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5 11:30:4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园信息化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幼儿园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为指导,根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努力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中,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教育行为的优化,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升了幼儿园的整体教育实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二级幼儿园的验收;幼儿舞蹈《千手观音》县一等奖;雷雪峰数学优质课《数数小本领》市二等奖、县二等奖;王晓晶科技论文《浅谈自选游戏与科技教育的融合》县一等奖。幼儿园由于城市拆迁,整体搬迁至红枫苑小区,逐步实施对活动场地进行改造、美化,优化幼儿园环境,同时添置教学设备,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教师的提供高标准的教学条件,是全县幼儿园中维一所绿色幼儿园。食堂分级量化B级。全园教职工将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面貌、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再创一流佳绩!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为指导,根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计划,努力将新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实践中,走内涵发展之路,促进教育行为的优化,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升了幼儿园的整体教育实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二级幼儿园的验收;幼儿舞蹈《千手观音》县一等奖;雷雪峰数学优质课《数数小本领》市二等奖、县二等奖;王晓晶科技论文《浅谈自选游戏与科技教育的融合》县一等奖。幼儿园由于城市拆迁,整体搬迁至红枫苑小区,逐步实施对活动场地进行改造、美化,优化幼儿园环境,同时添置教学设备,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为教师的提供高标准的教学条件,是全县幼儿园中维一所绿色幼儿园。食堂分级量化B级。全园教职工将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面貌、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再创一流佳绩!
教育信息化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人们坚信以计算机、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优化学习过程,构建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延伸到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领域,不少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对现代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抱以较高的期望,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没有像中小学领域、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领域成熟。“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1]因为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长期存在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甚至一些地方“入园难”的问题都很突出。如果连基本的“入园”都得不到保证,那么所谓的学前教育信息化也就只能被搁浅。
然而,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学前教育”、“幼儿园”、“幼儿教育”并含“信息化”或“信息技术”等为主题词进行专业学术检索,时间限定为2007—2012年①。检索到相关文献496条记录,其中硕士论文42篇,学术期刊439篇,会议论文2篇,报纸类13篇;2007年至2012年间,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如图 1所示。
笔者借助陈超美开发的知识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II版本,对496条文献记录进行主题词提取,以期全面、可视化地呈现近年来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得到学前教育信息化关键词网络时区视图,如图 2所示。
从图 2可以看出,2007年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最为集中和丰富,中心影响度也较大。其中,“多媒体课件”、“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手段”、 “多媒体技术”、“教学活动”、“整合”等关键词成为这一年度的研究热点。2008年至2012年,研究热点平稳过渡,从过多地关注信息技术逐渐转移到更加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如“学习兴趣”、“教育资源”、“教学情境”、 “信息化”、“学科整合”、“家园共育”、“电子白板”、“交互式”、“网络平台”、“信息化建设”等热点词的出现全面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尽管学前教育信息化受到较多的关注与研究,但我们还缺乏对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的全面了解,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态及存在的问题,就不能保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了解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非常有必要。根据图 1和图 2,结合与学前教育信息化相关的496条文献内容,本文从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等五个方面对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二、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初现成效
学前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该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标准中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幼儿园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对幼儿园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活动开展、家园合作、科研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是信息化时代对幼儿园教师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基础教育中要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必然要求幼儿园处于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中:拥有适宜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丰富适宜的信息化资源、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幼儿园教师等,才有可能实现这些目标。
2012年9月,“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建设,该系统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监测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和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该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也是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除了国家政府层面的政策、决策支持外,一些省市地区也早早意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以此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2009年,《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2008—2010年)》[3],该行动计划认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信息化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建设与发展。该行动计划以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与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能力、引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为主要目标。三年内要在北京各区县建立60个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全市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北京地区的高质量、安全、稳定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前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网络交流;普及示范幼儿园及一级一类幼儿园网络平台的建设,逐步推动、引导其他级类和性质的幼儿园的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和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2009年底,浙江省教育厅制定《浙江省幼儿园装备 规范(试行)》(浙教办技[2009]173号)。该规范将信息技术装备配置单独列为一项,其中计算机教学办公配置、网络中心、闭路电视系统属于选配项,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属于必配项。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幼儿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对幼儿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有:每个班配备有多媒体系统,每个幼儿园配备网络办公区,要建立幼儿园网络校园,幼儿园广播系统及幼儿园安全监控系统。
2011年《上海市托幼园所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配置要求》(沪教委基[2011]88号)。该要求从园所网络环境配置、园所基本配置到班级信息设备配置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除了配备1个多功能活动室,示范园和各区县信息化实验园可按需配备电子白板、视频会议系统;示范园和各区县信息化实验园可按需配备多媒体资源室,提供可访问连接互联网或区教育网、园所内部资源的电脑,供教师或幼儿、家长访问相关多媒体资源;建议每园配备一定数量的笔记本电脑,提供给教师用于移动办公和外出学习培训使用。
2012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试行)》(豫政办 [2012]169号),标准中将电视机、DVD、录音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产品作为园所的必配设备,而办公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机、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广播系统等较高一级的多媒体设备则根据园所的经济实力选配。
此外,在天津、辽宁、吉林、四川、重庆等地也相继了相关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文件,从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到数字化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
这些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制定推动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如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的建设与评选,积极推动了幼儿园所信息化建设,形成鲜明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4]从2006年就开始“信息化建设工程”,逐步建立起一套集管理、科研、教学等于一体的网络运行模式,以幼儿园信息化管理促进教师发展、保障幼儿园安全、推进家园共育为目标。北京市丰台区芳庄第二幼儿园[5]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框架,建设了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资源平台、信息化沟通平台。上海市学前教育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从最初单一的信息逐步拓展到涵盖管理、教学、培训、支持的综合服务领域。[6]
尽管近年来国家的政策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体现出较多的关注,各地也在积极地实践探索。但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之路才刚刚起步,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扶持力度,为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围,各省市地区应根据当地现有的经济水平适宜地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法规、标准。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
