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4 15:23: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税务风险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税务风险管理论文

篇1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无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税务知识较少,不能按照税法要求计算、缴纳各项税款。发票的开具、使用无专人负责和使用登记,收到发票无审核。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超范围抵扣的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未进行辨识,对确实不应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行认证,认证后未立即做进项税转出。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未全部做进项税转出。如购买餐饮设施用于职工食堂,购买节日物品用于员工个人而进行了进项税抵扣。

2.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发电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税务管理的理解有限、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但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治标不能治本;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结果是内部控制再多最后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准则的要求如实反映公司的经济业务,建立《财务工作管理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方面继续保持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会计核算标准化。结合公司业务特点编制《财务工作管理标准》,对核算中具体操作步骤、摘要的表述、会计凭证的附件、报销业务的发票等进行了统一要求,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统一和细化会计科目体系,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据业务内容细化到部门、机组、项目等,满足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稽核凭证—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的闭环控制程序,对于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月度稽核报告,提示风险,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推动整体会计基础核算水平的提高。以会计核算“零差错”为目标,遵循准则,夯实基础,提高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加强发票管理,严把发票关,特别是针对跨期发票、定额发票的规范性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确保及时准确完成报表的编制上报,为股东方及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

加强对发票的规范性、报销凭证完整性的审核,防范涉税风险。充分利用税务中介专业力量的优势,分别对发票及涉税事项认真梳理,并出具审核报告,避免因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规范引发的涉税风险。针对税务中介提出的涉税事项,逐项确认、明确整改计划、落实责任,实现规范的闭环管理,并将税务自查及税务中介审核问题举一反三,及时共享。建立《税务定期计划登记表》,月度内根据定期工作计划标注税务管理定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对不定期工作进行合理标注。建立完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保管、开具等管理制度,设立《发票使用簿》使发票使用管理规范、有效,建立较好的发票使用登记制度。

3.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对税务风险防范起着决定性作用,个别发电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国家稽查力度加大和法制化进程加快,税务稽查面越来越全面,侥幸过关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将税务风险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业务形成是由业务人员经办,财税人员一般是对业务进行涉税处理和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所以业务人员对税务风险认知程度及践行情况决定着其业务的税务风险的大小,比如虚假发票的取得,合同的签订方式和形式对涉税均存在影响,业务人员对税收态度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因此需要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从管理层到业务人员全面防范涉税风险。

4.加强税务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建立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与研究机制,对涉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传输与保管,建立公司级的税务知识库,实时更新税收法规政策。积极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项财务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注册税务师等相关的课程,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跟踪新的税务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税务政策变化。通过《中国税务报》等税务刊物,及时获得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并将相关文章建立导读索引,方便大家查阅。

5.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实现由核算向管理职能的转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税务管理工作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依法合规纳税的同时,应加强税务筹划的工作,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规避涉税风险。加强税务筹划与公司生产经营的结合。除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外,加强税务工作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持,特别是合同管理中涉税问题的研究。针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的税收筹划。

