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4:2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通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信息通信论文

篇1

(2)对状态检修的评价不容忽视,需合理制定评价标准,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状况评价体系,并实现与检测、诊断系统的融合。

(3)实现电力通信设备故障辅助分析及检修策略建议体系,故障发生后保证系统可自动做出初步诊断,并利用诊断功能对故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处理方案,为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策略。

(4)为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持,还应建立起网络专家库,将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存入数据库,包括设备的使用维护方法、典型问题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实际案例等内容。在发生事故后,可查找类似案件,借鉴其解决方案,提高办事效率。

2状态检修系统中的关键

状态检修是以状态评价为前提,并结合设备分析诊断结果等因素加以考虑,然后做出时间及项目安排的一种主动检修方式。传统的检修方法只能反映检修时设备的状态,比较片面。而状态检修则是对整个过程的监测。某供电公司根据状态检修方式设计的信息通信设备系统状态检修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了基本信息、巡视数据、在线监测系统等诸多内容,与传统的检修方式比自然更加科学,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如何有效处理海量数据、如何将处理后得到的设备数据用于状态评价服务等。为解决这两个关键点,在此建立相适应的数据处理模型和评价模型,并对其可行性加以验证。假设状态检修周期是一个月,计算周期是一天。

3数据处理模型分析

针对不同的设备,评价标准也各有差异。为全面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价标准中含有多项指标,均有专家系统为其打出的分值。在此将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连续变化型,二是开关型。

3.1面积法

先将周期内采集的所有数据转换为面积数据,将其作为评价模型的输入。此方法主要用于连续变化型指标的处理。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将监测数据生成统计曲线,可反映指在特定阶段内的运行状况;而后挑选设备的一个指标,将其评价标准与相应的统计曲线置于同一个坐标系中,以方便观察分析。评价标准会将曲线划分为两部分,只考虑能够表示设备超标运行的异常面积。面积越大、异常时间越久,表明设备超标越严重,则评价时给的分数就低;相反,超标越轻,得分越多。可根据实际运行的异常面积在最大异常面积占的比重衡量设备指标的异常程度。通常需要考虑两种情况,即当某一指标有且只有一条评判标准线和某一指标有多条评判标准线。此外,设备在实际工作时,随着时间的变动,电力系统负荷也在起伏变动。这必然会影响到信息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量,所以就同一个指标而言,在其不同的运行阶段,应制定相适应的标准。标准变化的幅值与时间区间可参考电力系统负荷曲线、系统运行经验以及各通信设备运行特点而具体确定。须注意的是,在求面积时,还应观察设备指标是否长时间运行在规定的最高告警线上方。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合理的值,一旦超过此值,必须提出紧急告警,并予以相应的处理。

3.2统计方法

适用于开关型指标。该方法具有离散性,所以不适宜采用曲线模型处理,可借助概率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即将周期内采集的数据信息转换为概率,作为评价模型的输入。同时规定采集结果为真时,其值为1,否则为0。该方法有两个步骤,先求取参考值,然后确定处理结果。

4模型可行性的验证

采用的是自2012年05月20日到2012年06月20日的CPU利用率数据。已知评价标准为设备CPU平均利用率高于60%的部分越限越多扣越多,严重故障警戒为90%,该指标满分5分。经过对所有指标模型的实际校验,本文提出模型均符合现有实际系统,能够满足信息和通信系统状态检修的基本要求。但必须经过长期实际运行检验,不断修正参数和完善模型,最终才能达到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精确的评价效果。

篇2

1.2网络通信软件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客户在使用网络通信软件时需要通过下载补丁等方式让软件能够符合计算机终端操作系统的要求,而这些被广泛应用并下载的软件程序可能由于补丁程序等的引入而成为公开化的信息,这种公开化的软件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则会给人们的网络通信带来严重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波及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整个网络的通信安全隐患。

