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利弊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3: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利弊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利弊论文

篇1

低头族是新一代的电子产物,把先进科技的冷漠氛围带进淳厚温暖的古早社会;低头族又像是贪心的苍蝇,无视捕蝇纸上挣扎的同类,接二连三跃进诱惑的漩涡,很遗憾地,社会早已充盈可悲的现况,人类被冷血、不怀好意的手机、平板彻底征服了。

“因为有了网络,我们得以在不见面时增进感情;但见面时,我们却低头滑着自己的手机”,这是一句流传网路的话,发人深省。手机、平板本该带给人们欢乐,但在智慧型手机普及的今日,我们却常在挚友、尊长面前独自享受着寂寞,即使看似以最先进的手法与世界交际,却得面对一个没有关怀、付出的世界,心灵倍感空虚。而冷漠不仅侵袭了原本热络的家庭、同侪,更溢满都市风情的每一角落: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见面互相问好,不再以助人的心让出博爱座,甚至不愿与他人交谈......

我始终深信着:日新月异的科技无法改变人情,改变的其实是众人的心啊! “网络就像冰箱一样,即使清楚知道里头没什么,仍频繁地将其打开”,低头族便是被滑机的诱惑束缚。而过度的依赖电子产品更引发种种社会乱象:有人因工作时不停“埋首苦干”而失去宝贵机会,有人因整颗心悬在手机上而荒废课业,甚至因在道路上做低头族而导致的车祸比例逐渐攀升......

人本是可以专心致志的笔直走在人生路上,然而手机诱惑及人心不古的社会景况却在康庄大道上掘下一个个陷阱,使人们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我看低头族,是被桎梏的心灵,失去解锁的勇气。

面对低头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别让偶有的乌云盘据世界。在面对3C的诱惑时,应义正辞严的拒绝;若是已沉迷而堕入深渊,则要以破釜沉舟之势,使自己得以重见清明蓝天。如此,民德归厚矣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作文二: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如同一列快车加速了时代的进步,引领着我们走向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网络,在二十一世纪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儿。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点简直易如反掌。坐在电脑前,鼠标轻轻一点,世界近在眼前:幽默诙谐的视频、笑话,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生动;趣闻轶事使我们大开眼界;大好河山使我们增长见识;动听的音乐使我们放松心情;读书购物,使我们的生活便捷……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喜欢默默聆听的,可以尽情阅览;喜欢张扬个性的,可以展示自我。它既有图书馆的宁静,又有狂欢派对的热闹,真是个“奇妙的混合体”,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

婶婶是个时尚、喜欢上网的人,自从她的淘宝店服装店开张后,整天忙得团团转,不是奔波于批发市场和快递公司,就是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飞快地敲击着键盘,一天下来总累得腰酸背痛。可是每次看到她,嘴角边总是挂着标志般的微笑,说话的声音里也透露着那份乐呵呵的喜悦与得意:“现在的网络真是太好了,既能满足自己的兴趣,又能轻松方便地赚到钱,而且我的客户已经遍布全国啦。” 每当听到电脑淘宝旺旺上传来“叮咚”的声音时,婶婶总像被打了鸡血般兴奋地忙碌起来。看着她乐此不疲的样子,不禁让人惊叹起网络的神奇,并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篇2

网络营销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就是“网络礼仪”。网络礼仪是网上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网络营销也不例外。“软”营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遵守网络礼仪的同时通过对网络礼仪的巧妙运用从而获得一种微妙的营销效果”。概括地说,软营销和强势营销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软营销的主动方是消费者而强势营销的主动方是企业。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回归也使消费者在心理上要求自己成为主动方,而网络的互动特性又使他成为主动方真正有了可能。他们不欢迎不请自到的广告,但他们会在某种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下自己到网上寻找相关的信息、广告,此时的情况是企业在那儿静静地等待消费者的寻觅,一旦消费者找到你了,这时你就应该活跃起来,使出浑身解数把他留住。更美好的未来是永久的忠诚!

根据美国直复营销协会(ADMA)为直复营销下的定义,直复营销是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或)达成交易而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相互作用的市场营销体系。网络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可以双向沟通的渠道和媒体,它可以很方便为企业与顾客之间架起桥梁,顾客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订货和付款,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定单、安排生产,直接将产品送给顾客。基于互联网的的直复营销将更加吻合直复营销的理念。

我国的专家学者也对网络营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刘宝成认为网络营销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以实现交易为核心的各种营销活动及其过程。陈月波认为,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更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从而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一种手段。

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以校为本的高效课堂诊断评价与监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十二五”期間,我校承担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市级小课题,并于2014年12月顺利结题。经过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委员会专家组认真鉴定,该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该课题的实施,使我校教师掌握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掌握了市教科院开发的“高效课堂典型特征及诊断量化评价”,教师备课、上课、观课、评课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校教学质量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正如课题结题鉴定委员会首席专家、市教科院院长肖惠东所言,“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使用导学案教学,知识的生成性不够;二是导学案教学重视知识落实和能力培养,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有所欠缺。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略)