篇2

(1)人力资源消耗。主要包括施工工人的工资、津贴,以及为工人提供的各种保障、保护费用。(2)购买建材支出。包括建设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配件,以及辅助工程的费用开支或者租赁费用。(3)机械的使用。包括运输、起吊等大型的机械的租用费用,以及在使用中的安装、拆卸、进出场费用等。(4)因特殊的需要而增加的开支。如在恶劣的条件下仍要求工人施工时的增加费用以及夜班的施工增加费,或者因料件的二次搬运、清理场地等产生的预算外开支。此外还有管理费,即在管理和组织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开支。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以上提到的各种费用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使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来说项目的成本控制具有三大特点:(1)对象。项目成本所针对的控制对象是工程中发生的直接以及间接的费用;(2)目标。项目的成本控制必须围绕着施工前的预定目标展开,保证项目的施工经营目标的达成;(3)限度。项目控制作为责任行为,必须坚持以可控成本为限度。至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或者上级的管理费用不应该列入上述范围。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成本意识淡薄。尽管项目经理部有着明确的分工,各部门为了我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但是这并不能做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例如各尽职能背后隐藏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技术部只注重工程的质量,可以为了质量的达标而采取耗费更大的技术方案;施工部门为了抓工期,盲目的增加人手、机器,使得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增加了支出。于是这就明显的表示项目部并没有真正的做到降低成本的工作,貌似尽善尽美的项目成本计划,其实还有许多可以通过个单位协调降低成本的可能。(2)成本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只要与项目相关的“责任,权利,利益”不落到实处,那么与之相关的人员在进行成本的管理时就缺少约束与评价的机制。通过项目的成本与项目的管理人员的利益挂钩,可以有效的避免成本意识淡薄以及完善管理体制的目的。(3)建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一般谈成本控制只是停留于前期的预算,实际上如果在施工中不注重成本控制,那么初期的预算就会大打折扣。(4)完善质量成本管理。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并非要求成本可以任意的压低,因为要考虑到企业在分包的过程中的压价行为。如果分包单位由于价格过低而铤而走险的采用劣质建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那么项目的质量就受到威胁,最终还会导致工程的成本增加。

3.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1)成本控制内容。项目的成本控制就是在制定项目成本的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对于出现的偏差及时的采取纠正措施,力争不断的降低工程的成本。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要首先对于施工的费用开支进行控制,减少各项开支;对施工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达到资源的合理使用。近年来的工程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表明项目控制的方法与力度不到位,因此要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是制定以施工组织计划为中心的管理,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其次要在施工中不断的改进工艺,改进施工方式,同时用新材料来降低各项消耗。最后要加强水电施工企业的内部建设,建立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责任经济制度,充分的调动各部门的成本控制积极性,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将工程成本降至最低。(2)制度控制法。为了使得施工中的原则具有约束性,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于生产中的各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规定。例如对于可以采取计件工资制的工作要依照计件发放工资,充分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原料药统一的管理,实行严格的限额领料、余料回收、损坏赔偿的责任制。财会部门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设定费用的开支范围及标准。(3)定额控制法。《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法规中规定,个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符合国家的定额指标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内部定额编制,包括劳动力数量、材料量、管理费用等。这不仅为签发施工任务单提供了依据,也同时有效的实现了成本控制。(4)考核成本降低指标与费用的节约指标。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反差情况指标,可以有效的反映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成本降低额就是用预算成本减去实际成本所得;然后将得到的数值除以预算成本就是成本的降低率。通过对于各种料件使用中的这一指标的量化规定,可以有效的评测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如对于水泥、钢材、油料等的成本降低额作出具体的规定。

4.责任成本控制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责任成本控制是需要一定的满足条件的,首先要有预定的目标,其次要有考核预算与实际偏差的回馈信息,再次就是要有对偏差的纠正措施。此外责任成本控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遵循此程序进行成本控制才能更好的实现责任成本控制。(1)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这是首要的前提条件。目标成本的控制要结合工程的难度与本行业近年来的施工水平,在节约以及留有余地的原则确定目标成本。(2)划分责任的成本中心。将有关的成本追溯到具体的决算单位,使得相关单位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在压力的驱动下做出科学的成本控制。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企业作为一个责任成本的中心存在,各项目作为各项目的成本责任中心。再细分就是生产线以及施工组,最后按照其承担能力而划分到最小的责任成本中心。(3)责任成本范围的设定。责任成本与可控成本是某一项责任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的两个组成成分。责任成本不同于传统的工程成本,而是以工程的具体施工位置与时间来归集可控成本。如常见的水利水电企业的施工中,责任成本的划分,见下表1:编制责任成本预算。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要根据各部门承担的具体工作,参照施工企业内部的劳动定额、材料消耗以及施工管理定额为依据。其常见的表格如下表2:(4)制定责任成本核算卡片。责任成本核算卡片用于记录实际的责任成本发生状况,财会部门在支出、消耗的情况下既要进行日常的登记,还要制定责任成本核算卡片,其格式如下表3:(5)工作绩效的考核。根据上面的核算记录进行定期的汇总,将其与当初制定的预算比对,进行差异的运算与分析,最终得到业绩报告,其格式如下下表4:(6)最后根据得到的各部门的业绩回报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分析,发现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特别是在水利水电企业这个易受天气、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而各部门的报表可以及时的反映出现的问题,便于问题的及时解决。

