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毕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5 11:30:4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诚信毕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

篇1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大。然而,由于受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已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社会痼疾与国际性现象。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 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并存,经济利益多元化。企业领导从个人或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了获取贷款,减少纳税,吸收投资等,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一个单位设立几套账。如给合作伙伴的是“如意表”;给贷款银行的是“放心表”;给税务部门的是“叫苦表”;给企业主管的是“业绩表”,这使财务报表成为无所不能的“万能表”。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目前对企业领导的考核往往以实现的利润等指标为主要依据,某些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骗取经济指标等,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于不顾,指使会计人员采用非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技术加工”,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订颁布常落后于会计时间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订的制度、方法和措施的总称。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少企事业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即使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对要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但目前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有些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平时又不加强学习,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对新的理论和刚出台的经济法规研究应用较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判断不准确,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水平;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的私利,知法犯法。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的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其处罚力度。此外,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正、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济效率。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及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新《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健全的内部控制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单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减少漏洞。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国家审计机关重点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审计,其他单位交由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提高审计覆盖率,逐渐做到有关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均经过审计。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三)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规定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处理处罚规定。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篇2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独立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选题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题目选定)

毕业论文作为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选题上应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反映出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达到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⒈选题的范围应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难易适当,避免过于宏观的论题。

⒉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尽可能与实践有机结合。

⒊要有丰富的参考资料来源。

⒋自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认。

(二)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写作格式见附件二。

(三)撰写提纲、收集资料阶段

在做好毕业论文准备的基础上,拟定论文大纲,即论文写作提纲。其实质是安排全文的结构,明确论文中心论点,对所论述问题大体安排顺序,形成论文轮廓,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论文大纲经论文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再撰写初稿。根据论文大纲收集必要的论文素材,为论文写作做好充分准备。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图表、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写作阶段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是论文的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结构,推敲论点,润饰语言和论文援引材料。最后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打印、装订,提交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即是本教学环节应达到的规格,也是考核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基本依据。

(一)论文质量

1、科学性——指论文内容应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2、创造性——指论文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

3、现实性——指论文选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应反映企业现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二)论文结构

1、引言——提出论文主题,阐述论文写作意义。

2、正文——提出论点、论据,阐述原理、概念,计算绘图,论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某一课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文可分段论述。

3、结论——全文总结。根据对主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论文表达

1、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2、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计算准确,打印规范。

(四)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五)论文格式: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扉页

第三页:论文提纲

第四页:正文

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

内容摘要:*************(五号字)

关键字:***************(五号字)

一、题目(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4号字)

(一)子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小4)

*****************************************************************。

1.小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4)

*************************************************************************。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编号列后。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四、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由论文指导组的指导老师、评审老师及论文答辩组的老师就写作过程、写作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出毕业论文成绩。

五、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㈠、学生选题应慎重,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驭能力。论文方向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随

意更改者,取消答辩资格。

㈡、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毕业实习的总结,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有抄

袭者一经发现,取消答辩资格。

㈢、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专业规范。

㈣、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如未按时间及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取消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㈠、毕业论文动员及布置

时间: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在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布置相关内容。

㈡、毕业论文的选题

自2006年9月18日开始进行选题,2006年10月15日前将选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时交给班长,未按时上交“开题报告”的视为自动放弃论文答辩资格。

班长将学生填写好的“开题报告”于2006年10月22前务必交给至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224或222房间,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按照选题指定论文指导老师。

㈢、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毕业生准时到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提纲。

㈣、论文初稿的写作

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应紧密与指导老师联系,并结合所选题目及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论文初稿必须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

㈤、论文修改

论文最后的修改应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自行确定修改次数,学生应按照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论文的修改工作。

㈥、论文定稿及上交

论文定稿并完成装订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前。在进行论文装订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能定稿及装订。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必须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导教师处。

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点: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

七、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论文封面、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可以从成人教育学院的网上下载

网址:

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二: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附件录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论文题目,但须事先与指导老师联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才能予以确认。)

一:会计类

1.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研究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5.会计调整问题探讨

6.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7.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8.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外币会计问题探讨

11.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

12.环境会计探讨

13.期货会计探讨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15.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7.企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8.企业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关系

19.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特点

2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与特点

2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问题探讨

22.质量成本会计探讨

2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24.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25.现金流量会计探讨

26.资本成本会计探讨

27.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28.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29.企业兼并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30.建筑合同会计问题探讨

31.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32.非货币易会计问题探讨

33.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34.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5.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

37.管理会计核算系统探讨

38.战略管理会计问题探讨

39.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探讨

40.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4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4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44.金融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6.税务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问题

47.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实务

48.会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49.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50.信息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51.互联网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52.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

53.中国特色的会计问题研究

54.《会计法》责任主体问题研究

55.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5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模式

5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研究

58.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5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60.会计模式问题研究

61.中国的会计环境分析

62.中美投资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

63.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64.稳健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65.无形资产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66.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67.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68.收入确认问题探讨

69.论每股收益会计

70.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

7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72.会计造假与会计政策

73.如何加强政府对会计政策的监督

74.会计政策的国际国内比较

75.会计政策内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探讨

78.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79.我国《财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80.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8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异同研究

82.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8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84.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85.长期投资差异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86.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87.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二、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类

1.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财问题研究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4.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5.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7.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8.公司筹资策略

9.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10.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11.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2.我国公司筹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

13.公司投资策略

1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

15.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与分析

16.我国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19.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2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21.企业失败预测问题探讨

2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23.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4.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5.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2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间关系问题研究

27.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8.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29.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30.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

31.企业分立的财务问题研究

32.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实证分析

34.资本运营与公司重组问题探讨

35.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6.公司业绩考评指标研究

37.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38.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39.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

