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抑郁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3:3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士抑郁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士抑郁论文

篇1

“性质定义”是以事物的性质为种差内容的定义。例如:“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发生定义”是以事物产生、形成情况为种差内容的定义。例如:“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构成的图形”。

“功用定义”是以事物的功用为种差内容的定义。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关系定义”是以事物之间的关系特点为种差内容的定义。例如:“负数是小于0的数”。

在辞书释义中,“属+种差定义法”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解释明晰词语是非常有效的,它能够准确地解释明晰词语(即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上面所举对于“平行四边形”、“角”、“商品”和“负数”等明晰词语的解释就是如此。其实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解释模糊词语。那么,“属+种差定义法”在解释明晰词语与模糊词语时有何不同呢?关键在于:解释明晰词语时,用来表示种差的词语一般是明晰语言,如:“两组对边平行”是“平行四边形”的种差,“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是“角”的种差,“交换”是“商品”的种差,“小于0”是“负数”的种差。这些表示种差的词语都是明晰语言;而对于模糊词语,则往往用模糊语言来表示种差。这种用模糊语言来表示种差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模糊种差法”。“模糊种差法”能够准确地揭示模糊概念在内涵上所具有的模糊性。例如:

树林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比森林小。

森林通常指大片生长的树木。其中的“树木”是“树林”和“森林”的属概念,并且是明晰语言;“成片生长的”和“许多”是树林的种差,“大片生长的”是森林的种差,并且都是模糊语言。正是通过运用模糊语言来表示种差,这就揭示出了“树林”和“森林”的模糊性。又例如:

蔬菜可以做菜吃的草本植物。

水果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其中的“草本植物”是“蔬菜”的属概念,“植物果实”是“水果”的属概念,并且都是明晰语言;“可以做菜吃的”是“蔬菜”的种差,“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是“水果”的种差,并且都是模糊语言。番茄和西瓜都是草本植物,番茄“可以做菜吃”,但又是“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那么番茄是蔬菜还是水果呢?也正是通过运用模糊语言来表示种差,这就揭示出了“蔬菜”和“水果”的模糊性。

有时明晰词语的释义也可以运用“模糊种差法”。它一般是将种差分成偏正两部分,即一部分是中心语,一部分是修饰限制语。某些修饰限制语可由模糊语言来充当。例如:

霜是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

体上凝结成的白色冰晶。“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是“霜”的种差,其中“地面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的”是中心语,并且是明晰语言,而修饰语“接近”则是模糊语言。这种使用模糊语言充当种差修饰语的方式,可以使明晰词语的解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当然,对于明晰语言的释义,在种差中能够不用模糊语言的则宜尽量不用。例如《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和2002年增补本对“云”的释义分别为:

云在空气中由大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物体。

云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

“空气中由大量冰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云”的种差,其中“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中心语,并且是明晰语言,而修饰语“大量”则是模糊语言。增补本的释义去掉了原来释义中的模糊修饰语“大量”,释义显得更为精练。

二、定量释义法

定量释义法与模糊理论中的“隶属度”这一概念密切相关。所谓隶属是刻画元素与集合、事物与类别之间关系的概念。隶属度是刻画这种属于程度大小的概念,即表示论域中的某个元素隶属于某个集合的程度,或者说,隶属度表示论域中的某个元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属于某个集合的资格。既然隶属度表示在同一集合中不同的元素隶属于该集合的不同程度,那么这些隶属度不同的元素实际上就是一个变量,用变量x来表示这些元素,隶属度必将随着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关于变量x的函数。人们称之为隶属函数。设A是论域U上的模糊集合,隶属函数一般记为μA(x)。而μA(x)的大小就反映了元素x属于该模糊集合A的程度。这样一来,模糊语义便可以用隶属度的方法来定量化。例如表示时间序列的模糊词语“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在解释这些模糊词语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定量释义法,即把某个模糊词语当作一个集合,把该集合中的一个个对象作为该集合中的元素来考察,通过测定这些元素对该模糊集合的隶属程度,我们就可以用定量的方法来解释这个模糊词语了。例如:

早晨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上午一般也指清晨到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

下午一般也指从正午十二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隶属度的具体制定并非“一定如此”,它往往是人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考察的对象、所处语境等情况而制定的,是“可以如此”,只要这些隶属度的具体数值符合规律就行。

三、形象描写释义法

所谓形象描写释义法,是通过描写模糊词语所指代的那一事物所具有的形象特征(譬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形象特征)来释义的方法。描写事物形象特征的主要词语都是模糊语言。例如:

黄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哄拟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

甜像糖和蜜的味道。

霉气霉烂的气味。

火热像火一样热。

以上例句就是分别通过描写模糊词语所具有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的形象特征来释义的。

四、比喻描写释义法

所谓比喻描写释义法,是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来解释模糊词语的方法。例如: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蛇行形容像蛇爬行时蜿蜒曲折的样子。

任何比喻都具有模糊性,因此这种释义方法特别适宜用来解释模糊词语的意义,并且在释义的开头往往有“像”、“比喻”或“形容”之类的模糊词语作标记。

五、对比释义法

所谓对比释义法,是通过将两个具有对立关系的模糊词语进行相互对比来释义的方法。例如:

甘甜;甜美(跟“苦”相对)。

苦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相对)。

这种释义法往往在释义的末尾有“跟某相对”之类的词语作标记。

六、否定释义法

所谓否定释义法,是通过“不+反义词”的方式来对模糊词语进行释义的方法。例如:

丑丑陋;不好看(跟“美”相对)。

柔软软和;不坚硬。

这种释义法也适用于具有对立关系的模糊词语,因此在释义的末尾也往往有“跟某相对”之类的词语作标记,只不过它一般用于有标志单位的词语。例如跟“丑”相对的无标志单位“美”和跟“柔软”相对的“坚硬”就不宜使用“不+反义词”法来释义,即不能把“美”解释为“不丑”,不能把“坚硬”解释为“不柔软”。

七、比较释义法

所谓比较释义法,是通过将一组相关的模糊词语进行关系比较来释义的方法。例如:

集镇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比城市小的居住区。

市镇较大的集镇。

城市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

都市大城市。

“都市”与“城市”之间也具有大于关系,因此把“市镇”解释为“较大的集镇”,把“都市”解释为“大城市”。可见,运用比较法来解释这样的模糊词语,就显得准确而精练。

八、模糊义素释义法

“模糊义素”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如果同一语义场内的几个义位之间的区别义素具有模糊性,那么这几个义位的语义无疑也具有模糊性。这种具有模糊性的区别义素,我们称之为“模糊义素”。所谓模糊义素释义法,是通过在同一语义场内的几个义位之间寻找出它们的具有模糊性的区别义素来对模糊词语进行释义的方法。例如:

香:[+气味]、[+好闻]

臭:[+气味]、[-好闻]

长:[+两点间]、[+距离]、[+大]

短:[+两点间]、[+距离]、[-大]

“香”与“臭”的共同义素是“气味”,区别义素是“好闻”,并且“好闻”具有模糊性,因此我们称之为“模糊义素”。“长”与“短”的区别义素“大”具有模糊性:距离大与不大之间很难截然划界。这就决定了“长”与“短”两个义位的模糊性。把寻找出的模糊义素引入释义之中,就是模糊义素释义法。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香”与“臭”、“长”与“短”的释义分别为:

香(气味)好闻(跟“臭”相对)。

臭(气味)难闻(跟“香”相对)。

长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

短两点之间的距离小(跟“长”相对)。

上述释义方法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释义的系统性。所谓释义的系统性,是指在解释某个词语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去释义,而是要把它与相关的一组词语聚合在一起,通过对这些相关词语的某一义位进行比较,然后再进行释义。

综上所述,用模糊语言来解释模糊概念,照样能收到释义准确之功效。如果用明晰语言去解释模糊概念,有时反而会显得不准确。例如:

秃(人)没有头发。

秃头头发的人。

这里用“没有”和“”等明晰语言来解释“秃”和“秃头”,表达并不准确,难道只有头发的人才叫“秃头”吗?如果脱得只剩十几根头发,这算不算秃头?如果只有“头发的人”才能算是“秃头”,那么就不会有罗素的那著名的“秃头”悖论了。又例如:

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

科盲不具备科学常识的成年人。(《现代汉语词典补编》)

篇2

2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师生双向互动。教学不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认知、识记的过程,而是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由于医学英语与学生专业联系紧密,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将语言和医学知识牢记于心。如在讲到护理英语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设置场景,让学生准备相关道具进行角色扮演。

2.1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是绝对权威,学生应当完全服从,这显然不适合现代医学英语教学。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医学英语课程大多由英语教师担任。英语教师英语水平高于学生但医学知识掌握不如学生。将合作学习引入医学英语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师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在宏观上全面统筹规划,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从教学目的出发,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2.2生生互动

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由于学生之间认知水平、社会经验、情感因素相近,互动沟通时没有压力和紧张情绪,能够进行有效互动,而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又能促进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生生互动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复述课文、问题讨论以及头脑风暴等。尤其是情景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通过模拟查房以及英语问诊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医学英语,从而加强基本技能培训及医患沟通训练。

2.3师师互动

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可以分为本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与跨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本学科教师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以及共同授课等方式进行互动。医学英语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师师互动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内,医学英语教师更需要与其他医学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如举办交流会和座谈会,成立跨学科英语研究小组。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双方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都得到提高,最终提升整体医学英语教学水平。

