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3: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美术教学经验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语言环境运用的意义
第一,语言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上下文的引导,可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章含义进行剖析,体会英语从词汇到句子到语义再到篇章的连贯性。第二,情景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有意识营造的语篇产生环境,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并提高其口头交流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第三,文化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为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营造可直观感受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更为轻松、准确、敏感的对英语词汇、语法等进行学习。
三、多媒体技术对语言环境的优化
1.多媒体对“语言语境”的优化
英语教学中词汇、句子、语义、篇章间存在层层递进的连贯性,利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强化语言语境,创设灵活的课堂语境。可通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课文情景再现、词汇应用环境模拟、小组表演、知识竞赛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声、光、色、图相交互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对词汇“act”三种含义“角色扮演”、“起作用”、“行为”进行讲解时。可在用词造句的基础上进行依据如下三个句子的三组小视频片段的播放及模仿:例1:“SunLiactedthepartofZhenHuanin⁃thisTVplay.”例2:“Don’texpectthemedicinetoactim⁃mediately.”例3:“It’sanactofkindnesstohelpanold⁃manacrossthestreet.”。这样,不仅充分借助多媒体营造的情景记忆,加深了学生对于词汇应用语言环境的把握,而且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教学材料,还可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在模拟既定场景后,调动学生自发列举相关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联想能力。
2.多媒体对“情景语境”的优化
“听”和“说”作为英语四大重要能力的组成要素,同时亦是英语口语交流的必备因素。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包括交际意图、话语基调、话语方式、话语范围在内的情景语境构建,可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性的“对话情景”,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提供优质的“语言意义”情景模拟,加深学生对于英语的准确把握。例如,在开展以“making⁃newfriends”为主题的英语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明确自身教学目标为:①掌握问候语句;②开展自我介绍,确定自己的英文名字,并结交新朋友;③锻炼学生交际能力,及语言信息获取能力。然后通过多媒体中鲜亮、丰富且与学生相关的图片,如新生入学图片等,引导学生开展小对话。如“—What’sher/hisname?–Her/Hisnameis…”的对话。通过展示提前准备好的PPT,将学生带入自身入学的情境中,并适时提出“Introduceyourselftootherpeo⁃ple”的课堂主题。在介绍基本的问候语句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小组学生依次进行小组内的自我介绍,在反复加深相关语句记忆的同时,实现小组成员间的熟悉,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小组介绍结束后,大家一起整理整个小组成员的信息,进行汇总,并推荐一人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小组成员,实现学生信息获取与汇总能力的锻炼,以及逻辑性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
本着一颗热情与充满自信的心,我来到艺术小学。从任教的那一天起,我就以“天道酬勤”自励,立足扎实的基础,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和自我完善。由于学校的需要,除了教美术,我还兼任数学教学工作,这对于美术专业的我,在数学教学中自然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是我没有气馁,而是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相关知识及新课程培训,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和信息,努力提高从师任教素质,掌握教育教学的必备基本技能,并使自己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教师这一神圣职责所肩负的使命。
在美术教学中,我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结为“伙伴”,用我扎实的专业基础,一点小笔墨与孩子们在方寸中畅游,不断启迪他们的爱心,好奇心和幽默感,使他们通过绘画,能自然的把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培养他们富于感情表现的完整人格。以生为本,不断创新,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20*年撰写的《我看创作画》收入校汇编。任职期间指导学生参加小学生周报社举办的优秀作品选登,市级,区级,及社区等各种展览、比赛,均取得可喜成绩。
对于数学教学,要胜任它,我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备课各个环节入手,熟悉教材,仔细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在掌握过程中可能会有疑问的方面,并一一解决。在课堂上,我也竭尽所能,尽量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也会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片新的领域里,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年教学经验论文《巧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区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刊登在《鲤城教育》。几年的数学教学,虽尝尽了酸、甜、苦、辣,却也体会到初为人师的艰辛,体会到为人师的乐趣。