(三)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国内近几年在“高效课堂”研究方面有较大进展,主要体现在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及信息技术下的课堂发展评价性策略研究,对诊断评价和教学策略方面也分别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针对以校为本的高效课堂诊断评价与监控策略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此方面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进行本课题研究主要依靠以下理论作为支撑:

1.斯塔弗尔比姆cipp评价模式理论

CIPP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是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它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构成了CIPP评价模式。

CIPP模式的基本观点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它主张评价是一项系统工具,为评价听取人提供有用信息,使得方案更具成效。在搞好评价活动中,评价设计大纲和实施流程是必要的。

第一,背景评价,即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应了这些需要。背景评价强调应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本身做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第二,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被选方案的相对优点所做的评价,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评价。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第三,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中作连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反馈。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设计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第四,结果评价是对目标达到程度所做的评价,包括: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就,确证人们的需要满足的程度等。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和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他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反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做出解释。

2.斯塔克外观评价模式理论

外观(countenance)评价模式是由斯塔克提出的。他认为,评价应该从三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材料: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前提条件是指教学之前已存在的、可能与结果有因果关系的各种条件;相互作用是指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结果是指实施课程计划的效果。对于这三个方面的材料都需要从两个维度──描述与批判──作出评价。描述包括课程计划打算实现的内容和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这两方面的材料;评判也包括根据既定标准的评判和根据实际情况的评判两种。

3.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这一术语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提出,之后Flavell本人、Meichenbaum以及Buell等人都对这一概念进行过界定。尽管各研究者对元认知的表述不甚相同,但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它的对象是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认知系统。Flavell对其所下的定义: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依概念可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认知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知识。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关于个人的知识,即关于自己与他人作为认知思维着的主体的一切特征的知识。(2)关于任务的知识,即对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的认知。(3)关于策略的知识,即个体意识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选取、调节和控制有所认识。

元认知体验是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伴随而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它包括了知和情两方面的体验。即一方面有认知活动进行时对知识获取的觉知,另一方面也有对认知过程中经历的情绪、情感的觉察。

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它包括认知活动前制定计划;认知活动中实施监控、评价和不断反馈;认知活动中对结果的不断检查、调节和修正。

4.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B.J.Zimmerman等人基于对元认知理论没有将学习动机等方面考虑进去的认识,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因为自我调节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不断思考、判断和适应的学习过程。因此它是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最佳途径。

篇3

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生产类型、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劳动手段等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进行相应的变革,其中人力资源方面的变革尤其重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将取代土地、资本成为第一资源。电子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地理距离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世界似乎变得很小,从而创造了一个没有地域限制的全球范围内的工作环境一在人类已经踏人21世纪时,信息技术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面貌,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弄清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概念上的比较

传统人事管理,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主要是以政府及其所属的劳动人事部门为核心,人才由政府统一配置。地方、企业与个人处于服从的、被动的角色,这种人事管理是相对稳定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二这种管理模式曾有利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实现政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对当时的国民经济的恢复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的未来的时代是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职能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存在很大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如人手不够时招聘补充员工,平时发放工资和管理劳保福利,培训员工掌握技术解决当前劳资纠纷,管理员工档案等微观的业务活动作为业务管理、偏重于局部的环节和日常事务,是所谓的“服务部门”。传统人事管理不直接与市场、客户接触,也不能主动地开拓、创造出效益,所以说传统人事管理是内向的、封闭的。它以事为中心格守人员进管、出的管理模式其管理的内容无非是招募新人,填补空缺,做到人事相宜。而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重视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协调发展,是一种有关资源配置的战略管理活动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积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共同为企业创造效益。它强调以人为中心,除了具备传统人事管理的工作内容外,还具有进行工作设计、规划工作流程、协调工作关系等职。

二、员工招聘

由于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业务管理,其人事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所以在员工招聘方面没有完全的自它仅在企业“需要”时发挥作用,因而只是在人手不够时招聘补充员工。所以其主要着眼于企业当前需要。

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招聘是利用计算机招聘网络进行的,企业可以在网上公布招聘信息,并在线浏览求职者的信息。互联网使人才需求信息成为公开的消息,企业可以在不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在广泛的地域内展开人才搜索。计算机网络招聘主要包括吸引人才、分析人才、联系人才以及最后达成协议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是通过网上信息、网上人才测评与分类、在线联系或E-mail并利用人才招聘的一些管理软件处理相关事宜等手段来完成的。计算机网络招聘利用互联网“全球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向任一计算机终端的应聘者发出招聘信息,应聘者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与招聘企业联系,获取需要的最新信息。网络化招聘管理系统包括简历库搜索、职位需求管理、在线自动广告、简历动态筛选、简历流程管理等强大的功能。企业可以在内部网上信息,在企业内部挑选合适的人才,同时也可以在企业外部网站或一些人才招聘网站上招聘信息,网罗外部人才。这样企业就可以利用自动搜索、配比、分类、筛选系统,迅速找到合适的人选。最后可以利用网络招聘的另一个技术创新—视频会议,为招聘者和应聘者提供“面对面”的交谈。