篇3

二、移动互联网给大学语文教育带来诸多挑战

1.网络的及时便捷冲击了传统教学形式。

20世纪末互联网进入中国时,师生拘泥于课堂的传统教学形式就开始经受冲击,移动互联网的诞生,让这一矛盾格外尖锐。移动互联时代,信息随身携带,无处不在,轻触屏幕,世界尽在眼前。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必将也正在颠覆传统教育,这对凭借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活动的传统语文教育构成了巨大冲击。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学生们喜欢埋头玩弄手机,大多数是利用手机在进行阅读,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也是对传统课堂的无声反抗。但在我国,大多高校的语文课依旧采取传统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讲者声嘶力竭,听者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也就饱受诟病。是学生群体性地不爱学习?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学生的期待视野,没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碎片化阅读造成学生学习浅思考。

碎片化阅读的主要表现就是,阅读的时间不具有连续性,而这种阅读模式往往存在于手机和电脑阅读之中,以及或是长的内容被拆散后,通过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手持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或是课后休息时间来进行不间断阅读,以及习惯性的刷新微博已是一种风尚。根据大学生的上述阅读偏好,目前出版界也在探索“微博图书”的构建了。碎片化阅读虽有快捷、及时、交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等优点,但大量挤占了大学生深度阅读的时间,使之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形成对碎片化知识的习得,而逐渐丧失了阅读经典和具有哲理性文字的耐心,这种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也就难以建构起他们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将阻碍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辨能力的形成。正如研究阅读的权威专家、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她认为,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

3.多元文化语境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也相互碰撞,几乎任何国家都存在着多元文化。对此,中国也同样存在。特别是在当前的诸多文化撞击中,各类型的流行文化又不断侵蚀着传统的价值观和人格精神,这是当下中国特有的文化镜像。作为全球性的传播媒介,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扩展了文化传播的场所与范围,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汇、交锋与交融,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多元文化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多向度的价值选择空间,开阔了他们的文化视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促使他们形成开放包容和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但与此同时,不同文化的差异、矛盾甚至冲突,增加了他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难度,影响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他们疏离传统文化,无异于在割舍其生存的根基与灵魂。

三、大学语文教学积极应对挑战的策略探究

对教育而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可能是福音,也可能是灾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学语文教育若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则是福音,否则将是灾难。

1.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走向开放是大学教育的大势所趋。放眼世界,适应这一趋势的新型网络公开课大放异彩。自2001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启动网络课件开放工程,逐步将该校全部课程资料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一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免费取用,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众多名校纷纷跟进。2011年国内知名网站上,一批由耶鲁、哈佛、牛津等名校名师讲授的视频课引起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的热捧。建设开放课程在全球已呈燎原之势。在语文教育领域,我们应该构建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2013年6月,首批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中,就有南开大学的《大学语文》。笔者认为,尽管这是一门建设得非常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网站不仅有全程教学录像,而且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未必适合全国2000多万大学生学习使用,尤其是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的大学生。《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受众面广,且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各高校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要开发各具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将真正的精品资源呈现给学习者,而绝不能提供次品、残品或废品。

2.培养深度阅读能力。

阅读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一符合语言学科教学规律的认识意味着,需要增强大学生文本阅读的深度,唯有这样才能在“干中学”的学习效应下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反观当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所谓的互动性、趣味性阅读已导致他们在文章写作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火星文”。众所周知,浅文本往往导致浅阅读,有张力的文本才可能带来深度阅读。在异彩纷呈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遴选高质量、有深度的阅读文本,选择严谨而深刻的文本信息。再者,在进行深度阅读时还需要激发起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大学生需要在文本的语言、内涵、审美张力产生相应的应力。可以这样说,“潜心会文本”和“多维度交流”是深度阅读最突出的特征;另外,随着阅读活动的展开所发生的理解、迁移、创造等主观能动性活动又是深度阅读的功能定位。为此,教师在其中应扮演着引导、组织、互动的角色。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扮演,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文本信息的思考中来,并组织学生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并最终在相互互动中增强学生的文学感悟和应用能力。再者,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利用原始文本材料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概括力、思辨力等,以及借助类比和对比性分析与鉴赏等作业促使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悟和转化应用。

篇4

一、关联交易的界定

关联交易简而言之是发生在关联企业或者关联人士之间的交易,其发生的基础是关联企业或关联人士。我国《公司法》及《合资企业法》中并没有关于关联企业的法律概念。国外的法律对关联企业有一些定义,例如:《日本财务诸表规则》规定“一个公司实质拥有另一公司20%以上,50%以下的股份或者出资额,并通过人事、资金、技术和交易等手段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与经营方针者为关联公司”;德国《股份公司法》规定,所谓关联企业是指“法律上独立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相互关系上属于拥有多数资产的企业和占有多数股份的企业、从属企业、支配企业、康采恩企业、相互参股企业或互为一个企业合同的签订方。”

至于关联人士,香港地区有一些较典型的规定:关联人士包括:(1)公司或者其任何子公司的董事、行政总裁或主要股东;(2)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董事、行政总裁或主要股东的联系人;(3)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董事、行政总裁或主要股东与其就一项交易,无论是非正式还是正式,也无论是明示还是暗示,已经达成谅解的任何人;(4)一个人的联系人已扩展到包括与董事、行政总裁或主要股东作为一户人住在一起的亲属。在我国的税法中,对关联企业有明确而完整的定义:

“关联企业,是指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

根据上述的法定定义,在我国,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关联交易概括为以下三类:

(一)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

(二)直接或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

(三)其他在利益上有相互关联的关系。“

(1)公司与股东之间的交易;

(2)一股东不同的子公司之间的交易;

(3)公司与其主要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易。

二、对关联交易的政策

关联交易可能损害股份公司股东的利益,也可能阻碍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但是,简单地禁止一切关联交易并不可取。关联交易可以作为企业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手段,它具有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等作用。如果不考虑上述有利因素,将关联交易全部禁止,也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假设一家公司将要进行一项业务,此业务可以同其子公司交易,但如果关联交易是被禁止的,该公司便只能同其他的公司交易,这样看来,在整个交易中,唯一受到损失的便是该公司的少数股权股东,因为禁止关联交易使其子公司丧失了这一业务,也使少数股权股东丧失了盈利的机会。正确处理关联交易的态度不应完全禁止它,而是要通过有效的制约机制来迫使其进入公正、公平、公开的轨道。

在制定对关联公司的政策时,可以全面考虑下列问题,既要防止其不利因素,也要适当放宽,允许合理的关联交易。

1.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交易

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涉及的关联交易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本身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交易。由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安排上市公司与之进行交易。另外,目前的上市公司大多由原大型集团公司改制重组而设立,集团公司作为控股股东与之有财物、人事、信息、产权、业务等多方面的联系,极易发生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交易主要发生在

(一)经营业务方面,涉及产品价格、市场划分等敏感问题,易造成垄断或同业竞争;

(二)生产要素方面,涉及原材料的采购、信息、技术的转让、人员的配置等问题,可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税务安排;

(三)资本方面,涉及企业兼并、收购问题。

2.与买壳上市有关的交易

我国证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许多有实力的非上市公司将购并或参股上市公司作为进入证券市场开展资本经营的捷径,所以一旦购并或参股行为实施以后,就有大宗关联交易紧随其后,以达到资本增值套现或借壳上市之目的。因此也可以说买壳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关联交易,使非上市资产能够上市。正因如此,关联交易一般来讲都有上市公司参与其中。由此可见,关联交易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企业资本化经营的诱因,这将直接导致公司购并的加剧,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看,这是有利的;但从监管制度而言,这中间的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

3.关联交易将导致不公平现象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做到产权明晰,往往使原有国企业与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一种控股与被控股关系(国家股在上市公司中占绝对控股地位)。而国家股股东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亦为一经营实体,又负责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料供应、销售、新品开发。他们之间的这种关联交易不可避免。交易的结果,有时就存在上市公司利润受到损害或损害较小股东利益来满足大股东的利益的可能。

总之,关联交易的特点,决定了其将引发诸多法律问题,而这些法律问题又是我国法律规范较薄弱的环节。在国外,关联交易也是一个难以实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尤其是B股发行过程中全面地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在限制关联交易的原则下,适当放宽标准对B股顺利发行及上市公司合理运作是非常关键的。

三、规范关联交易的可行方案

1.关联交易的前提条件

关联交易可以预先设置前提条件,比如:

(1)就董事参与的交易而言,必须要通知股东大会并取得同意;就高级职员参与的交易,必须要通知董事会并取得同意。

(2)经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的交易,应保持公平,在同等交易条件下,不应损害股东的合法权益。

以上条件一般称为股东或董事会的“知情同意”。

2.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指通过新闻稿向公众及通过通函向股东披露,证券交易所应对此进行审查。信息披露的主要方针是:

(1)主要目标是,通函应证明所建议的交易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因此,一定要明白无误地讲明对公司的利弊关系,使股东能对该建议作出自己的判断;

(2)尽管最理想的办法一般是在通函中阐明发行人进行的运算评估,但就复杂的交易而言,这种办法可能行不通。不过,至关重要的是要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每一位收到信息的人都能评价对发行人的影响;

(3)就资产的收购或变卖而言,从资本价值(诸如财产)来看,其首要意义是将需要一种独立评估;

(4)虽然包括了独立评估,还必须提供足够的信息、评论和解释,使股东们自己进行判断。

3.承诺书

关联交易的知情同意与信息披露制度,一般有不便操作的缺陷,因为股东大会与董事会召开会议的次数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太多单项合同进行审议与表决。以承诺书形式对关联交易作出说明是弥补上述缺陷的一种方式。

承诺书其实可认为是一项总通知,在这一总通知中,董事们将关联交易所涉及的公司名单、合同类型在第一次会议时便提交给股东大会及/或董事会,并申明其在与这些公司的交易中的利害关系。

