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4 15:24: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论文心得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完善和发展信息化会计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会计目标是重视现有的投资者,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股东结构逐渐呈现多元化,企业的重心除了要重视已有的投资者,还要加强对潜在股东的吸引,强化企业的资本能力,完善发展目标。
第二,过去的会计确认当中所指的资产几乎都是货币或者实物所代表的有形资产。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知识资本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这样一来,要在传统的资本当中将知识资本提取出来,进一步确认其在会计资产中的作用。
最后,过去财务报告体现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前一个时期企业内部的经营和经济状况,在现代信息化发展状况下,像数据搜集,加工和处理等财务工作内容都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完成,财务数据从纸质载体向网络数据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分析研究现在的信息环境下会计发展的关键问题,确定要完善并发展信息化会计。
二、发展信息化会计的关键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
对于企业来说,其财务数据是相当重要的商业信息,如果遭遇篡改或泄露就会造成严重的商业损失,信息化发展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但另一方面财务信息很有可能被网络黑客或者竞争对手恶意窃取,也有可能因为病毒入侵危害信息安全。虽然在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发展,能够通过一些技术手段避免人为影响的会计失真,但是因为网络传输的标识性不够明确,使得被接收数据的真实程度不能得到肯定,再有数据发送方也会担忧信息机密的安全传输。
2.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
信息化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据处理,需要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处理水平,但是一些自然因素也会对计算机形成安全威胁,破坏其硬件,使得系统数据出现错误;再有因为管理方面的疏忽,很可能会使数据的存储工具因为受到破坏或者丢失,以上所说的多种自然以及人为因素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计算机除硬件安全性之外,软件件的安全程度也是比较重要的。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沟通,实现网上合作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有不被授权的人员进入到其中,威胁企业信息安全,造成财产损失。
3.会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中很大一部分仍然重复传统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整个工作是完全被动的;另外我们国家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知识,但是对相关的经济,法律以及企业管理的内容却缺乏了解,这样就会影响会计从业者的个人创新水平的发展和管理能力的发挥。
三、提升信息化会计问题的对策
为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管理,以实现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信息会计的完善
1.强化信息数据输入控制
在信息化发展状况下,多个用户使用同一个数据库,其中多项会计业务会交叉进行,假如不能够强化数据的控制输入,如果有没能严格检查的数据被输入到网络系统当中,其产生的原因就很难确定,最后信息的准确性就不能保证。这样一来,在进行会计信息数据输入以前,要确定各项内容的具体分工,保证各项业务的数据录入都有专人负责,同时要检查并确定验证输入的数据和代码,进一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真实程度,保证其合法录入。
2.强化数据处理控制
实时数据处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处理的及时性,想要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定和可靠性,可以依靠登帐条件检测,权限修改,防错纠锚以及修改痕迹等控制方法进行。首先要实施授权式的控制进行数据处理,如果各个工作站因为业务处理的关系要访问网络服务器处理数据的时候,要依据服务器的闲忙情况确定是否可以访问,如果服务器繁忙,就不能访问;其次要采取分散式的控制处理数据,也就是要在本站进行数据处理,经由服务器像各工作站传送当天的数据,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回传到网络服务器当中,之后网络服务器进行统一处理,依照数据类型分配到不同的数据库。再有要强化计算机系统之间的访问控制,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有效安全。主要依靠对数据进行加密,对方问进行控制等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结论
在信息化社会下,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相关内容都是及其关键的内容。在对会计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之后,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具体研究。目的是能够为财务会计改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促进网络信息环境下新型会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晶;焦崧源;浅析会计信息化档案安全与维护[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12期
一、 前言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初期的建立到今天的走向繁荣,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也从初期的快速发展转向了现在的快中求稳。因为我们知道,快速发展势必带来物质和财富的极大丰富,但同时也给传统的道德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各种纷繁的诱惑也随之而来:物质、权利、地位、金钱、美色等等。如何在众多的诱惑面前屹立不倒,如何处理日益复杂的利益关系,是每一个中国人务必面对的现实问题。面对各种考验,会计从业人员往往开始能经得住考验,但在众多与金钱打交道的机会面前,眼见周围的同行利用职务之便收获颇丰时,往往逐步放松了警惕,降低了道德底线。近期,我国会计行业凸显的现状不仅使此行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同时,也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会计行业的整体诚信度,成了我们会计从业者需要探讨的主题。
二、 会计从业人员失信的主要表现
根据单位性质不同,会计从业人员的失信表现也不尽相同。在私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往往根据私营业主的意愿,为其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因此,合理避税成了最直接的增加收益的方式。在不违反大局的前提下,钻法律空子,打球,成了私企业主及会计惯用的伎俩。他们会利用各种看似合理、制作精细的报表、数据、调研报告使自己的年终盈利一升再升,从而能够使银行、董事、财团相信他们有能力在明年的经营中使每股盈利继续攀升,已达到再融资的目的。国营大企业更侧重于利润目标,以达到完成上级制定目标的目的。会计人员失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排除会计人员自身的素养、道德标准和人生观、世界观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上级的压力、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制度的缺陷、员工的切身利益、个人的从中收益等。当会计人员自身面对的生存岗位同职业道德的天平失衡的时候,两者孰轻孰重,多数人恐难平衡,个体的不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制约也有所差别,因此,会计从业人员主体的性质也充分影响了其对价值的判断。