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我能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并认真完成学校、美术教研组布置的各项任务,组织学生出好黑板报。同时,注重自己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的业务学,于20*年1月修完大专的全部课程;并于今年11月份通过成人高考,继续学习本科的学业。虽然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虽然我的实践经验还不够,但我有一颗上进的心,我不会因为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气馁。
本着一颗热情与布满自信的心,我来到艺术小学。从任教的那一天起,我就以“天道酬勤”自励,立足扎实的基础,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和自我完善。由于学校的需要,除了教美术,我还兼任数学教学工作,这对于美术专业的我,在数学教学中自然碰到了许多问题,但是我没有气馁,而是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相关知识及新课程培训,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和信息,努力提高从师任教素质,把握教育教学的必备基本技能,并使自己从思想上进一步熟悉教师这一神圣职责所肩负的使命。在美术教学中,我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结为“伙伴”,用我扎实的专业基础,一点小笔墨与孩子们在方寸中畅游,不断启迪他们的爱心,好奇心和幽默感,使他们通过绘画,能自然的把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培养他们富于感情表现的完整人格。以生为本,不断创新,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20**年撰写的《我看创作画》收入校汇编。任职期间指导学生参加小学生周报社举办的优秀作品选登,市级,区级,及社区等各种展览、比赛,均取得可喜成绩。
对于数学教学,要胜任它,我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备课各个环节入手,熟悉教材,仔细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学生在把握过程中可能会有疑问的方面,并一一解决。在课堂上,我也竭尽所能,尽量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也会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片新的领域里,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年教学经验论文《巧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爱好》在区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刊登在《鲤城教育》。几年的数学教学,虽尝尽了酸、甜、苦、辣,却也体会到初为人师的艰辛,体会到为人师的乐趣。
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我能协助班主任治理好班级,并认真完成学校、美术教研组布置的各项任务,组织学生出好黑板报。同时,注重自己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的业务学,于20**年1月修完大专的全部课程;并于今年11月份通过成人高考,继续学习本科的学业。虽然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虽然我的实践经验还不够,但我有一颗上进的心,我不会因为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气馁。
1、抓好继续教育,提升教师素质
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今年是“教师素质年”,在社会飞速发展中,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的素质决定着工作的态度,决定着工作的成效,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本期重点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新课程标准》、《电脑的基本操作》,上网点击教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教师认真笔记,撰写心得和经验论文,在验收中有四名教师论文陆续在犍为教研上发表,市级骨干教师虞国立校长发表了《评价促发展》和县级骨干教师邱红的《春风绿锦城,桃李露头开》以及余老师的《校际交流》获得县级二等奖,还有两篇文章争取在下期发表。经过一期的学习,25位老师的课时量全部完成,最少的是122课时,最多是420课时,全面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但学无止境,假期里我们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多看报、多看教育新闻、关注教育的发展。
2、教研工作小有成效
本期以来,我校参与了以下活动:(1)在艺术节中老师们认真指导学生的书法、美术等,五年级一名学生的美术获县级三等奖;(2)教师积极参加技能比赛,××*老师参加县组织的技能比赛,获优秀奖,在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中,××*老师参加学区演讲获三等奖;(3)3月6日,进修校组织市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姜主任承担了《话题作文》教学和阅读与作文的讲座;××*老师承担了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的教学,重引观念的转变,方法的渗透,很具有感染力;(4)4月1日,宋老师参加了学区的习作比赛,在本校语文组教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本项任务,并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希望在接再励。(5)4月9日,温校长组织了片区教导主任来我校进行教学巡导,分别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和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在总结会上,温校长肯定了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这几年,铁炉小学的教学质量上档升位,离不开铁小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和精业精神。