以承诺书作出总的披露,其本身也有一定的缺陷,因为这种承诺一旦被正式记录下来,很容易被人遗忘,从而失去了原有要求所可能具有的效果。

4.章程条款

在上市公司章程中,约定规范“关联交易”的条款最常见的方式。一般在章程中约定,享有权益的董事必须根据法规披露信息,不得拥有投票权或被计入法定人数,换言之,章程应对某些有利害关系的董事进行投票或被计入法定人数。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没有明确列出此类条款,上市公司可以根据需要补充此类条款。国家体改委1993年6月10日颁布的《到香港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中对关联交易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摘录部分条款如下:

每位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使公司赋予他们的权力时须遵守诚信义务,不可置自已于自身的利益和承担的义务可能发生冲突的处境。此原则包括(但不限于)执行下列的义务:

(1)须亲自行使所赋予他的酌量处理的权力,不得为他人所操纵;非法律允许或得到股东会在知情的情况下的同意不得将其酌量权转给他人行使;

(2)对同类别的股东z平等,对不同类别股东应公平;

(3)除本章程有关规定或由股东会在知情的情况下,另有批准外,不得与公司订合同、交易或安排;

(4)未经股东会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不得用任何形式以公司财产为自己谋私利;

(5)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公司财产,包括(但不限于)对公司有利的机会;

(6)未经股东会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不得利用其在公司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

(7)未经股东会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不得接受与公司交易有关的佣金;

(8)未经股东会在知情的情况下同意,不得与公司竞争;及

(9)除非由股东会在知情的情况下另有批准,须为在其任职期间所获得的机密信息保密;如不是为公司利益计,不得利用该信息;但如(A)法律有规定,(B)公众利益有要求,(C)该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本身的利益要求,则可向法院或其他政府主管机关披露该信息。

按诚信义务的要求,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指使与其相关的人作出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作的事。与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相关的指:

(1)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配偶或未成年子女;

(2)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本项(1)目]所列人士的信托人;

(3)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本项(1)、(2)目]所列人士的合伙人;

(4)由该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单独在事实上所控制的公司,或与[本项(1)、(2)、(3)目]所提及的人士或公司其他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在事实上共同控制的公司;或;

(5)[本项(4)目]所指公司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

篇5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产品。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种植前后不注意绿化养护工作,种植好的树木不久就可能枯萎死亡,那么前面的绿化工作就全部白费,设计者的意图和园林景观更无从谈起。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垒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养护和管理工作。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一、绿化养护应抓住的主要环节

1、绿化养护应贯穿园林绿化施工的垒过程。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应设法保证移栽树木的水份平衡,就应对树木起挖、运输、种植过程中减少根系受伤、减少树冠失水,应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可用浸湿的草绳缭绕树干。采取适当的遮荫措施,进行叶面喷洒,以减少水份蒸发对树木造成的伤害。种植后要浇透定植水,以保证树木根系与泥土的紧密接触,以利于根系的恢复。

2、绿化养护应充分体现设计理念。园林设计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设计的理念可起到绵上添花,这也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打造城市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养护要全力促成园林设计理念的实现,同时,养护要从实现满足功能、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创造优美视觉环境、创造合适尺度空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来对设计进行再提升,以弥补园林设计的不足。

3,绿化养护应为市民服务,应贯彻生态的理念。绿化养护应适应市民的生活习惯,为市民生活体闲提供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对病虫害的防治、杂草的防治、树木的整形都应做到适时适度。在园林绿化养护中贯彻生态的理念可以避免盲目的追求所谓精雕细琢的高标准,使人们崇尚自然美。

二、具体养护措施

(一)草地的养护管理

草地养护原则是:均匀一致,纯净无杂,四季常绿。

1、恢复长满阶段的管理

按设计和工艺要求,新植草地的地床,要严格清除杂草种子和草根草茎,并填上纯净客土刮平压实10厘米以上才能贴草皮。贴草皮有二种:一是全贴、二是稀贴。稀贴一般20×20厘米一方块草皮等面积留空稀贴,垒贴无长满期,只有恢复期7—10天,稀贴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时间才能长满,春季贴和夏季贴的草皮长满期短仅1—2个月,秋贴冬贴则长满慢需2—3个月。

在养护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贴防渍,夏贴防晒,秋冬贴草防风保湿。一般贴草后一周内早晚喷水一次,并检查草皮是否压实,要求草根紧贴客土。贴后二两周内每天傍晚喷水一次,二周后视季节和天气情况一般二天喷水一次,以保湿为主。

2、旺长阶段的管理

草地植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是旺盛生长阶段,观赏草地以绿化为主,所以重在保绿。水分管理,翻开草茎,客土干而不白,湿而不渍,一年中春夏干,秋冬湿为原则。施肥轻施薄施,一年中4—9月少,两头多,每次剪草后亩用2—4斤尿素。旺长季节,以控肥控水控制长速,否则剪草次数增加,养护成本增大。剪草,是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剪草次数多少和剪草质量的好坏与草地退化和养护成本有关。剪草次数一年控制在8-10次为宜,2-9月平均每月剪一次,10月至下年1月每二月剪一次。

3、缓长阶段的管理

植后6-10年的草地,生长速度有所下降,枯叶枯茎逐年增多,在高温多湿的季节易发生根腐病,秋冬易受地志虎(剃枝虫)为害,工作重点,注意防治病虫为害。

4、草地退化阶段的管理

植后10年的草地开始逐年退化,植后15年严重退化。水分管理,干湿高替,严禁渍水,否则加剧烂根枯死,加强病虫害的检查防治,除正常施肥外,每10-15天用1%尿素,磷二钾混合液根外施肥,或者用商品叶面保,叶面肥如大丰田等根外喷施,效果很好。对局部完垒枯死处可进行全贴补植。退化草地剪后复青慢,全年剪草次数不宜超过6次。

(二)绿篱的养护管理

绿篱的养护管理原则是:保证肥水供应,茂盛生长,修剪成篱成墙成形,达到观赏和隔离的作用。

1、绿篱的肥水管理

绿篱要不断修剪,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初植绿篱,按设计要求的篱宽,挖40厘米深的沟,填上纯净肥沃的客土,或在客土中拌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这样植后生长快。施肥原则是:基肥足追肥速,以氮为主,磷钾结合,群施薄施,剪后必施。必要时还进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以保湿为主,表土千而不白,雨后排水防渍,以免引起烂根,影响生长。

2、绿篱的修剪

平面绿篱、图型绿篱、造案绿篱,都是为了符合设计要求通过人工修剪而成。修剪的作用:一是抑制植物顶端生长优势,促使腋芽萌发,则枝生长,墙体丰满,利于修剪成型。二是加速成型,满足设计欣赏效果。修剪的原则:从小到大,多次修剪,线条流畅,按需成型。一般的绿篱设计高度为50-150厘米,超过150厘米的为高大绿篱(也叫绿墙),起隔离视线用。

3、绿篱的病虫防治

山子甲绿篱,常有木虱、潜叶蛾和白粉病为害,福建茶有木、介壳虫、白粉病为害,黄心梅较抗病虫害,偶有木虱。以上虫病,用常规的杀虫剂速扑杀等和杀菌剂、多托布津、多菌灵等除治均能达效。

(三)绿化树木的管理

园林绿化中,树木种植面积并不是最大,但其所占的绿化空间最大,草地、鲜花、灌木、乔木合理搭配,体现了立体绿化的效果。

1、肥水管理

施肥的方法是:小树结合松土施液肥,大树在冠幅内地面均匀开穴干施,三年以上高大的乔木原则上可不施肥。灌木树型小,以浅穴或浅沟种植为主,丛生根系浅,视土壤和树势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掖施千施结合,观花观果灌木适当增加P、K肥,观叶灌木适当增加N肥施用。绿化树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树,原则是保湿不渍,表土干而不自。高大乔木,根深叶茂,不存在因缺水影响生长,灌木矮小,根系短浅,盆栽地裁都要防旱保湿不渍,才能正常生长。

2、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不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

篇6

随机选择护理专业2年级A班学生97人为观察组,B班学生95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都为普通高考同批次录取,均为女性。两组年龄、入学成绩、生源地、入学后第1学年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观察组

开课时,明确一页开卷考试形式和实施要求,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与考试重点一致性,强调对合理用药的积极思考与灵活运用,每单元都布置学习思考题,鼓励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与交流。

1.2.2对照组

与观察组教学尽可能齐同,即同时开课、同样讲义、同样大纲、同一位教师授课,同样强调教学重点、布置思考题和组织小组讨论,但明确告知采用传统的开卷考试。

1.2.3考试与问卷

观察组学生考试时允许自主携带一张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印发的专用A4纸,该纸的正反面可事先自行记录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A4纸上记录的内容及其内容的多少不加限制,但规定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该纸连同考卷一同上交,并且这张纸上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教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两组开课时都明确告知学生考试题目从每教学单元应用型用药案例中随机抽取,考试题型为案例分析和问答题。为保证评价的客观和科学,两组学生同时参加考试,试卷采用流水作业批阅,授课老师不参与组卷、监考、阅卷。在考试同时对观察组作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对本考试的教学效果和认可度。考试结果均以百分制进行统计,成绩≥85分为优秀。问卷调查同意率=(同意人数+基本同意人数)/n×100%。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讨论

