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4: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概预算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部分建筑企业缺少相应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和考评制度,使得预算管理质量及员工积极性较低;部分考核内容不明确,管理层对于预算管理评价缺乏对应的标准,考评与监督体系的不完善,造成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
2.企业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在当前市场经济占主导的大环境下,部分建筑企业未能有效完善和健全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即使有一些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但也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预算管理仅由财务内部的个别单位参与,未能将其作为重要管理方法来实行;另外因建筑施工跨区性较大,部分项目经理可能同时主管预算管理,而不同项目经理间会采用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与方法,由此容易造成项目预算与企业预算相脱离;
3.企业预算准确性较差
企业预算同工程实际的脱节,会直接影响工程审计的效果和成本控制水平;当前部分企业年度预算经常被项目预算所制约,企业过于重视短期目标实现,而忽略企业长远发展,管理部门常常为达到年度预算考核而对项目预算采取错误的干预措施,最终影响各项预算间的衔接;
4.企业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于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主要将经营管理作为发展的重点,严重忽视了预算管理对经营管理的细化与组合作用,由此导致企业成本预算、资本预算、业务预算等水平较低,整体企业管理效果较差;另有部分企业预算管理模式仅依据项目部职责划分,技术人员只负责施工技术问题,材料人员只负责材料采购与使用问题,而财务仅负责财务核算,预算管理缺少各部门配合,从而难以开展项目讨论及调研等作业,造成预算管理效能较低。
二、建筑企业改善全面预算管理质量的措施
1.完善预算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有完善的监督与考核机制作为支撑。在健全各类预算监督体系的同时,应依据不同责任部门的预算执行结果,开展绩效考核,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及效果评估均引入到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同职工与管理人员工资相衔接,以防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从而提升各责任单位及相关个人预算执行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在综合考评中应依据市场环境,采用趋势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等考评方法对员工预算管理效果及员工工作成绩进行科学评价。
2.加强项目预算与整体预算的配合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单位,将人力资源部门预算、业务预算、财务预算等进行系统规划,以充分提高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水平,促进全面预算效能发挥;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应从成本控制、成本预算及成本预算等方面开展实施,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及个人,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对各目标成本的变动敏感部位进行分析;在成本预测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历史数据对项目的各分工程、分项目及单位成本的数据进行预测;在成本预算时应加强成本支出标准及约束机制的完善,做好成本合理控制。
3.提升企业预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深对工程预算的认识,改善工程预算监管水平,以提升工程预算真实性与准确性。具体措施包括:(1)科学确定计算项目,并详细记录材料价格、类别及数量等,工程量计算要符合规范和工程实际要求,以增强工程造价的准确度;(2)预算人员需加强有关先进工程预算方法及模式的学习,熟悉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及时总结工程经验,以改善预算工作效率及质量,且在实际工程预算过程中应积极深入施工现场,将预算同工程实际相结合,做好施工场材料成本评估,并充分考虑各类意外条件因素影响,适时调整工程预算结果,从而为全面预算的可行性提供保障;另外预算人员还应准确计算和套价项目直接费用,以工程实际为前提对项目直接费用开展计算。
4.建立企业预算组织机构及预算网络
完善的企业预算机构设置应包含预算执行机构、预算决策机构、预算组织机构和预算监控机构,企业预算具体组织机构设置应依据以下模式:预算执行机构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其应承担起企业的全面预算职责,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和执行;预算决策机构应由董事会负责,其组织的全面预算管理单位应承担年度预算方案的编制;预算审批机构应由股东大会负责,其应承担企业的年度和中长期预算审批;预算组织机构应由企业执行经理负责,其应设立相应的全面预算工作单位;预算监控机构可由综合监察部门负责。5.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预算管理一项涉及各单位的系统工程,其需要企业内部不同资源和部门的有效整合,因此企业管理单位应充分了解经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差别,加强开展预算管理的责任意识,同各项目单位共同遵循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编制人员应做好与各部门沟通,实现数据共享,以确保预算管理顺利进行。
(二)工程项目设计的不合理性在项目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有些项目建设单位为了尽快获得投资的回收,使得勘察设计的周期过短,造成设计工作的方案不够合理。并且一些设计单位在设计工作当中,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作态度缺少严谨性,以及设计水平不高,审查制度不严格,这就出现了设计方案不合理的状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得不补列建设内容,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投资。而且有些设计单位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以及规定进行设计,或者对某项具体设计方案没有进行比较从而导致设计的变化,造成工程项目概预算的超限投资。
(三)工程预算编制不合理在项目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由于一些预算编制人员对工程情况研究不够深入和详实,所编制出的工程造价预算中出现了偏差的现象,无法全面而真实的、正确的预测工程实施的费用支出情况。由于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工程造价预算,在现实工程工作中就完全丧失了应有的指导作用,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超预算行为成为建设中迫不得已的办法。要想改变这些错误倾向,就要充分利用同类工程技术指标,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
二、工程概预算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概预算内容与编制不完整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更加凸显出了科学严谨的工程概预算在整个工程建造的过程当中,占据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完整的工程项目概预算除了施工图纸、定额与相关规则之外,还需要用数据表的方式来呈现概预算。然而现阶段,不少准备施工或者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其工程概预算的内容都过于粗制滥造,不够完整细致,存在着众多的多算、漏算等问题。这样既影响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又会对整个工程在投资以及施工方面造成巨大影响。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工作同样也缺乏相对应的审查和管理制度,其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完成。
(二)工程概预算管理制度混乱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的标准内,将所有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从而达成特定的目标。但是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当中缺乏连续性与程序化,有一些工程项目根本就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就私自扩大工程规模,甚至个别工程项目采用先开工再审批概预算的方法,这样也就导致了工程概预算失去了其控制整个工程整体走向的意义。同时,一些工程项目在招投标程序方面也不规范,这样做会使得整个审批过程或者工程概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从而导致整个工程概预算无法发挥管理工程项目的作用。
