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2:4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商贸流通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引言
所谓“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等。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工农、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反映。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围绕市场需求组织产品生产,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商贸流通业,具有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繁荣城市的重要作用,是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扩大内需确定为长期战略目标,扩大内需离不开商贸流通业的功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的现代流通格局正逐步形成,商贸流通已从传统的实物流通逐步发展为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融合的全要素、全过程流通,成为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和归宿点。
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离不开庞大资金作保障,而融资难,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商贸流通业融资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浙江商贸流通业融资现状
近几年浙江省商贸流通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增长过慢,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出现银行与企业的资金供需处于“两难”困境、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融资担保牵连优质企业等现状。
(一)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现状
1.全省总体情况。近几年浙江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有所增长,但商贸流通业获得的银行信贷资金却没有成比例增长。浙江省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网站金融数据显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同期增长的幅度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其趋势如图1所示。另据中国银监会网上报道:2011年,浙江各类新增贷款中,77%投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同比高出17.7个百分点。从以上两类数据对比分析,浙江省金融机构贷款虽有增长,但是投放于商贸流通业的资金并没有成比例增长。
2.个别地市情况。从近几年浙江省嘉兴市的商贸流通业各行业获得银行贷款数据来看,嘉兴金融机构针对嘉兴商贸流通业的贷款总额有所增长,其中2010年金融机构向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提供的贷款增长幅度超过60%以上,2011年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但在2009至2011年期间,嘉兴金融机构向商贸流通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提供的贷款总额没什么变化,2011年出现了略微的负增长;2009至2011年嘉兴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贷款合计占全市贷款总额的比重在11%-12%之间波动。
3.被调查企业资金来源简单、融资方式单一、大部分企业有资金缺口。根据课题组成员向浙江省内的一些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等企业调查回收的问卷及走访来看,企业融资渠道多数来自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自留资金;融资方式一般采取吸收直接投资、银行借款、商业信用为主,少数企业会选择发行股票、融资租赁来解决资金问题;67%的被调查单位有资金缺口,向银行申请贷款未能得到解决。
4.银行与企业的资金供需出现“两难”困境,即银行贷不出、企业贷不到的矛盾现象。2012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回落,银行与企业身处 “两难”境地,银行称信贷需求萎缩,而企业普遍抱怨融资难。浙商银行2012年一季度约70%的新增贷款是省外贷款,截至2012年6月末,该行单户贷款余额500万元及以下小企业贷款余额为395.88亿元,同比增幅13.75%,而2011年则为52.84%。
5.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2011年10月以前,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极低,堪与全球一流银行相媲美,但自2011年10月起,部分银行不良贷款率就开始上升,据省金融办相关人员透露:2012年初全省银行业不良率约为0.93%,至2012年7月大约上升了0.5个百分点。
(二)民间借贷普遍但纠纷递增
浙江中小企业多、民间资本雄厚、民间借贷相对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民间借贷,从制造业到商贸流通业,从金融业到物流业,都纷纷参与,已经从熟人之间交易逐渐演变为陌生人之间的合同关系和经营性借贷的融资。大部分企业将借贷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企业和个人专门从事“以钱炒钱、赚取利差”的资金生意。但由于利率高、不规范等现象,为此纠纷不断出现,发生了不少老板逃跑、跳楼事件。2011年浙江省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数量约占全国的15%。
(三)融资担保普遍但风险显现
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银行为了减少融资风险,一般要求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需请第三方作为担保。据浙江一名国有银行高管介绍,在国家货币政策时松时紧形势下,银行结合自身业务与中小企业融资特性而推广一种“互保”(相互为对方保证贷款)、“联保”(三家或三家以上企业组成担保联合体,为其中任何一家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模式。由于浙江是民营大省,为了解决自有资金不足,这种模式更加普及,约占企业总融资比例的60%至70%。2012年7月,杭州地区有600家知名民营企业向浙江省政府紧急求助,恳请政府帮助它们渡过因银行催贷、抽贷而面临的难关。据悉,事件是因各大银行对浙江民企集中催收贷款所引发。7月份是银行还贷期限较为集中的时点,催贷的压力沿着浙江民企之间庞大的联保互保网络蔓延,引发了大面积的企业资金链危机。例如,一家资产上5000万的企业,至少有3家以上的担保企业,多的甚至超过10家。这是继2011年温州的民间高利贷危机爆发以来,浙江民营企业遭遇的又一波资金链风暴。
当前融资问题原因剖析
从浙江融资主要存在的问题来看,其主要原因有:银行与企业各自利益为重,没有深层次合作;政府或行业监管缺失;相关法律不完善等。
(一)银行与企业目标不一且缺乏深层次合作
银行追求风险小、信用调查成本低、收益高的放贷目标。而在当前融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的情况下,能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是企业的融资目标。银企双方没有利益共同点,也就不可能有深层次合作,才会出现当前银行贷不出,企业贷不到的“两难”境地。
(二)政府或行业监管缺失
自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放开了民间小额信贷的限制,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民间信贷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现在许多经济开放城市,民间借贷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活跃地方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政府或行业监管,民间借贷而产生的纠纷也随同增长。同样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融资担保也是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但也由于监管缺失,造成危机不断。究其原因是我国金融监管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银监会统一监管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大型融资担保公司;证监会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管;保监会统一监管全国保险市场;而典当行、拍卖行、担保公司的监管是地方工商局,小额信贷公司的监管是地方政府金融办,这些则游离于金融监管系统之外。
(三)相关法律不完善
最早的民间借贷是基于熟人关系,是一种“人格”约束机制,资金用途主要以消费和小本商业经营为主。现在的民间借贷是资金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变为“传销”模式,是中小型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这些转变导致传统“人格”约束机制失效,虽然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民间借贷的合法存在与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制度环境,但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没有“民间借贷”这一概念,适应新形势的法律却近乎空白。例如,没有放贷人相关条例。
浙江商贸流通企业财务特点
(一)经营周期短且存货流转快
经营周期是指公司购得产品或服务,然后直接或加工后出售给顾客,如此反复的过程。批发和零售、餐饮业经营周期是从购进商品到销售商品整个时期,仓储、交通运输业的经营周期取决于客户需求。如仓储业从接受仓储货物到出库时间,交通运输业取决于客户要求运输的距离,整个商贸流通业相对来说,其经营周期要短,存货流转要快。如以嘉兴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为例,批发、零售业的存货周转率为17.66次/年,住宿、餐饮业存货周转率为15.01次/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存货周转率为8.17次/年,而同时期工业的存货周转率为6.57次/年。
(二)盈利空间较大
流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桥梁和纽带,是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者的中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决定生产,决定整个经济运行过程,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周而复始的起点。因此,商贸流通业已由社会再生产的末端产业变为先导产业,成为引导生产、消费和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有一定的话语权,相比工业产业这类中间产业来说,商贸流通业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如以嘉兴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为例,批发、零售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21.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达15.37%,而工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才9.20%。
商贸流通业融资模式选择
在当前普遍存在融资难的形势下,不同行业需根据自身特征对传统的融资方式(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留存收益、银行借款、融资租赁、商业信用)进行创新。以下根据商贸流通业的特点,分别从商贸流通业与金融机构、客户、行业及政府等协同创新方式来选择相应的融资模式。
(一)与金融机构协同创新的融资模式
目前企业需要从外筹集的负债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但现在银行与企业却出现了资金供需“两难”境地,通过融资实现银行和企业双赢是突破“两难”困境唯一出路。
1.仿效日本的“主银行”制。主银行是指对某企业来说,在资金筹措和运用等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并拥有与企业持股、人员派遣等综合性、长期性、固定性的交易关系,从而对企业经营活动发挥着相当程度的主导作用。主银行制的实行,使企业与银行的长期持续经营成为可能,银行与企业的长期稳定得到保证,促进了主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在我国,银行的利润来源有存贷款利息差、中间业务收入、同行拆借、承兑汇票贴现利息收入、信用证、托管业务、买卖黄金和期货、业务等,但目前其利润主要来源是存贷利息差。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企业所需资金除了自有以外,也主要是通过银行来筹集。因此,银行与企业之间更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共生关系,企业与其提供最多资金的银行结成固定的交易关系,如形成相互持股或投资、授信业务合作、企业资金结算及存贷托管、信息对称等银企合作关系。
2.基于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优势与银行制定不同的资金信贷方案。第一,基于购销合同的资金信贷方案。商贸流通业经营周期短、存货流转快,如果流动资金不足,可以以交易的合同、订单作为抵押获得银行信贷资金,双方都没什么风险,这种形式可称为基于购销合同的特定贷款。