1.3人为的网络系统攻击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不法分子企图通过不合法的网络系统攻击方式对网络通信进行人为的攻击从而获取大量的网络资源。这些“黑客”的攻击不仅出现在商业管理终端等能够获取大量经济利益的领域,甚至还可能出现在个人的计算机中获取个体用户的信息,给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应该客观认识的是,我国网络通信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及通信方式变革的背景下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但是作为保障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却与网络通信的发展现状存在较大差距。再加上网络通信管理部门对于网络通信信息安全认识不足、网络通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也加剧了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隐患,甚至给整个互联网通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给不法分子以利用的机会。正是基于当前我国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严峻现状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不断加强网络通信技术革新与网络通信制度建设,充分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2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途径

2.1充分保障用户IP地址由于黑客对用户网络通信的侵入与攻击大都是以获取用户IP地址为目的的,因此,充分保障用户的IP地址安全是保护用户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途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也要特别注意对自身IP地址的保护,通过对网络交换机的严格控制,切断用户IP地址通过交换机信息树状网络结构传递被透露的路径;通过对路由器进行有效的隔离控制,经常关注路由器中的访问地址,对非法访问进行有效切断。

2.2完善信息传递与储存的秘密性信息传递与信息储存的两个过程是当前给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造成隐患的两个主要途径,在网络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过程中,黑客可能会对信息进行监听、盗用、恶意篡改、拦截等活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的需求。这就要求用户在使用网络通信技术时要对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储存环节尽量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密码的多元化与复杂性能够有效甚至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在传递与储存环节被黑客攻击利用的威胁。当前在网络通信过程中用户可以选择自身合适的加密方式对自身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而网络维护工作者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信息的加密设置。

2.3完善用户身份验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的验证是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在进行网络通信之前对用户身份进行严格验证,确保是本人操作从而对用户的私人信息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主要是通过用户名与密码的“一对一”配对实现的,只有二者配对成功才能获得通信权限,这种传统的验证方法能够满意一般的通信安全需求,但是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需要新的变化,诸如借助安全令牌、指纹检测、视网膜检测等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水平。此外,在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完善防火墙设置,增强对数据源及访问地址恶意更改的监测与控制,从源头上屏蔽来自外部网络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窃取以及对计算机的攻击。加强对杀毒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定期对电脑进行安全监测,从而确保用户自身的信息安全。

篇3

1.2对传统电网的智能化改造需要信息技术智能电网发展本质就是新型能源的大量接入以及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在对传统电网的智能化改造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智能电网、物联网、三网融合、数字家庭、智慧城市等概念,无一不与电力通信有着密切关系。传统的高频通信、电力载波通信已经逐渐被电力光纤通信所替代,电力通信向着数据实时性更高、网络更加稳定、体系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电网数据将为更多领域提供支撑作用,形成规模效益。

1.3智能电网各项业务需要发展信息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中,包括电力生产部门、调度通信部门、行政部门、信息部门、电力营销部门在内的各个业务应用部门,都是由各类信息技术构架的电力信息通信网来进行信息传输,以光缆为代表的智能电网数据传输方式,经过PDH/SDH同步数字序列和同步技术,经过数据包交换后上送网络,最终进入应用业务层,为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行政电话、电网管理业务、电力ERP系统、电力营销自动化、远程抄表、负荷控制等业务服务。

2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智能电网建设

2.1电力一次网与通信网的两网融合电力一次网与通信网密不可分,随着智能电网推进,电力一次设备也在逐步智能化,大量智能断路器、智能开关等一次设备投入使用,数字化变电站的蓬勃发展,在简化了电力二次接线的同时,也使得变电站对通信系统的依赖性更加增强。大量的合并单元和级联装置的使用,以及IEC61850标准的推行,使得数字化变电站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市场信息、电网信息、用户信息、网络通信在通信系统中传递,电网设备的数据获取、继电保护、电网控制业务都需要通信网络的支撑,进一步促进了电力一次网与通信网的两网融合。

2.2电网相关的增值业务随着各种特种光电复合缆技术的发展,电力光纤到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智能电网下的光纤技术与电力线路相结合,有利于促进电力的业务网与信息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一旦实现电力光纤到户,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能够融合发展,为电网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构建更加开放和共享的信息交互平台。通过电力光纤技术,实现智能电网与用户的实时双向互动,为用户的精细化用电、智能小区发展、阶梯电价定价、智能充电桩提供信息平台数据库,并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力营销、电费征缴、用电信息通知、商业信息推广等、用电安全知识等服务,实现电网业务与电信、交通、物流、金融等信息的全面融合,以及“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互动。

