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3: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中国零售商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零售市场大肆攻城略地。使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就要求零售商业企业认清形势,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注意加强市场营销的管理。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它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商品促销、商品储运、商品销售和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

宏观经济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无力改变,只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商品销售,努力增加利润,就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为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市场进行分析、评价、选定目标市场,对市场营销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1正确分析和预测零售市场

零售企业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环境调查和分析对比,发现和补捉市场机会。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零售企业要把市场营销的全部活动作为完整的信息体系,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预计和推测未来的市场需求,供给量以及他们的变化规律。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以求在顾客的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取丰厚的利润。在市场分析、预测中还要充分注意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社会文化、法律等因素、竞争、技术因素、经营者可决策的企业内部因素。此次源自美国次级贷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商业循环的导火索,每次经济周期的形成因素不同,但是造成的客观结果却是相同的,即表现为经济的起伏。企业要在经济高涨期抓住发展机会,扩大商品销售、增加利润;在经济收缩期更要注重市场营销,针对消费行为变化的新特点,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制定出富有实效的,既能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又能实现企业合理回报的市场营销策略,使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持稳健经营。

2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

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就要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计划包括预测将来、设定目标、决定战略和技术、制定可行的营销方案。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大型零售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它包括取得的利润、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近期目标是最近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的战术目标,它包括近期实施那些营销措施,搞那些促销活动等。制定目标之后,还要制定战略方案、战术方案。所谓战略方案,是指企业领导和市场部、营销部门为了达到长远目标所制定的长远计划,这主要是确定商品市场战略;战术方案是指为了达到短期目标所制定的市场营销的单项计划,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编制实施计划,确定实施计划业务内容、担当部门、实施方法、必要的资金、人员、设备、所需要的时间和实施进度。

3确定市场营销的组织机构

企业要搞好市场营销就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才能使市场营销活动有效进行。市场营销组织机构体现企业内部的业务分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以及领导关系,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当新的市场营销计划编制出来后,应考虑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否便于对市场营销的组织领导,是否便于加快市场营销的决策速度,是否适应计划的实施和评价;如不适应,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主要是:确定内部的专业分工,决定市场营销部门内的管理职位、专业职位的设置和业务分工;确定决定权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每级组织中的决策人;根据业务内容、管理人员的素质、决策方法,决定组织机构内部所属部门的数目、管理范围、人员编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便于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的领导能力,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市场营销进行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组织领导,使市场营销顺利进行。

4市场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篇2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银行近些年来才开始重视零售业务。2003年到2007年年间国内经济的繁荣带动了个人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让很多银行意识到零售业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在这样的局面下,抓住机遇,赢得一席之地,成为我国银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银行的零售业务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银行的零售业务是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主要针对个人客户开展的一系列银行业务。主要包括:零售银行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贵宾理财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银行的零售业务也在不断进行着改变,银行的观念也要不断的改进。

当今,银行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中国的银行要面对相互之间的竞争,还要面对外资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为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中国的银行必须完善产品,做好营销。

而银行的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是每一家银行都会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定位可以帮助银行找准目标市场,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扬出自己的优势,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有利于银行的发展。

二、国内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

银行提供的产品是服务,零售业务也是如此。但是,银行的零售业务又有其独特之处。国内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形性

正是由于银行所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无法触及消费者的感官,并且也难以进行证明或者展示,也就是说,银行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非实体化的。银行零售业务的无形性大大增加了银行进行零售业务市场定位的难度。

(二)不可分性

一般而言,银行在为消费者提品的同时,消费者就对此进行了消费,也就是说,银行零售业务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具有不可分性。另外,由于时代的变迁,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对银行产品的需求经常变化,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针对个人客户开展的银行零售业务。因此,银行零售业务的定位要考虑到如何在恰当的时间以及恰当的地点提供服务,均衡零售业务的时间效应和地点效应。

(三)无差异性

在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同银行所提供的产品大同小异,只从产品来看,消费者很难进行银行的选择。另外,就算银行进行产品创新,_发出新的产品,但是由于银行提供的是服务,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更加剧了银行产品的无差异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多的是根据便利程度来选择银行。

(四)专业性

银行的客户大致可分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面对繁多的客户,银行要满足非常多的客户需求。尤其是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银行的业务也与电脑、财务、金融经济现象等挂钩,这就要求银行的业务必须具有专业性,特别是针对个人客户开展的零售业务,面对的需求更多样化,对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性要求银行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丰富的业务经验,以灵活处理各种业务问题。

(五)持续性

消费者进行银行产品的消费时,往往不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银行的产品具有较大的粘性,消费者一旦办理了银行的某项业务,一般会需要不断的获取该银行的服务。而这种银行的服务于客户关系的持续性取决于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银行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

三、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经取得了一些优势,但还有一些劣势难以去除,亟待改进。

(一)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优势

1.业务逐渐增多

银行的零售业务种类越来越繁多。为了适应个人客户日益增多的需求,在这个个性化需求盛行的时代,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多种零售业务,以争取到更多的消费者。

2.服务方式转变

以前,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是传统的物理网点。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零售业务的服务方式开始逐渐转向电子渠道。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国际化、全球化

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企业顺应潮流,加入到国家化、全球化的大军中,中国的银行也是如此。

(二)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劣势

1.重视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的特殊性,中国的银行一直将重心放在以企业客户为主的批发业务上,对零售业务有所忽略。虽然近些年中国的银行开始重视零售业务,但相比于批发业务,依然有所不足。

2.营销意识不足

营销意识不足几乎是中国的银行的一个通病,由于政府的扶持,中国的银行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愿意甚至不屑于去做营销。殊不知,现在时代已经改变,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也必须通过营销来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3.产品创新薄弱

我国的银行对市场需求的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大部分银行的营销观念还局限于产品观念,以产品为中心,再加上银行营销意识的不足,导致银行的产品创新也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银行的零售业务往往滞后于外资银行以及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薄弱。

4.同质化严重

因为重视程度低、产品创新不足以及产品易于模仿等原因,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给市场定位以及营销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5.市场定位混乱

我国银行的营销意识不足,在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上,经常出现定位不准确甚至混乱的现象。中国的银行在对市场进行细分时,往往想要一把抓,不想放弃任何市场,导致市场细分不够准确,进而导致市场定位不明确,最终影响银行营销的顺利进行。

四、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

银行零售业务的市龆ㄎ豢煞治两个部分,分别是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在合理的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

(一)市场细分

本文根据以往对市场细分的研究,并结合中国的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以及当前银行零售业务发展至今的优势和劣势,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市场细分,最主要的是根据人口变量以及收入变量进行细分。银行的零售业务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个人客户,因此可以按照人口变量来进行市场细分。银行零售业务的主要客户,应该具备一定的积蓄。对于30岁以下的消费者而言,生活成本很高,压力非常大,所以很难有剩余的钱来交给银行打理。但是,这并不表示对这类消费者没有任何机会,对于30岁以下的消费者,他们会有较多的贷款需求,所以消费信贷非常适合他们。而40岁左右的中年人,消费性支出开始减少,有较多的结余可以用于投资。综上,银行零售业务在各个年龄段具有一定的市场,中年阶段的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更多,而30岁上下的客户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更多。

(二)市场定位

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不同的银行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是进入部分市场还是进入全部市场,进行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要考虑自身实力。银行要对自身零售业务的各方面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综合分析自身实力,然后再根据自身实力进行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进行有效明确的市场定位时所选择的细分市场要满足可衡量性、可获得性、可收益性和可行动性四个特征。市场定位要考虑外部环境。银行的零售业务可以根据竞争实力的不同,分为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和补缺者三种角色。领导者是在银行零售业务的市场上占据很大的份额,甚至可以影响市场上竞争对手的经营行为的银行。挑战者是指市场份额小于领导者的银行,但这类银行不满足于现在的状况,想要取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一般而言会比较激进。追随者是处于中间地位的中小银行,规模和实力都有所不足,因此愿意在领导者和追随者后面分一杯羹。补缺者一般是指只专注于几个甚至一个细分市场的银行,这类银行资产规模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种类也比较少。

五、总结

近些年来,银行零售业务在持续不断的发展,但是,发展不能盲目,要立足于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以及现在的发展,打好市场定位的基础,确定好发展的方向,才能让银行取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的银行的零售业务的特点有:无形性、不可分性、无差异性、专业性和持续性。中国的银行的零售业务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有其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有:业务逐渐增多,服务方式转变,全球化、国家化;劣势有:银行重视程度低,营销意识不足,产品创新薄弱,同质化严重,市场定位混乱,市场尚未完善。