5.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经验谈

(1)项目核算的制定要以低耗能、节支增效为目的,结合实际的施工条件,从物力、人力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同时,配合实行多样化的分配方法,对工程中的主要工程的材料费、人工费及管理费等进行核算与分析。(2)具体的施工中实行承包责任制。这种方案可以在管理制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条件下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减少财务的支出。(3)对于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务必使参与到施工中的机器、人力等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4)改革项目的分配制度,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将管理者的收入与经营的以及挂钩,根据具体的盈利情况来进行赏罚,即调动了管理者的积极性,也保证了7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减少了财务方面的支出。(5)积极的引入新产品、新工艺。新科技产品的投入不仅可以减少项目的投入,而且还可以促使技术人员技术创新,激励他们在技术难题上知难而上,促进了新工艺的形成。(6)工程索赔。这项工作要选任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担任,使用原始记录与所有的相关资料进行索赔手续的办理。在索赔的过程中突出重点,加大索赔的力度,用策略与新思路得到有力的谈判结果。

二、水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基于上文关于成本控制的内容,我们来继续的探讨有关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文的主要目的是节约资金,下文的论述目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使得水电企业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1.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种类和成因分析

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剔除自然灾害因素,水电施工项目从开始中标立项到工程完工做竣工决算整个过程面临以下主要风险:(1)水电施工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其中主要包括投标风险、合同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工程分包风险、竣工清算风险以及政策风险。(2)水电施工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引起的财务风险。其中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的运营风险、收益的分配风险、会计的核算风险、内控风险、应收帐款风险等。

2.水电施工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举措

对于以上提到的各种风险,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引入财务风险意识。通过各种的手段应对内、外部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1)在水电施工项目的管理中加强风险意识。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职能体系,集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与管理于一身。管理会计负责为风险识别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减少风险损失。企业经营者可以采取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方法,如分散风险法、转移风险法、缓冲风险法等。(2)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各种检测系统互相结合才能充分的发挥预警作用,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首先建立市场风险监测系统。主要对市场的价格波动、利率变化、汇率的变化,行业的财务状况分析等变化趋势分析,规避风险。其次建立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监测系统。其主要的目的进行合同管理、经营管理、分包工程管理等实施监测,同时针对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状况进行跟踪监控。最后还要建立财务工作内部风险监测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对施工项目的筹资、投资、资本运营以及分配、会计核算等实施监测。并根据工程的现状及时的发出预警,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及恶化。(3)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流动资金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以保证现金的充裕。同时就长期来看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4)合理的设置科目,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科目应该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结构科学的进行分类确定,是财会分析的基础。财务的信息自动化管理,可以增强财会人员专业素质。(5)统筹调配资金,建立合同台帐。充分的利用合同台帐的续笔登记、信息分类的特点。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施工辅助工程和特殊施工机械的价值,严格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等措施。

篇3

税务风险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样化的。在税收票务方面的管理尤甚,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当中,一般情况相对来说正式发票是比较难取得的,所以在此过程中便会有些不合规的发票出现。通常情况下国家是通过票务来对税收进行管理与控制。如此情况某种税务风险就会在这时出现。总的来说,税务风险对外企来说,是普遍存在于其发展过程中的,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分析与应对是十分重要的。外资企业应加强实现全面、系统以及持续的收集内部和外部有效信息,之后,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以此,充分挖掘出外资企业存在的一系列税务风险;其次是评估风险。评估风险是应对风险的可靠前提,评估风险是指企业通过运用现代定量分析的方式进行估算某一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度。对于外资企业而言,其企业应定期的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最后是

