰勇敢攀登的现代精神,体现学校前进的朝气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一些抽象的、现代感较强、质朴或现代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标志物。

(五)景观性原则

篇2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讲究饮食的营养搭配,而且讲究住宅的舒适安逸,更要求生活环境的质量优美,以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特别是在住宅方面,传统拥挤的住宅模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倡绿色住宅的呼声日益高涨,一处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应运而建。许多城建规划及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同时,不仅要进行道路、园林等区域的绿化,更为重要的是为城市居民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成了城市设计建设中尤为重要的关键部分。在住宅区的生态建设中, 强调突出地方特色, 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社会效益。

一、规划理念

1、强调以现代风格塑造小区形象

在用地异常紧张的条件下,城市规划应借鉴景观园林的处理手法,顺应现代住宅“城市化”和“社区化”的发展趋势,立足于义乌城市的文化氛围,结合周边独特的环境,将住宅的功能性与人文性集于一身,突出“花园式”特征,寓意中国传统家居的祥和、美满。

2、 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小区以“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作为绿化环境的建设宗旨,引申东方审美文化精髓,营造整体、和谐、可亲、充满诗情话意的人居环境。

二、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1、生态型住宅小区的特点

生态型住宅小区除了要注意达到舒适、健康外,还应体现生态效益,并呈现出一种新的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其特点表现在:

1)提高绿化率。但是这种环境绿化决非简单的栽种花草,而是结合生态学、建筑与美学、生物工程学、地理学、城市和小区环境规划、水资源等学科,妥善处理好生态平衡并充分利用绿地建设。

2)节约土地资源。重视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这样可节约土地。将有限的土地面积归还人类,并合理利用其为当代和后世子孙造福。

3)节约水资源。这是生态住宅小区开发和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缺水的国家,对于雨水和中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远不如西方和一些发达国家。我们不要等到水资源专家所预测的,到 2025 年水危机空前爆发时方才研究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到那时为时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将生态设计引入住宅小区设计中,因为每一生态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结构和相应的物质循环方式及其途径,常规状态下,其循环和能量流动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如利用阳光和热能,室内设计采用系统化的节能灯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开发出生态效益。

5)对垃圾实行分类处理。此项工作虽不属于住宅建设的内容,但它是绿色环保、住宅物业管理工作。

2、 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功能作用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可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地区气候并减少污染物总量的功效,主要体现在:

1)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系指诸多生物与环境结合形成的生态复合体总和及其相应的生态过程。内容包括生物物种、遗传及其生态系统多样性。此外,生态住宅小区可以保证城市自然生态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减少城市生物物种分布和流动的阻力,改造目前的环境,同时为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环境。

2)调节地区气候,减少污染物总量。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有效利用墙面、窗台、阳台等空间,种植花草、树木等绿色植物。可达到吸碳制氧,净化水体、调整温湿度,改善区域气候的功能;亦可减少城市噪音,可吸尘,可营造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换言之,在相对投资环境下,住宅区绿化程度高,不仅有利于降低空气污染,提供氧气,保持水土,改善住宅气候,而且有利于住宅区的美感。

三、住宅生态环境设计

1、光环境

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住宅日照间距标准,并积极研究保证良好日照的住宅设计方案和新住宅体系。大进深住宅中无直接采光的厅(黑厅),其使用面积不得大于10平方米,最好是创新设计大进深无/黑厅0住宅方案.国外已研制成/太阳光照装置,以解决大进深住宅日照或因遮挡而没有直接日照的问题,可以参考。

2、声环境

(1)房间与房间之间隔音要良好; (2)消除周围的噪声污染.例如有的小区在临噪声污染源侧建立隔音墙,或在规划上把多层、高层、排屋、公建进行有机排列组合,形成高、中间低的态势,从而对外部的噪声过滤阻断; (3)解决家用设备的噪声污染.如抽水马桶的节水、减少噪音问题。

3、水环境

(1)清洁的供水水源.如采用住宅管道分质供水技术,即用独立管网向住户输送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有关标准的饮用水; (2)开展水的综合利用和重复利用.如设置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复用系统等。

4、空气环境

为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1)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目前采用的砖砌风道的通风、排烟效果很差,应采用逆止阀式或变压式竖直通风、排烟道; (2)要治理住宅周围的大气污染源;(3)防止装修污染.创意设计、装饰材料和装修施工(包括家具和陈设),是装饰的三要素,应特别注意选用符合生态要求,不造成污染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

4、热环境

(1)夏天遮阳消暑隔热.朝西的房间统一设置遮阳装置或种树遮挡;(2)冬天采暖保温。在采暖方面,每个房间的暖气应该能够单独调控;在保温方面,要采用先进的墙体保温、门窗保温和屋顶保温技术。

四、社区生态环境

室外环境不仅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会影响到室内环境.其主要内容是:

(1)好的环境质量和必要的环保设施.好的环境质量包括具有清洁的空气、水体、土壤,并远离排放污染气体和污水的污染源.环保设施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临近噪声源的应有噪声隔断设施;使用原排放有害物质工厂厂址、或堆放有害物质的仓场作小区基地的,应对土壤进行处理,如无法处理则不得用作基地;日照期长、阳光资源充足的地区,还应有太阳能利用的设施.

(2)绿化、景观设施.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服务.品评小区景观优劣应把握的尺度,按其重要性可依次排序为:生态尺度,舒适尺度、美观尺度.生态尺度是品评小区景观水平的根本尺度,而舒适、美观,则是与小区的档次相匹配的,不同档次的小区,可以有不同的舒适尺度和美观尺度.但是,各个档次的小区,都无例外地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基础上求舒适、求美观。

(3)休闲、娱乐设施.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的休娱设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区是为老人和孩子们建造的,因为他们在小区活动的时间最长.充分规划设计好适合他们需要的室内、外活动场地,显得尤为重要。

(4)社区文化设施.营造小区的文化氛围,满足居民精神需求。

结束语

住行为的展开是通过人的活动在不同的场所实现的,场所的人格化和场所精神的营造是居住区生态环境设计的要旨,应充分表达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对自然的尊重,通过对居住行为的深刻理解,组织空间形态,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生态型园林式居住小区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特别是义乌这样一个以市场为依托的城市,在注重物质需求的同时,在精神上更应有更高的要求,在赚钱的同时,有一个好的环境放松心情。

参考文献

篇3

(1)夜总会:夜总会常被人们形容为衣香鬓影、纸醉金迷,其娱乐模式为唱歌跳舞、掷骰饮酒、丽影相伴等。在这种模式下既要照顾二人世界的娱乐空间,也要考虑到集体共乐的公共气氛。消费的群体则主要是一些生意上的商务应酬或知己共聚的人,他们的消费大都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派,豪华高档的装饰硬件和体贴入微的服务软件是该模式的主要特征。

(2)娱乐会所:娱乐会所除了常见的娱乐模式外,主要特征是更具有私密性。以接待为主,使顾客有一个典雅、安全、舒适的娱乐环境,体现出顾客的尊贵身份。到该场所的顾客非富则贵,追求高档、优雅的环境,希望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及帝王般的享受。

(3)慢摇吧:一种新型的娱乐模式,它根据人的娱乐心理需求设计出一套以音乐、灯光加美酒的模式,让人们逐渐达到亢奋的状态。开始时以较为明亮的灯光、节奏较慢的音乐,让人们心情放松,聊天饮酒,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节奏逐步加强,灯光逐步调暗,加上DJ及领舞者的鼓动,使人逐步达到兴奋的状态,然后随音乐起舞,找寻High的感觉。在一些经营成功的慢摇吧,你可看到千姿百态的舞姿。晨操,人们为的是锻炼身体;而慢摇吧内看到的则是晚操,在“闻乐起舞”的同时,达到运动身体,放松心情的作用。慢摇吧与迪斯科的区别在于音乐节奏的循序渐进,让人们有一个从平静到兴奋的心理过程。再者,由于慢摇吧的定位比迪斯科要高,因此客源的素质及消费相对也比迪斯科要高。虽然都是在同一节拍下,但人们各自展示不同的舞姿,不一定只在舞池跳,就在座位边也可跟着节拍起舞,通常到高档慢摇吧消费的客人主要是时尚的白领阶层、年轻的老板们,他们都带着玩的心态,在热闹的气氛中放松心情。