2、1虚拟资产,隐藏债务,以虚增所有者权益
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也是上市公司美化会计报表的惯用手法。他们的借口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的批示等。
债券利息、外币负债的汇兑损失等。对于本期到期的费用和负债个别企业不予申报及确认,便造成费用少计,从而产生了虚拟利润。虚拟资产的增加势必导致负债的减少,从而使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体现良好的态势,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2、2巧钻会计政策漏洞,人为调节资产或收益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将势必本着对公司的各方面运作有极大推动作用的原则,选择适合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的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的会计策略来实现自我的增值。选择多就意味着机会多,从业人员总能在众多的选择中营造出最适合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这也就是巧钻会计政策漏洞的做法。
2、3利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人为调节利润
有关企业同上市公司管理者通过不良资产抵债或非货币交易等手段的方式,虚增抵债价值,从而减少负债总额,增加虚拟资产,以实现改头换面的逆转。当然,在制度日趋完善的今天,也不乏一些有效的制约方式,例如公允价值。但制度的发展远远赶不上行业的变换,很难能完全依照法律的制度约束,大多依靠主观判断。新制度的提出给了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豁免的机会,一旦抓住机会,其收益将直观的反应在本期创造价值中,从而使虚拟收益迅速提升。一些上市公司通过此类方式,使局面迅速转变,实现了短期内在逆境中创造巨大价值的神话。
三、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伦理道德
会计信息的准确度、真实性、可信度和高质量是反应会计从业人员伦理道德好坏的最直观、有效的标准,是企业管理者做出重大决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和真实客观的反应。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他的作用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和走向。简言之,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每位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应成为每位从业者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能够提供反应实际、形式多样的准确信息才是现今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伦理道德。
四、 基于会计伦理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4、1建设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发挥独立性的制度
会计这一岗位在企业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会计从业者既要有服从上级安排、听命领导分配的觉悟感,同时又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对领导交办的事物应灵活掌握,特事特办。当然,这种独立性一定要有所依,不能盲目的服从,也不能无限的独立。当单位利益和会计伦理发生冲突时,当上级领导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会计从业人员能迅速的依照独立性制度对管理者说不,而不是一味的服从最终导致失信行为。当然,建立制度的过程是漫长的,仅靠会计从业人员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共同的努力。
4、2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法律制度的严惩是控制会计从业者失信率的重要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犯罪的惩罚力度也应有所提高。主要原因体现在:
1.多种失信行为无法可依,或处罚力度过轻,无法与其非法所得成正比。不痛不痒的惩罚,无疑是对失信的一种客观上的怂恿。
2.多数有失信行为的会计从业者均是受命于上级领导,而受惩罚者往往却是从业者自己。因此,对于决策者的处罚应当按上限处理。
当然,惩罚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建立既符合经济运行规律又符合人性管理要求的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才是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保证。
4、3发挥好内部监督控制机制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迅速、稳健的发展得益于国家良好的宏观调控机制。同样,良好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也是控制会计失信行为的重要保证。主要的措施包括:
1.针对经营过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一套严密的审批流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
制度和事后监督机制。权责分明,沟通及时,做到环环相扣,层层监督,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一目了然。
2.分层建立细致、实用的考评标准,按照监督机制定期对会计从业者进行检查与考核,
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促进会计从业者建立高尚职业道德的决心。
3.引入健康良好的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学习,在挑战中进步,从而督促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和层次的提高。
4.营造良好的信息共享环境,在竞争的同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5.建立严密的审核复查机制及对外投资决策的内控机制。包括有关资金流向、采购细则及支付、经营资金回笼、成本费用控制、财产处置、筹资活动、资金调度使用等。
4、4加强会计伦理教育
在良好的客观条件配合下,主观行业道德的提高及防腐拒变的能力才是建立良好诚信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提升会计从业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及抵御能力十分重要。会计伦理教育就是重要手段之一。企业经营者应定期对会计从业者进行会计伦理规范体系的培训,当然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既可以在教室中学习伦理知识,也可以在社会中参加锻炼人格修养的社会活动。通过伦理教育实践树立真诚的信仰、强烈的责任感及正确的人生观。
