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2: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思政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作者:梁会兰 戴如莲 杜锦文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马列部
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都不受广大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重视不够,建设不足,管理不严”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让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并且终身受益的课程,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加强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建设和管理,合理配置课程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坚守思想政治课堂主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学生业余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工作首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渗透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渗透形式上,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既要不拘一格,又要让大学生喜闻乐见。具体可以按以下方式来操作。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文物遗迹资源,对学生开展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在每年的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组织团员青年祭扫烈士陵园、举行入团宣誓仪式等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积极引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之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培养的重要课堂,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第二集体,是当代大学生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因此,学院应该支持帮助团员青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积极组织一些校园文化艺术类的活动。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态度,激励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范围上要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并且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指在校园内,还应该走出校园,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创造机会让大学生参与到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中去,接收到书本以外的学习体验。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总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且充分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弥补。(1)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应坚持真理当前一些高校所开展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大多比较浮泛,很少能够顾及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量实践证明,当前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 在教育形式上注意形散而神不散学生的业余生涯本身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学生的业余生活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形式零散,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做到在教育形式上形散而神不散,充分保证教育的内在主旨和内涵,增强各种活动的主题性和针对性。
对当前面向基础教育的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互联网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2]根据这些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新途径,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工具的作用,使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推广载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网络文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很多作家和学者喜欢以网络作为传播载体,将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思想情感以及对生活本质挖掘的作品展示给网络阅读人群,进而对阅读人权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行为活动、道德观念、个性节操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大学生由于从事的网络活动最多,与网络接触最为频繁,因此所受影响也是最深的。列宁认为:革命的文学能教导人、鼓舞人、引导人,而笔者认为,网络文学作品能够对现代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活动进行客观的表述,并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对网络阅读人群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3、网络文学的心理辅导功能网络文学所具备的补偿功能和心理宣泄作用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心理教育是相互统一的,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其人际关系是否良好、行为活动是否存在偏差、道德理念是否主流。叶舒宪曾说:“作家、艺术家、文学批评家等与精神医生之间的传统职业分野正在逐渐淡化,文学与医学保健之间富有成效的话题和互动正在方兴未艾地展开,身兼诗歌神和医药神的阿波罗神话重新闪现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文学,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充分展示网络文学文化魅力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以便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稳、更远。
二、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积极影响
1、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青年网络作家,他们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在创作时经常会使用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和鲜明个性色彩的网络词汇,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网络作品的创造性,因此,大学生在阅读这些网络作品时就会受到作者创新意识的影响。另外,由于网络文学具有灵活性、多变性等特点,而且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的文学形象,从这一角度讲,大学生通过心善和阅读这些网络作品,能够极大限度的拓展文学思路,扩大发散性思维和想象空间,并强化自身的突破意识和创新意识。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要求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只要是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都是值得提倡的,都应该得到肯定。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障。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是在坚持理论观念下提出的,要求必须坚持三个代表推行的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作用
1.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确立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观念的确立为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2.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保障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开放和平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流动体制,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劳动之间,制度性的障碍被消除了。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三个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要求保障平等、和谐、互助互利的劳动关系,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1.劳动的平等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平等的劳动观念,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一切能够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劳动都是平等的。
2.劳动的合作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合作劳动的观念,劳动者之间的合作是实现社会大生产的重要条件,合作劳动的观念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社会主义公平教育的理念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
公平是经济社会各种关系的重要体现,是人们对于社会以及发展的看法。和谐社会理念下公平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制度来实现的,制度的公平性保障了人人都可以平等去竞争,在进行社会资源分配时,主要是按照社会成员对其需要进行分配,没有绝对的公平。制度下的公平是指人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而强调结果的公平,则是强调社会资源的分配时平均的,结果的公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谐社会理念就是满足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尽一份力,制度的公平来确保自身的权利不被侵犯。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生公平观念教育
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制度公平保障了人们可以享受平等的权利,可以通过制度维护自身的权利,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避免不公平的竞争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大学生对平等观念理解比较透彻,对资源分配的平等比较在意,而对制度公平却没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的制度公平,必须实现按需分配,强调多劳者多得。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对公平观念的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公平有新的理解,使大学生摒弃结果公平的想法,改善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只有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公平观念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才能放平心态,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生观与创新理念的教育