基于中国的银行零售业务的特点以及现在的发展,首先对银行所面对的市场进行细分,然后再进行市场定位。对银行的零售业务的细分可以根据人口变量、收入变量、地理变量、心理变量以及行为变量进行细分,然后再根据银行零售业务的自身实力以及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银行前期要对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做各种准备,后期还要巩固市场定位,以便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特的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但市场定位至关重要,尤其是品牌为王的时代,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往往让银行零售业务的很多营销工作都事半功倍。所以,银行零售业务不仅要做市场定位,而且要做好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篇3

自1999年国务院调整休假时间,通过上移下借的方法,形成“五一”、“十一”、“春节”三个7天长假,从而形成节日大规模集中消费的“黄金周”经济。如果加上全年公休日(共计114天),再加上其他无假期的流行节日(约15}天左右),就形成了约150天的假日经济。假期内,各地商业及休闲场所,旅游胜地人潮汹涌,全国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销售额盛况空前。若算上我国即将浮出水面的带薪年假制度,假日经济的影响势必扩大。有远见的商家应当及时研究这种带有趋势性的经济现象,研究人们享受休闲的消费方式、消费领域,并以满足顾客消费需求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就能从这种突发的、冲动的、大规模的假日消费中发掘出无限商机。

假日经济的契机

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名副其实的“消费黄金月”,在春节前后的一个月内消费额大约能占全年消费额的30%。2005年春节期间,通过对北京各大零售商进行的“2005年春节年货市场”即主要对大型百货商场、专卖店、超市、餐馆、药品商店等进行的抽样调查发现,北京2005年春节黄金周消费市场总体消费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左右,其中连锁超市、便利店销售增长9%;百货商场销售增长9%品牌专卖店同比上升8%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上升27%可见,对商家特别是零售业来说春节黄金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而且由于原来充当采购员角色的政府部门纷纷从台前走向幕后,不具体参与微观的产销只是从宏观上监控调节市场。目前我国多种商业经济成分并存,各种新型商业业态涌现,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和成熟,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竞争的商业格局。因此,能否率先掌握这一假日营销的契机,并有效运用现代营错理念指导创新战略的实施,成为决定零售业商家能否占领假日市场制高点的重要因素。

尽管入世后我国的零售业在与外商竞争相比缺乏先进的物流、商流、信息流技术,缺少现代的营销方式和策略,但是我国零售业具有许多外资零售商所不具备的资源禀赋和优势,面临一些外国零售商无法享有的机遇。在引入外资零售业的同时,我国零售业可以学习他们带来的上百年几代人在商业经营管理中的经验结晶,并与我国的比较优势相结合,加快我国零售业的发展。

假日文化营销战略

调查发现,2006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货市场文化味特浓。一些超市独具匠心地将庙会引进店内,推出多种商品一条街等;还有的特意将春联、灯笼、年画、剪纸、爆竹等民俗年货纳为年货街,不再小规模销售;还有的在店堂布置上下足功夫:一串串红灯笼,各式的金鸡造型饰品,形形的“福”字,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身着唐装的收银员和热闹的迎春锣鼓,增添了浓浓的年味。这些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营销措施,一方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帮助商家巧妙地把握好商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新经营方式为重点,将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差异化商品,注重消费者需求,整合文化促销手段,从而在假日经济中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其实就是文化营销战略的体现。

文化营销,即充分运用文化的力量实现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是经营者体现在营销活动中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经营艺术和作风的总称。它指零售商在市场调研、环境预测、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产品开发、定价、渠道选择、促销策略、销售服务等营销活动中均主动地进行文化渗透,提高文化含量,以文化作媒介与顾客和社会构建全新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向社会广泛传播商业文化,并沟通社会各类文化的交流,是一种讲科学、用策略、重信誉的行为文化。

零售商要想积极推出具有时代性的文化营销新策略、新方式,关键在于根据市场文化竞争的发展趋势把握好四个重要环钱

定位文化特色。零售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按照自己的优势条件,针对市场的客观实际来确定自身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特色,不随波逐流。正确的市场经营定位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并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赢得更多的消费市场。

篇4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零售行业已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仅仅靠价格竞争和规模化来获取市场份额已经不再是理想的竞争策略。建立文化营销,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文化精神需求,成为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零售行业擅长采取的价格战和规模化等策略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随之产生的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营销竞争已成为一种定势。文化营销战略以鲜明的时代特性、科学的经营理念、有效的实践运用使自己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从而能够有效地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如何科学、有效的将文化营销嵌入零售行业的竞争当中,是决定每一个零售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价格战阻碍零售业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价格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打开和赢得市场,经营者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平价商场如雨后春笋,折价销售遍地开花。然而价格大战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博弈双方的利润极低,构成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经营者而言却是灾难性的。

价格竞争策略是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现象或方法。它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挤占市场份额。但价格战同时不可避免的引起业内同行之间的互相拼杀和报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国家税收流失,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由此看来,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盲目的追求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微薄利润。不但不能有效的击败对手。反而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加大营销观念的创新,以创新求生存、求振兴、求发展。

二、文化营销战略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的商品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及顾客的忠诚度,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必须为产品或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性因素,以显示和竞争对手的不同。而对于竞争激烈的零售企业。更要重视通过对无形资产的软投入形成差别化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文化营销则是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引起价值共鸣,在价值共鸣状态中达成促销,完成文化营销的历程。

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点,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是它强调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文化观念融会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一种互动与交融。近年来,很多零售企业尝试将文化营销的理念嵌入营销竞争之中,着力提高商业服务的文化档次,把消费者的购物过程变成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情感的交流过程,相继开展了消费者知识讲座、摄影大奖赛、时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企业营销理念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企业文化的发掘和提炼不能以自我利益观为中心,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要真正把文化营销作为企业与消费者寻求价值认同的过程,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文化信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所主张的营销理念。

三、文化营销的应用策略

(一)产品文化营销

对于产品的理解菲利普在《营销管理》中提到,产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层、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企业首先应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然后在附加产品与期望产品上做文章。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一般同类具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都能满足最基本的产品层,要想进一步发掘产品的差异化,企业必须认识到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物质的生理的需求,更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

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设计、造型、生产、包装、品牌、使用等各个方面。例如,经过调查发现,2006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货市场文化味特浓。一些零售超市独具匠心地将庙会引进店内,推出多种商品一条街等;还有的特意将春联、灯笼、年画、剪纸、爆竹等民俗年货纳为年货街,不再小规模销售;还有的在店堂布置上下足工夫:一串串红灯笼,形形的“福”字,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身着唐装的收银员和热闹的迎春锣鼓,增添了浓浓的年味。这些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营销措施,使产品的包装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不仅良好地继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创新发展融合了时代文化风貌,巧妙地利用文化差异增添产品的魅力。一方面使消费者赏心悦目,激起他们的共鸣与感动,另一方面商家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其实就是文化营销战略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提高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核心价值,是加强企业文化营销的根本途径。

(二)品牌文化营销

在市场营销中,品牌不仅仅是便于识别,而且是产品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品牌是产品的一种“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会逐渐转向品牌的竞争。牌文化营销就是要突出品牌个性,丰富品牌的内涵,增强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号召力。

目前,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讲,在品牌建设方面面临着两条战线作战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迅速打造零售商的企业品牌,使得自己能够在即将展开全面“斗争”中占有有利地形;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也要清醒地看到,许多跨国零售企业不仅拥有良好的自身品牌价值,而且努力打造旗下自有品牌的力度也是惊人的。在美国,著名的西尔斯零售公司90%的商品都是自己的品牌,以沃尔玛为例,其自有品牌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很高,所开发的samschoice可乐,价格比普通可乐低10%,利润却高出10%,在自己门店中的销量仅次于可口可乐。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也应采取PB战略(自开发商品战略)进行产品开发,以取得品牌竞争的主动权。

在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在“人群”中识别的符号,它更是直接体现着一种差异化、一种价值、一种获得消费忠诚的理由。甚至可以武断一点的讲,品牌缺失的零售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最先被淘汰与消失的就是那些“只卖商品”的零售企业。因此,只有经营名牌产品,并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文化,零售企业才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并逐渐形成市场影响力,从而使品牌所代表的产品被充分认识和认同,也只有这样,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才愿意支付超过实物价值的额外价值,企业才能获得财务、竞争等方面的优势。