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只有1.3%,而国际平均水平为3.8%,由于政府保障水平低,导致学前教育中民办比例甚高(2010年,中西部地区民办幼儿园的比例高达80%以上[7]),同时办园质量参差不齐。[8]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平衡,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幼儿园的网站、局域网等设置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请企业代设,所以一些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民办幼儿园就脱离了信息技术发展的轨道。[9]当前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已成为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瓶颈,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几乎可以100%地实现网络连通,信息化设备不断升级更新。但对于一般的城市来说,离这样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而对于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这样的目标遥不可及,因为基本的“入园”问题还未解决。
东部地区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经费投入比较充足,发展得比较充分;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基本的园所建设及普及问题仍未解决,幼儿园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受到重视和有力的支持,但有条件的省市在学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有成效的。大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已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当中,建立多媒体活动室、幼儿班级里也配备了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DVD等硬件设施。部分发达地区还配置有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平台,基本实现了“园园通”。
西部地区,以兰州为例,幼儿园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人们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理解还比较狭隘。其中幼儿园的配置率达到70%以上的设备有联网的计算机设备、录音机、电视机,其中录音机的配置率达到了92%,而投影仪和幻灯机、数码摄(照)像机等的配置率则大部分不到50%。有52%的幼儿园配置有多媒体教室,有38%的幼儿园配置有广播系统,只有24%的少数幼儿园配置了专业计算机教室,而视频会议室、报告厅等其他信息化教学环境配置寥寥无几。[10]而中部地区的硬件设施配置也不够完善:尽管所调查的幼儿园100%的配备有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摄像机等设备,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呈现显著差异;省示范幼儿园的电脑人均占有量为0.073台,市示范幼儿园的电脑人均占有量为0.04台,民办幼儿园仅为0.02台。[11]
相对而言,上海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2003年,上海市99%的幼儿园可以通过拨号或ADSL上网,建成园内局域网的就占61.5%,教师可使用的设备主要是计算机、VCD/DVD和录像机。2004年,上海市还为幼儿园创建了“园园通”管理应用平台,截至2011年,“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为全市18个区县,近千所幼儿园的3万多名教师、20多万户家庭所用。2005年,上海全市幼儿园宽带安装率达到73.4%,各幼儿园计算机平均拥有量为13台。2009年,各区县园所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园园通宽带,根据区县、园所实际,添置、构建了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平台,添置了电子白板、投影仪、数码相机等大量信息化应用设备。[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 020年)》中强调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面对经费投入的比例与发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所需大量经费的矛盾,我们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让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优秀企业共同参与到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来。
利用社会力量推进和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有IBM公司和安康家园(又名安康“公益”网络项目)。2001年,IBM公司与我国教育部合作,将“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引入中国,截至2010年,IBM已向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捐赠了3400多套总价值6800多万人民币的“小小探索者”儿童电脑和配套软件,在全国范围内150多个市、县建立起了600个“小小探索者”儿童电脑中心,直接或间接培训教师超过1万名。“小小探索者”项目以捐赠多媒体儿童学习中心及配套的教学软件为基础,通过为合作幼儿园组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进一步探索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转变,提高幼儿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促进教师们专业化水平的提高。[13]截至2012年11月22日,共有18712所幼儿园、519154位老师加入安康计划。吉林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起点就是安康家园。针对吉林省私立幼儿园多、信息化支撑程度低、建设资金几乎为零的现状,安康家园雪中送炭,“借力”推进了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14]
我们应参照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地域特点,根据幼儿园的不同等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逐级展开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改善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区域性差异显著的现状。比如,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在已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加快构建信息化学习环境,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所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服务功能,探索适宜幼儿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条件的城镇学校可以加大普及和推广互联网、“园园通”,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训。没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传统的信息技术设施配置,如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DVD等。
四、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严重匮乏,专业化水平低
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和重要支撑,是支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质量。“集成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资源共享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15]
目前已有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形式主要包括幼儿教育资源库(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专题学习网站、教师博客、各园课件制作素材库等。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依靠各地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及部分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来完成。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门都建立了学前教育网站,幼儿园也有自己的独立网页、班级博客、家园互动平台、幼教主题论坛等一系列的网络资源平台。如中国学前教育网、上海学前教育网、浙江学前教育网、山东学前教育网、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网(http://e-predu.com,河南大学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所主办)等网站上的内容更新速度较快,内容丰富。这些网站大都传递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最新信息,倡导学前教育的最新理念,为领导决策和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信息服务,为全社会的早期教育提供信息服务。
但专门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网络资源较少,适合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软件开发技术在国内还很不成熟。在兰州,幼儿园网站(网页)普及率为36%,主要用途集中在幼儿园宣传、教师间分享教学信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等方面,而为幼儿提供的自主学习资源几乎为零。[16]上海学前教育网是上海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成果之一,是汇集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信息的资源库,更是集聚上海市优秀活动设计、课件、素材等的课程资源库。上海学前教育网多渠道整合上海市幼儿园课改成果,凝聚各方专家、名师,悉心打造优质的学前教育专业资源,相继推出幼师、家教、早教频道,重点建设“课程教材”、“06游戏”、“06医院”、“06厨房”、“06悦读”、“家教”、“03宝宝养护”等栏目。通过优化整合、共建共享幼儿园课程资源,有效减轻了教师负担,提升了幼儿园教学质量。[17]
相比之下,国外的儿童教育及社交网站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2012年国外评出最受欢迎的15个儿童网站,[18]其中排名第一的Nick网站每月访客量近500万人次。国外的儿童网站专业性强,分类明晰。如网站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类、娱乐类和成年人类(针对老师和家长),其中教育类网站下又细化为动物、艺术、数学、音乐、科学、太空等七小类。并且这些网站的内容绝大多数以玩为主,是为了让儿童了解一些他们平时比较少接触的东西,而不是让孩子记住什么知识。这些网站也都定位准确,根据网站内容分级,让相应知识水平的孩子去学习相应的内容。关键的一点是国外的儿童教育网站还关注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它们会教孩子如何在上网过程中保护自己的隐私,还专门为家长设立了“for Parents”网页,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提供建议。这些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幼儿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重要因素,即使幼儿园配备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也无法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作用。另外信息化资源的专业化水平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现有的资源很难满足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要与当前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与特点保持一致,设计要符合幼儿学习的习惯和心理特点。同时,也需要专门的设计与开发人员参与,将幼儿园一日活动、教学活动、观摩课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整合呈现,并按照幼儿在各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需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并借助基础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或“园园通”进行共享。