2.3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2.3.1发电领域在发电领域,智能电网的重要特征就是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后,必然对电网的电能质量、潮流计算、谐波成分等运行特性产生影响,必须要通过电力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实时传送遥测、遥控、遥调、遥信等信号。此外,新能源并网后,与传统电网的协同工作需要电力通信提供支撑作用,实现两网的无缝对接,新能源电站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关键电网安全管理业务必须具备两条相互独立的通信信道,以提高信息传送的安全性,同时有效的平抑并网波动,为新能源接入后电网的监测、运行、控制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通信平台。

2.3.2输电领域智能电网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交直流混联、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为了确保电能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的电能传送,我国提出西电东送、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等战略规划,我国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获得了大规模发展,特高压再造中国能源大动脉,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特高压输电电压等级最高的国家。在特高压输电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新设备和新元件投入使用,电网的控制特性更加复杂,以电力电子元器件为例,为了提升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灵活性,大量的晶闸管、无功控制、补偿器等元件投入使用,这些元件的接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对电网通信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成为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双向、实时、高速的通信系统,为智能电网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3.3变电领域在变电领域,智能电网的特征集中体现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随着对传统电网的改造不断深入,我国新建的220kV及以上变电站均为数字化变电站,而数字化变电站的三个关键特征就是数字化一次设备、数字化二次设备和统一的IEC61850规约通讯平台,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状态分析、电网调度管理、电能质量控制、精细用电管理。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所有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都通过通信网络来完成,以光纤通信取代了复杂的二次电缆接线,提升了信号传输效率,减少了二次接线工作量;通过合并单元和级联设备实现信号的高速传送,减少了通信误码率,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稳定可靠的通信传输为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统一的IEC61850通信平台解决了电力设备间通信规约不一致、设备兼容性差等问题,实现了设备间统一的信息模型和通讯接口,提高了设备的互操作性。

篇4

2、DSP技术以及新优势

该技术又被称为是数字新信号处理技术,这就是伴随着电力企业的单力系统在新形势、新需求下不断完善的结果,这种技术在当下的电力通信技术中可谓是最先进的了,其在使用和运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新优势则是不可小觑的,在今后乃至未来的无线数据通信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都可以为人类带来便捷的生活条件。在最近的几年中,这种技术可以说是以自身的独特优势改变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安全,准确,可靠的新优势。在我国更广阔的电网覆盖的地域下,气候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复杂,人文环境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该技术有着更加强大的适应性。而该技术恰恰有着这样的技术属性,能够用自身的新优势满足这样的需求。

3、智能天线技术以及新优势

智能天线技术的新优势,主要体现在该技术能够在最大的可能上能够成功的实现移动通信在较高的频段的复用以及较大体量的系统容量需求情况下进行无阻碍的工作,这是因为在现代的科学技术进步频段的使用存在高度的复用率,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的环境下,没有相对稳定的信号就很容易出现信号连接不上,断开,以及连接不上的现象,但是智能天线的优势就在于极大程度上的解决了此种现象下的难题。

4、全光网络通信技术及新优势

全光网络技术的新优势就是他的速度和效率,众所周知,所有信号的传输与交流都是通过光的形式才得以进行的,这样才能保障传输的效用和效率,而全光技术就是在效用和效率上通过现代科技加以保障才有全新的优势展现。

5、4G技术及新优势

客观上讲,4G是当下中国通信网络的新产物与新宠儿,每年中国通信网络都会更新换代,在短暂的几年中,中国走过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及时年的发展历程,4G技术在传输速度和效率上都有着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新优势,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主流技术。

篇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网络化办公正在慢慢的普及,一定规模企业都具有自己的网站,对于这些网址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传递、企业资料的整理、企业新客户的开发和管理等等方面。新型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利润回报,可以通过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足不出户的对用户进行宣传,并且不断的提升着企业的知名度。

1.2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着巨大的影响,面对市场风险企业的相关部门必须制定好防范措施,建立应急指挥系统,通过群发信息对员工进行公告、召集员工召开紧急会议,并且在企业发生事故时候可以及时的疏散人群,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发生危机时利用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对企业的相关文件以及其他重要资料进行保存和上传,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损失。