3、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我校紧紧围绕研学、研教、研考的思路来开展教学工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开展以下工作:(1)第一学月教师们认真解读教材,学习新课标,把握教材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因材施教。(2)强化常规工作管理,开学初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填写教学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和学校常规工作手册。学校常规工作手册分为三个部分:管理部分、教学部分、经验小结,要求教师分学月进行填写,期末上交教导处,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3)坚持学月考试,对每学月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学情,调整进度,把握方向。(4)狠抓毕业班管理,毕业班是学校的龙头,是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重视毕业班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抓:首先开好三个会,教师会、学生会、每次考试的分析会。其次,加强对毕业班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学科教师教学研讨,把握目标、把握考点,有针对性进行有效性的教学。分阶段对毕业班进行两次调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期末测试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三,希望毕业班教师把毕业班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作好总结,作为经验推广。
二、教学工作存在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熟练程度不够,不够灵活运用教材,课堂上不能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作用,有40%的学生掌握知识不够扎实。
2、教师对差生的辅导着力点不够,个别班级仍然存在学困生。
3、教师到岗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在教学中不能持之以恒,部分教师缺课严重,部分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和评讲不及时。
4、监考和阅卷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期在监考过程中,有教师提前收卷,在阅卷中有的老师不给小题打分,只写阅读大分,有的老师在阅数学计算时,不给步骤分,有的老师在加分中出现了问题等等。问题的暴露是好事,为我们今后阅卷和监考安排作出相应的改革,吵出问题,提高觉悟,提高管理水平。
三、整改措施
1、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一步学习教材、学习课标、学习教参,把握教材的结构和重点。
2、加强对六认真工作检查的力度,奖惩兑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教师常规意识和业务能力。
培养造就一批能胜任书画教育任务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书画特色教学实验的重要保障。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教、研、训,三位一体”等有效方法,多管齐下,全方位多渠道地提升书画教师的理论素养、书画技能和教学能力。
前洲中学将无锡市乃至江苏省的书法名家请进校园,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无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志坚、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查理达等专家的指导,掀起了前洲中学教师练习书法的热潮。众多教师在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书法展示中获奖,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另外,学校支持书画教师进修学习,每学期认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经;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写字教学工作会议和书友笔会活动,吸取全国各地的优秀经验并把它们传递给每一位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书画竞赛;教研组内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书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总结提炼、不断完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热情、有特长、爱岗敬业的书画教师队伍。
二、创新管理机制,规范书画教育制度
学校充分认识到创建特色学校是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因此,学校将特色创建纳入“学校三年规划”,健全了书画教育管理网络,形成了校长分管,教务处、教科室和德育处具体负责,书画教师具体实施,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构架起“普及提高特色”这样一个四级管理、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体系。学校加强对书画教育领导班子的建设,在成立书画教育领导小组的同时还设立了书法段位评委会、书画教育特色课题研究小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青城书画社,逐步完善了“学习、动员、构思、实施、评估验收”的特色创建方案。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教学计划,开设书画特色校本课程、上足课时,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三、落实校本培训,增强书画教育实力
为务实校本教研,丰厚特色底蕴,有效推进书画教育,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认真组织理论学习。为明确书画教育“以美启智、以美陶情、以美育德”的目标任务,学校组织教师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相关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理论,认真钻研《美术课程标准》、《写字教学指导纲要》和省市区关于特色教学的文件精神,并利用政治学习、业务研究以及学校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书画育人的功能,切实转变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
2.聘请书画专家培训教学骨干。学校每年聘请省、市级书画专家来校作书画培训,为教师搭建进修和提高的平台。通过书法技艺指导、现场观摩和交流研讨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书画水平和执教能力。
3.开发和构建校本课程。学校充分利用书画教师的个人专业特长,逐步形成了有个性、有特点的,学生爱学、乐学的校本教材。如杨汉民老师编制了《无锡市前洲中学硬笔书法》校本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钢笔楷书概述,楷书笔画书写,基本笔画的组合变化,钢笔楷书笔画搭配,各种书法作品欣赏等。毛晓芳老师编制的《卡通画和乡土艺术》校本教材,汲取了地方文化精髓,合理挖掘“无锡泥人”等乡土文化资源。
4.特色教研组活动的开展。在书画特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书画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计划和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公开课研讨。每周的集体备课以课改为载体、以校本为依托,以科研为导向,以教研为保障,以上课为形式,以评课寻差距,以反思促发展,使教研、科研和校本教研真正融为一体。