第二,根据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确定不同还款方式的资金信贷方案。过去,银行往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静态指标作为是否放贷的主要评估指标,现在企业未来现金流也可以成为银行放贷的重要考核指标。商贸流通业企业相比工业企业,其现金流动更加频繁,项目一旦建成,在一定时期内后期投入也不多,即意味着现金流出较少,现金的净流量也更多。商贸流通企业可以与银行就其某个项目现金流量制定相应的还款时间计划,促使双方信贷合作成功。
第三,以高于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收益部分双方共享确定资金信贷方案。根据商贸流通业某些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的特点,以其高于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的部分,企业与银行达到一定的分成比例,来确定企业与银行的信贷资金方案。
第四,基于抵押的多样性资金信贷方案。在我国,一般将企业的不动产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条件,但在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则对抵押采取了灵活方式,除不动产以外,还包括流动资产、个人财产和经营设备等。以动产抵押时,银行只与借款人签订抵押协议,而不实际占有抵押品。我国可以学习国外这些好的经验,如利用企业的应收账款、订单、股权、无形资产等质押融资。
第五,项目融资。利用一些市场潜力大、能带动产业发展、具有集聚效益、科技含量高、投资效益好的优质商贸流通投资项目获得银行信贷资金。
(二)与客户链协同创新的融资模式
商贸流通业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前后都为其客户,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构成了一条客户链。由于商贸流通业处于客户的中端,可以利用其有利位置,向前获得生产企业的产品,向后获得零售商或消费者的资金,因此商贸流通业企业可以利用这种客户链关系,采取一定的方式解决所需资金。
1.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信贷关系。由于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活动主要是商品买卖或提供某种服务,在经营过程中伴随着经常性的付款及收款业务,因此可利用应付款和预收货款等商业信用方式融资。具体做法是在不影响信誉的前提下延迟应付款的时间,预先收取付款方的货款。
2.以项目融得客户资金。将与客户利益密切相关的经营项目作为一个独立项目,以项目投资回报率或现金流量作为募集客户资金的回报条件。
3.以股权出让融得客户资金。商贸流通业相对来说投资较少、效益快,因此可吸引与企业有着密切利益关系的客户参与企业投资,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依靠客户兴办或控股。
(三)与行业主管、融资租赁等中介机构协同创新的融资模式
融资担保为资金的供需双方提供了一重保障,但由于现有融资体制不够完善,同时也带来很大风险和不少纠纷,传统的融资担保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体制现象,必须由行业主管部门或第三方中介机构架起资金供应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桥梁。
1.利用浙江省商贸流通业的专业市场优势,以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牵头成立融资担保协会、融资服务平台等机构,企业、银行入会,抱团增信,减小风险。这种举措已在我国某些省份成功运用。例如,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由于园区企业规模小,单个企业达不到银行放款要求,2009年6月,基地管委会拿出300万元成立了园区企业互助担保协会,采取企业贷款贴息、提供风险补偿金及奖励基金等形式,组织企业成立互助协会,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3年来,企业互助担保协会积极协调银企关系,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功能,先后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64笔,为企业融资3.17亿元,会员规模从成立时的17家增加至25家,合作银行从开始的一家扩张到多家。商贸流通业中的很多行业,由于固定资产少,没有固定资产抵押,很难从银行渠道获得贷款融资。可成立商贸流通业融资中介平台机构,从事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融资担保等业务。
2.通过融资租赁机构融通资金。对于商贸流通业投资金额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比如大型综合性的商贸流通园、商贸集市、商业广场、专业市场等的设施建设,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解决所需资金,让具有一定实力的融资租赁公司承建商贸流通业的专业市场,再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给商贸流通业的企业。
总之,解决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需要从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双方改革与完善,而且还需要借助政府、行业的监管和支持,另外可以多学习国外成熟经验,大量建立中小企业风险基金、小型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丰富和规范草根金融体系,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1.浙政发〔2011〕44号.浙江省商贸流通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政府网站,2011-7-10
2.浙江.中国银监会网站,2012-2-28
3.企业缺钱贷不到 银行有钱放不出 信贷难题如何破解.浙江省商贸业联合会网
4.杭州担保圈危局引爆 600民企紧急求助省政府.21世纪经济报道,2012-7-17
5.2008嘉兴经济普查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6.李爱香.中、日银行体制的比较及启示.统计与决策,2010(12)
7.300万投入撬动3亿元融资.人民网,2012-7-16
(一)、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及*市关于商贸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区商贸流通发展规划。
(二)、研究提出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培育发展城乡市场,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方式。
(三)、负责对*区各种经济成分的商贸流通企业实施宏观管理和指导,研究拟定现有商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指导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
(四)、负责全区流通领域的行业管理,包括从事日用工业品、副食品、服务、旅游、进出口的经营活动。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
(五)、负责全区商贸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协调指导商业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帮助商业企业申请项目,争取资金。
(六)、研究拟定规范市场运行、流通秩序和打破市场垄断、地区封锁的政策措施。对煤炭和成品油市场经营业户的资质进行初审,对其经营场所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1、组织实施烟、酒等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监管,对煤炭、成品油、散装水泥等重要生产资料的流通管理。
2、负责对拍卖、典当、租赁、医药流通、民爆器材经营流通、旧机动车交易、废旧钢材等旧货流通行业业户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对其业务指导和管理,监督其依法经营。
3、负责全区畜禽屠宰市场的规划、审批和管理。
4、负责全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建设的规划和审批及各类市场物业的规范和管理。
5、负责全区危化品经销行业的规划、管理或备案。
(七)、分析研究国际、国内贸易政策,提供区内外贸易、进出口贸易信息并组织相关活动,指导并帮助企业按国际化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争取商品出口配额,解决贸易争端。
(八)、负责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协调办理出口退税工作;指导外经贸企业的会计、统计业务;收集、分析、对外经贸信息和信息咨询服务。
(九)、代表区政府协调海关、商检、外汇管理、国税等中区直部门落实有关外经贸企业的优惠政策。
(十)、承办*区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2、全区商贸流通及服务业的基本情况
到*年全区各类商业网点达1.98万个,其中:城区网点15268个,农区网点4450个;商品交易市场38个(含4个在建市场),交易额66.9亿元,其中:城区市场22个,年交易额58.3亿元,农区市场16个,年交易额8.2亿元;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市场有8个;规模较大的业态形式有综合、专业及集贸市场38个,连锁超市60个,大中型百货店9个。大型宾馆10所。全区现有建成营业面积144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14.5万平方米;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有7.8万人;新型商业流通业态正在形成,各类连锁超市网点已发展到60多家,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店、品牌店纷纷进驻*区,连锁经营收入近10亿元,年均增长90%,占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2000年的0.95%,增长到了14.5%。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及环境改造的快速发展,社区商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现代物流开始起步,多层次物流体系、多元化市场格局日渐形成。
全区个体商业实现营业额50亿元以上,占全区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的80%以上,剔除石油、烟草等垄断行业营业额,个体私营商业已经成为商贸流通业的绝对主力。
二、区商务局的重点工作
*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调整业态,扩大规模,提高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流通行业在我区经济增长中的先导性作用,促进内蒙古东部商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城市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
1、打造蒙东商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城市,做大作强蒙东物流园、工业物流园。以*物流园区为核心,加强物流信息整合,促进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的现代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2、要加快我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就要尽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在现代商贸流通理论的指导下,改变现有的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业态雷同、服务功能不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我们认为,制定发展规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高起点建设全国性商品批发市场。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共同发展的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路子。并建立适应商品特性的流通方式,按专业特点分层次组织批发市场。为此,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避免出现重复建设、有场无市的局面,要改变现有的招商、摆摊和赶集等落后模式,充分发挥大批量集散、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现代物流功能;二是继续构筑多元化的商贸网点建设投资格局。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通过招商引资和调控投资导向,积极调动本地商人积极性,鼓励各方按规划要求参与商贸网点建设投资;三是加强软件建设,强化商业网点建设监督、管理和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商贸网点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程度,提升商贸流通品位;四是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连锁企业,催生新型流通业态,加快流通活市进程。整个流通经济以开放、激活零售业为重点,加快发展商业连锁、超市、专业店、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会展营销等新型流通业态方式。
3、根据科区商业网点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科区商务局会同市商务局共同聘请北京时代澳商城市环境研究院完成了《*市城区商业网点规划*-2010》编制工作,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