40.公司购并的财务分析问题

41.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2.我国公司分立中存在的问题

43.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44.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45.我国公司财务目标的实证研究

46.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审计类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2.试论社会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3.论审计监督的地位及对策

4.或有负债及其审计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6.论审计职业风险

7.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8.现代企业制度与审计监督

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0.关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会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

1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3.论审计职业道德

14.论审计会计信息联网共享

15.论注册会计师合伙制的法律责任

16.中立审计准则之比较

17.审计程序与法律责任

18.论会计信息失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9.国有企业年度审计问题

20.审计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资产评估的合法性及应用

22.论审计重要性水平

23.论审计期后事项的处理及审计人员相应的责任

24.论审计信息内涵

25.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26.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7.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问题探讨

28.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实证分析

29.会计估计审计

30.注册会计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研究

3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2.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3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4.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36.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探讨

37.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38.离任审计问题探讨

四、税务筹划类

1.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2.营业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3.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4.消费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5.税务筹划理论问题的研究

附件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6届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审批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

开题报告情况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篇3

  (一)选题

   选定论题范围简称选题,是论文写作的起点,即选择论证的学术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

  1.论题的来源。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来。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诚信的思考”、“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展开讨论。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此外,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一般会计论文论题的范围包括:

(1)会计方面

(2)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

(3)审计方面

(4)管理会计与预算会计方面

(5)会计电算化方面

在本资料附注中,有相关的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1)创造性原则。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选好题目后,接下来就是研究步骤。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

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 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做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三)编写初稿与修改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会计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速度,不宜求快,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2.文稿修订。一般说来,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论文初稿完成后,往往存在不成熟、疏漏、重复、有误、用词不当等问题,需要反复推敲修改。修改前,应重新阅读有关参考文献和资料,虚心听取论文指导教师的意见。修改论文,也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学风的难得机会,因此要认真、严肃、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修改要注意精炼,简明。

通过这—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确,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3.誊清定稿 

  论文修订后作最后检查,满意后定稿。

  毕业论文应由学员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学员在专科学习阶段所作毕业论文不得直接或变相用作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有力,论证充分,思路畅通,结构完整、严谨,条理分明,语言通顺。需把握以下几点:

    (l)要思路畅通,纲举目张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

    (4)要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毕业论文应当具备学术文体的一般特征。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种类非学术文体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二、会计毕业论文基本格式:

  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目录、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原则上,题目要简单明了,能反应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能一眼看出论文的的中心内容要讲什么,切忌笼统、空泛。语言也要补实,同时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毕业论文的格式应该有专业的模板格式,参考格式请点击毕业论文格式。

  目录

  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内容摘要要求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有高度的概括力,且要全面反映论文要点,简明、明确、畅达。

关键词:3-5个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关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在毕业论文中,最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层进式,即论文的各层意思之间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各个分论点作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呈现出一种纵向联系的层次关系。二是总分式,即采用"总题分述"的方式,先总括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或者先分开说,最后再总结。三是并列式,即论文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各分论点的段落相互平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呈现出一种横向的内在联系。

篇4

二、毕业论文(设计)可选择三种类型:

1、毕业论文: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工作内容选择适当题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

2、方案设计:对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某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较完善解决方案或制度设计。

3、调研报告: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一社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注意: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岗位,最后成果要求对本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或对某一领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三、可选择的指导老师信息

教师姓名

联系电话

五、提醒

1、项目、提纲和文稿完成后及时以电子文档发给指导教师,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并在指导教师要求的时间内补充、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字数在3000字以上),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工作实际,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分析现象探索实质,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

  2、学生与指导老师双向选择;

  3、论文题目仅供参考,具体请与指导老师商量沟通后定题;题目选定后,报经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动一次。

  4、选定指导老师后,非报经系上同意,不得随意变动;

  5、请每位同学积极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凡有未及时完成的,警告一次,相应成绩降低一个等级,但仍需在15日内补齐;出现第二次,取消成绩。

6、如果不按规定时间完成论文写作步骤,或者在论文写作中不认真写作、敷衍了事,指导老师可以拒绝继续指导论文写作。

  7、超过论文定稿时间一周,仍未定稿者,视为论文未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为不及格。

六、参考题目

(一)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接合工作实际与指导老师共同确定,也可参考以下题:

会计部分

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

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

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

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

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

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

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

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

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

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

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

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

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

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

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

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

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

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

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

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

27、 刍议权责发生制

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

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

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

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

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

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

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

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

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

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

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

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

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50、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51、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52、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研究

53、 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问题研究

54、 机构投资者与委托投票权竞争研究

55、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治理问题

56、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财务管理部分

5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58、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59、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60、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

61、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63、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64、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65、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66、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67、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68、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69、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70、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71、 试论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企业并购与重组的风险研究

73、 企业投资决策结构体系研究

74、 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75、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76、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77、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78、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79、 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研究(题目宜具体化)

80、 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8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82、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83、 对企业理财务目标再认识

84、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85、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86、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87、 企业集团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88、 对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问题的探讨

89、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90、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91、 企业税收筹划

92、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9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94、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95、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题目宜具体化)

96、 财务学科课程体系探讨

97、 非盈利组织财务问题研究

98、 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99、 跨国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00、 试论资本市场与信息控制

101、 企业财务本质研究

102、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103、 负债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企业负债经营问题的探索

104、 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105、 家族式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

106、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107、 债券融资对我国公司治理影响研究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部分

108、 管理会计方法的创新

109、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110、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111、 论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112、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113、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114、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115、 论成本的经济实质

116、 关于ABC法的研究

117、 责任会计的研究

118、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119、 标准成本的研究

120、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121、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2、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123、 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124、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5、 现代工业的特点及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1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财务危害

