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3 15:24: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篇1

美育就是用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人进行审美观念与美的价值的教育,使人完美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具体表现在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美育的发掘与渗透,已经成为初中美育教育的一种途径和重要园地。它对激发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足多方面,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美好的爱国热情,加强他们对生活、对亲情、友情等更深层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

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现行的《全日制中学语文大纲》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应包括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认识仅止于此,无以理解它为何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对此有透彻的理解、认识,必须对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对语文教学实施、贯穿、强化美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予以探讨。

1、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

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优选途径。美育具有多端性,可以选择多种入手处进行美育。引导学生接触多彩多姿的大自然,使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接触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使学生从社会美中去辨别善恶美丑,塑造美的心灵,都是美育的途径。但是,艺术美可以使学生集中地感知美、理解美、体验美,受到美的教育。在谈到社会生活美和文学艺术美时曾指出:“因为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正因为如此,从艺术美入手去进行美育就能实施更高层次的美育,更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在中学美育中,艺术美则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艺术学科的教学则是实施美育的便捷的途径。其中,语文教学以其课时多、内容广博的特点,自然地应成为实施美育的最佳手段和途径。

二、指导学生“赏美”,欣赏艺术美

1、语言美。

高尔基就曾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可见,精美的语言多么重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省略的冬天,语言都朴实清新,精美生动,读来令人陶醉其中,余味无穷。发掘文中的语言美还要关注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因为这也是使文章语言更见活力、情趣盎然的重要因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运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修辞手法,他笔下淡淡的月光、田田的荷叶、脉省略脉的流水、袅娜的荷花、漂浮的轻雾,笔墨不多,而光、影、声、色俱在眼前,绘出了一幅空灵的荷塘月色图。可见,只要充分发掘文中的语言美,就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音乐美。

杰出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是三个键,一个数学,一个文本,一个是注意。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的灵魂,应该使用。音乐,被称为灵魂!的语言,因为音乐是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学生,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自己的气质,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音乐教育的审美。

三、语文教学中的美是丰富的,进行审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根据语文科的特殊性和语文美育的实践经验,可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去进行美育。

1.在美读过程中充分感受美,审美感受力指的是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课文审美感知,获得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的、直接的把握领悟,从而发生审美愉悦的一种能力。它的核心是感知,如果对课文中审美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若明若暗,那就无法对审美对象作整体或部分的反映。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语言文字便成为学生直接感知的材料。因此要利用语文教育中的听读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要看,口要读,耳要听,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来感受课文的形象,接受课文的美的熏陶。而美读则是听读教学中感知美、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之一。

篇2

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

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解决策略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

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

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篇3

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中的优势更是明显,地理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比如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球的运动》一节,很难运用语言来描述地球自转、公转的性质以及产生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地球的公转轨道是美丽的椭圆,公转时地轴与轨道面成66.5°夹角,公转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上,与此同时,南北半球出现不同的昼夜长短变化。看了演示,学生不仅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特征,而且被地球环绕太阳运动的优美所折服,不断地发出惊叹的声音。他们大概也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因为其它行星都没有地球这样独特的适合生命生存的条件。多媒体教学的直观、生动、动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二、多媒体教学在复习课中的优势

1.可以节约时间

复习课中,经常地进行地理事物间的比较,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比如,中国的工业分布与日本、俄罗斯、欧洲西部的比较。如果运用课本,学生得在一节课上翻好几册书,或许等找到正确的页码,学生的耐心也没了。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运用课件把各个国家、地区的工业分布展示出来,其中的异同点一看就清楚了,规律也就总结出来了。

2.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如果想串讲《世界地理》第二册,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用课本一页一页地指导学生读图、看书、做笔记,至少要两节课。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只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把需要学生看的图、需要重点记忆的文字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听讲、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3.可以提高练习的速度

地理复习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由基础知识过渡到正确应对中考,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练习以后的讲评、过关、拓展,都是需要时间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的讲义在课件中出现,不必花时间去图示,不必重复板书相同的内容,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详细地展示出来,提高了练习的速度。

三、复习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项原则

1.多媒体应该用到该用的地方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复习课中的作用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要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的内容,比如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分布图等。选取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解释地形雨、锋面雨的成因。

2.应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学生的管理

应用多媒体本是为了突出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但是,如果教师专注于对课件的使用,可能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这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多媒体使用不当,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分散注意力。

篇4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出解决策略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篇5

一、提高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同时,多利用形象直观的图、文、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是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文体知识和文学常识几个方面。

在字方面,要注意字音和字形,归纳汉语拼音的规则,整理常用的易错字及形近字、同音字之间的区别等。在词方面,要掌握词的本义、语境义,注意区分近义词、反义词之间的区别,并结合文中的语境去理解,同时也要整理、积累常用的易错词并分类。在句方面,要注意语法、标点、修辞等内容,熟练掌握短语、单句、复句、标点符号的用法、常见的修辞手法等。在文体知识方面,要注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内容,掌握记叙文的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等知识要点,掌握说明文的对象特征、说明条理和说明方法等知识要点,掌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知识要点,掌握应用文的常见格式等知识要点。在文学知识方面,要注意小说、诗歌、散文等基本常识,熟悉名篇中的主要内容、作家简介等知识要点。