五、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缺乏有效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是时展的趋势,必将成为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重要因素。这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关系到信息技术在 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关系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活动课程的整合质量,关系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如果幼儿园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那学前教育信息化将成为空谈,信息技术也无法在幼儿园中发挥优势,培养儿童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也无法实现。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培训机会,国家也没有制定有关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自200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后,就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截至2007年底,完成了1200多名骨干培训者的国家级培训,并先后培训了4万名省(县)级骨干教师;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先后启动了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已有近40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相比,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幼儿园教师对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掌握得较好,而对投影仪、幻灯机、打印机、摄像机等设备的掌握水平较低,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从未使用过PowerPoint、Excel,多数幼儿园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处理能力显得尤为欠缺。[19]
缺少专业的培训机会是阻碍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且培训收效甚微。在西部地区(以兰州为例),只有64%的幼儿园偶尔展开信息化教学培训,还有9%的幼儿园从未进行过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培训,经常开展这方面培训的幼儿园还不到总数的1/3。[20]可喜的是在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集中培训。其中,在大部分省市的培训中,都开设了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偏低,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来提高教师水平。2010年全国幼儿园教师学历的统计情况显示,直辖市及东部地区以上海地区为例,幼儿园教师本科及以上的占到45.95%,大专及以上为93.6%;而中部地区以河南为例,本科及以上比例为0,大专及以上为60.3%,中专39.7%;西部地区以甘肃为例,本科及以上比例为0,大专及以上比例占70.23%,中专比例占29.77%。[21]
因此,对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已经趋于“个性化”,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已熟练掌握,能够根据本园所的特点进行适宜的信息技术应用,那么在培训中则主要注重理念的学习,如听专家讲座、报告讨论等形式。而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来说,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比较“大众化”,虽然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定位和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还不十分清晰。那么在培训中除了学习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应注重理念的学习和渗透。比如以教师主动学习为主导的参与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不仅能使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学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22]
六、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但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幼儿园的科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丰富完善家园共育的形式与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优化教学活动过程,为幼儿的学习创造丰富的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三是家园共育。
信息技术在我国学前教育教学中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不仅将信息技术与语言[23]、健康[24]、社会[25]、科学[26]、艺术[27]等领域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整合,有的幼儿园还专门为幼儿开设电脑课[28],一时间引起家长和社会的热议。在2006年,《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29]一文中作者曾提到,面对该如何在幼儿园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一问题时,多数人首先考虑的是设立专门的电脑教室,并开展计算机教育活动。这反映了当前学前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观念还未转变,未将计算机作为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助推器”,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影响严重。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国都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信息化研究从城市走向农村、从高校覆盖到中小学,几乎遍及教育实践中的各个领域时,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却较少引起人们关注。这种研究上的偏失除了因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兴趣外,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学前教育本身的边缘化。但社会的发展使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国家也因此做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并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1]。在这个背景下,梳理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找到一些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对于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地位的提升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学前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进展。
首先,学前教育信息化有了良好的外部氛围。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国家教育总体战略的重要位置,这种政策支持给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其次,学前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逐渐深入。在早期介绍借鉴国外信息化情况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近年来开始本国、本地区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研究,并出现一些研究成果,在幼儿园英语教育[2]、礼仪课程[3]等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本土化探索。
最后,学前教育信息化实践稳步推进。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也超越了早期的理念上的数字化学习空间[4],出现许多学前教育的多媒体网络课件,甚至出现一些专门面向学前幼儿的专题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多元主体的加入使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实践发展迅速。从2001年起,IBM公司就与我国教育部合作,通过“小小探索者”(Kid Smart)项目,为600多所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5]。
2 学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成果固然可喜,但我国开展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和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而这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缺少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2.1 宏观上区域发展不均衡
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信息化水平也因幼儿园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学前教育里的“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严重障碍。例如,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上海,截止2009年,上海的各区县园所就已经全面完成信息化设备的升级更新,实现班班有计算机。到2010年,上海的“园园通”公办园覆盖率达到100%,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也加入“园园通”系统,其中黄浦、奉贤民办园的应用分别为80%和100%[6]。而在一般城市这些目标还远未达成,更不用说边远地区的一些幼儿园了。
2.2 微观上内部应用不协调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包括教师、基础设施、软件、教学模式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的复杂系统,如果缺乏规划就容易顾此失彼,导致应用上的低效甚至无效。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滥用、机械使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不但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反而会影响师生交流,限制幼儿主体性的发展[7]。实践中常见的信息技术滥用现象其实是教师与信息化设备不匹配的表现。此外,也有一些购置了设备却没有配套软件,导致设备成为摆设的现象,这是硬件与软件不匹配的表现。还有一些不顾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信息技术灌输小学才学习的学科知识,使信息技术成为“电灌”的工具的现象,这是教学模式与信息化不匹配的表现。如此种种不匹配现象,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内部应用的不协调的表现。
2.3 发展路径不明确
这种宏观上的不均衡、微观上的不协调,根本上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规划。虽然大家能认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意义,而且往往也将信息化作为幼儿园的办学标准的一个指标,但相关指标的界定不够清晰,就信息化发展本身缺乏一个统筹教师、硬件、软件等各要素的标准体系。这种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各学前教育机构按自己方便,随意购置信息化设备,造成信息化发展动力的缺失以及微观上发展的不协调,使学前教育信息化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路径。
3 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对策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加强软硬件建设
硬件设施和配套的软件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许多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较好地区都是以计算机、网络以及配套的资源建设为突破口的。当前,虽然部分地区取得一定成绩,但整体来看软硬件设施建设情况与学前教育的客观需要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仍然是重要任务。
3.2 建立一套完整的学前教育机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教育信息化评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一个综合考虑基础设施、软件、硬件等内容的目标体系,客观评估一定时期学前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情况,能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沿着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当前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办学标准中往往只是将信息化水平作为园舍设备的一个二级指标予以考察,相关指标界定并不准确,往往用电视、计算机等设备数量等片面的指标来代替信息化水平,缺乏整体性,直接导致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和应用的不协调。因此,应该在信息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指标推动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gov.cn/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
[2]温小梅.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导刊,2011(4):39-42.
