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小学数学计算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3: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数学计算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数学计算论文

篇1

现代小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十分重要的,而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同样也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内容。尽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降低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要求,但计算能力对学生所体现出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无法被改变的。因此,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老师的重点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计算教学与生活不够密切。题海战术和大量题库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失去对计算的兴趣,很多教师只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没有将计算教学同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这无法解决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根本问题。第二,课堂讲解同练习相分离。传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通常缺乏合理性,前半节课运算法则的讲解加上后半节课学生自己做练习的单一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第三,学生综合能力欠缺。现实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过分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个人的情感变化,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无法提高计算能力。第四,单一的题海战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计算结果而忽略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这些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的具体教学策略

1、教材内容是重点

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在深刻了解教材背后隐藏含义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第一,了解教材知识体系,系统总结教材知识,完整构建知识网络。第二,合理分析教材中的重难点,选取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教学内容。第三,根据现代教学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预测、做出准备。例如,关于四则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领导学生多做常见题型,并结合应用题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技巧。教师应以课本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自主培养学习能力,通过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

2、注意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他们自制力差,好奇心重,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创造教学环境,不能直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切合实际,将数学知识导入课堂,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例如,在学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如苹果或者梨子来进行教学演示,请同学上台将9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得到9÷3=3的结果,实践中的学习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计算的理解和记忆,这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让他们意识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广泛应用,也能达到提高学生主动计算、积极计算的目的。首先,增强学生主动将实际生活与计算教学内容联系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设置以下教学场景:“假期某某学生计划与妈妈去看电影,儿童票半价,成人票售价35元一张,同时购买了一些零食,请同学计算此次看电影总共消费多少钱?”例如此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算问题,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改变学生对计算的看法。

3、引导同学之间的计算交流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小组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专业技巧。首先,布置一定复杂性的练习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小组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作业,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前按照一定条件合理分配好学习小组。其次,在学生自己完成计算习题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提出意见、总结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结论。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通过学习小组,学生能够主动发表意见和看法,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理解和认识,既能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技巧进行计算,又能吸取借鉴别人的计算技巧和思维方式,并最终将别人的高效学习技巧转变为自己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计算能力的目的。

4、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面对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应开展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下是具体的几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具体方式:第一个,做游戏。通常情况下,儿童的专注力很难投入到课堂中去,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而没有哪个儿童不喜欢做游戏,针对低年级的拼音教学,这种做游戏的形式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第二个,会表演。例如,在讲到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角色扮演,分别饰演文章中的小白兔和小乌龟,老师可以充当解说员,这样一来,台上表演的同学积极投入到课堂表演,而台下的同学也认真观看表演。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比赛式,小学生争强好胜,在数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小型的学习比赛,这种比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说具体奖励发纪念章或小红花,效果会更好。

5、重视巩固练习

篇2

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没有认知,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关联点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对过往知识进行总结温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自觉地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点。

比如在低年段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教学中,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数,认识了“个、十”的数位名称、顺序、位置,此时在教学中使其掌握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由此分析,新旧知识的共同点有:1.计数方法基本相同。从以“一、十”为单位到以“百”为单位的数,都是个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从以“百”为单位的数到以“千”为单位的数都是各位逐次加1上升到十位;十位逐次加10上升到百位;百位逐次加100上升到千位。2.数位顺序相同。均为从右到左,由低位到高位。3.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相同,都是“十”。这些共同要素构成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以旧学新”,突破难点,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1.2加强科学训练,提高迁移,举一反三

在一切的教学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都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障碍,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要想突破,首先,教师要准确明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重”在哪里,“难”在哪里;其次,要想突破,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教学策略;最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物品的质量:一个书包、一只笔、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一个电饭煲,并根据自身对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轻孰重;学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周末记录整点时的自己在家的活动、记录在校一堂课40分钟下课时指针应该指示到什么位置;学习“统计”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家所拥有物品各自属性(电器、线织物品、陶瓷、玻璃…)的数量情况,为父母整理家务时提供数据参考…。这样的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杜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以致用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1.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夯实知识迁移

抽象概括能力对学好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越高,其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对新知识的掌握理解就越容易。在对学生进行抽象引导时,根据切入恰当时机让学生积累更多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性认识,使抽象概括具备一定基础。