5.落实“三字”训练要求和考核制度。学校非常重视全体教师“三字”(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的训练,教科室把教师写好“三字”纳入教学基本功考核的范畴。近年来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硬笔书法练习”、“教师硬笔书法竞赛”和“教师板书设计竞赛”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全体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
6.注重书画教学的质量督查和评估。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三项考核”和“五项评优制度”。三项考核指:学生写字达标验收考核、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获奖考核、教师辅导书画特长生考核。五项评优制度指:写字教学评优课、写字教学优秀教案评比、写字教学课件设计评比、写字教学经验论文评比、写字教育先进个人(集体)评比,每学期期末通过考查评定学生写字和绘画水平,量化教师的教学实绩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四、丰富特色活动,拓宽书画教育渠道
1.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教师以“全面普及重点提高”为方针,以“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揭示书法用笔特点和结构规律;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多示范、勤指导”等教学方法,通过普及与提高共抓,兴趣与能力并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有效开展书画兴趣小组活动。本着学生自愿报名的原则,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班和学校青城书画社活动。每次活动都做到四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有记录、有检查、有考核。
3.认真开展书画主题班会活动。在德育处的组织指导下,全校每个班级能围绕“翰墨飘香,人文见长”特色主题认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班会活动。学生能结合书画学习的感受和体会,积极撰写书画小论文。
4.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书画竞赛。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画比赛,每次活动都做到周密计划,精心指导。近几年来,全校近600多人次在市以上书法画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5.认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和学习。在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把书画教育向课外、校外延伸。例如,德育处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无锡博物院、徐悲鸿书画馆;特色教研组老师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和观摩。校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中有乐,乐中有获。
五、营造特色氛围,彰显书画教育底蕴
为了促进书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把书画特色的创建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融为一体,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幅作品能育人,营造浓厚的书画教育氛围:在教学区的橱窗、走廊上都张贴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把退休教师的书画作品、在校教师的书画作品和学生的书画作品上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书画文化的艺术熏陶;开辟“翰墨飘香”书画角,定期宣传有关书画知识、展示书画作品,让学生沐浴着书画的墨香不断成长;将历届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装裱后存放于书画活动室;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全校性的书画展览,展现书画教学成果,让学生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一、中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中职教师培训的内涵认识不明确
承担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主体的培训基地,包括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大型企业、专门培训机构等;它们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和中职学校不尽相同,加之对中职教育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缺乏了解和研究,普遍存在对中职教师培训的内涵认识不明确的问题。
如师范类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培训基地将中职教师培训等同于普通中小学教师培训,基本沿用普教师资“上课”模式, “师范性”明显,“职业性”不强。而其他类型的培训基地或光强调“专业技能操作”实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或将培训等同于工人的岗前培训,或只是组织参培学员走马观花地参观车间和工厂,都忽略了中职教师培训的内涵应该是注重教学技能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双向提高。
2.对中职教师培训的对象不了解
有的培训基地对中职教师这一培训对象不了解,只是讲授理论而忽略了技能操作,对如何传授这一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也没有涉及。
中职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掌握初级技能的操作工、劳动者,客观上要求中职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讲解和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成为既会理论又会教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是参培教师的迫切需求。
3.培训模式比较单一