2.1一页开卷考试能提高学习效果

一页开卷考试以适度的压力,能有效缓解部分学生对闭卷考试的焦虑[4],也避免了学生对传统开卷考试的麻痹心理,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培养创新思维。教学双方共同实现从重知识记忆到重综合分析和应用处理的理念转变。对于临床应用类考题而言,这种考试更能考出水平、考出差距,从而引导学生重视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比较本研究两组成绩,观察组的成绩无论是问答题还是病例分析题都较对照组高。而且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是观察组高。不少学生考后表示,针对这类应用型考题,如果事先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临床思维的训练,就靠考场上抄书、抄笔记是肯定抄不及和答不深的。有专家认为抄一页开卷纸确实比抄参考书更有利于学生考前复习[5]。合理用药与进展作为一门专业技能拓展的课程,仅靠背诵药物作用、副反应、适应证等知识点是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这类对分析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课程是比较适宜采用一页开卷考试。

2.2一页开卷考试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页开卷考试通过鼓励学生在听课、摘记、复习、讨论、备考各环节,运用和调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种资讯、团队共享与公共资讯平台技术等,通过收集、甄别、概括、交流、综合等过程,达到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与加深理解。整个教学及复习备考过程既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这种学会思维、学会想象、学会记忆等的“学会学习”也称“元学习”的能力培养远比知识本身的学习更重要。

2.3一页开卷考试实施中应把握的要点

2.3.1精选开考课程规范组织管理

一页开卷考试课程应在教务处统一指导下,经过认证审核方可实施。一般开始实施时以高年级深层次的课程比低年级基础性课程更适宜实施,如合理用药与进展比药物学基础更适宜,前者更强调理论的应用,后者则突出知识点的记忆。总体而言医药类课程还是比较适宜实施一页开卷考试的,这与张宇光[6]的相关研究相吻合。刚开始时可先在选修课中实施,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可能更妥当。在整个教学与考试环节中要做好教学资源的充分准备,教学团队要缜密设计教学组织,严格教学规范操作。

2.3.2严格命题质量

命题质量是考试组织成功的关键,要基于医学与护理类相关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着眼于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题型以选择题、问答题和综合分析题等为宜,避免采用名词解释、填空等纯记忆类题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对命题原则、命题范围、题型、题量、考试时间等精准设计,并让教师和学生都事先明确,让学生知道必须由自己通过一页纸的准备来精选、浓缩和升华所学内容,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3.3严格考试纪律

一页开卷考试并不能杜绝作弊,因此考场纪律和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复习迎考中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团队合作是应当鼓励的,这本身符合临床职场的实际,视点与观点的碰撞还能激发思维的火花,但个别学生偷懒搭车现象也时有发现。因此考场只允许带教务处统一印发的由学生自己手写的A4纸一张,考试结束后和试卷一起交上,供阅卷参考或记平时成绩,不允许带复印件更不能抄别人的一页纸。考前说明对于完全类同的一页纸在记分时要适当扣分。其实这一页纸既反映了学生的复习历程也是考试质量的保证。

篇7

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人数、性别、病情、护理人员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①选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能较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等;③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及护理风险意识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供护理人员学习,组织院内培训等方式,使护理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风险处理水平;④将护理风险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制作成内部教材并且分发给医院护理人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3评价指标:

记录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后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评价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选择SPSS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具有风险高、复杂多变等特点。护理风险伴随于护理过程的始终,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护理人员及所在医院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伤害等。研究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表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3.3%提升至94.4%。

篇8

共同参与式管理(sharedgover-nance)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组织理论。Herzberg和McGregor认为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倡导企业投资于员工成长,对员工赋权和给予自主性,激励员工参与管理及决策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Kanter的结构性权力模式理论,该理论强调通过赋予员工正式或非正式的权力,使员工进入工作授权组织架构,获得机会、资源、支持及信息等进而更好地完成工作。由此可见,共同参与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如何使员工主动参与组织决策与管理过程,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及自我负责精神,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将该模式及理论应用于医院的护理管理,最初是用于解决护士短缺与流失问题。因为前期的研究证实,护士不愿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自主性差、工资低、工作环境差,特别是官僚的组织管理架构。应用共同参与式管理,是因为管理者意识到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下降,原因并非是对护理职业本身不满,而是对所在的医疗机构不满意。鉴于此,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在专业范围内进行组织改革,克服医院的官僚管理方式,增加护士对专业的自我控制感、专业权威感和责任感,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出发,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决策等。

1.2共同参与式管理的概念

近三十年,美国护理界有关共同参与式管理的研究很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管理结构的设计和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强调从外部服务的角度而非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角度看待工作组织结构。护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共同参与式管理,有的学者把它描述为一个旅程或航程,强调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本身;是到达旅程目的地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旅程结束的终点站。要求员工、管理者及组织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积极转变。有的学者认为,共同参与式管理包括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及过程,其组织参与者以组织目标为导向来指导、控制及调节其他成员的努力方向。也有学者将共同参与式管理描述为是一个以责任为基础的共同管理系统,运用临床决策的组织架构,使专业护理人员分享权力、控制及参与决策。总结起来,共同参与式管理的核心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合作伙伴关系、责任、公平公正及所有权。即在护理实践中赋予护士更多自主性、独立性及权利,使护士能主动参与护理实践相关的决策过程,特别是以前被排除在外的护理管理领域。通过参与式管理,使护士感到对自己的工作及环境有控制感和责任感,帮助护士与患者建立专业性护患关系,从而对护理实践结果、环境及团队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2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与磁性医院的关系

磁性医院认证是美国护理协会于1990年开始的以考察医院对护士的吸引力为中心的认证项目,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其磁性认证标准及磁性文化已成为当今美国评价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金标准和进行最佳医疗机构综合排名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是评价磁性医院的核心要素之一。笔者在美国参访的数家医院,无论是已通过或正在准备及申报磁性医院认证的,都非常重视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以各种方式构建赋权的组织管理架构,创造团队相互尊重及合作的磁性文化环境,帮助护士增强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等。并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及研究数据等来证实其在共同参与式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及成效,如赋权给护士参与各种护理实践的控制管理与决策,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护士专业技能,改善跨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有良好的临床实践结果,如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高、优秀员工留任率高、护士流失率降低等。因此,共同参与式管理既是构建磁性医院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磁性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要素。

3共同参与式管理的类型及实施程序

3.1共同参与式管理的类型

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的类型很多,主要归纳为四种:以病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unitbased);议会代表形式(congressional)的管理模式;专家顾问(councillor)形式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administrative)模式。以病区为基础的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是在病区建立自己的共同参与式管理系统,如病案书写管理组、感染控制组等,由护士自愿加入并担当组长。该方法便于员工间建立信任和及时沟通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密切关注护士及服务对象对各种变化的反应,有利于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流失率等。议会代表形式的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护士归属于各委员会,由护士选举产生议会代表,委员会提交议题或专案至“内阁”议会,议会代表商议表决。该模式在早期的研究报道中较常见,由于参与者的责任重叠,角色定位不稳定而可能欠缺信心。专家顾问形式的参与式管理模式是以各部门委员会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在部门层级组成顾问协调委员会,其成员来自不同部门的委员会,通过顾问联席会议来协调决策各部门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该管理模式下,单元的业务及管理组织与部门委员会之间关系密切,护士作为委员会成员既为一线护士提供来自委员会的最新信息,也负责收集来自一线的反馈信息给委员会,在委员会承担重要的决策责任;各部门经理通过定期的会议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建立多渠道支持、相互尊重、诚信及开放沟通的合作关系。该方式便于改善工作环境及同事关系,增强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及护士的大局意识,以促进专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参与式管理模式是在医院层级建立以护理临床实践及护理管理为重点的行政管理委员会,如门诊护理实践委员会、住院护理实践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委员会等。由护士和管理者共同组织策划及整合各委员会的工作,决策处理各委员会提交的各类工作问题。具体何种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有效,学者们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以病区为基础的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的分权不充分,参与者仅仅分享了在该病区层面决策的过程。尽管该模式使护士参与了本区域内护理实践决策的过程,增加了护士的自我控制感,但由于其局限性所在,而不会对整个组织结构产生影响。但也有研究说,共同参与式管理在一个病区产生好的效果也可以传播给其他病区,最终它将会对整个机构的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但是,无论构建何种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首先都要重视前期计划,通过调研获取适当的资源。例如,患者、护士、护理管理者及医院管理者和其他的健康保障人员应充分调研所涉及的时间、财力和其他资源等,设立预期目标。其次,要在医院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所有的管理层及实践者应理解该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组织过程和各自应承担的角色及行为。另外,确保护士自愿加入委员会组织并承担组长或主席等,护理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理念,给委员会提供相应的辅导和资源(运行经费、时间、培训等)保障。但是,管理者要注意不可过多干预或漠视,以免打击护士积极性,致其不能畅所欲言地反馈问题及建议等。共同参与式管理的实施过程不是一次性或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灵活而持续不断地评估和评价以适应和满足环境变化要求。总之,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不是一个形式上的新组织结构图或委员会配置,重点是由谁组成而不是它的数量、名称、委员会设置计划等,核心是引导护士及委员会应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护理实践管理决策及实现组织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赋予护士权力;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方式,为护士创造充分自由地参与护理实践及决策的工作环境,激发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充分释放与传播专业知识,保证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质量。