127、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128、 试论成本效益原则

129、 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审计与会计制度设计部分

130、 关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131、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32、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133、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134、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

135、 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136、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137、 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138、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139、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40、 企业对外担保内部会计制度研究

141、 论经济效益审计

142、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43、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144、 论会计报表及附注的设计

145、 独立审计风险问题探讨

146、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147、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148、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149、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150、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151、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52、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153、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54、 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155、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156、 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研究

157、 论会计估计变更的审计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158、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159、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160、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161、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6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163、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164、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65、 网络会计研究

166、 论网络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67、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68、 网络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69、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170、 电子商务时代会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篇5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23.115

[中圖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3-0231-03

0前言

2017年暑假,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一行六人在院长的带领下,以走访毕业生企业和毕业生问卷调研的方式,开展了为期6天的走访和调研活动。在这次走访和调研活动中,毕业生从作为用人单位和作为应聘者的角度出发,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和意见。

1毕业生访谈和问卷调查情况简介

1.1毕业生访谈情况简介

2017年7月20日,走访了三名毕业生,并在其企业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考察。一个是毕业生乔明国的企业——青岛美厨食品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主要为海鲜类的进出口贸易。目前年销售量在3000吨左右,主要的销售市场为欧洲和美国,年贸易额约为2000万美金。另两名是毕业生潘晓明和钟微(夫妻)。现在青岛开了一家外贸公司——青岛恒兴伟业工贸有限公司。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如编织纸,柳树,玉米,小麦、海草、塑料、帆布、黄麻、亚麻布等来专业生产箱包、仓库、箱、洗衣篮,餐垫,帽子等。

这三名毕业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共同的经历是在经过打工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创办企业。在与学生座谈过程中学生就毕业后工作经历、奋斗历程,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从作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2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

8月5日,对20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学院就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基本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等18项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2毕业生反馈信息

2.1从用人单位的角度

学生毕业后做事情,要专注,所谓的大国工匠精神就是:一件事情不停地、反复地、持续地做,做透。这两个毕业生子所以有现在的成绩,他们从毕业就从事本职工作,一直在做,从不会、不熟做到精致。不论是替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开办公司,都始终在做一件事情。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留住人才是关键,所以,在选人、用人和留人上都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这也是当代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毕业生反映自己打工时,作为企业员工希望得到企业的认可,从而留下。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时又希望留住优秀的员工。这样,从中有些角色的转变。

学生毕业后,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而且目前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建议学校、学院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务实进取的精神。

2.2从学生自身的角度

学生一定要学好、学扎实专业课的知识,等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好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认为专业课不重要或者忽视专业课,不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恰恰相反,再回头学习,要走很多的弯路。

学生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有好的心态。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能力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学习能力是你生存的基本能力,那么创新能力则决定你生活的好坏。还有就是要有好的心态。

3反思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

3.1知识培养上的反思

从毕业学生的反映来看,学校总体的知识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大的前提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3.1.1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等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运用能力。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沿用的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应试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程变成了空洞、无味的理论。严重影响了学生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案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掌握理论,增强学生将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3.1.2选修课的设置应该多样化和个性化

广泛开设各种选修课程,这已成为各高校课程设置的普遍趋势,也是使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的重要保证。选修课的设置,使专业教育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实践的应用之道。特别是近些年网络课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学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课程。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这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跨专业、跨学科的来选择,对于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校来说,可以从分利用网络课程;也可以发挥教师特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做网上课程。

必修课程是主要关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选修课程则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于人才多样化技能的需求。

3.1.3实践课程的加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课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综合训练以及各种竞赛。对于学生来说,工作之后,主要是实践能力的运用。所以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和训练。以课程实验(实训)为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为线,再到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综合实践(训练)等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3.2能力培养上的反思

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培养毕业生合理的能力结构。

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最具体地反映在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条件的重视上,这在客观上对大学生能力提出了显而易见的挑战。

首先,高校应确立动手能力本位的先进素质教育理念,即坚持动手能力本,进而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绩效考评的最终指标之一。因而高校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大学生能力建设,构建大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

其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以实验(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学科竞赛为三维,为学生就业成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格局。

第一维——实验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在四、五学期建立核心课程实验,在第七学期建立综合课程实验,这样通过课程实验巩固核心课程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综合实验做准备;通过综合实验将所有会计学知识穿插起来,既是专业知识的巩固,又为学生的就业实习等打下基础。

校内实训结合课程内容的讲解开展各环节的实践训练。通过模拟实验和课程设计强化理论知识的初步运用。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实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成本会计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实验”、“管理会计实验”及“erp沙盘模拟实验”。

“中級财务会计实验”是和“中级财务会计”开设在第四学期,“中级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学完,紧接着进行“中级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是和“成本会计”对应;“管理会计实验”是和“管理会计”对应,均开设在第五学期,基本理论学完之后,就进行。这些是单科知识点的学习和训练。

“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是在第七学期,绝大部分专业课程基本结束,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这是综合模拟“线”的训练和提升。通过综合实验,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也奠定扎实的基础。

“ERP沙盘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学习的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了解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如BOM模块、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等对将来有用的管理模块,力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ERP的理论、方法有个全面的认识。

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点”的衔接和综合模拟“线”的结合上有所突破,为后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面”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维——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在此环节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设立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实习锻炼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对专业有了一定了解,认识实习第三学期,为期一周,学生到化纤厂、乙二醇、炼油厂、制药厂、轻型车厂和顺城记账公司等,安排合理,有实习方案,有具体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组织规范,管理到位,实习效果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实验;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分散式实习,在第七学期的期末后四周和第八学期的开学前四周进行。将学生的就业与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实习中既锻炼了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结合实际工作撰写论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将学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在校外教师的指导下,直接投身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严格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用心观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加强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很多学生通过实习选择了与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结合非常密切的题目,使学生真正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返回学校将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学,从而使实验和实习相互促进。