(4)迪斯科:劲歌热舞、激情四溢是迪斯科的写照;音响强劲、集体共舞、狂欢豪饮是迪斯科的娱乐模式。以舞池为中心,DJ及领舞为主持,带动全场气氛,让人们共同创造出热烈的氛围。到迪斯科消费的群体,大多数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主要是为了感受热烈气氛及抒发内心情感,以高度的兴奋刺激来消除精神上的疲劳。但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对场所的装饰更重视灯光和音响的效果。

(5)表演吧:在酒吧中兼带有二三人的小型表演,使歌手与客人打成一片。听歌、饮酒娱乐同时进行,这类酒吧称之为表演吧,消费者主要以朋友聚会饮酒、情侣约会等为主。

(6)表演厅:表演厅顾名思义是以表演为主。表演的特色与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场所的吸引力,特别是一些娱乐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对表演已没有什么新鲜感。如果节目一般,便失去了表演的意义,所以节目特色是表演厅的生命力。而通常到表演厅欣赏节目的顾客大都是家人、情侣或三五知己,他们大都是带着观赏、消遣等目的去消费。

(7)量贩KTV:量贩KTV是以唱歌为主的娱乐模式,对唱歌的音响要求较高。它一般按小时计算房租,酒类小食可在场内超市平价采购,免费或平价提供餐点,相对消费较实惠。消费客源以白领工薪族、家庭、同学聚会、生日Party为主,装饰讲究干净实用、灯光明亮。

二、不同功能场所策划设计的区别

1.选址环境的区别

每一个区域的客源都会有着消费能力、消费目的、娱乐情趣及对服务要求的差异。如何将自己设想的目标客源与选址匹配?这是一个娱乐场所经营成功的第一步。

(1)夜总会:夜总会多以生意上商务洽谈和应酬为主要消费目的,加上目标消费群体大部分都有私家车,因此,夜总会选址应位于商业中心地带。以商业区的灯红酒绿相互映衬为上,且有便于寻找的路名、街名,并要求交通便利、公路畅通和有足够的停车位。

(2)娱乐会所:娱乐会所对应所在的地理位置与夜总会的要求基本上一致。选址需要环境优雅、安全。会所一般以接待会员式固定客源为主要经营方式。

(3)慢摇吧:由于它的娱乐方式、环境气氛、DJ、音乐等因素,决定了消费群体是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对生活质量有所追求的白领、SOHO族、新人类等年轻人。这类人群有一定经济实力,对玩的方式、音乐类型、场所气氛等都相当挑剔,而往往只有发达城市和地区才有足够多的这类消费群体。因此,酒吧选址应在消费水平都比较高的城市和地区集中的酒吧街或主要针对同类消费人群的商业中心等年轻人集中的地方。

(4)迪斯科:它和慢摇吧的娱乐模式较为接近并都曾经红极一时,现由于政策因素有所影响。同样都是以年轻人为主,但这类人群的消费能力不如慢摇吧。因为受交通工具影响,所以选址应在市或镇中心人口稠密的地区为好。

(5)表演吧与表演厅:它们在日新月异的娱乐行业中已退出主流,在发达城市和地区难于存活,只有少部分常有新节目的酒吧拥有固定的客源,却也是明日黄花了。但在二线城市、城镇中心仍有较大市场。表演厅跟表演吧的命运基本一致。在城市中大型表演进入了大型歌剧院、音乐厅等一些公众文化设施。私营表演厅已退居二线城镇地区,风光不复当年。

(7)量贩KTV:是新兴的自助式KTV。鉴于人们的接受程度,一般只适于较为发达的城市。面对的消费群体以白领、工薪族、家庭与学生为主。这类人群大部分没有自己的私家车辆代步,消费能力有限,因此量贩KTV选址应在居民稠密的区域较为合适。

2.平面布局的区别

平面的功能与整体空间、经营策划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否合理很大程度决定了以后经营的成败。它是设计、策划、经营三者的综合体,是项目成功的保证。

(1)夜总会:以房间为主,走廊应“曲径通幽”、“四通八达”,让“点”与“点”之间的路径有多种可能,令客人有走不尽、看不完甚至有迷失方向的感觉。夜总会的房间应有各种等级区分,由“普通房—豪华房—总统房”等来满足不同消费性质、消费目的人群的需求,接待大堂应尽显尊贵气派,过长的通道应设小型休息区、景观区等,以便供客人聊天及接听电话。

(2)娱乐会所:以接待会员为主,而会员拥有着“非富则贵”的身份,所以娱乐会所强调私密性、安全舒适、豪华典雅等。平面布局以房间为主,房间数量无须太多,但功能应该应有尽有或者不同的房间有着不同倾向的功能来满足客人的各种娱乐及商务的需求;娱乐会所对外门面及接待厅无须像夜总会那样炫目夺人,小而不失华丽是对会所的要求。

(3)慢摇吧:DJ台、领舞台及舞池是全场的中心焦点,应安排在全场都能看到的醒目位置。为了丰富空间层次感,应设计适当的高低错落,使空间充实多变并提高后面位置的视点,形成全场“聚”的气氛。如果有中空二层的还应设置部分半层座位区,一、二层能通过楼梯与高中低区域连接起来,达到人气连接、相互呼应的效果。如空间过高则需应用造型或其他功能将部分空间压低,使空间既气派,又感觉整体充实而尽显人气,容易达到“闹”的氛围。场内为了凝聚人气,舞池无须太大。散台、卡座、通道等空间距离应尽量紧凑。高级场所散台不宜过多,且台面宜用圆面透光材质。在慢摇吧发展较早及文化素质较高的城市,座位设计应较为开敞,便于互动。另外,座位设计须相对独立,便于客人在大气氛下有自娱自乐的空间。

(4)迪斯科:平面布局与慢摇吧相似,只是舞池相对要大一些,并变成弹簧舞池,座位空间可稍小,靠边一些。

(5)表演吧:平面面积不宜过大,因为歌手与客人的沟通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烘托出气氛。表演台也不该太大且应设在场中心,吧台则应设置在场的左右两侧。这样既不会妨碍散台及卡座,又能共同观赏表演。

(6)表演厅:表演出场费用较高,相对面积要大些、座位也要多些。观看的座位太少会导致得到的收入不够支付演出的费用。由于表演厅面积大,所以平面布局应丰富多变、错落有致,以避免单调、空荡。舞台是全场注目的焦点,可适当运用电动机械及现代科技使舞台显得灵活多变,令观众百看不厌。现代的舞台不仅要有主表演台,还需要在观众区设置副舞台,并与主舞台用表演通道相连接,让演员与观众有更多近距离的接触,共同制造气氛。当然舞台还可以是立体的、多角度的,如空中舞台及高架天桥,可与二层观众直接亲密接触,演员地下通道的出场方式亦会尽显神秘。电动升降梯可连接一、二层舞台,以上、下纵横三维的立体舞台打破传统的表演方式,让顾客有耳目一新之感。

(7)量贩KTV:平面设计讲究的是简洁大方、舒适实用,且房间应具备一定的数量,并分出大、中、小等房型供客人选择。另外,设计的房间面积不宜过大;超市及餐区应放在营业区中间及门厅处,便于顾客发现及取餐;通道宜宽阔、笔直;洗手间也应设在K房外侧。