4、目前推动的重点工作
一是全面推动*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加强农牧区商业网点建设改造力度,满足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到*年底前,将有196个“农资农家店”以崭新的面貌为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是协调、服务、建设好以华融五金建材市场及木里图工业园区综合物流园为代表的市、区重点市场物流项目。
三是着力培育以百货大楼、金叶广场、太平洋商业广场、露天市场为主要构成的明仁大街城市商业中心,规范发展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
四是着力培育以清谷新禾、万顺达淀粉、威世国贸、兴合化工、富铧农业等外贸企业为主的出口创汇能力,特别是要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提高加工贸易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逐步改变我区“大内贸,小外贸”的局面。
为加快*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和发展,以现代商贸流通业提升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优势,现就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努力实现从“小商人”向“大商人”的转变,从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商贸流通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整体布局更加合理,业态更加丰富,企业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初步建成与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相适应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具体目标是:
(一)形成较为完整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建设若干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功能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开发和完善若干区域商业旺区和特色商业街,新型社区商业基本覆盖主要居民区。形成以连锁商业服务组织为主体,旺区商业和社区商业合理布局的现代城市零售商业体系;构筑工商结合,内外贸结合,以现代批发组织为主体、交易方式现代化的批发采购体系;发展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大型连镇企业配送和“产加销”一体化专业配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商贸龙头企业。
以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市场为目标,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包括:年营业额在50亿元以上的商业零售连锁企业、年营业额在10亿元以上的餐饮连锁企业、年营业额(流转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采购分拨中心和商品批发配送中心,以及年营业额在5亿元以上的现代物流配送企业。
(三)继续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领域。
实现连锁经营业态、业种和连锁店铺数量大幅度增长,到20*年基本确立连锁经营在我市商贸流通业中的主体地位,连锁商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四)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80%以上连锁经营企业普及以条码技术、商品分类编码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数据流通标准化技术,以电子收款机、前台交易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普遍应用电子商务。
二、“十五”期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重点
为实现以上目标,“十五”期间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抓好以下重点:
(一)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1.兴建大型购物中心。重点推动市中心区南中轴大型商贸购物中心、华润新城、中信城市广场等具有国际水准的商业设施的建设,形成具有较大区域性影响的新型商业中心。
2.完善现有的商业旺区,开发新的商业旺区。继续完善老东门商业步行街、华强北商业街和人民南路商业区等商业旺区的配套建设,开展华强北商业街二期工程和人民南路商业区交通环境整治的建设工作,开发建设南山、宝安、龙岗等新的商业旺区。
3.建立健全特区外区镇的商业设施。按照中等城市规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宝安、龙岗两区的商业服务设施,启动实施“名店下乡”工程,引导和鼓励具有实力的各类连锁企业到各镇布点,推广现代商贸流通模式。
(二)大力推广连锁经营。
连锁经营是指企业经营若干同行业或同业态的店铺以同一商号、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或授予特许经营权方式组织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先进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对扩大流通规模,提高流通效率,规范流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商品销售和服务领域广泛推广。
1.提高连锁经营企业规模化、规范化水平。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对连锁企业的引导,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创造有利于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开展资本经营、战略合作和业务重组,培育发展一批以*为总部、跨地域发展的大型连锁企业。
2.扩大连锁经营领域。连锁经营要从目前主要经营日用百货、食品、餐饮、燃油和药品等领域向家电、家居、图书、音像制品、装饰材料、汽车、生产资料等产品以及运输、快件、旅游、维修、家政、个人服务等服务业领域发展。
3.支持连锁经营向多业种、多业态发展。鼓励采取直营、加盟、特许经营等多种连锁方式,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在不同领域采取综合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多业态发展和业态创新。
(三)努力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
1.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化转变。要依托*的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发展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较大区域影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物资集散、信息、价格形成以及制定标准、促进产销、物流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批发市场。要推动批发市场交易主体由个体商户为主向公司企业为主转变,积极推进竞买制、拍卖制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道路,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和交易规模。
2.鼓励批发组织和服务创新。扶持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和大型批发商向外地拓展,形成批发业的连锁经营。鼓励批发业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物流配送业务,推动工商、农商结合,发展采购分拨和商品批发业务。
(四)促进会展业的进一步繁荣。
我市较为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设施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发展会展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交会”的成功举办,给*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要抓住机遇,进一步促进我市会展业的繁荣。
1.依托优势产业,培育品牌会展项目。要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利用我市口岸优势和城市辐射力,用5年时间做到重要行业基本都能开发和培育1—2个具有国内以至国际影响的名牌展。
2.加快新的会展中心建设,完善会展业的管理体制和展馆经营机制。
3.壮大会展组织,提高办展水平。鼓励本市会展企业、行业协会和各类其他机构,开拓展览业务,培育著名会展组织,加强国际、国内拓展力度,加强城市展会宣传,吸引国际、国内会展商来深举办会展。
4.支持我市工商企业组团外展,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五)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十五”期间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要加快发展。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笋岗一清水河、盐田港区、机场航空、前海湾、平湖、龙华六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物流信息平台,为仓储理货、采购分拨、商品配送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
2.扩大现代物流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将仓储整理、零配件和产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连锁经营、社会化专业化的配送、大型批发采购分销网络等现代商业组织,形成大规模的商流,并为现代物流提供广阔的市场。
3.重点培育物流市场主体。要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大型连锁企业和大型工业企业配送物流、以及社会专业批发配送物流业务的发展,催生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三、加大对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改革行政管理办法,扶持连锁经营的发展。
一、发展目标
加强规划引导和体制创新,以推进我区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和可继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时壮大,凝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结合“最佳人居环境区”建设,构建科学完善的商贸流通业服务网络,促进社会消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
二、工作重点
(一)构建商贸流通网络。本着以人为本、结构合理、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我区城乡商贸流通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以下区域商业中心:城(北区)商业中心、陈(省体育中心区域)商业中心、寨(路北环立交桥)及周边商业中心、区商业中心及镇、镇商业中心。利用城中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的有利契机,重点规划建设以服务一定区域居民消费为主、功能完善、具有特色的商业中心。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以便民、利民为宗旨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和农村商业服务设施,方便大众消费。
(二)加快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依照“合理规划、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原则。各街道要从本区域的实际动身,开发各种特色商业街。要顺应消费需求,围绕北城、行政中心、省体育中心、主要景区,规划建设高起点、高品味的特色美食街、休闲购物街、文体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打造省会北区新休闲中心,促进我区特色商业街的繁荣和发展。
(三)进一步优化交易市场布局。积极推进市场交易园区建设,壮大商贸物流业产业规模,重点推进路汽车交易园区、农产品交易园区、王砦副食品市场交易园区。规范发展连霍高速下道易园区,壮大中州大道沿线的家具批发、汽车及汽车配件等物流配送产业。利用城区交易市场向三环外迁移的时机,规范发展汽车及汽车配件、建材家具等为主的市场交易园区,进一步提升我区交易市场的辐射能力。结合我区集贸市场现状,积极引导集贸市场实施市场升级改造。鼓励批发市场积极引进物流配送、电子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市场由激进经营方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转变,不时完善市场功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本钱,扩大市场影响。
(四)大力发展大众化餐饮业。把发展大众化餐饮作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我区休闲旅游资源。培育一批特色农家乐餐饮企业,不时提高农家乐餐饮的规模、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市饮食特色品牌,真正实现“近郊休闲哪里去,北部游积极规范发展夜间消费市场,营造良好的夜间消费环境。增加更多适合夜间消费的场所,完善都市服务功能,增强乡村活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引导和促进消费,满足市民消费需求,繁荣和发展夜间经济。