(三)不合理的工程设计与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工程项目的设计是决定工程项目好坏的重要阶段,它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工作效率。然而不少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创造最大效益,会缩短设计与勘测的周期,工程设计人员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细致的勘测与工程设计,这也就难免会导致在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出现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此时,在工程概预算的管理当中,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补充,以确保整个工程的继续进行,并且确保不会出现工程质量隐患。同时,一些负责工程概预算的工作人员也缺乏相应的资质与素质,这也会导致工程概预算当中经常出现一些漏洞。从而影响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也同样影响了工程概预算工作的进展。
(四)建筑工程结算管理不给力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公司施工项目建筑工程采用的结算方式都比较简单,大都存在以下问题:施工项目建筑工程结算概念不明确、目标不够清晰、职责不够清楚等现象。施工项目建筑工程结算工作由各项目部门自行安排,使得结算不够及时,甚至经常到工程完工一段时间或者好几年之后结算工作还未完成。而且项目结算出现误结、重结等浪费现象,造成建筑工程成本费用总额超出预支。成本核算的不及时,还会导致项目阶段成本数据失真,从而使建筑工程公司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三、加强企业建设工程概预算管理,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一)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工程造价预算对造价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造价预算管理人员要掌握工程预算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要熟练的掌握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现场工艺、工程整体结构、投资分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全面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都要认真的掌握。作为建设单位的预算合同人员应该掌握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流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于预算中不常遇到的边缘工程问题,或是对自己经验不足的问题不急于作定论,要向现场的工程师进行咨询。因此,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提高计算机在概预算编制中的使用情况由于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任务急、工作量大,时间紧的工作,因此在预算时,很容易出现漏算、多算以及重复计算等情况。因此在概预算编制工作中采用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这大大减轻了工程概预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在工程项目概预算编制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三)完善工程造价以及设计制度招投标工作是完善工程概预算工作的关键环节,要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各工程单位必须规范招投标工作程序,因为它是工程概预算的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专业人员,认真组织概预算及实施定额研究,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应建立原始记录。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建立权威的工程造价信息分析,加强优化计价方法,充分合理的选用评标办法,从而做好工程概预算工作。
(四)加强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工程项目设计的过程中采用限额设计。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施工企业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适应市场和新型施工管理体制的需要,就要运用科学的现代手段,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标准。行业管理部门如果能对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归纳并且整理,这样,就能使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能发挥效益,减少编制人员的重复劳动,推广先进经验。企业应该改变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包揽的做法,实行谁主管项目实施,就由谁负责主持编制并且执行的方法,使施工组织设计能更好的服务于施工项目管理之中的整个过程,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
预算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搞好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预算编制的起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并运用的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都表现出很大局限性,应通过利润观(或每股收益)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加以改进。
一、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局限性
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的一种预算编制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基点,适应市场状况,得到普遍采用。然而,这种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达到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价值的预算管理目标。
(一)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性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隐含的两个假设是:(1)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2)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于增彪,2002)。现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契约、公司利润内涵都内生地决定了这两个假设都没有存在的现实土壤。
现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而经营者则关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报酬、社会薪金、隐利等),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在预算编制上,公司所有者处于直接生产经营之外,经营者编制预算并执行;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经营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去追求利润,他往往从自身当前利益出发进行管理决策。或者不计成本和风险,片面追求销售的增长,不正常扩大市场而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本;或者在可以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极端保守,怕冒风险有损当前稳定报酬而对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可见,作为预算编制者的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将销售视为利润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至少利润目标须考虑销售与成本两方面因素。
公司利润的内涵内生地决定了销售与利润增减变化并非简单的一致性关系。从数量上看,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长,须考虑对应的成本变化情况,过分追逐销售,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开发,忽视对成本的管理,会因经营风险过大而陷入困境。山东秦池酒厂通过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迅速占领国内白酒市场,但2亿元的广告成本却压得它销声匿迹。从质量上看,利润是否会带来净现金流量的流入是关键,否则,利润增加往往成为呆账、坏账,造成虚假繁荣的陷阱。最后,从利润与公司战略关系看,需要考虑不同的战略类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如市场竞争程度、规模经济、政府政策等,不仅仅是销售的问题。
(二)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反映的经营观念的落后性