第三维——学生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依拖“用友杯全国信息化工程师”、“互联网+财会大赛”“税务技能大赛”“ERP沙盘对抗赛”、全国税务技能大赛、全国金融模拟交易大赛、等,积极组织学生来参加。这些大赛是和学生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过大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

3.3素质培养上的反思

3.3.1要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高校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进展还不大。学校从大一新生开始,就要根据专业特征安排各种能力训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规划,使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更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沟通协调、人际交往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从而培养出能随着环境和职业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人才。

3.3.2加强对学生职业操守的培养

职业操守的培养应该是高校教师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操守和诚信教育。职业道德观念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高校要把职业操守和诚信等方面的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贯穿到毕业离校为止,并作为常规的教育来抓,让职业操守和诚信观念深入学生,避免工作后的失德。

会计学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考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此,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推动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优秀会计人才,促进国民经济繁荣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臧泽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学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5(11). 

篇6

0前言

2017年暑假,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一行六人在院长的带领下,以走访毕业生企业和毕业生问卷调研的方式,开展了为期6天的走访和调研活动。在这次走访和调研活动中,毕业生从作为用人单位和作为应聘者的角度出发,在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和意见。

1毕业生访谈和问卷调查情况简介

1.1毕业生访谈情况简介

2017年7月20日,走访了三名毕业生,并在其企业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考察。一个是毕业生乔明国的企业———青岛美厨食品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主要为海鲜类的进出口贸易。目前年销售量在3000吨左右,主要的销售市场为欧洲和美国,年贸易额约为2000万美金。另两名是毕业生潘晓明和钟微(夫妻)。现在青岛开了一家外贸公司———青岛恒兴伟业工贸有限公司。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如编织纸,柳树,玉米,小麦、海草、塑料、帆布、黄麻、亚麻布等来专业生产箱包、仓库、箱、洗衣篮,餐垫,帽子等。这三名毕业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共同的经历是在经过打工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创办企业。在与学生座谈过程中学生就毕业后工作经历、奋斗历程,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从作为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2毕业生问卷调查情况

8月5日,对20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学院就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基本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等18项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2毕业生反馈信息

2.1从用人单位的角度

学生毕业后做事情,要专注,所谓的大国工匠精神就是:一件事情不停地、反复地、持续地做,做透。这两个毕业生子所以有现在的成绩,他们从毕业就从事本职工作,一直在做,从不会、不熟做到精致。不论是替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开办公司,都始终在做一件事情。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留住人才是关键,所以,在选人、用人和留人上都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这也是当代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毕业生反映自己打工时,作为企业员工希望得到企业的认可,从而留下。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时又希望留住优秀的员工。这样,从中有些角色的转变。学生毕业后,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而且目前的大多数学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建议学校、学院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务实进取的精神。

2.2从学生自身的角度

学生一定要学好、学扎实专业课的知识,等工作之后就会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好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认为专业课不重要或者忽视专业课,不论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恰恰相反,再回头学习,要走很多的弯路。学生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有好的心态。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情,要不断的学习,学习能力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学习能力是你生存的基本能力,那么创新能力则决定你生活的好坏。还有就是要有好的心态。

3反思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

3.1知识培养上的反思

从毕业学生的反映来看,学校总体的知识结构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大的前提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以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3.1.1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等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运用能力。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沿用的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应试教学模式,即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程变成了空洞、无味的理论。严重影响了学生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大学专业课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案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掌握理论,增强学生将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3.1.2选修课的设置应该多样化和个性化广泛开设各种选修课程,这已成为各高校课程设置的普遍趋势,也是使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的重要保证。选修课的设置,使专业教育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密切联系实践的应用之道。特别是近些年网络课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学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课程。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这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特别是跨专业、跨学科的来选择,对于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校来说,可以从分利用网络课程;也可以发挥教师特长,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做网上课程。必修课程是主要关注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选修课程则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于人才多样化技能的需求。3.1.3实践课程的加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课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综合训练以及各种竞赛。对于学生来说,工作之后,主要是实践能力的运用。所以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和训练。以课程实验(实训)为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为线,再到学科竞赛、毕业论文、综合实践(训练)等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

3.2能力培养上的反思

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培养毕业生合理的能力结构。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最具体地反映在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条件的重视上,这在客观上对大学生能力提出了显而易见的挑战。首先,高校应确立动手能力本位的先进素质教育理念,即坚持动手能力本,进而增强大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以提高大学生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绩效考评的最终指标之一。因而高校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大学生能力建设,构建大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其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切实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所谓的三位一体就是,以实验(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学科竞赛为三维,为学生就业成才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格局。第一维———实验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在四、五学期建立核心课程实验,在第七学期建立综合课程实验,这样通过课程实验巩固核心课程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综合实验做准备;通过综合实验将所有会计学知识穿插起来,既是专业知识的巩固,又为学生的就业实习等打下基础。

