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3 15:24: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铁路专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 我国工程项目经理职业压力及领导力调查分析
3. 铁路施工总承包合同条款公平性调查分析
4. 铁路建设工程款拖欠情况调查分析
5. 铁路建设项目从业人员工资拖欠情况调查分析
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类)
1. 治理理论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发展及演变
论文选题(其他类)
1. BT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研究
2. PPP建设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和动车组保有量的“井喷式”增长势必导致铁路动车维保企业用人需求的大幅增加。近年来各铁路局动车组检修与维护岗位用人需求逐年增加,下表显示了近三年湖南省周边铁路局动车检修与维护岗位人才需求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湖南省周边铁路局动车维保企业近三年的人才需求数量呈直线上升,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逐年增加和动车组配属数量的不断增长,铁路车辆保障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将大幅增长。近年来,国内众多铁路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 般地相继开办了“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以适应当前我国高铁建设事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缺口。
面对当前铁路运输装备日益现代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安全、正点、舒适、快捷等期望值高的局面,势必要求铁路运输装备保障企业除了要有先进的维修保障制度和检修设备外,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然而,目前铁路职业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匾乏,文化专业素质不高,对新技术、新装备适应能力较差,与铁路现代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和客运专线的逐步建成投产,更加凸现了这种矛盾。伴随着近年来客运专线建设和动车组上线运行数量的骤增,国内众多铁路高职院校相继开办“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然而,面对动车组这样新的技术装备和新的维修保障体制让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缺乏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2.实训设施投入不足,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训需要的校(内)外实训资源严重匮乏;
3.实训项目设计与现场岗位脱节,操作性不强,没有体现出能力本位、岗位任务驱动性,难以发挥实践教学应有作用;
4.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和标准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实践教学师资严重短缺,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保证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校企建立更加稳固的长效合作关系,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建设优良的实训教学资源,关乎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关系着动车组这种高技术含量装备的维修保障质量乃至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正点。
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是顺应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而开设的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他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取代其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在对湖南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改进和提高我省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之对策。从高职实践教学实际出发,探索研究并建立与我省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依据、目标和内容
研究以现代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我省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当前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主要研究目标;以湖南铁路高职院校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为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方法
研究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湖南省内3所铁路高职院校(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实地走访,摸清目前省内该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具体状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借鉴国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与我省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具体对策。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法:本研究为了解高职院校师生对当前省内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评价,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所选学校的专业教学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来了解实践教学的具体状况。
2.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3.比较研究法:搜集并整理国外有关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吸取可借鉴的经验。
五、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问卷设计,高职实践教学内涵理论研究
相关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y计工作;同时展开高职实践教学内涵理论的相关研究。
2.第二阶段:文献资料查阅、分析研究