KTV房伴随着娱乐业的出现而诞生,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平面布局也在不断地更新,而且不同的娱乐模式其布局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夜总会KTV房是与佳人共乐的娱乐模式。在玩法上既要照顾集体气氛,也要顾及二人世界的情调。所以布局除了大沙发区之外,中、大型房还要设置一些角落位置,放置一些与之配套的娱乐设施;在众多的房间中因地制宜地分别设置几种,如:秋千、飞标、舞池、桌球、自动麻将、电动按摩椅、茶艺、足球机、网上冲浪、小型高尔夫球、操作间连小酒吧或小沙发区,以满足客人的不同需求。而迪斯科房则刚好相反,它只需一个大的沙发区,只要坐得人多,不需其他多余的东西。夜总会的舞池设计在远离视线的小地方,便于两人的交谊舞;而迪斯科房的舞池(弹簧舞池)则应放在房中央最大的空位上,便于集体一起跳迪斯科。夜总会大房的布局需要适当的高低错落,屏风造型内设置一些小区间;而迪斯科房则需要空间宽敞,既不需要高低错落,也不需要有碍视线的间隔,只需在一些高级大房设置一个小型DJ台,让DJ直接在房内控制现场效果。若天花的高度允许,可设置一个小灯架,放置一两支电脑灯和频闪灯,挂上一对音箱,使舞池更具有气氛。量贩KTV房相对较为简单,除了一些特大房拥有多个小酒吧外,一般的房间都是以一个沙发区为主。一些较大的房间除了在沙发区能唱歌外,还在电视机侧面设多一级地台,上面放置高椅、小电视与麦克风,让歌者面对沙发区唱歌,而且茶几设计适宜大一些高一些,方便客人用餐、放东西,点歌台、服务灯设置在客人方便使用的地方。

除了房间布置不同外,在以房间为主且房间数量较多的场所内还应设计多一些特色房,如:生日房、三维空间的复式房、较私密的情侣房、带花园式阳台的休闲房等。

3.灯光气氛的区别

灯光在夜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在灯光昏暗及冷色调的场所中,客人的心情会比较压抑,相反到了灯光较为明亮且以暖色调为主的场所中,人的兴奋度就会提高。一定程度时灯光再逐渐调暗,让人们进入一种迷幻的境界并达到兴奋的状态。

(1)夜总会与娱乐会所:在灯光气氛要求方面,它们基本相同,在房间内要营造出温馨、舒适、高雅的气氛,以间接光源为主,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客人眼睛形成炫光点。茶几、装饰画、工艺品等可用聚光灯照射,以增强艺术氛围。在暖光源为主的环境中要有一点冷光源作对比,避免颜色单调乏味。

(2)慢摇吧与迪斯科:慢摇吧要求灯光根据不同时段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在开场前段,灯光较为明亮及以暖色调为主,随着时间推延,灯光逐步调暗变冷,到最后只剩下一些LED、光纤等弱光源配合音响效果,时而亮一下频闪灯以带动全场气氛。为了方便DJ控制全场气氛,应将全场光源控制设在DJ台内,通过电脑统一调节。迪斯科灯光大致与慢摇吧相似,但它要比慢摇吧的更暗、更冷一些,虚幻迷离的光源多一些,以配合客人现场的感受。

(3)表演吧与表演厅:以暖色光源及间接光源为主,舞台的灯光变化是全场的焦点,造型内的装饰灯、专业的电脑灯与激光灯等都应不断地配合节目表演的内容变化而变化。让客人感觉置身于一个千变万化的场景之中。

(4)量贩KTV:灯光要求变化不大,达到明亮、清晰、温馨、舒适即可。

4.装饰风格的区别

娱乐模式的不同,消费群体素质、年龄及身份的差异,导致装饰风格有所区别。量身订造的娱乐环境,置身其中会使客人感觉亲切;反之,感觉会格格不入,难以久留。设计风格与娱乐模式的相匹配是装饰硬件的重要部分。

(1)夜总会与娱乐会所:装饰风格要求较为接近,其接待客人的层次及年龄都较为相似。这类身份的群体大都喜欢高档、稳重、简洁的装饰风格。为达到上述要求,在设计上应选用一些高档、典雅的材料;沉稳的色彩,使整体风格协调统一、高贵大方。

(2)慢摇吧与迪斯科:以年轻人为主,时尚、新潮、别致的装饰风格会对他们有着一定的吸引力。新颖特别的装饰材料、跳跃丰富的色彩、现意的造型,会使场所呈现与众不同的格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表演厅与表演吧:客人视线更多的时间都是集中在表演台上,所以场所的整体风格只需大方得体、色彩明快,且将舞台设计得更加丰富多变。

(4)量贩KTV:设计风格要求简洁明快、清新脱俗、色彩和谐,让人感觉干净实用、简朴大方。

5.经营策划的区别

不同的娱乐模式,有着不同的经营方法;不同的服务对象有着不同的服务要求。针对娱乐模式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让正确的策划确保项目的投资回报。创意公司20年的娱乐策划设计经验告诉我们:同是一个娱乐项目,不同的经营手段、策划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1)夜总会与娱乐会所:以房间为主的服务模式,是人对人、心贴心的服务过程,因此拥有高素质服务人才是该类型场所经营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达到以上要求呢?优厚的待遇及必要的素质培训是必须的,确保员工拥有与客人的沟通能力。当具备了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后,必能达到"花香蝶自来"的效果,再加上业务的推扩,不难开拓局面形成良性循环。

(2)慢摇吧与迪斯科:以厅为主的娱乐模式,凝聚人气,制造气氛是该类型项目的首要条件。为了达到目的,应精心策划一系列的推扩活动,将人气在同一时间内凝聚。如:邀请名DJ或名歌星、开业期间优惠价格、广告全面推广、吸收大量好的业务员……然后通过经营留住顾客,形成热闹—更热闹的良性循环。在内部气氛的制造上,应编排灯光、音响、领舞等不同时间段的节目及变化,将气氛带入一个新的。一晚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经常性的变化更新会使客人耳目一新。

(3)表演厅与表演吧:以表演为主,节目特色是这类场所的生命。如何将节目适合当地文化,以及不断更新换代,吸引顾客是重中之重的事。

(4)量贩KTV:以唱歌为主的KTV,如何将音响、灯光、装饰、超市、服务做到最好,在消费者中营造口碑,树立品牌是最佳的宣传。

三、不同地域场所策划设计的区别

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经济、气候等的差异,娱乐场所策划设计也有所区别。

首先,不同文化底蕴地区的策划设计差别很大。如: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设计上要根据当地一些风俗习惯上的色彩、特色来设计。苏州人杰地灵,更是以苏州园林而闻名于世,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当地人在设计上喜欢休闲、自然的风格。湛江的KTV房至今都喜欢房中房;上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对外的窗口、现代的大都市,所以现代的西洋风格在此大受欢迎。

篇4

在当今社会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并和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我们生活质量的影响甚大,因此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都市人都向往自然,渴望回归自然,在住宅楼宇的间隙,创造怡人的绿化环境,使人们能到小区花园中与花草倾谈,与树木交心。以下从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1.规划设计基本观点

小区环境规划设计应体现三个基本观点:人的观点;城市的观点;实际的观点。第一,人是小区的主体,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到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去,需要突出它的适用性。第二,城市是个有机体,而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三,从小区用地的现状实际出发,进行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

2.规划目标

力求塑造一个具有幽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个性鲜明的花园生活空间。

3.结构布局

通过细致研究和综合考虑,确定小区内住宅的层高以及住宅间距,根据用地的特点,结合小区主要干道系统,布置配套公建、景点、老幼运动区和花草树木等,构成中心绿地,并连结干道组成若干组团。