3.2实施共同参与式管理的程序

共同参与式管理在医疗机构应用的状况及范围差异较大,应用范围从一个护理单元到全院不等,从仅涉及一个单元的护士到全院员工参与等,灵活地适应和满足医疗机构的不同组织需求。显著特征包括:员工与领导层的合作关系;便于达成一致的决策而非只被动等待指令;尽可能广泛听取建议、共享责任及实现团队自主;在适当范围内灵活调控等。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实施成功与否,取决于这几方面因素影响:章程清晰,决策范畴明确;委员会主席与部门管理者密切合作;所有成员以正式的会议形式沟通;委员会主席与部门管理者会前沟通议程;通过各种会议(面对面、电话、在线等方式)制定开展工作的规章制度;努力达成全员支持的、一致的决策。有学者将共同参与式管理的实施程序归纳为下述几个步骤:①建立共同参与式管理架构;②设定委员会的目的、成员、负责人及内部章程等;③组建委员会组织;④定义组织成员的角色、技能及条件等,如设定日常工作的议程,组织会议的相关规定,冲突管理的方式,团队组建及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等;⑤为委员会成员及主席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⑥委员会运行稳定后,完善其组织架构、确定组织目标及职责;⑦正式彻底运行。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参考和汲取来自基层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保障顺利实施。

4共同参与式管理的实施结果

共同参与式管理是对传统自上向下的护理管理模式的彻底颠覆,其结果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衡量。①从组织机构的角度:由于工作环境改善,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它既有益于护士本身,又益于为患者提供有效及高品质的护理管理,共同参与式理管理系统通过对工作设计的形式、对组织管理过程及结构实施创新,能够有效增强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提升团队凝聚力及改善医患关系。②从员工的角度:员工认为在工作中参与决策及具有话语权,能提升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医院采用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的自主性、专业性、责任感,减少员工的离职流失,有助于改善护士的待遇及增加护士晋级机会。③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不但利于临床护理教育、个人职业规划等,还能有效提升护士个人的知识、技能、创造力及工作热情。④从经济的角度:由于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流失率下降,能有效地减少护士招聘及上岗培训的各种支出。由于吸引优秀的护士留任及护士队伍的稳定,使护理质量提高,而长期照护患者的总费用降低,节约医疗卫生保健成本,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形成医院、员工及患者互利多赢的良性局面。

5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生搬硬套,作为护理管理者一定要密切结合自我实际,运用其理念指导实践。

5.1缓解护士短缺及流失的相关问题

当前,我国各级医院普遍并存着护士短缺和护士离职率较高两种现象。由于护士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及归属感等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导致离职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并埋下护理安全隐患。研究发现,消极的专业自我概念会使人倾向于采取消极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护士离职及转行。将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理念及模式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对构建医院的磁性文化有积极作用,能为护士提供适宜的工作及成长环境,有助于稳定护理团队,吸引更多的优秀护士加入队伍并降低流失率。

5.2增加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责任意识

我国护理管理者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给一线护士授权,鼓励护士参与护理实践决策及管理,增加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控制能力及信心,使管理者-护士之间被动的管与被管的关系转变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双向沟通的关系,形成共同协商、共同决策、共同参与建立护理实践标准等方面的管理共同体,为护士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卓越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士职业满意度及责任意识。例如,在病区、专科护理辖区或医院层面,根据不同层级护理专业及学科的发展需求及目标建立以护士为主体的专业管理组或委员会,管理者为他们提供培训及各种支持,引导他们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护理流程修改与制订、反馈临床问题并发表建议等。

篇9

论文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和发展,保护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原则,坚持全面的、科学的、动态的保护方法;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再利用要和保护协调统一,正确处理好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科学、艺术或文化价值的人类杰作,如文物、建筑群、遗址等;“自然遗产”则指具有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美学价值的自然地域空间,如九寨沟等;“自然文化遗产”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综合体,如黄山、泰山等。本文所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即等同于上面的“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方法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并且,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合理利用,达到了保护与再利用的协调统一。

一、遗产保护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内容也在不断地增添和丰富。

首先,从保护对象上看,过去只有杰出的、在历史上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的建筑作品和艺术品才得到考虑。而现在,许多由于时光的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建筑物、各历史时期的构造物及能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物的对象也被列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其次,从保护范围上看,作为保护的对象已不再限于建筑本身。从大的方面来说,开始扩大到它周围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从单纯的建筑艺术作品扩大到与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街区和城市。也就是说,从点的保护扩大到地段乃至城市的“全面保护”。从小的方面说,延伸到环境中的各个组成元素,包括公园和街道的装饰小品和标志物等。

再次,从保护深度上看,文物建筑、历史地段和城市的保护规划,其内容原来都局限于物质方面,保护历史遗存及其环境。但正如《马丘比丘》所指出的,一个城市的个性和特征是其形体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因而,除了物质环境以外,现在人们也开始认识到还需要保护具有浓郁地方民俗特色的典型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和发掘城市精神文明方面更广泛的内容。也就是说,从单纯建筑实体的保护演进到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特色都加以保护的综合概念。

此外,在保护方法及手段上,亦由过去单纯文物考古和建筑修复,演进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行为,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更具有多学科、综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从建筑师、规划师、文物保护者单方面的参与行为转化为更广泛的社会调查和群众参与(见图1)

二、遗产保护的价值取向原则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规定,文物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三大价值,但这些价值指的都是文物自身固有的特征,基本上都属于历史的价值。而当文物特别是不可移动的文物日渐融人到现代生活之中,它们的社会价值便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世界潮流也是如此,早在1964年,国际文物保护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简称ICOMOS,我国为成员国)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简称《威尼斯》)规定的保护宗旨是“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因此特别强调保护与修缮的目的是保存文物的历史真实性,即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但30年来的实践,对何谓“真实性”,何谓“原状”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解,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例如,《威尼斯》规定:“对任何重建都应事先予以制止”,“任何添加均不允许”。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许多国家就把残毁的原始草棚泥屋重建起来作为文物保存。我国在江西、福建也重建了不少被毁的革命纪念建筑,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俄罗斯把古迹的重建视为保护的最高标准,莫斯科、圣彼得堡重建了大量的宫殿、教堂。日本甚至把掩埋地下一千多年的奈良时期宫殿寺庙遗址发掘出来加以重建。这就说明,各个国家、民族对文物保护都存在各自的价值取向。因此,1994年11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日本奈良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制定了一份具有重大意义的文件——《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件》。这份文件的主要理念是:首先要承认并尊重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其次要尊重所有国家、民族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用以检验各种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第三,确定文化遗产价值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总之,“不可能按固定的标准来判断价值和真实性”;“真实性判断取决于文化遗产的性质、文化遗产的背景及它的时代演变,可以同多种多样信息来源的价值联系起来”。我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也规定,“因特殊情况”,经过必要的审批,文物建筑也可以重建、迁建。

根据上述的实践和认识,当前应当明确一些新的保护理念:第一,保护文物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其文化价值,这种价值既有自身存在的历史价值,也有可能发挥的社会价值;第二,保护措施取决于价值取向,只要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只要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可以相容,无论加固、防护、修复、迁建、重建,都是合理的选择;第三,价值的取向来源于价值判断的信息。文物的真实性或文物的原状主要体现在其信息的真实性,并由此决定了价值取向的合理性。

三、从大树到森林——全面保护观

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曾提出:“以往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点总放在一座庙、塔等文物保护单位上,但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这些,需要保护得更多的是历史文化环境风貌,这些往往是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集中体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果只停留在一个个具体的物质形态上,那么,在改造后的新城市中,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就被割断,沦为“文化孤岛”。散布在新城市中的这些“孤岛”,在常人看来就只能是一个被“崭新的”混凝土、森林包围着的古建筑或旧房子,那么渺小,那么不协调。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这些渺小又不协调的“孤岛”,又将成为绊脚石、拦路虎。因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历史环境风貌,保存历史原址、原物、原状。

此前不久在绍兴举行的“全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论坛”上,绍兴在古城保护中将名人故居保护发展为名人故里保护,从保护“文物大树”发展到营造“文物的森林”,恢复文物的原生态,专家称此为“绍兴模式”,此模式值得全国各地学习。

1.“文物孤岛”现象

绍兴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历史上曾是越国和南宋小朝廷的国都。在历史的演化中,绍兴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城市个性、清晰的历史文脉。但是,自半个多世纪以来,绍兴古城已受到严重破坏,仅1952年至1978年间就填掉河道17条,拆除桥梁百余座,许多文保单位也曾成为文物孤岛。即便是鲁迅故居,周边的环境也惨遭破坏。1972年将周家新台门拆除,建鲁迅纪念馆,一座现代建筑极不协调地矗立在鲁迅故居旁。20世纪80年代的鲁迅路拓宽工程,宽仅6米、两边屋檐隔窗相望的鲁迅路被拓展成25米宽的大马路;咸亨酒店南新建了百草园公园,公园旁挺拔的小区楼群俯瞰着鲁迅故居。

建设性破坏现象在古城中普遍存在,一个个文物孤岛在现代化建设中岌岌可危。“绍兴模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2.从“故居”到“故里”

本世纪初,绍兴开始做鲁迅故居保护规划。此后有专家建议,扩大保护范围,将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环境也保护起来,恢复鲁迅当年生活的原貌,建议将鲁迅故居保护扩大成为鲁迅故里保护,并进而保护整个历史街区。2002年8月,由清华大学和绍兴市设计院共同完成的规划方案终于通过了评审。在这个方案中,保护范围已从故居扩展到故里,保护面积从14公顷扩增到51.57公顷。

鲁迅故里2003年9月25日对外开放后,马上引来好评如潮。保护名人故里并不仅仅是保护一两幢建筑,还需要保护建筑周围的环境,营造出历史人物的成长生活环境。

3.从大树到森林

绍兴模式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从保护“文物大树”到营造“文物森林”,以恢复文物的原生态。“森林说”源于著名学者吴良镛教授提出的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