[3]孙碧华.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礼仪课程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106-107.
[4]张伯邑.数字空间为学前教育提供了新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3(4):48-49.
经过多年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一些幼儿园自发地组织开展这样的研讨会,并加入到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行列当中。如今,这一活动已经成为群众自觉自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和幼教意识中的普及,作为管理部门,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主要利用何种手段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赵保和:我们以课题为引领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八五”阶段,北京市的幼儿园开展用课题做引领实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自始至终没有间断过。研究的课题中,不仅是北京层面的,国家级的课题就有近百个,从“八五”阶段《电化教育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转变》到“九五”阶段《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发展》,体现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视野在不断地改变和提升。此外,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是我们打造了一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专业队伍,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在此后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管理部门,您是怎样来培养这专业支队伍的?
赵保和:作为管理部门,针对这支队伍我们有组织地来安排他们进一步的发展。五年前,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幼教应用信息技术的专业组织(北京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由孔震英园长任会长。我们认为要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干预,因此,淡化行政色彩,强调两条腿走路是我们此时的理念。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几个亮点:
首先,我们坚持组织的专业性,结合幼教的特点来开展培训与教研,强调独立开展有特色的工作。其次,坚持群众性,重在发挥群众的力量,贴近教育实践。最后,坚持学术性,强调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总结理论。
除此之外,“培训在先,设备在后”的发展路线,省去了幼教等待设备完善的时间。我们自发组织针对幼儿园的专业培训,使面向幼教的信息技术培训呈现多元化,其中“四路连评”:评论文、评课件、评课例、评博客,是我们检验培训成果、汇聚优秀资源的最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核心团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曾经的幼教,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并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这些都是我市幼教信息化发展的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现代化手段带给我们的便捷与快乐。实现幼儿园教育和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现代幼儿园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园积极营造园所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营造学习与探究的园所氛围;打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团队;促进幼儿在各个领域的自主学习,促进了4个园的特色课程建构。
一、打造信息化教师团队,促教师专业成长
一幼在多年的发展中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氛围,优化环境,为队伍的成长搭建多样的平台。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且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干部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是其中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为止,幼儿园配备了电子白板、触摸屏电视、实物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录音笔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为教师提供专门的计算机备课室;为幼儿配备了综合电教室、点点游戏室,在其中设有幼儿可操作和使用的小计算机、读卡式试听机,幼儿可以在教室中使用计算机听故事、音乐等。各班配套了可连接计算机的触摸屏电视、可插卡式录音机、相机,以便教师教学及幼儿区角活动时随时使用。
1.新技术的培训与使用,提高教师学习、分享意识
仅有硬件支持是不够的,如何让教师们熟悉这些信息化工具同样十分重要。学期初,我们为每所幼儿园聘请了专职的电教教师,教授电教设施的使用方法,掌握专业技术。其中不仅有针对教师的培训学习,还为幼儿园各个岗位提供了专门的指导,在教职工中普及使用方法,使他们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
我们鼓励教师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为教师们创建包含教师教学案例、课件的资源库,在电教教师的帮助下,班级所有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实物投影仪、计算机、电视等设备组织教学。
通过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教师们不再满足于通过制作课件、Flash、PPT等开展教学,而是在大量实践中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让信息技术逐步和传统教育有效对话?信息技术怎么用更容易被低龄孩子接受,并促进他们的学习?哪些多媒体手段能够服务于幼儿园教学,促进教师应用水平的提高?利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我们几个园所采取开展一些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做法,力求将视、听、讲、做相结合,给孩子多感官的刺激,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满足幼儿视觉、听觉的需要,激发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凸显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为教师搭建平台,相互观摩,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打造了一支研究型教师团队。
2.交互式白板技术提高师幼互动能力
电子白板的使用不仅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还促进了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幼儿园为各班配备了电子白板,对园所教师进行整体培训,提升教师借助电子白板与幼儿进行教育互动的水平,结合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与实践,教师们使用整体聚光、放大缩小、拍照、拆分、填充、幕布提示、保存及自动加页、连线、镂空、遮挡等14种方法、20多个技术策略为幼儿创设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把抽象知识变为形象化,将枯乏的知识变得更有趣味,促进幼儿更加自然地学习。
3.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提升教师的资源利用能力
教师们对于课件的制作已不满足于简单的PPT,而是将精心的设计和教学目标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课件《小蚂蚁坐大船》是为辅助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儿歌仿编《小蚂蚁坐大船》而制作的,教师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将课件分为三部分:学一学(学习儿歌)、想一想(思考儿歌最后一句中“大船”的替代物,解决仿编的重点及难点,并让幼儿理解儿歌中“大”与“小”的对比关系)、编一编(仿编儿歌)。在想一想及编一编环节中都可完全由幼儿操作,让信息技术与幼儿更多地互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将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学更好地对话和融合,提高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4.构建网络互动平台,让家园沟通更加深入
生活方式的快节奏使教师观念在不断转变,把向书本学、师傅学逐渐拓展到信息渠道,教师们用微信、短信平台、微博、博客、校友录、邮箱、班级网页等多种途径和家长沟通。
有了便捷的方式,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尽可能挖掘这样的交流平台,每名教师都根据自己班上家长的沟通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宜的交流方式,利用信息平台让家长们更了解幼儿园、班级的动态情况,家长们也通过信息手段交流、分享育儿的心得、经验。
经过长期深入的学习、实践和幼儿园的精心打造,目前几个园所的教师都具备了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市、区、园级骨干教师全都具备了较高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20个班级使用校友录,65%的班级使用微博和家长互动,50 %以上的教师拥有自己的博客,同时使用微信等手段加强彼此的交流。
计算机专职教师多次参与全国、市、区级课件、论文评比,均获得好成绩:张晶老师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荣获国家特别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李雪、谷雨、于杨、孙维、李爽、肖文惠等教师制作的课件、撰写的论文先后荣获全国评比一等奖和市级评比一、二、三等奖。