1.3手机定位系统的应用

手机定期系统指的就是GPS定位系统,在员工的手机中安装相关定位软件,可以有效的保证在工作时间内对员工的操控,软件的应用尤其是针对外出跑业务的员工可以对其实施有效的定位,并且还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系统实现对企业物流车辆以及车辆定位的管理。

1.4视频会议的应用

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规模,企业的员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差情况,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就可以实现在外出中参加会议,并且可以同时对图画和声音进行展示,可以实现会议中的文件传输、数据信息传递等功能。在视频会议中相关人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有权在会议召开过程中举手表决,可以有效的提高会议的决策的效率,这种方便快捷的新型的信息通信技术还可以有效的节约企业的人力和相关财政支出,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利益的要求。

二、在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下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1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新型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的运行效率。通过新型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员工进行操作,来保证企业的运行质量,并提升员工在一定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加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想要增加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应用新型信息通信技术,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实现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体现。

2.3方便快捷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可以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新型信息通信技术是市场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不断的引领着通信技术发展走向正确的道路,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在保证着企业的运转效率的同时,带动着企业向信息化发展道路前进。

篇6

2平台主要内容

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图1,主要分为体系研究、技术应用和平台构建三项工作内容。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空间信息平台研究信息通信相关设备三维模型,完成GIS平台下的信息通信设备、光缆等设备的全景模拟,实现信息通信资源的一体化展示。构建数据共享及接口平台,实现与现有IMS、TMS、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等信息与通信专业原有系统的数据共享,接入设备运行监控数据、预警数据等相关数据,实现GIS平台下的信息通信一体化监控为信息和通信专业监控职能整合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将原有分散于各个系统的运维管控相关工作全面整合,消除信息和通信专业的壁垒,实现运维计划制定、运维任务安排、运维全过程管控和运维结果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通信智能巡检。打破原有信息通信专业下资源独立管理使用模式,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资源管理调控,完成所有资源优化和合理配置,统一考虑和配备资源。建立信息通信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通过构建知识库,将信息通信各类型知识归纳总结,形成人员掌握信息设备检修技术的同时兼顾通信运维检修技术,实现信息通信更高层次的融合共生。

3平台建设目标

实现信息通信网资源空间信息、设备属性三维展示。建立数据接口完成IMS、TMS和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信息通信专业一体化监控预警管理。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调控体系,实现信息通信资源、运维管控全面整合,消除信息通信专业壁垒,构建标准化、信息化运维电子流程。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各通信站点设备建立“身份”;同时利用平板电脑和信息通信站点网络资源,实时上网,核对巡视站点设备属性和状态,实现中心机房和站端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智能巡检,现场标准化作业,实现资源精益化管理和运维。实现信息通信资源一体化调控,即“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统一调度、联合故障处理”,完成资源合理配置,业务处理整合优化,运维过程科学管控。建立信息通信运维知识库,归纳设备故障处理、标准化检修要点,实现知识传递和人才快速培养。

4平台主要特点

4.1运检业务统一调度,协同检修

如图2所示,严格遵循信息通信融合的管理新需求,各项管理全面涵盖信息和通信专业的个性和共性需求,无论是现阶段班组分别运检或信息通信一体化运检都能良好适应。在此基础上实现运检工作统一协调调度,实现协调检修工作模式的探索。

4.2运检资源全面调控,优化配置

以设备运维监控为核心全面调控检修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打破原有信息通信专业下资源独立管理使用模式,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资源管理调控。实现信息通信设备监控、故障报修处理、运行日报管理、运行方式维护等工作的信息化管控。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协调检修资源,形成人员、车辆、物资和备品备件的合理安排和优化配置。

4.3运检工作全过程、流程化管控

信息通信融合管理形成信息通信运检任务分解、工作安排、进度管控和环节智能要求,结合工作周报、周期性工作汇总等展示手段实现运检工作全面管理、清晰展现和细节要求。

4.4班组工作细化分解、精细要求

通过对班组各类型工作的细化分解,为信息通信专业业务融合奠定了基础,探索了班组出班作业的各专业融合作业及员工各专业技能一体掌握的新路,并通过更加规范的细节要求,结合标准化作业管理形成对专业末端的智能管控与支持。