五、结语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但伦理问题一直是整个社会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伦理缺失严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下加强会计伦理的研究,改善会计行业的从业氛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防患于未然,在经济健康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沉迷于稳定的氛围,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会计伦理为切入点有计划的逐步实施会计伦理教育,重塑会计从业者的诚信,提升人格修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达到真正的稳定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杜斯卡,布伦达・杜斯卡.范宁,李明霞译.会计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3
然而,从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11月8日公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11)》(简称蓝皮书)来看,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满分为100分的评价指标之下,其平均得分仅为19.7分,严重的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超过七成,在社会责任的行使方面有超过半数的国有企业处于旁观状态,有将近30家企业在社会责任得分方面为0。这说明,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体水平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由此也可见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严峻程度。
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方面,有不少问题涉及到企业的会计操作,包括其相关信息的披露,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同时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之下,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会计问题进行研究。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真实性情况较差
当前,我国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尽到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之中,企业选择披露真实性较差的社会责任信息往往能够获取更高的效益,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则缺乏制衡的能力。向凯,陈胜蓝(2008)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真实性为调查内容,在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对分布在我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债权人、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的问卷调查,对收到的调查表进行整理之后得到相关数据如表3—2所示。
从上表可知,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约占70%。根据调查没有一个机构投资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可靠的,同时,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则大部分认为信息并不真实可靠,这是因为上市公司作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主要的供给者,中介机构作为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的公众权威鉴证机构,应是最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情况,分析和认知也比较全面。作为局中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尚且如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确实不足以令利益相关者认可和信服。
(二)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
近年来,虽然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开始中国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同时也在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相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政府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标准和规范尚没有明确标准,引导还不到位,同时整个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氛围还有待提升。因此,就出现了企业虽然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但是利益相关者却无法从这些本报告之中找到自身实际需要的信息或者真正感兴趣的信息。换而言之,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三)只见正面消息,报喜不报忧
我国企业一贯喜欢报喜不报忧,这一点在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一些企业对其社会责任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披露,有亮点的部分浓墨重彩的进行渲染,将其当做披露重点,而存在不足或者完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的部分则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就是只字不提,大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少有提及社会责任履行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鲜见对改进措施或重大负面事件的披露。这种做法容易误导投资者,也会对顾客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判断产生误导。
第二,大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提供的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不能有效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要,关键性不强且无特色,实质性内容少。以社会公众为例,他们在意的是产品的安全责任信息以及环境保护责任信息的披露,对于企业职工而言,他们更为在意企业的医疗保障体系等福利体系的建设。但是,大多数的企业却更愿意披露企业的经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的承担。
(四)缺少第三方审计
当前,我国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并没有采取严格性的约束机制,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要求更是一片空白。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处在鼓励和引导阶段,真正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规范还远未成形,审计制度尚未建立。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是没有任何的第三方审计介入的,基本上就是企业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这种情况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真实性是根本无法得到保障的,诚如欧洲会计专家协会可持续性审核主席Lars— Olle Larsson 所说,“没有经过审核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
三、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