(三)个性文化营销

消费个性化是时代潮流。今天,消费者的素质空前提高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市场已经细分到个人,社会呼唤一个人的市场。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客户需要的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个性文化营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进一步细分化和个性化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当今企业须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代表着当今企业营销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个性文化营销,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企业的营销要有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特色创造出需求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全方位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全面竞争时代,没有特色就无法胜出;同质营销时代,没有特色就无法让消费者记住。特色化首先是基于对目标市场和消费需求的深刻了解和尊重,是对竞争环境的深刻了解和把握,是共性营销中的个性文化营销。正如我国一些零售企业定时举办的“VIP文化节”。企业通过开展一些有品位、有趣味的文化活动,不但可以利用文化独特的亲和力,把具有相同文化底蕴与文化喜好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达成有效的沟通,取得价值观的认同。而且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个,起到促销的效果使企业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获得独特的文化附加值,起到“涧物细无声”的品牌推广效果。

由此我们认识到,营销绝不仅仅是促销。明确“我是谁”,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和从众怪圈,走出个性化路线:寻找个性之根、形成个性之树、传播个性之香。求新求变,这才是我国零售业营销突围的必由之路。

上述几种文化营销策略,在实际营销活动中并不是截然无关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个营销活动中也会运用多种文化手段。总的来说,在消费心理13趋成熟,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零售企业必须突破价格竞争的障碍,运用多种文化营销策略,创立品牌,更新与消费者的价值链关系,打开“文化”思路,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地实施文化营销策略,把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l]崔会斌,曾路.文化营销——提高品牌权益的有效途径.现代管理科学,2007(3).

[2]胡志伟.文化营销的误区与超越.商业现代化,2007(6).

[3]张党利,郗芙蓉.文化营销概念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4]朴世镇.文化营销的战略及模式探究.商业时代,2007(8).

篇5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零售行业已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仅仅靠价格竞争和规模化来获取市场份额已经不再是理想的竞争策略。建立文化营销,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文化精神需求,成为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零售行业擅长采取的价格战和规模化等策略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随之产生的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营销竞争已成为一种定势。文化营销战略以鲜明的时代特性、科学的经营理念、有效的实践运用使自己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从而能够有效地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如何科学、有效的将文化营销嵌入零售行业的竞争当中,是决定每一个零售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价格战阻碍零售业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价格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打开和赢得市场,经营者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平价商场如雨后春笋,折价销售遍地开花。然而价格大战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博弈双方的利润极低,构成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经营者而言却是灾难性的。

价格竞争策略是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现象或方法。它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挤占市场份额。但价格战同时不可避免的引起业内同行之间的互相拼杀和报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国家税收流失,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由此看来,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盲目的追求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微薄利润。不但不能有效的击败对手。反而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加大营销观念的创新,以创新求生存、求振兴、求发展。

二、文化营销战略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的商品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及顾客的忠诚度,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必须为产品或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性因素,以显示和竞争对手的不同。而对于竞争激烈的零售企业。更要重视通过对无形资产的软投入形成差别化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文化营销则是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引起价值共鸣,在价值共鸣状态中达成促销,完成文化营销的历程。

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点,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是它强调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文化观念融会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一种互动与交融。近年来,很多零售企业尝试将文化营销的理念嵌入营销竞争之中,着力提高商业服务的文化档次,把消费者的购物过程变成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情感的交流过程,相继开展了消费者知识讲座、摄影大奖赛、时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企业营销理念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企业文化的发掘和提炼不能以自我利益观为中心,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要真正把文化营销作为企业与消费者寻求价值认同的过程,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文化信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所主张的营销理念。

三、文化营销的应用策略

(一)产品文化营销

对于产品的理解菲利普在《营销管理》中提到,产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层、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企业首先应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然后在附加产品与期望产品上做文章。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一般同类具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都能满足最基本的产品层,要想进一步发掘产品的差异化,企业必须认识到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物质的生理的需求,更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

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设计、造型、生产、包装、品牌、使用等各个方面。例如,经过调查发现,2006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货市场文化味特浓。一些零售超市独具匠心地将庙会引进店内,推出多种商品一条街等;还有的特意将春联、灯笼、年画、剪纸、爆竹等民俗年货纳为年货街,不再小规模销售;还有的在店堂布置上下足工夫:一串串红灯笼,形形的“福”字,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身着唐装的收银员和热闹的迎春锣鼓,增添了浓浓的年味。这些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营销措施,使产品的包装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不仅良好地继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创新发展融合了时代文化风貌,巧妙地利用文化差异增添产品的魅力。一方面使消费者赏心悦目,激起他们的共鸣与感动,另一方面商家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其实就是文化营销战略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提高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核心价值,是加强企业文化营销的根本途径。

(二)品牌文化营销

在市场营销中,品牌不仅仅是便于识别,而且是产品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品牌是产品的一种“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会逐渐转向品牌的竞争。牌文化营销就是要突出品牌个性,丰富品牌的内涵,增强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号召力。

目前,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讲,在品牌建设方面面临着两条战线作战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迅速打造零售商的企业品牌,使得自己能够在即将展开全面“斗争”中占有有利地形;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也要清醒地看到,许多跨国零售企业不仅拥有良好的自身品牌价值,而且努力打造旗下自有品牌的力度也是惊人的。在美国,著名的西尔斯零售公司90%的商品都是自己的品牌,以沃尔玛为例,其自有品牌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很高,所开发的samschoice可乐,价格比普通可乐低10%,利润却高出10%,在自己门店中的销量仅次于可口可乐。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也应采取PB战略(自开发商品战略)进行产品开发,以取得品牌竞争的主动权。

在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在“人群”中识别的符号,它更是直接体现着一种差异化、一种价值、一种获得消费忠诚的理由。甚至可以武断一点的讲,品牌缺失的零售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最先被淘汰与消失的就是那些“只卖商品”的零售企业。因此,只有经营名牌产品,并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文化,零售企业才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并逐渐形成市场影响力,从而使品牌所代表的产品被充分认识和认同,也只有这样,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才愿意支付超过实物价值的额外价值,企业才能获得财务、竞争等方面的优势。

(三)个性文化营销

消费个性化是时代潮流。今天,消费者的素质空前提高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市场已经细分到个人,社会呼唤一个人的市场。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客户需要的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篇6

论文关键词:市场营销中国钻石市场黄金引导消费成功案例戴比尔斯玉石文化翡翠珠宝产业

中国钻石业的发展与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它经历了由形象营销一分类营销一产品营销一品牌营销的四个阶段.始终因势利导引导着钻石业走向成熟。

一.投石问路厦门试点获成功

中国的传统珠宝产业主要以黄金和翡翠为主.即使在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珠宝市场黄金和翡翠仍占绝对优势.另有一小部分的红蓝宝销售而钻石几乎不为人们认识。钻石首饰零售主要在银行金店、友谊商店,侨汇商店内进行销售.从事零售的珠宝商仅存备少量的钻石首饰由于市场规模不确定、珠宝商的主要业务是黄金首饰的零售.因此钻石行业本身还谈不上有任何市场营销的概念。

当时的戴比尔斯在福建厦门进行试探性的市场营销投入.在厦门电视台投放结婚钻石首饰的广告.并在相关杂志媒体上发表公关文章介绍钻石的来源,历史等。钻石很快被那些意识超前的消费者所接受他们成为率先拥有结婚钻戒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起到了无声宣传员的作用。人们渐渐认同.钻石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饰品、非常尊贵的饰品,有着特别意义的饰品。

二、形象工程”造就钻石业基础贸易

经过厦门有效尝试.戴比尔斯于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在这一阶段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代表整个钻石行业进行整体的市场营销目的是建立钻石的形象,提高消费者对钻石的整体需求。以结婚钻戒广告为切入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一些重要的省,市电视台播放结婚钻戒广告.并在行业杂志和大众杂志上刊登结婚钻戒的平面广告。结婚钻戒广告对整个钻石行业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成为钻石业的基础。

在向消费者传达“钻石的情感意义”的同时戴比尔斯配合1997年5月1日颁布的国家钻石分级标准.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在行业内开展行业培训l对中国主要城市珠宝商进行钻石基本知识和销售技巧的培训先后有近五千人参加了专题培训解决了钻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店内4C资料的发放、公众媒体的公关文章向消费者介绍钻石的历史、传说,评价钻石的4C基本知识及钻石首饰购买技巧等改变了钻石是“遥不可及的舶来品“的观念。

这样钻石不再是简单的珠宝首饰而是可以传情达意的爱的礼物。而国家标准的建立则树立了钻石的可信度令消费者对于钻石及钻石业有充分的信心。所有这一切.都树立了钻石“独一无二”的形象,为钻石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类营销满足不同消费群对钻石的需求