篇7

江阴电力通信网最早是在2002年开始建设的,采用东信光传输设备建设统一的光通信传输网。设备至今连续运行时间已达12年,故障频繁发生,导致运维压力大增,同时因厂方备品备件储备不足,严重影响到本地区通信网络的可靠运行。根据江苏省网络归并方案的要求,江阴地区结合十二五规划,对现有光传输网进行了逐步调整,组建以中兴设备为传输主体的光通信传输网络。

1.2加强班组运行资料管理,提升班组管理软实力

开展传输设备的技术改造是确保网络稳定运行的硬件建设,那么准确完善的运行资料就是提升班组运维管理的软实力。信通设备资源管理是一项庞大的数据系统工程。班组近年来在运行资料的管理方式上作了很大的努力和探索,专设专业资料FTP服务器,实现资源的共享。建立并及时更新所有信通设备台账,做到对信通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确保设备运行的可控在控能控,有效促进设备健康运行水平。进一步加强班组运行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各类图表资料做到绘制精细化,修改滚动化,现场同步化,大大提高了班组运维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全公司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度稳定的通信平台。

1.3加强运维技能培训,创建学习型班组

根据统计,公司从事通信专业人员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学历层次、职称级别、技能等级来看,均处于弱势地位,整体技能素质偏低,制约公司信息通信运维创新的发展需求。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有效途径,来切实提高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和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水平,确保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制度上,将标准化班组建设与学习型班组建设有机结合,以班组建设系列管理标准规范和统一班组各项管理要求,搭建交流共享的学习平台。构建班组内丰富的图书资料库,建设开放的学习分享模式,广泛收集积累外、内部信息和知识,讨论分享,在班组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培训工作,确保班组全体运维人员了解并掌握先进的技术。同时班组建立常态岗位练兵运行机制,深化培训,通过班务活动和民主生活会加大学习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采取问答、考试、比武的方式,激发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高起点全面规划搭建运维实训基地平台。在现有较小规模的通信运维实训平台基础上,完善配置,逐步组建功能强大的信息通信运维实训平台。实训平台设备宜选配系统在线运行主流设备,并适当选用部分超前设备。通过实训基地平台的建立,运维人员不仅能及时掌握传输、交换、电源、光缆维护等信通各分支领域的相关原理和技术,还可以全面掌握信息网络交换数据配置、信息安全运维等必备技能。通过实训基地,有效模拟故障现象,查找现场罕见告警,确实提高运维人员的动手能力,提高对实际设备的应用能力、操作水平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电力生产。

1.4完善班组管理制度,提倡一岗多能及专业融合,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1.4.1制定分工制度,责任到人文章首先梳理了信息通信两个专业的主要工作方向,主要有光缆、电源、电话、网络、计算机、服务器、系统、抢修等不同分工,而整个班只有11个人,还有3个值班人员,4个50岁以上人员,为了协调好11个班员的工作责任性和积极性,通过沟通,首先取消了值班制度,这样富余了3个人员,可以参与更多工作.然后针对每个人员的特点进行工作分包,50岁以上的负责一项工作,50岁以下的负责两项工作,这样可以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1.4.2制定结队制度,不同分工签订结队合同确定了分工,不是说只要对自己的分工负责就可以了,还要对其余相关的工作进行辅助,签订结队的人员要进行专业帮带,负责结对人员对自己分工的熟悉及运维,负有连带责任.确保每个分工至少有1人精通,1~2人熟悉。1.4.3制定轮训讲学制度,全面提升运维技能水平在确保分工,签订结队合同后,班组还制定了讲学制度,利用周五安全活动的时间,开展分工技能大讲堂活动,在活动期间,轮训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分工进行基础普及,运维技能讲解,并进行测试,每人两周时间,一周讲堂,一周测试并讲解。经过基础知识普及,运维技能测试的过程,班员的各方面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4.4制定阶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度班组引导员工在客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定个人愿景及阶段性的职业发展计划。每个人员都需要制定1~3年的阶段性职业生涯计划,做到近期有目标,长期有愿景.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辅导、沟通交流及定期检验活动,促进员工在日常的积累进步中实现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1.4.5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技能提升,专业融合针对分工完成情况,结队帮带效果,技能大讲堂测试成绩,职业生涯规划完成情况,班组制定了确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每项制度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当月完成情况好的给予绩效加分,与工资奖金挂钩,鼓励员工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专业工种的融合,全面提升班组运维技能水平。