网络招聘突破了人才集市的时空界限,使人才在网上真正地流动起来,它在很多环节上体现出比传统招聘形式的优越性,成为企业的主要招聘手段。

三、员工培训

由于传统人事管理人员大多数是技术人员或单纯的行政人员,因此在培训员工掌握技术时也只是根据当前需要,而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传统的培训由于时间、交通的限制,一般都是选定一段时间,把员工集中到室内或室外进行,是把员工送到信息面前。而且,传统的培训,是将培训的人员集中起来,或派培训师到各地指导,这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一个培训师一次可以指导的学员数量是有限的、同样的培训课程每一次都要重新准备这种培训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知识,只是根据传统的经验模式进行。

网络时代的企业培训打破了传统培训的限制,各地的员工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在本地接受异地培训而无须身临其境,是把信息送到员工面前:企业将培训内容在企业内部网站上,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互联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进行自主学习,以拓宽知识和技能的深度与广度。员工之间可以进行在线探讨、交流,企业还可以提供在线疑难解答这样,企业及员工都可以及时得到培训绩效的反馈,有利于及时改进培训内容和目标通过计算机网络,企业可以在企业文化、知识技能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及时性的、针对性的培训,使员工提高对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员工成为学习型的人,进而保证终身可持续学习。

当然,传统的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也有一定的优越性。

四、沟通

传统人事管理中,上下级的沟通主要是通过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而且大多是浮于形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的沟通往往不能使员工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而且为了避免上下级面对面的尴尬,员工或上级管理人员也往往不能表达正确的意见或想法。因此,人际沟通的人为障碍使人事管理中的沟通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真正的上下沟通、交流的作用。

网络沟通利用互联网,避免面对面的诸多不便,给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沟通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网络促使信息快速、直接、广泛、有效地传播和思想、感情的交流、融合。企业在内部网上建立员工个人主页,开设BBS论坛、公告栏、建议区、聊天室以及企业管理层的邮箱等。利用网络沟通,将更好地营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联想集团就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网络资源,较好地实现了利用互联网的沟通。

五、绩效考核

篇4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3-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老师要承担起更多的毕业论文指导任务,但教学资源,特别是软件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非常不足。各高校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繁重以及多样化的论文管理工作,逐渐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信息数字化。如济南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发了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与管理系统等,给我们带来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经验。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的重要性,依据事实,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到虽然现在仅有不到10%的高校未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教育信息化进程,但不少高校仍没有提高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传统手工管理毕业论文的趋势,必须从数字化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着手。

1 毕业论文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教学情况进行检验时,重点依据的就是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它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很高。除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部分外,也能考察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提升科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说的高校学生毕业论文,具体来讲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三种类型,分为优秀和普通论文二个等级制。这些论文大多数成为学校教研利用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利用价值,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还促进了学校信息的公开数字档案室实时接收来自办公平台及业务系统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鲜档案资料,师生们可随时突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便可查询相关论文教研档案资料,改变了原有手工被动的查档方式,论文的保管与利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因此,科学及时有效实行数字化管理毕业生论文,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教学档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大部分高校在储存印刷品论文或采用双轨制同时收藏电子版的论文制作成光盘,但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生论文太多,制成印刷品在储存上存在困难,制成光盘在扩充上存在困难;②运用以上两种方式收藏论文,在查询时不方便;③纸质文档数量大,往往“沉睡”在库房不易开放,造成师生查阅受限,利用率低下而且占用库房面积,极大浪费了库存空间。由此可知,由于毕业论文数据量大、效率不高、差错率高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而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协助下,可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传统的人工管理加纸质存档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造成以下问题:

1.1 管理效率低下 在管理论文时,要发放很多文件,填写各种表格。那么多的文件在管理时容易出错。若将这些文件表格进行网上集中管理、查阅、填写等,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 互动渠道不畅 如果不依托网上信息技术,就不能建立一个有助于各级管理人员、师生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很可能出现信息和接收不一致、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等情况。论文的统一格式和修改则需要教师逐字逐句地在文中作标注或通过电邮的方式发送等。

1.3 答辩成绩共享难 最后进行的是毕业论文总评,给学生确定一个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是很复杂,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传统方式一般采取等级制,进行小组表决,最后确定该生的总评成绩。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主观性比较强。如使用系统答辩功能,将答辩记录、答辩小组意见等结果提交等,为答辩小组成员共享资料提供科学便利,同时,老师对论文给出建议成绩和答辩成绩,折算提交后自动进入数据库,学生可自行查询成绩,不必进行人工汇总。

1.4 数据缺乏同一性 毕业论文管理参与人员太多而且不集中,容易造成信息的不一致。如学生最初选题和最终论文题目,如果在论文秀做过程中有所改变,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论文写作中会经过多次修改,不同的修改稿会由于手工管理出现错误进而导致提交错误等。

2 建立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平台可行性

应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整合那些分散的信息,让师生在一个互动的平台上完成论文过程,对于改善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系统中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可使各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计算机丰富资源并根据各自不同的论文管理过程灵活选择工作流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篇5