篇3

二、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快乐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的快乐,思考的乐趣。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时,我充分利用学具中已有的直角梯形,先让学生感知这2个梯形是完全一样的梯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拼摆。我问学生:把这两个梯形能摆成什么图形?能利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拼摆(或旋转、或平依)很快摆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已经学过,有的小组用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求出梯形的面积,学生解决问题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学生很快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任意梯形的面积,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师生共同归纳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多种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每个推导过程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在运用语言描述公式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头脑中思维的外化。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说出公式的推导过程、思维的构建过程,充分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辅以表扬、激励等措施,这不仅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且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理顺思路,逐步培养学生能有理、有据、有序地进行思维的习惯。如:教学“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一节课时,我除了让学生剪剪、拼拼以外,特别让学生比量着拼成的图形,说出公式的推导过程。要让学生说出一分(把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二拼(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三比较(圆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圆的半径与长方形的宽、圆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进行比较),四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要除以2?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先让学生指着图说,再同桌说,通过反复叙述,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公式,还了解了公式的由来,学生形成了较深的印象,在以后计算时就大大减少了漏掉除以2的现象。通过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逻辑推理的神奇力量。

四、形成知识网络,发展思维,体验快乐

把学过的数学公式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重视引导学生把学习的新内容及时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完善,也就是将知识点“网络化”,找出公式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新学的知识与相关的知识结构相互结合与沟通,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教学完一段落后,要重视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后就要与前面的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联系起来建立知识结构,实际上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就是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这样让学生学到的就不仅是一个个孤立的公式了,而是一个知识系列。

篇4

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简单地操作鼠标,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机显示器上出现了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萤屏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我要吃饼,我要吃饼。”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篇5

每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不同的,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同一个教材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由老师面授,很多学习差等生可能会在学习时颇费力,仍不能真正领受,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恶性循环,导致成绩更差,老师因这些学生,也会放慢讲课的进度,这又影响了优等生的发展。所以解决这种因人而异的问题,就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加以帮助,它能够通过“人机对话”等方式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样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与多媒体成功相结合,能够具备声、光、色、形等多种功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成生动的形象,寓教于乐,使科学性和趣味性都能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教学传播渠道不断扩大,传播方式也更加具有表现力,让学生觉得真实又富有乐趣。学生也能很好地融入其中,调动了脑、手、耳、口、鼻等多个感官,学生的认知与丰富的情感相得益彰,学习情绪高涨,学生的想象力也变得非常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对于现代教育事业来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及借助多媒体的使用,使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单人教学转变成了多功能的教学模式,教育方式多样。在教育中还大力运用多方资源,使计算机像一个资料库,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载体,让学生们都有一个资源共享、沟通有无的渠道,对教育极其方便,也便于汇总和流通。学生查找资料非常便捷迅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教育也更加得心应手,没有地域环境的局限。计算机技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教育成本,新型教育模式的层出不穷,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也能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远程教学或者网络教学等,都是减少学费的一个好办法,也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教学范围还能扩大,一举多得。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优点,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在今后,学校要更加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现在已经越来越普及,它使计算机的使用更加没有局限,信息的汇集和流动能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网络更便于人们的讨论和交流,教师可以把教学心得和课件都通过网络上传等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很多学校还开设了网络授课,更能满足学生们的多重需求。

3.2辅助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要充分考虑的是寓教于乐,而不能单纯是题海战术的展示。教师也不能单纯操纵机器,要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融合体现人性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达到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统一,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和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型人才。

篇6

二、技术培训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

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加深计算机专业应用为教学目标,建立一个合理的、清晰的教学思路,通过由浅入深的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保证学生对于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现场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保证计算机培训的有效目标,完成学生对于实际就业的需求。在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的职业目标逐渐特显,为了加强求助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能力优势,加深市场的科技改革开放发展,保证计算机岗位的市场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对于计算机培训的课程是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加强市场需求和技术培训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的合理化,加强企业对于实际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方向认识,保证学生可以在技术培训学校学习完成后,直接在企业中有效的进行计算机专业应用,加深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软件维护的能力学习,加强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保证计算机人才的相关市场实训经验,从而降低企业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培训时间,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完成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应用。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应用,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技术能力的培养,树立合理的计算机能力的解决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际计算机应用中的能力培养,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保证企业对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技术培训学校的实际教学能力水平