篇8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的广泛运用,民航通信网的建设水平、发展速度、建设规模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发展对民航通信保障的要求。对此,我们必须加强通信网建设研究。

一、更新思维,确立工程建设的新模式

目前,国内电信事业发展迅猛,数字化、高速率的通信网已经覆盖全国。民航通信网采用开放模式,以自建、合建、租用等方式,与电信运营商骨干网建设融于一体。在使用上利用终端加密、多路由使用、交换组网等方式开发新的接口协议和网中网软件,做到开放而不公开,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达成通信网建设工程的最快发展。与此同时,对原有通信工程应充分挖掘潜力、改制创新,建成多手段、全频域的栅格状通信网。随着通信网络的发展,信息共享和开放程度更高,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网络结构的变化促使信息源更具有开放性,使网络安全防卫措施的实施面临重重阻力。资源的共享和分布增加了网络受攻击的可能性。信息源不再是高度集中、绝对封闭的唯一源头,信息流的多渠道交叉反馈,使对信息的监控难度加大,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网络管理系统的技术改造,确保民航通信网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二、注重效能,更新维护手段

一是组建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中心,变单一维护为层次维护。由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中心负责网络运行监控、网络组织调整、设备预检测试、故障设备维修及技术改造,并为一线台站提供技术支援。二是利用光缆巡检系统,改革传统线路巡检方式,该系统为计算机管理,对完成线路维护任务情况进行量化评定,为线路维护建立直观有效的管理模式。三是突出新装备的科学管理。与市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厂家合建备品备件管理资料数据库,确定配备储存标准,为一线台站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四是构筑集中监控平台,实行网络监管,变被动式经验维护为主动式科学维护。建立以各级通信网络技术管理中心为龙头的运行管理机制,是由网管中心在通信网络运行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实践证明,现代化的通信网络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加强网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网络管理机制的创新。

三、讲求效益,进一步深化维护制度改革

目前,民航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达到一定程度,主要通信设备都能达到平均开机近万小时无自然故障的水平,并且大都具备自动诊断功能,机房环境也日趋稳定,这些优势为实现集中维护和远程控管提供了可能。二是推行大机房工作方式。在加强机房维护人员一专多能训练的基础上,明确应急预案,保证紧急或突发事件时,相关电路畅通无阻。完善远程网络监控技术。要求远程网络监控技术即要互相兼容,还要功能强大。重点是完善远程网络故障管理技术,要能定期对监控的网络生成网络运行质量报告、告警监测、故障定位、故障修正、测试及障碍管理等功能集。对网络出现的损伤和设备运行障碍,要能及时作出反应,使监控指挥人员能够采取诸如紧急调度、抢修及远程技术支援等措施,以确保网络高效、安全运行。

四、加强管理,制定各类新标准

一是在原有通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补充针对新型通信设备维护管理的相关内容;二是着眼新装备、新系统,制定通信网维护管理在岗制度;三是明确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工作职责,进一步规范维护管理程序、业务处理程序、配合协作程序、线路故障检修程序、业务处理程序、配合协作程序、线路故障检修程序、技术支援与指导工作程序、器材备件供应保障程序等各项工作流程;四是保证层次维护有明确的依据,制定好各类标准;随着民航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及其它外部情况的变化,原有的法规有些已经不适应通信网络管理发展的要求,必须按照依法管理民航通信网的要求,建立健全民航通信网网络管理法规。各级网管中心必须明确职责,理顺业务协调关系。同时协调好各网管中心、维修中心和一线机房间的业务关系,使网管中心真正成为全网的技术协调、装备维修、应急抢修中心。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突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加强对重要通信系统设备的巡检巡修,建立故障预防处理机制,定期对全网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处理日常维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设备及维护保养的实际情况,指定通信设备质量评定标准、通信网络运行质量评定标准、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定标准等一系列量化指标,为民航通信网的科学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由于国家电网经营发展属于民生大计问题,产业发展涉及到输变电生产、电力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维修、用电销售等诸多经营业务内容。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通信技术视角下的技术定位相对较广,在信息系统设计、生产、组装环节中也就必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问题。比如,第一点则属于系统硬件故障隐患问题,和信息系统设计初期阶段存在隐患有主要关系。第二点软件系统自有的安全隐患问题,这类安全隐患一般多来源于电力通信自动化技术领域下的平台软件,在平台设计开发阶段存在一定技术遗留问题。第三,基于TCP/IP协议栈的定义内容在网络应用设计之初时就留下了兼容性技术漏洞,使得网络安全隐患加剧。