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采用课堂讲授模式,这种模式虽有利于参培学员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理论知识,但长时间使用,学员感到“理论虽好,就是难以消化”,十分疲劳。而期盼的“经验交流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等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却很少或没有。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模式,对新教法、新技能进行现场观摩学习是参培学员最大的希望。培训模式的单一,直接导致了培训效果不佳。
4.培训评价体系不完善
培训评价是关于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估,可分为短期效果评价和长期效果评价。短期效果表现出来得快,但具有不稳定性;而长期效果虽然滞后,但比较稳定,影响比较深远,更能体现教师培训的效果。
现行的评价多采用书面评价模式,都是培训结束后马上进行评估,属于短期效果评价,难以真正探寻到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既不利于培训基地通过培训效果的评价改进自身的教学和管理,也不利于政府了解投资的收益,制定以后的方针政策。
二、完善中职教师培训的策略
1.培训前
(1)与参培学员有效沟通
培训基地应在培训前采用各种方式和参培学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这是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来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和实施方案,使培训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需求调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论知识需求。了解在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中,参培学员需要补充和更新哪些专业性的知识;在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中,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前沿的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
②操作技能需求。操作技能培训应该是中职教师培训的最重要部分。在“双师型”教师标准和等级的指导下,了解新工艺、新技能的发展对参培学员的技能水平提出的新要求,明确对这些参训学员应进行哪些技能培训和训练。
③教学技能需求。了解参训学员在个人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困惑,采取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法,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找到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
培训基地在对参培学员进行了解沟通后,应将参培学员的培训需求,及时反馈到培训教师处,以便培训教师根据学员各项培训需求,了解教学对象,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
2.培训中
(1)培训内容的安排
根据培训需求的调查,确定了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教学技能这三方面的培训内容,但孰轻孰重呢?
据调查,中职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期待中,最希望得到的专题培训是“提高教学技能、技巧”(76.6%),其次是“提高专业实际操作技能”(73.9%),最后是“拓展专业理论知识”(69.4%)。这或许是因为参培学员都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切实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愿望也更加迫切。所以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应该重技能,轻理论;重操作,轻知识;重示范,轻讲解。
(2)培训方式的选择
培训方式应引入“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以教师构建的特定的模拟工作情景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采取案例教学、现场参观、企业实践等教学方法,突出参与性、体验性、操作性、互动性,融理论于实践中,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参与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在案例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这也正是广大中职教师所期望的一种培训方式。
(3)培训评价体系的构建
构建动态的培训评价体系,对参培学员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从培训前的基本信息收集,到培训中成果的积累,再到培训后的成绩考核和成果展示等,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跟踪评估。
改进培训成绩考核办法,把参培学员的最终成果体现在教学和研究上,用提交经验论文、上一堂汇报课或提交模拟产品的方式作为培训结业的一种评价方式。如工艺美术专业,可要求学员在企业实践阶段,学习制作一件蜡染工艺品作为考核培训成绩之一;文秘专业学员可承办培训结业典礼,完成会议的筹办、会场的布置、会中的具体事项等全过程,观察其具体表现作为培训考核的一项成绩。
3.培训后
(1)培训基地要主动跟踪
无论是省级培训还是国家级培训,参培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就很少和培训基地联系,培训基地也很少主动和学员或学校联系。参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是否提升?哪些是培训中的积极因素?哪些是培训中的不利因素?参培学员虽对培训效果有所感触,但因为缺乏信息的交流,培训基地无从得知。中职教师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缺乏调查研究,缺乏经验总结,就无法对培训工作进行完善,培训就会缺乏针对性,效果自然也不会理想。所以培训基地应该把派训学校作为一线教学实验基地,主动跟踪培训学员的后续发展,帮助参培学员在工作中将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2)派训学校要适当加压
很多参培学员回到学校后教学工作并没有多大改观,培训与没培训差别不大,没有在学校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参培学员自身对理念的接受、理解和消化能力不一样;另一方面是“理念转化为行动”有一定难度,并且需要时间和过程。建议派训学校要及时给获得新理念、掌握新教法的参培教师压担子、给任务,督促其尽快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提供改革实验的舞台,鼓励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同时派训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让参培教师根据本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教师成长的需要,组织和带动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
[2]何文明.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