一、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毕业设计是一项“教学时间长、知识综合性强、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环节,包括:题目申报,题目审核、师生互选、任务下达、调查研究、文献检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到不同的管理要素、管理流程和工作重点,这些都增加了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师生互选环阶段的学生选题为例,可供每个学生选择的毕设题目平均为160个左右,3000个学生要完成自己的选题,就会产生480000种不同的组合。如果不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就很难提高学生选题的效率,也很难保证学生选题的公平性。因此,在毕业设计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选题审批制度,提高选题工作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选题的质量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教学效果。有的选题范围太宽,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有的题目太窄,以致毕业设计工作量明显不足;有的选题过于陈旧;有的选题学生不感兴趣,因为学生就业去向和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对搞原专业的设计题目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敷衍了事,不求上进,只求通过。为了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选题的原则应为:①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研究内容和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内容;②题目应尽可能多的选择与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等任务相结合的实际题目,鼓励与科研院所、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选着对方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也可少量选择满足教学要求的自拟题目。

指导教师确定选题内容后,将题目相关信息申报至信息管理系统,经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批准通过后,才能供学生选择,对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及时反馈专家意见,要求修改或更换,从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毕业生可以在选题前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题目进行充分详细的了解,不清楚的地方可与指导教师及时沟通,在选题阶段,按照个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指导教师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查询学生历年学业成绩,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适合题目的毕业生,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双向选择。

三、建立开题论证制度,科学评审工作任务

开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的起点,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学校坚持开展开题报告评审论证制度,设计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要求每位学生根据题目信息,开展调查研究并收集相关资料,按照项目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任务和要求、主要设计思路、成果与形式等。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和学院领导小组分级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工作。开题报告审核制度促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题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法,为优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奠定了基础。

四、推行专项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监控督导

1.前期主要检查开题情况和学生任务落实情况。题目选定后,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了任务书,督促学生按时填写网络周志。学生根据任务书认真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度,编制完善开题报告,并接受指导教师及学院审查。

2.中期着重检查教风、学风和工作进度。校、院两级集中抽查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教师指导进程和学生出勤及周志填写等情况。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达不到要求或进度迟缓的学生进行了督促。各学院分别召开了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汇报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情况,查找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中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学督导组开展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问卷调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进度和质量等。

3.后期检查答辩和成绩评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给出成绩后,经加权得出综合成绩。目前采取的比例是30%、20%、50%。各单位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毕业设计(论文)考核小组,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按专业构成,一般3~5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做组长,成员在年龄上注重老、中、青搭配。发挥老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五、落实学生诚信机制,实行“二次答辩”制度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诚信氛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测及检测结果处理办法》。

在答辩前期,对每个专业随机抽取10%的学生进行检测。针对第一次检测没通过的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修改后予以复测。复测合格可申请答辩。凡被抽到但在规定时间内未参加者、或复查仍达不到合格标准者,被取消6月(第一批)答辩资格。答辩结束后,对推优及申报参赛的毕业设计(论文)作品全部。

为进一步跟踪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过程中的进度和完成质量,评估毕业设计(论文)的初步成果,学校建立二次答辩制度。所有被取消6月(第一批)答辩资格或6月(第一批)答辩不及格者,各学院可在7月组织完成第二批答辩。第二批答辩学生的论文必须达到合格标准且全部,否则无资格参加答辩。未通过者,只能延长学业,参加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六、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本科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综合性全面考核,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选题质量、开题任务、专项检查、过程控制等环节综合考虑,形成校院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闭合体系。

参考文献:

篇6

一、制造业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沿革

在工业社会乃至以前的社会申,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说是企业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信息系统。它的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它在企业组织管理架构中的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系统,在过去5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它逐步积累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和成型的财务信息''''处理程序和方法体系。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起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改变了会计系统用以处理信息的工具纸张、笔墨和算盘,但并未触及会计信息处理的程序、方法和规则的变革。然而,以互联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革命,在客观上便提出了实现企业信息集成的要求。这种信息集成,一方面有赖于网络通讯技术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其他生产与管理领域的自动化或信息化程度。。在过去1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在这两个领域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制造业企业而言,人类不断解放自身劳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现生产和管理自动化的过程。手工业时代的产品,是由生产工人亲手做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手工产品或手工艺品。工业革命把人类从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产品不再是由手工而是由机器来生产。工人只需要站在机器旁边,产品的加工制造便可以由机器来完成,我们称这类生产为机械化生产。由机器而不是手工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称之为工业产品。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的出现和使用,第一次引入了生产自动化的概念。它不仅使得产品的生产过程变得更为简单和更容易控制,而且也使得产品的加工可以比机械化生产更为复杂和精确。但这时的自动化还仅限于单台的机器而不涉及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所以,我们称这类生产为半自动化生产。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技术的合并使用开始使得企业生产过程变得无人化,而网络技术在企业生产卢管理领域的广泛渗锈,则把企业的各个部分都集感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从而使得企业的许多甚至全部生产与管理工作都可以在完全无人工介人的情况下完成,我们可以称这类生产为智能化生产。在智能化生产的环境中,产品几乎完全是由智能化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不仅生产工人已勿需站在机器旁边,而且,从理论上说,整个企业都可以实现无人化,尽管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应当怎样来描述这类产品,但也许只有"知识产品"的称谓最合适,因为它是用人类既有的知识而不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用人类已创造的科学技术成果生产出来的产品。