(五)积极发展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加强商业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步伐。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对于新建社区和进行改造的村庄,合理规划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充分的商业用房,不时完善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方便居民消费。开展超市进村活动,办好村村有便民超市的民心工程。依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政策扶持的原则,实现日常消费不出村,方便村民,增加消费。全区每一行政村要建成一家规范化的便民超市。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街道及相关单位要提高认识,把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放在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区”突出位置,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同时要突出重点,科学规划,制订工作方案。区政府将把发展商贸流通业做为一项长期主要的工作来抓,并纳入年终商务指标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强力推进,狠抓落实,确保实效。
不同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其所对应的商业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例,当时的一套模式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方经济的创新变革,的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然而,时代不断变化、社会不断进步,在当今全速发展下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传统的商贸流通模式早就不再适应新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具体要求。以先前几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商贸流通发展差异来看,也恰恰体现于此。包括像物流仓储、交通运输、零售批发等,由于现行体制的束缚,均无法将效应度发展到最大最优状态。与此同时,又必须要深化对商贸流通产业的认知,尤其是要肯定其对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和农村物流体系成熟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商贸流通业是整个商贸市场的中间环节,是联结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关键口。
一、二元经济结构下推进城乡商贸流通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首先,推进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这是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前提。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均是围绕着经济而来的,包括政治、文化、地域行政等,也均是以经济发展程度为中心[2]。同理,无论是在上世纪还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或者是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村镇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距都将是全方位的,但却有规律可循,即区域经济。反过来解读思考,通过加快经济间的双向融合,并不单单以缩小经济差距为主,而是以持续扩大和增加不同区域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为准。基于此,综合比较之下会发现,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理所应当继续发挥和施展出这种整体带动效应。通俗点来理解,就是在城乡区域一体化的经济趋向之下,想方设法破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3]。因为城乡与乡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商品交换活动,主体是商品,载体则是商品流通市场。相对于城市,农村商品市场则更需要城市这一合作平台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特别是在国内部分地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艰苦的条件下。总之,城市为农村提供相应的技术与理念上的服务,而农村市场又可以反哺城市市场,最终有助于破解城乡商贸流通二元经济结构。其次,加快推进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发展进程,不仅是我国在新时期“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占到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是农村消费市场却只占到了城乡总消费的15%-20%(可能更低,详见下述表1)。在这种情况下,其中的问题显而易见,总的来评价就是农村市场消费力不足。正如第一条所言,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性。所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这才是最关键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先导性地位的商贸流通业,只有做到城乡商贸一体化的新格局,才能重构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平台、环境,最终才有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4]。在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与实现城乡商品流通市场一体化,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缩小或者在计划期内消除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的城乡差别,破解城乡二元经济机制,建立并完善城乡一元经济发展结构。
二、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具体来看,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全国各地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了阻碍性因素,重点呈现为两点:其一,城镇化发展的滞后性。简单来理解,城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发展历程,即以城市为中心,周边的村镇地区紧紧围绕在外,形成一体化的城乡经济体。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这一问题弊端非常显现。正是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直接限制了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经济一体化和统筹发展。正如前文所言,这种差距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全方位差距,包括收入差距、产业差距、市场差距等,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包括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副产品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其二,滞后的经济体制下各项保障机制失灵严重。各阶段、各节点的缺陷被不断暴露出来,且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大。由此也可直接认清并肯定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其市场目标旨在改善、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突出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恶性为良性,变被动为主动,将原本对立分割的城市与乡镇两个商贸市场重新统一起来。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消除“大生产和小市场”现象。当然,当下现实困局还是非常显现的,因为农村市场始终处在一个绝对的劣势,不但不能将预期目标实现,反而会持续加剧城市与农村间的这种差距[18]。
三、实例探究——以山东西部地区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为例
(一)现状概括
截止到2014年,山东西部六市(聊城、菏泽、枣庄、临沂、德州、济宁)人口达到了4500万,占到了全省总人口的47%左右,该区域面积为67179平方公里,占到了全省总面积的43%。在2013年和2014年,山东西部六市生产总值占到了全省的29%、31%。首先,我们来看一些该区域产业布局、经济结构等,当前区域内整体性发展布局比较合理,包括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城乡就业、社会福利、商贸零售等基础配套设施等,均逐步同步提高。目前在发展商贸流通以及农产品物流模式建设方面,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县城、乡逐级分层的阶梯式、错落式的发展布局。再加之当前该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可以预计,在“十三五”发展期间,区域内商贸流通业基本可以保持一个稳固而又持续的发展态势。但是,在该区域内存在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即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之间的隔阂问题,具体呈现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与农村市场之间就会过多的被隔离开来,不利于当地城乡协同发展。
(二)基于协同创新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体系建设
1.完善城乡商贸双向流通制度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正如前文所言,区域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体系的建构,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有目标、有策略,也需要一个大环境。只有将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及农业物流体系革新发展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建设链接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增强这种保障性。即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制定统筹发展机制方案。对于当下最现实的问题,在上述也多次提及阐明过了。虽然近十年间一直被关注、改造,可是现实始终是现实。今后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出问题矛盾的本源,从浅到深逐层探寻。以近几年为例,城乡一体化进程受阻,这是最前沿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以经济为中心的各项机制建设与推进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即本质还是在于现存的城乡商贸二元经济结构。在实际推进革新中,立足于本地实际,虽然无法完全确保市场平台的公平公正性,但至少要保证在新环境下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机制作用是同等性的,即所能够获取到的发展基础及其市场发展空间。因此,相当程度上可使得农村地区形成规模化生产,继而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生产的分散性,方能加速实现双向可循的农村物流体系。总的来看,对于该领域的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更全面、更具针对性依据并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借此采取一系列的践行举措,想方设法增强城乡商贸市场一体化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所以,能够带来的最直接改观,即降低商贸流通和物流配送服务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消耗,而成本控制则是商贸物流管理活动中较为核心的一个控制节点。