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中实践教学的介绍,总结归纳出国外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第三阶段:现场调研访谈
走访湖南铁路科技、湖南铁道两所省内高职校和广铁(集团)广州动车段、武汉动车检修基地、南宁动车所等现场用人单位。与院校教学院长、教务处长、专业负责人和广大师生进行深度访谈,广泛听取院校和企业对专业实践教学当前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建议。
4.第四阶段:综合分析研究
基于前期调查问卷结果、现场访谈笔录、文献资料分析、相关理论研究等前期研究成果,对我省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
5.第五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成果总结推广
完成研究成果的总结,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发表;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钢铁企业铁路运输概况
铁路运输是钢铁企业的大动脉,肩负着运送物资、保障生产的重任。铁路运输总量一般可占到全厂运量的70%一80%,每年有多则上千万吨少则数百万吨的生产原辅料、燃料、半成品和成品源源不断地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进工厂车间或发往全国。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常被称为企业的生命线。
1.1.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特点
除了一些铁路运输的共性外,钢铁企业铁路运输与一般铁路运输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1厂区布局
我国各大中型钢铁企业由于建厂较早,改扩建中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另外受地形条件限制,厂内轨道线路复杂不规范,没有专业的编组场地和驼峰设备。博士论文,铁路运输。在厂区内,铁路和道路几乎普遍采用平面交叉。事故多发,给铁路运输能力的提升增加困难。在炼铁站高炉区,纵列式是高炉最佳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列车的走行干扰,增加线路的通过能力;横列式排列方式虽然节约土地资源,易于改扩建,但是不利于列车走行,还会增加道岔数目,使线路变得狭窄,加之铁水区的运输作业繁忙,易产生大量交叉干扰,限制列车走行速度。
1.1.2运输目标
钢铁企业铁路运输除了办理路、厂车辆交接,接发货物外,还要担负厂内中转运输任务,在运输生产过程别考虑要安全性、时间性和准确性。
(l)安全性
钢铁企业厂内运输大部分属于特种货物运输,例如在运输铁水的过程中,铁水的温度大约在1200℃一1300℃之间,如果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脱轨造成车辆倾覆,大量铁水流出,不但作业人员的生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在短时间内铁水会凝结,造成机车、车辆、线路以及附近设备大面积熔化,由于线路及通信设备不能在短时间内修复,导致生产严重停滞,经济损失巨大。
(2)时间性
钢铁企业铁水罐车在高炉下的停留时间是固定的,停留时间与出铁水的时间要相一致,根据生产作业要求,超过这个时间,罐车必须离去,由于高炉出铁批次的限制,罐车的数量和停留次数也是固定的。延误高炉区铁水运输,不仅会造成炼铁站后续作业的等待,降低高炉的生产效率,还会延误炼钢站的生产,造成炼钢厂的设备空闲。
(3)准确性
钢铁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延误出铁水的时间,要求调度人员不能排错进路,机车司机不能操作失误,列车取送铁水的罐车必须在指定的高炉下对位停放,所以必须确保铁路运输组织作业的准确性。
2、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优化基本内容
2.1行车组织
钢铁企业铁路道岔多,股道短,复用线路多,机车多、运行区域固定,特种车辆多,行车调度的难度往往高于一般铁路运输调度;特别是钢铁企业在进行运输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变更生产方向,新建厂房和产量调整导致厂区运输线路的频繁变动,几乎每隔几个月就要对厂区线路进行改造,致使行车组织更为复杂、多变。
因此在优化行车组织调度优先级别上,根据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的自身特点,本文建立钢铁企业铁路运输能力利用指标如下:
(l)道岔(组)占用时间。
道岔(组)占用时间指的是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一昼夜办理各项技术作业占用道岔(组)时间之和。车站咽喉区道岔较多,咽喉区最繁忙道岔利用情况通常制约着整个车站的通过能力,甚至成为制约全厂运输系统能力提升的瓶颈。
(2)轨道区段占用时间。
轨道区段占用时间指的是采用合理的技术作业过程和线路固定使用方案,一昼夜办理各项技术作业占用轨道区段时间之和。在分析区间通过能力时通常要分析区间线路即整个轨道区段占用时间。
(3)道岔(组)利用率。
道岔(组)利用率是指一昼夜道岔(组)占用时间与道岔(组)可占用总时间的比值。道岔(组)可占用总时间是指一昼夜除去交接班、线路检修等固定作业时间,道岔可被实际利用的时间。道岔(组)利用率是研究车站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轨道区段利用率。
轨道区段利用率是指一昼夜轨道区段占用时间与轨道区段可占用总时间的比值。轨道区段可占用总时间是指一昼夜除去交接班、线路检修等固定作业时间,区段可被实际利用的时间。轨道区段利用率是研究区间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5)列车等待时间。
列车等待时间是指列车接到运输命令以后,由于前方线路被占用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前进,等待进路被开通的时间。在制定和优化企业运输组织方案时,应尽量降低各列车等待总时间。
(6)等待列车数。博士论文,铁路运输。
等待列车数指的是不同列车产生敌对进路时,排队等待同一线路开放时的列车数目。通过等待列车数可以分析出现行设施及运输方案下,车站及区间的繁忙区域及主要冲突作业,等待列车数指标可以在列车等待时间指标中有所反映。
2.2运输“瓶颈”
在整个铁路运输系统中,运输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总是对运输能力起决定性的限制作用或所谓“瓶颈”作用。博士论文,铁路运输。在运输地位重要的车站、区间上,运输限制部位或“瓶颈”地段的通过能力利用,往往成为保证运输畅通和关系全局运输的关键。在这些部位或地段,需要通过周密的规划和计划,精心组织均衡运输,在保证一定的运输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运输波动,最大限度地是使用通过能力。
通过分析钢铁企业的铁路运输系统的特点,可知钢铁企业铁路运输通过能力受车站和区间通过能力影响较大,车站和区间通过能力是制约整个运输系统的“瓶颈”,对于运输系统这部分运输能力的提升是系统优化的重点。
3、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优化步骤
3.1进行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优化中,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预测短期及中长期运量增长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扩建和运输组织优化。博士论文,铁路运输。博士论文,铁路运输。在运输系统的优化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l)产品需求量发生变化。当产品需求量超过现有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时,就需新建或扩建厂房,增设线路,优化运输组织方案,使运输能力满足生产需要;而产品需求量变小时,会使得原有生产系统出现不平衡现象,运能闲置。