由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或智能化能够带给企业更多的生产成本节约和更高的顾客满意度,所以,它便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所追求的目标。而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不断自动化或信息化,难以避免地把企业的各种生产与管理活动集成在一起,通过信息这个神经系统来配置企业的所有资源(不仅仅是财务资源)和协调企业各个方面的作业。因此,在这一环境下所构造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可能再是孤立的、封闭的信息系统。

二、会计信息系统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环境中的地位

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rgratedmanufacturing)是现阶段企业生产与管理自动化(或信息化)的一个基本框架。它通常由四个部分的信息系统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简称CAM)、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sPlanning,简称MRPII)、和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简称EDI)。其中,CAD和CAM技术也许更多的是侧重于企业的生产技术方面,而MPPII和EDI技术则更多的涉及到企业的管理领域。

(l)CAD系统。CAD系统可以说是产品设计发展史上的广次革命。这一技术最初只是

何于60年代早期的航空工业,但随后便迅速扩展至其他工业领域,并且进一步向新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与评价领域延伸,从而导致了工作过程和步骤的具体化。高级的CAD系统可以同时用于设计产品和程序。"经理人员"借助干CAD系统,可以评价产品的技术可行性并进而确定"制造可行性"。由于CAD技术有效地缩短了产品设计时间,从而使企业能够迅速对市场化作出反应,并且能够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量身定做。当CAD系统与外部通讯网络(EDI)连通时,生产企业便可与其供应商和客户分享其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

(2)CAM系统。CAM系统主要用于监督和控制生产工艺过程。它通过程序控制、数字控制和机器人装备的使用,实现生产工艺过程的无人化。信息技术时代以前的企业自动化,通常所寻求的目标只是采用具有通用目的的机床,如钻床、车床、刨床等,旨在能够有效地提高工力的劳动效率;而如今的CAM技术则是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不仅使产品的实物生产程序变得更为精确、高速和控制。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动化完全取代人类的劳动。

(3)MRP和MRPII系统。MRP也称原材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splanning)或物料管理系统。其功能包括探索单个的工作定单以形成二个BOM,然后提前确定存货需求。其目的旨在缩小批量生产时的存货占用量。而MRPII不仅仅局限于存货管理,而是将好几种甚至企业所有的商业活动集成在一个系统内,所以,它也可称之为壬种再工程技术(ReengineeirngTechique)或再造技术。它是协调整个企业活动的一个系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该系统包括执行生产计划,提供反馈和控制的全过程。

MRPII将自动为所要生产的产品产生材料定单、同时把产品的生产安排到主要生产计划中,并根据机器和劳动力情况形成一个粗略的生产能力计划;然后根据适时制(JIT)标准,自动生成包括原材料供应时间表在内的材料需求计划,为工厂设计最终的生产能力计划,管理原材料和产成品等存货。MRPII集产品设计、按顺序进入的工厂生产程序、会计信息、ABC成本系统于一体,从而使得能够在控制成本和保持尽可能低的存货水平的同时,建立、沟通和有效地执行生产计划。当MRPII与外部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时,企业便可自动地收到销货定单和现金收入,自动发送购货定单并向供应商付款,以及收发相关的运输凭证等。(4)EDI系统。很多公司为协调销售和生产经营并保持原材料流动的不间断,通常都会与其顾客和供应商签定贸易伙伴关系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公司便为再造商业程序或使其完全

自动化处理奠定了基础。这种完全自动化的商业程序通常是借助于被称为电子数据互换(EDI)的系统来实现的。它通常的定义是:计算机可处理商业信息按标准格式在公司间的交换。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一,EDI是一种公司间相互努力的结果,一家单个的公司是不

可能自己使用EDI技术的。第二,交易是由贸易伙伴的信息系统自动处理的。在一个纯粹的EDI环境中,完全不需要人的介人去授权或批准交易的发生。第三,交易信息是以标准格式传送的。所以,企业内部各种不同的系统都可进行接口并执行交易。

EDI系统的关键点主要在于EDI标准,也就是以标准的格式传递信号。EDI技术在过去的发展之所以显得比较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单一的标准体系。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普遍流行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ANSIX.I2;另一个是行管、商业和交通系统通用的EDIFACT(EDIforAdministration,CommerceAndTransport)。

就目前的发展而论,EDI技术在处理购销货定单方面可以说已表现得非常成功,但在收付款项方面还略显不足。原因之一在于企业的收付款项需要借助于银行这个中介来完成。由于在购货与销货过程中因产品质量、运输毁损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使收款额度与付款额度之间出现差异,"而要转换有关付款的解释通常会导致大量的记录产生,目前有关E由标准还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这在二定程度上影响了EDI技术在电子钱款转移EFT,ElectronicFundsTransfer)方面的广泛应用。通过上述对彷M系统的描述,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如下三个初步印象: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已经可以使一个企业实现拿自动化的生产和经营,也就是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工厂。所不足的虐,无人工厂的存在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自身,还取决于企业运作的整个外部环境,也就是说,无人工厂还难以在周边企业尚未实现无人化的情形下单独存在。但除EDI系统之外的其他几个子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则可以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二,全自动化工厂或无人工厂是一个实现了高度计划化的工厂。当一个又一个企业实现了高度计划化以后,整个社会的经济运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高度计划化。在这个意义上说,计划经济并不是一个毫无可取之处的经济制度安排。但它实现的前提必须是以强大的信息系统作支撑。我们以前的计划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之所以说是失败,关键就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系统,从而使计划经济制度的优点受到局限,而其缺陷和漏洞却暴露无遗。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方式也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马克思早在100年以前的预见。