1.加深技术培训学校对于计算机职业模拟环境的培养通过对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技术能力的配需,加强技术培训学校对于专业技术教学的特殊性认识,合理的编排教学课程安排,合理的分配完成专业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于未来职业工作的环境,模拟实验完成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工作场合的认识,与实际的工作过程相契合,保证实际工作的真实可行性。

篇7

一、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必要性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提高对汉字的识字的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又要重视写字的指导。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的过程来进行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教学,就显得死板单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扶不放,学生只记不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的主体作用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要掌握汉字,还得死记硬背,反复抄写,且得不到巩固。识字教学的效率低下。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然而,在CAI状态下的识字教学与传统的识字教学过程相比较, 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计算机有其特殊的功能,师生在运行这套CAI

软件时,具有汉字的动态显示功能,笔画的重写功能和重点部分的闪烁提示功能,还有学写字练写字的功能,它替代了教师的全部教学功能。计算机和其他电教媒体的综合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足。学生面对计算机实现双向交互式学习,通过操作演练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占据了CAI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和CAI的实验研究,

促使教师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变革,教师的识字教学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这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和极大的推动。

二、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可行性

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实施,必须要求师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软件的使用。我校教师中25% 的教师已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学生也通过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初步学会了简单操作。这些条件的成熟为CAI教学打下了基础。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来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长时间的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缺乏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它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认知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汉字笔画、部首的动态显示、闪烁、重写等形象实体,并能通过键盘操作,显示出所写的字,就会产生饶有兴趣的感受,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他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求知欲也就大大激发出来。

由于CAI识字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师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操作演练,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的综合利用,他们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记忆,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

从现代教学理论观点来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来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CAI 识字教学,有利于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加以突破,使整个教学过程做到有“扶”有“放”,“扶”是为了“放”。学生通过计算机演练,自己学会识记的方法,学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独立掌握汉字,达到自学的目的,避免了重复抄写,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实验过程

CAI识字教学的实验研究,我们是分三步进行的:

其一、设计编制的软件。开展CAI实验,建立计算机房后,

必须考虑硬件保障对软件支持的依赖。开发教学软件仅仅依靠校内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我们与两位专家合作开发义务制语文教材一至四册的识字教学软件。语文教师承担软件设计要求(稿本),专家负责软件的编制,使软件符合教学要求。

其二、软件的试用、鉴定。在近两年的试用中,学校领导和专家亲自听课、评课,发现软件的缺陷。教师在实际使用中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经过多次的修改,使软件基本符合教育目标要求、教育认知学、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使用操作的简单性。

其三、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研究。我校是省是教示范学校,十多年来坚持开展多种媒体的电化教育,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从九四年九月起,我们选择了一年级(3)班进行题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识字教学效益”的CAI实验研究。实验的预定目标是:利用《汉字笔顺、笔画和汉字结构教学》四套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结合多种是教媒体的结合运用,有利于教师创设学字的语言环境,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汉字识记的基本规律和书写规则。

此项实验采用对比法,时间为两年。选用义务教材四册中的1150个生字为实验内容,通过四阶段的实验进行四项测试:a.汉字笔顺、笔画、偏旁部首的识记能力。b.多笔画难书写的重难点汉字的掌握情况。c.独立识记、自学汉字的能力提高。d.汉字书写规范程序。

四、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的效益分析

我校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实验已进入第三阶段,从教学实效和初步测试分析,以有下几方面的优势。

1、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CAI

识字教学是在微机室进行,学生的学习环境起了变化,外部环境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提高,有了兴趣,学生注意力才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发挥。传统教学,教师只重视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但辅助教学还能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作用。我们根据制定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助有结合,教为学服务,教又借助计算机的辅助作用(演示),达到有效服务,这样课堂教学的模式根本上起了变化,动静搭配合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互相协调。教师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而是依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理想交互作用,促使识字效率的提高。