4.规划设计

4.1尽量考虑现代人求变求异的心态,打破传统平面布局、营造趣味化的,多功能的空间形态。

4.2围合开敞空间,提高天空可见度,才能使居民真正享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4.3不仅在中心花园内有集中的商业会所,更在其他楼宇中安排一些小商业区,实行全方位的便民服务。

4.4利用楼宇间距设置球场,利用边角地段设单杠、滑梯、跷跷板等设施,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使区内充满动感活力。

4.5小区的道路系统要便捷、清晰。

4.6居住组团的识别性与认同感,强调群体空间塑造。

5.环境设计

在住宅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之外,还需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地。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环境设计就是针对每个具体的住宅小区来进行环境规划以及环境细部是设计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程的内容,更是一种对自然环境进行艺术的改造过程。

5.1住宅小区环境设计的内容

绿色植物为建筑创造了有益的生态环境,室外绿化空间的植物大多数为观叶植物,花坛、花槽,这是大型公共建筑常见的绿化形式。小区中心绿地是绿化的重点,在其中设置小桥、亭台楼阁、山石小品等构成五彩缤纷的景色;现代建筑体形简洁明快,不尚繁琐装饰,因此需要有丰富的小品来软化环境,在现代建筑围绕的空间里,小品成了绿叶中的红花,在美化环境、渲染气氛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水是大自然最壮观、最活泼的因素,从而成为建筑空间与环境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水在建造环境构成中有三个基本形态:面的形态、线的形态、点的形态。在构成建筑环境的设计构思中,充分利用水的流动、聚散、渗透和蒸发的特性,使水景建筑空间得到多种感觉空间的变化。水的细部处理是构成水景的元素,大体上包括:喷泉、涌泉、水幕与瀑布、池岸与池底处理、池面装饰小品等;雕塑是赋予环境以生气的点缀品,像树木、街道、建筑一样,成为构成环境的一部分。正如现代建筑较之古典建筑更趋于简捷明快一样,现代雕塑也在由具体向抽象发展;大门建筑是建筑群体内外的分隔部件,是建筑群的门面,也是空间序列的起始,有时也成为人们记忆的标志。我们应力求作到功能与形式统一,克服结构形式、建筑风格的不同。大门建筑设计 还应包括车辆、人流集散和停车场地。有条件的可留出绿地,种植树木,以丰富大门的空间环境。

5.2.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5.2.1小区住宅布置与居住环境

日照:在住宅布置中,改善单纯的按日照间距南北向行列式排列,充分利用太阳的方位角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丰富 力量空间环境,又提高了日照质量。通风:在炎热的季节里良好的通风同寒冷季节的日照一样重要。居住环境中的邻里关系:要密切邻里关系就要研究住宅布置中不同的知觉属性对居民产生的视觉及心理刺激效应,导致居民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行为。

5.2.2小区空间布置与社会环境

如何在小区空间中创造居民乐于进行室外活动的场所呢?归纳起来有这么几条:a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在那里空气是新鲜的,地面是整洁的,有遮阳的树荫,还有可供观赏的花木,没有车辆的密行,也没有噪声的干扰;b必要的消歇:交往设施铺装地面供中老年人早上打拳、练功、跳舞,沙坑、爬梯供儿童游戏、玩耍,座椅供成年人交谈等;c限定空间:开放的没有边界的空间给人以不稳定或不安定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站在沙漠中会感到无依无靠,孤立无援。这样的空间给人失落感,而不是认同感和归属感。如果规划设计不做出精心的安排,小区内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空间,又称负空间,主要是指无人使用或没有被利用的空间。它无助于小区环境的改善。积极空间的开辟要密切结合人的活动需要和心理环境的特点。

5.2.3小区公共建筑布置与生活环境

在公共建筑的规划中应注意以下原则:方便生活;利于经营管理;美化环境。另外,小区的商业中心和商业娱乐中心不但是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地方,还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场所,必须为前来活动的居民提供赏心悦目的环境。

5.2.4小区道路布置与交通环境

居住区规划特别要体现对少年儿童的关怀,要求小区内部配以相应规模的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使他们不穿越小区外道路,自己去学校而不致受外来车辆的威胁。道路网的布置要使居民出行时顺利的到达目的地,但应避免任意穿行别人的房前房后,以保持组团内部的半私密领域性质。为了必要的居民安全与安静,适当绕道而行与人们抄近路走的心理是有矛盾的但只要规划设计处理的好,遵循居民的出行轨迹进行布置,居民身在其中是会理解的。

中心绿地广场:从生态角度看,小区中心广场相对面积大,有较充裕的空间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经生态栽植后,成为整个小区的“绿肺”。对居住环境有直接影响。

6.建筑单体及形象:

自然、健康、节能应是住宅的设计目标。

综上所述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因此我们在小区规划中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顾浩.源于自然融于环境营造特色[J].规划师,2003(11)

篇5

摘要:针对高效校园建设规划来说,应当因地制宜,而且要布局合理,并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体现个性的高校校园。本文通过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规划设计实例,在校园规划建设理念基础上,系统地探讨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深入剖析方案设计构思,为同类建设提供参考实例。

关键词 :高校建设;规划设计;生态校园

1 校园规划建设理念

对于校园规划建设来说,其规划设计主题适宜为“师造化”、“师法自然”。师,就是遵从的意思,造化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遵从自然,达到“自然与建筑、建筑与人、人与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该方案的总体规划设计做到了建筑和配套顺山势、就地势、亲水体而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分布合理,与校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原则相吻合。淤整体设计。从城市与校园的双重视角,着重对环境生态的研究,将建筑与景观有机结合。于人本校园。注重营造具有活力和人文氛围的校园空间场所,在“自然环境”与“社区性”、“城市性”之间取得平衡。盂师法自然。尊重基地的自然生态与地域传统,追求建筑在基地中的自由表现。

2 实例概况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建设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南海软件科技园内。区内青山绿水,充满自然气息,成就南中国最优秀的软件蓝谷。南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共1282 亩,把新校区建成一个规划科学、因地制宜、布局合理、配套完整、高起点的校区,并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体现个性、整体协调、风格独特的园林式、生态式、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具有特色的职业技术类大学校园。南海校区整体规划基地紧邻软件园南北交通主轴,且基地内的山体和水系为软件园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一部分。严格的规划控制条件决定了校园公共空间系统和城市景观的密切关联,这决定了校园在空间和景观上的开放性。结合地形地势来规划成山地校园,基地的地脉条件较为复杂,地形地势变化丰富,为设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同时也为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提供了机会。结合自然环境来规划成生态校园,自然分布的水系将基地分解成三足鼎立、相对而望的群岛形态,滨水岸线绵长,谷地、山峦连绵起伏,决定了未来校园的山水空间特色,为校园生态景观系统的建构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3 结合实例分析

3.1 环境生态网络的建构与强化

设计依托规划控制条件所限定的环境生态格局,使建筑群体与城市环境特征以恰当的方式介入。连续、绵长的滨水岸线为未来的校园空间注入了诗意与活力。规划将建筑组群的布局与滨水空间相结合,从而划分了不同的滨水功能与环境特征。在基地中央四条水体的转折连接处,形成校园公共绿化景观的核心,保留的山体绿化与滨水绿化相衔接,既拓展了核心景观的范围与层次,形成立体的富有特色的山水环境;同时也完善了校园主体建筑群间的开放空间体系,以“虚”的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强化从主入口向基地内伸展的谷地环境的景观特征,构筑校园的景观门户通道。将体育运动区与滨水绿化相结合,形成滨水休闲运动空间,开阔的空间尺度强化了校园对城市的开放性。将与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生活带并行的水体拓展为生活休闲岸线,并通过大学生活动中心区与校园中心相连。由此完成了从“城市—校园”、从“景观岸线—中心环境—生活运动岸线”的滨水环境的建构,形成连续环境中丰富的尺度变化,促发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3.2 基于自然环境的建筑空间与风格