公司经营观念经历了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两个阶段,正处于向资产经营转变的时期。资产经营是指把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集中等方式进行有效地运转,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它强调要考虑资产的机会成本,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产产能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市场化,达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销售量决定生产数量的预算编制思路,使得公司内部在是否生产(或外包,公司产能转移),如何生产,生产多少决策上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从本部门资产实际产能出发,结合公司目标利润(或每股收益)进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拟市场核算,决定本部门资产收益最优化生产预算。
(三)销售观起点论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视角具有狭隘性
首先,这种预算模式与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相分离,仅反映销售及相关的计划的执行情况,不能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及时信息,提高管理、决策质量。其次,这种预算基本上没考虑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过预算信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发出企业现时和未来价值的信息,又不能通过外部相关市场的对管理者经营的施加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优越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每股收益或利润水平为起点,分别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的预算编制模式。这种预算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公司计划和控制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来影响公司股价,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决公司委托问题,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一)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将所有者利益与公司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将预算与企业的战略衔接起来追求利润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的利润追求不一定是管理当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在目标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内保障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战略的设计和实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
(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强化公司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综合而详细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给出的是投资报酬率,增加负债率就可以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进而得到每股收益数据;反之,从每股收益推出投资报酬率,该指标经过杜邦分析法的层层分解后,各指标所组成的体系就与公司经营的各方面息息相关,通过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财务指标体系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可及时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反馈信息。
(三)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顺应资产经营的趋势
以每股利润为预算的起点,内在地强调公司经营结果必须达到资产提供者最低投资报酬率(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的要求,否则,所有者就会采取各种形式撤走资本。
(四)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困境
在我国,公司的财务预算由董事会编制,由股东大会批准,由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当局负责执行。预算管理涉及三方主体,且三方的利益考虑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当局有更大的管理内部信息,董事会次之。如何通过预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提供了通过每股收益借助市场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础性的财务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股票价格的变动直接反映着公司执行预算,加强经营管理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对其造成外在的压力,促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当局也有通过每股收益引致股票价格变化表明良好经营的动机,这都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困境。
(五)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有利于与财务报告体系衔接,增强信息有用性
随着所有者对公司经营信息需求的增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财务预算的披露问题就十分突出。在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预测披露的情况下,对财务预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随着监督规范仅要求在配发、增发、发行可转债时强制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财务预算的披露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监管部门要求,凡在股东大会上提及财务预算的,也必须在股东大会决议中披露,这导致只在董事会上讨论财务预算成了普遍做法。我们认为,将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公开披露,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外部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在期初编制的预算报告中的三张预算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有助于对公司年度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分析股票价格,决定是否购买或持有。在期中,将定期或适时取得的预算实际进度报告或实际的三张报表与预算比较,确认差异并予以公开披露,为实现预算提供了保障,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预算所做的决策的修正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这种预算的数据结构与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层次的单位或个人都对应着一定的明确数据,与其权利和责任相联系,从而使财务报告明细化。
三、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可行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它给了决策者更大的决策空间和视角,有助于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促使公司经营活动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国,一般是以销售为预算起点,且大都不太成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将更有适用性。实际上,邯钢经验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成功运用。邯钢经验可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运用到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在市价外在确定前提下,首先确定目标利润才可确定单位目标成本,在预算编制上实际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预算编制从选择投资报酬率、利润水平或每股收益开始,且这种选择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别进行,通过既定的程序协调决定,增强其可执行性。经营者依据协调后的指标计算成本总额和产品数量,拓展为包括成本预算在内的利润预算,与现金预算、资本预算一起构成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4号公告盈利企业分部报告[M].1976.
[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31号公告企业分部及相关信息的披露[M].1997.