2、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弥补了一般直观教学的不足。由于计算机的特定功能,它给识字教学的直观性方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先进的直观教学,使教师实现了图像、文字和语言的互补,又提高了学生感知、认知、确知和反馈的程度。计算机所显示出的每个汉字的一笔一画,笔顺规律,笔画数,每一笔,每一字的书写方法、位置都是动态的,且有提示、重写等特点,因此直观性更强。教师利用直观材料,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定向、定位观察,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所学的每一个汉字。学生通过操作,再现汉字整体形象和部分笔画、部首的形象,确认已知、巩固学字成果,反馈学习效果,确立正确的感知。因此现代直观教学是对传统识字直观教学和其他电教的直观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它的识字和教学效率是明显的。

3、增加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突破重难点。教学模式的改变,直观手段的更新,学生兴趣的激发,自学能力的提高,使每节课的教学进程随之加快,平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比一般的教学进程增加了30%

到40%。有些教材共有十多个生字,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教完, 但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一节课便可识记全部的生字,既不增加负担,巩固率也较高。识字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某些基本笔画、某些字的笔顺及特殊的偏旁部首。由于软件的明显特点是笔顺笔画写错,屏幕就不显示这个字,这就保证学后认识和书写的正确性。对难写难记的笔画,通过反复闪烁,可引起学生注意和重视。有些基本笔画,如“ @@@@@@”看上去是由几笔组成,但学生操作时,只需击一次键,就显示出来,学生就领悟了是一笔写成的。对于有些字作为部首偏旁时,需改变某一笔画,这也是教学的重难点,计算机可闪烁提示、重写,提醒学生注意变化。总之,突破识字教学重难点的力度都比较方法和手段强得多。从第二册教材中的部分生字的笔顺\笔画识记测试中看出,笔画正确率实验班为96.7%,对照班为88.4%;笔顺的正确率,实验班为94.3%,对照班为73.5%;多笔画难书写的字测试结果是实验正确率为99.5%,对照班为96.16%; 独立识字的汉字,实验班正确率为99.5%,对照班为94.5%,这说明CAI识字教学的效益是明显的。另外从学生书写的规范上看,实验班学生都胜过对照班的学生。

篇8

二、信息技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要有“术”,要有技巧,有针对性。小学生年幼,尤其是低年级,有的活泼好动,难以久坐,有的胆怯害羞,讷于言语,有的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有的甚至气躁心浮,难以管束,不一而足。所以,教师要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和学生匹配。一般而言,学生缺乏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使用良好的教学手段,让教育有声有色、趣味浓浓,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学到新的知识,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校。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使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引领得体,才能使学生轻松做到安静快乐的学习,并做到“好学、会学、想学和学会”。我们要知道,不要说学习新的知识,就是再好玩的游戏,时间一长,学生可能也感觉枯燥无味,因为他们玩腻了。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细致观察,知机识变,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即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新知。此外,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使学生感觉不是在学习,不是在学校上课,接受教育,而是和在家里看动画片一样快乐。这样就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认识到知识的美妙,学习起来就会欢声笑语你追我赶,乐此不疲,积极性高涨,并非常快地学会知识。而且,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发展电子书包

(一)电子书包是大势所趋

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教育。教育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前进。从口耳相传到私塾讲学,从班级授课制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技术更新,电子书包应运而生,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电子书包具有全新的功能,并非简单地把书装到电脑里。它不仅仅把学生肩上的重负卸掉,而且作为现代化的学习,电子书包一改灌输式教学,给学生解脱和自由,让学生学习的灵性得以舒展,让学生的悟性得以增强。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需要,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无比。当然,反对与质疑同时存在着。有人提出,电子书包有损视力;有人说,电子书包内容纷繁,影响学生上课不专心;有人说,电子书包让学生玩游戏有了工具……一切事物,利弊相生,有积极的一面,就存在不利的一面。要想使新生事物得到发展,就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二)电子书包定位

电子书包不等于教学资源化、电脑化,其内涵丰富,包括教学平台、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电子书包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有效整合了丰富教学资源,通过五颜六色的图片、精彩纷呈的视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生动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实现了授课高效化、学习趣味化和作业个性化,将信息化产品的应用效率提升,使教育质量改善,真正让师生之间实现了高效互动。电子书包是集学习、练习、评论、交流、拓展、安全与游戏于一体的电子课堂,它具有移动性,便于携带。电字书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也是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平台。我们要一起努力,让电子书包成为教育理念的创新产品,让电子书包成为学习方法的变革终端。电子书包随着改革的春风,以轻盈的身姿走进课堂,来到广大师生面前,融入“学与教”,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才是电子书包正确定位的基点。