建筑群体呼应自然环境曲折多姿的形态,以一种不规则的形态,依山就水、作为环境的界面以群体的形态出现,在风景的边缘自由展开,一反大多数校园建筑空间规整严肃的面貌,追求轻松自在、富于山水情趣的空间气氛。建筑组群以一系列高低错落、曲折有致的街道、广场来组织,时而开敞,时而封闭,使其与周边的景观取得富于节奏变化的联系,使得建筑群体犹如从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一样,彼此充分融为一体。

建筑设计追求空灵、轻盈的风格,通过局部底层架空,开敞的中庭、平台、廊道等,与山地水面交织渗透,与自然密切对话。在形式上通过轻巧的单坡屋面、富有质感变化的墙体、百叶遮阳板、钢结构构件和节点等建筑元素,创造出既与科技园区整体建筑风格相和谐,又独具特色、富于现代感和人文气息的建筑群。

3.3 基于自然环境的园林绿化景观总体规划

基于南海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主题,南海校区的园林环境规划设计以“师法自然、交融情景”为理念。“师法自然”并不是对自然作单纯的模仿,而是包含深刻的内涵与哲理,具体来说就是要使人文环境、绿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即文脉、绿脉、山水脉)相互优化及相互补充:文脉———是环境设计所需体现的精神与内涵,犹如人的思想与灵魂;绿脉———是地表生态与植物的覆盖,犹如人的皮肤;山水脉———是地形和大环境的设计,犹如人的骨架。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历史积淀的校园文化为突出特征的文脉;以水、岸、山等多种环境的植物群落形态为突出特征的绿脉;以湖光山色、岭南水乡风情为突出特征的山水脉,然后通过实施科学的校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与建设,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校不但能教书育人、文化育人,还能环境育人,学生不仅能从书本知识中领悟人生的价值,也能从自然中汲取生命的灵感,真正实现校区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4 结语

文章通过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规划设计实例,针对高校理念为“师”,因此本高校规划设计理念采取“师造化”、“师法自然”的方案,达到“自然与建筑、建筑与人、人与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同时该方案的总体规划设计做到了建筑和配套顺山势、就地势、亲水体而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可为同类高校建设提供参考实例。

参考文献:

篇6

一、区域环境评价的概念

从1979年中国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至今,其相关制度在保护自然环境、防治污染、协调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就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众多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发展,例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及边贸开发区等,使多个建设项目在相同地区,相近时间陆续开展。届时,如果对各建设项目进行逐个环境影响评价(EIA),就不能准确预测最终的环境变化,不能显示区域开发的总体环境影响,进而导致无法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对策,使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落空。故而,应当将这类开发建设项目看作一个整体,综合考虑全部区域开发的建设行为,开展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即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从理论上说,REIA可归入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SEIA或SEA)的范畴。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和要求,依照评价的性质、行政区划、区域类型、环境要素等,可以把REIA划分成多种类型,与开发建设项目息息相关的常见类型有:

(一)新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沿海省市开辟了一系列新经济开发区。这些经济区一般都有各自的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制定了区域环境规划,因此,应该开展相应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二)现有城市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

我国发展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依托现有工业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利用它们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进行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以扩大再生产,从而形成了许多以大型企业为主的老工业开发区(如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开发区的建设普遍都需制定相应的环境规划,做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环保部门进行区域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途径

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制定区域开发建设决策之前,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现状和目标、区域环境承载力、区域废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度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证和评估。按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区域的总体发展规划,为产业的合理布局和环境功能的科学规划提供有效依据,为区域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保障,真正将环境保护做为区域开发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

单一建设项目的EIA,使合理确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成为空谈;因为评价范围小,导致许多单项环评无法对区域大气和地表水环境容量进行估算。而区域环评却能对确定的区域,着眼于整体,根据区域环境规划与保护目标、功能区的划分、区域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状况来研究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准确地制定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为实现总量控制奠定基础。

(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污染物有效集中控制创造了条件

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是兼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为一体的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单项建设项目环评虽说能把拟建项目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充分的诠释,但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集中控制只能提出宏观建议。在这方面,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其优越性,即可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和总量控制目标,对区域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整体规划,应用“工业生态原理”,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导下,使一个项目排出的废物成为另一个项目的原料,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充分利用;在上述基础上,再提出统筹治理和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控制方案),为区域污水集中处理与资源化、以及推行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创造条件。

(四)有利于识别不良的累积效应并在区域范围采取对策

单个建设项目的EIA难以从整体上分析其与区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开发建设所产生的累积效应。REIA有可能比较确切和全面地分辨区域各时段的开发对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恶性累积反应,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加以预防和消除。

四、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而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区域开发规划纲要制定之后和区域开发规划方案实施之前。实际上,区域开发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和环境影响报告书(EIS)的制定是一个同期,互补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价随着区域开发规划的启动就同时介入了,以区域环境特征等因素为基准,综合区域开发性质、布局和规划,进而编制出区域开发规划方案,评价每一个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见,分析修改后的方案的环境影响度,最终达到协助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保护协调的区域开发规划和区域环境管理规划的目标,促进整个区域可持续性开发。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开发规划与区域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区域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从宏观角度上说,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开发活动的选址、规模、性质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的考虑分析可以避免决策的重大失误,尽可能的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的损害。

篇7

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为新形势下抓好高校环境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我国高职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在办学规模上已成为半壁江山,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生源等竞争,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环境建设,深化高职特色环境育人功能,努力创建一个与教学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谐统一的育人环境,既是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重点,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求。

一、高职校园环境建设基本内涵

作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校园环境既有诸多共性,也具有特性。共性在于,校园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既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积淀的物质反映,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同时也是课堂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有效补充。校园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建筑风格、人文环境、自然风景特色、绿化美化程度、环境整洁水平以及设备现代化层次等,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校园的精神环境,也称软环境,如学校的管理规章诸要素、校风学风教风、社团、文体活动、人校人际关系等;二是校园的物质环境,也称硬环境,如校园道路、绿化、建筑、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等,能够满足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设施和附着于校园的物质条件。一般来讲,校园环境建设主要指物质环境的建设。同时,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应有别于其他高等院校,具有其鲜明的特色。高职校园环境建设应以职业特点为中心,以服务区域或社区经济、文化的开放性教育教学为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并运用到校园环境的布置中去,使校园整体环境体现行业特色,教学设施突出企业环境、教学场所展现企业文化,从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校园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联动关系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学校的环境与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校园环境的好坏、优劣决定着育人功能的发挥,对师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约束、引导、规范和塑造作用,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能力、环境意识、行为习惯、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育,优美、整洁、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既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它以其特有的形象和魅力感染着校园里的每个师生。

高职院校普遍起步晚,存在着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活力不足、“双师型”师资不足、社会与企业认知融合度低等诸多问题和困扰;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和挑战,一些学校也存在着不顾自己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违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规模扩张,重内部建设,而轻教学质量提高,轻管理的现象。作为办学基础的校园环境,在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合理规范校园,注重高职特色校园建设,发挥人文环境育人作用,注重环境建设与人才培养联动,将使校园环境成为德育、技能培育的助力剂,促进环境建设中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三、高职校园环境建设与环境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28所、广西首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校园建设中,学校实践“环境景区化、建筑特色化、风格人文化、功能多样化、设备现代化”的“五化”校园建设理念,从加强校园环境规划建设、文化建设、真实实训环境建设、信息化建设、技防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环境育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校园环境建设明确开放型、新型的理念