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露天博物馆,市区有74处国家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79处文物保护点。绍兴古城是个整体,是一片森林,鲁迅、秋瑾、等名人故居都是一棵棵大树。但是这些大树如果孤立地存在,那就成不了森林,要营造大树周边的环境,恢复其历史风貌,把文物的大树连成森林,产生森林的生态效应,恢复文物的原生态。绍兴历史街区的修复把一棵棵文物大树连成文物的森林。鲁迅故里、仓桥直街等历史街区,以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乌黑柱廊、棕色油漆为基调的绍兴传统民居和谐淡雅,江南历史文化古城的原生态气息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四、科学、动态的保护观

1.现代科学的保护观

科学地保护文化遗产是通过对具体保护对象的分析研究,探索符合客观规律的保护方法的过程。古建筑、石窟寺、近现代建筑等借助于物质的实体传达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存的信息,保护即是现代人对这些物质实体实施的干预,其目的是延缓物质实体的蜕变从而使历史文化信息更真实完整、更长久地传递下去。

各学科的综合、分化、再综合体现了科学技术进步的轨迹。新的科学突破和学科生长点往往发生在学科交叉点上。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样需要科学技术的手段和多学科的合作。

但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界仍然存在着学科割裂现象,参与遗产保护的学科门类较少,且多是单兵作战,这种现象制约了保护技术的提高和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在许多人眼里,历史学、考古学是文物保护行业的正宗,其他学科即便参与,往往只在局部的项目上。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使得保护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合作(见图1)。因此将现代科学“聚散共生”的概念引入文物保护领域,孕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学是十分必要的。

2.动态保护观与“可逆性”原则

人类对客观世界和科学的认识始终在进步和发展中。即将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后继续公布的第七批、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年扩大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断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日渐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都说明文化遗产判定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认识过程。同样,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保护技术的提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认为今天所实施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文化遗产一劳永逸的留存下去,就可能产生过度的行为。动态保护观即是肯定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为发展留下余地。

“可逆性”原则是动态保护观的最好体现。即在还不能够肯定现今所实施的保护方法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时侯,应当采用最少干预与最简单的加固措施,以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例如,对考古发掘后的遗址,如果没有恰当的保护措施,就应当尽少地发掘和展示。

五、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再利用

1.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物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也是遗产地面临的普遍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还有一些地方把世界遗产当作发展经济的“金矿”,进行掠夺性开采和利用,结果使“遗产”受到伤害,甚至导致不可修复的破坏。不少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等以“现代化”建设等名义,大兴土木,大毁古建,甚至置国家文物保护法律于不顾,将已明确划定的文物保护单位夷为平地。还有的只是象征性地保护一部分,拆毁或改建大部分。有的则将文物古迹拆毁后在异地重建,实行所谓的“异地保护”。

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据英国文物建筑学会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中国文物保护界也有类似说法,即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

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欧洲城市大多规划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与现代化建筑浑然天成,整个城市既是美丽的花园,又是一个别致的“大博物馆”。这自然与其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也与文物保护的理念息息相关。法国普罗万小城位于巴黎以东80公里处,11—13世纪曾是欧洲商旅往来于北海与地中海城市间的必经之地。如今,这座小城从整体布局到每个建筑的风格,都保持着中世纪欧洲古城的浓厚韵味。所以说,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并不矛盾。

2.正确发挥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1)历史例证。这是作为文化遗产首先要发挥的作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证明历史,而且可以补充历史、修正历史,甚至可以成为一部实物的历史,包括各种历史的例证,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史、文化艺术史和各门专史。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物保存门类丰富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文化遗产在这方面能起很大的作用。

(2)科学研究参考。我国许多文化遗产蕴藏着许多科学技术的成果,有些东西今天还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如天文、冶炼、化学、水利等,都是值得研究并加以应用的。

(3)实物教材。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在许多文化遗产中凝聚着先辈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聪明智慧。这些文化遗产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等的生动教材]。由于文化遗产是实物例证,借此进行形象化教学,收效更大。

(4)创新借鉴。改革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从历代留存的文化遗产上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凭空的创新也是没有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的。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可以为改革创新提供实物的、形象的借鉴。

(5)文娱欣赏。有许多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陶冶精神情操,提高文化素质。

(6)旅游参观。文物古迹是旅游参观的重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式旅游的优势。万里长城、故宫、十三陵、云冈、龙门、敦煌、秦始皇兵马俑等都是旅游的热点。

篇10

一、缘起

南水北调工程是继三峡工程之后,我国又一项跨地区、跨流域的水利工程,是为解决北方缺水问题,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通过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从162米加高到176.6米),提高正常蓄水位(从156米提高到170米),增加库容从而实现向华北地区调水。根据工程设计,中线工程建成后,水库水位上涨,将对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造成影响,其中位于武当山下的遇真宫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必须对其实施抢救性保护。

二、武当山古建筑群及遇真宫的遗产价值

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在明代早期逐渐形成现有规模,包括9宫、9观、36庵堂、72岩庙。武当山古建筑群是由皇家统一规划建造,其建筑体系从地形勘测、规划设计到兴建营造等,都有周密筹划,具体建筑设计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其建筑规模大、等级高,构造严谨,装饰精美,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武当山的古建筑对宗教、民间艺术和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建筑类型多样,用材广泛,各项建筑的设计、构造、装饰、陈设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技术和艺术成就;武当山以道教为中心的宗教体系,对区域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武当山建筑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朱棣皇帝特别下谕要求对山体不要有分毫修动,这也是武当道教建筑群的又一个特点。

武当山古建筑群代表了中国近千年最高的艺术和建筑成就,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中的(i)、(ii)、(vi)条评估标准,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遇真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武当山山麓,海拔高度为1 60.1米,坐北朝南,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水磨河从宫前向东绕行。明初著名道士、武当拳创始人张三丰在此结庵修行,名日“会仙馆”。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为纪念张三丰,以“遇真”为名敕建道观,历时5年建成,主体建筑由周长857米的宫墙环绕的中宫、西宫和东宫三部分构成。现存东、西宫遗址和中宫宫门、宫墙、龙虎殿、配殿等建筑30间,建筑面积1 459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6780平方米。

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对文物价值的论述,遇真宫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四个方面:遇真宫是武当山明代皇家道教建筑的宝贵实物遗存,是明代道教繁荣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遇真宫建筑院落宽敞,优雅静穆,早在明代就被誉为“香霭亲霞楼,仙乐空中流”的“灵境”;遇真宫选址严格按照古代堪舆理论选址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朴实的规划理论,是研究明代建筑特征的实物;遇真宫是道教文化的物质载体,在道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面具有特殊地位。

三、遇真宫保护方案的论证

遇真宫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因工程建设的影响涉及到的保护级别最高的文物,也是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后,第一次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工程建设的影响,实施重大保护措施的一次实践,对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及省市文物主管方面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慎重组织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及多方面专家进行多次论证,以确保遇真宫得到安全、有效和真实的保护。

(一)保护原则和策略

遇真宫是南水北中线工程涉及的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备受各界关注。为尽可能地保持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按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国际、国内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湖北省文物局委托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等机构编制了《遇真宫保护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遇真宫保护工程的原则为: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不改变文物原状,减少对文物的干预;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保护与文物本体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等要素。并以此为标准,通过对遇真宫文物价值的分析,明确了遇真宫保护工程的策略:一是对遇真官文物建筑群可延续的保存,通过各类工程技术手段,保证文物本体不会受到可预见影响因素的侵害;二是最大限度保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以考古发掘和大量历史文献考证为依据对文物建筑原貌加以认定,尽量保存现有建筑及遗存构筑物,在完整全面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提出复原方案,并在设计中考虑新旧构筑物的可识别性;三是尽可能保持现状文物本体及环境的整体性,对遇真宫周边山形水势等地理环境应尽量保持,尽可能避免施工对文物建筑本体、考古遗址以及潜在文物要素的损害;四是保护方案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程费用、相关技术及施工组织难度以及后期运营、日常维护管理的相关费用和难度等各个方面。

(二)遇真宫保护方案的编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立项后,为科学做好遇真宫保护工作,湖北省文物局于2004年4月组织编制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湖北省文物保护规划》,对遇真宫的保护初步提出了围堰、抬升、搬迁三种保护思路。随后,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根据前期确定的保护原则和保护策略,湖北省文物局先后组织并委托具有相关工程资质和实践经验的单位制定了围堰、抬升、搬迁三个保护方案。

为了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对遇真宫保护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记录遇真宫的历史原貌,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对遇真宫保护方案的意见》(文物保函[2005]1187号),湖北省文物局组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机构,先后对遇真宫西宫、东宫、中宫及山门前的附属建筑遗址、遗迹进行了大面积考古调查、清理和发掘,总面积达1.95万平方米,系统掌握了遇真宫内外的建筑布局和详细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明确了遇真宫的保护内容、范围等,第一次全面地掌握了明清时期遇真宫的建筑规模及兴废过程,为遇真宫的保护论证提供了考古依据。在此基础上,组织方案编制单位先后对围堰、垫高、搬迁三个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设计文件。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制定的围堰方案,分大、中、小三种,其中围堰方案通过在遇真宫前方200米处,建立自西南向东北的隔水围堰以确保文物安全,围堰由防护堤、排水闸、泵站、截洪沟、排水沟组成,防护堤设计堤型为粘土心墙,砂卵石层采用塑性砼防渗墙进行垂直防渗,透水性较大的岩层采用灌浆处理。在高程171米附近开挖截洪沟,拦截汛后来水,以减小泵站装机容量。在防护堤后顺堤轴线方向开挖排水沟,汇集区内来水,通过闸、站排出区外。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编制的顶升方案,通过将遇真宫由原址向上顶升约17米,高于丹江口水库的水位,以达到保护的目的。保护方法有两种:原地顶升和原地垫高、复建。