校内实训结合课程内容的讲解开展各环节的实践训练。通过模拟实验和课程设计强化理论知识的初步运用。开设了“中级财务会计实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成本会计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实验”、“管理会计实验”及“ERP沙盘模拟实验”。“中级财务会计实验”是和“中级财务会计”开设在第四学期,“中级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学完,紧接着进行“中级财务会计实验”。“成本会计实验”是和“成本会计”对应;“管理会计实验”是和“管理会计”对应,均开设在第五学期,基本理论学完之后,就进行。这些是单科知识点的学习和训练。“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会计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是在第七学期,绝大部分专业课程基本结束,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这是综合模拟“线”的训练和提升。通过综合实验,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也奠定扎实的基础。“ERP沙盘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所学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学习的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了解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使学生了解如BOM模块、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块等对将来有用的管理模块,力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ERP的理论、方法有个全面的认识。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点”的衔接和综合模拟“线”的结合上有所突破,为后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面”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维———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在此环节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设立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通过实习锻炼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对专业有了一定了解,认识实习第三学期,为期一周,学生到化纤厂、乙二醇、炼油厂、制药厂、轻型车厂和顺城记账公司等,安排合理,有实习方案,有具体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组织规范,管理到位,实习效果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实验;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分散式实习,在第七学期的期末后四周和第八学期的开学前四周进行。将学生的就业与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实习中既锻炼了自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结合实际工作撰写论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将学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在校外教师的指导下,直接投身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严格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在实际工作中用心观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加强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很多学生通过实习选择了与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结合非常密切的题目,使学生真正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返回学校将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学,从而使实验和实习相互促进。第三维———学生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依拖“用友杯全国信息化工程师”、“互联网+财会大赛”“税务技能大赛”“ERP沙盘对抗赛”、全国税务技能大赛、全国金融模拟交易大赛、等,积极组织学生来参加。这些大赛是和学生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过大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和实习教学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了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

3.3素质培养上的反思

3.3.1要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高校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进展还不大。学校从大一新生开始,就要根据专业特征安排各种能力训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规划,使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更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沟通协调、人际交往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等。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给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和环境,从而培养出能随着环境和职业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人才。

3.3.2加强对学生职业操守的培养

职业操守的培养应该是高校教师和会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操守和诚信教育。职业道德观念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高校要把职业操守和诚信等方面的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贯穿到毕业离校为止,并作为常规的教育来抓,让职业操守和诚信观念深入学生,避免工作后的失德。会计学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考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此,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推动会计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优秀会计人才,促进国民经济繁荣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臧泽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学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5(11).

篇7

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因此,笔者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程,内容涵盖了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接触到企业财务与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概况

笔者所在高校会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是以培养会计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会计人才培养的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既强调会计及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又注重会计实务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应用、会计制度设计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实践课程按照实践地点范围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类型;按照实践内容分为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其中课程设计大部分在校内以课程教学的方式,由任课教师主持集中进行;专业实践主要在校外实习单位由学生自行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于第8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以上课程最终都要给学生评定成绩,学生修完相应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在高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建设也与时俱进。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注重每一个阶段的调研和开发,从培养方案开始,每年均进行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由任课教师提出对课程的修订意见,主要涉及到课程的增减、课时的调整以及具体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课程软硬件建设及运行情况以及课程具体内容等,使得会计实践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优点

(一)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从教学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无论是手工记账还是借助计算机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操作。由于实践课程一般都是集中进行,每学期初的前4周和学期末的后4周是实践课程最集中的时段,每门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至2周的课程设计集中学习,在此期间,一般避免安排其他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专攻一门课程设计。因此,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确定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完成。

(二)师生近距离接触,促进交流沟通

由于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因此,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自己动手,遇到困难或发现问题时能够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有时间和精力解答每一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另外,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与理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不同,课程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比较抽象、枯燥,实务资料也比较有限,加之现在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缺乏对课程内容清晰和具体的认识、把握。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面对真实的案例和资料,曾经模糊的内容变得清晰,抽象的理论也成为具体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得到了强化。以初级会计学中的凭证、账簿、报表教学内容为例,理论课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只局限于一些浅显的概念、分类等方面的认识,但是在课程设计中,当在真实的凭证和账页上进行填写时,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快就一一得到了印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实践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通过全面衡量和评价实践教学过程,找出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更进一步。

三、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存在抄袭现象

目前课程教学中最大的困扰就是个别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有抄袭现象。这一点,不仅理论课程中存在,而且课程设计中可能更严重。理论课程中,部分限定时间上交作业的内容,总有学生因为不会做或不愿意自己动手,而参考别人的作业。为此,每年教师都煞费苦心想对策、讲道理,包括提出不按成绩划分等级等。对于课程设计来说,全程只有一个案例作业,相同的资料,集中而有限的时间,大量而琐碎的计算和业务处理工作,都成为课程设计中先天不足的诱因,总有一些学生借鉴和模仿别人的作业,在课程设计的最后收尾阶段情况更为严重。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难以兼顾教学效率和效果

按照教学安排,一般先上理论课程,然后再安排对应的课程设计。但是,总感觉课程设计的安排时点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大部分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初的前4周或者学期末的后4周,也即第1至4周和16至19周,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态度和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安排在期末,会与期末考试周重叠,学生容易手忙脚乱,一边复习其他课程,一边参加课设,遇到考试时间和课程设计时间冲突的情况,会选择为考试让路,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安排来看,本学期完成理论课程后安排实践课程应该是最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完成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对内容掌握得比较清楚,通过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得到很好的衔接和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与之相比较,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往往都是针对上学期所学过的理论课程,经过一个假期的间隔和休息以后,很多学生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内容。此外,课程时间安排不仅仅是学科内容衔接问题,还会牵扯到其他课程安排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情况。在实践课程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在期初、期末均安排课程,才能满足目前所有的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教学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难以确定

课程设计一般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平常课堂表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最后完成提交的作业,答辩,实践报告等。成绩评定过程中综合考虑以上各部分内容,采取五级评分制,按照一定的比例最后评定综合成绩。其中,诸如学习态度、提问以及答辩等方面,很难有精准的计量标准,在成绩评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所以,即使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可能会存在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上的偏差。因此,如何使考核和评价更客观,尽可能减少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成为目前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四)专业实习难以控制,毕业论文流于形式