由多所学校合并组建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得到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南宁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以构建服务型、应用型职业教育体系为主线,确立了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名校的建设目标,并在新建相思湖大学园区为学校规划了1800多亩教学用地,在前期投入1.5亿元新校区建设资金的基础上,在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2011年,又把学校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实验区试点单位,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校企联动、三方携手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为学校的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办学基础。学校在自身建设发展中,能充分结合所处大学园区建设规划、功能设计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秉承“砺志、崇实、强技、尚新”的校训,明确了“五化”校园建设思路,将环境育人与建设开放式、生态型和现代化高等学府的理念高度融合。

(二)校园整体规划坚持育人为本

1.校园规划重视育人环境。加强校园环境规划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学校校园规划采取国际邀标方式,积极引入国际竞争,目前的校园规划设计以加拿大阿奇贝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方案为主体,并集成了其他公司优选方案的先进理念,整体规划设计既体现了生态化、园林化的特点,考虑了对地形的利用与结合,虚轴线的使用效果,又吸收了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际知名职业教育学府人性化建筑风格。此外,校园规划立足社区规划建设实际,设计了集建筑布局、功能划分、资源共享为一体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校园生态社区组团,积极营造多层次立体的、人性化的参与性共享校园环境,既满足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师生、社会机构和人员对学校资源的合理利用。

2.校园建筑体现育人特色。一是功能布局多样性设计,注重育人效果。现代高职校园应是突出办学特色、功能复合、开放型、服务性强的社区型大学园区。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学校以“实用”“够用”“拓展”“优美”为原则,结合大学城社区和城郊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设计了校前区和图书馆、学术中心、体育场(馆)、商业街、科技产业区、餐饮实训酒楼(宾馆)、机电维修中心等各种对外开放交流的场地,在满足学生素质拓展、基本的生产实训条件的同时,为学校、社会双向多元交流与合作、资源共享与服务、科研成果的转化、资讯沟通,以及带动和激励所在地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健康繁荣提供了良性空间和平台,将使大学成为社区文明中心,使校园环境成为人才的孵化器和社区文化旅游重要资源。二是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注重以人为本。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加强了开放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加强了空间场所的功能复合性和模糊性,使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快的变化,使建筑更彰显人性化特征。如学生宿舍楼群间、学生宿舍与学生食堂间、教学区与行政办公区均采用了连廊设计,为校园交通、师生联系、环境整合、拓展公共活动空间、有效抵御气候变化、稳定学生心理等方面发挥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多重功能。又如,宿舍及教学楼群全部采用架空设计。学生宿舍架空层分区域开辟了各种校园服务站,学生自主创业小站区域,学生休闲娱乐、社团活动区域、多功能学习区域等。教学楼群架空层着重于学生技能操练功能布局,以及学生日常学习交流、社团活动设施建设。三是校园环境无障碍设计,注重特殊技能型人才培养。学校重视无障碍建筑设计,在新校区规划设计中无障碍环境设计一步到位,分步实施,在旧校区改造中,投入大量资金对原有教学场所、场馆进行了坡道改造,卫生间、淋浴间的无障碍化,充分运用学校教学资源支持特殊教育,培养特殊技能型人才。2011年5月,广西残联与学校联手,在学校创立了广西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这是广西首家面向残疾人的专门学院,也是全国高职高专第一所全日制残疾人大专学历教育学院。

(三)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烘托育人氛围

1.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环境建设的结合。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学校重视校史成果的运用,充分结合高职特点,将校史陈列与校内实训酒楼、宾馆及学生服务中心的环境设计融合,以校史文化、历史人物、杰出校友、办学成果的宣传教育为主线,建设了校史主题餐厅,学生服务中心校史展厅等,并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场所之一。

2.注重校园主题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学校在校园景观设计上,无论整体规划还是细部设计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主题的打造,注重从使用者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即空间的营造、植物的配置、小品的尺度及布局、材料的选择等,并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特别从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怀出发。如以“森林学校”建设为主题,植物的成长崇尚自然生态美;校园整体绿化、美化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使不同区域各具特色;配合多条不同风格、亚热带作物的绿荫文化长廊布局等,满足了学生学习生活、沟通交流、改善心态、陶冶审美情趣的需求,成为校园功能建筑和功能空间的有效补充和精神载体。又如,以花为主题,设立了桃花林外语角、向日葵广场;以学校形象识别LG宣传为主题,结合校训、爱国、爱校、诚信、荣辱观教育,通过规划设立于学校各区域的宣传栏、橱窗、板报、电子屏、小品,以及各类门牌、校牌的统一等,丰富校园人文环境,促进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3.注重高品质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优良的校园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建设,是构建美好校园环境文化,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适应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学校在新校区三个组团建设规划中,每个组团都规划了完善的文体活动场所,每个场所建设以满足学生素质拓展为主,以实现对外开放、资源共享、社会服务为辅,通过多元化的资金引入、多样性的课程设计,建设了一批高品位、高品质的体育场所和体育运动设施。如一组团建设中,除常规场所、设施建设外,还通过政府扶持、社会融资、企业支持等多种渠道,建设了亚田联标准运动场,功能先进的多功能体育馆,以及拓展学生技能的攀岩墙、网球场、多功能健身房等,努力创建高品质育人环境。

(四)校园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四位一体”“双主体”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企业先导”的“双主体”育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体现工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独立责任的“实训中心”运营和市场化多元建设模式,建立与完善了一批集教学、科研、培训、生产功能为一体的“四位一体”现代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室)。实训基地建设从环境文化建设入手,以企业真实生产车间的人文环境构建为基准,以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为基调,按现代企业标准对整体布局、制度建设、工序规整、着装统一等严格要求,并通过引入课程、引入企业生产线、引入企业管理者参与日常实训课程设计、实训教学、实训管理、产训结合等,以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师生职业道德培育、知识运用、技能培训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发挥了实训基地育人的最大功用。

(五)数字校园建设突出空间育人环境构建

信息化数字校园包括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两个层面,包含行政、教学、学生三大部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数字校园资源计划,包括NCRP系统、“笔记本大学”“校园一卡通”等建设。NCRP系统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理念,构建的是“时时、处处、人人”的人文信息环境。此环境中,所有数据是实时、公开的,工作流程标准化,并且始终处于控制状态,教职工的绩效也在比较数据中自动生成,而其中的“学生诚信银行”,更是学校“教养工程”中“教”与“养”结合的重要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激励、规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学生大学三年综合测评的重要指标,既创新育人模式,又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实现了“仿真校园”与“现实校园”校园的高度统一。学校还以“笔记本电脑”为载体,以有线和无线网络为校园平台,通过师生人手一台电脑计划的推进,使学生获取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最简便的沟通方式,同时也促进后勤服务、行政办公效能最大化,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实时辅导与动态管理,为促进学生就业,促进家校、校企联系共同育人搭建了优质空间平台。

篇8

城市规划专业是以工为主、文理工结合,正在兴起的专业,为社会培养注册职业规划师和管理、研究人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中国的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40个百分点。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才已成为了21世纪的热门人才,城市规划专业已成为了21世纪的热门专业。在教学中,应依托学科发展,学科发展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坚持走以项目带学科的发展路子,专业教学的特点是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规划设计实践的锻炼。该专业主要使学生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环境规划、风景园林游憩系统规划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区域规划及城镇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区域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分析、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筹划设计及组织规划实施和管理的综合能力。因此,城市规划专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美术方面的知识尤为重要,而美术知识又是学生最缺乏和最容易忽视的知识。加强美术教学是城市规划类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规划类专业的美术教学中,应该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一、注重美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原则