(2)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的引入改变原有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往往导致产品在厂内各车间运输流程的改变,对运输组织和厂内铁路布线均有较大的影响。
(3)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的问世通常意味着被市场淘汰的老产品下线,旧厂房的拆除,新厂房的选址、建立,运输设施设备的更新,对铁路运输系统具有深层次的影响。
3.2对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本文采取的基本步骤是:
(l)系统分析。通过和企业决策者的沟通和运量预测等手段,确定一定时期内运输系统拟达到的目标。对目标钢铁企业铁路运输系统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获取企业厂区地理信息、运输数据等必要分析信息。
(2)系统状况的量化分析。
确定企业铁路运输系统的瓶颈所在,依靠研究人员的规划经验找出运输紧张的影响因素,对重点区域提供改造方案。
(3)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对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并予以实现。向企业提供多个铁路运输系统优化方案和分步实施方案,通过系统评价对各个待选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工程造价进行比较和排序,供企业决策人选择。博士论文,铁路运输。
小结
【摘要】在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布局方面, 河北省图书馆和石家庄市图书馆都位于该市京广铁路以东, 藏书共约214万册。从地理位置上看, 该市京广铁路以西没有公共图书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布局
【本页关键词】写作辅导 写作网 写
【正文】
石家庄社区图书馆建设现状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 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 市区面积达到554平方公里, 市内常住人口约218万人。除井陉矿区以外, 下辖5个行政区, 区以下共有街道办事处57个, 居委会455个。在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布局方面, 河北省图书馆和石家庄市图书馆都位于该市京广铁路以东, 藏书共约214万册。从地理位置上看, 该市京广铁路以西没有公共图书馆, 省市两馆的分布显得“一头沉”。这些年来, 石家庄市的社区图书馆, 包括原来的街道图书馆( 室) , 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虽然速度发展很快, 但与发达省市相比, 差距很大。
1.馆舍面积。全市社区图书馆面积普遍狭小, 多数面积在20平方米至40平方米,50平方米以上的为数不多。就目前社区图书馆馆舍面积来看, 大部分是集图书、活动、娱乐室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场所,既是办公室又是活动室, 还是居民学校, 因此图书借阅、信息服务功能十分有限。
2.人员情况。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市内各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 大部分没有专职的图书馆管理人员, 基本上都是兼职, 而且身兼多职。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人员, 都没有受过图书馆专业培训, 对图书馆业务知识不了解, 管理不规范, 馆藏图书只是立在书架上, 没有按《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分门别类的排架。工作人员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借阅工作, 还做不到按科学体系管理图书及为读者开展咨询服务、指导读者阅读图书等。
3.购书经费。石家庄市社区图书馆没有专项购书的经费, 也就是说没有法定的经费来源。现有两个购书经费来源: 一是靠街道办事处从三产创收中挤出一点为数不多的购书款, 经济好的办事处每年能为社区图书馆购进几百册新书, 经济不好的办事处几十本新书也购不进来; 二是靠社区居民捐赠一些图书, 这些图书只能充作馆藏数量, 绝无质量可谈。
4.馆藏情况。社区图书馆( 室) 藏书数量基本上在千册左右, 藏书最多的是卓达社区图书馆为5000册, 最少的只有200册。从整体上看, 社区图书馆馆藏新书极少, 多数图书是社区居民捐赠的家庭弃置不用的过时的版本, 内容陈旧, 可读性差, 藏书质量低下, 很少有读者问津。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2.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根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输市场研究报告研究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迅猛。铁路交通运输虽然运量逐年增长,但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铁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结论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既是一个严肃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因为通过中国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中外铁路行业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铁路运输行业物质基础薄弱的结论,发现存在着运能短缺的问题.而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问题的关键是:铁路运输行业如何在技术飞速进步、行业竞争激烈的时代条件下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发展战略。
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是个内涵丰富、政策性和实践都很强的课题。囿于篇幅和资料的限制和作者的学识水平,论文只是粗线条地对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作了整体上的勾画和描述,还远远没有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揭示事物本身所蕴含的特征和规律,因此论文的不足和缺陷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厉国权.铁路运输经营与管理所面临的体制创新和课题[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3.
[2]李红.加快铁路多元经营发展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3.
[3]宋强太,杨月芳.中国铁路客运体制改革探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
[4]张江宇.铁路改革:哪种模式能突围[J].综合运输,2002.
[5]王金祥.铁路多元经营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6]郑明理.对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改革问题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03.
[7]高婕,高卉.加入WTO后我国铁路行业面对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铁路,2003.