(一)和谐社会理念体现了对大学生人生观建设的要求
人生观的形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必须树立以为指导,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格的完善,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创新精神的教育
一、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与解读
1.核心素养概念形成追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也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核心素养都成为教育界的高频热词。追根溯源,国际上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是于1997年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项目,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后来各各国家也在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比如:加拿大将核心素养列为学生毕业中必要的学习成绩。澳大利亚也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将各项能力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去。2.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既有总目标需要完成,又有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所以要想让这些目标充分落实就需要与核心素养的完美结合。经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理性精神、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1)政治认同。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涵义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对所建立的社会阶级、社会制度、政治权力公民的认可与接纳,并且在规范的前提下自觉约束自身的行为。(2)公共参与。所谓公共参与是指在社会各方面中,人们对经济、文化、政治的关注。所以公共参与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旨在推动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立场来参与社会生活,如在政治方面,依法行使选举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积极参加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提升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3)法治意识。笔者认为,法治意识是社会实践中人们逐渐探索的有关法的知识、想法、态度,反映出人们对法律的全面认识水平以及自觉地遵守法律的行为。(4)理性精神。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中的理性精神,主要是在当前纷乱复杂的社会时,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问题,进而做出理判断和价值选择,面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时,应有辩证思考、根据事实、与时俱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要求
1.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精准化——聚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把核心素养应用到学生身上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辅助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好的增强三维目标的作用,让每一堂课的每一环节都是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努力。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求就是把宏观的课程标准变成具体可实践的教学目标,进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这样核心素养这些上位概念就会在三维的教学目标中得到落实。但是每一节课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不同,因此要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灵活地制定目标。2.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最优——发展核心素养。随着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虽然我们有了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要根据教师特点、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首先,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学观就由知识向能力素养转变,学生观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仅要重视学习知识还要注重能力的提高,那么教师选择方法的目标在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品质素养的提升,比如:讲授法的基础上选择合作探究法。其次,教学方法选择针对性与灵活性统一。由于每一节课的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要把握方法的针对性。如果长期的重复一种教学方法,师生就会产生疲劳感。所以要有灵活性。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
1.教师深度剖析教材中包含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材共四册书,每一册书都有自己的体系建构。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把它列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发展核心素养。比如必修一《经济生活》看似是一些经济常识但是包含很多“政治认同”的因素。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现象是一方面,更重要让学生增加政治认同,产生一种归属。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深度剖析教材,利用学科知识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2.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在课堂参与中生成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能力的提升、品质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起作用。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就需要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之中。“政治认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不再是强行的灌输,而是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发自内心的认可。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过程,既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又需要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剖析教材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因素。所以需要教师课堂教学中把理论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但是由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差异,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还需不断完善。
2.精心设计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一个好的提问、有梯度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保证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很少用“对吗?是不是?”这样单间无效的提问方式去提问学生,而是根据课程内容精心问题,尽可能让提问有思维性、针对性、开放性和梯度性。
二、要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不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而且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难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增强政治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通过(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可结合谈话法、自学法、讨论探究法、练习法、实践活动法等,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还可以利用课文中穿插的“想一想”、“各抒己见”、“知识链接”与“活动平台”等栏目,恰当地穿插些趣味性活动,让同学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观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阅读、观察、思考、想象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手段多样化。在政治课学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PPT、视频、歌曲、图象等多媒体手段,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采用小品表演、模拟情景、竞赛、讲座模式创造出学生装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又增强了政治课的吸引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要巧用教学案例,活化课堂教学气氛
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抽象的理论往往让学生觉得一些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我们教师能针对政治课的特点,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让思品政治课堂生动活泼起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善恶观。案例的选用可以是社会新闻热点,也可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身边事例或社会情景。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能比较轻松地突破重点、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要多元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不应只局限在练习作业、试卷检测的成绩上,而应注重放在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践行上。教师要善于评价学生,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学生。所以,在政治课堂教学,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练习题、检测试卷、课后作业可让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同评等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还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各种活动,如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此外,还可以采用学习日记、成长记录等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些灵活多元、全面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方法