由于专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有的是学校统一联系的实习基地,有的是学生自行联系的单位,加之毕业实习阶段还有很多学生为考研、出国做准备,因此,专业实习阶段具体情况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教师鉴定学生的努力程度也只能通过学生提交的相关实习资料和实习答辩情况,在此期间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只能采取侧面的事后跟进方式。笔者所在高校对毕业论文要求要以实习单位的资料为依据,这样学生很多论文命题都集中在财务报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内部控制、存货管理等方面,很难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撰写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提高,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也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教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大部分课程设计均要借助于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而负责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师主要都是本系的专职教师,不同教师由于日常理论课程教学的分工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会计学、审计学、税法、成本与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不同课程组的教师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和储备存在一定偏差。其中,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讲教师外,其他课程的教师都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熟悉程度很有限,而面对大量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同样,对于各课程组的教师而言,面对一些非本课程组的一些细节问题会有同样的感觉。由于课程设计往往是一个年级几个班同时开课,但以行政班级单独指派教师,一人一班,在安排教师时,在本门课程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安排其他课程组教师作为补充,这些教师本身学科和个人知识储备、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意识

当今时代,终身学习早已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成为一种必然。对于会计行业而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尤为重要。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科学的会计学科,对现存法规有着高度的依存性,只要相关法规进行修订或改变,会计处理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对新知识新内容的不断学习会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常态,要想成为一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只有彻底改变观念,认清学习目标,才能摆脱只求分数、只顾眼前的短视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

(二)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协调考试安排

理论上,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进行过程中的一种实际练兵,只能是同时进行或在理论课程结束以后进行,所以,在学期末安排本学期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应该是优选方案,但是只有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期末考试或其他课程对课程设计的影响后,这种优势才能落到实处。建议在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安排、考试安排过程中组织有课程设计教师参加的专业论证,全盘考虑,得出最佳解决方案。教务部门在安排全校必修课考试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另外,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针对部分课程进行试点,改变集中安排的课程设计为分散进行,这样既能缓解机房期初期末的资源压力,也能避开期末考试,但在具体设计进度时必须注意要和理论课程对接,分散学习的效果如何也有待实际来验证。

(三)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和成绩评价标准

建议以各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对课程设计的研讨和开发,积极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和完善成绩评价标准,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对于考核方式,要重点关注其实际效果,好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量化程度高的成绩评价标准。例如借助于单机版的财务软件,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既定的任务,不仅可避免学生抄袭,而且更能反映其真实水平。

(四)增强专业实习环节的过程控制,更新毕业论文管理理念

在学生实习阶段,应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引导和管理,重视实习答辩环节。另外,可以尝试双导师的运行模式。例如,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作为业务导师,安排和指导学生具体实习事务,在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实习过程更顺畅,也能对学生实习过程有更真实客观的评价。毕业论文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掌握专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和技巧,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在论文命题方面应放宽要求,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选择财务与会计方面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不同方法并行,以此改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和专业水平。

(五)加大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培养跨学科的多面手

目前,专业课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不熟练,集中表现在一些较难的教学软件的应用中,例如用友U8、SAP 软件等,这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会计教师而言,是会计实践课程中最大的障碍,急需办法解决,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大教师的业务培训。包括计算机、财务软件、教学软件、办公软件等的培训,建议以学院为单位,定期举办计算机和软件培训班,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术。

2.办公室中专门安排电脑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以备教师平常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掌握都属于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平时多加练习,常规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任课教师外,其他教师日常很少接触相关内容,难以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便于教师日常学习,建议在系办公室中专门配备大容量的电脑并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同时在平常教研室活动中增加相关业务学习内容,使财务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常态化。

3.实施课程轮换制度。建议在教师个人能力所及的情况下,进行课程轮换,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教师人才,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例如鼓励专业课教师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

4.编制统一的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在财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程式化的问题,例如由于学生操作不当出现的一些计算机、系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有专业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每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均应编写统一的教学指导书,把常见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列举出来,这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教师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应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指导书,包括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之间,建议任课教师采取课程日记的方式,把每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原因、现象以及解决办法都记录下来,同时课程结束前也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课程中积极改进。X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34-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下一阶段教育改革战略的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人才培养要做到三个坚持,具体要着力提高三大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然,《纲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应该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着重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结合《纲要》,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探讨完善和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而不是普通本科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工程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侧重应用性、针对性和模块化,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中的亲自操作,培养学生针对企业实际财务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衔接。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依据黄河科技学院“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人才培养总目标,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更突出应用性、明显的职业性、鲜明的岗位性。其中,应用性要求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财务专门人才。明显的职业性是指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去向是财务、会计实务领域,因此,要求人才培养应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最高追求。任何一个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都有明确的财务与会计岗位,财务管理专业与专业岗位的对应性极强,学生就业前应该具备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实际上是由一组特定的、明确的职业能力组成的。会计职业能力是能够有效履行会计师职业角色而必须具有的知识、技巧、才能和行为的总和。因此,在注重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

围绕财务管理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上述特点,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着眼点,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目的是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形成适合理论教学体系并具会计实践教育特色的,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支撑的“一主体两支撑”式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首先,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按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支持的“一主体两支撑”模式构建。以专业应用能力为主体设计实践教学计划,确定专业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目标,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大力度的改革,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能力训练机会;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形成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专业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或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训练方法上,学生能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参观、实物演示、实验、实训、实习等等,技术应用与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接受仿真或真实的实践训练。

其次,教学体系设计体现职业素质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来设置课程,建设“课堂学习”加“实践深化”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并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载体,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中,大到严格执行各种会计工作操作规程,小到点钱与书写数字,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行为养成,使之符合现代工业要求的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等;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考核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再次,对学生将实行“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大学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的设计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大学二年级要求98%—100%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按3个学分计量;第二个层次是:在毕业前80%的学生取得助理会计师证,并按4个学分计量;第三个层次为积极引导学生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每一科目按2个学分计量。该目标是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设计的。《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体系。