在西方美学史上,设计一直被认为是艺术序列的开始而备受重视。设计艺术以其所独有的特征和其他艺术相区别,它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学科。设计师作为设计艺术的创造者,既是工程师,又是艺术家,因此在规划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中,美术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从事城市规划类专业的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以下特征:(一)学生常常会对美术学习产生一定的困惑,不知从何下手,不知美术学习与日后的设计有何具体联系,而原有的美术教育只是单一地从素描、色彩等方面进行教学。(二)招收的学生多为理工科,缺乏美术基础,教师不自觉地将教学降低为“中学美术补习课”,导致“削足适履”的现象。(三)受美术课程学时的限制,素描、色彩、渲染类课程的总学时过少,对于美术基本功弱的理工科学生来说缺少足够的课堂训练。(四)缺少对设计艺术的本质认识,将其笼统地视为“修养课”,势必将规划设计类美术教学混同于普通的美术教育,没有在事实上将其定位于“专业基础课”,以致美术教学与专业脱节。(五)没有认识到美学和艺术理论教育在城市规划类教育中的地位,所以与之相关的课程开得太少。

城市规划类专业美术教学的首要目的是:美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即艺术处理和表达手段的训练。然而,经常有学生反映头脑中有许多好的想法,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城市规划设计需借助于绘画修养来准确表现设计意图,需通过手中的画笔传达设计思想。所以解决这一矛盾,应强调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训练,重点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艺术表现能力。一方面是表现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审美评判能力和造型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基本的功能训练融入以创造性设计为主线的启蒙教育,让基本功能训练服务于创造性,在每次的重复性训练中发现新的规律后再创造出新的结果。例如,在进行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时,美术的功能就发挥出来了。我们可以大量引入树林、花卉、草坪、动物和水等,这些自然物体本身就是美术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法。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就是利用大量的绿化点缀广场的环境。引入动物设计广场文化的环境更是数不胜数。例如欧洲的一些广场上的鸽群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德国的汉堡市政厅广场前的河上的天鹅和水鸟也成为重要的景观。城市文化广场的水环境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两种形式:(1)以水的单独造型方式。(2)以水与其他环境或个体配合的方式。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喷泉广场,中央是一组由电脑控制的160个喷嘴的音乐喷泉,440棵柏树如同由水中生出来,人走在路面上,就如同漂在水面上。又如,波特兰市的两个广场也是以水为主题,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环境是动态的,创造出的瀑布、涧流等汹涌澎湃的自然景观,给人以激情和享受。著名的建筑师小沙里宁设计的圣路易斯市的标志圣路易斯拱门也建在河边,与河水相结合。这些城市广场的环境的设计,表面上似乎跟美学无关,其实无不跟美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城市规划类专业美术教学的另一目的就是培养开发创新能力和感性素质。创新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城市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他们惯用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逻辑思维占主导,缺乏感性认识思维,因此同时要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及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更适应专业特点,这是课程教学的目的,也是因为设计艺术是典型的感性与理性、情感与理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态。例如,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该注重公共艺术品本身的应用。在一般情况下,公共艺术品往往会被人忽略。公共艺术品包括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和旗帜等艺术作品),具有纪念性、主题性、标志性、游乐性、观赏性等功能。公共艺术品在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雕塑艺术是设计师运用形体与材料表达设计意图和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法。文化广场的魅力离不开雕塑的设计,它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用它本身的形与色装饰环境。不同的时代赋予雕塑设计不同的要求与内容:纪念性的,例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纯装饰性的,如圣保罗大教堂檐口上的雕像;宗教性的,如耶稣雕像、观音雕像;纯艺术的作品,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等等,这时的雕像都是具象的。在这之后,随着抽象雕塑的产生,人们开始用自己的理解诠释雕塑其中的含义,如毕加索设计的“无题”雕塑,人们可以凭自己的想象理解它。现代越来越多的雕塑设计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如日本设计师关根伸夫设计的“带腿的石头”,一块石头下面由四个弯曲似腿的柱子来支撑,营造了放松自己、休闲的氛围。这些都是美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应该时常让学生感受这一点,以增强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美术惯性思维。

二、注重城市文化熏陶美学教育的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离不开文化,因为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美术(或艺术)、文化和城市规划三者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因此,在城市规划类的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城市文化熏陶的教育,特别是把注重地方文化特色寓于美术教育中去。例如,城市文化广场设计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和周围环境共同构筑了该城市的文化活动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差异和特殊的要求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理解其中固有的精神,设计出在该城市文化背景、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宗教、历史、传统、神话、童话、文脉、源与流、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闻名、怀古、原始艺术、人类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意图。城市文化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又包括其社会特色。城市广场应突出地方特色,也就是突出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这样,城市规划设计出来的美学产品才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强调文化的熏陶。

三、注重美学材质教育的原则

一座城市的规划与设计,除了为人们提供便利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外,还应该体现其美学价值,而城市的漂亮都是由一个个材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美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美学材质的教学。例如,在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材质的选择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文化广场在针对主题设计的同时,会考虑到某一特定小品对于不同材质的要求。大量使用的材料有木材、不锈钢、石材、玻璃钢、铸钢等。不同材质的使用对于营造文化广场的氛围是值得重视的。它的特性不仅能够使广场的主题更加鲜明,还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妙用。在广场设计中,对材料与质感,以及色彩与动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如莫斯科加林纪念碑,用钛合金制成,在不同时刻的阳光下,显现丰富多变的光泽。瑞士苏黎世埃施尔韦化广场的装饰雕塑,橙色的雕塑与水相结合,旋转的形体与明快的色彩在环境中非常明亮。巴黎卢浮宫是法国的骄傲,是法兰西人民的国宝。卢浮宫广场的玻璃金字塔使用不锈钢构架支撑起近千块玻璃板。这些玻璃板用世界著名的法国枫丹白露纯白石英砂为原料,并经过特殊的处理。玻璃金字塔在日光和其他照明的影响下,显出了神秘高贵的气质,犹如一个巨大的“光井”,为广场营造了特殊的气氛。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周围的环境选取小品的材料,使其在主题的反映上达到和谐统一。铺装材料主要有天然饰面石材,如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岗石,人造饰面石材如水磨石、人造大理石、人造花岗岩等。另外还有装饰性很强的乱石贴、鹅卵石、艺术陶砖等。铺装材料应该具有耐磨、防滑、防尘、排水、易于管理的性能。利用好这些材料装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文化广场的主题得到更好的诠释,同时还会使城市的面貌得到更好的表现。这些材质的运用貌似轻巧,却煞费苦心,都是由设计者从美学的角度加以诠释的。

综上所述,处于当今各领域互相渗透,产生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学科的时代,我们需重视城市规划设计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的问题,遵循美术教育中的原则,保证为学生未来的规划设计能力、艺术素质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使规划设计本身所必须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在学生脑海里得到自然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李浴.西方美术史纲[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80.

[3]刘天民,陈静.建筑美术教学改革刍议[J].建筑学报,1999,(11):54-56.

[4]王健民.对建筑美术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299-301.