2.优化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村商贸市场发展的滞后性,直接限制了城乡商贸双向流通、经济一体化和统筹发展。正如前文所言,这种差距是以经济为中心的全方位差距,包括收入差距、产业差距、市场差距等,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城镇化的发展带动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包括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副产品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方面。但是,在笔者看来,农村商贸市场的这种滞后性,并不能完全归咎在农村自身。关于其中的缘由,在这里暂不多加累述。总之,农村市场几乎一直处于一个劣势的位置,这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和物流配送常出现缺陷的根本原因。因为经济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着的,传统的一套商业运作模式显然不再适应新市场经济环境的内质发展性。同理,无论是在资本、人才、技术等层面,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产业体系建构中,抛开固有的差距,值得肯定的是农村生产各领域的进步。包括资本、人才、技术等等,在多方的共同作用之下,也使得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再者就是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农产品流通的联动效应,因为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需求日益扩大,包括消费规模以及产品质量等多方要求,均变得越来越严格。当然,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体现。不过,这些只是人们的构想,或许在今后短短的几年内可以实现,也许是未来五年、十年都无法达成的。但当下的棘手难题必须要正视和解决,即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缺陷性。因为正是由于这种缺陷性,间接使得农产品生产处于分散状态,最终造成社会上农产品消费品与过度集中的城市商业需求矛盾尖锐化。故此,农产品流通体系必须要优化调整,而作为与上下游两个始端联系最直接的物流配送服务,则成为了最前沿的改革内容。在具体推进建设中,地方政府部门应当持续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但不主导,适当行政放权,将市场机制作用尽情发挥。如此以来,各行业各企业可从集中生产环境下的商品市场分散开来,健全各物流中转环节。例如“生产者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消费者”。
3.始终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为中心,有效衔接各产业价值链
关键词: 上海;商贸流通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Key words: Shanghai;commercial and trade circulation;competitiveness;evaluation;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59-02
0 引言
近年来,商贸流通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不断发挥重要作用,他反映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进步程度,上海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繁华城市,其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为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商品过剩的今天,商贸流通业在商品生产、销售、消费这一系列环节中扮演一个连接的职能,担负起了提供消费渠道,刺激生产的职能,在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途径提高商贸流通业竞争力,不仅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发展,也能带动整个经济的飞速发展。
1 什么是商贸流通业
商贸流通业是执行流通商品的那些行业,这里主要包括:餐饮业、物流业、批发零售业等等,这些行业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消费渠道,提供了便利,又刺激了企业生产,带动了经济发展。
商贸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在本地区内的商业辐射力,以及对产品的集散力,提高产业在某一地方的地位,并使本地区企业获得优势的竞争力。
2 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评价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仅要多方位衡量这一产业的现实状况,还要对其发展以及能力做出综合评判,在这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确凿的整理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对竞争力加以评价。
商贸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标准体系要秉承多方位、多角度、体系性和实用性等基本要点,还要特殊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着重调查当地商贸流通业的覆盖规模,它是特殊的规模性产业;其次,要重点关注业态与营业方法的创新,其中业态发展水平直观地反映了当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再次,商贸流通业属于第三产业,所以在评价时一定要和当地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紧密联系起来。
流通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体现出流通现代化的内涵而且还要体现出全局商品流通领域的效率变化,甚至流通各个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建立起不仅能进行国际比较,而且符合我国国情的流通现代化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流通状况跟踪监测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要本着全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下面以上海市为例,建立一个反应地区流通业竞争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展示出了影响流通业竞争力的四大主要因素,十四项指标。
2.1 建立商贸流通业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首先,商贸流通业属于第三产业,所以,评价其竞争力要参考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商贸流通业评价指标主要选取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等商品流通行业;再次,一个地方流通业的发展程度与其流通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决定某一行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力量,甚至可以说企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流通业的兴衰,所以,流通企业的发展态势也体现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中。
2.2 合理探析评价指标 上海市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总体覆盖了区域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这里所选择的指标具有典型特征,能代表性地说明流通业的发展状况,由于市场集中度、流通业态结构这两项在相关指标的选择比较麻烦,很难进行定量分析,然而,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是企业内部竞争力的研究,应该由企业自身去分析解决,所以,本文从流通业全局发展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以及做出的巨大贡献,现选择四个主要一等指标和十四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二等指标。
接下来要对四个一等指标以及所覆盖内容加以分析:
首先,市场环境指标主要关注本地市场发展的诸多根本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对外发展程度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有利因素。
其次,规模指标主要反映行业发展状态和营业方法的创新,能够体现出区域流通业的发展状况,例如: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这些行业的经济增长数量,在这一行工作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的数量等等。
再次,贡献指标主要衡量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这其中含有对GDP的发展所作出的成就,以及对当地就业人数上升所做出的成绩,以及对增加政府税收所作出的贡献等等。
最后,成长与效益指标主要考察本地流通行业的发展规模、发展动向和趋势以及长期的发展潜力,例如:流通业的发展的经济增加值、企业发展的利润率以及流通业就业增长水平,这些反映出了流通行业发展走势,流通业的利润指标,以及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
3 上海市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有利条件
首先,上海市商贸流通业存在一定的规模优势,其规模范围已经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这种规模优势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量方面,上海市历年的商品交易总额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在以绝对量为重要评价标准的规模,国际化程度和社会经济水平三个准则层上,上海市都达到标准。
其次,消费需求旺盛,最近几年全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发展势头良好,零售业总额持续稳定增长,例如:在08年消费品市场销售火爆,整个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9%,从行业构成来看,批发零售业持续增长,餐饮业发展连续火爆,营业收入增幅明显超过其他行业,始终保持领先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外来人口积极涌入上海市,由于生活需求,大大增加了对消费品的需求量。
再次,善于运用优势地理位置,是上海市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上海处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巨大的经济辐射作用,都使上海市成为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商业中心,以内陆经济腹地为依托,加强海外交往,都大大带动了上海的批发零售业和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从长期目标来看,上海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经济辐射使更多的周边城市收益,进而带动整个中国商贸流通业的繁荣。
再次,上海市从扩大商贸流通业规模,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开发市场潜力,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地商贸流通业竞争力发展,上海市地区城镇人口远远高于农村,所以,导致上海市整体购买力比较高升,上海市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也使上海市超级市场火爆盈利,商品快速畅销。所以,一定要采取手段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流通业服务质量等方面来切实拓展上海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最后,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创造健康市场环境,要想整顿市场秩序就一定要加强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不合法的产品生产企业,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商贸流通环境,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买的放心,用的舒心,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同时,上海当地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形成了长江三角洲这一著名经济中心,其流通商品的品种之多,样式之全,服务方式的多元化,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销售方式的不断创新都成为上海商贸流通业竞争力飞速提升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上海是全国科技最发达的商务中心,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流通速度,上海拥有高级人才资源,他们懂得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国内外贸易投资规律,又懂得连锁经营,这些都有效促进了上海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发展。
4 总结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上海市商贸流通业在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上的发展上都大大超越了全国平均水平,新型业态占据较大比重,批发零售业迅猛发展,餐饮服务业持续火爆,上海已经成为全国商贸流通业的重点与核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流通环节多,战线长,效率低下等问题,要想使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就必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合理调整战略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名举.主成分分析在小城镇经济辐射区研究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6(5).