(三)电子书包的优势不可取代

电子书包充满人性化的特点,携带方便,容量巨大,使用简单,优势多多。下面略作举例。

1.电子书包的重量轻,不会造成学生的疲劳。

且轻便环保,一般在一公斤以内,可以达到减少纸张甚至无纸学习的标准,对环境有着非常好的保护。

2.内容博大。

电子书包功能齐全,声色俱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尽在其中,教学形象,学习生动,教材、教辅、工具书等应有尽有。反馈学习也非常及时,教师指导方便快捷,且便于随身携带。

篇9

2作为医学高职院校,绝大多数课程以医学技术类为主,更加适用于高职院校

例如: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口腔技术、医药检验、护理等。同时还要学习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大量的功课和复杂的各种生理结构让同学们很难深刻地理解。像人体解剖学这门典型的基础学科,就是需要大量的记性,没有窍门可言,只能死记硬背。而虚拟技术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数字化,再通过三维立体成像为可视化、多角度移动化便于观察。既可作为教师授课时的一种教学新手段,又可成为学生在课下的一种预习巩固的新方式。倘若每人一台虚拟教学计算机,那么更加便于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另外,虚拟3D技术在中医针灸教学中也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通过构建虚拟人体,建立穴位,对刺激方法和刺激量进行数据化。让学生感受中医针灸学的针灸方法与力度,这种技术可以为需要多次或日常难于接触的实践活动和实验提供一个平台。最终掌握整个知识体系。虚拟技术优势具体如下:(1)虚拟技术的应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计算机创建的3D模拟虚拟环境,学生能够比较快地进入到人机交流的环境中。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同学们感性层面上得到的知识能够大幅提高,这样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刻,再加上声色并茂的课堂形式将使得整个教学氛围更加活泼。同时,虚拟技术还可以提供声音、动态图像,能够将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的表现出来,课堂的授课效率势必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2)虚拟技术延伸了传统教学的手段。传统的教学主要集中在教室与实验室中,教师在课堂中和实验室中讲授后,虚拟技术所提供的操作环境为传统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扩展。经过理论课程的学习,虚拟技术对整个课堂教学后的的一种强有力的补充。打破了教与学的限制,在课余时间同样可以学习,为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是提高课后复习效率的辅助手段。因此,虚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介入,改善了师生的互动关系,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电子教学场所。此外,在一些病理、药理等实验中,实验的效果需要比较长时间的观察。这样在课程安排上会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重点现象也容易被遗漏。虚拟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实验的现象呈献给学生。学生可以自己做出相关的总结,减少等待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打破时间上的限制。(3)虚拟技术可以规避风险。不论是医学实验还是临床治疗,都有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操作,譬如发生血液感染或者传染类性质的临床疾病。尤其在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演示或者通过教学录像方法为学生展示,虽然这种方法规避了真实的风险,但也带不来真实体验。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亲自接触到实验现象,更不能体验到操作过程所注意的问题与风险,实验的本质就很难被传授出来,更多的感性知识不容易获得。引入虚拟技术,把临产病例植入到虚拟环境中,将不正规的操作将导致的风险和注意事项输入到虚拟环境中,如此一来,学生便可打消各种顾虑,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在虚拟试验中一旦触及风险项,便会有相应的提示。通过一次次的虚拟实验,学生更能深刻了解感性知识、总结知识,此举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且规避了风险,为医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安全实验环境。

3虚拟医学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实践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天然优势,解决实验消耗过多、教学资源匮乏所带来的问题。特别是对医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做了很好的规避。不但可以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做,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积极性,节约大量的医疗耗材。丰富了医学教育的手段,拓宽了广大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虚拟教学对教育思想与教育技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现有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有了新的研究方向。

篇10

2.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差的表现及成因

2.1表现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计算能力不佳的表现主要包括两种:一、数学考试时计算结果准度低。考试试卷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反映,通过试卷分析,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数学考试中,考查学生计算水平的题目包括口算题、计算题等,这部分题目的特点是简单但是容易出错,拿到满分的学生通常寥寥无几,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出现一些错误,但出错原因并非是“不会做”,更多还是与计算能力有关。二、数学作业中频繁犯错。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贯穿数学学习全程,因而,数学作业实际上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体现,而作业中频繁出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增强。在数学作业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把减法当作加法计算、结果不准等。