[5]张海兰,杜筱玉,徐玉红,任康丽.城市规划快图构思与表达.合肥: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篇9

小城镇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角色,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如何合理地规划小城镇建设是一个核心问题。小城镇环境规划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一、项目简介

本城镇总体规划范围为:镇行政辖区32个村,镇域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该城镇区建设总体规划面积15.59km2。初步规划方针是把该城镇通过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三级等级结构。第一级为中心城区;第二级为重点镇;第三级为其它乡镇,为需要与县域城镇体系协调的城镇单元。

二、城镇规划原则

(1)进行小城镇规划时要的贯彻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设计思想,充分发挥小城镇自然的优势,坚持将城镇传统风貌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体现出小城镇独特的历史文化。(2)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规划方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以建制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建设为重点,既要满足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后代预留可持续发展空间。处理好保护、改造和新建的关系,同时还需充分利用当地有效的资源能源;进行统筹兼顾规划设计,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3)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规划时必须保护城镇原有环境,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实现农业、城市之间的良性循环,保护城镇水土、绿化、动物等生态环境。(4)因地制宜、合理使用和节约土地,通过挖潜改造,提高土地节约化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合理利用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节约建设资金,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充分考虑周边其他村镇的相互影响,通过规划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5)坚持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服从区域、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注意环境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衔接、补充和完善,充分发挥其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6)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立足当前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城镇功能分区

结合本小城镇总体规划,根据土地、水域、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与目前使用功能、可能具有的功能,同时考虑到该城镇未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对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本城镇划分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如工业区、商贸区、文教区、居民生活区、混合区等),并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尤其是对于规划区内饮用水源地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小区、自然保护点的保护。各功能区通过合理布局,对在各功能区内的开发、建设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控制在城镇的上风向和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内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分区原则以有利于满足居民生活与生产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1)分区方法。确保城镇的功能与规划相配;结合城镇的自然条件划分;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分,依据行政辖区划分;依据环境保护重点划分。(2)城镇分区。根据上述的分区原则,整个城镇功能分区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镇(乡)建成区:划分出工业区、商贸区、文教区、居民生活区、混合区等;二是镇域辖区:农业种植区、特色产业区、养殖小区、水源保护区、沼泽草地区、自然保护小区、重点保护(风景名胜)区。在进行功能分区时,每个规划区应说明位置、面积、主要发展的产业,具体环境保护要求等;严格控制在城镇的上风向和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内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垃圾处理场、供热锅炉);规划区控制在3~5个区为宜。

四、城镇城市道路规划

1.铁路交通及布置。铁路由铁路线路和铁路站场两部分组成。鉴于本小城镇所在的铁路站为中间车站,而且客货合一,采取横列式的布置方式。铁路站的布置往往与货场的位置有很大的关系,鉴于本小城镇用地范围小,工业仓库也较少,为了有效地避免铁路分隔城镇、互相干扰,铁路站场布置在小城镇一侧的边缘,而且把客站和货站用地布置在小城镇的同侧方向。同时把客站设置在接近小城镇生活居住用地,而把货站则设置在接近工业、仓库用地。对于铁路线路不可避免地穿越城镇时,配合城镇规划的功能分区,见图1所示。为此,本小城镇把铁路线路布置在各分区的边缘,在铁路两侧各分区内均应配置独立完善的生活福利和文化设施,以尽量减少跨越铁路的交通。另外,对于通过城镇的铁路两侧植树绿化,这样既可以减少铁路对城镇的噪声干扰、废气污染及保证行车的安全,还可以改善城镇小气候和城镇面貌。铁路两侧的树木不宜植成密林,不宜太近路轨,与路轨的距离最好在10m以上,以保证司机和旅客能有开阔的视线。

图1 小城镇铁路布置与城镇功能分区配合

2.公路交通及布置。公路线路与小城镇的联系和位置分两种情况,即公路穿越小城镇和绕过城镇。采用哪种布置方式要根据公路的等级、过境交通和入境交通的流量、城镇的性质与规模等因素来确定。进行城镇公路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公路穿越城镇造成公路与城镇之间的相互干扰,但对过境公路穿越城镇也不能盲目外迁,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对交通量不大的过境公路,采取适当拓宽路面,在镇区内路段可以改造为城市型道路,做到一路两用;但要结合城镇用地布局的调整,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建设项目,尽量减少交通联系,并且不宜作为小城镇的生活性干道。

五、城镇管网规划

(1)给水系统规划。根据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采用300升/人日,经计算,城镇总用水量16000立方米/日,最大小时用水量1810立方米/小时。规划改造利用望江厂自来水厂,并在后山新建高位水池,水厂规模30000吨/日,兼向城镇的旅游区等地供水。鉴于地形限制,城镇的供水管网采用环状与枝状相结合,其中以树枝状管网为主。(2)排水系统规划。城镇的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制;城镇各片区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然后汇入镇区下游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84-02

绿色大学校园的规划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学思想、环境教育理论与校园环境规划等多方面相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大学校园的理念在世界被广泛地传播并实践着。论文将围绕绿色大学校园的内涵,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建设为例,探讨绿色大学校园规划的策略。

一、项目概况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学院位于百年历史名城大连旅顺口,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校舍建筑风格各异,既有古典的凝重,也有现代的浪漫。幽雅的校园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圣地。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在建校初期,校园规划理念及建筑风格定位上,王万义校长是在对学校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体现特色性大学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实力,建筑设计体现“适用、超前、继承、创新、突出文化底蕴特点和环境设计”的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发展理念,全面打造快捷、高效、舒适、美感、绿色的校园。

二、建设基地概况

(一)地貌特征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绿色大学校园建设基地位于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美丽的校园,东边月明湖,西边二龙山,南临渤海,北靠烟大轮渡。

(二)气候特点

旅顺经济开发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0.3℃,年平均风速3.82米/秒,年平均降水617毫米,年平均雾日12天。长达12.96公里的海岸线与碧海、柔沙、奇岛和独特的民俗,构成别具一格的海滨风情。

三、绿色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一)因地制宜的校园规划体系

1.规划结构分析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规划设计中,通过校园环路、连续的学术轴线、连续的阶梯空间等将校园空间交织于一体,强化了空间的融合。将公共教室、图书馆、综合实验和计算中心等主要的学习科研活动场所集中布置在用地核心区域,将学校学术交流中心、生态廊道贯穿其中。这样不仅为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区域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利于营造人文学术氛围,也利于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与场所。教学、生活、体育各区有序排列,形成有机规划结构,体现高效的学习生活、密切的信息交流和大家庭式的校园生活。

2.规划功能结构分析

高校的建设与管理讲求效率与效益,功能区域集中有利于交流与资源共享,分区则有利于管理及保证不同功能体系的完整性。因此,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规划设计依据自然地势、大学校园功能的要求,以及利用基地中相对平缓开阔的地段建设相对独立的办公、生活、体育、发展备用等区域。由于功能面积要求大,用地有限,各功能建筑布局紧凑、集中,体现了网络时代的高效主题。

3.空间结构分析

场地空间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根据人们不同的交往需求创造不同尺度、不同氛围的空间环境。反之亦然,不同尺度的交往空间决定了不同的交往级别。本规划将校园空间分为三个层次:集会型空间、交往型空间和独处型空间。

集会型空间是指日常和节假日时,以系、年级为单位组织的大型公共活动所使用的空间,包括北楼广场、主楼广场、图书馆广场,这类主题式的空间往往和主要景观轴线相结合。

交往型空间包括团队交往空间和对话交往空间。前者指以班级或小社团为单位组织的小规模的活动所使用的空间,后者指几个人交谈与讨论问题所使用的空间,包括小型广场和休息角等。

独处型空间主要是指能够满足个人独处静思或读书要求的空间,主要包括树林、散步小径、沿山脚带和滨水的幽静空间。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校园规划空间结构设计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地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传承和发展校区的文脉,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塑造出三位一体的、各具特色的高校校园的景观空间,通过五个不同层次空间的运用,保证了校园空间的延续性和交往性,既有适当的分隔,又有密切的联系,承载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4.交通组织分析

主入口。主入口,即学院的功能性大门,设在整个校园东侧,方便南北向交通,功能性较强。另外,还在校园中部、西侧设置了次入口,分别解决部分出入问题,各司其职,保证交通便捷合理。

车行。环绕核心教研区的一圈外环干道有效地解决了核心区的交通问题,避免了车行穿越对教学楼的不良影响,保持了一片学习研究的净土。除此之外,还规划了与环路衔接的尽端路,解决各功能组块的交通问题。校园的次级干道由主干道向各个组团内部延伸,解决其内部交通。主次干道,层次分明,各尽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