九十年代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钻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消费群体。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要.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别的市场营销。戴比尔斯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将中国钻石市场细分为“结婚钻戒“.“女性钻饰”和“男士钻饰“三大类别分别进行营销。

“结婚钻戒“的成功营销使”钻石是表示爱的特别礼物“的概念深入人心各主要城市的结婚钻戒拥有率逐年攀升.个别较发达城市(如上海)的拥有率已接近日本等发达市场。在结婚时赠送结婚钻戒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传统。

“女性钻饰“的营销策略以”钻石表达女性自信“为诉求将这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品位与钻石时尚的光彩相联系.鼓励她们为自己购买钻石。由于推广的范围大至今”女性钻饰“首饰销售已成为中国钻石首饰市场的主导。

而“男士钻饰“以”钻石代表男人事业的成功“为诉求.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市场未达到预想的效果.推广近两年后撤出。

四,产品营销直接引导市场销售

戴比尔斯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在中国钻石首饰零售业形成了基本格局。但是由于中国钻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钻石所占比重仍然很小几乎没有针对钻石的市场营销活动。部分珠宝商开始着手的市场营销活动,主要采取价格促销手段,远未进入真正的市场营销领域。

而消费者对于钻石的需求则远远超越了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季节性.时尚性的个性产品的营销策略呼之欲出。

1999年.戴比尔斯首次联合上海.北京两地15家珠宝商共同推出了以钻石吊坠为主打产品的”夏日引力”推广活动。以”夏日引力”为主题的系列产品.吸引年轻的都市女性购买为目的,获得了不小的成功。后来的”本色”系列女性钻饰.”都是钻石惹的祸一一煽动”系列钻石吊坠推广活动,情人节”月光”系列.都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时尚产品为主要诉求的产品营销的成功案例.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推动了钻石业的进一步成熟。

五,品脾带领钻石业进入新时代

中国钻石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珠宝首饰零售队伍,在零售市场上虽已形成了一些全国性或区域性品牌,有较为广泛的市场覆盖率及市场占有率.由于历史的原因、政策的原因.这些品牌尚未有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产品定位。究其原因,有”四个缺乏”:缺乏有相当销售规模的钻石首饰品牌.目前大品牌的钻石首饰市场份额也仅在1%左右.无法组织有规模的市场营销策划。

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钻石的品质和零售价格方面的竞争,例如强调钻石的净度级别、颜色级别.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大家都强调Vs_VVS净度、H-I颜色.而价格的真正打折空间也非常有限。

缺乏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员.即使有好的策略.也往往没有好的专业策划和执行。缺乏有长期全面的品牌策略。珠宝商往往忽视根本性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建设.也没有个长远的全方位的策略作保障.使得很多的活动或流于表面.或浅尝辄止.不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此同时.中国这个拥有13亿消费者的巨大市场也令世界各地的珠宝商向往。除了一些国际著名品牌,香港、台湾的珠宝商更是充分发挥其同宗、同文化的历史优势和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在大陆这片市场上充分展现。到目前为止.香港特别行政区内知名珠宝商基本上都把战略中心向大陆地区转移。海外知名品牌的介入.一方面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另一方面.也迫使国内珠宝商认真考虑成功的市场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策略。在这一背景下.近几年来.不少国内品牌在扩展市场份额的同时.开始尝试各个层面的市场营销手段.从电视形象广告到主题产品推广.从统一的CI形象到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六、未来,帮助国内珠宝商树立自己的品牌

20O1年.DTC钻石贸易公司正式承担了戴比尔斯集团全球市场的钻石营销工作。作为戴比尔斯的下属公司.它的职责--简而言之一就是扶植钻石供应线的有能力的下游商家.建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地”卖”钻石。DTC身份的转变,也标志着其在中国钻石业的发展中将起到新的作用:它不仅要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中国钻石零售市场的整体拓展.更将其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国内珠宝商树立自己的品牌。DTC认为.在高档奢侈品领域.品牌具有超凡的力量.如香水行业.手表行业等都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一句话.品牌能给这个行业带来全新的.也许是”质”的飞跃。

今后.DTC钻石贸易公司在中国以品牌为主题的推广将分两个层面进行。

第一阶段.实施市场细分后的个性产品促销策略。通过现成广告材料的合作使用.将其市场营销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至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与此同时,拓展现有推广品牌的外延例如在现有结婚钻戒广告、推广的基础上,将”钻石是爱的特别礼物”的概念延伸到每年的情人节礼物系列及结婚周年纪念的礼物等。在女性钻饰的范畴.则继续以钻石吊坠为主推产品.鼓励女性自己为自己购买钻石首饰,并以此带动女性钻饰市场的整体成长。

第二阶段.品牌营销策略。通过与各地重要珠宝商的合作.加强品牌建立和市场营销的改善,包括.

提供专业性的培训.为珠宝商提供专业的广告、宣传、公关的素材。

鼓励珠宝商参与市场营销活动.同时利用DTC钻石贸易公司的现成广告材料帮助珠宝商提高广告宣传效果和市场营销的质量。

篇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零售行业擅长采取的价格战和规模化等策略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随之产生的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营销竞争已成为一种定势。文化营销战略以鲜明的时代特性、科学的经营理念、有效的实践运用使自己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从而能够有效地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如何科学、有效的将文化营销嵌入零售行业的竞争当中,是决定每一个零售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 价格战阻碍零售业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价格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打开和赢得市场,经营者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平价商场如雨后春笋,折价销售遍地开花。然而价格大战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博弈双方的利润极低,构成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经营者而言却是灾难性的。

价格竞争策略是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现象或方法。它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挤占市场份额。但价格战同时不可避免的引起业内同行之间的互相拼杀和报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国家税收流失 ,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由此看来,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盲 目的追求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微薄利润。不但不能有效的击败对手。反而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加大营销观念的创新,以创新求生存、求振兴、求发展。

二、文化营销战略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的商品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 、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及顾客的忠诚度,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必须为产品或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性因素,以显示和竞争对手的不同。而对于竞争激烈的零售企业。更要重视通过对无形资产的软投入形成差别化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文化营销则是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引起价值共鸣,在价值共鸣状态中达成促销,完成文化营销的历程。

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点,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是它强调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 ,把文化观念融会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一种互动与交融。近年来,很多零售企业尝试将文化营销的理念嵌入营销竞争之中,着力提高商业服务的文化档次,把消费者的购物过程变成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情感的交流过程,相继开展了消费者知识讲座、摄影大奖赛、时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 。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企业营销理念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企业文化的发掘和提炼不能以自我利益观为中心,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要真正把文化营销作为企业与消费者寻求价值认 同的过程 ,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文化信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所主张的营销理念。

三、文化营销的应用策略

(一)产品文化营销

对于产品的理解菲利普在《营销管理》中提到,产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层、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企业首先应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然后在附加产品与期望产品上做文章。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一般同类具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都能满足最基本的产品层,要想进一步发掘产品的差异化,企业必须认识到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物质的生理的需求,更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

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设计、造型、生产、包装、品牌、使用等各个方面。例如,经过调查发现,2006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货市场文化味特浓。一些零售超市独具匠心地将庙会引进店内,推出多种商品一条街等;还有的特意将春联、灯笼、年画、剪纸、爆竹等民俗年货纳为年货街,不再小规模销售;还有的在店堂布置上下足工夫:一串串红灯笼,形形的“福”字,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身着唐装的收银员和热闹的迎春锣鼓 ,增添了浓浓的年味。这些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营销措施,使产品的包装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不仅良好地继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创新发展融合了时代文化风貌,巧妙地利用文化差异增添产品的魅力。一方面使消费者赏心悦目,激起他们的共鸣与感动,另一方面商家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其实就是文化营销战略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提高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 ,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核心价值,是加强企业文化营销的根本途径。

(二)品牌文化营销

在市场营销中,品牌不仅仅是便于识别,而且是产品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品牌是产品的一种“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会逐渐转向品牌的竞争。牌文化营销就是要突出品牌个性,丰富品牌的内涵,增强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号召力。

目前 ,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讲,在品牌建设方面面临着两条战线作战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迅速打造零售商的企业品牌 ,使得 自己能够在即将展开全面“斗争”中占有有利地形;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也要清醒地看到,许多跨国零售企业不仅拥有良好的自身品牌价值,而且努力打造旗下 自有品牌的力度也是惊人的。在美国,著名的西尔斯零售公司 90%的商品都是自己的品牌,以沃尔玛为例,其自有品牌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很高,所开发的samschoice可乐,价格比普通可乐低 10%,利润却高出 10%,在 自己门店中的销量仅次于可口可乐。因此 ,我国的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 ,也应采取 PB战略(自开发商品战略)进行产品开发,以取得品牌竞争的主动权。