(一)校内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组成。实验环节一般结合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于课程结束后进行。

1.课程实验

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管理》和《财务分析》等。每门课程都可以在教学中或教学后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将每门课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的目的。

课程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单项实验或整体实验两种形式。单项实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整体实验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以课程系统理论知识为实验单位进行较综合的实验,以强化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在一门课程中可分别采取两种单独的实验方式,也可采取两种实验方式结合的形式。

比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等单项实验,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账务处理流程的整体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建新账开始,到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

又如,在《成本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等单项实验,又可于课程结束后设计一套运用所学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从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整体实验。

2.课程设计

在《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等课程结束后可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强调“知识点”的巩固和训练,强调“知识线”的贯通,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通过《财务管理学》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要点,把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务结合起来,强化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理财技巧和方法,对财务管理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

3.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一般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综合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针对企业全面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实验资料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和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实验。因此,综合试验的内容可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等多门会计专业课程。

综合实验安排如下:财务基本技能实训,安排在第一学期,20个学时;会计手工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32个学时;ERP沙盘模拟,安排在第五学期,24个学时;财务综合实训,安排在第六学期,24个学时。

综合实验可采取个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方式。个人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模拟实验内容;分组实验是在实验时将学生分组,在每组中按照会计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分岗位操作。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可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二)校外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要求必须在校外进行,通过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验环节的不足,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管理。实习环节主要分为认知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并结合实验环节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安排具体的实习时间。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认知或业务实习,在课程综合实验后即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式。

认知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是在学习《基础会计》时进行的,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主要方式是:首先,参观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请财务主管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核算特点;其次,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动手实践。认知实习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规模;企业主要生产何种产品,主要生产过程怎样;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如何;企业采用何种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等。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基本会计报表,为今后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业务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期初,在学生学完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之后进行。主要学生在学完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基本已掌握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认知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会(下转162页)(上接135页)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掌握各类型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通常以集中方式将学生安排到财务公司进行会计实习,通过业务实习,学生应会设账、建账;会对各类型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能够根据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

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结束后进行,往往是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和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的有目的的实习。可以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事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主要实习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毕业实习的目的,其一是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在实习中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其二是学生可以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地进行实习,既深入实习了某一领域,也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如果将来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毕业实习就可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如果就业单位已经确定,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为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财务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研环节

科研环节是对会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提升。通常可以通过诸如毕业论文写作、开展社会调研或实践、参加科研活动等方式进行。

毕业论文写作是考察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专业各课程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篇9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对会计人员应有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日渐成为必备要素。本科会计学专业是国内目前设置院校和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也是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面对系统内(高校之间)、系统外(不同用人组织)多元素与多因素竞争压力,地方高校如何办出行色从而获得生存,是当前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燃眉之急。我们认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西华大学经过10多年的连续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地方高校实际且实践有效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简介如下,以求同行鉴定与斧正。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必要性

(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当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各地竞相挖掘地方特色经济,甚至组成区域联盟,尤其需要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地方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复合化,对会计人才面对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经济交易的会计事项应用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这些要求都是对人才应用性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反馈。

(二)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高等院校的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地方高校大都直接表达了培养人才的“应用性”、“创新性”和“学科融合性”特色。同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大量的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会计人才,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承担着这一任务。

(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需求

如何优化会计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何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处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等问题是当前会计实践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会计教育中的关键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基于上述背景,西华大学从1998年开始进行会计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2000年着力实施会计实验室建设,2004年就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模拟实验进行了专项研究。2007年会计学专业成为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会计学科成为西华大学重点学科。2009年申报的四川省级教改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批准立项建设,2011年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批准立项建设,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工作不断深入。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西华大学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创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内容

(一)创立“七凸显”为核心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育理念

1.会计学专业教育思想中应用性的凸显

现代会计教育坚持培养特色鲜明的会计人才思想、培养复合型人才思想、培养应用型人才思想。

2.会计学专业教育目标中实践性的凸显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以“夯实基础,凸显实践,恪守诚信,服务地方”为宗旨,以特色凸显的复合应用型工商管理学科会计专门人才为目标。

3.会计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实践教育的凸显

会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满足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拓宽知识层面,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两基两能”的课程模块设计。

4.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中配合实践教育内容的凸显

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会计实验室、完善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会计教师素质等。

5.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中实践教育模式的凸显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创立了“两中心三结合”的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6.会计学专业教学方法中实践教育手段的凸显

有效运用实践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导向式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

7.会计学专业能力教育中实践培养能力的凸显

加强会计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创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方式

根据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加强了会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在多年的实践教学摸索中,我们创新了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从高校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内部实践的可发扬经验和优势,运用各种实验手段建立高效、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在校内实验基础上延展建立稳定、经济类型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在这样“内外两兼顾”的基础上,采取校企联合培养、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结合、专业实践交叉训练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创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等。

1.实验室教学课程

建立独立的会计实验室,是开设会计实验课的前提条件。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学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

2.校内岗位实习课程

根据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的实践模式,按照会计学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大三上或大三下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

3.校外岗位实习课程

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

4.社会实践课程

按照会计学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

5.社会调查课程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根据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

6.毕业论文课程

由专业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事项,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告示。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四)创造“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手段

1.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相结合。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将原来的课程同与之相配套的实训课题有机组合。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

2.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岗位实训以会计职业岗位群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进行综合实训。

3.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验的升华。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基础上,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

4.校内仿真实验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内建立仿真实验室(工厂化的实训基地——会计记账公司), 通过校内具有双师资格、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教师,聘请相关企业的会计师、会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内记账公司。在校内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检验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先后建立了如四川化工股份、郫县现代工业港、天兴仪表等实训基地。