二、积极支持商业服务业网点优化和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升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
一是各金融机构要继续支持秦州大众路、麦积商埠路两个核心商业区发展,促使其提高集聚程度,完善服务功能,提高设施品位。同时,积极投入资金,全面改造和升级主要街道上的低档次杂货店、小百货和食品店,改善配套设施,提升网点档次。积极支持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创新发展。着重支持和发展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专业店、专卖店和以经营生活日用品、副食品为主的连锁便民店、连锁超市,突出品牌经营。对于上述方面的贷款需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做好充分调查和前期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则,搞好融资服务,在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之内实行较低的优惠利率。
二是进一步支持物流园区建设。对秦州西十里、麦积甘泉两个物流园区建设中的资金缺口,各金融机构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集仓储、配送、货物托运、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
三是促进批发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其成为我市商贸业的重要增长点。各金融机构要密切关注各批发市场的改造整合,对有较好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的批发市场,其迁移、改造升级中的资金需求要给予积极支持。
三、积极推动农村商品消费流通体系的建设
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覆盖面。对于农家店建设、运转中存在的贷款需求,各金融机构要给予积极支持,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支持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建设,使其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积极推动“农超对接”,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继续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重点培育大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保障市场供应。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中的金融服务工作,金融机构在办理“下乡消费贷款”时要遵守贷款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原则,对涉农商贸流通企业的贷款利率,合理确定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支持其做大做强。
四、积极支持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增强城市商业网点便民服务功能
一是配合政府实施“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和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工程,做好配套金融服务与信贷支持工作。
二是积极支持城市耐用品消费升级换代。创新消费贷款方式,引导社会形成科学消费、循环消费的模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等形式,新建和改造一批统一规范的社区废旧物品回收站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和跨区域集散市场。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业务,带动新产品销售和资源节约。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1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38-03
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劳动部国外经济研究办公室提交第一份正式的国家竞争力报告到现在,关于竞争力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研究的重点大多处在国家层面上,直到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一书的出版,开始从产业角度研究竞争,建立了由6个要素组成的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研究的重心开始向产业转移。
本文借鉴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模型和他人研究成果,本着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资料的搜集情况,选取6个一级指标(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绩效、产业增长力、产业生态、产业现代化水平)和16个二级指标,对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产业规模主要考察商贸流通产业目前的总量规模和水平层次,主要包括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商品销售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数。产业结构主要考察商贸流通产业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选取批零系数作为评价标准。 产业绩效主要考察商贸流通产业的流通速度和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利用率。产业增长力考察商贸流通产业的增长潜力,主要包括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商贸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和地区人均消费水平。产业生态主要考察商贸流通产业所处的区域环境,主要从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角度来分析,选取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个数、运输汽车拥有量、年货运量和运输线路长度4个指标。产业现代化水平主要考察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选取消费品零售连锁率和零售业物流统一配送率两个指标。
一、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一)各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分析方法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方法是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由于影响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必然存在着起支配作用的共同因素,可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找出几个影响过程的综合指标,把综合指标变成原来指标的现象组合,从而保证既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又抓住了主要矛盾。
具体数据分析和操作过程通过SPSS 17.0软件来完成。样本数据取自《2010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局及相关网站,并根据分析的需要整理得出。
2、因子分析过程
首先是通过研究多个变量相关系数矩阵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找出能够综合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对变量进行分组,使同组内的变量相关性较高,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最后根据公共因子的得分和相对应的方差贡献率进行加权计算出总的得分。
(1)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根据KMO样本测度,0.675接近于1,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0.000
(2)提取公共因子及公共因子说明
由相关矩阵计算得到因子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2.873%,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因此,选取前4个因子来描述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的竞争力。
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对初始因子荷载进行旋转,从旋转后的结果可知,公共因子F1在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企业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亿元以上交易市场个数、运输汽车拥有量和年货运量、运输线路长度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商贸流通产业规模和产业生态情况;公共因子F2在商贸流通企业销售额、批零系数、商贸流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民消费水平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商贸流通产业结构和产业增长力因素;公共因子F3在商贸流通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消费品零售连锁率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商贸流通产业效率;公共因子F4在零售业物流统一配送率载荷很高,反映商贸流通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3)因子得分及排名
用各个公共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地区综合得分,公式如下:
综合得分F=32.57%*F1+32.072%*F2+10.77%*F3+7.46%*F4
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排在第18位,在西部12省中排名仅次于内蒙古和陕西。但就全国范围来看,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的竞争力还比较弱,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综合因子F1排名为22,说明重庆商贸流通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产业生态环境还比较差,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水平还不高;综合因子F2排名第8,说明重庆商贸流通产业不仅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而且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综合因子F3的排名为6,说明重庆商贸流通企业流通速度快,盈利能力强,商贸流通产业效率较高;综合因子F4的排名为20,说明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二、促进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生态水平
商贸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从事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它对地区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的要求比其他产业更高。
截至2009年底,重庆铁路营业里程为1317.7公里,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公路里程110950公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营运汽车24.51万辆,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0%;亿元以上交易市场107个,比全国平均水平少44个。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大城市、大农村”的特征明显,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更为落后,到2008年底,通村汽车数量只有8872辆,缺乏规范化的大规模交易市场。①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不完善造成了重庆流通渠道不畅,运输、仓储等活动发展落后,严重制约着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生态水平势在必行。
政府应加大商贸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和市场的建设力度,扩大财政在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上的支出,并合理规划建设的区域和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主城区域集中力量建成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于一体的发达的物流体系,使得各种运输方式可以形成网路,相互衔接;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带动作用,形成可供企业共同借助的交易平台。在县域和农村地区,加强农村公路和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两项市场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的市场环境。
(二)加强商贸流通产业组织建设,提高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
2009年,重庆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3026个,实现销售额4023.5亿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8%和60.5%,零售连锁率只有19.5%,规模不大,组织化程度不高。②
提高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必须从企业着手:一方面应加大商贸流通企业的并购力度,鼓励企业以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更大范围的整合,优化商贸流通资源配置,调整现有商贸流通产业结构,以连锁经营和物流统一配送为突破口,培育出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另一方面,以连锁经营为纽带,把中小型商贸流通企业组织起来,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提高经营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鼓励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促其创新与繁荣。
(三)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投资,提高商贸流通产业增长力
近3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2%,增长速度快,势头明显。但重庆居民消费水平仅有8308元,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87.6%,内需明显不足,居民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③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国内经济回升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扩大内需是保证商贸流通产业增长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重庆要充分利用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城乡统筹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积极推广研究成果,打破城乡樊篱,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关研究表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④另一方面,要着力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消费,坚持把扩大农村内需作为重点,在农民消费升级、农村技术装备水平升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农民和农民工进程安居工程和农村金融创新等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植力度。
2009年,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8.437亿元,仅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1%,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已经成为制约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增长的重要因素。⑤
增加商贸流通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势在必行。一方面,借助打造重庆“一小时”经济圈7312亿资金注入的机会,进一步完善城区商贸流通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流通渠道。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商业网点和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
(四)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商贸流通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
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旨在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建成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享受和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方面同样的政策优惠。两江新区的成立对于提高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是一个黄金机遇。一方面,商贸流通产业可以借助两江产业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区域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有效率地流动和聚合,改变流通要素过于分散的现状。另一方面,两江新区的成立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和流通的互动。商贸流通企业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引导生产的流向,调整制造业产品结构,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商贸流通企业也可以通过向制造业进行市场定制,实现差异化竞争策略。
(五)培养人才,发展技术,为产业现代化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根据Thodore W.Schults的人力资本理论,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重要得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2009年,重庆共有高等教育学府60所,在校研究生3.91万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9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30%,占重庆全市生产总值的1.21%。⑥重庆正在逐年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但就商贸流通产业而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有很大缺口。要提高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推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必须培养一批熟悉现代商贸流通规则,具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高效管理的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对现有商贸流通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商贸流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壮大商贸流通产业的精英队伍。
技术创新是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助推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流通成本的下降和流通效率的提高。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将商品的需求、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在准确的时间、地点,以合适的价格把商品便捷地送到消费者手中。电子收银系统(POS)、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技术的运用,为商贸流通的营运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经济效果也十分可观。外资零售巨头沃尔玛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了“天天平价”。
促进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推动技术创新,增加政府科技支出,加大国债贴息贷款向商贸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倾斜力度,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通过推动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来提高产业竞争力。
此外,由于商贸流通产业进入门槛比较低,市场集中度不高,政府应该加强对商贸流通产业的规划,加强流通领域立法,为提高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责任编辑:方涵)
注释:
①数据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2009年重庆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②⑤ 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③数据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09》计算得出。
④扩大内需战略应以城镇化为重要抓手[EB/OL].省略/www/NewsInfo.asp?NewsId=1092.