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对税务风险的预防对外企来讲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则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防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国外有关税务的要求与规定做出全方位了解

在他国发展的企业面对的是不同于本国的税收方面的政策,所以要进行了解所在国基本的税收方面的政策,来避免因不了解制度而导致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国外有关税务的要求与规定做出全方位了解,并且企业可以专门的设置一个这方面的税务管理小组,来进行处理有关国际税务方面的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外企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税务风险方面也基本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便于能够更好的进行风险的管理与应对。

(二)企业制定总体战略时筹备相应的税务计划

在外企发展过程中,应该在制定战略时筹备相应的税务计划。企业进行制定战略计划的时候,也就需要认真的考虑进行相应税务计划的制定,同时进行税务方面的了解,并且积极的与国家税务部门合作,进一步的来规避与应对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三)建立并且完善内部税务风险的汇报机制

在外企发展过程中,建立并且完善内部税务风险的汇报机制的意义十分重要,并且能够产生比较积极的作用。通常来讲,对内部税务风险汇报制度进行建立,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做汇报标准与制度方面的建设,做好了这两个方面,外企在进行规避各种税务风险时便更有针对性了,也会使内部汇报更有科学性。当然在制度的建立过程当中还应该同企业的实际进行结合,做出比较有针对性分析,通常来说,在汇报事项中必须包括税收的检查、税收的筹划、有关重大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比较重大的涉税合同等内容。同时也要对内部风险在进行上报时的流程做出不断完善,以实现更加深入的了解风险,应对突发状况能够及时的做出相应调整。

(四)建立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有效的评估体系

在外企发展过程中,面对着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基于税务方面的风险情况并非一成不变的,因此,应对税务风险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针对于税务风险问题,本文呼吁外资企业需建立其健全的内部税务风险有效的评估体系,例如,外资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建立其风险预警指标,之后,依据风险预警各方面指标,不断完善风险测评相关制度,同时,全面落实风险测评相关制度,切实充分发挥其制度的高效性。在当前情况下,在税收方面的执法力度正在不断的进行加大,所以说在建立税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方面加快脚步也是一个必要的办法。

外资企业利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

(一)合理选择投资产业

对于投资农、林、牧、渔项目而言,新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着产业导向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政府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免征、减征优惠政策。因此,外资企业在选择投资产业时,需结合自身的需求和优势,尽可能选取具有较大优惠的产业进行投资,以此,不仅有助于投资企业与当地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且还有助于实现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二)加大企业产品、技术以及工艺的创新研发

篇4

一、连锁经营企业的分类

连锁经营方式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企业共有三种类型,本文按日本式分类可以分成以下三种:

一是直营连锁,指狭义的连锁店也就是由总公司直接经营的连锁店,如肯德基。

二是自愿加盟,自愿加入连锁体系的商店。这种商店由于是原已存在而非在加盟店的开店伊始就有连锁总公司指导创立,其在经营方面有很大的自,只是以加盟联合的形式在进货等方面降低运营成本。

三是特许加盟,加盟连锁是连锁中公司与加盟店之间的一种合同行为,总公司将自己的商标、商品名等足以代表自己公司营业形象的标识供给加盟店使用同时提供经营上的指导,统一的整体设计和商品供应,而对方即加盟店在取得上述权利的同时需要支付一笔加盟费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加盟连锁更多的是一种合同关系而非统一经营关系。因此,在以上连锁经营企业的分类中自愿加盟与特许加盟形式其加盟店与总公司之间并没有统一的经营和资金调配关系,因而论文中的连锁经营企业特指直营连锁形式。