(一)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首先应该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学不高难以为人师,身不正难以为世范”,对于现有的教师队伍,应该定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利于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于教师的招聘活动,首先要考察应聘者的思想道德水平,近年来教师犯罪的新闻屡屡触犯人们的神经,究根结底,是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导致的,因此对于应聘者,无论其专业知识多么丰富,思想道德水平不过关的一律不要。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建设教师队伍,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铺平将来的人生道路。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单一,教师照本宣科,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多少兴趣,进而轻视思想政治的主要原因。高职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是不妨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灵活的运用,合理安排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更有兴趣参与教学,不再将思想政治教学作为任务来强迫自己完成,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纠正以往的错误思想。
(三)避免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校园是教书育人之地,但是学生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往往在同学之间出现攀比炫富的现象,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偏低,凡事只为自己着想,学校对这些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在校外的活动学校不能控制,但是学生在校内的言行应该符合大学生应有的规范,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的谈吐应该是文雅的,而不是充满着功利气息。对于学生间的不良风气,学校应该及时了解,并且及时予以控制。
许多学者在研究媒介素养教育时,都将着力点放在培养媒介使用能力上。然而,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从根本上应更注重“思想”教育,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因为,如何应对媒介传播的大量关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内容,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理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3〕(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观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在传统的大众传媒体系下,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信息占有上具有绝对的优势,牢牢把握了话语权,体现了较强的权威性。教育者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和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对学生实行既定的思想灌输,而不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和质疑。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信息占有上拥有了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的地位,甚至对新兴媒体的利用能力要高于教育者,并逐渐在网络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体语言。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主体不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不了解各大众传媒的属性,就无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和解读,不能透过信息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渗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在此意义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然要求。(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尚处于心智成长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吸引和诱惑,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成才。具体来说,现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大众传媒浓重的商业化倾向易引发大学生的消费主义观念。其次,多元的大众传播渠道易导致大学生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大众传媒即时传播的海量信息易导致大学生思维的肤浅和混乱。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之所以能对大学生产生如此深刻的负面影响,是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高分不开的。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急需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其媒介道德规范和自律能力。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具有共同的内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达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进而指导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一个思想传播过程,是一个以意识形态的观点为内容,以大学生为对象的传播过程。〔4〕因此,媒介素养教育中必然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无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还是对信息进行解读,都需要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判断的标准,而这种价值观的培养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共同关乎的问题。可以说,二者之间具有了本质上的必然联系。(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法具有共通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二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其他相关课程之中;三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注意发挥大众传媒、家庭和社会等各方的力量共同推动该项活动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长期关注和共同努力。与此相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教育体系,且其展开渠道也主要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在实施方法上首先具有了融合的契合点,如可以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理论课堂教学中单独设立一个章节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二)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实现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完善,内容广泛、理论性强,系统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要真正达到让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教学目标,促使青年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需要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同志强调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为之,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老师的指导下,让青年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和能动性,投身实践教学,在现实生活中体会、领悟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
(三)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教学机制相结合,以体现对教育规律的遵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样需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理论的教育,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养成的教育。
二、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
(一)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系统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是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关键。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之中,补充实践教学教师数量。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数量不断增加,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现实来看,如果仅仅依靠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作为实践教学教师,难以有效组织数量众多的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因此需要系统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补充和壮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为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吸纳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壮大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从不同的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渠道。一是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平台。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自身就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想场所,因此需要积极挖掘和培育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平台。为之,可以通过建立诸如校史馆等具有历史和人文底蕴的文化载体;采取措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紧密融合,促使大学生在参与课外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团,设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题项目,组织开展类似于全国大学生科技类的竞赛活动等方式建立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二是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外基地。建立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着主题吻合度高、地点就近就便的原则统筹规划,通过制定和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指定本省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以便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场地和平台。同时,高校应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联系,建立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体制与评价机制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异化