1.2自然威胁

这类隐患性问题多以电力通信网络安全下的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为主,比如网络信息系统如果遭受自然雷击,或者是工作站突发性发生火灾,抑或通信系统遭受自然外力破坏,如地震、覆冰、风偏等。此外,这些自然不可抗事件发生一般不以人为意志为转移,会使得国家电网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资产损失。

1.3人为意外因素

通常指人为因素下的设计失误、技术系统操作异常、不规范使用信息系统等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此外,这类隐患问题出现一般并非人为主观意识上故意造成安全问题,而属于人为以外因素所致的安全隐患问题。

1.4人为恶意因素

同样,人为因素也包含恶意、蓄意、故意行为造就的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问题。伴随这种恶意行为发生,可能会存在蓄意篡改重要数据,或者偷盗重要信息资源,或者更改代码种植木马信息等,以通过恶劣、低俗的网络黑客行为谋取私利。

2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下的网络结构分析

国家电网系统下信息网络结构一般由核心局域网,地方部门的局域网,以及区域通信渠道网络互联所组成;从应用功能角度又可划分为供生产、制造所用的SCADA/EMS系统,以及供电经营相关的MIS系统。

2.1SCADA/EMS系统

主要适用于变电网工作站、发电厂等电力供给、送电单位生产所用。并且该系统作用主要是进行监控、处理、评估及分析等;同时,其基本功能板块划分为数据采集、能源分析、信息存储、实时监控等。

2.2MIS系统(信息业务网)

该系统平台主要对网络信息化相关商务活动进行服务,同时其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用户供电信息查询、信息统计管控、人资建设、以及安全生产等子系统板块。此外,MIS系统可对电力企业的直属上下级单位予以联网交互,包括地区间供电企业售电业务下的重要客户数据交互等。与之同时,MIS系统平台下已经由过去单一的EMS模式逐步转化为了当前的自动化DMS、TMR、调度管理、及雷电监测等多种方式应用拓展,可以会说在信息资源优化及调整上更为专业。而MIS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力产业经营业务相关的组织活动方面,比如财务管理、物资置办、用电检查、安全监控、信息查询等多个方面。包括在MIS平台使用时也能够配套www、mail等板块予以实践应用,并且其属于IP网络传输,组网方式现如今也能够实现千兆以太网,同时网络结构取用于同级网络分层,每层又分为子网与链路层予以连接。

3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中的信息安全构建思路

3.1健全安全防范机制

国家电网下电力企业通信技术平台下的各个管理单元众多,在网络信息安全中制定必要的安全防范机制非常重要。因此,在安全机制构建过程中,需要保障安全机制具有严谨的逻辑性,要能结合电力企业自身需求情况,确认出重点网络防范区域与划分出普通网络访问区域。比如,对于一般性网络访问区域,需要设置具备一定开放性的访问权限;而重点网络防范区则需要严格限制普通权限客户登录,设立较高安全级别权限,以此才能对安全数据、资源信息、QA系统运营进行重点安全监督。