二、资金运行管理的特点以及在连锁企业中的现状

连锁经营企业在中国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的同时,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企业模式。但是,由于我国连锁企业起步相对较晚,各方面发展不成熟,经营者们都是感性的选择,盲目的扩张。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利润效果,反而因此负债累累,这主要归结于连锁企业的资金运行管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资金运行管理的特点

一是统一核算,分级管理。由连锁总部进行统一核算是连锁经营众多统一中的核心内容。区域性的连锁企业,由总部实行统一核算;跨区域且规模较大的连锁企业,可建立区域性的分总部,负责对本区域内的店铺进行核算,再由总部对分总部进行核算。下属连锁经营企业一般不设专职财务人员,店铺与总部在同一区域内的,由总部统一办理纳税登记,就地缴纳各种税款;店铺与总部分跨不同区域的,则由该区域的分总部或店铺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就地缴纳各种税款。区域分总部应定期向总部汇报该区域各店铺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原则上连锁企业在建立时就应实行统一核算,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在实行连锁初期,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进行核算上的统一。

二是票流、物流分开。由于连锁企业实行总部统一核算,由配送中心统一进货,统一对门店配送。从流程上看,票流和物流是分开的,这同单店式经营中资金与商品同步运行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连锁企业中财务部门与进货部门保持紧密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财务部门在支付货款以前,要对进货部门转来的税票和签字凭证进行认真核对,同时,在企业财务制度中要规定与付款金额数量相对应的签字生效权限。

三是资产统一运作,资金统一使用,发挥规模效益。连锁经营的关键是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主要体现为:第一、连锁企业表面上看是多店铺的结合,但由于实行了统一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统一进货、统一配送,使资产的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第二、由总部统一核算,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减少费用、增加利润。第三、实行资产和资金的统筹调配,统一调剂和融通。总部有权在企业内部对各店铺的商品、资金和固定资产等进行调动,以达到盘活资产、加快商品和资金周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第四、地位平等,利益均衡 连锁企业利润的取得是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创造的,不存在谁地位比谁低、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各方都遵循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地位平等、协商共事的原则,不能靠牺牲对方利益获取自身利益。

四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大,流动资金需要量大。连锁经营企业多被运用于零售和服务行业,对于这类行业来讲应收账款比重偏低,对外投资也比较少,因此流动资产和流动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

(二)资金运行管理的现状

目前,连锁经营企业的资金运行管理仍然停留在对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单一控制层面,其管理重点仍为总店对分店的资金划拨以及分店的资金上缴,没有对企业整体的资金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同时,由于各分店在月末才对自身实现的销售、购进的商品成本进行核算并结算内部利润上交总部,总部对各分店的资金运行管理存在滞后性。

三、连锁经营企业资金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内连锁企业资金运行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管理水平,内控制度,以及相应的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资金管理水平低,使用效益差。连锁经营企业对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是现阶段资金运行管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分支机构银行账户过多,资金分散;资金的占用管理不到位。分店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资金运行管理失控。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流动资金占用增加、周转缓慢。

二是重视利润指标考核,忽视现金流控制。现金流净额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三者总和,一般而言,经营性现金流能更好地反映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如果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说明企业经营资金周转不灵,可能存在存货积压、赊账过多等不利因素。但总的净流量仍为正,说明企业是通过投资收益、出售资产、大量举债、吸收股东投资(可能有欺骗因素)等因素来维持周转的。公司要生存下去,充足的现金流量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三是资金流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连锁经营企业内部机构中资金流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资金的流向与控制层面,没有建立有效的决策约束的机制。总部对分部、总部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监控不力,甚至存在内部人为控制的现象,资金流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四是缺乏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由于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资金运行联系十分紧密,企业的整体资金运行甚至小部分的资金运行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整个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对连锁企业及时发现危机,降低损失意义重大。