二、丰富多样的感官体验,激发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丰富了孩子多种感官体验,通过教师的巧用设备,还促使每个孩子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1.让声音伴随,变被动为主动
在绘本《小老鼠漫长一夜》中,老鼠因为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不敢独自入睡,绘本中仅仅是几个象声词“呼呼”“滴滴答”“ 呜呜”等呈献给大家,教师把风声、雨声、猫头鹰的叫声等制成音效放入课件,当这些声音出现时,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活动,让中班幼儿更深刻地体会到小老鼠害怕的心情和这条贯穿全文的情节线索。
此后,教师选择适宜的动画片给中大班幼儿观赏,尝试运用连续、重复、定格、消音、为动画片配音等策略请孩子们为动画片配音,把原本枯燥的复述对白变为主动参与,孩子们观察着画面的变化,理解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发展,通过对话和利用道具发出的各种声效实现了有效学习。大班幼儿在配音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还争相为小班弟弟、妹妹现场配音,调动了他们模仿的欲望。
2.让作品清晰,变等待为投入
我们针对中大班幼儿开展了“小小新闻发言人”活动,在活动前,孩子们收集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使用触屏电视进行操作,不仅比以往一个小朋友拿着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小朋友看更吸引大家,而且激发了孩子们把已知经验与同伴分享的热情。由于我们的触屏电视安装位置适合孩子的高度,所以每个“小新闻发言人”都能独立操作。
在大班动物主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将收集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与伙伴分享,通过观察,孩子们发现其中一名幼儿在纸上画了数字4和汉字川,当知道是因为不会写汉字川而想出的办法时,孩子们更认同他节约时间的做法。
触屏电视使孩子们更加有条理、自信地表达,更为大家交流对动物的认知经验提供了新的方式,促进了孩子们有效使用信息化设备的能力。
3.让情景回放,一言堂变群言谈
教师使用DV拍摄现场,把原来以教师评价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幼儿自主发现同伴优点的媒介。由于是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再加上DV的重放,为幼儿呈现出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把孩子们在活动区收拾玩具的情境用便携式DV摄录下来,不仅帮助孩子们及时回忆起游戏后的情景,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理清、总结出整理玩具的方法,将小朋友分工合作的好方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拓讲,在调动起小朋友讲述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幼儿学会了讲话要有重点、有中心。
中班小朋友在“小熊请客”表演游戏中借鉴班级中有一位教师怀孕的经验,为自己设计了孕妇装和新台词,小动物们也随之改变了情节,把狐狸带到了小熊家。教师及时用DV拍摄,并通过播放再现,让孩子们灵光一现的创造性表演成为同伴们学习和评价的依据。
在各个区域,我们投放了一些多媒体设备(录音机、照相机、便携式音箱等),让孩子自行记录游戏。小朋友享受在建筑区为自己搭建的动物园拍照;熟练使
(下转页)
(上接页)
用便携式音箱为其他班级幼儿巡回演出;用录音机把和小伙伴在语言角编出的新故事分享。教师把孩子们的各种作品(照片、音像)放在每位孩子的档案夹中,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
4.让设备巧用,难题迎刃而解
随着信息设备的普及,教师们在设计活动时都会借助信息设备来完善教学,但是不是使用设备多多益善?如何巧用多媒体设备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甄别,恰到好处地使用。作为教师,把握住每节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孩子们关键经验的获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班数学测量活动“我的脚有多大”中,教师给孩子们一个挑战:用一根吸管量自己脚的长度。怎样让孩子们更加容易分享彼此的测量方法?在预设这个环节时,教师使用便携式DV,在实际活动中将幼儿真实的操作过程拍摄后及时用电视屏幕进行观看和分析,在DV的现场拍摄和播放中,孩子们一次次发现、修正伙伴的方法,帮助自己进一步感受和掌握严谨、准确的概念。直观的动态画面分享给孩子们带来了认知冲击和视觉体验,孩子们通过辅助手段了解他人的测量过程,分享彼此的测量方法,较为轻松地获得了需要掌握的关键经验。
三、支持园所课程建设,搭建课程资源平台
信息技术不但促进了教师和幼儿的发展,还促进了我们一园四址的特色课程建设。
1.在艺术活动中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感知体验
例如:在本园的综合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传统的美术活动:折小狗。在过去的折纸活动中,教师通过逐步示范,来引导幼儿按照步骤统一学习。如今,通过摆拍、跳帧的设计,用一段原创折纸动画完整连贯地再现了折纸的每一个步骤。动态的展示帮助小班幼儿轻松掌握了折小狗的三个重要步骤,很快掌握了对边折、对角折等技能。
信息技术的使用让艺术的关键要素更好地被孩子们感受、掌握。
2.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更直观立体呈现教材
在双语教学中,通过电子白板的使用,在故事课件的准备过程中,利用照相、调整大小等工具,尽量将故事画面做成有遮挡关系,直观立体地呈现教材中的故事情节。在故事On the bus中,笔者把车门做成一半镂空、车窗全部镂空,因此,在演示Daddy mommy baby上车时特别真实,这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get on/get off the bus(上/下车)。
在幼儿园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园自1991年以来参加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研究,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我们的做法
1.管理工作数字化
我园在管理工作中实现数字化,建立了一系列智能管理平台:园务、后勤、卫生保健、教师邮箱、短信、博客、电子门禁考勤系统、视频电话系统等;还建立了管理工作资源夹、保健工作软件、班级电子管理册、教学课件资源包、电子白板课件共享包、幼儿电子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网络资源库等。
2.家长工作信息化
我园利用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种途径建立展示平台,使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卫生保健、特色课程、幼儿活动、教育科研等;利用网站、博客专栏、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3.教学工作现代化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我园形成了以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以年级教研组为面,以专题教研组为点的研究网络;确立了美术、科学、数学、音乐、剪纸五个专题教研组;成立了“信息技术支持组”,负责管理幼儿园的网站和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问题。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先后投入了大批供教学使用的电子设备: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iPad等;建立了网络系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建设了幼儿卡拉OK厅、电子沙画区、数字化阅读教室等专用教室。
三、我们的成果
1.在教学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
我们从根本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从研究教师“如何教” 转变为幼儿“如何学”,从注重教师“主导”转变为注重幼儿“主体”,帮助幼儿从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言行,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从观念上、教学形式上必须改变。
2.在教育活动设计上努力做到(如图1所示)
3.在信息技术作用上明确两点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如图2所示)。
我们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运用电子白板、iPad、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完成传统教学不易达到的效果,适当运用PPT,Flash,iEbook白板软件、网络小程序等多种软件在教学中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在研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只用皮毛,不能为了用而用,应该思考为什么用、如何有效地利用。我们根据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难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对设备功能与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尤其对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究(如图3所示)。
4.在实际运用中的五大策略
“十一五”期间我园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逐步总结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还逐步总结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教学策略(如图4所示):
活动前,运用知识渗透策略、游戏巩固策略;活动中,运用情境激趣策略、提问引思策略、立体感知策略、帮助理解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活动后,运用合作欣赏策略、家园合作策略。
活动前,教师利用知识型课件、游戏型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此外,通过博客,使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