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编制的搬迁方案,是按照“原拆原建”的原则,将遇真宫搬迁至其西侧2.6公里处。工程内容包括施工建档、文物解体、搬迁、文物复建等。

(三)遇真官保护方案的比选确定

2006年5月,湖北省文物局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再次就三个方案方案的比选召开论证会,专家从对文物价值的影响,对武当山整体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技术的难度及可行陛,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

工程防护(围堰)方案,不改变武当山古建筑群相互的位置关系,可以对遇真宫小范围环境原状保存,对文物本体破坏最小,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遇真宫建筑的空间位置及周边环境,但存在堤坝对武当山整体环境景观造成一定影响、堰内积水外排及环境潮湿等问题。

搬迁方案,改变了遇真宫建筑在整个武当山建筑群规划布局及风水格局中的位置,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原真性有颠覆性的破坏,且解体、构件运输和复建中,不可避免地对文物共建造成一定损失。

顶升方案,只在三维空间上一定程度地改变了遇真宫所在的垂直位置。工程实施后遇真宫将成为一个三面环水的宫殿区,该区域原有的景观、生态环境没有太大的改变,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相互位置关系不变,可以完好地保留武当山总体布局乃至风水格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但工程内容多,组织实施复杂,一次性投资大。

与会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工程防护方案在保护建筑与环境方面优点更为突出,符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标准要求。会后,湖北省文物局将专家意见上报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关于报送南水北调工程武当山遇真宫文物保护方案的请示》,鄂文物发[2006]58号)。2006年7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湖北省文物局上报的三种保护方案进行评审后做出批复,同意采取工程防护的思路对遇真宫进行保护(《关于武当山遇真宫保护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06]789号),要求湖北对工程防护方案进行充分研究,确保实施方案对遇真宫的影响降到最低。

(四)遇真宫保护方案的调整完善及最终确定

在采取防护的思路开展方案编制工作的过程中,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在对方案进行充分研究分析并从不同的角度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时,很多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防护(围堰)方案技术是可行,但综合考虑仍存在潜在的较大风险,如南水北调工程蓄水后防护体内内涝、潮湿环境的影Ⅱ向,尤其是防护工程如遇极端天气和事件,无法保证遇真宫万无一失,且后期维护经费无法估算等。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国家文物局对此高度重视,经充分沟通协商,为确保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对遇真宫的保护做到万无一失,双方同意对按工程防护(围堰)思路编制的方案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

2007年7月,河南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清华大学等单位分别接受委托,就遇真宫防护方案运行管理风险、超标准洪水淹没及汛期排涝风险、物理环境变化影响风险等方面对防护(围堰)方案分别开展论证评估。

2009年11月,湖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武当山遇真宫防护方案风险评估论证会”。会上专家综合分析认为,水库蓄水后遇真宫处于周边高内部低的“盆”状地形底部,常年处于雨水和山体坡面流水汇聚的低洼地内,必须常年采用水泵向堰外排水,初步估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将产生100多万元(每年随着物价指数递增)的费用;围堰后形成潮湿的小环境,将对古建筑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更为致命的是如遇百年以上一遇的洪水或特大暴雨,围堰设防或暴雨产生的内涝将使遇真宫面临灭顶之灾,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同时考虑到建成后项目运行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建议该方案不宜采纳。会后,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汇总编制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有关方面专家和文物部门的综合论证意见,就遇真官防护工程技术及管理运行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建议放弃防护,重点研究采用垫高或顶升保护方案”。2009年12月,湖北省文物局将论证会专家组意见、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意见和武当山特区管委会提出的抬高复原保护遇真宫的请求一并上报国家文物局。

2010年2月,“武当山遇真宫文物保护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经充分论证,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遇真宫保护工程的意见》,同意采取原地垫高方案保护遇真宫,并要求湖北省文物局组织有关资质单位制订切实可靠的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设计方案。湖北省文物局于同年3月7日在北京召开“武当山遇真宫原地垫高施工设计专家咨询会”,广泛听取古建、考古、水利、顶升工程等方面专家关于原地垫高保护施工设计方案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原地垫高保护方案设计,制定科学、规范的施工蓝图。

原地垫高保护遇真宫的保护方案,保护内容包括基础垫高、局部顶升(山门及东西宫门明代砖石建筑)、修缮、环境工程、保护与展示设施设计等。垫高保护中的局部顶升,虽然顶升体积和重量巨大,但有大量成功的先例,从逻辑上推论其技术难度在可操作范围。相对防护(围堰)及搬迁方案而言,顶升方案虽然投资较大,但对文物价值的改变和影响较小,特别是对体现东方、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灵魂之所在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总体规划理念、布局和风水格局没有改变,对最难以原状保护与传承的砖木结构的三个门实施顶升,体现了对文物建筑的最小干预、原真性保护的原则。顶升方案,技术完善且容易操作,工程后期维护简单,不会产生过多的日常维护的经费负担和运行管理风险。

2010年10月,在对遇真宫原地垫高工程范围内地质进行了勘察,查明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以及垫高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分布位置、储量、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的基础上,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接受委托开展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设计。

2011年4月,经过专题论证,最终垫高保护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设计方案的批复》,正式确定遇真宫现存地面建筑、东西官遗址、宫墙将整体拆除,待垫高工程竣工后原样复原,其中山门和东西宫门实施整体顶升。7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下发《关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武当山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初步设计概算的批复》,核定遇真宫保护工程概算投资18524.11万元。

四、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的实施

为确保高质量做好遇真宫原地垫高保护工程,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移民局、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遇真宫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工程责任主体单位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以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为目标,保护遇真宫的真实性为最高标准,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启动了各项具体工作。

(一)文物资料信息全面留取

为使遇真宫的真实性得到充分保护,高水平保留遇真官原始详实数据,将垫高工程对文物的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继2006年对西宫考古发掘的基础上,2010年4月至11月,湖北省文物局组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遇真宫东宫、中宫及宫外附属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全面掌握了遇真宫的整体布局和结构;2010年11月,湖北省文物局委托科洛博(上海)数字科技顾问有限公司对遇真官进行三维扫描和建模,采用数字激光扫描仪对遇真官正门、中宫、东宫、西宫及宫墙等现有建筑进行精密扫描,同时采用全息相机拍摄遇真宫全景及各部分照片,形成3D建模并绘制了2D图纸,为恢复重建提供详细的点位依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结合考古工作也采用数字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对遇真宫考古清理后展现出来的建筑遗址、遗迹进行了精密扫描测绘记录,这些工作为遇真宫及其建筑遗址的真实性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前期准备工作

1.高标准确定保护工程实施单位。2011年9月,经公开招标,确定文物解体及复原工程由国家文物保护工程一级施工资质单位北京市园林古建工程公司承担,山门及东西宫门顶升工程由国家文物保护工程一级施工资质单位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承担,垫高工程由土石方垫高和建筑施工双一级资质单位湖北新七集团有限公司承担。

2.完成了文物库房及项目部建设。为保证解体文物建筑构件安全合理堆放,经过平整、碾压和排水渠道建设,开辟了一块70亩的场地,作为临时文物库房和砖石构件的分类堆放场地,并在此场地内修建了工程项目部的生活和办公用房以及两栋临时文物库房,库房总面积2304平方米,用以存放解体的木质构件和砖石雕刻构件。

(三)有序推进保护工程的实施

1.精密实施文物解体

文物解体工程是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实施的第一个重要步骤,2011年10月10日动工,2012年2月30日完工。在遗址保护方面采用建筑学和考古学结合的方法,按建筑学方法测绘记录,确定空间尺度关系,再结合考古学方法对遗址进行分块划分,用定位坐标确定各块范围及周边关系,再测绘拍照记录,确保复原遗址的过程中在坐标系中进行分块放样并精确复原。整个过程按照复核一测绘一编号一拍照一清理一拆除一运输一存放的工作顺序,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东西宫遗址、宫墙、中宫所有建筑、院落、甬道、崇台、地墁金砖等各类砖石木构件的解体工程,并按编号顺序运往料场,分类堆放入库。为确保各类构件安全以及复原施工时的原位恢复,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每个单体构件测绘编号、构件写号、挂牌编号、原件拍照的方法,详细记录了文物信息,建立数字化资料库,所有信息录入计算机便于管理查询。同时,积极筹备文物复原工程,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已解体的文物构件,对拆除的各类砖、石、木构件进行了排查,对现有木构件进行了挖补、粘接加固,对保存基本完好的木构件进行防白蚁处理,对残损的砖、石构件进行了粘接。同时对需要补配的材料及构件,按照质量要求进行前期准备。

2.科学推进顶升工程

顶升工程是对山门和东、西宫门实施的原位整体顶升,采用密布孔桩、箱梁贯穿、浇筑预应力混凝土,形成基础托盘,设置钢筋混凝土防倾柱的方式实施,顶升高度为15米。2011年12月进场前期准备,首先对选择的山门和东西宫门进行全面测绘记录,对文物本体进行加固,确保施工过程中建筑本体的绝对稳定性。

三座门均为砖石结构,其山门底层面积分别为520平方米,宫门底层面积为154平方米,三门的基础部分用大城砖铺作,基础上部均采用整体大型青条石砌筑,地面上部为青石须弥座,座上采用明代官式雕刻手法,即阳雕卷草纹饰。墙体上部略有收分,屋面椽、望等按照天圆、地方的明代官式做法,三门屋面与屋脊设计出流动性效果,看上去十分优美,具有较好的韵律,使人赏心悦目,它们是武当山明代建筑的代表之作。在顶升前,为确保文物的绝对安全采取了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在建筑本体外部采用型钢加固三道,型钢与文物本体接触部位采用橡胶皮垫固定,使文物在加固过程中不遭受到破坏。建筑顶部屋面部分用尼龙网包裹,预防顶升过高,使原来环境改变,或受风力影响,防止屋面松动造成瓦面脱落等。