3.2完善信息网络设备管理机制

信息设备管理主要以电网系统下信息安全设备管理作为研究载体,强调设备管理综合效率最大化提升。基于此,设备管理机制中要配套使用促进人员职能发挥的激烈奖惩机制,以此来提升其责任意识和凝聚归属感,激发人员信息安全运维作业的人员主观能动性。此外,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从基本规划、设计研发、平台选型、配件采购、安装组建、故障维修、定期养护、技术更新、设施技改等方面进行组织管理,以此才能确保信息网络设备及使用软件平台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3.3强化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充分保障信息网络安全,对于信息网络的安全技术研究而言则非常重要。一般当前通信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身份鉴别与验证、信息资源加密手段应用等。因此,第一,强化防火墙网络管理是必然的安全防控手段,特别是防火墙这种具备保护屏障作用的内、外网安全服务通道。所以,防火墙优化设计时要重点考虑其接口连接问题的同时,配套做好网络漏洞修复。第二,身份鉴别与验证,则要重点控公司内、外网的数据监控,人员操作日志,控制权限访问等,以便于公司内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时可提供必要信息资源依据。第三,对于信息加密手段应用,则要重点考虑口令卡、智能卡、以及密钥安全形手段的配套使用。同时,信息加密还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配套使用DES/RAS等密码技术应用,以避免未经授权时可有效控制非访访问获得数据等,防范重要数据泄漏。

篇10

2通信计算机中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操作存在的问题内部操作存在的问题是指或者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或者由于其它的原因引起计算机断电的问题。如果通信计算机突然断电,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如果通信服务器的存储介质受到强大的冲击受到损害,服务器存储介质中所有的数据可能会全部损坏。

2.2外部入侵带来的问题外部入侵带来的问题是指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通过发送木马的方式、传播病毒的方式,有目的的盗取通计算机服务器中的数据信息,或者控制通信计算机的服务器。外部的入侵给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2.3门户安全引发的问题部分外部入侵者不直接侵取通信计算机的数据,也不直接控制计算机,可是,他们会悄无声息的瓦解计算机的门户安全,给计算机散布一些病毒,这些病毒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只要通信计算机的门户被打开,外部入侵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入侵通信计算机的服务器。

3通信计算机中信息安全问题的对策

3.1从通信计算机的系统着手要让通信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得到保障,首先就要让计算机的系统安全和稳定,因为它是通信计算机工作的平台。要让通信计算机的系统安全稳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选取较稳定的计算机系统,它需要有自我纠错功能,如果计算机操作人员工作时出现操作失误,它能通过纠错功能自己找到运行的方法,而不会立即崩溃死机;二,即时更新安全补丁,该服务器系统应是有有专业的公司维护的,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能推出安全补丁的系统,如果计算机系统能得到专业的维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三,做好信息备份工作,通信计算机信息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的,电子数据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只有做好定期备份的工作,一旦通信计算机出现安全问题,才能立即恢复数据。

3.2从通信计算机的环境着手要让通信计算机的系统安全能得到保证,就要让它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运作,要给通信计算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是一道阻止外来入侵的屏障,如果做好防火墙的设置,一旦有外来入侵者试图入侵通信计算机,防火墙会将这种入侵挡在防火墙外,并分析出外来入侵者的入侵来源,为了使通信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得到保障,计算机技术人员可用多重级别的方法设置防火墙,其中最重要的数据信息要用最高级别的保护策略;二,使用入侵检测技术,实际上防火墙本身具有入侵分析的功能,它能分析出入侵者的来源,然而部分入侵者有较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防火墙可能不能完全识别入侵者的伪装,为了保障通信计算机的安全,在出现严重的、有目的的网络入侵现象后,计算机技术人员要主动以入侵检测技术找到入侵来源,直到能够杜绝入侵者再度入侵;三,使用漏洞扫描技术,这种技术能主动扫描通信计算机系统内的数据是否存在木马、是否存在病毒,如果出现异常数据,会提交数据信息并给出处理的建议。计算机技术人员要定期扫描述通信计算机的数据,使计算机的内部运行环境有安全的保障。

3.3从通信计算机的授权着手通信计算机在运行的时候,有时会有机与机之间、机与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互动,这种互动可能也会带来安全隐患。为了保证通信计算机的信息安全,计算机要用授权的思想做好安全保护。这种思想为:访问授权思想,即拥有不同权限的访问者可访问的数据信息范围不一致;认证的思想,即访问者要访问数据信息必须提交自己的权限,只有通过权限认证才可继续访问数据;密保的思想,即访问者要提交自己预设的密保,密保通过认证才可继续访问数据信息;访问控制的思想,如果访问者的认证信息出现问题,就要能阻止访问者继续访问,并能追溯访问者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