在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在“人群”中识别的符号,它更是直接体现着一种差异化、一种价值、一种获得消费忠诚的理由。甚至可以武断一点的讲,品牌缺失的零售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最先被淘汰与消失的就是那些“只卖商品”的零售企业。因此,只有经营名牌产品,并创造出 自己的品牌文化,零售企业才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并逐渐形成市场影响力,从而使品牌所代表的产品被充分认识和认同,也只有这样,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才愿意支付超过实物价值的额外价值,企业才能获得财务、竞争等方面的优势。

(三)个性文化营销

消费个性化是时代潮流。今天,消费者的素质空前提高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市场已经细分到个人,社会呼唤一个人的市场。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客户需要的不是单一的技术 ,而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个性文化营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进一步细分化和个性化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当今企业须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代表着当今企业营销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个性文化营销 ,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企业的营销要有自己的个性、用 自己的特色创造出需求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全方位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全面竞争时代,没有特色就无法胜出;同质营销时代 ,没有特色就无法让消费者记住。特色化首先是基于对目标市场和消费需求的深刻了解和尊重 ,是对竞争环境的深刻了解和把握,是共性营销中的个性文化营销。正如我国一些零售企业定时举办的“VIP文化节”。企业通过开展一些有品位、有趣味的文化活动,不但可以利用文化独特的亲和力,把具有相同文化底蕴与文化喜好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达成有效的沟通,取得价值观的认同。而且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个,起到促销的效果使企业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获得独特的文化附加值,起到“涧物细无声”的品牌推广效果。

由此我们认识到,营销绝不仅仅是促销。明确“我是谁”,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和从众怪圈,走出个性化路线:寻找个性之根、形成个性之树、传播个性之香。求新求变,这才是我国零售业营销突围的必由之路。

上述几种文化营销策略,在实际营销活动中并不是截然无关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个营销活动中也会运用多种文化手段。总的来说,在消费心理13趋成熟,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零售企业必须突破价格竞争的障碍,运用多种文化营销策略,创立品牌,更新与消费者的价值链关系,打开“文化”思路,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地实施文化营销策略,把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l]崔会斌,曾路.文化营销——提高品牌权益的有效途径.现代管理科学,2007(3).

[2]胡志伟.文化营销 的误 区与超越.商业现代化 ,2007(6).

[3]张党利,郗芙蓉.文化营销概念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4]朴世镇.文化营销的战略及模式探究.商业时代,2007(8).

篇8

一、沃尔玛公司概况

美国沃尔玛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零售业企业,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业企业。1962年7月2日,山姆·沃尔顿(1918~1992)及其兄弟在阿肯色州的罗杰斯开办了第一家沃尔玛折扣店,这是一家庞大的仓库式商店,旨在以最低的价格向小城镇的美国人销售各种商品,从服饰到汽车零件以及小型用具等。沃尔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2003年全球销售额达2563亿美元,连续三年排名《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榜首。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500强排行榜中,沃尔玛以3787. 99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蝉联榜首,这是沃尔玛自2002年以来第六次位居该榜榜首。公司2008年的营业收入、利润和开店数分别是1968全年的18776倍、21967. 2倍和291. 6倍。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在《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中排名第一。同时,沃尔玛在全球多个国家被评为最受赞赏的企业和最适合工作的企业之一。截至2009年5月,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超过7800家商场,员工总数200多万人,分布在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波多黎各、英国、加拿大、中国、口本、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等16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达1. 76亿人次口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沃尔玛公司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从市场营销战略的角度来对沃尔玛作一剖析,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这对于目前经济效益普遍滑坡的国内大中型商业企业来说,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二、沃尔玛公司市场营销战略

(一)顾客至上、保证满意。沃尔玛的顾客服务是世界一流的。沃尔玛放在第一位的是商品对口,这是他们在采购环节就反复强调的顾客观念。第二是保证供货,缺货不单给顾客带来不便,更令公司蒙受生意上的损失。第三是良好的购物环境,符合清洁、安全、方便的要求。第四是与众不同的员工,实行微笑服务。沃尔玛的服务准则是:(1)三米原则。在三米以内要向顾客目光接触、点头、微笑、打招呼。(2)保证顾客100%满意。沃尔玛员工都知道下面的两条原则: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顾客如有错误,请参看第一条。(3)更为与众不同的沃尔玛的顾客关系哲学是—顾客是员工的“老板”和“上司”。每一个初到沃尔玛的员工都被谆谆告诫:顾客就是老板,沃尔玛的所有员工都是为顾客服务的,这就是沃尔玛的经营哲学。

为使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自始至终地感到愉快,沃尔玛要求它的员工的服务要超越顾客期望:永远要把顾客带到他们找寻的商品前,而不仅仅是指给顾客,或是告诉他们商品在哪;熟悉你部门商品的优点、差别和价格高低,每天开始工作前花五分钟熟悉一F新产品;对常来的顾客,打招呼要特别热情,让他有被重视的感觉。

(二)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把员工视为“合伙人”,沃尔玛从1962年创立第一家折扣商店起,历经40余年成长为零售业巨头,其根本之点是有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总结出了“经营企业十大成功规则”,并常常与经理们和员工们共勉。

这十大规则是:(1)敬业;(2)与所有同事分享你的利润,把他们视为合伙人;(3)激励你的合伙人;(4)尽可能地同你的合伙人进行交流沟通;(5)感激合伙人对公司的贡献:(6)成功要大力庆祝,失败亦保持乐观;(7)倾听合伙人的意见:(8)超越顾客的期望:(9)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10)逆流而上,另辟蹊径,藐视传统的观念。这十大规则既是山姆·沃尔顿个人毕生遵循的准则,又是沃尔玛公司几十年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的经营法宝(也即成功之本)。山姆·沃尔顿将这十条规则实实在在总结出来,对沃尔玛公司全体员工,对零售业同行或竞争对手,对相关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管理者,都是一个宝贵的提示或指导,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和可操作性。

上述十大规则中有七条是讲员工关系的,可见沃尔玛把员工关系放到何等重要的地位。说到导致沃尔玛公司成功的诸多因素时,山姆·沃尔顿本人认为:只有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按沃尔玛的说法,就是全体成员之间的“合伙关系”—才是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繁荣的真正秘密,才是沃尔玛一直以来能飞速发展的真正源泉。现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高级副主席唐·索德奎斯曾多次强调:“毋庸置疑,沃尔玛的成功是基于这样一种坚强的信念—让每一位员工实现个人的价值,我们的员工不应只是被视作会双手干活的工具,而更应该被视为一种丰富智慧的源泉。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

(三)坚持以小城镇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发展战略。沃尔玛不仅是一家从偏远地区小城镇发展起来的巨型零售商业,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避开大城市的战略。在沃尔玛创业初始,山姆·沃尔顿面对像西尔斯、凯马特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采取了以小城镇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在别人忽略的小城镇开设大型的折扣商店。在小城镇开店最明显的一个好处就是,由于一般大型连锁公司忽视这些小城镇,因此沃尔玛难得遇上竞争对手,从而可得以一路顺利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凯马特是根本不屑于到任何一个人口少于5万人的小城镇去开店的,而山姆·沃尔顿的信条是即使在少于5000人的小城镇也照开不误。这些小城镇在全美多不胜数,其数量要比大中城市的数量多得多,而且大多数的小城镇都极具发展潜力,因此,沃尔玛实际上比那些走大中城市路线的竞争对手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沃尔玛高速发展的70年代和80年代,几乎所有的沃尔玛分店都开在人口几千到2. 5万以内的小镇口一般折价百货业公司认为,这么少人口的小城镇难以支持折扣店低价竞争所需的销售规模。但山姆·沃尔顿认为,只要商品价格确实低、品种确实多,就能吸引来周围几十英里范围内的居民。事实也确实如此。

另外,山姆·沃尔顿对商店选址也有严格要求,首先要求在围绕配送中心的600公里辐射范围内,把小城镇逐个填满后,然后再考虑向相邻的地区渗透。这样正好使沃尔玛避开了和那些强大的对手直接竞争,同时,抢先一步占领了小城镇市场,等到凯马特意识到沃尔玛的存在时,沃尔玛己经牢牢地在小城镇扎下了根,并开始向大城市渗透。

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发展初期的沃尔玛采取了以小城镇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发展战略,才使得沃尔玛得以在零售业站稳脚跟。