[3]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余绪缨等。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费用预算是对各个环节费用支出的控制,对水利工程企业各环节费用支出细化,制定出符合各环节的管理费用预算标准和制度,有效控制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费用预算工作实施,控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防止资金浪费现象的发生。
1.预算在水利工程管理费用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助于规范经济活动开展
预算工作的开展和全面实施,能够有效的控制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费用的支出,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费用预算编制基础。水利工程企业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应当根据该依据编制相关管理费用预算标准,以管理费用支出预算为根本,有助于规范水利工程企业开展正常的经济活动,促进工程项目的实现。
1.2 有助于成本节约增加利润
制定合理的、有效的管理费用预算标准,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过高现象,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收益。通过制定管理费用预算,降低工程项目所需的人力、材料等各项费用支出,优化人力成本,并在确保工程项目完工时间的同时,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有助于成本节约增加利润。
1.3 有助于优化项目设计方案
工程项目的相关设计人员应当参照工程管理组费用预算标准,并将制定的相关预算标准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利用相关标准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助于优化项目设计方案,加强对工程管理费用预算的控制,控制各项不必要的消耗,调整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对提高利润起到重要的作用。
2.当前水利工程管理费用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企业只对工程管理费用进行预算工作,尚未对预算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由于绝大多数水利工程企业只重视工程实施情况和质量,对管理费用预算执行方面较为忽视,单纯的制定完管理费用预算制度便不在重视,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预算工作的重要作用,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局限了预算管理在水利工程企业发展中的影响。
2.2 忽视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一些水利企业开始采用预算管理工作,但管理费用预算仍然处于推广阶段,尚未取得较大的成绩和重要的作用。目前企业预算方法仍然以定价法为主,对所需材料和人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和统计,这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且成本费用过高,很难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和项目需求,影响了水利工程企业的良性发展。
2.3 工作人员综合整体素质偏低
水利工程企业经营涉及到的内容较广且业务较为复杂,对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预算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受限,综合整体素质偏低,在处理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法律知识的匮乏、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等,都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一旦在项目过程中发生突出现象,工作人员很难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应对,错失了风险防范的最佳时机,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完成。
2.4 预算管理制定不够具体规范
水利工程企业预算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费用预算过程中,对整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经营情况并不非常了解,对项目内容分析不足,预算管理制定不够具体且规范化。正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编制的预算管理制度内容粗糙,存在很多的不足,未能满足项目的实际要求,因此,预算管理制度并无实际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水利工程企业与其他企业经营存在明显不同,其工程周期较长,相关部门之间交流和沟通缺乏全面协调,容易发生信息不对称现象发生,很难实现预算目标。
3.改进水利工程管理费用预算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分析方法
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特点,这给管理费用预算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不能通过使用固定的预算管理方法实现水利工程企业预算管理分析。应当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和工程项目情况,参照不同地域的不同因素,建立健全水利工程企业预算管理分析方法,提高预算工作质量,对工程项目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掌握和控制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人工以及机器设备费用,制定合理的管理费用预算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管理采用动态分析,采用工程建设新技术,合理预算成本费用支出,防止成本费用浪费,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效率,加强工程管理质量。
3.2 加强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
水利工程企业与国家发展、人们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水利工程更是对国家资源、发电等重要经济形势相关联。提高水利工程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应当对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提高重视,充分发挥出其在工程项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预算管理工作重要性,首先应当转变预算工作观念,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整体意识;其次应当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学习,提高全体职能的知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最后应当与水利工程企业预算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加强联系,增强交流,促进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和预算标准制定,提高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费用预算工作质量,发挥其重要作用。
3.3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由于水利工程企业的行业具有特殊性,其管理费用预算工作较为复杂化。加强管理费用预算工作实施,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并设置具体的预算管理部门,确保企业各部门与预算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监督和管理预算标准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水利工程企业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应当配合预算部门开展预算审核,确保管理费用预算工作的开展,根据预算标准实施管理费用支出监督和管理,保证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且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3.4 提升预算人才,制定考核机制
管理费用预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预算工作人员,优化预算管理工作主要以人为本。提高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费用预算工作质量,应当大力加强并提升相关预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具有高业务能力和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掌握并了解水利工程企业具体工作情况,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控制和实施成本核算,确保预算工作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水利工程企业还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对企业预算工作人员管理,通过利用预算管理标准与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对比,考核实际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并提升预算管理工作重视程度,防范项目过程中存在不足,制定有效的预算实施方案,利用考核奖惩制定来确保预算工作实施。
总结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费用预算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管理费用预算标准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控制成本费用的浪费,实现了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促进水利工程企业发展的同时,还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说,完善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费用预算工作,是我国水利工程企业的重要内容。(作者单位:沧州市水务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