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部门中,铁路运输的发展呈现滞后状态。这种状况与“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的地位不相适应,有些地区的线路甚至无法支撑运输需求的巨大压力,铁路运输发展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明显存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经济增长往往具有先导性的带动作用。德国和美国是发达国家的后来者,它们之所以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当时对作为社会先行资本的铁路进行高投入,从而带动和支持了其它产业的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分析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铁路行业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论文所探讨的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即是基于此而做出的一份努力。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就我国而言,国家铁路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就会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铁路运输是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改革实施之前必须要有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的发展战略的指引,才会使改革向预定目标顺利推进。因此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围绕“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和战略方案如何拟定和设计”而展开,也就是说要从理论和方法上论证为铁路运输行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在吸取国外铁路变革经验的基础上,适合中国铁路自己的国情和路情的。
论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是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结其原因,提出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加快铁路运输现代化进程的观点;然后指出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最后在借鉴国外铁路运输改革实践和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对国家铁路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的设计。
二、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已有127年的历史。与计算机、通讯、生物等高新技术行业相比,它是个传统行业。进入21世纪,世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正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铁路较高的起点上,以全新的方式,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由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的升级,使铁路这个传统行业展现了全新的面貌。中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建设起步并不晚,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铁路实行“政企合一”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与国家宏观计划经济的整体基础相适应,也与铁路当时自身经营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当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资金资源严重短缺,不可能优先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度要求较高的航空和公路运输,适合中国国情、运价低廉的铁路运输因而长期处于垄断优势地位,没有面临生存竞争方面的任何挑战。
进入新时期之后,国家经济运行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铁路运输行业随之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运能短缺上。运能短缺一方面是铁路物质基础相当薄弱的基本情况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的对客货运输的巨大需求。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铁路运能短缺的问题不可避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铁路运能短缺的严重后果一览无余。全社会爆发出来的巨大货运需求压向铁路,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棉花、粮食、煤炭、磷矿石等重要原材料运输严重受阻,影响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缺口加大,迫使不少工厂半停产运行。因铁路发展不足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使铁路素有“瓶颈”之称,国家因此而损失巨大。
同时,对局部区域铁路客运列车而言,一方面有些落后地区根本就没有开通铁路交通运输,如湖北恩施州;另一方面普遍超员严重,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客运的全面紧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铁路运输行业存在运能短缺问题的原因分析
铁路交通运输的运能短缺问题除运力基础与运输需求矛盾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主要是:
1、就认识根源而言,关键在于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普遍薄弱。人们并未真正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先行这种根本道理,为保障宏观经济高效率、高效益运行所必需的交通富裕度的观念薄弱,甚至视超常紧张为正常。现代交通运输意识的缺乏,根植于我国长期的小农经济及计划经济环境之中。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与运输需求被抑制的长期存在,使人们很难超越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去观察和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生产、大流通必然面对的诸多问题。
2、就经济根源而言,关键在于不发达经济的长期存在。百事待举而资金严重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一。人们在拮据的经济条件下,很自然地会选择将资金投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加工工业及其他产业,而对虽然社会收益广泛,影响久远,但周期长、收益慢、直接效益低的铁路等基础产业,则往往被置于忽视地位,从而忽视“社会成本”与“直接生产成本”间的协调均衡。而这一协调均衡,又恰恰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整体财力有限,所以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来改变铁路的现状。
三、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
经过近十几年市场经济导向改革,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所依存的经济环境和基础,已发生了深刻变革,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铁路运输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前提。
(一)将铁路交通运输行业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位置
行业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发展模式。行业生命周期分为开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已处于行业发展的衰退期,其实无论从我国铁路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察、还是从西方铁路复苏的国际比较考察、抑或是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铁路都是需要大发展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它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从我国铁路运能短缺这一基本事实判断,铁路运输行业处在行业的成长期,应加大发展力度,以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从节约资源兼顾环境保护的角度考察,公路和航空运输耗费石油巨大,土地资源日益锐减。相反,我国可转化为电能的煤炭和水利资源丰富,因此,占地较少、对环境影响甚微的铁路运输,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应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世界铁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崛起,正处于行业的成熟发展期;而我国的铁路运输行业现处于行业的成长上升期,由此决定了制定的行业发展战略应保证其优先得到发展。
(二)依行业市场化趋势制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在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化的表现在于:①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铁路货物运输需求主体单一的格局己不复存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决定了多元化的运输需求主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产生了灵活多样的运输需求,使铁路运输的经营环境向市场化转变;②同一时期,铁路运输生产正常运行所必备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钢材、水泥、木材和柴油等,在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总格局中,也日益市场化,使铁路运输生产的供给主要求助于市场,推动其经营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升降;③铁路运输市场化的另一个推动因素是交通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行业开始留意研究公路、水路、管道和航空运输的动态和规律,从以前的市场垄断走向市场竞争。