第三,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再次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因为在很多信息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与我们几乎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技术差距而言/信息技术在目前是最没有差距或差距最小的一个领域。

三、网络时代的财务与会计变革

篇7

近年来,网络剧烈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利用好网络,我们的生活受益无穷,错用了它也会让我们掉入无底的深渊。在中国的6800万网民中,在校青少年占着很大一部分比例,这高素质的一群,有多少人在利用网络,如何利用网络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六成青少年用网娱乐。据记者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几乎90%的同学都触过网。掌握青少年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校的网络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网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青少年上网情况调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7月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青少年所处的年龄段。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网络文明乃至整个未来社会文明的进程。青少年上网率为84%。网龄小于1年、1年-3年、3年-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上网学生的43%、51%、2%和4%,每周上网时数小于5、5-10、10-15和大于15小时者分别为77%、13%、6%和4%,上网地点在家中、校内、网吧和其他地方者分别为11%、38%、71%和2%,其中主要在网吧上网者多达53%。

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既有积极功效,又有负面影响。52%的青少年认为网络的积极功效大于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只有19%的青少年认为网络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功效。

三、青少年上网的利弊

(一)上网对青少年的有利因素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上网对青少年的不利因素

第一、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

第二、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许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教师,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从网络上购买,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

第三、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自由性,很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四、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环境的简单探索

笔者对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环境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笔者认为也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如:校园内成立学生网站,使学生上网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硬件设备,并且由专业教师进行管理和辅导。

1、给一部分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电脑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掌握较深入的技术。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乃至就业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学生自己的主页。相关栏目的设置,完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尽量使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的网上空间,有一种亲近感,从而学生愿意多点击、多浏览。

3、采集学生活动等信息,及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网上新闻报道既有一般新闻报道具有的及时性,又有一般电视、广播媒体所不具备的长效性。学生网站在报道时应拍摄一些数码照片,再配以文字,图文并茂,将校园里发生的各项学生活动情况生动地展现在网络空间。

篇8

在我国波澜壮阔的璀璨文化山河中,汉语言是其基础部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前景中,汉语言已进入成熟完善期,其可预见地发展空间,不仅在我国学术界得到了大范围的认可,在国外也被寄予了殷切期望。至此,全球的许多国家在开始引入我国汉语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同步发展我国汉语言文学所蕴含的多元化特点。慢慢地,信息的流动推动着汉语文化迈向更高的巅峰创作阶段,与此同时出现的网络语言也开始备受大众喜爱。这一现象出现的前期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但随着网络语言发展也开始登榜掀起使用热潮,其不免对汉语言文学本身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力量的冲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那么这些逐渐升腾的网络文学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利弊如何?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整理归纳法从研究新媒体环境概念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其背景下,网络文学出现的优势与劣处,从而得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力存在着怎样不同的一面。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概念随着现今时代经济的高速运转,科技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信息传媒发展也在不断地扩张其综合应用领域。相伴而来的除了民众对于新型概念的便捷性赞赏,还携带着不同情形产生的网络效应问题。因此,在通俗意义上,我们把以互联网为基础措施的各种媒体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作新媒体。其类型繁多,为群众带来的利益也在不同的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类似于微信、支付宝、QQ、淘宝、美团等平台形式,都是新媒体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快捷的思维方式不仅带动着新媒体在人群中的发展速度,还同步影响着人们之间交流的沟通方式。另外,新媒体也可称作数字化媒体,平常大型的媒体形态有类似于数字资质、手机短信、移动设备等,这些相对于一般传统意义上所了解的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也可以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这样一个高产宽带领域的终端服务化媒体效应,自出台后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二)新媒体环境概念宽泛程度上掌握了新媒体概念之后,我们所要了解的就是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让人们之间表达互动和信息交流。在此基础上也是以互联网为显著标志,让人们在使用的同时能够更为便捷的明确自我目的和选择。对于新媒体环境中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有可参考的数据、设备。这些工具的内容概况针对不同的人群,比过去的呆板化更具个性化主导。不仅如此,在一些细枝末叶上也能够大大满足人们碎片化的需求,可以来自物质层面,也可以来自精神层面。在这样便利的消费主义观下,人们从网络中吸取的收益也在随之上涨。随之上涨的高幅度群众热度对于文化发展,尤其是我国汉语言文学界的一个学习热度,带来了颇多的显著成效。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语言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1.创设了愉悦舒心的交往氛围通过一般性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当中,它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快捷性。这一特征也符合其生动形象性。其次,不少网络语言符号渐渐可以达到表达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程度,当然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以青年人为核心的网民群体中。正因为这样的语言方式充斥着幽默感、诙谐感,所以这样的社会互动形式在当下为我们枯燥平庸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2.可以尽情宣泄自我情绪意识在平凡人的世界里,往往生活是忙碌不堪的,而在网络化的虚拟世界中,利用网络语言,人们可以卸下现实生活的面孔,与一些陌生人聊聊天,尽情地宣泄自身的疲惫感和自我情绪意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也体现出了人们内心的真实写照。3.丰富了现代汉语相关词汇词义发展。每年各地区的编书体系中,总会不断更新词典的新知和新貌。不知不觉中,网络用语在慢慢走进我们平常生活的同时,也走进了我们常用的文字书写体系。这些词的兴起不仅代表着新时代潮流的气息,还代表着社会与时俱进的新型思维规划体系原则。网络语言不仅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类似于面对面交谈的表情效果得到了一定的缩短,使语言富饶多姿的同时,也激发出群众的内在自信心与成就感。从而由民众积极调动了现代汉语新型词汇的扩展。比如说,“正能量”“屌丝”等词派的兴起,在过去的字典语录所指含义是出自个体本身的新自我和一类符合穷、胖、呆、锉特征的群体描述。在兴起的网络文学中,这两个词的意思发生了扩张和转变。“正能量”被寓以健康、乐观、向上的动力情感体验。“屌丝”所表示的含义也多倾向于讽刺自嘲之意。不乏幽默趣味的网络语言扩张了汉语文化的浅层深意,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秉持的观点始终是“做中会,乐中学”。