⑥数据来自《2009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 杜丹清.现代流通产业经济学[M].浙江: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8.
[2] 雷仲敏.竞争力评价[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财贸经济,2005,(04):61-65.
[4] 冉静斐.区域零售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6,(06):13-16.
[5] 马庆国.管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 宋则.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上)[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04):11-13.
[7] 宋则.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下)[J].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06):7-9.
[8] 马金书.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9] 王永培、宣烨.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各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兼论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策
[J].经济问题探索,2008,(04):42-46.
[10] 宗颖.江苏省商贸流通业发展评价分析[J].商业研究,2009,(11):190-192.
[11] 岳牡娟、孙敬水.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江苏商论,2009,(09):21-23.
[12]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统计,2009,(08):9-11.
[13] 张弘.北京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J].神舟商贸,2009,(08):64-65.
[14] 朱坤萍.如何提升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J].经济纵横,2007,(02):24-26.
[15] 耿莉萍.提升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0,(07):13-16.
(二)新区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新城区新建优势,合理规划和实施商业布局,配置新的商业设施,完善市场载体,畅通商贸流通渠道,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发展。
(三)“大交通”发展为__带来了“大流通”的机遇。随着交通骨干网络工程加快推进,__已成为湘粤赣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方式滞后、信息化水平滞后、政策规划引导滞后、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县商贸流通业无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均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商贸流通业必须迎头赶上。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载体完整、功能齐备、渠道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达到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切实加强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络。二是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1-2个功能齐备、特色鲜明、集散能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市场。三、继续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城区重点抓好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和卢阳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四是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构建以城区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完善商贸流通业态种类
一是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及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零售市场业态。二是创新发展餐饮业。引导餐饮业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特色餐饮服务和大众化消费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发展住宿业。充分利用温泉品牌发展温泉主题酒店,发展一批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馆,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商贸业与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其他服务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场主体。
一是壮大流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力争规划期末,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二是扶持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贸服务企业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展特色经营。
4、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是着力推进流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普及销售网点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刷卡设备等装置。二是稳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连锁经营,规范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__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立__分站,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支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生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城市经济;影响云南
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且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先导性产业,商贸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16.3%的速度逐年增长,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0.8万亿元,到了2012年这一数值提高至21万亿元,增涨幅度近一倍,其中2012年国内的餐饮业营业收入突破23283亿元,较上年涨幅13.6%。由图1可知,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不断发展扩大,不仅提高了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而且还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可见不断扎实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全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商贸流通业项目建设的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商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与逐步完善,当前专业市场得到逐步升级,项目的建设发展势头强劲。2002-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建设商业市场综合楼共投资1000万元、家居装饰及超市投资接近400万元,同时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投资约1550万元。现阶段国内商贸流通项目的建设发展势头强劲,使得商贸流通水平与经济结构得到快速提升与完善。
(三)流通模式与产业不断发展与创新伴随着流通技术以及流通手段的不断变革,国内商贸流通的模式得到不断创新发展:货仓式商店、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以及家居建材店等流通模式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流通业态的多样化发展。其次专业化、正规化流通企业的分工体系也不断完善与形成,进而形成以需求作为导向的商贸流通业链,逐步形成集“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物流配送”综合一体的新型经营模式(洪涛,2013)。此外利用移动通信、互联网与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全面带动了国内商贸流通业的较好转型和升级。
二、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商贸流通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不仅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商贸流通业自身也能够提高流通的效率,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能够促进资本的不断积累以及技术进步,增加了社会的总供给,较好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一)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1.商贸流通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商贸流通业对GDP的影响,通过所实现的产值在GDP的比例衡量,而商贸流通业的贡献率主要通过流通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某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多数和这一地区的商品、该区的市场化程度、社会分工与专业化生产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按照历年我国统计的年鉴资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接近9.5%,年平均增长近3.8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的商贸流通业总产值约29726亿元,增长率为10.63%,远高于GDP的增长率8.95%,而商贸流通业的产值份额占GDP的比例接近10%,可见商贸流通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越大,则表明产值在GDP的比重与增长也就越快。2.商贸流通业对社会就业的影响。社会就业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与要求,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即劳动者为社会提供服务或商品时也可获得劳动报酬,而且还具有社会意义,通过劳动使自己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李欣欣等,2014)。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就业指数指的是流通业从业者数量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就业指数越高表明该地区的商贸流通业越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进而就能解决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现阶段国内商贸流通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就业贡献率从1980年的3.23%提高到2014年的13.86%,其中2013年商贸流通业的就业者超过7685万人,增幅远高于其他行业。2011年我国批发以及零售业就业者数量比例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约25%,其中零售业、批发在个体、私营企业当中的从业者比例接近41%,连带仓储、交通运输、餐饮业、邮电通信业以及住宿行业从业者,整个商贸流通业从业者数量占社会从业总人数的约50%。由此表明商贸流通业对提高社会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商贸流通业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首先,商贸流通业作为商品销售主要环节,在整个社会资源的调配过程与结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生产的分工与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各产业间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由此提高了产业间的中间需求,因此商贸流通业对提高社会经济的运行效率起到助推作用。其次,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较好地为第二产业产品的顺利实现提供支撑,而第二产业的发展又为商贸流通业提供了市场空间;商贸流通的扩大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同时提高了社会运行的生产效率,从而加速经济的发展(龚丽虹等,2011)。商贸流通业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均起到调节作用,以第一产业中“蔬菜流通”而言,对于蔬菜流通方面出现的“菜贱伤农”或“价高伤民”之怪象,商贸流通业应通过进一步缩短流通环节提高效率,进一步发挥流通信息的引导功能,有效确保农产品的顺利合理与及时流通,最终有效推动第一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后,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对第三产业经济的提高产生外部性作用。商贸流通业也借助其自身能够产生对第三产业经济的贡献力、对于地区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以及发挥对消费的服务力、对上游的控制力等优势,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