活动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化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使教师、信息技术、幼儿融为一个整体,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1)情境激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融入学习的氛围
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因。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手段去激发、提高和保持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有: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有融入活动之趣;②创设游戏机会,让幼儿有在玩中学之乐;③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
(2)提问引思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利用信息技术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能够从听觉、视觉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调动已有生活经验。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游戏贯穿教育活动中,让问题的提出更加游戏化、自然化,幼儿的回答更加情境化、多样化,使媒体、教师、幼儿之间充分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然融合”。
(3)立体感知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
幼儿的感知应是全面的、完整的,当遇到实物较小、不常见、瞬间变化等情况时,我们会采取具体认知、抽象认知双管齐下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猜味道”中,教师先请幼儿直接感知,品尝了四种味道的食物,再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幼儿的不同表情。之后,教师请幼儿进行间接感知,这时大屏幕上会播放幼儿尝味道时的照片,幼儿观察后再进行绘画。由于表情是瞬间的,所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呈现了不易保留的影像,使孩子们进行立体感知,丰富了表象经验。
又如:在幼儿完整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利用链接iEbook电子杂志这一功能,使纸质的小书变成了生动的“电子大书”,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下翻阅,使故事欣赏起来就像是在看真实的绘本,有效还原阅读环境,在优美的阅读意境中让幼儿更好地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4)帮助理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帮助幼儿有效理解,提高幼儿学习效果
①利用放大功能,解决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放大功能,帮助教师将不易呈现的内容展示出来,解决难点问题。
②利用再现功能,展示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再现功能,可以呈现瞬间、动态、不宜看到的事物,解决传统教学不能完成的问题。
③利用交互功能,解决重点问题:电子白板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在大班剪纸活动“京剧脸谱”中,幼儿在白板上进行图片翻转和拼图游戏,在体验中理解对称这一难点问题,轻松地剪出了对称花纹的脸谱。
④利用动态功能,巩固重点问题:在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教师先播放用Flash做的故事片让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故事,之后用PPT课件帮助幼儿进行语言表述。
(5)情感激励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结果,满足幼儿情感需要,激发幼儿再次学习的动机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通过实物投影、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使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再次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活动后,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欣赏型课件和博客专栏分享经验,提高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利用Movie Maker,PPT,Flash等常用软件,充分发掘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真正地感情参与、行为参与、思维参与。
四、我们的成绩
1.促进了幼儿发展
(1)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增强幼儿信息意识。
(2)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3)教师、媒体、幼儿的互动,促使幼儿思维活跃。
(4)多种课件的整合运用,增加幼儿的社会交往。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多种途径收集信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深入贯彻《纲要》精神,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坚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加大幼儿园电教设备的投入,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努力提高全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增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使我园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幼儿园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1、完善幼儿园网站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网站、班级主页建设,及时维护更新幼儿园信息,充分运用幼儿园网站管理平台及时、快捷的对外宣传,发挥交互作用。
2、通过幼儿园网站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加强我园教师内部教育信息交流,为全园教师及幼教同行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实现幼教资源共享。
(二)建立电教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制度。
为满足教师使用电教设备需求,我园今年将有适量电教设备的投入,电教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将成为本期电教重点工作之一。
1、对园内大型公用电教设备如一体打印机、多功能厅投影仪规范使用,电教员落实操作。
2、认真执行电教设备使用规章制度,对电教设备定期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工作。为每台电教设备编号,认真做好电教设备借还登记,保障电教设备不流失,不损坏。
3、细化年级组电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电脑房管理制度,做到电脑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确保电脑使用正常,并把电脑正确使用纳入年级组学期工作考核中。
4、提高电教设备使用率,以年级组为单位,利用传帮带形式鼓励全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三)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素质。
1、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创造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2、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幼儿园网站教学资源库提供教师教育教学交流,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认真做好幼儿园大活动宣传和资料收档工作,学期结束完成各类资料电子档案。幼儿园资料电子收档保证了日后资料的查找,是幼儿园发展研究重要依据,也是幼儿园发展历程的见证。
三、主要工作
1、结合幼儿园工作计划制定本学期电教工作计划,并将工作计划公布在幼儿园网站上。
2、保证幼儿园网络的安全、畅通;做好新学期电脑全面维护工作。
3、完成新生班级主页创建维护工作。
4、利用幼儿园网络组织教师进行实用信息技术理论学习活动。
5、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各年级组教师集体制作教学课件,发送园网站资源库,实现全园教师资源共享。
6、组织教师进行电教课观摩研讨活动。
7、学期各类资料电子存档工作。
8、做好学期电教工作小结。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表:
月份
主要工作
二 月
1、制定学期电教工作计划;
2、完成所有磁带、CD的整理工作,便于教师借用,并实行借物登记制度;
3、调整班级有线电视,检查VCD、卡座、扩放设备;
三 月
1、园“互动电视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培训;
2、间周一次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
3、2014年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大赛作品评选。
四 月
1、交流活动:PPT制作经验交流;
2、电教教研组活动一次;
3、幼儿园门户网站建设;
五 月
1、论文、课件等资源征集;
2、班级网站评比。
六 月
1、提前安排好庆“六一”摄影摄像工作,为留存资料做准备。
2、加强专网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79-02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和网络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为人师者的我们更是离不开网络。
网络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战式”教研受到我们教师们的热烈欢迎,从而“自主、合作、探究”将成为“网络教研”的主旋律。
一、网络教研的背景