2.2成因

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成因十分复杂,涉及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教法因素。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算法讲解和练习上,对于算法生成则经常是一笔带过。此种教法存在两项弊端,其一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程度有限,很难灵活运用;其二为大量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不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另外,还有的教师认为多教几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灵活解题,所以,在教学中经常就一道题给出多种算法。这样的教法忽略了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的事实,使得学生面对题目时不知道该使用何种算法。二、学生因素。小学生身心都处于发育之中,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感知能力,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感知错误的情况,比如将12看做21。除了感知错误之外,小学生身上还经常表现出记忆能力不佳、思维方法较为稳定、计算习惯差等问题,限制了计算能力的增强。三、心理因素。计算器、手机已经成了当代人进行计算的基本工具,既便捷又准确。这样的情况给小学生心理产生了误导,使其错误的认为“人工计算已经不那么必要”。受到此种心理的驱使,学生在计算和练习中往往并不积极。

3.增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对策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据很大比例,因而,增强计算能力可以说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增强策略,广大教师和相关学者已经做了不少的探索、研究,本文结合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成因,尝试提出了一些笔者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3.1优化教法,使学生对计算充满热情

计算可以看作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其中的乐趣需要深入了解方能体会。小学生对于计算兴趣不高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其没有感受到计算带来的乐趣。对于这个问题,建议教师从优化教法入手,使学生对计算充满热情。具体做法为: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比如,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可用的故事,教师在引出新知识的时候,可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当堂课内容的期待度。这样做可以将学生对故事的热情延伸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理论教学枯燥感的消除。二、借助各种游戏,增强数学题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是近年来广受好评的教法,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引入恰当的游戏,来保持学生对计算练习的热情。三、恰当引用网络资源,使数学题更加生动。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往往很难想象数学题目描述的情境,这一点对其计算产生了阻碍,增大了出错几率。为了减轻感知能力及想象能力对学生计算能力的限制,建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引用网络资源,利用视觉体验,来代替想象。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对于《加减混合》这部分,教师可利用课件进行生动演示,比如,池塘里原来有5只小鸭子,后来又来了4只,之后有2只上岸了,那么,现在池塘里还有几只小鸭子?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直观感受加、减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内涵,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用法。

3.2改善数学教学,注重计算能力的强化

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增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具体做法上,建议教师把控好教学过程,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行措施包括以下几项。

一、注重知识生成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算理。算理是算法的基础,所以,算理讲解的重要性实际上并不亚于算法讲解。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算理的实质就是使学生利用规律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人教版小学数学《9加几》这一课为例,教师可先提问:10加2等于几?10加6呢?10加7呢?待学生准确回答之后,教师可继续发问:为什么同学们可以这么快就得出正确答案呢?这样就可以引出一个规律,即10加几的结果就是十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即可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练习:7+2+3=?8+7+2=?4+9+6=?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的算法最省时。经过比较就会有学生发现,上面的题目中,若先计算7+3、8+2、4+6就会比较省时,这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先凑成10,之后再加最后一个数,很快即可得出结果。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生成有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有助于提高计算准度。

二、有意识的优化算法。数学题往往有很多种计算方法,而算法优化指的其实就是鼓励多样化,是一种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法,也是满足小学生个性需要的有效方式。在算法优化中,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需要,并发挥好引导与鼓励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算法体验,选择最适合自身需要的方法。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状况,建议教师在上述过程中注意营造情境,为算法优化提供动力。小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计算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数手指等方式。但这一方法仅适用于10以内的加减法,若超出这个范围,计算时就会很容易出错。以小学数学中《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为例,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加简便的凑十法,教师可尝试通过以下办法来使学生感受凑十法的优势:一个能够放10瓶水的箱子,内部已经放了6瓶,外面放了7瓶,请问这里一共有几瓶水?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请一位学生上来,使其将箱子放满。这样一来,只需看一下箱子外还剩下几瓶,即可知道一共有十几瓶水。这种凑十法的计算速度显然要快于数手指,结果也更加准确,所以,只要教师多组织几次类似的练习,学生很容易就会接受此种算法,算法优化的目的也就顺利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