教师和学生要重视这几方面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教W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去梳理相关知识,并能理解运用,再遇到相关内容时,学生仅需简单回忆即可处理。

三、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能力也可称为语文素质,即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它是学生在后天的学习过程培养形成的,主要包括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对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等。针对新课标中关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笔者认为这是对“语文能力”的要求。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计算机、互联网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教学活动中,其教学手段、方法、观念、形式等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使语文教学更加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多媒体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使学生感受更加深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可以更大程度地感受语文教学的情境,不但兴趣浓厚,而且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但是,语文教学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成为唯一手段。

五、注重教学与学习方法

篇6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相应教材内容中,很多体育课程教材中都有田径项目,这是一项相对无聊、枯燥且又累又脏的训练项目,许多学生都不想练习这个项目。体育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例如,可以在下雨安排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多数学生肯定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运动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学习老师,被老师打动。许多球类运动以团结协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球类运动时,可以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升华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1.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组织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德育内容与教学组织结合起来,利用有组织的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思想教育成果,组织得越严密,方法用得越得当,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就会越深刻。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器材和服装,做好热身运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的严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摆放健身器材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之后,求学生整理收拾器材,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1.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纪律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是保证体育课程能正常进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课堂中要多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生的衣着、考勤、病假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养成守纪律、不松散的好习惯。如在跑步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找借口逃避,一旦有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止学生偷懒,表扬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学生,对偷懒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发地加入跑步行列。

1.4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言行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还可以把其渗透到教师的言行中,教师本身最能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品德,这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同学中才能产生信服力,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那么自己要保证在上课前到达运动场;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穿着运动服上课,那么自己也要穿着运动服;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自己就要文明懂礼,不打骂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从老师身上感悟到道德理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榜样,以言行身教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5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评价中

初中体育课是不断变化的场景,学生一直处在变化中,体育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反应很快,动作学习得很快,他会帮助一些学得慢的同学学习这个动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学生都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对于学得慢的同学,老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勇气,提高学习信心。此外,表扬和批评都应慎重,做到公平,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榜样作用。

篇7

相关联的来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新人教版《数学》中,在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章中的章引言与章前图相呼应,提出如何根据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的表达式,求出这两个速度的大小问题,引入这章的主要内容:实数.章前图是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升空时的照片,在这时,我们可以就我国科技发展的进步展开,从神一到神十,从无人飞行到神五的开始带人升空,再到现时神十的成功升空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要从小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2.联系生活,在实例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数学教材中,有些教材是联系到许多民生热点问题的,我们可以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利用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德育话题教育.在七年级教材第十章中有一个关于从数据谈节水的课题学习.在这个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其他一些资料,获得更多的关于水资源储量、分布和利用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挖掘后面的信息,得到更多的结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知,较深刻地了解水的分布,水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及生活中许多人在浪费水的现象.同时让初中学生们回家通过电视节目或网络或书刊了解缺水严重程度,从而加深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并培养初中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害怕它的抽象性、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所以我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会说:生活就是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例如在二次函数关于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的知识点中,在应用到销售问题时,我会让学生当自己是经营业者,看利润是关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又如何,如何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二次函数也就是身边的生活常识,这样就不会觉得太枯燥,从而慢慢喜欢数学.

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态度

精确和严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存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数学老师们就会告诉他们学习要态度认真.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勤思考,勤练习,做作业时要先独立思考,格式要统一规范,力求学生在解答习题时,要独立劳动,透彻地理解教师在授课时所叙述的理论性概括.这就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诚实、求是、坚持原则的理性精神.在数学解题中,许多学生是头脑比较灵活、反应较快的,可是他们却很多时候缺乏细心和耐心,会在小数计算中看错或写错小数点的位置;或会在表示数的时候忘记数后面的单位;又或者是在计算后没有进行检查和验算等.出现这些错误时,我们指导学生不要心急,不要自满,让他们自己想想如果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看错或写错一个小数点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学生明白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缜密的心思和谨慎的态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条理的思维作风.

篇8

语文课堂的感性魅力表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语文教学的独特性,而是认为语文教学课堂与理科教学课堂没有多大的差别,缺乏对语文课堂的感性认识,最终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下滑,教学内容索然无味,缺乏真实的情感,使得学生丢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语文教师传授的知识,却不能吸收消化,导致学生厌烦心理的产生。例如,在《望江南》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头朗诵文章,让学生跟读,引领学生走进这篇文章,走到文章内容中去,切实体会作者真实的情感。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独立朗诵,鼓励学生带有丰富的感彩进行朗诵,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心境。此外,在朗诵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作者想要标的是什么”,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性认识。其实,学生朗诵文章的同时,学生也在内心对问斩大意进行梳理。感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习,提高语文成绩。