近年来,我们园领导凭借着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放在首位,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操作,现在我们幼儿园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幼儿园校园网正式开通,2007年嘉定区实现“校校通”,2004年幼儿园对我们每位教师进行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与2006年——2008年9月承担《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们幼儿园共有计算机近100台,平均每位教师拥有一台计算机,教师办公实现宽带上网,网络终端进办公室33个。到2007年8月,我园已全面完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级培训任务,有44人取得了信息技术初级培训合格证书,有35人取得了中级培训合格证书;每位教师都接受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为我园开展网络教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领导重视,率先垂范。我们幼儿园的网络教研具有前瞻性和务实性,将网络教研作为幼儿园核心工作之一,园长亲自抓,由专人负责,为我们现在的网络教研提供了便捷。
二、网络教研的模式
1、网络氛围的营造
我们幼儿园的网络设置局域网,光缆接入,有专职人员的定期维护。除此之外,网站空间建设迄今为止,幼儿园已经设立了“园所管理”、“教育教学”、“保育工作”、“园所动态”、“叶幼论坛”、“资源库”等不同主题的子论坛以及“新教师成长”和“教育科研专栏”等等,每位教师还可从自身实际出发,设置相应版块。
2、网络的实效性
幼儿园利用网络教研的多种形式,为我们教师搭建相互沟通、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并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让我能够及时地、有效地进行沟通、互动、商榷,并把自己作为参与的主题,通过其即时性、敏捷性、互动性等特征,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1)网络资源库——共同收集,资源共享
网上资源库建设是实现幼儿园教研各类信息共享利用的工程,通过不断利用网络专业教育的资源,接受更大量的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库、学习资源库等各类资料库的充实,提供给教师更快捷、方便的学习信息支持,给教师更多的教学科研素材和资料,加快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在我园的网络资源库栏目中,收集了老师们外出学习后整理的优秀教案,外出学习拍摄的照片资料,班级环境布置参考照片,教育教学课件、区域布置活动方案、区域照片的展示,教师的案例及论文等等。这个版块的内容给我们教师教学创新带来不少便利,实现了个人效益的最大化,也使幼儿园多了一个专家引领的平台。
(2)网络BBS论坛——互动平台,展示自我
在这个互动平台中让我们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共同切磋,共同成长。在这里我们结合“教育教学”活动中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寻求有经验老师们的帮助。请她们一起来发表评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事之间彼此激励,互相学习,在交流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收获了学习研究的乐趣。使我们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理论水平和反思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如在组织专用活动室活动游戏中,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时碰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使专用活动室的游戏活动不能正常有序的开展。这时老师们会利用空闲之余在BBS论坛中一起探讨组织的形式、方式方法,老师们都会踊跃参与各抒起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施我们还将会梳理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例如:一日活动中的自由活动对于新教师来说是最难把握的,这些新教师就针对现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过度自由”或者“看似自由实质不自由”的一些情况,你是如何来看待的?在日常活动中,您又是如何来组织自由活动的,针对幼儿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如大声喧哗、相互吵闹等情况,你又是如何来处理的呢?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让孩子们的自由活动能真正地”自由“起来。针对新教师的求助,老教师们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育儿经验来帮助新教师。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影响着全球的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信息素养的提升,已越来越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素养——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概括地说,信息素养足指掌握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易于幼儿接受与理解、能促进各种活动与教学,能把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幼儿生活、环境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信息、信息来源、传输、获取等基本知识;能利用网络媒介、各种多媒体以及多种软件开发、制作幼儿教学课件和幼儿活动环境平台;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应把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过滤后,再传递给儿童,以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幼儿教师应能靠自身的信息素养改进幼教工作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又以图形、图像思维方式为主,并且幼Jkitt,期是其创造性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因此,在幼儿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开发适宜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1)优化教学,教育形式更灵活。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幼儿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最有力的帮助者。例如,教师具有信息素养可以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从幼儿生活活动中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作为预设教学主题的依据;进而再围绕主题收集相关图片、小玩具,利用网络查阅有关文字资料,在各个方面给予指导;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播放动画,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利用计算机绘图工具帮助幼儿学习绘画;通过各种简单计算机游戏软件帮助儿童学习数字,等等。幼儿在利用计算机活动中体会和发现问题,并与同伴、教师交流。这样,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游戏,为幼儿们带来了学习上的无尽快乐,使他们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创造想象力都能够得到锻炼与发展。同时,具备信息素养的幼儿教师可以以网络的形式幼儿家长、同行进行交流、沟通,探讨教育心得,使教育形式丰富、灵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培养幼儿信息素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就像许多玩具和工具一样,计算机及一些简单游戏软件能够从儿童的好奇心和兴趣出发,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充满趣味性的机会,并能够及时抓住有益的教育契机来支持孩子们的学习、思考。幼儿教师只有具有信息素养,才能像在其他活动课堂上一样教孩子们使用计算机、儿童电脑游戏软件,让儿童有更多机会练习解决问题,做决策。
还可以以竞赛活动为平台,培养幼儿的信息交往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大班儿童在周末观看《东芝动物乐园》,让幼儿熟悉节目的组织内容及问答形式,在El常生活中的过渡环节丰富幼儿对动物的认识。教师再通过了解幼儿掌握的错误的动物概念,根据活动内容编辑软件素材。在竞赛过程中,通过让儿童观看PowerPoint展示的事先做好的动物图片,回答各种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并对其模仿,从而培养儿童言语表达、观察、肢体动作的行为能力,同时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所有这些对于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教师都是难以做到的。
(三)促进教师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的终身教育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这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无时不需要获取新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提倡幼儿教师找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架”,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热情。而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也需要寻找幼儿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其专业成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基于网络资源促使教师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2)网络环境为教师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
(3)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的教学实例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发现自身不足;
(4)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有利于教师个性化的发挥。