四、连锁经营企业资金运行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来看,加强连锁企业资金运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作用,对有效摆脱困境有着重要意义。

(一)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和结算中心制度,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1.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真正做到预算指导经营。连锁企业全面预算是在每年的年末对当年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作全面地分析,并对下一年的企业目标进行研究,然后根据上报的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进行修正补充。财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要突出预算的刚性,管理的重点在于落实过程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对由于预算原因造成的偏差,及时修正预算指标,并且针对大额偏差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2.加强结算资金管理,是资金运行管理的中心环节。连锁经营企业具有货币资金流量大、闲置时间短、流量沉淀多的特点。财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度和运用资金,为企业创造效益。

3.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可使分散的资金快速回拢,一方面保证了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加大了沉淀规模,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具体操作上,总部资金管理中心承担资金筹措、使用、调度和管理的职能,门店实施收支两条线,专款专户,专款专用,收款账户只能收款,不能取款,防止门店“坐支”销货款。总部管理人员通过审核往来账单进行监管,并通过远程查询、网上银行随时督察。

4.建立财务资金电子审核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分店地域的分散性给总部资金集中管理造成的不便,审批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登上系统进行审批,增强了用款的时效性,便于财务的资金安排和资金的预算管理。

(二)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

1.在连锁企业内部积极推行内部审计制度。一是建立内部预算审计机构,任用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和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对于企业内部重大的经营决策项目要重点审计,对其财务报表,账目,凭证等要审计其合法性。

2.实行联网管理,强化财务监督。要在加强资金内部审计制度的同时,全面加强企业的预算监督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各项先进的收付,应收未收,预算收入等要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批制度和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监督。

(三)应用电子结算系统平台,方便信息互通

建立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即财务MIS系统,既便于总部的远程监控,又便于信息互通。资金集中管理电子结算系统风险管理机构由信息中心、财务部门组成:财务部是电子结算系统运行的主管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电子结算系统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电子结算系统的日常收支结算业务的安全运行;信息中心是电子结算系统维护和监控的主管部门,负责电子结算系统硬件设备、网络及通信设备的维护和监控,提供日常运行服务和运行技术支持,确保电子结算系统外部环境的安全及稳定运行。

(四)建立基于现金流的资金运行预警系统

基于现金流资金运行预警系统,能较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经营者,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资金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回避财务危机的发生。在对分店日常资金运行进行管理的同时,连锁经营企业还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对其分部及总部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建立基于现金流的资金运行预警体系,形成信息收集、评价、触及报警系统、启动应急系统等一系列完善的体系,从而保障连锁经营企业资金运行安全。即建立一种机制,在企业资金运行在发生异常时,预先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在财务危机发生前发出预警信号,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资金运行异常的根源,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连锁经营企业基于现金流的资金运行预警值是测算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以判断企业的资金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临界值的设定应当会同有关专家,或根据经验和理论值来确定。在企业日常的资金运行危机管理中,连锁经营企业应用计算机分析系统对预警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总之,连锁经营企业只有不断强化资金运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才能更有利于连锁经营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营运资金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基于海尔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的案例研究》,作者:彭家钧;出自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营运资金管理论坛论文集;2010:132-153.

[2]《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作者:张月玲; 洪慧林; 邢小培; 陈莉; 陈露;出自《会计之友》2012年11期.

[3]《连锁经营企业资金管理之我见》,作者:袁文玲;出自《才智》,2012,21:14.

[4]《浅析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段术祥;出自《经营管理者》,2011,09:102.

[5]《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应对》,作者:李慧,王元章;出自《现代商业》2010年第5期.

[6]《连锁经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陈旭明;出自《会计师》,2011,08:57-58.

[7]《企业资金管理的要点分析及强化对策探讨》,作者:杨秀芬;出自《现代商贸工业》,2011,24:258-259.

[8]《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邹广宇;出自《现代商业》,2013,02: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