(2)教师个性有利于感性课堂的建立

事实上,教师个性的展现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的独特个性,诸如个人气质、风格都会吸引学生,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对于教师而言,个人魅力的养成,是来源于教师自身对生活的感悟。如果教师缺乏对生活的领悟,就很难养成独特的个性。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教师对自身个性的缺乏,使得教师只能生搬硬套书面上的死知识,缺乏灵活的运用。教师对课堂没有深刻的感悟,学生受教师教导对语文课堂就很难有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机、缺乏活力,导致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相比于年纪较大的教师而言,年轻教师充满活力,这种活力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年纪较长的教师则就更加具有优势,他们具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岁月经历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形成他们独一无二的个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教师的个性不可或缺,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更好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

(3)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个性的展现

要能够完成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仅仅有个人魅力是不够的。判断一名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他是否有能力将个人魅力与教学魅力完美的融合。参考近年来被人们所推崇的“疯狂英语”,它能够表现出强大的个性,因此,我们也可以创新出一种被称之为“疯狂语文”的教学手段。对于年轻的语文教师而言,“疯狂语文”可以表现为采用疯狂的朗诵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课文,充分展现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个性,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疯狂英语”是靠学生大胆的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而“疯狂语文”的教学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大声的将文章朗诵出来,朗诵情节跌宕起伏的文章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氛围就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如何创造出课堂的活跃氛围,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单方面教学努力,更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篇9

人文是指在科学知识、精神领域、和谐氛围熏陶下而形成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取向、人格形式、审美情操、思考方法、知识才能等精神收获的总和,是把人们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知识传授、环境滋养等教育,内化为人的学识、气质、修养比较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就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要内容包括生活的意义、追求的目标、理想观念、道德水准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合理的世界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数学知识,把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因此,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理所当然。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这表示把人文知识或人文精神与数学知识糅合在一起,浸泡在数学知识中。这样一来数学课堂就变得更丰富,更具有生气和人性,突出了数学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素质

数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培养人的主要载体。它是连接科学与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学习数学的探究过程中,人们注重事实、科学严谨的求实精神,敢于质疑、敢于否定的批判精神,大胆创新、探索真理的奉献精神,都是极其广泛的人文教育素材。就当前课堂的要求看,数学课堂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场所,教师引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大胆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逐渐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素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人文素质直接或间接提升人的思想道德,改变人的思想观点,启迪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从而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争取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都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它们都是和谐发展的人所必需的养料。人文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灵魂,是知识的源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好比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一个科学知识丰富但缺乏人文素养底蕴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创造能力很强的人。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三、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策略

1.抓住数学知识的特点,利用数学课堂阵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实际给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促进个性发展。比如:在学习分类统计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统计污染环境的垃圾种类。如废气、废水、废渣、废电池、废塑料袋、各种噪音、夜晚灯光、装潢材料等。调查分析暂时污染和永久污染的垃圾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性,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意识,深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2.利用数学美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数学是美的,它具有简洁与灵巧、对称与和谐、深刻与丰富的美。数学知识中的这种美,不像美术那样以色彩、线条、画面等直观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逻辑归纳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变而形成现实生活与理想空间的完美表象。如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由于负数的引入,加法可以转化为减法、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和减这一互逆运算达到了辩证和统一,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中的内在美在于它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人在数学创造活动中所显示的智慧、意志和才能。当我们看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矢志不移地追求,这不正是数学美的真实写照吗?3.结合数学家成名的事例,激发学生勤奋刻苦的人文品质。众所周知的数学家陈景润,他的重大贡献就是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开创并建立了闻名遐迩的“陈氏定理”,因此有很多人亲切地将他称为“数学王子”。但是没有人会想得到,他的这一成功源自于一个数学事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炫目的光辉……”陈景润听得津津有味,并对这一奇妙问题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他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翻阅大量的数学方面的书籍,增长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概念、法则、公式、逻辑,钻研数学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个数学事例,引发了他的数学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刻苦,继而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随时渗透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养成勤奋刻苦,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4.组织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氛围,进行人文感染趣味数学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开发智力的、生动活泼的课外教育。她展示着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学生在探究解法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博大精深的数学思想和神奇奥妙的数学方法,因此,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向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通过数学竞赛、数学故事、数学生活实践、数学名家采访、建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等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者:王学军 单位:会宁县实验中学

篇10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当前的困惑及对策

1.当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困惑。

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育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问题设计单一化。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总是采用同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这就促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2)问题设计没有体现实际应用意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实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只是一味追求问题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要猎取的内容,导致了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2.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对策。

(1)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目学习。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些问题中,从而帮助他们对教学材料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教学仪器来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现在初中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到的投影仪、幻灯片等等。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故乡”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故乡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是课文中未提及的,然后通过提问与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来完成阅读教学。(2)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学生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受与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与适应能力。只有这样设计问题,才能使阅读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成功”一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所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所分出的小组全面性更突出,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分完组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都来讨论对成功的认识与理解,然后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3)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探索能力相适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如何才能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就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如在上述问题“成功”一节中,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由辩论的时间,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来进行自由辩论,看他们哪个组的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自由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生命的探索欲望。这样,阅读教学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