以上情况说明,铁路运输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大领域,均已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支配: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市场上已不再处于以前的绝对垄断地位。随着时间的延续,铁路运输向深度市场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己不可避免。对铁路行业而言,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其适合公众需求的特有的产品和服务,制定其行业发展战略。
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战略方案设计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要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分析基本前提和借鉴国外铁路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和路情出发,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战略方案可作如下描绘和勾勒。
(一)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步骤选择
1、实现运输主业和辅业的分离
根据2005年底铁道部的统计数据,中国铁路现在职工人数有228.41万,其中运输主业职工152.68万人,非运输主业职工队伍较庞大,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铁路行业所没有的现象。铁路办社会,大而全,势必制约铁路运输主业的发展。铁路系统中的社会公共部门,如公检法、医院和学校等社会性、事业性单位应剥离出铁路系统,这些单位可以说都与铁路运输没有直接关系,长期“捆绑”在一起将导致运输主业专业优势不突出,竞争能力低下。
另外还应剥离铁路系统中的辅助产业,即工业、建筑、工程、通信和物资五大公司和若干勘测设计院,还与国家邮电网并存的铁路通信网等。机务段、车辆段、车务段和工务段等运输主业中的“多种经营”也应被剔除。这些部门或多经产业虽说与铁路运输相关,但由于没有实行分账独立核算,产业属性不同,容易导致职责不清,扯皮推委。
2、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一百多年来被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资产组织形式,既可以迅速聚集社会资本,又可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铁路行业在完成主辅业分离的前提下,选择业内的优质资产,即盈利能力强、管理效率高的资产,结合主干线、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铁路等项目建设,寻求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可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3、通过上市融资
实行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铁路建设资金主要依赖于铁路建设基金的收取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长期借贷而成的长期性的极度短缺问题。其它渠道资金的进入为铁路加快建设速度和更大程度扩展规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帮助铁路部门引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新机制。而其他渠道资金的筹集主要是通过公司上市来解决的。
相比客运而言,货运业务彼此独立性较强,更容易把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良资产单独剥离出去进行公司化改制;而且,货运的国际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更好地吸收地方政府、社会和国际投资。因此,应按照先货运后客运的次序推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铁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战略措施选择
1、积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建设基金
在我国,制约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资金问题。美国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在1887年一年中铺轨2万多公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发达完善的资本市场,可以迅速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资金。我国的资本市场虽不发达,但却具备了吸收投资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大陆性地理特征条件,决定了铁路还远未达到发展的极限且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集装箱、冷冻冷藏、行包快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货运业务正在成为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商业性开发、建设和经营之后必将达到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除了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进行股本融资这一方式外,可以选择的方式还有直接债务融资、利用国际贷款以及融资租赁等。
2、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现代企业规范制改革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对于具备一定市场生存能力的改制企业,可以直接改制为国有股占49%以下,民营资本持股51%以上的非国有法人控股的法人实体;那些暂时生存能力还比较弱的改制企业,可保持国有股占51%至75%的国有法人的控股地位,但仍应强调产权明晰、独立核算、面向市场、自负盈亏;实在无力经营的可以选择破产清算或者出售。铁路的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因而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不再干预铁路运输企业具体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前的主要任务应是: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为实现运输专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积极推进铁路行业技术引进开发,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进步的最终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包括与之相适宜的管理技术,员工和资金都因科学技术的光明前景而重新优化组合,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生产力。这种技术效应是不可阻挡也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可谓顺之者盛,逆之者衰。我国铁路系统经过近年来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铁路技术的开发应用呈现出加速追赶的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高速铁路系统技术开发及建设;铁路行车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开发;重型优质钢轨及新型轨枕制造;编组站自动化、装卸作业机械化及货场设备制造;铁路客货运信息系统开发等。
为顺利实现铁路运输行业的战略目标,铁路运输系统干部和职工必须转变工作是完成国家运输任务的思想,树立铁路运输行业具有服务性特别强、同时竞争性也特别强的观念,此外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演练来更新自己的服务知识和技能。为此需要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对现有的铁路系统干部和职工进行全新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培训,使之在新的工作环境下各司其职,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注重和其他运输行业的协调配合,创建交通运输大领域的“共赢”格局
在我国五大运输行业之间不仅存在着资源和市场的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因各自优劣势相异而需要协调配合的实际可能。因此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结局: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恶性竞争是不突出和强化自己的运输专业优势,不讲究服务的质量和方式,而是拼命压低运输价格,大打价格战,最后落得个共败共伤的结局,既浪费了经济资源,又造成了社会效益的损失;良性竞争与此刚好相反,五大运输行业坚守各自的目标市场,运输价格不下降或略微上扬,在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上下足功夫,靠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这样的竞争方式不仅合理配置了经济资源,而且创造了越来越大的社会效益。
预计随着市场发育得越来越完善,市场机制作用的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交通运输领域的行业结构将趋向发达完善,通过且只能通过良性竞争而必然形成“共赢”格局。届时,处于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地位的铁路运输行业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0.引言
钢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冶金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各企业大显神通弥补不足,提高效益。其中冶金企业现行的铁路运输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为了提高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高效性,在对目前铁路运输管理系统运作模式、职能划分以及基层作业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建成以后可以大大地提高铁路运输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将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全面快捷的信息,生产作业更加流畅。
1.系统总体构成
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涉及铁路运输的各个方面,能及时、准确地为各运输调度指挥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管理手段及平台。该系统由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网、运输部中心网及车站设备构成。
2.职能管理部门的系统划分
针对宣化钢铁公司具体情况,运输部中心主要负责协调各作业区之间的运输调度和管理,并协同路局准确统计路局车辆在工厂作业区、成品作业区、西车务作业区以及炼铁作业区发生的交接、调入、待卸、卸车、空停待装、装车、交出等八个主要业务活动和解冻、维修两个辅助业务活动的滞留时间及业务活动的时间间隔;准确统计路局车、自备车装/卸运量、停时以及班组运量、停时、运送时间;实现在厂车总数、车种、品名、交接时间,各作业区路局车总数、车种、品名、交接时间、站场股道占用情况,当日内到达、发出车数、车种、品名、收货单位、发货单位的查询;通过网络查询车辆挂钩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股道详细信息及车辆详细信息;还可通过调度监督系统掌握厂内铁路全线列车的运行情况。论文参考网。