多媒体教学的异化,是指由于对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目的辩证关系理解的偏差,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利优势,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充分结合的一种相反状态。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异化,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由于对多媒体技术的不当运用,使教学效果和所预想的走向反方向,违背教学一般要求的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异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效果异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一些老师对多媒体的引用反而使教学效果异化。教学课件一味地强调色彩、动画、文字、技术,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导致学生过多地被这些花哨的形式吸引,却忽视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只是一张一张的把大段的文字和形式展示给学生,不能在展示课件的同时,加以恰当地讲解和说明,不能将教学思维融入课件中,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没有与学生的适当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只能接收感性知识和表层化的信息,不能完全的把握和接收教学内容;而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课件播放过快,让人目不暇接,学生只能忙着埋头抄笔记,无法正确处理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形成理解与听讲阻断,课上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课后对所抄内容无法理解,从而无法复习和巩固,更不用说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这样,学生没有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只有着表层化、瞬间化、碎片化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疑问会越来越多,对学习也越来越缺乏兴趣。
第二,重多媒体课件演示,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一些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省去板书,把课本的内容大段大段的照搬到课件中,课件只是对课本的再现,没有一个合理的、有逻辑的安排,在课堂中也只是一页一页的播放课件,一味地追求用直观的图片、音像、视频和现有的文字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减少了生动的讲解,以及和学生的沟通。这样一来,没有教师的激发与引导,学生在这些现成的内容面前,只专注于视听,只一味地接收信息,形成懒得动脑思考和分析的坏习惯,最终丧失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第三,过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导致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在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上,很多老师对其产生了严重的认识误区,过分强调如何把幻灯片做得漂亮、生动、形象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却忽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完全依赖课件,忙于操作相关设备,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没有发挥其对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则“坐享其成”,被动地接受着教师和课件的灌输,没有参与教学中,没有主动学习,其个性的、独立的、主体的学习没有得到展开。
第四,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制作者和使用者,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及使用程度影响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还没有熟稔的掌握,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因此课件制作水平还很低,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内容复制和罗列到屏幕上,或是插一些不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课件仅仅是代替了黑板。还有一些老师虽具备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但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只是过分地追求形式,没有对已有资源进行取舍和利用,课件花哨,信息量却不高,价值不大。
第五,异化还表现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冲突上。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使用上,一直有两种比较片面的、偏激的观点。一种认为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不适用,把多媒体教学的不足过分放大,认为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断打断教师的思路,同时又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它使得教学变得松散、肤浅,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懒惰的心理。这种观点的持有者主要是中老年教师,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思想上排斥多媒体教学,以阻止多媒体教学对他们传统教学方式的威胁;而反过来,很多青年教师则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认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在教学中减少自己的劳动,还能使课堂新颖化、现代化、潮流化,而传统教学则是无趣的、乏味的、落伍的,因此,完全忽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有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同样重视的老师,但是,他们还是无法转换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不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问题,把课堂从“人—人”的灌输变为机器的灌输。
三、多元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完善
面对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的异化问题,如何优化、完善多媒体教学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第一,合理运用多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丰富,教师要选择最合理、最有利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在对媒体技术的选择上,教师要有一个理性的思考。多媒体技术并不适用于每一节课,它的滥用只会使教学效果本末倒置。因此,教师要根据本堂课的目标、要求及学生现有的水平等因素来决定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讲授方法的合理性,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教师首先要恰当设计教学流程。要熟悉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目标、大纲及教学重难点,在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把讲解与课件展示、板书及课堂交流等环节相结合,使得教学流畅、紧凑;准确把握教学节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调节教学节奏,改变学生埋头抄笔记而忽略教学内容的状况,必要的时候,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所学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第二,加大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和兴趣的引导,只注重多媒体课件在制作上的精美化和有趣化,全然不注重讲授的技巧和作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教学更为生动、更为容易理解。教师要在熟悉教材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巧妙地运用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讲课技巧和方法,把课件与讲授相结合,以自身的魅力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让学生主学习和动脑,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吸引教育的最重要因素,要想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代同步,适应时展的要求,否则它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作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始终处于发展的动态中。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都发展得很快,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为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经过这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面临一些新任务。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大好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的优势,体现时代的特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归根结底是要得到客体的认可和接受,所以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所处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成长阶段以及成长的不同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教学内容更充实,解答学生疑问更真实,给学生带来切切实实的帮助,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对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学会辩证地去看待和分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样的教学内容当然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除了以上总的方向,另外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于大一新生和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不同,因为他们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学习任务、学习情况和面临的问题都不同,心智也处于不同的成熟阶段,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内容,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实效。还要时时关注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是社会现实矛盾的焦点,也是大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教学内容要有解答社会热点问题和解除学生的疑问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要给学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心底里感到学理论有用、管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