(四)采用高新技术。搞好物流配送,严格控制成本,实现“天天平价”。沃尔玛在高科技和电子技术的运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始终在这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计算机和通讯系统方面,沃尔玛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与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一颗人造通讯卫星,先后投资近七亿美元,建成了全公司的计算机和卫星通讯系统,据说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计算机与卫星通讯系统,由此实现了全球联网。

沃尔玛在全球近8000家商店通过全球网络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所以,在沃尔玛的门市店,不会发生缺货情况。公司总部与全球各家分店和各个供应商通过共同的电脑系统进行联系。它们有相同的补货系统、相同的EDI条形码系统、相同的库存管理系统、相同的会员管理系统、相同的收银系统,这样的系统能从一家商店了解沃尔玛全世界的商店资料。科学技术为沃尔玛称雄世界提供了强大的保证。

沃尔玛拥有由信息系统、供应商伙伴关系、可靠的运输及先进的全自动配送中心组成的完整物流配送系统。沃尔玛在美国建立了70个由高科技支持的物流配送中心,所供应的分店都在一天车程或300英里范围内,各店85%的商品由配送中心直接供应,而一般竞争对手大约只有50%-60%,销售成本也因此要比零售行业平均销售成本低2~3个百分点。

(五)与供应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荣。沃尔玛始终把建立同供应商利益共享、共生共荣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沃尔玛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同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常,在零售商拼命压低商品价格的同时,制造商却在追逐着更高的价码,正是由于买卖之间的拉锯战,造成了产销双方关系的不畅。沃尔玛在改变这种长期固守的买卖关系中独树一帜。对供应商提供服务,这是沃尔玛要处理好的第二个外部关系(第一是与顾客的关系)。沃尔玛商品售价低廉,在订单上尽量争取低价位,但强调与供应商共同发展,都应有合理利润,并每月结款一次,这是其一;其二是强调与供应商信息共享。供应商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可以在沃尔玛的电脑系统里查到自己的商品销量、库存情况(对其他供应商保密),该资料细化到每一规格及不同颜色的商品的销售状况这对做到按需生产非常有利。

应该指出,工业社会发展到现在,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的关系将从互相制约、互有所图的关系向新型的互相合作、共生共荣的工商双赢的伙伴关系发展。零售商帮助供货商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供货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生产,使产品适销对路。这种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给双方都带来极大的利益,应该受到零售商和供货商的高度重视。

篇9

自2004年底我国取消了对外资投资商业领域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以来,我国零售业正呈现出竞争加剧的局面。一方面,国外的跨国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通过连锁形式进驻国内市场参与竞争。目前,以超市为代表的外资零售企业已占据国内市场60%的份额,这些国际零售业巨头正在积极拓展二、三级城市的市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国内大型零售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白热化,国内有上海的世纪联华、华联超市、北京华联、南京苏果、山东家家悦以及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五星电器等,这些企业基本也都是以规模取胜,堪称零售市场的巨无霸。这两股强大的竞争势力盘踞在国内零售市场,使得中小型零售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如何在市场狭缝中生存和发展下去,是我国众多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当前零售业最为典型的连锁经营模式分析入手,来探讨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的价格竞争策略。

一、连锁经营与价格竞争概述

(一)连锁经营

零售是将商品和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供其个人非商业性的用途。由于消费者的单次消费额不高,所涉及的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而且大量商品是日用品,因此,方便、快捷、质优、价廉、完善的服务等是所有消费者渴望和追求的。而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正是顺应了消费者的此种需求,成为当前国内外零售市场发展的主流。

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是若干个经营实体(如超市、商店)在同一所有者集中控制下,实行统一品牌、统一管理、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的经营方略。与独立零售商相比较,连锁经营通常在议价能力、批发效率、多店铺效率、计算机使用、媒体传播、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规划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直接表现为:(1)门店总量多,实现统一配送,获得规模经济效应,能够让利于消费者;(2)所有门店统一标识,发展速度快,短时间内能为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接受,能迅速提高知名度;(3)商品的品种齐全,消费者的日常消费和购买都能在其中得到实现;(4)产品销售量大,品种多,在采购和物流方面能够实现规模经济,获得规模收益;(5)品牌优势,由于此类零售企业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淀,其管理水平卓越,知名度高,且售后服务完善,因此,消费者对其信任度高。所有这些特点和优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进驻国内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商和国内的北京华联、世纪联华等超市总是顾客盈门。

(二)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价格竞争是指企业在经营中以价格作为竞争手段,根据对同类企业的分析比较,采用高于、等于或低于竞争对手产品价格的销售方式。狭义的价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以低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价格出售产品来扩大销路和占领市场。纵观国内市场众多的零售巨头及规模较大的连锁经营企业,根据其门店的规模、市场吸引力、产品线数、管理水平、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特点,可以发现它们的竞争优势最终表现在价格和服务上。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最终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总成本和差异化,直接表现为价格和产品方面的优势。由此可以发现低价不是企业竞争的唯一选择,但很多企业并不注重其他竞争手段的运用,视价格竞争为唯一的竞争手段。根据某一调查公司对国内500家企业的调查发现,竟然有83%的企业首选降价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因此,针对这样的竞争格局,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价格、差异化、服务和顾客忠诚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求获得竞争优势,赢得市场。

二、零售型中小企业价格竞争策略

当前,我国大多数零售型中小企业仍是“单兵作战”,缺少支持,在国内外零售巨头的大规模进入一、二线及以下城市参与竞争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中小型零售企业不得不缩减经营规模或退出市场。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需要积极寻找应对策略,大幅度降低采购、经营成本,让渡于顾客更多的价值,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产品和服务性价比,最终赢得顾客和市场。以下价格竞争策略可以考虑予以使用。

蓝海战略应是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因为,在一、二线市场中,国内外零售巨头以巨大的资源、品牌和价格等优势盘踞着。在一、二线部分市场及三线以下的市场中,竞争相对较弱,零售型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能量,积极拓展新的领域,赢得市场优势的蓝色自由海洋。

(三)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竞争策略不是新生事物,它可以使企业避免在同一起跑线参与无休止的竞争,同时通过向顾客提供更高的让渡价值收取溢价。对于零售型中小企业来说,在当前商品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的市场经济中,真正做到差异化确实存在困难,这就要求零售企业对市场、竞争对手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能够充分了解。

零售型中小企业在区域联盟和蓝海战略都不能实现的状况下,可以选择此种竞争策略。差异化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全、人全我特”,这种差异能够使零售型中小企业尽可能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差异化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可以通过优势商品的错位,即与竞争对手门店的优势商品错开来予以实现。与其他不同的竞争者之间实行错位经营,避免过度竞争,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增强竞争力。同时,差异化策略能够为企业带来价格谈判优势,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应坚持以下几点:一要进行多业态发展,充分利用在本地区的资源,通过区域联盟开大卖场以形成区域影响力,同时发展超市和便利店等相关业态,使企业在区域市场上相互补充;二要发展社区店,充分利用对本区域社区商业的了解,发挥人文优势以发展社区超市;三是不断提升营运管理质量,通过提高营运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

(四)品牌经营策略

国外零售巨头能够赚得盆盈钵满,一个重要的优势即是企业具有强势品牌。因此,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需要有品牌意识,通过不懈的努力来锻造自己的品牌。优秀的品牌是依靠企业长期培育、细节打造而形成的。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要通过持续有效地实施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来提升综合素质,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和产品品牌。要充分依靠企业所有员工的智慧与力量,主动改变思想意识,树立满足内外部顾客期望的拼搏意识,用无限的忠诚和无私的劳动,把企业的供应链、价值链管理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为顾客创造最大化的产品与品牌价值。

(五)逐步实施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物流运营商和零售终端有效结合成一体来生产和销售商品,并把正确的物资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系统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不仅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顾客需求,同时,能够关注并大大降低顾客最终成本,直接表现为产品定价的降低。目前,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思想淡薄,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零售型中小企业要树立供应链管理思想,并实施供应链管理,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实施:(1)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在信息管理方面摆脱“信息孤岛”形成 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 ,与供应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合作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3)在库存管理方面可以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这样 ,零售型中小企业可以没有任何包袱地从事经营,同时方便供应商安排生产和供货。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使零售商获得较低价格、优先供货和质量可靠等优势,为降低企业总成本奠定基础 ;(4)配送管理方面可以统一配送,或是进行业务外包 ,这样既能够获得优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 ,也能够使 自己专心于自身的核心业务(5)加强客户资源管理,对于零售型中小企业而言,经营重点应该从产品的“品牌价值”转移到“客户价值”上来,通过更好的识别客户服务成本和价值来提供超值产品和服务,培养顾客的忠诚以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率。