生产指挥中心主要负责下达月、周、日的运输计划,实现运输的应急管理,协调运输调度指挥,实时掌握厂内车的位置和状态,查询和统计各种运输调度信息。
车站设备主要完成各种作业基础信息的录入,调度计划的输入、发送,调度监督、微机联锁、机车信号信息的采集等功能。论文参考网。
3.系统功能简介
3.1货车实时跟踪管理系统
该系统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通信技术,以车站为基础信息源点,收集、处理和交换车流信息,由计算机网络向各级车号、调度提供日常计划和调度指挥所需的各种货车资料。一方面提高各岗位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运输组织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车流和货流,组织有计划装车、卸车和排空车,从而保证均衡运输和良性循环,提高运输生产的能力和效益。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整个运输系统中的机车、车辆、原料和产品的位置及状态的实时跟踪和管理,同时自动生成各级查询和统计报表,为各级调度人员和运输部领导进行生产指挥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
3.2运输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运输调度管理信息子系统是提高运输效率、实现厂内铁路运输自动化指挥、集中管理、集中监视、集中控制的必不可少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可直接指挥行车,实时掌握列车运行状况、信号设备显示状态,完成运输计划的编制、调整及调度命令的生成和下达等功能,并进行信息汇总、处理;可对列车的运行进行实时监视并具有历史查询功能;还可为调度指挥管理人员提供管辖范围内信号设备状态及列车运行状况。
3.3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
一般情况下,调度作业指令的传输是通过调度手写调度计划,再用人工的方式将调车计划单交给调车人员和机车上的司机。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机车的作业范围、导致了机车作业的不连续性,降低了机车的作业效率,给生产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变。为此我们可以安装使用调车计划无线传输系统,即在各站设立调度命令无线传送控制中心,并在每台机车上加装机车信息台,地面控制中心接收铁路货物车辆实时跟踪管理信息系统的调度作业指令,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机车信息台上,机车信息台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调度作业计划单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作为机车作业的依据,同时机车信息台还将机车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地面控制中心和铁路货物车辆实时跟踪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机车的作业效率。
该系统由中心局域网和基层网两层网络组成。其中基层网由微机监测系统构成,是面向用户的开放性设计的系统,使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更加方便、简捷。
3.4智能计算机联锁系统
我们现在正在使用智能型计算机联锁系统,它是模块化系统,采用了双机热备的冗余结构以保证其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实践证明该设备安全、可靠、实用。该系统具备有进路的选排、锁闭、解锁以及信号操作、道岔操作、特殊操作等联锁功能。操作和显示均通过电气联锁上位机实现,同时可根据需要,给车站值班员配置若干台监视器,以达到安全行车的重要目的。
4.结束语
铁路运输综合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发展需要而开发的,完全实现了运输管理的自动化。论文参考网。如果完全投入使用,将会彻底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对于我公司的铁路运输管理将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效益。目前,我们虽然只使用了部分的无线传送系统和计算机联锁系统,但是运输效率却取得了质的飞跃。相信未来,我们的无线平调系统将更加完善,铁路物流将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平调无线调车系统.
[2]微机联锁系统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种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无论是能源、原材料还是土地、矿产,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人力资源也是备受国际、政府与企业重视的战略资源。毕竟,企业能否健康高速发展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源所具备的素质,对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科学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才能够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
一、规划、预测与培养后续人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人才规划和预测是其基础环节,也是进行后续人才培养的前提。在任何一家企业中,人才规划、预测要结合企业的人才开发战略,对企业的结构、员工的特征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得出预测的结果。
我国的铁路运输企业目前采取了减员增压的策略,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但是也面临着种种问题,比如,铁路企业的工资待遇不高,工资的结构存在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选择。近年来铁路局在招聘特有专业的毕业生时往往招不满名额。这对铁路的人力资源部门带去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迫使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探索新的招聘方式,不能仅仅从事人员招聘和分配这样的工作,应该结合铁路企业人员构成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自然减员、更新设备等。并且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科学预测,确定好人才培养目标,以铁路高校和职业院校等作为依托,结合自身对人才的需求,在学科的建设和实训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从而保证铁路运输企业可以有更优质的人才加入。
二、铁路运输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兼顾社会性与企业性
铁路运输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产品结构具有特殊性,这就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既有社会性的特点,又有企业性的特点。也正是如此,必须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铁路企业的企业性特点是符合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的。铁路企业作为我国具有标志性的企业,其本身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其在社会的影响力,也同时会影响很多人对其的评价与定位。
三、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铁路运输企业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如调度、办公、安全等方面,这有效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实现高水平的信息化,在企业的内部协调性不足的情况严重。要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首先,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现在的管理系统存在着系统不稳定、内容不全面、设计不科学等问题,要借助现代的科技力量加以改进。况且,人力资源的管理不仅仅是客观的事实的记载,更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分析系统,对人员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为铁路人力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时候也要依靠现代化的手段,提高职工素质水平,引导职工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也可以请专业人士为其做好远程培训,这也是日后铁路运输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四、管理理念要以人为本
铁路运输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在理念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势必要对企业员工的性格、能力、喜好等各个方面做出了解。如果员工本身并不热爱铁路相关工作,即使是对其进行了很好的培训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其看法,反而为了塑造一个爱岗敬业的员工付出了很高的成本。所以,还是要了解员工的想法,“顺势而行”,对于那些对自身工作感兴趣的职工,要加大培养的力度,增强其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铁路事业做出更好的贡献。在职工生活方面,要做到了解、关爱,让职工感受到正能量,才能够更好的投身铁路建设事业。
五、坚持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对于每个想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中,要做到尽可能公平地对待职工,这会直接影响到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这里提到的公平并不是“平均”,要根据职工对工作投入的多少决定其回报的高低,这才是公平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如果有失公平,很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比如:缺勤、工作不够努力、迟到早退等。贪污受贿、盗窃、责任感降低、工作热情减退,甚至是辞职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在有失公平的情况下发生,最终给企业造成了损失。如果人才流失,企业要重新进行人才的招聘,在招聘的过程中费用增加了,同时还耽误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人力资源部门要坚持公平的原则,在做出薪酬计划的时候,要充分参考各种资料,考虑到发生变化的情况,尽量避免有失公平的情况发生。在管理日常工作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自动化的程序进行记录,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够有效避免人为的错误。