(二)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间接影响首先,充分刺激需求的增长,优化并升级消费结构,就消费者的地位角度而言,商贸流通业已经由社会经济的补充角色向社会经济的主要角色方向转换,进一步真正发挥出商贸流通业的“聚”与“散”功能,全面引导消费。其次,商贸流通业不仅扩展了经济市场,同时还有效地引导生产、活跃消费,并且促进了社会的充分就业,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全面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商贸流通业不仅可以节约社会的总交易成本,而且还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的内涵方向发展。最后,商贸流通业通过把生产和消费相互联结,合理配置并优化各生产要素与资源,全面促进再生产,在经济运行中,商贸流通业有效将服务、设备、商品、劳动力以及生产技术等各要素资源聚集起来,从而充分加快流通速度并提高流通的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以云南省为例
(一)云南省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就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而言,从2000年该省的经济总量由50.25亿元人民币提高到2010年的1020.08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速度为5.23%,其中住宿餐饮业、仓储邮电业、交通运输以及批发零售行业均有迅猛发展。2012年,云南省流通业的生产总值接近1288亿元,比重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2.51%,而占服务业总产值的近30.40%,较上年提高1.4%;同年该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41.62亿元,较上年提高18.10%。2013年该省的零售业的零售额为2367.715亿元,较上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餐饮业的零售额接近474亿元,较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住宿业的零售额为39.025亿元,较上年提高21.3个百分点,而批发业的零售额接近397.20亿元,较上年提高37.8个百分点。可见该省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势头迅猛,各行业流通业态均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云南省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制约因素1.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南省的流通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商贸流通的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同时云南省发展商贸流通业还积极导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连锁销售等管理技术与现代化的营销理念,从而提高了全省商贸流通的效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云南省全省的生产总值为11720.9亿元,较2012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该省完成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约1895.35亿元,提高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927.81亿元,提高13.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约4897.75亿元,提高12.4个百分点。可见商贸流通业对该省的三次产业起到了促进、协调与带动作用。2.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一,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体系有待完善。缺少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地处偏远且交通闭塞,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顺利发展;流通信息与网络不畅;缺少专业的流通人才;商贸流通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不强。第二,商贸流通业的物流长期发展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商贸物流的基础设施比较差、商贸网点总数不足3000个,而且商贸流通从业者仅有5000人左右,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存在“小、散、乱、差”等现象;缺乏流通管理人才,缺少健全的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与运行机制。第三,商贸流通物流市场的建设也存在滞后现象,根据2010年的相关统计报告表明:2009年云南省农村商贸流通物流市场数量比重,仅仅占到该省消费品市场的不足10.2%。由于上述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云南省商贸流通业难以发挥出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与优势。
(三)云南省商贸流通业对该省经济发展的影响1.商贸流通业对云南省GDP的影响。现阶段云南省商贸流通业对提高该省的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商贸流通业对该省社会产业的增加值从1996年的212.63亿元提高至2012年的1617.85亿元,年均涨幅约14.68%。此外该省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由1998年的7.72%提高到2007年的8.53%,表明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不断快速发展且规模进一步扩大,商贸流通业对于该省的GDP贡献率不断逐年提高(见图2)。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在GDP以及在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约为14%与40%,然而流通业在GDP的比例相对稳定;第三产业中流通业占比高,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减弱的趋势(宗颖,2012)。由此表明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以及GDP虽保持在同一水平,但是流通产值占GDP的比重未能跟上流通产值占第三产业的速度(见图3)。2.商贸流通业对云南省社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云南省2012年商贸流通业中的城镇从业者人员接近41万人,对GDP的贡献率接近15.7%,该省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为城镇从业者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从而全面较快地带动社会就业岗位的增长,进一步发挥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运行的促进作用,如表1所示。通过表1历年数据的对比情况可知,云南省的商贸流通业中的从业者占第三产业工作者的36.7%。基于动态角度而言,该省流通业从2003年至今,从业工作者数量较为平稳且有上升的趋势。然而该省流通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较大,进而为全面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拉动该省经济的全面协调增长。3.商贸流通业对云南省消费的影响。流通环节作为连接消费与生产的纽带,对经济的发展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等方面起到助推作用。商贸流通业对云南省消费的影响,主要通过流通业的产值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来表示,当比重越大表明当前流通业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大,即商贸流通业对该省消费的促进作用就越充分,从而真正促使商贸流通业发挥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图4可知,云南省1996-2012年流通业的产值逐年提高,同时该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扩大,现阶段云南省流通业对消费的贡献作用凸显,对经济消费起到较好的带动或促进作用。
(四)云南省发展商贸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路径1.提高对商贸流通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按照《云南省商贸流产业的发展划》,各地方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观念与解放思想,坚持做到“开拓市场——扩大消费——发展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加大政策与税收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不断完善该省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的软件与硬件环境,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还应提高信息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较快地形成区域的交通以及信息网络,提高商贸流转能力与流通效率,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罗文凯,2011)。2.加快商贸流通业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云南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商贸流通业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重点规划并积极建设仓储——包装——加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该地区商贸产业的流通效率,确保地区物流网络及信息的畅通,提高商贸流通业物流建设的服务水平。提高商贸流通信息化的水平,推动商贸流通业的技术装备、资本运营或组织形态等创新。一方面云南省应积极培育大型商贸集团,以便较快提高商贸流通的管理与组织能力,采用“改组”或“收购”、“兼并”等形式有效促进商贸龙头企业的强强联合。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最终提高该省的经济水平。3.重视商贸流通业对于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商贸流通业的顺利发展可以全面推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此应加以重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引导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一方面有效调整商贸流通业的各项政策,制定合理有效的商贸流通发展法规,同时进一步整合现有的批发零售市场,引导流通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电子商务体系,以期全面促进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建设进程,促进更多商贸流通业的多元化发展,较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张弘,2013)。4.完善流通业的法规政策助推城市经济较快发展。政府制定切实有效、支持城乡商贸统筹协调发展的法规、政策或制度,推进该省商贸流通业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改善该省各城市的流通与消费环境,完善该地区商品的流通市场,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的城乡商品流通新格局。努力打破市场的准入障碍与行业的保护制约,积极为商贸流通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进该省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商贸流通业对于促进消费的先导作用,最终发挥商贸流通业对该省各城市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5.重视培养商贸流通人才为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利用各高等院校的人才,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不断培养商贸流通人才,以提高该省现代流通的专业人才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此外建立不同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该地区流通行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管理水平;鼓励商贸流通从业人员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提高商贸物流服务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该地区商贸流通业顺利发展,最终发挥商贸流通业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与带动作用(王锦良等,2011)。
总而言之,要进一步重视商贸流通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意识,不断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业的稳定发展,完善各项商贸流通的法规体系。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商贸流通环境,政府也应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养商贸流通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进而快速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涛.商贸流通业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2.李欣欣,刘根荣.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14(9)
3.龚丽虹,张体伟.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6(4)
4.宗颖.江苏流通业贡献及其发展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
5.罗文凯.甘肃省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