遇真宫山门重量近5000吨,东西宫门重量为1400余吨。整个门分别用122个液压千斤顶互换顶升,其中48个供临时互换使用,50个永久安装在门下。每个千斤顶可顶重为200吨,顶下分别用直径25厘米、50厘米和75厘米的三种钢墩垂直上升;遇真宫三座门顶升工作自2011年12月开工,历时14个月完成。分别采用了地勘、井点降水、设冲击桩(73根,直径80厘米,深1 8米)、顶进箱梁、掏梁、浇筑、预应力张拉、安全柱、防倾柱、连梁、地下土回填与密实度夯实等多道工序。为了保证三座门升起后保持水平,先用仪器进行纠偏,最终四周均定位在同一水平线上,以山门为基准点,均由监控仪器和全站仪操平。201 3年1月,遇真宫山门顶升到位,由于措施得力,顶升之后没有出现任何变化,经全面复查墙体没有裂纹,歪闪,瓦面没有出现脱落和松动,意味着顶升成功。

3.高质量实施垫高工程

在施工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顶升区域外的设计垫高区域首先完成清表、清淤、清渣工作,再按严格的土石方配比实施土石方铺垫、逐层碾压到设计高程;在顶升工作进行到一定高度后,对顶升区域开始特殊施工,即剪力墙内人工回填夯实,确保夯实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在垫高区域东西两侧设3个排水箱涵,护坡基础用毛石砌筑,护坡表面采用特殊设计的植生块铺设。

五、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文物保护影响评估

遇真宫垫高保护工程实施的是基础垫高加局部顶升的方案,就是通过把遇真宫及与其有关的周边地区在原高程基础上垫高15米,对三座独立的砖木结构建筑(山门及东西宫门)原状垂直顶升15米,其它现存的建筑及建筑基址按照文物保护的原则拆除后,在垫高的原址上,按原布局、原结构、原工艺、原材料完成复建和复原归安,工程对文物的影响是在可控范围内并尽可能降到最低。

(一)垫高保护工程对遇真官文物价值的影响

当年张三丰在遇真宫所在地修炼,明成祖为纪念他,在原址以“遇真”为名建造道观,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同时,在武当山古建筑群整体规划格局中,遇真宫位于古神道之上,是古人登临武当山进入“治世玄岳”牌坊后,上山必经的第一宫,因此遇真宫所在位置是其文化价值的重要见证和载体。垫高保护工程实施后遇真宫在整个武当山建筑组群中的平面位置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没有对其文化价值造成不利影响。

遇真宫选址按照我国传统的堪舆理论,周围山形水系都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垫高保护工程虽然在立面层次,局部改变了建筑与周边山形的相对关系,但从平面上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其建筑空间位置,复建后的遇真宫与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平面位置与文化景观的互动关系没有遭到破坏和产生不利影响,将保护工程建设对文物价值的影响降低至较小程度。

(二)垫高保护工程对遇真宫文物本体真实性、完整性的影响

工程实施过程中,虽然由于需要拆解,不可避免地对一些建筑构件造成损害,但遇真宫中宫现有建筑拆解严格按国家有关古建筑保护的规定,做好文物的实测与各种文物构件的记录、编号、存放,并将按照文物修缮的原则进行复原修缮;对于东、西宫建筑遗址和宫外与其相关的建筑遗迹等,则按照三维定位、分区分类编号、单独包装、清理加固、原位复原的程序操作。因此,基本确保了文物的原形制、结构、工艺、材料,将工程实施对文物本体真实性影响降至最小。

特别是针对最能反映文物历史风貌和艺术价值特色的山门和东、西宫三栋砖石结构建筑的保护,在现有最高技术水平条件下,克服自然地质等不利影响,采用整体顶升保护,在顶升前对本体进行加固,顶升过程中进行全程检测,已经安全顶升到15米的设计高度,施工中没有对本体造成影响,确保了文物本体的真实性。在垫高的设计中最大程度地考虑了遇真宫门前的视线关系,保持了120米的开阔区域,而且对遇真宫周边与其相关的泰山庙、神路、遇仙桥等建筑同时进行了垫高保护,充分考虑和保持了遇真宫的完整性。

(三)垫高保护工程对遇真宫周边环境的影响

垫高保护工程实施后,随着丹江口水库水位的抬升,遇真宫垫高并按原状复建,复原后建筑群及其周边垫高区域将会形成一个占地达8.5万平方米面向水库的自然台地与遇真宫后的山地相连。为减缓保护工程建设对区域景观的影响,台地迎水坡将采用亲环境植生块护面,并采用互补的图案形式进行植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优化遇真宫区域的景观格局。

垫高工程两个料场距离遇真宫较远,且处于隐蔽处,周边没有文物。取土实行分片开挖方式,取土时先将表层土临时堆放在料场附近,并采取相应的拦挡措施;取土完毕后及时平整土地,并将原表层土覆盖在上面,撒播草籽固土绿化。因此,对武当山整体环境影响较小。

六、余论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的保护论证,以遇真宫真实性得到充分保护为原则,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非常审慎和认真,可谓一波三折。这项工程的充分论证与顺利实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文物保护理念、文物保护技术手段、文物保护管理、复杂文物保护工程协调组织实施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目前这项工程的基础垫高和三个山门的顶升工程已经完成阶段性验收,文物建筑的复建和考古遗址的复原已经启动,预计2016年底完成,虽然全面评判该工程的效果和得失还为时尚早,但就工程方案的论证和有效实施而言,确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反思之处。

一是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前,文物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对接,提前开展对工程中可能涉及文物保护的重点项目开展预研究非常重要。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立项后,在开展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即对工程涉及武当山遇真宫的保护进行预研究,提出三种保护思路,做好引导和应对,引起工程规划和涉及部门的关注,为保护方案的充分论证打足提前量。

二是方案的确定以文物的原真性保护为第一要务,以把对文物本体、环境风貌、历史及文化价值的影响降到最低为原则。在此原则基础上对可能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综合、慎重比选论证。我们对遇真官进行围堰、抬升、搬迁三种保护思路都进行一定深度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面比选,对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遇真宫的保护,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对遇真宫本体真实性的保护,而是要综合考虑,对其采取的保护方式会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带来什么影响。在论证中我们首先放弃的是搬迁保护的方式,我国三峡水利工程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的保护,就是采取搬迁的方式,在总体得到比较好的保护和再现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憾,就是搬迁后建筑选址等无法再现原山地格局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后期存在滑坡风险等。遇真宫的保护级别更高,对其采取搬迁方式,且不说武当山下很难再找到一处有这么大面积的平地安置,仅从搬迁遇真宫将造成武当山建筑群总体布局被改变这一点就应该合弃,搬迁对“武当山古建筑群是由皇家统一规划建造,其建筑体系从地形勘测、规划设计到兴建营造等,都有周密筹划,具体建筑设计具有浓郁的建筑韵律,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产生的将是颠覆性的破坏;而围堰方案如仅从一般方面考虑,看似对遇真宫没有任何的扰动,但从周边景观和微环境方面看,壮观的挡水围堰坝体破坏了遇真宫前面开敞平坦的山水空间,使其变成看不见山望不到水的“盆景”,整体上改变了遇真宫原有环境的真实性,更为严重的是水利部门和工程业主方面都提出限于围堰工程无法保证遇真宫在围堰建成、工程蓄水后受自然极端天气等复杂因素影响,围堰工程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因此在充分分析各种潜在风险后,我们建议放弃防护思路,再次论证。

三是大胆设想、慎重论证、科学决策至关重要。遇真宫的保护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在提出保护思路的过程中,各方可谓集思广益大胆设想,三种保护思路中除搬迁方案只有一种外,围堰方案还曾提出了大、中、小三种子方案,三个子方案之间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利弊,选择弊端最小的进行深入设计。垫高方案中也提出对所有地面建筑进行大顶升的方案和垫高与局部顶升结合的方案,此外清华大学还针对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提出了三个比选方案。其一是新建一个地下空间,中宫建筑地下空间作为阐释遗址的博物馆,东西宫将地处海拔160米的考古遗存不做任何扰动、原状放置在地下,在地下空间体的顶部地面上复制遗址的台基和矮墙体,原遗存和模拟展示共存,同时可避免真实的考古遗存免受风雨侵蚀。其二是在垫高的地面上放置考古遗存,同时在其上方分别搭建防护棚。其三是在垫高的地面上放置考古遗存并补配缺失砖石构件,露天展示。后经组织专家论证比较,认为方案一、方案二虽然可以保护考古遗存免受风雨侵蚀,但方案一的工程量及造价都非常大,且东宫、西宫与中宫的相对高度将永久改变,方案二的多个保护棚对整体景观环境有不利影响,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三安置展示考古遗存。

遇真宫的保护论证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虽然我们对遇真宫保护论证是审慎的,但由于过程相对较长加之地方经验不足,这个论证过程和选择确定的保护方式,没有及时向世界遗产报备,引起了世界遗产的担心和关注,将武当山纳入反应性监测对象。此外,目前对东西宫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方式并不十分理想,建地下空间展示应该是相对最好的,但限于一些原因不得不放弃,这或许是一个缺憾。我们不能不说对遇真宫的保护论证是相对最慎重的,论证中一些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在一定意义和程度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但也确实存在理想的保护方案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诸如施工周期、保护经费等方面的制约,这确实是一种无奈,但也是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