二、我国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一)信息意识情感较强
处在信息社会的幼儿教师,具有较好的信息意识,可以正确迅速地认识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教学信息新颖,教学视野宽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大多数幼儿教师认同信息技术在生活和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知识和技能有所积累,但交流意识不足
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搜集、处理、生成、交流信息,是信息时代教师应有的技能。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来说,学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已能够使用基本的计算机投影等多媒体设备,能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windows画图工具等基本应用软件进行备课及授课教学,能够利用网络中包括教育网站等多种渠道查阅、搜集、获取所需图片、声音、动画等教学信息资源。但信息技术不应仅成为幼儿教师演示的教学工具,而更应成为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幼儿思考、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工具。网络的本质是分享与交流,而许多一线教师只会从网上搜索信息,并没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公布在网上,与大家分享,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自己的成长。
(三)信息环境制约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信息技术步入幼儿园的情况较差,各幼儿园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硬、软件投资很少,还只停留在仅拥有十几台计算机进行教学、教务工作管理,以及少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信息资源。这些都在客观上制约着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三、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建议
(一)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营造信息技术应用氛围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首先,建议对电脑进行升级和更新,以便跟上现代软件的发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网络在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开通网络连接,使幼儿教师能够充分享用国内外的各种信息资源。其次,大力搞好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导方向。教学资源库的内容包括软件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库两部分。软件资源库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或是课件制作开发中所用到的各种软件以及软件的电子教程与范例,如Ofifce,Photoshop,Flash,Authorware,等等。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中用到的多种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等。
同时,要营造幼儿园积极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氛围,调动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自觉性。
(二)完善管理制度,为信息技术培训提供保障
信息技术培训和自学形式作为提高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园应为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机制,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更合理、有计划地实施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专题讲座,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参加专项培训活动,如课件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等。这些都有助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活动,增强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迫切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榜样去感染、熏陶学生。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个幼儿。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和心里,老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学习的榜样,是最有知识、最有教养、品德高尚的人。她深知,师德是老师道德的灵魂。因此,她十分注重自身的思想教育和师德修养,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品德高尚的幼师。幼儿园的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个不谙世事却又天真活泼、朝气蓬勃的幼儿。要做好这份工作,不能单靠热情,她需要付出爱心,需要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促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她高标准严要求,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对待班里孩子比自己孩子还要亲,擦鼻涕、修指甲、拉裤子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她都不厌其烦、其乐融融。“爱,首先意味着奉献……。”记得有一次,一位幼儿家里人忘记按时接孩子,天黑了,电话打不通,孩子急哭了,__老师竟然根据孩子的模糊描述把他送到了城郊的外婆家,原来那天应该是外公接他,打牌打忘了。事后孩子的外婆逢人就说__老师负责,可她只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换了别的老师也会这么做”。
从事幼教二十年来,__老师在园领导的精心培育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她始终保持一种自强自律、勤勉奋进的精神状态,经常自我加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她勤学善思,在不断学习与思考中总结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她深知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精细地备好每一节课,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认真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以及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教学十分适合幼儿园的孩子,活泼生动、色彩鲜艳的ppt、flash,经常出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上,__老师毕竟能力有限,她不耻下问,在休息时间、课外时间向年轻的教师请教、仔细询问,在2015年的5月份,园领导安排她去高士镇中心幼儿园做了一次讲座,题目是《浅谈《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策略》,理论加实践的形象幻灯片,赢得领导和同行们的一阵阵热烈掌声。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产生愉快的心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她总是积极地参加园内外的公开课和各种幼儿教育竞赛活动,孜孜不倦地学习《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教学》、《学前教育》等业务理论书籍,不断扩宽教学知识面,吸收前沿幼教新知识,为自己上好每堂课奠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多年的幼教工作,使她真正体会到了自己为所热爱的幼儿教育付出的艰辛与得到的快乐。二十年来,__老师一直奋战在幼儿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始终努力求真、求实、求新,坚持做到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所带班级认真负责,对幼儿关怀备至,对事业孜孜以求、任劳任怨,不断追求进步。由于实施教育兴城计划,城区幼儿数量激增,每年园里班额偏大,在玩区角游戏时该怎样合理分组、开设哪些适合本班特色的区域等等,__老师都要动脑筋、下功夫、找资料,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她拍照、和本地老师交流,甚至做笔记,为了更好的在本园实施。如在“娃娃家”里设置烧烤摊、糖果坊等,有烤的、卖的、包糖果的、装饰盒子的,既贴近幼儿生活,又解决孩子多的忧虑。同时,她还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主动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承担年级组教研活动。如本学期小班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她主动找几位组员商量,确定了音乐领域的歌唱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带头上课,并在课前准备了和本次好动内容相关的集体学习,在园领导积极参与下,大家各抒己见,热闹非凡,并取得了很大的学习效果。园里听课、评课活动都有她的身影,更有她精彩的见解。课堂上她的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幼儿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厌烦学到乐意学。
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而繁重的,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环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使幼儿园与家长取得共同认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__老师开展家园合作工作中,没有以自己是专