(二)消极影响1.部分网络用语带有粗俗性、不利于社会道德建设。部分网络语言使用随意、不规范,因此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再加上很多网民大多数喜欢“创新”语言,所以导致词语意思容易发生转换,这也就让很多不良人士有了可乘之机,让这些黑心的商家利用网络制造了不健康的场面。曾经长春一家饭店就把这些网络词汇加入到他们店的菜单里面,如:清蒸“西门庆”、特色“艳照门”……商家想通过这样的一些带有争议的网络词汇,达到宣传博人眼球的目的,这不仅对商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在公众中引起社会负面影响。2.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的大多数网络语言,如今被许多中小学生争相利用。尤其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多网络语言因为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所以一旦被使用,就会导致整体性文章的文字结构严谨性不强,出现杂乱无章、表意不明的现象,比如“杯具”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盛水的器具,后面因该词与“悲剧”谐音,就渐渐演变成了网络流行语,长此以往,大家可能就忘记词语本身的意义。最终会成为导致我国汉语言文学发展阻滞的个中原因。

三、网络语言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篇9

一、引言

目前,教育部高教司在我国一些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50多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了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因此,将来全国大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本文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利弊分析。

二、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基本形式

目前,四级统考听力部分占总分的35%。在推行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之后,与听力有关的题型会大幅度提高。以听力为基础的考题占了四级考试的70%,剩下的30%是阅读,绝对颠覆了以前阅读先行,或者阅读听力并行的现状,高教司对于高等教育听力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思路和指导,我们在高校的教学也会紧跟形势进行改革,会以网络教学为基础结合面授,“听力成为说、读、写、译的基础”。有了这一认识,听力先行也就不足为奇。[1]

下面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试行大学英语新四级的基本题型,让大家对新的网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听或看三段录音或者视频(一般2段音频和1段视频),内容涉及讲座/报告,对话/访谈,或者新闻。一般选自CNN,VOA,BBC等。所以英音美音都会有,而不是现在以美音为主的听力。

1.main idea and important details 25% 选择题

2.listening-base integrated listening dictation 10%

3.grammar and structure/ blank filling 10%

4.listening and repeating/sentence repeating 10%

5.summary and commenting/essay writing 15%

6.reading in-depth reading 20% 选择题

7.skimming and scanning 10% 选择题

考生先听或看两遍大约5分钟的与日常生活有关的英语电视节目或者生活视频节目,然后做有关视频节目的25个选择题。接下来对节目内容进行10个关键词的听力填空。然后还有有关视频节目的语法测试和写作测试。在听力部分后还新增了一个“跟读”环节,考生要对着耳机麦克风重复自己所听到的对话,以此考查考生的口语是否标准。[1]由此可见,英语听力训练在考生是否通过四级英语考试有非常重要意义。

三、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益处

1.考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参加考试。

只要考生所在的大学或学院的教学考试管理部门对考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次数不加限制,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多次参加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试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试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以下简称为机考)。这样有利于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同时,在多次考试中挑选一次最好的成绩作为求职书的证明材料,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特别是对打算到外资或中外合资的公司或企业就业的学生大有益处。 转贴于  2.提高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考试试题范围要有相应的广度。效度是指是否测试了考试者想要考的内容。即考试的内容要有相应的难度。[2]以后的四级考试机考的和新托福考试特别接近,叫做IBT(Internet-based Test),难度可想而知。每个月将会有多次考试的机会,有100*100(一万套的题库)的组合几率。[1]所以,以后的四级考试机考的信度和效度会进一步提高。