针对以上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可以运用的价格竞争策略,要想成功实施它们还需要以下一系列保障措施:(1)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应打破区域封锁和条块分割的局面;(2)制定零售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3)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4)培养和获取更多的零售型管理人才;(5)制定规范管理的规章制度。

总之 ,我国零售型中小企业由于能力、资源、品牌 、管理等方面先天不足,使得其与国际国内零售巨头竞争时处于劣势。因此,零售型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价格竞争策略和保障措施来抗衡国内外零售巨头,赢得竞争,赢得市场。同时,我国政府主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在零售流通产业中维持一定民族企业份额和维护健康的产业组织形态的重要性,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出台和完善 ,我国中小型零售企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Modernmarketingrequiresnotonlythedevelopmentofmarketableproductsenterprisestodevelopanattractiveprice,throughtheappropriatechannelssothatthetargetcustomersneedtogettheirproducts,butalsoestablishitscorporateimageinthemarkettostrengthenthebusinessandthepublicexchang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hatis,forpromotionalactivities.Inthisconnection,thispaperhasdescribedthemarketingstrategyofthesupermarketandtherelevanttheory,anddiscussesthemarketingstrategyofmembershipmarketingstrategy,discountpromotionstrategy,advertisingandothermarketingpromotionsinthesupermarketsontherealityoftheapplication,thustoclarifythemarketingRetailBusinessStrategiesintherealstatusofimplementation.

Keywords:Supermarkets;promotionstrategy;use

一、前言

新经济形势下,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促销策略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促销策略是能够使销售量在短期内达到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已成为产品与消费者沟通、有效扩大市场份额,压制竞争对手的重要方式。

科技的发展与产品更迭速度的加快,促销在整合营销传播的位置已渐成上升趋势,成为商家在商业战场上的贴身卫士。

今天市场上的促销虽然在形式与内容不断花样翻新,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促销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翻新并不意味着进步。今天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沿用昨天的招式与方法,要么达不到最佳效果,要么被消费者冷落,令企业错过最佳市场机会,陷入困境。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当代各种促销手段在超级市场上的应用,看看可否引起我们策略性的思考。

(一)超级市场的理论综述

1、超级市场的来源

超级市场一词来源于英文supermarket,常简称超市,是指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是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主要的商业零售组织形式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MichaelCullen)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超级市场——金库仑联合商店。

2、超级市场的特点

超级市场最初经营的主要是各种食品,后来经营范围日益广泛,逐渐扩展到销售服装、家庭日用杂品、家用电器、玩具、家具以及医药用品等。超级市场有一定的规模,商品品种齐全,以食品为经营重点,基本上满足食品购买者一次购齐的要求;采取开架自选、自我服务、一次绪的售货方式;廉价销售,商品周转速度快;店址主要设在居民住宅区或郊区;超级市场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现代化设备[1]。超级市场一般在入口处备有手提篮或手推车供顾客使用,顾客将挑选好的商品放在篮或车里,到出口处收款台统一结算。

(二)促销策略的理论综述

1、促销的概念

促销策略是促进产品销售的简称,是指企业通过人员和非人员的方式,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引发、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兴趣,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动[2]。促销对企业营销的功能主要有传递企业市场产品信息、诱导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消费需求、稳定并进一步扩大企业产品销售等等。

2、促销策略的目的

(1)零售业竞争日趋激烈的需要。近年来,零售业发展迅猛,各大零售公司连锁分店不断开业,各竞争对手间的差异相对缩小,竞争日趋激烈。

(2)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公司的发展依赖于销售;某一产品在某销售点业绩越好,市场地位越巩固,供应商越多支持,反之亦然。

(3)树立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的需要。通过促销活动,加强与社区消费者的感情交流。通过促销活动,树立企业真正让利于民的良好形象,最终目标就是影响促销对象的行为

3、促销策略的种类

促销策略是在分销基础上的市场营销活动。它的使命是配合分销渠道,运用一些特殊手段大力促进产品销售。它的内容包括促销组合、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以及公共关系等。

企业促销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行为,不是孤立的、零碎的四处出击,而是各种促销手段组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互相配合运用、加强效果,同时,不同的企业依据不同市场情况也可适当选择、互相搭配促销手段进行促销[2]。

二、促销策略在超级市场上的应用

(一)超级市场的会员制促销

会员制的主要目的是保住老顾客。国外的仓储商店及较大型的超级市场等,往往采用会员制促销办法。当消费者向商店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或年费后,便成为该商店的会员,在购买商品时能够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或折扣。

1、公司会员制

消费者不以个人名义而以公司名义入会,商店向入会公司收取一定数额的年费。这种会员卡适宜于入会公司内部雇员使用。在美国,日常支付普遍采用支票,很少用现金结算,故时常发生透支现象,所以实际上,公司会员制是入会公司对持卡人购

2

买的一种信用担保。公司会员制的会员在购物时可享受10%一20%的购物优惠和一些免费服务项目。非会员购物时不能以个人支票支付,只能用现金结算。

2、终身会员制

消费者一次性向商店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成为该店的终身会员,可长期享受一定的购物优惠,并且长年可以得到店方提供的精美商品广告,还可以享受一些免费服务,如电话定货和免费送货等[3]。

3、普通会员制

消费者无需向店方缴纳会费或年费,只需在商店一次性购买足额商品便可申请到会员卡,此后便享受5%一10%的购物价格优惠和一些免费服务项目。

4、内部信用卡会员制

适合于大型高档商店。消费者申请某店信用卡后,购物时只需出示信用卡,便可享受分期支付贷款或购物后15—30天内现金免息付款的优惠,有的还可以进一步享受一定的价款折扣[3]。

(二)超级市场的折扣促销

折扣促销的主要目的是开拓新顾客。商店在经营时,往往对顾客实行一定程度的价格优惠或贷款折扣来招徕生意,主要包括:

1、供应商折扣

供应商在一些指定的零售商店或超级市场出售的商品包装上贴上特殊优惠或折扣标志,顾客在购物时只需将其取下并寄送至指定地点,一段时间后便会收到供应商寄来的可兑现的一定折扣额的支票。

2、批量折让

批量折让是指生产企业与中间商之间或是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按购买货物数量的多少,给予一定的免费的同种商品。例如每购买十箱某种商品,即无偿赠送一箱的作法,就是批量折让。批量折让的目的是激励中间商增加购买量。

3、优惠券

零售商在商店入口处放置或在报刊上刊登购物优惠券,顾客只需持券前往购物,就可享受一定价格优惠。有的零售商为了扩大销售,甚至将优惠券送到顾客家门口或投入其信箱内。

4、附赠商品

常见于食品超级市场。商店根据顾客当天购物的金额,分送不同等级的礼品。

这种附赠品一般价格都较低,但却很实用,如茶杯、碗碟、衣架、卫生纸、盒装鸡蛋等。对一些购买贵重商品或金额较大的顾客,零售商便相应赠送一些价值较高的商品。

5、购物印花票

顾客每次购物,都会得到一张打印成印花票形式的付款凭证,顾客如果把这种印花票积攒到一定数量或一定金额,便可以得到商店一定的折扣或回赠礼品.这种形式主要是用来吸引长期回头客[4]。

6、联合折扣

零售商与其它行业如餐旅业、娱乐业、洗车业等联合开展的一种促销活动。顾客购物时,会得到商店赠送的小票,凭小票就可以在该零售商与其它行业结成的联合体内享受购物折扣或接受优惠服务[4]。

(三)超级市场的广告促销

广告促销是借助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物体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不需要多少人力,广告是超级市场促销的重要手段。

1.通过广告媒介树立超市独特形象

(1)借助电视、电台、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体,推广公司的总体形象,使消费者对超市产生认同感,并激发其购物兴趣。

(2)利用超市的“看板”诱导顾客。

(3)将公司的配货车装饰成商用宣传车,使之发挥流动广告的作用。

(4)开发自设产品系列,如香港的百佳超市将其销售产品命名为“百佳牌”,这对于树立独特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5)组织社区活动,与社区内的居民、厂商、社会机构保持经常的沟通,以建立和维持相互间的良好关系。扩大超市在社区内的影响。

2、运用其它广告形式

除了报纸、电视等主要广告媒介外,还可运用店头广告、表演性广告和口传信息等多种广告形式:

(1)店头广告,就是在商店内及店门口所制作的广告。一般可分为立式、挂式、

4

柜头用式、墙壁用式4种。这种广告在国外简称为POP,虽然产生的时间不长,但是使用得已相当普遍了[5]。它的优点主要有:

①有利于美化店容店貌,吸引顾客前来光顾;

②可以提醒消费者购买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上获得信息的商品,两者配合使用,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广告宣传的对象广泛;不论文化程度高或低,消费者经过商店都能见得到、看得懂,是大众化的广告;

④保存的时间较长,有利于加深消费者的印象;

⑤能起到无声推销员的作用,激发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劝导消费者购买。

(2)表演性广告,就是教会消费者使用新产品的广告,是最能打动消费者心的广告。它的优点主要有:

①表演性广告形式生动、活泼,能够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

②面对面地说服消费者,容易使消费者产生亲近感,对广告的内容易于接受;

③当众表演,消费者能亲眼看到操作表演的结果,可以增强对新产品的信任感。

④新产品是消费者还不熟知的产品,只有让消费者懂得使用方法,新产品才能普遍被消费者所采用。表演性广告正好能教会消费者如何使用新产品[4]。

(3)口传广告,就是消费者无论购买了一种好的商品,或不好的商品,都会去向别人讲述这件事,并用自己的感情去影响别人,这就是口传广告。促进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义务广告”是正面的“义务广告”,阻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义务广告”是负面的“义务广告”[5]。商店要争取顾客,扩大销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应当积极地扩大正面的“义务广告”,消除负面的“义务广告”。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①寻找出每种商品的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设法摸清这些人的特点,投其所好,对其实施重点销售攻势。要通过他们的采用,影响更多的人采用

②拿出价廉物美的商品来。消费者同别人谈起购买的商品时,不外乎是质量和价格两个方面。质量好且价格低廉就褒,质量差而价格高昂就贬。因此,只有商品质优价廉,才能使消费者觉得购买的商品合算,才会乐意去做正面的“义务广告”,招引别人也来购买。

③提供优良的服务。商店的购物环境优美、服务项目多、服务态度好,就会在顾客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商店的名声就会传扬出去。谁传扬出去的?就是曾

5

在这里得到了优良服务的顾客传扬出去的。因此,商店一定要与顾客保持友好关系,这是为了一方面吸引顾客下次再来,另一方面让这些顾客去为商店做正面的“义务广告”。

(四)超级市场的节日促销

每当节日到来之前,超级市场的促销活动进入,各种促销办法应运而生。其主要节日促销策略有(以漳州超市为例):

1、精心布置“陷阱”

国外消费者杂志有关超级市场各种促销手法的报道显示,除了大量刊登广告及广设分店吸引顾客之外,店铺内还十分注意货品的包装摆设,展开特价告示牌以及给顾客送礼品。

大型超级市场广设分店,可以造成轰炸式的宣传效果。每当你想购物时,脑海里就会出现这些超级市场的名称。

步入超级市场,更是“草木皆兵”,店铺内贴满不同颜色的告示,显示某种货品以特价发售,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即使你本来并不想购买某种物品,但基于人皆有之的“贪便宜”心态,也会认为是天赐良机,于是便可能大量购买。同时,超级市场货品价格每每渗入2、7、8、9等所谓“神奇数字”,使消费者对货品的售价产生一种错觉[4]。

此外,店铺推出特惠包装、散装食品,以迎合消费者预期物价上涨的心理。奉送赠品、代用品或抽奖等,虽是常有的陈年“招式,但效果依然良好。

此外,超级市场还有许多增加顾客对货品购买欲的招法。比如,有的将最能吸引顾客的特价商品置于远离入口处或收款处的地方;以延长顾客在市场逗留的时间,待顾客找到特价商品时,可能已“顺道”购买了很多并非特价的商品。又如,将一些利润较高的商品放在与视线平行高度的货架上,借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甚至在收款机前摆放零食,以刺激消费者购买。

2、以特价为“诱饵”

目前,漳州市几大超级市场经常会在报上大做所谓“特价周”的广告。用100种比市价便宜一至两成的“特价货”引诱顾客。遇上冬至、五一、元旦和春节等大节,更是加大宣传。比如,他们将原价20多元一件的商品减至19.9元,使人产

6

生10几元比20几元便宜得多的错觉。

一位在新华都超级市场工作的陈小姐透露,一些超级市场集团有专门部门设计特价货的陈列。以新华都为例,他们将最吸引人的“特价货”放置在市场入口特设的第一组陈列架上,其余的“持价货”,则分布陈列在店内各处,务求使顾客走完市场一周,才能全部看完市场推销的“特价货”。

3、从供应商那里要“特价”补偿

由于超级市场的货品一般都是直接从供应商那里进货的,他们在大量进货时已经有折扣,因此,超级市场的货品比一般零售店可便宜5%一10%。这一差价,可供超级市场作为“特价”优惠。然后用特价“请君入瓮”[5]。

特价货大部分是无利可图的,但由于供应商必须给市场支付一笔钱作为每周特价货的广告费和市场内的陈列费,特价费“曝光率”愈高,收费亦相应提高。同时,供应商还会给超级市场提供一个其它商店无法得到的折扣。这样一来。超级市场所谓的“亏本大拍卖”,其实是不会亏。

4、店内有奖销售

有奖销售是最富有吸引力的促销手段之一,因为消费者一旦中奖,奖品的价值都很诱人,许多消费者都愿意去尝试这种无风险的有奖购买活动。在中国,法律规定有奖销售的单奖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除了即买即开的奖品外,为了提高有奖销售的可信度,抽奖的主办单位一般都要请公证机关来监督抽奖现场,并在发行量较大的当地报纸上刊登抽奖的结果。

(五)超级市场的网络促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快速发展,网络在超级市场上的运用越来越广。促根据网上营销活动的特征和产品服务的不同,结合传统的营销方法,作者总结出以下网上促销策略。

1、网上折价促销

折价亦称打折、折扣,是目前网上最常用的一种促销方式。因为目前网民在网上购物的热情远低于商场超市等传统购物场所,因此网上商品的价格一般都要比传统方式销售时要低,以吸引人们购买。由于网上销售商品不能给人全面、直观的印象、也不可试用、触摸等原因,再加上配送成本和付款方式的复杂性,造成网上购

7

物和订货的积极性下降[6]。而幅度比较大的折扣可以促使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的尝试并做出购买决定。

2、网上变相折价促销

变相折价促销是指在不提高或稍微增加价格的前提下,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数量,较大幅度地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由于网上直接价格折扣容易造成降低了品质的怀疑,利用增加商品附加值的促销方法会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3、网上赠品促销

赠品促销目前在网上的应用不算太多,一般情况下,在新产品推出试用、产品更新、对抗竞争品牌、开辟新市场情况下利用赠品促销可以达到比较好的促销效果。赠品促销的优点:可以提升品牌和网站的知名度;鼓励人们经常访问网站以获得更多的优惠信息;能根据消费者索取增品的热情程度而总结分析营销效果和产品本身的反应情况等。

4、网上抽奖促销

抽奖促销是网上应用较广泛的促销形式之一,是大部分网站乐意采用的促销方式。抽奖促销是以一个人或数人获得超出参加活动成本的奖品为手段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促销,网上抽奖活动主要附加于调查、产品销售、扩大用户群、庆典、推广某项活动等。消费者或访问者通过填写问卷、注册、购买产品或参加网上活动等方式获得抽奖机会。

5、积分促销

积分促销在网络上的应用比起传统营销方式要简单和易操作。网上积分活动很容易通过编程和数据库等来实现,并且结果可信度很高,操作起来相对较为简便。积分促销一般设置价值较高的奖品,消费者通过多次购买或多次参加某项活动来增加积分以获得奖品[6]。积分促销可以增加上网者访问网站和参加某项活动的次数;可以增加上网者对网站的忠诚度,进提公司的知名度等。

6、网上联合促销

由不同商家联合进行的促销活动称为联合促销,联合促销的产品或服务可以起

8

到一定的优势互补、互相提升自身价值等效应。如果应用得当,联合促销可起到相当好的促俏效果,如网络公司可以和超级市场联合,以提供在网络上无法实现的服务[6]。

三、结语

在当今市场营销活动中,管理者可谓是见仁见智。但不管如可,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需要企业对其产品制定适当的价格、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而且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企业产品促销。不管是超级市场还是其它零售业态在其从事市场营销活动中要想取得成功的营销业绩,除了要具备高素质的销售团队、完善的分销渠道以外,还应正确制定并合理运用促销策略,这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并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必备要素。

参考文献:

[1]肖怡.零售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3]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M].华夏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