六、结束语
总之,铁路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机遇需要人才去把握,面临的困难需要人才去克服。只有不断进行管理和技术方面的改革,吸纳更多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才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戴弘.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97-04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跟强,这决定了该专业必须基于校企合作,加强团队、课程、基地等方面的建设,才能取得切实成效。
一、组建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团队是完成高职教育各项科研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团队建设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培养符合铁道交通运输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年龄、职称、学缘、学历、“双师”结构合理,梯队层次明显、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坚持走“校企共建、工学结合、产学双赢”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运输与经济管理系运输管理教研室为基本建设单位,并聘请了铁路局基层站段的行业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运输一线技术能手、技师、高级技师等作为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共育。通过“引、培、聘、兼”等方式发展优化专业教学团队结构,通过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科研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
二、深化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根本。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因此,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要培养符合铁道交通运输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的需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探索实践“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校企互动、以岗导学、职场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互动,合作共建
依托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南宁铁路局、广西沿海铁路股份责任公司、南宁城轨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设备和技术资源优势,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一是教学基地共建互动,在学院、站段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管共用共享。二是专职兼职教师互动,组织专任教师到共建站段挂职锻炼,聘请站段管理技术人员到校指导,提供生产技术和现场经验。三是生产任务与项目教学互动,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探索“校中站”、“站中校”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探索专业共建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岗导学,合作共育
“以岗导学”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形式。“以岗导学”中的“岗”,是指职业岗位(群)需求,即职业岗位特点、工作内容、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导”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铁路行业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共育。一是导平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二是导标准,课程标准导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评价体系导入企业用人标准。三是导内容,从铁路岗位工作导出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四是导方法,从行动领域导出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五是导成效,以职业资格证获取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用人单位的满意率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依据。“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进行铁路运输岗位课程体系改革,引入企业用人标准,进行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职场实战,合作就业
“职场实战”是践行“以岗导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式。一是定岗实习,在校企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按照铁路运输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的特点和职业要求,学生(员)固定岗位,定期轮换跟班生产实习,学生具有“学习人、职业人”的双重身份,在干中学、学中干。二是顶岗工作,学生(员)作为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以“职业人”的身份在真实职业环境中独当一面开展工作。三是柔性社会实践教学,除了教学计划安排的定岗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外,在春运、暑运和节假日,结合专业工学结合以及企业需求,组织学生(员)到铁路站段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实施柔性实践教学,为行业企业、社会服务。在职场实战中,不仅实施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同时校企签订用人协议,顶岗实习结束,企业录用实习学生,学生到站段就业,实现校企育人成果共享。
三、坚持“以岗导学”,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按照铁路运输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任职要求和标准,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岗位课程为总体思路,以精品课程为示范,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其他课程配套跟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及特色课程建设。
(一)践行“以岗导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的行车、货运、客运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培养安全意识强、劳动纪律性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符合铁道交通运输行业一线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岗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行车岗位、货运岗位、客运岗位课程群为重心,以铁路特有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构建了融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与课程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二)按照“八岗”思路,构建专业岗位特色课程
坚持“以岗导学”,根据“按岗设课、以岗定学、因岗施教、设岗实训、顶岗实习、顶岗工作、选岗取证、对岗就业”的理念与思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的岗位学习领域,建设铁路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具有典型岗位工作任务、融教学做一体的岗位特色课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从业岗位与课程设置关系如表1所示。
(三)设计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
以铁路行车、客运、货运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采用顺向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的思路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计。按照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从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能力和素质为本位、以就业和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岗位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或模拟的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研发“教、学、做”一体的校本教材,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开发方案如图3所示。
四、推行校企共建,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实践教学是专业和课程一体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与铁路局、站段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实习设备技术和教学技术,为专业和课程改革提供硬件和软件环境,满足本专业各岗位工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实训、实习需要。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校企合作进行实训、实习项目的研发,开展铁路各工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铁路建设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