三、创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从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复合应用型会计人才”出发,探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育模式,体现“夯实基础,凸显实践,恪守诚信,服务地方 ”的特色,根据模式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创建“两中心、三结合”的整体教学模式

建立理论教学中心和实践教学两中心;“三结合”为课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案例教学相结合、校内仿真实验和校外实训相结合以及校外观摩实习和实战体验相结合。

(二)创建“双平台,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从高校教学的实际出发,构筑校内校外有机结合实践教育“双平台”,在这样“内外两兼顾”的基础上采取校企联合培养、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结合、专业实践交叉训练的“三结合” 的实践教学模式。(见下图3)

(三)创建独立的“三板块”的配套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的层级出发,第一板块在基础课程完成后进行专业认识实习,建立会计学实践环节的感性认识;发展到专业课程时期完成进入第二板块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实训、专业课程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第三板块更多体现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高层次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投融资实训以及ERP实训。

总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应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出发。要培养高层次的会计学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从实践教育模式和理论教育模式的双轨道发展前行中才能找到未来的实践教育发展方向,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和丰富理论,只有发展整个会计学教育,才能真正完善和发展会计学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西华大学“企业管理”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ZD0801-09-1),“会计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XZD0909-09-1)

[参考文献]

[1][美]Bruce Joyce and Marsha Weil, Models of Teaching, 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72.

[1]程腊梅,.本科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0

[2]刘晓辉.关于会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7.3

[3]包惠群.不规范会计实践性教学对会计教学质量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07.3

[4]段丽萍.谈远程开放教育会计教学社会实践的形式[J].会计之友.2006.2

[5]郝建平,王成涛.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3

[6]李萍.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篇10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会计文化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作为会计人员的后备军,理应具备诚信品德,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现状如何呢?

1 一次无意的诚信考核

笔者一朋友公司要接待较大型的会务,需临时聘请数十人在各宾馆收取会务费,于是委托笔者组织了三十多名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有的参会人员报到较晚,部分学生收班后回校时已无公汽,会务组就让学生乘坐出租车回校,然后再凭车票据实报销。但在报销车费过程中就出现了以下几种作法。作法一:虚报费用。学生们回校的出租车费用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但有学生来报账的车费大大高于估算数;作法二:重报费用。一学生由于当天没带钱,于是会务组一工作人员先预付了车费,但该生却拟再报一次费用;作法三:分报全费。有两个学生分管的宾馆离的较近,于是会务组安排他们合坐一辆出租车回校,但两人却分别来报销全额车费。

这本应算是一次非常短暂的社会实践活动,却成了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一次无意的诚信考核。毫无疑问,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没能顺利通过这次考核。除了这次“偶然”事件外,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诚信缺失的表现更是比比皆是,如编造谎言请假请假、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毕业论文从网上下载、恶意欠费、编造履历等等。学生们的诚信缺失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

2 高职会计专业诚信危机原因分析

2.1 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误读

自1999年试办高职教育以来,对其培养目标的表述虽然在不断更新,但基本定位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但“高素质”三字成了修饰词,总被人忽略,而且“高素质”到底有什么内涵,也没给予解释,很容易让人认为只指业务素质。这就导致了高职教育长期以来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只看重业务素质,而忽略了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最终导致了学生重技轻德、急功近利、道德水准低、抗压能力弱、责任意识差、不讲诚信等。

2.2 社会大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许多新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各行各业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危机。在会计行业,会计造假案频频发生,会计人员贪赃枉法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些都对学生们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在进行“专套本”的学习,以及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这些学习和考试本来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但由于很多社会团体将“专套本”和考证当成牟利手段,只管收费不管教学质量,不仅没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反而直接且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诚信观。

2.3 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与诚信教育脱节

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对会计专业而言,讲授任何一门课的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也有可能将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们都能找到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却仅仅将自己当成了“教书匠”,为上课而上课,缺乏育人意识,认为只要按时上下课,不出教学事故就行,所以即使讲授与职业道德有关的内容,也只是机械性地讲授条款,没能融入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们在学习时也只是死记条款,根本没内化为自身修养。

3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建议

3.1 完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未来各个职业战线上的主力军,学生在校期间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走向职场后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否则,一个具备高技能但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反而会给社会给国家带来更大危害。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应予完善,应将职业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并明确表述,因此,建议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以扭转当前人们重技轻德的偏颇认识,并指导高职教育实践。

3.2 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

文化是立国之本、固国之基、强国之魂。文化不仅表现为对经济活动中各种丑恶现象的谴责,而且包括对某些合法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的扬弃,特别是对经济活动所指向的价值目标的矫正。会计文化作为文化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丰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其中精神文化应是主体,它在实践中发挥着对会计人员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构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会计文化,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诚信的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在步入职场后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维护经济秩序。

3.3 将诚信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始终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会计专业更应将诚信教育贯穿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始终,而且都能找准切入点。在入学环节,可通过军训、入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毕业环节可通过就业教育对学生强化诚信教育。通过各个环节的配合教育,诚信观念一定能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3.4 营造诚信环境和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职会计专业的诚信养成离不开一定环境和氛围。高职院校对社会环境难以控制,但可以在校园内营造诚信环境和氛围。学校首先要营造一个校风、教风、学风、文化氛围良好的大环境,再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营造诚信氛围,可采用黑板报、校报、广播站、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工具,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可以将国内外典型的会计舞弊案例材料进行整理后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在真实而鲜活的案例中去感受会计舞弊对国家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感知舞弊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后果。另外,学校应加快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工作,扎实推进大学生诚信建设,在校园内形成了讲诚信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姚苏芮,论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与职业[J],2010(14)

[2]张劲松,浅论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科学咨询[J],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