3.降低了考试运营成本和减少了考生用笔答题的时间。

传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考前要组织考务人员进行清理和封闭考场。然后,要安排大量教职工监考、验收、密封试卷和运送到指定地方。这样做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开支。以后的四级考试实行机考可以节省印制考试用的试卷的大量纸张和运送费用,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可以减低考试成本。参考学生只需在电脑上答题,无需纸笔。因此,考生节约了在客观题上划线的时间,有利于用更多的时间对试卷进行思考。

四、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不利因素

1.对于学生数量很多的大专院校而言,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建造学生能够上网的大批多媒体课室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位于西部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大专院校教学经费有限,建造学生能够上网的大批多媒体课室可能有经济困难。

2.我国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从农村和边远地区来的学生由于环境和师资力量限制,英语听说能力比城市里来的学生要差得多。从考生反映看,听力部分在整套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就连写作文也需要先看一段视频,再根据视频内容进行写作。要先听懂人家在说什么,才能开始写作文,要是没听懂,那作文就根本没法写了。[1]

3.在四级机考系统中,每部分试题都会给考生们一定的答题时间,超出时间后,题目将不会在电脑屏幕上显现。湖南大学某学生说:“填答案需要用英文输入,我有时候心里明明知道答案,但由于拼写速度和打字速度太慢还是没来得及写上去。”机考听力中有一道填空题要填10个单词,给出的答题时间是15秒填一个词,因为打字速度的问题,有些考生只填出几个。

4.笔试检查出错误还可以改,机考题目只放一遍,过了就过了,不能修改。笔试也可以选择先难后易,而机考只能按照顺序来。对于新题型“跟读”,不少学生表示有些“犯怵”。他们生怕自己没说好,很紧张。还有一些平时考试习惯在试卷上打勾划线的学生,手中没了纸笔后也是大呼“不适应”。[1]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师既要看到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益处, 也要看到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大学英语四级统考的不利因素。平时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尽快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水平。另外,有机会让学生多上电脑练习打字,尽快提高打字速度。 总之,要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可能快速提高,以适应以后的四级考试机考。

篇10

如今是一个网络信息纵横的时代。网络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笔者调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同其他院校学生不同,他们有专业自身的特点,在网络学习上有其独特的一面。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对艺术设计学生的影响谈起,通过发现问题,提出措施和对策,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大致表现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视觉反应力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强;思想较敏锐,想象力丰富,个性张扬,不受束缚,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专业特色性强,创新能力强。

二、网络信息对艺术设计学生学习的影响

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不满足于传统教育的单一模式,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更渴望接触和掌握艺术设计的前沿思想。而网络本身有着开放、互动、信息丰富、动态更新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应用网络时不可避免地会主动或被动接受这些信息,而网络信息对学生而言,有的是“雨后甘露”,有的却是“洪水猛兽”,这些海量信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笔者试从利弊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有利影响

网络提供了快速汲取知识的平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要进行设计创作和论文写作。传统的资料搜集一般是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目,通过摘抄获得。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信息更新速度慢。而网络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可以与其他人资源共享,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的多元化,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宽了知识面。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多学多看,看到他人好的设计作品可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进行设计创作。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通过微博、QQ聊天、E-mail等网络工具可以及时留言,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信息平台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学模式更加生动、丰富,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体现和加强。同样,在与其他院校进行学院动态、学术成果等方面的交流也变得轻松自如。

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更为紧密,受专业特色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做设计的同时需要及时与市场和客户进行沟通,网络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参加设计大赛,通过“设计竞赛”在网上投稿,通过“设计对话”可以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设计精英进行隔空对话,更容易获得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接触到学术最新的信息。

但是事情总是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网络的负面影响也悄然而至。

(二)不利影响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我意识强,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思想容易迷失在网络不良信息的海洋之中,容易忘记自己的学习目标,转而关注其他信息,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艺术类高校时并非出于对专业的热爱,而是由于艺术类院校文化课分数低,更容易进入大学。这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上较易放松对理想的追求,上网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

网络传输速度比较快,信息量大且全面,给一部分学生抄袭他人的作品和论文带来了便利的渠道。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轻松下载和拼凑,这就使得抄袭现象更加严重。很多院校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举办一次设计展览会发现似曾相识的作品很多,创意抄袭现象不在少数。创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抄袭一方面是对原创者的损害,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玷污。长此以往,学生对网络便产生依赖,失去了主动创作的热情和动力。

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长期沉迷网络容易使学生产生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后果。不健康网站的侵蚀还会导致学生学业荒废,有的滥交网友、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遗憾终身。

(三)措施和对策

综上所述,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但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如何趋利避害,使网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减少其带来的困扰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对策探讨。

加强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自身修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自我监督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应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在思想上,应教育学生提高判断和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其次,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适当鼓励,为学生树立信心。

加强艺术类高校学生道德素养教育,并对抄袭剽窃等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要提高学生的自制力。教师应认识和把握艺术设计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笔者发现,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是学生容易滋生惰性和迷茫的时期,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应针对这些情况特点多展开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如设计大赛和设计讲座。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到艺术创新中去,分散对网络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价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结语

本文主要从网络信息给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肯定有利方面,找出不足影响。针对艺术设计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才能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