(一)校企共建“校中站”,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采用与铁路现场相同的行车信联闭设备,融“教、学、做”于一体。一是在路局和站段的支持下,引进全路最为广泛使用的6502电气集中联锁设备和计算机联锁设备,自主设计高度仿真的车站、站场、线路、机车、车辆,建设完全符合铁路现场作业流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铁路接发列车实训室,建设6502电气集中联锁车站16个,计算机联锁车站6个。开展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的技能训练,并通过设置不同的特殊情况和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进行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技能训练。“校中站”以其设备、技术与铁路现场的高度一致性和仿真性,成为铁路接发列车培训、行车组织技术比武和技能鉴定的核心平台,对车站值班员、信号员、助理值班员等主要行车岗位的教学及培训都能融“教、学、做”于一体。
2.基于“校中站”的信联闭设备,建设高仿真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现行车调度指挥现代化。高仿真CTC系统按照现场使用的CTC真实系统模式模拟一套实训环境,实现CTC的主要功能,并配置基础联锁、闭塞、列控、行车仿真等功能模块,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行车调度仿真平台。通过本系统,学生可以了解行车调度指挥设备的操作使用环境及调度指挥流程,能通过在教师机上设置系统各种故障状态,锻炼他们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另外,开展铁路干部职工岗位技术业务培训,特别是列车调度员、计划调度员、统计调度员、车站值班员等与列车调度指挥紧密相关的岗位工种的技术业务培训,以及站段、调度所主管干部的技术业务培训,可以为行业提供铁路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技术比武、生产运动会等方面的服务和技术支持。
3.路校合作共建校内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教学与培训资源共享。学院与南宁铁路局加强校企合作,在学院共建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由铁路局提供2台IBMB80小型机,并安装铁路正在推广使用的信息系统软件“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现车管理信息系统”、“车站18点统计系统”,系统功能、操作程序都与铁路现场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一致,使其具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系统更新、升级调试等多种功能,为开展具有铁路工作情境“教、学、做”一体的技能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实现校内实训内容与铁路岗位要求的对接,确保“校中站”与现场车站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共建“站中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铁路企业站段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站中校”。选择铁路行车、客运、货运、行包业务量适度,技术装备先进典型,运行良好,管理科学规范的铁路站段与之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6个。根据行业企业生产周期与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培养要求,利用站段设备设施及生产环境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进行实践课程校企共建的教学改革,实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课程站校共建,体现铁道运营专业“产学结合”办学特色,与共建站段签订共建协议,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实习基地正常运行,站段每年都能按教学计划完全接收本专业学生的实习,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铁路站段在生产、设备、技术、师资等实践性教学资源上的独特优势,使学生能够在现场实际工作环境中实习,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由站段兼职教师全程讲解和指导,把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也有利于感受铁路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稳定的从业心态,适应铁路站段运输一线岗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铁路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具备较强的纪律性和安全意识、较好的服务意识、规范的职业礼仪、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了加强顶岗实习工作,实现路校合作共同育人,做到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对口接轨,与共建站段特别制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实践课程路校共建方案,协同实施,切实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站中校”的作用,为站段干部职工提供技术业务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职工继续教育、在职学历教育等服务。
五、 专业建设成效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和努力建设,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科研立项课题研究、教科研论文、教学竞赛、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成效明显,成绩斐然。本专业是学院的优质专业及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点。
(一)造就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
几年来,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经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热爱教学工作、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学团队。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同时被评为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二)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依据铁路生产运营管理体系,按照真实设备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生产氛围与教学环境相融合的建设思路,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实训、实习设备技术和教学技术,建成了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科研为一体的“轨道交通运营与工程技术”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涵盖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岗位群的各岗位工种的专业实训室。
(三)教科研及教改卓有成效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推行产学研结合,科研与教学相互促,以教科研及教育教学改革为专业建设的推动力,在立项课题、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论文、教学竞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几年来,专业教学团队主持研究自治区级立项课题8项,参与自治区级、市级、院级课题12项,院级教改项目6项;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0余,拥有教育部精品教材1部,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1部;在核心期刊及其他科技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教改论文20余篇;专业教学团队在各级各项大赛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院级各项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等。
(四)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志。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近几年的建设中,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一是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佳绩。在“首届全国高职院校接发列车技能大赛”中,专业代表队在激烈竞争中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娴熟的操作技能、沉着果断的应变能力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二是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高。近几届毕业生参加南宁铁路局组织的中级客运员、中级货运员、中级信号员(长)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优秀率和通过率都较高,综合通过率达到95%以上。三是毕业生就业率高及就业质量高。近几届高职专业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就业率)分别达到99.4%、99.6%、100%;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为铁道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的相关工种,就业对口率均达到100%。四是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高。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劳动纪律、敬业爱岗、团队精神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满意度在95%以上。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因铁路而生,依铁路而长,伴铁路而兴,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两同步两结合”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与铁路发展同步的专业建设理念,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的专业建设定位,教学服务与行业需求结合的专业建设责任,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的专业建设品格,积淀了具有浓厚铁路色彩的校企合作、以岗导学建设特色,并凝聚成专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彭进.构建基于岗学对接的铁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教学系统[J].广西教育,2011(43)
[2]王振国,朱健.依托企业开展高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
[3]周群.基于以岗导学的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